第8课 能量与太阳

2025-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8课 能量与太阳(共11篇)

第8课 能量与太阳 篇1

能量与太阳(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植物依靠阳光进行(),把太阳能转化成了生物能。

A.生理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下列能源中,()是可再生能源。

A.风

B.煤

C.天燃气

.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是()。

A.煤炭、石油、天然气

B.潮汐能、核能、地热能

C.电能、化学能

.下面不会引起污染的能源是:()

A.煤

B.石油

C.太阳能

二、填空题

.煤是古代植物被泥土、沙石堆积后与空气隔绝,在长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埋藏的煤大多夹在岩层中这些岩层都是古代_______变成的。

.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比如水资源、(______)资源、(_____)资源;另一类是(________),如天然气、(________)及各种矿物资源。

三、判断题

.风能和太阳能是对环境污染很小的能源。(________)

.潮汐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新能源(___)

.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太阳。(_______)

四、简答题

.煤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3、4、二、填空题1、2、三、判断题1、2、3、四、简答题

《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 篇2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6-0050-0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点】

知道煤的形成过程,认识口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节约能源。

【教学难点】

能够大胆想象,并合理地推理出口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轻松游戏,导入新知

1.谈话:在进行新的学习活动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知识抢答的游戏,好吗?

热电厂发电用的燃料是什么?

汽油、柴油、煤油、沥青都是从哪里提炼出来的?

天然气可以用来做什么?教师接:城市很多地方统一供应使用天然气烧火做饭。

(设计意图:继续利用知识抢答的活动尽兴,引出煤、石油、天然气是我们重要的能源。)

2.小结:可见,在我们的使用的能量中,煤、石油、天然气是我们重要的能源。可说出关于煤、石油、天然气你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可做适当板书)

(设计意图:质疑问难,了解学生需求。)

二、深入探究煤的形成

1.出示煤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煤的图片,看图片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小结:我们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在有的煤层中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设计意图:观察发现,为正确推测做铺垫。)

3.引导推测:煤是由(植物)变成的。

4.继续提问:植物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了煤?课件出示煤层图片,学生回答。

5.教师引导:埋藏的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岩层都是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这说明形成煤的植物也是(古代的)植物。出示古植物繁茂的图片,讲解:科学家也研究证实,2亿——3亿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设计意图:继续观察发现,为进一步推测做准备。)

6.由此我们可以做怎样的推测?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得出:煤是古代植物由于沉积作用被掩埋在地下,在长期作用下变成的。继而追问:在沉积过程中又受到什么作用才形成煤?学生猜测。(设计意图:通过推测,让学生基本了解煤的形成。)

7.小结:煤是古代植物由于沉积作用被掩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变成的。教师播放视频,通过视频验汪我们的推断是否正确。(设计意图:通过视频验证推测,初步巩固煤得分成因。)

三、了解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1.出示石油、天然气相关图片,并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它们的形成。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油、天然气的成因小结:(设计意图:借助视频,化抽象为直观,再通过对比迁移得出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四、探索太阳与能量的关系

1.请同学们集思广益,小组讨论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是从哪里来?它们与太阳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光合作用示意图。(设计意图:集思广益,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明白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汇报分析,归纳总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能储存在自己的身体里,而动物的食物归根到底是植物(间接或直接),所有古代动植物所具有的能量都是来源于太阳能。植物埋藏在地下变成了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煤、石油和天然气具有的能量最终还是来自于太阳。(设计意图:再次分析,整理信息,突破难点。)

3.深入分析其它能源与太阳对关系。例如:水能、风能、生物能……预设:太阳照射地球引起地球大气冷热不均,产生流动,形成风能。地球上的水遇热蒸发后又液化成水降落形成水能,而蒸发所需的热量大多来自太阳。(设计意图:知识延伸,继续分析其它能源的来源,让学生知道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自太阳。)

4.学生回答小结:大多数能源都来自太阳,我们使用的是亿万年前储存下来的太阳能。

五、倡议节能,寻找新能源

1.谈话:像煤、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一样,用一点就少一点,在一定时期内我们将会耗尽,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我们把它们归类为不可再生的能源。和不可再生的能源对应的是什么能源?(可再生能源。)这就是能源按是否再生的两种分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哪些是可再生能源。(设计意图:补充能源的两种分类,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相关能源的所属。)

2.提问:虽然我们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但是目前煤、石油、天然气还是我们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源,总有一天会用完。想象一下当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节约资源,寻找新能源。(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引起“节能”的共鸣,同时引出“新能源”的概念,为下面环节的探讨做准备。)

4.课本上的小朋友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好办法呢?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课本上的小朋友介绍的方法,分别穿插讲解。

节约用电——我们可以做到最后一个离开宿舍、教室、房间时,随手关灯: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除此,我们还可以使用节能电器,例如节能灯等。

沼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沼气走进了很多农家,你家有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沼气?能用完吗?它的形成与什么相类似?所以把沼气比喻为用不完的“天然气”。

海水的动能——大家再来看一看,海水有没有能量?对,那是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受到太阳和月球的潮汐力作用而引起的涨落现象,它的能力也足以让发动机转动起来,从而发出电来,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设计意图:隐形穿插新能源,教师随机介绍或拓展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小结。课件出示:沼气、地热、风能、海水的动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还有原子能也叫核能,也属于新能源等。(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点明新能源。)

六、总结延伸,提出期望

1.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呀!你们的成功是老师的快乐!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争取在课后把重点知识都理解掌握。

2.布置作业:写一份详实的倡议书或收集关于节约能源的标语,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自选一题完成,有机会一起交流。(设计意图:布置作业,再次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行动力量。)

3.寄语: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青少年学生必须牢记“天下兴亡,匹大有责”的神圣使命,努力践行“三爱”“三节”,争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争做祖国未来的栋梁。

板书:

3.8 太阳与能量

与空气隔绝

太阳 石油

高温

第8课 能量与太阳 篇3

杨兰 四会中学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梳理英国霸主之路的历程,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野蛮性、残酷性以及客观进步作用,培养学生用多元化史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图、视频、图片等手段,讲述英国殖民争霸的史实;

提供探究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认识殖民活动的血腥残暴性; 关于殖民掠夺的影响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早期殖民活动的多角度评价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英国崛起的道路上思考其对我国大国之路的借鉴意义。

3、教学重点:

英国海洋霸权确立的手段和特点(与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的角逐)

4、教学难点: 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5、教学方法:影视教学法、问题探究 法、材料分析法

6、时间分配:1课时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属于新课内容,学生初中时对欧洲早期的殖民活动有初步了解,但知之不深,而探究欲又比较强。所以,虽然本课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但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尽量直观,材料尽量高效,才能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法

展示《阿姆斯特丹女神像》和《伊丽莎白一世》像,提问她们分别属于哪个国家?(荷兰和英国)他们手中的动作有何相似之处?(都在掌控地球)说明了什么?(欧洲早期开始角逐世界霸权,控制海洋就意味着控制了世界)导入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

追溯历史

影视回顾英国霸主历程 导入:视频展示英国殖民称霸先后征服的国家,引导学生回答先后时间和顺序。

16世纪挑战西班牙——17世纪征服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

1、无敌舰队的威胁——英国崛起(16世纪)

展示上图,讲述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范围和手段,认识西班牙的实力。

西班牙来往于美洲之间的运金船获利丰厚,英国也想分一杯羹,但两国实力悬殊,英国只能以海盗形式进行抢劫活动,给学生展示海盗德雷克和英国女王授予德雷克骑士封号的图片,介绍英西战争的背景和结果,英国以弱胜 强,摧毁无敌舰队,在海洋上崭露头角,此后西班牙在半个世纪依然保持大国地位,但落后的君主专制以及对奢侈品的追求无度,西班牙日益没落。

2、海上生命线之争——英荷争霸(17世纪)

17世纪,一个创造了商业奇迹的国家主宰了海洋贸易——荷兰。观看视频《大国崛起》片段,了解荷兰全盛时期的殖民范围和手段。学生根据视频讲述回答荷兰的商业霸图概况。

英荷战争:

投影给出《航海条例》部分材料,分析英国此举的目的(学生回答)英国1561年的《航海条例》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律没收。

教师投影给出英国与荷兰的战舰对比图,大致介绍英荷三次战争的结果,英国夺取新尼德兰,改名纽约。1688年光荣革命后,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荷兰彻底沦为一个依附于英国的二流国家。

3、夺取极限海权——英法争霸(18世纪)

英法七年战争的内容比较复杂,教师不展开讲述,简单用投影给出战争之后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对比图介绍一下战争的结果即可。(如下图所示)强调英国在18世纪中后期的地位“日不落帝国”。梳理完英国海洋霸权确立过程之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英国殖民掠夺的手段及特点。在刚才的介绍中学生能回答出海盗掠夺和商业战争,所以需要教师补充对殖民地的掠夺和三角贸易。投影给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掠夺资料以及三角贸易的行程图,尤其是三角贸易对非洲的摧毁,认识早期殖民活动的血腥与残暴。

第二环节

探究历史

深度认识早期殖民争霸

(投影展示海权发展的六大要素,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补充材料《16—18世纪,荷兰、英国、法国海权要素分析》)

探究问题一:试从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条件等海权要素的角度思考18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什么能取得世界殖民霸权?英国先后战胜荷兰和法国的关键优势是什么?(参考教学补充材料《16—18世纪,荷兰、英国、法国海 权要素分析》,展开小组讨论。)学生分为两大小组,一组探讨荷兰与英国的海权要素,另一组探讨法国与英国的海权要素,讨论结束后,分组回答各自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英国战胜荷兰与法国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得出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性结论。

探究问题二:如何评价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早期殖民活动?

教师投影给出材料:

“欧洲殖民者把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对商品市场及原料产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把殖民扩张的魔爪伸向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世界市场得以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世界历史》

引导学生认识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客观评价早期的殖民活动,注意多角度和多元化。

第三环节

感悟历史

英国大国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投影展示以上材料,启发学生发散性思考:从英国霸主地位确立的过程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可能的答案:

1、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走进世界、坚持对外开放

3、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4、强我国防、发展海军

5、坚持和平崛起、维护世界稳定。

。。。。

课程总结:

四、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的处理遵循学习历史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首先梳理史实,再透过史实去看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完成两个探究问题,攻克教学重难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升华。其次,教学的线索非常清晰明确,就抓住英国一个主角,展示16——18世纪众多国家海上争霸的基本过程,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并且,影视教学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英国海上争霸的过程讲述的非常直观形象。

第8课 能量与太阳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比喻句的精采运用 2.欣赏浩荡雄奇的语言魅力

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与爱国精神

学习任务

一、文体知识

1.背景资料:五四运动期间,一些知识分子陷入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虽有满腔的爱国热血,但看不到中国的希望,正处于彷徨之中。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就极力引导他们投身到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中去。

2.作者:(),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二、字词知识 1.给生字注音 旅途 逼狭 阻抑 险峻 崎岖 ......亦复如是 一泻千里 奇趣横生 ...2.解释词语

雄健—— 逼狭—— 险峻—— 崎岖—— 阻抑—— 丛山叠岭——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三、组织朗读课文

四、课文欣赏与分析

1.简单概述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下面的事物在文中都是作为本体出现,请你找出他们相应的喻体来。长江大河—— 扬子江、黄河—— 浩浩荡荡——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长江黄河穿沙漠、进山峡——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3.找出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相呼应的句子。

4.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旅途征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而“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怎样理解其中的含义?

5.第四段与第一段和文章主题有什么联系?

6.第五段与第二段构成什么关系?作者号召国人要怎样做?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解释“雄健的精神”的意思是什么?

五、课堂评价

六、作业

第8课 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接触古今中外的不同车辆,了解其主要的组成结构功效用途。2.技能目标:尝试用喜欢或擅长方式描绘出车的外形,培养表现能力。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的造车历程,探究车辆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车的各方面知识,用学过的绘画方法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车的造型。

车辆的外形特点及其规律;以绘画的形式对车进行造型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用纸、课题、磁带,录音机、图片。

四、教学过程

1.竞猜谜语、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想猜谜语吗?(想)请听谜语:一座房子真有趣,有门有窗有座椅,坐在原地不用动,一下跑出两三里。生:……

师:答案正确,是汽车。除了汽车,你们还知道哪些车? 生:火车、三轮车、卡车、马车……

师:同学们知道的车可真多,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这也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内容。出示课题《车》

2.引导观察、积极感受、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且种类繁多。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车博物馆参观,想去吗?(想)那请你们闭上眼睛,(放车行驶的声音)同学们车博物馆到了,请睁开眼睛。现在我们进入第一展厅:好奇特的车呀!同学们见过这些车吗?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生:马车

师:知道怎么驾驶的吗?你能模仿吗? 生模仿 生:……

师:中间这部车是早期的自行车,它是靠外面的轮子行驶的。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展厅:好多漂亮的车哇!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部车?为什么?

生;形状、色彩……

师:说得真好。最后我们进入的是第三展厅,你们知道这些车有什么功能吗? 生:……

师:同学们,参观完了这些车,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的观察力,第一个问题:车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生:车身、车轮

师:对了,它们是由车轮、车身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在这基础上进行形体的改变,就变成各种各样的车。第二个问题:现代的车跟早期的车相比有哪些进步? 生:速度、材料、形状、色彩……

3.努力尝试、大胆创作、用心表现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真棒!刚才我们看了很多车,那么这些车究竟怎么画呢?请同学们一起把书打开到20页,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欣赏完了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生:……

师引导:线条有疏有密,对比比较强烈

先画车的外轮廓,再具体描绘

整幅构图比较满

色彩对比比较鲜明

添画了背景,想象丰富

师:好,请听作业要求:

1、画一画你心中最喜欢的车或者到展厅中找一辆你觉

得有趣的车。

2、构图饱满。

3、色彩鲜艳。

4、刻画细致。

5、添加适当的背景。开始画吧: 学生作业

老师巡视(放轻音乐)并给予一些技巧的指导。

4.作品展示、自我介绍、交流讨论

师:画好的同学把它放到我们的画中来。(生张贴)下面听好老师的要求,我们分四组上来评画,每位同学在自己喜欢的画底下打一个△,选好之后就迅速回到位置上,听清楚要求了吗? 生评作品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位同学画的车得三角最多,好,请这位同学上来说说你画的这辆车为什么这么受欢迎?选这幅画的也来说说。生:……

师:好,你这么棒老师奖励你一辆车,希望你再接再励,画出更好的作品来。我们其实还有很多同学画得很棒,老师为你们高兴。

第8课 影片剪辑动画 篇6

教学目的

与要 求 1.知识目标

(1)理解影片剪辑动画的属性;(2)掌握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过程;

(3)认识flash中“元件”与“场景”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制作“影片剪辑元件”的方法(2)掌握“元件”与“场景”的切换方法

3.情感目标

(1)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创作设计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 “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与使用

教学难点 难点:flash中“元件”与“场景”的联系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教学方法有“实例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巩固教学”等。通过情境导入,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教 具 课本、计算机、课件、教案、各种素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 师:下面我们观察同学们的作品。1.学生作品展示

生:展示上节课制作的作品。

作品:“文字遮罩动画”请观看的学生做出评价。师: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文字遮罩动画。师:同学们制作的文字遮罩动画很漂亮。师:下面观察老师带来的作品。2.老师作品展示 师:播放本节课要讲授的flash动画示例,请学生认真观察。作品: “以百叶窗的形式一张张地显示一系列图片。师:与上节课学习的动画有何不同? 师:用flash制作动画时,可以将动画片断做成影片剪辑,需要时再把影片剪辑插入适当的场景中。

二、新课讲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制作“影片剪辑动画”。

师:下面我们制作一个动画示例,以百叶窗的形式一张张地显示一系列图片。

一、制作“百叶窗”动画示例。

师:先制作“窗页”影片剪辑元件,然后再利用这个元件制作“百叶窗”动画。师:教师演示操作。

★动手做:制作“窗页”影片剪辑元件。

第1步:启动flash,打开一个空白文档,设置文档大小为600Px X 450Px,然后以“百叶窗.fla”为文件名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第2步:执行“插入→新建元件”命令,“创建新元件”对话框中,输入元件名“窗页”,把行为设成“影片剪辑”,单击“确定”。

第3步:在舞台中画出一个无线框的长条矩形,把它的宽度设为40(舞台宽度1∕15),高度设为450(舞台高度)。

第4步:执行“窗口→对齐”命令,打开“对齐”面板,把编辑区中的矩形居中对齐。

第5步:第30帧处插入关键帧(F6),将矩形的宽度改为1,然后把它居中对齐。

第6步:单击第1帧,然后打开“属性”面板,补间类型设为“形状”。

第7步:敲回车键,可以看到矩形从宽变窄的效果。

师:下面我们利用这个元件制作“百叶窗”动画。

★动手做:制作“百叶窗”动画。师:教师演示操作。第1步:准备4张鲜花图片,大小设置为600 × 450像素。

第2步:执行“文件→导入到库”命令,把这4幅鲜花图导入到库中。在“库”面板中图片名称改为“花儿1” “花儿2” “花儿3” “花儿4”。

第3步:返回场景编辑状态,把“图层1”的名字改为“花儿1234”,在第1帧把“花儿1”图片拖入舞台,并适当调整位置,使它完全覆盖舞台。

第4步:在第20帧插入空白关键帧,把“花儿2”图片拖入舞台,也使它完全覆盖舞台。第5步:在第40、60帧分别插入“花儿3” 和“花儿4”。然后敲F5键延长到第80帧。第6步:再新建一个图层,改名为“花儿2341”,在第1、20、40、60帧分别插入花儿2、3、4、1。

第7步:在“花儿2341”上再新建一个图层,改名为“百叶窗”。

第8步:把库中的“窗页”影片剪辑拖到舞台最左侧,按住Ctrl键向右拖动,复制出14个,(加上原来的“窗页”一共15个)。

第9步:敲Ctrl+A键将15个“窗页”全部选中,敲Ctrl+K键打开“对齐”面板,选中相对于舞台¤按钮,单击分布栏下的垂直中间分布按钮与水平中间分布按钮,使所有的窗页中心分布。

第10步:执行“插入→转换为元件”命令,把这些窗页转换成名为“百叶窗”的影片剪辑元件。

第11步:右击“百叶窗”图层,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遮罩层”命令。

第12步:执行“控制→测试影片”命令,在“测试影片”窗口中可以看到图片以百叶窗的形式显示出来。

三、课堂操作

1、教师布置任务。

以百叶窗的形式一张张地显示一系列图片动画实例。

2、学生上机操作,可以充分思维,拓展想象力。

3、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加以指导和纠正。

4、学生作品展示。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简单影片剪辑动画的制作,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闪客”。

板书设计

第8课 影片剪辑动画

一、制作“百叶窗”动画。

1、制作“窗页”影片剪辑元件。

2、制作“百叶窗”动画。

布置作业

制作一个雪花飘落的动画。

年 月 日

课后反思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由于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不费力,教学效果较好,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气氛也很好。

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想象画面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象文章描写情景。从文中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学习难点:积累语言,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习作方法,并仿写。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同学们,现在静静地看看老师板书课题,写下板书,你的脑海里出现什么画面?

(真美!真宁静呀!很令人向往的情境噢!„„)

看来,小桥流水人家确实是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面,那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来读一读这个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2.指名读,师引导,生齐读课题。

二、预习单反馈:(投影出示学生预习单)

1.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词语,根据学生的朗读正音。

重点理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意思。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出示句子: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联系上下文理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意思。

想象画面理解“守望相助”,比如说:我家收割庄稼人手不够时,你家会来帮忙。

谢奶奶家的老人需要照顾时,别人会来帮忙。

谢爷爷家要盖房子,别人会来帮忙。

2.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归纳学生认为最难写的词是“潺潺”、“粼粼”。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在预习单上再次书写一遍。

3.反馈第3题,大部分学生都不完整,所以先让学生再读课文自我纠正,再分析。

4.摘抄句子,写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1.这篇课文的作者姓谢,叫谢冰莹,中国现代的第一个女兵,第一个女兵作家。1947年迁往台湾,2000年逝于美国,半个世纪未曾回过故乡。

她在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齐读)

到底是哪些美好的印象,让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

预设:

板块一:静态的美景画面(重点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1自然段,自己读读,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很巧妙?在课文纸上圈一圈,并写写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指导

预设(1)“婀娜”: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在字典里,婀娜就是形容女子姿态柔软而美好。(在书上写一遍)

那么课文中,谁有婀娜的舞姿?

个别读句

合作读 左边同学——溪这边的垂柳

右边同学——溪那边的垂柳

小结:多美的垂柳啊,它简直像一个舞蹈家,随风飘动,翩翩起舞。难怪作者说——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齐读)

预设(2)“唱和”:水鸟和流水是怎么一唱一和的?

唱和古诗。唱和句子。

这是多情的水鸟和流水啊,假如它们是诗人,江南的美景定会深深地让它们沉醉啊!你听,水鸟唱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流水和道:拂堤杨柳醉春烟;

水鸟唱道:碧玉妆成二月高;流水和道:万条垂下绿丝绦;

水鸟唱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流水和道:春来江水绿如蓝!

孩子们,这一唱一和唱出的是故乡的美景啊!

让我们也来当当水鸟和流水,一起唱出这美丽的景色。出示:

溪的两边

种着几棵垂柳

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

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

是那么美、么自然

教师和个别同学示范读,男女生读,分组读。(配乐读)

小结:一个“唱和”把句子写活了,“唱和”简直是太妙了,小鸟和流水就像是诗人,又像歌唱家,唱出了老人对家乡的那份深深的眷恋,所以作者说——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齐读)

预设(3)“画”

从这个画字,你体会到什么?(当成人来写)

小结:我发现垂柳还是不位了不起的画家。

推荐一生读句子。

3、配乐,梳理画面,提示关键词,合作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让我们配上音乐读一读,看能不能读成一个“人间天堂”。

4、你觉得这一段仅仅在写景美吗?

如果学生说出不但写出景美,更是借景来写出对家乡的喜爱„„等!

相机:这就叫——借景抒情。怪不得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板块二:动态的趣事画面

1、快读浏览2——4节,哪些画面让作者久久不能忘怀?划记下来。

归纳几件童年趣事: 找鱼虾 丢野花 摘茶叶

2、小结:过了很多年以后,“找鱼虾 丢野花 摘茶叶”这一个个画面,在作者心中,依然记得那么清晰,知道是为什么吗? 热爱家乡,怀念童年

是的,童年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快乐无限,怎能让我轻易忘怀呢?所以作者说——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齐读)

3.同学们,课文学到这,你认为作者想表达的仅仅是故乡的美景和趣事吗?

归纳板书:思乡之情

4.小练笔:

第4自然段中说“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中就立刻会浮现出当时情景来。”你有没有想过白发斑斑的老人写下这童趣的文字时,她一边写一边在回忆些什么?请学习第一自然段借景抒情的方法,用上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完成学习单第三题的第2小题。

四、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我想作家谢冰莹一定走过很多地方,见到过许多名山大川,但她却深深的记着这里的小溪、垂柳、水鸟、居民和留在这里的快乐童年,所以她说——

生接读: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因为她深深的记着是这里的(指课题小桥、流水、人,同时擦去“家”这个字)共同构成了自己的家(在原来位置上板书红色的“家”字),所以几十年以后她还是说——

生接读: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正是因为她对这里有着深深的眷恋,所以将来无论她走得多远,她依然会说——

生接读: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师:同学们,这就是谢冰莹奶奶沉重的思乡故国情怀。但是写成文字,又是那样的清新、自然、温馨,她对自己的故土将久久不能忘怀,直到永远永远。

板书:

8、小桥、流水、人家

借景抒情

思念家乡

四年级上册第8课课件 篇8

学唱歌曲《龙里格龙》

课时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京歌《龙里格龙》的演唱,体会歌曲中浓郁的京剧韵味,增强对戏歌的了解与喜爱。

2.知识与技能:学习用京剧行当中“生”和“旦”的演唱特点进行歌曲的合唱。

3.过程与方法:运用听唱法、表演法、合作法、声势表演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演唱京歌《龙里格龙》的合唱,并能在演唱中体验浓郁的京剧神韵。

教学重点:

1.完整演唱歌曲《龙里格龙》。

教学难点:

1.唱词中儿化音的准确演唱。

2.边唱表演,通过眼神、动作来表现京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京调》音乐中进入音乐教室,并带京韵进行师生问好。

2.认识京歌

(1)多媒体播放《唱脸谱》的视频表演,请学生欣赏后讨论这样的演唱与一般的儿童歌曲演唱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2)教师小结:《唱脸谱》是具有京剧唱腔特点的歌曲,这是一个新的歌曲品种,叫京歌.

(3)教师范唱京歌《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我是中国人》片段,增加学生的京剧的印象。

2.节奏游戏:龙里格龙

(1)按节奏朗读象声词:

4/4 龙 里格 龙 咚 | 龙格 里格 龙 O ‖

(2)声势律动游戏:

具体方法:运用戏曲中的脚踏方步、手作揖的戏剧动作进行声势节奏练习:

龙 里格 龙 咚 | 龙格 里格 龙 O ‖

右脚 左脚 右揖 左揖 右脚 左脚 正揖

要求:a.在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后全班学生自主练习,边律动边念词,直到嘴、手、脚完全配合正确。

b.声势律动要求带上戏曲应有的感觉和架势。

c.将全班学生分成2部分排成2列队伍,第二列学生较第一列学生晚走2拍开始,形成二声部卡农式的节奏声势形式。

(如果场地有限,只限在原地练习的话,此律动动作可改为适合在原地的其他声势动作,如拍腿、跺脚、拍手)

设计意图:在一开始导入环节的节奏练习中,运用戏曲中的脚踏方步、手作揖的戏剧动作进行声势节奏练习,目的是想一开始就用走方步和作揖这两个京剧表演中常用的动作来表现京剧的神韵,帮助学生能很快体验到京剧的感觉,这两个动作比较简单,容易上手,学生学习起来也不费劲。而且运用奥尔夫中的声势律动,使京歌学习变得愉快、轻松,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运用二声部卡农式的节奏声势形式进行节奏练习,一方面能很好地训练学生掌握歌曲的横排,第二也能为歌曲伴奏的编配、歌曲的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歌曲演唱《龙里格龙》

1.在学生固定节奏的伴奏下(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固定节奏,也可以是四四拍子的基本节奏),教师范唱主题乐句:

4/4 5 3 6 5 0 ⅰ0 | 6 5 3 6 5 0 ‖

龙 里格 龙 咚 , 龙格 里格 龙 。

2.学生跟随、模仿、边打拍子边重复学唱,直到唱好。

3.教师完整范唱低声部,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出主题乐句首先重复了几次?接着有什么变化?怎么变化?

4.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学唱低声部。教师帮助纠正,直到唱好为止,唱出该有的气势和情感。

5.师生合作,(学生唱低声部,教师唱高声部),请学生注意聆听:在学生主题乐句重复2次之后,教师的演唱发生了什么变化?

6.学生交流讨论。

7.学习老师演唱有变化的乐句。(将低声部旋律的音高移高四度演唱。)

8.反复学唱,分析规律,并能快速记住旋律(此部分由2个半个乐句和4个完整乐句构成)。

9.师生合作二声部合唱练习。(教师起到合唱的调控作用)

10.生生合作合唱。

11.指导学生唱出情感,要稍快速度,充满活力地演唱,注意顿音的正确使用,最后主题乐句反复时渐弱、减慢的正确处理。

设计意图:当教师完整范唱低声部时,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出主题乐句首先重复了几次?接着有什么变化?怎么变化?以及师生合作,(学生唱低声部,教师唱高声部)时,也请学生注意聆听:在学生主题乐句重复2次之后,教师的演唱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且分析其变化规律,快速记住旋律,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能让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主动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自主掌握技能,而不是老师把什么都告诉学生,使得学生缺少了重要又珍贵的.思考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体验中快乐学习以及歌唱要以情为先等等。

(三)拓展练习

1.运用京剧伴奏中常用的锣、鼓等小乐器,为歌曲编创伴奏,请一部分学生担任京剧乐队的伴奏角色。

2.将剩下的学生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模仿老师“生”角色的演唱,配上合适的动作,承担低声部的演唱任务;另一部分学生模仿老师“旦”角色的演唱,配上合适的动作,承担高声部的演唱任务。加上学生自创京剧动作、眼神、亮相等辅助表演唱,直到体会出浓郁的京腔京韵的感觉。

3.完整演绎京歌表演《龙里格龙》

设计意图:用京剧表演中最熟悉的“生”和“旦”两个角色,来分别代表男、女生的不同声部完成歌曲的合唱,再加上分别配上与“生”和“旦”两个角色相适合的典型动作辅助演唱,使合唱变得形象更生动,形式更活动,也更能帮助学生体会到歌曲演唱中浓郁的京剧神韵。

教学反思: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9

原创 : 洮南市万宝镇煤窑中学:李淑芬

学情分析

: 1.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

2.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总结出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质疑历史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制作专题知识表格,归纳本课所学历史知识内容,使他们掌握制作表格的技能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这三点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且影响至今。学生应重点掌握。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多媒体课件 学习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言: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播放战国编钟音乐。百度视频

2011-9-17,这不是一般的文字,而是一种文字,我们听到的这支曲子,看到的这种文字,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新

课: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师:我们先从文字的演变来了解中华文化的勃兴。

屏幕展示百度图片 2011-9-

1开始时已展示过的那幅图片即甲骨文中的12生肖图。

提问:你能认出这些文字吗? 生:辨认

师:你们为什么能认识这些文字呢? 生:(可能答出象实物)

师:这些文字刻写在怎样的材料上呢? 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师:因此这种文字叫甲骨文。生读概念。

那这种文字是被谁发现的呢?

再展示简单的甲骨文,并让学生辨认。师:你们想不想写几个甲骨文呢?或根据甲骨文写出汉字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甲骨文和汉字。举一个“木”字的甲骨文,要求学生写出汉字中的“木”字。举出汉字中的“休”字,要求学生写出甲骨文字。举出甲骨文中的旦字,要求学生写出汉字中的“旦”字。举出甲骨文中的“盂”字,要求学生写出汉字中的“盂”字。

师:之所以根据甲骨文中的“木”字写出汉字中的“木”子,是因为甲骨文中的木字很像树木的形状是吧?那么我们就把这种描摹实物形状的文字叫“象形文字”。指着“休”字来讲,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就是汉字中的“休”字。我们把这种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意义合成的文字叫“会意字”。指着“旦”字说“日”字下面加上一个象征性的符号就是“旦”字,这种有象征性的符号构成的文字“指示字”。指着“盂”字来讲,你们之所以能读出这字是因为什么?生答:(因为上方是“于”字。师:这种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文字叫做“形声字”。通过刚才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甲骨文已使用了今天汉字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指示、形声等造字方法,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所以我们说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指着黑板讲)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问:甲骨文是哪个朝代的文字呢?生(商朝)师生一起说:“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是从上朝开始的”。师:甲骨文之后我国的文字又是怎样演变的呢?下面同学们看书,然后到版前填一下。

生:填写“金文”、“大篆”。

师:它们分别写在怎样的材料上呢?

生:青铜器上。(屏幕展示百度图片:这两种文字及书写材料image.baidu.com/i?word=金文图片...2011-12-8,image.baidu.com/i?word=大篆...2011-12-8).师:此后我国的文字有些在怎样的材料上呢?

师:书写材料变了,也引起了文字书写方式的变化。我们以车字为例(屏幕展示不同字体的车字并让学生车字的字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也想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在当时世界上,与甲骨文并存的还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玛雅人的图形文字,但这些文字早已灭绝,只有甲骨文发展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字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连接和维持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并写好汉字好吗?

师:对于文字的探究我们就到这。那同学们你们西部喜欢观看夜空呢? 生:(喜欢)

屏幕展示百度图片image.baidu.com/i?word=日食月食图片...2011-12-8:

二、日食月食和历法

星空图——日食、月食、哈雷彗星 师:美丽的夜空很早就引起了我们祖先的关注,并在天文学领域作出了很大贡献。下面同学们看表格填写一下。(屏幕展示表格),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在古代人们是怎样看待日食现象的呢? 生:(略)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略)

师:今年在长江流域也发生了一次日食。还记得是哪一天吗? 生:(略)师给出正确答案:7月22日 师:这次日食发生后人们还会恐慌吗? 生:(略)

师:如果你是一名史官,会把2009年7月22日写进史册。那么我们就把这种按年、月、日 几所时间的方法叫做历法。下面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展示填一下我国古代的历法成就。

生:填写

师:商朝的历法逐渐完备了。

生:度商朝的历法-----一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师:相当于我国现在的阴历还是阳历? 生:(略)

师:相当于阴历。商朝既使用阴历又使用阳历。和我国现在一样使用阴阳合历。商朝阴历中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共计354天,而我今天我们国家使用的阳历全年共计365天。商朝的阳历也是365天,阴历和阳历两者相差11天。怎么办呢? 生:(设闰月)

师:是的。一年差11天,大约3年差一个月,为了调整阴阳之差,我们祖先就设闰月来补足。3年一闰,五年两闰,19年七闰。这就使19个阴历年和阳历年的长度相同了。设置闰月是我们祖先的一个巧妙发明。

我们再来看一看战国时的历法成就。同学们齐读24节气歌。今天呢正是24节气中的秋分,于是我就想起了一句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于是我又搜集了一些谚语。下面同学们看大屏男女同学分角色读这些谚语。并引导学生说出24节气的作用。生:(略)

师:24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业生产。但人吃五谷杂粮谁不会生病呢?那你们见过中医给病人治病吗?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生:(略)

师:那么望、闻问、切四诊法是谁发明的呢? 生:(略)

三、名医扁鹊

屏幕展示百度图片image.baidu.com/i?word=扁鹊图片...2011-12-8

《扁鹊》像并找学生简介。师:扁鹊由于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与扁鹊同时也有一位人物受到人们的尊重并以不同形式对他进行怀念。

image.baidu.com-《赛龙舟粽子》图片。提问;纪念谁?

四、屈原 生:屈原

屏幕展示百度图片image.baidu.com/i?word=屈原图片:《屈原》,并找学生简介屈原。师:屈原有哪些贡献呢? 生:归纳

著有《离骚》

师:它的文体是什么? 生:抒情长诗

师:采用哪国方言创造的呢? 生:出国方言

师:楚国方言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同学们来齐读节选自《离骚》的片段。屏幕展示百度知道zhidao.baidu.com/question/86393714.html 2009-3-2《离骚》中的一部分: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师:文章中大量使用了那个叹词呢? 生:“兮“字 大量使用兮字,是楚国方言的一大特点,也是《离骚》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师:大量使用“兮“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师:在诗中也同样抒发了作者另外一种思想感情。下面找同学读44页。通过学生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屈原让象征统治阶级的风、雷、电、云、月作为侍从,让凤凰和龙为他拉车。以新奇的比喻,夸张的描写,表现善与美的崇高,恶与丑的卑鄙与龌龊,给人以正确的爱憎分明。我们再来看一看,作者把风、雷、电、云月这些自然现象同凤凰和龙这些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作者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感情澎湃激越,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另外屈原在作品中把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和个性都集中地反映出来,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这也是《离骚》在表现行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屈原的作品对我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刘向把屈原的作品以及集成屈原作品风格的其他一些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是继《诗经》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部诗歌总集。《离骚》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因此屈原页赢得了很高的荣誉称号。下面同学们看看是怎样评价他的?

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师:同时屈原还是我国历史上伟大政治家、爱国诗人。他怀才不遇最后自杀。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对他表示纪念。

屈原的遭遇令我们心情十分悲痛,下面我们来听一段乐曲调节一下我们的情绪。

五、钟鼓之乐

屏幕展示编钟图,并播放其演奏的乐曲。师:简介编钟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结束升华: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的学习让我们领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课的三个板块是祖先们智慧的闪烁,作为后世的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祖先留给我们的丰硕成果呢? 生:谈。

教学反思:本节是文化课,一提到讲文化课,可能会使人想到文化课太枯燥讲起来很难。为了避免这一局限,把枯燥的历史让他有血有肉,生动起来,由死知识变成活知识,我带领同学们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作用。在这节课上,我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创设情景用网络这形象直观的教具牵引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还很高。本课容量很大,有些知识也难于理解,在网络的协助下学生基本能理解,效果还可以。

七下历史知识点第8课 篇10

1、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过程、都城?辽、西夏政权建立的时间、民族、建立者?

北宋:960年;赵匡胤;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变兵,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朝;都城汴京。辽: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西夏:1038年;党项族;元昊

2、少数民族学习中原的表现?(了解)

表现:①耶律阿保机以汉字为基础,创制了本民族文字;大量吸收汉族文化,并在都城建孔子庙,每年春秋祭拜两次。②元昊学习中原文化,仿照汉制,建立了一套官制和军事制度,推行科举制度,任用汉人为官,还借鉴汉字创制了西夏文字。

3、澶渊之盟的背景、时间、签订双方、内容、意义?

背景:1004年,宋在澶州之战中取胜;宋和辽;1005年订立和议: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意义:澶渊之盟后辽宋开始了和平相处的局面,长达100多年没有战争。北宋和辽都在边境地区设置了互相交易市场,贸易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丰富了汉族和契丹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

4、宋夏和议的背景、时间、签订双方、内容、意义?

背景:西夏强大后,不断对北宋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击;1044年;宋和西夏;

元昊取消帝号,由宋册立为夏国王,北宋每年送给西夏许多白银、绢和茶叶;

意义:北宋和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两国贸易往来十分频繁,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5、北宋与辽、西夏是怎样的关系?

第8课 能量与太阳 篇11

古诗欣赏

教学目标:

——插入文本框

1.能在word中根据需要插入横排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并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图片。

2.能通过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来设置文本框的线条颜色、填充效果、大小和版式等。

3.灵活运用插入文本框、插入图片、设置文本框格式等word软件各项技能,设计诗配画作品。

4.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5.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教学重点:

1.插入横排和竖排文本框,并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和输入文字。2.利用“文本框样式”组工具栏修饰文本框。3.将文本框填充的颜色设置为透明效果。教学难点:

利用文本框美化古诗作品。教学方法:

自学法、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法、小老师指点法 教学问题设计:

1.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文本框?

2.请同学们对照用两种文本框排版的诗句,说说看到的排版形式与普通的有什么区别?

3.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诗配画作品搭配和谐、赏心悦目呢,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古诗欣赏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的几首著名的古诗词。其实,每首古诗词都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那么,在现代信息技术下,我们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古诗词呈现得更加美丽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插入文本框》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一个游戏吗?叫快乐找茬。生:玩过。

师:好玩吗?大家想不想一起来玩玩? 生:想。

师:孩子们,擦亮你们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看看哪组同学能最快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并说说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准备,1.2.3 学生找茬,发表意见,老师多表扬学生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制作一幅这样的作品呢? 师:(注意教师的表情)可是,要想完成这样一幅作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完成一个快乐冒险。同学们想不想去完成这个快乐冒险呢?、生:想

师:我们出发以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个冒险需要同学们共同努力,需要你们像刚听到的歌曲《左手右手》那样,小伙伴们要你的左手牵着他的右手,大家共同去完成任务,赢得最后的胜利,好吗?

二、任务闯关

师:准备好了吗?孩子们,我们出发了。首先,我们看看第一关要完成什么呢?(在word中插入横排文本框,并在文本框中插入一张图片制作古诗背景)

哇!真难啊!小朋友们快快打开我们的法宝---教材。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43页的步骤1和步骤2,尝试完成闯关,看哪个小组最快。

(指明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帮助操作未完成的同学。)师:同学们刚刚完成了第一关的任务,并赢得了礼品;大家好棒啊!那么你们觉得闯关有困难吗?想不想知道下一关又有怎样的惊喜呢?会不会是更加精美的礼物!(老师注意自己的表情)

(插入竖排文本框,并在文本框中输入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

宝贝们,不要把你的法宝丢了哦!

请大家根据教材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诗人在创作古诗的格式上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进行书写;那么,在我们的word文档中也提供了这样的书写格式,那就是“竖排文本框”。

师:同学们,是不是很累了?我们是想做骄傲的兔子还是勇敢的乌龟呢?(老师加上动作)

我们马上就要到达终点了,我们再加加油,闯过去好吗?到达快乐冒险的终点。

任务3:(设置文本框格式美化古诗)

方法:选定“文本框”——打开“格式”选项卡,在文本框样式组中对文本框的格式进行“轮廓和填充”的设置。

三、知识巩固与讲解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赢得了胜利。大家为自己鼓鼓掌!孩子们,你们真棒!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同学的创作成果吧!(展示学生作品)

那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回想一下,这一路的快乐大冒险我们是怎样闯过来的

(老师和学生一起边演示边讲解)

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1.单击“插入”选项卡—从“文本”组中点击“文本框”选项—“横排/竖排”文本框;

2.单击“插入”选项卡—从“插图”组中点击“形状”—“基本形状”——“横排/竖排”文本框。(提示:插入文本框的方法有多种,请你掌握一种你最熟练的即可)

师:在此,我要给你们一个小提示:

请注意,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时,光标一定要在文本框当中。

四、小结: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行业现状下一篇:父亲70岁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