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恢复期护理方案(推荐9篇)
(河南武警总队医院干部病房 王亚鸽 闫竹琴 450000)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中风恢复期患者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三年来收治96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进入康复期时间为5--10天,平均7.5天,经过康复期的护理治疗,均取得明显效果。结论中风后康复不是靠“替代”解决,而是指导患者在功能障碍状态下如何进行自我护理。为患者制定良好的康复计划,使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和管理,不仅减轻了家庭经济及生活负担,而且训练了患者的职业能力,为其重新回归社会创造条件。【关键词】中风恢复期,康复护理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我国为中风的高发区[1]。中风发病后如能及时抢救、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可安全度过急性期进入恢复期。此时,最令病人难以接受的是半身不听使唤,讲话发音不清,以及大小便失禁等问题,使病人惊恐、烦躁,甚至抑郁愤世,影响康复。故恢复期的护理甚为重要,并由家属耐心细致地协助护理及病人积极的配合。现将笔者对96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96例病人中年龄35--45岁3例,45--60岁36例,60岁以上57例。已婚81例,未婚6例,未育9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63例,其余均为中专以下学历。脑出血31例,脑梗死66例,脑血栓9例。
1.2方法
采用病例病情分析,症状观察,自理能力测评,分期心理变化采用自评法,由责任护士调查评定,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依照其计划实施相应康复护理措施,并评价其实施结果。2.临床护理
2.1一般护理:护士应首先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洁、干净,安静、避免噪声污染,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流通、新鲜,减少探视,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定期为病房消毒。其次,保持病床单元清洁舒适,卧床休息时加有床档。病人起床、活动、如厕有人搀扶,以防坠床、跌倒等意外。病房内桌椅摆放规整有序,物品整齐划一,并有利于病人取放,以确保病人活动时安全使用。走廊内、楼梯及电梯间均有扶手以利于病人外出活动锻炼时使用,并确保安全。再次,应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保存衣物干燥清洁,做好口腔卫生和皮肤卫生,避免发生某些感染性疾病。最后,应指导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不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等,加强自我管理。
2.2生活护理:饮食护理是本病患者中的护理措施之一,应给予足够重视[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多吃足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食物,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如蔬菜、水果、新鲜乳类,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忌饮咖啡,浓茶、酒类等刺激性食物。喂食时让病人取半坐位,将少量食物由病人健侧放入口中,以利下行。如病人吞咽反射障碍则以半流质饮食为宜,并防止呛咳。食后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在口腔。戒烟、酒,保持情绪稳定,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3用药护理:强调长期治疗的重要性,遵医嘱服药,按时按量,不能随意增减、更改或自行停服药物。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2.4病情观察:中风恢复期由于病情不稳定,因此要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的变化情况,以及出汗情况、呕吐物、大小便、肢体瘫痪程度等,并及时准确记录。
2.4心理护理:偏瘫患者由于一侧肢体瘫痪,行动不便,言语不利,早期因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常出现焦虑不安、急躁易怒、情绪激动等,这些不良心理情绪极易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护士应积极和患者沟通,耐心向患者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治疗和康复护理方法等。此期应多给予患者关心安慰,积极开导,以解除病人思想负担,告知病人所有症状通过顽强锻炼,均可在1-3年内逐步改善,使病人摆脱烦恼,保持积极心态。告知患者要正视病情,积极配合训练。后期表现为抑郁、悲观、依赖、自卑、无毅力,应该和家属一起配合及时给予鼓励,精神上给予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完成角色转换,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告知家人其融洽相处、气氛和谐对病人是很好的心理支持。耐心细致地照料或协助病人如洗漱、擦身、进食、饮水、使用便器、调整体位等,可减少病人挫折感,增加恢复生活能力的责任感。同时应和患者交流一些患者喜闻乐见的事情,并请康复成
功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介绍经验,消除其心理障碍,保持患者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完成每一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2.5并发症的护理:
2.5.1中风恢复期的患者由于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受到影响以致行动不便,卧床较久,极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道感染及便秘等并发症,因此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尤为重要。应保持居室洁净和空气流通,注意保温,保持口腔卫生,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病人作胸部扩张、深呼吸及咳嗽等运动;定时为病人更换姿势,对皮肤受压处进行按摩,被褥应平整干燥;训练膀胱自行排尿,每2小时给予使用便盆或尿壶一次,避免排便时屏气用力。大便失禁者于臀下置吸水性强的布垫,并及时清除排泄物,清洗局部,以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防止泌尿道感染。
2.5.2此外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均可发生。发生便秘的患者容易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再次中风,故而需要做好便秘的护理工作。首先应在饮食方面给予调整,多摄入一些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等绿叶蔬菜。同时给予蜂蜜水饮用,嘱患者多饮水等;其次,应帮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选择舒适体位;再次,可给予推拿、按摩方法,每日为患者按摩腹部,有利于患者肠道蠕动,促进排便;最后,对已发生者,给予药物治疗,如开塞露塞肛,或清洁灌肠,或中药灌肠等,亦可口服麻仁润肠丸、番泻叶水等。
3.康复护理:偏瘫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全面康复。当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一般脑梗塞发病一周后、脑出血三周后)护士要指导和监护患者抓紧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可防止偏瘫肢体肌肉萎缩,尽快使偏瘫肢体恢复健康。3.1.康复训练原则:是抑制异常的病理运动模式(如划圈步态)。建立及发展正常远动模式,应循序渐进,抑制肌痉挛,促进精细、技巧性活动的的重现。3.2运动障碍康复法:协助患者休息、睡眠时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海绵卷;肘关节微屈,上肢肩关节稍外展,为了防止足下垂,可在足底放一硬枕,为防止下肢外旋,在外侧部可放一支撑物。
此时应鼓励患者及向家属强调早期训练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让患者每日练习床上左右翻身,这是最基本的躯干功能训练之一。因躯干受双侧锥体束支配,瘫痪一般不完全,恢复起来较快。并让患者练习从健侧或患侧坐起,应与翻身练习同时进行,注意不要让患者背靠无依而坐,以防跌倒、坠床等意外。
3.3按摩:按摩包括按、摩、捏、揉4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2次/天,每次20分。并可请中医、理疗科及时给予针灸、艾灸等联合治疗,以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3.4被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等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方法是一手握住病人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其肢体远端,缓慢地活动关节,达关节最大活动度或引起疼痛时为止。每天3-4次,每次时间由短到长。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即可指导进行主动运动。
3.5主动运动:当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如练习仰卧伸手、抬腿、大小关节屈伸转动,逐渐起坐、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提物等运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并进一步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抓握、捻动、扣纽扣、用勺筷、翻书报等以提高生活技能。
3.6坐位平衡至站立期:在患者能自行或协助能翻身、坐起后,逐渐增加坐位时间。患者能独立坐稳并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不适后,再扶患者于椅上,练习不用手扶能坐稳,并逐步增加坐立时间。锻炼1--3周能坐稳后,开始站位训练,让患者重心逐步移向患腿,训练患腿的持重能力。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患者练习扶床架站立、坐下,再站立,反复练习。患者在此期上肢出现痉挛和共同运动,进行抗痉挛手法拉开各个关节抑制共同运动,同时强调上肢的主动运动。3.7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在患者能独立坐稳后开始作业治疗,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吃饭、穿衣、洗澡、做家务等。可指导患者进行刷牙、进食、穿脱衣服、拨算珠、捡豆子等自理活动。
3.8站位训练期:3--4周后协助患者双足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重心逐渐移向双下肢,护理人员或家属双手拉患者肩关节协助患者站立;锻炼1--2周站稳后可逐渐进行行走训练。
3.9行走训练期:5--6周后在患者可独立站立平衡,患腿持重达体重的75%以上,并可向前迈步时,才能开始步行训练,对多数患者而言,不宜过早地使用手杖,以免影响训练。在步行训练前,护士或家属协助患者先练习双腿交替前后迈步和重心的转移。进行步行训练时注意姿势,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屈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又转移至后足,开始下一个步态。
3.10功能训练注意事项:首先,训练内容应因人而异,结合心理支持,及时鼓励患者,其训练活动计划内容能及时取得患者的配合。训练范围由小到大,次数有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活动强度以患者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训练频率至少保存每周2--3天,每天1--2次,每次约30--40分钟。上肢应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围绕恢复负重行走能力进行训练。以主动为主,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为辅。其次,训练时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指导,严防患者训练时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并要注意防止患者因急于求成或急于表现在无人看护时发生意外。最后注意对于患者所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护士和家属一定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不能表现出一丝的不满和抱怨,以免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训练的信心。
3.11语言康复训练: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康复功能训练的同时应结合语言康复训练,以达到全面康复。与病人对话时应讲简短易懂的话语,清楚而且语速缓慢,必要时进行重点词汇或短句的重复训练,并给患者充分的时间回答。注意谈一些病人最关心的,有欲望的话题,而使患者有讲话的愿望。患者由于不能流畅表达意图而急躁时,应予安慰并教会如何回答,可用一个两个简短的字代替以利于反复练习。还可通过写字、手势等身态语言以弥补和完成讲话内容。对讲话时出现单音、音调不正确不连贯者,应加猜测并予以澄清,使病人知道他的讲话已被听懂,使他乐于接受反复矫正,重建语言功能。4.预防中风再发:
中风一次发病后有可能再发,尤其是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尽力排除各种中风危险因素,定期复查。告知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如出现口歪眼斜、口齿不清、肢体麻木等,应立即 就医。
体会:
通过对96例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护理,患者均取得了明显的康复效果,笔者体会到:中风病人因缠绵床褥,不能随意志而活动,和社会隔绝,内心十分痛苦,这种局面必须通过病人和家属共同努力加以改善,护士应培养病人对病后生活的适应能力,避免过度依赖家人而丧失锻炼意志。鼓励急性期已过的清醒病人自行进食,自己执行每天的个人卫生和大小便,以及自己做健肢协助患肢活动,认真执行各期康复护理计划,利用各种互动方式如谈话、读报、听收音机、录音机、看电视等对病人进行有意义的感官刺激,鼓励病人运用尚存的知觉来克服已出现的缺损,达到功能代偿,逐步恢复交流沟通、认识、思维、感情的重要功能,以回归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本类患者200例, 男140例, 女60例;年龄40岁~77岁, 其中40岁~50岁患者59例, 51岁~60岁患者40例, 61岁~70岁患者53例, 71岁~77岁患者47例;病程:不满3个月153例, 3个月至6个月47例;住院时间36.7 d±13.87天, 其中不满1个月91例, 1个月至2个月94例, 2个月至3个月 15例。急性期以常规疗法治疗, 恢复期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就恢复期的康复期护理报道。归类如下。
2 饮食
饮食:禁烟禁酒, 忌进食肥甘厚腻辛辣之食品, 以清淡为主、低脂、低盐 (患者一般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 , 宜进营养丰富并易于消化的食物, 进食时患者能取坐位或半坐位最好, 能防止呛咳。
3 并发症的预防
3.1 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高达90%以上, 且往往后果很严重, 治疗效果差, 花费高, 常导致死亡, 原因是中风患者肢体感觉及运动有障碍, 呼吸、血液循环功能受影响, 易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等并发症, 预防应保持口腔卫生, 按时口腔护理, 随时清除呼吸道和口腔的分泌物, 去除义齿, 预防误吸。应保持病房整洁干净, 空气流通通畅及温度适宜, 鼓励清醒患者做深呼吸、咳嗽等动作。清醒患者拔出尿管后训练膀胱功能, 定时排尿及保持会阴部皮肤干燥。应用接尿器时预防皮肤割伤。昏迷患者定期更换尿管。
3.2 褥疮
出现7例, 占3.5%, 中风患者长期卧床, 皮肤常受压, 以后骶部多见, 预防应常规气垫床应用, 并根据患者情况翻身1次/2h, 翻身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拖、拉、拽等暴力动作, 翻身后垫好患侧肢体, 必要时给予软垫, 骨突处垫气圈,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
4 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
主要通过肢体运动训练, 训练原则是逐渐增加活动量, 循序渐进。卧床的无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 应帮助其做肢体被动活动, 由近及远, 幅度由小到大, 每日2~3次, 每次20~30min。若有自主运动, 自主运动为主、适当做被动运动, 由健肢带患肢, 可根据患者情况选做手搓核桃等活动。上肢应多做伸展动作;下肢应多做伸屈及外展动作。
5 心理护理
心理 由于中风患者极易产生消极、自卑、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所以在恢复期要更多的关心体贴患者, 鼓励患者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 处理好与同病房其他患者之间的关系, 提高其生活的情趣, 分散他们对疾病的不良心理负担。
6 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
语言训练要训练病人患者通过口形及声音学会交流;通过训练舌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能力, 能使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改善。训练原则是越早越好, 从简单到复杂, 一般先采用小的交流渠道和患者建立感情, 取得信任、依赖, 利用图片、单词、手势或者视觉信号, 配合单词, 避免用长句进行训练。每次训练都应有耐心, 反复示范, 并尽量用相同的方式, 尽力避免因几次失败而放弃训练。
7 体会
中风患者度过急性期以后, 通过合理饮食, 加强并发症的预防, 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花费早日出院。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可以促进患者机能的最大恢复、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心理护理, 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能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
摘要:对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肢体运动功能, 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等措施, 并对患者饮食、心理、预防褥疮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进行有效护理, 可减轻残障, 保进功能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配合医生为患者做好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训练,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42例中风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98%,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中西医结合医治疗及康复训练、有效的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中风中西医治疗康复训练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18-02
中风以猝然昏倒、不醒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倒而仅以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的的基本。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中风分为急性期(发病一般两周以内)、恢复期(发病两周至六个月)、后遗症期(发病六个月以后)。我科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康复训练,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护理方法如下:
1基本资料
我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中风恢复期的患者42名,平均年龄55岁,其中男性24人,女性18人,左侧偏瘫22人,右侧偏瘫20人,其中伴失语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经过1—6个月的康复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2中医治疗
2.1针灸推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予以针灸推拿治疗。上肢取穴:肩髃、曲池、合谷、手三里。下肢取穴:环跳、伏兔、血海、阳陵泉、手三里、足三里、太冲、悬钟、丰隆。口眼歪斜者取地仓、颊车、人中。针灸的同时配合推拿,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2.2中医治疗护理注意事项。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有无心慌不适、出冷汗等“晕针”的现象,灸时注意防止烫伤。
3康复训练
3.1肢体功能锻炼。病情稳定的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会大大提高疗效。先做被动运动,方法是术者一手握住患侧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患侧肢体的远端,缓缓活动关节,达到关节的最大活动度或引起疼痛为止,每日2—3次,每次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同时指导患者用健手握住患手被动运动,活动量循序渐进。待患侧肌力有所恢复,即可进行主动运动,如抬手、抬腿、大小关节屈曲伸展运动,并逐渐进行起坐、站立、行走、提物,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同时训练患侧手部做一些精细动作,如:屈曲、抓捏、扣纽扣、翻书看报、握筷、用汤匙等。
3.2语言功能锻炼。中风患者语言交流障碍容易使患者心情烦躁或压抑、血压不稳定,易使患者复中。所以语言康复训练尤其重要。与患者对话时语速要缓慢清晰,要有充分的耐心,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可通过图片文字、手势与患者慢慢交流,引导患者做下颌运动、口面运动、舌运动。或利用语言训练系统按程序训练患者的听力、复述能力,每日1—2次。
3.3康复治疗误区。
(1)卧床休息,绝对制动。
(2)过度强调他人护理。
(3)关节活动不当(范围、频率掌握不当)。
(4)过早强行下地行走。
4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证型选用补阳还五汤、血腑逐瘀汤、镇肝熄风汤等,宜饭后1小时左右服用。血塞通、灯盏花、丹参注射液、大活络胶囊及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对中风恢复期患者有肯定的疗效。
5护理措施
5.1一般护理措施。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保持空气流通,防感受外邪。注意安全管理,预防跌倒,患者进食时宜坐位或半坐位以防呛咳。
5.2情志护理。中风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所以医护人员及家属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避免不良刺激,鼓励患者多参加各种活动转移注意力,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医护人员可组织病友会增加患者交流机会。
5.3辩证施膳。
5.3.1风痰火亢证。患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冬瓜、绿豆、芹菜、黄瓜、梨子、桔子等,忌大蒜、狗肉、羊肉、韭菜等。
5.3.2风痰瘀阻证。患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涩或不利、头晕目眩、舌暗、苔薄白、脉弦滑,饮食宜益气化痰,如黑大豆、香菇、桃、梨、藕等,忌狗肉、羊肉、牛肉及过于酸甜滋腻的食品。
5.3.3痰热腑实证。患者半身不遂、头晕目眩、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利、便秘便干、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饮食宜清热、化痰、润燥,如萝卜、绿豆、冬瓜、丝瓜、梨、香蕉、芹菜等,忌鲫鱼、大蒜、狗肉、羊肉、韭菜、辣椒等。便秘便干者可麻仁软口服润肠通便,或番泻叶5克泡水饮服。
5.3.4气虚血瘀证。患者半身不遂、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利、舌暗淡、苔薄白或腻、脉沉细或细缓。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如黄芪粥、山药、白菜、冬瓜、丝瓜、莲子粥等。
5.3.5阴虚风动证。患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利,舌暗红、少苔、脉弦细。饮食宜养阴清热为主,如甲鱼汤、银耳汤、菠菜汤、百合粥、莲子粥、冬瓜、芹菜等。
5.4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5.4.1压疮的预防。中风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翻身时拖、拉,垫好患侧肢体,保持肢体功能位。患者可多采取患侧卧位以促进患侧血液循环。
5.4.2预防呼吸道感染。患者因感觉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呼吸易受影响,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应保持病室空气流通,保持口腔卫生,鼓励患者深呼吸、做扩胸运动、咳嗽排痰等。
5.4.3预防泌尿系感染。患者因感觉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降低,易出现泌尿系感染。制定饮水计划,每日2000—2500毫升分次服,训练患者自行排尿,定时接便盆或便壶,保持患者会阴部清洁干燥。
6总结
【摘要】脑卒中不仅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脑卒中也存在青年人当中,许多青年人不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三高”就爱上了这群年轻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随之而来,加之,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很少有人去刻意体检,以为头晕,头痛是工作忙造成的,其实不然,在他们中间有的是高血压引起的,但并不被重视,等出现脑卒中的表现已为之已晚,所以说,脑卒中对我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因此,治疗及护理尤为重要及关键。从提高脑卒患者生活质量的层面出发,应及时住院抢救治疗,及早制定早期与恢复期的康复计划,只有这样,70%-80%的病人功能将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如果不及早进行康复训练的话,就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压疮,关节挛缩,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等诸多问题,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中风;体位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1体位护理
1.1患者取仰卧位时,由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血行不畅,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应定时床上翻身,按摩,每2-3小时翻身一次,从而防止发生褥疮,且要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同时,患者的衣服也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2];如果患者出汗,衣服要勤换,勤洗,勤剪指(趾)甲,为了防止肺炎的发生,应每2小时给患者变换体位和扣背一次,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当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予针刺人中,合谷等,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2毫升肌肉注射并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发作时如有痰不易咳出,可轻拍背部(从下向上),如痰液黏稠可用吸痰器吸净咽部的痰液,为防止患者咬伤口舌,可用压舌板或裹纱布的小勺子垫入上下臼齿之间,同时,医护人员应守护在患者身旁,防止坠床。1.2患者取患侧卧位时,可以使患侧关节早期受到一定压力,有助于增加感觉刺激输入,利于缓解痉挛[2],头部用枕头支撑,躯干稍后仰,后方垫枕头,避免使患侧直接压于体下,患肘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患髋微后伸展,膝轻度屈曲[1],健卧下肢屈髋屈膝,因此,患侧卧位是最重要的卧位!
1.3患者取健侧卧位时,头用枕头支撑,用一枕头平放于胸前,上肢置于前面的枕头上,使患侧肩部前伸,肩屈曲90-130度,肘和腕伸展,患者腿下可放一枕头,使髋部内旋,膝自然屈曲,足不要悬空。
1.4患者取坐位时,从康复的角度出发,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意识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极轻且生命体征稳定[2],同时,为了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可以从发病的第2-3天就开始训练坐位,可在轮椅靠背前加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及髋关节屈曲,因轮椅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床上坐位要求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双足分离并平放于地板上,膝部垂直,保持脊柱垂直床面,病情稍重者,训练应循序渐进,角度可以小些30度为宜,每次5分钟。
1.5患者取站位时,让患者把双手放于站立架桌面上,使身体保持平衡,用固定带固定和保护患者,如患者身体倾向一侧时应及时给予纠正,使患者的双脚充分着地,膝盖靠在前面的挡板上,每次站立20-30分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定站立的时间,如果发现患者的脚及腿出现肿胀,可以让患者在休息时将腿抬高,利于第二天的训练,如果患者的腿不小心被抻了一下,且疼痛,可以给予热敷(药名是:申姜30克,伸筋草50克,杜仲20克,乳香20克,透骨草30克,冰片10克,牛膝30克,葛根30克),如果热敷的对象是老年人或感觉障碍的患者要避免发生烫伤。2饮食护理
2.1中风病人昏迷期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饲饮食,将易消化的流汁状饮食分5-6次徐徐灌入,可选浓米汤、豆浆、牛奶、果蔬汁等。[3] 2.2中风病人康复期没有吞咽困难,宜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少油腻的食物为主[3]。另外,中风患者必须戒酒。3心理护理
突如其来的中风,不管是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康复,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做到“五心”,基础护理细心,倾听诉说耐心,服务周到热心,听取意见虚心,治疗操作小心,并且给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感到有家的感觉!
3.1情绪低落抑郁部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所以,训练的主动性不高,往往会耽误康复训练,应该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在精神上要战胜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战胜疾病!
3.2依赖、反对独立部分患者在病后出现性格急躁,易激惹,这时需要理解,宽容,忍让,同时进行开导,必要时还可以给讲讲笑话之类的,使其在情绪上得到稳定,可增加心理治疗的效果。还有一部分患者的依赖性很强,凡事都要依赖家属去做,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别人的照料,对康复训练是不利的,我们就该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减少别人的帮助。4音乐疗法
有的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不主动配合康复师训练,这时,护士就可以选用一些积极的音乐或是患者喜欢的音乐来支持和强化患者内心积极的情绪力量[4],同时,音乐也转移了患者的注意力,是他们在训练过程中不会那么痛,从而,使他们的训练从被动变得更主动,达到训练的目的!5护理体会
近些年来,中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致使老年人身体瘫痪、不能言语,半数以上的中风患者不会说话或者言语不清,有的患者虽然还能说话但往往答非所问而且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因此中风后遗症之言语障碍的康复护理刻不容缓!
中风病人的语言障碍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两类,这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痛苦,所以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语言矫正,尽可能地恢复说话能力,提高患者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改善其语言沟通能力,那么在中风后遗症之言语障碍的康复护理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发音训练,包括开始发音、持续发音、音量控制、音调控制等,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如唇、舌的运动以及软颚抬高等,这类病人多会出现肌肉紧张,应该通过心理行为或药物进行松弛疗法,降低语言肌的紧张度;研究表明,唱歌也对中风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很有效,通过唱歌来记忆歌词,可以促进人们语言功能的恢复,一般老人都会对革命歌曲歌曲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让他跟着唱歌,可以唤起他脑海中储存的深层记忆,刺激他的中枢神经,唤醒他对语言的理解和发音,以达到治疗目,同时唱歌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疗法,可以让患者精神愉悦,在精神上消除中风后不能言语的恐惧与不适,更有信心恢复语言功能。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俗称“中风”, 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 其具有发病急、恢复慢、致残率高等特点, 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中风恢复期一般在急性期两周后至半年, 这个时段患者神志逐渐清醒, 但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不利等。因此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 甚至达到生活基本自理[1]。新疆鄯善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对4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康复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共4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 其中男22例, 女20例;年龄48~82岁, 平均年龄 (64.5±9.3) 岁;病程20 d~6个月。针对患者的瘫痪失语、反应迟钝、心理问题等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痊愈14例, 显效21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83.33%。
2 中医康复护理
2.1 情志护理
中风的发生、治疗、护理、康复与人的情志变化关系紧密。中风患者常伴有心理障碍, 易出现悲观、抑郁、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情绪, 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因此应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做好情志护理, 可采用倾听、暗示解惑、以情胜情等方法进行, 做好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勤巡视病房, 主动与患者交流,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了解其心理症结所在, 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同时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理解、尊重和安慰, 说教时保证足够的耐心, 嘱患者不要过怒、过思, 保持心平气和, 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和护理。
2.2 饮食护理
饮食不节也是引起中风的因素之一, 且中医康复多注重饮食疗法的运用。因此中风恢复期应加强饮食护理, 根据辨证分型来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 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饮食应以清淡干寒为主, 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少食多餐, 定时定量, 忌辛辣、过咸等刺激食物, 嘱患者戒烟酒。阴虚者宜食甘凉食物, 如绿豆、小米等, 忌羊肉、狗肉、大蒜等食物;阳虚者宜食甘温食物, 如麦面、胡萝卜等;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者, 宜多食新鲜蔬菜;高脂血症者忌食高油脂、高胆固醇类食物。
2.3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患者病情稳定后, 应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肢体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无自主活动能力的卧床患者, 可先对其进行循经按摩或做被动运动, 先大关节后小关节, 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 建议上肢多做前臂、腕、指的伸展动作, 下肢多做伸屈、外展动作, 并锻炼患者坐起、站立、步行, 并逐渐过渡到做各种复杂步行, 如越过障碍物行走、坡上步行及上下楼梯等, 要求锻炼合理适度, 有效防止肌肉和关节损伤, 2~4次/d, 20~30min/次。训练的同时可配合配合针灸、按摩、理疗等综合疗法, 保障患者血液循环, 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
2.4 语言功能康复护理
中风患者大多伴有语言功能障碍, 因此恢复期加强对其语言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尽早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 向患者讲述和示范通过口形及声音支配控制唇舌运动的方法, 由简入繁, 进行发音训练, 并耐心纠正其发音, 可配合画片、短语卡片、手势等, 耐心反复示范训练,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语言训练应越早越好, 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语言功能障碍患者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症, 应不断强化患者记忆, 引导患者说话。运动性失语主要是构音困难, 应侧重于口型示范, 反复训练。患者家属应积极配合, 多与患者进行交流, 创造给更多的语言环境, 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 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中风与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有关。中风恢复期患者中医康复护理工作中,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护, 采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训练, 结合中医针刺、推拿等康复护理措施, 并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教, 给予患者支持与信心, 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 降低患者致残率, 促进患者的康复, 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保持高度责任心, 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重点加强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 发挥中医整体治疗和护理的优势, 进一步提高中风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5-0024-03[HJ2.4mm]
缺血性中风病是临床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特征的脑血管疾病[1],对该病的治疗目的旨在最大限度上挽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而减低其病死率与致残率,改善预后,预防疾病复发。针灸、中药、推拿疗法是中医综合治疗中风的临床手段,研究显示,对患者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本院根据中医临床综合治疗的特点,并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BT2]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平均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病程为恢复期;病位为颈内动脉供血系统,有颈内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或病位为椎基底动脉系统,有眩晕、行走不稳等椎基底系统症状和体征。其中,中医综合治疗组有女18例,男性32例,年龄分布为45~72岁(平均年龄62.6岁),病程为0.5~2月;西医治疗组有女21例,男性29例,年龄分布为42~76岁(平均年龄66.7岁),病程为0.5~2.5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明显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无神志不清者或语言理解障碍,可正确表述自己意见。
1.2方法两组患者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包括脑血管病常规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中医综合治疗组治疗方案为:采取中医“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具为“华佗牌”毫针,长1.5~3寸,直径0.32 mm;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极泉、委中、尺泽;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每周5~6次,21 d为1个疗程;口服丹芪偏瘫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1 d为1个疗程;实施中医推拿疗法,每日1次,每周6次,取穴及部位:大椎、肩井、曲池、合谷、环跳、殷门、承山、昆仑、足三里、肾俞、命门等穴,21 d为1个疗程。实施现代康复治疗方案,每周治疗6次,采用物理疗法及作业疗法,每日1次,每次60 min,21 d为1个疗程。
西医治疗组治疗方案为:口服安慰剂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1 d为1个疗程。实施现代康复治疗方案,每周治疗6次,采用物理疗法及作业疗法,每日1次,每次60 min,21 d为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分别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评价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计分法(NIHSS)[3],ADL采用Barthel指数[4]。
1.4统计学分析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O软件实现,两组间的疗效比较用χ2检验,两组间的构成比较用t检验,以均数(x[TX-*3/8]±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BT2]2结果
21天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价比较,结果见表1。
3讨论
当前,中医“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上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癖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病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这两大症状,提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的病因病机,“醒脑开窍、疏通经络、滋补肝肾”为治疗原则,确立了患者以内关、人中为主穴的“醒脑开窍”针刺法,重视醒神、调神、安神[5]。醒脑开窍针法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口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根据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病的病因病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所引发的高致残率、死亡率,降低复发率,更好地保护脑组织,从而有助于神经功能尽早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根据恢复期患者多痰、多瘀的病因病机特点,本方案中的丹芪偏瘫胶囊以调整逆乱之气血,以清热化痰、破血化癖、醒脑开窍为法,发挥“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散之”之功,在临床中风病治疗中运用疗效显著[6],最大程度上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配合中医推拿治疗手法,具行气活血、舒筋活络、调整气血之功,能够促进患者脑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
本研究在以往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原有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形成一个新的恢复期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在以二级预防为主的基线治疗基础上,与单纯西医治疗组进行比较,通过两组间及治疗前后相关量表的评估,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以期研发出临床疗效确切、易操作、规范化的恢复期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研究两种治疗方案随访期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综合治疗组优于[FL)][SD1,1][FQ(12*1。175mm,X,DY-W][SQ+1mm][CD=175mm]西医治疗组。随访期末脑血管病复发率、死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一定差异,中医综合治疗组有优于西医治疗组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安全、肯定,初步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同时为进一步规范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KH*1D]
参考文献:
[1]苏清华.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现代医学探秘[J].时珍国医国药,2010,12(08):2098-2099.
[2]黄胜洋.针刺颞三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J].[LL]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3]张有民,刘波.辨体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J].光明中医,2015,10(06):1246-1247.
[4]孔建兄.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126例辨治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2(03):137-138.
[5]王荣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21(36):154-155.
关键词:中医治疗,临床体会,中风病恢复期
所谓的中风病恢复期, 主要是指患者发病之后的2周时间内或者1~6个月的时间段, 这一时期亦是中风病患者康复的重要时期, 同样也是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关键时期。中风病恢复期以虚实夹杂为病机, 虚主要表现在津液、元气等方面, 实则主要表现在瘀血、痰浊、腑实等方面, 在充分了解其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 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65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加以研究, 旨在探讨中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疗效及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65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为实验组, 其中男患者85例, 女患者80例, 患者年龄34~76岁, 平均年龄 (54.7±2.7) 岁;选取同期收治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165例为参照组, 其中男患者83例, 女患者82例, 患者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 (60.5±0.5) 岁。两组患者均经MR或头颅CT确诊, 且转入我科室时均已度过急性期, 其中45例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应用中医治疗, 具体配方:15 g乌梢蛇、30 g丹参、水蛭、菖蒲、红花、桃仁、大黄、胆星、地龙各取10 g。针对气虚型患者加用枳壳、桂枝各10 g, 20 g台参以及100 g黄芪;针对阴虚型患者加用生地、桑寄生、首乌等药材, 剂量各取10 g。以水煎服, 1剂/天, 1个疗程为30 d。同时给予患者10 d静脉滴注250 m L葛根素注射液, 同时合并高血糖者每天给予3次降糖灵, 直至其恢复正常值。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 包括对血压进行调控, 缓解脑水肿, 增强营养支持, 及时给予抗感染等针对性治疗措施。
1.3 疗效评价标准。基本痊愈: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90%~100%范围内, 病残程度:0级。显效: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46%~89%范围内, 病残程度:1~3级。有效: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45%范围内。无效: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以下 (不含18%) 。恶化: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见减少, 增加范围超过18%或者已经发生死亡。
总有效率= (基本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所有数据, 应用 (%) 表示计数资料, 其组间对比需要进行χ2检验, 将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标准。
2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 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体会
中风病恢复期的发病根本在于气虚或者阴虚, 但中医相关学者却各执己见, 部分学者认为是肾虚导致的, 部分学者认为是五脏虚导致的, 其他学者则认为是气虚导致的。40岁以上是中风病高发人群, 在中医学理论中, 认为人一旦超过40岁之后阴气就会自行减退, 在加上急性发作期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 饮食受到较大影响, 阴气缺损更加严重。重用黄芪进行治疗, 方可实现补气效果, 同时配合使用枳壳、桂枝等可温阳行气, 滋补肝肾[3]。中风病恢复期发病之标在于痰浊、腑实、瘀血等, 气虚会对血液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血运受阻必然导致瘀血, 同时患者痰性比较黏滞, 血液运行不畅会增加痰液阻滞情况。三者相互作用导致此病发作, 其被中医认定为重要的致病原因。治疗应以活血为主, 及时给予患者活血药物有利于对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加以改善, 同时降低血小板黏附性以及周身血液黏度, 促进微循环。因为痰瘀相互影响, 及时化痰还能促进活血, 控制血液黏稠度, 降低血脂, 使微循环得以良好改善。急性期采用通腑一法, 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本组研究之中, 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中医治疗, 得到的结果显示,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 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中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疗效显著, 具有积极的临床选择和普及价值。
参考文献
[1]秦秀德, 王换新, 朱磊, 等.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方药分析论其证型分布[J].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 (12) :2956-2957.
[2]秦秀德, 张新春, 周喜燕, 等.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方药分析[J].江苏中医药, 2009, 41 (4) :55-56.
[3]董兴鲁, 马斌, 房位昊, 等.《中风病中医标准化术语集》的研究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7 (8) :509-5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7月住院的409例脑中风恢复期病人,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辨证为中经络气虚血瘀兼阴虚证,西医诊断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或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脑出血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共观察病例409例,试验组306例,对照组103例。试验组男性154例,女性152例;年龄(61.31±9.24)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24±1.61)分。对照组男性56例,女性57例;年龄(60.67±9.54)岁;NIHSS评分(6.97±1.57)分。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以及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40岁~80岁,男女均可;符合上述1.1中诊断标准;病程为发病大于2周,小于6个月病人;NIHSS评分≥5分且≤20分。排除标准:NIHSS评分<5分或>20分,或中风病伴意识障碍者;疾病早期进行了血管开通(如溶栓、动脉取栓、超早期血栓抽吸和支架成形术等)等治疗的病人;脑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或可能为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血液病所致出血者等以及疾病较重不能口服药物治疗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出血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颅内异常血管网症者,腔隙性脑梗死者等以及疾病较重不能口服药物治疗者;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病人;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病人;严重关节畸形影响功能恢复者,活动性溃疡及有出血倾向者。
1.3研究方法
试验组给予脑塞通丸(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4569,由陕西摩美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提供),1丸/次,2次/日,疗程12周。对照组给予佛山人参再造丸,1丸/次,2次/日,疗程12周。
1.4观察项目
①入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进行巴氏指数、改良的Ranking量表、卒中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的评分及中医证候治疗前后变化。②入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血尿粪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结果。
1.5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巴氏指数评分、改良的Ranking量表评分、卒中量表评分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中医证候改善程度评定。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0%;显效:中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9.2软件分析,数据库双份录入及核对用Epidata3.1软件。P<0.05认为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量表评分
两组病人治疗前各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用药后巴氏指数评分逐步增加,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逐步减少,12周后试验组上述两项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良的Ranking量表及卒中量表评分方面,试验组在用药8周、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99%,高于对照组的67.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安全性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经双向无序的CMH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西医称中风病为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高血压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脏病等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多以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营养脑神经及血管介入治疗为主。中医认为中风属“痹症”范畴,多因情志郁怒、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气候变化、血液瘀滞等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于脑。综合辨证以中药汤剂、中成药及针灸、康复等相结合治疗为法。脑塞通丸[3]是由地黄、红参、天花粉、牛膝、大黄( 制) 、列当( 酒) 、土鳖虫( 炒) 、水蛭、地龙( 炒) 、川芎、牡丹皮、桃仁、琥珀、朱砂等21 味药物组成。其中生地黄,药性甘、苦、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以熄内风,并祛除活血药的温燥之性; 红参性甘、苦、微温,归脾、肺经,能大补元气、生津安神,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两者共为君药。方中丹皮、桃仁、川芎、水蛭、土鳖虫均为活血之品,为臣药。列当补肾、强筋骨、祛风血之品;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共为佐药。地龙入络之品,功能通经活络,可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使药。方中诸药共同作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益气养阴之功效。杜贵友等[4]动物试验表明,脑塞通能增加脑血流,改善脑损伤及神经缺损体征,减少梗死范围,延缓血栓形成,并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现代试验研究表明[5,6,7],脑塞通中川芎、水蛭、地龙和桃仁及其成分均有改善血液流变学以及减少脑血栓等作用。本临床试验显示,试验组病人用药8 周、12周后和治疗前比较,其改良Ranking量表评分、卒中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 。用药12 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病人的巴氏指数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 。治疗1 2 周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83. 99% ,高于对照组的67. 96% (P < 0. 05 ) 。临床试验期间无消化道及颅内出血病例,试验前后病人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无明显差异。脑塞通丸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病人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脑塞通丸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共观察病例409例,其中试验组306例,对照组103例,按3∶1对照原则设计本试验方案。试验组给予脑塞通丸,对照组给予人参再造丸。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巴氏指数(Bathel-Index)评分、改良的Ranking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变化及中医证候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试验组病人用药8周、12周后和治疗前比较,改良Ranking量表评分、卒中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病人的巴氏指数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83.99%,高于对照组的67.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试验室检查结果前后变化经双向无序的CMH检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塞通丸在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治疗中,安全性高,且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脑塞通丸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4):56-65.
[2]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739.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7-229.
[4]杜贵友,赵雍.脑塞通的脑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856-861.
[5]杨文清,王四旺,谢艳华,等.水蛭提取物对大鼠脑血栓后脑组织MDA,SOD和NO含量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2):116-118.
[6]闫慧俊,曲京峰.黄芪三七水蛭益母草对缺血中风急性脑水肿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4):290-292.
【中风恢复期护理方案】推荐阅读:
老年人中风的治疗心得10-10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环境恢复方案06-20
天城镇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10-27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09-24
恢复重建措施07-16
恢复生产申请报告07-09
灾难恢复计划制度10-12
灾害恢复生产工作措施06-12
户口恢复申请书06-23
硬盘格式化怎么恢复数据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