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精选8篇)
一、指导思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预防性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小学生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要重视培养少年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气氛。
二、具体目标
1、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2、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班级男女心理健康委员的培训工作。
4、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家长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四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三、主要工作
㈠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㈡ 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1、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
⑴学生自愿前往咨询(团体咨询为主)
⑵班主任老师推荐
⑶辅导老师访谈
2、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工作。
3、办好心理健康园黑板报。
4、邀请专家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
5、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具体工作
九月份:
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做好班级男女心理健康委员的培训工作。
十月份:
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十一月份:
继续指导心理健康委员在班中开展谈心角活动。
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十二月份:
举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
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展评活动。
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
元月份
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级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三至六年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绿色热线),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事后建立好心理档案。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对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1、要有开朗、热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辅导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关注、倾听的沟通技术,同感、尊重、真诚等反应技术,情绪调节、行为矫正等。
3、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忌“老师说,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式的课堂模式,要与学生一同参与辅导活动,建立和谐的气氛,给予赞许、同感、亲切、鼓励的态度。让他们把真实的感受、想法表达出来。进而给予点拨、启发和引导。
4、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谨慎从事、量力而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3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物质条件逐渐丰裕,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现欲过强,造成很多小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该从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心理辅导: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说出心里话,倾听别人的心声。
2、及时做好笔记、谈话记录。
二、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完成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多提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小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才能获得帮助。
四、从实用出发,教会学生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常用方法:
1、学会放松。要使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调节放松。
2、与人谈心。使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喜欢写小练笔和日记,小学生要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没得到本人的允许,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4、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
5、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6、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作为班主任,要观察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到防患于未然。认真观察孩子的性格是否开朗,是否活泼主动,好奇心强;跟父母的关系是否融恰,能不能主动与父母、老师沟通,同学关系好;是非观念、自觉性、是否强;学习欲望强烈与否,面部表情愉悦不愉快,精力是否充沛,是否善于交友不孤独等。来观察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工作;情绪乐观、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能认识自我。
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我们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心理个案。家长更应该主动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具体目标:
1、能够经常对自己进行“警句长鸣”――一定要做到“守信”与“守时”,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满信心,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间怎样进行交往好,如何同老师、同学保持密切的感情联系,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应怎么办,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个人灵活应对的品格,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三、教学内容:
1、立下坚强志―――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2、浇灌友谊花―――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3、迎接新挑战―――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请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五、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辅导。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自我监控等策略。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升学考试前夕。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与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性教育。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六、教学方法:
1、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其他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居高临下训斥学生,也不讽刺羞辱学生,做到“蹲下来与学生谈话”。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合理的需要。
2、面向全体学生。
在确定心理教育的内容时,在设计心理辅导活动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特别要给那些内向、害羞、表达能力差、不被人注目的学生提供教育与表现的机会。
3、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客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成长与发展,如果学生缺乏主动性与接受教育的动机,我们强行实施的教育必定由于学生的抗拒与冷漠而没有效果。同时,心理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助人自助”,只有让学生成为这一教育过程的主体是,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工作中,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唱主角”。
4、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
针对少数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和极个别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由老师提供咨询,回答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与问题行为的矫正。
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协调发展。树立学生全人发展的观念,强调多种智力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一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为了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希望通过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友爱同学,热心帮助别人,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二、具体措施
1.继续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心理辅导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2.进一步完善心理工作平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咨询。
3.加强师生交流,以信箱为媒介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各种关于心理健康话题的大讨论
1、学校环境、集体生活适应(如“我们的校园”;“集体生活真快乐”)
2、基本学习技能、行为习惯训练(如“好习惯交朋友”)
3、体验合作、体验友情(如“大家一起来”;“我和同学手拉手”)
4、学习成功体验(如“我能行”;“成功体验真好”)
5、学习兴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到兴趣乐园去”)
6、自理、自立意识(如“今天我值日”;“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排除不良情绪方法(如“情绪气象台”;“让自己更快乐”)
8、正确处理同伴人际冲突的方法(如“沟通化解小矛盾”;)
9、自我保护方法(如“披着人皮的狼”;“自护在我心”)
10、时间观念(如“做守时的好学生”;“时间的妙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6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贯彻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彻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助其充分认识和发展心理潜能,促进他们心理素质和其它各方面素质得到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新环境,以及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交友方式方法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和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养成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1、全员参与,提高师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应是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为此,我们首先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两支队伍:一是教师群体,二是班主任队伍。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和理论知识,组织外出学习、参观等途径,帮助老师树立新观念,重视心理辅导教育。
2、面向全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发展性、活动性、协同性”等实施原则,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着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班级各科教学、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以及整合班级内外、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在本学期内组织二次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
3、关注个别,重视心理咨询辅导。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关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班主任和课任教师要关注班内心理上比较特殊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辅导者要本着理解、尊重、真诚、同感等原则,协助学生提高其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4、结合德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是学校教育的最佳互补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品德课、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同时,利用活动课、班队活动等,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好学校和家庭、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孔庆宏
组员:林功刚 邹同英 宇丽华
心理咨询教师:
各班主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7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两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1、学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自我监控等策略。
(5)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升学考试前夕。
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
(1)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与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
(2)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
(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
3、坚强意志与承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8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因而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学校常见病的发病率;
3、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四、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
六年级
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使自己逐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2、让学生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内容,并在行动上支持和参与学校健康促进活动。
五年级
1、使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培养健康的意识行为,懂得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适时、适体的穿着有益健康,引导学生培养朴素、大方、适时的穿着风格;
3、使学生认识吸毒的危害,教育青少年千万不要因好奇去尝试吸毒。
四年级
1、使同学们熟记急救、火警、盗警电话号码,在遇到急救病人、车祸、火警等急救、意外事故时,懂得如何打电话;
2、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3、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三年级
1、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并掌握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方法;
2、教育学生交通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了解自身的发育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教导学生安全用电,并知道触电急救的方法及小外伤的处理。
二年级
1、让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
2、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年级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总之,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学校教师的职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必须抓紧抓好,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身心健康,体格健壮,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及卫生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9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卫生工作法规,坚持预防为主,学习、宣传卫生保健防病知识,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和身体素质。定期监测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对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校的卫生常规工作,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开展食品卫生、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2、开展红十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提高学生健康素养。
3、继续落实好六病防治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4、定期做好宣传卫生培训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健康教育
1、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要求,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2、制定有关制度(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制度、控制吸烟制度、防止意外伤害制度等)。
3、依据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课时、有评价,确保学生健康知识合格率达90%以上。
4、利用宣传栏、家长会、主题队会、广播、卫生小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不同内容的卫生健康知识,尤其是做好防传染病宣传、控烟宣传及预防艾滋病教育。
5、重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利用讲座、录像、挂图等形式,使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
6、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提高卫生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做好疾病控制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对“六病”等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争取各项指标有所下降。
7、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二)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1、按《学校卫生档案》要求,做好学生病假统计工作。
2、做好教学卫生管理与监督,逐步使学生课桌椅及采光照明等符合卫生工作要求。
3、认真监督学校饮水卫生工作,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
(三)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
1、继续开展防近工作,及时掌握学生视力动态,对近视新发病率及假性近视及时督促矫正,随堂纠正学生读写姿势(一尺一寸一拳),不疲劳用眼,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2、提高眼保健操质量,任课教师要每天检查学生眼保健操情况,对穴位按压不准确的及时予以纠正。
3、根据传染病在不同季节的流行特点,认真做好预防宣传工作、消毒隔离工作。
4、做好学生计划免疫工作。
5、开展对近视、沙眼、龋齿、肠道蠕虫、肠道传染病、贫血等疫病的防治,加强对残疾体弱学生的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
高校大学生虽然已具备成年人的体格及生理功能, 但由于缺乏社会实践, 加之受到家长“温室教育”和学校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致使心理不够成熟,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高校环境的不适应性
步入大学校园后, 一些学生表现出对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大学前的教育主要以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为主, 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灌输式教育, 以教为主、以学为辅;而大学的教育是以追求综合素质的开放式教育为主, 是学生要善于自学的主动式教育, 以学为主、以教为辅。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变, 致使很多大学生对高校教育方式不适应, 以致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绩落后, 内心备受打击, 思想滋生焦虑, 慢慢对学习失去信心。
2. 情感生活的不成熟性
在当今大学校园生活里, 如何妥善处理好两性问题也经常困扰着大学生。一方面大学生往往处于情感丰富迸发期, 开始恋爱的尝试。一些学生不能理性对待和处理恋爱问题, 恋爱受挫后的颓废、情感破裂后的怨恨等心理问题屡见不鲜, 给大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往往处于性冲动期, 随着个体生理和性心理的逐渐成熟, 大学生会更多地关注性、渴望性、追求性, 但是由于学校和家长很少开展性教育, 很多大学生没有形成健康的性观念, 不知如何正确应对性问题。
3. 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步入大学校园后, 大学生逐渐开始思考人生, 谋划未来发展。但理想与现实始终是存在差异的, 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负面思想和利益诱惑冲击, 大学生容易产生迷茫心理, 并不能确定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 将来想要干什么, 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适合自己, 要么过于漂浮, 要么过于悲观, 一旦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引导, 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面对就业时的高不成、低不就,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并没有结合实际需求正确定位自己, 各种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显出来。
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 经常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各高校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 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不仅包括身体、智力和能力的健康发展, 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发展。在高校全面、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从而消除应试教育体制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麻木思想和忽视心理, 有力地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其中, 及时剖析心理, 及时纠正、解决问题, 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 有利于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基础保障。要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就要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助力, 引导教育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 及时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全面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明确自我发展方向, 坚定所追求的奋斗目标, 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交往圈, 促进思想政治觉悟的不断提升, 将知识转化为综合素质。
3.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
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 实行的是填鸭式灌输, 追求的是数字化的升学率;传统家庭的“温室教育”, 实行的是溺爱式圈养, 追求的是最大化的大包大揽, 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独立自主空间, 忽略了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 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们一旦走入大学校园, 面对需要独自思考和生存的新环境时, 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应试教育和“温室教育”所带来的弊端, 通过心理教育方法, 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增强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 应及时汇总分析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 充分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适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疏导, 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摆脱心理困扰, 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1. 注重入学教育, 促进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新生入学初期, 大学生处于人生转折的路口, 各种思想冲击和心理变化随之而来, 把握不好, 很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因此, 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应该注意把握新生入学这个重要的时期, 通过正反面教育、参观学习、生活实践、人际交流等形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特别是强化一对一的心理交流和辅导, 传授他们心理调适方法, 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未来将面临的挑战, 正确看待自己在适应转型期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变化, 充分地做好准备, 有效地调适心理, 及时地规范行为, 不断提高自身的调节适应能力。具体而言, 正确发挥高校辅导员的职能作用,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通信设备、教学设施等科技手段, 放下身段走入大学生中间开展多样性的心理辅导教育, 拉近师生关系, 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和归属感。同时要善于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助作用, 培养两名班级心理委员 (男、女各一人) , 让他们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知识, 开展集体拓展活动, 增强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2. 注重心理调查, 掌握大学生的适应情况
心理调查能够及时直接地掌握大学生的适应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 它是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校园里面, 可以充分利用心理咨询、问卷调查、模拟测试等方式, 深入大学生开展广泛的心理调查活动, 把握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教育。对于严重适应不良、家庭贫困、心理健康有问题、学业困难、身体残疾或有特殊疾病的特殊学生群体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建立相关学生的特殊档案信息, 从物质、精神、心理多渠道、全方位地加以关心。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团结学生合力做好思想引导、精神鼓励和心理疏导工作, 最大限度地给予特殊学生群体合理的资助。
3. 注重课堂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一, 强化品格素质教育, 增强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品格素质教育主要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德行修养水平为目的, 不断增强大学生意志力、耐挫力、自控力、责任感、荣誉感的教育。高校应该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等不同的教学形式, 积极广泛地开展大学生的品格素质教育, 促使大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 培养其果断、坚毅、自信的意志品质, 促使大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培养其冷静、客观、全面的思维素质, 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和现实。
第二, 强化情绪管理教育, 增强大学生调节控制的能力。情绪管理教育包括情绪控制、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大学生处于心理素质发展阶段, 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 情绪易敏感、情感易偏执、行为易冲动。因此, 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应把情绪管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实践, 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 正确认识自身的情绪及情感波动, 充分利用积极的情绪状态, 克制消除负面的情绪状态, 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
第三, 强化心理动力教育, 增强大学生求知拼搏的能力。心理动力素质教育包括理想抱负、成就动机、求知欲、进取心和荣誉感。很多学生在努力奋斗成功步入大学校园后, 阶段性成功的自我满足与陌生环境的自我茫然相冲突, 反而产生困惑, 不知道想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 内心缺乏前行的动力。针对这种现实情况,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 要特别注重发挥心理动力教育的作用, 引导大学生坚定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的人生动机, 养成强烈的荣誉感与抱负心, 不断求知、不断进取, 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
四关注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施者, 与专业理论教师不同, 辅导员在学习生活中与学生相处的机会多、时间长, 师生之间的感情深厚, 容易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在学生的自我认识、品格养成、情绪调整、人际管理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 高校辅导员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态度、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得当与否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 强化理论知识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关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因此, 高校辅导员必须充分认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铭记自身的使命和职责, 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深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工作的发展规律及变化特点, 不断积累科学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方法, 不断提升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2. 积极搭建沟通平台, 健全完善预防体系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 切勿选择“单打独斗”的模式, 应形成一种系统化思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等具体实践相互结合起来, 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学生、家长的影响作用, 构建“四位一体”的预防应急体系。通过飞信、QQ群、校内网等交流平台与大学生进行交流, 深入细致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动态, 通过建立特殊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心理咨询等形式, 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 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际效果。
3. 紧盯关键时间节点, 注重关怀特殊群体
实践证明, 新生入学初期、学期初始期和末尾期、毕业离校前期都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发期。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 要重点关注上述关键时期, 有针对性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 要特别关注不能正常获得毕业证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遭受突发性重大变故的、身体有重大疾病史的、遭遇重大感情危机且情绪反应较激烈的, 情绪极端不稳定有严重神经衰弱的、患抑郁症的等特殊大学生, 及时给予温暖关怀, 及时疏导负面心理, 避免造成严重的问题和后果。
参考文献
[1]霍发.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1)
记者:申教授您好!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蓬勃开展了二十多年,现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问题是困扰这一工作开展的瓶颈。您作为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北师大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是我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因此,想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申继亮: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讨论的不是开不开展的问题,而是如何推进的问题。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是这一工作在推进前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
对此,我有几点想法:首先,我坚持反对医学化。不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治疗模式,它应当是教育模式。理由很简单,第一,从职能来讲,学校的职责和功能定位是教育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办医院,它需要履行教育的职责。第二,从人群来讲,学生中的绝大部分是正常的,需要治疗的只是极少数。第三,从师资队伍来讲,如果走治疗模式,那么对从业者的资历要求会非常高,而我们目前的师资队伍状况离胜任这个工作还有相当的距离。
其次,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但不能说因为它重要我们就像英语、计算机那样开一门课,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讲座,可以有专题,但它不等同于课程化。课程化是指按照一门学科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不符合现实的。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学环节中,不单纯只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因此,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限定在一门课中。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绝对不是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它不像其他科目,比如数学,学生数学学不好,数学教师应该反思。但如果学生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我们就去找心理教师,这是不合情理的。那么谁来为此负责?我认为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责有三个:首先是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规划和实施;其次是负责面向全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再次就是负责接待一些来访的学生和想咨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主力军不是心理教师,而是各科任教师。每一个教师都需要在他们的学科教学中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问题。
第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问题。过去的做法往往是学校设心理咨询室,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接待有问题的来访学生。似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就只是这样的一些工作。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我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问题。现在心理健康教材漫天飞,它们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把心理学概念、知识科普化,以讲心理学知识为主;之二是内容涉及诸如变态心理学等非常专业的心理学领域。这样的教材内容定位值得重新考虑。现在心理学领域比较提倡的是积极心理学,这个思想很值得我们借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应当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比如积极人格,坚强、勇敢、诚信、友善等。因此,我认为,现在的心理健康教材在内容编写时应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关注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
第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问题。我听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就像讲数理化一样,深入浅出地讲解,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概念,掌握知识。其实,记住了心理学知识并不表示心理问题就不发生了。我们提倡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活动式、体验式的形式,尤其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不能仅靠讲解式,而一定要在活动中让学生去体验。比如自信,关于自信的专著有很多,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去通读它,关键是我们要有自信的体验。一个学生如果总在学校经历挫败,那么让他(她)在活动中体验到自信绝对比让他(她)记住自信的概念有效得多。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应当是在特定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积极的心理品质,只要他(她)能体验到,那么一定会有效果的。
记者:在弄清楚定位问题后,要进一步在学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面临途径问题,即通过什么方法来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申继亮:首先,如何在教师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课题引领是一个好的切入点。教师们通过做一些小的课题,从中去体验、去感受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开展的一些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也挺好,但是要大规模地、系统地对每个科任教师进行心理培训还是有困难的。其一,教师们的教学任务和学科培训已经很重了,没有时间来接受规范的心理培训;其二,现在的培训者队伍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国内提供这种培训的机构和人员是有限的。因此,我主张引导教师做一些课题,一方面可引领教师接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其次,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学科渗透是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每个科任教师在他(她)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自信很重要,而自信心不是仅靠心理教师一个人搞活动培养出来的,它是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从教师的评价和反馈中得来的。因此,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科渗透来实现,需要每个教师在一般教学活动中给予关注。这样,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如何在学校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认为改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制度和管理方法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途径。现在的一些学校一般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考得好就行,但考得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一定就高。看看大学那些出了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我们培养的人才不是全面发展的,甚至不是健康的。因此,就算一个学生取得了好的成绩,但不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我们认为这个教师的教学仍然是有缺陷的。现在学校的教学评价里面还没有心理品质的内容,因此,要引领学生和教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改革学校的管理、评价体系。
记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工作在实践中还面临诸多条件问题,您认为当前哪些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推进的条件亟待解决?
申继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对学校是一个新鲜事物。那么如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我认为有这样一些基本条件需要引起重视。
第一,针对科任教师的心理培训要加强,并把它纳入到教师培训的体系里面去。每一个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有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更善于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心理学规律。近年来,国外已越来越重视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我国这样的培训也有,但其效果难以让人满意。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师资培训要有新的规划、新的要求,目标就是强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第二,学校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被学生和教师重视;只有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有起色。因此,领导观念的改变是保障这项工作进一步推进的重要环节。
第三,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一些活动需要时间的保证。课改后,留给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是不多的。我们认为可以在学校现有的各项活动中去开源节流,去挖掘可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比如班、团、队活动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需要明确。在我们的课题中,有一项关于评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的研究,其中就提到了经费问题。我认为,经费是评价一个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建议学校每年把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占学校开支的百分之几明确下来。这个问题的落实,也反映了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记者:您在前面多次提到了积极心理品质,请您对此再深入介绍一下。
申继亮: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主要是美国)兴起的一场重要的心理学运动。其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塞里格曼。积极心理学提倡个体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它改变了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比如在心理治疗方面,以往针对抑郁的治疗是关注抑郁的产生原因,力图减少抑郁,这是给对象做减法。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如何给对象增加快乐,增加幸福的体验。它的逻辑是只要一个人的积极情绪和体验增加了,那么他的消极情绪和体验自然就减少了。这是给对象做加法,这与过去的思路是有区别的。除此之外,积极心理学还包含了对人本性的重新认识,它认为人本性中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可以把它们挖掘出来。这与传统的精神分析认为人潜在都是有问题的观点是不一样的。积极心理学还分好几个层面,从个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到积极的人际关系,到积极的社会环境,这与我们现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自我是有联系的。现在国内这方面的介绍性文章和著作也越来越多,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记者:申教授,您之前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这实际上是要求每个教师都具备心理学知识作为学科教学的补充知识。这事实上也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之一。现在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也撰写了相当多的文章来讨论这个问题。那么您认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参加培训、参与课题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
申继亮:当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方面强调教师个体的自主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强调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我认为教师的反思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反思是指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之中或者过程之后,对其计划或行为重新进行评估的过程。一个反思型教师会经常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行为和成果进行质疑,并就教学对学生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进行思考。众多研究表明,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并促使他们认清自己的行为和观念的核心。只有经过反思,教育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鉴于反思对教师发展的重要功能,应该说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强化教师持续进行反思的意识则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前提,帮助教师掌握反思技能应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们是一个新的挑战,这就更需要教师们经常进行反思。
目前,国外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方法对教师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育者可以借鉴一下。第一,对话法。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相互对话,提出课堂上所发生的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最后形成的解决方法为所有参与者共享。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第二,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和提问,培养教师的反思技能,同时改变教师的态度和行为。第三,经验记录法。包括写日记、感受等,记录下教师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第四,文件夹法。以专题的形式,在每个专题之下教师通过回忆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对之进行反思,从而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
有了反思方法不等于行动的落实。针对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环节,我建议教师们可以依据以下三个阶段来开展反思活动。首先是课前反思,指向未来教学,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未来教学的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包括讲授内容的难度、呈现材料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等。其次是课中反思,指向当前教学,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包括内容呈现顺序、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状况、课堂管理、师生互动、自己的言语姿势,等等。最后是课后反思,指向过去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成败进行分析等。这一模式的运用将有助于教师形成对教学活动的系统反思,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
记者:申教授,您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第三点时谈到建议改革学校的管理、评价体制,那么您能否就此谈谈您的相关课题研究?
申继亮:现在我们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与此相关,题目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的心理学研究”,这是2007年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该课题在理论上提出了新型的“T型”教师评价模式,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锥体”评价内容体系,在实践上将开发出系列评价工具,解决教师评价的可操作性问题。我们真诚欢迎各大中小学参与教师评价改革,以评价为基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记者:谢谢您接受本刊的专访。
赵疃学校 于祥斌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实施办法:
(1)心理课辅导。每个月的最后一周,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开展心理活动课。
(2)心理咨询。开放“心灵家园”,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
(3)以“点”带“面”,利用宣传阵地。
本学期将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宣传心理知识,进行心理讲座,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4)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四、活动安排
1、开展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教育讲座。
2、心理问卷调查。
3、利用家长会进行心理咨询。
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做好班级保健的培训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重视心理辅导试点班的实践研究工作,以点带面开展研究活动。
6、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班的课程活动。
7、做好家长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8、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继续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二)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1、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
(1)学生自愿前往咨询
(2)班主任老师推荐
(3)辅导老师访谈
2、开通“心语热线”,进行电话咨询辅导。
3、在学校宣传窗设立“心灵广播”栏目。
4、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
5、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二会一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重视试点研究,增强科研意识
1、试点班老师要善学、勤学,阶段性地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在班主任例会中进行交流,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认识、开拓思路、更新方法。
2、试点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展示。
3、试点班要重视调查分析、研究,并进行个案分析,不断地积累资料,逐步在校内进行推广。
四、具体工作
1、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3、心理咨询室开始开放(每周三中午12:00—12:30)。
4、开通“心语热线”。
5、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
6、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7、开展心里健康辅导示范课活动
8、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9、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
10、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二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文件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与上岗资格认证方案》、《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求把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推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应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
(二)探索多渠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团体辅导。
利用每班的健康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设立“心语信箱”。
开设心理咨询室,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根据心理咨询室建设要求,布置合理的环境,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考虑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
3、个案教育。
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作为个案对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两种方式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的方式进行。
4、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5、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心理健康课实效,心理健康老师应重视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
(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总之,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三一、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队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六心”教育主题,结合市区工作安排,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校本课程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办好“开心小屋”,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4、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通过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及校本研修,培养一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深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我校的教育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下几条途径。
(一)开足心理健康课程。
1、开足心理健康课时,每学期在各班的思品课中安一定课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年级特点和该年级学生倾向性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上年级团体心理辅导课,做到讲稿、计划、总结齐全。
2、利用班队会,根据大队部的安排和校本德育主题“六心教育”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上好班级心理健康课。强调行为训练,不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联系,通过大队部的系列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窗、晨会、讲座、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与班队会课、思品课、活动课等各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教育;通过各学科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各教材内容,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3、举行课堂内外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活动,继续实行一学期一人上好一堂心理健康研究课或校本德育“六心教育”中队活动示范课。认真组织听课、评课,做好课堂即时指导。
(三)发挥心理咨询室和广播站的作用。
1、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的装饰工作,坚持开展心理咨询室——“开心小屋”的活动。在每个班级设置“心语信箱”,举行“心理沙龙”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认真、耐心、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物质条件逐渐丰裕,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现欲过强,造成很多小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该从学校、家庭和学生自我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心理辅导: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说出心里话,倾听别人的心声。
2、及时做好笔记、谈话记录。
二、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完成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多提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小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才能获得帮助。
四、从实用出发,教会学生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常用方法:
1、学会放松。要使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
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调节放松。
2、与人谈心。使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喜欢写小练笔和日记,小学生要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没得到本人的允许,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4、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
5、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6、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作为班主任,要观察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做到防患于未然。认真观察孩子的性格是否开朗,是否活泼主动,好奇心强;跟父母的关系是否融恰,能不能主动与父母、老师沟通,同学关系好;是非观念、自觉性、是否强;学习欲望强烈与否,面部表情愉悦不愉快,精力是否充沛,是否善于交友不孤独等。来观察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工作;情绪乐观、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能面对现实,适应环
境,能认识自我。
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我们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心理个案。家长更应该主动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
花开有迟早, 可是只要是花总会开放, 花期不同而已。“问题”学生也是花, 也许他们的花期迟了一些。其实用爱心去浇灌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的心灵, 他们也会重新改变, 绽放“美丽”!他们的童年一样精彩。作为教育者,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更作为肩负学生品德教育的班主任, 让我们关爱每一个学生, 同时也把无私的爱给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吧!
一、春———细心发现多鼓励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谈人的需要时指出:“人们大都渴望被肯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 把相同的热情和不同的期望给予每一个学生, 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关爱和期待, 并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学习和班级活动中。例如, 有的“问题”学生最然学习不是太好, 可是爱劳动, 劳动时不怕脏, 不怕累!这不值得鼓励和表扬吗?有些学生偶尔小捣乱, 可是悄无声息地为班级教室里搬来了盆花, 不张扬, 不做作, 不是也很可爱?有些“问题”学生放学时关上大家忘记关的窗户, 这一举一动难道不是孩子纯真烂漫的心意?我们平时在班级管理中多肯定他们的优点, 对他们不冷漠、不怀疑, 从而激发他们向上的活力, 使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他们的各个方面。因此, 每一位班主任都要公平地对待学生, 尤其对“问题”学生充满真诚与信心, 进而寄予爱心和希望。
我们不能只看见学生的不足之处, 要全面地看每一个学生, 既看优点也看不足, 夸奖优点, 建立自信, 使其更有信心改正缺点!“小提醒”不足之处, 细致耐心指导帮助其改正, 他们会慢慢进步、慢慢“强壮”!我们需要静待花开的耐心。
二、夏———集体生活多美妙
开展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扩展班会活动方式, 通过多种活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孝亲敬老”主题班会使学生学会关爱照顾身边的老人, 以“学会感恩、诚信”班队活动为突破口,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班队会的内容可以是思想教育, 也可以是成果展示, 可以是动手制作, 可以是讲故事、演讲、教育游戏等等, 在班队会中“问题”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打开心扉与同学教师交流, 发现集体生活的快乐, 获得人格的塑造。“问题”学生的良性改变也许就此开始……
三、秋———成长档案多收获
建立并通过“学生成长档案”等措施巩固“问题”学生阶段教育的成果。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出游照片、集体活动的记录、偶尔进步的作业, 获得的“每周一星”小奖牌, 对未来的幻想画, 对自己的期望卡都放进成长档案中。当回顾时, 学生自然会发现自己以前的“成就”,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小小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油然而生!当然他们也会发现以前自己对自己定的目标和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所以他会对自己重新定位, 重新付出, 所以他们重新“出发”了!
四、冬———感受温暖多关怀
其实,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生活背景是不同的, 这也造成了许多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要走进学生, 了解学生, 就得走进他们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家庭。首先要与家长沟通, 进行家访, 我们会通过他们的家庭生活发现学生的许多在学校看不到的隐性东西!
有的学生在班内可能不起眼, 可是在家孝顺父母, 关爱兄弟姐妹, 有些学生的不好习惯的养成也往往是家庭里的原因。作为班主任, 了解到这些, 觉得很多学生暴露的问题不是学生自己的原因, 而是多方便的原因, 所以不能一味指责学生, 应该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和关心, 这鼓励有生活上的也有学习上的。
我们要从心灵上走进学生, 接纳学生。是!我们是他们的老师, 但更是他们贴心的朋友, 不是吗?让他们有冬季温暖如春的感觉!教育不应该是这样吗?
【摘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高等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而建立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本文试图根据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可行性措施,对构建大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利于民族的心理素质,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就成为摆在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施加影响,使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发展个性的教育活动。如果说我们要把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成一门单独的课程的话,从宏观层面来看,综合性取向的此课程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即“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内容体系的设置应当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而不是“问题”、“经验”、“学科”这三位在“一体”中的平均分配。通过心理和心理健康概述、积极适应、情绪管理、健全人格、坚强意志、人际交往、择业心理、心理潜能开发等多方面的教育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二、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也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提供了更多选择。随着课堂教学多媒体的普遍使用,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各种幻灯片、CD播放、动画制作的形式出现,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中。从事心理健康教学的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外,还要自觉地学习、掌握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因人制宜、因课制宜的教案、课件等。除了教学内容、方式上的变化,心理健康教学的另一特点就是可以在课堂或课外加入技能训练。实践证明,仅靠课堂讲述和灌输并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国外的心理学教育非常重视课堂上的行为训练。我国现在也开始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教学。比如思想品德修养教研室曾就如何搞好大学生的宿舍关系问题,制定了一个关于社交技能锻炼的尝试方案:“学生自我介绍—分组讨论—感受分享—运用学过的交往技能交谈并进行观察(比如微笑、真诚、专注对方等)—角色扮演—感受分享—介绍经验—作业”。结果证明,效果非常好。有的学生下课后甚至还找到老师,说刚开始不好意思,鼓起勇气试一试还真的有用,希望以后能多增加这方面的锻炼。三、建立金字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工作,建立一只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对相关教师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是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然而,这项辅导工作面广量大,没有相应的专门机构和一批懂专业、有经验、乐于助人的专、兼职队伍是很难满足教育辅导的需要。我们可以尝试建立金字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由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站)、学校成立的心理健康領导小组三者组成的三级教育体系的金字塔式教育模式。 首先,金字塔的最顶层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下设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由负责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任组长,组内成员包括学工部、各系等职能部门领导在内,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处理好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与心理咨询二者之间的关系,重点应该放在绝大多数正常学生身上,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筛查、干预机制,并负责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指挥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 其次,金字塔的中间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要由学校专、兼职心理咨询老师组成,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即金字塔中间层包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各系的心理辅导站的建设力度。学校要重视专业教师的配置,保证学生能够就近得到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 最后,金字塔的底层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可以由学生中成立的心理协会或者心理部门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募组成,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开展活动。志愿者可以引导一部分同学自发地学习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利用团体动力学的作用来营造积极、开放、友善的班级氛围、院系氛围、校园氛围,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不仅能够起到服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其实,成立心理健康志愿者的目的就在于从广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做起,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的根基更加扎实。四、课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谈到心理咨询,有一个需要澄清的误区就是:“只有有了问题才需要做心理咨询和治疗”。其实不然,心理咨询和治疗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更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实现自己的潜能,使学生获得成长并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并非有了问题才需要做心理咨询和治疗。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发挥实效,就必须要随时了解学生的苦恼和困惑。因此,帮助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应是老师自觉自愿的工作。目前,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心理失衡、宿舍关系、爱情与友情、自卑自尊、就业择业等方面,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课堂内外的耐心教导外,必要时还需通过专业的治疗方法来解决。因此,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无论专兼,除了掌握应有的专业教育理论和方法外,还应该自觉地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治疗方法,来保证教育质量。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定期分派教师到专业的医学部门进行临床锻炼,从技术上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参考文献:[1]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6.[2]张云.大学生心理健康向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3]李蔚.心理健康与教育【Ml.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4]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07-24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计划09-30
水南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06-3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07-16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1-28
小学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0-04
大兴镇2010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07-11
小学心理健康的教育培训心得09-18
2024年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07-18
小学三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计划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