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莫高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通用14篇)

莫高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篇1

一、导入课文 音乐起。

同学们,在我国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那就是——《莫高窟》。

课件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通过上节课的游览,莫高窟,这座令人向往的艺术殿堂,这人间的奇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课件出示: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那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板书 艺术宝库)

今天这节课, 就让我们走近敦煌,走近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相信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感受。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还记得课文是从哪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莫高窟这座艺术宝库的呢?(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相机板书

二、学习课文第2部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到4自然段,细细体会莫高窟的哪个方面最令你神往?写写你的感受。彩塑部分

1、课件出示: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谁觉得彩塑最令你心驰神往?来说说你的感受。你能把你的独特感受读出来吗?

2、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文中的哪尊彩塑? 课件随机出示:

描写这四种彩塑的词语和图片:你能读出这尊彩塑的特点吗?

慈眉善目的菩萨 威风凛凛的天王 强壮勇猛的力士 神态安详的卧佛

3、课件出示

大家觉得这些彩塑怎么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美妙绝伦)板书: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那就请我们用朗读表现他们鲜明的个性来。齐读有关句子。

5、大家知道吗?莫高窟个性鲜明的的彩塑不是一尊,两尊,也不是几百尊,而是两千尊。一尊有一尊的姿态,一尊有一尊的神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7、播放动画。

师描述:这些塑像各式各样,形象逼真。有的好象在潜心拜佛念经;有的正在打坐,还有的闭目养神。真是一尊有一尊的模样!

8、看着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你是否也能像作者一样,用上总分结构和排比句式,介绍一下呢? 板书:总分结构 点面结合

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的金刚,有()的仙女,还有()的()。有一尊()自由准备 指名说

9、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学会追问我们的古人,他们塑造这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想表达心中怎样的寄托呢?

10、让我们把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把心中的美好向往读出来吧。齐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我们不仅要赞叹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壁画部分:

1、刚才我们欣赏了精妙绝伦的彩塑,哪些同学觉得莫高窟的壁画也令你神往呢?(壁画)课件出示:现在哪位同学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带领我们欣赏莫高窟的壁画。指名读第3自然段。

是呀,莫高窟的壁画又有什么特点? 板书:宏伟瑰丽

你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呢?

随机出示课件:

A、理解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底有多大。

B、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我们一个教室大概60平方米,那壁画差不多有750个教室那么大。感觉宏伟瑰丽吧,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壁画的宏伟瑰丽 B、体会壁画的宏伟瑰丽体现在内容的丰富多彩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宏伟瑰丽的壁画,展开我们的想象吧(播放图片)

看,五彩缤纷,艳丽多姿。看,金碧辉煌,热闹非凡。再看,这就是同学们曾经读到过的神奇的九色鹿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在那断崖绝壁上,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开凿了700多个洞窟,现存492个。

古代艺术家、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断地画呀,画呀„„画下了中华民族曲曲折折、分分合合、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历史。你心中涌起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感叹、惊奇、敬佩)课件出示:让我们意味深长的读好这段话吧。

C体会壁画的宏伟瑰丽体现在飞天的美和多。

壁画上的飞天,她不用双翅,不踏祥云,只用了两根轻灵的丝带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引读

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花香。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给我们带来了动人的舞蹈。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描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谁也像陶老师这样喜欢飞天的,请站起来,美美的读一读

课件出示: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飞天不仅美,还怎么样?多 从哪里读出来的?“成百上千” “有的„„有的„„”、省略号。课件出示: 壁画上的飞天真多啊!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让人惊叹的飞天。

请大家仿照课文的排比句式,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看到的飞天姿态写一写。注意分号的用法。比一比,谁写的多又美。把补充习题打开,写在~

板书:排比句式 学生交流。

师:说得太好了,这就是敦煌的飞天,让我们把这宏伟瑰丽的飞天图久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课件出示:

师引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生:壁画上的飞天„„ 走进这宏伟瑰丽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怪不得人们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藏经洞部分

1、过渡: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的精美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谁觉得藏经洞也令你神往的? 说说你的感受

2、相机理解:曾 这些珍贵文物为什么是“曾拥有”?

3、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吧:播放录象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悲伤、愤慨、无奈、惋惜)

小结:此时,老师的心情和你们一样。莫高窟步履蹒跚地走过了它二千多年的历史,大量文物虽然被掠走了,然而,不管这些文物流落到何处,上面始终刻着两个字——中国。莫高窟属于中国,而且只属于中国,(略作停顿、高昂的语气)让我们捧起书本,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第五自然段

1、播放音乐

敦煌莫高窟,历经沧桑,几度盛衰,那灿烂的文化,那精美的石窟艺术,那遍地的文物遗迹,那浩瀚的典籍文献,无不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请女同学来一起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佩来读一读。

2、同时我们也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男孩子们,用你们响亮的声音读出来。

3、我们也相信,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一定会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更多的奇迹,我们充满自信,一起读。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莫高窟》一课运用了哪些写法将“彩塑”“壁画”“藏经洞”写具体的呢? 总结副板书

莫高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篇2

通过看、说、读、想等方式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 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在这意境中欣赏美的画面, 聆听美的音乐, 体会美的语言, 感悟美的意蕴, 从而走进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语言文字,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进而与文本充分对话。

[教学要求]

(1) 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等四字词语。

(2) 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3) 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和抓住事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1) 听写生字词。

(2) 说说莫高窟在我国的什么位置?

(3) 今天, 我们将继续走进敦煌, 一睹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迷人的风采。

二、重点击破, 感受精彩

(一) 学习第2自然段

(1) 按照“总—分—总”的结构, 给这一段分为三层。讨论:总起句是“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还是“这些彩塑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2) 从本段中找出描写壁画特点的词语 (预设: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惟妙惟肖) 。

(3) 词语连线练习。

(4) 出示PPT图“威风凛凛的天王”、“慈眉善目的菩萨”、“强壮勇猛的力士”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词意。

(5) 谁愿意通过朗读表现它们的不同特点 (指名读) ?

(6) 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的神态的词语?

(7) 出示“有一尊卧佛……神态安详。”讨论:你是怎么理解“尊”的, 在这儿可以换成哪些词, 你觉得换词后的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8) 16米长的卧佛, 有多长, 和我们的教室的长度比一下, 你发现用列数字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9) 播放PPT课件:出示图:16米长的卧佛 (点拨:传说这就是佛祖涅槃的图像) 。

(二) 第3自然段

(1) 出示全段内容与第2自然段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先总后分、由面到点、最后写感受) ?

(2) 本段的第一句话除了总起作用以外, 还有什么作用 (预设:承接上文的作用) ?

(3) 在选点时,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用了排比的修辞) ?

(4) 多媒体出壁画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图画的内容和感觉。

(5) 出示不同的壁画图让学生用四字词语去概括画面内容。

(6) 讨论:本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你可以仿照文中的句子接着写两句吗 (此处可出示一些壁画让学生先说词, 后仿句) ?

(7) 壁画不仅宏伟, 而且瑰丽无比, 其中最美的是飞天, 请同学们观看关于飞天的介绍 (配乐师读) 。

(8) 飞天美不美 (美) ?想不想给这么美的飞天配音 (想) ?

(9) 看图背诵本段内容 (在背诵“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臂挎花篮, 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 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 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 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 翩翩起舞……”的时候, 也可以加上动漫配以表演助推记忆) 。

(10) 谁愿意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配乐朗读) ?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 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1) 观看了精妙绝伦的彩塑, 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 同学们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三) 学习第4、第5自然段

(1) 在莫高窟里有一处景物, 我们再也无法目睹它往日的风采, 那就是藏经洞, 请齐读第4自然段。

(2) 昔日的藏经洞是怎样的情境?

(3) 谁能用一些词概括它的特点?

(4) 补充阅读:

英国人斯坦因盗走完整的经卷二十四箱近万卷, 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件。法国人伯希和盗走大量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 总数一万余件。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低价非法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2尊。

同学们, 当看到这些文字, 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些珍贵的文物被掠走, 此时此刻, 你的心情怎样?

(5) 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 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作为中国人, 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 (出示第五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段“莫高窟是……的结晶。”

三、当堂练习, 检测所学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背诵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 () , () 。有 () 的菩萨, 有 () 的天王, 还有 () 的力士……看到这 () 的彩塑, 游人无不 () 。

填空:这段话是围绕 () 来写的。

2.当堂巩固:

莫高窟 () 有精妙绝伦的彩塑, () 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有 () 的, 有 () 的, 有 () 的, 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 有的 (

) , 采摘鲜花;有的 () , 轻拨银弦;有的 () , 自天而降;有的 () , 漫天遨游;有的 () , 翩翩起舞 (

) 。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 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 第一句话讲了两方面的内容: () () 这段话主要讲的是第 () 方面的内容。短文中哪一个地方体现了壁画的宏伟?

(3) 片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 () 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 ()

(4) 读了这段话,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3.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

《学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要把学法的指导与语文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个思考的过程,学与思是相互融合的,让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受语言的精妙,在有趣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韵味。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让孩子喜欢的。

教学目的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默读课文,了解默读的方法,初步掌握默读的技巧,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背诵课文,学会把心中的感受通过声音、表情形象地表达出来;积累句式和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一、精读头尾,制造悬念

1.昨天,老师带大家学习了《学棋》这篇课文,谁能给大家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大概意思。(可稍做提醒:开始怎样,那后来呢?)

边交流边板书:

一个学生 另一个学生

出色的棋手 没有多大长进

2.老师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写了出来(出示第一段和最后段),大家读读。老师有个要求:边读边想,读出你的感受。

自由读。

指名读第一段,有不懂之处吗?

“能手”是什么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多了!(出示表格)

秋是下围棋的能手,所以远近闻名,这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来,再读读这一段,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

3.正因为如此,(引读第二段的第一句)

4.可结果呢?(引读第三段)

出色的棋手,也叫________,成了这样的人,心里________。

再读一读。

那另一个学生呢?成了这样的人,心里________。

再读读这句。

就这样边读边想,读书就成了享受,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故事的大意。这次没有老师提醒,相信这次会读得更好!

5.读到这儿,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酝酿问题、交流问题并归纳问题:为什么两位学生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设计意图:学始于疑,同样的学习产生不同的效果,孩子心中的疑问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时,这些问题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设计,就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教材本身上来,对孩子学好语文的信心起了很大的帮助。】

二、重点突破,掌握学法

1.这问题第二段已告诉我们了。打开书本,自读第二段,不过,老师提个要求:

出示:默读课文

什么叫默读?据学生交流出示相关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2.默读后交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边板书:

专心致志也叫

走神________也叫________

3.我们先来看看专心致志学下棋的学生吧!学生把书合拢,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要求默读:边读边在脑中想象,想想这位学生学棋的样子,好吗?

想好了吗?谁愿意读一读,读出你的想象!

指名读。

我看见了,多认真的孩子呀!

他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

他还可能:他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可多啦!

走路时,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多舒服啊!

________,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

是呀!你看他不明白的地方,还有问上几句。

来,一起来在脑中记一记,记住这位认真的好孩子。

面对这样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4.那另一个孩子呢?这一次小朋友还是默读,边读边在脑中想想,行吗?

(巡视时,相机提示:瞧,他的表情在告诉别人,他看到了________!他的眼睛会说话)

大家一起读,把你看到的画面通过声音告诉大家吧!

对不起,打断一下:你看到美丽的天鹅飞来,会是怎样的心情?再试一试。

人总犯错,错了就改才有进步,可那人——这种人你对他有什么看法?来,再试试!

就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就把不认真孩子的形象记下来。咱们再来想一遍,这次老师不提醒,有信心读好吗?

如果你是那位老师,想对他说什么吗?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这个要求是第一次出现,因此,既要让孩子明白默读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技巧。技巧只能在应用中学会,通过两种画面的想象、体会,孩子就能初步掌握默读这一技巧。】

三、扩展延伸,积累句子

1.来!吸取他的教训,记住他的优点,边读边想,把文章美美地享受一次吧!

2.后来,那位没有多大长进的孩子长大了,也有了一个儿子。一天,他送他的儿子去学校了,他反复地叮嘱孩子:儿子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也想送他几句话。(即练习六中的“读读背背”)

出示: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读读、背背。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指导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学会“有„„有„„有„„还有„„”和“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描述事物的方法。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授。

1、谈话:通过初步学习课文,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话来回答吗?可以用上那个课文中的语句。

2、出示全文的总结句,并指导朗读。

二、走近“壁画”,领略魅力。

(一)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主要就是因为什么?(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打开课文,看看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是什么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指导完成《补充习题》中相关题目。

(2)重点指导理解承上和启下的部分。(板书:彩塑 精妙绝伦;壁画 宏伟瑰丽)(3)齐读过渡句。

2、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彩塑的内容。(出示“有„„有„„还有„„)

3、引入:莫高窟里那两千多尊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的彩塑已经让我们啧啧赞叹,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二)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通过比较“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和“教室面积”的比较去感受敦煌壁画的宏伟。(2)感受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并指导朗读。(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①展示壁画图片让学生感受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

②指导第一次朗读。敦煌的壁画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它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齐读。

③指导第二次朗读。同学们,就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在那断崖绝壁上,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开凿了700多个洞窟,用他们非凡的智慧画出了这么宏伟瑰丽的壁画,是何等的不易,你心中是否涌起一种敬仰?再读。

④指导背诵。看了这么多精美的壁画,你是否感到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正前呼后拥地向我们走来,他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断地画呀,画呀„„他们画下了动人的故事,画下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历史。让我们背背这个排比句。(3)感受飞天的千姿百态。

①谈话:(出示飞天图片)我们已经知道,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所以和第二自然段一样,在概括描写之后作者也对飞天给予了特写的待遇,不惜花了很多笔墨,进行了细细地描绘。

②(出示飞天的句子)指导再次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并指导改成“有„„有„„有„„有„„还有„„”的句式。

③指导朗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③依次出示飞天图片并引读。

④写话训练:打开《补充习题》翻到60页,大胆想象飞天的姿态,仿照文中的句式,用上四字词语,写一种或二种。

⑤启发谈感受。(出示:每一位中外游客,置身于宏伟瑰丽的敦煌壁画前,都会。)(再出示文中句子后指导齐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4)引读总结句小结。

三、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指板书过渡:每一个到莫高窟的人,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定还要去看一个洞窟——藏经洞。(板书:藏经洞)

2、(出示:藏经洞图片)藏经洞面积不大,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而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洞,里面黑黑的,什么都没有,人们为什么还一定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呢?看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你能从这一节中找到理由吗?

3、默读后指导交流。

(1)(板书:藏品丰富)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出示句子齐读)

(2)你从“曾”字读出了什么?(过去有,现在没有了;无奈)(3)从“大量、仅存”这两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

3、通过“帝国主义分子掠夺宝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学生谈谈感受。

4、指导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总结并指导再读总结句:敦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它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板书:艺术宝库)

2、指名看板书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小结课文内容。

3、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我们,是飞天的后人。”让学生练读,升华民族自豪感。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展。

1、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2、选用有关句式,如“有„„有„„”或“有的„„有的„„”续写句子。(1)“六一”儿童节的节目可真丰富„„(2)课间十分钟,操场上可热闹了„„(3)今天是国庆节,大街上热闹非凡„„

3、有兴趣的同学阅读余秋雨的《道士塔》。

板书:

彩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莫高窟》教学设计doc 篇5

刘口小学

夏庆君

【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课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第二段(第2—4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惟妙惟肖”“威风凛凛”的意思。尝试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理清文章脉络,为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做准备。3.学会“面点结合”的写作方法,尝试用此方法写一段话。

4.凭借生动的画面和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品味课文的语言精妙。【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惟妙惟肖”“威风凛凛”的意思。尝试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理清文章脉络,为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做准备。难点:学会“面点结合”的写作方法,尝试用此方法写一段话。【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窟”字引入,初识莫高窟。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字,你们认识吗?(出示:窟)

2、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

3、解意。会读会写还不行,你知道“窟”是什么意思吗?

4、老师带来了一些洞的图片,你们想看吗?(出示)

小结:其实照片中的洞穴只是一小部分,在那里有大大小小492个洞穴,你们知道这些洞穴是什么地方的吗?

6、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我国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完成课题。

7、读题质疑:

A、那关于莫高窟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位置、有什么)板书 B、要解决问题就要把书读透。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书有目标,读书有方法)课件出示读文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打开课文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和工具书把句子读通顺,把字读正确。(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分别在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 请大家把书轻轻捧起,开始吧!

2、看同学们读书这般投入,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这篇课文里用了许多精秒的四字词语来描绘、述说莫高窟?看看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你会读么?(惟妙惟肖、啧啧称赞)

3、精彩的四字词语有助于我们写出生动的文章,字写得好同样能为文章增色不少。看看书本101面田字格里面的生字,哪个字你觉得写的时候最有挑战性?如何写正确,又如何写美观?(预设:腐)仿写:腐。

4、端正的坐姿现于课堂,美观的汉字跃然纸上。那对于课文的内容你了解了么?谁来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分别在文章的那几个自然段?(相机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5、纵观全文,瞧一瞧,在文章的结构上,你有什么发现?(总—分—总)黑板上只有分写,两个总写分别说了什么呢?(一颗明珠、艺术宝库)

三、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

让我们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2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彩塑?圈一圈。挑你喜欢的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全班交流“彩塑”。(孩子们说自己喜欢哪尊,教师跟着走,相机指导朗读)(1)(相机出示慈眉善目的菩萨图片)理解:慈眉善目:仁慈、善良,和蔼可亲;(2)学生交流完天王和大力士,相机理解: 威风凛凛:很严肃,有令人敬畏的声势和气派; 强壮勇猛:身体结实,有力气,很勇敢。(3)(出示彩塑图片天王和大力士)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4)指导朗读前三种彩塑的句子: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个别读、齐读)3.交流卧佛

(1)学生讲到卧佛,(出示卧佛全景图)。(2)16米有多长?(有四块黑板那么长)(3)(出示卧佛的特写)静静地看着这尊卧佛,你感觉到什么?(他正在闭目养神,或者凝神静思,我只能屏息凝视,生怕惊扰了他,我们好像听到了卧佛轻微的呼吸声。)(4)指导朗读描写卧佛的句子:卧佛闭目养神,来,我们轻轻地读,别打扰他。(5)这尊彩塑多么逼真啊!真是——相机引出【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怪不得游人要啧啧赞叹呢!

4.像这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莫高窟里有两千多尊呢!请欣赏——(出示其他彩塑)

5.多么精妙绝伦的彩塑啊!感受着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们每个人都会升腾出自豪感,请同学们戴着感情读读这一段。(齐读第二自然段)

6.指导写法:莫高窟有两千多尊彩塑,作者寥寥几笔就让我们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他采用了什么写作高招呢?速读第二节思考。(总分总,“分”的部分面点结合:面:有……有……有……——给人整体感。点:卧佛 ——典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7.尝试运用“点面结合”写一段话:老师带来了两幅图片,你能依照“点面”结合的方法,描绘下这两幅图片,写一段话么?(请同学们展示)

8.小结: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描摹事物的常用方法。

四、小结本节课: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精妙绝伦的彩塑,下节课我们要去看看壁画和藏经洞。又会有什么样的奥妙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找一找关于敦煌莫高窟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18、莫高窟 一颗明珠 总

彩塑

壁画

分——————点面结合藏经洞

艺术宝库 总

七、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多了点,背诵第二自然段和当堂练习“店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在时间上选其一。

2、教学经验不够,“威风凛凛”的“凛”是声调问题,而不是前后鼻音问题。

3、到底什么是“点面结合”?我自己首先要弄清楚。

《莫高窟》第一课时教研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学会本课生字,注意辨认“绣”“锈”字形的异同,读准文中的多音字“佛”。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等四字词语。

2.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提炼关键词,给文章编写段落提纲。

3.品味用词,关注句段特点,感受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壁画的宏伟瑰丽、藏经洞的藏品丰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清课文脉络,编写段落提纲。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行暗示,引入学习。

师生问好后,教师轻点鼠标,屏幕上流动起这样的几行诗:

走向敦煌,便是赴一次艺术的盛宴; 走进莫高窟,一个声音便在血脉间流淌: 我们是飞天,飞天是我们!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过茫茫的大沙漠,走进敦煌,走进莫高窟。(屏幕出示敦煌全景,随后重重地砸下课题:莫高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说明性的文章向我们主要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内容?文章中有三句关键的句子告诉了我们这个答案。请快速浏览全文,把这三句话画出来。

2.指名交流。

3.课件出示三句话,齐读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4.找到关键句,就能帮助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出,这篇文章就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板书)

第一板块:了解彩塑: 1.我们首先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老师这儿有三张莫高窟彩塑的图片,他们中有力士,有菩萨,有天王。请你来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并说一说你的理由。(出示图片)

课件出示:看一看,猜一猜

2.是啊,你的理由多么充分,这尊彩塑眼睛微闭,嘴角带笑,慈祥可亲,一看就是一位救苦救难,慈悲为怀的菩萨。这尊彩塑呢,又是谁?说一说你的理由吧!你很会观察,你看他身披铠甲,手握武器,怒目圆睁,看上去多威风啊,一定是一位天王了。再看这尊彩塑,为什么呢?是啊!你看他肌肉发达,块块隆起,浑身上下充满力量,毫无疑问,这个就是力士了。

3.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尊彩塑的,找到以后,把它读一读,读出他们不同的特点。

4.(课件出示)谁愿意来读这句话,注意要把他们的特点读出来。5.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的威风凛凛,力士的强壮勇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6.提醒“凛”的读法,前鼻音,第三声。

7.课文还介绍了哪尊彩塑?这是一尊怎样的彩塑?请大家先读读课文里的介绍。(出示句子,提醒“佛”的读音)

“佛”是个多音字:

“fó”:a佛陀的简称;b佛教徒称修行圆满的人;c佛教d佛像e佛号或佛经。“fú”:仿佛,似乎、好像。

8.这尊卧佛真像课文所说的那样吗?老师这儿有他在图片(出示图片)你们看,他眼睛微微地闭着,嘴角往上翘起,已经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9.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进了莫高窟,欣赏到了彩塑,他们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还有的神态安详。的确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课件依次出示这段中的四字词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详)

10.莫高窟像这样的彩塑有多少尊?有两千多尊!(出示:两千多尊,学习生字“尊”注意读音为平舌音,书写时中间有一个小短横)

11.课件出示一组彩塑,学生欣赏后用成语形容一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12.这两千多尊的彩塑都像我们刚才所看到的那样惟妙惟肖,(出示:惟妙惟肖)令游人啧啧赞叹!(出示:啧啧赞叹)

13.齐读这些描写彩塑的四字词语。第二板块:欣赏壁画: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我们继续来欣赏。

2.课文是怎样写出壁画的宏伟瑰丽的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让我们先来看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出示),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一句什么句?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这句话中有一个数字: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字告诉我们什么?(壁画非常之大)壁画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如果把我们这个教室四壁全都画上壁画,老师帮你们算了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我们四千五百多个教室那么大,怎么样?是不是够——宏伟啊!

4.壁画那么大,画了哪些内容呢?谁来告诉大家?(生读内容的那段话)5.大家知道这些壁画中哪儿最吸引人呢?(飞天)你从哪个词判断出飞天最美?——引人注目

6.那么飞天到底美在哪里?女生一起读读课文中描写飞天的这一段话。(出示句子)

7.今天老师把课文中写到的这些飞天的图片也带到了课堂,咱们一起去看看。(相机学习生字“弦”重点提示它的读音。)

8.同学们,飞天壁画仅仅只有这五种姿态吗?你怎么知道的?(省略号)壁画中还会有哪些姿态呢? 欣赏一组飞天的图片。

9.一个个轻盈灵动的飞天,一个个柔美生动的形象,把我们深深吸引,更让我们浮想联翩。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第三板块:走进藏经洞

1.莫高窟里的彩塑和壁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同学们莫高窟中还有藏经洞呢?那又是一个怎样的天地?

2.快速浏览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藏经洞里藏了哪些宝贝。3.课件出示:(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4.相机学习生字“绣”。与“锈”进行区别。

5.现在这些宝贝是不是还在那儿呢?宝贝流失的原因是什么?(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相机学习生字“腐”分析结构为半包围,同音字有:斧、府、俯、辅等,注意在“豆腐”一词中,“腐”读轻声。)

6.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仅以6包俄国日用品为代价,骗取了敦煌遗书两大包。1907、1914年英国的两次掠走13700多件。1908年法国人掠走约 10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掠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盗走共计10000多件。1922年数百名俄皇军队士兵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少。1924年美国人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掠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

三、理清脉络,编写提纲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还经历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洗礼。这样的一个艺术宝库在哪里呢?

2.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一读。

3.课件出示地图图片及概貌的图片,教师完成板书:地理位置、概貌 4.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写了什么呢?齐读这个自然段。

5.交流、小结:这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莫高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板书:艺术宝库)

6.根据板书小结:这篇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作者从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着手,依次向我们介绍了那里的彩塑、壁画以及藏经洞,从而让读者明白,莫高窟其实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我们把段和自然段的段意依次排列起来就是段落提纲。(课件出示本课的段落提纲,提醒学生这是课后作业4)

四、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1.同学们,莫高窟是艺术宝库,是文化瑰宝,是一部写不完的史书。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说不尽对莫高窟的赞美,都表达不了心中的激动与自豪。让我们带着这份激动与自豪再一次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莫高窟

2.今天的作业:(1)完成《习字册》(2)课后习题4(3)推荐阅读:余秋雨的《莫高窟》

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 概貌 彩塑

莫高窟 壁画

藏经洞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鸟岛,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海西皮小岛是个闻名中外的鸟岛。每年春天,天气温暖,湖水解冻,鱼虾成群。到了六月,这里更热闹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积极的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用一个词来说说岛上的情景。(板书:热闹)

3.具体说说哪几个词中感受到鸟岛很热闹?(点击: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词语变色)

(1)你从哪里看出这是鸟的世界?(出示幻灯片,练习说话)

(2)鸟儿来这里会干些什么?(多媒体播放鸟岛录像片段,进行说话练习)

填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3)学生自由练说。

(4)指名说第一句话。

【设计意图:出示夏天鸟岛热闹的情景,利用媒体,借助 “视频”这一手段,给学生对鸟岛的认识带来了感性体验。播放了群鸟在鸟岛上的场面,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紧紧抓住“热闹”一词做文章,抓住文中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通过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

4.指导朗读。

岛上的鸟多,这么热闹,怎样读才能读出鸟儿多,鸟岛很热闹?(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5.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

(1)指名讲 (鸟窝多、鸟蛋多),你从个词感受到鸟窝多、鸟蛋多的?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2)指名读,请一个学生上台画鸟窝,其他同学评价(突出“密密麻麻、挨”),不足之处再请人补充。

(3)“挨”可以换哪个词?(靠)

6.板书:鸟蛋多

请多人上台画鸟蛋,还要涂上颜色,(突出“窝里窝外、到处”)

齐读第三句话。

7.小结:其实“窝多、蛋多”也反映了岛上的“鸟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感受鸟多吧!

8.齐读。

9.练习背诵:鸟多( ),鸟窝多(),鸟蛋多( )。

【设计意图:用画鸟窝,画鸟蛋的方法使台上台下的交流更为活跃,互动性,及时性,准确性,形象性的长处一一展现,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起到主体的作用。】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课文。

师:鸟岛上真热闹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来岛上游玩的人( ),他们(),随手( ),可是(),因为()。

2.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3.你从那些地方看出游人爱鸟?为什么游人会这么爱鸟?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爱鸟护鸟。

4.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

小结:游客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鸟蛋和幼鸟,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人们是多么爱护这些可爱的小鸟呀!因为——(引读)

5.有感情地读描写人们爱鸟的句子。

6.看图:如果我们也在鸟岛上游玩,这时看到有人去捉鸟,或去拿鸟蛋,你该怎么做?(板书:护鸟)

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得自由自在,多么快乐!

爱鸟、护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呀!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培养学生爱鸟、护鸟意识。】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总结:只有人们把鸟当作自己的朋友,相互之间没有侵犯,没有伤害,和睦相处,人们才能真正拥有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神奇的鸟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当小导游,介绍青海湖鸟岛。

板书设计:

鸟多

鸟窝多

19.鸟岛(热闹)(爱鸟护鸟)

鸟蛋多

莫高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篇8

教学准备:录音带、钢琴、古琴,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

设计思路:通过欣赏古琴曲,要引导学生注意古琴的音色和古曲的韵味,抓住音乐要素中突出的特点,引导感受、体验音乐的感情。让学生比较“泛音段”和其他段,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图谱,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古琴的音色和古曲的韵味、情感。熟悉乐曲的主题(泛音段的旋律)。这首乐曲中这段音乐旋律性比较强,可以用视唱法或听唱法进行学习。如果视唱能力较低,也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熟悉之后再听时,要求学生小声随着哼唱。听音乐时可用手指轻轻地击拍(不要出声),也还可以“闭目静听”,按节拍重音微微点头。集中注意、体味乐曲的韵味。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使学生对所听、所唱音乐材料的直接感想。教材分析:

《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在历史传说中,人们往往把它和战国时期的伯牙联系在一起。据传,伯牙是一位出色的民间音乐家。他弹得一手好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是说伯牙弹琴时会引得正在吃草的马都仰起头来聆听。有一次,伯牙弹琴时有个叫钟子期的人站在一旁欣赏,伯牙心中想着巍峨耸立的高山时,钟子期就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向往着奔腾不息的流水时,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能够准确领会伯牙在琴声中寄托的感情,使他们一见如故,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为失去知音而万分悲痛,从此不再弹琴。这个动人的古老传说也说明:运用对景抒情的手法创作像《高山》、《流水》这样的音乐作品,可能在公元前3世纪便已存在。

描绘上,而是借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在音乐表现上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体,结合摹拟性的展开,既有华丽新颖的技巧展示,又保持了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由于当时演唱曾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也因诗中有“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玉门关南)

珠,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伯牙、钟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如果学生不会讲,教师就讲——)

“知音”的故事在史料按《琴史》所载,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之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也。’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3、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回答。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作用等,都应给予鼓励)

4、欣赏古琴曲《流水》

(也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配上这首乐曲作背景)

通过深沉、浑厚、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现了层峦迭嶂,幽涧滴泉,清清冷冷的奇境,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强流。按泛音序列下行和五声音阶进行的曲调,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手法,如同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流水》是一曲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听后使人心旷神怡,激起一种进取的精神。

二、唱歌

1、请同学朗诵诗句:《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2、歌曲简介,欣赏歌曲《阳关三叠》。齐读曲后简介,师作简短补充。找一名学生朗诵《送元二使安西》。教师肯定。

3、诗中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歌曲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情感的。听录音,用心体会(教师在过程中简单提示)。

4、师:用心体会歌曲中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谈谈你对歌曲听后的感受。复听音乐,简短讨论后,生答师结。

5、学生随琴学唱, 教师纠正后,可再来一遍。

6、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如:歌曲前面部分比较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位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

7、教师辅导学生学会唱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8、音乐活动:《创编《阳关三叠》音乐情景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表演能力。

分成两组,由学生在课后排练,课上表演。要求综合性,演完由学生自评。学生表演、学生自评。

9、回答:看了同学们演的《阳关三叠》音乐情景剧,以及关于知音的故事,对于“友情”两字有何心新得感想?

莫高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篇9

教学内容与分析 教学内容:C.Good to know Story time Let’s check 2 教学目标:

a.了解英语国家姓名的表述方式。

b.使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应尊重别人。

c.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英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d.了解Story time部分的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了解英语国家姓名的表述与我国的不同之处。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对Zoom和Zip的小故事进行简单的描述。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应的挂图、图片等。2 学生准备胸卡、拇指帽。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热身/复习(Warm-up/Review)Greeting each other. T:eg:How do you do? 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Ss: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人手一张的姓名卡片,挂于每位学生胸前。学生根据各自的胸卡,互相问候。(胸卡上印有Mr.或Miss的字样)。建议与说明

以轻松的谈话导入教学,使学生得到放松,有利于调节好课堂气氛。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问候既复习旧知,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教学步骤

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1 Smart game.

多媒体“反应”游戏。在多媒体上出示各种先生、小姐的图片。通过瞬间展示一张张带有全称的照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这是Mr.还是Miss。引入family name和given name。教师在引导

一、两张图片后,询问“Do you want to come here?”“Try please.”引导学生说出“Let me try.”再由学生引导,学生竞猜。学生在游戏中争得Smart winner”。建议与说明

培养学生的瞬间记忆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引入所学。教学步骤 Introduction.

在课件中呈现几个人物。

T:Who’s that man/woman?引导学生用此句询问。T:Do you want to try? S1/S2/S3...:He’s/She’s my...His/Her name is... 通过引入球星贝克汉姆的照片,引入“football player”。建议与说明 课件也可用几张图片代替。

通过各种人物的展示,使学生在进一步提高描述能力的同时引入新词的学习。教学步骤 Thumb game.

学生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带有称谓的小帽子,三人一组做介绍,然后由教师随意加入,引入“Can I join you?”再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练说“Can I join you?” 建议与说明

带上小小拇指帽,做个小小配音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在游戏中接触新学的句型。教学步骤 4 Watching.

让学生看一段球赛,复习: What’s he like?

He’s tall/strong/heavy/short...

通过观看射门,引入“shoot”“missed”;

通过比赛结果,引入比分的说法。如,Ten to three,etc.。建议与说明

复习与新授相结合,起到巩固旧知,学习新词的目的。教学步骤 5 Story time Listen and try to say.

通过动画展示未学句型“That’s forsure”。让学生听听学学说说。教学步骤

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Extension)1 Extension.介绍一些足球比赛专用术语。2 Assessment. 1.Let’s Check.

2.完成活动手册的相应练习。

(本单元由顾韵秋、杨国珍、冯雷编写)建议与说明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试验的过程以及作者是如何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了解试验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作者怎么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的。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生物学家法布尔继续观察、研究《蜜蜂》,板书课题。你们跟这可爱的小动物打声招呼吧。生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

第一組:好像、几乎、大概、推测

第二组:证实、准确无误、确确实实

3.学生反馈写词情况。指名读读,你发现这两组词有什么区别了吗?初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我知道了本文主要讲了( ),为了验证( ),做了一个试验,得出了( )的结论。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做实验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2.生反馈,出示“听说”一词,理解“听说”的意思,感受法布尔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不肯轻信、盲从的态度。

3.练习用“无论……总是”说话。

学习第二自然段:理清法布尔实验的经过。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拿出笔做好标记看看法布尔试验过程可以分为哪几步。

2.生汇报,用“先( ),接着( ),然后( ),最后( )”句式说,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看到这个试验经过你有什么疑惑?这些环节能少一个吗?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做事的严谨、认真、求实的态度。

4.出示句子: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理解“推测”一词,法布尔为什么会这样推测呢?

5.生汇报,师出示句子:第二段最后一句。指导理解“几乎、大概”,再次感受作者用词准确、实事求是的态度。练习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受作者不仅认真、严谨,还善于观察和思考。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蜜蜂找到家了吗?它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吗?默读三四五自然段,找找看。

2.生汇报。

预设:

(1)第三自然段: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指导学生带着激动的语气读句子。我从这个结果当中思考了些什么?请读读句子,认真思考: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吗?

(2)第五自然段:有17只蜜蜂回来了。出示句子,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完成照样子写词语的练习,体会叠词的妙用。作者得出试验结果: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的。

三、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法布尔通过试验最终发现________,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个结论让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课件出示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四、积累好词佳句,引入广阔阅读

1.把你喜欢的本课词语、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里。

2.课余时间,请阅读下列老师推荐的好看的书:法布尔的《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1、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华老栓、夏瑜、康大叔等。

2、引导学生研究性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抽查三位同学,朗诵分别以《华老栓一家》《夏瑜的故事》《康大叔其人》为题改写的故事。

二、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明确:华老栓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的形象。他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本质,又有着在长期封建统治下所形成的愚昧、落后、麻木的一面。用人血馒头治病,本是一种荒唐可笑的迷信传说,然而他却信以为真,为了买到它来为儿子小栓治痨病,他便不顾深秋黎明后的寒冷,走在黑沉沉的街口“倒觉爽快”,少年似的“跨步格外高远”。当他交出了辛苦积蓄起来的几个钱,在恐惧和屈辱里得到人血馒头往家走时,竟然激动得“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由此可见,华老栓的愚昧无知达到了令人颤栗的程度。

作品中的夏瑜未露一面,作者全从侧面措笔。他出身贫寒,生活困苦,但敢于造封建统治的反,具有革命热忱和顽强斗志,即使被投入监狱,也丝毫没有丧失信心,在狱中继续坚持斗争,宣传“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甚至就义前还要“劝牢头造反”。当阿义打了他,他反而说阿义“可怜”,对其愚昧深表哀痛。最后终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作者在对血腥屠杀革命者的反动统治表示强烈抗议及对革命志士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表示赞扬的同时,更深刻地表达了革命者的牺牲是多么寂寞、多么可悲啊!

作品中的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是一个十足的刽子手。进茶馆时,他是突然“闯”进来的,而且进门便“嚷”,显得粗野无礼,目中无人;他的穿着打扮,是披着布衫,“散”着纽扣,腰带胡乱“捆”在腰间,流氓相十足;讲到小栓的病,他说,“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丝毫不顾及别人对“痨病”的忌讳,丑恶卑劣,毫无人性。

三、研究性阅读

研究课题:关于小说《药》的主题

研究方法:1、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2、在网上搜索查阅相关资料。

切入角度:1、从分析写作背景入手。2、从分析小说的双线结构入手。3、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研究形式:分小组讨论并形成观点,然后自由发言。

研究成果:

学生甲:小说主题表现亲子之爱和革命者的悲哀。华老栓和华大妈都将整个的心放在小栓的身上,放在小栓的病上。不惜“一包洋钱”买来“人血馒头”,并神秘地烧制,这足见出老栓夫妇爱儿子的心专到怎样程度。革命者的血也只是为群众增加了微乎其微的“福利”,他们是寂寞的,难以得到愚昧群众的理解和同情。

学生乙:小说的主题在于反映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小说通过用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在揭露反动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革命的罪行,热情赞扬夏瑜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的同时,着重对辛亥革命不发动群众和不依靠群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贫苦群众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所形成的严重的精神痼疾,表示了深切的悲愤,提出了只有唤起群众的觉悟,才能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这一重大问题。

学生丙:小说的主题在于表现群众的愚昧落后,暴露国民性的弱点。

学生丁:小说的主题在于歌颂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不要让烈士的鲜血白流。

学生戊:鲁迅对友人说过:“《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为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鲁迅还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因此小说的主题可表述为: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革命者为群众而牺牲了,群众却因为愚昧而吃革命者的血。

学生己:小说《药》直接表现了鲁迅“弃医从文”的主旨。这从小说的艺术结构中可以看出。小说取自生活的素材主要是:仙台学医时看到的关于许多中国人在“鉴赏”日本军人杀害同胞的幻灯片;秋瑾被杀;关于人血馒头治痨病的传统迷信。鲁迅把三者糅合在一起加以艺术概括,设计了一个“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狂人日记》)的故事。这故事本身就表现了国民的冷漠冷酷和愚昧麻木。因为作品述及的革命者是辛亥革命家,势必要以辛亥革命作为大背景。而且小说的结构,以华老栓买革命者的血为主线,并正面描写刑场上麻木不仁的人们“鉴赏”屠杀革命者的场面,无疑是为了突出主题。由此可以说,《药》从“死者的悲凉和生者的麻木”中表现人们的麻木不仁和冷漠冷酷,表明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宗旨:革命的“第一要著”是要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明确:甲生说的“表现亲子之爱”是错的。这是只看表面现象,没看到问题的本质。表现“革命者的悲哀”是对的。乙生的说法,可以说在客观上,“揭露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至于“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不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丙生说法对,但只讲了一个方面。丁生说法也对,但只讲了次要方面。戊生的说法相对客观而全面。学生己的观点很有新意,且言之有理,应当鼓励。

四、学生思考并讨论

小说以“药”为题,有何作用?

明确:作用如下:第一,概括情节。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吃药后的结果。第二,连接线索。作为“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第三,揭示主题。落后、麻木的群众享用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的革命,不能疗救中国社会;要医治群众的痛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革命,这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

五、布置作业

莫高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篇12

一、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Let’s learn部分五种家务劳动的表达方法,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并能在情景中自然的加以运用。

二、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英文卡片、声音、课件。2.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1.Warm-up(热身)

(l)Let’s chant

①教师播放start部分Let’s chant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图并能理解歌谣的意思。

②反复听2-3遍后,可带领学生小声重复。

③拍手掌握节奏,教师将Mike变成本班同学的名字进行提问:Tom, Tom, what can you do?可提问3-4人。

(2)口语练习谁的本领大:

①男、女生进行比赛,分别用I can…来介绍自己会做的事,看看谁的本领大。②请同学边说边用动作表示,重复不加分,哪组说的最多即为获胜组。2. 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l)Start

①教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观看,Oh, so many animals!What can they do?

②角色扮演:教师提问,Bird, bird, what can you do?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边说边做动作。

(2)Let’s learn

①学生观看教材的背景图,教师指图,用夸张的语气介绍:She’s Lucy.This is her room.She’s helpful!Are you helpful? What can you do?

③然后播放课件或动画,带领全班一起反复跟读5个词组,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④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单词和词组。

3.Let’s play(趣味操练)(1)Let’s play(猜一猜)

①教师准备好英文卡片,每组的第一个同学上前来任选一张。②抽卡片的同学只能做出一个动作,如扫地,请本组的同学猜一猜并说出英文sweep the floor,这时前面的同学就可以说:Right!I can…哪组用的时间最快、说的最准确,就可加一分。教师可对优胜组进行奖励。(2)Let’s play(接龙游戏)

①将学生分成5组,每组发一个单词,如:clean, cook, floor, flower, empty,也可以用图片代替。

②请本组同学配合,看词或是看图来说出一句完整话。如:I—I can—I can water—I can water the—I can water the flowers.说的又快又正确小组,教师可予以奖励。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扩展)(l)练一练

①让学生做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②让学生每天在家中做适量的家务劳动,并用英语告诉你的家长。5.板书

单词:I’m helpful!I can sweep the floor.cook the meals

clean the bedroom

water the flowers

《最佳路径》(第二课时教学) 篇13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教学方法

1.没有直接采用课后练习中的两个问题,以“倒推式”引导学生阅读,而是采取了“顺叙”的方式。一是考虑到“文路”,故事本身是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二是格罗培斯的设计过程是思考问题——受到启发——解决问题。三是从学生的思维过程考虑,如果没有先感受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那种自由、随意,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格罗培斯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2.关于读的训练。小学阅读课应重视读的训练,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课教学基于以下两点侧重于默读、思考性的读:一是第一课时已发现学生普遍读得正确、流利。二是这篇课文不大适宜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最佳路径的由来,明白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体悟格罗培斯严谨认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的品质。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懂得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的原因,明白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体悟格罗培斯严谨认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词语:

微不足道大伤脑筋

焦躁吆喝

无人看管深受启发

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有宽有窄幽雅自然

1.指名读词语。

2.选用词语简要说说故事内容,能全部用上最棒。

【既复习了重点生字词语,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习1~2节

1.理解“微不足道”:“微不足道”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前面加了一个“最”字,说明

什么?

2.默读1-2节,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格罗培斯“大伤脑筋”?有些地方不能一眼就看出来,需要用心去读,细细体会。

3.最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却让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难题的世界建筑大师“大伤脑筋”,说说你的体会。

【抓住词语“微不足道”和“大伤脑筋”引导学生触摸文本,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感受格罗培斯的“大伤脑筋”。同时懂得这样写的好处:对比突出格罗培斯的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在此过程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表面,一只眼睛看到文字的背后。】

三、学习3~4节

1.带着日复一日的苦苦思索,格罗培斯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在法国南部著名的葡萄产区,他发现了两种大不相同的现象。默读3~4节,找到描写这两种现象的语句,你能发现有哪些不同吗?

2.假如是你,你愿意买谁的葡萄?说出理由。

格罗培斯对这两种现象不仅作了比较,还进一步思考,他发现了老太太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的秘诀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理解“人”、“其”指谁。

3.出示说话练习:这时,格罗培斯豁然开朗,灵感突发:“路径设计的方案有了……”

【抓住两种不同的现象,比较、体验,感受老太太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的原因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体会格罗培斯从中受到的启发。在此过程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比较读,抓关键词体会。说话练习的设计让学生还原“设计方案”口头表述,是一个综合性的思维训练:一要理解,二要转化,三要表述。既使学生具体理解了“深受启发”,同时又引导学生注意了上下文之间的关联。】

四、学习5~6两节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方案变成现实的情景。听范读,想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样子。

五、学习第7节

1.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评委,请说出投它一票的理由。

2.出示:“那并不是我的设计,而是游客的智慧。”你认为呢?

3.小结:智慧的火花不是凭空闪现的,它需要你永不满足、敏于发现、善于思索和借鉴。

【引入链接资料,以格罗培斯说的一句话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明白最佳路径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学生也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个会思考的头脑,善于向别人学习等等。】

六、学习写法

本文是写最佳路径,还是想让我们认识格罗培斯这个人?他在全世界留下了70多处著名的建筑设计,作者为

什么选择最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来写?

《心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14

教学目标

1.品析小说题目“心声”的内涵,能正确理解、评价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征,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3.通过学习本文,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题目的深刻涵义,把握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置学生于现实的阅读情境中,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探究“心声”的内涵。

2.教师设计对文阅读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3.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有利于本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想说、敢说、乐说的情境中诉说自我“心声”,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出示首页,引发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回顾 要求:

转换叙述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复述情节。鼓励学生加上自我生活体验,有创意地表达。

二、探究“心声”内涵 1.引导学生质疑

(1)抓住情节开端及结局的强烈反差,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示:程老师先前拒绝李京京在公开上朗读文的请求,在公开上程老师却声音发颤地要求李京京把文读完。面对这一强烈的反差,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2)引导学生将发散的问题进行整合,提出能关涉全篇的干问题。

明确:李京京为什么执意要阅读这篇? 他为什么能读好这篇?

2.师生探究、解疑,归纳“心声”内涵

(提示: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请同学们结合李京京所处的学校、家庭环境进行探究)

明确:在学校里,老师的忽视、同学的嘲笑,让李京京倍感孤独;家庭中,父母的不和更让他压抑、苦闷。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使他总沉湎于对乡下爷爷及儿时玩伴的怀念之中。小说中的万卡与李京京身世遭逢相似,在阅读万卡时,京京如遇知音,二人心灵碰撞交汇、融合,使得李京京感同身受地理解万卡,喜欢《万卡》,想读《万卡》,借以表达自我内心的渴望!

出示多媒体,小结“心声”的内涵:

三、组织讨论,深化主题(多媒体分步出示讨论题)1.你认为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点什么? 要求:二人切磋后,自由发言。

(提示:李京京使你联想到自身生活中的哪些体验或见闻?)2.谈谈你对程老师安排公开的看法?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结果。(提示:可以客观评价这一现象,也可以与文中的李京京、程老师进行换位思考,谈看法。)

3.从普通学生李京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你得到了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要求:师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自身阅读经验谈启示。明确:

四、小结主题思想

学生总结归纳,教师点评,多媒体出示主题思想。本文作者通过区公开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事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批评了我们教育上严重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五、拓展延伸、诉说心声(多媒体出示配乐画面,烘托气氛。)教师导言:同学们,成长的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生活中,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这样的事每天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困惑、苦闷、彷徨……困惑中我们满含期待;苦闷中,我们充满渴望。今天,我们倾听了李京京的心声,那么让我们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的心声吧!(学生诉说心声,师生随机点评。)

六、教师诉说心声,并作总结

沟通从“心”开始,倾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深受感动和激励。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与每位同学平等交流;也希望我们大家能用“心”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教学后记

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1.教师应结合文体特点,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合理运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进入阅读情境之中。

《心声》是一篇儿童小说,选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备时紧紧抓住主人公李京京的身份特点,多次选用“换位思考”,置学生于真正的现实阅读情境中,确保对话的顺利进行。“换位”的方式可不拘一格,如:

复述小说情节时,让学生改换叙述的人称──与文本对话; 分析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将自己与李京京对比──与主人公对话;

探究本文所反映的教育现象,让学生站在程老师、李京京的角度讨论──与作者对话;

通过诉说心声,引导学生从小说中走出来,重新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中让人惊喜地发现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不可低估:在探究李京京形象特点时,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如李京京没有妒忌心理、待人友善、勇敢、坚强、不怕挫折、不轻言放弃、执着、感情丰富等等,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某一缺点评价李京京身上的闪光点。让我意外的是有位同学大胆的提出了李京京性格中的弱点──孤僻,认为我们应该摈弃。这种独特的眼光和感受力,我们应该珍视,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3.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很薄弱,探究性学习要启发学生发问,但怎样启发学生提问,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

上一篇:小学德育基地活动记录下一篇:国庆节问候祝福短信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