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教学之所见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萨克斯教学之所见(共7篇)

萨克斯教学之所见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每位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在不断学习新课改的同时,力争在日常教学中,以新的课堂形式和教学理念更新充实自己的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却常常看到“为讨论而讨论”,“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不能把教改简单流于形式上的转变,而应深层次地思考如何在教改理念的指导下,更加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反复思考及几年的实践中,我觉察到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所下降,我想不论到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改革,都不要忘了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为学生将来的深造、掌握科学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

一、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教师必须对课堂有很好地掌控性,做到“收放自如”

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更多的侧重于促进学生的 发展,关注学生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很多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一节研究课上下来,形式和气氛灵活多样,热热闹闹,但是却让学生感觉没有重点,甚至连这节课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是哪些都说不清楚。这样的课再以“学生为主体”也只能说是失败的,毕竟教学不同于游戏,所以我认为教师应对每堂课有很强的驾驭能力,对每节课的重点有很深入的了解,在适当的时机把学生发散的思维汇聚到这节课的主线上来。使学生对教学知识的认识过程遵循教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序列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序列,以利于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并逐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方法的感悟和能力的提高。二,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成绩。

提高教学质量从最后一名差生抓起 洋思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曾经有一条就是节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在这一过程中说起来好说做起来是相当难的,作为教师所负出的心血和汗水是可想而知的。我在教学中,在课堂上提问重点、关注的重点是中、下学生,把机会让给他们,以便及时的反馈教学中学生掌握信息的情况。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开放性的例题,首先放手让学生找答案,而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再小组合作讨论你还有怎样的做法。最后学生自己至少写出三种以上的答案。通过做题,优、中生都能做出三种以上的答案,但比较差一点学生,就比较困难了,我及时的关注帮助他们,帮助找出答案。我还为每个差生配了一个小老师(同桌),要及时的给他讲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这一知识。为避免有能力的学生吃不饱,为他们布置新的任务,自己模仿出题,学生自己出题的过程中,也是提高思维能力,估算能力的过程,他既然会出题,他当然更会做了。对于接受能力非常慢的学生,课下还要单独辅导如当堂消化不了,当天学生也要学会在走。学生每天都能把学到的知识掌握、消化、巩固。那么,明天的学习他不会背着沉重的包袱上路,学习起来轻松、愉快、自如,学生不会有空缺的知识点。其二,学习上的差生,一般的是从三个方面上比较差,一是课前预习自学能力差。二是上课参与探索学习的能力差,三是对课后的作业的态度差。课后作业是巩固新知识有效途径,通过学生的作业就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学习上的差生,对作业不是很主动,往往不写或少头缺尾。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学生同桌交换记作业,与此同时,老师与家长沟通好,家长一看就知道有什么作业,一查就知道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杜绝了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从而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引导学生逐步提高数学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提高教学成绩。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问题和情境的创设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习的主动权由学生掌握。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并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宽松、平等、融洽的气氛下进行。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做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智慧在学生的手指尖上”。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下功夫。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我们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时,应将探究目标纳入到教学目标当中去。备课时要考虑三方面的目标,即探究知识、探究精神与探究能力。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猜想、推理,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等较为复杂的探索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增强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学会如何学习数学、如何解决数学问题、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如何从探究活动中体验快乐。

例如,在教学“10÷3”这道有余数除法时,可以让学生把10个圆片放在桌面上,要求把这1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学生怎么分也分不开。老师问:“每份有几个”?学生说:“每份有3个,还多出一个。”老师说:“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多出的一个叫余数。”这样建立起来的“余数”概念,并且通过操作还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不仅十分清楚,而且不容易忘,用不着老师多费口舌去讲解。动手操作也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了。在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有46人去春游动要租面包车,每辆面包车限乘6人,至少要租几辆面包车?大多数同学们都知道46÷6=7(辆)……4(人),这时我启发大家说:“剩下的四个人怎么办呢?这三个人不让他们去了?”、“不、再多租一辆车我们都去。”从而解决了7+1=8(辆)多去一辆的问题。数学问题与生活实践联系提高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运用现代技术设备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在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能把抽象的东西直观的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态的情景中学习知识,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 我在教“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开始我问:把10个分成2份,有几种摆法?全体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摆,我又利用投影出示了几种不同的摆法,接着我问:哪一种分法得到的两份同样多?学生很容易从“同样多”过度理解为“平均分”的实际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是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等实物图,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然后问:角是怎样形成的?并让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演示,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通过学生的参与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如果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会很厌烦。学习也是一样,每天总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也会厌烦,导致厌学、学习成绩大大降低。同样的知识,教学方法经常改变,小孩喜欢新鲜,学习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有了兴趣,就有了力量,学生的主动性就能得以发挥,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小组合作式教学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但无目的、无针对性的、无必要的小组讨论,学生毫无兴趣,甚至有时趁机会聊天。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和条件。我在讲“统计初步知识”一课时,有一个内容是让学生数出一分钟四种机动车通过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对学生说:“警察叔叔让我们帮助统计一下跃进路段一分钟机动车通过情况,让同学们看录像,进行统计。”统 计开始了,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认真地进行统计,可是,当汇报结果时,几十个人几乎没有相同的数据。同学们主动找原因,找失败的根源。当他们正急切的时候,我说:“看来这任务很艰巨,我通知警察叔叔一声,就说我们没有统计出来。”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坚决地说:“不行,您能不能把这个录像放一遍?您能不能让汽车放慢速度?”当排除这两种方法后,有学生站起来说:“我们可以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话音未落,同学哇地一声惊叫,不等老师说话他们自动地去组成小组,立即分工,那种积极主动、团结合作的氛围,真的难以用语言表达。通过合作,统计数据获得了成功,同学们各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同样是小组合作,在老师的命令之下的合作与自发的合作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同样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

萨克斯教学之所见 篇2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

例如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我这样总结:“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学生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 ”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 ”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学生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获得精神的愉悦。

二、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为学生开辟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融入阅读实践中,“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教学《观潮》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潮来时的壮观美景,同时配上潮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海潮。学生被眼前壮观的景象、优美的音乐、诗化的语言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顿时进入学习情境,为感悟课文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学习中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渠道多角度地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获取知识。

三、细读品味,以读为本

叶圣陶先生曾说:“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语文课堂功效。课堂上,教师如何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带动学生通过读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展开与文本的对话。

例如在教学《平分生命》一课时,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的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深入体会他的内心活动;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边思边写,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下读书的感受。如学习男孩给妹妹输血前的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着“当医生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时”这个问题读书,在文中标出有关词句,细细品读,写出体会。学生在品味词句中感悟男孩当时的矛盾心理,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表达的, 让学生感知作者对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学习表达方法。

四、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 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实际上,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在训练中要多创造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在导入新课后,我问:“看到题目后, 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田忌和谁赛马?”“田忌是怎样赛马的?”“赛马的结果怎样?”这样从课题入手剖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融会贯通,为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埋下伏笔。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指小学生在课外能主动地、有选择地行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 又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 坚持实现阅读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读书并有所收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一是学生对时代背景不熟悉;二是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而且能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好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 ,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养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做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而自觉地、主动地阅读。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让学生分小组阅读《格林童话》,并在一周后的班队课上组织了安徒生童话故事演讲比赛。学生兴趣高涨,在开展的“故事大王”等竞赛活动时,教室里书香弥漫,书声琅琅。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信息量不断増加,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师只有两者一起抓,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小学作文教学我之所见 篇3

提起作文是很多学生头疼的一件事,特别是中段学生,总觉得作文无从下笔,不知道去写什么,不知道该如何去写,在这里我略谈一下自己对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作文实际上就是通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一种记叙方法。由此可知作文实际上是说话较高的一个层次,人的说话也是要经过思想考虑和一定的语言组织,但是是通过口头表达出一定的意思。由此可见一个是口头表达,一个是书面表达,但为什么有的同学说起话来很流利却写起来作文很费劲儿呢?其实说到底小学生作文无非三类:写人、写事、写景。每一个类型我们都开展一次这样的针对性教学,那么我想孩子们的作文水平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一、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

“生活是作文之本。”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有了那么多的实践经验,学生也就不会胡编乱造,生搬硬抄,而会把实践中的真实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使作文为生活服务。这样,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就不会像 那样“为了作文而作文”了。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 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 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作文大王》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三、体会生活,有感而发”用真打动人

作文课上老师习惯性的步骤是:第一步,老师分析本节课的作文。第二步,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这个过程中,老师单方面的强调了写作文和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作文是来源于生活而发自于内心的一种表达。生活中,有人、有事、有景亦有情,所以写人、叙事、写景、抒情成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写好这些文章最基本的出发点我个人认为应该要扣住这八个字——体会生活,有感而发。

好文章来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可见亲身参与的重要性。如写人这类文章,我在教学中没有先讲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而是让学生回家观察父母的外貌、语言、动作特征,再引导学生回忆从小到现在同父母的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记忆犹新呢?学生虽然与父母朝夕相处,但是因为从没关心所以不曾留意父母的特征和生活,在老师的强调和引导下,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了,目标锁定了,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抓耳挠腮,生搬硬套,虚情假意了。再如叙事,应该抓住校内开展的集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记得学校开展拔河比赛,我班学生踊跃参加,并获得第一名的殊荣,我在表扬他们的同时,让他们以《记一场拔河比赛》为题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在练习前,我认真讲了详略的写作技巧和直接、间接描写的作用,以及细节描写、倒叙的恰当运用,真实的经历,加上老师的点拨,学生的作文写得得心应手,大大的增强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四、注重合作,提高学生的作文的质量

合作是新课标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合作也不妨用在作文教学上。合作有生与生间的合作、师与生间的合作、生与媒体的合作,并在写作合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合作包括写作前的合作和写作后的合作。

每个人独立完成一篇作文,这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不容学生越雷池半步,在新课标下的作文训练中应大胆突破这一框框。写作时,特别是写学生不太熟悉的题材时,教师可增加学生同伴交流的时间、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的帮助。有些文题或故事,需要占有搜集较大量的材料,教师可组织小组完成。比如写环保、信息方面题材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15校园文化建设之所见 篇4

通过对学校管理4的学习,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

学校文化不是校园文化,它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活动中积淀下来的,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无“形”而有“象”,弥漫于组织之中,像一只无形而有力的巨手,在暗中把持和操纵着学校的运行和发展。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师生意气风发地前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它熏陶浸染,润物无声;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场,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文化更是学校的一种形象,一种气质,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一种品牌。有高品味文化的学校,必定高雅圣洁、魅力无限、独秀群芳、成就卓越。

舞钢轧琴文化保护我之所见 篇5

关键词:舞钢轧琴,文化保护,见解

一、轧琴简介

轧琴是我国古老的拉弦乐器, 明代以前就在中原地区流传, 后来因为战乱、百姓迁徙、南北文化交流, 传到南方。而今, 在中原舞钢地区、福建、台湾等地有轧琴流传的痕迹。

轧琴由筝和筑演化而来, 是在弹拨、吹管、打击等演奏方法的基础上, 增加了拉弦乐, 实现了乐器及演奏方法的改良, 使其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因此说, 在民间艺术领域中, 轧琴以其古老、简单、改良的特点, 为推动音乐艺术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舞钢郭氏轧琴之现状

笔者实地考察的郭氏轧琴, 由琴弦、琴面、琴头、琴尾、弦轴、琴码、琴梆、琴底、琴箱和马尾弓等十个部分组成。轧琴的演奏技法和演奏方式, 经国内学者、专家的研究认为, 主要采用“宫、商、角、徵、羽”五音传统调式定调, 现代则以C调为主, F调辅之。具体技法和方式在各学报论文中也多有论述, 本文不再赘述。一言以蔽之, 从明代至今, 轧琴能够单独演奏, 又能与其他乐器合作演出, 灵活性强, 乡土气息浓厚。

就舞钢郭氏轧琴而言,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十里八村从事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为主要营生手段, 并以此延续着古老的乡音。二是改革开放以来, 从郭九洲的祖父开始, 轧琴迎来了艺术的春天, 多次在省市民间艺术表演中捧得奖项。三是新世纪以来, 随着各种音乐艺术思潮的碰撞, 轧琴作为古老艺术形式, 如何发扬光大, 进一步展示中国古典民乐的独特魅力, 尚需唤醒政府和相关人士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

郭氏轧琴留下了一百多个优秀曲目。如, 《大开首》、《高山流水》等小段, 还有《陈三两》、《南阳关》等大部头戏。现在郭九洲还存有《三叠翠》等已经发黄的“戏溜子” (曲目单) 和线装绵纸、蝇头小楷书写的戏段子。值得庆幸的是, 郭九洲在长期的民间演出中, 能够自编自演新的曲目, 使轧琴艺术在新时期迸发出异样的风采。他先后创作了《同心协力奔小康》、《赌博十大害》、《十七大会议照征程》等反映时代特征、具有教育意义的曲目, 还制成光盘, 广为传颂。郭氏轧琴前后300多年, 几度改良, 几经发展, 历经坎坷, 堪称见证历史的民间瑰宝。

三、针对舞钢郭氏轧琴展开地方文化保护的方法

文献法:从图书馆等机构收集有关地方文化和轧琴演奏的音像数据和音响资料 ; 从当地艺人手中获取与轧琴演奏相关的乐谱。

访谈法:通过访谈舞钢民间艺人获取第一手资料, 并对舞钢当地音乐工作者进行深入采访, 以更深入的加强研究。

调查法:以平顶山教育学院为例。组建舞钢轧琴课题组, 进行实地考察。对轧琴之外的舞钢现存的民间艺术作出详细考析, 缕清轧琴与其他民间艺术改良和发展的共同点和差异、演奏方法的差异、受众的异同关系。

历史法:借助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文献的理论力量, 把轧琴发展的脉络进一步梳理, 深入了解轧琴的发展源头、历史轨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重点了解当地轧琴何时、何因传入的基本情况 ; 考察和研究舞钢轧琴演变和新时期的发展。

四、舞钢郭氏轧琴地方文化保护的难点

第一, 轧琴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时间久远造成其发展源头模糊、相关记载稀少等问题, 给轧琴的考察和研究形成了客观阻力。第二, 轧琴是一门稀少的民间艺术形式, 其产生和发展的土壤来自于广大农村。靠轧琴艺术家族的口传身教, 难以原汁原味的“还原”历史和过去。加之农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对轧琴艺术理论研究的实地考察, 形成一定的难度。第三, 建国后的破四旧、文革等政治运动, 对舞钢地区轧琴艺术的冲击很大, 现只能对现有己整理出的部分音乐资料和对民间老艺人的调查与分析, 了解轧琴的演奏情况。

五、针对舞钢郭氏轧琴展开地方文化保护的建议 与作用

建议之一:加大政府对轧琴地方文化保护力度。唯有对民间音乐文化进行科学的收集和整理, 才能有效的保护好地方文化。尤其对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轧琴, 更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与物力予以保护和支持, 并应制订相应的轧琴文化保护规划。

建议之二:加大舞钢郭氏轧琴传人培养力度。平顶山政府相关部门要从经济上和生活上扶持郭氏传人。除给予必要的经济扶持、医疗帮助和生活关心外, 还要帮助其深入轧琴的研究, 为其选择下代传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并及时搭建其后代传人进入正规院校培养、深造等平台, 延续轧琴艺术理论研究与演出实践的后劲。

建议之三:加大音乐文化保护职能部门管理力度。一方面, 由相关职能部门大量收集其他民间音乐资料, 以考察和研究轧琴音乐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关系, 如开展舞钢轧琴与尧地区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 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尝试。另一方面加大轧琴民间艺术宣传力度, 使其艺术魅力广为人知, 也可通过各类展演和赛事等来增强轧琴的影响度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9.

韩国之所见 篇6

饮食 去之前,到过韩国的同事提醒我:多带些国产的火腿肠和快餐面去,否则会挨饿。我怕麻烦,吃的一概没带。结果到了韩国,果不其然,两个月时间里,几乎有一半时间吃不饱,足足瘦了8斤。

我是不挑食的,属于很好养的那种,但是公司总部食堂里一成不变的韩式泡菜和生菜蒜泥夹烤肉菜系,真的让我难以下咽。釜山也有中式餐馆,但价格贵得离谱,想想差旅补贴就那么几个铜板,摇摇头还是买了一份肯德基敷衍一下乱叫的肚子。在韩国短短两个月,我竟光顾了肯德基店20多次。无他,肯德基和国内的价格几乎无异,便宜又能果腹。也想买水果充饥,价格却也贵得咂舌,那么多天,我只买过3个苹果。

家教 韩国孩子家庭教育方面和我们国内也存在差异。一次,我应邀去韩国同事家做客,我随口问起他的孩子,他笑笑说孩子关在禁闭室里,因为犯了错误,所以惩罚他一下。吃饭时,我准备把孩子叫出来一同吃饭,他立即制止我说,如果孩子意识到了犯错,一定会主动要求出来承认错误的,现在没动静,说明他还没意识到错在哪里。我们吃饭,别理他!我有点不忍心,拿了一个盘子夹了些菜留给孩子,同事却把菜又统统归位,说没必要,犯错又不承认错误却有上宾的待遇,这会把他宠坏的!不认错,他就得挨饿,就得受惩罚,这样,他就会记住这次的教训了。我说,如果孩子已经意识到错误却又羞于承认,一整天都不出来,你也会这样一直饿他?同事说,那当然,一个没有勇气的人是没出息的。我建议他主动找孩子谈谈,好好沟通一下,给双方都有一个台阶下。他立即说“NO”,他说不管是好事还是错事,只要做了这件事,都要有始有终,把这件事负责到底。主动找他谈,性质完全变了,变成两个人共同完成了一件事,这对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极为不利。

交通 韩国人都很自律。在韩国的公路上,你基本看不到野蛮驾驶、违章超车或没完没了鸣笛示警的,那种绅士般的礼让驾车作风,让人不得不折服。

遇有交通事故或者修路地段,堵塞的车群会自觉有序地由三车道并成两车道,再由两车道慢慢并成一车道缓缓前行。这些互不相识的驾驶者好像事前约定好了一样,通过障碍后,他们又会由一车道循序渐进地变为三车道行驶,一点也不混乱。是每个驾驶者的自律和耐心成就了问题路段的整体秩序井然。

韩国的公路特别干净、宽敞。公路每天都像刚刚铺设了柏油一样,绝少有灰尘。你如果在大街上走一天,黑皮鞋上几乎看不到灰,身上也不会有风尘仆仆的感觉。韩国同事介绍说,韩国政府对公路工程的铺设特别重视。在铺设前,一定会多方考量和认证,订制最终方案后才施工,一般一条公路即使铺设多年也不会因考虑不周的原因需要重复翻修,这些铺设好的公路只需极少的费用定期维护、保养和清扫。杜绝了高频率的重复铺设,又保养得当,韩国的公路自然不会尘土飞扬。

韩国给我总的印象还不错,最遗憾的是没有光顾美容院。等攒够了钱,俺想专程再去一趟韩国,把自己整成一个电眼老美女,嘿嘿!

(编辑 林 妙)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之所见 篇7

【关键词】改革;要求;提高主动性

当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这不仅需要探索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最基本的一点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使我们学生形成了学习过程就是等待的过程:计划等待老师安排、任务等待老师布置、知识等待老师讲解、答案等待老师告诉的被动学习模式。许多学生在外部压力下勉强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那么针对我们的学生,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下面就此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一、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想是人们做一切事情的指挥棒,思想上的正确认识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当然,思想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学生长期形成而来的,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有意识的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

二、激发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

学习似乎枯燥无味,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是提高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没有兴趣,没有动力,无论怎么教,都是徒劳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会产生追求和探索的要求,用丰富、鲜活的事例吸引学生,保护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学生的创造动机。当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学生点滴积累而来的。有人说过,“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人都会因为兴趣而执着于某一样活动,并在最后取得或小或大的成功。

1.寻找积极的情绪体验

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不要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从课本中寻找对自己成长的种种帮助和好处,让其感受到付出总有回报,进而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2.引导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一般的说当一个人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同一内容时,就会感到乏味和疲劳。因此,同学们要劳逸结合。该休息时休息,该学习时学习,而且学习时间安排要科学。文理科交叉、难易交叉,才能效能最大化。另外,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学习也是保持学习兴趣的方法,习惯在特定时间出现的兴奋性和学习密切相关的。

3.勤于计划,总结,知己知彼

对每一个科目内容、使学生对自己的程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道自己在进步可以促进成就感,知道自己离目标已经很近可以激发出兴奋和激情。这些都是学习的的动力,如果你给自己作了明确的分析,你就能在每个课本里寻找到无数的快乐和成就时,进而加大你对它的兴趣,提高其主动性。

三、由引到放,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我们的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多一时难以改掉的被动的学习模式,因此在打造主动性学习型学生不能操之过急,需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应引导与适时督促、监督并存)逐步放手,最终水到渠成地使其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1.引导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做学习和活动的主人。在班级分小组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塑造良好的个性,主动为集体出力。

2.小组考核细分到日常学习生活,一定确保落实到位。(建议可设置表格进行操作)

首先,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没完成的同学将受到相应的惩罚、从反面督促其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早晚读及课堂中的表现情况。保证早晚读学生按时到位,遵守自习课纪律,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认可措施,如回答问题可获的小组加分,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最后,平时集体练习的评估,所得的成绩直接与小组考核挂钩,让学生愿意做题,进而提高做题的效率。

3.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追求。(优生、中等生、学困生)

学生的学习程度有高低,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各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别。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只要有进步就可以了,并且对进步较大的前几名学生实行一些奖励,让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去做,就会得到认可,从而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学会对学生逐步放手,最终使其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量变最终在学生身上会表现出一定的质的变化——取得好成绩,还能享受知识本身带来得成就感,成就感和好成绩就会刺激你对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会促使你更加认真的去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学习的兴趣会促使你更加主动的去学习。

5.体验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信心。阶段性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周、月、半学期、学期末)平时表现在阶段考核中占有适当的比例,从而评出优胜小组,奖励先进;激励后进。

总之,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为生动活泼的“主体教学”。从而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上一篇:故事后的思索(阿凡提)下一篇:syb大学生服装店创业计划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