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史读后感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疆史读后感

新疆史读后感 篇1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题目: 读《“东突厥斯坦”分裂主义的由来与发展》有感小组 代 表人:

院系专业班级:

联 系电 话:

指 导教 师:

填 表日 期:2011.11.3《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组制

2010年2月26日

填写说明

正文:

读《“东突厥斯坦”分裂主义的由来与发展》有感

伴随着新疆地方史的学习,我们对新疆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我们对新疆“东突”的由来和发展及对“东突”祖国造成的危害感兴趣,于是我们从网上搜到《“东突厥斯坦”的由来和发展》这本书,并从搜集了一些资料,阅读完后,现在我谈一谈我们的感受。

从历史来看,新疆等地一直受到外来势力干扰,并发生多次**,如阿古柏叛乱、妥明叛乱,以及1918年的库车暴动。特别是苏俄对新疆的策反,加剧了新疆的紧张形势。尤其是西突厥斯坦的苏维埃政权成立后,苏联意图将新疆 “外蒙古化”,建立一个脱离中国的、为苏联控制的独立地区,或者一个像外蒙古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在30、40年代,苏联多次试图吞并新疆地区,将其改为“东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所以新疆分裂问题自古就有,特别是东突厥斯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那惨痛的“七五事件”,历历在目。

在新疆和平解放以后,我们共同努力,努力的发展经济建设,对新疆也是加大力度搞开发。新疆社会稳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迅速改善,形势整体是好的。但是“东突”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违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愿望,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伺机从事分裂破坏活动。这让爱国人士无比的心痛,那些记忆我们很难忘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下,境内外部分“东突”势力转向以恐怖暴力为主要手段的分裂破坏活动。“东突”分裂组织逐渐从地下转为公开,并开始朝着国际化趋势发展。近年来,“东突”分裂组织更是明确推行国际化的策略:扩大在中亚、西亚等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影响和生存空间,淡化分裂活动的民族宗教色彩,而是将所谓民族宗教问题与人权问

题挂钩,把分裂活动提升为“民族解放运动”,以争取西方大国的支持。为此,分裂组织的头目频繁与西方大国接触,并连年在西方国家举行的听证会上作证,到处举办“东突厥斯坦问题”国际研讨会、展览会,并不断组织示威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因特网等现代通讯传媒的作用,扩大影响。

一些“东突”组织公开宣扬要通过恐怖暴力手段达到分裂目的。在警方查获的“东突伊斯兰党”、“东突反对党”等组织的纲领中明确提出,要“走武装斗争道路”、“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制造各种恐怖活动”。他们编印的小册子《我们的独立是否有希望》毫不掩饰地宣称要不惜代价在幼儿园、医院、学校等场所制造恐怖气氛。“东突”恐怖势力策划实施了一系列血腥的恐怖事件,留下了一篇篇血淋淋的记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东突”国际化的过程中,国际反华势力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纵容和支持,对新疆的民族分裂活动无疑是推波助澜。在这些国家的支持下,分裂组织创办了多种刊物,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攻击中国的民族政策。目前境外“东突”分裂组织立足中亚这一前沿阵地,对新疆进行渗透:设立出版机构,出版煽动独立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建立电台,使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乌兹别克语进行广播,大肆进行分裂宣传;召开各种名目的国际研讨会、举办展览和发表公开信,为新疆独立摇旗呐喊,寻求国际反华势力支持;还不断派遣骨干分子入境,加强对境内“东突”分裂组织的扶持和领导;拉拢、收买、策反我驻外人员和出国探亲、朝圣、留学人员,进行情报搜集和颠覆活动;用金钱收买新疆中上层人士,扩大分裂势力;利用宗教进行分裂宣传,煽动宗教狂热,最终目的就是进一步发展扩大“东突”分裂运动。

事实上“东突”分裂组织已经逐步成为“东突”恐怖组织,不但得到了臭名昭著的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拉登恐怖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数年前,“东突”恐怖组织就得到了拉登在经费、物资上的大力支持。1999年初,拉登会见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头目艾山•买合苏木,在许诺提供资金援助的同时,要求其“一切行动与塔利班协调”。2001年2月,拉登及塔利班高层人士在坎大哈与“东突”分裂组织达成协议,帮助其训练骨干成员,并承诺负

担2001年的活动经费。此外塔利班、“基地组织”和“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解放运动”还向“东突”分裂组织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等。

还有“七五”事件中,那段惨痛的历史,好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杀害,父母失去孩子,妻子失去丈夫,无数的商店被砸,无数的公交车被烧,那一幕幕惨痛的历史,是我们对东突分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东突的本质已大白于天下,这样反动势力妄图分裂新疆,他的阴谋必将受到全国人民反对,全国人民的唾弃。我相信,这样的小势力是万不能影响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各项事业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大好局面。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付外敌及国内的分裂势力,保卫祖国人人有责。想一想卡扎菲的后果,国家的稳定要靠外来势力,多么悲哀哎。希冀:中国强大!

新疆史读后感 篇2

山姆·史沃普把这三年的经历写成一本书——《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

习作教学是难啃的“硬骨头”, 为什么在史沃普的课堂上, 学生能够如此享受写作的乐趣呢?史沃普老师难道具有某种神奇的、不可复制的能量吗?从他的身上, 我们应该学习或思考些什么呢?

做名儿童研究者

课堂上, 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后, 没有人举手, 所有学生都把目光移开, 不敢与老师对视。空气快要凝固了, 令人不安的寂静。这样的冷场是不是很令老师头疼?

但是, 山姆·史沃普应对自如。他指名西蒙回答, 因为西蒙“从来不怕说出他不知道”。回答立即遭到拉斐尔和阿隆的反对。很快, 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 迫不及待地加入到这场讨论中。学生的思维被点燃, 争辩像热流在教室里涌动。

这一切正如史沃普所预料和期待的, 因为他了解每一个学生——

米格尔非常自信, 经常冒出不同寻常的、有趣的想法, 但懒散、易怒, 不守纪律, 不善于与人相处。

罗茜很聪明, 有企图心, 愿意作新鲜的尝试, 但是缺乏耐心。

淑永内心缺乏安全感, 胆小, 不善于沟通, 却对友情极度依赖。

阿隆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分不清事实和想象的区别, 常常把想象中的事情当作事实来讲述, 是大家眼中“爱说谎的孩子”。

法蒂玛很注重隐私, 和她交往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为了深入了解孩子, 学校举行亲师会那天, 史沃普利用一切时间与家长沟通。27位家长, 一个紧接着一个, 时间显然不够用, 因为史沃普想要了解的内容很多——家长移民前从事什么工作?受过什么样的教育?有着怎样的性格、怎样的经济状况?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如何?有着什么样的宗教信仰?为什么移民到美国?美国是否和他们当初所想象的一样……亲师会结束后, 史沃普又走进每个家庭进行家访。

在和孩子交往中, 史沃普始终记得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写故事时, 阿莱拉让主人公把大象的鼻子砍下来卖钱, 史沃普说:“这个恐怖的点子真棒!我们来想想这个点子, 看能想出什么……”在罗茜的故事中, 蛇把一家三口都咬死了:“蛇展开攻击, 结果他们三个人都死了。”史沃普压低声音, 刻意制造恐怖的气氛, 还在故事结尾处加了一句“然后, 蓬蓬头的水撒在他们一动也不动的身体上”, 令人毛骨悚然。米格尔的文章中经常出现暴力事件, 对此, 史沃普并不急于展开道德教育, 而是思考如何让故事写得更有趣。他认为, 残酷的情节出现在孩子的幻想里, 是一件极其正常不过的事情。格林兄弟的童话不正是隐晦而黑暗的风格吗?童年并非一切都是美好的, 孩子们需要恐怖的情节来释放压力。长大成人后, 自然会像施了魔咒般遗忘过去、美化童年, 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成长过来的吗?

正是由于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与认同, 课堂上, 当史沃普引导学生写作时, 才知道故事接下来应该出现一只老鼠, 还是一头大象;是该有一个喜剧的结尾, 还是有一个悲剧的结尾。写作不仅是技巧和能力的提升, 还是师生心灵交流的途径。学生在写作中增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契机和勇气, 也因此和史沃普老师建立非比寻常的默契。

教师应当是儿童研究者。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的, 否则, 再高超的技艺都有可能南辕北辙。正如成尚荣在《教学改革与儿童研究》一文中提到的:“‘学’的问题说到底是‘学生’的问题, 关注学, 必须关注学生;研究学, 必须研究学生。忘掉了学生, 甚至只是轻慢了学生, ‘教学生学’必定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因此, 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与关键应当是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兴趣是夸出来的

米格尔坚持认为, 同学讲的故事是错的。史沃普说:“大家讲的故事永远不会相同, 没有对错之分。既然你这么坚持, 为什么不把你的故事写出来?”

接着, 史沃普不断地引导米格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这些角色是谁?这个艺术家叫什么名家?是同一根羽毛吗?主人公是怎么拿到的呢?很快, 米格尔文思泉涌, 他铿锵有力地说着故事, 两只手不停地做出各种手势, 就像演说家一样。最后, 史沃普和米格尔一起调整故事, 挪动句子的位置, 更换动词, 加进细节。故事完成后, 米格尔一脸惊讶地、静静地瞪着那张纸, 说:“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

米格尔急着向全班同学朗读这个故事。当他朗读时, 双手因为过度兴奋而颤抖。当同学们为他拍手时, 他露出自豪的神情, 身体好像随着音乐轻微摆动。他两手抱着史沃普的腰说:“等我长大以后, 我要当一个作家。”

此前, 米格尔是个不爱写作业的学生, 更不要说写作文了。如此简单, 如此神奇, 史沃普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毫不费力地在学生心里植下了一粒热爱写作的种子。

淑永很害怕写作, 史沃普多次启发她编故事, 她总是沉默。然而, 当史沃普第一次见到淑永的父亲时说:“淑永非常聪明, 她很认真, 以后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家。”

“拿起你的笔, 写一个故事, 任何故事都可以。”

“当你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时候, 只管下笔就对了。”

“棒极了, 很好!”

史沃普经常这样赞赏和鼓励学生。他认为, 孩子们想象力丰富, 只要给他们足够的赞赏,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三到四年级, 史沃普让学生写虚构文章, 即创作故事。他认为, 孩子想象力丰富, 热衷于关注情节, 写故事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三年级, 他带领孩子们到博物馆看盒子展, 再让他们制作盒子, 创作一本诉说盒子故事的“盒中书”;四年级, 他让孩子们把身体的轮廓画成一座小岛, 写出自己的小岛故事。直到五年级, 史沃普才开始指导孩子进行非虚构写作, 即写真实性的记叙文。三年来, 他不是站在一个作家的角度给孩子大量的写作技巧指导, 而是不停地给予鼓励, 可以说, 是赞赏放飞了孩子想象的翅膀, 激发了孩子潜藏的创作欲望。

人天生就有表达的欲望, 这个表达不仅包括口头表达, 还包括书面表达。写作本来就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然呈现, 把口头表达转化成书面表达固然需要一定的技巧, 但这并不是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重在激发兴趣, 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体会到快乐与成就感。叶黎明教授在《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一书中说:“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 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可能不是写作知识的教学, 而是对学生写作的创造力、真实表达的态度、写作热情等的保护。保护写作热情的意义, 大于传授写作知识的意义。”反观我们的习作教学, 如何开头和结尾, 如何审题和立意, 如何运用修辞写出生动的句子, 训练来训练去, 指导来指导去, 结果, 孩子连最初的表达兴趣都没有了, 写作成了不得不面对的一项任务。

永葆创作的激情

山姆·史沃普是名童书作家。对于他的成功, 可能会有老师说, 人家是作家, 教写作当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嘛!其实, 真正对习作教学有帮助的, 并不是什么华丽丽的写作技巧, 而是他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写作由衷的热爱。

“明天在上学的路上, 发现一个新的东西, 一个你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东西, 一个会让你开心的东西。”这是史沃普——一个写作老师, 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家庭作业。

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同、发现惊喜, 是提高观察力的第一步, 是学习细节描述的基础, 是创作故事的源泉。史沃普说:“虽然走在一条已走过千百次的路径, 假如我的思绪没有沉浸在想象里, 而且记得要观察周遭, 我仍然会发现一些新鲜的东西, 一些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同样作为老师, 我们如此观察过周遭吗?我们是否还拥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

班里的成绩单在公布前被人偷走, 史沃普老师并不是急于调查真相, 而是寻思着如何能够写出一个精彩的故事——

“在这个事件发生后, 我曾试着要写一个名为《成绩单失踪事件》的短篇故事。唯一的问题是, 我无法决定要从哪个角度切入来写这个故事。

“有时候, 我想仿照《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安排, 一点一滴揭露, 其实是全班学生共同谋划了这个失窃案。

“又有时候, 我想用回溯的方式讲这个故事。在故事的一开始, 诺莉雅 (嫌疑最大的学生) 已经长大成人, 而且是个成功的搞笑脱口秀演员。当她哄女儿美心上床睡觉时, 美心说:‘妈咪, 再说一次你偷走全班成绩单的故事。’

“又或者, 最好的方式是按照实情描述整个经过, 只有在最后安排一个令人意外的转折。一直到故事的尾声, 我才让读者知道, 嫌犯正是孩子们的写作老师——史沃普老师。”

作为老师, 我们还有这样的创作激情吗?什么样的题材, 才能够让我们有这种不吐不快甚至热血沸腾的感觉?试想, 一个不热爱写作的老师, 怎么能教出热爱写作的学生?

秋风《华夏治理秩序史》读后 篇3

最近这些年,不时听人谈到中国的文艺复兴。有人说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也有人认为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文艺复兴。不过,到底什么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大家意见并不一致。有一点也许是清楚的,那就是,讲文艺复兴,必须回到中国的古典。但正是这一点让人觉得吊诡。 我们都知道,文艺复兴的观念,甚至文艺复兴这个词,是从西方传来的,而在西方,文艺复兴是在中世纪的神学背景下发生的,在当时,这意味着引入或者回到一种异教的文化,具体说就是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后来,到了启蒙时期,西方社会内部又形成了一种与传统宗教相对立的、启蒙的、理性的传统。再往后,随着西方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这种对立又演变为西方与东方之间的对立:西方是文明的、现代的和进步的,东方则成了西方的“他者”,代表着野蛮、蒙昧与落后。而在中国,经历晚清的思想文化变迁,再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这种对立又进一步被中国人内化了。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对自己的文化全盘否定,中国的古典传统被认为一无是处,甚至要为中国在近代的落后负全部的责任。这种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整套意识形态和日常话语,深入人心。就这一点可以说,源自西方的文艺复兴观念,在中国变成了反文艺复兴运动。从那以后,如何看待历史、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和文化根基,始终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不过这些年,我们看到一些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一些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新的尝试。中国古代经典或者古典传统,尤其是其现代意义,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发掘。在我看来,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有重大意义的文化事件,也是这一代中国知识人的使命所在。秋风这部新书传递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信息。 传统上,《六经》,或者说《五经》,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中国文化的传承,包括历代知识人的著述和阐释,都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并且围绕着这些经典展开的。但是最近一百年来,因为上面提到的原因,古代经典不但失去了以往的崇高地位,其文本也被肢解,意义遭到否定,即使今天人们开始改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仍然习惯于把它们视为古典知识的一部分,而看不到它们的特殊重要性。但在这部书里,秋风特别突出了《六经》的地位和意义,视之为我们要认识和理解的“华夏治理秩序”的基础。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不但主张回到《六经》,直接从《六经》文本入手,而且声明不取现代人的二手诠释。这种做法可能会招来批评,但他回到经学的这种立场和尝试,我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 跟上面这一点相关的,是他对待所谓古典史学的态度。根据秋风的看法,古典史学是一种规范性的历史学,要对历史中的人和事做出道德评判,具有重大的道德和政治价值。回到《六经》,由经典入手去理解中国人的治理之道,同时也意味着要回到古典史学。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从《六经》出发,不仅意味着要从《六经》的文本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六经》观察和思考世界的方式出发,这是一种内在批评的立场。 讨论中国问题,不论历史还是现实,采取内在视角非常重要。秋风在“作者告白”里把自己的立场明白确定为所谓“内在的批判”。在讨论方法的一节里,他也说要尽可能采取一种所谓“内部视角”。这一点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大家可能都知道柯文的一本书,《在中国发现历史》。那本书想要从中国历史脉络里去理解中国社会,也可以说是一种内在视角。但比较起来,秋风采取的“内部视角”要更深一层,因为他真正是从中国文化的内部出发展开审视和批判的。回到《六经》和古典史学的立场,大量引用经史原文以及古人的注疏和诠释,在论述和分析中运用传统的概念和范畴,避免简单套用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话语,这些都是所谓“内部视角”的展示。 当然,主张“内部视角”或者采取“内在的批判”,并不等于采取一种封闭立场。我们都知道,在转入儒学传统之前,秋风对西学用力很多,尤其是对奥地利学派,还有他推重的普通法宪政主义。在他对华夏治理秩序的构想里面,我们不难看到他之前研究和思考的痕迹,甚至可以说,这方面的影响比人们表面上看到的更重要、更深刻。实际上,秋风自己坦承,他对华夏治理秩序的研究并不排斥现代概念,相反,他认为,华夏治理之道,只有通过中体西学资相循诱的方式,才可能得到充分阐发和实现。只不过,在运用像自由、平等、权利、义务这些现代观念的时候,他尽量取其基本义,而剔除其中现代的和附加的含义,以此来消除认知上的混乱,同时揭示出古代制度中所蕴含的转向现代的可能性。 我还想说,秋风的这种做法还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那就是,所谓华夏治理之道,不但是中国的,独特的,同时也具有与其他文明共通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根据秋风对治理秩序的界定,我们很容易发现,世界上所有文明都要处理类似的问题,因此具有共同经验,可以展开有意义的对话。实际上,这部探讨华夏治理之道的大著,里面虽然看不到一句洋文,却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借助于不同的概念话语展开。我觉得这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而且,发掘中国文明的普遍性价值,对于纠正过去一百年来以中国为特殊,以西方为普遍的认识和看法,也有重要意义。 当然,这部书里也有很多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这里提几点: 首先是关于“道”的论述。在秋风的论述中,“道”在远古的尧、舜时代就已确定下来,用书里的话说,圣王的实践和理念直接呈现了华夏治理之道,历史便是“道”的展开。这样理解的“道”,有点像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这里涉及的问题,需要在历史和哲学层面得到论证。在历史方面,人们可能会问,一个可以适用于在时空方面规模巨大的复杂文明系统的治理之道,为什么在远古小规模的简单社会里有近乎完美的体现。而对于有哲学兴味的学者和读者来说,关于“道”的形而上学方面的论证可能是必要的。此外,我们知道,有一些论者以儒学道统的承担者和传承者自居,他们会,比如,承续孔子为“素王”的理念,也会从这样的角度去阐发“道”。我不是很确定,作为一个儒家宪政主义者,秋风的立场和前述立场之间有无区别,如果有,区别在什么地方。 另一个问题涉及“心物关系”。秋风在这部书里强调心对物的决定作用。但实际上,心与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一方面,我们看到制度对于人心的影响和制约,或者换句话说,文化作为一种结构对人心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人心、个人或圣者也可能影响甚至创造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个复杂、微妙的互动过程。如果特别强调心决定物,可能会有所偏颇。 最后一个问题。秋风的一个观察和结论颇有翻案味道,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封建关系中契约因素非常重要,而这一点是被以往大多数学者忽视了。我相信,指出并且证明这一点很重要,但是过分强调这一点,甚至认为中国古时封建关系中的契约精神不输于欧洲历史的封建制度,可能就过头了。一个基本事实是,与欧洲历史上的封建制度相比较,无论从制度形态、思想资源还是意识形态上看,中国封建体制的基本特征仍然是宗法性,而且契约关系在很多方面是镶嵌于宗法关系当中,二者交织在一起。所以,我的看法是,能将中国封建关系中的契约精神揭示出来很重要,但要防止把这一点过分夸大。(本文系作者根据秋风新著《华夏治理秩序史》座谈会发言录音修订而成)(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nlc202309011537

新疆三史心得体会 篇4

地上各族人民交融相处繁衍生息,共同缔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谱写了一曲曲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壮丽篇章。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近期,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2014年5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会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培养优秀人才,全面提高入学率,让适龄的孩子们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国家的教育经费要多往新疆投。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要进一步弘扬各民

族优秀文化,传承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激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挥现代文化的教育、凝聚、鼓舞和引领作用,努力在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进一步激扬热爱新疆、建设新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刚过去的乌鲁木齐“4·30”和“5·22”两起暴力恐怖案件,阴霾一直萦绕在我市人民心中。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暴力恐怖分子之所以做出这样令人发指的事情,首先是意识形态领域已经发生了扭曲,荼毒了思想。由此可见,反动观点和言论对各族群众和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毒害,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因此,意识形态领域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重要领域,是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源头,一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重要战场,斗争异常激烈、复杂,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新疆的长治久安。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斗争,在开展这场斗争中,我们也必须做到:一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实施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工程,固本强基;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净化校园空气和学生灵魂,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新疆三史知识竞赛题 篇5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设置了什么机构,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答:西域都护府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什么时间成立? 答:1955年9月30日 4、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了哪里?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三股势力”是指什么?

答: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

6、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在什么地方建立的? 答:在内蒙古

7、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在什么时间建立的? 答:1947年

8、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什么文件中被正式确定?

答:《共同纲领》 9、640年唐朝在西域设置管理西域的机构是什么?在现今什么地方? 答:安西都护府;吉木萨尔县

10、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民族团结

11、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多少个自治区和多少个自治州全部纳入西部开发的范围?

答: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

12、我们党把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概括为什么?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3、景教何时传入新疆的? 答:公元6世纪

14、新疆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建在什么地方? 答:阿图什

15、新疆有多少个跨国民族?

答:9个,即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

16、清朝从东北集体调防新疆的少数民族是? 答:锡伯族和达斡尔族

17、什么是民族问题?

答:民族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民族之间的关系或矛盾问题。

18、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的十六字要诀是? 答: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19、通过什么条约清朝政府收回伊犁的? 答:《中俄伊犁条约》 20、什么时间新疆建省的? 答:1884年11月

21、新疆首任巡抚是谁? 答:刘锦棠

22、革命党人在新疆策动伊犁起义成功的时间是什么? 答:1912年1月7日

23、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4、1936年盛世才推行的六大政策是什么? 答: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

25、佛教首先传入新疆的什么地方? 答:和田地区

26、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时候、由谁在什么会议上提出的?

答:胡锦涛,于2003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会上提出的。

27、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答:乔达摩.悉达多

28、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涵十分丰富。基本内容有: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独立自主自办宗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宗教共同遵守的一个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30、当宗教教法与国家法律相矛盾时,该如何处理? 答:宗教教法应无条件地服从国家法律。

31、宗教极端势力具有的极大的危害性何在?

答:首先,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其次,制造民族对立,破坏民族团结。再次,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后,毒化宗教氛围,损毁宗教形象和声誉。

3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切实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保证正常宗教活动的有序进行,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

33、外来宗教开始沿着丝绸之路陆续传入新疆是在什么时候? 答:公元前4世纪左右

34、历史上,新疆宗教的演变大致经历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答:第一阶段是原始宗教阶段,第二阶段是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阶段,第三阶段是佛教与伊斯兰教并立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阶段,第四阶段是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阶段。

35、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答: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七个方面的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以及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和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36、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7、我国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主题和特征是什么?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祖国,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什么? 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4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荣辱观

41、什么是和谐文化?

答: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42、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4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哪个朝代? 答:夏朝。

45、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答: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而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暴力工具。

4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9、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是不是民族问题?

答:不是,而是各族人民与一小撮民族分裂势力的政治斗争。

50、发生在拉萨的“3〃14”事件和乌鲁木齐的“7〃5”事件是什么性质的事件?

答: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51、民族分裂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答:民族分裂主义的本质是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分裂国家,破坏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52、目前,在新疆人口位于前三位的民族是哪几个民族? 答: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

54、列举三项哈萨克族最重要节日? 答:古尔邦节、肉孜节、纳吾热孜节

55、在当代中国,民族团结具体是指什么?

答: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和睦相处、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团结奋斗

57、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石是什么? 答:坚持民族平等

59、“对口援疆政策”是在那一年提出的? 答:1996年 60、“西新工程”是哪一年启动的? 答:2000年9月

61、南疆地区是在那一年开始实施抗震安居房的? 答:2004年

62、伊斯兰教最终取代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的时间是? 答:公元16世纪初

63、最早传入新疆的外来宗教是什么? 答:祆教

64、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两个重要标志是什么?

答:阿图什大清真寺的建立和萨图克〃布格拉汗接受伊斯兰教 65、“大小和卓”之乱的时间? 答:公元1757年

66、新疆现有宗教有哪些?

答: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 67、在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哪些?

答: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

68、新疆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哪一种宗教? 答:伊斯兰教。

69、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基石是什么? 答: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70、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什么?

答: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71、宗教极端势力和宗教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前者是政治问题,后者是宗教问题。72、“双五好”是指什么? 答:五好宗教人士和五好宗教活动场所。73、新疆宗教演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一教为主、多教并存”。7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答:要使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7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实施的时间? 答:1994年10月1日。

7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的“宗教教职人员”是什么?

答:宗教教职人员是指担任一定宗教职务并履行职责的信教公民。7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的“宗教活动场所”是什么?

答:宗教活动场所是指信教公民进行宗教活动的清真寺、寺院、教堂、宫观及其他固定处所。

78、外来宗教传入以前,新疆地区流行的原始宗教的最高宗教形式是什么? 答:萨满教

新疆史读后感 篇6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共同建造了美丽的新疆,人们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有着美好的家园。这种美好生活是不容破坏的,相比之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的是一份粗犷的阳刚之美。当你看到浩瀚无垠的沙海,和碧蓝的天空,你会体会到心灵真正的安谧。而当你驾驭越野车风驰电掣地奔驰在沙漠上时,听着引擎的喧嚣,看着车轮卷起的漫天沙尘,则会感到一切来自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被一下子宣泄了出去。越野车慢慢停在红白山上时,眺望和田河景色的瞬间,是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在阳光下泛着浓厚的金黄,如宽大的金色丝带缠绕着大地,从天地这边延伸过来,又蜿蜒消逝到天的另一尽头。欲赏此景,唯有塔克拉玛干。

新疆,这块在史籍中被称为“西域”的地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就已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从那时起,它的命运便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接在一起。新疆人民也是中华儿女。生活在新疆的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历来同呼吸、共患难,共同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侵略而携手并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新疆一直存在着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近年来,全疆各地连续发生多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件,给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正常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性质极其恶劣。而这些暴力恐怖案件的制造者正是一群妄图把新疆从祖国的怀 抱分离出来的暴力恐怖分子。他们千方百计挑起事端、制造**,滥杀无辜、手段残忍,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代表任何一个民族,也不能代表任何一种宗教,也不是针对哪一个民族或哪一个地区,而是少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挑战人类的正义、公理和良知,是反社会、反人类、反文明的,是绝不能容忍的犯罪行为,必须受到严惩。

我充分的认识到新疆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新疆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新疆的稳定与发展。

反分裂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必须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坚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社会稳定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坚守教育这块阵地,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身体力行的说维护民族团结的话,做维护民族团结的事,为全体学生做榜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爱每一名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思想教育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教育学生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让我们的青少年能 够明辨是非,坚定立场,真正做到教好书并且育好人。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坚决拥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遵守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法律规定,注重捍卫中华家族整体意识,淡化族别意识,切实做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不给错误舆论和暴恐分子以空间,维护校园安定团结,守卫好校园这一方净土。共同筑起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钢铁长城。

《道教史》读后感 篇7

09文秘一班李志力学号:09205021036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智,强之曰:道。”

“道”文化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文化,其历史上可追朔到黄帝时期。但普遍公认的 “道”文化的开创者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小的时候,遥想星斗,是否真的有仙。上溯历史,史上的得道成仙都是真实的?道,玄之又玄,神秘而不可测。

近代著名学者许地山先生为我国这一悠久的宗教文化引用历代道教典籍、文献进行了解说,揭开道文化的神秘面纱。

许地山先生是现代作家、学者,在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方面有杰出的成就。

许地山先生还写了不少宗教书。如《大藏经索引》、《道教思想与道教》、《中国道教史》(上卷)、《云笈七签校异》、《摩尼之二宗三际论》等,并着手编纂《道教辞典》。其学术成就,学界有口皆碑。

在许地山先生的《道教史》一书中,开篇就让我耳目一新。在许地山先生的书中,借用《大正藏》五十二卷一四一页所谓“三品说”:“一者老子无为,二者神仙饵服,三者符象禁厌。就其章式,大有精粗。粗者厌人杀鬼;精者练尸延寿。更有青菜,受须金帛,王侯受之,则延年益柞;庶人受之,则轻健少疾。”解释道文化其实可分为道家和道教。其中上品之老庄思想,即所谓道家,甚至可以与佛教思想底一部分互相融洽。中品底神仙与下品张陵即所谓道教,在崇拜和信仰方面,与佛教发生不断的冲突。而在时间上道家的起源是先秦时期,道教的起源教于东汉顺帝时期将先秦时期的“神仙饵服” “符象禁厌”糅合一道成立了“天师教”,实际创立者,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张道陵张天师。在这,道文化分成了两部分。:以老庄为主的思想流派和以张道陵开创的宗教

同样的还列举了梁朝学者阮孝绪分的方内道与方外道;宋马瑞临五品分类为清静、炼养、服食、符家、经典科教五说;以及道士内部的正真教、反俗教、训世教分法。但是都不如开头的道家、道教区分那般精彩。在许地山先生书中可以看出,许先生也是比较赞同“三品说”的。

在道教前史中许先生先是首先介绍先秦时道家学说,老子是第一个被提到的道家先贤。在这里很有意思的是对老子生平的考究,有从老子的《道德经》、《庄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著作考究上考究。也有以《史记》上记载的老子后世子孙假、解逆向推算老子生活的年代。怀疑的对象有老莱子和太史儋,但都证明不是。在这里,许地山先生考究出千百年来流传的孔子见老子一事为虚构。而且,很有可能“道家”的出现是比儒家要晚,道家思想是后起的,所以“道家”这名辞比起“墨者”、“儒家’等也可以说时代稍后。在先秦底文籍里有以孔对墨称‘巩墨”,或称‘瑞墨”,但没有称‘儒道”。

同时还以《道德经》一书分析其内容以及老子的思想。得出从现存《老子》看来,多以说明治天下与处世底法术。其中所谓“道”、“德”、“虚静”、“得一”、“无为”、“无欲”、“不争”、“自然”、“柔”、“损”等都不外是政治底方术,成功和保全身命底道理。它含有很浓厚的法家思想,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也可能不是老子所写。恐怕是法家底学者将道家底《老子》原本改订底。

从老子以后以其思想派生出以绝虑弃知,等观万物,无是非,无进退只要有了固定的法则,天下便治近似于法家的静虚派;倡齐物底论调,进而主张绝圣弃知,专任名法假托管子所立的法治派;以及可以说战国最显赫的鬼谷子一脉假托太公的阴谋派。从这可看出道家与法家的关系千丝万缕。

提了道家的思想不得不说一下道家的神仙信仰与道教。

道家的神仙信仰源于道家的养生思想根源当起于古人对于自然种种神秘的传说。最出名的莫过于《山海经》等先秦文学对神仙超脱于世的描写。道家采取这些民间传说或先秦文学中的超人或神仙生活来做本派理论的例证引起当时人们对求不死药、求神仙的兴趣。最出名的有秦始皇到处封禅,求不死之药,可以说最热心求神仙的·第一人。汉武帝时,这信仰更加发展,直到汉末张道陵等人采神仙家底信仰以立道教。魏晋以后,神仙底寻求乃成为道土所专底事业。

于是道教开始出现。道教的思想一般都是源于道家的思想内容。但是,道教的仪式、行为上则继承了原始的巫术“中国古代神道也是后来道教底重要源头。古人以天和祖先能够给人祸福。”“从代表祖先底尸,渐次演进为专门事神及传达神意底巫。”“巫底职能很多,都依祈攘禁咒方药来行事,大体说来,约有六件。”

一、降神;

二、解梦;

三、预言;

四、祈雨;

五、医病;

六、星占。从许地山先生的描述来看,道教道士的职能与古时候的巫的职能差不多。由此可见巫道一脉相承。同时道教还以修炼成仙为最终的目的,并且据许地山先生说划分了有五等,“所谓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 “修到鬼仙还不为功,到人仙乃为小成,地仙为中成,神仙为大成。鬼仙不免轮回,人仙与地仙只可免死,要到神仙方能身外有身,脱质超凡。天仙是得“道”后,传道人间,仙行圆满返到洞天底神仙。”在这里对神仙的划分也采取佛教对于菩萨的见解。

而道教的修炼分为外丹和内丹两种。许先生认为“外丹所以炼形。照道士们底讲究,采药后,精选入炉,用八日取得底真火,从月取得底真水锻炼。丹炉三层,外方内圆,一切都依卦气而造,共高二十七寸。药放在炉里炼过三年为小成,服之可绝百病;六年为中成,服之可以延年;九年为大成,服之可升举。炼到第九年底丹名“白雪”,又名“玉液”;第十二年名为“神将”。(铜符铁券快》:“一粒一眼三期后,周身九窍目光明。白雪人口身生羽,神符吞下足生云。”言服了第十二年底丹便能得驾起云头上九天底本领。”

而内丹以人身为小天地,万物皆备于其中,无需再向外求。身体里有三个区域,所谓三丹田,是神、气、精寄寓底地方。上丹田为神舍,中丹田为气府,下丹田为精区。三丹田中自有妙药,能够自炼自还。所以内丹底讲究在“还丹”,即“将丹田炼成底药(龙虎)还到丹田。这丹药是要降伏心肾底龙虎,即制色欲忿怒使心火下降,肾水上润。制色止怒即是降伏龙虎。身中底水火,乃从肾生真水,心生真火。水为乾父,生姹女;火为坤母,生婴儿;二者交情而生黄芽,即具龙真虎是。由此存想内观,以应阳升阴降之象,乃至绝念无想。目凝神息虑,历过小还丹、大还丹、七返、九转、金液、玉液,清还丹后乃得真念与真空,然后可以入到超脱底境界。”由此内外皆修可成就道教人士的最终的目的“得道飞身”

《阅读史》读后感 篇8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一直都在设法克服地理的阻隔、遗忘的侵蚀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史前文明的许多遗迹都留下了这些努力的痕迹,但看上去并不乐观。直到公元前4世纪,一个看上去小小的发明,让人类千万年来不懈牡蛎的`事情变成可能。

这个发明就是文字。

我们至今无法确切地知道当时的人们史出于商业的目的,还是出于其他方面的需求发展了这种永远改变了人类沟通本质的艺术——文字以及书写。

人们非常聪明,找到了一种可以记载文字的载体——泥板。文字最初的发明者可能已经了解到这些泥板的优势胜于头脑记忆,首先,泥板可存储的咨询量大,其次,不需要人在现场将记忆内容说出。这真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一下子突破了地理的阻隔。

《阅读史》读后感2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里面的故事非常精彩,里面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每个人的谋略,每个人的性格尽收眼底。

鸿门宴的故事中,刘邦为人宽厚,喜欢结交好朋友,不管别人犯了什么错,都会以礼相待。而项羽呢?不爱交朋友,阴险、脾气也很暴躁,不接受别人的建议,因而丧失夺得王位的机会,王位就跟他失之交臂。刘邦由于性格和举止赢得别人的爱戴,大家都追随他。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你对别人好,别人不会忘恩负义。

没有看史记前,我觉得秦朝势力强大,可不知为什么会短命,看完过后,原因终于知晓。

秦始皇小时候,因为父亲成了赵国的人质,在赵国尝尽了人间的苦难,养成了不好的性格——疑心、记仇、暴躁。还未统一六国时,他就有励精图治的目标,可是统一之后,便开始放纵自己了,不像原来那样努力,而是甩了手,用大量金钱去建自己想要的王宫,百姓的生活开始艰难起来,正在享乐的秦始皇没有意识到危险,脾气非常暴躁,一不顺心,就残杀百姓,百姓当然会起来反抗,秦朝因此灭亡。

《史记》这本书使我受益无穷,我明白了对待别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善待朋友,不要嫉妒别人。

【《阅读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1.我的阅读史作文范文

2.我的阅读史散文

3.我的阅读史随笔

4.关于我的销售阅读史作文

5.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心灵的成长史议论类散文

6.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心灵的成长史议论类散文

7.文言文阅读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题目及参考答案译文

8.读后感:卢勤文集读后感

《数学史》读后感 篇9

在这个寒假里,我接触到了《数学史》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数学从有记载的源头向最初的算术、几何、统计学、运筹学等领域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如今数学的发展。

这本书分为两篇,上篇是数学简史,下篇是数学概念小史。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数学家就是费马。皮埃尔・德・费马是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的人,他处于重新发掘古希腊知识的中心,但是他却问了一个希腊人没有想到过要问的问题―费马大定理。这个问题困惑了世人358年,直到1994年的9月19日安德鲁・怀尔斯才宣布解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起源于古希腊时代,它联系着毕达哥拉斯所建立的数学的基础和现代数学中各种最复杂的思想。费马大定理的故事和数学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对于“是什么推动着数学发展”,或者是“是什么激励着数学家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见解。费马大定理是一个充满勇气、欺诈、狡猾和悲惨的英雄传奇的核心,牵涉到数学王国中所有最伟大的英雄。巴里・梅休尔评论说,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在研究费马问题,但只是零星地而没有把它作为目标,因为这个证明需要把现代数学的整个力量聚集起来才能完全解答。安德鲁所做的就是再一次把似乎是相隔很远的一些数学领域结合在一起。因而,他的工作似乎证明了自费马问题提出以来数学所经历的多元化过程是合理的。

读了数学史后,我认为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学好数学,学会应用数学,我们才能在这个正在向数字化发展的社会稳稳地站住脚跟。

上一篇:中大班三八妇女节总结下一篇:2022-2023学年团学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