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标,说教材”讲座(精选8篇)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走进了巨变的世纪。这些伟大的变化直接会反映到我们教育中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提出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问题,促使我们的课程标准、教材、课堂,必须要变,学生的需求更是多元化,喜欢探究,不再只听老师的话,而是表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切,需要教师要变,教育策略要多样化,不能保守,要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提高素养,成为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教师的专业素养, 包括知识水平、课标、教材掌握、教科研能力以及运用等等方面。不管课程怎么改革,把握课标、钻研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吃透了教材, 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 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最大的收获。说教材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是加快专业化成长的捷径之一(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老同志加快成熟)说教材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好的教学常规。
二、说课标,说教材的目的
其实,说教材是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教师如果不能熟练的把握教材体系,就难以有效的引领学生学习。掌握课标是教学文化的基础,是把握教材的关键,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而通过“说教材”活动,能引导教师钻研和把握课标和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而,说课标、说教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之一。
四、什么是说课标、说教材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两个支点一个支点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另一个支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甚至考试大纲都不能把握,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有限,就像一个对道路本身就不熟悉的人给别人引路,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效率很低。
在教学方法方面,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即使24小时都在工作,也没法顾及到每个学生,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开车最怕路不熟, 教学最怕教材不熟。所以,我们要重视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开展。
三、说教材和通教材、说课的区别
“说教材”不同于过去的“通教材”,“通教材”仅仅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从头到尾“通”一遍,把不明白的问题和重点、难点搞清楚,一般是教哪册“通”哪册,并没有注意教材的整体性。也不同于“说课”,但是要和说课拉近距离。
1、说的对象
说教材——课标、教材、建议 说课——一节课的设计
2、说的目的
说教材——强化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整合使用,为备课做准备 说课——强化教学理念在一节课中设计的体现,是备课的提升
3、说的方法
说教材——吃透课标、教材、精心设计
说课——从备课出发,指向上课,说理解、说分析、说设计、说流程、说反思
4、说的意义
说教材——宏观、整体 说课——微观、理念使用
5、我们提倡将说教材与说课拉近距离
将说教材的对象趋于微型,更贴近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说到单元。将说教材的理念与课堂理念、课堂的目标贴近,将整合成果带进课堂。找出说教材与说课的近似点,进行串联、融合。
说的意义:说教材的成果最终要落实到课堂,要为实现高效教学服务。
七、如何进行说课标、说教材
“说教材”要求教师要整合教材,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了解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要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个层面来把握教材。
(一)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 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画知识树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写出教材分析。(写“教材分析”和“说教材”包括一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
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如何体现课程标准)和体例是什么; 3.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
画出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并加以介绍); 4.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5.本套教材所蕴含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三个体系可用一棵知识树表示,也可画三棵树:知识树、能力树、价值树。);
6.要说明考试大纲的要求;
7.如果让我从一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要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煮教材”,要与评价考核结合起来。写完教材分析后,以教研组为单位演讲,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
这项工作可能不是一遍就能完全把握的,要反复讨论,“煮”教材,煮熟煮透,真正理清教材的三大体系并熟能成诵。)
(二)要把握一册教材
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
(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四)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纲要
(五)从另外一些角度说教材,灵活掌握
要按学科的知识体系或编排体系来细分,形成一条条的知识横线和纵线。
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如果把这些体系逐一的理清了,教材怎么教都不怕。
1、如语文可按照知识体系说教材
(1)按文体说教材:首先要搞清楚整个学段有多少种文体,可以画一棵大的文体知识树,然后分文体来说。如:说记叙文。在本学段课程标准对记叙文是怎么要求的。在整个学段中记叙文有多少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是什么?对记叙文的知识是螺旋式排列还是直线式排列?
再如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古文等。(2)按照单元的主题说教材
新课标下各科的教学都是主题式、模块式,可以画一棵主体树,看整个学段的语文教材到底有多少主题,如“爱祖国、爱家乡”有多少个单元,“人间真情”有多少个单元,这些单元是否各有侧重,是一种什么的逻辑关系。
(3)按照写作的要求说教材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单独说,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是怎么要求的整个学段教材中写作是如何编排的。(4)按照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说
中小学语文中都有“语文园地”或“口语训练与交际”,或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对这些训练活动都有具体的要求,可以画一棵语文实践活动知识树,专门说这一系列。在整个学段有多少个主题,这些主题是多次出现还是一次出现,与教材的阅读和写作是什么关系,要搞清楚。
2、如数学,可按照数学的四大领域来分别说
数学的四大领域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运用。每个领域都单独说,如“数与代数”这个领域,在整个学段有多少个单元,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要搞清楚。3.如英语,可分别按主题和语法来说。
如说英语主题。在整个学段中有多少主题,每个主题有多少单元?分布在哪几册? 英语还可以按照语法来说,在整个学段中涉及到哪些语法知识,如时态、语态等,分布在哪几册哪几个单元,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要搞清楚。4.还可以按照知识的模块来细分
如数学中的“几何”,可以单独说几何。如物理可按照力学、光学、声学、电学等模块说。
八、说教材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握课标,煮熟教材(只看目录不行);
2、前后联系,整体把握(知识归类);
3、牵线搭桥,立体梳理(知识之间的整合);
4、把握重点,目标明确(重点知识地位作用);
5、感悟提升,独特见解(不是人云亦云);
6、内化于心,脱稿叙说(烂记于心)。
九、说教材的基本流程
一个老师正式说教材,其准备的流程可用以下七个字来说明:读、炼、写、画、改、背、演。
1、读——读课程标准和教材 不管是说一个学段还是说一册书,首先要认真的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只有理解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说清楚。有时候尽管说的是一册教材或一个单元,由于要立体式整合,所以都要把整个学段的教材全部拿到手。
2、炼——提炼和概括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
课程标准与教材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如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是按照学段提出要求的,英语是按级提出要求的,而说一个单元和一册教材,甚至说一类知识,都需要自己总结和提炼。另外教材的编写特点也不是现成的,有些需要查找资料,看编写者的说明,有的要靠自己归纳总结,甚至不同版本的教材、新旧教材对照说明。
3、写——写出说教材的文稿
如同写演讲稿,首先要根据说教材的评价标准写出说教材的文稿,文稿要紧扣评价标准,其顺序也尽可能的按照顺序说,这样思路清楚,也便于别人评价。一般说来,按照每分钟说200字的速度,20分钟要写出4000字的文稿。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做到有详有略。如说一册教材的各单元的知识内容,如果都展开时间就不够,就重点介绍一个单元的内容,然后别的粗略说明就行。
4、画——制作课件,画知识树
制作课件很重要的是画知识树。画知识树要有模板,尽可能整个课件用一个模板,不要换的太多。另外颜色的对比要鲜明,要清晰大方。字体尽量不用宋体字等,可用黑体和楷体加粗。
5、改——反复修改文稿和课件 写出文稿和制作课件后不要忙于背诵,因为还不是定稿。要通过试讲,请备课组的教师反复研讨,看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本义,在某种意义上说,好的说教材文稿和课件是改出来,基本没有一遍成功的。
6、背——脱稿背诵和演讲
只有定稿之后才能进入背诵,要熟练,做到脱稿演讲。背诵的目的也是要求教师要把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记到脑子里,才能做到“心中有课标,口中讲课标,上课落实课标。”
7、演——演讲操练
等一切定稿后才能考虑演讲的技巧问题,这包括语言、速度、教态、表情等。有些细节问题也要考虑到,如有的手里拿着秒表掌握时间,有的用遥控器切换课件,都会使演讲活动取得好的成绩。总之,说课标、说教材是一种很好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路径,也是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如果搞好了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搞不好就会流于形式,浪费老师们的时间。所以要认真研究说课标、说教材,做到抓大放小,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
说课标和说教材的内容和形式
说课标和说教材可概括为“三说”——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1、说课标:①依据课程标准,说总体目标或阶段目标或单元目标;②说本学科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及这几个方面具体到本年级的要求。
2、说教材:说教材的特点和内容结构,包括课本的①编排意图、②内容的呈现方式、知识与技能的范围等;③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既能在横向上说清本册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内容范围,又能把本学段的同类知识进行简要的纵向整合。
3、说建议:不仅说考纲和考点,还应该谈具体的①教学建议,②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③谈评价建议,谈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绘制知识树和解说教材时要落实上述“三说”,需具体做到下面几点:
1.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这是必须绘制的第一棵树)
要站在高中学段课标和教材的高度,绘制出单元知识内容在学段相应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同时在教材解说中,解说清楚该单元教材内容在学段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哪些(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以及本单元学习对后续知识学习会产生哪些影响(展望知识的拓展趋向)。
2.要抓住教材的四个“点”和一个“关键”(这是必须绘制的第二棵树)
绘制单元知识树和解说教材时,要突出教材的四个“点”,即要绘制和解说清楚本单元教材知识的重点、难点、易混点、高频考点,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所谓一个“关键”,就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是什么,通过怎样的形式去分解教学难点。
3.知识的整合思路及策略(这是必须绘制的第三棵树)
在绘制知识树和解说教材时,要清楚本单元知识的整合思路、整合方法、整合的具体内容。要依据教材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整合、补充、取舍教材内容,这是教师在解说教材时应该静心思考、并阐述清楚的问题。
4.教材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这是必须绘制的第四棵树)
绘制知识树和解说教材时,需要说明为保证学生高效学习,自己要创设哪些恰当的学习条件和问题情境,要解说清楚哪些教育资源可以利用、挖掘或重新整合,为教学服务,尤其对于单元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结合点要分析到位,解说清楚。
5.单元达标练习题的筛选与设置(这是必须绘制的第五棵树)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和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解读。首先我要说课程标准的要求,然后从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和教材编写的体例、教材的编写意图两个方面来说教材,最后说一下教学方法建议、教材处理建议和高效课堂的标准。
一.说课标
把握语文新课标,才能构建高效新课堂。下面我来说一下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总目标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共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是一至二年级,第二学段是三到四年级,第三学段为五至六年级,第四学段是七到九年级。五年级现在属于第三学段,和第二学段(三四年级)比较来看,第三学段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在识字与写字方面,第二学段要求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而第三学段则强调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方面则对默读课文的速度有了一定要求,在习作方面,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在口语交际时让学生规范口语表达并且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在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获取资料。
第三学段的具体要求我将从识字写字、阅读技能、阅读理解、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综合性学习六个方面来说:识字写字方面,要求会认3000个字,会写2500个字。可以掌握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有速度的默读、抓重点词句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技巧。在阅读理解方面,要求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且能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时要求学生所使用的语言要美。并且可以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在习作训练中,要求习作的内容完整、具体,而且可以使用一些写作方法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最后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会写研究报告和计划总结。
二.说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第一单元带我们走进西部,第二单元带我们回忆童年,第三单元带我们领略语言的艺术,第四单元为我们介绍了一些感人的故事,第五单元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古典名著之旅,第六单元领我们走进了信息世界,第七单元让我们认识了作家笔下的人,第八单元则向我们介绍了异域风情。除了这八个单元以外,还有选读课文9篇,生字表两个。
下面我来说一下教材的编写体例。本册教材共由目录、八组专题课文、选读课文、生字表2个以及后记组成,每组专题课文里包含导语、课例、词语盘点、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在每组课例中的略读课文前面都设置了导语,精读课文的后面设置了课后题,有的课文后还附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教材这样编写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学会探究与合作,把学到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运用,目的是使学生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能得到提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下面我们走进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整体分析课本。本册教材共有八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由例文、拓展和口语交际习作组成。全册共有八个拓展,分别是1.交流西部,学习《浪淘沙》2.学习怎样朗读诗句3.积累对联4.成语积累5.了解关于名著人物的歇后语6.了解信息的作用与处理信息7.积累描写人物的词语8.积累关于异域风情的名人名言。八个口语交际和习作包括写信、童年的趣事、发言稿、让自己感动的事、缩写课本剧、写研究报告、描写特点鲜明的人物,最后为自由习作。这八个单元中的例文分别要求我们学习一下内容:第一组带我们感受西部,对西部产生热爱;第二组带我们感受童年,回忆童年的乐趣和幸福;第三组带我们领略语言的魅力,学习表达的艺术;第四组为我们讲述了感人的故事;第五组让我们感受到了名著的魅力,从此热爱阅读名著;第六组为我们介绍了信息的变化与作用;第七组带我们去认识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第八组教育我们尊重多元的文化,接受审美教育。
将新旧教材的课文进行比较:首先从题材上看,新教材的内容更加富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其次从体裁上来看,新教材编排了文言文、剧本、相声和研究性报告,体裁多样;最后从育人功能上看,新教材加大了教育内容,对学生产生全面的教育意义。
将学段(五六年级)同类知识整合来看,在识字写字方面,要求会认诙谐的生字逐年减少,在阅读方面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要求变高。同时习作的种类和难度有所增加,口语交际也变得更加注重能力和习惯的养成。综合性的学习逐步要求自主和实践。
三.说建议
首先说教学方法建议。主要从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教学四个方面来说。
1.阅读教学:
(1)高年段的朗读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2)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3)还要学会浏览课文寻找关键信息。
(4)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5)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有丰富的内涵。(6)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策略方法。
2.习作教学:
(1)在习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习作的性质。
(2)作文的指导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3)习作的讲评重在激励。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将读写相结合,将说写相结合,还可以经常进行生活练笔训练。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可以交流欣赏优秀作品,更真切的体会习作成功的快乐。3.口语交际:
(1)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
(3)在交际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多互动,老师也可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互动。
(4)注重培养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说话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4.综合性学习教学:
(1)综合性学习的设计要体现出综合性、开放性,学生在学习中要体现出实践性和自主性。
(2)在学习之前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并主动了解和搜集相关的信息。
(3)开展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将活动整理成简单的研究报告。其次说本册教材的处理建议。
1.说选读课文。本册共有九篇选读课文,这九篇课文分别按照不同的专题编排,可把选读课文穿插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2.说日积月累。每组课文的后面都有日积月累,可把其中内容与本组课文相联系或作为课文的拓展内容。
3.说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一定要综合开放,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究。
最后说语文高效课堂的标准。
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首先应做到目标明确,还要有扎实的基础。其次要做到思路清晰,省时、简练、高效,第三还要对课堂教学及时作出真实有效的课堂评价,最后还要有相关的拓展链接,让学生学一通百,不局限于课本,不拘泥与课堂。
我想,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对话的课堂,是一个开放、探究的课堂,同时也是一个品味、感悟的课堂。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爱上语文,爱上生活。
只有潜心研究课标,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并以教材为载体进行教学,才能够把握住语文新课标,构建起高效的新课堂。
第四单元说课稿
十八里汰中心小学
代海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十八里汰小学的老师代海丽,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是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让他们根据科学的理论辨证的去看待问题,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开发他们的探索潜能。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对科学教材进行解读:
一、说课标:
包括: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内容,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特征 2.能够通过对身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3.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实验操作能力:
1.能通过老师的安排准备好实验工具,在实验过程中听清老师的安排避免发生危险
2.能够小组合作很好的完成实验,积极思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了解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还有很多科学奥妙等着我们去发掘
3.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二)阶段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理解课本中的科学现象,②会做实验并会叙述实验步骤,③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把生活与科学联系在一起。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的学习手段;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的过程中。
(三)《太阳家族》单元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宇宙世界的奥妙,每当晴朗的夜空,点点繁星布满无际的天空,浩瀚的宇宙总能激发我们无限的遐想,本单元让我们一起畅游宇宙世界。
2、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并试图通过生活中的发现总结自己的观点,尝试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获取知识,以及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感受牛顿善于发现生活中科学,像伽利略一样能发现生活中科学规律。
二、说教材
包括:编排体例、编排特点、教材内容解析与整合
教材编排体例:每册教材均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科学,发现科学,验证科学”组成。
教材编排特点:专题的设置、知识点的安排,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集中体现使小学与初中的科学教学整体性更明确、阶段性更突出、连续性更明显,形成螺旋式上升。
教材内容解析与整合
包括本册教材基本结构、单元构成、单元知识整合 本册教材基本结构: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分七课和一个专题研究进行讲解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分六课和一个专题研究进行讲解 第三单元“宝贵的能源”分三课和一个专题研究进行讲解 第四单元“太阳家族”分四课和一个专题研究进行讲解 第五单元“海洋资源”分两课进行讲解 单元构成:
1、前置性作业:课下准备好材料,能够通过课堂的学习建造简单的太阳系模型。
2、课本:《太阳系的奥秘》介绍了太阳系主要成员八大行星等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地球绕着太阳转》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所带来的昼夜及四季现象。《美丽的星空》主要了解天文学家研究星空的基本方法,获得星座方面的知识。《地球的近邻---月球》介绍了月球的运动规律以及月相变化的有关知识。
3、综合练习:能通过这单元的学习,让原本对宇宙世界模糊的印象变得清晰,课下搜集更多关于神秘宇宙的事例。
单元知识整合: 横向整合:
1、《太阳家族》主要了解太阳系的结构,分别研究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地球与月球的关系、以及常见的一些星座。
2、《浩瀚的宇宙》讲述银河系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银河系和宇宙的组成、大小,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纵向整合: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空气和风》 地球运动引起的天气变化,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昼与夜》地球运动引起的昼夜变化,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宇宙与航天技术》探索宇宙的历史,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了解了地球运动所引起天气变化、昼夜变化、地表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后引出天空中的星体到宇宙与航天技术的发展,从浅显到深入层层升华,呈螺旋式上升。
三、说建议
包括: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学建议
1、认识:学生阅读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材料,让学生与科学家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把课本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如《地球绕着太阳转》一课中活动二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有人用一棵树形象的说明季节的变化,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来说明季节变化?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如一幅画或一段文字)。我们学校是生本课堂示范校,平时上课我们都按着生本模式,把课堂交给孩子,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然后上台展讲自己组的作品,最后全班点评(教师适时引导,主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这就是每个小组的最终作品,学生的想法都很新颖,赋予想象力。
2、实验:回顾知识,激发实验的欲望;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科学谨慎的进行实验。如《美丽的星空》活动一寻找四季的典型星座,强调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观察;不要连续凝视,以免使眼睛疲劳,再如《地球绕着太阳转》一课中猜想与假设模拟实验要特别注意用电安全。
3、交流:要听从别人的建议,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交流可能还会激发出灵感。如《地球绕着太阳转》活动二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学生能根据生活实际举出相应的例子。
(二)评价建议
1、认识评价:要求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课本中提到的科学现象。如《地球绕着太阳转》科学在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一方面帮助学生总结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一年四季变化是不一样的,在极地就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地球上不同季节的变化情况。
2、实验评价:可以进行小组分工合作,给学生明确的评价要求,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去实验并完成课本中的活动,最后全班点评。如《太阳系的奥秘》一课的活动2建立太阳系模型,这节课依然是以生本课堂进行的。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各自的模型有的组选用橡皮泥制作行星模型,有的组选用卡纸制作行星模型„„将自己组的模型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说明,最后全班点评(从表达是否清晰;模型是否正确;想象是否丰富;创意是否新颖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评价:把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引入课堂,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提高合作带来的兴趣。如上《地球的近邻——月球》这节课,学生用气球代表月球模拟观察月相变化。每个小组的积极性都很高,想参与其中。
(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资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资源。我们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如“美丽的星空”一课活动二留住群星的美丽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试验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们知道,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作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灵活地驾驭教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今天,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课程标准,教材特色,教学建议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
课程标准
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根据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本册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标准有:
1.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3.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4.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5.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本单元的内容标准是:
1、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初步学会阅读简单的史料,初步具有对所掌握的史料进行简单的探究,概括和归纳能力,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3、了解一些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说,知道四大发明的内容,知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以及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知道孔子、孙武、郭守敬、李时珍等文化伟人的主要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二
教 材 特 色
教材特色是我今天要进行阐述的第二个方面,下面我将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来谈一谈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1编写特点
本学期本教材与从前使用的思想品德教科书和社会教科书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教科书内容的构成方式,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祖国和世界六个不同范畴,并使六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采用主题构建的方式使他们浑然一体,又根据各年级学生社会视野和认知水平的不同特点,在知识选择方面有所侧重。本册教材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与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上更多地从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兼顾处于不同地去和生活环境的儿童的需要,同时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空间。
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感受,启发儿童思考,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照片和图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亲近感,参与到活动中来,教科书中的文字,采用了以第一人称为主的行文方式,同时教材中还设计了几个主要人物:女孩小文,妞妞,男孩乐乐,虎子,豆博士,还有一名女教师和男教师,还有豆博士。其中豆博士及所引文字的作用比较灵活多样,有时是拓展性的问题,有时是两课之间的承上启下。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欲望,同时也为教师设计活动提供思路,除了出示一些标示图外,还在各单元前或中间,通过大幅图画展示了各种活动场面或学习成果的范例。
为了引导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教材首页设计了8个标识,它们是调查,体验,阅读,探究,讨论,资料,发表,制作。从而为学生多样化学习活动的选择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与以往教材不同的亮点是贯穿全册的年表的展示,它帮助学生增强历史感,形象清楚的表明了公元纪年的作用,使学生轻松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
2编排体例
本册品德与社会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入手,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体例相同,都是按照“单元——主题——小课题”的框架进行设计。教科书目录页出示单元和主题的名称。由于主题性质及大小有所不同,某些主题再分解为小课题,小课题名称在教科书中用两条横线加文字表明。
3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寻根问祖”
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
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
4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横向整合
第一单元共有三个课题:
1、文明的曙光
2、伟大的发明
3、杰出的智者
“文明的曙光”作为教材的起始课题,图文并茂的展示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于历史。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如:愚公移山、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九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激发我们作为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感受历史与自己的密切联系。
“伟大的发明”此课题的内容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教材生动地展示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伟大之处,当时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设计的各种体验活动便利易行,帮助学生感受认识到四大发明的伟大意义,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闻名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杰出的智者”是在前面揭示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居于世界的前列的基础上,安排的一组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思想家孔子、军事家孙武、天文学家张衡、数学家祖冲之、科学奇才郭守敬、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使学生知道他们的主要成就,了解他们的生平,从而萌发敬仰之情。
纵向整合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都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所呈现的结构进行统一安排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由近及远的社会生活范围构成社会标准的框架,低年级以儿童熟悉的生活展开;中年级以家庭、学校、社区为主,高年级以家乡、祖国和世界为主。总体上按照“同心圆不断扩大”的方式进行组织的: “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进世界”。六个模块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不同在各个年级累积递进,螺旋上升。三 教 学 建 议
教学建议是我今天要进行阐述的第三个方面。
一、活动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全面地把握目标,灵活多样的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才能让孩子们爱学品德与社会课,乐学品德与社会课。实践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把握课程目标
教学《“文明之母”——印刷术》一课时,为使学生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我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在体验学习中,各小组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中任选一种印刷方式,任选要印刷的文字。在体验雕版印刷过程中,学生用准备好的曲别针或钥匙在长条肥皂平滑的一面刻字,其它的组员帮助涂印油,铺纸,印刷。
在体验活字印刷过程中,学生把3厘米见方的肥皂块当做活字,分别刻上不同的字,然后涂印油,铺纸,印刷。通过这一对比体验活动,学生更清楚了解了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又一场革命,理解毕昇在前人基础上的伟大发明。亲自体验这场技术革命的伟大意义。
2创造使用教材 ,丰富生活经验
《火药的发明》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同时了解火药也增加了战争的危害。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引导学生认识火药的确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但由于火药是一把双刃剑,火药的消极意义也是明显的,尤其是被用于战争。
l)4`[l#W1 3宽泛选择素材,拓展学习空间
教学《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时,我想有关我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是十分丰富的,学生通常会知道一些,但大多未必认真思考过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尤其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和表述,而且本课内容是很好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素材,因此我安排两课时召开故事会,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本组搜集的神话和传说,并让他们谈谈从哪里找到的,是什么内容,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发给各小组阅读,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展示的机会,对在故事会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
二、评价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语言和方式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评价,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促进道德内化,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
评价可遵循三个结合。
1、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目前教学评价中使用最广泛的评价方式,如采用的客观性考试等方式。这种考试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定性评价则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性评价。如教师的评语、成长记录袋评价。
在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评中,将平时的考查及期末检测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算出综合成绩,我就将评价表设计成了 “等级+评语”形式: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有定性的评价,对学生一个学期的表现有一个全面的,动态的描述。
2、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知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不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上完《伟大的发明》一课后,我就设计了这样评价表格: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就要引导大家看到别人的长处、优点,其次才是不足。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而且也能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可以根据表格中所得的笑脸的颗数进行评价,也可以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评价。这样一个学期坚持下来,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更照顾到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3、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将自己把的良好品行付诸于行动中,是否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生活的积极体验,是否能将活动中获得的品德、知识、能力自觉地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些是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如每学期期末检测考试中诸如“下面的事,你每天都做到了吗?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做到了就给自己画一个笑脸,评价贵在真诚。
当然,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这些无声评价也非常重要。课上我对专心听讲的学生,用温和的面容,平等的眼神去观望,使学生感到气氛融洽,心态轻松;对走神的同学,我要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给学生以警示,使之集中精力;对回答问题十分精彩的同学,我要用喜悦的目光,微笑的面容和赞扬的手势给予表扬;对思考、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我配合语言评价,用热情的眼神、暗示的手势来激励学生,使其能增强自信心。
总之,通过教学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时时建立自信,人人有向上的追求,天天有奋斗的目标,常常有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从自我体验中主动、全面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如何有效地,充分地利用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对于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尤为重要,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资源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可以搜集和利用与教科书相关的其他书籍,根据学生的情况去生成主题。也可以发挥多彩的人力资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都是课程的资源。在教学《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一课时,我充分利用班内图书角和学校阅览室,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书籍,班上小组搜集比赛阅读蔚然成风。
二、校外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
校外资源可以是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也可以是工厂、农村、社区等广泛的社会资源;更可以是作用非凡的网络资源以及诸如乡土资源在内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范围相当广泛。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局、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我校教师业务素质,使全校教师进一步熟悉课程标准和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体系,引导和促进教师整体把握教材、驾驭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有效使用教材,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教师深入钻研教学、研究教材,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11月4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举行了“说课标说教材”活动。
这次活动学校高度重视,本着“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升”的主题,旨在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现自我的平台。参加活动的学科有语文、数学和英语,共18位教师说课。老师们精心准备,激情演说,对课标精神准确把握,对教材知识强化整合,异彩纷呈,各具千秋。教师准备材料充分,资料翔实,敢于驾驭大教材,选取专题丰富多彩;课件制作精细,技术表现高;心理素质较高,展示语言精炼简洁与丰赡华美俱佳。活动还得到开发区中心校和人民路小学的支持和帮助,届时,校长亲自带领部分骨干教师积极参加活动和交流研讨。另外,县教研室领导对这次活动也高度重视,王有山主任带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研员亲临指导,并参加老师们研讨,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对活动充分的肯定并给予高度评价。
“说课标、说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和谐课堂、高效课堂、创新课堂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关键,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标”。此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体教师整体把握教材、钻研教材、处理教材和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在研说过程中,老师们能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个层面对教材进行全面把握,并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能说清楚新课标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能说清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能说清楚教材内在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并能对教材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整合;能结合课标及教材说清楚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对教材内容系统分析,并能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及建议。
此项活动的开展 真正达到了以说促教,以说促学,以说促研的良好效果,不仅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学校的校本研训赋予了新的内涵。
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把握不够全面,或者是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2、根据课程标准和所用教材的特点谈教学建议欠合理,教学建议内容简单笼统。
3、说教材中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分析不全面,不能够很好的的把本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第二单元《长方体
(一)》说课标说教材研说稿
作为教师,我们要高占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下面我就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长方体
(一)》的内容与大家交流。
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特色、教学建议三个方面九个点与大家交流。
说课标它包括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以及立体式整合。
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我从第二学段目标和第五单元的课程内容两方面谈谈对课标的理解。
(一)学段目标 结合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对“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的要求进行说明。
知识技能: 1.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2.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问题解决:
1.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3.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办法。情感态度: 1.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
3.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4.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
(二)课程内容
依据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四方面对本单元的课程内容进行说明: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数学思考:
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解决: 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情感态度:
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说教材
在说教材中,我将从教材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和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来说明:
1.编写特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着重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在充分的探索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学习,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告知的形式,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结论。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描一淼=描等方式,自己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再通过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
(2)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教材先呈现了一个长方体与它的展开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方体与展开图各部分对应的关系,促进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与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将两个图形相对应的部分涂上颜色,了解展开图与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填写展开图各边的长度,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展开图的各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本单元教材多次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如在“展开与折叠”的学习中,教材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一是把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开的活动,认识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二是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长方体”的活动,引导学生操作、思考和想象,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编排体例
本单元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结合数学自然的特点,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其基本体例是:“问题情境——动手探索——得出结论——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如《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学具,摸一摸、在、说一说、找一找、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得出结论后,经所学应用于生活中。
3.内容结构
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长发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
4.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下面我以本单元的知识做详细阐述:
纵向看:第一学学段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本单元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并能对其表面积进行计算。在本册第四单元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体积、容积,会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六年级我们还将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圆锥的体积计算。
横向看:本单元的知识形成了一个小的体系,前后联系,先由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到它的展开图,从展开图到表面积的计算,结合表面积与露在外面的面,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实际计算一些相关问题,达到知识的升华。
三、说建议 在说建议中,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
本单元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实践,实践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发现了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深入浅出的掌握了本节的知识点,能更好的理解与应用,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例如《展开与折叠》一课,让学生剪一剪,把长方体、正方体剪成了不同的展开图,在观察剪开前后有什么变化,从它们的顶点、棱到面仔细观察,学生会发现顶点和棱都不见了,只有面没有发生改变,它还具有长方体或正方体原有的面的特点,为后面判断沿虚线是否能围城长方体或正方体打下了基础。通过动手操作还知道了同一个长方体、正方体有不同的展开图。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所以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特别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由表面积的意义到表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从找对应的面,到对应的长宽高,从计算每一个面,到计算三个不同大小的面再乘2,更甚至到特殊的长方体表面积计算,这都需要学生之间完成,并非教师的灌输,这样的学习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他们受益终生。
3.巧引规律
《露在外面的面》一课,对于学生来说很困难,单独数面的多少较容易,如果让学生抽象出规律还是存在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交给学生思考的方式:由图形到算式,由算式到规律,这样难度降低,结合算式让学生想明白多一个正方体就会多几个面?所有的正方体都能看到哪几个面?有几个面是特殊的?只要学生想清楚这几个问题,找到规律就特别简单了。交给了学生思考的方式,接着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护完成后面的两道探索题,所以抽象的知识我们要巧妙引导。
(二)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凡是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所以在评价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描述。2评价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认识。3.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掌握情况。4.评价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此外评价的形式可以多样:书面评价、口头评价、老师评价、学生评价、眼神评价等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这些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合,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开发教材资源。
(1)开发教材中的主题图资源
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每课都有来自于生活的情境图,让学生要看懂图意,它含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性,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获取规律,最终利用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开发教材中的习题资源。
数学习题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一道好的习题不仅是检验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工具,而且还是多种信息的载体。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合理地开发习题资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习题的多姿多彩。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题多解等方法。也可以把习题变式,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办数学手抄报,写数学小故事,数学日记等。在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并学会了收集整理资料。
2.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
教师要合理地使用教具和让学生操作自己的学具,这些资源直观形象,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从网上搜集和整理信息资料,自主设计和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发利用社会、家庭方面的资源。
如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可以让学生找我们身边的盒子、魔方等资源,这样亲身经历的才不会忘记。
4.利用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1)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资源
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及生活背景等的不同,他们的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珍惜、去开发,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2)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现认知错误时,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通过巧妙设计,机智地将错误转化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错误的解决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
(3)学习过程中的意外资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对此,教师应及时将一些意外情况巧妙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
一、说课标从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来说。
(一)课程目标
总目标: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将“负责任的公民”改为“合格公民”,合格公民的内涵就更加丰富。
修改前将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类目标”修改后直接将第一段作为总目标。较修改前简单明了,目的明确。
(二)内容标准
第三课: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修改前的第一条是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修改前的第三条是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删减了“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新增了第二条。目标要求更明确,注重实践与体会。
第四课:了解青春期心理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新增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修改后更能让学生乐观的面对青春,健康快乐成长。
第五课: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的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修改前的第一条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第二条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的心理准备。新旧对比使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有方向。
二、说教材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同类知识整合方面说
(一)编写特点
本课程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逻辑逐步扩展,组织整个初中教材的主线,打破年级界限,把道德、心理、法律、国情有机整合,教材的编写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教育的层次性,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在呈现方式上,贴近现实生活。人教版与其他版本比较,强调教科书、教师与学生三者是平等地位上的对话关系,与粤版相同,鲁版与湘版则把教科书作为学生道德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
(二)编写体例
按课、框、目等层次编写;相关内容以单元的形式出现,单元开始,安排“主题探究活动”。目的在于突出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体现价值取向的观点,二级标题表达课题。课前有引言,通过趣味引入,吸引学生,承前启后,体现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本课基本内容。引言后直接出框题,每框2000字左右,大致安排一课时的容量。正文内容使用两种字体:(1)宋体,用于表述和分析基本事实、一般概念、观点和结论,文字表达准确、规范。(2)楷体,用于围绕教学内容提供所需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正文相应位置辅设小栏目以扩展、深化、迁移所学知识。如:相关链接、资料卡,简短的法律条款,名言警句等,强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插图紧扣教材内容,增加教材的可视性、思辨性,图文并茂。
(三)内容结构 1.“珍爱生命”包括“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让生命之花绽放”三个框题。本课从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到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2.“欢乐的青春节拍”包括“走进青春”“感悟青春”“祝福青春”三个框题。本课介绍从青春悄悄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说到如何消除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谈到如何解读青春,怎样理解青春的意义,怎样保持青春的心态。
3.“自我新期待”包括“日新又新我常新”“发现自己的潜能”“自我新形象”三个框题。第一框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自我的途径有:自我观察,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通过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了解自己,通过集体了解自己,通过自我检查来反省自己。第二框从如何认识自我的潜能,谈到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第三框从心中设定的理想形象入手,谈到初中生对自我的新期待,最后谈到对未来的展望。
(四)知识的整合 1.横向整合:
七年级上册由四个单元组成:“笑迎新生活”“自我新期待”“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表面上,教材的体系结构松散,而内在主线明朗。七年级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整个教材体系中交织着学科和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的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教材的内容体系完全建构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石之上,为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了坚实的保证。2.纵向整合:
第三课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同类知识八上尊重自然的核心:保护环境;九年级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同类知识七上学会自我保护;七下自尊、自强、自爱。肯定、尊重、悦纳、善待生命同类知识七下尊重他人;八上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八下维护生命健康权。体会生命的价值同类知识九年级承担关爱集体、国家、社会的责任。
第四课中身心发展方面同类知识八上积极与同学朋友父母交往。八上青春期闭锁心理、逆反心理。真正的青春魅力同类知识七上培养正确的好奇心,避免盲目从众。
第五课中正确认识自己同类知识告别自卑、自负,走向自信。畅想未来同类知识九年级放飞理想。
三、说建议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方面
(一)教学建议
依据课标,结合本单元的内容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实例分析 促进教育、激趣导入 探求新知、因材施教 活动教学、创设情境 情感教学。1.激趣导入 探求新知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排在首位。”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导入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关键的一步,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充分激活吸引学生,好的导入使学生精神焕发地进入一种新的意境之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加大互动力度到互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启发学习。我经常自己搜集一些课外的小故事、事例、实例或是猜谜等,如在讲到“走进青春”一框是使用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导入并设置问题“说明的什么问题”,引出人的自然生长规律。2.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
小班化教学以来,更多的小组活动走进课堂,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组长的组织下,本组全员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增强自信,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集思广益探究问题。在组织教学中要避免可能产生的弊端,表面热闹,时间浪费,回答问题包办,个别学生偷懒等现象。3.因材施教 活动教学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进行活动教学,寓教于乐。在活动中,要注重进行情感诱导,努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置身其中,锻炼能力能加深理解,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使之受到熏陶。如即兴表演、辩论、演讲、友情互助等。如讲到“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激发潜能”让学生即兴发挥画画、唱歌,如学生3分钟演讲“畅想青春”“祝福青春”“珍爱生命”等。
(二)评价建议
旧的课标中提出对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查教师教学水平,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现目标。新课标中未专门提出,而重点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道德发展、分析问题能力,考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目标达成,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考试、成长记录等几种评价方式。我个人比较喜欢常用的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我们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本身就是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日常生活中应该体现其价值。注意孩子学习中、生活中态度、行为的转变,眼神的变化,进行了解评价,有效教育。谈话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面对面交流,心交心沟通,了解学生情况,进行正面引导。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鼓励性的语言给孩子们莫大的鼓舞,增强自信,看到希望,在作业中用一些激励性的、赞扬的评语或在班级专栏中有目的的给予孩子好的评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追求新目标的愿望,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新的成功。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主要包括学校内如每期的板报、学校宣传栏、学生自制手抄报,更主要的是深挖教材内容,这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校外的如社会事实与现象、社会文化等,农村的孩子一般视野不够开阔,知识面窄,可以把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源利用起来。此外,网络中的视频、图片、音乐等、电视中的新闻节目、专题栏目等。
《认识新自我》 说课标说教材
吕家伟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册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一)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通过数学学习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四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
●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 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 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数学思考
建立 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解决问题
能综和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 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4)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二)、说内容标准
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现实中的问题可以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从而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空间与几何”的内容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来帮助人 1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综合与实践”不作为独立的一块内容,而是同与其最接近的知识内容相结合,教科书在每一册都安排了1~2个“课题学习”,每一章都安排了2~4“数学活动”。这样处理,使得“实践与综合应用”以多种形式分散编排,化整为零,经常化和生活化
二、说教材(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的特点和编排意图
(1)教材在编排增加了丰富的问题情境。
在内容素材的选取上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⑵阶梯式呈现知识内容。
教科书在每一章节中设置了“思考”“探究” “讨论”等栏目,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合作交流。⑶循序渐进地进行推理训练。
从七年级上册开始渗透说理的方式,从七年级下册开始正式出现证明,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⑷分层次的练习、习题。
练习题的安排,不是简单的课时划分,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安排。按照习题功能设置了“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空间,希望所有学生都能上手,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⑸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增加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加大了探索交流的空间,培养合作精神
(二)、说教材的内容及能力培养 本册内容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和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出负数,接着引进数轴、想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作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本章的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学生能认识到运算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了,重要的是用法则进行运算,并运用有理数运算解决问题。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以及整式加减运算等。教学 抓住三个关键环节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准确地掌握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其次,要明确合并同类项的含义是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这样多项式就得到简化;对于本章的重点、难点,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强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教科书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和一般步骤。另外,为切实提高利用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最后一节安排了“再探究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教科书首先通过引言,展示现实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和将要学习的图形与几何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接着,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物体的外形抽象出几何体、平面、直线、点等概念以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知识。一些主要的概念、性质等式本章的重点内容,要进一步加深认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图形和几何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培养
1、通过数与代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空间与几何的学习,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说理,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3、通过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注重联系实际,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恰当的问题情景中进行教学.2、注意直观操作与说理的结合,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教科书上又采取了直观和说理方式来使学生重新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在直观拼摆的基础上意识到两个处理方式的不同,即此处是在进行推理.3、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二)评价建议
评价是全面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对七年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首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行为表现,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数学思维策略,水平和思维品质。第二、关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包括掌握知识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等等。第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第四、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准确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1、延伸主要的课程资源——教材,让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一,用活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第二、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第三、置换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
2、善于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第一、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第二、选择学生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教学现象素材做为教学资源。
3、合理开发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第一、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作为课程资源。第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作为课程资源。
4、及时捕捉互动生成的课程资源。第一、善于捕捉并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做为有用的教学资源。第二、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错误资源。
【“说课标,说教材”讲座】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讲座稿06-11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07-21
小学英语新课标与教材11-18
教育讲座流程05-27
书法讲座心得05-30
李子勋讲座06-02
作文教学讲座06-03
新闻知识讲座06-15
健康讲座摘要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