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诗

2025-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景抒情诗(共13篇)

写景抒情诗 篇1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四、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题“独坐”,一“独”字为全诗的抒情和描写定下了基调,但首句却用一“众”字开头,然后从众到“尽”,第二句再转出“孤”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心头上无限孤单寂寞的思潮。最后鸟飞云散,以山比人,仿佛“山”也孤独,与作者同病相怜,共处寂寞之境。这样不仅把敬亭山写活了,也鲜明地烘托出作者的情感,真是自然天成,匠心“独”运。【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DiYiFanWen.com(本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五、旅夜抒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的前四句写自己旅途所见,创造出一个雄浑壮郁的意境;后四句是面对这壮阔宏伟的月夜江流图和目前自身的处境抒发感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凝聚着、浓缩着诗人心中的多少悲苦和不平。诗的情景交融得妙合无痕,突出了一个忧叹身世而又未肯忘记壮志的孤苦伶仃的诗人形象.

六、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写景抒情诗 篇2

写景作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环境的描写。如江河湖海、山林原野、建筑物、名胜古迹、塔寺楼台、机关学校等等。另一类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风、云、雨、雾、雷、雪、霜等等。那么, 怎样进行写景作文的写作指导呢?

一、用心观察, 顺序清楚

景物描写一定要有顺序。因此, 写前观察时也不能东看一眼, 西瞧一下, 而必须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观察。一般常用的观察法有: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先静后动或先动后静;也可以按景物呈现的时间顺序描写。同学们在写作中, 经常把景写得很笼统、不具体, 这是因为没有仔细观察。有时因为观察没有一定的顺序, 所以写出的景物零零乱乱, 条理不清。现在我们举两个例子。如《过街桥》中是这样描写景物的:我家门口有一座过街桥。这桥可宽了, 能走好多人。桥下走自行车、汽车。站在桥上能看得很远, 连胡同口的红绿灯都看得见。警察叔叔站在这里, 经常逮住不走天桥横穿马路的人, 这些人违反交通规则, 就应该罚款。此文小作者观察就没有顺序。他先写桥宽, 能走好多人, 这是桥上的情况, 然后又写桥下走自行车, 接着又写桥上往远处看, 最后又是桥下的警察叔叔。条理很乱, 这是因为写前没有很好地想一想, 写桥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要表达我的什么感情?如果写前都能考虑充分, 写作中就不会跑题, 不会写桥又跑到警察叔叔那里去了。再如《嫩江大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今天爸爸带我去嫩江大桥游玩。远远望去, 大桥好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上。上到大桥, 大桥路面很宽阔, 能并排行驶四辆汽车。两旁有高出路面的人行道。大桥两边的护栏是银白色的, 上边还有一些美丽的图案, 样子都很精致。桥下面还有高大的桥墩。它们就像力大无比的壮汉, 高高托起一条巨龙。这段描写就很有条理。远看桥像巨龙, 把桥的整体写出来了;上到大桥, 从中间走汽车再写桥两边的“人行道”“护栏”, 如果先写“护栏”后写“人行道”条理就混乱了。写完桥上再写桥下面的“桥墩”。我们可以把作者的观察顺序写成, 由整体到部分。先写桥上:汽车道——人行道——护栏;然后再写桥下。作者除了描写有条理, 还很具体。如桥宽阔用“并排四辆汽车”来形容, 使用数字具体准确;高出路面的人行道, 说明作者观察细致;银白色的护栏写出了颜色;用力大无比的壮汉形容桥墩, 写出了桥墩的样子、作用, 这种比喻、拟人的写作方法, 使得“桥”有了生命力。

二、用心发现, 特点分明

天下景物, 千姿百态, 各有各的特点;同一地点的景物, 随着季节的变化, 景色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在观察中, 一定要对观察的景物进行分析、比较, 抓住景物的特点, 对独有的、突出的特征, 进行具体的描写。例如小胡同、大马路;偏僻的村庄、繁华的城市;春天的桃花、秋天的落叶, 这些都是它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同学在写景时, 总是一个模子, 写天就是“万里晴空”“烈日高照”, 写路都是“宽阔平坦”, 写树就是“绿树成荫”, 这些公式般的描绘既不真实也没有写出特点, 当然不会感人。我们在游玩中要抓住你最喜欢的景, 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或有特色的景物重点写、详细地写, 对其他没有特色的景干脆不写。不要百景一样, 面面俱到。比如桂林的山与新疆的火焰山, 虽然都是山, 但它们的形、色截然不同。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抓住它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如《香山公园的红叶》一文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香山的红叶的:走进香山公园的大门, 首行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片像红云似的红叶林。走近一看, 这些红叶的外形都不一样, 有的长圆如卵, 有的扁圆似心, 有的状如掌, 有的像五角星。微黄的, 浅红的, 深红的, 绿中透红的, 五光十色, 在金色的阳光映照下, 就像千万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再加上蓝天、白云的映衬, 更加绚丽多姿了。这篇短文作者抓住香山公园的特点——红叶进行重点描写。观察由远及近, 对红叶的形状、颜色进行了细致描写。

三、用心感悟, 情景交融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没有感悟, 既不会说话, 也不会抒情。然而我们去写某一景物时, 都会带着自己的感情。一条普普通通的小河就是一条小河, 可是你在小河边的村庄里住了几年, 对它有了感情, 因为这条小河给你的童年带来了快乐——摸鱼、游泳、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此时, 这条小河在你眼里就有了生命, 是你的朋友, 而不是一条普通的河。因此, 写景的时候, 要注意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这一点对三年级要求可能高了一点, 同学们掌握比较困难, 但在参赛中, 要想超过别人, 就得学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如一位同学在写《我爱秋天的八大处》一文中, 抓住秋天落叶的特征, 详写了“落叶”, 他这样写道:这里秋意浓浓, 一阵秋风吹过, 树上的黄叶纷纷飘落下来, 犹如下了场树叶雨。看, 一片柿树叶在空中飘荡, 多么像一条小船呀!而且是一条红色的小船。望着这叶“小舟”在空中越飞越高, 越飞越远, 我想:它会落到哪里呢?我希望它能伴着秋风, 飞到祖国的边疆给那里日夜守卫祖国的解放军叔叔带去慰问;我希望小舟伴着秋风飞向台湾, 给台湾人民捎去大陆家人的思念。

小作者借描写落叶, 抒发了对解放军的爱, 抒发了对台湾的思念, 希望早日统一。

这里要提醒同学们的是, 借景抒情, 发挥自己的想象时, 这想象不是无根据的瞎想, 而是根据所写之物去想, “想”与“景”一定密切相连。在融进自己的感情时, 要注意在字里行间融进, 不要整段文章都没有感情, 只是在段的最后写上一句空洞的口号。如很多同学在写景时看不到有多美, 只是在文章的最后写上一句:“啊!多么美丽的公园啊!”认为写上这么一句就是抒情, 这是错误的。

写景抒情诗赏析的几点体会 篇3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诗歌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感知语言顿挫的节奏美与和谐自然的声韵美。古人非常重视诵读,正所谓“闭门谢尘鞅,展卷自朗读”,这也是诗歌鉴赏的入门法宝。基于此,在写景抒情诗歌赏析教学中,教师要从诵读开始,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品味诗歌的整体氛围、情感,细读诗歌的题目、作者、背景、注释等,精读诗歌的好词佳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在《声声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味诗歌字里行间蕴藏的孤寂、悲愁之情。在初读过后,我用大屏幕展示了李清照的一生,着重点出其南渡前后的不同词风,让学生在理解词人经历的基础上解读诗篇。学生开始精读,并揣摩诗句的意蕴。从读入手,我们谈诵读的体会。有的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真好,易安是排字的高手,连续的叠音字,代表的就是自己无处安放的心情。”学生在一字一顿中,体会了语言背后的情绪。有的说:“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诗人的道白,写出了这样季节中自己身体的感受。”有的则说:“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此句明写雁,实写人,应是作者睹物思人。”学生读诗,读出了诗歌背后的故事,读出了独特体验,初步实现了从言语到情感的切入。

“诗”与“歌”是一体的。通过诵读、反复咀嚼,学生披文入情,在头脑中描画出语言传达的声音形象,走进诗人的内心,触摸他们的灵魂,感受诗韵、诗情之美。

二、锁定意象,重构画面

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和传承,许多意象的内涵是比较固定的,可以成为我们解读诗歌的钥匙。如“梅兰竹菊”(君子的品质)、红豆(爱情)、杨柳(离别)、月(思念)、长亭(送别)、流水(年华流逝)等。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锁定这些带有诗人独特情感的形象,明确作者描写景物的角度和手法,并运用联想,重构当时的画面,把握诗歌的内容,深悟诗歌的主旨。

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由抓意象、构意境到明情感的教学策略。这首诗,通过写深秋的景象,构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橘子洲秋景图,表达了革命青年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诵读完毕,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和自己的体会。整体感知之后,我让大家找出秋景中的典型景象——山、林、江、舸、鱼、鹰,本来很普通的景象,在诗人的如椽巨笔之下却变得与众不同,这是为何?有学生回答,这些景象被诗人写进自己的诗歌中,特点鲜明,融为一体;还有的说,从这些景物描写中看到了诗人当时的情感。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意象”:远处的山林,色彩斑斓;江边的帆船,竞相出发;水中的鱼儿,在江中自在畅游;天上的雄鹰,正在搏击长空。词中描写的大自然景物在深秋争相发展,生机勃勃,正如上阕的结尾“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也不禁感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由景到情,自然过渡,不着痕迹。诗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用诸多意象构建了宏阔的意境,表达革命者的豪迈之情和伟大抱负。学生掌握了这种解读思路,在鉴赏写景抒情诗歌时,就会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三、补全留白,升华情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中国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含蓄蕴藉,诗人们将“景”与“情”完美融合,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透过语言,还原诗歌的真实意境,并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感想。我让学生在把握意境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笔触描写出诗歌的意象,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多重对话,升华学生的情感。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中国诗歌写意的特点。诗歌选取了富有田园特色的景象,韵味独特。在鉴赏中,我让学生通过诵读抓意象,通过联想构画面,补写诗歌的留白,并用散文的形式进行扩写,做到情景交融。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在南坡儿的开阔地上,几间草屋并排而立,简单而古朴。屋前,桃树、梨树迎风招展;屋后,榆树、柳树遮住了屋檐。几个孩童正在大树下面斗草……夜深了,深巷中传来几声狗叫声……乡村,静谧而美好。”

在描写中,学生想象合理,表现出了景物的特点,还原了诗人所处之境。他们恰当地使用了修辞手法,锤炼了自己的语言,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抒情写景散文 篇4

南京(1)

朱自清

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

逛南京象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象大涤子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华躲在一堆儿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边,得破费点工夫寻觅。井栏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远地上明故宫遗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象平台一样。踏在茸茸的草上,说不出的静。夏天白昼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风里飞;这些黑蝴蝶上下旋转地飞,远看象一根粗的圆柱子。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远仿佛还有哭喊之声。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许更能领略作者当日的情思。

从前可以从台城爬出去,到玄武湖边;若是月夜,两三个人,两三个零落的影子,歪歪斜斜地挪移下去,够多好。现在可不成了,得出寺,下山,绕着大弯儿出城。七八年前,湖里几乎长满了苇子,一味地荒寒,虽有好月光,也不大能照到水上;船又窄,又小,又漏,教人逛着愁着。这几年大不同了,一出城,看见湖,就有烟水苍茫之意;船也大多了,有藤椅子可以躺着。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无边无界。若在微醺之后,迎着小风,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听着船底汩汩的波响与不知何方来的箫声,真会教你忘却身在哪里。五个洲子似乎都局促无可看,但长堤宛转相通,却值得走走。湖上的樱桃最出名。据说樱桃熟时,游人在树下现买,现摘,现吃,谈着笑着,多热闹的。

清凉山在一个角落里,似乎人迹不多。扫叶楼的安排与豁蒙楼相仿佛,但窗外的景象不同。这里是滴绿的山环抱着,山下一片滴绿的树;那绿色真是扑到人眉宇上来。若许我再用画来比,这怕象王石谷的手笔了。在豁蒙楼上不容易坐得久,你至少要上台城去看看。在扫叶楼上却不想走;窗外的光景好象满为这座楼而设,一上楼便什么都有了。夏天去确有一股“清凉”味。这里与豁蒙楼全有素面吃,又可口,又贱。

莫愁湖在华严庵里。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却有荷花荷叶。临湖一带屋子,凭栏眺望,也颇有远情。莫愁小像,在胜棋楼下,不知谁画的,大约不很古罢;但脸子画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挥袖凌虚翔”的意思;若让我题,我将毫不踌躇的写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画像,也在这里,想来许是那一幅画所从出;但生气反而差得多。这里虽也临湖,因为屋子深,显得阴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阴暗得好。诗文联语当然多,只记得王湘绮的半联云:“莫轻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气概很不错。所谓胜棋楼,相传是明太祖与徐达下棋,徐达胜了,太祖便赐给他这一所屋子。太祖那样人,居然也会做出这种雅事来了。

秦淮河我已另有记。但那文里所说的情形,现在已大变了。从前读《桃花扇》、《板桥杂记》一类书,颇有沧桑之感;现在想到自己十多年前身历的情形,怕也会有沧桑之感了。前年看见夫子庙前旧日的画舫,那样狼狈的样子,又在老万全酒栈看秦淮河水,差不多全黑了,加上巴掌大,透不出气的所谓秦淮小公园,简直有些厌恶,再别提做什么梦了。贡院原也在秦淮河上,现在早拆得只剩一点儿了。民国五年父亲带我去看过,已经荒凉不堪,号舍里草都长满了。父亲曾经办过江南闱差,熟悉考场的情形,说来头头是道。他说考生入场时,都有送场的,人很多,门口闹嚷嚷的。天不亮就点名,搜夹带。大家都归号。似乎直到晚上,头场题才出来,写在灯牌上,由号军扛着在各号里走。所谓“号”,就是一条狭长的胡同,两旁排列着号舍,口儿上写着什么天字号,地字号等等的。每一号舍之大,恰好容一个人坐着;从前人说是象轿子,真不错。几天里吃饭,睡觉,做文章,都在这轿子里;坐的伏的各有一块硬板,如是而已。官号稍好一些,是给达富贵人的子弟预备的,但得补褂朝珠地入场,那时是夏秋之交,天还热,也够受的。父亲又说,乡试时场外有兵巡逻,防备通关节。场内也竖起黑幡,叫鬼魂们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我听到这里,有点毛骨悚然。现在贡院已变成碎石路;在路上走的人,怕很少想起这些事情的了罢?

明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午门还残存着,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有万千气象。古物保存所便在这里,可惜规模太小,陈列得也无甚次序。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马,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泱泱大风;享殿并不巍峨,只陵下的隧道,阴森袭人,夏天在里面呆着,凉风沁人肌骨。这陵大概是开国时草创的规模,所以简朴得很;比起长陵,差得真太远了。然而简朴得好。

雨花台的石子,人人皆知;但现在怕也捡不着什么了。那地方毫无可看。记得刘后村的诗云:“昔日讲师何处在,高台犹以‘雨花’名。有时宝向泥寻得,一片山无草敢生。”我所感的至多也只如此。还有,前些年南京枪决囚人都在雨花台下,所以洋车夫遇见别的车夫和他争先时,常说:“忙什么!赶雨花台去!”这和从前北京车说“赶菜市口儿”一样。现在时移势异,这种话渐渐听不见了。

燕子矶在长江里看,一片绝壁,危亭翼然,的确惊心动魄。但到了上边,逼窄污秽,毫无可以盘桓之处。燕山十二洞,去过三个。只三台洞层层折折,由幽入明,别有匠心,可是也年久失修了。

南京的新名胜,不用说,首推中山陵。中山陵全用青白两色,以象征青天白日,与帝王陵寝用红墙黄瓦的不同。假如红墙黄瓦有富贵气,那青琉璃瓦的享堂,青琉璃瓦的碑亭却有名贵气。从陵门上享堂,白石台阶不知多少级,但爬得够累的;然而你远看,决想不到会有这么多的台阶儿。这是设计的妙处。德国被慈达姆无愁宫前的石阶,也同此妙。享堂进去也不小;可是远处看,简直小得可以,和那白石的飞阶不相称,一点儿压不住,仿佛高个儿戴着小尖帽。近处山角里一座阵亡将士纪念塔,粗粗的,矮矮的,正当着一个青青的小山峰,让两边儿的山紧紧抱着,静极,稳极。─—潭墓没去过,听说颇有点丘壑。中央运动场也在中山陵近处,全仿外洋的样子。全国运动会时,也不知有多少照相与描写登在报上;现在是时髦的游泳的地方。

若要看旧书,可以上江苏省立图书馆去。这在汉西门龙蟠里,也是一个角落里。这原是江南图书馆,以丁丙的善本书室藏书为底子;词曲的书特别多。此外中央大学图书馆近年来也颇有不少书。中央大学是个散步的好地方。宽大,干净,有树木;黄昏时去兜一个或大或小的圈儿,最有意思。后面有个梅庵,是那会写字的清道人的遗迹。这里只是随宜的用树枝搭成的小小的屋子。庵前有一株六朝松,但据说实在是六朝桧;桧阴遮住了小院子,真是不染一尘。

南京茶馆里干丝很为人所称道。但这些人必没有到过镇江扬州,那儿的干丝比南京细得多,又从来不那么甜。我倒是觉得芝麻烧饼好,一种长圆的,刚出炉,既香,且酥,又白,大概各茶馆都有。咸板鸭才是南京的名产,要热吃,也是香得好;肉要肥要厚,才有咬嚼。但南京人都说盐水鸭更好,大约取其嫩,其鲜;那是冷吃的,我可不知怎样,老觉得不大得劲儿。

思念的城市(2)

刘钫

我从小生活在四川省甘孜州,那是一个著名的藏区,藏族文化的三大发源地之一。我所生长的小城,正如那首著名情歌所唱的那样,跑马溜溜的山下,一座溜溜的城哟。

那是一座极美的小城,座落在跑马山的脚下,宁静而隽秀。两条河,一名雅拉、一名折多,沿不同方向穿过城区,汇于一处,形成人字型。河水由山上的雪水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小城沿着河的两岸,顺着山坡修建。山间长满翠绿的落叶松,四季长青。

我最喜欢小城夏日的傍晚,太阳还没有下山,阳光温润细致,有琉璃的质感,照在远处的雪山和房屋砖红色的屋顶上,一片明亮的金黄。高原上的天永远都湛蓝无比,甚至有一丝透明。小城的街道不宽,但是整洁、明净。走在街上不会感到一点燥热,因为有风,那种清爽的穿过高原的风。小城因为那首情歌而出名,但它还有一个别致的古地名,叫做打箭炉。相传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曾命郭达将军在此处打造弓箭。历史已无从考证,但是当地一座山名叫郭达山。山很高,山顶没有树,只有青灰色冰冷的岩石和一根巨大的木杆,从山下遥望犹如一枚直插云宵的羽箭。

小城有水,于是就有桥。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座桥。小小一座城就有七、八座桥。其中一座名叫公主桥。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就从此桥经过。小城的居民主要由汉藏两族组成,民风淳朴而粗犷。这里是联系藏汉文化经济的重要地区。如同藏族被汉化一样,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有许多藏族特色。酥油茶就是我们每日三餐必不可少的。我从小喝酥油茶长大,以至后来读大学父母还担心我不能习惯。也许我可以算是一个地道的康巴人吧。

其实我的父亲是万县人,母亲祖籍彭州。父母大学毕业支边分配在一个距离西藏最近的县。那里就是传说中与格萨尔王作战的魔岭国的地界。后来他们因工作调动来到小城。于是才有我在这里出生、长大。然后到外地求学,大学毕业后分到内地的一个三线企业。父母退休后,在内地买房居住。故乡是离我越来越远。而我也渐渐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只有在梦中才有掠过高原的风、蔚蓝的天空、悠远的颂经声,还有酥油的飘香。

每一次疲惫而厌倦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座小城。思念会如潮水般涌起。如同优美的旋律在耳边飘响,我思念的城市已是黄昏,为何我总对你一往情深,我在遥远的城市陌生的人群,感觉着你那遥远的忧伤,你的忧伤象我的思念那样悠长……

写景抒情散文例文 篇5

写景抒情散文

(一)整理历次旅游的照片,慕然发现我的目光总会在大海上停留许久。感受她那无边无际的宽广,精深博大的胸怀;欣赏她那极富曲线美的漫长的海岸线,连绵不断的青山环抱着的美丽的海湾;回味踩在她那细幼如婴儿肌肤的沙滩上的感觉,白浪打湿裤腿的喜悦。还有清澈得像蓝宝石的海面,纯洁得露出一丝丝白云的天空,远观如墨近看如蓝的小岛屿……所有的一切犹如一幅不用画笔勾勒、超越人类社会、纯自然的风景画卷。

我永远都怀念着她,她但是我向往的天堂。高中时写过一篇关于大海的散文,说自己甘愿做海里的一座灯塔,陪伴着大海,享受大海的爱抚,每个夜晚散发出淡淡的光亮,让大海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语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端详着怀疑着问:“是你写的吗?”因为深深地爱着大海,所以这次作文超常发挥了,难怪老师惊讶。之后我干脆用“睎海”为笔名写文章,以昭对大海的仰慕之情。如今我对大海愈来愈瞻仰,却只敢取大海中的一圈波澜为己用,而且只在深秋。唯恐需求过多而玷污我对她坚贞不渝的爱。

大海深处,掩藏着我梦一样的憧憬。坐在海边的沙滩上,望着湛蓝的海水,五光十色的贝壳似乎要从海底里涌至我的脚跟前;七彩斑斓的珊瑚仿佛要冲破海水的张力跃出海面;绿如翡翠的水草柔柔地从海底向上攀援……

想起海子,想象他悠闲地卧在那间迎着风浪的小木屋门前,晾着柔和的阳光,时而劈柴,时而喂鸡……不知觉的我念起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此刻的我,梦幻着能抛开人世间的一切尘嚣,怀着无欲,携着淡薄,牵着浪漫,去天之涯、海之角,追求飘逸自由的生活。

写景抒情散文

(二)十月,晚秋,天气不是很冷,也不热,天空因为湛蓝显得更高,更明亮。

在季节的交替下,田野开始出现淡淡的黄色,尤其是路边的树叶,黄的可爱。远山却是绿色的,因为山上种的全是苍翠的松树。古城的路边,鲜花依然开得娇艳,小河里的鱼儿和往常一样畅快的游动,它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冬的气息。从四方街光滑的石板上能够看出这座城的古老,远处悠扬的纳西古乐和现代流行曲混杂在一齐。人们喜欢回忆过去,但更喜欢现代礼貌。

有人说丽江商业气息愈来愈浓了,古城越来越多酒吧说明这点。昂贵的价钱,换来游客的笑脸。但是不要羡慕别人,拉着纳西老奶,围着篝火,在广场上尽情的跳,快乐随处可见。在丽江,我们找到的是更多的清幽,舒服的空气,灿烂的阳光。而晚秋的夜,夜凉如水,比冬少一份沉寂,比夏多几分淡泊。

院子里玫瑰开了,花香透过窗户轻轻的飘来,像月光一样弥漫在室内。把头伸到窗外,却无意看见一只孤燕从房檐掠过,看它匆匆忙忙的样貌,不明白是不是在准备冬天的暖巢?

打开电脑,打开音乐,却是那首忧郁伤感的歌声:“我再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看到你闪躲的眼,我不会让悲哀的泪挂满你的脸。我在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能够感觉你也心痛,那一年我不会让离别成永远”。

一些淡淡的说不清什么感觉的湿润随着旋律在心底流淌,赶紧关了歌曲,静静的在沙发上呆呆的愣了几分钟。那些远去的东西,如同大学毕业时的欢送会一样,纯真,善良,不想用世俗的烟雨去诬蔑,而脆弱虚伪的心,再也体会不到明朗流畅的曲调了。让心的底版多一些清爽与平静吧。

其实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在逃避和无法逃避之中循环着,也许是太年轻了,疏狂而轻率的想法总是不堪一击。满以为用成熟去伪装自己的眼神,激情就不再流淌;满以为只要关掉书签,文字就不再对谁开放。“渐行渐远更生”。自己掩盖不了自己的思想。“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貌”。

晚秋过后,很多花都要明年才开放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西风过后,便是冰雪,那孤傲的梅花和幽兰将在那个季节开放,赏花的情绪是否和今夜一样?明天,当黎明推开黑夜,是不是又将应对满地落花,那些躺了一地惨淡的花色,像极了那些的苍白的笑容,暴露出压抑过的黑夜的哭泣。

或许我无需忧虑,虽然总有秋风会去收集落叶,总有冰雪去封锁长路,但春天它从来没有错过向花容鸟语发出请柬。就让我们静静地聆听,默默地享受甜蜜的等待吧。期望有人过了冬天,会更加有朝气。

写景抒情散文

(三)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是清纯的季节,播种的季节。桃花映面,绿树抽芽。你说,春天是生命的摇篮。

应对绿树红花,掬一捧溪水,总会想起厉雪酷冬,冰冻风寒;想起迎风霜挺立的树,破冰行驶的船,几经寒彻方有这灿烂的春天。

你看,冰雪融化着,它推着水波歌唱,歌儿又卷起了浪花。露珠站立在绿色的肩头来到了平野山川;花儿更艳了,草儿更鲜了,它们明白自己的幸福是因为有了冬的洗礼,冬的战斗,冬的牺牲;它们在生长中吸收了冬的坚毅,冬的清纯,冬的血液。

置身在这春光绚丽的队列里,哪能不热爱这播种的季节。站在梅花从中,必须会情不自禁思索,想一些什么呢?

也许想春的广柔,人们只有努力付出包括汗水与智慧,它回报的礼品方会更多。春天是严肃的,一阵阵春风把一切渴望新生的植物,一概吹醒吹绿。春天是勤劳的,人们如果不抓紧耕耘,一年中只有叹息。春天是明媚的,它同阳光一齐灿烂,让笑声悠远悠长。

春天又是短暂的,人们务必抓紧这完美的时光,准备一年的基础,相反,秋天会变成对你的审判。因此,明媚的春天是多么珍贵。

写景抒情诗 篇6

摄物组景

景是物构成的, 物是景的主体。当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时, 我们要想恰如其分地选景, 用摄物法很有必要。此法在美术上叫构图, 在摄影上叫摄物。也就是我们要把眼前的一幅景或一幅景的某个局部锁定。在锁定的景中, 以物为主, 找出此景中的物。找出景中物也就抓住了景中的主要元素, 就廓清了此景与彼景的区别, 学生就有景可写。景中物也不能随意堆砌, 一幅美景的景中物之间的位置、布局都是协调搭配的。物与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有主次、有重点地排列、组合, 从而初步勾勒了景之骨。简单的摄物,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景之源, 也引导学生走上了通向审美大门的台阶。

审质探美

景中物是撑起景的主体框架, 而想要表现景之美, 就要审视物的质感, 探究物的美感, 有形有色的物才能构成美景。探究物之美, 就要抓住物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包括物的形状、颜色、态势以及质感, 这需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内在美其实就是把人的思想、感情、精神渗透在物中。比如, 冬天的白杨树枝, 没有春天时的妩媚, 夏天时的繁茂, 却有直指天空、努力向上的神韵。指导学生抓住物之特质、景之美感, 学生才能写出景的特点。写景作文, 难在挖掘景之美, 因而探美是必要的。

积累绘美

在物与美的支配下, 绘美是很重要的。干瘪的词语, 呆板的语句, 只能描绘出一幅灰色的图画, 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积累。积累分平时的积累和有目的的积累。对平时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佳词妙句, 要要求学生加以分类, 如分为写花、写草、写建筑物等。当要写作时, 教师在课前要布置有目的的积累, 让学生整理、积累与作文中景物相关的词语、句子。然后, 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运用。

如, 我在指导学生写题目为《家乡的田野》的作文时, 先让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积累, 然后在课堂上加以指导。学生就小草一物, 写得活灵活现。如, 在春风的吹拂下, 小草打了个哈欠, 直起了腰, 钻出了地面;小草撩开了土地妈妈的臂膀, 伸出了头……。平凡的小草, 在学生笔下犹如一个小孩, 健康、活泼, 让人喜爱。可见, 给景中物置形、设色、拟态是写景的关键。

整体把握

有形有色的物构成一个景色后, 还需要进行整体布局, 把物与物之间的那种协调性表现出来。这就需要理清景中物的主次、位置和相互的联系, 充分发挥想象力, 纵横联系, 合理搭配, 表现一种和谐之美。联系与搭配的过程中, 学生就会把个人的情感渗透进去, 从而勾画出一幅精美的图画, 使读者也会为之一动。

写景抒情诗 篇7

一、关于“写景抒情”新探究

“写景抒情”主要是描述大自然的景观意象,抒发诗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我们首先要弄清“景”所指的形象,“景”所包含的内容,体会诗人在景中所抒发的情感,景所蕴含的情趣。这里的“景”是指大自然中的一切景象和人文景观,诗人所描写的也许不是指一个“点”一个“物”,所描写的是一种“组合”,一种画面,一种境界,一种意境。其次我们要弄清“写景抒情”中的“情”和“景”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诗的内容表现上,可以先写景后抒情,也可以先抒情再写景,以景衬情;更可以寓情于景,情景一致,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的表达技巧中又可以分成借景抒情,设景抒情,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心中首先有了某中情感,然后借助对景物的描写,将这种情感抒发出来。

设景抒情同样是先有情,后有景。它是指诗人心中有了某种情感后,借助想象和联想,设计景物,来抒发心中的感情,而不是借助眼前的、身边的景物抒情。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产生某种感情,这是先有景,后生情。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和景物结合在一起,在对景物的描写过程中寄寓自己的感情,全诗中没有直接抒情的诗句,但每一句诗都包含着诗人独特的情感。试题举例:

(2013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分析: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

一句话,写景抒情是诗歌写作中最基本的表达技巧,写景抒情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构成画面,形成意境。这种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深动感人。

二、关于“托物言志”新探究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采用象征、寄兴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

我们首先要弄清“志”的意思。这里的“志”应解释为“心意”、“心志”。它更多的是指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尚书·舜典》:“诗言志。”指诗歌是表达诗人的内心思想的。

其次要弄清“物”的意思。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客观之物,诗人借助这些“物”的特性来表明“心志”。如具有传统象征意义的松、竹、梅、菊,常是诗人“托物言志”的喜爱之物。而更广泛的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等,无不是诗人能够言志的寄托对象。如唐诗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蝉的描摹,以蝉的高洁来象征自己的品行高洁,表现了诗人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案的愿望。而南宋诗人陆游《卜算子·咏梅》所写“梅”,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所写“石灰”,都是着重于写某一物,来表现自己思想情操,他们都是运用了托物言志表达的手法。

三、关于“写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区别的新探究

写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表现诗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托物言志是诗人借助所描摹的物来寄托心志,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格品质等。

写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两者的区别集中表现在表达对象不同,表达方法不同,表达目的不同。

首先是表达对象不同:“写景抒情”写的是“景”,主要是写自然风景。“托物言志”写的是某一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写的是具体物件。

其次是表达方法不同:写景抒情是描写景象,通过对景象的描绘来抒发感情;而托物言志是对某一物件的描摹,显示该物的特性,揭示该物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寄托人物的心志。

第三是表达目的不同:写景抒情是通过描写某一景象表现景象特征,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可以是热爱、赞美、愉悦、悲伤等。而托物言志的目的是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摹,表达人的理想、志向、情操、品格、愿望等。试题举例

例1:(2013年江苏卷)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例2:(2013年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

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

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

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

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以上两首诗一首是写景热情诗,一首是托物言志诗。归纳起来看,写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这两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其区别最主要体现在三个点面上:一是“景”和“物”;一是“写”和“托”;一是“情”和“志”。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反复琢磨,在鉴赏中就会轻车熟路,驾驭自如了。

写景抒情类散文 篇8

刚开始,秋天是喧闹的,金黄的玉米,洁白的棉絮,硕大的地瓜,以各种色彩和形状装点着秋天的田野。

每个人都很忙。

这忙是等来的,也是盼来的,穿越春的惊蛰,穿越夏的滂沱,忙手忙脚把收成归拢起来,挂在山墙上,或圈进围囤里,静静等待冬雪的降临。

我也很忙,无论秕瘪还是充盈,都会是我的期待。

这种心情庄稼知道,每次站在田埂子上总希望拔节的声音再清晰一些,再响亮一些。

光有爱是徒劳的,即便一日三焚香也不能感动上苍。

所以,我把土杂肥运了出来。

它们是秸秆和人畜粪便的混合物,曾经作为粮食被消化,然后积蓄着最后的热能,重返到田地,刺激着庄稼的每一根神经。

我还浇过水。

土地很饥渴,像人大热天从脚手架上下来,身体需要一些清凉的补充。

我喜欢听土地喝水的声音,滋滋,滋滋,大概像醉鬼三爷,抱了一瓶子老白干,从蒜地里顺手揪下一根蒜薹,顺势把自己灌醉在地头的麦秸垛旁,流着哈喇子做梦。

秋风不用预约,从西北吹来,干枯的草茎和金黄的叶子被赶来赶去。

有的刮进了一片洼地,纠缠在一起,再不能飞翔。

有的直刺着冲进小河里,晃晃悠悠去了远方,远方是哪里?没人知道。

到后来,秋风又钻进了我的脖颈子,裤腿和袖口,最后汇合在一起,告诉我秋真的来了。

是深秋。

深秋的乡村几无景可看。

天更高了,没边没沿;云更淡了,袅如青烟;叶子都落了,在风里打着回旋,与另一片叶子互诉着遗憾。

我该站在哪里呢?粮食都静静地停泊在院子里或封进了围囤。

燕子们走了,剩下一个空空的巢窠挂在屋檐上,一只壁虎慌忙爬了进去,仿佛寻找到了一种温暖。

院子里的树也落尽了叶子,直挺挺地高出了房檐许多。

麻雀是不走的,叽叽喳喳地聒噪着,商量着从谁家谁家窃一些可以越冬的粮食。

门被风一吹就开,灌进来些风,也放出去我的脚步。

是啊,没有什么季节比现在更让人轻松。

不用忙着播种、浇灌和收获,力气都出走了,人如空壳般就这样飘着荡着,来到了庄稼地。

甜霜苦霜也不知下了几回,草们也落败了,或者叫沉睡,近处远处,只剩下一片空旷的原野。

按说,收获了应该满满的都是喜悦,可粮食不能陪人说说话,也不能唱俚俗的酸曲。

除了粮食大约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罢?我这样想着,却寻不到答案。

身子轻飘飘,步子轻飘飘,连同能听能看也能勾三股四玄五的头颅,也跟着化成了虚无。

风霜都来了,所有深秋的表征已显露无疑,还有谁会走出来,在这空旷的田野里打听什么消息呢?

秋雾散开了些,有人赶着羊从洼地里上来。

羊们大都没低下头——草已经枯萎了,机械或自如地走着,茫然的目光投向岁月的深处。

有拾粪的,应该是个老汉,佝偻着腰,尽管一切事物都已无处躲藏,他的腰还是躬了下来。

是为了让粪箕子老老实实地挂在肩上,也为了不错过他要寻觅的东西。

我不知道自己的老年会是什么样子,但村子里总有很多人成了老汉的模样。

踏着秋风,撩开晨雾,把风霜踩在脚下,追寻着别人的,或自己的脚步。

是了,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年轻,年轻人的脚步可以走得更远。

我却没有,村子挽住了我的双脚,庄稼诱惑我走进田野的深处。

没有什么值得抱怨,芸芸众生都有自己的来路或归途。

娘说:该种时种,该收时收,人就有股子活泛劲儿。

我接过犁杖或锄头上了路,和那些庄稼成了亲人,听它们沙沙地在风中穿行,看它们在滴滴答答的雨中接受洗礼,和每一片叶子成为了至交。

我知道,它们不会欺骗我,不会象外头的风雨雷电,陌生,近乎无情。

可庄稼还是走了,剩下一地空旷给我。

所以我有些茫然,面对岁月的留白,不知怎么去填充。

需要填充么?记忆里浮现出一幅浅淡的水墨画图。

村子和树木在墨色里隐藏,薄薄的雨雾斜织着散乱的飞白,还有一些白,空无一物。

写景抒情作文 篇9

有谁见过这样的树,树冠枝繁叶茂,透着一种生命的恣意,而树冠却是空的,空得只剩下树皮。一个人可以从树下的空洞里钻进去,再从树干顶端的枝桠间钻出来。就是这样一棵树,历经近千个春秋,栉风沐雨,傲雪凌霜,依然挺拔撑天,翠色盖地,顽强生长着,向世人展示着生命的绿意。

这就是我见到的一棵伟大的树,用“伟大”来形容一棵树,是否确切,我没多想。不过,从我看到它的那一刻,我就认为,这棵树的确是伟大的。不敢想象,一棵没有树心的树,它是怎样生存的。就像一个人,没有了心脏,他还有生命吗?也许,这就是树的伟大之处吧!

这棵树就生长在河南省四大佛教名寺之一的丹霞寺院内。同行的文友乔阔告诉我,树叫檀香树,也称作“佛树”,民间也称此树为“神木”。据说,此树与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有“栽后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之说。是否如此,不知。

称它“佛树”也好,叫它“神木”也罢。大概是人们对这棵树的虔诚所至吧。其实,树就是树,对我而言,我看重的是树的本身。悠悠岁月,世事沧桑,千年的风霜雨雪,历代的战火离乱,空荡荡的一棵无心树,依然铁臂虬枝,绿叶闪亮,安然无恙,把生命张扬到极致,这本身就是奇迹!

看着枝繁叶茂的檀树,我有点弄不明白,如此一棵大树,为何成了一棵空荡荡的无心树呢?寺院里的主持告诉我,空心树多是树枝枯死后,遭到风雨的侵蚀,雨水顺着干枯的树枝疤痕往下渗水,慢慢地树就空了,便成了无心树。主持还告诉我,空心树很罕见,就是在原始森林里,这种从上到下空到底的树,也是不多见的,但凡这种树,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面对一棵历经磨难依然生机勃勃的空心树,它是我脆弱的生命从未有过的地感受到生命的生长与飞翔。

从这棵树上,我看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一棵没有心的树,却用心抵御着风雨的侵蚀,顽强的活着,活得那么的鲜亮,那么的精神,活得让人感动,让人崇敬。

鉴赏写景抒情作文 篇10

汽车在颠簸了几个小时后,在西湖的风景区停下来了。刚下车,我的疲倦转眼不知去向,只留下好奇与欣喜。西湖实在太美了,美得让人沉醉,美得让人痴狂。不管是拂面而来的清风还是弥漫身旁的花香,都是温柔的;不管是蔚蓝无比的晴空还是波光潋滟的湖水,都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冒雨游了一遭瑶林仙境,对里面的岩石很为惊奇,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我们来到西子湖畔,这种感情愈发强烈。

我到西湖是来寻梦的。早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我就领略了西湖的美艳。如今,我亲眼见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确实令我大开眼界,世间竟有如此秀美的神奇。

漫步在苏堤,在并不宽阔的林荫道上行走,到处可见盛开的桃花,红的像,粉的像霞,它们都在温暖的春风中尽情舒展婀娜的身姿,如同一位位妆扮入时的杭州美女子。一路上鸟鸣不绝,它们荫蔽在宽大的树叶上。听见婉转悠扬的鸣叫,抬头却寻它不得,给人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这便是西湖的魅力所在。

乘船进入湖心小岛上,我可以近距离接触西湖水,她清澈透明,波澜不惊;远处的水泛滥着白光,近处的水拍打出涟漪,简单而和谐,美得自然,没有任何装饰。西湖水把来到西湖的各种思想全都款款地摇碎,溶成一气,把各色信徒都陶冶成她的游客。她波光一闪,嫣然一笑,便永恒地定格在我们地记忆中。

岛上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鸟语花香,映着青山,傍着绿水,美丽之极。各种花儿都争着开放,为这美丽地世界增添一分娇艳。一朵花,就是一朵怒放的生命,所有的鸟儿都齐声高唱,每一句鸟鸣都是一段和谐的乐曲。

青苔小路,从古至今让人踩踏,高树奇石一如既往地让人尽情地抚摸。这里向左可远观雷峰塔。我见过雷峰塔的琼楼玉宇,不知白娘子一切可好?这塔已不是鲁迅先生已论再论的雷峰塔,而是钢筋结构,金碧辉煌地耸立在青山绿水之间。向右可见一实心铁塔,如同西子一般和雷峰塔遥遥相望。

梦总是美的,西湖必我的梦境更美,让人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也让人感觉沉重。西湖的潋滟迷失了太多的人的心志让它们停滞不前;西湖的淡抹浓妆消磨了太多的人的信念,寻梦于青山绿水之间。

西湖,一个梦境,离我如此亲近,恍惚间又离我远去。

1.写景抒情作文评语

2.有名的写景抒情散文

写景抒情作文 篇11

春天,小草渐渐探出了头,很浅淡的嫩绿,经过风雨的洗礼、牛羊的踩踏、早春的考验,绿色逐渐变深变厚重。次第开放的五颜六色的花朵,更是格外迷人。

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河边嬉戏,水是那么清爽碧绿,我们把手伸进去,试图染一层河水的碧绿,可是水只肯赐予我们清凉,却丝毫不会将它的绿色赋予我们。当我们满怀期待地拿出手时,碧绿便弃我们而去了。

秋天,满山遍野的树上结出许许多多的果实。艳红脆甜的大枣,橘黄圆滚的柿子,密密的绿皮核桃。家乡,慷慨地奉献出一场山果的自助餐,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真是孩子的天堂,农人的粮仓啊。

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优雅地从天空飘落下来,树上、房顶上、院落中很快铺上厚厚的雪毯。遥望远处,天地间银装素裹,十分美丽。

写景叙事抒情散文 篇12

黑夜很快笼罩了大地,窗外人家打出的明黄色的灯光,为这漫漫黑夜陡添了几分暖暖的气息。

窗外并不宁静,有絮絮的人语,从远处传来的鸣笛,仿佛还能听见寒冷侵袭时发出的肆虐嘲笑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异常的刺耳。

而此时我的内心,竟倍感孤独。是因为睡意还不够浓郁吗?还是因为窗外楼下那几丛枯草里的沉寂——没有秋虫的夜晚?

而记忆深处那秋虫的鸣叫,是布满整个旷野的。

童年的乡间,除了月光倾泻的轻柔之音,便是这秋虫。伴随着未褪尽的炊烟气息,虫鸣初起,声声真切,抑扬顿挫,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和指点。虫鸣悠远,饱蘸每一只秋虫叹秋的情怀,缓缓流过寂寥无人的旷野,流过草尖微凝的露水,穿越乡间弥散着的秋的气息,抵至人们的耳鼓,引起轻微的振动,内心的共鸣;虫鸣凄切,阵阵哀愁,缕缕惆怅,恍若昙花将要凋零时忧伤的泪水,夫人思念远方丈夫低沉的喟叹,贬官诗人触景生情对家乡的浓浓愁思,枯槁的生命之灯即将熄灭时的遗憾与不舍。

倘若在雨后,虫鸣便仿佛显得更具诗意。空气微微湿润,这虫鸣就如有了触感,是温滑;田野间弥漫着自然淳朴的泥土气息,这虫鸣就如有了气味,是清新;雾气的折射让夜晚也有了些许熠熠的神采,这虫鸣就如有了颜色,是闪耀的银。虫鸣入耳,撩起了人心中的弦,不由打开窗,让虫鸣来得格外清晰些,与这畅怀抒情的秋虫一起,享受这充满情意的秋夜。

一转眼光阴十载,在这高楼内聆听,竟怎么也听不到这秋虫的鸣叫。是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使它退却了吗?还是这没有流水,没有青草味儿,使它不屑放喉歌唱?

写景抒情作文 篇13

雨,虽然很平凡,但是平凡中带着无穷的力量,那雨是植物的主,同时也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爱雨,爱在雨中散步。因为我觉得那种感觉是特别的,也是美妙的。

雨,像天庭飘下来的千万条银丝;雨丝是那么的细,那么的绵,就像春天空中漂浮的柳絮;雨点儿落在我的头上,身上,我仰面向上,闭着眼,张着口品着那点点的雨珠,顿时,我觉得自己仿佛在细雨的浇灌下又长了许多……

豆豆般的雨点落在大地上,溅起水花 ,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水花落在地上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个个小水泡,小水泡看起来就像一顶顶透明的小帽子。细心看那雨点变成一个个小帽子的过程,真是有趣极了!雨丝细细的,像绣花针,断断续续的直播到地里;有好像无数珍珠从天上洒下来,远处的青枝绿叶,显得亲翠欲滴。茫茫的雨帘,却似轻烟笼罩,大地上荡羡着清香的泥土气息,清爽怡人,这真是一幅美丽的春雨图啊!

上一篇:日月星辰的小学成语下一篇:优先受偿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