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探究(共8篇)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篇1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陈惠华

江西省丰城市董家中学(331100)

目前,一些农村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与城市差距很大。农村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比城市学生差,甚至明显差于其他学科,尤其是口语 ,不少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和自信心, 让教师痛心却又无可奈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他们生活在农村这一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小学英语基础不好。由于小学英语师资力量短缺,大部分农村中心小学都没有开设英语课,何况村小呢?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英语课,但英语课教师却由语文或数学科任老师任,英语课上的还是语文数学。还有的虽然开了英语课,但英语老师大都是半路出家,因此往往造成语音不准,给中学老师英语正音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其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生源不足。中学本身的英语教师本来就不足,有的好老师被抽调到城市去了,农村英语教师力量相对薄弱。但农村英语教师往往又是最累的,因为学生家里条件好的就都往城市转。这样一来,农村的生源就越来越差,并恶性循环,导致农村英语教师吃力不讨好,有力无处使。

最后,家庭教育不能为英语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大多是农村初中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特别是英语都不够重视。尤其这几年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大部分孩子都有老人监护,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现实,除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作为农村初中的英语老师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才能尽量缩小与城市的差距。

1农村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用新的教材教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新形势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我们必须应付挑战,克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教材教法。

首先,要具体分析自己的薄弱之处。新教材对教师的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要求有了提高,这一点是大部分农村英语教师的弱项。因此,我们要反复练习,要求学生会说的自己一定要说得很流利。同时,要注意积累好的课堂用语,并在课堂上应用自如。

其次,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理论修养对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非常重要。对自己的教学时间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对一些有普遍性的难题,进行深入探讨。这也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提高业务素质,适应新教材教法的有效途径。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的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英语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要贴近生活不失时机的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比如教名词时可以本班学生或他们熟悉的人名、地名来教;教方位介词时,可直接利用他们座位前后左右关系来教;教他们问路语句时就让他们说周围的真实地名;教学电话用语时,可以让学生按平时习惯先用中文两人一组,模拟打电话,然后再让他们把同样的内容用英文表达出来。有了生活的体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就变得轻松,学习兴趣也浓了。

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因对英语老师的好感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良好的师生情感,会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容易接受。初一新生刚入中学的大门,往往不能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特别是对小学教师的感情颇深,与中学教师还未建立相对亲和的关系。这时,教师就应放下架子,多与他们沟通。有些教师觉得农村孩子家庭教育欠缺,与他们走得太近会影响自己的威信。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农村的孩子有着他们祖辈们传下来的淳朴善良的美德。只要你有心与他们交朋友,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们,他们一定会愿意接受你,从而努力学好英语。

3创新教学手段,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特别是地处偏僻的农村教师,对这个理念在行动上还是流于形式,他们习惯了旧式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因此,长期以来,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学习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靠死记硬背,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学生的活动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和能力的必要过程。因此,老师掌控学生语音、词汇和语法也特别重要。其主要把握三点:

一是严把学生语音练习。在预备课程中教授语音时,我花了很长时间让学生认识并会读每个音标,尤其是元音。现在学生看书后的生词时,基本可以读出来了。现在再教单词重音和音节时难度大大减小了。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不会出现完全听不懂的情况。平时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多读多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其次,我很重视每天的早读。人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课上,我要学生大声朗读,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以增强记忆。

二是丰富学生词汇。我认为词汇是学英语的基础。学生认为单词太多,难记。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单词时让学生自己先读,我主要教那些他们认为难读的词。这样可以缩小生词量,记忆起来也比较容易。课堂上讲单词用法时,我举一些很容易的例子,让学生自己翻译。此外我要求学生通过记句子来记忆某些单词的用法。

例如let,我叫他们记住他们最熟悉的一句话Let me see. 这样就记住let的用法了。学好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的“死记硬背”。“死记硬背”虽然不能说是好方法,但学语言却离不开“死记硬背”。

三是正确运用语法。语法课上我注重操练,并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比如说7B第二单元,我补充了no和none的用法及区别。比如:What about going (go) shopping?填going的原因是about是介词,其后要用动词的-ing形式。我要求学生看自己做错的地方,把一些做错的题目写在他们准备的错题本上,作为复习材料。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我觉得教学生怎样去做每一种题型也很重要。做听力的时候,一定要先熟悉听力内容,把图片的内容写在边上,而在做对话题的时候把每种答案可能的问题简要地标出来。(Yes,there is.的问题是Is there……?)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先是把文章看完,再看题目,然后到文章中去找答案,并用笔划出来以便确认其准确性,通过这样练习,我感到学生会觉得阅读理解还是挺简单的。

4运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现代化教学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使用时应恰到好处。不能为了作秀而用。许多农村中学年龄较大的英语教师对电脑,多媒体的使用不是很熟,需要多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教材。

总之,农村初中学校应怎样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还需要我们广大农村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只要做到了以上这些,就一定会对现状有所改观,使学生能顺利迎接新一轮即高中阶段的挑战。

浅谈如何在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

“壁虎事件”虽然打乱了我原来的教学计划,但是,我巧妙地将偶发的事件转化为教育契机,使其成为生成活动的教学内容。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整合课程开展过程中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细心观察和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挖掘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为幼儿生成更有意义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2注重师幼互动,在互动讨论中确定生成活动内容

从教育本质上看,教育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而幼儿园教育就是通过师幼关系,借助其他物质条件和手段,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的活动。在整合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经常和孩子们进行互动讨论,通过平等互动的讨论,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确定生成活动的内容,让幼儿成为课程设置的一份子,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在《最棒的我》的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特别的我”。首先,我给孩子们带了自己的自画像,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长相特征。这感染了孩子们,他(她)们立即感觉到介绍这个自画像的方式很有意思,纷纷踊跃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来。大家围绕自己的长相、特征进行讨论。

在讨论到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时候,德德说:“我是个男孩子,我有小鸡鸡,女孩子是没有小鸡鸡的。”俊俊接着说:“男孩子要站着小便,女孩子要蹲着小便。”这时君君也发话了:“是啊,我妈妈说女孩子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要保护自己。”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由于现代父母教育观念的提高,信息渠道的现代化,他们对于男女性别的不同有了初步的认识。于是我也加入了孩子们的讨论中:“小朋友很棒哦,发现了男孩子和女孩子是不一样的,除了这些,男孩子和女孩子还有哪些区别,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借助这个互动讨论的平台,我了解到孩子们除了关注自己和他人长相特征外,还对男女性别上的不同产生了兴趣,于是我便设计了生成活动《我会保护自己》,让幼儿了解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不同,从小建立他们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

3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生成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从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这个目标出发,把儿童需要学习的内容、获得的关键经验回归到儿童生活和环境之中,按照生活的逻辑组织和展开课程。在整合活动中除了教材中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以外,我们应更注重活动的延伸和生成部分,尤其是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环境中的资源开展有效的生成活动。更具体地讲,在整合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家乡的本土资源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活生生的教材。

在名为《各行各业》的主题活动中,由于我园的大部分孩子爸爸妈妈都在美的公司上班,我便组织孩子认识美的工程师这个行业,带孩子们参观他们工作的地方,了解风扇的组装过程,甚至延伸开展新的主题《我是北蛉恕罚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北虻姆⒄贡浠,了解北虻牡缙髌放疲参观北虼表景点。通过这些了解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更进一步扩展整合课程内容。

4扩展阅读范围,巧妙结合优秀读本深入开展生成活动

在整合活动中不仅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还要关注教学资源的多元化。阅读无疑就是一种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它不仅可以为幼儿开辟更广阔的认识世界的窗口,还可以将阅读渗透到主题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巧妙结合各种优秀读本开展生活动,为幼儿更好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班主题活动《宝贝一家》中,为了认识家庭成员,我借助读本《我爸爸》,通过幽默搞笑的读本内容,帮助孩子们加深对爸爸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家人的情感。又譬如,在中班主题活动《最棒的我》中,由于这个阶段的幼儿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但在控制情绪能力方面还比较欠缺,因此我结合读本《我好生气》开展生成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当自己生气的时候,有哪些方法让自己不再生气,并让自己心情好起来。

总之,幼儿园整合课程充满多样性,充满弹性,充满教师的自创性,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调整,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生成活动题材,开展生动有趣的生成活动,让我们的课程内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进一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预设和生成活动中师幼共同“舞场起舞”,共同成长进步,最大化地实现整合课程核心价值,促进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参考文献

[1]周兢.整合课程生成发展活动的几种类型[J].幼儿教育,(2).

[2]张春霞.让意外成为生成互动导火线[J].学前课程,(7、8).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篇2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探索一些适宜的、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以便提升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词汇教学水平。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探 究、总结出的一些词汇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助益。

一、读音教学策略

许多学生记单词时是边读字母边拼写,这种纯记字母顺序的方法犹如记电话号码一样,最终很难记住大量的单词。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先 按字母、字母组合的 发音规律 拼读出单 词的音,然后按音 节拼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一见到单词就会试着发音,一听到单词就能试着拼写,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良好的发音习惯,记忆词汇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二、语境教学策略

语境是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和发展综合语用能力的重要环境和基本要素。在外语教学中,语境是指学习者学会真实的语言和掌握真正的、能用于课堂之外交际的语言运用能力所必须提供的社会环境和语篇或上下文语境。所以教生词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真实语境来猜测词义,然后结合词汇所用的场合和情境讲解词汇现实语用意义,加深学生对词汇和相关文化知识的了解。通过这样在现实语境中讲解词汇意义和用法的词汇教学,学生不但明白了生词的含义,也记住了生词。

三、歌诀教学策略

歌诀易上口,概括性强,特别有助于 教会一些 无联系的词,这种策略把将要教授的内容编成歌诀,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记住单词。如不定式作宾补须省to的动词就可编成如下歌诀:省to动词很重要,“注意”“观察”不可少,三“看”二“听”一“感觉”,还有三“让 ”要记牢 (“注意”—notice;“观察”—observe;三“看”—see,watch,look at;二“听”—hear,listen to;“感觉”—feel;三“让”—have,make,let)。

四、联想教学策略

这是根据生词的不同特点,运用联想来帮助有效教授生词的策略。联想出的东西必须做到生动鲜明、新颖独特,这样才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强记忆效果。

例1,lie作“撒谎”解时,其过去式、过去分词为规则变化,lied、lied;而作“躺”解时为不规则变化,lay、lain,很多学生总是混淆。我们可以运用联想策略来教授:一般来说,任何人一生都难免要撒谎,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因此“撒谎”为规则变化;不同的人躺的姿势不同,极不规则,因而“躺”为不规则变化。

例2,主谓一致中the adj.表示一类人,谓语用复数,常见的形 容词有poor,old,deaf,blind,young,brave,rich,dead,living,injured,wounded,sick等。我们可以联想成如下一个故事,帮助学生记忆上述单词:一个穷老头,带着他那既聋又瞎的幼子,勇敢地向村里那个富人要钱,结果被打得半死不活,双双受伤而归,大病不起。

联想不仅可以帮助记忆,更重要的 是,在学习英 语时,一方面,能让学生尽量利用已有的规律来帮助记忆,提高记忆效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联想,把表面上没有逻辑关系的东西联系起来,在没有规律的东西之间找规律,就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词汇是外语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 要的部分,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他们运用英语就越自如,而如何搞好词汇教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改进,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词汇教学策略,创造性地选择词汇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摘要: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近年来英语教学研究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可通过对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一些词汇教学方法,以期对农村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方面能有所帮助。

农村中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方法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对农村中学来说,阅读教学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是阅读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基础,也让学生能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英语改革风起云涌,作为衔接和过渡的初中英语,如何让教师的阅读教学更行之有效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材

安徽现有初中所用课本为2015人教新课标教材,相对于以往的教材而言,新课标教材具有阅读容量和难度逐步上升、阅读内容主题富有时代感、阅读时注重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等特点,这样的教材设计,更加注重材料的新颖贴切,并加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

作为一名乡村中学教师,本人深深地感觉存在的危机。一方面深深感觉到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可另一方面却面临知识老化的危机却无能为力。身处乡村,信息技术落后,阅读教学的理念和意识也在逐渐弱化,这些不是几次“送教下乡”之类的活动所能弥补的。

3.学生

对于学生而言,乡村的小学英语课程往往形同虚设,他们的基础相对薄弱,甚至会存在因系统知识性错误而难以更正的情况。面对新课标教材,他们往往显得格格不入。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材中所涉及的新鲜的事物或话题,会让他们有明显的距离感,无法引起他们深切的感受;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活动的互动环节中,他们往往会显得被动滞后,很难释放应有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广。

三、农村中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

1.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再也不用担心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了。农村中学初中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乃至人格魅力。研究表明,大多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阅读更行之有效

学习的行为从根本上讲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农村中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往往会成为阅读时的“拦路虎”,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让阅读无障碍,还能增加词汇量的积累。(2)学会英汉思维的转换。汉语与英语在使用的习惯上有很大差别,作为初中生在阅读时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就是思维的转换。阅读和练习时多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时间久了,就能养成思维转换的好习惯。(3)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在农村中学,很难形成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如果平时用英语交流,就会被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因此,对于说英语,教师有必要多多加以倡导。

3.注重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学会阅读

农村学生的基础本来就薄弱,如果再没有高效的阅读方法,只会让学生对阅读逐渐失去兴趣,乃至于一看到阅读就头痛。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学生能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阅读就so easy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渐进,不能贪多贪快。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能体现分层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选做不同难度的阅读题,在经过一定量的训练后再提高训练的容量和难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其次,阅读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培养基本的阅读技巧,如,略读、精读、选读、预测推理;通过解句法或句子结构弄清段落大意;结合文本类型辅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阅读选文的主题。再次,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乡村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学校的条件采用不同的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可以在班级办一份手抄报,每个月一次,让每个学生亲手抄录一份自己喜爱的英语美文;可以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每月出一期英语黑板报,最后进行黑板报的评比并予以一定的奖励等等。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有着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培养情操等重要的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作为教师,着眼于阅读教学的开展,也可以使自己的英语课堂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明显,教学积极性得到提高。只有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相长,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打开农村英语教学的新局面,才能在农村英语教学的广阔土壤上看到一根根新苗在不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方亚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6).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篇4

长武县洪家中学范俊海

经过十五年的体育教学工作,我逐步加深了对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在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下面就对几种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简单写一点自己的探索研究。

(1)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指挥能力,能正确运用口令。

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在教学中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间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切不可灵机一动,想起什么讲什么,愿讲多少讲多少。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一般说,教授新教材时可多讲一些,复习旧教材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少讲一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差要少讲,高年级则可多讲些。气候炎热可增加一些讲解示范的时间,天气寒冷就应少讲多练,讲解的内容应该正确无误。

2.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如跑的教材重点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点是后蹬,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讲解后蹬技术。讲解时应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动作的要领。现在很多教师运用教学口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起跑,用抬(臀)、移(身)、压(起跑器)、听(发令声)几个字概括了动作的要领,又如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可概括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语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但是一个好的教学口诀,要经过长期认真地总结、提炼才能形成。离开教学实践,离开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单纯追求口诀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讲解还要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3.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解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进行讲解,如讲解弯道跑为什么要求身体向内倾斜时,可以联系“离心力”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常识进行讲解,如利用火车轨道在拐弯处外侧高于内侧的道理来说明人在跑弯道时也应向内倾斜。

讲解要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如在教“前滚翻”时,可以问学生:怎样才能向前滚动?怎样才能滚得好?身体怎样才能成圆形?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深、记得快,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体育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随时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如在做支撑跳跃练习时,应提醒学生快推手;在跑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放松肩部,用力后蹬。但是,在学生做静止用力动作或者做危险性较大的动作时,如单双杠,头肘倒立,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讲解,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伤害事故。课上的讲解除集中进行外,要加强个别讲解。

(2)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目的。教师每一次示范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在备课时,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来安排什么时间示范、示范多少次、重点示范什么。在教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动作的示范,然后根据教材情况做重点示范。动作的关键环节还应尽量放慢示范的速度,边示范边讲解。在进行复习教材时,则应根据学生对教材掌握的具体情况,做有针对性的示范。对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应多示范,少讲解。对高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已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比重,加强对动作的技术分析。为了达到示范的目的,要向学生明确地讲清楚看什么、怎样看、使学生边看边想。必要时,还可以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进行示范,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防止和纠正错误动作。

2.示范要正确,力争每次示范成功。学生掌握动作的过程,从生理学角度讲,其本质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是条件刺激物(示范、讲解等)和无条件刺激物(肌肉感觉)相结合的结果。教师示范不正确,就会使学生对动作概念理解不清楚,就会出现错误动作,错误动作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地做好每一次示范时,每次示范力争做到正确、熟练、轻快、优美。由于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在教师第一次示范时,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做好第一次示范。

3.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如何,会影响示范的效果。示范位置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队形(为了使学生看得清楚,调动队形也是必要的,但应尽量减少调动)、动作结构的特点和安全要求而定。一般示范者要站在学生的正面,与学生视线垂直,使全部学生都能看清楚。

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要求学生观察的动作环节和要素(速度、方向、路线等)而定。为了示范左右两个方向的动作(如篮球防守时的左右移动),示范者应正面对着学生,称正面示范。为了示范前后两个方向的动作(如弓箭步动作),示范者应侧面对着学生,称侧面示范,有些练习(如广播体操),教师的示范采取面对学生与学生动作相反的做法,称镜面示范,目的是使学生动作方向正确、整齐。有些练习(如武术等)由于动作的技术复杂,教师难以做镜面示范,而采取背对学生的方法进行,称为背面示范。

示范位置与方向的选择,还应考虑到阳光、风向、周围环境等情况,不要使学生面向阳光或迎风,尽量避开繁华和有特殊物的方向,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示范与讲解相结合,能使学生的直观(看到的)和思维(通过示范和讲解使学生思考动作的技术要求)结合起来,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师领着学生练习(如武术),把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练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把看到的(条件刺激)立即与肌肉活动联系起来,能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但是,有些动作(如器械体操)在学生练习时,教师不宜进行示范,否则会引起伤害事故。

5.除了教师亲自做示范之外,也可由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与教师示范的相同作用,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有条件,还应利用直观教具(如照片、画片等)进行教学。但使用时要防止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或流于形式。

(3)体育课怎样运用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处理教材的两种教学方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完整法的优点是一般不会破坏动作结构,不会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教材;缺点是不易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较关键和较难的要素和环节(即重点、难点)。完整法多用于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有些教材虽然比较复杂,但是用分解法会明显地破坏动作结构,这样的教材一般也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运用完整法教学,一般要求:

1.在进行动作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时,教师在讲解、示范之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导纠正。

2.在进行动作复杂的教材时,可以着重突破教材的重点。先解决技术基础(动作的基本环节),然后再去解决技术细节(每一环节中的细节技术)。例如教原地推铅球时,可先教学生掌握蹬地、转体和推手这三个基本环节,再要求学生蹬地有力、“最后用力”快速推手。对动作要素的处理,一般是先解决关系到动作成败的方向、路线等要素,再对动作的幅度节奏等要素提出要求。

3.对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术规格的要求进行教学。例如赶跑的技术,可以先缩短跑的距离;教支撑跳跃,可以先降低器材(山羊或跳箱)的高度;投掷项目,可以先减轻器械的重量等。在教技术复杂、难度高的项目时,还可以先原地或慢速做些模仿性练习(即诱导性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的要求,然后再按动作技术规格进行练习。如进行有空中动作的教材时,可先让学生在垫子上体会在空中一刹那身体的姿势,然后再完整地练习。

分解法是把完整教材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逐次地进行教学,最后使学生掌握完整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分解法的优点是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突破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合理,教材的几个部分或段落分解得不科学,将会破坏教材的结构,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学生掌握完整动作。分解法多用于那些动作复杂、动作较多(如成套练习)、或者用完整法教学学生不易掌握的教材,如跨栏跑、体操中的成套练习、武术等。

运用分解法教学,一般要求:

1.分解教材时要考虑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破坏动作本身的结构例如教跳远时,一般都把助跑和起跳两个环节连在一起进行。

2.在进行分解后的各个部分的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每个部分、段落在完整教材当中的位置,让学生明确该部分与上、下部分,特别是与下部分的关系。

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最后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目的。分解法是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手段,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学生对完整教材的掌握;一般在学生对重点部分基本掌握时,就应该立即转入完整法教学。

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采用完整法和分解法教学,是指在教学的某段时间里采用似哪种方法为主而言的,在使用分解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从分到合的过程;在使用完整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有选择地把动作中的某些细节分开加以掌握的教学过程。所以在使用完整法与分解法教学时,往往是交叉进行。

(4)体育课中练习法的应用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尝一尝,要想学会游泳就得下水,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就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练习才能实现。所以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练习,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

在体育教学中,常采用固定条件、变化条件、竞赛等几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

1.固定条件: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反复地练习某一个动作。这种形式的练习,对于掌握、巩固动作技术和发展学生的身体有着重要意义。在固定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应注意到:

(1)对固定条件下的重复练习,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机械不变的重复,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做练习时细心地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对他们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

(2)教师在备课时对每项教材都要认真地安排,根据课的任务、每项教材所用的时间、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特点,以及场地器材等因素,对学生练习的次数、距离、重量、时间、时间

间隔,作出具体规定,以保证每项教材的重复次数。在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下,还可选用动作结构和教材基本相同的辅助练习,以便取得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

(3)固定条件进行练习时,因为条件基本固定不变,学生可能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当学生对动作已经基本上掌握时,还可能产生厌烦情绪,要求学习新动作。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不断地指明新的努力方向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练习目的的教育,也可以在固定条件下利用竞赛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变化条件:指的是在变化条件下组织学生练习某一内容,这种练习形式对于改进、提高动作有重要意义。

变化条件包括:变化动作的要素(力量、速度、幅度等),变化练习的环境(如到田间、沙滩做越野跑等),变化练习的要求(如升高或降低跳箱的高度,加长或缩短跑的距离等),以及增加练习的条件(如教学生跳远时,教师在沙坑边举一定高度的横杆,让学生从横杆上越过,用以解决起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变化条件方式组织学生练习时应注意到: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所采用的任何变化手段,必须从达到一定的目的出发,而不要为变化而变化,追求形式。

(2)变化条件要做到循序渐进,尤其是在加大练习难度时,不要变化得太大,太突然。

例如跳箱的加高,跑的速度加快,单个练习的增多等应逐渐提高。这一点对体弱学生尤其应该注意。

(3)由于变化条件,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因素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有时学生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改进动作上,而是被吸引到附加的条件上去了,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注意正确引导。

(4)在利用变化条件的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时间不宜过长。当学生的错误动作基本得到纠正时,恢复到按动作规格去完成练习。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篇5

——————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总结报告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潜心研究,大胆实践。课题按预设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申请结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任何的学习都是从疑开始。现代教育是‚以学生的未来和发展为本‛的教育,这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指导教育改革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而学生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创新,而探究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品质。能否提出问题是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是否具有独创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人们不断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创造思维、创造发明。

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小学时总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接受知识。虽然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可是由于小学老师平均年龄偏大,习惯的教学方法很难改变,加之校点分散,平时教研活动、外出学习机会少。总是习惯于师问生答,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没有形成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学生无疑可问,不知道怎样问,习惯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农村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少,知识面窄,学生只会接受现成的知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实际和社会出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二、概念的界定:

课堂探究教学也就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对于八、九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一开始接触化学时,化学世界那变幻莫测的奥秘就会深深地吸引他们,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也会在日后不断地学习中逐渐地升华着。此时,老师则要引导他们把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环境、社会等紧密相结合,促使他们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引发知识与实际的‚矛盾‛,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主体性地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观点,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探索的研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谓‚问题意识‛是人们对未知客观事物做出的自觉的心理反映,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问题‛是指关键、要点,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的过程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意识‛ 是指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培养‛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联系学 生来看应该是教师采用各种方法手段有规划,有目的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质疑,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广,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重点之一,彻底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探究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科学态度和良好品质。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质疑,主动探究,积极学习。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人才的培养。

一切思维都源于问题,有问题才会有创新、有发展、有进步。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在学校学到多少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终身学习的品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理念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会探究过程,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发现问题是关键,是学习的第一步,为科学探究指明了方向。发现问题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善于捕捉学习中细节的表现,能为以后的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科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是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把问题意识与三维目标整合,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知识的过程中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富有个性化和具有时代特色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把问题意识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方法,使课堂探究教学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得到充分透彻的诠释。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

通过《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善于主动提问,敢于提出问题,并能认真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改变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现状。

目标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能建构知识,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教师所教知识落到实处,实现有效教学。

目标二:通过研究,摸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有所得的教学方法。

目标三:后期形成具有特色的材料,如论文、阶段总结、典型案例、反思等。学生能做到敢于质疑,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

目标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业务、科研水平,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中的各种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2、分析学生目前提不出问题的各种原因,如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和化学教材内容上挖掘问题的切入点,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如何在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教法和学法指导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4、如何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进行教学评价。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问题提出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化学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辐射理科组和相关学科,同时采用举行课外实践活动,开放实验室活动,召开主题交流会、组织学习(先进教学资源,优秀教师的优质课)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4、个案研究:针对具体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理论,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记录和研究。统计各研究阶段一个班或几个班学生提问题的情况,分析数据,查找原因,找出解决方法。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不断交流,反思总结,不断改进。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筹备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5月)

1、选题、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有关理论和有关课题研究已取得的成果,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明确课题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水平。

3、成立实验研究小组,调查学生现状,确定课题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

4、明确课题组分工:

(二)课题实验实施阶段(2008年5月——2009年8月)

主要以三个活动为载体:每两个月一次的课例研讨会;每两个月一次的读书报告会;每六周一次的课题研讨会。具体步骤如下:

1、读书报告会的开展给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主要学习内容:理论学习、外出学习经验介绍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为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理论水平,尽快掌握研究方法,能更好地研究取得预期目标,自学《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怎样教》、《现代教学艺术与理论》及网络上的相关内容。主要学习《新课程怎样教》里面的四个专题,其主要内容是从教学准备中、教学实施中、学习方式转变中的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明确 ‚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行动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

参与相关培训,同其他课题交流学习。课题组主要负责人积极参加省、市、县教育学会组织的课题培训会,认真听取专家讲解,并与其他课题组同志交流,学习别人研究过程中的先进做法,借鉴成功经验,解决自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的培训和学习,如化学新教材培训,洋思教学经验的学习等,吸取他人的优点,以弥补自身研究的不足。

每一次的学习有专人负责此次活动的开展,做好笔记,写出心得体会及阶段性的总结工作。

2、课题研讨为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适时时机召开好课题研讨会,主要围绕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及时总结一段时间的工作、个人体会、反思等进行交流,课题组成员一起认真分析,及时调整研究计划,使研究能取得实效,为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确定方向,明确技术路线。

在课题研讨过程中,我们做到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实行三个结合;做到四个坚持。

(1)突出一个中心:在所有活动中,紧紧围绕‚农村初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这个中心‛进行,使研究活动落到实处。

(2)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课堂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由‚教师带着问题走向学生‛转变为‚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这两个转变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教学理念的变革,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学生思维,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实行三个结合:即课题研究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4)做到四个坚持:为提高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我们课题组做到四个坚持:要求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认真做好反思;做好个案研究;相互听评课,进行研讨;及时总结,写出相应的文字材料,如论文、总结、教学设计等。

3、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课例研究是课题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

定期开展课例研讨会,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确立每一次研讨的主题,实验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听课,针对一节课进行研讨,课后反思,再上课,着重看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一个主题,往往几次课例才能得以体现出他的内涵,使其落到实处。负责此项工作的实验教师及时整理相关材料,并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工作。此项工作在实施时,我们实验教师在化学课堂探究教学中主要是这样做的:

(1)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鼓励学生对不理解、疑惑的内容发问,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仔细聆听,耐心解答,即使学生的问题与本节教学无关,也要给学生以满意的答复。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观点。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向上有利于学生发展、解惑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有所得。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等待,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敢说、多说的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主动提问。(2)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问。

当前一些学生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习惯于‚满堂灌‛、‚大包干‛,或者问题都由教师事先在教案上设计好,教学时,教师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是等待着老师的提出,并用一种标准答案回答老师。学生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主体)的教学观,优化课堂结构,教师要根据课堂容量的大小、内容的难易、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课型等,尽可能做到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分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勤思考,勤讨论,勤质疑。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留有余地‛的原则,给学生留些‚空白‛,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强烈愿望,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问。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问题意识的重要尺度。学生不能或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不知‚疑‛在何处,不知‚惑‛在何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必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提问的意识外,在课堂上还要循循善诱,指导学生质疑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敢于提问‛向‚善于提问‛发展。

例如,对元素化合物教学提出问题的一般途径:①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例如,为什么生铁的熔点低于纯铁的熔点,而硬度比它大?②从异常中发现问题。例如,为什么铝片放入稀盐酸中没有气泡冒出?③改变命题提问。例如,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变为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都是中和反应?④假定条件,探求结果。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如果采用的是稀硫酸,结果会怎样?⑤通过归类,找出规律(或例外)。例如,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等。⑥通过对比,找出异同。例如,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那么怎样鉴别它们?⑦透过现象,分析原因。例如,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却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为什么?

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要从关键词上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为什么要强调‚一般‛,这就是一个诱发学生提问的疑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去分析问题。(4)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问。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要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并且敢于问、乐于问。对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①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②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再讲燃烧时可联系实际,篝火晚会,野炊等,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分析燃烧的条件,学生易于理解。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给学生多个感官的刺激,思维活跃了,问题的火花便由此产生了。④利用生动故事和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臵身于生动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习需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问题习惯。(5)联系社会、深化知识,拓宽提出问题的渠道。

让学生走进社会,关心社会,亲身体验到化学世界的奇妙,认识到化学科学的用处,了解化学应用中的问题,以活的、具体的化学事实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产生问题意识。例如,参观洗衣店、酱油厂、水泥厂等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想如何改进它。面对当今的污染问题,想到如何治理等。同时,教师课下备课时,注意深挖教材,理清知识间内在联系。教学中及时总结拓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也觉得总有要问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6)设计不同形式的化学作业,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形成和发展。①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设计能强化学生好奇心的作业。

1、某地区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的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 下:配料表:精制海盐、碘酸钾;分装日期:见封底;储藏方法:密封、避光、防潮;食用方法: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请完成作业:①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则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其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②根据含碘盐的储藏方法和食用方法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填‚稳定‛或‚不稳定‛);③从2000年10月1日起,我国食盐中加碘的含量将调整为每千克食盐中含碘0.035g,相当于每千克食盐中含碘酸______g。

2、变色眼镜的镜片是特制的。在熔制普通光学玻璃时,加入微量的溴化银及氧化铜,就可得到变色的光学玻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无色透明玻璃就会变成灰黑色,当将已经变成灰黑色的玻璃放到暗处时,玻璃又会恢复到无色、透明的状态。请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氧化铜为催化剂)?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留心身边食物(食盐)、补钙制剂、补铁等标签,自编一道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

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设计作业,有助于他们用化学的视角来观察世界,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使他们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强化他们的好奇心,并增强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这样,他们就会对新情况和新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从而开展创造活动。

②利用认知冲突设计作业,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

例、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能灭火,而二氧化碳还能够引起温室效应。那么二氧化碳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学生课下搜集材料进行辩论。

研究表明,这些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相联系,但凭借已有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即在‚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最能引起他们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最能引起他们积极思考。由于他们借用原有的知识不易解决,这就造成了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和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了内心的求知欲,并激发起较强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因此,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还要启思设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解答学生的疑难,指导他们认识并消除学业和人生道路上的困惑外,还要引导他们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思考新的问题。事实上,在学科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鼓励学生自主质疑、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学生习惯于跟着书本和老师走,也没有养成设疑提问的习惯。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认真思考,精心策划。要使设计的化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并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但同时,还应掌控好作业的难度。

③将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历史背景融入到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1、碳元素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近年来,科学研究还发现有一种新成员一碳纳米管,其结构相当于把石墨的平面组织卷成管状。它将广泛应用于航天事业、电子工业中。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①石墨和碳纳米管在组成上都含有______元素,化学性质______,物理性质______。②C60和碳纳米管中都含有碳元素,质子数为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2、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一意外发现作出了各种假设,并在多次实验后验证了假设。请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作出假设,并说明紫罗兰花瓣与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哪种物质的性质类 似。

学生对这类作业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扩大知识面。这类作业题还有很多,如侯氏制碱法、黑火药、炸药等很多素材都可以进入化学的作业题中,学生在解题时还可以了解一些化学史、化学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化学素养。此外,作业的设计还应注意化学课程的目标,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探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培养自身的‘知’、‘情’、‘意’。‛具有思考价值的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断的思考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进而形成较强的思考能力。一般来说,具有思考价值的作业都具有较大的思维容量,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并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应该具有适宜的难度,即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他们经过努力思考能够解决,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④引入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创设形成问题意识的适宜条件。

1、二氧化碳的含量超标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冬天,北方时常有人进入贮藏白菜的地窖中,因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引起缺氧而窒息身亡。一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请解决下列问题:①用250ml的、有刻度的集气瓶去采集地窖中的气体样品,应如何操作?②如何测定该采集样品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③如何向农民说明如果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会导致窒息的道理?④进地窖前,应怎样简易确定进入的地窖是否具有危险性?

化学的开放性问题能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同时,由于其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不确定性,能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提出合理的解题方案。因此,要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在交流中拓宽思路、体验乐趣、激荡情感。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后,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树立起了学好化学的信心,并形成持久的探索欲望。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以教师研修网为平台,经常浏览教育网站,广泛吸收各种信息,将先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并在教育研修网上发表帖子。

(三)课题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1月)

1、收集整理各种文字、电子材料,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完成材料存档。

2、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来的努力,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些成果。

1、促进教师的成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教师对问题意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①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堂教学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行构建知识的过程为重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者、帮助者。②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教师善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和谐、信任、友爱、合作、探索的学习环境,教为学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二是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注重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生成的创造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业务素质。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制作课件,保存相应的化学教学资源,使得教师得以成长和进步。④教师的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学 会了课题研究的的基本方法。开展研究以来,教师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有多篇在省市级刊物中发表,有三位教师均获省教育学会化学优质课二等奖,市教学设计一等奖,两名教师在县、区课堂教学评优中获一等奖,组内有一名教师评为县级名师,骨干教师八名。几名教师因教学成绩突出,年终考核被县政府授予嘉奖,实验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中考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由被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变为主动向老师和同学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很大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表现出‚我想问、我敢问、我乐问、我会问‛的一种精神状态。课下,留心身边的化学,善于积累素材,主动去探究其中化学的奥秘。在老师指导下,积极讨论,勇于质疑,批驳不同观点,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很好的完成不同类型的探究性化学作业。在考试时,能够很好的解答探究性习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大大增加。

3、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经反复研究,在逐步实验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即课前生生之间巩固上堂课的知识,新授课过程中将每个知识点设计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问题,或引导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发展问题,组间交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分析解决问题。如果本节课学生的问题都解决了,学生的学习也就完成了,下课前,老师可布臵下节课的预习,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的解构、建构知识。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就是尝试一种既重视学科内容又重视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设计。

4、师生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经常对自己一段时间工作的反思;一节课的反思;一次教研活动的反思;一次与学生交流的反思;一次外出学习的反思等,及时记录,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也交给学生如何反思,一节课;一天的学习;一次有意义的探究;一次考试等,让他们学会经常回头看自己是否在进步,学习上还存在哪些困难,及时弥补不足。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反思的习惯,我们实验班的学生不论在学习上,在做人上都很优秀。学会经常反思,认识到反思是人生成长中宝贵的财富。

5、改变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

农村孩子知识面窄,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网络不普及。在学习过程中又受传统教育影响很被动。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在化学课上可以说是相当活跃,能够与老师同步思考,能够说出很多问题,带动一节课的知识点。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我们实验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我们教师平时在专业知识上不断给自己充电,积累生活中化学素材,利用网络建立课件储备库。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体验化学,认识化学,并把学的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带动了一批教师采取了我们的方法,尤其是理综组,看到孩子们愿意上我们的课,更增强了我们继续探索的信心。

实验班级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实验班同学上课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浓厚,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变得开阔。能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知识解答习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九、存在的问题及感想:

通过两年多的摸索,课题组虽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同程度地收获了可喜的成果。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还有不尽人意之处。突出表现在:理论挖掘还不够深、触角延伸还不够广(限于学生的课堂、学校、学习生活,),专家引领少、实践成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还不强(还没有能形成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心理、不同个性学生实际的具体实施策略)等。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准备在今天专家鉴定、指导的基础上,将本课题的研究继续深入实施下去。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努力摆脱程式化。

从实践看,部分学生还存在为问而问的倾向,问题缺乏探究的价值,不能成为教和学的主线,有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教和学的主要目标。个别教师在分析提问的效率时更注重于它对教的意义,对问题的培养弱化。问题总为所学知识服务。

2、努力克服教师的自身因素对意识培养的阻滞作用。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有备而来,学生疲于应付。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诱发、培养,则应突出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发现问题,自我寻求答案,或者同伴互助,共同探究。这一变化,要求教师从发问者转向导问者,由答案的剖析、确认者变为探寻结论的引导者和参与者。随着课堂预设项目的减少、‚意外‛ 因素的增多,以及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和学的重点,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成竹在胸;必须具备更民主的教学态度和更稳定的心理素养,才能自如地应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各种表现形态;必须形成更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更深厚的工艺修养,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探索之舟。否则,教师将成为学生问题意识蒸发的沙漠和陨落的汪洋。

3、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篇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

从2003年开始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初中(即7-9年级)数学课程设计按“新课标理念”也将致力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能力,这种“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具有五方面基本特征——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要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农村中学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本身就教弱,因此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方式转变”,可能为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带来更多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困难和问题将是初中数学教师急待解决的。

2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谓“持续”,意为:有再提高的底蕴,坚实的基础,有持久性、有后劲、有发展的空间。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即“五环节”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进入问题情境(激起探究动作)——自主探究研究(猜测验证证明)——提炼交流发表(归纳总结提炼)——变式应用巩固(发散收敛活用)——反思总结提高(检测回顾引伸)。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发现、探索探究性的自主学习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上经历发现、探究、合作交流、质疑、倾听、回顾反思等活动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学会自主学习。

3、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师生间实现真正的“精神交通”,采用“个人、小组、全班”三结合合作交流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学会”到“会学”,直到“要学”提高学生思维品质,让智慧得到最佳发挥。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教育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方面国内外仁人志上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探究学发表了若干争鸣,其中有影响的,可就系统地阐明,指导同行,特别是一线教师怎样恰到好处,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做法太少。仅仅是从理论涉及到了在新形势下,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就如何在中学生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化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构建良好的、有序对策和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本课题研究方向与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具有同一性、微观性,侧重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优化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探索学生如何学会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生存,如何学会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学习,教师如何发挥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本课题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有一些明显的区别:①研究的形式有差别。我们的课题把重点放在基础教育阶段放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上。③研究的内容有不同。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对自主探究能力学习进行了理论探索,本课题重点是研究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体现了较高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为农村中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理论总结,为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提高和改进教育方法、教育质量、教育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课题的实践意义在于:

1、是完全符合了当前基础教育的精神,把农村中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要地位加以重视。

2、是对“基础性课程”的开设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非常讲究自主发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生在斑斓多姿的学习方法中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到最高境。

3、是本课题成果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在日趋成熟的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学习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知识学习。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必然会为传统数学学习进行一次革新,还会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实施提供有实践意义的运作原则和方法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且,本课题有专家的指导。

4、本课题组成员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总结,曾有多篇教育管理论文和研究成果出版,近几年又多次参加教育教学等培训,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同时为此专题已潜心研究了很长时间,积累了大量有关材料,能够比较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课题界定:(1)、自主探究:所谓“自主探究”,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本位”代替传统的“课本本位”,以“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接受”,学生以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师则以一种“导演”的身份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2)、自主探究能力:所谓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就是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操纵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而进行的负责任、有意义的学习能力。支撑性理论:(1)、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2)、主体性教学理论。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最基本的属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是主体性教育的最终追求。(3)、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发展的目的,应着眼于主体性的生成和潜在智能的开发。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农村初中数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初中数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农村初中数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基本理论、模式和经验。

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自觉性观察比较、倾听、质疑、独立自学、群体议论、合作交流、归纳反思等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

(2)、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最终产生三种力量:(a)激发动作的力量,使无能的手变成万能的手;(b)引活思想的力量,请大家的头脑出来做双手的司令官;(c)释放创新的能量,创造更“新”价值的力量。

(3)、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优化个性发展,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一)起始阶段(2007年1月——2007年3月)课题准备阶段

1、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是:

加强理论学习,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创新教育理论。收集相关资料。(1)、初步提出核心概念和基本观点,撰写相关论文。(2)、完成课题申报报告和课题立项论证报告。(3)、完成前期现状调查报告

(二)分析阶段(2007年6月——2007年9月)

本课题正式立项后,将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内容、调整研究方案。

(三)实践阶段(2007年9月——2008年8月)

依据初步提出的行动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既是研究者,又是行动者;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调整,探究相对优化的策略,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

(四)结题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将课题的研究成果再进行汇总、整理,最终完成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1、撰写《农村中学数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报告》。

2、展示农村中学数学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案例。

3、展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下的系列成果。

4、申请结题,进行成果推广和运用

七、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综合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检测法、和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程中,善于抓典型、树榜样,以点带面。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不断及时总结经验,经过再研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培训学习、参观访问等途径,创新理论方面的论文、经验总结等,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调查法。通过调查辅导组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课堂教学中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症结所在,找准实验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3、检测法。通过前期检测,了解实验前学生的探究能力、技能和非智力因素等发展状况,通过实验,掌握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给予充分的时间,足够的研究经费作为保障。

2、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认真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及时修正研究计划,落实任务,积累资料,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教改论文等。

3、聘请市、区教研室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指导课颗研究,进行科学论证,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同时,有机会外出参观访问、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九、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一)准备阶段:

(2007年1月——2007年3月底)(1)加强理论研究。(2)填写申请书。(3)起草课题实验方案。

(二)实施阶段:

(2007年4月——2008年8月)制定实验计划、论证理论假设、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实施实验计划、研究实验方法、小结。

(三)总结阶段: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篇7

1.学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从走访、调查中可以得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大部分学生觉得语文课听或者不听,最后的效果几乎没有影响,往往在考试之前做一些练习、读一些课文就可以过关。语文教师,在逐渐进行教学、再一次教育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消极的因素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能够影响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形成的原因是学生对语文课没有兴趣。

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散文阅读习惯。在调查中可以得知,在大部分学生当中,优良的、自主学习的、散文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包括:提前预习、复习的习惯;自主总结、归纳语文知识的习惯;自己提出问题独自思考的习惯;朗读与独立散文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等。根据语文课程的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即学生自己制订出散文阅读的计划,能够积极散文阅读每一类的读物,而课外散文阅读的总量,大于等于260万字,在每一学年,需要完成两、三部名著的散文阅读。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好的语文散文阅读的习惯还未养成,尤其是课外散文阅读的习惯。这就说明,一个良好的散文阅读习惯,往往促进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形成。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影响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形成

1.教师对语文教学认识滞后,是影响学生散文阅读能力形成的不利因素。

(1)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模糊。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从其数据得知,在教师中的23.0%的人,能够“经常向学生征求教学意见”,而69.0%的人表现为“有时向学生征求教学意见”,仅仅8.0%的人表现为“从不向学生征求教学意见”。通过走访、调查的进行,对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的行为有了大概的了解,大部分表示听不懂语文课。根据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没有几个老师能向学生征求意见。对于语文散文阅读的教学,不仅要充分实现学生的自主、能动的性能,还要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这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行为,即在教学中,要仅仅围绕学生的实际,实现“以学定教”。

(2)教师的77%的人不赞同裸读教材。从教师问卷的结果得知,23.0%的人是“经常裸读教材”,而58.0%的人是“偶尔裸读教材”,仅仅19.0%的人是“从不进行裸读教材”。对此我们进行走访调查,从中也得出,有很多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课时,拿着教学的参考书教学,仅仅利用教学参考书来解读文本的内涵。这就是照本宣科的教法,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非常不利。

2.教育对学生的散文阅读习惯的养成没有给与重视。根据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其数据得出,28.0%的教师能够经常对学生进行指导散文阅读,根据课程的标准,来推荐一些文学的名著,而70.0%的教师能够做到偶尔对学生的指导,而2.0%的教师对学生从不进行指导。这就说明,教师对课外散文阅读没有给与过多的重视,使得学生不会形成自觉散文阅读课外输的习惯,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籍,以及督促学生读一些名著,使得散文阅读经典组成学生散文阅读积累的一部分。根据以上的结果分析发现,教师在理解、认识散文阅读教学方面比较滞后,这样就阻碍了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形成。

3.教师的散文阅读教学技能得不到学生的喜欢和认可,是影响学生散文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原因。

(1)从学生的心理分析,往往希望语文课是精彩而难忘的。通过与学生进行访谈,从中发现,大部分语文教师进行的散文阅读课,没有得到学生的赞同。对于学生,往往希望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表现的很风趣,留给自己很长的时间去思考,同时,希望老师重视、尊重他们的感受,而通过返回的学生问卷数据得知,学生非常希望的是一堂生动、精彩的的语文课。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中得知,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往往影响学生散文阅读能力形成。

(2)从教师的课堂点评分析,结果不是很满意。通过对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从其数据发现,11.0%的教师对课堂的点评效果是“满意”的,而71.0%的是“比较满意”的,18.0%是“不满意”的。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对语文的散文阅读课,对其“非常期待”的是2.0%的学生,而对其“期待”的是48.0%的学生,对其“有点无奈”是30.0%的学生,而“无奈”的学生有16.0%,仅仅4.0%的学生是“十分无奈”的。而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点评,其中,“比较满意(含满意)”占到80.0%以上的人数,而学生对语文散文阅读课往往是“有点无奈”或者“无奈。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调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包括:改革的理念、散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教研的行为等,还包括:学生在语文课中表现的态度,以及学生自我评价散文阅读能力等。结合问卷中的抽样数据来分析,在安徽省阜南县的农村,对于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具有的状况,对学生散文阅读能力有影响的因素。

摘要:在农村的初中学校,初中语文的散文阅读教学如何进行,首先从现状开始分析,从而找到给农村初中生的散文阅读能力的养成带来不好的方面,进而发现促进散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方法,通过对左卫中学的阅读教学来分析,针对农村初中生的语文散文阅读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对于这个课题组,是关于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访谈与问卷的调查。

关键词:散文阅读能力,负面因素,探析

参考文献

[1]刘梅.细节点点,打造高三高效阅读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64

词汇教学的主旨是帮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从而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是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由于许多教师不了解词汇教学理论,缺少对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所以不能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记忆词汇,致使许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单词,时间久又忘记了,缺乏实效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学习英语的内外环境,学生对英语学习不重视,认为学习英语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再加上初中英语词汇量增多,而大部分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习惯,在上新课内容前把本课在词汇表上的单词先领读或让学生自己跟着配套的磁带读,然后完全抛开课文内容,脱离句子或语境孤立地讲解单词,致使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单词的含义和用法,很难记住单词。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这种枯燥无味的词汇教学方法失去兴趣,对英语学习也就不感兴趣。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探索一些适宜的、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以便提升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词汇教学水平。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探究、总结出的一些词汇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助益。

一、 读音教学策略

许多学生记单词时是边读字母边拼写,这种纯记字母顺序的方法犹如记电话号码一样,最终很难记住大量的单词。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先按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拼读出单词的音,然后按音节拼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一见到单词就会试着发音,一听到单词就能试着拼写,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良好的发音习惯,记忆词汇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二、 语境教学策略

语境是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和发展综合语用能力的重要环境和基本要素。在外语教学中,语境是指学习者学会真实的语言和掌握真正的、能用于课堂之外交际的语言运用能力所必须提供的社会环境和语篇或上下文语境。所以教生词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真实语境来猜测词义,然后结合词汇所用的场合和情境讲解词汇现实语用意义,加深学生对词汇和相关文化知识的了解。通过这样在现实语境中讲解词汇意义和用法的词汇教学,学生不但明白了生词的含义,也记住了生词。

三、 歌诀教学策略

歌诀易上口,概括性强,特别有助于教会一些无联系的词,这种策略把将要教授的内容编成歌诀,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记住单词。如不定式作宾补须省to的动词就可编成如下歌诀:省to动词很重要,“注意”“观察”不可少,三“看”二“听”一“感觉”,还有三“让”要记牢(“注意”—notice;“观察”—observe;三“看”—see,watch,look at;二“听”—hear,listen to;“感觉”—feel;三“让”—have,make,let)。

四、 联想教学策略

这是根据生词的不同特点,运用联想来帮助有效教授生词的策略。联想出的东西必须做到生动鲜明、新颖独特,这样才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强记忆效果。

例1,lie作“撒谎”解时,其过去式、过去分词为规则变化,lied、lied;而作“躺”解时为不规则变化,lay、lain,很多学生总是混淆。我们可以运用联想策略来教授:一般来说,任何人一生都难免要撒谎,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因此“撒谎”为规则变化;不同的人躺的姿势不同,极不规则,因而“躺”为不规则变化。

例2,主谓一致中the adj.表示一类人,谓语用复数,常见的形容词有poor,old,deaf,blind,young,brave,rich,dead,living,injured,wounded,sick等。我们可以联想成如下一个故事,帮助学生记忆上述单词:一个穷老头,带着他那既聋又瞎的幼子,勇敢地向村里那个富人要钱,结果被打得半死不活,双双受伤而归,大病不起。

联想不仅可以帮助记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英语时,一方面,能让学生尽量利用已有的规律来帮助记忆,提高记忆效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联想,把表面上没有逻辑关系的东西联系起来,在没有规律的东西之间找规律,就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词汇是外语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他们运用英语就越自如,而如何搞好词汇教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改进,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词汇教学策略,创造性地选择词汇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上一篇:安卓实习周记下一篇:卫生院年度工作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