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专题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专题(精选8篇)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专题 篇1

2008年11月12日

10月31日上午,中海油总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武广齐同志对上海地区总公司所属单位及总公司所属单位驻上海地区D级(相当于D级)以上人员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专题辅导讲座,参会单位有东海公司、有限上海分公司、中海信托公司、销售公司上海分公司等12家单位,参会人员共160余位。

会上,武总对“全面风险管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何谓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二是中国海油为什么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三是中国海油推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践简介;四是“优化内控系统体系、加强风险管理”项目进展。同时武总还谈到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金融海啸”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和产生的严重后果。而中国海油正处于高速高效的经济发展态势中,这种高速度的发展蕴藏着巨大风险,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具有紧迫性和战略意义,我们要居安思危,常抓不懈。这是中国海油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满足国内外资本市场及有关部门监管要求的客观需要;更是中国海油继续保持当前高效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态势的紧迫任务。还提出加强反腐倡廉与内控建设的良性互动,用“以融促产”促进海洋石油总公司高效发展。

会议最后,由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张国华针对武总这次专题辅导讲座提出要求:希望上海片区参会人员要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专题讲座的精神实质,上海地区是风险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决贯彻总公司“一个目标、四大战略、三个统筹”,将战略制定、管理措施制定、制度的建设和廉政的建设融入到工作中去,使上海片区的发展紧跟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步伐,并通过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程序建设和体系建设向国际一流企业靠拢,为建设国际一流综合性能源公司而共同努力。

中海油全面打造风险管理体系

http://info.315.com.cn 2009-04-16 07:56:04.0 金银岛内参资讯

中海油全面打造风险管理体系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海油以全面打造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企业内控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重要落脚点之一,以加强领导权力约束为重点,建立健全党组、管理委员会、投资和预算审查委员会以及金融业务决策委员会为主的三级集体决策体系,使民主议事决策的基本原则得到有效贯彻。

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海油立即采取措施,努力将金融危机和低油价带来的风险控制在最低。一是把海外资产特别是资金资产调整为人民币,有效规避了美元贬值带来的资金减值;二是将大部分营运资金以人民币形式存放在中资银行,美元相关存放比率控制在较低份额,以防止因汇率变化导致汇兑损失;三是全系统内抓现金管理、应收和应付款及库存管理,内部严格开展金融衍生品自查,使生产经营透明可控。面对近年来一些行业存在的盲目扩张势头,中国海油保持清醒头脑,紧抓核心主业发展。在全面实施风险管理的同时,下大力气强化成本控制和节能减排,科学合理地降低成本,夯实企业竞争力。

中海油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瞄准国际化

2007-7-2 9:23:45 中海油总公司网站

——总公司“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推进全面风险管理”项目全面启动

6月26日,总公司“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推进全面风险管理”项目全面启动。

此举表明,中国海油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正在纳入正规化、专业化的轨道。

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完善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为核心,3年内建立中国海油的全面风险管理基础支持体系;在企业内部建立与风险管理相关的管理理念和企业风险文化,为企业风险管理树立清晰的界定目标、及工作程序与方法指引,将风险管理流程融入到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此项目,” 总公司总经理、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傅成玉说:,“中国海油的管理制度与国际公司比较是有差距的,我们很有必要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项目,进一步完善中国海油的内部控制体系。”

2007年初,傅成玉在总公司工作会议上指出:“不仅要强调风险意识,还要建立完善的组织,、形成专业化的工作方法。”根据傅总成玉的指示和党组要求,总公司审计监察部牵头,精心组织相关部门和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反复讨论研究,在借鉴SOX404的实施思路、方法与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推进全面风险管理。”项目的实施方案,于5月30日在总公司管理委员会上正式通过。

总公司党组纪检组组长、项目执行小组组长武广齐在启动会上表示,该项目实施既是中国海油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内在要求,又是贯彻落实《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满足有关部门监管要求的客观需要,是保持当前高效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专题 篇2

近年来, 随着中外财务欺诈案的频频曝光,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球企业界、金融界和政府重新审视风险控制的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 向经济实体提出了更加全面地提升监管的要求。因此, 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是促进我国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防范重大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次研讨会是三省 (市) 地方总会计师协会全面贯彻落实财政部等国家六部委发布的2010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指引意见, 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而召开的。在三省 (市) 地方总会计师协会领导的共同努力下, 会议作了充分而周到的准备。本次研讨会得到了汾西矿业集团以翟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为首的集团领导班子和以总会计师蔚振廷所率领的财会团队的全力配合和大力支持, 使得会议得以顺利召开并结出了丰硕成果。

来自三省 (市) 各行业的总会计师 (CFO) 以及高校专家学者近百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共有17个单位的总会计师和相关专家发表了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真知灼见。其中, 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总会计师蔚振廷作了《着力资产评估风险控制, 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主题报告, 深刻阐述了集团公司在贯彻山西省委、省政府有关资源整合的指导思想, 认清资产评估的重要意义;创建评估风险控制框架, 实现资产评估风险控制;开拓评估新思路、探索评估新机制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思路, 成为本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

通过这次研讨会, 与会代表形成了普遍共识, 认为企业要搞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须具备几个必要条件:一是领导重视, 属于企业一把手工程;二是内部控制建设要与企业的战略定位趋同, 需搞好内部控制建设的战略定位;三是内部控制建设要注意将财务与业务进行充分的融合, 不断优化管理流程, 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的不断升华。专门召开晋、豫、陕 (西安市) 三省 (市) 地方总会计师有关企业内部控制为主题的研讨会, 各省 (市) 总会计师协会出席会议的参会代表都表现出了专业水平, 因此受到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和好评。

现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策略 篇3

2006年6月,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为中央企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为中央企业如何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指引明确指出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为,“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其中第五十三条要求:“企业应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

根据现代企业市场全面风险的基本特征和风险决策的基本原理,要想对企业的全面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需要关注以下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消除观念落后风险。

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适宜的经营理念才能在它的指导下做出正确的经营行为。只有贯彻了一定的经营理念,才能在经营过程中做到未雨绸缪,从根本上消除经营理念的落后所带来的风险。

二、强化全面风险意识,降低经营决策风险。

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策略时,要选择适合企业的科学决策手段和方法,不能只凭个人的喜好和经验随意决策。遇到相关的决策问题时,既要看到该决策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同时也要从风险的角度出发,看看该决策会给企业带来哪些风险或损失;所以做任何一个经营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时一定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切忌随心所欲,凭主观凭经验来制定。

三、加强外部环境监控,降低外部环境风险。

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是企业解决宏观环境风险和市场选择风险的关键。对于现代企业在对外部环境监控时一方面可以借助于传统的渠道、销售人员、内部员工、竞争对手等传统的市场调研方式加强监控,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加强对经营环境的监控。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减少全面风险管理的成本,并且可提高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组织间对全面风险管理的信息交流,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活动的可靠性,为全面风险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由四部分组成:数据库、软件、硬件和操作人员。

四、加强内部资源控制,消除内部全面风险。

企业自身资源对企业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有形资源如厂房、设备、资本、人力和产品等,也包括无形资源,如企业声望、品牌、文化、技术知识、专利和商标以及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等不具有具体实物形态的资源。企业对资源配置得当,资源能够充分发挥效率,给企业带来收益,企业对资源控制不力,则资源会给企业带来危害,要避免企业内部资源带来的风险,需要加强对内部资源的控制力度。对经营部门来讲尤其重要,经营部门需要重点维护的内部资源在于品牌形象、重点客户、关键销售人员等。

五、建立风险预控机制,降低风险损失。

对全面风险的控制要适时,一般越早越好控制,损失越小,对企业的影响越小。所以企业在加强对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监控的同时,还要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预控机制,从而降低全面风险的损失。重点应该放在:(1)建立全面风险责任制,企业全员参与全面风险管理,避免风险的传递性所带来的责任不明问题。(2)建立全面风险审查机制,企业除建立全面风险责任机制外还应建立全面风险审查机制,对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全面风险的地方进行审查把关,这样有助于将全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降到最小。(3)建立全面风险预警机制,全面风险预警机制起到对全面风险状况的评价和对全面风险状态的预警作用,它可以使企业尽早发现全面风险状况恶化的苗头,提请企业尽快做出反应,对全面风险防范起到重要的预测预报的作用。(4)建立全面风险控制与处理机制。建立全面风险控制和处理机制可以使企业做到“有备无患”,在全面风险状况恶化或全面风险发生时,使企业不至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有利于尽快使企业经营状况恢复正常。

六、贯彻成本原则,提高风险效益。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专题 篇4

一、2009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请按附件1格式填写)。

(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评估出的重大、重要风险的管理情况(请按附件2格式填写)。

(三)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企业发生的意外风险情况,并简要说明其产生的影响,已采取的应对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二、2010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情况

中央企业应继续高度重视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在进行风险评估、制订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及解决方案时,应注重实效,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将风险管理与日常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风险评估情况。

1.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收集情况。请简要说明企业为开展2010风险评估,尤其是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在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方面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的情况,主要包括:

(1)企业建立风险事件库,收集整理分析本企业、国内同行业及国外企业发生的风险事件案例的相关情况。

(2)根据企业确定的重大风险损失事件标准,对企业近三年来发生的重大风险损失事件,从发生过程、造成的损失或影响、产生原因、事件的处理以及为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所采取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相关情况。

(3)关于企业所在行业产业政策、资源供应、市场需求等信息的收集整理情况,并简要分析所在行业的固有风险。

说明:企业向国资委报送报告时,可以仅从分类和数量方面,简要说明建立风险事件库、收集分析重大风险损失事件和收集行业信息的有关情况。

2.企业开展2010风险评估的范围、方式及参与人员等情况。

3.企业对重大风险及其关键成因进行量化分析的情况(包括建立分析、预测模型等),并举例说明。

4.以附件形式说明企业在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事件发生后对经营目标的影响程度时,所采用的评估标准。

5.按照风险分类,列示企业2010风险评估的结果(包括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以及经评估确定的重大、重要风险。

6.按照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事件发生后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将企业2010的重大、重要风险绘制成风险坐标图。

7.企业2010重大、重要风险同2009相比的变化情况。

(二)重大、重要风险管理情况。

1.重大风险描述。

根据企业2010风险评估的结果,从风险类别、产生原因、涉及的主要所属企业、涉及的重要流程、风险事件发生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等方面,逐一对重大风险进行简要描述。

2.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

(1)重大风险管理策略。逐一简要说明企业对重大风险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以及相关风险预警指标等。

(2)重大风险解决方案。包括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拟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所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如何抓住重大风险中的机会等。

3.重要风险描述。

根据企业2010风险评估的结果,从风险类别、产生原因、涉及的主要所属企业、涉及的重要流程、风险事件发生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等方面,逐一对重要风险进行简要描述。

4.简要说明企业重大、重要风险解决方案与现有管理体系(侧重流程、制度体系)的对接情况。

(三)重要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情况。

简要说明企业流程梳理的相关情况(包括母子企业多级流程),并从流程层面的风险出发,简要说明企业各重要业务流程的控制目标、业务流程层面的风险和主要控制措施。重要业务流程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该涵盖企业战略规划、投资、收购、预算、市场运营、资金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报告、法律事务、金融衍生品交易、子企业管控、安全生产等业务流程。

(四)简要说明企业对执行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的监督改进机制。

(五)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总体规划及2010企业风险管理计划。

1.简要说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建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

2.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议对企业2010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

3.企业2010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企业应该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纳入经营管理工作计划之中,切实将风险管理与日常经营管理融为一体。

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现状

(已提交《2009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的企业,本部分仅需说明有关变动情况。)

(一)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1.企业组织机构与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以附件形式说明企业最新的组织机构图(三级子企业以上)与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图。

2.董事会与经理层。

设立董事会的企业:

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或已确定履行相关职责的专门委员会的,说明该委员会的名称、构成、职责及履职情况;尚未设立的,说明相关工作计划。

简要说明企业经理层分工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情况。

未设立董事会的企业:

说明企业经理办公会议履行全面风险管理职责情况及经理层分工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情况;经理办公会议下设风险管理机构的,说明该管理机构的名称、构成、职责及履职情况。

3.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设立风险管理专职部门的,说明该部门的名称、编制、人员构成及主要职责。

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全面风险管理职责的,说明该部门的名称、风险管理专职或兼职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及主要职责。

简要说明上述部门定期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检验的有关情况。

4.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位。

简要说明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位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和履职情况。

5.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

简要说明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履行风险管理工作监督评价职责的相关情况。

6.主要所属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主要所属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可比照本节前述2、3、4、5的相关要求进行简要说明。

(二)内部控制系统。

1.简要说明企业集团和主要所属企业2010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重点。

2.企业《内部控制手册》的制订和执行情况。

尚未制订《内部控制手册》的企业,简要说明完善相关制度的工作计划;已制订《内部控制手册》的企业,简要说明其修订及执行情况。

(三)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1.已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整、更新,使之具备风险信息管理功能)的企业,简要说明该系统的覆盖范围、主要功能模块、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监控的重大风险及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对接的情况。

2.具备风险预警功能的信息系统,请列明预警的主要风险和对应的风险预警指标。

3.尚未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说明相关工作计划。

(四)风险管理文化。

1.简要说明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现状。

2.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培训的有关情况,主要包括时间、内容、对象、人次及师资等。

3.企业已制定员工行为规定、道德诚信准则等有关文件的,简要说明其主要内容。

(五)风险管理考核。

企业已将风险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的,简要说明风险管理考核指标及其权重等情况以及上一实施的效果。尚未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的,简要说明下一步相关工作计划。

四、有关意见和建议

(一)需要国资委协调解决的有关重大风险问题。

(二)对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附件1:2009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企业内部人事调动管理制度专题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内部人力资源调动工作,保证公司内部各部门的员工调动工作能够有序、及时的完成,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各部门及各分厂。

第二章 调动类别

第三条 调岗

当公司内部出现岗位空缺时,除考虑内部提升及外部招聘外,亦考虑平级调岗,公司有关部门及员工本人可提出调岗。

A、公司提出调岗的,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取得调出与调入部门经理的同意后,开出派遣通知单和调离通知单,一旦调出、调入部门、人力资源部及总经理形成决议,调岗人员必须从公司利益出发,服从公司决定,否则做下岗处理。派遣单一式三份,人力资源一份,企管部一份,用人部门或车间一份。调离通知单一式两份,人力资源部一份,原部门或车间一份。

B、员工提出的调岗,应由本人提出书面调岗申请,填写“工作调动表”并报所在部门经理同意后,填写“工作调动申请表”,由人力资源部会同总经理根据公司各部门各车间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如无合适岗位工作调动暂缓,仍留原岗位工作。第四条 借调

由于某项工作需要,各个车间之间临时借入人员,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借调期满时需返回原部门。被借调人的劳动合同关系情况不变,有下面两种:

1)调动人的工资及考核仍在原部门,由原部门负责,福利待遇按调动人原待遇、原规定执行;

2)调动人的劳动关系仍在原部门,工资及考核由调入部门负责,福利待遇按调入方的规定执行。

借调不需要填写派遣通知单和调离通知单,但须借调部门与调动部门经理协调好,借调工资及考核由调入部门负责的需向人力资源部报备,发生问题由借调双方部门负责协调。

第三章 任命、调动及升迁

第五条 公司内部招聘或公司指定人员发生岗位变动、公司会议中形成的调动员工的会议决议,部门副部长、车间副厂长及以上人员由人力资源部下发公司红头文件进行任命,无需开出调离通知单和派遣通知单。

第四章 员工调动工作原则

第七条 因工作需要,公司各部门、公司可申请在公司内部调配人员。非工作需要或无特殊原因的人员调动一律不予办理。

第八条 人员调动审批手续必需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后,再由公司领导批准。

第九条 调动人员审批手续办理完毕,按规定办理完调离原工作岗位手续后,方可到调入部门报到,否则不得离开原部门和工作岗位。第十条 未经公司人力资源部明确调动的,或调动双方自行私下调动的,一律视为无效调动,公司将根据公司制度给予相关责任人处分。

人力资源部

企业信用营销与全面信用风险管理 篇6

课程编号:808

42课时: 16小时

授课讲师: 刘坤强

人气: 28 查看评价发表评价

课程类别: 财务管理

服务流程

初步接洽

需求分析

确认需求

问题调研

提供方案

调整方案

签订合同

课前准备

培训实施

培训评估

成果转化

跟踪服务

五基需求分析

评价-发展中心

柯氏四级评估

培训受众 【适合哪些类型企业参加】

1、危机型企业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居高不下,前清后欠,公司长期为账款拖欠、呆坏账所累,“销售与回款业务循环”远没有为公司带来应有的利润,甚至有可能处于崩溃的边缘,如果再不改革后果不堪设想;

2、发展型企业

公司具有明确的发展思路且发展稳定,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尚未规范的商业信用环境,由于信用管理体系和职能的缺失,难以驾驭赊销交易,不敢扩大赊销甚至放弃赊销,错失很多交易机会,销售潜能被抑制;

3、规范型企业

公司管理规范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公司高层注重中长期战略规划,将信用管理提到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风险管控初见成效。但由于缺乏系统化、体系化建设,导致执行标准

不统一、不严格,各业务单元协同效率偏低;信用文化尚未形成,信用执行缺乏力度;信用考核机制不健全,抑制整体管控目标实现。

【培训对象】

董事长、CEO、总经理、副总经理、分公司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营销经理、营销人员、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商务总监、商务经理、企管部经理、高级财会人员、信用管理人员及法律或清欠人员等。

课程收益 ·正确认识当今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开展信用销售战略选择的趋势和必要性

·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地位、销售策略,引导企业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体系、政策和流程制度;

·实现基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客户分类管理,优化客户群体,评估、筛选有偿付能力且信用好的大客户与之开展业务,将企业的经营建立在一个可靠的客户基础上;

·引导企业将应收账款管理重点前移,通过一系列的风险转移和风险规避手段,做好过程监控、加快账款回收,有效减少企业呆、坏账损失;

·掌握逾期应收账款的系统化、层次化催收技能,在维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有力清缴欠款;

·通过研讨,解决本企业面临的应收账款管理和信用管理特殊问题;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国际贸易环境对国内企业的影响

·透视金融海啸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企业现金流风险与经营困境解析

·关联行业下滑与债务链危机

·重新确立重要客户的合作和信用销售的发展

·信用营销与客户关系

第二讲 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

·中国市场的商业信用现状分析

·国际流行的信用管理方法

·建立有效的“3+1+1“系统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能及架构

·如何妥善处理信用部与销售部的关系,理顺内部协同关系

·信用成本核算

第三讲 制定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与流程

·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制度

·信用审核的合理流程

·如何考核有关信用及应收账款管理人员的绩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第四讲 客户资信管理与信用能力分析

·建立规范的客户信用档案库

·收集客户信用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识别客户信用风险的方法

·“5C”原则

·“5W”原则

·“CAMEL”原则

·及时更新客户信用信息

第五讲 客户信用评估方法及制定给客户的信用额度与期限

·建立信用评估模型的三部曲

·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计算信用额度

·销售额预测法

·净资产法

·付款能力法

·定期重新审核客户,相应调整信用等级

第六讲 合理使用风险管理的工具

·如何在贸易合同中准确定义付款条款

·订单管理流程

·停发货及恢复发货流程

·目前流行付款工具及相应风险控制点

·常用的付款条款及支付工具

·债权保障办法

·合同风险控制

·有关的法律知识

第七讲 应收帐款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与流程

·收款流程

·争议发现及解决流程

·内部激励机制

·应收帐款管理的关键指标

·坏帐准备金及冲销制度

第八讲 收款技巧

·识别客户拖欠的危险信号

·收款的四大原则

·POWER法则

·不同环境下的收款方法

·其它可利用的收款工具

培训师介绍 劳动部全国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授权讲师、中国首批信用管理师教师;格瑞德企业管理有限

外贸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探究 篇7

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风险管理应该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外贸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多方面的风险, 本文基于外贸风险研究视角, 从外贸风险顶层设计以及风险流程设计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旨在为外贸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管控提供相应的策略建议。

1 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和实施意义

1.1 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全面风险管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首要目标, 考察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和行为, 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并综合分析企业现在和将来可能面临的所有风险, 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借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决策等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和过程, 及时发现和控制对企业价值有负面影响的因素, 从而服务发展战略实现。

1.2 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意义随着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 现代企业面临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外贸企业而言, 不仅接受着激烈的国内出口商挑战, 更面临世界范围内企业竞争和相对陌生的外部市场, 不可避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 承担一定的风险以获得较大的收益。但只是被动承担风险无法维持企业稳健持续运营, 必须主动采取各种措施以保证健康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 企业只有强化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才能保证不断发展壮大, 实现基业长青。

2 外贸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2.1 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我国对外贸易从改革开放至今只有几十年时间, 相比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经验积累, 尚有不少差距。改革开放前受国家政策调控, 外贸企业多为国有企业, 经营活动多实行计划管理, 外贸风险多由国家统一防控。改革开放后,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变革深入, 外贸企业改制重组, 实现了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 同时, 应对外贸风险也成为企业自主行为, 很多企业偏重追求经营规模, 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不足。 (2) 缺乏风险管理机制。外贸企业由传统国有企业改制为现代企业形式, 大多缺乏风险管理机制顶层设计, 大多数企业按照传统经验应对外贸风险, 因缺乏相应的指导, 难以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 出现风险时只能紧急处理, 导致贸易业务风险事件时有发生。 (3) 缺乏风险鉴别能力和风险管理方法。我国外贸企业发展时间短, 缺乏经验, 依据自身仅有风险管理手段难以准确及时的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特别是中小企业因急于拓展外部市场, 风险意识缺乏、风险管理培训缺失, 导致自身风险防范能力受限, 易导致经营损失。

2.2 外贸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2.2.1 做好全面风险管理顶层设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首先要完善顶层设计, 夯实风险管理基础, 为体系建立和有效运行做好充分准备。具体来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 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体系应与企业总体文化体系相融合, 在各个层面营造风险防控文化氛围, 使员工从按规章制度被动执行, 转变为主动有意识的风险防控。企业必须采取各种途径和形式, 加大对员工职业操守、业务规范和法制素质教育培训。风险管理还应与薪酬考核有效结合, 在人员选拔和任用时, 也应注重应聘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考查。 (2)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应明确风险管理议事规则, 将风险管理的责任和目标任务传导到公司各个机构和部门, 全面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3) 借助外脑进行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与报告等各个环节, 涉及到专业判断和专业知识的运用。外贸企业在初次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时, 可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实施建设, 对于企业建立有效和可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2.2.2 做好全面风险管控流程设计 (1) 风险信息收集。企业可以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进行风险信息收集, 收集信息包括战略风险, 如战略制定;市场风险, 如国别风险;运营风险, 如采购、仓储运输风险;财务风险, 如税务及法律风险五大类风险。企业将收集的各种风险信息汇总, 按照以上类别进行归类, 其目的是使企业对所处外部环境和自身竞争优劣势有一个清晰了解, 从而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为下一步风险分析打好基础。 (2) 风险评估和分析。风险评估是对收集的各类风险信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评估分类, 分析风险发生概率、条件、出现的后果以及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损失等内容。结合公司战略和风险偏好, 对各个风险按照发生可能性和发生后产生影响进行分类。风险评估应遵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 考虑各风险之间相互影响, 形成公司风险事件列表。 (3) 风险应对和管控流程设计。风险应对是对所识别出的风险制定各种应对措施, 以及针对重大风险和特别风险的解决方案。风险应对体现在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和执行层面, 对公司识别出的各类风险, 依据风险偏好以及承受度, 按照业务性质和特点, 设置风险管控流程。另外, 重大风险应对措施是根据识别出的重大风险和具有特殊性质的风险制定应对方案, 由于此类风险对公司影响较大, 必须单独制定解决方案。

3 外贸企业化解各类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 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是重中之重, 它不仅可以及时识别并化解面临风险, 还能够从风险中发现机会, 而大多数外贸企业正是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基于此, 本文就外贸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的国别风险、信用风险和合同风险, 提出相应应对策略。

3.1 国别风险的应对策略国别风险是由于贸易所在国政治不稳定、主权频繁变更导致的贸易风险;或由于所在国经济状况恶化, 对关税、外汇等实施政策变更导致的风险。

国别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对于其他风险而言更具不可预测性, 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缺失和不对称。在收集国别风险信息时, 首先应分析该国近期的政治经济情况。政治情况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政权是否稳固、宗教信仰以及近年执政党轮替等;经济情况包括近年经济发展趋势、主要支柱产业、国际收支情况和外汇管制情况等。此外, 外贸企业借助国家主权信用等级来判断国别风险大小。主权信用评级是对一国政治、经济和国家信用的综合评定。目前, 国际上三大评价机构 (即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 的评价结果均具有较高权威性, 我国有关部门出具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等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3.2 信用风险的应对策略信用风险管理分为事前的风险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以及事后补救措施。其中, 事前的信用审批阶段最为重要。在对新客户进行了解时, 由于受到国家地域限制, 使一些中小企业信用情况了解更为困难。外贸企业一方面可以向评级机构寻求信用评级资料, 如果是新开发的重要客户, 企业也可以专门委托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在对新客户积累一定了解后, 建议采取信用证等国际通行的保证程度较高的支付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法, 即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该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综合保险, 简化了投保程序, 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风险转移起到很大的作用。

3.3 合同风险的应对策略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中亦面临复杂条件, 合同风险是外贸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造成合同风险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因合同条款约定不全面造成损失较为常见。如, 涉及到工程承包时等复杂项目时, 税费条款、工程技术条款以及支付条款约定, 受项目所在国税收法规影响很大, 规定不明确或者处置不当很可能产生税负支出甚至罚款;涉及到工程技术条款时, 如果约定达到某一技术规范, 但在此技术规范内又细分为几个级别, 如果合同约定中没有细化到最末级技术规范, 就有可能在项目验收时出现项目质量风险乃至产生损失。因此, 外贸企业签订合同时必须仔细研究具体合同条款, 对可能产生争议条款必须详细说明, 特别是对于罚则条款要仔细斟酌, 防止出现违约损失。

4 外贸风险策略及方法应用成效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与30 家外贸企业 (如机械制造企业等) 进行了相关调查, 所有企业都认为自身存在国别风险、信用风险、合同风险等。通过与这些企业进行风险管控顶层设计、风险控制流程设计, 以及各类风险策略应对方法交流。这些企业借鉴本文所述外贸风险全面管理体系, 并结合风险应对策略进行风险控制方法的调整。经过实践并反馈信息可以总结:国别风险通过完善信息沟通, 减少信息不对称使该风险发生概率降低了30.2%;合同风险控制从明确界定条款信息等方面加强控制, 使该类风险发生概率降低了53.6%;信用风信风险管理从事前的风险防范 (即信用审批阶段) 、事中风险控制 (即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交易方式和结算条件) 以及事后补救措施 (即在发生信用风险事件后实施的具体处理措施) 进行控制, 使风险概率降低了42.7%。总体看来, 本研究风险控制方法较强的应用性, 但还需进一步优化改进。

5 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各国间自由贸易协定不断签署, 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 这也对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外贸企业在追求发展和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 应该注重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必将对维护公司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本文从3 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顶层设计, 从3 个方面进行全面风险控制流程设计, 并从国别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合同风险三个维度进行策略设计对外贸企业进行风险控制, 通过应用成效证明该方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摘要:本文针对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提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顶层设计理念和具体流程设计, 并结合外贸企业面临的国别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合同风险提出应对策略, 完善外贸企业风险管理。通过应用成效, 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外贸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应对策略,成效

参考文献

[1]杨银祖.国际贸易企业风险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 2012 (6) .

[2]李奕言.外贸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注重工程承包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篇8

当前,中国工程承包企业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风险管理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举不胜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缺乏正确的风险理念,即对风险的态度不当和认识不清。

2.缺乏从集团战略高度认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3.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风险管理手段。

4.缺乏全面风险管理运行组织和操作基本流程。

5.缺乏工程具体项目团队性的风险操作和执行力度。

6.缺乏在各个风险层面上的风险意识。

7.缺乏在风险领域中的领导力度。

8.缺乏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

综上所述,结合国资委对央企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内容及要求,以及多年来工程承包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实战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及风险管理问题,结合市场调研、投标报价、项目评估、合同签订、工程施工、收尾保修等环节的典型案例,特为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必须树立全面的风险观念,要从最高层的主管领导开始,到最基层的管理人员,都要将风险视为自己个人面临的实际责任,要与个人收益相结合,充分调动积极性。

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包括业务单位的领导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法律事务部门、公司审计部门、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等。建议大型的跨国公司或上市公司应当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以便控制和处置大型或特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问题;中小型公司可根据自身条件视具体项目设置风险管理部门。

3.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风险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披露、传递、使用、报告等。保證其数据的一致性、及时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科学性。建议在上市公司或跨国公司设置集团总部相当副总一级CRO职务,设置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高级风险经理,建设国内外的情报信息平台,统一管理。

4.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岗位授权制、内部控制报告制、内部控制批准制、内部控制责任制、内部控制审计检查制、内部控制考评制、重大风险预警制、企业法律顾问制、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等规章制度、审批程序等支持体系。建议工程承包企业尽速完善风险管理内控制度,以保证认真组织实施工程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使各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5.建立健全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评估系统。各工程承包企业应围绕公司战略规划和现实项目目标,全面辨识风险事件,对工程风险进行多维度分析,按照统一制订的标准和指标,对影响力较大的重要风险进行精确、可量化的综合评估和评价工作。

6.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和费用预警机制,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工程承包企业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7.充分利用风险管理各项成熟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包括:国内外非常流行的定性分析中的“工程项目类比法”、“专家调查打分法”、“SWOT”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定量分析中实用的风险量等级法和风险量计算法、敏感性分析法、期望值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蒙特卡罗分析法等。

上一篇:生产车间esd设计方案下一篇:保护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