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规划考察(共6篇)
2012年12月13至16日,公司一行30人赴桂林、阳朔进行为期4天的实地考察。考察期间,参观了百里画廊漓江、大榕树、月亮山、银子岩、遇龙河、世外桃源、象鼻山、芦笛岩等景点,并观看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整个行程,大家切身体会到了祖国美丽如画,江山如此多娇。不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更了解到各地发展旅游的经验做法,得到诸多启迪。
一、对桂林旅游资源的认识
1、桂林旅游产业历史悠久
1973 年桂林被列为国家首批24 个对外开放旅游城市之一,是全国最早建立中国合资涉外饭店、最早建立大型旅游商品批发市场、最早形成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较完整旅游产业体系和较完善旅游接待设施的旅游城市之一。在旅游营销方面,桂林开创了旅游纪念品销售和利益分配的方式;在旅游政务管理方面,桂林率先成立旅游质量监督机构,率先开通旅游咨询热线。桂林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之一。
2、桂林旅游产业知名度高
“桂林山水甲天下”世界闻名,漓江百里画廊享誉海外。桂林是世界旅游组织首批向世界推介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据统计,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克林顿,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等在内的150多位国外元首、政要到桂林考察旅游过。从小学课本的漓江山水到博
鳌论坛的承办地,桂林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可取代。
3、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
桂林自然风光旖旎秀丽。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著称,依托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地下洞穴自然景观,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景点。人文景观韵味浓厚。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汉至清乃至近代,历代都在这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二者浑然一体,相互辉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得天独厚的资源给桂林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和平台。
二、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
桂林市是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拥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31家,其中5A级2家,4A级17家,桂林旅游通过资源整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实现了产业的提质升级和快速发展。认真思考桂林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1、优化产品类型,深化发展,多层多元
桂林旅游产品类型发展多元化、深度化,它在优化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同时,开发完善休闲度假型、商务会议型、红色文化型、健康生态型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游客的消费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的观光型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对高质量的诉求,度假型旅游已逐步占领旅游市场。度假型旅游不仅对景区自然景观的维护有高层次的要求,对软环境的建设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2、依托历史文化,挖掘内涵,融情于景
桂林作为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在风景观光旅游上充分
发挥了其优势,以甑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水利文化等,都成为桂林旅游的主要吸引点。只有赋予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才能使游客产生感官和精神的共鸣,才能让顾客更加充分放松、更加充实感受,流连忘返。桂林旅游业注入人文内涵,是充分发挥桂林旅游优势、彰显桂林特色的重要举措,也是桂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不竭源泉。
3、重视旅游商品,独特创新,彰显特色
桂林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不仅从质量、特色上树立品牌形象,还加强了其旅游商品品牌促销,让桂林旅游商品在国内乃至国外市场上打响。结合桂林的文化背景及特色加工设计出的一批具有桂林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如:刘三姐、靖江王府等都是非常具有特点蕴涵历史典故的集成素材。同时增加旅游商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工艺品的使用性能。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实现突破和创新。再者是重视商品的包装和宣传。旅游商品不仅仅是起到纪念的作用,在很多时候体现了旅游地区的质量和特色,打造了一张靓丽的桂林名片。
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警示的地方
此次考察,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桂林导游的导服以及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导游在导服过程中,对游客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即使在旅途中,我们遇有服务不周或不到位的地方,也自然予以宽容和谅解。在《印象刘三姐》演出中,当地渔民朴实的道白,一下子拉近了游客与景区之间的距离,立刻产生了体验农家乐的冲动。
基于此,本文以广西桂林市的刘三姐景观园为例,展开探讨其旅游歌舞表演文化真实性的利益相关者评价等问题。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众多景点中许多都有歌舞表演,其中的刘三姐景观园作为广西首批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向游客展示了包括壮、侗等少数民族风情表演。
由于电影《刘三姐》的广泛传播,壮族歌仙“刘三姐”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人们通常将刘三姐文化看作是广西民族文化的代表。刘三姐景观园以刘三姐为代表的广西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为主题,打造民族风情,以此来弘扬广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该景区于2002年10月正式开园营业,经营状况良好,已被评为国家3A景区。景观园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各类民族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其有演艺厅大型民族歌舞表演,展现广西少数民族风情及刘三姐对歌场景,此歌舞表演从开园起每天表演三场,从未间断。歌舞表演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壮族的竹竿舞、板鞋舞;瑶族的娶亲;侗族大歌、多耶舞、芦笙舞;壮寨、瑶寨的歌舞表演等。
为了解人们对刘三姐景观园歌舞表演真实性的认识,开展实际调查就显得重要而有意义了。不同人群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的感知是各不相同的,而在旅游者和表演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协商”,真实与否是其协商的重要内容。由于旅游者和表演者对真实性感知存在异同,以及不同的人群对“真实性”有不同的感受,本次调查针对旅游者和表演者分别设计了问卷。调查过程中共在刘三姐景观园作调查问卷三次,时间分别为:2006年3月23日、3月25日、4月2日;问卷采取偶遇式发放,共发放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其中面向游客72份,面向歌舞表演者32份;调查问卷由游客自行填写,调查者当场回收。回收率100%,有效率94.5%。被调查者全部为国内游客。
一、游客感知的歌舞表演文化的真实性分析
(一)被调查游客的社会人口特征
由于游客“真实性”的感知受到性别、收入、教育程度、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以及前期参观经历的影响(Wait,2000),调查首先应该了解游客的社会人口特征。根据统计,本项调查被调查者男性占57.3%,女性占42.7%。绝大多数游客是第一次到景观园游览,而一般都是团队组织前来,外地游客居多。游客教育程度较高,问卷抽样以高中、大专、本科为大多数;职业以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司职员为主;游客月收入在800~1500元和1500~3000元的较多,此两项所占比例和为69.78%。
(二)游客对民族歌舞表演真实性体验的评价
民族歌舞是反映民族文化最普通和最直接的方式。很多游客在观看少数民族歌舞最期待的就是能够通过歌舞去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感受异域风情。而游客在景观园观看此类表演最期望的就是了解壮族文化。有67.5%的游客有这种心理,也有18.9%的游客期望通过观看表演获得身心的放松(表1)。
由于游客本身内心的期望值会影响其对真实性的要求,不同的内心期望会产生对真实性不同程度的感知。游客是否关心歌舞表演的原汁原味会影响他们对真实性的感受。根据调查,大多数游客都很在乎民族歌舞的原汁原味,有83.7%的游客认为少数民族歌舞的原汁原味重要,他们认为能越“土”越好。由此可认为在观看少数民族表演时,游客还是希望能够看到传统的表演,这样他们认为才不虚此行(表2)。
在观赏歌舞表演之前,游客们大多从影视、报章杂志上了解到壮族歌舞,形成自身的期望,在观赏中则根据自己的理解、期望来评价、体验他们所观看的民族歌舞表演。这种对“真实”期望的想象,与歌舞表演中的“真实”可能有所不同。但是,这两种“真实”也需要进行协调,才能使旅游者获得更真实的体验。对于景观园中的一些其他少数民族歌舞,游客们并未感到反感;相反,他们认为只要能把它们很好地融合、串接,还是感觉很好的,这样可以体验到多个少数民族风情。
多数游客认为,如果只有壮族的歌舞表演会单调,当笔者一再强调壮族歌舞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被调查的游客还是反驳说单调,认为像这样有好几个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会觉得花样多,内容丰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多数游客对民族歌舞表演的认识不是很深刻,他们只是在电视电影上对其有稍稍了解,游客期望看完表演能让他们花的钱值得并能对景观园中的几个少数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三)游客对观赏表演参与性的认识与满意度
传统节庆、歌舞表演等类民族文化容易激起游客的兴致,具有较强的展示性和表演性,可以用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与游客一起进行互动,成为旅游活动中最吸引人的部分[1]。表演者和游客间的互动能刺激游客的感情,从而让游客充分体验到“真实”。根据调查,游客认为在观赏表演时参与性还是很重要的,所占比例为58.35%(表3)。
从表4可看出有三成的游客觉得表演太过商业化,但仍有大部分游客觉得此次歌舞表演让他们体验到了当地民族文化(占40.4%)。虽然歌舞表演也许未能达到游客心中所期待的那样,但是受众多其他因素影响,只要歌舞表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心中所想(满足一定期望),游客都会表示满意。如果表演符合游客心中所期望的,游客的满意度就越高。
(四)影响游客观看民族歌舞表演相关因素的评价
调查数据显示,游客在体验歌舞表演时,表演者的年龄、性别、表演的时间、场地对游客体验影响性不大。但对表演者的服装(是否民族传统服装)、演出时所用的语言、主持人的解说、音乐和表演的氛围、表演内容要求相当高。
二、歌舞表演人员与当地人群感知的真实性分析
(一)歌舞表演人员的社会特征
根据调查,目前景观园中歌舞表演者以18~25岁之间的青年为主,其中女性比例占58.3%,表演人员的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所占比例为72.3%,演员加入时间多为半年至两年之间,少数民族演员比例为40.8%,演艺厅表演者大多数为汉族,但景观园中瑶寨、侗族歌舞表演者多为本民族演员。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歌舞表演者的文化层次较低,但景观园聘请了专门的舞蹈教师,并有知名演员黄婉秋作为艺术总监,指导歌舞表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表演水平。
(二)歌舞表演者对歌舞表演真实性的理解
刘三姐景观园的演员都知道刘三姐文化代表着壮族文化,但他们对此了解都不太深。当问及表演目的时,虽有大多数演员认为不是纯粹为了表演给游客看(所占比例58.2%),但他们对此问题的认识并不清晰,有31.6%的表演者认为“说不清”。一方面,多数表演者认为少数民族歌舞的原汁原味“土”及传统性很重要(认为重要和很重要的占了81.25%);另一方面,当问及表演非本民族曲目是否能真实表现了该民族文化内涵时,大多数演员都认为可以真实展示该民族的文化给游客(表5)。
表演的内容、是否传统乐器、主持人的解说、表演使用的语言、表演时的气氛被认为是影响真实的最大因素。其次是表演者的民族、舞蹈的动作、舞台布景、灯光效果、表演者的装扮;演出时间、地点和节目的先后次序及表演者的年龄、性别被认为对歌舞表演真实性无影响。
(三)当地居民的认识
总的来说,居民们都比较赞同景区内的歌舞表演,景区的有些商贩就是附近的居民。他们告知笔者自己觉得这里的表演“还蛮不错的”。居民们的取向呈现了以下几个特征:(1)他们大多对此歌舞表演表示认同。(2)增加了就业机会,给他们带来较多的收入。居民们并没有觉得这里的各种表演与他们的生活无关,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其中,也期待从中获益。王春蕾和周霄(2003)认为社区即居民参与的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游客体验的真实性,促进当地社会文化保护与发展[2]。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对提高本景区游客体验真实性具有一定作用。
三、讨论与建议
在欣赏民族歌舞表演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游客都希望获得真实性的体验,希望通过欣赏民族歌舞来了解该民族的文化。根据调查,游客对影响其观看歌舞表演真实性的因素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对游客真实性体验影响最大的包括歌舞表演的内容、表演的气氛、表演者演出时使用的语言、表演者的装扮、是否使用传统乐器、主持人的解说;其次为表演的舞台布景、灯光、音响效果、表演者民族身份;表演的时间、地点、节目次序和演出场次不会对游客的真实性体验产生影响。游客更多地是通过自身对“真实性”的理解和经验、知识来体验上述影响歌舞表演真实性的因素。
游客在观看表演时一般会对“真实”有期望的想象,这与歌舞表演中的“真实”可能有所不同。但是,这两种“真实”也需要进行协调,才能使旅游者获得更真实的体验。学者们对“真实性”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认为在达到下列情况下可以实现最佳效果:提供地道的诸如当地的衣着服饰、舞蹈等方面的文化演出;允许宾主双方自由交往,融入现实的社区生活;刺激旅游者的情绪和求知的好奇心[3]。
根据此次调查,笔者认为越接近真实的传统文化,游客的满意度越高。认为激化游客的热情,让游客忘情参与,使客观不真实体验转变成存在真实体验,通过激发游客热情来达到存在真实的效果。但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不断更换旅游产品,不断给游客新的体验。
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使游客认同歌舞表演“真实”,将民族文化较真实地展示出来;另一方面要确保歌舞表演自身的真实性,尽可能保持本民族原有特色,较少变迁,避免歌舞给游客感觉上、视觉上的重复。科恩(Erik Cohen)曾说过:“所谓‘真实性’取决于人们的感受,它并不等于原始,而是可以转变的,同时也是可以被创造的。”[4]保持游客对歌舞“真实性”的认同,把民族文化较真实地搬上舞台,就能达到吸引游客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双重目的。
游客体验真实性体现为游客在景区为其所创造的环境中,品味旅游吸引物的内涵,沉迷其中,获得真实体验。这要求景区从业(表演)人员提高自身修养,把自己融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为旅游者创造真实的氛围。同一少数民族的文化由不同的表演者演出,效果可能不一样,但表演内容需来自真实的文化,使歌舞旅游产品“真实化”。
根据调查分析,本文有以下意见和建议:
第一,旅行社在组织游客观看此类民族文化表演前,应做好工作,向游客宣传所要观看的民族歌舞,让游客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做好游客的宣传工作,使游客能积极正面地了解民族文化。
第二,形式雷同的歌舞表演使民族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也让游客失去观看的兴趣。旅游开发商应理性开发歌舞旅游产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争取达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和谐统一,让民族文化延续并获得良好的商业回报。政府应对歌舞旅游产品的开发管理进行宏观调控,制定政策,保证歌舞旅游产品的质量。
第三,民族歌舞表演开发形式可多样化。如迎宾仪式、景点内的演出、节庆活动中的歌舞表演,如“三月三”歌节等,让游客参与一些民族节日或习俗。
第四,民族歌舞表演文化的表现形式应尽量采取原生自然式的方法,使游客在切身游览过程中融入现实旅游目的地的社区生活,实现旅游歌舞表演文化达到真实性。例如,旅游目的地开展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形态为主的旅游内容,让游客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沟通过程中获得真实性体验。
第五,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真实”和民俗文化。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科恩指出:“真实”是可以转变的,所有的文化都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4]。在旅游开发中,我们不能也不应简单地、原汁原味地保护传统文化,而应不断创新。开发者要了解他们的本土文化,知道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知道他们的喜好,并能从较高层次上去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且在开发中要尊重他们的权利。
像刘三姐景观园此类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景区,应尽量保持其各方面的真实性。当然,真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对民族文化的某些方面需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创新。
上个星期,我们开展了一期桂林市近代史社会实践考查活动,经过了实地考查,当地人员的解说,和相关资料的考查,我们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这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
小组成员:
考查任务:了解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形成,和历史作用,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考查方法:实地考查。
考查过程:
2011年10月16日,我们历史小组到桂林市叠彩区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进行了实地考查。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这栋代表着艰苦和奋斗的房子。
这是一幢古朴而又独特的楼房。刚到门口,就被浩气磅礴的“万祥糟坊”四个大字吸引住了。早几十年前的建筑,经过历史的洗礼,更显庄严肃穆。大门挂着是叶剑英元帅1983年元月题写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以及“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两块牌子。还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牌匾。还没进去,就被厚厚的历史气息笼罩着,相信不枉此行。
一楼有值班室、警卫室、办公室和房东的沽酒柜台,二楼有会议室、秘书科、电台和李克农住室等。
我们首先参观一楼。还没有进门便可以看到小小的会议室,诉说着历史,旁边有房东的沽酒柜台,通过导游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八路军办事处的前身是万祥糟坊。
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开始,中国拉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1938年10月下旬,随着广州,武汉的沦陷,越来越多的人逃到广西,涌进桂林。为了适应战局的变化,提早做好准备工作,中共长江局决定事先派人到桂林筹备。
九月间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打电话通知长沙八路军办事处的刘恕,让他执行桂林的任务。武汉办事处还专门请了党外友好人士熊子民从武汉来到长沙,和他一道去桂林找房子。他俩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勘察,通过熟人找到广西银行的黄昌炎经理,再经黄昌炎介绍,找了当年桂北路138号黄旷达开设的万祥糟坊。
糟坊”是中国土法制酒的作坊,即酿酒的地方。租用这两层楼的砖木房屋作为办事处办公地点,目的是能起到一定的掩护作用。同年11月中旬,八路军总部秘书长李克农率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及《新华日报》部分人员一路艰辛抵达桂林,住进了万祥糟坊。此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正式建立。
然后参观了一楼的其它房间。当年的行政科,相当于现在我们的财政科。科长是殷承桢(建国后曾任我军总后勤部财政部副部长),会计是王辉(建国后任广东省银行行长)。抗战期间,我党及其领导的前线部队经费十分紧张,桂林“八办”通过香港“八办”的廖承志等同志筹集了大批经费,以个人名义汇到桂林交通银行,再由在银行担任存款部科长的地下党施振同志利用工作之便,将款项提出交由办事处,再由桂林办事处分发给抗日前线和华南、华东各省地下党组织及一些进步救亡文化团体。当年办事处的阅览室,也称救亡室。这是办事处工作人
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增长知识,提高认识的地方。尽管战火纷飞,工作繁忙,但是办事处的同志从未放松过学习。当年墙上还挂着办事处秘书龙潜亲笔书写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毛泽东同志号召开展大学习的标语。墙上的挂钟是房东提供给办事人员便于掌握工作、学习用的。在灵川路莫村“八办”军需转运站也设有救亡室。办事处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政治、文化,请人讲政治课,中央领导或一些负责干部来办事处,都请他们作报告。墙上挂的照片为当年的交通科长龙飞虎1939年在越南海防执行任务;另一张是1939年运输科长邱南章、会计科长殷承桢和赖祖烈在越南河内执行任务的照片。
办事处在桂林城北的路莫村还租用民房,作为军需物资转运站、仓库、接待过往人员的招待所和抗日救亡工作室,并增设了机要电台。办事处工作人员有100多人。对外是八路军在广西的公开办事机构,对内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个秘密派出机关,设机要科、电台室、交通运输科等工作部门。现在留存的这些简陋的家具,朴素的用品,反映出当年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然后我们到了院子里参观,看到了当年办事处人员用的两辆车,和小小的厨房以及洗澡间。还有便是警卫班战士宿舍。里面是“八办”警卫班战士们的宿舍。里面陈设简单,生活用具相当简陋。墙上悬挂的两首歌曲是战士们最喜欢的,也最能表现战斗激情。当年的歌曲是由办事处秘书龙潜亲笔抄写的。办事处的文化教员何启君曾在此为同志们教唱革命歌曲。墙上的油画就是根据当年警卫战士李重樊回忆,周恩来同志给他们讲斗争经验和革命道理的情形绘制的。这里不仅是警卫战士的宿舍,还是当年办事处的同志们进行文娱活动的地方。办事处处长李克农同志还经常自编自导一些戏剧,和大家一起在院子里编排、演出。乒乓球桌就是当年办事处同志们在室内(下雨天)或室外打乒乓球用的。屋外靠墙的石锁是同志们锻炼身体用过的。
最后我们到了小阁楼参观。
男、女宿舍在前楼二层右边,当年办事处在城内机关楼上设有男、女宿舍。外间是男宿舍,里间是女宿舍,也是办事处的临时客房。因为当时过往人员有的是天黑才到,有的是深夜到来,不便赶往路莫村招待所住宿,只能暂住这里。当时等待办事处安排车辆去延安和新四军抗日前线的大部分领导干部、地下党和进步青年都是住在北郊的路莫村转运站。那里是一个约百户人家的村庄,最多时曾住过三百多过往人员。男宿舍的这副照片是当年部分工作人员在路莫村的合影。女宿舍的这副照片是方卓芬、张剑虹、曾宪植等四人当时的留影
会议室在前楼二层中间里屋,是办事处举行各种会议和活动的地方,有时也是处长李克农接待爱国民主人士和各阶层统战人员的地方。李达、徐特立等在此为办事处工作人员上过文化课,1939年11月徐特立同志曾在此为办事处人员作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哲学讲座。机要科位于前楼二层左边最里间,是办事处的情报核心部门,许多重要情报、电文和机要文件都由他们保管。
更值得一说的是处长室。那是李克农处长的办公室兼卧室,他可是八路军总部秘书长。抗战期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同志曾于1938年12月、1939年2月、4月先后三次来到办事处指导和布置工作,也都住在这里。陈列的毛毯是李克农和周恩来同志用过的。旧军装是周恩来同志穿过的。据周恩来同志的警卫副官廖其康回忆:抗战时期,周恩来同志一直穿着旧军装,不肯领新军装,警卫廖其康以衣服洗后不见了为由,才准许领取了新军装。廖其康将旧军装留着自己穿,并一直珍藏着,直到1974年才将衣服捐献给我馆收藏。还有周恩来同志用过的公文包。
还有便是秘密电台室和秘书室,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考查心得:
通过管理员的解说,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事情。
在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人的积极努力下,办事处与桂系地方实力派、国民党民主人士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营造了一个曾一度相对宽松的环境,大批爱国进步文化人士来到桂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救亡运动。桂林成为当时蜚声中外的抗战文化名城。
1939年5月,在周恩来的指挥下,李克农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军需物资长途抢运。在办事处筹集的抗战物资中,爱国华侨的捐赠占很大部分,不少华侨还亲自参加运输。在办事处建立的两年时间里,共输送汽油、汽车、毛毯、被服、电讯器材和药品等军需物资100多车次,运送抗战人员1000多人次,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抗战。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办事处旧址的保护工作,1963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的大门挂着是叶剑英元帅1983年元月题写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以及“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两块牌子。
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和实地考察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我们较为详细地了解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在历史担当的重任,及对历史的贡献。我们也对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牺牲奉献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虽然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却运筹帷幄地指挥了震惊世界的战役,取得了对国民党战争的全面胜利。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当中,应当不忘他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下辖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XX区、XX区、XX区、XX区、XX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约为XX市域面积的10%。20xx年常住人口93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亿元,高于重庆全市水平。其辖区内的XX市,总面积927.7平方公里,20xx年,常住总人口约17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有近100万人。昆山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750亿元,工业总产值5800亿元, 进出口总额614亿美元,财政收入36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6亿元,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已多年蝉联第一。
在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的调控和引导下,苏州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内涵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扬,城市宜居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城市新区和老区协调发展,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城市经济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茅。现代宜居的苏州,是全国中小城市规划学习的典范。
一、苏州和昆山城市规划主要经验
通过为期三天的考察,苏州的整体城市风貌及特色、建筑形式及标志性建筑设计、城市公共开敞空间营造、城市交通规划、慢性系统规划、城市绿化小品塑造、水体与城市关系处理、旧城更新及特色打造、历史街区保护、工业园区规划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方面都值得学习借鉴。
(一)科学的宏观规划发挥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其一,科学性、超前性规划极大促进了苏州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苏州、昆山城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与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的产业布局有着重要的关系。如苏州三次总体规划编制,昆山工业园规划,都充分考虑了城市产业布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其二,处理好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与旧”、“中与洋”、“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苏州新城规划充分展现现代化特色,既顺应了经济、社会、环境的时代变迁,实现了城市跨越式发展,保护了千年古都的传统文化风韵。其三、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具有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与苏州XX区形成既相对独立,功能又相互补充三个组团,形成协调统一,互促高效的城市格局。
(二)项目建设环节注重高水平的规划和设计
其一,苏州、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编制。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担任项目责任人,亲自参与重要规划项目审查,保障苏州城市规划的科学有序发展,城市风貌的高品质规划。如由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牵头组织完成的XX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获得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其二,邀请国际高水平设计机构和设计大师主持城市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并全过程参与设计施工。如由美国易道公司设计完成了苏州马鞍山大道景观、苏州金鸡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以及分别邀请世界知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和保罗·安德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都提取传统的建筑元素,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和材料,有效的融合了国际先进经验与地方建筑特色。
(三)构建完善的城市绿化环境
其一,营造整体、大气、简洁、便捷的城市绿化空间。在滨水区域,规划亲水、生活型的滨水岸线,构建滨水开放空间。如金鸡湖滨水岸线控制150米宽绿化带,布置大面积绿化和滨水休闲空间。城区广场公园等开放空间,则结合城市景观和交通系统布置,形成分布合理的开放空间体系,保证居民步行5分钟内既可达一处广场或绿地。其二,推崇原生态的绿化设计方法,加强郊野公园、湿地公园、生态绿地的建设与保护。采用自然简约的原生态布置绿化景观,在城市风貌中保留野生植被、天然水体等自然生态元素,既降低绿地维护成本,丰富绿化物种,又使自然野趣绿化与现代城市空间交相辉映。其三,高档次街道绿化配置。沿街绿化乔木进行双排种植,采用“种大树、种好树”的策略,保证树木95%的成活率,道路绿化隔离带则低矮、平整、简洁,具有层次感。其四,高效利用城市三维空间,利用立交桥、高架路下用地修建公共绿地,充分考虑建筑屋顶和外墙面的绿化,共同营建丰富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其五,减少街道绿化惯用花台加灌木造型的低档次做法,直接在高大乔木下部空间进行铺设大面积草坪,增强街道地面空间视线的通透性以及人行交通的便利性。
(四)营造宜人的街巷空间
其一,街道空间尺度控制。苏州老城街道空间延续了千年以来的空间尺度,舒适宜人,富含生活气息。新城街道严格控制车行道数量和宽度,与许多现代城市那种宽马路、大广场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保证人行道的宽度,为城市生活提供足够的空间环境,保证了街巷的活力。其二,雅致舒适的小街小店。苏州生活性街道中没有尺度巨大的高楼,没有富丽堂皇的店铺,追求一种精致、优雅、富含生活气息的氛围。建筑造型注意提取传统元素符号,店铺外立面色彩质朴、淡雅,同时人行道通过铺装、绿化、小品等设置,营造出吸引人驻足停留的空间。其三,规范车行道.公交车停靠站具体设计标准,主干道设立单独的公交车道,介于慢行系统道路与机动车道之间,停靠站与街道设计及街道停车位有机结合。采用相对较窄的车行道宽度及较小的转弯半径,便于规范驾驶,节约出更多空间布局街道绿化。
(五)重视城市细节的规划设计
其一,建筑设计强化地方特色,注重与城市整体机理的协调。建筑群整体布局注重借鉴苏州古典园林的手法,空间灵活多变,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古城建筑单体上则传承了苏州传统民居粉墙黛瓦、素雅清新的韵味,尽显江南婉约气息。其二,系统的城市雕塑布局,丰富城市景观。苏州雕塑规划中,对城市重要空间、廊道、节点综合部署、统筹安排,形成以3条雕塑展示廊道、6个主题雕塑群、20个主体雕塑形成的雕塑骨架系统。同时采用每年组织雕塑竞赛的方式,征集优秀方案陈列到公园绿地、街头广场等公共空间中。其三,注重栏杆、座椅、坡道、踏步等城市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例如金鸡湖滨水广场边缘未设栏杆,采用双层步道系统,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同时将亲水功能最大化体现;滨水步道旁的座椅则采用半封闭式设计,营造适合人驻足的私密空间。其四,精心设计城市景观小品。苏州古城道路标识、街灯、广告牌、垃圾箱统一规划,其色彩、造型、安放位置等结合传统元素和符号进行统一设计,充分体现古城特色风貌。其五,构建完整便捷的慢性交通系统。苏州将“慢行中心+慢行路径+便捷公交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重点区域如商业中心、轨道及公交枢纽、公园广场等完善换乘设施,将公交系统与慢行空间连为一体。在滨水区域,梳理城区内河道相邻街巷交通空间,给予步行和非机动车舒适连续的空间。
(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采用古城整体保护和历史街区局部有机更新的方法。其一,苏州14.2平方公里老城注重古城空间环境的整体保护,延续古城千年以来形成的空间格局,保护古城人文气息。其二,历史街区有机更新,逐步整修。“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的平江历史街区就是采用有机更新,“微循环、渐进式”保护利用模式,不采用其他城市“推倒重建”粗犷开发的方式,使平江历史街区风貌清新自然,质朴怡人,极具古城神韵。其三,在不改变历史街区环境风貌前提下,调整和优化历史城区用地结构,疏解古城职能,控制人口容量,改善街区基础设施,健全防灾安全设施等一系列措施。例如山塘街历史街区就是在遵循“保护历史原真性,保持风貌完整性,保持文化地方性,保持生活持续性”这“四个保持”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文保建筑的修复,山塘河、山塘街两侧民居修缮整治,管线入地,路面改造,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昔日老街又焕发出新的光彩。其四,在古城管理上,严格控制建筑风貌和高度,保护古城外围整体环境。通过严格的规划控制和管理手段保证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实”。其五,注重文化环境的保护。历史城市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城市空间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还要保护城市历史与文物古迹的信息与环境,留存传统社会生活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为城市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提供其发展延续的空间环境。
(七)做好工业园区规划
本次调研考察的苏州工业园、金鸡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区的规划充分体现了以下优点。其一,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构建科学的规划系统。从概念规划、分区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再到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及相关的专项规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其二,工业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经济增长高效益。如昆山光电产业园规划,实现了从石英砂进园到液晶显示屏出园的一条龙配套完整的产业链,极大发挥了园区产业布局综合效益。其三,强化合理的建设时序。园区规划建设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科学开发程序”。其四,完善动态更新制度。以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城市规划管理为制度基础,强调园区的城市规划要随着城市开发的深入不断进行动态更新。
二、苏州和昆山规划经验对我市中小城市的启示
(一)组织考察学习培训,提升区县驾驭规划能力
一是组织区县政府分管领导和规划相关人员赴苏州(含昆山)、南京等地考察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学习先进的规划理念,管理方法,提升驾驭规划工作的整体水平。二是查找各区县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未来城市规划工作努力的方向。三是深入开展规划工作的交流与培训,加强对区县规划工作的指导。
(二)提高区县规划编制水平,增强专业技术力量
一是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理念,在提高规划编制水平的同时,定期开展对区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以确保规划指导宏观层面的城市总体发展,控制和引导微观层面的具体项目建设的有序实施。二是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为每个区县聘请1-3名责任规划师,以及时指导该地区的规划工作,参与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决策。三是构建高水平设计机构和规划专家信息库,帮助区县邀请到高水平的设计机构和专家。四是组织开展优秀规划设计与实施评比活动,评选一批优秀规划、建筑项目,形成规划系统“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挖掘城市内涵特色,注重软环境建设
一是将巴渝文化、码头文化、红岩文化等重庆文化特质融入规划建设,为地域文化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壤。二是利用城市中大片且不影响城市面貌的旧住宅小区建筑(如工业遗产)规划创意产业基地或建设工业历史博物馆、工业遗址公园等,避免城市更新中城市环境荷载的大幅度增加和容积率的过度提高。三是深入挖掘极具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提炼历史文化空间要素和景观,就建筑高度、立面、屋顶、体量、尺度、密度、风格、色彩、用材、绿化以及夜景亮化等方面提出规划控制要求。
(四)重视城市细节设计,提高城市环境品质
一是完善区县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着力打造登山步道、山城街巷步道、滨江休闲步道和城市景观林荫大道等城市步行空间。二是根据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科学划分规划机动车道、绿化分隔带、人行道等,特别注重生活性道路的人性化设计。三是明确不同功能道路两旁的临街建筑高度和后退红线距离,确保街道空间的宜人尺度。四是靠车行道一侧布置统一的行道树,优先考虑种植林荫效果好、且整体性强的高大茂密乔木;优化绿化设计,增强城市绿化与街道地面的通透性。五是结合建设实际、融入地方元素,精细化规划、设计、布置城市家具。
(五)科学编制工业园区规划,促进区县经济发展
一、考察方式
为了检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明确大学阶段的目标,同时也为了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学校和安徽省有关部门举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现要求每位大学生独立攥写一份《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二、规划书基本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及行动方案的过程。内容包括: 1、自我认知
根据自我认知、他人评价,并借助安徽大学就业指导网站或其他网络资源上的职业素质测评工具,客观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能力倾向、职业价值观等,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自我评价。、职业认知
通过多种途径(书籍、互联网、社会实践、专家咨询等)和方法(外部环境分析、目标职业分析、职业素质测评、SWOT分析等),全面了解目标行业、目标职业、目标企业(用人单位)的相关资讯,结合自己的专业情况、就业机会、职业选择、家庭环境、社会需求等因素,理性评估职业发展机会。3、职业规划设计
(1)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定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确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
(2)制定行动计划和策略:围绕职业目标的实现,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行动计划,尤其要重视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五年内的实施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在行动计划和策略制定完成后,要高效行动,学会时间管理和应对干扰,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完成。
(3)与时俱进,灵活调整: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组织环境、个人成长曲线等变化以及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主动适应、利用各种变化,定期评估、反馈、调整、优化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拟定备选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三、作品要求:
1、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必须有封面、扉页、目录和前言或引言。扉页包括题目、学生的姓名、性别、学院、班级、联系电话、E-MAIL等相关信息。
2、内容完整,格式清晰,版面美观大方,创意新颖,不能有错别字。特色鲜明,无论是行文的风格、叙述的方式、文案的设计,还是职业目标的选择、职业路线的设计等力争做到创新,彰显自已的个性与特色。
3、自我分析要深入、清晰,个人素质测评结果要客观真实的反映在规划书
中并与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紧密联系。
4、现实发展与未来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要统一,对目标职业及其所处行业的认识要到位,分析要透彻。目标选择要客观,明确。并重视反馈与修正,认真评估与调整,避免虎头蛇尾。
5、行动策略和职业发展路线描述恰当,计划和实施策略要详细具体,不能草草了事。针对职业目标制定的措施一定要具有可行性,最好制定出长期、中期、短期计划,并拟定详细的执行方案和时间要求,突出为职业发展所做的准备工作。
6、注意全文的逻辑性与连贯性。
7、格式要求:
(1)统一提交WORD文档,采用A4纸设置。
(2)资料、前言、目录等标题采用黑体二号字,位置居中。正文题序层次清晰。正文内容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外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型。
(3)章节题目间、每节题目与正文间空一个标准行(单倍行距)。
(4)页面设置为:上边距2.2CM,下边距2.2CM,左边距为2.5CM,右边距为2CM,装订线0.5CM,页眉1.2CM,页脚1.5CM,1.5倍行距。
(5)页眉设置:居中,以宋体小五号字键入“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大学生生职
业生涯规划书”;页脚设置:插入页码,居中。
8、作品截止时间:12月20日,统一交到所在班级学习委员处,由学习委员收齐后通过电子邮件压缩打包发给任课教师。
附件
一、职业生涯规划书评分标准
附件
无论在中国或国外, 建造对普通大众具有吸引力的住宅是任何一个城市在其城市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因为它涉及到千家万户, 必须引起政府决策者和城市规划、涉及、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为了提升城市经济型大众型住宅区的品质, 在住宅的涉及质量、建造质量和管理水平上都要有较大的改进, 本文通过正在建设的桂林美好家园住宅小区来简单讨论城市经济型大众住宅涉及的感受和发展趋势。
(一) 用地概况
美好家园位于桂林市北部, 用地为不规则长方形, 总用地面积为2.6万m2, 周边地形情况如下:基地北临城市干道, 城市视野开阔;基地南面、东面为住宅小区, 建筑层数为多层;基地西面为金桥商贸区。
根据业主和规划部门要求, 美好家园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 设施完备, 独具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居住小区。该场址地理位置优越, 土地较为平整, 用地条件良好, 加之其位于桂林北站旁, 紧临交通枢纽中心, 并与金桥商贸区相临, 交通方便, 空气清新, 环境优美, 生活舒适便利, 是一片理想的居住用地。
(二) 设计理念
1.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结合自然的设计, 坚持更人性化、更舒适、更环保的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提高人的居住和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2.顺应自然。空间设计从整体出发, 强调顺应并依托自然, 亲近自然, 注重内在环境及私密性。强调环境和建筑的亲合性。
3.人文环境。空间形态上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延续城市的机理, 尊重周边建筑与空间环境。并通过提供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文化内涵的住区, 提高整个地区的城市空间质量。单体建筑形式上服从全区的整体风貌定位, 并以现代的材料、结构加以表现。
(三) 设计要点
1.关注家庭生活。规划通过对家庭发展趋势的关注来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规划设计定位于为每个人及每个家庭提供具有优美环境和温馨氛围的社区环境。力求创造一个高效有序, 宁静舒适、优美自然的现代住区空间, 为居住者提供方便的步行系统, 为其活动提供开敞空间, 使每一个居者有真正的家园感受。
2.交通组织。新世纪人们对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的发展和普及成为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 规划设计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努力营造流畅快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和充足的停车用地。
3.城市景观。新世纪的小区不仅体现新的生活功能要求, 而且力求在空间形式和建筑外观上形成符合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形象效果, 以舒展、开朗、明快的形式展示其内在的魅力, 创造出崭新、亲切的城市景观形象。
(四) 规划结构
1.总体布局。规划中把建筑物的朝向和景观放在第一位, 建筑全部按南北朝向布置, 一方面可以提供较好的日照朝向,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围合成的开敞空间布置较好的景观。一个大的中心花园将会给社区环境带来积极影响, 并设置适当的休闲娱乐设施, 大大丰富了住户的休闲交往空间。
2.总平面规划。本规划兼顾不同形式的建筑形成的外部空间效果和内部空间形式, 建筑在内部和外部都构成有机的组成部分, 在建筑组团内部形成内向但又不封闭的空间形式。
方案注重整体的构图和空间效果, 其中的每一栋建筑都不是独立存在, 不仅是所在组团的构成部分, 同时也是整体结构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不同的建筑户型和建筑组群, 在整体的环境中遥相呼应, 形成相互对话、交流的空间效果。整体、默契、密切关联的人性化建筑空间将为形成充满人情味的家园社区增添重彩。
3.疏密有致。在空间布局效果上, 尽量保证由绿化和景观组成的中央开敞空间的开阔性和流畅性, 在其周边形成相对紧凑的建筑空间。沿中心绿带设置各种景观要素, 由开敞空间向两侧的中心位置密度逐渐有所增加, 这既能使景观相对优越的地段得到高标准、高回报的利用, 同时也在空间上形成更开阔的视觉通道, 争取到更多的沿绿带空间, 使更多的房间得到观景的视线。
(五) 空间景观
1.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根据对桂林的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分析, 以及美好家园功能定位, 综合国内外居住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提出如下原则: (1) 充分体现美好家园的地域文化特色, 使之成为桂林的一处标志性城市居住景观, 同时满足商品房的要求, 提高其居住条件。 (2) 迈向二十一世纪, 提供一个适合城市长期发展的现代化环境, 成为周围地区的重要居住文化示范小区。 (3) 充分考虑人的需要, 创造适于人生活、工作、交往的场所, 使人愉悦, 获得精神享受的城市空间环境。利用并强化场址的自然生态特色, 寻求与周围环境协同发展的途径。
将小区分为商业组团和居住组团两个部分, 并在户型设计、景观环境上都个有其不同的居住特性。
2.景观设计整体框架。 (1) 城市轴——城市景观轴线导入小区, 强调与城市整体环境有机融合。这一理念突破了现有的住宅小区在规划范围内“独善其身”的设计模式, 而是以一条视线轴贯穿小区, 使之不仅成为了小区特有的标志性景观轴线, 而且真正做到了从整个城市的角度莱考虑居住区的规划, 使美好家园完全的、有机的融合在城市环境中。 (2) 增强美好家园的“文化特性”与整体形象。“文化特性”是衡量小区形象的关键因子, 而小区的“文化特性”越强, 它的形象也越鲜明。美好家园规划从城市的角度考虑, 小区住宅布局紧密结合桂林城市景观发展轴线, 同时强调单体的有机布局, 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 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 形成“前庭后院”的中国传统邻里空间, 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 创造全新的住宅小区整体形象。 (3) 美好家园的整体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二轴、三带。” (1) 一心:小区景观中心, 为小区纵向轴线与横向轴线的交汇处。它位于小区空间的几何重心, 起到空间组织的核心作用。 (2) 二轴:景观纵轴与横向轴线, 建立城区与小区的视觉及空间联系, 使城市与自然有机同一, 在小区内形成水景主轴线和绿化主轴线的交错。 (3) 三带:一条是绿化景观带, 与水景主轴垂直相交, 共同形成小区空间主干。另一条是弧形生态绿带, 与小区主路结合, 整合小区空间特色, 强化水景主轴。同时, 从这条绿带上又分出若干条枝状绿带, 一方面共同构成完整的绿化生态体系, 另一方面又作为各居住组团之间的分隔带, 增强了各个组团的可识别性。
3.绿化环境景观规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人们的生活己逐渐从“谋生”的阶段转入“乐生”的阶段, 人们日益重视生活的质量, 对于居住的要求远不仅止于一个遮风蔽雨的“蜗居”, 而是愈来愈注重整体的环境质量, 因而绿化环境的塑造对于改善居民生活整体质量, 对于建设现代文明居住小区, 提高居民择屋购房吸引力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次美好家园规划设计在整体规划结构布局的基础上, 着意强调住宅小区整体绿化环境的塑造。首先, 本规划突破了以往一些规划中小区绿化环境视为“边角料”的零散无序现象, 而是提出一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具体以“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作为绿化环境的整体宗旨, 创造了一套绿化与水景结合的景管系统, 使绿色充分融合到每一个组团环境中, 同时在个景观结点与桂林文化历史相结合, 继而营造出一个整体合谐可亲, 充满文化特色的人居环境。
在具体的环境规划设计处理中, 结合整体规划结构布局, 着重以地块集中绿化为基础, 强调点线面的多样空间形式的组合, 每个地块均有一个富于特色的绿化环境, 根据美好家园的规划结构特点, 以水景带为主干, 步行系统为网络, 分为若干不同组团景观, 并根据景区主题进行植物配植。同时通过带状的生态绿化景观环境的营造, 并结合小区主路沿线的绿化处理, 形成宽窄变化的绿化环境, 使小区各景观环境在空间形式上联系成一个总体。
本规划更为注重的是整体绿地率, 使整个小区形成一个充满绿意的居住地, 通过宅前宅后的绿地细化处理, 并且与组团绿地, 绿化带相结合, 共同形成一个绿化面, 使居住区真正成为一个亲和自然的居住花园。
4.小区水景主轴景观设计。小区水景主轴线的景观设计, 其主要功能除基本的休憩、美化需求外, 还有延续城市轴线的作用, 整个景观设计强调水景、绿化以及广场等多种景观要素的有机结合, 点、线、面的结合, 形成鲜明的轴线。
轴线北端起源与旱喷广场, 此为“泉”, 是水的源头, 也是城市轴线在小区内的开端;线形曲折变换的水体贯穿整个小区, 此为“溪”, 溪旁有路, 路边有树, 溪上架桥, 桥中建亭, 景观层次丰富。轴线南段开大面积水面, 此为“湖”。水出自于泉, 流经小溪而入湖, 流动的水体构成了丰富由具有生命的景观, 使居民们在都市中亦能享受自然的气息, 亲近自然, 以缓解城市生活的紧张喧嚣。
本区域景观设计中还注重在建景区景观环境的延续呼应, 比如在构件材料的选用上, 植物品科的选配上等。平台、座椅、卵石的铺砌等均使各景区景观取得同质、自然、和谐的效果。
5.绿化景观轴及生态绿化带景观设计
绿化景观带和“弧形”生态绿化带是城市轴线即小区水景主轴线的衬托和呼应, 以突出主轴线。整个景观设计以自然式造景手法为主, 平缓起伏的草坡、群落成荫的树木, 葡伏低矮的灌木丛, 点缀的景石, 曲折的步道, 特别是其内部的步行道形成完整的系统, 并与住宅紧密相连, 使绿带集景观和休憩功能于一身, 是居民在劳累一天之后放松身心的绝佳场所。
(六) 建筑设计
1.环境与建筑设计。 (1) 绿化环境:强调绿地给水景与居民生活的融合。利用绿地、硬地、小品等元素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 将住宅群与绿化融为一体。 (2) 市场环境: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住宅类型的需求一方面在面积、档次有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鉴于此, 为了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 也为了创造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建筑空间环境, 我们设计了多种建筑面积、多种房间排布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与户型。
2.设计要点。 (1) 总体布局。着意强调环境与生态。住宅布局尽可能紧凑简化, 注重立面的转折变化与高低错落。并通过规划排布与户外绿化环境设计融为一体。 (2) 组团形式。设计中兼顾不同组团建筑所形成的外部空间效果和内部空间形式, 建筑在外部和内部都成为有机的构成部分, 在建筑组团内部形成内向但又不封闭的空间形式。在设计中, 无论是中央绿带还是住宅都注重整体的构图和空间效果, 其中的每一栋建筑都不是独立的存在, 不仅是所在组团的构成部分, 也是整体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同的建筑、建筑组群, 在整体的环境中遥相呼应, 形成相互对话、交流的空间效果。整体、默契、密切、关联的人性化建筑空间将为形成充满人情味的家园社区增添一笔重彩。
(七) 户型平面设计
1.功能齐备, 动静分区合理, 功能空间布置紧凑, 实用率高。靠近入户门之用房为起居室、餐厅、厨房、公共卫生间等共用空间, 此为动区;而较靠内的用房则为私密性较强的卧室, 此为静区。
2.把景观引入室内, 让窗成为景观交流的媒介。平面窗、凸窗、落地窗、转角窗使住宅更加灵巧且个性鲜明, 开窗面积的增加, 室内空间得以延伸, 与室外景观连为一体。每户都以最大角度采光、采景, 通透、舒畅的空间结构, 增加了住户的透气感, 让穿堂风形成一个微循环, 象一台“天然空调”, 环保、节能, 清风吹过, 一屋清凉。
3.单元平面设计与户型选择。参照建设部《商品住宅性能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评定标准与评定体系进行了设计。设计中力求作到以下几点:房间齐备, 套内安排卧室、起居、餐厅、储藏等基本空间, 并参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房间面积和面宽的设计;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没有相互干扰, 交通顺畅, 起居厅与餐厅、厨房空间配置紧密协调, 并设有入户的过渡空间, 紧凑的空间布局使建筑使用面积系数均达到了80%以上。所有房间都有直接采光、并保证了日照的要求。每套均设计安排贮藏间, 并在卧室内留有壁柜的空间。在户型和面积的选择上, 我们参照桂林当地的市场状况和未来住宅的发展趋势, 设置了中小两种档次的户型以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需求。
(八) 立面设计
1.全视角设计。在住宅建筑单体设计中考虑了全方位的视觉效果, 尤其是加强了屋顶的处理。既构成了明快, 温馨, 富有时代感与符合气候特征性的景观, 也使得尺度更为宜人。
2.优雅、精致、多品味的风格取向。桂林以其雅致, 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高效的混合型的城市风貌向世人展现着她的青春和活力。本方案延续城市文脉, 以优雅、精致为风格取向与城市风貌协调。
3.典雅、温馨的色彩及材料。整体立面以白色外墙涂料为主要饰面材料, 辅以灰色的基调, 屋顶采用现代的造型手法, 整个小区具备精品形象。
4.建筑风格服从全区整体定位, 在设计中将阳台板, 空调器放置板和凸窗结合考虑, 强调水平线条。并利用窗框和阳台栏杆等元素加强了这一趋势。设置空调器放置板以维持立面的整洁划一。
5.墙体装饰材料使用面砖, 以求达到良好的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卧室采用凸窗, 增加室内的视野, 并使立面更显精致剔透。
6.本次住宅规划设计着意强调环境与生态。住宅布局尽可能紧凑简化, 注重立面的转折变化与高低错落。并通过规划排布与户外绿化环境设计融为一体。
7.住宅单体采取平板、折板、错拼与转角单元相结合, 以丰富住宅建筑造型与户外空间效果。
8.坚持主力房型概念, 即适应住宅市场发展需求。
摘要:通过对桂林美好家园小区规划设计过程的回顾, 提出了结合环境进行设计创作的基本思路, 并探讨了在小区环境中融入地域文化和历史文明印记, 创作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 较强景观特征的住区环境经验, 从整体空间结构、社区交通组织、建筑细部处理和综合效果等几个方面, 对新一代居住社区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域性,环境景观,居住环境,住宅设计
参考文献
【桂林规划考察】推荐阅读:
北海、桂林旅游的考察报告05-26
《桂林山水》微课07-02
桂林山水作业10-06
桂林山水优质课06-07
桂林游小学作文09-12
桂林写生实习报告05-27
桂林山水(50字)作文07-21
桂林之旅作文1500字09-11
桂林山水两课时教案09-15
桂林山水教案及反思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