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通用8篇)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篇1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

进入2010年,从一季度进出口形势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继续好转。同时也要看到,一季度对外贸易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存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首先,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复苏基础尚不稳固。

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更加明显。美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受政府刺激经济措施影响,私人投资正在恢复,居民消费温和增长,进出口持续扩大。欧盟和日本经济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新兴市场经济有望出现较强劲的回升。IMF最新预测将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从3.9%上调为4.2%。但是,世界经济持续全面回升还面临不少困难,复苏进程仍存在很多变数。一是无就业复苏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2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升至10%,创1998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美国2月份开工率为72.7%,比近30年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失业劳动力和闲置资本重新跨部门配置需要较长时间,必然制约消费和投资需求。二是全球主权债务风险加大。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率继续攀升,其他一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地区可能受到波及。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日趋明显。主要发达国家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金融体系制度性风险和监管不力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良资产短期内难以根本消化掉。各国宏观政策在时机选择和力度把握上面临不少掣肘,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加剧。

其次,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但动力不足、保护主义加剧。

在融资条件改善、投资和消费回升以及补库存需要刺激下,今年以来国际贸易迅速恢复。趋于活跃的贸易商品已经从初级产品、非耐用消费品延伸至耐用消费品和投资类产品。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的增长。WTO预计,2010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9.5%。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存在着整体或局部不确定性,在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前景不明朗、产能过剩仍较普遍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需求出现全面持续大幅回升的动力不足,企业库存正常化对需求拉动的效应也会逐步减弱。一些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今年一季度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19起,涉案金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93.5%。与低碳经济相关联的技术贸易壁垒趋于增多。

第三,企业经营环境总体改善,但成本上涨等压力增加。

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内保持扩内需、调结构和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相对稳定,效应将继续显现,进出口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也在进一步增强。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内资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沿海部分地区出现招工难等问题,企业面临国际竞争加剧和国内成本上升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增加了企业汇兑风险。

第四,扩大内需可以带动进口,但增加进口仍面临许多制约。

2010年,中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努力保持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较快增长,稳定进口促进政策,将进一步拉动能源资源、技术装备、中间产品和消费品进口。但是,在流动性严重过剩、世界经济回暖、通胀预期上升的带动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呈上行态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进口。同时,美欧等发达国家仍然实行不合理的出口管制

措施,直接制约中国企业进口,并影响到双边贸易平衡状况的改善。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篇2

1.1 国际贸易摩擦的法理分析

所谓国际贸易摩擦是指:“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 为了本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需要, 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而展开的限制出口和扩大出口的对抗, 又称‘商战’, 其核心是采取各种方式、手段争夺世界市场。”可见, 国际贸易摩擦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国际贸易摩擦是各国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的反映, 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形势的晴雨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存也在不断加深, 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日趋紧张。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化竞争推动国际贸易摩擦升级。随着全球化发展, 世界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 全球经济竞争的规模在急速扩展, 也呈现出了全方位的特征, 而全球化竞争的方式与手段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科技竞争力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由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世界市场竞争的上述特征, 从而使国际贸易摩擦走出了局部战争的发展阶段, 当代的国际贸易摩擦已经是全方位的、带有战役性的国际贸易摩擦。”

1.2 对国际贸易摩擦形势的基本判定

(1) 市场力量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双重影响

通常来说, 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 互为市场的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将受到抑制。因为一国市场吸纳力越大, 其发动国际贸易摩擦和抑制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力越大。一个国家越有潜力的市场, 那么该国家的潜在影响力越大, 它抑制他人对自己发动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也越大。同时, 一国市场对别国商品的吸纳超过一定限度, 反而会抵消其部分影响力。具体到中美而言, 美国在对华经济贸易往来中存在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可以说, 中美贸易关系不是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 认为只是中国依赖美国市场, 而事实上这是相互的一种影响。对于美国的一些行业和公司来讲, 中国市场对其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2) 对国家经济利益的考虑将会抑制国际贸易摩擦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永恒的敌人, 也没有永恒的朋友, 永恒的东西是利益。”在当今日趋激励的经济竞争中, 经济利益的维护和扩展是每个国家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国家利益。所以说, 一旦中国同某一外国发生国际贸易摩擦, 国家利益的考虑必然不会出现所有外国一致的对中国全面挑起国际贸易摩擦的局面。恰恰相反的结果那就是, 在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些外国乘虚而入, 他们想以此来占领中国市场, 这就会造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局面, 也就抑制了国际贸易摩擦的强度。这一点在中美之间有关最惠国待遇引发的国际贸易摩擦中体现的很明显。

(3) 国际贸易摩擦势必导致两败俱伤

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形势下, 一旦爆发烈度较大的国际贸易摩擦, 必然会使国际贸易摩擦的双方的经济甚至世界经济受到损失。首先, 国际贸易摩擦将会使相互依存的双方两败俱伤。进行反倾销的国家也难逃厄运。因为反倾销战促使进口国出口国双双受损, 且它使进口国中下游企业及消费者遭受损失, 导致大量的社会财富浪费, 保护国内的乱动。其次, 国际贸易摩擦将会给第三者有隙可乘, 常常是当甲乙两国国际贸易摩擦开战前, 第三国就开始做抢占国际贸易摩擦“腾”出来的市场准备。

(4) 政治上的需要将会抑制国际贸易摩擦的范围和烈度

美国国内的利益集团出于占领中国市场份额, 会更加积极发展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但是同时也会进一步向中国施压, 迫使中国为美国的资本和商品打开市场大门, 竭力谋取美国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根本上是出于国家利益。通过接触产生影响, 即可打开中国的市场, 又可争取中国在核不扩散, 环保, 人权和区域安全等问题上的支持与合作, 更可以促使中国对外开放中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因此, 美国从宏观考虑, 趋向于灵活态度, 在实际操作中随着总统的更替不断上演, 由灵活到强硬, 由强硬转向灵活的中美关系的局面。

2 国际贸易的摩擦——中国的对策

2.1 国内市场是国际贸易摩擦的坚强后方

国际贸易活动是国与国之间在世界市场展现自己竞争力的活动, 摩擦取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一方国内市场的大小。因为其国内市场越大, 其国际依赖性越小, 双方贸易谈判中就占有主动地位。大国国内市场庞大, 国内贸易机会众多, 主要依靠国内市场中的竞争, 特别是地区间的贸易, 也能够获得规模经济。因此, 我们既要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企业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又要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创造我国产业竞争优势, 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着力于开发人力资源, 促进竞争力持续发展, 发挥政府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发挥大国规模优势, 加强国内需求开发。

2.2 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全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产业政策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补贴与优惠, 使一国竞争力弱的产业在短期内迅速成长起来, 从而提高商品的出口竞争力。首先, 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经验, 制定出合理的产业政策, 大力扶持有发展潜力的高附加值的出口产业, 同时要积极合理的扩大进口, 提升进口产品的技术和设备的力度, 充分利用进口资源的有效供给,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其次, 要以出口产品结构的高级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保持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对于进一步诱导生产资源废止的充足,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这不仅是争抢贸易谈判实力的必要策略, 也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同构性, 使我们可以采取“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策略, 积极扩大与美国盟国间的经济往来。近年来, 美国制裁中国越来越得不到欧盟国的支持, 相反, 他们把美国的制裁当做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中国应该继承调整贸易进出口的地区结构, 除保持和发展原有贸易伙伴往来外, 还应该扩大与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及俄罗斯间的贸易往来, 通过市场的多元化来遏制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不利影响。

2.3 国际贸易摩擦中利益集团和行业协会的巧妙利用

当代社会由于利益和价值观的异同, 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在国际贸易摩擦问题上, 有些希望挑起争端, 从中渔利。有些则不希望挑起争端。当然, 也有些对国际贸易摩擦首鼠两端的利益集团, 不管是否挑起贸易摩擦, 他们都会受到损害。这种利益集团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态度将会根据“两利取其中, 两害取其轻”的原则来决定, 是一种可利用的力量。一旦发生国际贸易摩擦, 在处理国际贸易摩擦问题上也是可以对利益集团加以利用的。同时, 行业协会在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协调, 统一本行业企业行为, 制定行规和行业标准, 设置各种进入壁垒, 沟通企业和政府, 辅助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 对外提起国际贸易摩擦诉讼等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和独特的作用。所以, 我们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首先, 要改革我国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明确我国行业协会的独立地位与资源性质, 调整我国行业协会的数量和布局, 培养行业协会专职人才。其次, 构建以行业协会为主题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最后, 增强行业协会的公关能力, 化解国际贸易摩擦等等。

2.4 运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抑制国际贸易摩擦升级

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国人应当加快对WTO规则熟悉的步伐, 特别是要熟练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则, 为抑制国际贸易摩擦, 打赢国际贸易摩擦做好准备。一旦发生国际贸易摩擦, 解决争端的一种办法就是拿起世界贸易组织这个武器。应该争取以磋商方式解决争端, 请求总干事调停争端, 审慎对待专家组的设立, 掌握好规则, 如有必要可积极上诉, 巩固胜利的成果, 尽量缩小败诉的损失。此外,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人才培养不可少。在反倾销国际贸易摩擦中, 由于我国此方面的人才奇缺, 企业反倾销应诉不利, 甚至不予应诉, 给对方以“不合作条款”为由单方面判输, 无疑平添他们反倾销的信心和告“黑状”的野心。同时, 实施走出去战略规避国际贸易摩擦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加强国际交流, 建立健全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应对各种手段进行相互协调与配合, 从而有效的解决我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王厚双等.国际贸易摩擦:理论、法理、经验与对策研究[M].九州出版社, 2008, 3.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篇3

众所周知,我国出口产品长期以来深受国外反倾销的危害,由此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反倾销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国内对反补贴等其他贸易救济措施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目前针对我国的反补贴调查较少,但加拿大、美国和欧盟近来已经发出了对华反补贴的信号。而随着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越来越多,我国面临反补贴调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外国对华反补贴现状

加拿大:根据WTO统计,1995年至今,加拿大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列在印度、美国、欧盟、阿根廷、土耳其和南非之后,居第七位;加拿大是针对中国进行特保立法的八个WTO成员之一。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对中国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国家,在2004年连续对中国产品发起三次反补贴调查。

2004年4月13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根据《特别进口措施法》有关条款的规定,对原产于中国的室外烧烤架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该案是自1995年以来外国对华反补贴第一案。加边境服务署在终裁时决定终止本次反补贴调查,并退还了初裁后已征收的临时反补贴税。

2004年4月28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紧固件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9月10日,加边境服务署发布初裁公告,裁定原产于中国的紧固件存在补贴,并决定征收32%的临时反补贴税。12月9日,加边境服务署对中国紧固件反补贴案做出最终裁决,裁定中国出口加拿大紧固件的补贴量为每公斤1.25元人民币。2005年1月7日,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对本案作出了存在损害的肯定性裁决。

2004年10月4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原产于中国的复合地板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2005年2月16日,根据初步调查,加边境服务署作出初裁,认定来自中国的涉案产品构成补贴,税率为2.01%。5月17日,根据最终调查,加边境服务署作出终裁,认定来自中国的涉案产品构成补贴,总体补贴幅度为3.0%。6月16日,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对本案作出了存在损害的肯定性裁决。

美国:2003年4月,美国Ciba特殊化学品有限公司对原产于中国等国的二氨基二苯乙烯二磺酸和荧光增白剂提起反补贴调查申请。同月20日,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宣布终止该调查。

欧盟:目前欧盟对华还未提起过正式的反补贴调查。但是,已经出现了欧盟涉及反补贴问题的迹象。2005年7月7日,欧盟发布立案公告,宣布对华皮面鞋和合成皮面鞋发起反倾销调查。欧盟在为本案设计的市场经济地位问卷中,罕见地涉及到补贴问题。该问卷最后一题要求出口商列出并简要描述各级政府就以下方面提供的并为贵司带来利益(如比市场条件优惠的条件)的各种各样的财政资助:税收和关税优惠、优惠拨款、贷款或者资本注入、政府提供除一般基础设施以外的货物或者服务、政府购买货物。

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还能保护中国避免遭受反补贴调查多久?

《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原则的来由

一般认为,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原则来源于美国对“乔治城钢铁案”的判决而形成的判例。1983年,美国乔治城钢铁公司(以下简称“乔治城钢铁公司”)和大陆钢铁公司向美国商务部,就来自原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钢丝绳提起反补贴调查,指控这两个国家的出口产品存在出口外汇留成、奖励和所得税减免等出口补贴。美国商务部调查后认为,美国反补贴法有关条款含义内的奖励或补助无法在非市场经济体中得到认定,并解释说,补贴就其定义而言,是扭曲和破坏市场秩序并导致资源配置不当、鼓励无效率生产和世界财富减损的行为。对于非市场国家而言,不存在市场,所以寻找“市场秩序”的扭曲和破坏没有意义;如果补贴适用于非市场经济体,那么这些非市场经济体政府的每一项措施都可能构成补贴。原告不服美国商务部的裁决,于1984年向美国国际贸易法庭提起诉讼,要求撤销美国商务部的裁决。国际贸易法院经过司法诉讼程序,推翻了商务部关于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裁决,判决原告胜诉。美国商务部于是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上诉。1986年,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做出判决,撤消了国际贸易法院的判决。上诉法院指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给出口生产企业提供的经济激励不构成补贴。本案裁决后,乔治城钢铁公司曾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诉,但最高法院不予受理。因此,联邦上诉法院的判决形成判例,对同类案件具有同等的约束力。该判决在此后对其他许多西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方国家正通过立法程序为对中国发起反补贴调查寻求法律依据

在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中,美国等西方国家明确表明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15年内,仍然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事实也的确如此,美国和欧盟至今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是,这本质上并没有构成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提起反补贴调查的障碍。种种迹象表明,西方国家正通过立法程序为对中国提起反补贴调查寻求法律依据。

1992年,基于中国电风扇在美国反倾销案中有“市场导向产业”这一认定,美国商务部对美国《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原则进行了重新认定,即《反补贴法》虽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但可以适用于市场导向产业。近年来,随着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争取行业市场经济地位,并对应诉的结果产生了直接影响。这为美国对中国适用其《反补贴法》提供了现实的依据。事实上,近年来,美国国内要求通过有关立法,对中国适用美国《反补贴法》的声音一直未曾停止过。

2004年6月,美国缅因州议会发布了一份新闻稿,建议美国《反补贴法》应当同样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包括中国。此外,在向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中美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建议国会力劝商务部应当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税。如果商务部不予实施,国会应当以立法的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因为美国目前的政策,即《反补贴法》不适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国,严重限制了美国在面临由于中国政府给中国企业大量补贴而造成的不公平竞争而进行抗争的能力。

2005年3月,美国国会共和、民主两党议员提出名为《2005年停止海外补贴议案》。该议案要求修订美国现行的反补贴法,对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一视同仁,对中国等国家补贴出口的做法进行反击。该议案发起人指出,根据现行的反补贴法,如果发现法国、巴西、日本或是其他任何市场经济体有不公平的贸易行为,美国就可以对它们课以反补贴税,但是却不能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体这样做。这种不平衡的现象,被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衬托得格外明显。美国需要一系列的补救措施,迫使中国遵守游戏规则。该发起人认为,此次提出的这项议案,能够填补美国贸易法规中最大的一个漏洞。

2005年7月27日,美国众议院以255票赞成、168票反对的简单多数票形式通过了由共和党议员提出的《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此前一天,由于未在众议院获得2/3以上的赞成票,该议案暂被“搁浅”。根据这份议案,美国的反补贴法将适用于中国等“非市场经济国家”。部分美国制造商对该议案十分推崇,因为若其通过,美国制造商就将多一项贸易救济“武器”。根据美国立法程序,该议案最终通过的可能性很小,议案的提出更多是出于美国国内政治搏弈的需要。尽管如此,从美国修改反补贴法的意图可以看出,中国在反补贴贸易救济措施方面所面临的新的困境。

据悉,美国、欧盟作为全世界使用反补贴措施的最主要经济体,已经在密切关注我国的各类补贴政策和信息。2004年,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在向国会提交的反补贴年度报告中,明确表示正在搜集我国的补贴政策和资料;欧盟也开始收集和研究我国企业获得政府补贴的情况,以期时机成熟时并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2003年9月,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制订了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新政策,并于2004年6月正式对外公布。该政策规定,加拿大政府在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和进行反倾销复审时,将推定被调查的中国产业为市场导向产业,并采用与其他国家(地区)相同的计算方法来确定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如果加拿大国内申请方能提供充分的证据反对这一推定,加拿大主管部门则将启动市场导向产业调查,以确定该产业是否为市场导向产业。此次加拿大通过修改国内相关贸易法规,允许“在特定条件下可视中国相关产业为市场经济产业”,为对中国相关产业开始反补贴调查扫清了法律依据上的障碍。因此,加拿大在2004年连续对我国发起三次反补贴调查也就不足为怪。

外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可能意味着更多的反补贴调查

目前,发达国家和不少发展中国家都有反补贴方面的法律和实践。此前,这些国家由于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长期未对我国采取反补贴行动。根据最新统计,全球已有36个国家相继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反补贴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美国前贸易代表也认为,中国一旦获得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国有资本占有较大比重的行业和任何接受政府补贴的行业在出口美国时都有可能受到美国反补贴法的阻挠,届时中国出口产品就有可能同时遭遇美国的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损失可能会更大。

因此,无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否得到别国的承认,中国当前对反补贴问题都不可掉以轻心,并给予高度的重视。

未雨绸缪:增强危机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针对我国所面临的反补贴形势日益严峻,我国政府、企业、商会/协会、律师以及各级研究机构等应各司其职,尽快地行动起来。

政府:担当起应对反补贴调查的主导作用

反补贴调查应诉以政府为主体,针对政府的出口补贴和生产补贴。

首先,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世贸组织和各国尤其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反补贴法律法规的深入研究,只有熟练掌握游戏规则,才能做到从容应对,并适时运用本国的反补贴规则进行反击。目前我国政府已经作为第三方参与了美国、欧盟等国家在WTO争端解决机构中有关补贴案件的审理,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和实践并重。其次,根据世贸组织反补贴规则的要求,加紧清理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中有关补贴措施方面的规定,完善补贴手段。第三,加强应对反补贴的组织建设。反补贴调查通常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产业的信息,须有专门的机关进行协调和操作,并保证有足够的专门人才和人力。最后,在实际面临反补贴调查时,积极与调查国进行交涉,同时全力配合调查,填写问卷,争取对我有利的最佳结果。

此外,政府在精通规则的基础上,可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反补贴调查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危害。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在严格禁止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的同时,对可申诉补贴和不可申诉补贴的规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就航空工业而言,各国政府对航空工业的补贴,以利用军用飞机和太空发展计划补贴民用飞机研制最为普遍,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运用这一金额庞大又不易被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指控的间接补贴方式。这种补贴策略给中国调整产业补贴方式提供了值得重视的经验。

企业:消除畏难心理,积极有效地参加应诉

和面临反倾销调查时的态度一样,国内许多企业都存在应诉不积极的问题,个中缘由多种多样。现代企业应树立现代观念,从国际视角和长远眼光审视所面临的反补贴调查等国际诉讼;有条件的企业可设专门部门,应对可能发生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一般的企业也应了解基本的规则。

商会/协会、律师: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和代理工作

商会/协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扎扎实实地推进行业自律建设,积极组织和协调出口企业应诉,切实保证“谁应诉,谁受益”原则的实现,敢于在调查机关面前积极抗辩,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本领域的代理律师应当积极探索、积累反补贴的应诉经验,加强对外国同行应对类似调查的经验和技巧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共同努力,尽可能地化解国外对中国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篇4

商务部于近日正式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6年秋季)》(下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展望了2016年全年和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形势。《报告》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呈现回稳向好态势,外贸发展新动能正在积聚,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各方面因素,2016年全年,经过不懈努力,中国进出口有望实现回稳向好。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存在不少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同时,中国外贸正处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前三季度外贸运行六大特点

前三季度,按人民币计,中国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1.9%(下同)。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降幅均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贸易顺差2.6万亿元,扩大0.6%。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有以下六大特点: 1进出口呈现回稳向好态势

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降幅逐季收窄。以人民币计价,三季度进出口增长1.1%,增速比一、二季度分别提高8.3和1.3个百分点。进出口回稳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政策效果的持续释放,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信心,激发了进出口企业的活力。(2)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内需求有所回升,带动进口量增加。(3)国际商品价格总体水平在波动中温和回升,对进口额增长拉动明显。从月度数据看,8、9月份进口已经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2 外贸新动能不断积聚

一般贸易发展好于整体,中国外贸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9.82万亿元,增长0.1%,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56.0%,较2015年同期扩大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54万亿元,增长0.1%,占出口总额的55.0%,比2015年同期扩大0.9个百分点;进口4.28万亿元,增长0.2%,占进口总额的57.3%,比2015年同期扩大1.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延续负增长态势,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前三季度,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杭州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倍以上,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10%以上,正成为外贸新增长点。3 民营企业成出口主力军

中国民营企业积极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努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中国外贸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表1.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情况 4 迈向“优进优出”步伐加快

中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效带动了高端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中国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较快增长,扩大进口和优化进口结构的政策效应明显。表2.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数量、金额及增速 5 大宗商品进口继续量增价跌

大宗商品进口继续量增价跌,不仅节约了外汇支出,而且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表3.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数量、金额及增速 6 国际市场布局更趋多元化

前三季度,中国对传统市场贸易情况明显分化。中国与美国双边贸易下降3.3%,对其出口下降1.9%;与欧盟、日本双边贸易分别增长2.7%和2.9%,对其出口分别增长1.8%和0.5%;与东盟双边贸易下降0.8%,对其出口下降1.9%。前三季度,中国对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其中,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印度和俄罗斯占中国出口比重分别为2.9%和1.8%,均较2015年同期扩大了0.3个百分点。图2.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及所占比重

展望第四季度,出口方面,四季度是外贸旺季,圣诞、元旦都将集中出货,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回稳向好。进口方面,主要进口产品整体价格回升,对进口形成一定支撑。但受加工贸易进口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四季度进口增速总体仍将在低位运行。全球经济依然低迷,“逆全球化”恶化贸易投资环境

报告称,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仍然低迷,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总体呈增长低、通胀低、贸易与投资增速低、负债高的“三低一高”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2016年全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较2015年低0.1个百分点,连续第五年低于3.7%的长期(1990-2007年)均值。发达经济体将仅增长1.6%,低于2015年2.1%的增速。发展中国家结构调整艰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部分国家增速放缓,巴西、俄罗斯经济仍未走出衰退。全球贸易下滑趋势严重,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期也下调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预测至1.7%,连续五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美国经济复苏放缓。2016年,美国经济开局不利,通胀未达 2%的预期目标,就业数据波动性较大,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欧洲经济微弱复苏。且由于英国脱欧,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面临重组,给欧元区经济复苏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加剧欧元区动荡,可能会拖累经济和贸易增长,不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经济。2016 年以来,日本经济主要指标表现疲弱。表4.2014-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新兴经济体经济缓中趋稳、分化加剧。2016 年,得益于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新兴经济体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资本外流减少,汇率总体趋于稳定。但中东国家仍需应对石油价格低迷以及国内冲突和恐怖主义造成的困难形势。中欧、东南欧、西巴尔干地区的国家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近期,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因素影响,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再次贬值,市场动荡有所加剧。从政经因素来看,展望2017年,《报告》认为,“逆全球化”升温、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恶化。当前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再加上英国脱欧、欧洲极右翼政党兴起、美国大选走向都表明发达经济体民粹主义思潮盛行,主要经济体在经济政策上“逆全球化”倾向愈发严重。首先,各国纷纷实施显性或隐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影响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世贸组织报告显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国集团成员实施了14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近21项新措施出台,月均新措施数量为 2009年世贸组织开始监测贸易限制措施以来的最高水平。其次,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受到严重削弱,新一轮谈判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果。与WTO非歧视原则不同,双边或区域自贸协定具有一定排他性,区外经济体存在被歧视和边缘化的风险。最后,不少政客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为了争取选票,不惜把攻击矛头对准反映国际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要求的措施和政策。这些混乱现象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的一系列深层次结构性失衡和利益矛盾,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构成威胁。新旧交替时代

进入第四季度,《报告》认为,进出口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但全年进出口有望实现回稳向好,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如果展望2017年,结论是,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也正处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国际贸易形势分析课 篇5

10国贸7蓝斌1031050716贸易技术壁垒的概念、内容及特点

所谓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安全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TBT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TBT主要是指WTO《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TBT还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标准(SPS)及其它任何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技术性措施。归纳起来,TBT具有以下特点。

1.1 广泛性

从TBT所涉及到的产品来看,不但包括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从TBT影响的过程上看,涵盖了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TBT所涉及的领域上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贸易技术壁垒措施的表现形式极具广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规定等各个方面。

1.2 隐蔽性

它不像关税壁垒那样,有一个量化指标,也不同于进口配额、许可证,有直接的数量限制。贸易技术壁垒往往隐蔽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环保等合法外衣之下,甚至利用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合法性,掩盖其实施贸易壁垒的真实意图。

1.3 复杂、灵活

贸易技术壁垒因其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其比配额、许可证等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更为复杂。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改进,各国所制定的标准愈加精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在技术规定和标准设计上费尽了心机,不断地变化花样。

1.4 争议性强

贸易技术壁垒之所以争议性强,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各国在维护人类健康、安全及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各国的工业化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因而各国制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在对外贸易中各国都坚持自己的技术标准和法规,结果不同国家间难以协调,容易引起争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其实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它又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充当了贸易壁垒。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影响

(1)阻止境外产品可能对境内相关产业造成的冲击。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如缺乏相应的贸易壁垒措施,境外产品的大量进入势必对境内相关产业形成冲击,致使市场均衡被破坏,即外部因素致使国内产品销售价格下跌,整个市场平均利润下降,部分企业因市场环境的不断恶化而被迫退出市场,从而形成对境内相关产业的损坏,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经济和产业结构形成破坏性的冲击,因此,必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必需的。

(2)调控经济贸易利益,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

采取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特别是采用国际标准和取得国际认证,是调整和优化企业出口产品结构的重要手段,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是提升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工具。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条款的实施也有助于规范各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为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3)调控经济贸易利益,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

采取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特别是采用国际标准和取得国际认证,是调整和优化企业出口产品结构的重要手段,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是提升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4)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贸易领域,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而采用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即绿色壁垒。绿色壁垒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产品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而另一方面,又同时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新增长亮点。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消极影响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引发了众多的国际贸易纠纷。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及其在纵深范围的扩大日益对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双边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争端则更是层出不穷,成为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当一国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限制别国商品进口时,受限国将同样采取报复措施,使得国际贸易中摩擦纠纷越来越多。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使受限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遭受极大的影响。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限制性很强。

(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扭曲了技术规则的本来面目,阻碍了国际贸易。

(4)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加剧了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不公平。

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制订了名目繁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限制其进入本国市场。从而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商品不受多少限制地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而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入发达国家时则受到越来越苛刻的各种限制,势必导致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不公平日趋加剧。中国应对贸易技术壁垒的对策分析

(1)加大对技术经济产业的支持和宣传力度。

目前,技术性强的制成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日益增大,绿色倾向也越来越强。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接轨,中国需要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力度,尤其是我国的大中企业,对国际产品标准要赋予更多的关注,这是打开和扩大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2)完善技术法规体系。

就政府来说,应完善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求生存和求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各类产品的技术标准是当前我国立法的一项迫切任务。要充分利用“标准守则”的原则,制订切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尽快理顺技术法规与其他经济法规与技术标准的关系。

(3)通过技术引进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众所周知,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质上是国家间技术差异的具体体现。作为一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的技术供给能力有限,要应对和跨越国外层出不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必须十分重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

(4)追求技术创新,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实施高科技发展战略。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质是高科技壁垒,对企业来说,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为此,企业应加速提高技术水平,建立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机构,加强质

量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产品质量不断改进。

(5)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时,适当采取迂回战术。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篇6

关键词:中韩农产品,FTA,贸易结构分析,贸易比较分析

中韩两国农业情况综述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562.9亿美元,是1988年的3.4倍;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金额29.8亿美元,是1988年的13.5倍,但比降低了44.6%。农产品贸易品种由以粮食为主,拓展到粮食、蔬菜、水果、花卉、肉类、水产品和部分农产品加工品;出口范围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到欧美、中东、非洲和大洋洲等农产品主要贸易地区。对外农业交流与合作从一些传统友好国家发展到亚洲、非洲、拉美等许多国家,推动了我国农作物品种、成套技术和设备的出口。

从进出口看,韩国是一个农产品进口大国,而且增加速度很快。以当年美元价格计算,1970年农产品进口值为3.5亿美元,为76.2亿美元,20为130.7亿美元,34年来增加了37.3倍。但由于同期非农产品的进口增长速度更快,农产品进口在全部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下降到了5%左右。韩国也出口少量的猪肉和特种农产品,1970年韩国农产品的出口总值为5500万美元,占整个出口总值的6.l%;19农产品出口总值增加到15.l亿美元,但在整个出口中的比重却下降到1.1%。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篇7

7月10日上午, 市场贸易委员会委员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本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和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初步判断, 并认真热烈地讨论了《2014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形势分析及市场预测报告 (讨论稿) 》, 并根据讨论意见修订、定稿, 会议决定在明天的大会上正式发布。

7月10日下午, 首先由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许海东介绍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半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企业代表参加了《降低进口关税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的课题研讨会。会议开展了问卷调查、产品竞争力研讨、品牌差距分析、零部件差距研讨以及相抵关税承受力等方面的研讨;并讨论了对自主品牌发展的建议。

7月11日上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2014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形势分析和预测工作会议正式召开, 中国汽车报、中国工业报、汽车纵横等十多家相关媒体对本次会议给予了报导。

中汽协师建华副秘书长代表市场贸易委员会发布了《2014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形势分析及市场预测报告》。报告是基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全新开发的分析和预测体系而提出的, 并结合各生产企业上半年形势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汇总而成;报告总结了201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并结合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 提出了上半年汽车行业运行的特点, 对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进行了相关分析, 对7、8、9三月的需求做出了具体的预测分析, 并对下半年以及全年的国内汽车市场的需求给出了预测数据。

报告认为, 2014年全年汽车市场需求约在2383万辆左右, 增长率为8.3%左右。

报告汇集了国内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分析与预测结果, 是汽车行业各个企业集体智慧的成果, 体现了行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对预判2014年的汽车市场走势具有极高参考价值。

会上, 上汽集团和长安汽车负责市场和销售方面的负责人还做了专题发言, 对下半年汽车市场发展形势作了详细介绍和深入分析, 并从企业角度预测了下半年的发展情况。各参会代表就今年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互动交流。

会议还对市场贸易委员会相关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 重点讨论了自贸区谈判和建设对汽车产业的影响、APEC对汽车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零部件协同发展、汽车后市场发展等议题。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篇8

摘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国际贸易方式呈现出不断创新的显著特征。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起始于20世纪g0年代,其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其中,最为典型的创新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网络贸易的诞生,致使国际贸易的运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信息通过全球网络在世界各国和地区间流动.不仅推动了国际贸易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对中国这个出口大国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典型的贸易方式创新做了具体阐述,然后分析了其对我国经济的重大影响.最后文章给出了推进网络贸易在我国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方式;中国经济;电子商务;网络贸易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已经实现由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经济时代的过渡,同时也将国际贸易带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通过全球网络在全球各国、各地区之间流动,大大推动了贸易的信息化方向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要素更是成为影响国际贸易方式和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推进了贸易方式的不断创新。其中,最为突出的贸易方式创新表现在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网络贸易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出口大国,国内经济也深受贸易方式创新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对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典型的贸易方式创新做了具体阐述,然后分析了其对我国经济的重大影响,最后文章给出了推进网络贸易在我国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电子商务的兴起

电子商务(Electronic Business)是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它的兴起不仅简化了国际贸易的程序,而且缩短了国际贸易的时间和距离,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实现了国际贸易活动的无纸化、简易化、智能化和全球化,是国际贸易方式划时代的变革,联合国贸发会议将电子商务称为“提高世界贸易效率的革新方法”。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电子商务创造了更高效的贸易市场

电子商务创造了更高效的贸易市场。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兴起革新了国际贸易的方式,出现了“虚拟市场”。在电子商务条件下,通过网上“虚拟信息”的交换,突破传统国际贸易的时空领域限制,将全球市场纳入一个快速、高效的信息网络,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兴起影响了贸易主体的变化,出现了“虚拟公司”,主要是指网上经营的代理公司或者服务公司等。信息网络技术将在专业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联为一体,来实现单个公司或者企业难以实现的市场职责,更加快速、高效、高质地向国际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2.电子商务创造了更流畅的贸易运作流程

电子商务的兴起影响了国际贸易的经营管理方式,出现了“四流一体”。电子商务使得国际贸易方式实现了传统的单向物流运作格局的突破,实现了“四流一体”的运作格局,即“以商流为主体,以信息流为核心,以资金流为形式,以物流为依托”的国际贸易管理经营模式。在“四流一体”的运作格局下,国际贸易能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式、多层面的互动式营销服务,大大提高了国贸贸易的效率。

二、网络贸易的发展

网络贸易是指基于网络平台的直接在线交易(Trade onLine),它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贸易主要是利用了数字化技术,该技术通过将企业、运输公司、海关、商检、金融部门以及税务部门等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单位按照国际贸易交易流程结合在一起,实现国际贸易由洽谈到签约再到交货结款的部门或者全部业务的在线处理。当前,网络贸易的迅速发展已经造就了一个潜力非常巨大的新兴市场,网络贸易也即将成为一个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贸易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加快了国际市场贸易信息一体化进程

网络贸易所造就的新兴网上虚拟市场极大地推进了全球市场信息一体化的进程。在此发展环境下,各国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垄断将会进一步得到削弱,国际市场会变得更加有效,资源也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有效地配置。

2.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

网络贸易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流程,极大地推进了贸易方式的创新发展。国际贸易流程以买方准备一份购物清单到登记应收款帐户冲帐,网络贸易方式下的8个环节即可完全代替传统贸易方式下的20多个环节,极大地实现了贸易流程的信息化、规模化和电子自动化,逐渐形成了新的、卓有成效的贸易流程管理模式。

三、网络贸易发展对我国的影响

1.网络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是世界上的贸易大国。因此,贸易方式的变更必然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整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具体来看,我国的网络贸易还处在萌发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国际贸易还难以得到实现,最多只是做到“在线览和洽谈,离线签约和履约”。网络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发展形式,也必然会在我国发展起来。但是,目前来讲,网络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不是很深远。随着网络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普及,我国必须重视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来推进我国网络贸易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2.为推进网络贸易的健康发展,我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为了推进这一全新的贸易方式在我国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可采取以下积极对策:

(1)引导企业观念的转变,为网络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这会对整个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巨大变革,企业作为社会变革潮流中的一份子,就必须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分享国际分工带来的收益。因此,大力宣传网络和信息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企业不断转变观念,才能网络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网络贸易的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很多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还相当差。但是,信息基础设施是制约网络贸易发展的“瓶颈”,如果其得不到完善,必然会影响网络贸易的发展和推广。所以,我国必须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网络贸易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3)努力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网络信息化,为网络贸易发展做好准备

网络贸易的主体是企业,因此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网络信息化能够为网络贸易的发展做好主体上的准备。在网络信息时代,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网络应用到自身的经营管理之中,并充分利用网络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发展网络贸易的前提就是企业自身实现经营管理的网络化,尤其是中国近50万的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是其突破发展瓶颈、不断壮大的必由路径。

上一篇:关于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通知下一篇:大自然的演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