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华读后感(精选3篇)
刘春华
雷夫老师在自序中他就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教师。有时为了思考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突出一个教学重点、如何突破一个教学难点,常常是反复的思考、推敲、有时甚至是寝食难安。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一定就是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吧。“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意识和想法啊!
首先他以信任代替恐惧。正如雷夫老师所说:“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有的时候教师可能是“爱生心切”,一个知识点教了几次有些后进生都不会,这时教师就免不了语气会重一些,甚至会骂几句,这个时候的学生就象一直“惊弓之鸟”,越紧张越是听不进去,最后学生和老师都弄的筋疲力尽。因此,雷夫老师让学生在和谐、平等、信任的环境中学习,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得搏击。
其次他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雷夫老师说:“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这句话说得非常睿智。作为一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从来不拿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相比较,而是注重学生学习表现的纵向对比,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
第三培养孩子们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的学习态度。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有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一次次的攻克难点中不断进步的,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在学习的路途上。
——周春华
现代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更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柱与基本的人生修养,读书就是提高教师素质,开拓视野的一个好方法。《科学卷》精选近500年来作出世界级重大科技文化创新的自然科学及其相近领域的32位专家学者的68篇著述,他们的治学道路、兴趣爱好、思想方法、精神境界等,给了我以深刻的启示。
《现代教师读本——科学卷》,全书介绍了许多中外科学家坚持真理,从实际出发,呕心沥血进行科学研究的事迹。例如:哥白尼是一位牧师,却要违背自己的信仰,说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他经历过多么残酷的心理挣扎?他怎样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布鲁诺走向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伽利略走向终身监禁他的牢笼。在我国有近代科学家邓稼先先生,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在一次核事故中,他为了保护同事而使自己遭受了严重的核辐射致癌,去世时仅62岁,邓稼先不但放弃了在国外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还为我们中华民族不再遭受海外列强的侵略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全书中我对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感触颇多。玛丽说:“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信念来自于坚忍不拔的精神,如同玛丽在文章里所描述的一件趣事,蚕结着茧子,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这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它们去结它的茧子。信念是一种执着的追求,玛丽·居里在利益与研究面前,选择了研究而不是利益,这是一种执着的表现。尽管一笔财富丧失了,但至少并没有丧失精神的财富。科学无止境,科学也不能以财富来衡量,因为它是永远的未知。这时我想起了某日在某本杂志上看到的一段话:没有哪一个科学家能真正拥有科学,它如同一块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珍宝,只能代代传承,何况宇宙比世界还要大无数倍。我的志向是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育信念是教师的生命。美国教育家杜威从1896年创办他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开始,就一直坚守着他的五大教育信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应该说,无论是一位大家的教育信念,还是一个普通教师的教育信念,大抵都内在地蕴含着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及其发展的理解。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有我的教育信念,那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是个广义词,学生时代要学的东西很多,文化知识当然是主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现在许多教师和家长把文化功课视为学生朝夕相伴的“主业”,忽略学生的其它特长,一味地采取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这不仅会扭损学生幼小的心灵,还可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诸多的负作用。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简单的知识的灌输,更应该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体会学习的乐趣,给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是我的努力目标。
一、做快乐的老师,做学生的朋友。在将近二十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发觉: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率,所以教师本身就应该以积极阳光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要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们,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快乐的心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心情轻松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在中国,课堂教学还是很传统的方式,换句话说,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还是在课堂,所以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最主要的还是应该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孩子们对了解信息,多发表见解,多与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折磨。
三、将学生引向课外,感受语文的乐趣
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语文学习的材料,教会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问题,发现语言美的眼睛,学会调动自己的五官来学习语文,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眼睛看,更要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大脑去思考。当学生发现可以用自己的一切去感悟、体验、欣赏甚至创作语言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索求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的“学习——体验——感悟——甚至学会创作”中学好语文。
19世纪末,一个往老师家面团里撒烟末的小男孩被赶出了学校,他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本书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小就饱尝生活的苦难。十月革命后,保尔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迅速成长起来。他先是参加了红军,后又转到地方工作。由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以及劳累过度,保尔的体质每况愈下,最后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被牢牢地禁锢在病床上。但他又重新振作起来,找到了新生活的方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歌颂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的英雄。无论是在战争岁月中,还是在战后的和平时期,他所表现出的钢铁一般的生命意志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都深深感染着人们。
读完这本书,我都快被感动哭了,保尔太坚强了,为党付出那么多,却没有一丝回报,还惹来了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竟然没有半句怨言。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向保尔学习,学习他顽强不屈的精神,学习他永不落败的意志,学习他胸怀宽广的品质!他多么令人敬佩啊!最令我感动的一章是第十二章“生命的意义”,这章主要讲的是:保尔为了和工人们一起驱除冻土,劳累过度,倒在了雪地里,经医生检查,是大叶性肺炎兼肠伤寒,恐怕活不过三天了,回到城里,经过检查,保尔确实快要死了,可是,经过保尔母亲的细心照料,奇迹出
现了,保尔又复生了,在一次发言会上,大家都为保尔欢呼,说他是最棒的。保尔不顾一切去清理冻土,还不望一丝回报,他真是太伟大了,我真为他感到骄傲。
在21世纪里,很少再会有像保尔这样的人了。现在都过着富足安乐的生活了,谁会无私奉献,谁会不顾自己的生命帮助他人,就算有,也不会向保尔那样付出那么多。这种无私,是他人无法模仿的。
【刘春华读后感】推荐阅读: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读后感12-29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01-27
读后感《苏轼诗词读后感》01-03
《百年孤独》读后感字读后感06-10
《边城》读后感作文800字_读后感06-12
六年级读后感:安徒生童话读后感05-24
初中生优秀读后感:《顶碗少年》读后感09-21
高二年级读后感:孟子的读后感700字10-30
大学新生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