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精选10篇)
一、更新观念,确立财务管理的新思路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组织体系,实行精细财务管理 以前医院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指令性差额预算拨款。至于经济效益如何,医院是不管不问的。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向医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要求医院树立综合效益观念,要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为医院当好家、理好财。对医院来说,“精细管理”体现在医疗服务的精耕细作、医疗技术上的精益求精、经营管理上的精打细算。而要经营管理上的精打细算就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管理组织体系。这种组织体系应包括3个方面:(1)突出医院主管院长“一支笔”的重要性,杜绝“暗箱操作”。
《医院财务制度》指出,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制度,医院的经济活动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这就迫切需要院长们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熟悉各种经济法规,了解分析会计信息及外部经济环境,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医院分管领导要严格把好分管部门的经济支出关。医院效益的好坏来源于各医疗科室的经济效益。为使各医疗科室获得较好的经营效益,分管领导应对本部门的经济活动负责。对各项经费开支应严格控制,对付款的必要性、手续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3)强化内部审计,实施全面监督制度。审计部门是医院经济活动的监督机构,审核的内容主要是严格检查和反馈金额计算是否有误、报销单据是否真实、付款方式是否合法,使差错得以纠正,如审核不严出现漏洞,要追究有关部门及有关当事人的经济责任。
(二)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医院经营活动合理合法 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经营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医院普遍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对防范财务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的认识不足,使一些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医院应从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三)确立新的理财观,增强财务人员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人员必须树立全新的理财观,走出就“账”管“财”的狭小天地,自觉从记账、算账、报账转变为在做好核算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财会信息参与经营活动决策和管理。对医院经营活动的预测和决策要从能否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角度作出分析、判断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具体而言:(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经营效益。根据科室的业务开展情况、业务工作的发展计划、计划投资项目及其他资料信息,编制收支预算、效益预算、分配预算、资金运用计划等一系列预算方案,并提供给医院领导作为决策的基础。(2)参与医院决策管理,确保资金的正常周转和合理利用。医院财务总监参与医院的经营、基建计划、大型设备配置、项目开发等与经济相关的重大决策,在资金投入前进行可行性论证。(3)实行计划目标管理,保证医院预算的完成。医院编制预算后,经济核算中心把预算确定的指标层层分解至有关科室,使科室明确工作目标,全面开展优质高效低耗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室的人、财、物、技术等要素,组织经营,提高效益,实现目标。
二、强化财务管理
(一)健全会计账簿,细划核算明细科目 医院必须按照财政部和卫生部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会计账簿,根据医院的行业特点和单位的具体业务流程设置核算科目,并细划科目,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清晰准确地反映医院的业务及经营状况。
(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关键。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医院的业务流程,设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确定控制措施。
(三)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医院各科室的工作。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灵活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首先,编制收入预算时要参考以前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应特别注意的是,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其次,编制支出预算时要周全,重点保证3类支出,即人员费用、基本公用费用如水、电、燃料、药品、材料等的费用、医院发展费用如设备购置费用、修缮费用等,这是医院支出的重点。论文网在编制预算时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合理安排。再次,应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预算,按照现金的流入量安排现金的流出量。现金预算要基于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现金的时间确认现金收入,以实际支付现金的时间确认现金支出。预算有较大的主观成分,所以其准确性难以有效保证,因此要保证预算具有一定的弹性。
(四)强化资金管理 为了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医院必须把有限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使用。应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资金,严格用款计划,定期召开资金平衡调度会,根据预算情况,着重安排重点项目、紧急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同时,各业务部门每月必须向财务部门上报月度用款计划,由财务部门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资金,按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加强资金的核算和管理。
(五)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闲置资产,加快资金流动性 医院存货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医院一方面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存货中又有不少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占用了大量资金,如何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医院需要解决重要的问题。每个,财务部门应和物资设备管理部门共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明确处理积压物资的意见和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手续或变卖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可采取下达库存资金定额,对超过或降低库存资金定额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对闲置不用的设备应提出处理意见,加速医院资金周转,使闲置的设备给医院带来新的效益。
(六)加强购进药品、耗材和设备的价格管理 医院正常购进药品、耗材与设备的支出约占每年总支出的48%,药品、耗材和设备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药品采购成本、医疗成本和设备的使用效益。因此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关键。其一,应设立采购小组专管药品、耗材和设备采购的具体业务,明确采购成员的采购权限和采购程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采购小组要对采购的商品公开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证明询价工作已经完毕,报请医院物资归口管理办公室审批。医院物资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医院物资的价格管理工作,对所呈报采购价格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核实无误后,签批价格审批单,将比价工作落到实处。对大型设备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种采购方式往往能通过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最终得到最为合理的供应价格,以降低医院的采购成本,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七)严格控制管理费用,节约资金 财务人员应吸取同行业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使费用与科室、个人利益挂钩,促使各部门转变观念,制定出合理的费用支出计划,以便督促各部门自觉地节约资金。
(八)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医疗单位已实
1 医院财务管理的概念和目标
1.1 医院财务管理的概念
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医院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考核等工作的总称,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和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医院所有的经营决策都必须以医院财务核算为依据,都必须依赖准确的会计数据、前瞻的财务预测和周密的财务分析;经营决策实施过程更离不开财务部门合理的财务控制,而且,还需用财务分析指标去评估其经营成果。因此,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是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1.2 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化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资金管理效益,筹集经费,促进医院各项建设的发展。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企业的运作方法,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法,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医院的财务管理与一般企业财务管理的不同之处是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谓社会效益就是"品牌"效益。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性行业,它与别的行业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消费群体的特殊性,相反,它与其他行业发展的共同点是一致的,所以医院也应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品牌"效益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 目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预算是根据医院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而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编制预算必须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必须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资金状况,对重点建设、发展的项目,在资金安排上要给予优先,对不合理的支出结构要进行调整,以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编制预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合理安排支出。
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医院的预算管理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预算意识不强,执行不力,大多数流于形式,预算执行主观随意性很强,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资金运行效率较低。2.经费预算包括预算调整不能按要求履行批准手续,使经费开支缺乏合法的依据,年度经费预算与实际经费发生差距较大,失去了经费预算的严肃性。3.不能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存在着未收先支现象。4.预算管理还仅仅是财务部门的部门管理行为,没有提升为医院全局的管理行为。5.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不规范、不科学,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相应的监督、考核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通常以医院目标结余为预算目标,以业务收支前景为预算编制基础,综合考虑医疗市场和医院本身诸因素,按照目标明确的原则,制定医院在未来一定期间内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约束依据。
2.2 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成本管理,不是简单而静态的成本核算,而是从不同角度对各种成本进行全方位考察,实行全过程控制。成本管理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减耗,降低服务成本和运营成本。
医疗成本是医院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的总和,主要包括劳务费、业务费、公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管理费。医疗成本核算是按照《医院财务制度》有关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规定,核算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消耗、劳务报酬以及有关费用支出数额、构成和水平,是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费用发生和医疗服务、药品销售、制剂生产成本所进行的核算,医疗成本核算的目的是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
我国医院成本费用比例与世界先进国家医院相比偏高,在医院中一直存在着"重收入,轻成本"的现象。医院在资产规模、医疗服务量、医疗收费标准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强化成本费用管理、节约开支、减少浪费,是挖潜增收、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目前,许多医院均开展了科室成本核算,在增效节支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管理中,应变单纯核算型管理为综合控制型管理,要积极推行成本控制,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并通过成本分析来考核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3 解决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的途径
加强预算管理,使其对医院经济运行产生强大的约束力,必须更新观念,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树立全面预算的观念。全面预算是为医院的经营活动所作的计划,它为医院所有主要的经营活动设立目标,通过使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医院的既定发展目标。树立并倡导预算管理是全局性的管理行为和理念,通过硬性的制度安排使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成为一种规范。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医院各科室的工作。在编制医院预算时,要灵活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预算必须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讲究效益、积极稳妥的原则,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资金状况。对重点建设、发展的项目,在资金安排上要给予优先,对不合理的支出结构要进行调整,以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编制预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合理安排支出。
在编制收入预算时,要参考以前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预测预算年度收支增减趋势,测算医院投资项目对资金的需要,并进行预算的综合平衡。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
编制支出预算时,支出要考虑周全,重点保证三类支出,即人员费用、基本公用费用(如水、电、燃料、药品、材料等的费用)、医院发展费用(如设备购置费用、修缮费用等,这是医院支出的重点)。在预算编制时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合理安排。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预算,按照现金的流入量安排现金的流出量。现金的预算要基于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现金的时间确认现金收入,以实际支付现金的时间确认现金支出。预算有很大的主观成分,所以其准确性难以有效保证,要保证预算具有一定的弹性。
财务部门要根据年度预算经费的额度层层分解下达、逐级执行把关,预算内经费支出要履行审批手续,审批权限根据额度的大小,通过分级授权控制。预算外经费支出和追加预算必须由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职能部门论证,由医院行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要建立考核、报告制度,由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的分级预算执行情况按季考核。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根据进度进行中期、末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定期向预算执行部门通报。预算年度结束,财务部门必须向职代会提交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并揭示非常事项及不可控制因素对预算执行的影响。
3.2 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途径
3.2.1 控制医疗成本的支出
在控制成本支出上可以采取直接成本归集方法,将劳务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原材料费按实际发生数计算,或者按全院业务收入的百分比计算。医院各科室每月单独进行核算,并及时向全院职工群众进行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控制不合理的费用支出。对购建大型固定资产的核算应该改变现行制度规定的在当期一次性核销的方法。因为有的医院当期经营不能承受购建大型固定资产的能力,加之购建大型医疗固定资产的融资渠道多种多样,为了合理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应采取三种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一是采用平均年限法,将固定资产价值按其使用年限平均计入各个时期医疗成本,真实地反映医院的当期经营成果;二是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将医院固定资产每期计提折旧数额,在使用初期计提的多一些,后期计提的少一些,从而相对加快折旧速度,可用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年限积数法等,加速折旧法适用于中等价值而折旧年限短的固定资产;三是单位工时法,是固定资产的原值在使用寿命期间规定完成的工作总量按工时数平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它适用于固定资产在各个期间使用程度很不均衡而且使用磨损特别大的情况。采用间接分摊成本法,按受益原则将非项目科室成本向项目科室和其他非项目科室进行分解,常用的分摊方法有直接法、阶梯分配法、双重分配法和联立方程法。
3.2.2 执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
医院的目标是生存、获利、发展,这些目标要求医院财务管理方法科学、合理。成本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目标的实现。医院要结合各自管理的实际情况,推行具有本院特色的责任目标成本制度,以此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临床、医疗科室等责任单位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目标成本作为医院控制成本的标准。二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将医院成本的实际消耗与责任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及时揭示和分析脱离责任目标的差异,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加强医院成本的事中控制。三是在会计期末,各临床、医疗科室等责任单位计算出各自的实际医疗成本,并与责任目标成本加以比较,揭示其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查明责任归属,作为评价各责任单位业绩的依据,为未来医院成本管理和降低医院成本指明方向。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加强措施
财务管理是对医院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考核等工作的总称,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医院所有的经营决策都以医院财务核算为依据,在经营决策实施过程中财务部门合理的财务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医疗机构不断深化改革,医疗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对保证医院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医院整体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医院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
部分医院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并不强,在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重视医疗业务管理,忽视了医院的价值管理,这样容易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使医院的运行成本过高。医院财务工作专业性极强,工作量大,因此,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才,但医院普遍注重对医疗人员的培养,并不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这就使部分医院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以至于不能发现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水平的提高。
强化医院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医院领导有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才会做的更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是财务管理人员,现在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医院应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学习活动。财务人员自己也应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适应新形势。医院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应树立起新的理财观念,增强财务人员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核算工作,还应充分利用财会信息参与经营活动决策和管理,从能否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判断和评价医院经营活动的预测和决策是否可行,并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提高经营效益。
二、加强会计核算和内控制度,做好基础工作
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核算工作的深度和层次直接影响医院成本管理的成效,医疗成本核算主要是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医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单位,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但可以用制造成本法制定目标成本,编制预算。如果将来医疗保险制度实行按病种支付,那么医院就应当测算病种平均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预测保本工作量,加强成本控制。而对于医院的长期投资,如引进大型医疗设备,就需要用完全成本法进行核算。
三、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医院各科室的工作。在编制医院预算时,要灵活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首先,在编制收入预算时,要参考以前年度的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时,要参考以前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其次,编制支出预算时,支出要考虑周全,重点保证三类支出,即人员费用、基本公用费用(如水、电,燃料、药品、材料等的费用)、医院发展费用(如设备购置费用、修缮费用等,这是医院支出的重点)。在预算编制时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合理安排。预算有很大的主观成分,所以其准确性难以有效保证,要保证预算具有一定的弹性。
财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有关数据资料和最新信息对收支情况进行预测,以便计划下一阶段将要发生的费用支出,控制不合理的开支范围,这样就可以预防收支严重不平衡,防止出现巨额亏损,从而提高医院的经营绩效。
四、强化对医院资产的管理
一些医院一方面有很多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占用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又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运用状况难以优化。为解决这些问题,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财务部门与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制定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报废制度,定期由医院财务部门和物资设备部门共同进行资产清查,提出积压清单,对积压物资进行及时处理,防止物资的浪费和积压。建立盘点清查制度,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建立资产档案管理,使各部门所承担的责任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对相关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其进行资产管理的责任感和管理能力,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保证。为优化资源配置,医院不仅要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还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研究。医院是科技密集型行业,其无形资产包括医疗信誉、专利权、专家声誉及知名度、科技研究论文以及病案等。对医院的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声誉,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必然不能忽视对医院无形资产的管理。
五、加强投资管理,降低投资风险
1加强购进药品材料和设备的价格管理
医院正常购进药品材料与设备,其支出约占每年总支出的50%,药品材料和设备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药品采购成本和设备的使用效益。因此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首先,建议设立采购小组专司药品材料和设备采购的具体业务,明确采购成员的采购权限和采购程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小组要对采购的药品公开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证明询价工作已经完毕,报请医院价格管理办公室审批。医院价格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医院的价格管理工作,对所呈报采购价格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核实无误后下批价格审批单,将比价工作落到实处。对大型设备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种采购方式往往能通过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最终得到最为合理的供应价格,以降低医院采购成本,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2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医院项目投资大小不等,但无论大小都要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这样可以避免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医院投资的内容主要有购置医疗设备、基本建设以及并购其他医院等。现在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一般由领导或使用部门提出。在决策过程中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多由使用设备的业务部门完成,很少有财务部门的参与,对设备的使用率和投资回报等作全面、充分的市场调研、预测,作出可行性研究分析,以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财务人员通过综合的运算方法,对经济业务科学地加以分析评判,为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和解决方法提供经济分析结果,参与经济决策做好参谋,向决策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六、加强筹资管理,降低资金成本
医疗市场的竞争及医疗技术、设备的日新月异要求医院加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很大。目前医院的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政府的财政补助,二是药品的差价收入,三是医疗服务收入。随着国家财政状况和医院分配关系的变化,医院资金的三个来源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家财政对医院的补助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药品销售的减价收入也随着药品价格大幅度降价而萎缩;政府出于保持社会稳定等原因对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调整进行控制,医疗服务收入被控制在成本以内。以上三个方面情况使医院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合理筹措医院建设发展资金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卫生改革与医院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下,医院应解放资金短缺的问题。银行贷款是当前医院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医院可以争取信贷资金的支持。医院要尽力争取低息、贴息的专项贷款和扶贫贷款、减轻经济压力。融资租赁是医院筹措资金的另一途径。融资租赁主要适用于大中型医疗设备。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医院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更大的弹性空间,有利于医院在短期内筹措资金购置急需医疗设备,提高诊治水平和医疗质量,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医院股份合作经营、医疗技术合作等融资形式是日益活跃发展的筹资形式。
七、实行绩效挂钩,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开展财务绩效目的是为了客观评价医院经营成果和经营行为,寻找经营管理中的差距和缺陷,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的不断改进;客观全面地反映医院资产运营效果和财务效益状况,有助于正确引导医院经营行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客观评价医院各科室和员工工作效能,实现员工绩效的改善,使员工能力得到提高,将医院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
医院财务绩效分析评价体系可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反映财务效益指标的,如净资产结余率、业务收入结余率等,二是反映资产运营效率指标的,如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三是反映偿债能力指标的,如资产负债率等,四是反映发展能力指标的,如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等。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医院进行绩效分析评价时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务指标与医疗指标的关系。医院过分鼓励科室追求经济目标,必然会损害社会和患者的利益。
摘要:财务内部控制将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发展,作为医院工作的核心环节,财务内部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财务内部工作也在发生着改变,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还需要不断加强来面对竞争的环境。本文主要对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途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分析
一、完善并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医院的经济效益发展取决于医院财务内部控制,这对于医院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使得资金被充分利用,统计编制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然后上报给财务部门,经过预算之后采购医疗器材、药品等。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能够确保有效管理资金,其次,能够降低风险,合理投资。分配、使用财务资金,需要财务部门对医院的投资成本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投资决策方案,实现最大化利益。然后,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水平以及综合素质,避免决策失误为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后,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保护资金安全,使得医院财务工作系统化,为医院发展奠定基础。
二、新形势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第一点,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较强的执行力,缺乏成熟的评价机制,使得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得不到理想化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效果。比如,这其中存在着奖惩不分,没有落实职务职责。其次第二点,医院对财务的控制环节比较薄弱,比如,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不协调,药材器材入库手续不全,采购环节大意。然后第三点,医院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大多数财务工作人员都来自于医院内部人员,缺乏专业性的财务知识和工作经验,对财务内部控制的了解比较片面性。第四点,对风险的管理意识不足,面对各种资金风险无法预测无法分析,从而频频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最后第五点,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医院的规章制度没有完善,管理不规范,走过场,有较大的随意性,同时,医院的评价机制没有健全,对各个部门的经费预算无法正确评估,使得控制力度以及执行力度减弱。
三、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机制
没有健全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使得执行力度减弱,因此,应当加强监督财务工作,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来担任,并对财务人员进行监督。比如,药材、器械要进行严格控制,药材出库入库要全面登记核对,对各部分的单据要进行认真检查,确保财务监督顺利进行。同时,建立批复制度,制定预算机制,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责,有法可依,有据可行。
(二)加强认识财务风险
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需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保证为医院提供优质设施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因此,转变传统的财务控制方式以及观念,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积极课程培训,利用会计手段来加强预防财务风险,提升医院的竞争力。比如,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对不同的财务风险建立健全指标体系,充分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预测风险范围,将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转化为会计信息,对其分析,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化解财务风险,(三)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加强预算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种有效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对预算编制全面改进。比如,编制预算表,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预算表,编制的主要依据可以为目标利润或者成本费用,通过预算表来分析数据,明确其中差异。同时还要对不同环节的事前、事中强化控制。
(四)促进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
当前,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得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低下。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当结合现代化会计理念,对财务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促进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财务法规、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让财务工作人员做到懂法、守法、知法。于此同时,还要将新的财务理念、知识结合实践,应用于财务控制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医院财务工作,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因此,努力学习计算机技术实施财务数据共享是内控最重要的控制手段。此外,让财务工作人员加强认识财务风险,具备现代经济意识,提升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首先阐述了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接着从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践途径。在新形势下,医院的财务控制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财务工作贯穿于医院各个环节当中,只有不断加强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为医院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医院的竞争力。目前,我国深化医疗改革,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也在逐渐得到完善,与国际逐步接轨,走向法制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马淑玲.新形势下做好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途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No.24702:121
[2]毛伯民.关于促进医院财务内部控制途径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No.37815:277
[3]唐冰.医疗集团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南华大学,2015
[4]郎玉刚.试论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内容及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3,11:230
改制两年来,公司组织多次工作检查,旨在验证工作成效,查摆不足,共同修正。由于工作检查的密度和力度有所加大,个别员工不免产生抵触、消极情绪,应付、对付思想步步丛生,造成工作检查的效果并未明显显现。“不是不欢迎,怕检查,而是耗不起、没时间”。这并非个别基层干部的牢骚话,而是基层对各种接踵而至、纷至沓来过多的无序检查,特别是对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的检查的普遍反感抵触情绪的自然流露。
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管理体系定义:“进行例行的监视和测量”,换言之,就是对产品设计、产品、服务、过程或者工厂的核查,并确定其相对于特定要求的符合性,或在专业判断的基础上,确定相对于通用要求的符合性。
工作检查就是对特定的、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展的工作找出差距与不足,进行完善和有效改进,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那么,工作检查有什么有益之处呢!
一、检查有利于制度与决策的贯彻落实。
两年来,公司相继出台了许多的制度与重大决策,并在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但我们同时也发现,随着环境的改变和改革的深入,在决策的贯彻落实上,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新情况,比较突出的是,各单位在贯彻决策时,有的单位采取“各取所需”的态度,即有利于自身局部利益就执行,反之不执行或执行不利,导致执行走了样。有的单位甚至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变相对抗上级。所以,检查督促很有必要,否则再好的制度和决策都将是一纸空文。只有通过强有力的、不断的督促检查才能推动各项制度和决策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促进我们的管理提升。
二、检查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
从根本上讲,检查是对各单位领导干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是对干部员工业绩、成绩的肯定与督促。通过检查,可以促进执行单位和部门,以及执行人加快制度与政策的落实节奏,预防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冒险主义、独断专行和推、拖、顶现象的发生,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改进工作效率、处理复杂事务和多办实事上,促进工作落实、修正、提升。
三、检查有利于帮助领导干部更好提升能力。
人,总是很难改正自己的缺点;人,也总是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有时,明知错了,却欲罢不能,一错再错。正所谓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检查正好“补遗堵漏”,外围的检查可以客观分析当局者(领导干部)的对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促使领导干部少犯错误、改进错误,少走弯路,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检查有利于修正与完善决策。
由于社会实践的多变性,制度与决策的发布难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条件下做出的决策不一定都尽善尽美,通过检查,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制度与决策本身的不完善之处,可以使决策在贯彻落实中得到不断修正与完善。工作检查,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决策执行中的情况、经验和问题,加强对基层单位的具体,保证决策的落实;另一方面,制度和决策可以接收实践检验,进而总结经验、充实完善、纠正偏差、预防错误,让制度和决策趋于完美正确。因此,检查不仅是通过实践把决策变为现实的一种手段,也是进一步交流、完善、发展、提升,再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检查有利于纵向沟通与交流。
制度制定完成,检查能够促进公司上下级的密切联系,监督检查工作不仅会将制度和决策落实到基层,推进到员工当中去,让员工了解制定制度与发布决策的初衷和目的,促进员工的理解与接受、执行。而且还会把贯彻落实情况和员工的诉求、意愿、情绪反映上来,做到下情上达,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与提升。
综上所述,工作检查又怎样如何克服各种走过场、搞形式等弊端,使各种检查真正起到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推进提升呢!我们应该立足“四点四看”。
一是要突出重点,捕捉闪光点。看是否抓住政策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重点进行督查。检查的本意是要全面了解工作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肯定成绩,捕捉闪光点是理所当然的,以便发现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全面。坐下来认真听听对成绩的汇报无可厚非,但还是要到发展好的地方,先行点、示范点去看看,了解实情。
二是要注重实效,找准不足点。克服依靠“打电话、看材料、听汇报”进行检查的飘浮作风,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听实话,察实情、求实效”看有无必须改进的。到生产一线的普通员工中间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看看工作方法存在什么问题、工作措施有什么缺陷、员工生活有什么困难,要指出缺点问题,研究整改措施,提出解决办法,改善推进工作。
三是加强配合协作,关注热难点,看有无员工特别需要的。要特别留意影响员工日常生活的民生问题。专门留心,对员工特别关注的问题要时刻放在心上、汇报在重点上、落实在行动上、解决在员工心坎上。
四是查遗补漏,留意空白点。看有无遗忘、遗漏的空白点、盲点,有何不周全、需要弥补的,要尽心竭力出主意,结合实际献点子,使方法更恰当、措施更完美,工作更进一步,检查收效更充实。
总之,下基层不虚张声势、不摆谱显阔,一切要以工作需要和解决问题为准则和出发点;实地检查,全面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地查摆不足,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发现差距,提出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着力解决基层队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否则,只见成绩不看问题,只听好话不闻逆言,结果只能是与检查的本意南辕北辙,既害上级领导,又害基层员工。只有上级认真检查,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基层认真对待检查,虚心接受意见,真实反
【关键词】县级审计机关 管理 科学
县级审
计机关成立的20余年,是审计事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20余年,是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的20余年,是审计权威日益维树的20余年,在规范管理、加强监管、优化服务、提高效益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从整体来看,县级审计机关管理机制仍有不健全、不完善或不尽人意的地方。笔者仅以10余年审计工作经验对此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县级审计机关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县级审计机关处于“条块管理”的最基层,双重管理模式下其日常运行难以做到完全独立、尽善尽美,其权威性、严肃性、公正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和冲击,内部管理松散成为制约审计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主要有四。
(一)制度缺失,内部管理严谨度低。一般而言,县级审计机关人员人少事多的矛盾都是较为突出的,身兼数职多职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个别县级审计机关没有配备专职机关公务人员。这种人员使用上的窘境直接造成了县级审计机关管理上的“偏沉”,即:偏重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构建机关发展长效机制、规范管理的内部制度则重视不够,在构建审计文化、创新管理方法、创建法制机关等方面着力不多,内部管理往往偏重于“人治”,疏忽于“法治”,这样,就难以形成严谨的机关管理机制、体制,不利于县级审计机关的创新发展,更不利于县级审计机关建设性作用在更高层次上的充分发挥。
(二)受制较多,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在现行双重管理体制下,由于条块沟通不畅,相互要求、目标、任务不同,县级审计机关往往顾此失彼。从审计系统来看,多要求按照审计署工作部署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加强“人、法、技”建设;而从县政府来看,多要求围绕县政府中心工作,抓好监督,搞好服务。这种工作侧重点的差异,直接导致工作重叠、效果打折、监督弱化。从审计内容讲,每年审计系统从中央到地点都安排大量的专项资金审计,涉及的单位多、资金量大、工作要求标准高,而县政府每年也均相应安排大量的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及其他临时交办审计工作,这样难免出现被审计单位、资金或项目重叠,重复进点审计的现象不可避免,不仅浪费审计资源,而且加重被审计单位负担,有损审计形象。从审计经费讲,政府保障经费虽然众所周知,各地政府也将审计经费列入预算,但往往严重不足,常与罚没收缴挂钩返还,这样大量的计划外审计工作经费常被排斥在预算之外,经费上的不足,必将影响审计执法的原则性。从地缘关系讲,审计与被审计对象属平级关系,同属政府领导,真正超脱是较难的;而审计人出于日后生活的种种顾虑,难免在审计中出现个别“松动”。因而对县级审计机关而言,这种双重管理机制,难以使县级审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缺乏创新,调研成果应用较少。县级审计机关每年都要承担繁重的审计任务,个别审计机关甚至年人均审计项目达到了7个。过重的审计压力压缩了县级审计人员的调查研讨时间和兴趣,直接造成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争先意识不强、不浓,工作缺乏创新,知识陈旧,观念落后。而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一些先进的理论、经验、方法和技能往往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应用和推广,个别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东西还仅被当成是建议和呼声,激不起大浪,汇不成江河,难以推动审计管理得到实质性的改进或突破,直接造成了县级审计机关的管理水平的停滞和徘徊,难以适应科学发展观对县级审计机关管理的新要求。
(四)缺少交流,学习沟通借鉴不多。县级审计机关间的交流由于任务繁重、成本较高等往往滞后于其他行业,而仅有的一些交流也仅限于审计业务、审计前沿理论研讨等,而对于审计管理的交流研讨少之又少。往往你管你的,我做我的,局限于小圈子、小范围,满足于旧模式、旧思维,小打小闹,小进即满,小富即安,导致县级审计机关眼界不宽、思路不畅,难以在管理上做到吸收、借鉴、提高,不想、不愿、不敢、不能对现有的制度、体制、机制说不,因循守旧,日益改进,日益完善,影响了机关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对加强县级审计机关管理的几点浅见
(一)积极探索“垂直管理”机制。“垂直管理”是相对于地方政府统管人、财、物而言的,就是要将大部分管理权收归上级审计机关,这样既保证了一定的独立性,又能有效防止工作重叠,科学安排审计工作,综合考虑加强内部管理,使审计
机关真正形成管理科学、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内部管理机制,审计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调能换。在这样的机制体制下,审计的重点将首先关注民生、民主、法治、改革、发展、效益,推动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政治,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又能兼顾地方利益,围绕地方工作中心,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审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推行系统管理一览子制度。相对而言,县级以上的审计机关工作性质、工作流程、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工作导向等均基本相同,在管理上有一定的共性,如果在将地市级、甚至省级审计管理的经验方法推广应用到基层,无疑将会增加县级审计机关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新格局,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治管理成分。因而建议,由县级审计机关上一级业务管理部门,将本部门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本系统被推广应用的经验、本行业被推荐应用的管理模式汇集成一览子制度,作为县级审计机关管理之借鉴,甚而可成为管理之模板、手册,以进一步规范机关管理、提高机关效能、创新管理机制。
(三)科学处理好审计质与量关系。要通过充分的调查和研讨,科学处理审计项目数量和审计质量的关系。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必须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长抓不懈。审计数量需科学安排,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数量与质量互为矛盾又互相促进,是具有逻辑辩证关系一对“孪生兄弟”。针对县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数量偏多,质量偏低,往往审计计划不够科学、审计调查不够充分、审计实施不够精深、审计分析不够透彻,“粗加工”项目多,“精加工”项目少的现状,笔者建议在适度沟通、协调、调研及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审计项目实施“精品化”战略,求精而不求多,项目实施中深入解剖,认真分析,切实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研究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的、屡查屡犯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这样就能够达到质与量的统一,促进审计事业的良性循环。
(四)有计划加强系统内的沟通与交流。系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是一个学习提高的机遇,是一个开阔眼界的平台,是一个完善自身的绝佳形式,充分利用这一形式和平台,必将使县级审计机关的管理不断推陈出新,更适应审计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下对审计管理的更高要求。在沟通与交流上要注重计划性和科学性,不能将交流沦为放松休闲、旅游观光、访友寻亲等的借口,而是要在经过广泛的征求意见,细致的摸底调查,科学的分析论证,认真撰写交流文章等大量的准备工作后,才能付诸于实施。交流中,要张扬个性、去伪存真、形成共识、达成意向。交流之后,要加强消化吸收,形成消化意见,尽可能地将其精华运用于实践当中,这样不仅对业务工作有利,而且对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加强和完善县级审计机关管理,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广大审计人员不断探索求新,推动审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文书档案管理现状
(一) 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
文书工作者和档案工作者配合不协调, 不重视对方的工作, 给实际管理带来困难。
(二) 归档界限模糊。
医院没有明确的归档界限, 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将文件材料及时正确归档。
(三) 管理基础差。
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以保存资料为主, 对归档质量要求不高, 缺乏专业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
(四) 管理手段与时代脱节。
部分医院沿用人工管理档案的方式, 与当代的信息化社会脱节, 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调取、查询工作。
二、文书档案管理标准
(一) 标准化。
注重文书质量, 书写文书要用统一标准的纸张, 字体工整, 格式规范。
(二) 规范化。
建立完整合理的文书档案管理流程, 注意文书档案管理的及时性, 制定清晰的归档界限, 规范操作技术。
(三) 保密性。
文书档案关系到医院工作人员和病患的私密信息, 必须十分注意保密。重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原始性。
(四) 专业性。
文书档案管理, 必须由专业人才负责, 提高文书质量, 规范档案归档。
三、医院文书档案管理新途径
针对目前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的种种状况, 笔者结合管理标准和医院对文书档案管理的新要求提出以下几种较好的管理途径:
(一) 取得院领导重视。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需向领导阐述自己的工作性质, 证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 取得领导重视。
(二) 完善文书档案管理基础设施。
文书档案管理离不开打印机、复印机和扫描仪等基础设施, 医院应加大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完善管理设施, 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进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三) 创新管理理念。
信息化发展迅猛, 具有便于信息检索、更新、维护的优势, 医院应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并将文书档案信息管理纳入其中。把以前纸质的文件都分类录入到数据库中, 此后的每份文书档案信息按照规范的分类方式分别存入不同的数据库。医院工作人员在借阅档案资料时, 可以先征询信息管理员的同意, 通过网络快速查找。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节约纸张, 防止信息因纸张损毁而丢失, 更具安全性。此外它还具有管理方便、查询快捷的优势。
(四) 注重文书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对于纸质档案, 要注意保存在安全位置, 既要防止信息泄露, 还要预防纸张损坏。可以定期将文书档案资料装订在一起放入保险柜中。
如果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医院文书档案资料, 必须重视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及时更改密码, 设多重密码, 及时更新系统、更新病毒库等方式保障信息安全。对于十分重要的信息, 医院可以选择不联网保存, 以防黑客入侵。
(五) 加强文书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
做好文书档案的监督工作要从两方面入手:文书档案管理部门, 医院各科室。
1. 监督文书档案管理部门。
建立科学的监管方案, 设立独立的监管人员, 督促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者及时完成接收到的任务, 不得随意拖延或将任务转交他人, 不得随意透露医院文书档案信息, 档案归档要严格按照归档标准, 注意档案信息录入的准确性。
2. 监督医院各科室。
文书档案管理部门要委派专人定期要求各科室汇报档案信息, 不允许各科室出现文件资料大量堆积情况, 从源头掐断档案信息遗失的苗头, 确保档案信息完整无误, 保证文书档案管理部门年终不会出现工作大量积压。
(六) 重视文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虽不能为医院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 但它却是医院长远发展的保障。因此, 医院要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 建设一批思想端正、技术过硬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者。
重视对文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引进专业管理人才, 对现有工作者展开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传授专业管理技能。此外还要对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保密意识, 确保医院重要信息不会泄露。鼓励员工开拓思维, 寻求更好的管理手段,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七) 采用激励机制。
医院可以在文书档案管理部门采取激励机制, 对于工作效率高、工作质量高的工作人员给予物质奖励, 以此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 让管理人员更重视自己的工作。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目标;途径
财务管理在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新医改”实行,并在其中提出了医院的总体改革思路在于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监督机制,不仅要健全完善好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又要减轻公民的个人支付医药费用的负担,将公共医疗的卫生事业中的公益性质体现出来;既要牢牢坚持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方向,又要不断规范对医院的管理。这既是医院改革的新要求,也是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定位,“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拓宽资金的筹措渠道,降低运营的成本,并保证合理收益”。
一、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1.短期内的现实性财务管理目标
医院应该把生存作为发展的前提,首先,创建更合理的资本结构,把负债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在医院正常运营所需资金有充分保障的基础上协调好筹资风险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点,即用尽量少的成本、冒最少的风险来筹集到最大化的资金。其次,根据自身行业特点把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合理值确定出来,以此保证医院资金流动顺畅,具备支付能力。最后,加强对成本核算环节的重视,对医院各项成本做合理确认;对各项支出费用做准确计量,然后对各项成本构成进行分析,找出存在于医疗成本同费用构成当中的问题,进而在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医疗成本降下来,做到合理贏利,为医院的生存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2.中期内的规划性财务營理目标
一方面,在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后,我国的物价就一直呈现上涨的趋势,医疗药品、设备、器械等也不例外,同时包括勤杂人员在内的医院工作人员所需的人力资源成本也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医疗设备的更新周期在知识、科技日新月异的发簪形势之下越来越短、各种医疗难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使得来自财政的拨款已不能满足医院购置先进医疗设备、引进先进医学人才的发展需求,进而影响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就诊患者逐渐减少,造成财务收收支失衡,进人恶性循环的怪圈,失去可持续发展下去的能力。
3.长期内的战略性财务管理目标
将突显公益性,让患者用最少的花费获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此更多的发挥出医院承担社会责任的职能作用。为此,医院的一切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都应紧紧围绕这一长期战略目标,通过不断优化财务规划和资金管理办法将运营成本降低,减少患者的就医花费;同时,积极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医疗设备、技术,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二、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途径
1.完善财务管理方式
完善财务管理有利于医院的更好发展。动态的财务管理是相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静态的财务管理模式而提出的,是医院的正常运转以及提供各种的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第一,医院要想降低自身的醫疗成本,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来对医疗设备进行采购,使闲置设备的数量减少,进而提高资产使用率。第二,医院在进行招标采购的过程中,要对招标的过程严格规范,将过程与结果公开,努力做到公正与透明。第三,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体系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使无形资产的评估与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2.加强对医院财务的控制
为了使医院资产具有完整性、安全性以及收益性等特点,进而对内部财务的控制力度逐渐加强,使财务管理目标逐渐成为一种与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有关的制衡机制。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作为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可以有效的弥补在业务程序中出现的漏洞的。为此,应加强其制度建设,从细节层面上来完善相关资产控制制度,并建立高效的制衡与监督机制。医院内部各岗位应该权责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分配,用好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以社会舆论监督为辅助,加之有关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管,确保财务的决策机制更科学、合理与高效。
3.完善网络化治理,进一步提高財务管理水平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医院财务管理在这一背景下必须实现网络化。因此,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突破,使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网络化的财务管理平台的治理下,药品的价格以及医疗服务的价格都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划价,然后统一结算。医院应该根据形式做适当的战略调整。从医晓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相关软件进行升级与完善,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对有关财务核算软件中的漏洞及时的核算,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使网络环境更加安全,财务信息的核算更加精确。
三、结语
随着“新医改”的落实,医疗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制定合理并行之有效,对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整合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医药卫生体制不断升级。因此,医院财务管理目标需要与时俱进,相应的实现途径必将会有所改变,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李晶晶.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途径[J].财经界, 2013(24).
2011年11月07日 14:32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5 常光民 杨绍华 李传柱 岳劲松 易赛键
北京市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在维护首都和谐稳定、加强“首善之区”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2010年8月,东城区被中央政法委和北京市委确定为全国和北京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一年多来,东城区在探索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方式,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积累了可贵的经验。最近,我们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深入该区的东直门街道、东花市街道、建国门街道及其所属社区,对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主要做法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东城区创建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是针对当前社会服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划分网格单元,以责任制为依托,全面覆盖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各种要素,进行精细化服务管理的一种社会管理常态化方式,主要特征是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
合理划分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单元。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原则,将全区17个街道、205个社区划分为589个社会管理网格。根据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基本情况,将所有网格划分为住宅、商务商业、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四种类型;根据社会管理秩序、治安环境状况,将所有网格划分为日常管理、一般防范、重点关注、综合治理四种等级。以网格为单位,围绕社会服务管理的具体工作,逐人、逐地、逐事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做到精确定位、精选定人、精准定责,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
科学构建社会服务管理组织体系。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领导小组和各单位(部门、街道)领导小组。按照将社会管理重心前移、下移的总体要求,对现有社会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搭建“三级平台(即区、街道、社区三级行政体系)、四级服务管理(即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工作体系)”的组织体系。成立“东城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17个街道成立“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205个社区社会管理综合工作站与现有的社区服务站合署办公。通过“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了全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明确了网格单元的社会管理对象、工作职责、办事流程和时效,为精细化管理、零距离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系统优化社会服务管理力量配置。对全区社区工作者、街道干部、公安司法队伍等按网格化服务管理要求进行重新整合与配置,在每个网格内配置了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司法员、网格消防员和网格党支部书记“七种力量”。将区域党建、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统战、工会、妇联等工作逐步充实、整合到网格中,形成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机制。构建专群(专业力量与社区群众)结合、条块(职能部门与属地)结合、社群(社会力量与社区群众)结合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格局,实现社会服务管理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力量集合,发挥“单兵是尖刀、整合是拳头”的工作效果。全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按照“党组织建在格上”的原则,把社区党员调整划分到网格中,逐格建立党支部,选举产生支部书记。在全区589个网格中建立了822个网格党组织,建立了“四级体系、两个确保”工作机制,即:构建“区党委—街道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四级党组织网络体系,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确保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网格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引领全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
积极构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完成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上线,为社区综合工作站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每个网格都配备PDA终端,网格管理员可及时将发现的情况分类上报社区和街道并进行处理;梳理29个部门的300多项业务和事项,将每个事项的工作流程都纳入“采集上报—指挥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入库评价—结单归档”六步闭环结构;建立分门别类、种类齐全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动态化管理;构建了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格)、中间有网(物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规范全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流程,明细各环节工作职责,提高了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服务质量。
显著成效
在调研中,受访的社区干部群众无不由衷地对我们说: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带来了明显变化:通过加强社会管理,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通过加强社会服务,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通过加强社区治理,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管理的参与度;通过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引领了全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工作方向。实践证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东城区统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网格工作力量已经成为维护区域安全稳定的基础力量,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举措。我们深感,东城区在扎实开展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基本实现了管理对象动态过程中的“底数清、情况明”。借助网格化信息系统,及时有效了解情况、掌握动态、解决问题,做到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矛盾纠纷不上交”。二是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更加有效。通过以网格为基础,动态掌握各类特殊重点人群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逐一匹配相应工作力量,逐一落实针对性的服务管理措施,逐一形成定向服务、分别管控的工作历史记录,做到了管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工作科学化。
三是安全稳定基础更加牢固。通过落实“信访代理制”,强化网格基础作用,强化源头预防,强化排查调处,各类信访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信访总量、集体访量均实现较大幅度下降;通过探索网格化警务模式,推动警力下沉,群众“见警率”和民警“管事率”大幅提升,万人发案率、百户发案率均保持较低水平。
四是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以社会服务管理网格为最基本单元,在社会服务管理领域形成专群结合、条块结合、社群结合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全区工作由重管理轻服务向服务与管理并重转变,从运动式管理向常态化管理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政府一元管理向公众多元参与转变。五是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通过把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在改善民生中得到加强。
思考与启示
通过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东城区推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前社会管理工作实际,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社会管理的新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具有坚强的政治保障。东城区把加强社会服务管理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有效手段,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摆在全区工作的突出位置。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依托党委政府对社会资源的动员、协调和调动能力,团结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针对社会安全稳定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施策。在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按照“党组织建在格上”的原则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因此,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实质上就是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集中体现了党委政府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主导作用。
坚持政府负责,具有坚实的组织保证。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在行政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搭建了“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管理”的组织体系,科学界定区、街道、社区、网格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责任务,系统再造政府各部门社会服务管理的工作流程,按照理顺关系、优化程序、提高效能的要求,健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职责体系,形成分工负责、运转协调的机制,强化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
坚持社会协同,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从工作体系看,“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管理”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从工作对象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将人、地、事、物、情、组织等社会各种要素问题作为工作对象;从工作方式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在落实责任、宣传发动、隐患排查、问题化解等各方面,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整体合力;从工作成果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目标是服务整个社会,实现社会建设优化完善,社会和谐稳定充满活力。
坚持公众参与,具有扎实的群众支持。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既强调政府职能部门、政法机关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主责作用,又强调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参与、协同作用,规范和完善了不同形式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建立了以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为手段,以社区服务站为平台的“一委三会一站”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形成各具特色、鲜活生动的居民自治形式,广泛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准确把握民情、回应民意,真诚服务民生、赢得民心,形成社会服务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坚持开拓创新,具有深厚的动力源泉。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健全的工作体系、完善的工作格局和成熟的工作机制,成为全区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抓手,维护稳定的基础体制和推进社会建设的基础格局,社会管理模式的品牌亮点不断涌现。如创造并实施了网格化社会面防控体系,促进了流动人口管理规范化、社会化,推出了网格化社会领域统战工作、社会管理综合执法等一系列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确保社会服务管理不断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需要,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一、企业管理会计倍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会计工具的集成是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应当按照管理理念现代化、会计核算自动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积极、逐步、稳健地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的转变,并协同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支持、资源保障、价值创造、风险管控等,引领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直。
笔者认为应该按照管理理念现代化、会计核算自动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积极、逐步、稳健地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二、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工具集成是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企业管理工具主要包括企业再造、战略联盟、标杆管理、存货适时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作业成本管理等等。集成不是简单的单元钱性叠加,而是单元间的非线性相干作用,通过集成体的各个组成单元的相互制约、相互耦合而产生整体突现效应,形成优势的聚变,使得集成体发生质的飞跃。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市场环境、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基于同素异构理论、木桶理论、协同理论而选取、融合管理会计工具的优势,建立本土、自身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1.同素异构理论
同素异构理论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相同的成分或要素在空间关系(排列次序、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可以生成事物不同的结构,甚至使事物发生质的变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金刚石与石墨,其构成虽然是同样数量的碳原子,但由于碳原子之间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与组合关系的不同,形成了在物理性质上差别极其明显的两种物质:金刚石坚硬无比,而石墨却十分柔软。自然界的这一原理同样可以移植到企业管理领域,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不同的集成应用,可以取得企业运营管理完全不同的效果,这就需要对各主要会计工具进行综合分析和集成管理。
2.木桶理论
劳伦斯·彼得的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有若干木板拼成的木桶的容水量,是有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木桶理论也就是通常的主要矛盾,只有明确事物的薄弱环节,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才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这一原理映射到企业管理中,要想发挥某种管理会计工具的最大效应,必须通过吸收其他管理会计工具的优势,以减少该管理会计工具的劣势,弥补自身的缺陷。管理会计工具集成的木桶原理就是要寻找、选择自身的最优功能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补匹配,这样才能使得在集成过程中,各集成管理会计工具自身得到优化,并且能够以最佳状态、最佳时机以及最佳方式进行融合,从而超越一般的优势亙补。
3,协同理论
赫尔曼·哈肯的协同理论认为:各种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或能量的交换时,可以通过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以自组织的形式,出现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理论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为基础,吸取耗散结构理论的精华,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领域的分析,提出了多维相空间理论,再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上,描述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基于系统理论,管理会计工具的集成应用就是要使被集成的管理会计工具在时间、空间或功能等方面按照一定的模式协同,使集成后的管理会计工具呈现出高度有序的整体性特征,从而实现整体功能的倍增或突现。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企业应该按照管理理念现代化、会计核算自动化、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积极、逐步、稳健地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1.变起来
实现管理理念现代化“变起来”即改变管理层的传统管理理念和引导各部门、子公司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壁垒,建立企业集成、共享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企业资源配置。云计算和大数据为管理会计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和内涵,虽然管理会计的本质、目标并没有改变,主体还是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但其管理理念、模式、工具和方法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云采购、报销业务云服务等。蕴含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工具方法、数据模型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为企业推进管理会计实践提供了完善的平台支撑,为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化支撑工具,也为财务转型和企业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属于“一把手工程”企业核心管理层的重视与支持,是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源动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融合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商业模式,不再是传统、单一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集成系统,不仅涉及个性作业流程,而且要求改变领导方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考核程序和评价标准等。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会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变革。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以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工作环节、工作单元、工作步骤加以判断,并对逻辑关系、时间花费、协同并行等进行分析研究,大胆创意构思出能够最佳地完成统一工作任务或目标的一系列工作单元和环节,以求在质量、速度、成本、服务等各项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得到有效性性改善。
2.用起来
实现会计核算自动化“用起来”即以财务部门为主体以企业正在运行的ERP系统为核心,实现会计核算全面自动化。目前,较多企业习惯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核算系统仍停留在ERP系统的总账管理模块和报表管理模块的运行上,所有记账凭证仍然是通过总账管理模块的凭证录入功能手工输人的,严重制约了会计工作的效能和效益。因此,财务部门首先应在此基础上,对会计科目、部门档案、职员档案、BOM结构、存货档案、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固定资产卡片等基础数据进行梳理,从企业信息化的髙度,进行统一规范编码,建立科学合理的代码体系,实施动态维护与管理。其次,进一步启用ERP系统的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存货核算、资金管理、网上报销、成本管理等记账凭证派生模块。一方面,实现存货核算、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总账管理的数据按成本对象归集或分配料、工、费传递到成本管理模块,完成产品或劳务成本的计算和分配,并自动生成机制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模块;另一方面,实现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存货核算、资金管理、网上报销等模块自动生成机制转账凭证传递到总账模块。经过总账管理模块的审核、记账后,由报表管理模块自动读取数据,完成对外披露报表和对内管理报告的自动、实时生成,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的全面自动化。
3.联起来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联起来”即在会计核算自动化的基础上,基于集成应用、数据共享的思想,将企业物流、价值流、信息流有效联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目前,企业信息化常见的问题是:人为割裂完整的业务信息,导致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互为孤岛,各方面信息难以融合、共享,甚至出现了不同来源数据相互矛盾的情况,导致管理会计工作的很多障碍。较多企业由于各部门局限于自身管理效率或企业信息化的逐步建设缘故,目前上线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软件品种较多,各软件之间彼此未建立有效的数据接口,以实现数据共享。由于历史成本原则,会计核算信息处于信息流的下游核心枢纽地位,各部门经营活动的业务数据中凡是影响到会计要素变动的交易或事项,最终都会汇集到财务部门。因此,企业在会计核算全面自动化的基础上,应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信息流上游延伸拓展。基于系统,应将采购付款业务延伸到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模块;将销售收款业务延伸到销售计划—→合同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将薪酬管理业务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产管理—→能力需求计划;将成本管理业务延伸到生产管理—→制造计划。最终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和数据共事,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体化管理。
4.立起来
【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推荐阅读:
医院财务科主任的竞聘书10-09
医院财务总结报告06-28
医院财务管理总况05-25
医院财务检查整改报告07-15
民营医院财务分析10-25
医院财务管理研究报告10-13
医院财务管理毕业论文11-22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与财务管理策略研究11-11
医院财务收支平衡问题07-20
医院财务工作计划范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