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课堂常规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学生课堂常规(精选10篇)

学校学生课堂常规 篇1

一、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迟到要报告,经允许后进堂。入室即静,静下即学,学要专心。

二、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好学习用具,包括书、笔记本、双色笔等相关学习资料。把身心调整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三、老师进班,快速起立,至致问好;师生精神饱满,共同走进新的一课。

四、做学习的主人,做课堂的主人,力争每节课自己都有大的收获,与大家与老师相互配合,让每堂课都有序高效。

五、遵守课堂纪律、坐姿端正,神情专注,注意力不分散。不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之事,不做小动作,不讲小话,不喧闹,不睡觉。在上课过程中听老师指令,按老师要求去学去做。

六、虚心接受批评,及时改正错误,尊重老师、尊重学习小组长及同学,不与其他同学发生磨擦、不顶撞老师。

七、按照老师、学习小组长的要求,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用心倾听、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有序发言,认真规范记笔记,自始至终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八、积极合作、主动交流,用心探究、和谐竞争、分享互助,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九、诚信学习、诚信考试、独立自主完成作业,不会则问,作业考试不抄袭。

十、课前预习,课中攻坚,课后巩固,课前、课中、课后、学为一体。

XX学校

学校学生课堂常规 篇2

但刚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完全没有意识到在学校里应该遵守什么规章制度,他们只是纯粹的玩,一进入音乐教室总是手舞足蹈,没有“规矩”。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往往对音乐课的兴趣只能保持五分钟“热度”,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他们越来越没有耐心,有时完全不注意老师在讲什么内容;低段孩子需要读歌词掌握歌曲节奏,但很多孩子都不愿意看书本跟着老师念,尤其是男孩子,更容易分散注意力;孩子们爱唱歌,可总是看着书本心不在焉,叽里呱啦地乱唱歌词……这样的情况常使课堂教学活动举步维艰。一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着我们低段的音乐课堂不能与高段相同,要想有效开展我们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课堂常规亟待建立。

一、归根溯源,探究成因

想要解决问题,就应该去找表象背后更深层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学习习惯尚未形成

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对音乐往往是一种感性认知,是一种无意识状态,缺少理性的主动认知能力,自控力较弱,学习习惯没有形成,所以音乐课常呈现孩子们闻歌起舞、歌声飞扬,但起不了课堂上所需要的效果的现象。有时孩子们在课堂中碰到激情的音乐就按耐不住内心的狂热,时不时站起来扭屁股,甚至跑到隔壁桌同学那里“拳打脚踢”,一节音乐课仿佛成了“人声鼎沸”的菜市场。

(二)注意力尚未稳定

低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幼儿园里往往是自由的“小皇帝”,无拘无束惯了,一到小学课堂上就不适应。很多时候,这些学生还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这与他们的认知力、注意力和自制力尚未完善有很大关系。他们对课堂纪律和行为习惯缺乏系统认知,把音乐表演当成看热闹,所以当音乐“不好玩”时,他们的注意力就开始不集中。另外,由于乡镇的孩子不如城里孩子见多识广,对音乐表演也缺乏自信,在表演过程中容易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半途而废。

(三)音乐课堂缺乏趣味性

小学低段音乐课是最难上的,笔者曾试着对比自己的课堂,发现低段孩子就是喜欢快乐、有趣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教师的语言是否亲切、自然、幽默、风趣,课堂设计是否符合低段孩子的心理,教学环节是否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哪怕是做到一点也能引起孩子们短暂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让音乐课堂成为孩子们喜爱的课堂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快乐的课堂,就没有热爱学习的孩子们。

二、妙施其法,落实常规

(一)课堂秩序常规的建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音乐课是在音乐专用教室上课的,所以进入到音乐教室上课就产生了秩序问题。以往孩子们从教学楼到综合楼上课都是慢慢的,像逛街一样晃荡过来,而且一路上说笑不停,吵闹不断。有的孩子还在追闹嬉笑中摔倒,被弄哭……因此,学期初的始业教育就要建立起音乐课堂的“规矩”。

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我们要学习一些幼儿园的管理模式,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过渡。如:小手拉小手、123静下来、听到音乐响起耳朵竖起来、听到琴声响起小嘴巴往上扬等等,生动有趣的动作和语言相结合,让他们能很快接受。还有听音乐进出教室;用上行和下行音阶进行方式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唱的方式来问好;用学习过的歌曲旋律来变换队形;把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孩子们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有序地完成相应动作等。

(二)课堂学习常规的建立

1. 良好姿势的养成

小学低段孩子日常行为习惯还未养成,音乐课堂上时常出现孩子弯腰驼背地坐着、翘着二郎腿、耷拉着脑袋或摇晃身体等情况,如果放任这样的姿态,这哪儿还像是音乐课堂。因此,老师不得不花心思想出更多的点子,来帮孩子们纠正站、坐姿。通过始业教育课,在开学伊始就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上课姿势,并在课中不断提醒,不定时对学生的学习姿势进行评比,对做得好的孩子进行表扬,不断进行强化和个别影响,使这样的姿势得以持续。

2. 良好聆听习惯的养成

新课标中指出“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帮助其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聆听音乐的经验。”欣赏课时,教师要从学习习惯的角度对孩子们提出学习目标,即做音乐的聆听者、音乐的好朋友、音乐的小主人。作为“音乐的聆听者”,就要知道怎么样去做一个文明的聆听者,怎么样给自己和伙伴们一个更好的音乐课堂环境;做“音乐的好朋友”,就要学会怎么样去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知道音乐在告诉我们什么;做“音乐的小主人”就是要融入音乐,用自己的眼耳口手来感受、表现、创造音乐。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自己、为伙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良好歌唱习惯的养成

学唱歌曲是音乐课的主要任务,但低年级孩子唱歌的良好习惯还未形成,喜欢大声喊唱,这样既会损伤孩子娇嫩的声带,增加嗓子的负担,又使歌声缺乏美感,更表达不好歌曲的情感。所以,教师要时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如不大声喊叫、不迎风唱歌、不在剧烈运动后大声唱歌、感冒嗓子发炎不能唱歌、不吃辛辣食物等。

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在课堂教学时,如果跟孩子们说像合唱队一样用“高位弱声”来演唱,低年级的孩子会一头雾水。如果说:“露出你的笑容,扬起你的眉毛。”他们就会很容易做到。学唱歌曲要先轻声再到放声,就告诉孩子们先唱给自己听,再唱给同桌听,然后唱给老师听,再用拍录视频的方式让孩子比比哪一组或者哪个孩子的表现力更强,最后和歌声里的小朋友比赛,这样的做法非常有效。

(三)良好表演习惯的养成

表演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发展他们的表演潜能及创造力。农村孩子大多都没有舞蹈基础,又缺乏对音乐的理解,有时表演就成了“游戏玩耍”,所以教师要明确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音乐或歌曲的哪一方面来进行表演,有针对性地开展表演活动。如:二年级下册《郊游》这首歌,根据歌词的内容,简化教材给予的表演指导,孩子们小手拉小手很有精气神,表演郊游的愉悦心情。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歌曲的二度创作,能让孩子们体会歌曲的意境。又如:二年级上册欣赏《四小天鹅舞曲》的光盘中有提供的舞蹈视频,在欣赏前做到有的放矢,即:舞蹈中有适合我们学习的动作吗?在欣赏过程中要记一记、想一想,所有的孩子都十分投入,找出了音乐和舞蹈动作的相通点,也模仿起了视频中四个小朋友的舞蹈动作,体会到了音乐表演带给大家的快乐。

三、投其所好,巩固常规

(一)竞赛巩固

“荣誉感是天生的”,一年级新生的荣誉感尤其强烈。教师要抓住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设计竞赛项目,并对竞赛项目作明确的要求,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给予“奖章”(表扬信、小音符、星星贴、棒棒糖等等)奖励,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上课表现好的,如唱歌姿势正确、演唱声音好听、表演积极、表情丰富、律动优美、严于律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在学生手上贴“奖章”,并让学生下课统一贴在音乐课本固定地方,便于累计。将“奖章”贴于音乐课本上还有一个更好的作用——小朋友不再乱丢课本,可促使他们爱惜书本,老师也不用再为小朋友上课忘带课本而烦恼了。因为,没有音乐课本,他永远得不到他想要的“奖章”。

(二)小助手管理固常规

若要管理有效,教师还得有学生协助,药明确管理人员,细化管理要求,同步严抓常规,规范常规。虽然一年级孩子还不具备高年级孩子那样好的管理能力,但在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特别懂事的孩子能胜任小助手工作。要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也必须经过考核,通过一星期的考察过关才能被选上,协助老师管理班级队伍和学生纪律。教师要让更多孩子有当老师助手的机会,这样孩子们也会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来约束自己,影响别人。

从娃娃抓起,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了一个人的学习态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到了高年级他们在音乐课堂中就会自然地提醒自己的坐姿,在演唱歌曲时就会主动地挺拔身姿,打开口腔高位置轻声唱,并注意老师的指挥动作。低年级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并决定了孩子们的终身发展。要想发挥音乐的素质教育作用,在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不能忽略常规训练与习惯养成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就是人的教育。”通过规范教学,可将孩子们犹如散沙状之顽皮习性打造成可塑可雕的艺术胚模。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能帮助音乐教学有效地实施,让孩子们更好地投入到音乐的海洋中。而形成这种学习状态的有效措施就是课堂常规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国安,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郑丽,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为举行学生课堂常规比赛叫好 篇3

H校把评委席安排在学生的两侧,便于观察学生,教师则依然站立于讲台处组织教学,我们则一边学习评分标准与细则,一边对照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看H校的评分标准,果然跟我预想的差不多,不过,还增加了情感、氛围、态度等情绪类的东西。不知是学校特意要求过,还是教师的课堂确实有了根本的改变,学生的活动比较多,教师占有的时间少,关键是学生学习很主动,自学、讨论、做自学题,讨论交流很有礼貌,虽然讨论热烈但是尊重对方,让对方话说完或者间歇时才插话,这很了不起。另外,大多数学生说话比较完整,不只是全班交流时这样,小组讨论也差不多。学生坐姿始终很规范,小组合作时几乎人人都参与,但讨论问题时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大都流于表面的理解,并没有因为讨论而推进对问题的理解,说明在核心问题的理解上,仍需要教师提供阶梯式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虽然各班学生优秀之处不太一样,但整体而言,授课教师的要求高低和落实力度大小不同,带来的课堂面貌果真又不同,学生的专注程度与学习效果确实存在差异,可惜没有当堂检测的环节,要是有,倒是能很客观地体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呢。

事后,我们几个评委私下交换了一下意见,对六堂课的学生表现进行了排序,结果很惊人的相似,除了中间三节课的次序稍有些微小区别,整体的顺序却都差不多,充分说明学生的课堂状态是可以通过观察反映出来的。活动结束时安排了一个评议交流,很多教师也都发言,评价学生的突出表现,教师都很兴奋,都说这种比赛很新鲜,以前要么总不放心学生,教师总是带着学生,指挥着学生做每一个环节,预设每一个细节;要么就是不管学生的语言表达,不管他们的习惯,只顾着教自己的备课内容,结果却等于是走过场,学生得不到训练。今天才发现学生原来这么能干,语言表达这么好,原来呀,学生的表现都是要看教师有没有想到,标准有多高。真正优秀的教师原来都是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课堂礼貌、如何自学、如何讨论等细节上做起的,难怪许多名师的课堂上学生那么能干,原来都是有原因有源头的。教师的发言诚恳真实,看得出是发自内心。

教师的感受我完全认同,甚至感觉启发更多。回想以往教师上课比赛都是比教师,关注教师的表现,授课教师自然只从自己的教学出发,考虑教材怎么教,考虑自己有怎样的特长风格可以展示,很少关注到学生,或者至多兼顾一下学生的理解表现。这实际上从评价这一层面说,还是以教师、教学、教材为主的课堂,评价的潜台词还是以“教”为准。教学评价没有发生改变,教师自然难以发生根本的改变。然而,评价是指挥棒,评价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很少关注甚至忽视学生的学,又怎能推动以学为主的课堂建设呢,又如何体现以学论教的新课程要求呢?这是否是教学改革难以向纵深处推进的症结所在呢?

由此,我想到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想到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挂满了四周的黑板,想到了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这些学校的课堂都是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第一线,都有对教师占用的时间以强硬的限制,“不超过五分钟”“不超过十分钟”,而将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降位为教学流程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疑难问题的顾问指导、学习评价的激励者。如此定位,课堂顿时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呈现出叶澜教授倡导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之美好景象。如果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是从学生学习的实际状态上进行变革,那么,我觉得H校则是从课堂评价的角度来探索以学论教的有效路径,这又从根本上去推动教师教学的行为改变和价值标准的改变,如此,则更具深刻的意义。

当然,H校评价学生课堂常规的活动还才是开始实践,许多想法和做法还不够完备,不少地方可操作性不太强。如,课堂上学生的综合表现太丰富,往往难以关注全面,挂一漏万常有,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方面缺乏,评价标准过于简单、笼统,难以兼顾到更复杂的课堂情境等。对此,我倒觉得不妨先举办一些更专项的活动,如,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比赛、学生课前准备比赛、学生小组讨论比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比赛等。抓其一项,促进改变;连续多次,分项推进,则能步步为营,占领成功高地。因为课堂虽然是一个浑然的整体,但是却由每一个部分组成,每个细节都逐步做到位了,必然会有整体的进步。用比赛的形式来促进细节改变,促进教学常规的深入改变,虽然功利,但倒不失为一种从管理角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此外,比赛不是目的,目的是推进,因此,为了达到推进的目的,做好足够的铺垫就更好了。事后我们与H校校长交流,建议可以提前组织教师进行学生课堂常规的学习,提供一些先进的案例,让教师们阅读,然后,号召各位教师在自己的班级课堂有效地运用,让学生尝试学习,给一两个星期进行必要的消化适应,甚至更长一点时间逐步内化成常规,但提前公布比赛的方案,明确比赛的条款项目,让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都知晓,在此基础上,再举行这样的竞赛,这就真正能起到推动作用了。当然,比赛过后,还可以更新原来的教学常规制度中的课堂巡视,可以将比赛的各项内容纳入到课堂巡视之中,这样,就使得比赛得来的良好的常规局面能够在更长一段时间内能有效保持,一学期坚持如此,下个学期也如此,学校的课堂常规就能得到良好的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渐入深处,越往深处越涉及到根本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以师为本还是以生为本的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加突兀地矗立,对此,唯有从评价的角度给以鲜明的导向和甄别,才能真正消除教师价值观的混乱和迷失,才能从教师表象认识和实践上的理念新进入到实质层面的理念新,如此,才能真正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把教师的教为主真正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为主,真正做到以学论教,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指挥着广大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服务,为学习服务,从而使课堂不是“教”堂,而是真正的“学”堂。

东马曲学校学生一日常规 篇4

一、进校

1、按时进校,衣着整洁,注重仪表,不穿奇装异服,男生不留长发,女

生不烫发,不化装、不佩带首饰,男女生都不准染怪发。不穿背心、短裤、拖鞋。

2、进校门主动下车,并把车排放在后院学生车区,禁止校园内骑车。

3、见到教职工,主动热情招呼,向老师问好。

二、升旗

1、每周一升旗时,立正,两手放在身体两侧,不左顾右盼,不讲话,始

终保持庄重,严肃的态度,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2、唱国歌时感情丰富,声音洪亮。

三、上课

1、课前两分钟,要静坐其位,将上课所需书籍用品放在课桌上,静候老

师上课。

2、上课铃响后,教师走进教室,宣布上课,班长喊“起立”,老师讲“同

学们好”,同学们讲“老师好”,老师再回以“请坐”,讲课开始。

3、上课迟到者一律从前门走,喊报告,经老师批准后方可进入教室。

4、坐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思维,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5、要发言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才能起立发言。

6、回答问题时站姿端正,姿态大方,发言响亮,讲普通话。

7、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不得顶撞老师或无理取闹。

8、认真做好练习,书写工整、规范,正确率高。

9、实验课、电脑课要听从指挥,爱惜实验器材和电脑,注意药品安全,损坏东西按规定赔偿。

10、寄宿生必须按时上晚自习,不无故迟到、早退、旷课,不上晚自习

必须向值班领导请假。

11、自习课,要做到保持室内安静,不交流,不随便说话,不串座位,不

来回走动,独立完成作业。

12、考试态度端正,书写工整,不作弊。

13、下课后,班长喊“起立”,教师讲“同学们再见”,同学们回以“老师

再见”,然后等老师先出教室方可离开教室。

四、课间

1、下课后,值日生及时擦净黑板。

2、注意休息远眺,禁止追逐撵打,不准起哄、喊叫、吹口哨。

3、不准在室内、走廊进行体育活动。

4、不准串教室,影响其他班级的正常秩序。

5、不吸烟,不骂人、不追跑撵打。

6、进出老师办公室应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

7、在办公室与老师谈话时站姿端正,热情有礼。未经老师批准不准私翻他人作业或老师的东西。

8、离开办公室时应向老师热情招呼“谢谢”或“再见”。

9、爱惜名誉,拾金不昧。

五、体育课、课间操

1、体育课按规定着装,不准穿皮鞋,拖鞋;冬天不准带围巾、手套、帽

子。

2、体育课做到课前三分钟由体育委员整好队到指定地点做好准备,等候老师

上课。

3、课间操整队做到快、静、齐,认真做好课间操,做操有力,动作到位,符

合节奏,姿势优美。

六、卫生

1、认真做好值日工作,积极参加每周一大扫除,做到教室书籍、垃圾工具摆放整齐,地面整洁,窗台、讲台无灰尘。

2、讲究个人卫生,维护校园环境。常剪指甲,勤换衣服,常理发,不吃口香糖,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杂物,不准在墙壁上乱涂乱划,乱张贴,能主动捡拾校园内的各种杂物扔到垃圾桶内。

3、看书写字姿势端正,注意用眼卫生。

七、集会

1、按要求有组织地入场和离场。

2、开会时保持会场安静,思想集中,不打瞌睡,不中途离场,认真听取

领导讲话和其他人的发言。

3、当大会发言代表演讲结束时,应热烈鼓掌。

4、保持会场整洁,不准吃零食,不准乱扔杂物,散会后依次退场。

八、爱护公物

1、借阅图书资料,注意保管,不准乱扔,严禁撕剪,涂画。

2、进出教室、宿舍,不得用脚踢门。

3、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在花池内追跑撵打。

4、损坏公物,照价赔偿。

九、安全

1、认真履行请假手续,无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一律不得出入校门。

2、不得翻越围墙,不准滑楼梯。

3、校园内不准骑自行车、电动车,且自己的车要上锁。

4、不准带手机、MP3、随身听等进校园。

5、放学时关好门窗,关好灯,关闭各种电器设备。

6、来去校园的路上,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右侧通行,不闯红灯,不翻越

交通栏杆。

十、宿舍

1、按时起床,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洗漱和内务整理: ① 寝室卫生一天一打扫并清理垃圾。② 被子按要求叠放,枕头一律放在被子上。

2、上下楼梯右侧通行,不追跑撵打,不大声喧哗,不串寝室。

3、课间不单独进宿舍,未经他人许可,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日记。

4、节约用水,安全用电。

5、按时熄灯就寝,不随便换铺,做到室外无人,室内无声。

6、严格遵守宿舍管理制度,严禁不请假外出、留宿校外或留校外学生住

青岛外事服务学校学生礼仪常规 篇5

一发式

1.严禁染发、烫发。按时梳理,不留怪发式,不准留光头。

2.男生不留长发,前发不遮眉,两鬓不遮耳,发长不过衣领,不留大背头、大分头、大鬓角、长胡须。

3.女生梳理整齐,不留披肩发。

二穿戴

1.学生在校统一穿校服,佩带身份卡。衣着整洁。不允许穿超短裙及过短、过露、怪异服装。

2.学生不允许化妆和戴首饰、传呼机、有色眼镜等,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打耳孔,不穿高跟鞋(4分以上)或厚底鞋、奇型鞋等。

三礼貌

1.尊敬师长,见到老师或客人要行礼问好,双手接递物品,起立回答问题。

2.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经允许后再进入,离开要说再见。

3.学生在校要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

4.大会发言先向师长、听众问好,发言结束要道谢。

5.观看演出、比赛,适度鼓掌。

四行为

1.爱惜学校、班级荣誉,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人。

2.遵守校纪校规,不在教室、走廊、校园内追逐打闹,不大声

喧哗,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不抽烟,不喝酒。

3.放学按时回家,不在校内外逗留,不与社会不良人员交往。

学生课堂常规要求 篇6

2、上课铃响后,学生须安静等待教师进入教室。

3、教师进入教室,班长:“起立”,学生立正姿势站发好(五指并拢、紧贴裤缝、两眼平视教师),教师:“同学们好!”,学生:“老师好!”,响亮亲切。

4、上课要精神饱满,坐的姿势,两手放桌布即可。

5、踊跃举手,姿势:将平放在桌布的右手举起,手肘不离桌布,教师未报到姓名的同学不可插嘴提示,回答问题做到响亮清晰。

6、做作业做到安静,书写整洁规范,格式符合要求,独立按时完成。

7、下课铃响后,教师宣布下课,班长:“起立”,教师:“同学们再见!”英语教师需用英语相互问好或道别。

从“蝴蝶效应”看学校常规管理 篇7

学校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常规管理, 关系到学校管理的规范、有序, 也关系到学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是凸显办学思想、实现办学愿景的前提。常规, 看似校园里不起眼的“蝴蝶”, 却能产生办学的巨大效应。近年来, 我校按照《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要求,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 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有六点:

一、文化引领, 常规管理从育人出发

近年来, 学校文化建设成了提升学校品位的主要载体。我们认为, 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要让校园成为师生心灵向往的地方, 成为师生精神生长的地方, 成为师生终身眷念的地方。文化即人化。从教育的本原即“育人”的意义上说, 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要求就是“育人”, 以育人为建设的基本标准, 以育人为取舍的根本原则。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可能不同, 但一定不能绕过常规管理这条根本之道。离开了学校的常规管理, 学校文化建设就变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所以, “育人”理应成为学校常规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重新审视, 凸显学校文化的高度

我们将学校常规管理提升到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来审视, 让“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办学愿景, 让“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主张扎根到常规管理的现实土壤中。将常规管理的首要原则确立为“教育性”原则, 让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凸显育人功能, 赋予其每个细节以丰富的生命力, 并使其成为陶冶感染师生的立体的画, 无声的诗。

2.着眼育人, 挖掘学校文化的深度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为常规管理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文化氛围, 有利于常规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目标导向作用、软性管理作用和凝聚作用, 让学校育人目标与学生成长目标整合一致, 这种融于校园文化的育人目标, 集中反映了学生群体的精神愿望、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起着规范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

二、建章立制, 常规管理以规范导航

学校制度建设是为了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 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程序, 形成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学校治理结构和工作机制。因此,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是落实常规管理的重要条件, 是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 我校围绕《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八个方面20条管理规定, 对照学校管理中的不足, 提出了“科学管理, 制度先行”的治校思想, 把学校管理定位在建章立制、依规治校的办学方略上, 以抓好学校制度建设为切入点, 扎实开展常规管理。

1.完善制度, 让常规管理与时俱进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广泛听取意见, 通过继承、淘汰、完善、补充, 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包括职责篇、规章篇、考核篇三个部分的制度汇编。如, 为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 强化全体教师的法规意识与责任意识, 保证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 我们及时出台了《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 明确了事故类别及与之对应的事故情形, 并视情节轻重, 给予相应的处理。如, 针对学生德育管理中正副班主任职责不明的情况, 我们出台了《正副班主任岗位职责》。此外, 我们还出台了《教师导护工作制度》《骨干教师工作室制度》《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星级中队、文明班级评选办法》《校本研修制度》《年级部考核办法》等。针对一段时间家长反应比较强烈的学生课 业负担重问题, 我们及时从教学管理的制度层面做了一些硬性规定, 包括家庭作业三级管理制:任课教师报告、教研组长审核、教导处监控;赋予三权, 即学生自主选择权、班主任统筹权, 学生家长豁免权, 切实保证了学生合理的课业负担。

2.注重反馈, 让常规管理落在实处

建章立制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旨在更为有效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育质量。因此, 常规管理的结果必须及时反馈, 而且要一针见血。我校常规管理反馈的途径通常有两种: 一是当面交流, 提出建议, 二是集体反馈, 归纳点评, 真正发挥常规管理的及时调控功能。

三、凸显主体, 常规管理让师生参与

在常规管理实践中, 我们深深认识到, 常规管理不应只是一种硬性的手段, 师生也不应是常规管理的单一执行人, 常规教育更应该成为一种人性的内需。因此, 如何将常规要求合时、合理地内化为师生自己的需要, 激活师生的主体意识, 实现常规的硬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 成为我们常规管理创新探索的重要内容。

1.由配角到主角,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我们在落实学生养成教育“日查、周评、月反馈”制度的基础上, 开始在中高年级推行常规民主商议、商评制度。即班主任组织各班进行行为规范的民主商议, 对班级的常规管理目标、常规管理措施进行集体讨论、商量、确定。各班学生就班级工作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形成了符合各自班级管理实际的班规、班约。于是, “勇攀红旗节节高”“常规管理晴雨表”等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意愿、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的常规竞赛活动应运而生。学生不再是常规管理的被动服从者, 而成为自主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常规教育也不再是冷冰冰的“规定”, 而是转化为学生的热情参与。

2.由单向到互动, 实现教学多维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 我们明确提出了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常规三个维度的“六五四”要求, 即学生“学”的六项常规, 学习时充分践行“学习者、参与者、思考者、合作者、实践者、探索者”;“教”的五项常规, 教学时充分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支持者、开发者”;“管”的四项常规, 管理中体现“服务者、评价者、调控者、总结者”。让师生成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主角。

四、持之以恒, 常规管理用坚守保障

思想是图纸, 行动是建筑。不尚空谈, 重在行动。我们认为, 常规管理重在落实, 重在持之以恒。魏书生讲过, 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些常识, 关键是“守住守住再守住, 巩固巩固再巩固, 拓展拓展再拓展, 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常规管理, 我们的理解就是将学校管理的规范通过常抓变为常态。为此, 我们开始了“简单事, 天天做”的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实践。

1.养成教育重在常抓不懈

学生的养成教育, 是培根育本的教育, 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奠基工程, 而行为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没有长期的坚守, 靠喊口号永远不能解决问题。为此, 我们从小处着眼, 从基础抓起, 从身边入手, 认真拟定了《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使养成教育更加具体, 更加生动, 更具操作性。我们持续开展“好习惯银行积分制”活动。让学生像储蓄一样, 把一段时间内养成的好习惯储存起来。每周五, 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利用每周末时间, 家长、老师对其好习惯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填写《“好习惯银行”存储记录表》。通过对积分的不断追求, 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还坚持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积星榜”活动。严格执行“星级中队”评比制度。在班级习惯养成教育逐日常规检查评比的基础上, 每月每年级评选出习惯养成教育三星级班级3个, 四星级班级2个, 五星级班级1个。在每班教室门口设立“习惯养成教育积星榜”, 把各班每月得星个数张贴在积星榜上, 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注入持续动力。

2.教学要求重在持续内化

执行课程计划, 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底线。为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实行了教学常规管理每日必查制。即教导处每天都安排专人就某一课时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普查, 每班必到, 尤其注重抽查艺体常识学科授课时段, 发现问题及时通报, 情节严重的列入教学事故。对教师的备课、反思、批改作业、校本研修等常规要求, 我们坚持月普查、通报制度。教学常规管理的天天抓, 月月抓, 年年抓, 使规范要求逐渐内化为教师的职业自觉。

五、追求精致, 常规管理因细节生辉

高尔基曾说, 一切伟大的事业, 或者说, 一切大事, 都是由小事组成的。教育从本质上讲, 是一种细节文化。因此, 学校的常规管理也应逐步走向精致, 用精致的管理来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和办学水平。

1.追求精致, 坚持“细而有度”

追求管理的精致, 就要把小事做细, 细事做精, 要从大事着眼小事入手, 做到细中求精、细而有度、刚柔并济, 但不是事无巨细。我们在认真研读各类教师规范、学生规范的基础上, 梳理出《教师一日常规25条》《学生一日常规50条》。对师生从早上入校到下午离校, 每个时段的应然状态做了明确规定。对养成教育的目标, 我们注重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 形成序列, 循序渐进。如, 对“上课专心听讲”这一习惯, 低年级的要求是“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 不随便讲话”;中年级的要求是“上课专心听讲, 不开小差, 积极举手发言, 发言时声音洪亮”;高年级的要求是“学会倾听师生的发言, 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如, 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上, 我们对每科作业量的要求、作业时间、作业的形式、批改的要求 (包括批改符号) 、评价的要求等, 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2.追求精致, 坚持“品质提升”

精致的管理是一种以文化为特征的管理模式, 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精雕细刻的管理, 是既注重细节、过程, 又重视结果、效益的管理, 是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的管理。如, 我们举行了校训表述语的征集活动, 经过宣传发动、组织撰写、评选结果等环节, 加深了全体教师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的理解, 更好地推动了我校的文化内涵发展, 努力实现着精致管理的终极目标, 即对人精神的引领和品质的提升。

六、注重激励, 常规管理靠评价助推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激发师生参与管理的催化剂, 是促进学校常规管理走向高效的必由之路。

1.评价要立足过程

在学校常规管理中, 不仅需要终结性的结果评价, 更需要形成性的过程评价, 且评价的重心在“过程”。

我们通过“形象大使”“习惯之星” (包括“体育之星”“读书之星”“守纪之星”“礼仪之星”) 的评选, 感召个体;通过星级中队、文明班级评比, 激励群体。我们的星级中队一月一评, 是在一日常规检查评比的基础上产生的。学期结束, 综合班级得星情况、得分情况, 评选出文明班级。这样做, 有效避免了过去到学期结束时一次性评分忽高忽低的现象, 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平公正, 激发了所有班级全程参与管理的热情。

2.评价要关注发展

改革传统评价目标单一、手段单调的做法, 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是实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在学生管理中, 我们建立了“单项评价———综合评价, 过程评价———终极评价, 校内评价———校外评价”三结合的文明习惯评价体系。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帮助学困生评出信心, 中等生评出希望, 优秀生评出增长点。探索开展了“老师的话”“同学的话”“自己的话”“家长的话”四语连心式评语活动。使学生评价从平面走向了立体, 从个体走向了集体, 从校内走向校外。

从“蝴蝶效应”看学校常规管理 篇8

学校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常规管理,关系到学校管理的规范、有序,也关系到学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是凸显办学思想、实现办学愿景的前提。常规,看似校园里不起眼的“蝴蝶”,却能产生办学的巨大效应。近年来,我校按照《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有六点:

一、文化引领,常规管理从育人出发

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成了提升学校品位的主要载体。我们认为,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要让校园成为师生心灵向往的地方,成为师生精神生长的地方,成为师生终身眷念的地方。文化即人化。从教育的本原即“育人”的意义上说,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要求就是“育人”,以育人为建设的基本标准,以育人为取舍的根本原则。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可能不同,但一定不能绕过常规管理这条根本之道。离开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学校文化建设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育人”理应成为学校常规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重新审视,凸显学校文化的高度

我们将学校常规管理提升到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来审视,让“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办学愿景,让“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主张扎根到常规管理的现实土壤中。将常规管理的首要原则确立为“教育性”原则,让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凸显育人功能,赋予其每个细节以丰富的生命力,并使其成为陶冶感染师生的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2.着眼育人,挖掘学校文化的深度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为常规管理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文化氛围,有利于常规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目标导向作用、软性管理作用和凝聚作用,让学校育人目标与学生成长目标整合一致,这种融于校园文化的育人目标,集中反映了学生群体的精神愿望、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起着规范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

二、建章立制,常规管理以规范导航

学校制度建设是为了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形成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学校治理结构和工作机制。因此,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是落实常规管理的重要条件,是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校围绕《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八个方面20条管理规定,对照学校管理中的不足,提出了“科学管理,制度先行”的治校思想,把学校管理定位在建章立制、依规治校的办学方略上,以抓好学校制度建设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常规管理。

1.完善制度,让常规管理与时俱进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广泛听取意见,通过继承、淘汰、完善、补充,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包括职责篇、规章篇、考核篇三个部分的制度汇编。如,为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强化全体教师的法规意识与责任意识,保证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我们及时出台了《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明确了事故类别及与之对应的事故情形,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如,针对学生德育管理中正副班主任职责不明的情况,我们出台了《正副班主任岗位职责》。此外,我们还出台了《教师导护工作制度》《骨干教师工作室制度》《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星级中队、文明班级评选办法》《校本研修制度》《年级部考核办法》等。针对一段时间家长反应比较强烈的学生课业负担重问题,我们及时从教学管理的制度层面做了一些硬性规定,包括家庭作业三级管理制:任课教师报告、教研组长审核、教导处监控;赋予三权,即学生自主选择权、班主任统筹权,学生家长豁免权,切实保证了学生合理的课业负担。

2.注重反馈,让常规管理落在实处

建章立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旨在更为有效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常规管理的结果必须及时反馈,而且要一针见血。我校常规管理反馈的途径通常有两种:一是当面交流,提出建议,二是集体反馈,归纳点评,真正发挥常规管理的及时调控功能。

三、凸显主体,常规管理让师生参与

在常规管理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常规管理不应只是一种硬性的手段,师生也不应是常规管理的单一执行人,常规教育更应该成为一种人性的内需。因此,如何将常规要求合时、合理地内化为师生自己的需要,激活师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常规的硬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成为我们常规管理创新探索的重要内容。

1.由配角到主角,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我们在落实学生养成教育“日查、周评、月反馈”制度的基础上,开始在中高年级推行常规民主商议、商评制度。即班主任组织各班进行行为规范的民主商议,对班级的常规管理目标、常规管理措施进行集体讨论、商量、确定。各班学生就班级工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了符合各自班级管理实际的班规、班约。于是,“勇攀红旗节节高”“常规管理晴雨表”等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意愿、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的常规竞赛活动应运而生。学生不再是常规管理的被动服从者,而成为自主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常规教育也不再是冷冰冰的“规定”,而是转化为学生的热情参与。

2.由单向到互动,实现教学多维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明确提出了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常规三个维度的“六五四”要求,即学生“学”的六项常规,学习时充分践行“学习者、参与者、思考者、合作者、实践者、探索者”;“教”的五项常规,教学时充分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支持者、开发者”;“管”的四项常规,管理中体现“服务者、评价者、调控者、总结者”。让师生成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主角。endprint

四、持之以恒,常规管理用坚守保障

思想是图纸,行动是建筑。不尚空谈,重在行动。我们认为,常规管理重在落实,重在持之以恒。魏书生讲过,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些常识,关键是“守住守住再守住,巩固巩固再巩固,拓展拓展再拓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常规管理,我们的理解就是将学校管理的规范通过常抓变为常态。为此,我们开始了“简单事,天天做”的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实践。

1.养成教育重在常抓不懈

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培根育本的教育,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奠基工程,而行为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长期的坚守,靠喊口号永远不能解决问题。为此,我们从小处着眼,从基础抓起,从身边入手,认真拟定了《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使养成教育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具操作性。我们持续开展“好习惯银行积分制”活动。让学生像储蓄一样,把一段时间内养成的好习惯储存起来。每周五,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利用每周末时间,家长、老师对其好习惯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填写《“好习惯银行”存储记录表》。通过对积分的不断追求,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还坚持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积星榜”活动。严格执行“星级中队”评比制度。在班级习惯养成教育逐日常规检查评比的基础上,每月每年级评选出习惯养成教育三星级班级3个,四星级班级2个,五星级班级1个。在每班教室门口设立“习惯养成教育积星榜”,把各班每月得星个数张贴在积星榜上,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注入持续动力。

2.教学要求重在持续内化

执行课程计划,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底线。为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实行了教学常规管理每日必查制。即教导处每天都安排专人就某一课时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普查,每班必到,尤其注重抽查艺体常识学科授课时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情节严重的列入教学事故。对教师的备课、反思、批改作业、校本研修等常规要求,我们坚持月普查、通报制度。教学常规管理的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使规范要求逐渐内化为教师的职业自觉。

五、追求精致,常规管理因细节生辉

高尔基曾说,一切伟大的事业,或者说,一切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细节文化。因此,学校的常规管理也应逐步走向精致,用精致的管理来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和办学水平。

1.追求精致,坚持“细而有度”

追求管理的精致,就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要从大事着眼小事入手,做到细中求精、细而有度、刚柔并济,但不是事无巨细。我们在认真研读各类教师规范、学生规范的基础上,梳理出《教师一日常规25条》《学生一日常规50条》。对师生从早上入校到下午离校,每个时段的应然状态做了明确规定。对养成教育的目标,我们注重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形成序列,循序渐进。如,对“上课专心听讲”这一习惯,低年级的要求是“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中年级的要求是“上课专心听讲,不开小差,积极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洪亮”;高年级的要求是“学会倾听师生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如,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上,我们对每科作业量的要求、作业时间、作业的形式、批改的要求(包括批改符号)、评价的要求等,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2.追求精致,坚持“品质提升”

精致的管理是一种以文化为特征的管理模式,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精雕细刻的管理,是既注重细节、过程,又重视结果、效益的管理,是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的管理。如,我们举行了校训表述语的征集活动,经过宣传发动、组织撰写、评选结果等环节,加深了全体教师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的理解,更好地推动了我校的文化内涵发展,努力实现着精致管理的终极目标,即对人精神的引领和品质的提升。

六、注重激励,常规管理靠评价助推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激发师生参与管理的催化剂,是促进学校常规管理走向高效的必由之路。

1.评价要立足过程

在学校常规管理中,不仅需要终结性的结果评价,更需要形成性的过程评价,且评价的重心在“过程”。

我们通过“形象大使”“习惯之星”(包括“体育之星”“读书之星”“守纪之星”“礼仪之星”)的评选,感召个体;通过星级中队、文明班级评比,激励群体。我们的星级中队一月一评,是在一日常规检查评比的基础上产生的。学期结束,综合班级得星情况、得分情况,评选出文明班级。这样做,有效避免了过去到学期结束时一次性评分忽高忽低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平公正,激发了所有班级全程参与管理的热情。

2.评价要关注发展

改革传统评价目标单一、手段单调的做法,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是实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在学生管理中,我们建立了“单项评价———综合评价,过程评价———终极评价,校内评价———校外评价”三结合的文明习惯评价体系。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帮助学困生评出信心,中等生评出希望,优秀生评出增长点。探索开展了“老师的话”“同学的话”“自己的话”“家长的话”四语连心式评语活动。使学生评价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从个体走向了集体,从校内走向校外。

小学生课堂常规儿歌 篇9

为了让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特找了各项常规儿歌,帮助孩子记忆。

1、快速安静下来训练:

一二三,请坐端,七八九,闭上口。

2、课前准备儿歌:

上课铃,叮当响,我们快步进课堂,不挤不碰不吵闹,静静坐在座位上。

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把课上。

3、上课听讲歌:

一二

三、快坐正,手放桌上向前看,小嘴巴,闭上它,认真听讲不说话,小眼睛,看黑板,耳朵听、脑袋想,举手发言声洪亮,老师讲的记心上。

4、课中休息:请你跟我这样做。

5、训练举手:

上课发言先举手,老师批准再张口。

声音要洪亮,态度要大方,吐字清楚受表扬。

6、上下课师生问好

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

下课,起立!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

7、路队训练:

站路队,快静齐

走起路来真神气,挺胸抬头甩开臂,整整齐齐回家去。

8、做游戏儿歌:

做游戏,要注意,安全第一要牢记。

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秩序争第一。

9、学习文明礼貌儿歌:

小朋友,进学校,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问声早,10、课堂调控的口令:

(1)师:一二三;生:坐端正。

(2)师:小眼睛;生:看黑板。

(3)师:谁坐好?;生:我坐好。

还可以问:谁最棒? 生:我最棒!

(4)师:小手;生:放好。

师:小腰;生:挺直。

师:小眼睛;生:看黑板。

11、读书口令:

(1)师:读书时;生:脚放平。

师:头不歪来;生:身要直。

师:双手捧书;生:稍倾斜。

师:眼睛离书;生:有一尺。

(2)师:翻开书;生:33页。

(3)师:小手举起来;生:我要指书读。

12、写字口令:

(1)师:写字时;生:脚放平。

师:头不歪来;生:身要直。

师:手离笔尖;生:要一寸(两指头)。

师:胸离桌沿;生:一拳头。

师:眼睛离书;生:有一尺。

(2)师:书空笔顺开始了。生:我把小手举起来。

(3)师:同学读书;生:我看书。

13、游戏:

(1)开火车:师:哪组火车开起来?

生:这组火车开起来。

(2)听同学发言:师:谁是文明小观众?

生:我是文明小观众。

14、手势:

(1)师:击掌三下(表示学生停止读书、写字、或者是安静下来。)

(2)师:双手面向自己。(表示学生把书捧好,我们要读书了。)

小学生课堂常规培养教案 篇10

(一)二、教学目标:

⒈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⒉让学生适应小学生的作息习惯、生活习惯;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纪律。

三、教学重点: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纪律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作为小学生的初步社会意识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教师提出任务和要求:老师这儿有一辆进步快车,想请有进步的、像一个合格小学生的同学来当驾驶员。车子开到那个同学那里停下,“驾驶员”就要讲出这个同学的一个优点或进步的地方,然后再由这个同学接着往下开。

师: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怎样呢?刚才“进步快车”的同学,也说了一些,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该怎样做!

二、学知识,明事理。

师:老师根据《小学生守则》和纪律要求列出了几条,请同学们看一看。⒈团结友爱。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画上画得是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分小组说说,再抽生回答。

师小结:老师希望我们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大一点的同学要关心爱护小一点的同学,不打架,不骂人。有没有决心做到? ⒉热爱学习。

师:今天小红和她班上的同学也和我们一起来上课了,你们看,他们学习多认真呀!

老师想问一问我们的同学:你自己上课是怎样做的? 同学之间说一说,老师察看,倾听学生的心声。抽学生说一说。

师:我们的同学上课也非常认真,你们看泽朗斯基同学的表现就非常好,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又不搞小动作,认真听教师讲课。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师:老师认识一个小朋友,他叫明明,明明每天上学时总是手忙脚乱的,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有没有小朋友告诉他应该怎样做?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在学生分组讨论时帮助学生总结,提升整理书包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小学生应该这样做》

(二)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作为小学生的初步社会意识。2使学生了解初步的营养知识、卫生知识。

3培育学生自我保护、生活自理的技能;为集体服务的初步技能。

三、教学重点: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纪律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作为小学生的初步社会意识

五、活动过程:

一、集体的事情主动做。

师:孩子们你们看小红和她的同学们做值日做得多好!

你们会做值日吗?老师知道你们都能干,在这里老师再教你们一些劳动技能。

请看屏幕。教师结合图给学生讲解。

师:以后,每天打扫卫生时,李梅老师教给你们的知识不要忘了哦!

二、养成良好习惯,适应学校生活。

师:刚才我们说到每天都应吃好早餐,有没有同学知道不吃早饭为什么不好呢?

学生讨论,抽生回答。师小结。并出示课件7。

师:老师知道我们有些小朋友喜欢喝生水,并且边吃辛辣的食物,这样不好容易拉肚子。厨房外面有保温桶,课间喝水时请喝里面的水。请看小刚做得对不对?

下课了走出教室,同学们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下课后,先去上厕所,再玩耍。

三、讲安全,守秩序。

师:值周老师、班主任老师、科任老师天天都在讲要注意安全。有没有同学能告诉老师我们要注意哪些安全,具体说一说。先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将语句规范。)再请同学回答。

四、结束活动,并延伸。

⒈同学们,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怎样做,清楚了吗?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⒉回家后,请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可以擦桌子、扫地……

.一、教学内容:《团结合作才能赢》

(一)二、教学目标:

了解团结合作的必要性,在活动中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认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位可爱的伙伴——“米老鼠”,他将和老师带领你们参加一系列有趣的活动。看看“米老鼠 在活动前想和我们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你我他,手牵手,少一些私心,多一份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力量大,合作才能赢。)从他的话中你们知道了在今天的活动中该怎么做吗?(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各代表队队员的发言情况,老师适时地为代表队添加“小星星”,并板书课题——团结合作才能赢。

(二)试一试

1、请大家试着用一根手指托起一本书,然后依次增加手指。

2、请各代表队的队员谈谈感受。(依据各代表队的表现适时地添加“小星星”)

3、小结:托起一本书本是很简单的事,可让一根手指来进行就变得不简单了,最终随着手指的共同参与而变的简单多了,一只手能托起一本书,我们大家的手共同努力,能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这就告诉我们“团结力量大,合作才能赢”。有这么一个盛会——把全世界人民的眼光聚集在一起,把全世界人民的心连在一起,那就是奥运会。奥运会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奥运五环旗则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健将欢聚一堂。2010年奥运会将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举行,下一个活动就是让我们小组合作完成“奥运五环旗”,作为我们的礼物送给2008北京奥运会。

(三)涂一涂 连一连

1、各代表队成员一起分工涂色,将圆环涂好颜色后连成“奥运五环”,粘在白纸上。

2、比一比,哪队快、哪队好。(老师依据学生的评议为又快又好的代表队添加“小星星”)

3、请各代表队谈谈自己的成败感言。(让学生充分发言)

4、小结:这一环节考的是大家的分工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能不能与队员一起交流,共同把“奥运五环旗”完成。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中,团结合作无处不在,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多媒体播放音乐,同时展示“奥运五环旗”)

七、课后反思:

一、教学内容:《团结合作才能赢》

(二)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如何进行团结合作,培养合作能力。

2、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学会与人团结合作。:

三、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

四、教学难点:在体验合作成功喜悦,感受到团结合作力量的同时,对学生合作意识的激发与培养,让学生真正能在生活中做到团结合作。

五、教学准备: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播放《众人划桨开大船》,出示“赛龙舟”“舞龙”等图片。

2、说一说自己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团结合作的事情?(提示:从体育,医学,科学,经济等方面来说)

3、小结:的确,生活中团结无处不在,合作无处不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亲自体验,好吗?

(二)帮一帮

1、各代表队的队长抽取实践题,(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家庭爬山比赛、五分钟内打扫好教室)实践题,相同的两支代表队之间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方法更好。

2、依据比赛结果给获胜代表队添加“小星星”。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后,哪支代表队获得的“小星星”最多?

4、让各代表队的成员谈谈自己的成败感言。

5、小结:各位同学在今天都各有所获,深深的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我们的幸福生活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完美体现。让我们从现在起珍惜同学之间,亲人之间,师生之间„„的情谊,我们生活在家庭中,生活在班级里,生活在社会中,让我们团结起来,手牵手,心连心,我们的生活将会变的更美丽,我们将会更快乐。

(六)唱一唱

同学们,让我们挥舞手中的国旗,齐唱《团结就是力量》,共同走向美好的未来。

七、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分析

一、单元简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二、单元目标

⒈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⒉让学生适应小学生的作息习惯、生活习惯;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纪律。

3培养学生作为小学生的初步社会意识。4使学生了解初步的营养知识、卫生知识。

5培育学生自我保护、生活自理的技能;为集体服务的初步技能。

6、初步掌握如何进行团结合作,培养合作能力。

7、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学会与人团结合作。

三、单元重点

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纪律

培养学生作为小学生的初步社会意识

三、单元难点:

在体验合作成功喜悦,感受到团结合作力量的同时,对学生合作意识的激发与培养,让学生真正能在生活中做到团结合作。培养学生作为小学生的初步社会意识。使学生了解初步的营养知识、卫生知识。

上一篇:优秀高考作文字下一篇:金融财务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