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普及工作计划(精选8篇)
各省(区、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为探索全国社科联系统协作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整合协调社会科学普及力量和资源,创新社科普及活动形式和载体,不断提升全国各地社科普及工作水平,按照全国第十四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方案,各省(区、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周密组织科普联动活动,广大社科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以饱满的热情、新颖的形式、喜闻乐见的方法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实现了科普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区域优势互补。活动中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科普名家和科普工作者,推出了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关注百姓生活的通俗科普读物。经各单位推荐,全国第十四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组委会决定:北京考古学会齐心等115位同志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北京精神50问》等119本读物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吴笛等122位同志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首都图书馆等103个单位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现予以表彰。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作为社科普及活动大众化、通俗化的核心内容,推出更多更好的科普作品。号召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先进为榜样,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开展社科普及活动与宣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相结合,延伸到基层社区,深入农村乡镇,为繁荣发展社科普及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附表1: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名单
附表2: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名单
附表3: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名单
一、期刊的地位与特点
期刊是文献的一种类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期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书籍相比,期刊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
1.期刊的地位
随着期刊在传递信息方面作用的日益明显,期刊的工作地位不断提高,一些图书馆“重书轻刊”的现象也已发生较大的转变。在经费使用上, “舍书保刊”已经成为许多图书馆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保证文献入藏率的一种方略;在读者利用上,期刊流通量大,阅览、复制人次多,利用率高;在机构设置上,各大、中型图书馆都设立了期刊部,小型图书馆也设有期刊室,专门负责期刊工作;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期刊工作已经独成体系。[2]
2.期刊的特点
第一,发展速度快。
在图书馆藏书的各类文献中,期刊是增加速度最快的一种,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期刊的发展更为可观。2007年,我国期刊种类已达到近万种,其中,黑龙江省出版期刊312种,社会科学期刊151种,总印数4996万册,与上年相比总印数增长1106万册。[3]安徽省出版期刊176种;广西出版期刊183种,社会科学类期刊108种。可见,社科期刊发展的数量在逐年增多,其所占比重也在逐年上升。
第二,出版周期短。
与图书相比,期刊出版周期短,一般分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和季刊等。如今一些期刊在双月刊的基础上又改为月刊,出版周期已大大缩短。
第三,时效性强。
期刊具有出版快、发行快、内容新等特点,能及时反映专业科研新水平、新成果,因而是进行教学、科研以及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基础,新的期刊对读者也有很大的吸引力。期刊作为一种广泛、及时、重要的信息源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4]
第四,信息量大。
期刊具有跨学科、多层次、涉及范围广的特点,能在有限的篇幅内提供较多的信息。同时,它所包含的信息又具有无限性、共享性和开发性,因而期刊资料可以为各类使用群体提供无穷无尽的文献资源,从而达到文献共享、共同受益的目的。学术期刊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一方面,承载着作者和编者智力劳动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具有向其他科研人员和学者传播科研信息和知识,促进相互间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功能。[5]
二、期刊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学术期刊已达两千多种,其中,综合性社会科学类期刊已有数百家。对社会科学期刊编辑部来说,将各类期刊收集齐全是不易做到的。对期刊编辑部的编辑人员而言,虽然要求他们必须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但无论怎样,他们也无法概览涉及本专业内容的所有期刊。[1]因此,在浩如烟海的期刊群中,筛选出本期刊需要的期刊,有针对性的收藏,并利用交换的期刊资料相互学习和借鉴,更重要的是提高期刊利用率,提高服务质量,对办好期刊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期刊社所收藏的期刊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订购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期刊社所订购与搜集的期刊,主要是从期刊出版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并根据期刊社的性质、编辑人员的要求以及资料室经费等具体情况而确定的,如工具书、参考书、转载信息资料以及《新华文摘》等。这部分期刊往往是代表学术前沿和尖端科研成果的,这一类期刊数量较小,也便于管理。[1]二是同相关或相似社会科学期刊社及各大专院校交换的学术期刊等。目前,这类刊物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订购的期刊,并成为资料室学术刊物的主体,这些交流的期刊来源广泛、数量多、地方性强、涉及的专业面广,因而所蕴涵的信息量也不容忽视。
另外,大多数期刊社都拥有一些期刊档案资料,如每期样刊、原稿、校样等。因为期刊档案是期刊社发展历史的见证,也是期刊社的版权纠纷、出版合同、期刊质量及责任事故、编辑加工记录等的凭证、依据和参考作用。所以,对于上述资料不应随意丢弃,而应保存一定年限。
三、对期刊资料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般情况下,一些规模较大的期刊社均设有期刊资料室,并有期刊库等;而相当一部分期刊社则没有专门的期刊资料室及期刊库。由于空间有限,规模较小的期刊资料室只有一两个期刊架,因此,对期刊的管理及分类并不像其他专业性图书馆资料室那样规范、统一。另外,一些期刊社也没有专职期刊资料管理人员,即便有也是身兼多职,不可能把期刊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因而,期刊不能及时整理上架、对期刊信息不能及时提取和利用等现象在各期刊社普遍存在。鉴于此,加强对期刊资料的管理已是必然。
1.现刊的管理
第一,做好期刊的分类管理工作。
期刊具有明显的时间性,要让交流而来的各类期刊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必须紧密结合期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搞好期刊的分类整理工作。在空间小、期刊架少的情况下,考虑到本期刊的出版工作及读者的具体情况可将期刊分如下几类:社科类、学报类、综合类(学刊)、经济类、其他类等。特别要注意将一些阅读率高的“核心期刊”摆放在编辑容易看到之处,这样既便于其快速查找,也便于了解统计期刊的交换种类及数量等。
第二,要加强期刊收集的针对性。
为了充分发挥期刊作用,更好地为期刊出版和科研服务,要加强期刊收集的针对性,合理调整期刊结构,并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要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学科设置及科研需求,有针对性地订阅和收藏期刊,对一些国内有影响、有权威和有专家特色以及对读者帮助大的期刊,不仅要订还要收藏保管好,如“核心期刊”,既与期刊出版及科研工作紧密配合,又有较高学术价值,因此要重点收藏,其他的期刊可酌情收藏。
第三,实施开架借阅。
期刊社的主要读者是编审人员,作为学术刊物的编审人员,在提炼和加工文章时,既需要了解本学科当前的发展态势,也需要关注本专业的研究进程、发展方向,如此才能全面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科研信息。而资料室的学术期刊无疑是期刊编审人员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为了使编审人员能够快速便捷、全方位地了解和掌握学术信息,笔者认为,资料室在期刊管理上实行开架借阅比较可行。因为期刊社的编辑人员一般不多,读者面相对较窄,资料室服务的对象相对固定、明确,因此开架借阅是切实可行的,其优点是可随时查阅。
第四,注重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期刊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期刊出版工作中,必须重视搜集与本期刊有关的一些信息,以便查找差距并改进工作,提高期刊质量。所以,期刊资料室应该想尽办法,搜集本期刊的质量信息。如有关本期刊发表的文章被其他报刊转载、索引以及在同类期刊中的排名等情况,只有对这些信息有一个准确的量化统计,才能够找出本期刊与其他期刊在内容上的质量差距。一般可通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一些权威性期刊或各地的大型图书馆的统计资料获取此类信息。[6]
2.过刊的管理
基于期刊的时效性特点,现刊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便会成为过期期刊,但它的资料性、知识性并不因此而过期,仍有再利用的价值,因此,做好过刊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
第一,做好剔旧清理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期刊资料室由于经费有限,藏书空间不大,而年复一年的期刊收藏,使得大量的期刊沉睡于书库,必然会出现刊满为患的问题。从期刊编辑部的实际出发,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经常扩大资料室的空间来满足不断增加的期刊要求。因此,只有及时地剔除那些陈旧、老化、残损不全的旧期刊,才能保证新的期刊不断充实到资料室内,以满足期刊出版工作的需要。[1]一般根据每个期刊库的条件,每年下架的期刊应及时清理、登记、装合订本;过刊宜在3至5年提存或注销一次为好;库房的划分应综合考虑室藏、读者、资料员几方面的情况和条件,以便于存取和保管。
第二,建立期刊数据库。
期刊与图书相比,不但数量大、周期短, 而且期刊所刊载的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数量如此庞大的期刊文献中,要迅速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并非易事。[4]为了提高过刊的利用率,可以考虑建立期刊数据库,并编制期刊出版目录。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方便作者查询,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提供方便。
第三,保管好期刊档案。
期刊管理人员的服务宗旨是为利用者提供可靠、准确、完整的信息,因此要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负责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抱着对档案质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将高质量的期刊档案提供给利用者。[8]对于期刊社而言,需要保管的期刊档案资料主要有:期刊的出版情况及版权有关内容变更情况的记录;有关期刊出版过程中的请示、报告,上级管理部门的文件、指示、批复;编辑加工过的原始稿件及“三校”审稿样;每期出版的样刊;期刊的封面设计及刊庆活动中重要人物的题词和手迹等材料;见诸于媒体的读者对期刊的评论等。对期刊的稿件档案应以期立卷,每期附以样刊归档;样刊分年保管;其他文字档案应分类整理编目,按年度归档。[9]
3.提高期刊管理人员的素质
第一,多样化能力。
期刊资料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学科、集学术性和服务性为一体的复杂劳动,期刊管理人员除应具备一般资料员的能力外,还应结合室藏资料的特点,及时地向编辑提供有关的学术信息。这就需要在期刊编辑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期刊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而信息意识的提高则要求资料人员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熟悉各种网络的性质、作用和操作技能,并熟练地利用它们为期刊出版工作服务。如果因忙于其他工作,而对资料工作置于脑后,或放在可为可不为的地位,势必会影响资料室的建设,从而间接影响编辑工作。[5]所以,期刊管理人员必须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学术化能力。
学术化能力是指期刊管理人员能深入到专业领域,对某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内在结构、学科历史和现状、学术前沿、学科经典文献等方面有较深入的了解,从而既能对编辑的选题方向、目标、未来发展动态做到心中有数,也能为编辑提供具有学术价值的二、三次文献,如目录、索引、文献、综述和述评等。[2]
综上所述,期刊管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期刊出版工作的特点及读者需求,既注重一般图书资料管理上的共性,更需要考虑和研究期刊出版工作的个性。收藏不是目的,使用才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作用和服务功能,也才能为期刊出版工作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现刊的订购、登记、分类、排架、上架,以及过刊的保存、利用及信息贮存、检索等,是有机的整体工作,每一步骤都应科学而认真的对待,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并在实践中改进方法,唯如此,才能使期刊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统一和规范。[10]
摘要: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术期刊的利用率,期刊管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期刊出版工作的特点及读者需求,既要注重一般期刊资料管理上的共性,也需要考虑和研究期刊出版工作的个性;既要充分发挥现刊的作用,也要做好过刊的剔旧工作,特别是现刊的订购、分类、上架,以及过刊的保存、利用、检索等更应科学而认真的对待。
关键词:期刊,管理,现刊,过刊
参考文献
[1]高燕.略论高校学报资料室期刊管理[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16(3):71-72.
[2]黄晓鹂.我国期刊管理工作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3]黑龙江年鉴[K].哈尔滨:黑龙江年鉴社出版,2008:348.
[4]夏晓慧.论过刊期刊信息的开发[J].淄博学院学报,2000(3):95-96.
[5]许育彬,杨继涛.学术期刊信息传播功能的分化与重整[J].编辑学报,2004,16(1):11.
[6]乔红彬.信息资料在学报编辑工作中的作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4):92-94.
[7]卓文.高职院校图书馆过刊的管理与利用[J].企业家天地,2008(9):164-165.
[8]韩湘琳.出版社应重视书稿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出版,2002(7):64.
[9]张毫,常延廷.期刊编务的六种职能[J].学术交流,2007,(8):187-189.
关键词:社科工作者;青年;文化担当;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82-0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个方面,在总结我国文化建设新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树立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作为青年人,党和国家寄予厚望,十八大报告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笔者认为,青年社科工作者,在满怀憧憬、心潮澎湃的同时,更应该拿出应有的文化担当,努力将十八大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一、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蕴着琳琅满目的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是我们共筑的精神家园、共有的精神财富、共同的文明骄傲,我们没有理由不将之薪火相传、世代承接。然而,在多元文化冲突愈演愈烈、各种社会思潮泥沙俱下、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的今天,不少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被忘掉或者“悬搁”了。例如“孝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经》有言:“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扇枕温衾”等二十四孝的经典故事流传了几千年,而如今,一道“亲情计算题” 算出的是行孝的心酸与无奈。作为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践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学习和修养,在现实生活中担当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青年社科工作者要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造新的优秀文化,把我国优秀传统文明发扬光大。
二、做当代文化软实力的创造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 “软实力”的概念以来,“文化软实力”一直是文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实约瑟夫·奈的“软实力”主要是指“文化软实力”,即军事、经济实力之外的“第三权力资源”,是“源于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在大多情况下被忽略的吸引力”。 “文化软实力”当然并不“软”,在某种程度上比“硬实力”影响力更大。恩格斯有言:“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顶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作为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在社科理论研究上深入钻研、敢于创新,在政策建议上丰富眼光、积累经验。要努力收集新资料,探索新方法,转换新视角,提出新见解;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用,言之有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课题做在生活中。就文化建设来说,我们要特别在文化基础理论、规模文化产业、新型文化业态、公共文化工程、现代文化传播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积极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和当代文化软实力的创新作出理论贡献。
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最鲜明、最直接地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 作为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中。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我们要认真学习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之于心,践之于行,维护良好社会风气;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践行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我们要深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下沉基层,直面群众,为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社会科学普及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做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引领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间世相,千姿百态,不少人随波逐流,自甘堕落。青年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希望,朝气蓬勃,活力无限,若沦为腐朽文化的附庸,在糖衣炮弹前沉沦,就对不起“青年”二字。我们要带头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要弘扬真善美、摈弃假丑恶,要唱响时代主题,引领时代新风。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善于批判。文化名人冯骥才说:知识分子更应该谈的是文化先觉……当社会迷惘的时候,知识分子应当先清醒;当社会过于功利的时候,知识分子应给生活一些梦想。我们要做时代的弄潮儿,积极倡导和引领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带头展现中华民族青春激昂的良好精神风貌。
五、做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服务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社科界是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要做好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研究工作。作为青年干部,除了有社科工作者的文化担当,还需要有扎实的研究能力和得当的研究方法,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要多向前辈学习请教,多跟同辈探讨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新型智库”的优秀成员;要团结青年才俊,善于组织协调,共同为改革攻坚提供智力支持;要发挥带头作用,为党委政府、社科工作者和基层单位切实搞好服务,增强服务效能,团结和带动社科界为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基层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躬逢盛世,党和国家如此重视青年,我们无不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青年朋友要从时代的“宠儿”成长为时代的“骄子”,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 广大青年社科工作者,一定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一种责无旁贷的文化担当精神,切切实实地在工作岗位上履行文化使命、发挥文化作用,以实际行动干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亲情计算题: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除掉应酬朋友、睡觉,你有多少时间真正和爸妈在一起?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爸妈能活到85岁,这辈子你还能和爸妈相处多久?
[2]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2013年8月20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3][美]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 门洪华编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P6.
[4]沈壮海.把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3年1月5日
赛题目
以下是2018河南省社科普及周社科知识答题挑战赛题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公民社会科学文化素养。
01.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A.战略发展期
B.战略机遇期
C.战略调整期
D.战略规划期
0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A.基本要求
B.核心要义
C.丰富内涵
D.理论指引
0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五大发展理念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A.共享
B.共赢
C.共通
04.社会科学普及是指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活动。
A.时代
B.科学
C.大众
D.民族
参考答案:
学习资料:社会科学科学思想人文精神科学知识易于理解科学方法
0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社会科学普及场馆和教育、文化等设施,或者依托教学单位、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的场所和设施,推动()的建设。
A.社会科学普及示范点
B.社会科学普及阵地
C.社会科学普及载体
D.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参考答案:
学习资料:社会科学企事业单位教学单位
0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科学普及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建设规划,对现有社会科学普及场馆、设施应当加强利用、维修和改造。
A.城市
B.城乡
C.城镇
D.农村
参考答案:
学习资料:社会科学建设规划人民政府
07.2014年5月9日下午总书记在尉氏县张市镇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乡镇要从实际出发,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结合起来。
A.作风
B.党建
C.建设
D.学习
参考答案:
学习资料: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改进作风增强党性村民代表尉氏县
08.三大攻坚战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是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新表述。
A.污染防治
B.绿色发展
C.创新发展
D.环境保护
参考答案:
学习资料:防范化解新表述污染防治
09.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四个着力”重大要求,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河南的具体化,也是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根本遵循。下列不属于“四个着力”的是()。
A.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着力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C.着力打好三大攻坚
D.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E.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参考答案:
学习资料:持续健康发展河南
10.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B.经济高速发展
C.政治清明
D.文化繁荣
参考答案:
学习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清明文化繁荣
11.总书记强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绿色发展
学习资料: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基本方式治理国家绿色发展
1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建设。
A.理论体系
B.话语体系
C.思想体系
D.文化体系
学习资料:哲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工作话语体系
1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
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
A.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B.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C.加强和改善人民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学习资料:哲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事业社会科学工作繁荣发展
14.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两个巩固”具体指()。
A.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础
B.巩固科学社会主义在思想政治领域的主流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D.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科学社会主义在思想政治领域的主流地位
学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科学社会主义主流地位政治领域
15.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是()。
A.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B.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011年,我县社科工作在市社科联的精心指导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社科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团结和带领全县社科理论工作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宣传普及社会科学、提高民众科学素质为目标,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理论宣传、学术研讨和社科普及活动,确保了全县社科工作顺利开展。
一、强化班子建设,社会科学重要地位不断强化。我们把各级领导班子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学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主要对象,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方案》。党委中心组学习期间,吸收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把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纳入了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每个社会科学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取得的经验教训形成书面材料,并组织召开了专题的研讨会。
二、开展调研活动,社科参谋助手作用发挥良好。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开展系列调研活动。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组织动员全县十六个乡镇和发改、农牧、林业、水务、扶贫、环保、文化等部门开展调研活动,摸清现状,理清思路,为全县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使我县顺利入列全国林业综合开发改革示范县和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县、全省节能减排示范县。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民生改善、工业经济科学跨越发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等方面组织县级以上干部、理论工作者及有关部门和系统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7篇专题调查报告,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对接。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县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学习实践活动重大意义,大家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讲党课和学习辅导工作,通过占领思想理论阵地、解疑释惑、析事明理,使广大党员干部解放了思想,凝聚了力量,促进了发展。在齐齐哈尔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我县共有8篇征文获奖。
三、开展理论研讨,社科理论资政育人成效明显。社科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大局,为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紧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研讨。组织召开了&&&&县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全面总结了我县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绩和经验,指出了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今后几年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围绕县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为目标,举办了“科学发展的&&&&理论研讨会”,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理论工作者做了发言,10篇在“科学发展的&&&&理论研讨会”上交流,40篇被编入《科学发展的&&&&论文集》,确定我县发展的新思路。另外,在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实现了新突破,进一步提高了认识,达成了共识,使社科理论资政育人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也为社科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多次参加市委和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理论研讨会,推荐的理论文章中,有多篇分别在省市报刊发表。积极组织征订市社科联编辑出版的《理论观察》,使社科成果及时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促进&&&&更好更快发展的力量。
四、搞好普及活动,社科工作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在全县上下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以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社科理论普及活动,着力宣传普及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以“送戏下乡”活动为载体,将社科理论知识宣传普及融入到二人转、快板、表演唱等文艺作品当中,先后指导创作了《奶奶探路》、《春风化雨》等精品社科宣传节目,在全县城乡进行巡回演出,寓教于乐,达到了社科普及与群众思想教育的有机融合,这两个节目又先后在北京、香港、广州等地演出,获得了全国群星奖、精粹奖等国家级荣誉;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平台,组织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司法、农林等部门开展科普集中示范活动,设立咨询点、制作宣传牌、印发宣传资料、播放录音录像,坚持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将社科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将科学精神传播到千家万户;以“科普之冬”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组织诗词、摄影、书法等八大协会及相关单位开展社科下乡、社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以及社科知识专题讲座、专题培训和主题咨询等各具特色的活动,采取社科宣传展板、宣传挂图、宣传车等形式开展宣传,将社科普及宣传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基层和农户之中。每年坚持举办形势报告会、专题研讨会、专家讲座、理论培训、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专题演讲等活动,不断丰富创新社科宣传普及的形式和载体,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加强理论研究,社科理论研究成果成效显著。组织指导全县社科理论工作者本着立足&&&&历史文化、研究&&&&现实问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突出调查研究,突出多出精品,突出推陈出新,突出不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主基调,大力开展理论研究,先后创作完成了多部社科理论成果。县委学科办完成了《县级四个班子专题调查报告汇编》等调研课题,县史志办编撰完成了新编《&&&&县志》、《历史上的今天》,县党史办出版了《走向辉煌》 等专著,县电视台制作播出了一批反映&&&&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电视专题片,省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在第一时间播发了系列专题节目《风景&&&&》。社科理论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目前,尽管一年来我们在社科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和兄弟县区的工作进展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社科工作的形势发展相比,仍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社科联工作起步较慢,社科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学术活动、课题调研的范围比较窄,整体建设还有待提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措施,开拓创新,在市社科联的精心指导下,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全面整合全县社科资源,充分调动社科队伍的工作积极性,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努力推出一批有价值、有深度的理论成果,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二是加强管理,服务基层,充分发挥社科主体作用。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全县社科团体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各社科团体在我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面向社会,服务群众,大力开展社科知识普及。抓好社科知识普及既是社科联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后工作中,我们重点在整合力量、扩大影响、增强实效上下功夫。
2、组织开展社科理论研究活动,积极促进和开展学术交流;
3、组织开展社科宣传普及和智力开发、咨询服务工作;
4、组织开展优秀社科成果评奖活动,积极开展社科规划工作;
5、及时收集、整理社科研究信息,为党委和政府提供社科信息服务;
6、认真组织社科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协商对话、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7、维护所代表的社科工作者及其团体的合法权;
[论文题目]地方高等教育公共财政及其省域差异研究
[作者]胡耀宗 (博士)
[指导教师]靳希斌教授
[论文摘要]地方高等教育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财政分权理论、公共财政理论、政府管理职能理论。高等教育产品与服务具有准公共性、外部性、层次性, 高等教育财政公平强调各级政府的责任。政府和市场在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政府拥有改革与推动教育发展的公共权力, 承担制定和实施公共教育政策、为社会提供公共教育产品与公共服务、纠正市场失灵、稳定与配置教育资源的职能。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是高等教育响应新公共管理的产物, 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治道变革的表现, 其突出优势是可以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效率。
建国以后, 我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并逐步向公共财政体制迈进, 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经历了财政中央统一与政府分级管理和多元化筹资财政体制两种形态, 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基本形成。新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促进了地方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地方普通高校占高校总数的比例、地方公立普通高校在校生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数比例都大幅度上升。
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政府的财政主体地位不断淡化, 个人的承担比例不断上升。省际之间, 高等教育财政结构出现了分化, 中央高等教育财政在省域非均衡布局。运用基尼系数计算的31个省份的生均经费差异呈扩大趋势, 来自于公共财政的预算内生均事业费差异更为显著, 基尼系数从0.168扩大到0.339。按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比例为1.84∶1∶1.29, 呈现“东高、西低、中塌陷”的政府财政投入格局。
影响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因素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努力程度、人口因素、地区产业结构、历史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政策等。运用一元回归分析人均GDP、高等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三个指标与预算内生均事业费的关系, 前两者呈正函数关系, 人均GDP判定系数均值为0.45486, 高等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判定系数均值为0.304133, 二者P值均小于0.05。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对公共财政支出水平影响不显著。地区产业结构中的第一产业产值与地方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呈负相关。
美国州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学生资助以及州财政的特色项目具有鲜明的个性, 是后发国家学习的范例。扭转地方高等教育财政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不良态势,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政策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公共财政制度;建立规范的地方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借鉴美国州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有益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2010
[论文题目]脱颖而出的奥秘———初中生非正式群体领袖的生成研究
[作者]林臻 (硕士)
[指导教师]郭华教授
[论文摘要]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初中学生社会化需求的外在体现。
本研究聚焦于北京市A中学初一2班内的非正式群体,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 分析讨论初中生非正式群体领袖的形成、巩固和更替过程。
本研究认为, 初中生非正式群体领袖产生于群体行动之中。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特质。在具体情境下, 每个人的特质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若某个成员的行为表现符合情境对领袖的要求, 而该成员主观上又有担当意识, 不逃避领导责任, 那么他就会成为该情境下的行动领袖。行动领袖若是能够继续成功地带领群体解决情境问题, 完成情境任务, 同时他与群内成员的交往方式得到成员认可, 那么他就会积累起在群体之中的权威, 成为群体领袖。当群体遇到其他情境时, 若该领袖还能带领成员成功达成群体目标, 那么他就依然受到成员尊重, 他的权威就会进一步获得积累。若情境发生变化后, 领袖的领导行为不能做出相应改变, 不能符合新情境的要求, 那么他的权威就会受到削弱, 甚至可能会出现新的领袖来替代原有的领袖。
·北京师范大学·2010
[论文题目]卓越与创新:国家竞争力引领的美国联邦教育政策流变———从《国防教育法》到《美国竞争法》
[作者]孙龙存 (博士)
[指导教师]项贤明教授
[论文摘要]本研究基于国家发展理论、国家竞争力理论与教育政策分析理论等, 以国家竞争力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 以教育政策与国家竞争力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 纵向上以《国防教育法》到《美国竞争法》两个标志性法案之间的政策流变为主线, 横向上以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与教育相关的重要指数为分析要素, 从科技竞争力指数、国民素质竞争力指数、创新要素竞争力指数等维度, 采取历史研究法、因素分析法和比较法等, 分析了这期间美国重大教育政策的变化特征。研究挖掘了国家竞争力引领的美国联邦教育政策形成的深层因素及其价值诉求, 以借鉴美国在运用制定教育政策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经验, 为我国确立国家竞争力导向的教育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首先, 本研究阐述了国家竞争力理论模式解释教育政策的逻辑前提。教育与国家发展既有乐观主义观点, 也有悲观主义观点, 但乐观主义是国家竞争力理论解释教育政策的态度。国家利益最大化成为国家竞争力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功利主义便成为联系国家竞争力与教育的共同价值基础。综合WEF国家竞争力指标体系、IMD国家竞争力指标体系和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指标体系,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科技竞争力指数、国民素质竞争力指数、创新要素竞争力指数的教育政策分析框架。
其次, 本研究对美国50年间的联邦教育政策进行了具体分析。纵向上, 依据几个重大转折时期标志性法案的出台为标志, 把美国这50年间的联邦教育政策划分为冷战前期、冷战后期、后冷战时代、后“911”时代四个时期。横向上, 对美国科技竞争力指数、国民素质竞争力指数、创新要素竞争力指数进行剖析, 把美国与亚洲“四小龙”及金砖四国的这三大国家竞争力要素的具体分指数进行比较, 发掘出美国在这三大国家竞争力要素的优势与劣势, 找出联邦教育政策对这些方面的因应。
最后, 本研究分析了美国50年间的联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美国50年间的联邦教育政策主要归结为卓越、创新和国防安全三种价值取向。卓越质量是美国联邦教育政策的追求, 创新是美国内化成国民性的精神, 国防安全成为联邦教育政策肩负的重任。这些价值诉求成为国家竞争力引领下美国联邦教育政策发展走向的一条主线。
借用美国经济改革提出的“华盛顿共识”, 本研究把美国50年间的以卓越、创新和国防安全为价值取向的联邦教育政策归结为“华盛顿教育共识”, 期待中国也找到属于自己的“北京教育共识”。
在各企事业单位中,每个人员的工作已经不是一个经验型、随意型的个体活动,而是一个科学化、标准化的系统理念。每个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速度、通用性和标准化程度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综合业务水平的基础性因素,决定个人工作能力和效果的根本性因素,甚至是核心因素。
日常的工作虽数不胜数,但同企业的管理机构相对应,工作师可以分为四大等级:高级精细等级、中级专业等级、初级综合等级和基础服务等级。其结构设计如下表。
工作师制度可以为企业的日常工作管理提供考核标准和管理体系,可以为从事日常工作的个人提供自身能力的量化评估和准确定位,可以向企业和项目管理者精确表明各个人员的工作能力量值和风险评估量值,还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社会生产力和竞争力水平活动的量化管理依据和标准化模式。
工作师制度主要适用于制度完善、市场化全面、实施严谨、管理规范的行业领域和单位环境,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研发业、服务业等在法制、时间、质量、安全、市场、组织结构、人员体系领域比较规范和要求严格的行业,一般以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为主。
适于工作师应用推广的目标机构,以企业、政府、规范性社会组织、家庭等对投资人、运营效益、风险安全和质量标准要求很严格的组织和群体为佳,不包括体制僵化、管理混乱、目标模糊、决策随意,以及拨款依赖型、委托买办型、个人意志主导型和非正常发展型的企业和社会组织。
工作师制度体系自2005年被提出后,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实验,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成型的架构体系。目前,这一制度体系已在十多个单位中进行了实验和试用,涉及几十个岗位,培养和训练了数百名企业员工、大学毕业生和待业人员,反响很好,效果显著。经过训练和考核的人员,其就业和事业发展较原先状态和同龄人明显更顺利、快速和有效。
【社科普及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市社科规划课题写作10-02
教材编写体例(社科类)06-13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06-13
社科类论文格式要求06-24
河南省社科联获奖09-25
2018山西社科联课题指南11-12
教育部人文社科申报书05-29
社科联会长就职演讲稿09-29
普及传统文化09-27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总结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