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乡镇的发展方向(通用7篇)
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大精神和届五中全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建平安,抢抓机遇,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积极发挥区位等优势,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服务 国际旅游城市中心城区,加快工业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再上台阶,努力实现“休屯同城”。
工作目标:
经济增长率力争实现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2%,财政收入每年递增2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0%,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收150元以上,综合财政实力进入全县乡镇前列,全面完成县下达的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工作重点:
1、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做好XX年全年工作。
2、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落地项目开工建设、投入生产。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好商、招大商、争取实现新的突破。
4、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
5、狠抓财政收入,积极组织税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开源节流,讲究节约。
6、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按照“抓清理、带四术、促规范、上水平”的总体要求,抓实“三大指标、完善三大机制、落实四项措施”、力促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村为主工作机制。
7、关注民生,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筹集资金,不断完善村庄道路、水库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8、认真贯彻《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巩固和扩大平安建设成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关注弱势群体,尽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工作措施:
1、领导干部要加强作风建设,自觉廉洁从政。深入学习届五中会议精神,切实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切实增强七个意识,成就五事干部,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提供组织保障。
2、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镇党委政府做到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核心任务来抓。深入会稳开展xx普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切实维护社定
3、加强对村级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提高党性观念,为推进全镇跨越式发展提供组织、思想和作风保障。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4、加大农村公共应急突发事件能力建设,高度重视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饮食卫生等的监管,确保不发生大的事故。
5、认真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狠抓工作落实,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6、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向上的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1 现代农业的含义
1.1 现代农业的概念
中央提出的发展现代化农业, 即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1.2 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较, 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所提供的生产资料、设施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现代农业是科技支撑型农业。随着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推广, 农业生产中大规模采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 使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科学化程度空前提高。近年来的基因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遥控检测技术、精准农业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最新科学技术方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使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 现代农业是领域广泛的农业。现代农业将由动植物向微生物、农田向草地森林、陆地向海洋、初级农产品向食品生物化工、医药、能源等多种产品方向拓展。现代农业大大拓展了传统农业的领域和内涵, 工农业将融入一体。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 其界限渐趋模糊。
(3) 现代农业是以高素质的农民和企业家为经营主体的集约型产业。现代农业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因此, 必须要求农业劳动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 需要劳动者有较高的现代文化、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知识。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以及涉农工业部门, 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者在总人口和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一般都在10%~15%。现代农业的主体不但是广大农民还将会是企业主、致富能手等。
(4) 现代农业是提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农业。如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 农民人均产粮和产肉分别是我国50倍和100倍。而我国传统农业的产出效益为4 500~7 500元/hm2, 而实现现代农业的产出就可达到几万元, 甚至几十万元。高生产率和高效益是人们自然的趋向心理, 也是发展的方向与追求的目标, 所以走现代农业之路越来越引起社会和投资者的关注。
(5) 现代农业是以生产、生态、生活为目标的可持续产业。在发展农业经济以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 又要切实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做到农业可持续发展, 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协调发展。即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 要更加注重生态的治理和保护。重视土地、肥料、水资源、农药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投入的节约和资源利用的高效化, 在应用农业科技最新成果的基础上, 探索出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1.3 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树立的理念
(1) 创新的理念。创新是现代农业的核心,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创新的主体, 尤其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农业高新技术正在加速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除农业科技创新之外, 现代农业的创新还包括农业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生产方式、营销方式的创新。
(2) 市场的理念。现代农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大部分来自外来领域。如农业机械、化肥、农膜、饲料等来自工业系统, 而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通过市场出售到工商领域。不仅大部分农产品成为上市的商品, 而且进行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生产要素也成为商品。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空前发达。
(3) 集约化经营的理念。现代农业是本质上集约农业, 即资本和技术集约、劳动和技术集约、产品与市场集约、生态平衡与食品安全集约, 没有集约理念, 就没有现代农业。
(4) 适度规模经营的理念。现代农业是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客观上要求投入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和管理技术, 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整合, 达到最佳比例, 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5) 标准化的理念。现代农业是一种标准化农业, 农业标准化集农业、经营、管理于一体。把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 成为商品生产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农业标准化为现代农业生产的规范化、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有力推动和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总之, 要发展的现代农业, 实质上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和较强竞争能力的一种现代产业, 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农业, 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2 木渎镇的农业现状
2.1 城市化进程中, 农业出现的新情况
(1) 城市化进程迅速, 农业份额越来越小。现在的木渎镇是在原来的木渎镇和半个藏书镇合并的新木渎镇。而原木渎镇已全部城市化, 农业化仅存于原藏书镇。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现在的开发已只能向藏书镇发展。因此, 发展的趋势是农业越来越压缩, 该镇仅存的农业是城郊型农业。
(2) 农业用地逐步减少, 失地农民增加。仅2008年木渎镇征用土地102.67hm2, 失地农户数增加了632家, 大量劳动力转向“二产”与“三产”。
(3) 闲置土地增加。2008年闲置土地约56.67hm2, 为建设开发规模农业、高效农业、集约化农业提供了条件。传统的一家一户, “小、散、少”的现状已打破。
(4) 随着中央调整了土地政策, 加强了土地管理, 违规征地将得到纠正, 盲目征地项目将得到制止, 农业用地在近几年内将有可能保持。
(5)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影响, 经济发展将有所减慢, 所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二产”、“三产”项目的减少, 从而影响到城市化的进程。这有利于农业用地面积的稳定, 有利于农业的开发与发展。
2.2 木渎镇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
近年来, 镇党委、政府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两大”工程, 加快推进“藏书羊业”、“藏书苗木”等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特色农业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农业发展的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社会化目标得到明显提升, 农民增收幅度较大,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在逐步显现。2008年“藏书羊业”产业销售收入3.5亿元, 经济收入4 600万元, 解决了3 500人的就业问题。苗木销售收入达到2.8亿元, 解决了5 300人的就业问题。目前“藏书羊肉”获全国名牌, “藏书苗木”为省“苗木之乡”。“美林”公司开发的8只苗木新品销往欧美。新品草莓基地正在逐步形成, 设施蔬菜得到较快发展。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万元, 同比增长10.2%, 木渎镇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
2.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木渎镇农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必须清楚地看到, 木渎镇农业发展的水平离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劳动力来源仍然较少。由于目前农村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进城、进厂务工, 全镇农业劳力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偏差等现象。二是农业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农业的基础性投入量和质上都跟不上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部分农业基础设施还需加快完善。三是农业经营规模过小。与现代农业内涵要实现的“科技化、规模化、机械化、商品化、产业化”等目标不相适应。四是工作方式有待改进。往往就生产谈生产, 就生产力谈生产力, 还习惯于用行政手段、行政方法来推进, 运用市场引导、调控、应对的能力还不强。
3 木渎镇发展现代农业的规划打算
木渎镇的农业是城郊型农业, 是城市向农村延伸发展的农业。因此, 发展农业、发展现代农业, 则要因地制宜, 根据城郊的特点开发农业, 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理清思路, 科学规划
推进现代农业必须理清发展思路,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 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以创新为动力, 坚持培育主导产业, 培育新型农民, 建设生态家园, 强化经营带动, 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 集聚资源、技术、信息和项目资金等优势, 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开发之路。木渎镇重点把握好“苗木”、“羊业”的提升发展, 开发新型产业即适合城市居民旅游、休闲、观光、度假的观光农业, 建设2个观光园:天池生态观光园、花木观光园。
3.2 培育特色, 构建优势
根据木渎镇自身特点, 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着重培育、壮大特色、高效农业, 构建优势特色区域布局。要围绕该镇区域特色、城郊优势, 集约各类资源, 整合生产要素, 建设一批上规模、高档次、有特色、高科技、现代化、高效益、带动强的现代农业基地。根据该镇二大产业, 建设一个66.7hm2新品苗木基地、一个20hm2养羊基地、一个13.3hm2水稻示范基地。根据城郊优势, 建设一个26.7hm2西瓜基地、20hm2设施蔬菜基地、6.7hm2草莓基地。同时充分利用基地的集聚效应, 大力引进实力雄厚、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农业企业, 发展适应城市需要的“瓜、果、花卉、蔬菜”等高效农业。
3.3 提升品质, 打响品牌
一是已打响的“藏书羊肉”品牌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提高, 重点是3个方面: (1) 实行原产地保护; (2) 发展壮大“山羊交易市场”, 使之成为华东最大市场; (3) 建设一个20hm2的养羊基地。藏书苗木要向高品质、高档次发展, 扩大建设新品苗木基地, 花卉苗木交易市场要扩大建设成一个旅游、休闲观光园;二是要突出品种创新、加快农业新品种的开发、创新与推广。除了开发苗木新品外, 还要开发蔬菜新品、草莓新品、西瓜新品;三是要加快品质创优,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实行农产品无害化生产, 按操作规程生产出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四是进一步发展一村一品, 使木渎镇的天池村成为花卉苗木专业村、善人桥村成为羊业专业村、五峰村成为绿色食品专业村。
3.4 发展外向, 拓展市场
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加强对本地环境、资源、政策的项目包装, 采取多种形式吸引人才、项目、资金, 开发木渎农业。要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美林”公司的新品种、新技术优势, 向周边农户辐射, 引成公司+农户模式, 实行订单农业, 从而增加外汇创汇收入。要充分利用花木公司、花木市场、山羊交易市场, 组织及参加农产品促销展示活动, 提升知名度, 扩大农产品销售, 增加农民收入。
3.5 加强培训, 科教兴农
发挥木渎镇农业地位优势、科技优势, 加快资源整合和技术集成, 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力度, 每年推广农林新品种20个、新技术10项。要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蔬菜设施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技术、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农业实用技术。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强化农林劳动力技能培训, 全面提升农林劳动力素质,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及农业生产技能。
3.6 激活动力, 机制创新
要充分利用羊肉协会、苗木协会, 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和农产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权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 采取示范、引导、协商、利益共享等办法, 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引导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改变目前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模式, 既有利于专业化生产、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效益, 又可使农民分享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收益, 保障长远利益。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优势, 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7 政策扶持, 增加投入
木渎镇规划打算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生态园项目、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项目、农产品市场拓展项目等, 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大力吸收外资, 还要取得政策的支持。有投入才有产出, 只有高投入, 才有高的效益, 只有走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路子, 才能相得益彰, 实现双赢。要通过政府的引导、指导、开发为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创造发展的天地。
3.8 强化服务, 健全体系
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 要深入开展好科技入户行动, 要坚持依法护农。要进一步加强农林法律、法规宣传, 加强农资市场监督管理, 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要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力度, 净化农资市场, 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
只有按照以上八方面的努力, 木渎镇才能形成苗木、羊业、瓜菜三大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才能依据自身特点、城郊优势建设成五大基地;才能使得两大市场延伸, 才能使木渎镇的农业步上现代农业的轨道。
摘要:在认识和理解现代农业含义的基础上, 分析了木渎镇的农业现状, 并提出了木渎镇发展现代农业的规划。
关键词:城市化,现代农业,现状,规划,江苏苏州,吴中木渎
参考文献
[1]文中平, 陈耀明, 徐国祥, 等.用新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2) :313, 315.
摘要:乡镇经济是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桥梁,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反映出当地区域经济城市化与市场化的进程、所在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强弱和所辖农村经济水平高低。新形势下,乡镇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困难和困惑,稳定压力大,农民增收难,政府依法行政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乡镇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关键词:乡镇经济 发展对策
1 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乡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任何事物的良性发展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统筹各方面的事务。但现实情况是乡镇政府“权”小、“钱”少,几乎没有任何调控手段,无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使得各方面工作开展举步维艰,还有县级政府的干预,大部分乡镇政府没有自己独立的财权,“乡级财政名存实亡”的现象抑制了乡镇经济发展。
1.2 乡镇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经济占绝对多数,且农业发展不平衡,农田水利基本设施老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基本还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经营,难于形成集约化经营、集约化效益,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地域特色产业不够突出。
1.3 乡镇干部整体素质不高。部分乡镇干部长期受落后思想的束缚,思想不够解放,创新发展意识淡薄,守摊思想比较严重,热衷于日常管理事物和一些农田基本建设项目,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一些干部作风飘浮,纪律涣散,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对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路子不宽和方法不多,对办规模企业、上工业项目一窍不通。一些干部贪污受贿严重,使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人员更加反感,干群关系恶化,乡镇政府威信力下降。
1.4 经济发展后劲不够足。乡镇经济主体除农业外,基本是小商业、小餐饮、小加工、小流通,缺乏大型工商企业支撑,形不成集约效益,导致经济总量低,带动力弱,发展后劲不足。
1.5 小城镇带动能力弱。目前广大农村城镇规模比较小,对发展空间和辐射带动能力,对资源利用能力还很小,吸引外来投资的优势不明显,再加上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产业支撑薄弱,势必妨碍小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二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仅凭农业经济发展是不足于支撑财政收入的,导致乡镇财源税源缺乏,财政收入十分有限。
1.6 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群众观念落后,小农意识,信息闭塞,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和接受缓慢,不能放开手脚投身经济建设大潮。
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乡镇干部思想定位错误。现在干部不正之风越来越重,大搞形式主义,大建形象工程,忽略了从实际出发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没能真正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意识差,工作因循守旧,接受新生事物慢。普遍存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思想,小农意识强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由于乡镇处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末端,水、电、路、通讯、教育、科技、文化、信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旧、残缺不全,农业发展后劲堪忧。现有大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顺,其作用逐渐萎缩退化,有的甚至改作他用甚至拆除,削弱了农业发展后劲。
2.3 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的乡镇那么多,乡镇之间也会发展失衡,大部分地区为促進经济发展而操之过急,没充分考虑到其实际情况和基础实力,特别是基础设施较差的乡镇,这样带来了很多麻烦,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
2.4 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由于受社会环境、基础设施、科技信息等因素影响,乡镇招商引资非常困难,一个两个项目过来,难于形成群体效应,即使有好项目,但没有配套的优惠政策,客商也不愿意过来,使招商引资成为纸上谈兵。
3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乡镇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基本保障是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和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基本方法是把握政策支持和大力招商引资,因此,要普及文化教育,提高科技水平,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观念,适应现代化发展,努力提高城镇化程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3.1 推动乡镇干部解放思想。要以学习实践“中国梦”为契机,发动干部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实干筑梦”的大讨论。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发挥率先垂范作用,使之贯穿于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各个方面。着力抓好回归工程,积极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带动农民致富,帮助村集体增收,以便支持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乡镇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等人员的培训管理,严格执行干部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坚决打破吃“大锅饭”的现象,充分调动镇村干部的创业干事的积极性,在党员干部中形成“实绩论英雄、有为才有位”的共识。
3.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扶持、群众参与的原则,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维护完善老的水利设施,科学兴建新的水利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平整,推动农业路渠网络建设,逐步推行节水农业,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提升农产品加工精深化、流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扩大农户经营规模,促进土地、资本等要素集聚;注重培植特色农业专业户、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产品的种养加工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带动农民致富,让农业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3.3 注重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乡镇要努力提高自身经济的形式,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技术型、精细化转变,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在本地区的竞争能力,同时要以市场为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形式,真正抓好乡镇企业产业层次低下、产业结构形式诸多因素不合理的现象,使乡镇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民营经济是乡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各个行业的开发建设。要强化企业质量意识,下大力气培养高科技含量的人才队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加强研发投入,使企业成为竞争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名牌企业。
3.4 突破性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工业要有选择,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要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更能保持工业发展的后劲。发展三产服务业要与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程度相适应,重点发展交通物流、餐饮娱乐、文化旅游等。同时,可适度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一产与三产结合起来,促进农业效益的提高。二、三产业的发展,可充分扩大就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让二、三产业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柱。
3.5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树立经营城镇的管理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和闲置资产,对城镇无形、有形资产进行转让、拍卖、租赁、参股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服务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繁荣城镇经济。
3.6 加强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之机,高端规划乡镇交通、电力、供排水、通讯、物流、数字网络等,全面改善乡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发展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业,提升乡镇崭新形象,提高乡镇城镇化水平,为乡镇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同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革除小农意识等传统思想,接受改革开放形势下的现代新思想,全身心投入经济建设大潮中。
。要坚决克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重生产、轻发展,重经济、轻社会,重开发、轻环境,重建设、轻管理,重物质、轻精神等现象,做到“四个相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一刻也不能放松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围绕“两全”(全员上阵、全年抓计划生育)、“两基”(抓基层,突出“村为主”机制、打基础)、“两抓”(抓“四项手术”、抓“两非”案件查处,“两率”(提高季度孕检率、提高流动人口合同率)、“两转”(由重管理转变重服务,由事后处罚转变为事前引导),坚决遏制性别比偏高的势头,切实维护低生育水平,全年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要达9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坚持“生态立镇”的理念,加强生态林建设,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从严控制露天矿山开采,保护好森林植被。认真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努力实现工业增产不增污,企业增项不增排。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严格执行新上工业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发展工业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努力把我镇打造成蓝天碧水、山清水秀的“生态乡镇”。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相协调。坚持预防和打击相并重,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高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信访工作“一票否决制”,制定镇村干部分片连线包村制度、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包案责任制,运用多种手段将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重平时、重细节、重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针对极少数群众只要权利不履行义务、不讲道理、不关心公益事业、不支持发展、以闹取利等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教育群众明礼诚信、顾全大局、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履行义务。积极开展文明村(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营造文明、纯朴、宽厚、勤劳的民风。强化农民培训工作,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提高科技致富本领。四、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贯穿科学发展的主线,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快含城第三小学建设步伐,稳步推进7所小学布局调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高度重视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共投入300万元,建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村卫生室。积极实施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和提标工作。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投入120万元,新建1个敬老院,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40%。实施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险制度,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全镇参合率达98%。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80口,解决农村6500人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五、坚持以“实”为基础,始终把优化政治生态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突出强化“四个建设”,优化政治生态。强化班子建设。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核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发展定进退,凭实绩用干部,按照“创业有为、创新有成、创优有功的坚决用起来,有位无为坚决调出来,作风不实、怕苦畏难的坚决撤下来”的要求,把优秀人才选拔进领导班子,使各级领导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强化队伍建设。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题,扎实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等“四大载体”建设,激活细胞,充分发挥广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强化作风建设。建立考勤、督查、反馈、考核等工作制度,坚决纠正“懒”、“散”、“软”、“玩”、“浮”等现象,倡导“五个一”工作作风,“工作热情一团火,干事创业一头牛,个人形象一面旗,修德养性一忠心,和谐共事一家人”。强化廉政建设。坚持教育为本、制度求范、惩处从严的方针,认真执行“五攀三控”规定建立并完善招待、用车、招投标以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对违纪、违规的镇村干部进行严肃查处,决不手软,提高干部的公信力,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民风,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作者系县镇党委书记、镇长)
摘要: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具有社会教育、传递信息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功能,是文化知识和科技信息的传播基地。本文首先分析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建立起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并发挥其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文化站图书室;现状;发展
乡镇文化站开办图书室是贴近基层农民,为其提供文化服务,构建文明窗口的重要手段。文化站图书室作为文化站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文化站图书室的良性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可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基本特征
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作为农村的信息交流站,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新农民思想观念、改变农民生活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发展中扮演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科学技术传播桥梁的角色,这是由文化站图书室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首先,公益性。公益性即文化站图书室中的一切服务都是免费的,基于此,发展乡镇文化站图书室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发展公益性图书室作为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始终坚持为普通人民群众服务的原则,突出公共文化服务导向。
其次,基本性。基本性是指乡镇文化站图书室服务和满足的对象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需求,而是最广泛和最普遍的需求。在图书室所有资源都是普遍享有的,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最后,均等性。均等性是指所有的人,性别不分男女,年龄不分长幼,身份不分贵贱,职务不分高低,经济不分贫富,都可以平等地享有均等的服务,不存在差别化待遇。
二、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基本现状
目前,文化站图书室虽然总体状况比较良好,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1.图书室发展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
镇村干部对文化站图书室建设无法准确把握新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的丰富内涵。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发展,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的认识偏差,认为图书室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是一项是“软任务”,没有一个硬性指标,而且它的作用也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于是没有把图书室的运作当作一件事来抓,在图书室建立以后,基本上就不闻不问了。因此图书室建设仍然“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长期存在。另外,农民读者也普遍认为看书只是消遣而已,因为没有多少实用的书,不能给自己实际的帮助,只是有时间或农闲时来看看,了解一下感兴趣的东西。
2.经费严重短缺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也没有明确规定运作经费来源或设立专项资金,致使图书室运作经费严重短缺。图书室建室以后,就没有再投入任何经费,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新书得不到补充,报刊、杂志订不上,没有专职管理员(基本是站长兼管),管理员无法接受业务培训,藏书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善,就很难吸引读者光顾,借阅人数少,管理员更是没心思管理„„这种恶性循环可想而知,结局将令人担忧。
3.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
部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不但没有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而且连全职的图书管理人员也没有,大部分图书管理人员都是由其他人员兼任的,无法为读者的信息需求开展优质高效的服务工作,严重地降低了文化站图书室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缓慢的原因之一。
三、发展文化站图书室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1.重视和加强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文化站图书室建设。把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文化站图书室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人员调配、资金投入、评先奖优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切实把图书资料工作与其他工作同等看待。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目标责任制,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乡镇和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把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青少年儿童情况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2.体制创新,多元化办室。经费紧缺已出现图书室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制约了图书室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壮大,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建立图书室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图书室的正常运行。不可否认的是,图书室的发展仅靠地方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模式上创新,多方入手,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在基础设施、购书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其次,可以争取乡镇企业或学校的帮助,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改善设施设备条件;可以与各类出版社联系,争取得到帮助;可与高校图书馆或社团联系,请求帮助组织募捐一些书籍或在管理方法上给图书室以帮助,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层文化团队力量。政府要统筹兼顾,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理顺体制,落实编制,创建乡镇文化站图书室文明服务岗位,为乡镇图书管理人员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以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图书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文化人才队伍总量和整体素质,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村级图书室是农民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的学堂,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阵地,是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因此,要加大基层辅导,提升服务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实现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较好保障的总体目标,笔者坚信,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服务到位,就一定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江浙地区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讲话为指针,通过对临淄区乡镇企业现状的调查,论述了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入世新形势,提出了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乡镇企业与WTO 现状调查 可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
一、乡镇企业的特点及自身优势
有人说“乡镇企业就是镇办、村办、户办、连办,四个轮子一起转”,这句话既形象又简练地概括了乡镇企业的组成。乡镇企业就是由镇、村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联合企业组成的,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随着乡镇企业转制的实施,其中个体民营企业所占的经济总量正在逐步上升,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乡镇企业近年来之所以发展迅猛,是因为在发展初期有自身的优势.
(一)乡镇企业在制度方面的优势
乡镇企业拥有比国有企业更加灵活的企业机制.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可以从其产权结构中得到解释.虽然乡镇企业 的主体是集体所有制,同国营企业 一样存在产权模糊等缺陷,但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 有更强的市场适应力.
1、企业经营自主权.经营自主权无疑是保证企业 成为市场竟争主体的必要条件.就乡镇企业来说,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游离于国家计划体制之外,几乎没有受到来自国家宏观计划的约束。此外,乡镇企业 发展初期政府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也使企业 赢得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
2、企业退出机制。企业退出机制包括人员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重组。对人员流动来说,乡镇企业在用工上实行的双向选择,使得其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了人力资本效用的最大化。良好的退出机制使得企业 充满活力。
3、主管部门的管理效率。从管理体系上看,社区政府管理乡镇企业 的层次和幅度都比国有企业要小,再加上社区政府与乡镇在利益上的一致,因而它们比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更容易做到深入了解企业 状况,控制企业 行为,其决策更符合企业 实际,表现出更高的管理效率。
(二)乡镇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
1、潜在市场的广泛性。乡镇企业诞生于农村,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说从其拥有的市场潜力来说,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要比国企优越得多。
2、市场发育的相对完善性。乡镇企业作为传统体制之外自发生成的经济单位,其市场运行机制较国有企业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育。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乡镇企业依靠自身的市场交易地位,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市场行为体系,使得乡镇企业与市场培训基本上保持在同步的良性循环状态。
3区域市场的相对封闭性,加上各地政府的保护主义,使得全国各区域市场呈现相对封闭性。乡镇企业的起飞在很大程度上由此得益。
(三)乡镇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
1、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从资源合理配置角度看,其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我国的现实国情是资金缺乏,而劳动力丰富。通过利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优势弥补了资金相对不足的缺陷
2、就劳动力成本的绝对水平而言,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低廉得多。从而在与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3、目前城市里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劳动力供大于求。大量的富裕人员涌向社会,而乡镇企业恰恰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减轻了城市人口压力。
二、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现状探析
(一)、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优势:
1、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了乡镇企业发展空间。首先按”乡镇企业法“的规定,把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个体私营企业列入了重点调动度范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其次,为提高乡镇企业的外向度,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走引进开放之路。2001年,区镇共引进企业和项目约300项,资金近20亿元。据统计,目前发展乡镇三资企业199家总投资额1471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8549万美元,全市乡镇镜外企业已有8家,出口企业391家,出口产品290多种。有25家企业获进出口权,自营出口达4060万美元。其中乡镇企业的龙头企业有山东晨鸿集团。
2、大力推进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激发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活力。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突破口,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乡镇企业改革多形式推进。到2001年底,改制企业比上年净增198家,增长25.4%。到目前,全区乡村集体企业已有534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改制面达到了68.74%,其中股份制企业54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4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还下大力抓了企业管理工作,选择6家企业帮助导入CIS企业形象工程,2001年全区有10项现代化管理成果在省系统获奖。到目前,有12家企业获省级管理示范企业,有8处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
3、不断调整结构,广僻发展途径,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首先,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思路,加快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区选择了10个有一定规模和后劲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为龙头企业。加强扶持和指导,使其尽快发展,并对当地种养业起到辐射带头作用。第二,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先后召开了全区城乡一体化洽谈会和全区产学研项目15项。与各高校签定各种技术转让`合作协议意向95项,其中11项达成合作协议。第三,狠抓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目前,全区乡镇工业小区已发展到23个。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全市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了乡镇企业素质的提高。目前,全区已有400多家乡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已达238项。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技改项目得到了竣工投产。目前,全区高技术及其生长点企业已发展到21家,如山东齐峰公司开发开发的顺酐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科技推动的同时,加快了乡镇企业人才开发。对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的500名厂长`经理进行了法规`生成经济`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对乡镇企业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电算上岗培训等。
(二)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状况
临淄区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朱台及南王等镇,因此,研究临淄区乡镇企业必须要看朱台镇。朱台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建镇初期,经济基础薄弱,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仅404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元。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朱台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执中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镇工业形成了以小化工机械`金属压延制品`建材`食品`纺织`化工`电子大主导行业,乡镇企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高,至2001年底,临淄区镇村企业达到2966个同比增长11`8%;从业人员总数17375人。乡镇企业产值情况见表
表: 临淄区乡镇企业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乡镇企业总产值 乡镇工业产值 工业增加值 营业收入 利税总额 实际上缴税金 固定资产原值
2001年 29`2 20`0 4`82 33`9 1`87 0`7613 3`12
同比增长 25`8% 27`1% 33`1% 25`8% 18`7% 19`0% 13`5%
从以上数据分析不难看出,临淄区2001年乡镇企业产值各项指标同比增长平均在20%以上,发展讯速,同时,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在2001年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1、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经济取得新成绩。2001年底,临淄区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企业4家。完成出口交货值1800万元。建成三资企业5家利用外资215万元,并有2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2、技改上新步伐加快,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重点骨干企业通过技改上新企业现有多项装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目前乡镇企业中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达45%,形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宣传,全区乡镇企业加大了教育投入。现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87人;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690人;引进聘用各类人才202人。拥有全国级及省市级乡镇企业家6人。其中,朱台镇西单村单台阶成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及中国知名乡镇企业家,其工农商牧运输一体化经验被李鹏委员长赞誉为中国西单模式。
4、企业改制取得了可喜成绩,第二轮改制进展顺利。截止2001年底,镇直工业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通过改制,有4家企业实行租赁或兼并,共盘活镇直企业资产9000多万元。改制后,镇村集体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经济总量比重为51:49;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适应市场感经济需求,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产业结构基本合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区乡镇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67:31,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5:69:29.5。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工业形成了小型精细化工、机械、建材、医药、化工、粮食白酒及大棚蔬菜等主导行业。其中:化工产值5.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5.2%。机械行业产值3.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6.9%;建材行业产值2.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医药化工工业产值256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5%。
6、乡镇财政收入和职工收入得到提高。2001年乡镇财政收入183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上缴增值税920万元,占乡镇财政收入50.2%,上交地方税882万元,占乡镇财政的48.1%。职工工资总额达8730万元,人均收入5024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14.5%。
7、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引进人才,先后在全国各地引进机械、化工、电子、冶金等行业科技人才125人。与山大、山工大、山农大等院校合作,建立研究机构,形成引进项目和成果的“绿色通道”。其中优质蔬菜基地―临淄区北羊镇被评为“中国西红柿之乡”,樱桃西红柿已出口日本、美国及俄罗斯等国家。这是北羊镇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的结晶,也是今后乡镇种植业发展的方向。
三、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速度趋缓。“九五”期间临淄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持续、高速发展的好势头,尤其在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江浙地区乡镇企业重要谈话精神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临淄区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九五”期间临淄区经济发展递增速度保持在43.5%以上,培植形成了一批在全国、省、市有影响的骨干企业和产品,临淄有机化工厂、淄博华齐油脂厂、临淄第二造纸厂、山东西单集团、淄博顺达集团等五家跃居全国乡镇企业经济效益50强。但是,近两年来,由于形势的变化,临淄经济发展增长速度缓慢。
2、投入不足,发展后劲小。乡镇企业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不断发展、壮大,就需要加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在这一点上与国有企业相比,乡镇企业明显败下阵来。
3、技术落后,人才缺乏。本来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就相当落后,再加上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就使得劳动生产率总是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成本得不到降低,使乡镇企业的产品销路受阻,产品积压造成资金沉淀,更加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的紧缺。人才缺乏也是多数企业发展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乡镇企业的职工多数来自农村,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远离城区,多数规模不大,加上当今专业人才迷恋城市的`心态,不愿到乡镇农村工作,使乡镇企业很难得到得才兼备的人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必须要创造条件,解决好人才问题。
4、 环境污染问题 。小造纸、小炼油等乡镇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一大公害。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键。
5、 经营者的素质问题和观念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营者素质偏低。首先经验者的选择范围很小,多数是从本乡镇以至农村范围内产生,大多数是本地的能人。但是这些能人由于受农村教育水平为初中毕业,小学文化程度占相当大的部分。其次,经营者受政治、业务、文化素质的职业,多数沿袭传统的家长式的领导方式,难以广开言路,难以做到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裙带关系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一大弊病。
(2)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乡镇企业经营者缺乏新思想、跟风观念最普遍、最突出。经营者的创新观念淡薄。例如,见别人赚钱,就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产品供求大于需要,从而使企业陷入了困境。总之,目前乡镇企业经营者缺乏先进的质量观念、服务观念、成本观念、科技观念、人才观念、法律观念、信息观念,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提高经营着的素质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关键。
(3)“充电”意识淡薄,难留人才,导致技术革新力度不够,效益滑坡。
(4)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知识。
(5)存在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技术落后,二是,严重浪费资源,三是,污染环境。
四、推动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对策
1. 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WTO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营造新型企业的机制和优势。
2. 制订切实可行的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3. 加大投入,缓解乡镇企业资金短缺。
4. 优先发展高科技型和出口创汇型的乡镇企业,鼓励乡镇企业出国办厂,兴建跨国公司。
5. 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提高经营者的素质。
6. 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
7. 乡镇企业发展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8. 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吸取‘先污染后治理’及我国北方地区过度放牧,滥砍滥伐,导致北京及周边省市沙尘暴的教训,建立环保型企业,保持生态平衡。
9. 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加大环保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环保行为,推广清洁型、低污染、国家达标、环保企业的建设,限制并逐步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科技含量乡镇企业的上马,严格审批,关停整改不力的重度污染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物排放屡次不达标的企业,达到贯彻环保法律法规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效果。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乡镇文化站;现状;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要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成我们几代人梦寐以求的腾飞。实现这个愿望要靠我们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努力,离不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文化建设的大力推动,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九亿在农村,农业和农村工作可谓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顺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乡镇文化站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镇文化站作为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阵地,正在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乡镇文化站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建设中,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非常重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强调文化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广大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的文化机构也开始从无到有,农村从事文化的人员也由少到多,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戏曲下乡、电影放映和劳动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新中国农民的精神生活,也相应的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促进了农民群众之间的大团结。当时我国的农村文化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教师被视为下九流,挨批挨斗,农村的文化工作也处于瘫痪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各项工作的拨乱反正,农村的文化工作也重新走上正轨。乡镇文化站在这时开始充分发挥其作用,在休闲娱乐、传递信息的同时又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乡镇和村级图书室也直接面向农村,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的重要载体。随着党的惠农政策一步步落实,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老百姓在丰衣足食的同时,也盼望着文化生活的再提高。针对目前一些地区的农村文化阵地萎缩,文化设施简陋和经费匮乏的状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来推动我国农村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二、关于乡镇文化站的几点思考
(一)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应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向全民化 网络化 品牌化方向发展
十七大报告在谈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时对发展文化产业作了着重强调,其报告中八次提到文化产业,国家第一次提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这期间我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十七大对文化发展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国务院明确指出加快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乡镇文化站应充分利用这次契机,做到农村文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狠抓文化队伍和业余骨干队伍的建设,把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并向全民化网络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二) 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平台作用,为农民群众做好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我国农村的乡镇文化站,可以说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现在我们每个行政村都有村级图书室和乡村大舞台,可有的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要着力建设好乡镇文化站,就要把村级文化活动室和乡村大舞台充分利用,使之不仅具有图书阅读文艺演出的作用,还要有科普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功能。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切实调动起乡镇、村和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改变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实现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三)抓创新抓管理,使农民群众的生活告别黄 赌 毒,走向多姿多彩
在乡镇文化站的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目的,活跃农民群众的生活,改变农村文化形式单一的问题,把农民群众从“黄 赌 毒”等低俗的文化中解放出来,推动农村人民群众文化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推广农村信息化建设,教农民学会通过网络寻求自己需求的信息,使农民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和文化富民。
(四)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农村的文化建设
我国乡镇基层的文化队伍,人员大多学历偏低,年龄老化,有艺术特长的更是少之又少。可以尝试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的适当倾斜,吸引那些有才华有创新意识的青年农民回归,杜绝文化人才的流失,从而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也可以利用乡镇文化站,开展各式各样的科普或文艺培训班,创作一些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农村特色的好作品。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了,才会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市与乡镇的发展方向】推荐阅读:
乡镇健康城市工作总结11-12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09-24
湖南省郴州市的城市发展与规划10-20
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11-14
论科学发展观与城市政府职能转07-12
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05-30
三线城市可发展的项目10-31
乡镇农村发展的工作总结06-02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论文12-05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构想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