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精选9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 马晓波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良好、通畅的自体内瘘或人工血管,与血透患者的透析质量息息相关。国外研究表明,血管通路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
随着老年患者的增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建立、维护一根良好的血管通路的难度正逐渐加大,肾脏内科、血管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也愈来愈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血管通路(本文主要针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建立、监测、治疗干预等各个方面,倾注更多的心血,熟练运用好手中的武器。其中,血管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有效、廉价的检查方法,应受到每个血管通路医生的重视。
1.2.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中的价值
术前全面细致的血管评估对于自体内瘘的建立至关重要。传统的评估方法主要依靠物理手段,术者通过止血带阻断近端静脉来了解静脉血管走形、分支走向、血管弹性及充盈度,依靠触摸脉搏来了解动脉的搏动情况,并结合自身经验来判断决定手术方案。因此这对于术者的自身要求较高、主观性相对较大。而超声检查能比较客观地检测患者血管的相关参数,了解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同时超声还能显示血管壁厚度、腔内有无斑块血栓等,两者结合大大增加了手术成功率。
指南建议行自体内瘘的血管,动脉直径大于2.5mm、静脉直径大于3mm,这样的血管条件在国人身上是很难达到的。通过超声检测、数据积累,我们可以回顾分析、制订出符合中国人自身特点的临床指南。
1.2.超声在自体内瘘成熟中的价值
自体内瘘的建立对于患者来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内瘘何时能用,是否已符合成熟标准,是我们接下去要关心的问题。指南建议3个“6”是内瘘成熟的标准,即内瘘直径达到6mm、血管深度不超过6mm、内瘘流量大于600ml/min。要衡量患者内瘘的各项数据是否已符合指南标准,超声检查无疑是最直观准确的方法。
同样由于人种等因素的限制,国人内瘘成熟时血管直径不一定能达到6mm的标准;而由于对透析的排斥,透析患者首次透析临时导管使用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尽管有指南指导,但何时能使用内瘘、能否尽量减少患者带导管时间,仍然是困扰我们的问题。对此,对于内瘘术后患者定期的超声监测,能使我们动态地了解患者内瘘血管管径、血流量等参数的变化,以期及时掌握内瘘的成熟情况。
对于首次穿刺的困难内瘘,我们也可以通过超声引导的方式进行,以减少穿刺失败率,增加自体内瘘的使用寿命。
目前在国外,对于成熟障碍的自体内瘘血管,已有DSA下分阶段球囊扩张等促成熟技术来促进内瘘成熟。但造影剂具有肾毒性,使用后可能加速患者肾功能恶化,使患者提前进入血透或使残肾功能丧失;因此,超声引导下的内瘘促成熟技术也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1.2.超声在自体内瘘并发症中的价值
肾内科血管通路医生较血管外科医生的一大优势在于,肾内科医生每天都与透析患者接触,能较早地发现患者存在的血管通路问题,比如血流量下降、穿刺困难、止血时间延长、静脉压升高等等。通过定期超声测量肱动脉流量、超声稀释法测量血流量,能及时发现患者血流量下降等情况,并查找有无狭窄、栓塞等现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而不是等内瘘完全栓塞了才发现问题。同样,超声也可以部分替代DSA,进行溶栓、PTA等工作,并具有射线少、操作方便、费用相对较低、对残肾功能无影响、效果即时可见等优势。
1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
自体动静脉内瘘主要是将头静脉与桡动脉或肱动脉与肘静脉经外科手术做皮下吻合而建立的, 使静脉血流量增加及其管壁动脉化[2]。Ethier等[3]报道, 尿毒症患者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易于穿刺减轻痛苦, 同时可达到理想的血流量。理想的动静脉内瘘有以下特点:1容易建立血液循环, 血流量在200 m L/min以上;2血管扩张足以便于穿刺以及长度能行双针穿刺;3硬化、狭窄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4容易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能延长其使用时间。
2动静脉内瘘成熟前的护理
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要等动静脉内瘘成熟才可使用, 需要4周~6周[4], 为了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动静脉内瘘开始使用前应向患者宣教以下内容1内瘘术肢活动:内瘘术后2 d~3 d术肢不要屈曲及下垂, 休息时用软枕垫高术肢30°~40°, 站立时用保护带保持术肢与心脏同一水平位置, 避免因血液循环不良而引起术肢水肿而影响内瘘通畅。内瘘术后第2天, 术肢可做反复轻轻握拳动作或挤压专用橡胶圈, 握拳力度从小到大, 循序渐进, 目的是促使内瘘成熟。同时保持保护吻合口处的干燥和清洁。2心理护理:术后吻合口疼痛和肢体活动受限使患者产生焦虑心理, 同时由于患者逐渐认识到原发疾病无法治愈, 血液透析只能是一种替代疗法, 增加其消极心理, 所以应让患者理解手术成功是否与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解释内瘘与透析的常识, 可增加患者的信心。3教会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 提醒患者对内瘘的重视, 避免患肢受压和用力过猛, 衣袖要宽松。注意观察内瘘是否通畅, 如动静脉内瘘震颤减弱或消失及时到医院专科就诊。4高血压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按时吃药, 教会患者监测血压变化, 避免因低血压阻塞内瘘[5]。5避免在动静脉内瘘患肢测血压和进行一切穿刺操作。
3穿刺护理
动静脉内瘘成熟后开始使用, 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首次穿刺要仔细观察内瘘走向、判断内瘘管的弹性、深浅和是否通畅, 在医生的指导下由有经验的护士穿刺。首先正确选择穿刺部位, 即动脉穿刺点距离动静脉吻合口3 cm以上, 静脉穿刺部位距动脉穿刺部位8 cm~10 cm以上;然后再选择正确的穿刺方法, 对于年老和皮肤弹性差的患者采用斜穿法, 即操作者左手将皮肤绷紧, 右手持穿刺针由血管旁开0.5 cm, 针头与皮肤呈15°~20°度进针, 而对于年轻而血管弹性好的患者采用直穿法即针头与皮肤呈30°~40°在血管上方进针;内瘘血管粗直的患者用绳梯式穿刺法, 交替使用每个穿刺点, 内瘘血管弯曲较细的患者, 先行区域式穿刺法, 等血管扩大暴露后改绳梯式[6]。
4自体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1出血自体动静脉内瘘出血的原因:穿刺部位距吻合口距离近, 而吻合口处的压力大, 如果患者血压过高、静脉止血压力过大和护士穿刺技术欠缺等易导致出血形成血肿, 使内瘘栓塞。因而护士在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时应注意:1要等动静脉内瘘完全动脉化后,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内瘘;2第1次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时由经验丰富的护士穿刺, 若第1次穿刺失败, 应拔针压迫止血后, 重新选择另一条静脉作为回血, 如有血肿时用冰敷止血以不影响内瘘通畅为前提[7]。
4.2感染尿毒症患者抵抗力差, 要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感染:首先, 穿刺后24 h内穿刺口要保持清洁干燥, 以防穿刺部位感染;其次, 护士在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如一旦发现感染迹象, 立即报告医生, 遵医嘱予及时处理, 并反复多次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
4.3栓塞和吻合口的狭窄栓塞、吻合口的狭窄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 最常见的是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 如因反复穿刺、患者血压过低、在血液透析时超滤量过高和患者自身血液黏稠度高都会引起吻合口的狭窄, 甚至导致栓塞[8]。对于经常出现低血压的患者, 要找出发生低血压的原因, 如果因透析脱水过多过快, 应予相应处理, 嘱患者注意控制水及钠盐的摄入, 评估好干体重;血液黏稠度高的患者要注意清淡饮食[9]。
5外用药敷的护理
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在使用时因多种原因引起的并发症 (血肿、血管狭窄等) 的护理, 黄家莲等[10]报道远红外线照射联合马铃薯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 充分发挥了马铃薯营养作用, 加快内瘘皮下血肿消退和促进了非细菌性炎症。段亚平等[11]将12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观察组, 透析后24 h内使用冷敷, 24 h后使用浓度为30%, 60%, 90%的红花酒精湿热敷, 结果表明:60%红花酒精湿热敷动静脉内瘘能明显减少瘢痕形成及预防血管狭窄;30%红花酒精组疗效欠佳;90%红花酒精组疗效显著但是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尚玉真[12]研究喜辽妥软膏涂擦配合热敷动静脉内瘘, 其通过热效应使药物通过皮肤毛孔渗透到达皮下组织, 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达到解除内瘘痉挛、扩张血管的作用, 并预防内瘘狭窄, 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叶锡兰等[13]报道木瓜酒对动静脉内瘘有保护作用, 采用木瓜酒湿敷, 可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并延长内瘘使用时间。马伟平和胡绮雯[14]报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功能不良时用木瓜酒湿敷会改善内瘘狭窄, 增强内瘘血管杂音、增加血流量及软化血管。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闭塞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其中又以腕部动静脉内瘘为首选方法[1]。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是有一个血流量充足,使用安全、方便的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好坏直接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因而,在血液透析的整个过程中,要对动静脉内瘘重点护理,保证内瘘通畅。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因头静脉反复穿刺致纤维化狭窄或栓塞的,初次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可能会失败,同时,在术后长期使用过程中,仍随时有内瘘闭塞的可能,因而再次手术显得迫切及困难。目前认为,术后24小时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者,多与吻合的血管扭曲成死角、包扎压迫过紧、吻合口过小、手术中损伤血管内膜以及低血压和高凝状态[2]等因素有关。但在术后长期应用中,内瘘闭塞原因则有多方面报道。为此,我们对2002年起在我院透析室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以提供临床资料,以便起到早期监护及引起注意,降低动静脉内瘘闭塞。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总结了2002年2月起在我院透析时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患者共22例次,总共20人次,且本组选取的患者内瘘闭塞后均需再行动静脉内瘘术或改用其他血管通路,3例改为腹膜透析,入选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2个月~5年。
方法:①对于可疑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患者听诊内瘘术局部无杂音,触摸内瘘处无射血感,部分患者(5例)接受彩超检查,未见射血,可见血栓形成。②入组患者男性16例次(15人次),占72.7%,女性6例次(5人次),占27.3%。③针对以上患者,给予总结回顾患者近期的化验检查及血压波动情况,另有2例内瘘闭死患者因无血压监护结果及化验检查而未入组。鉴于以上方法,得出有关内瘘闭塞患者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发病及内瘘使用过程中的血压监护结果、化验血红蛋白,并对手术后内瘘血流量及内瘘护理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结果
在本组病例分析总结的患者中,结果发现全部存在间断或持续低血压状态,占内瘘闭塞患者100%,低血压原因2l例为透析后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占95%,1例为腹泻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占5%。另外,进一步分析其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肾功能不全原发病为糖尿病者12例,占55%;②透析后压迫时间过长者8例,占36%;③血红蛋白在120~150g/L者6例,占27.3%;④Wong等认为静脉或动脉的管径<1.6mm时,内瘘的失败率增高,本组术后动静脉内瘘杂音较弱,透析中经常出现血流量不足者3例,占13.6%。
讨论
对于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要通过有效的血管通路进行维持生命的血液透析。目前,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瘘术已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简单,符合临床血透穿刺需要的新型手术方式,可较好地解决因自体动静脉造瘘失败后无可供吻合血管而再次造瘘的难题[3、4],但是,人工血管毕竟是异物,且价格较贵,手术创伤较大并有一定的并发症,对于尿毒症的患者来说并不都可以接受。自体的动静脉内瘘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然而,在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闭塞情况,这给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上带来困难,同时增加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同时,也在经济上增加负担,本篇统计的22例次内瘘闭塞患者的回顾性经验总结,希望能给临床工作中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保养及防止出现内瘘闭塞提供帮助。笔者总结观察认为,在促成内瘘闭塞的因素中,低血压为最主要因素,即在任何原因引起的低血压状态均应立即给予纠正,并严密观察内瘘情况,尽早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原发病(如糖尿病)、内瘘护理(如压迫时间过长)、高黏度血症(如血红蛋白超过120g/L)及手术后内瘘血流量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内瘘使用寿命。当然,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形成的动静脉内瘘的质量对于内瘘使用过程中血流量及内瘘使用寿命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内瘘的血流量应适当,有资料表明动静脉分流量大于1000ml/分钟时,易并发心衰[5],如内瘘吻合口狭窄,则存在血流量不足及容易引起内瘘闭塞的可能性,故动静脉内瘘术的操作应为影响内瘘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沙国柱,季大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及其并发症.肾脏病与透析移植杂志,1997,6(1):6.
2 王海燕.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62.
3 庄永青,傅小宽,童静,等.人工血管移植修复肢体血管缺损及临床观察.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5(1):25~27.
4 庄永青,童静,彭保.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1):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1995年11月—2015年1月, 我院应用动静脉内瘘长期行血液透析患者104例 (除外应用半永久管及人造血管透析的患者) , 男63例, 女41例, 年龄18岁~85岁, 透析时间3个月~19年。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68例, 糖尿病肾病9例, 多囊肾8例, 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5例, 药物性肾损害5例, 紫癜性肾炎3例, 乙肝相关性肾炎3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1例, 肾小管酸中毒1例。
1.2 建瘘方法
患者均选择前臂腕部桡动脉与头静脉行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 建立动静脉内瘘。
1.3 AVF闭塞后治疗方法
30例次中有8例次发现时间较早 (<6 h) , 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栓长度<30 mm。我院对此8例次患者采取内瘘溶栓方法:尿激酶1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 m L, 选择内瘘血栓的动脉侧距血栓1.5 cm~2.0 cm处穿刺进针, 针尖指向内瘘侧, 30 min内推注完 (注射前在血栓上方10 cm处缚一止血带) 。用药后每3 min~5 min观察瘘管震颤及杂音1次。然后用50万IU尿激酶加生理盐水至50 m L, 用微量泵以5万IU/h的速度泵入, 可换用静脉端血栓上方2.0 cm处, 针尖指向内瘘侧泵入直至泵完, 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 每12 h皮下注射, 期间配合以喜疗妥在内瘘血管处加以按摩并辅以热敷。内瘘溶通标准:内瘘可闻及杂音, 触诊触及震颤, 超声见内瘘有连续的血流通过, 溶栓后至少可以完成1次透析, 血流量在180 m L/min以上。
2 结果
2.1 104例患者中共发生AVF闭塞患者22例, 共30例次, 总手术次数129次, 闭塞发生率23.2%;AVF术后1个月内闭塞且未使用的患者6例次, 应用过程中闭塞24例次;22例患者中闭塞1次的患者15例, 2次的患者6例, 3次患者1例;30例次中使用时间1年内闭塞14例次 (46.7%) , 2年内闭塞7例次 (23%) , 2年以上闭塞5例次 (16.67%) , 3年以上4例次 (13.3%) ;30例次内瘘闭塞患者中, 肾炎17例次, 糖尿病肾病4例次, 多囊肾5例次, 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1例次, 狼疮性肾炎1例次, 紫癜性肾炎1例次, 肾小管酸中毒1例次。闭塞的原因为低血压14例次 (46.67%) , 穿刺不当及压迫时间过长者4例次 (13.3%) , 负重3例次 (10%) , 受凉1例次 (3%) , 外力作用1例次 (3%) , 促红素未及时减量者1例次 (3%) , 不明原因6例次 (20%) 。
2.2 治疗后再通30例次中有8例次行尿激酶溶栓术治疗, 5例次血管再通, 25例次手术再建内瘘。
3 讨论
在回顾性调查中发现, 在内瘘闭塞患者中, 1年内闭塞比例较高, 随着时间的延长, 内瘘闭塞比例下降, 主要与对早期透析患者的宣教不够以及患者观察、保护瘘的意识不强有关。使用前内瘘闭塞, 可能与手术血管的选择, 手术操作不当, 包扎过紧, 局部血肿压迫等有关。低血压患者的抵抗力差, 导致腹泻, 呕吐, 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 发热等所致的容量不足与不能及时补液及停用降压药, 服用降压药不能及时监测血压导致血压波动性大有关, 及在透析过程中超滤过多有关。穿刺不当及压迫时间过长, 与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合理及宣教不够有关。促红素未及时减至维持量, 考虑与促红素使用使血色素过高, 引起血液黏滞度增加有关, 与医务人员监测不及时及患者依从性差有关。据报道, 糖尿病患者内瘘闭塞的比例较高, 但我们调查比例不高, 考虑与我透析中心使用AVF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低有关, 应加强随访。其次, 还有一部分内瘘闭塞的原因不明, 我们应积极寻找原因, 降低闭塞的发生率。
针对上述原因,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在任何时期, 尤其内瘘术后早期, 加强内瘘保护宣教, 让患者真正明白“生命线”的含义。避免内瘘侧肢体输液、测血压、患肢受压、负重, 嘱患者每天观察动静脉内瘘的震颤及杂音3~4次, 如震颤减低、杂音减弱, 要及时就诊, 有利于早期发现, 避免闭塞或尽早溶栓治疗。术侧肢体要保温, 以免血管痉挛造成血栓形成[1]。②低血压为内瘘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2], 低血压患者占46.67%, 避免在任何时候造成低血压, 病情变化时, 注意血压的监测。③造瘘后尽量待8周~12周内瘘成熟后使用[3], 最初3~5次透析选择有经验的护士进行, 穿刺时尽量做到一次成功, 防止形成血肿, 压迫时间过长。穿刺点的选择应有计划, 建议采用绳梯式或纽扣式穿刺法[4]。血液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力度不宜过大, 以不出血但能触及震颤和听到杂音为准;压迫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为10 min~20 min。④血液透析患者多使用促红素改善贫血, 应每月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 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⑤造瘘术前对血管选择很重要, 动脉直径≥2.0 mm或静脉直径≥2.5 mm, 若血管太细, 内瘘失败率尤高, 可考虑行半永久管或人造血管内瘘, 建议在肾功能衰竭早期加强患者的上肢功能锻炼[5]。⑥对发现时间较早且血栓长度<30 mm的AVF闭塞可尽早行溶栓、抗凝治疗, 闭塞时间>12 h治疗效果差。若在6 h内治疗, 成功率更高[6]。
自体AVF是目前血液透析中使用最多也是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 其成本低、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使用时间也较长。使用过程中, 血栓形成是造成内瘘闭塞的主要原因[7], 临床资料报道AVF在3年内闭塞的发生率为22.4%[8]。我院统计, 3年内闭塞发生率20%。但透析患者长期缺乏锻炼, 自身血管条件差, 随着透析技术的改进, 患者生存时间延长, 尿毒症并发症造成的全身血管硬化, 多次抽血化验、输液、透析造成的血管耗竭, 所以血管通路成为患者血透患者生存的一大障碍。尽管内瘘闭塞后有气囊导管取栓再通术、切开取栓再通术、尿激酶溶栓等方法, 但成本大, 费用高, 患者不易接受, 因此一定要加强肾衰竭患者血管及AVF的保护, 尤其是AVF闭塞的预防。
参考文献
[1]樊晓智, 李月红, 刘宇, 等.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 2004, 3 (6) :319-321.
[2]沙田柱, 季大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及其并发症[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7, 2 (1) :68.
[3]阿勇, 崔天蕾, 金骊珠, 等.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功能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 12 (2) :165-166.
[4]王大华, 胡少红.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21) :28-29.
[5]彭民, 陆石, 徐忠华,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透动静脉内瘘功能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 15 (5) :417-420.
[6]叶朝阳, 陈静.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J].中国血液净化, 2003, 2 (9) :476-478.
[7]庞慧华, 钱家麒, 张庆怡, 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功的影响因素[J].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5, 15 (5) :298-301.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护理透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12-02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据统计,每1万人口中,每年约有1人发生慢性肾衰。目前,血液透析是晚期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现以53例临床病人为例,将临床的内瘘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3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21~73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12,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3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痛风性肾病1例,其他肾病6例。53例均符合血液透析指征。内瘘使用1~5年,每周进行血液透析1~3次,穿刺均获得成功,血流量在200-250ml/min,透析效果满意。
1.2方法。
1.2.1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采用经典途: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途径。术中行桡动脉和头静脉在前臂桡侧腕横韧带上3~5cm处端侧吻合。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术后2~3周拆线,一般术后4~6周开始使用动静脉内瘘。
1.2.2内瘘穿刺方法。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穿刺者技术娴熟,均为1次穿刺成功,避免了血肿发生。穿刺部位选择在相对较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避开关节和静脉瓣。穿刺针均为费森尤氏16号内瘘穿刺针。透析时均采用全身肝素化、碳酸氢盐透析液采用透明胶带结合弹力止血带压迫法进行内瘘压迫止血。动脉穿刺点至少离吻合口2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动脉穿刺点一般8cm以上。
1.3结果。内瘘静脉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每次穿刺成功,血流量200~290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内瘘阻塞等并发症。
2临床护理体会
2.1内瘘手术前的护理。
2.1.1健康宣传。由于病人受病情影响而情绪低落,对造瘘和血液透析等知识的缺乏,护理人员应安抚患者及家属并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指导患者加强内瘘患肢的保护。
2.1.2内瘘术前的血管保护。造瘘前,保护造瘘侧肢体的血管,避免直接动静脉穿刺。术后抬高肢体,注意观察创口有无渗血,包扎不可过紧,注意吻合口内瘘搏动,并用喜疗妥药膏涂擦,以加速静脉动脉化,也可以消肿。
2.2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护理。
2.2.1内瘘穿刺的注意要点。内瘘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技术要熟练,争取一次成功。穿刺部位避免短路循环,穿刺时要有计划地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轮换穿刺点,两次穿刺部位之间要离开3~5cm,不在同一部位或接近部位反复穿刺,预防血管瘤的发生。
2.2.2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主要采用压迫止血法,透析结束拔针后将一块3cm×3cm大小的纱布团在针眼处按压15~20min,再用弹力绷带缠绕,松紧适宜,以不渗血及能触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2~3h后酌情去掉纱布。透析次日,用温水湿敷或浸泡内瘘侧上肢20~30min,每日2次,同时可应用“喜疗妥”软膏涂穿刺点及内瘘口,以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穿刺点。
2.3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护理。
2.3.1术后常规护理。手术后因静脉压力升高,手术部位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因此患肢应制动并适当抬高水肿部位,患侧肢体衣袖保持宽松,勿用力受压,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禁忌在患肢进行测血压、穿刺、输液、抽血等。术后应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情况,如手指颜色、温度、感觉等,还应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2.3.2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护理。促使内瘘尽快“成熟”一般需要4~6周,而血管差的最好在术后8周成熟后方可使用。如果提前穿刺使用,可能导致皮下出血较多,缩短瘘的寿命。本组有2例病人因术后4周使用造瘘口,结果引起瘘口闭塞情况。如何使内瘘尽快“成熟”,在术后1~2周,在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做健“瘘”操;每天用术侧手捏握橡皮健身球3~4次,每次10min;也可用止血带或血压表袖套在吻合口上方,轻轻加压至静脉中度扩张为止,每次15~20min松开1次,每天可重复3次,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均有助于内瘘“成熟”。
2.3.3术后低血压及血管栓塞的预防和护理。低血压和血管栓塞是动静脉内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低血压是指血液透析时收缩压下降收缩压降至<100mmHg(1mmHg=01133kPa)以下,伴或不伴有低血压的症状(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汗、意识改变等),是透析期间出现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低血压易使内瘘闭塞,在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监测血压,及时发现低血压症状,采取紧急措施,如给予患者停止或减超滤、静脉补充50%高渗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等,效果不理想时,应及时回血。护理上重在预防,如一旦穿刺失败,应注意压迫的力度及时间,密切观察血管情况。
3小结
本组资料表明,5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47例患者内瘘保持完好,完好率为88.7%。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对于如何延长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总结出一些临床护理经验:动静脉内瘘直接影响着血透患者透析效果及存活率,所以预防和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术后保护内瘘血管是防止阻塞、维持正常功能、提高长期通畅率、保证血透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宝珍,薛玉表.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65-1266
[2]王文娟,吴春燕,应迎娟,等.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靜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80-181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06年6~12月对我科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损害2例、多囊肾1例。
以普通肝素抗凝,每周血液透析2~3次,每次4.5小时,动静脉内瘘为桡动脉和头静脉端端吻合,穿刺针用(16G)人工肾脏用穿刺针。
分组:将上述20例患者,按经济条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血液透析长短、原发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操作方法除做好动静脉内瘘一般常规护理外,血液透析结束24小时后,实验组:将新鲜的马铃薯洗净擦干,切成大小5~8cm,厚0.3~0.5cm切片,于中央挖一直径约1cm的孔以避开穿刺针眼,将切片紧贴于穿刺部位皮肤,并用保鲜膜覆盖,切片干燥后随时更换,时间为30分钟,每日2次;对照组:用喜疗妥霜剂,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按摩方式均匀外涂,范围5~8cm,每日2次。
评定标准:①血流量:<150ml/分钟为不足,200~250ml/分钟为充足。②静脉炎:参照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关于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Ⅰ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③疼痛程度,按WHO数字分级法: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
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量情况:其中实验组中有2例血流量不足,对照组有1例血流量不足。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其中实验组中有1例发生静脉炎,程度为Ⅰ级。对照组无静脉炎发生。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其中实验组中有1例有轻度疼痛,对照组无疼痛病例。
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一个理想的动静脉内瘘,要求有足够的血流量(>150ml/分钟)。为确保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充足(200~250ml/分钟),所用16G穿刺针不仅锐利且管径粗大,长期反复穿刺,造成穿刺部位皮肤及静脉内膜损伤、渗血,淤积于皮下,压迫血管,使血流量下降;为防止血液自损伤部位渗出,机体启动凝血机制,使血液凝固,形成微小血栓,阻塞血管,使管腔变窄,血流量下降;每周2~3次的频繁局部穿刺,穿刺部位易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症状。上述情况可降低血液透析效果,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
喜疗妥的主要成分是磺酸脂黏多糖,具有抗血栓形成、消炎止痛、改善患处血液循环等作用。马铃薯系薯类食物,含有大量淀粉、各种盐类及龙葵素,龙葵素具有缓解痉挛、减少渗出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马铃薯中的生物碱成分茄碱能够降低组织的渗透性,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而具有消炎作用。中医学认为,马铃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的作用。《本草纲目》提到马铃薯性甘、平,有补气、健脾、消炎、解毒之功效。民间应用马铃薯单方治疗外伤后局部软组织肿胀、烫伤、烧伤等有一定疗效。新鲜马铃薯汁具有散瘀、解痉、止痛、消炎、利尿、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的作用。每日2次以喜疗妥霜剂外涂或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穿刺部位,二者的有效成分能通过皮肤直接吸收,可缓解穿刺部位疼痛和压迫,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从而使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而痊愈,达到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功效。
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127例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其中男71例, 女56例, 年龄18~76岁。每周行血液透析2~3次, 4 h/次, 穿刺成功率100%, 血流量可达到200~300ml/min, 患者均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 透析结束后均规范压迫止血。经精心护理, 127例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 搏动有力, 穿刺成功率98%, 均达到满意透析效果。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造瘘的目的及必要性以及预后情况, 简单介绍手术的方法, 以及手术过程中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术中患者注意事项等, 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以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2.2 术前血管保护
造瘘前要有预见性的保护好造瘘侧上肢血管, 避免在造瘘侧手臂反复输液、静脉采血;选择直径较粗, 分支较少, 通畅的血管做内瘘的静脉, 以保证吻合后有足够的动脉血液分流, 同时应注意血管是否存在硬化或栓塞等情况, 保持造瘘侧手臂皮肤的清洁, 勿损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对于血管条件较差, 血管较细、弹性差等, 应提前给予功能锻炼或药物应用, 以促进血管条件的好转, 达到手术要求。
3 术后护理
3.1 肢体活动
术后抬高术侧肢体, 以利于静脉回流, 减轻肢体的肿胀, 保持肢体清洁干燥, 同时应用抗生素3~5 d以防感染。24 h后开始活动手术肢体的手指, 适当握拳及腕关节活动, 以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血栓形成, 另外还要密切观察内瘘有无震颤、波动, 听诊有无血管杂音, 伤口敷料有无渗血, 如触摸不到或用听诊器听不到血管杂音或渗血不止, 应立即通知医生以便早期发现血栓形成, 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3.2肢体保护
手术伤口每2天换药1次, 7~15 d拆线, 换药时应注意敷料包扎的松紧适中, 避免术侧肢体被压、负重、输液、输血、抽血、测血压, 尽量穿袖口宽松的内衣, 不可戴手表、首饰, 睡觉时避免枕压手术肢体, 以防内瘘形成血栓, 使内瘘闭塞。
3.3 促进内瘘成熟
术后1周且伤口无感染、无渗血、愈合良好或拆线后, 应告知患者肢体运动的重要性。可让患者做握拳运动或手握橡皮球, 3次/d, 10~15 min/次, 橡皮球每次一定要捏扁并维持0.5~1.0 min再松开。时刻检查内瘘振颤和血管杂音, 特别是在发生低血压时, 更要增加触摸的次数;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内瘘侧肢体的干净, 伤口痒时切忌用指甲抓、挠, 以免造成内瘘感染。
3.4 内瘘成熟的鉴别
内瘘成熟一般需4~6周, 内瘘成熟是指内瘘血管壁增厚、管腔压增大、血流充盈、震颤和波动明显、有力等。不可过早的使用内瘘, 以免导致内瘘血管纤维化、管腔狭窄、皮下出血, 形成硬结或瘢痕, 阻塞内瘘, 缩短使用寿命。
4 内瘘使用时的护理
4.1 做好首次使用的心理护理
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心理上容易紧张, 害怕穿刺会带来一些不适合, 害怕疼痛, 担心内瘘能否正常使用等, 护士应耐心和患者沟通, 告知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注意事项, 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 嘱其在治疗之前清洗动静脉内瘘的肢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穿刺之前以舒适的体位躺好, 避免治疗中频繁变换体位, 导致穿刺针刺破血管引起皮下出血等不良事件。
4.2 内瘘穿刺
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预防内瘘感染。选择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护士进行穿刺, 争取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避免因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壁, 出现皮下血肿。穿刺前应观察内瘘有无震颤、红肿、感染, 触摸所穿刺血管壁的弹性、厚薄、深浅、有无硬结, 内瘘血管的走向等, 内瘘的使用要有计划, 切忌定点穿刺。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至少2 cm以上, 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至少8 cm以上, 穿刺部位要轮流交替进行, 每个穿刺点相距应>2 cm。因新瘘管壁薄而脆, 若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太近, 会因血流冲击力太大, 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
4.3 拔针护理
透析结束后用无菌纱球压迫穿刺点上方, 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 慢慢向外拔针, 当针头即将拔出体外时, 左手用力压住穿刺点, 右手快速拔针, 可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切割损伤。压力的大小以避免出血且内瘘穿刺点两侧均能触之震颤为宜, 压力过轻易导致出血, 压力过重又会导致血管栓塞甚至闭塞, 压迫20~30 min后穿刺点无出血, 可除去压迫纱球;凝血机制差、肝素代谢时间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 压迫过紧或时间过长均有将内瘘压闭、堵塞的危险[4,5]。对于首次使用内瘘患者, 回血下机后应嘱咐患者不要着急离开, 待拔针20~30 min后, 由有经验的护士给予放松压迫, 并观察针眼止血情况, 确定已止血且无出血和肿胀后方可离开透析室。
摘要: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要点, 总结护理经验, 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质量。对127例行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经过精心护理后, 127例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 搏动有力, 穿刺成功率98%, 均达到满意透析效果。科学、有效的护理, 可促进内瘘的成熟, 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确保透析的充分性, 延长患者生命。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邓庭超.内瘘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3) :623-624.
[2]徐洁.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的护理.现代护理, 2006, 12 (11) :1017-1018.
[3]张海云.连续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的意义.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4 (1) :42-43.
[4]蒋爱芳, 蒋凤仪.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9) :213-214.
1 临床资料
我院现有血液透析病人56例, 男30例, 女26例, 年龄15~82岁, 其中内瘘闭塞6例, 低血压3例, 糖尿病1例, 原因不明2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初期透析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 如静脉置管、足背动脉直刺、桡动脉直刺, 切忌在手术侧肢体行动脉直刺, 以免引起血管损伤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
2.2 术后护理
(1) 患者行内瘘手术后要经常观察内瘘是否通畅, 如果在静脉侧能触及震颤感、用听诊器听到血管吹风样杂音则提示内瘘通畅, 否则疑为内瘘不通。 (2) 术后患者要抬高造瘘侧肢体, 以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肢体肿胀。手术后瘘侧肢体局部要干燥无菌定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3) 瘘侧肢体一定要避免受压不要习惯性地枕于脑后, 勿穿袖口太紧的衣服及用力提拉重物, 严禁在瘘侧肢体测血压和注射输液防止内瘘受压闭塞和吻合口断裂, 内瘘肢体要保暖防止受凉。 (4) 内瘘术后3~5d于吻合口上10cm近心端行静脉湿热敷, 每日2~3次, 每次20~30min, 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促使内瘘扩张, 于7d后行握拳运动促进静脉扩张。
2.3 穿刺护理
(1) 穿刺时间:内瘘成熟需要4~8周时间所以内, 瘘使用一般要在4周以后, 过早应用可致吻合口狭窄、内瘘闭塞等, 老年人、糖尿病人内瘘使用时间应适当延长至6~8周后应用。 (2) 穿刺前评估:穿刺前必须对内瘘情况评估, 如观察内漏是否有红肿、皮疹、和淤青, 如有红肿则避免在内瘘侧穿刺;用手触摸吻合口处的血管是否有震颤扎上, 止血带触摸血管弹性、深浅触及震颤说明内瘘通畅否则避免穿刺查找原因, 触摸弹性深浅做到心中有数保证穿刺成功。 (3) 穿刺方法: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选择成熟的血管进行有计划的穿刺, 避免在有疤痕处和静脉瘤处穿刺避免在同一个穿刺点反复进行穿刺应进行“绳梯式”穿刺, 穿刺时穿刺针与皮肤呈25°角, 斜面向下, 斜面向下穿刺时能够减少由于扎止血带造成的穿刺漏血现象发生, 针尖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减少, 单位面积上的压强增大, 进皮时间缩短疼痛减轻, 对皮肤的损伤亦小, 拔针后渗血较少;穿刺点与吻合口的距离要稍远一点至少要3~5cm左右, 这样可以避免较大的血流冲击造成穿刺处的血肿;穿刺时尽量不要用止血带, 动静脉的穿刺点距离大约5cm左右, 新瘘应用时因其血管壁薄、脆性大易发生血肿, 因此应由经验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穿刺, 保证穿刺的成功。穿刺时一旦发生血肿立即拔出针头进行按压冷敷, 48~72h内进行冷湿敷。
2.4 透析结束后内瘘的护理
透析结束后, 用卷纸棒压在穿刺, 针眼处创可贴上面进行压迫止血, 压迫的力度不要太紧以不出血及能触到血管震颤为准, 一般压迫时间为20min左右即可, 如有凝血时间延长者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因内瘘血管反复穿刺易引起血管硬化, 因此透后第2天可用喜疗妥按摩血管。患者在透析间期要定时观察内漏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3 防止血栓形成
嘱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减少透析脱水量减慢, 脱水速度防止发生低血压, 在透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情况发现有低血压症状及时给予纠正, 如生理盐水快速静脉地主50%的葡萄糖静脉推注减少或停止超滤, 如果血压仍不好转, 则停止透析及时回血。血液粘稠度高者按医嘱给予潘生丁或阿司匹林口服。
4 结果
通过加强对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大大提高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晓晴, 王贞, 杜新梅,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维护[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 2005 (6) :113~114.
【关键词】血透;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护理
动静脉内瘘指的是利用手术把前腕末端的桡动脉和桡侧脾静脉进行吻合,使原来管径较小的浅表静脉变粗,能够方便治疗和使用[1-2],动静脉内瘘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安全、可靠性[3-4]。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12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52例动静脉内瘘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以及护理的有效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2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男性患者占32例,女性患者占20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70岁之间。其中由慢性肾小球肾炎转化为尿毒症的患者占30例,由糖尿病肾病转化为尿毒症的患者占12例,由高血压转化为尿毒症的患者占6例,由多囊肾转化为尿毒症的患者占4例。给予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术进行治疗,探讨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以及护理的有效方法。
1.2穿刺方法技巧
1.2.1在血管选择上应该选择相对较直且富有弹性血管段进行穿刺,避开静脉瓣和关节,不宜对太细的血管进行穿刺。
1.2.2注意穿刺点的选择方法,动脉穿刺选择在离吻口大约2cm以上的位置,该段血管有良好的震颤感,在选择静脉穿刺点时要距离动脉穿刺点大约8cm以上。穿刺的部位应该轮流更换,可以使用绳梯法穿刺,不能够进行定点穿刺。
1.2.3注意进针的方法,由于内瘘血管的管壁比较厚,因此进针的角度应该在30-40°之间,对患者进行穿刺之前要先对血管的走向、管壁的厚度以及深浅进行探明,从血管的右侧进针,针头斜面进到血管之后再沿着平行方向进针少许。对于穿刺失败的患者不能够在同一个位置进行反复穿刺,要避开血肿。
1.2.4对于扎上止血带也很难进行穿刺的患者,可以在肘部寻找静脉,选择下肢静脉,内瘘条件成熟时再把动脉穿刺点进行下移,能够降低动脉出血血肿的概率。
1.2.5固定时先用一条胶布对针柄进行固定,对于皮肤松弛的患者应该使用胶布进行交叉固定,避免针头出现滑落,再使用胶布把穿刺针的针管进行固定,避免针头出现摆动。
2护理
2.1给予患者术后护理,术后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患肢的干燥和清洁,避免出现感染,术后初期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前臂,避免末梢出现水肿症状,保持血流的通畅度。术后24小时内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注意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对于出现的紧急症状给予对症处理。指导患者尽量穿宽松的衣服,避免负重或者受压,必要的时候按照医生嘱咐可以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局部肿胀的患者可以使用热毛巾对内瘘的侧手臂给予热敷。
2.2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护理,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指导,让其能够认识到该疾病的注意事项以及重要性,让患者能够自行对内瘘是否出现血管杂音或者震颤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症状及时来院就诊。透析之前对手臂进行清洁,透析后指导患者避免穿刺部位沾湿,使用无菌的敷料进行覆盖。指导患者注意饮食,禁止饮食高脂类的食物,戒烟酒。
2.3提高穿刺的水平,对患者进行穿刺之前先进行血管评估,争取一针就能穿刺成功,避免急躁,对于初次进行内瘘穿刺的患者应该由经验丰富的护师进行,穿刺失败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容易出现血肿,这时应该给予冷敷处理,24小时之后改为热敷并且注意按摩。
2.4保证无菌的治疗环境,严格按照无菌条件进行操作,避免出现医源性的感染症状。内瘘后期出现的感染症状主要和穿刺点是否污染有关,穿刺点污染严重的患者容易造成败血症,所以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手术操作,结束给予止血时也应该使用无菌的敷料。
2.5注意止血的方法,透析结束之后可以先贴创可贴,之后在使用无菌的纱布对血管进行压迫,把皮肤和血管的进针点当做着力点,注意力度,最后使用巴扎绷带进行止血,压迫大约30分钟。对于凝血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以适当地延长压迫的时间,针对内瘘出血疼痛、腫胀的患者需要对肿胀的部位立刻进行按压,不能够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3结果
5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49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且内瘘的使用性良好,40例患者的生存期在5年以上。
4体会
血管通路是人体的生命线,是否留置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会造成直接的影响,畅通健康的血管通路成为了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以及有效透析最基本的条件。动静脉内瘘是利用手术把前腕末端的桡动脉和桡侧脾静脉进行吻合,在动脉冲击下使原来管径较小的浅表静脉变大、变粗。通常选用动静脉内瘘、动静脉穿刺以及深静脉插管等对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进行维持,其中动静脉内瘘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安全、可靠性。为了达到有效血流量、内瘘通畅以及对内瘘进行长期使用,对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要求以及合理有效地内瘘护理成为了关键,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疾病的了解,给予正确的宣传和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通过上述结果显示:5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49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且内瘘的使用性良好,40例患者的生存期在5年以上。说明了给予动静脉内瘘患者有效的穿刺治疗以及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白福香.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85例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18(13):231-232.
[2]马芳,吴欣梅.浅谈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路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9(16):251-252.
[3]陈湘,丁灵莉.穿刺建立动静脉内瘘228例的护理体会[J].西部医学,2010,06(02):85-86.
【动静脉内瘘】推荐阅读: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05-28
深静脉穿刺技术06-06
静脉采血的流程09-08
下肢静脉曲张09-13
静脉输液安全制度12-02
2.静脉采血操作--流程07-11
静脉输液新技术10-06
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常规06-10
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07-09
静脉置管自我护理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