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羊脱险小学生作文(共10篇)
一群小蚯蚓赶快跑过来,说:“我来帮助你吧,小稻秧。”小蚯蚓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都没有把土松好。小蚯蚓累得满头大汗,一边擦汗一边说:“小稻秧,我知道这里不远处有一个农夫,他的家里有很多松土的工具,她应该可以帮你的”。“你认识他吗?”小稻秧问道。“我认识他,我小时是他一手养大的呢!”小蚯蚓说完就走了。
蚯蚓爬到农夫家中,看见农夫就说:“伯伯,那边的小稻秧土太硬,小稻秧的根扎不进去,求求你用铲子去帮小稻秧松松土吧!”农夫爽快地答应了。
小稻秧正在万分焦急地等待着,突然看见了一个人影,小稻秧仔细一看,原来是蚯蚓带着农夫过来了。小稻秧别提有多开心了。
小蚯蚓和农夫一会在这边松松,一会到那边松松,一会又浇水,一会又施肥。在蚯蚓和农夫的齐心协力下,终于把土松好了。
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虫子胆战心惊地说:“我们刚搬到大田里来,身体还很弱小,等我长大了你们再来也不迟啊。”可恶的虫子就是不走,不管小稻秧怎样大声呼喊,也没人理小稻秧。虫子们吃小稻秧的继续吃,吸小稻秧营养的继续吸。小稻秧因为营养不够,脸色腊黄,当场就病倒了。
眼看小稻秧就快死了,突然,一阵毛毛细雨从天上飘了下来,一只虫子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不对啊,这雨怎么这么难闻?“这是一个响亮的声音想起来:这可不是雨,而是杀虫剂,是专门用来对付你们的。虫子问:”你是谁?”“我是喷雾器‘大夫’!”喷雾器一边洒着杀虫剂一边大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稻田里的喷雾器喷个不停,虫子们有气无力的`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了。”不一会儿虫子们纷纷倒了下去。
我家有一只小山羊,它长着一身雪白而光滑的毛,显得干净利索,惹人喜爱。它那四条腿,粗壮有力,每只蹄分成两瓣,每个瓣上都穿着一只“小皮鞋”;别看它小,可跑起来谁也比不上呢!小山羊的尾巴不长,常向上翘着,见到熟人,它就一边摇着小尾巴,一边哮畔地叫着,热情地向你跑来。它头顶的两侧,长着一双机敏的耳朵,每听到一点奇怪的声音,它的耳朵就会立刻竖起来,而且耳朵孔向着发出声音的方向。一双机灵的黄眼睛长在几根长长的眼睫毛下。突出的嘴巴下,还长着又稀又短的胡子。
放学后我和哥哥经常去放羊。小山羊吃草很特别,它咬住一点草,头往前一顶,再往后一扯,就把草扯断了,匆匆咬几口就吞了下去。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想:“它为什么这样吃草呢?”扳开它的嘴一看,原来它不长上牙,只长着几颗玉一样洁白的下牙。小山羊爱吃许多种草,其中最爱吃的是纹纹草、水稗草、扁竹草、根蔓……它吃草时很不老实,这儿咬一口,那儿吃一口,总是跑在羊妈妈前面,挑又嫩又新鲜的吃,羊妈妈总是让着它。
小山羊机灵活泼,淘气可爱。有时它耳朵一竖,头一低,就向羊妈妈冲去,羊妈妈也毫不客气地用头相迎。小山羊当然不是对手,小屁股一颠一颠地跑开了。我们坐在那里看着它和羊妈妈“斗架”,那顽皮劲儿叫人觉得十分好笑。有时它跑到我们跟前,舔舔我们的耳朵,咬咬我们的衣角,表示亲热。
教学目标:
1.结合词语,概括地说说课文故事的内容。
2.通过“遇险”和“脱险”两部分的表演,促进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会用“激烈”、“纷纷”造句。教学重难点:
1.通过续写,学习课文拟人化的手法以及结合对话来描写的方法。2.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小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教学准备:
课前板书课题,制作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2.评价。
(1)正确(对照屏幕,写对的打钩,写错的订正。)(2)规范、美观(写得好的给自己画一个五角星。)3.结合所默词语,概括课文故事内容。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大家对这篇童话故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内容。可以用上我们刚才默写的词语。4.评价,总结并板书。
二、新授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稻秧脱险记》(齐读课题)
根据小稻秧“遇险”和“脱险”,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下面我们分部分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一)遇险
1.出示提示,小组练习。(1)提示:
1.小组内做好分工,并相互帮助。
2.找出关键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结合语气、动作、表情进行表演。(2)教师举例:
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A.学生试读。B.教师指导。(3)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2.学生展示,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激烈”、“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蜡黄”等词语,并进行评价。3.学生感情朗读1、2自然段。
(二)脱险
“遇险”部分,大家表演得很好,你们有信心把“脱险”部分演好吗? 1.结合提示,小组练习。(1)学生分工练习。(2)师巡视指导。
2.学生展示,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警觉”、“收拾”、“有气无力”、“纷纷”等词语,并进行评价。3.学生感情朗读3-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同学们,小稻秧终于脱险了,我们真为它高兴啊!多亏了喷雾器大夫,才收拾了这些蛮不讲理的杂草。要是在以前没有喷雾器和除草剂啊,小稻秧说不定早就枯萎了,科学家发明了喷雾器和除草剂,让小稻秧不再受杂草的欺负!科学的力量可真大呀!
四、学习写法,仿写练习
1.我们回头看看课文,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告诉我们杂草对于稻秧生长有很大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可以保护稻秧的?(1)拟人化的手法(2)对话描写
2.想一想:在小稻秧的成长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危险呢?它又是如何度过这些危险的呢?(小组讨论,指名回答)3.小练笔 4.展示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学会分享,为家人讲一讲或演一演这个故事。
2.学会表达,学习课文的写法把小练笔写完,并改一改,读给老师同学听。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童话,“小稻秧”是故事的主角,故事是围绕“脱险”展开的,上课时,我先和学生们一起共同研究,合作解决课题的解读,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掌握的已经很好,所以读句子时障碍相对较少。课堂上,我按照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并设计了有创意的教学课件,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课堂活动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并进行激烈地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学生们知道了:杂草对庄稼的危害,除草剂和喷雾器能保护小稻秧不受侵害。培养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结尾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小稻秧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还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仿照课文的写法,自编一个童话故事。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降低学习台阶,而且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从而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他可怜巴巴地说:“亲爱的,求求你们,别在我身上开宴会,行吗?别的草比我强多了!”虫子听了,不但没同意,而且还满脸凶相地吼道:“不行!我做什么你管得着吗?你就是最好吃的美味!有好吃的不吃,当我笨蛋,还是自虐狂啊!”说完,就对小稻秧的问题置之不理了。渐渐地,小稻秧病倒了,奄奄一息。
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走了过来。她身穿一条青色长裙,上面有深绿色的花纹,肚子那块是白色的,两只大眼睛鼓鼓的,真是惹人喜爱。“姑娘”一边走一边唱,后来竟跳起了舞。正当小虫陶醉其中时,被一条“带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住并拖进了“姑娘”的嘴里。
周围的小虫惊恐地望着这个美丽又可怕的不速之客,问:“你是谁?” “连我都不认识,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姑娘”大声说,“我就是传说中的`‘庄稼保护神’—— 青蛙!”说完,她便毫不客气地把小虫一扫而空。
篇一:小学语文课例《小稻秧脱险记》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
三觉小学
罗祝青
2013年12月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觉小学
罗祝青
【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时标准的相关要求,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体会“团团围住”“气势汹汹”等词语。
3、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知道小稻秧遇险的原因。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本课教学我打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难点】读、演、说中感悟、体会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中四字成语及小稻秧遇险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感受文本
——以“悯农”入手,在朗读古诗中感受小稻秧。
1、出示古诗《悯农》,引出课题。
2、师生板书课题,强调“稻秧”和生字“险”(左窄右宽,耳朵长又扁,遮住半边脸。)
3、学生齐读课题,并质疑。
二、学习字词,初读文本
——紧扣“生字词”,在具体字词中走近小稻秧。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指导写字,规范美观。
3、由“团团围住”“气势汹汹”等词语引出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中随文正音)
2、教师扮演小稻秧与学生一起演演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小稻秧的遇险过程。
3、再读第一、二自然段,并出示课堂练习说话题:“这真是一群____的杂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准确使用词语。
四、拓展文本
以“你想对气得病倒的小稻秧说什么?”为话题,分别采访学生。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三至五自然段的脱险部分,下节课演演这个故事。
六、板书设计
小稻秧脱险记
杂草气势汹汹、蛮不讲理
脸色蜡黄、病倒了 喷雾器 ?
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课文十分有趣,学生很是喜欢。由于是第一课时,我打算让学生通过读——演——说等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课文生字词和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在课堂上,我将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期望得到一定的效果。
1、充分利用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
2、对于中低年级来说,想一想、演一演、读一读等环节正是他们表达情感,促进语言内化,感悟文本内涵的良好手段。在学习“遇险”部分时,我尽量与学生一起表演,通过“团团围住”“气势汹汹”等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对课文第一部分——“遇险”的体验更加渗透。设想都是美好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我将更加用心渗透教材理念,争取做到更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教学过程:(略)
篇二:三上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4、《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来讲,这种文体比较少见,对于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前,就给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作业,熟读课文,学生完成较好。学习叶子的外形之美,我着重带领学生细细品味了课文的第4、第6自然段,帮助学生查找“无字词典”,理解“形态各异”的意思,借助采集到的树叶,使学生知道,每一片叶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即使在一棵书上,也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通过朗读,读出叶子的美。第6自然段,就以一个问题引领学习,“你喜欢那个季节的叶子,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对不同季节叶子的喜爱。有的说,喜欢春天的叶子,因为它长得嫩绿嫩绿的,让人不忍心碰它;有的说喜欢夏天的叶子,因为夏天的叶子长得很肥美,很茂密,我们可以在树荫下乘凉、游戏;有的说喜欢秋天的叶子,因为树叶黄了飘落下来,我们可以采集做标本??可唯独没有人喜欢冬天的叶子。于是,我趁热打铁,转到了叶子内在美的学习。通过理解“生命的乳汁”、“回归大树地下的根”,使学生知道,绿叶为大树而生,把阳光、水分变成营养奉献给大树。即使是冬天,也是叶落归根,对大树毫无保留。
这篇课文由物及人,隐含了深刻的道理。我引导学生比较树叶和人相似的地方,学生很快明白了,绿叶为大树而生,有了每一片叶的工作、美丽,大树才会生长得组茁壮、葱翠;我们人也是如此,有了每个人的工作、劳动,我们的社会才会这么美好,我们的生活才回如此的幸福。而我们每个小朋友也都是一片叶子,只要我们思想棒、学习棒、身体棒,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也就会像一棵大树,生机勃勃。
也许是对课文的理解不深,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总是找不到感觉。为了解决这哥问题,我打算过段时间,在班上举行一个“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借助优美的音乐或在同学的帮助下,将学过的适合朗读的课文进行品读,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另外,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观察叶子,搜集叶子,画画叶子,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课后还应该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说说叶子的功能,进一步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
5、《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一、以画促读
课文第三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我很希望让学生将这段话读好。可是,我一连请了几位学生,发现他们不是读得生硬就是太快太平,毫无美感。这时,我想起某一专家说过的话:“能根据句意就能绘出画面的句子,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来感受美。”于是,我鼓励他们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学生作画的兴趣很浓。当我再次请他们朗读的时候,我感觉到同学们已来到了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美景呢?
二、以演促读
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表现这份热闹,我事先采用了表演这一形式。我请两组学生表演“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和“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等动作,另两组学生表演“榛树叶子全都红了??”。学生们发挥想象,做出了合理的动作,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咱们的教室,使我们的课堂也热闹非凡。之后的朗读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上完了全文,再一次运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图画中的美景,这样即巩固了词语,又复习了旧知:从画面中理解词语,还训练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再一次领略了北大荒的美丽风光。
8、《第八次》教学反思
《第八次》是一篇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从蜘蛛结网终获成功的事情中,深受启发,重新振作起来,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取得了胜利的故事。这篇文章短小精悍,是一篇励志小文章。课后掩卷沉思,有这样几点印象颇深:
1、布鲁斯王子热爱国家的感情,孩子们通过朗读表达得比较充
分。课堂上孩子们抓住“英勇地抗击”这几个字先讲自己的见解,然后进行感情朗读,效果比较明显。
2、布鲁斯王子情绪低落时的感情朗读,指导后效果比较理想。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课堂上我这样给孩子们讲:“想突出表现的内容,不一定要在此处重读,有时轻柔的声音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布鲁斯王子看到蜘蛛结网八次成功后显得特别激动,我问孩子“为什么此时的布鲁斯王子会有如此表现呢?”记得王仕林说,布鲁斯王子大概会想,难道我还不如小小的蜘蛛!一语点中要害,很是精彩!
说过得意之时后该讲一讲不足之处了:
1、时间把握上有点前松后紧,以至于最后一段的处理过于简单。
2、第三段不必再拆开体会蜘蛛八次结网遭遇失败时王子的心情。这样显得有些琐碎,反复诵读、揣摩此段后可以集中起来让学生谈感受。
3、关注细节,上课前我只要求自己把这篇小文章背会,其实应该再抄写一遍,这样的话就会对每个词语都特别熟悉了。
教学是自己的看家本领,我将一直努力下去!
12、《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在教学《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我从课题入手,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有的 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等等问题。于是,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并鼓励他们看谁能解答更多的问题。学生们很快就找到课文中对“卧薪尝胆”进行解释的段落。
接着我让他们读读这一段落,说说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为什么越王为了不忘会稽一战的耻辱就要吃苦胆呢?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正是我想要的“闪光点”。
于是,我反问一句:“那你知道越王在吴国受到了什么羞辱吗?”这时学生们便又纷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了解到越王在会稽一战中失败了,万般无奈到吴国去当奴仆。我相机引导他们:越王堂堂一国之君,被沦为奴仆是等的耻辱呀!如果你是越王,你会怎样做?当时许多学生异口同声说出了“报仇雪恨”这个词。于是,我便总结说:这就是越王卧薪尝胆的原因。整堂课我不用费太多的口舌,抓住学生质疑的的闪光点,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很快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我觉得这是一次成功的对话教学例子。
因此,通过这一次的教学例子,让我有了这样的思考:不同的课文,要找不同的对话切入点,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与文本对话兴趣的积极性。这篇课文的对话切入点是: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
16、《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一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篇三:《小稻秧脱险记》最新稿
在教学时,我将本课的阅读分为三个层次:
1、整体感知;
2、读通;
3、读好。
一、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读书、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画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使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难点,也的确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这些词语,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二、以读为主,读演结合,让评价发挥指导作用。
在教学本科第二部分时,我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的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小稻秧脱险记》。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充满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故事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低中年级的学生最爱游戏性的.学习方式,活动化、交际化的课堂学习是最适合他们的了。
尼鲊小学:张成林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2、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2、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具准备
幻灯片,小稻秧、杂草的头饰。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尝试朗读,自主释疑。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18 小稻秧脱险记。)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
18、小稻秧脱险记。(学生齐读课题。)
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今天,小稻秧也来到了我们课堂上了,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它。(由学生扮演的小稻秧上场)
2、抓住课题,猜想设疑。
小稻秧: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稻秧,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你对我脱险的经历好奇吗?你想问我什么吗?(学生设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小稻秧,我想问你,你脱险的时候是谁帮助你的?
2、小稻秧,我想问你,你是怎样脱险的?
3、小稻秧,我想问你,你脱险的时候害不害怕?
4、小稻秧,我想问你,你遇到了什么危险?……)
小稻秧:你们真爱动脑筋。想知道答案就赶快读书吧!
3、自学课文,尝试朗读。
(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稻秧遇险?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稻秧脱险?(学生读课文)
(二)熟练朗读,大胆质疑。
1、检查自学,积极思考。
谁告诉老师,课文哪几节是写小稻秧遇险?哪几节是写小稻秧脱险?(指名回答)
2、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读一读喜欢的那部分,看看能读懂什么?(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交流互动,大胆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呢?(四人小组讨论)
4、归纳整理,探究问题。
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讨论的非常热烈,我相信小朋友们一定有很多学习体会想要告诉老师。不过,不着急,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是表演。先看第一幕:遇险。
(三)品赏诵读,互动解疑。
1、围绕问题,自主探究。
招聘小演员。(出示招聘启示:招一棵杂草,一棵小稻秧)(应聘条件:读一读)
比一比谁能当选杂草,谁能当小稻秧?(找一名学生读旁白,其他学生当评委)
2、讨论交流,共同解疑。
(友情提示:杂草:(1)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2)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该如何演好这两句,注意动作,神情。)(在找两个学生当杂草,其他同学读旁白)(练习演一演)
学生表演。
通过他们的表演,我们刚才看到小稻秧怎么了?(板书:病倒了)我们还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杂草?(板书:蛮不讲理)(学生在读遇险部分)学习第二幕:脱险。
(1)可以以读书能手的身份把这第二幕美美的读一读;(2)也可以以故事大王的身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3)还可以找几个小伙伴配合一下,把这一部分表演一下;(4)如果只喜欢第一幕,不喜欢第二幕,就当一名热心观众,坐在旁边看一看。
(老师准备一段音乐,音乐时间也就是学生的准备时间。)
3、启示点拨,品析诵读。(1)指名读一读。(2)指名讲一讲。(3)指名演一演。
(4)小朋友们,我们刚才表演了遇险和脱险的环节,你们知道是谁帮助了小稻秧吗?(指名回答:喷雾器大夫和化学除草剂)(5)杂草从一开始的蛮不讲理,变成了什么?(有气无力,纷纷倒下。)(板书:纷纷倒下)小稻秧怎么样了?(板书:跳舞)
(四)拓展泛读,启思归疑。
1、反思总结,补救矫正。
在默读一遍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得问题?(学生默读)
2、达成目标,激励评价。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18、小稻秧脱险记)
2、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他们是?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稻秧一群杂草喷雾器大夫
3、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谁能简单的说说?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板书:抢营养(遇险)洒除草剂(脱险)
4、瞧这株小稻秧(简笔画),你想到用哪些词来形容它?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出示句子: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
指导学生读好“脸色蜡黄”。
这一切都是杂草惹的祸。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看看杂草是怎样跟小稻秧抢营养的?
二、精读课文1、2自然段——“遇险”
1、出示相关段落;2、自读课文1、2自然段,读后交流:杂草是怎样跟小稻秧抢营养的?
3、你觉得这些杂草怎么样?(可恶、野蛮……)
4、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请你用小圆点把它们表示出来。
(出示课件: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嚷、拼命地抢)
5、自己读读这些词语,哪些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学生自由读)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你能通过朗读让我感觉到吗?指名多人读,领着大家读。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大家一起读。
团团围住:表演理解;气势汹汹地嚷:指名多人感情朗读;一拥而上:动作表示;拼命地抢:朗读体会。
6、老师还想和大家演一演——我当小稻秧,请第一排的小朋友当杂草,你们愿意吗?来吧:
师:杂草一拥抱而上,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
生:……师:杂草一拥而上,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教师指学生)它们厉害不厉害?凶不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讲理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这就叫“不由分说”。是啊,水稻田里不断地传来杂草与小稻秧的争吵声,
出示句子:(1)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争吵。(2)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一个好?为什么?指名读短语:激烈的争吵
我们还可以说激烈的(战斗、争论……)你能用激烈说一句话吗?
7、拿起书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小山羊脱险小学生作文】推荐阅读:
《小稻秧脱险记》10-27
小稻秧脱险记续写02-13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导入06-07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01-06
小山羊找工作作文07-16
小稻秧脱险记练习题10-18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三11-13
小山羊过独木桥二年级作文400字10-17
小山羊教学教案10-26
第17课厨师小山羊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