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关镇第一初级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精选10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我们要适应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加大宣传力度:
1.利用学校政教处的大黑板和各班墙报每月搞一次素质教育专刊。
2.学校每学期期中举行一次素质教育专题报告会,推出一批典型。
3.利用专栏贴标语宣传素质教育。
二.规范常规教学管理方案,实行素质教育目标管理,改革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年初学校制订工作计划、教学计划、班级工作管理方案等都把素质教育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提高到突出的地位,把它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严明素质教育在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质量、工作实绩评价的地位,将所有科目纳入常规管理之中,学生评价不只看文化成绩,还注重道德素质、行为规范达标、学习习惯、动手能力及特长,阶段性总结重点看特长提高和后进生的转化等。
三.改革课程计划,严格执行教学大纲。
上好学科课,开足活动课,使学生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情况下,得到自主自冶的教育。活动课单周分科分班上课,双周打破班级界限,按不同兴趣的小组分组由专职教师组织上课,学术成立了书法、绘画、音乐、篮球、足球、乒乓球、计算机等兴趣小组。
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需要,因势利导地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活方法,发展能力”。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学生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强调以下几点:
1.坚持以启发为指导思想,让学生思考,学得生动;
2.坚持以心理科学为基础,注重发挥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研究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
4.从实际出发,符合再优化的原则,即选用合适的教法,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在可能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良好效果,使学生得到最合理教育与发展;
5.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让学生愉快成长,主动发展;五.加强素质教育教改教研,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学校规定每周四为固定教研活动时间,集体探讨素质教育的教法,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根据各科实际定专题。课堂教学针对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致力开发各科学生特长,组织“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达标课”,每月的导学案、作业、月报也重点看实施素质教育的教法、效果。
六.举办各种赛事,营造特长生施展才能天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强调:“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天津市教委在2011年工作计划中也明确指出:“要针对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精心设计, 实施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为学有专长的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课堂。”塘沽第一中学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他们的做法有效、具有可操作性, 对广大高中校具有参考和示范的价值。
天津市塘沽第一中学 (以下简称塘沽一中) 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 始建于1946年, 是一所有着65年文化积淀的历史名校。近年来, 塘沽一中不仅教学成绩不断提升, 而且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颇具特色和实效性的探索, 曾有十多家国内媒体对塘沽一中的办学经验和特色教育进行报道, 引起不小的反响。塘沽一中也成为滨海新区的一颗教育明珠, 光彩夺目。
“我爱我的社团, 我的缤纷社团!”
“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十分丰富。学校内有很多社团, 多彩的社团活动构成了课余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当年, 我是绿风社的一员, 参与了植树、采访园林局、统计塘沽绿化情况等多次社团活动。这些活动锻炼了我的事务处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让我在进入大学以后游刃有余。”“在塘沽一中, 社团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为它, 我们收获了友谊, 增长了自信与勇气, 懂得了如何克服困难, 有了一个可以释放压力的地方, 学到了管理自我、管理团队的方法, 培养了自己的兴趣。我虽然已经毕业, 但在塘沽一中的社团里所学到的点点滴滴都将伴随我的大学, 伴随我的一生。”“在母校的社团活动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留下过很多美好的回忆, 不过总结一下, 社团给我带来的最珍贵的东西有三个, 其一是友谊, 其二是能力, 其三是自信。”“一年缤纷社团路, 走得艰辛, 也走得精彩, 走过了泥泞与坎坷, 走出了平坦与芳泽, 相信塘沽一中的缤纷社团———我们学生自己的缤纷社团, 在以后的很多个一年里, 定会如树一般茁壮成长, 开出绚烂的花, 结出累累的果, 留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收获那五彩斑斓的记忆和闪着光的永不泯灭的希望!我爱我的社团, 我的缤纷社团!”……学生在社团中磨砺、成长、收获成功的喜悦、放飞希望, 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3年, 于学光出任校长, 他认为现代中学生个性突出, 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有很强的自主性, 但是有独立的意识并不等于具备独立的人格, 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 学生社团是最好的载体。于是, 塘沽一中开始整合学生活动方式, 倡导以社团为载体开展学生活动。
自此, 塘沽一中学生社团纷纷组建起来。从成立之初, 学校就坚持“学生自主教育、主动发展”的理念, 以“培养兴趣、发挥特长、锻炼能力、提高素养”为出发点。最初由学生自主创建的社团有杂志社、绿风社、文学社、校园乐队等社团。其中, 由杂志社创办的《稻草人》期刊, 从策划、选稿、编辑、版面设计、与印刷商联系、与赞助商联系到推广、发行等一系列的工作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该杂志至今已出刊多期, 在全校师生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绿风社从组织师生植树到开辟校园铝塑回收站, 一直以宣传绿色、宣传环保为己任。文学社从《晨曦报》的创办到“咬文嚼字”栏目的开设, 在积淀校园文化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校园乐队把创新作为进步的源泉, 曾独创十余首曲目在全校公演。社团的活动以大家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很快就形成为一个跨越班级、开放自主的交往空间, 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更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社团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在校党委的引领下, 学生社团得到了良性发展, 不但数量逐年增多, 而且结出了累累硕果。2007年, 戏剧社排演的《哈姆雷特》和《追梦》分获天津市文艺展演一、二等奖;2009年, 戏剧社排演的《零点行动》荣获天津市文艺展演二等奖。学生电视台制作的专题片《朋友》获得天津市文艺展演一等奖。2009年, 戏剧社和杂志社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社团”。2010年, 戏剧社排演的《爱的承诺》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双双获得天津市文艺展演一等奖。
2009年, 为进一步推进社团工作向前发展,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 学校对学生社团进行了创新建设与管理。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 学生社团的数量由原来的2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6大类共43个;规范了社团的管理, 印制了校本教材《缤纷社团》, 真正使学生社团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 固定了社团活动时间与地点, 并为所有社团聘请了指导教师。在高一年级实践了社团“选修模式”, 形成了高一年级学生人人参加社团、40多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成员的喜人局面。
社团的创新建设与管理为社团活动再次注入了活力, 在每学期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 新老社团均有不俗的表现。老社团带头示范、亮点凸显, 辩论社组成校辩论队在塘沽读书节辩论赛上轻松夺冠;志愿者服务队“情暖夕阳”送温暖;街舞社元旦汇演上的表演《打破沉默》赢得掌声不断。新社团也不甘示弱, 看点不断。舞蹈社、相声社、水晶合唱团在元旦汇演上均有不俗的表现, 《摆手女儿家》是“韵”舞蹈团刻苦训练的成果, 精彩呈现土家族的舞蹈;相声社表演的《聚焦校园》机智幽默的捧逗赢来叫好声连连。
随后, 学校又推出了“塘沽一中首届社团节”, 在社团节中相继开展了高二年级“我爱记诗词”大赛, “诗文接龙”、“八卦大师”等具有浓郁文学气息的饕餮盛宴, 让各位选手“大快朵颐”;高一年级“享show英文”———新概念背诵大赛, 从背诵到演讲再到评委老师的精彩点评, 参赛选手风采尽显, 场下学生受益匪浅;高一年级辩论赛, 学生们展开唇枪舌战, 不是战场却硝烟弥漫;高二年级毽球比赛, 是三个人的较量, 更是集体凝聚力的体现;“校园寻宝”大赛, 智慧和速度在大赛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彰显;“春到校园”摄影比赛、“缤纷社团”海报设计大赛、社团节标志口号设计大赛、“相声专场表演”都成为社团节这个乐章中华丽的音符。除了各种赛事, 还有视觉上的盛宴。如:动漫社“cosplay”的经典图片、涂鸦社“我画我秀, 浪漫车库”的作品展、天文社收集的“神秘太空”图片展、柠檬创意馆成员的手工作品展、心理社的“心灵栖息日”知识展以及绿风社精心准备的“绿色家园”图片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各学生社团通过组织比赛、承办比赛、布置宣传展牌等形式, 提升了自己社团在全校师生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社团节达到了展示社团风采、提升社团品位、打造精品社团的目的。
“在社团节的大舞台上, 学生们在展示自我的同时, 更懂得了这是为集体的荣誉而战;在比赛场上, 学生们在增强竞争意识的同时, 更懂得了合作的真谛;走过社团节的学生享受了不同的成果, 却收获了同样的过程。在这里, 过程是一种经历, 而经历是一种财富, 一种不能复制、不能分享的财富……”这是学校团委教师的一番感慨。
创新教育形式, 把学校德育工作“点亮”
“不得不说, 塘沽一中的学生不仅会学, 还同样会玩儿!我们在篮球场上挥洒激情, 我们在义卖活动中张扬个性, 我们走进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在高中时代留下了自己努力过的足迹。闪光的记忆挥之不去。然而, 最为重要的是塘沽一中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2007届毕业生田雅媛谈到母校时满怀深情。学校应该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地方。塘沽一中以学生活动为载体, 创新教育形式,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塘沽一中结合学校实际, 以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 创新教育形式, 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把“志愿精神”作为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和青年学生党校等活动为契机, 加大宣传力度, 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以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 践行“志愿精神”, 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学校坚持把艺术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将艺术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发现美、创造美, 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近年来, 学校每年举办金秋十月校园艺术节, 在历时两个月的艺术节中, 从宣传到展示, 从比赛到评选, 学生的才能、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现场绘画、文艺表演, 还是师生辩论、体育竞技, 都吸引全校师生积极参与, 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还坚持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 如诗歌朗诵会、健美操大赛、合唱节等。
塘沽一中的爱心捐助活动包括“爱心义卖”和“爱心联盟”。2007年以来, 学校组织了四次爱心义卖活动。每次义卖, 学校都根据帮扶对象确定活动主题, 精心筹划, 积极宣传;每次义卖, 全校师生都积极参与, 挑选喜爱的义卖品, 奉献爱心。四次义卖共筹到7万余元善款并全部存入了“塘沽一中爱心基金”, 先后捐助了塘沽第一中心小学患病学生、塘沽“新小市民”、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区、贵州省旱灾区。2002年11月, 《假日100》中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学校的关注, 塘沽一中两名学生化名资助家境贫寒、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同窗小聪。经过学校多方了解, 最终找到了高三 (10) 班的这两名女生, 学校对她们的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 并成立了“爱心联盟”。从2003年开始, 每一届新高一 (10) 班都会从学长手中接过“爱心接力棒”, 帮助小聪, 而今接力棒已经传到了第八个高一 (10) 班。
塘沽一中师生还一直在帮助这样一个家庭:母亲患有心脏病, 常年卧病在床;孩子患有糖尿病, 而且智商低下;母子二人无经济来源, 仅靠卖塑料瓶为生。从2005年至今, 学校动员全校学生将空的塑料瓶收集起来, 让他们卖掉。全校师生每年可以收集大约15万个塑料瓶, 可捐出几千元钱。后来母子病情加重, 不能及时来收瓶子, 但各个班送瓶子的行动仍在继续, 现在, 瓶子由学校代卖, 然后定期将卖瓶子的钱送到这对母子手中。
学校十分重视青年党校建设, 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固定的讲师团队, 每年都在高一年级精心选拔一批青年党校学员。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参加青年党校的学习, 把它视为提升思想觉悟、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经之路。青年党校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座谈、社会实践、外出参观等活动, 加深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 增强追随党的决心。2008年、2009年, 学校先后组织百余名青年党校学员参加了清明前赴塘沽烈士陵园和大沽口炮台的徒步祭扫活动。学员们从学校出发, 步行约20公里, 历时两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 在敬献花圈、集体默哀后, 学员们还重温了入团誓词。青年党校的徒步祭扫活动增强了学员们的爱国热情, 也锻炼了学员们的毅力。学校党委也积极支持青年党校的工作, 选派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教师党员作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 为学生导航引路。2008年, 学校青年党校荣获天津市优秀青年党校称号。
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主张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 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学校在许多社区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 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2007年至今, 学校先后组织了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节能减排, 共享绿色和谐家园”、“回首六十载, 滨海新区与祖国共发展”、“融入新滨海, 建设新滨海”等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届高一年级的几百名学生深入到十几个社区, 宣传文明风尚, 开展志愿服务, 举办消夏晚会, 组织知识讲座。他们在实践中奉献社会、服务群众、提高素质, 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们增进了对社区的了解与认识, 还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塘沽一中的一个公益社团, 成立于2006年3月。学校充分利用志愿服务活动这一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有爱心、懂责任。志愿者们本着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志愿服务精神, 自觉地融入校园、融入社会, 在学校内外的许多重大活动中, 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长会上, 他们为家长指路、答疑;学校大型活动中, 他们巡视、检查, 一顶顶小红帽格外醒目。他们还走出校门、走进社区, 帮助孤寡老人、军烈属;走入聋哑学校关爱残障学生;走入敬老院开展“情暖夕阳”慰问演出活动, 给老人们送去温暖和欢乐。2008年3月, 他们还成为塘沽第一支宣传义务献血的学生志愿者队伍, 每个周日学校志愿者都在天津市和平区的滨江道帮血站宣传义务献血、普及健康知识, 工作尽心尽力。近几年, 塘沽一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小学科也能有大作为
体育算是一个小学科, 很难受到重视。然而在塘沽一中, 体育学科不仅不“小”, 还受到特殊的待遇:体育课有优先占位权, 先定位体育课, 再排其他主科课;每年用于体育器材、教师培训、体育竞赛等方面的投入不低于20万元;体育教师去外地交流学访, 统统“开绿灯”……这一方面来源于学校管理者对体育学科的清醒认识:“没有体育就没有健康, 没有健康就不会有好成绩。对体育怎么支持都不为过”;另一方面来源于体育学科取得的成绩:全区体育学科的首席教师是塘沽一中的;获健美操、篮球国家级比赛一等奖;学生高考的体育成绩年年全优;承担的国家级体育科研课题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公开课评比中获得特等奖;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授予全国贯彻“两个条例”优秀学校;获得全国健美操先进学校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贯彻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校体育组被评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校长于学光被评为全国百名体育工作优秀学校最佳校长;韩勇被评为全国奥林匹克教育先进个人……
学校始终把课堂教学放在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同时, 不断改革创新。从2003年开始, 校领导亲自挂帅, 教务处、德育处、体卫处的主任参加, 实施体育课程改革, 增设了选项教学, 希望通过选修课程的开展, 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体, 增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中获得成功感, 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不断提高, 能够用科学的健康知识指导自己的锻炼, 最终在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上发展形成爱好或特长, 为终身体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 学校把体卫工作纳入了学校整体规划, 确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学校现设主管体育的副校长一名, 领导体育工作, 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设体卫主任一名, 负责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落实与完善;设体育组长一名, 直接负责训练和教学工作。在校领导的支持下, 从体育课程安排到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 学校教务处、德育处、团委等各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体育经费也逐年增加。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前的意识, 2006年, 天津市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实施选项教学时, 塘沽一中已经有了3年的实践经验。作为经验推广, 2007年学校承接了天津市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现场会, 由刘福林副校长和韩勇主任做了专题发言, 全体体育教师进行了课程展示, 受到了市领导和全体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塘沽一中在体育教学中特别强调课堂常规的管理, 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严格执行各项考试制度及三好班集体、三好学生评定工作, 坚决按政策执行, 经过常年的坚持, 全校师生都认识到了体育课的重要性, 无形中提高了体育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
高中阶段, 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 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在无形中缩短着学生的运动时间, 仅靠每周的体育课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因此, 如何抓住学生有限的业余时间让他们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成为学校体育科研的重点。在几年的实践中, 塘沽一中将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田径是一项花钱最少、见效最快的运动。过去, 塘沽一中喜好田径的学生很少。从2003年起, 学校的春、秋两季运动会开始启用学生田径裁判员, 由体育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学校培养出了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裁判员, 并且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裁委会制度, 田径裁判法在学生中得到了普及, 并且吸引了一大批田径爱好者。许多学生主动加入学校田径队, 充实了田径队伍。许多其他学科的教师反映, 很多心理出现问题、学习信心不足、面对挫折不知所措的学生从体育锻炼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激发了学习动力, 恢复了自信。学生的变化给了各学科教师很多启示, 他们纷纷为学生的成长开动脑筋。
塘沽一中的篮球运动独具特色, 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 称得上是校园第一运动。自从2002年学校开始组织校园篮球俱乐部联赛以来, 联赛已经举办了七届, 组织比赛500多场, 参与人次达10万以上, 这样的规模在全市学校不多见。2003年至2005年, 学校篮球队连续三年获得天津市高中男子篮球冠军, 三次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比赛 (两次全国高中联赛, 一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 均获较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 2004年学校男、女篮球队均获天津市中小学篮球联赛高中组冠军。近四年培养篮球项目国家二级运动员60余人, 向大学输送30余名篮球特长学生。学生在联赛中也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很多学生升入大学后成为学校的骨干。
健美操这项运动融入了音乐、舞蹈、形体、技巧等诸多时尚体育元素, 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学校高度重视, 大力推广, 引进北京体育大学专业健美操人才, 并配套专业形体房, 以促进该运动的发展。健美操虽然在塘沽一中开展只有几年时间, 却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 成为塘沽一中的特色体育项目之一。学校的健美操队连续几年获得天津市健美操比赛第一名。之后, 校健美操队把目标定在了全国比赛上。2004年和2005年两次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总决赛, 均获得二等奖。经过系统的刻苦训练, 教练和队员们众志成城, 终于在2007年获得了第一个全国一等奖。至2011年, 学校的健美操队已经三次获得国家级比赛一等奖, 四次获国家级比赛二等奖, 连续多次获得天津市比赛的第一名, 多名健美操运动员被输送到重点大学继续深造, 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也大都成为学校社团骨干。
体育是个小学科, 但塘沽一中的体育确有大作为。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快乐还给学生
“太爱母校这样轻松自主的氛围了, 就算最忙的高三, 我们依然有午休、有周日, 没有晚自习;我们依然可以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我们依然有时间思考, 思考学习中的问题, 思考未来的人生规划……”已经毕业的狄梦阳在一篇回忆母校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高三, 学生居然周日不补课, 也没有晚自习!没错, 塘沽一中这些年一直坚持这样做。不仅如此, 学校还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快乐还给学生”。
我们知道,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快乐还给学生”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塘沽一中把践行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育人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放到教师能力的提升与高效课堂的创建上, 做到“三减少”, 即减少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严格遵守市教委规定和统一安排;减少家庭作业的量;减少教辅资料, 不滥订教辅资料。
新课程改变了学校只承担课程执行功能的局面, 而更加强调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础上, 要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并依据校情和学情来开发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学校课程。为此, 学校鼓励教师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和学业发展特点, 从课程结构上构思并探索设置学生自主选修课程的课改实验行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学选修课程, 期望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提供必要的课程支撑力。
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倡导“四让”原则, 即让学生自己学, 将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导学案进行先学, 给予学生充分的、多方面的选择权利, 让学生学得主动;让学生自己说, 课堂面向全体学生, 尤其为“学困生”提供展示自己创造才能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问,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行为提出“三不要”要求:不要为提问而提问, 不要一疑就问、每疑必问, 不要含糊其词。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让学生自己练, 课堂练习不是教师指令性的、一刀切的机械性作业, 而是自主选择、独立设计、用心创作的作业。
自主教育育人模式的成败, 关键在教师。学生对自主性的领悟, 如果缺了教师得宜、得体、得法的主导是很难实现的。为了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自觉地把握自主教育的基本精神, 学校必须建立自主教育中“教”的工作原则和运作机制。学校尝试对教师提出了“三变”、“四放”、“四控制”的职责。“三变”, 即变课堂教学中教的单边性为教与学共同活动的多边性;变只重教法改进为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并举;变教学知识的授受式为注重思维训练的探究式。“四放”, 即放权让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放胆让学生自己组织教育互动;放心让学生自我发展个性特长, 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四控制”, 即控制讲课时间在25分钟至30分钟之间, 增加学生课内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控制“直接显示结论”的教学模式, 引发学生探究讨论、独立思考;控制购买教学参考资料, 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控制必修课的课时,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自主选修课程学习。
学校在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身上诸要素信息的基础上, 把全班所有的学生全面调动起来, 构建集体共管网。班里的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既是管理体制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 人人有岗位, 个个有责任, 相互牵制, 相互交融, 相互督促, 相互取长补短, 使各自的能量均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该管理模式既区别于班主任的一统天下, 又区别于“放羊式”的随意操作, 它是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自觉、自愿、自律的管理体制, 鼓励各个班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各自的管理特色。
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和开齐体育课的同时,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增设选修课程, 开设体育俱乐部和自主大课间活动, 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师资条件开设足球、篮球、排球、毽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7个运动项目的选修课程, 打破班级界限, 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 选择相应项目到新组建的选项班去上课。“自主大课间”慢慢改变每天大课间时间没有活动或集体单一活动的现状, 在规定的活动区域内, 各班推出各具特色的活动。通过这些改革, 提高学生上体育课与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使其体验运动的乐趣, 养成健身习惯,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学校在继续开设心理辅导课的同时, 不断加强“心理咨询室”的硬件建设, 重点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消除障碍,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对所有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培训, 增强所有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充分挖掘各学科教育中包含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通过各种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使学校、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本刊记者韩大勇■校长于学光
于学光校长始终信奉,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因此, 构建学校文化、用文化经营学校是他最感兴趣的事。教师们说, 于校长不是在建一所成绩一流的学校, 而是在建一所文化一流的学校。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学校文化总是反映校长本人特有的价值观和领导风格, 有人认为学校文化即“校长文化”, 您如何看?
■我们不议论其是否科学合理, 但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不可怀疑。因此, 我们说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是使校园文化产生巨大管理功能的人。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是由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这一地位决定的。校长这一角色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作用无人可替代。学校建设的远景和发展目标, 要靠校长结合学校现状和历史传统, 结合自身的认识水平、工作水平调动大家来完成, 这左右着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校长只有设计、培育一流的学校文化, 才有可能创办出一流的学校。因此, 校长的知识、学识、胆识、理念决定着学校文化品位, 在一个学校工作时间越长, 这一作用越明显。校长的核心作用还体现在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上。校长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影响力, 决定了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倡导、推行、实施过程中的突出作用。校长可以影响教师将自身价值的体现与学校远景的实施结合起来, 使全体师生员工时刻保持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远景目标的进取精神和心理状态, 从而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还体现在哪里?
■还体现在校长的领导风格对学校文化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由于校长在学校中的突出地位, 校长对工作目标的态度、对工作的看法及思维能力、思维方式都会对学校文化建设产生影响。特别是校长领导风格, 会体现在决策方式上, 体现在对待下属的方式及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式上, 这影响着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校长的领导风格乃至性格、人品、价值取向都会对学校文化产生很大影响。校长宽厚, 则校风淳朴;校长严格, 则校规完善;校长倡导人文关怀, 则师生关系融洽。这都充分体现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校长对自身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应有清醒的认识。
□校长如何才能做好构建学校文化的工作呢?
■根据本人的理解与实践, 我认为以下五点不容忽视。
一是建设学校文化, 需要校长在变革时期, 用时代精神整体把握学校发展。用科学发展观, 即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学校文化, 要总揽学校总体变革, 而非小范围的修修补补。要以放眼世界的目光、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意识、高雅的艺术修养、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 去面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 从而带领学校走向未来。
二是建设学校文化, 特别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环境文化是表层文化, 行为文化是浅层文化, 制度文化是中层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深层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一切工作和行为的理念导向, 核心的东西会长久不变。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系统, 如人才观、管理观、绩效观、发展观、教育观等。校长要善于建设精神层面的文化, 激励和凝聚全体师生的精神力量, 将学校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教师的个人价值观, 使教师个人价值的体现与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从而引导学生, 实现文化发展, 达到学校追求的目标, 强化整体文化建设的目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信念、价值观和思想改变这一层面的精神文化建设是最难发生且需要较长时间的, 从而系统、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精神文化一旦形成, 就会使学校具有核心竞争力, 促进学校发展, 达到无为而治、大道无形之境界。这应是我们追求的工作目标。
三是校长要善于诊断学校文化的优劣, 善于抓住文化建设的本质。或通过树立典型, 即教师品牌、学生楷模等英雄式的引导作用, 塑造学校精神, 激励师生前进;或通过学校大的活动和庆典仪式, 继承传统, 学习英雄, 强化师生价值观, 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或通过学校组织网络渗透核心价值理念, 有意识地培养大批学校核心文化的布道者, 去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向着共同的努力方向前进, 从而达到校长建设学校文化的目标。
四是校长要善于将先进的理念和经验, 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要善于将好的、新的理念转化为大家认同的观念, 并通过建立科学、适用、人性化管理制度, 实现这些理念向具体工作目标的转换, 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培育出优秀的学校文化, 从而办好学校。我们应该认识到, 学校文化建设中, 引进先进理念和经验是校长的职责, 防止不良文化对学校的侵袭是校长的任务。而对新理念的解读、评估并成功转化为具体工作既是校长水平的体现, 也是校长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五是校长要善于发挥自身的领袖作用, 用自身学识、人品、理念去带领团队实现学校远景目标。通过自身感召力去激发同事及追随者能够超越自身局限, 追求群体利益, 甚至激发教职员工与其共同发挥领导职能,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发展。校长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教师文化的建设, 因为教师文化对学校文化品位、学校文化建设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这是其在学校的突出地位决定的。学校的现状是校长文化建设的一面镜子, 它折射出校长办学理念、领导风格、学识水平和人格及感召力。有人说过:“教育的历史只会记住有特色的教育, 只会记住那些有办学理念的校长, 只会记住那些有办学风格的校长, 它不会记住芸芸众生。尽管校长们为教育的发展做出非常大的贡献, 没有校长们就没有中国教育, 但很遗憾, 历史往往只是记住英雄……”校长要肩负起塑造学校文化的使命, 培育出一流学校文化, 办好学校, 在学校发展长河中留下浓重一笔。果真如此, 学校幸矣, 中国教育幸矣!
【关键词】中学地理 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
我国古代曾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作为一个人博学多才的重要标志。受其影响,我国传统教育过多地限于促使学生重视具体书本知识的学习,即强调知识的记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不重视“学习能力 ”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指导,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具体知识 的获得,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造成学生“读死书”、“死读书”。
第一,提高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学基本功上,地理教学基本功是地理教 师为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反映地理教师队伍和地理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地理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板图技能等要素。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具备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爱岗敬业,勤于钻研;才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继续教育能使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产生持久的发展,所以通过博览、培训、进修、函授学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充实和强化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各种职业技能。加强教育研究,提高教研素质。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和发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走教研结合之路,才能在教学与育人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和科研实践活动,形成科研促教的共识,进而提高自身近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地理优质课竞赛、教研论文竞赛以及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无疑对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要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由此可见,教学生“学会做人”是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人类利益又不损害环境的地理行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地理素质教育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第二,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简单地对教材中既定知识结论的接受和记忆,课程知识成为学生反思、批判、运用并促进学生重新理解的材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研究性学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了这种趋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地理学科、地理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由于目前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成功经验和突破性进展还比较少,实际困难也很多。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进行开放性学习
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放性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课本,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 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下册“城市形成和发展”一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立台州市?”学生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通过资料综合、数量统计,得出台州市的成立是台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人类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表现。也有些学生认为台州市的成立象“摊大饼”破坏了大量优质的耕地,对于人均耕地本来就很紧张的台州来说,台州市的设立是不合理的。通过开放性教学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学生不掌握这个过程,就无法做到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无可谈起,因为真正使学生信服又能理解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参与学习过程后获得的。
综上所述
一、指导思想
为了正确引导中小学生感受中国汉字之美,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丰富校园文化气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学生认真规范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我校决定开展中国汉字听写大赛。
二、活动目的1、通过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正确识记汉字,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能规范地书写汉字。
3、通过组织活动,使学生掌握汉字词的识记方法。
三、参加对象:六——九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组织小组及分工
组长:赵光明副组长:皇亚莉
成员:王丽杜红红王小非张银芳冯艳李杰吴晓妮 分工安排:
1、宣布活动方案:皇亚莉老师
1、词语的播报:王小非老师杜红红老师
2、评委:张银芳老师王丽老师
3、登分、总分:冯艳老师
3、李杰老师负责书写活动主题。
4、吴晓妮老师负责现场拍照。
五、活动步骤
(一)班级初赛阶段(4月10日前)
1.各班语文教师分别50个词语,选手写在学校提供的白纸上,每听对一个得2分,总分100分。以得分高低确定个人名次。
2.得分最高的8名选手组队,代表班级参加校级比赛。
3.听写范围:所在年级阶段及以前学段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字词。
(二)校级级比赛阶段(4月17日中午,学校主教学楼前)
1.听写大赛采用积分制:每队5位选手每人听写5个词语,每听对一个得2分,以每队总得分高低确定名次。如遇总分相同再进行第二轮复赛。
2.主考教师随机抽取听写内容,选手书写在黑板上,由三位裁判确定是否正确。
3.听写范围为:初中阶段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字词及课外生字。
六、奖项设置
1、分组情况:
六、七年级为一组八、九年级为一组
2、比赛每组分别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
七、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深厚底蕴,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向全社会倡导规范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
2.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教师要思想重视,认真组织,落实到位。
3.广泛宣传,做好保障。各班要利用主题班会、板报等形式,紧扣“感悟汉字的深厚底蕴,弘扬中华传统文明”这一主题,指导学生积极参
加活动。贾曲初级中学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增强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为突破口,以建设书香校园和构建理想课堂为载体,努力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师素质和学生学习能力,让每位教师成功,让每个学生成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实验的目标
1、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在健全人格、学有所长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基础上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探索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理想道路。
2、具体目标:改变学生生存状态,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立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丰富办学内涵,走重品位、有特色、高质量的学校发展之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总结和推广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三、活动内容
主题一建设书香校园
(一)实验目标
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和谐学校,并以此为载体,影响和带动学生家长参与读书活动,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内容
1、营造书香校园。开展经典诵读、课外阅读专著精读等活动,师生同建书香校园。通过阅读,使他们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
2、师生共写随笔。师生积极写读书笔记,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让随笔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让随笔成为师生精神家园。
3、家校读书共建。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三)实施办法
1、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1)让校园弥漫书香。在走廊、过道、宣传栏布置师生作品、名人名言、经典古诗等,在校园布置富有人文气息的宣传标语,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沉浸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
(2)让班级散发书香。通过“班级图书角”和“学习园地”,创设“书香班级”。教室里设置“读书台”,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这样的阅读中生活,在这样散发着书香气息的教室中学习。
(3)让墙壁飘逸书香。加强文化橱窗的建设,记录师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感言,使它成为“书香橱窗”,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一个平台。精心设计“书画长廊”,记录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
(4)让家庭充满书香。学生在家中建立个人小书柜,在家中与父母共赏,在家中与小伙伴共读。
2、深化师生共读写
师生共读的内容主要包括:新教育实验书籍、古今诗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
(1)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熟读经典诗词。一二年级要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30首;三四年级要熟读背诵经典诗词50首;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70首。精读推荐书目。一二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2本;三四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4本;五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6本;建好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角,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工作;优化班队活动。利用班队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黑板报开设“格言栏”、“成语苑”、“诗歌园”、“每周一诗”等栏目,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背诵名人名言,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感受名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勤写读书笔记。每个学生人手一本“读书笔记”,每周至少写2篇,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感悟等记录下来。定期将学生优秀作品搜集整理,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或向报刊推荐发表。保证读写时间。学校每天分别安排一节20分钟的晨诵课和15分钟的午读课,三至六年级每周至少写5篇随笔。
(2)对实验教师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每年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2本教育专著。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活动,诵经典,品名著,充实自我;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读书交流。30岁以下教师每期至少写8篇教育随笔;30至40岁教师每期至少写教育随笔4篇;40岁以上教师每学期至少写2篇教育随笔。
3、开展精彩活动
活动能点燃兴趣的火花,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的第一个舞台,用“活动激发兴趣”,给学生创造更
多的表现机会。
(1)捐书献书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献一本看百本”献书建图书角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在捐书、献书的同时,制作一张图书卡,展示自己的才艺,卡上还要写上爱书格言,激励同学们爱护书,爱读书。学校将评选出一定数量的“最佳图书卡”设计奖。
(2)图书交换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 “图书交换周”活动,让学生进行图书交流,使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不想珍藏的图书带到学校,交换给其他同学,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3)“我读书,我快乐”活动。根据学校制定的优秀书目,号召全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入到读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图书,加大学校图书的使用效率,使图书室的书更广泛地走进学生中间,伴着他们健康成长。
(4)读书展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适时举办组织读书知识竞赛、读后感交流、读书征文、经典篇章诵读、课本剧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树立读书活动先进班级、优秀辅导教师和优秀学生典型,推动全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5)成果展示活动。每学期都举行一次读书展示比赛,通过比赛,展示读书成果,激发读书热情,使传统美德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
(6)家庭读书系列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按要求做好读书笔记、为孩子购买一些文学书籍、与孩子共同写读书体会。主题二构建理想课堂
(一)实验目标
努力使每个教师能合理地组织教学,熟练地运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技能,构建符合校情、班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有效地学习,生生间、师生间有效互动,最终实现理想的课堂。
1、构建体现理想课堂的教学操作模式。
2、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实践策略。
3、通过研究,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理想课堂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4、通过对理想课堂的研究和构建,打造学校的教育特色,使学校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二)主要措施
1、激活三条主线,构建理想课堂框架
第一条主线:三个理念引领五个发展,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一体化。“三个理念”是指: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课堂教学充满成长气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五个发展”是指:教师教学行为向指导学生学法、点拨学生感悟发展;学生学习方式向预习先导、自主探索发展;课堂生命成长模式向民主合作、自主建构发展;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向和谐相长发展;教学内容向凸现学科文化内涵发展。
第二条主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预习、展示、点拨、拓展、作业”五个环节,力求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第三条主线:三重整合带动五个突破,奠基学生生命成长多元化。“三重整合”指:教、学、练的整合,多边互动与小组合作的整合,多感官刺激与动脑思考的整合。“五个突破”指:语文教学突破阅读、写作关,数学教学突破思维、应用关,英语教学突破口语交际关,艺体教学突破健康、审美关,其它学科突破实践体验关。
2、落实备课时效性,奠定理想课堂研究基础
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我”如何指导等方面做文章,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强化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使集体备课常态化。继续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与落实,切合实际,落实好一周的教学进度、课前导学、作业设计、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与策略,以及达标措施等,力争做到群策群力,智慧共享,真正做到集体备课立足于课堂,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教坛新星、骨干教师的作用,为理想课堂的实施打好坚实的基础。
3、推进上好平实课,搭建理想课堂研究平台
根植于全体教师的平时课,立足于师生的长足发展,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营造研究氛围。实验教师要率先垂范,带头进行理想课堂的研究和实验。进一步完善学校领导听评课制度,开展部分年级、部分学科教学开放周活动,承办县理想课堂研讨活动,真正以听评课促研究、以开放促发展,引导、激励广大教师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
4、突破预习和作业布置难点,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质
重点抓预习和课堂作业两个突破口。把预习上升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权利的高度来认识,切实加强预习指导,提高预习效率。当堂完成作业,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也是教师的一种职业道德操守。推行课内限时作业,提高作业效率,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的有效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质,培养学生长足的学习劲头。
5、聘请名人专家专业指导,为构建理想课堂指路引航
为保证老师们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学校将聘请有关专家到校作报告,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及省、市、县有关学科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6、组织“理想课堂”专题研讨,探讨理想课堂有效模式
为了促进理想课堂改革的持续性发展,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以“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不断充实、完善理想课堂理念与模式。
四、成果汇报形式
学生朗诵会、故事会、读后感集册、优秀读书笔记集、校刊、班级活动成果展。教师读后感、论文集、教育随笔集等。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4月下旬至2010年5月底)
确定实验教师、实验班;组建课题组领导组、业务指导组和行动实验组;借鉴先进地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经验,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
学习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与理想同行——“新教育实验”指导手册》等著作以及《有效课堂》、《上好课应知应会》等教育专著;参加新教育研讨会,共享新教育阶段性成果;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实验过程指导;挖掘新教育的内涵,以新教育六个主要内容推动学校整体的研究。
第三阶段:整理阶段(2011年7月初——2011年7月中旬)
收集整理实验教师研究成果,论文、课件、教案、活动体会等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7月下旬至2011年8月底)
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组、业务指导组和行动实验组。
课题领导组:
组长:李雪梅
成员:闻永友、童涛、宋新荣、李宏芝、陈孝怀
业务指导组
组长:闻永友
副组长:宋新荣李宏芝陈孝怀
主要成员:邓永红王同杰张艺金梅汪光梅王大霞张云
行动实验组
营造书香校园专题组:
组长:李雪梅
副组长:闻永友、童涛
主要成员:邓永红汪光梅金梅林士成祁琼王大霞易明丽杨玉珍张云
构建理想课堂专题组:
组长:闻永友
副组长:宋新荣、邓永红
主要成员:汪光梅金梅王大霞易明丽祁琼林士成杨玉珍林士成张云王同杰张云刘本勤 张艺
2、经费保障
合理使用教育局课题实验资助经费,学校设立实验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支出与实验密切相关,从严管理使用,促进实验健康发展。
3、制度保障
(1)落实学习培训制度。根据实验需要,组织课题组成员、实验老师参加有关的学习、培训、研讨。
(2)落实交流研讨制度。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实验项目学校的交流研讨活动,同时开展好本课题组老师的交流研讨活动。
(3)落实“底线+榜样”试验管理制度。设置行动底线,树立教师学习榜样,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工作。
“春季安全教育第一课”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各年级、各班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收看以《中小学春季安全教育第一课》节目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和县教育局文件的要求,认真开展好我校安全主题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主题,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认真收看安全教育第一课节目,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在自觉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进一步真正领会“知识守护生命”的内涵,努力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质,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春季安全教育第一课”教育活动组委会
组长王伟
副组长顾大成柏立锋王传峰
成员杜永键陈东魏绪华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此次活动的开展。
办公室主任陈东
成员魏绪华赵井银各班班主任
三、活动安排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各班务必要组织学生收看“安全教育第一课”节目,确保全员参与,并结合班会,利用班级黑板报、班报等形式开展宣传安全实践活动。各班要组织好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主题,召开安全班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绘画比赛等活动,还可以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在本次活动中,学校将组织安全在我心中手抄报比赛、观后感征文比赛等。
四、时间安排及评比表彰
1、分散收看:2013年4月13日在家收看,家长监督签字。
2、集中收看:2013年4月15日在学校各班集中收看,班主任组织落实。
3、2013年4月底,开展安全总结评比活动,并纳入班级量化。
梯门中学
二0一三年四月十二日
学校基本情况
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教学设施齐全。现有50个教学班,2605人在校学生,276名教职工,其中高级教师103人,中级教师96人。学校大力实施“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质量立校”的治校策略,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精细化管理,实施“教师承包责任制”,加强民主管理。全面关心教师成长,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到“以事业引导人,以感情温暖人,以机制激励人”,在全校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及时更新教师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并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
学校的每间教室都安装有触屏式多媒体教学设备,使课堂教学更优化,努力打造精品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建立录播室,录制教师的授课过程。教师通过录制的视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多媒体课程,被做成微课程视频,收集到视频资源库中,供其他教师观摩与学习。
2.发挥信息化优势,实施教学精细管理
建立教师电子业务档案是学校教育管理趋于科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并将教师电子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升职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了其对教师的考核、约束、管理和激励作用。
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应用。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可以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并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通过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的发展过程,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3.发挥信息化优势,宣传办学成绩
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不仅可以宣传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制度,而且是家长了解学校及学生学习情况的窗口。同时家长如果对学校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可以直接在平台留言,学校会及时给予回复。
学校获得的荣誉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建设,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05年10月,学校代表队在山东省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2011年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验学校”;2012年,在第十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2013年学校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山东赛区“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在全国决赛中获得一等奖2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3人的佳绩;2012—2014年获济宁市创新大赛奖项26人,获济宁市科技教育优秀辅导员称号7人,济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先进个人称号4人。获山东省创新大赛一等奖6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获山东省科技教育优秀辅导员称号1人。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个,金牌1个;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1个,铜牌1个,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获优秀辅导员称号1人等。
微机教学
【关键词】中学体育素质教育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 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体现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 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础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步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采用单向俱乐部制。各俱乐部又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造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課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
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有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与时俱进、团结进取的教师队伍,特制订本制度。
一、教职工政治学习。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专题辅导学习与系统理论学习相结合;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加强学习,武装头脑,提高觉悟,改进工作。
二、全体教职工都要自觉地坚持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党报党刊重要文章等。树立重视学习思想,积极建设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处室。
三、保证政治学习时间。每周五下午为学校集体学习例会,由校领导组织集体学习;周二为教职工小组政治学习日,以各办公室为单位,组织小组学习不少于40分钟;教职工做到每天政治学习不少于1小时,确保自学时间。
四、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达到“十有”。即1有制度、2有场所、3有学习计划,4有材料档案、5有园地专栏、6有记录、7有考核档案、8有展评、9有研讨、10有心得体会。个人政治理论学习“三有”即有学习资料、有学习笔记、有心得。
五、完成学习任务的最低限量,每期集体(小组)学习不少于十场次,办学习专栏不少于2期,个人学习笔记不少于规定任务的最低限量要求。
六、开展学习讨论和经验交流活动。坚持理论学习和的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学以致用原则。每期组织举办一次学习成果经验交流会,促进学习,推进工作。
七、严格管理,定期检查。每月对教师自学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并书面通报。每学期对教师政治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讲评。
八、与教师岗位责任制挂钩。实行月检查通报,期末量化考核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奖惩。该项每人基分10分,每少一篇心得体会扣2分,学习笔记每少一千字扣2分,扣完为止。每次学习笔记展评达到“优秀笔记标准”的前10名,每人次奖励2分。每次学习心得交流的,专栏交流篇奖励2分。会议发言交流的奖励3—5分。
附:优秀学习笔记标准
城关镇初级中学
二OO九年八月二十九日
教师优秀政治理论学习笔记标准
一、学习内容
1、笔记中指定学习资料的数目占60%以上。
2、围绕当前政治中心和教育政策改革方向选学材料笔记占40%以下。
一. 笔记方式:
1、体现在工作中学习和经常性学习的特点,每个学习时日的文字量在500字以下为宜。
2、学习内容要广泛丰富,一个材料的学习期限不可连续一个月以上,不能半学期就学习一本读物。
二. 文面书写:
1、教师学习笔记本为统一发放。
2、文面整洁、字迹清晰美观。
3、每时日笔记有标注选摘出处和学习年月日为明确 标识。
三. 警示:
1、不能以旧当新。
2、不能他人代笔。
城关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城关镇“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的通 知
各村、各社区、镇属各部门:
现将•城关镇“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城关镇“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使道德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基础更加扎实、实践更加深入、成效更加明显,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文明委创建文明县标兵打下良好基础,根据•关于印发†永昌县“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县委办发„2012‟70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我镇“道德讲堂”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广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内容项目化、实践化,围绕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升群众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基本形式,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先进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为我县争创省级文明县标兵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新亮点、树立新品牌。
二、工作目标
以提升广大市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重点,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讲文明、守公德,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全镇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
三、主要内容
“道德讲堂”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建设以“礼仪”为核心,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
职业道德建设以“诚信”为核心,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
家庭美德建设以“和睦”为核心,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
个人品德建设以“友善”为核心,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
四、具体作法
(一)规范流程,务求实效,实施“五个一”流程。
“唱一首歌曲”:每一次开讲前,组织学唱一首道德主题歌。如: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主题歌-•平凡的你‣、•离开雷锋的日子‣主题曲-•对待‣等;“看一部短片”:组织群众观看一部道德模范故事短片。如:灾后重建主题电影•风铃‣、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录像、•孔融分梨‣等;“诵一段经典”:组织群众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如:中庸之道:不是和稀泥,抹光墙;•论语‣“好学”解;“道”的本质与生态和谐等;“讲一个故事”:讲述体现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道德故事。•二十四孝‣-忠孝双全、•晋书〃祖逖传‣-闻鸡起舞、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等;“作一番点评”:每次活动后,组织群众开展评议,感悟道德力量,讲述心中感受;挖掘精神实质,升华道德境界。
(二)形成“六我”参与模式。
我听:发动群众听。以满足群众道德需求为重点,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讲群众欢迎的道德故事,让群众在聆听中受到感动、获得感悟;我看:组织群众看。以现场展示、观看短片等形式,把
4法;二是宣讲人员讲,组织培训专门的宣讲员队伍到群众中间进行巡回宣讲;三是身边群众讲,组织广大群众讲自己、讲他人、讲身边的道德故事,使群众成为“道德讲堂”的主人。
(三)考核激励要科学化。镇党委组织对全镇“道德讲堂”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定期以实地旁听、群众问卷、查看台帐等方式,将“道德讲堂”建设情况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党组织中心组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和文明创建目标考核工作结合起来,寻找道德建设与推动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
(四)宣传推广要经常化。各村、各社区、各部门要及时发现收集基层在建设过程中涌现的成功做法和先进典型,大力宣传道德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并予以大力推广,营造“讲道德,做好人”的浓厚氛围,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要注重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编制专题信息简报(每月1期),及时将“道德讲堂”建设的开展情况报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五)工作推进目标化。各村、各社区、各部门按照本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举措,量化讲堂数量,把握工作进程,在7月2日前将实施方案报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2012年6月15日
主题词: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讲堂
实施意见
通知
中共城关镇委员会 2012年6月15日印
【小关镇第一初级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城关镇中心小学安全自查报告11-05
城关镇新农保工作开展情况汇报07-15
城关镇中心小学德育先进集体材料11-11
城关镇2012年度党建工作规划11-27
城关镇卫生院2012年工作计划10-14
浅论扎实推进城关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