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精选15篇)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1

1、能用自然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体会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头饰flash课件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幼儿吐字清晰的歌唱。

活动过程:

一、入室:

听音乐:学小燕子飞进来。

二、发声练习:

音乐:问好歌。

三、学习新歌曲:

1、引入:播放flash课件。

教师提问:(1)谁来了?谁和谁碰在一起了?

(2)小鸭怎么了?小鸡怎么了?

(3)他们俩个好像在干什么?又像在干什么?

2、教师播放flash课件,幼儿欣赏,感受。

3、教师带幼儿拍手说歌词,引导幼儿边看flash动画边学说歌词。

4、教师弹琴,带着幼儿一起演唱歌曲。(2-3遍)

5、幼儿自己跟着音乐演唱。(1-2遍)

四、出室:

听音乐学小燕子飞出去。

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2

一、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内容, 充分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 情绪变化快, 注意力易转移, 兴趣短暂。而一个好的音乐游戏的开展, 能让幼儿在理解游戏内容的基础上, 在表现简单的游戏内容和情节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从而享受到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 还能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如组织幼儿开展“老猫睡觉醒不了”这个音乐游戏, 令我印象深刻。“老猫睡觉醒不了”是个比较传统的音乐游戏, 同时是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音乐游戏, 主要是歌词朗朗上口, 情节生动有趣, 在游戏中由老师扮演老猫, 声音变粗, 脚步变慢, 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 妈妈就来找”这段时, 幼儿激动不已, 而后手忙脚乱地往桌子底下钻 (或者躲在小椅子后面) , 然后个个屏住呼吸, 全然不觉屁股、小脚全露在外头, 只把眼睛闭起来。我往往是忍住了笑, 一个一个去拍, 最后张开双臂问一句:“没找到的小猫在哪里? ”这时就会听到桌子、椅子一片稀里哗啦的声音, 孩子们从四面八方钻出来拱到我的怀里, 小眼睛因为兴奋而放着光, 大声地喊:“妈妈! 妈妈! 我在这里!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 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快乐, 我真的有种喜悦的满足, 心里是甜甜的。这时, 游戏给了孩子最大的快乐体验, 老师所做的就是扮演他们眼中真正的“猫妈妈”, 用歌声和形体动作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让孩子们身临其境, 享受躲在桌子底下和椅子后面的刺激及最后跳出来的兴奋, 当时那种快乐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的, 只能用心体验, 我想:这就是音乐游戏的魅力所在, 也是老师的愿望。

二、从游戏规则入手, 让幼儿更好地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规则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 是约定俗成的, 或是由成人事先拟定好的。每个游戏都有一个规则, 它规定了游戏动作的方法。规则在游戏中起着组织游戏者参加活动和充当评价游戏行为标准的作用, 约束与调整幼儿游戏行为及其相互关系。规则游戏的规则包括:角色行为规则、内容与玩法规则、竞赛性规则等。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 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 获得游戏性体验的前提, 必须严格遵守。一方面, 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 才能开展游戏, 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 只有真正在游戏中, 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秩序中, 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感觉, 才能有心灵的“震颤”。从而实现游戏的审美追求, 创造游戏自身的美, 展示游戏自身的魅力。

游戏的规则制定不能由成人包办, 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充分被尊重的感觉,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 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 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音乐游戏“网小鱼”是大家熟悉、幼儿喜欢的一个游戏, 有一次, 我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网小鱼》时, “小鱼们”由于怕被“渔网”捕到, 在游戏进行过程中, 大多数“小鱼”总是盯着“渔网”, “渔网”刚拉好手准备去捕“小鱼”时, “小鱼们”就已经逃回了“家”, 结果渔网一条鱼也没捕到。这时, 赵明伟就大叫起来:“老师老师, 音乐没有结束他们就全跑了。”杨轩也跑过来对我说:“他们都是胆小鬼。”被他们两个人这么一说, “小鱼儿”都低下了头, 有点不好意思, 为了增强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 我鼓励道:“才不是呢, 我相信他们都是聪明勇敢的小鱼, 不是胆小鬼, 你们说对不对? ”“对”, “小鱼们”响亮地答道。于是我们重新开始游戏, 幼儿都能在音乐结束之后快速跑回家, 再也没有胆小鬼了。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 既遵守了规则, 又享受到了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情绪体验。

三、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 进入与家庭生活完全不同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幼儿园老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很好地起到逐渐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同伴的情感的作 用。因此音乐游戏是最佳选择。音乐游戏本身是生动形象的, 能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 如果老师再结合班中幼儿实际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 则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袋鼠》时, 我是这样做的:

1.活动前我选 择并录制了两段 特点鲜明 的音乐 , 一段音乐活泼轻快, 另一段音乐缓慢低沉, 并根据两段音乐的特点设计了幼儿喜欢的可爱的动物形象 (袋鼠宝宝和袋鼠妈妈) 、凶恶的大灰狼形象及勇敢的猎人形象, 配以有趣的游戏情节 (大灰狼想抓袋鼠吃, 袋鼠赶紧躲起来, 最后猎人打死了大灰狼) 。

2.活动中让幼儿充分 倾听袋鼠 音乐、大灰 狼音乐 , 学习分辨两段音乐不同的音乐性质, 大胆地模仿袋鼠跳、大灰狼走路等动作。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仔细倾听, 很容易能感受出活泼轻快的音乐表现的是袋鼠形象, 缓慢低沉的音乐表现的是大灰狼形象, 且还能听乐曲的基本节拍愉快地与同伴、老师一起扮演“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 愉快地共同游戏。

3.活动结束时 , 我给幼儿 设置了一 些比较有悬 念的问题 , 如大灰狼来了, 袋鼠宝宝怎么办? 除了躲起来还可以怎样制服大灰狼? 谁来帮忙呢? 幼儿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以身体动作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3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班幼儿;音乐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更加注重对幼儿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提出要求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能力,注重对幼儿音乐、美术等艺术素养的培养,音乐游戏的创新为幼儿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让幼儿通过游戏娱乐的过程对音乐、节奏都有所感知,提升乐感,感知音乐中的美。

一、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适用性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既提高了小班幼儿进行游戏的兴趣,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使幼儿得到了健康发展,因此音乐游戏对小班幼儿的音乐教学有着很强的适用性,这些适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爱玩特性,小班幼儿一般为3岁左右,他们正处于爱玩的阶段,游戏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他们能够感知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教师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举办能够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其次,音乐游戏能够让小班幼儿感知与人交流的快乐。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环境进入集体环境,他们很不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但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渐渐熟悉周围的人和物,通过游戏中与教师、小伙伴的交流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再次,音乐游戏中的音乐能够带给幼儿愉悦感。在对小班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选择简单、轻快的乐曲,通过这些节奏感的感知激发幼儿的内心情感,为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最后,音乐游戏符合对小班幼儿培养的目标,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音乐与游戏间接地提高对节奏感的把握,进而提升了音乐素养。

二、如何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小班幼儿音乐教学

教师作为小班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利用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呢?

1.乐曲选择要便于旋律记忆

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音乐与游戏是两大元素,教师在音乐游戏中对游戏的选择很重要,教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选择便于幼儿记忆的音乐旋律。一般对小班幼儿而言,他们能够很好地记忆节奏欢快、歌词简单的乐曲,这种乐曲能够让小班幼儿在教师引导几次后就能独立完成。

2.游戏设置要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好的游戏设置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要依据小班幼儿的特征设置一些具有角色扮演的情境性游戏,通过有效材料的投放使用,让小班幼儿能够在集体游戏的过程中真实感受。例如,在小蜜蜂扮演中,可以投放蜜蜂翅膀、花朵模型等材料,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感到真实性,进而发挥想象力来感知音乐。

3.音乐游戏引导要适时合理

教师是音乐游戏的设置者,因此教师的引导对音乐游戏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模仿、表演等方式,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平衡好游戏与音乐,进而达到音乐游戏的统一,使小班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使音乐引导能够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让小班幼儿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与音乐素养。

三、案例分析

笔者将通过“小鸟和大象”这一音乐游戏的实施描述,对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呈现。

1.选曲与游戏设置

音乐游戏的实施首先是对音乐的选择,《小鸟和大象》这个曲子比较欢快轻柔,在乐曲中呈现出了小鸟与大象的特征,能够吸引小班幼儿。在游戏的设置过程中,我选择了亲子合作的游戏方式,通过对小鸟与大象的不同扮演,让幼儿对这个乐曲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层感知,并通过舞蹈体现出小鸟与大象的外在特征。

2.游戏准备阶段

在游戏开始之前,对游戏进行准备。首先通过音乐的播放让小班幼儿熟悉音乐,并对其中呈现的小鸟与大象形象进行分辨;其次,给幼儿讲解有关小鸟与大象的不同特性,让幼儿通过图片想象小鸟与大象的动作,并进行模仿;再次,通过森林、小鸟翅膀、大象鼻子等游戏素材的制作投放创设出一个游戏情景;最后,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具体游戏动作的设计。

3.以引导为主的实施过程

在音乐游戏的实施中,首先让学生与家长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带领他们进入布置好的游戏情境,在进入情境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倾听乐曲;之后根据AB段的音乐节奏让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表演,通过个体示范、两两表演、集体表演的形式不断感知音乐;最后通过家长与幼儿的合作表演呈现音乐过程,通过转圈、飞行等动作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必要时也可以加入语言模仿。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此次音乐游戏的过程,让小班幼儿在表演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

音乐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既具备游戏特征,也具备音乐特征。幼儿原本就好动,喜欢游戏,音乐游戏中的游戏特征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也有利于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音乐游戏能够带给幼儿愉悦的心情,使幼儿净化心灵,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引导,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创新让幼儿在音乐与游戏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晓花.小班游戏化音乐教学初探[J].才智,2012(24).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演唱小鸭和小鸡叫。

2、通过手偶表演,感知歌曲的内容和节奏。

活动准备:

小鸡和小鸭手偶各一个

幼儿用书热人手一本,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音乐模仿游戏《动物在农场》导入,激发幼儿模仿动物叫声的兴趣

(1)依次以小牛、小猫、小狗、小猪、小鸡、小鸭的叫声进行游戏

(2)小鸭和小鸡在农场里见面了,它们会怎么做呢?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后观看幼儿用书

二、观察图书内容,理解歌词

(1)看,书上有谁呀?(小鸭和小鸡)

(2)它们在干什么呀?(唱歌,做游戏)

(3)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唱歌的吗?"来;自.屈;老师;教.案;(呷呷呷,唧唧唧,呷呷呷,唧唧唧)

三、在老师手偶的帮助下学唱歌曲

(1)老师利用手偶演唱歌曲

(2)幼儿在老师演唱歌曲的时候唱出动物叫声的部分

(3)老师和幼儿共同演唱歌曲

四、放松游戏《小鸭和小鸡》

(1)幼儿的两个大拇指分别表示小鸭和小鸡,进行歌唱游戏

(2)老师和幼儿共同游戏,老师可以问“小鸭小鸡你在哪里”幼儿答“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延伸游戏:将手偶放在区域游戏中,供幼儿游戏使用。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探索身体动作的声音,即兴地音乐活动。

2、对音乐活动的扮演角色感兴趣。

3、跟随音乐表演、表现音乐表达的形象,培养幼儿初步的创编能力及幼儿自控能力。

活动准备:

玩具小鸡2只;音乐磁带;小鸡头饰若干,狼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学着小鸡的样子进入教室,看谁最可爱。”幼儿跟音乐节拍学小鸡进入活动室。师:“每人找一把小椅子,坐好啦!”

2、幼儿坐好后,师:“小朋友们仔细听,这是谁在叫?”放小鸡叫声。幼儿答:“小鸡。”教师出示小鸡(玩具):“那这两只小鸡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们仔细看。”

教师边朗诵歌谣边表演。

3、师:“小朋友们说说这两只小鸡在干什么呀?”幼儿举手或齐答。师:“哦,它们在抢一条虫子吃,在吵架。那它们这样做好不好?应该怎样做呢?(个别回答)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好朋友应该互相谦让,团结友爱。”

4、师:“好,小朋友们小手准备,我们一齐拍手来说说这两只小鸡在干什么。”教师带幼儿手击稳定节拍,按节奏朗诵歌谣。“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5、师:“好,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谁来说说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什么部位为小歌谣伴奏。”举手提示幼儿。“谁想到了举手告诉老师”(拍肩,拍腿,拍头,跺脚等)。幼儿想出一种就请他做一做,老师和幼儿一齐边打节拍边朗诵一段歌谣。

6、师:“小朋友们真棒!想出这么多伴奏方法。刚才呀,我听见一个小朋友说,想和老师一齐来表演小歌谣。好,请你来吧!”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我们现在就是两只小鸡了,小朋友们看我们表演得好不好”。示范表演,身体按节拍动作,表演小鸡争执,朗诵歌谣。

7、师:“我们表演得好不好?现在,就请你来找个好朋友,变成两只小鸡,再想一想,我们刚才为小歌谣想出的好多伴奏方法,我们一齐来表演。”幼儿找一个伙伴,面对满按节拍边朗诵边动作。

8、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好!小鸡可喜欢你们啦!它给我们带来一段特别好听的音乐。”放曲一《小鸡》。

音乐停,师:“谁能说说,刚才小鸡在干什么呀?”幼儿回答(捉虫,游戏)。师:“小鸡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找虫子吃、喝水、做游戏,它们晚得正高兴的时候,谁来了。。?小朋友们听!”放曲二。

师:“是大灰狼来了!这时候,小鸡们,如果你们变成花的样子,大灰狼就找不到你们了。你们变一变好吗?(幼儿做出各种姿态的花。有做的较好的就请到前面让其他幼儿学一学)。师:”小花们真漂亮,变成小花后就不能再动了,不然大灰狼就会发现你了。”

9、师:“好,小花真漂亮!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教师戴上小鸡头饰,“睁开!看看老师变成谁了?”幼儿齐答“小鸡”。师:“你们想不想变成小鸡呀?(幼儿答“想”),现在请你从小椅子下面拿出小鸡头饰戴在头上,我们都变成小鸡了。咱们一块儿去草地上做游戏吧!”

放曲一,教师带幼儿学小鸡“捉虫”、“喝水”。

10、音乐一停,师:“不好!大灰狼来了!小鸡们快变成小花的样子!”放曲二,幼儿做出各种花的动作,大灰狼来了转了一圈后走开了。

师:“大灰狼没发现我们,已经走了。小鸡们,那边有一片更大的草地,我们到那边找虫子吃吧!”

放音乐《小鸡》,幼儿随音乐游戏。

再次放音乐二,重复刚才大灰狼来了的游戏。

11、幼儿扮小鸡到大草地上做游戏。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游戏,感受音乐的起伏,大胆想象表现小鸡破壳而出的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2、让幼儿们了解小鸡破壳而出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小鸡出壳课件

音乐准备:歌曲“小鸡走”,音乐“小鸡之舞”“小鸡出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带幼儿活动身体,放音乐《小鸡走》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猜猜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鸡蛋图片)

提问:你们猜猜我今天带来了什么?(鸡蛋)你们喜不喜欢吃鸡蛋?鸡蛋里有什么?鸡蛋里面是不是真的有鸡宝宝,我们来听一听。(放音乐)

2、边讲述故事边放音乐“小鸡之舞”

师:(教师边讲边播放音乐)“(第一段音乐)一天,鸡妈妈生下了蛋宝宝,蛋宝宝在妈妈的保护下,慢慢的在蛋壳里孵化成了小鸡,小鸡在蛋壳里一天天地长大。(第二段音乐)等他长到这么大的时候,他呀揉揉眼睛睁开一看,呀!这是什么么地方?小小的、黑黑的、好难受啊,就左扭扭,右扭扭。(第三段)突然“咚”的一声,它的头和脚都撞到蛋壳上了。哎呀!好痛哦!是什么东西撞到我们呀?不行不行,这里面太挤了,不能呆在这里面,我要啄开蛋壳钻出去,于是小鸡就想出各种办法想要钻出蛋壳。”

老师:蛋壳里有没有鸡宝宝?蛋壳里都发生了什么事?

3、好,你们现在就是在蛋壳里的鸡宝宝,刚开始的时候蛋壳里的小鸡很小,他是怎样呆在蛋壳里的?我们来学一学。

①小鸡蜷缩在蛋壳里要慢慢的长大,他会做哪些长大的动作?(小鸡在蛋壳里扭动身体,慢慢的长大)我们一起来试试(第一段2遍)。

小鸡长大了,他揉揉眼睛,睁开一看,感觉蛋壳里太闷了,就左扭扭。(第二段2遍)。

突然“咚”的一声,它的头和脚都撞到蛋壳上了。鸡宝宝不愿意呆在蛋壳里,他会想出哪些方法,才能从蛋壳里钻出来(小朋友表演一下):小鸡用头顶,用尖嘴巴啄,用翅膀推,用屁股撞……一起来学一学。(第三段1遍)

②你们可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动作,好吧,我们一起来把小鸡长大、挣扎、出壳的动作完整的随音乐来表演。(完整播放音乐)

三、结束部分。

1、多媒体播放“小鸡出壳”的情景

师:“鸡宝宝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小鸡最后有没有出来呢?多媒体播放出壳的小鸡的动感画面。

2、播放乐曲“小鸡出壳”

师:“小鸡出来咯!它们真开心呀!高兴地唱起了歌儿,跳起了舞。

3、师:“小鸡宝宝们,今天你们都想出了许多的好办法,你表现得很棒!外面的太阳很温暖,我们一块儿到草地上去晒晒太阳休息一下吧。

【教学反思】

这次音乐活动的音乐我是从网上找到的,刚开始我选的是教材上的音乐,但是听了以后我感觉动感不太强,于是我就找到了这个乐曲叫《小鸡之舞》,其实选择它我也是不太满意,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乐曲有点长,节奏有点快,而且三段AAB结构不是太明显,孩子听的并不是太清楚,但他的动感特别强,这是我喜欢的,能让孩子感到小鸡在蛋壳里使劲舞动的感觉,所以选择他,也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对这首音乐的驾驭能力。

在目标的制定方面,刚开始我定了3个目标。有一个目标是能和同伴共享有限的空间,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体现这个目标就要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一个音乐游戏,用一个纱布做一个大蛋壳,小朋友们都在里面随音乐做往外钻的动作……后来考虑到课的时间问题,就把本次活动这个目标去掉了,由三个目标变成两个目标:

1、通过音乐游戏,感受音乐的起伏,大胆想象表现小鸡破壳而出的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2、让幼儿们了解小鸡破壳而出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围绕我的目标,我首先出示了一只鸡蛋,引起孩子的兴趣,带着问题:蛋壳里到底有没有鸡宝宝?鸡宝宝在蛋壳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来听故事、听音乐。由此来让孩子想象小鸡在蛋壳里的一系列动作。

故事的部分时间并不长,因为互动的主要内容还是音乐律动。在音乐的背景和老师的提示下,可以感到乐曲什么地方是小鸡刚缩在蛋壳里、慢慢长大、挣扎、想办法出壳,到最后观看小鸡出壳的动画。大部分小朋友也能投入到音乐中,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小鸡,并能根据音乐的需要作出相应的动作,从孩子表现来看,想象力很丰富,模仿能力也很强。

整个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幼儿对于音乐律动很感兴趣,其实平时很多音乐课我们都会让幼儿配上一些动作来学习,那样学唱歌曲的效果也比较好。而这次律动活动正好符合幼儿的兴趣,因此活动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不过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律动中,虽然我有让幼儿自己想象小鸡出壳的动作,但我的示范可能限制了幼儿的发挥,幼儿大多数是做我做的动作,这点还有待改善,其次我觉得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可能还是有点害怕小朋友过于兴奋,不好控制,不敢太让他们自由发挥,孩子说的还是少了点,还有一点就是,有2个孩子从头到尾都没有动一动,我看到了但是我没能及时的去鼓励一下他,让他也参与进来。

希望今后上类似的课的时候能更加注重幼儿主动性的发挥,而我就作为一个引导者来让幼儿融入活动中,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7

兴趣是产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机,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 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有更直接的联系, 因此笔者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 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 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 有利于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育中, 应非常重视幼儿情感的融入和表达。如在小班第一首歌唱音乐教育活动中, 我常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在轻松快乐的情绪和氛围中, 既可以使幼儿第一次在心理上感受到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 又可以使幼儿尽快地摆脱离开父母的焦虑, 瞬间消除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的紧张感, 从另外一种途径上拉近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增长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营造了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 也让幼儿在歌曲中, 感受到音乐教学的魅力所在。

二从乐趣方面激发小班幼儿音乐感悟力的探索

众所周知, 幼儿对事物的注意力还未养成,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对某一事物的关注持续时间短, 想法古灵精怪, 且易受情感支配, 他们的种种特点都对日常的教师教学活动发起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必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 把复杂关系变成简单关系, 把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视频, 把教学过程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 从而解决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如在音乐活动《小蜗牛》中, 我利用课件及电脑多媒体向幼儿展示了小蜗牛记性差, 出门后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家, 后来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身上带着一支小蜡笔, 一边走一边画, 顺着线条找回家。憨态可掬的动画小蜗牛形象一下子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 幼儿们为总是找不到家的小蜗牛担心, 又为蜗牛妈妈找到了小蜗牛而高兴。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萌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在选择歌曲时, 应尽量从歌词到音乐, 从体裁到形式, 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幼儿的生活, 有些歌曲要经过改编才有兴趣, 使幼儿们感到十分有趣, 这样既唱歌又游戏, 还增加了节奏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作为教师, 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地创新, 独立地思考, 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 都留有探索创编的余地。仿编歌词, 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让孩子的创造思维更上一个台阶。

三从动趣方面激发小班幼儿音乐感悟力的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是非常喜欢学习律动的, 随意动作如行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律动。律动突出的特点是动作比较随意, 动作技能要求不高, 动作范围广泛, 幼儿会非常感兴趣, 也会感到易学。如在活动《汽车嘀嘀》中, 笔者首先带领幼儿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再带领幼儿做音乐游戏“红绿灯”, 最后带领幼儿做开汽车的活动, 这样既增加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又给了幼儿美的体验。

四从嬉趣方面激发小班幼儿音乐感悟力的探索

除了身体动作可以增加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力之外, 音乐游戏也可以增加幼儿的感悟力。音乐游戏是在音乐的伴随下而进行的游戏活动, 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音乐活动。从内容和主题来分, 音乐游戏可分为两种。其中有主题的音乐游戏, 一般有一定的内容或情节, 有角色及游戏的动作。如《找小猫》的游戏, 可由教师扮演“猫妈妈”, 全体幼儿扮演“小猫”。根据游戏中的情节内容, 模仿做小猫轻轻走路、躲藏等动作。由“猫妈妈”按照游戏中的情节提示去找“小猫”。小班的孩子角色意识很强, 幼儿喜欢把自己扮演成各种小动物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尤其喜欢能在游戏情节中加入“大灰狼”、“大老虎”等角色, 来满足心理受刺激的需求, 因此, 可以设计音乐游戏《小白兔和大灰狼》, 让幼儿在感知游戏情节的同时, 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并感受音乐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此外, 教师范唱对小班幼儿音乐感悟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范唱的优势在于: (1) 教师即兴现场演唱是活生生的, 富有灵气的, 是充分体现音乐艺术是表演艺术的本质的; (2) 教师现场的即兴演唱方式, 能形成表演者和欣赏者现场的互动与交流, 这种现场互动交流最能感染幼儿的情感, 激发幼儿的模仿欲望。

总之, 良好的音乐感悟力是进行各类音乐活动的灵魂, 而创新化的教学手段则是培养幼儿音乐感悟力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 我们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音乐潜能, 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行为的养成。通过对小班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实践和思考发现, 通过加强情感的交流, 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 适时地运用舞蹈和穿插游戏活动等方式, 可以提高小班幼儿的音乐感悟力, 从而影响幼儿对音乐的解读能力和表现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感悟力,音乐活动,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凌云.在唱歌活动中提高音乐感受力[J].幼儿教育·教师版, 2012 (10)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8

关键词:节奏感;打击乐器;感受能力

一、培养幼儿最初的节奏感是奠定幼儿音乐感受的基础

陈鹤琴提出: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对其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能表示一首歌、一个舞蹈、一个律动的性质,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节奏是幼儿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节奏活动是幼儿音乐创造能力培养的起点和突破点。因此,牢牢抓住节奏感的培养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从小班开始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尤为重要。而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自制力差、情绪性强,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

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孩子难以理解,但孩子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孩子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同时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帮助幼儿通过感受节奏的变化来感受音乐更是获得审美体验最好的途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集中游戏中体验和感受节奏是很重要的。

二、从寻找声音的活动中培养对声音的敏锐性并且让幼儿初步接触节奏

《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要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让幼儿感知大自然和生活的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小班的幼儿是比较难理解的,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敏感的,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就能很好地挖掘幼儿节奏感培养的一大途径。

节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就必须从幼儿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使他们认识到音乐节奏从生活和大自然转化而来。小班幼儿年龄小,但同样存在对美的追求和对音乐的感受、对节奏的体会。生活中的节奏无处不在。如:午睡上下楼梯时也有不同的声响,上楼的“踏踏踏踏”,下楼的“答答答答”;下雨了,雨滴打在铁皮雨遮上有“滴答,滴答,滴答”的声音;起风了大树“哗——哗——”的声音。这些音乐都是小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具有直观的声音形象和视觉形象,因而他们很容易就能掌握,这些奇妙的声音蕴含着节奏。如:XO XO、 XX XX 、X—X—

把节奏教学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抓住可教学的机会,看似抽象的节奏也能轻松地在幼儿的手中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常引导孩子玩找声音的游戏。本阶段的尝试是与家长配合同期进行的,首先从让幼儿听声音开始,体会各种声音的节奏,有快、急的,有缓、慢的等等,这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好途径。

由于在本阶段有了家长的协助,幼儿对于寻找声音和兴趣和模拟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兴趣愈加浓厚,并反应在幼儿的活动中。孩子记录、比较发现不同的声音有着不同的节奏和感受:“我上楼下楼都是一样的XO XO呢!”“真棒,小雨打在幼儿园的铁皮雨遮上和家里的窗户上也都是一样的XX XX!”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发现。“可是我家的雨声是X-X-X-X-哦!”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生活中就能轻松地找到!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模仿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见,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可以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幼儿了解的基础上组织音乐游戏是很容易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孩子听着声音试着把声音说一说、拍一拍,用小铃、小鼓摇一摇,孩子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好的节奏感受。

三、将听觉和运动结合,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

动作在孩子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节奏的培养离不开动作,对幼儿来说除了口说、手拍及一些形象性的语言节奏外,还可以充分运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来感受不同的节奏。因此,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幼儿喜欢的并较容易掌握的动作。

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而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自制力差、情绪性强,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需要老师的引导。因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幼儿喜欢的小动物,用模仿小动物运动的形式,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如:拍拍手就可以有“XXXX XXXX”和“XO XO”……小朋友玩变小象就能握紧双手用“X——X——”的节奏表示大象鼻子甩来甩去。于肢体动作中体会到了节奏。同时在打鼓游戏中幼儿还感受了强弱声音的变化。

可见,节奏能力提高了,孩子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更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发挥打击乐器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受和表现

通过节奏教学,不但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乐器直观性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孩子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在听完乐曲后,让孩子边听边敲打,边敲打边唱歌。为自己伴奏是提升幼儿节奏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在活动中感受和体会,节奏乐活动是小班幼儿重要的音乐教育活动之一。针对这一点我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有节奏地尝试敲击和演奏。首先,为幼儿提供了小铃、领鼓,先让幼儿在敲打中感受各种乐器的声音。如:小铃清脆、大鼓浑厚、碰铃是长音、木鱼是短音。了解各种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不同音响效果。然后引导幼儿感受乐器敲击的节奏美。接着我尝试选择节奏感有代表性、比较分明的乐曲来进行打击乐教学。慢慢地在有节奏的乐器敲击中小班幼儿感受了声音的变化,体验了粗浅的节奏变化规律性,从中体验了节奏活动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萌发了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节奏教学,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2]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训练歌声[M].李维渤,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3]刘沆著.宝宝学节奏[M].西安出版社,2012.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9

1、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4以内的数量,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了解简单的作客礼仪,乐意与朋友友善交往。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小鸡头饰人手一个,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铃铛数量在4以内),小虫子碗人手一个。

(三)活动指导:

1、“小鸡做操”,复习4以内的数。

2、“作客”,掌握4以内的数量。

(1)幼儿讨论作客的礼仪。

鸡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帽的小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帽的小客人?(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4的数量。

a、游戏一“种萝卜”。

玩法:幼儿每人种三棵萝卜。

指导:幼儿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

指导幼儿“拔萝卜”,继续练习点数4的数量。

(3)去小猫家作客,感知4以内的数。

a、游戏二“吃小虫”。

玩法: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小铃铛数量找小虫,并放在“碗”里点数。

指导:引导幼儿先交流各自的小铃铛数量,然后再“吃小虫”。

3、“小小鸡蛋把门开”,表演结束活动。

“小猫这样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几个节目给小猫看吧。”

(一)活动目标:

1、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4以内的数量,对数学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了解简单的作客礼仪,乐意与朋友友善交往。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小鸡饰人手一个,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铃铛数量在4以内),小虫子碗人手一个。

(三)活动指导:

1、“小鸡做操”,复习4以内的数。

2、“作客”,掌握4以内的数量。

(1)幼儿讨论作客的礼仪。

鸡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帽的小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帽的小客人?(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4的数量。

a、游戏一“种萝卜”。

玩法:幼儿每人种三棵萝卜。

指导:幼儿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

指导幼儿“拔萝卜”,继续练习点数4的数量。

(3)去小猫家作客,感知4以内的数。

a、游戏二“吃小虫”。

玩法: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小铃铛数量找小虫,并放在“碗”里点数。

指导:引导幼儿先交流各自的小铃铛数量,然后再“吃小虫”。

3、“小小鸡蛋把门开”,表演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团圆、连接的方法塑造圆圆的小鸡形象。

2、尝试捏出小鸡尖尖的嘴巴,并借助辅助材料装饰小鸡的眼睛。

3、初步产生对泥工活动的兴趣,愿意进行泥工活动。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泥工板,橡皮泥,红豆与绿豆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母鸡和小鸡》导入。

师生随着音乐表演唱歌曲。

2、引起幼儿关注小鸡。

提问:母鸡的宝宝是谁呀?小鸡是什么样子的?

3、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小鸡。

提问:你知道画面上的小鸡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样做的?激发幼儿参与制作的泥工愿望。

3、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将大块橡皮泥在手掌中团圆,搓出圆圆的身体;将小块橡皮泥团圆为圆圆的头;在小鸡的头上捏出尖尖的嘴巴;用红豆或绿豆嵌在头的两边作为小鸡的眼睛;将小鸡的头轻轻地连接到身体上。

5、教师提出制作要求,鼓励幼儿按照要求大胆地进行泥工活动。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6、组织幼儿相互欣赏放在泥工板上的小鸡,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7、阅读幼儿用书,教师:小朋友给画面上的小鸡带来了这么多朋友,大家很高兴,他们念了一首儿歌给小朋友听:

小小鸡,叽叽叽,尖嘴巴,圆身体,身上穿着绒毛衣,爱吃小虫爱吃米。

8、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念儿歌。

活动的第二环节让幼儿观看视频可爱的小鸡,让幼儿通过观看进一步了解小鸡的基本外型特征。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让幼儿唱歌《母鸡和小鸡》,随着音乐进行歌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让幼儿观看视频可爱的小鸡,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鸡的基本外型特征。再通过讲解及演示,激发幼儿制作的乐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和学习,使幼儿更好的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展示幼儿的作品,既满足了幼儿的好表现心里需要,又让赏识教育得到了延伸。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11

关键词:音乐活动;小班幼儿;想象力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如果教师能够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并促使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展现音乐,那么将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的感知力。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但却对形象事物比较敏感,而且性格一般都比较好动,对周围的未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我将利用这一点,利用音乐游戏等培养小班幼儿的想象力。

一、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

欣赏音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联想的过程,这对于小班幼儿也不例外,教师可以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将一段段普通的音乐演绎成孩子们喜欢的小故事。故事的情节不必太复杂,但是要抓住小班幼儿的心,讲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在学习《小兔乖乖》这首歌的时候,我在教授幼儿这首歌曲之前将歌曲的内容改编成他们感兴趣的小故事:“小朋友们,在山里头住着兔妈妈和兔宝宝,它们一起住在山洞里,有一天,兔妈妈出去了,把门关上,让兔宝宝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这时候,凶恶的大灰狼来了,想要抓走兔宝宝,你们说,小兔子能给大灰狼开门吗?”这样一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能够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我继续说道:“如果要知道答案的话,就跟老师一起学习《小兔乖乖》这首歌曲吧,答案就在歌曲里。”这样就成功地用故事作为切入点,将孩子的兴趣引导到了歌曲上面,而提出的问题也引发孩子思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二、拓展音乐想象的情境

对于幼儿来说,音乐的语言相对比较抽象,而教师则要不断地启发幼儿的想象力,拓展他们想象的情境,并鼓励他们将自己想象到的表达出来。例如,《摇啊摇》,就是一首富有音乐想象空间的歌曲,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歌曲扩展幼儿利用音乐情境进行想象的能力。可以询问幼儿听到这样的音乐会想起什么。如果幼儿的想象力不足,我便进行一定的启发。说道:“现在是夜晚了,大家抬头看,天上有星星,你们躺在摇篮里,你们的妈妈就在你们身边……”通过这样的言语能够引导幼儿想象自己睡在摇篮中的场景。通过扩展想象情境的方法可以促进幼儿自主地运用自己生活的经验来进行联想,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好处。

三、创造音乐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启发幼儿根据音乐进行相关情境想象的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地改进音乐教育方式,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幼儿,给幼儿创造一种自由、活泼的音乐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更好地在进行音乐活动的同时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1.创造音乐形象

为了让幼儿更快地投入到音乐中,教师可以将音乐歌曲中的一些形象具体化,让幼儿扮演,用活泼多变的音乐形象来引发孩子的创造热情,当他们投入歌曲中,自发地创造音乐形象的时候,他们的想象力就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例如,在学唱《猫和老鼠》这首歌曲之后,我将幼儿分成两组,让一组幼儿扮演猫,一组扮演老鼠,一边唱歌一边用言语来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注意了,猫出来了,怎么办啊?”“小老鼠走路的时候声音要轻一点啊,不要将猫吵醒了。”当学生投入地参与到音乐形象的塑造中去之后,他们的想象力就会蓬勃发展。

2.编创音乐舞蹈

一首好的音乐能够吸引孩子自发地欣赏,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旋律欢快、快慢适中的曲调,这些曲调的旋律可以相对简单重复,但是又要有一定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音乐创编一些音乐舞蹈,让孩子一边跳一边唱,这样既能够引起孩子兴趣,又能够通过律动的节奏激发他们想象的热情。如《三只熊》,我就根据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的形象来设计不同的动作,让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做出这些动作来。重复的旋律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记住韵律动作,而旋律中的变化之处又可以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

3.进行音乐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沉浸在游戏中的孩子总是快乐而活泼的,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用音乐游戏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可能经常会遇到一些内向的孩子,他们往往躲在人群中,不敢开口唱歌,但是音乐游戏却往往能够激发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在激发想象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朋友碰一碰》时,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大家围成一圈一边唱歌一边转,当唱到最后“碰哪里”的时候,必须相互配对,碰一下鼻子。

幼儿歌曲虽然简单,但是在故事情节方面却都有一定的拓展性,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来吸引他们,好的故事可以启发幼儿思维,促进他们展开故事,进行想象。由于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所以通过音乐游戏等方法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增强想象的能力。教师应该在音乐活动中为幼儿创造机会,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李红丽.巧用多种媒体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J].学周刊,2015(1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鸡找虫 篇12

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2.初步具有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3.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红、黄、绿、色虫子若干;红、黄、绿色小盆各1只;小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导入游戏情境。

老师饰鸡妈妈,小朋友饰小鸡,小鸡和鸡妈妈一起说儿歌。

2.小鸡练本领。

(1)妈妈说,小鸡做。

如:我的小鸡蹲一次;我的小鸡拍两次手……

(2)小鸡可以数出声来,也可以不数出声。

(3)表扬小鸡有本领。

3.小鸡找虫。

(1)妈妈交代游戏内容及要求:小鸡听妈妈拍铃鼓的次数去找虫,找到后,看清虫子是什么颜色的,就放到相同颜色的小盆中。

(2)小鸡找虫。妈妈敲铃鼓,让小鸡听铃声找虫并学习检查。(妈妈检查,和同伴互查,自查)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幼儿。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13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快乐的小鸡

活动目标:

1.能跟随老师、同伴共同活动。2.练习在宽20厘米的平行线中走。

活动准备:

在场地上画宽20厘米左右的两条平行线。

活动过程:

教师当鸡妈妈,戴上头饰,小朋友当小鸡。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14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小鸡和小鸭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我选择了科学活动《小鸡和小鸭》。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在喜欢小鸡小鸭的基础上,了解其特点的生活习性,并通过模仿、操作,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小鸭的主要特征。

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3、教育幼儿热爱小动物,与它们友好相处。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鸡和小鸭》

2、小鸡和小鸭的家各一个

3、鸭妈妈与鸡妈妈标识各一个

4、小鸡小鸭图片各一张

5、小鸡小鸭的实物图片若干

6、小鸭和小鸡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师播放《小鸡和小鸭》的音乐,提问幼儿刚才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

幼;小鸡和小鸭

二、初步认识小鸡、小鸭的外形

师:小鸭、小鸡玩得正开心,忘记回家。天快黑了,它们的妈妈急坏了,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好么?(出示图标和房子)

师:哪个是小鸡的家,哪个是小鸭子的家?(让幼儿来回答)

师:我们先来瞧瞧小鸡长什么样子?(让幼儿从头至尾观察)

幼:尖尖的嘴巴、短短的脖子、尖尖的爪子(把它送回家)

师:请你学着小鸡的声音把小鸡送回家(叽叽叽)

师:我们再来瞧瞧小鸭子长什么样子?

幼:扁扁的嘴巴、长长的脖子、扁扁的脚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小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肉连着,连着的这个东西叫做脚蹼。小鸭子是靠它才能划水的。

师:小鸡、小鸭都饿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你知道他们都喜欢吃什么食物么?

幼:小米、虫子;小鱼和小虾(出示食物图片让幼儿粘贴)

三、比较小鸡小鸭的不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鸡和小鸭,他们长得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把他们请出来,请你仔细看看他们哪里长得不一样?

幼:从头至尾一一对比,说出不同(并用身体来模仿小鸭走路)

幼:模仿小鸡的叫声与小鸭的叫声(本领的不同)

四、通过游戏结束活动

师小结:小朋友学得可真像,小鸡、小鸭它们实在太可爱了,我们一定要爱护、关心他们,现在老是给你们准备了头饰,我们和小鸡,小鸭一起去草地上找食物吧!

教学反思:

今天实施了《小鸡和小鸭》这一节科学课。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似乎都意犹未尽,连上卫生间都学着小鸡小鸭走着去,煞是可爱!这一现象也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节课,希望发现其中的亮点找出其中的缺点,取长补短,下一次活动开展的更好!

这节课开始我是以谈话的形式展开的,首先从小朋友的穿着颜色说起,重点说了黄颜色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然后以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幼儿兴趣和探索欲望。“有种小动物,黄黄的羽毛……”谜语刚提出,小朋友就纷纷举起小手了。笑笑说是小狗;一凡说是大老;涵涵说是豹,陆言说是狮子,梦梦说是长颈鹿,浩浩说是螃蟹,还有许多小朋友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在小朋友兴趣高昂的时候,我故作有点小失望的样子说:“这只小动物是小小的喔,很可爱……”说在我慢慢的做着动作,“是小鸡,还有小鸭!“震耳的声音齐齐的响起,我瞪大眼睛很惊讶的看着他们,惹来了孩子们天真自豪的一阵欢笑。

接下来我就请小朋友说说小鸡,小鸭的大概外形特征,然后出示图片系统的讲述活动内容。感觉小朋友掌握的差不多时,我们开展了小组的表演比赛。请每一组小朋友站起了边说边表演小鸡和小鸭的外形特征,本领和说话等。别看他们年龄小,但是好胜心却丝毫不小。比赛进行的很激烈,氛围也很浓厚,时而又阵阵鼓掌声和欢笑声。通过这样的形式,也带动了一些平时比较沉默比较内向的孩子,使小朋友不但不都参与了本次活动,而且也加深了课堂内容的印象,相辅相成,效果非常好!

幼儿园小班小鸡音乐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小鸡过河》,学习礼貌用语以及词组:宽宽的、窄窄的。

2、做一个懂礼貌、聪明能干的孩子。

3、愿意积极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小鸡过河。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小鸡的歌。

1、欣赏小鸡的歌

师:看看,这张图片上有什么?哇,有这么多小动物呢,他们会发生什么好玩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今天天气真好,两只小鸡一起出去玩。你们看,他们唱着歌走来了。(幼儿欣赏课件:小鸡边走边唱:叽叽叽叽叽,我们小手拉小手,叽叽叽叽叽,一同去郊游。)(小鸡的歌根据歌曲《郊游》改变。)

2、幼儿唱小鸡的歌师:小鸡的歌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幼儿学唱)。

师:让我们唱着歌,陪着小鸡一起去郊游(幼儿看课件边走边唱)。

(开始部分以小鸡的歌引起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学学、唱唱、走走中不知不觉地加入到活动中。并将此歌贯穿到下面的活动中。)

二、分析理解故事

(一)第一条河

师:两只小鸡走呀走,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小鸡能过河吗?为什么?

师:谁会来呢?让我们一起来喊一喊。(幼儿回答后一起喊小动物的名字,当喊到长颈鹿时,有应答声。)长颈鹿会怎么帮助小鸡过河呢?

师:长颈鹿帮助了小鸡,小鸡会说什么?长颈鹿怎么说?(学习礼貌用语。)

(二)第二条河

师:两只小鸡再往前走(幼儿手拉手一起唱歌:叽叽叽叽叽……)又碰见什么?这条河是怎么样的?(出示字卡:宽宽的)让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

师:谁会来呢?(幼儿再次喊小动物的名字,喊到乌龟时有应答声。)乌龟有什么本领?猜一猜他会怎么帮助小鸡?

师:乌龟帮助了小鸡,小鸡会说什么?乌龟怎么说?(学习礼貌用语。)

(三)第三条河

师:两只小鸡唱着歌又往前走,(幼儿一起边走边唱)又看见什么?这是一条怎么样的河?(学习词:窄窄的。)

师:那小鸡能不能过河呢?这两只小鸡不但有礼貌,而且非常聪明非常能干,他们说要自己想办法过河,有什么好办法呢?(幼儿讨论后回答。)

师:小鸡想出了什么办法呢?(幼儿欣赏小鸡搭桥过河的情景。)(通过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猜猜、喊喊、学学中了解故事内容,学习其中的礼貌用语,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师: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师:你喜欢这两只小鸡吗?为什么?

四、迁移讲述经验,说一说自己的本领。

1、师:小鸡听大家夸奖他们,真高兴,你们听小鸡在说什么?(小鸡:“叽叽叽,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本领能告诉我们吗?)

2、幼儿讲述。(小鸡表扬小朋友如:叽叽叽,你真能干。)(欣赏了两只能干的小鸡的故事,再让幼儿迁移讲述经验来说一说自己的本领,幼儿会很感兴趣。)

五、教师带幼儿一起进行情景表演。

师:现在老师当鸡妈妈,你们当小鸡,妈妈带你们去郊游。

附:小鸡过河

两只小鸡一起出去玩。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长颈鹿来了,把长长的脖子架在河上。

两只小鸡过了河,对长颈鹿说:”谢谢!“

长颈鹿说:”不用谢!“两只小鸡再往前走,又碰见了一条宽宽的河。

一只乌龟过来了。乌龟驮着两只小鸡过了河。

两只小鸡有礼貌地说:”谢谢乌龟。“乌龟说:”不用谢!“

两只小鸡又往前走,看见一条窄窄的小河。

小鸡说:”这条河很窄,我们可以自己搭一座桥。"两只小鸡衔来树枝,搭了一座树枝桥。

两只小鸡从树枝桥上过了河。

他们高兴地欢呼:“我们走自己搭的桥过了河。”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集体阅读,主要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学会仔细观察阅读的习惯,让幼儿学习如何看图说话,启发幼儿开展讨论,鼓励幼儿相互合作进行角色对话、情景模拟、动作模仿等。

帮助幼儿学会抓住图中的重要元素,如:人物、景物等的变化,并请幼儿学会思考图与图之间的联系,锻炼幼儿看图说话中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通过孩子主体学习的过程,发展幼儿自身能力,达到教育效果。

上一篇: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试题下一篇:商务英语函电结尾常用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