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维修总结(推荐9篇)
检维修总结
从7月25日至8月5日,公司对各车间生产装置进行了为期约12天的停车检维修工作。这次检修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面统筹,周密组织,分工明确,制定了科学详尽的检维修计划,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指挥督导和承包商的积极配合下,参加检维修工作的承包商按照检维修计划,顺利完成了预定的检维修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检维修效果。现就检修期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在检修前,公司成立了停产检修组织机构,在检修项目上要明确主要负责人,现场监护人,将检修项目逐级落实。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检修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力量。
对于检修项目也是经过多次的评审会议,最终出台检维修计划,并且要求尽早与施工单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把每个项目都让施工单位详细了解,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及检修质量上的问题。
检修中需要的备品备件申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推出检维修计划中,需要将每一项所需的备件材料罗列出来,提前申报进行采购。防止有些备件的采购周期长,不能按时到达检修现场,耽误检修时间。
二、检修中的工作
检修过程中,所有参与检维修人员每天能及时准确的了解每天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按照维修计划和具体工作情况进行合理的调度,所有工作任务都在循序渐进不条不紊中进行。在作业过程中,员工基本能够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严格按照公司作业工艺流程和要求进行文明施工,按计划完成了工作任务,整个检修过程中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三、检修任务完成情况
各车间根据检修方案,除一车间(丙二腈)仍按照计划在检修过程中,其余车间已全部检修结束,经车间、公司验收检查,具备开车条件。各车间检修任务完成情况详见附件1.四、存在的问题
1.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做的不到位,如一车间所需6300L储槽、冷凝器未及时到达,影响检修进度;
2.检修过程中,仍有极少数员工在作业时对自身防护重视不够,未按要求规范佩戴个人劳护用品;登高作业时未系安全带等。对于违章操作人员,安全部已责令现场整改。
此次大检修安全圆满的完成,是从公司领导到全体参检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为以后生产装置平稳的、长周期运行提供了保障。通过这次大检修,我们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完成好以后的工作。
南通市纳百园化工有限公司
九江检安石化工程公司是集石油化工装置检维修、工程安装和设备制造为一体的大型工程企业, 承担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公司生产装置维护、检修和安装等业务。该公司具有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 是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市场资源库A级施工单位, 具备中型石油化工装置建设及相关设备制造能力。
前不久, 九江检安石化工程公司获得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CSEI) 颁发的《石油化工检维修资质证书》, 授予该公司静设备保运、转动设备保运、电气设备保运、仪表设备及控制系统保运、压力容器检维修等39项石油化工检维修资质项目。
检维修企业必须取得《石油化工检维修资质证书》, 才能在中国石化从事相应资质范围的检维修作业。2012年3月, 九江检安公司启动石油化工检维修资质证书取证工作。该公司对QHSE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改版修订、发布和实施。投资200多万元购置设备, 并完善检维修机具和检测设备清册。整理近3年已完工的1000多项检维修项目竣工资料。2012年11月, 该公司申报的9大类、39项检维修资质顺利通过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组织的现场评审。评定该公司QHSE管理体系运行规范, 企业资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施工场地和装备齐全, 工程施工安全、工艺质量和进度总体控制良好, 技术档案健全, 符合石油化工检维修资质相关法规、技术标准要求。
关键词:飞机;定检;维修成本;定检周期
中图分类号:TD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7-0154-02
1 飞机维修与飞机定检
飞机维修工作是对民用航空器或民用航空器部件所进行的任何检测、修理、排故、定期检修、翻修和改装工作(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的制造厂家的保修或因设计制造原因的索赔修理不属于本文所称维修范围)。飞机维修工作是公司管理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飞机维修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航空运输飞行安全的根本需要,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飞机定检是指根据适航性资料,在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使用达到一定时限时进行的检查和修理。定期检修适用于机体和动力装置项目,不包括翻修。飞机机体的定期维修一般应完成计划常规类检修,计划非常规类检修和定检中对缺陷或者故障附加工作大的处理等三类工作。
航空器维修成本是指航空公司为保证航空器的持续适航性,对航空器进行维护和改装等工作所消耗的成本。航空器维修成本与航空器经济性、运营环境、劳动力成本、维修管理等因素有关。
欧美航空公司十分重视维修管理方式的研究,来降低较高的维修费用。目前我国飞机维修市场发展迅速,但维修资源利用率不高,成本粗放,维修管理系统不完善,使得整体维修工作成本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只有找出定检维修在成本、效率和质量之间的平衡点,梳理管理流程,找出优化方法,才能实现维修单位利益的最大化。
2 定检维修工作中涉及的成本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①材料成本。主要涉及飞机维修的频度及每次维修所需的航材成本及设备损耗。
②人工成本。主要为维修工作所需人员产生的工时费用。
③停场成本。主要包括飞机维修停场时间的长短和停场时机,以及维修工作可能造成的航班延误等情况。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材料的单价作为维修工作的基础及符合适航性的要求由外部因素决定,本次不做过多讨论,而对于企业内部只有通过维修周期的延长或紧缩改变整体维修工作成本。
人工成本本次以B737NG系列飞机C检为例,根据实际完成情况,人力和物力成本,建立工作包工时表。将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相比较,修订普遍可接受的工时标准,用以建立工时标准数据库。随着国内飞机维修工作的日趋成熟,对维修从业人员资质要求的提高,人工工时成本也在同时增长。
在维修工作中,通过建立的工时标准,调配工作区域的人力配比,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减少人为差错和停场周期。
3 优化模型的建立
其中:
Ct表示总维修成本;
Cm表示材料成本;
Ch表示人工成本;
Cv表示需优化的目标值;
Cw表示飞机维修停场而引起的经营损失。
因此,在不影响航空安全和适航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飞机停场频度,降低航材成本,同时控制人工成本Ch和尽量减少停场所导致的营运损失Cw,从而使Cv值最小。
3.1 单个维修项目的优化——维修周期的缩短
某航空公司B737-800机队共装有点火电嘴20个。每架飞机的日利用率为12FHs,点火电嘴送修费用2 000美元,人工工时费为30美元,优化前点火电嘴的平均故障时间为2 000飞行小时,优化后点火电嘴在1 800飞行小时(约5个月)时即刻更换。每个点火电嘴的平均年使用时间为2 400飞行小时(约6.5个月),C检间隔为6 000飞行小时,A检间隔为600飞行小时。
设定优化前每月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而引起的停场和航班延误约为0.5天,优化后则减少为0.2天,飞机平均每日的运营收益约为20 000美元。则每年点火电嘴成本优化前后的变化如下所示。
通过上述的量化比较,通过对维修方案的优化,虽然增加了人工成本,可是却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和运营损失的成本。经过汇总发动机点火系统这一项维修工作就为公司节省了2.5万美元的费用。
3.2 飞机维修组合的优化——维修周期的组合
某航空公司B737-800机队共有10架次,装有空调散热器40个。每架飞机的日利用率为12飞行小时,人工工时费为30美元,优化前散热器平均更换时间为6月或3 000飞行小时,优化后散热器将在在2 400飞行小时(约5个月)时即刻更换。C检间隔为6 000飞行小时,A检间隔为600飞行小时,即4A检间隔为2400飞行小时。飞机平均每日的运营收益约为20 000美元。
航空公司考虑停场时间和飞行小时数决定将更换空调散热器工作结合此飞机4A检执行,采用这种合并的方式,可以使:
①系统A检与附件更换的两次停场合并为一次;
②节省了多次打开飞机同一部位的人工成本和停场周期;
③简化了控制程序,节省了控制人员的难度和成本;
④减少了飞机的非营运时间,降低了Cw。假定执行A检的总工时为300 h,停场时间为1 d;更换散热器总工时为40 h,单独停场时间为1 d。若A检和更换散热器结合一起完成,总工时约为300 h,停场时间为1 d。暂不考虑材料成本因控制方法不同的变化。
考虑到成本的因素,定检控制人员可以对工作管理流程进行简化,优化每一项工作项目,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能同时进行而不冲突。
通过以上计算不难看出,对维修周期优化控制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维修成本。所以在外部条件确定的情况下,飞机维修最好的降低维修成本做法,是提高航空公司机队飞机的可用率。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在机队规模一定的条件下提升运力,开辟新的航线,在市场规模增长的情况下逐步扩大机队规模,这是航空公司逐步发展并取得利益最大化的最佳策略;而对于维修单位来说,提高飞机的可用率,只能依靠更加强大的维修水平。要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核心依靠的就是一支实力强大的机务队伍。
要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装备先进的机务队伍,就需要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可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人力消耗;同时在培训方式、培训考核标准上更需要大大提高。提高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同时也要提高维修人员的待遇,才能获得更多的可用人才,进而保证维修任务。而通过以上的论证不难看出,人力成本的投入相对材料成本的投入只占了较小的比例,取得的成效却是非常明显的。
本次优化模型建立在部件材料成本固定的基础上,在实际的工作中大量的飞机维修所需器材报价过高,部件的国内生产厂家偏少也造成了对价格的变相垄断,如何从器材成本上减少支出,使飞机维修器材价格达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也是控制飞机维修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整体的机务维修工作,航空安全才是最终的目的。保障航空安全才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优化航空人员的工作表现,是实现安全和效率的可靠保证。
随着航空设计和制造业的发展,飞机的可靠性得到很大提高,飞机的机械原因导致事故的比例从80%降低到20%,这使得提高航空安全的关注点逐步转移到人的身上。根据飞行安全基金会预测,全球范围内的航空运输量在未来10~15年内有望成倍增长。因此即使保持当前的安全水平,由于飞机数量和飞行时间的增加,航空事故数量也可能增多,到2015年飞行事故将达到一年45起,平均9天不到会发生一次飞行事故,这是难以让人接受的结果。维修人员的工作表现直接关系到航空维修工作的质量,而飞机的维修质量又直接影响着航空安全。以人为本,提高效率,减少人为差错,优化操作表现,才能扎实、科学、有效的增加企业效益,进而推进航空安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1.目的
为确保检修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在检修工作过程中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设备检修。3.工作程序
3.1本厂检修工作的组织形式为混和组织形式;具体有: 3.1.1检修计划由经理批准。
3.1.2生产科负责编制检修计划、准备大修项目技术资料并负责进行技术指导。
3.1.3安全环保职卫科负责检修现场的安全检查和财产保卫工作。3.1.5大修项目由生产科、安全环保职卫科完成。小修项目由岗位自行组织安排时间完成。
3.2检修计划管理
3.2.1操作人员根据设备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资料以及故障计划好检修的具体内容上报生产科。
3.2.2生产科制定检修技术任务书、工艺文件资料、检修质量标准和检修方案。
3.2.3经理落实检修负责人、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安排检修时间。3.2.4任务科提出需换件明细表及图纸、专用工检具、研具的图纸和清单。准备好备品、备件、材料、工用具和检修设备。
3.2.5上述文件和资料交相关部门落实。计划组织备品、备件、工具、器材、安排检修时间。上报经理审批。
3.3检修的安全措施和规定。
3.3.1大、小修检修项目有生产科会同安全环保职卫科对检修现场进行安全风险系数评估。制定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并由安全环保职卫科指定安全负责人进行现场监管。
3.3.2小修项目由岗位安全员,维修工、操作工严格按设备安全操作、检修维护规程进行检修作业。做好安全检修记录。
3.3.3科负责人是本科检修第一负责人,对安全负总责,安全员负具体责任。各检修项目负责人是本项目第一负责人,对检修项目的安全负总责。专职安全员负责本项目的安全具体责任。
3.3.4专职安全员对本项目检维修的所有工用具,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做好记录交安全科审批后方可投入使用。
3.3.5检修项目科按规定办理相关作业票证。3.4检修类别和时间
3.4.1小修:对设备的个别零件进行检修,基本上不拆卸设备的复杂部分,一般利用空班或交接班时间,由岗位组织实施进行。内容包括:
3.4.1.1更换已磨损的个别零件和填料。3.4.1.2清洗不需大拆卸的个别部件。
3.4.1.3更换部分润滑油和油脂,调整串动和间隙尺寸。3.4.1.4对电机进行吹灰和干燥。3.4.1.5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3.4.2中修: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解体检修。内容包括小修内容和以下项目:
3.4.2.1更换成套部件。3.4.2.2清洗复杂部位零件。
3.4.2.3更换部分磨损过限的轴承和轴瓦。
3.4.2.4更换电机个别线圈和部分绝缘,对电机线圈进行涂漆烘干。3.4.3大修:为使设备完全恢复正常运转和达到额定能力而进行全面解体检修。内容包括中修内容和以下项目:
3.4.3.1更换或加固重要的大型部件。3.4.3.2全部重绕电机线圈。
3.4.3.3调整整个机械和电气操作系统。
3.5检修时间一般根据生产设备设施运行实际情况确定检修时间:大修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年底或年初进行。中修每季度进行一次。小修一般根据设备设施使用具体情况随时随地进行。
3.6检修规定和原则:
在整个检修过程中坚持文明修理。做到;五不乱用、三不见天、三不落地、三条线。
五不乱用、不乱用大锤,管钳,扁铲;不乱拆,乱拉乱顶;不乱动其他设备;不乱打保温层;不乱拆其他设备的部件。
三不见天、润滑油脂不见天;洗过的机件不见天;拆的设备、管口不见天。线、设备的零件摆放一条线;材料物资摆放一条线;工具机具摆放一条线。3.7在整个设备检修过程中,要配备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按步骤进行检查。严把工序质量关。前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保证检修质量。
3.8检修项目完成后,检査人员应会同检修任务科、班组员和操作工人共同检查。进行载荷试验,达到检修质量标准。作好检查记录。
3.9检修任务完成后,必须清理干净检修现场。做好检修记录备案。3.10在检修过程中应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改造和淘汰落后老设备。
3.11验收:
3.11.1大、中修检修项目完成后,由经理主持有生产、设备、安全环保、车间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系会议组织实施验收。主要设备由主生产科长主持,一般设备由主操手主持。
3.11.2验收人员应有岗位操作工、检修部门(维修工)、主管技术员和安全环保检查员。
3.11.3验收时应对设备做空、负载试验,并记入交工验收记录。检修部门要做好检修记录,将检修情况详细记录并做好交工资料交车间存档备查。
3.11.4检修项目未达到工艺要求和质量技术标准不予验收。
、设备安全检修管理制度
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设备安全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劳动生产效率,对电气仪表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经研究制定本检维修计划
一、组织领导
本车间组建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及员工为成员的检维修小组,实施本厂检维修工作。
二、检维修项目
本车间的设施设备
三、检维修内容
1.机械设备的清理
(1)变压器等电器设备
2.安全装置、设施
(1)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2)气体浓度报警系统
(3)自动切断装置(4)监控系统、应急灯
(6)防雷、防静电装置;(7)安全标志标识
四、检维修要求
1仪表工、电工等检修人员在检修设备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必须熟悉设备检修内容,工艺过程、质量标准和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检修质量和安全。
(2)设备检修前要将检修用的备件、材料、工具、量具、设备和安全保护用具准备齐全。
(3)作业前要对作业场所的施工条件进行认真的检查,以保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作业前要检查各种工具是否完好,否则不准使用。
2、电工、仪表工对所负责范围内的设备日检及班检的范围内必须遵守巡回检查和日常检修制度;
(1)检查所维修的设备零部件是否齐全完好可靠。
(2)对设备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检查处理。
(3)对设备保护装置要定期调整试验,确保安全可靠。
(4)检查设备各部液压油量、油质和润滑油量、油质应符合规定要求。
(5)按时对所规定的维护检修,不得漏检、漏项。
3、拆下的机件要放在指定地点,不得有妨碍作业和通行,物件放置稳妥。
4、设备经检修工作后,应进行试运转;
电仪车间
一、电气维修人员必须持上岗证,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颁发的标准《电气安装工作规程》作业。
二、在进行电气维修时维修人员应戴好安全防护用品,配备绝缘良好的电工工具。
三、维修和保养电气设备时,应按要求做好保证安全的组织和技术措施。
四、维修班班长在分配工作的同时向维修人员说明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在工作中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五、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带电工作,若因特殊需要而必须带电作业时,应装设隔音挡板,并有专人监护。
六、在一经分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形状和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作业”的标牌。
配电房管理规定
一、配电房是供电系统的关键部位,设专职电工对其实行24小时运行值班,未经许可,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二、值班员必须持证上岗,熟悉配电设备状况,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值班员应密切注意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的指示情况,严禁变压器空气开超载运行。
四、经常保持配电房地面及设备外表清洁无尘。
五、经常保持配电房消防设施的完好齐备,保证应急灯在停电状态下能正常使用。
设备是进行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 石油化工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腐蚀、易中毒的特点, 其设备多系大型精密、结构复杂、类型繁多且生产连续性强, 自动化水平高。往往一台设备发生故障, 就会造成一条生产线, 一套生产装置, 乃至全厂停工, 甚至还会导致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因而, 加强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维修与管理, 及早发现设备故障与隐患, 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预防及妥善处理, 是搞好石油化工生产的必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设备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设备管理的方式也在逐步发生着根本的变革, 设备管理思想已由原来的“以修为主”转为“以防为主”。新的管理体制对如何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和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事后维修”和传统的“计划预维修制”等设备管理方式正在向着“预知维修”这种动态管理方式过渡。
1 设备预知维修的必要性及其与点检管理的关系
1.1 设备预知维修的必要性
预知维修即状态检测维修, 是一种以设备状态为依据的预防维修方式, 它是根据设备的点检、状态检测和技术诊断提供的信息, 经过统计分析来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 故障的部位和原因, 并在故障发生前能进行适时的和必要的维修。实现预知维修的必要条件, 不但要有维修理论的突破, 而且更主要的是需要有设备的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支持。因为现代化设备不但具有大型化、精密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的特点, 而且结构复杂, 多种技术在同一设备上综合应用, 使得其故障规律不再是仅用一个简单的“浴盆曲线”就可以描述的。国外某维修组织通过对四个季度进行调查的结果认为, 零件的损坏有89%不是按时间规律发生的。同时有专家指出, 按时间规律维修不仅是无益的, 而且是有害的, 系统中的某一个零件发生故障, 都会导致整个系统故障, 所以, 有必要对设备及其零部件进行故障诊断和状态检测, 并以此实现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预知维修。
1.2 设备点检管理与预知维修的关系
故障理论认为, 大部分故障不是瞬时发生的, 故障从开始的潜在故障发生到最终发展为功能故障状态, 总有一段出现异常现象的时间, 而且有征兆可查寻。例如, 设备原件的磨损, 性能下降, 寿命缩短, 或是精度降低, 动作失常等都有一个发展过程, 并总会出现一些劣化征兆, 如温升、振动、噪音等, 待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故障。因此, 如果找到跟踪故障迹象过程的方法, 就完全有可能采取措施预防故障发生或避免故障后果。点检管理就是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的一种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方式。点检的目的就是要及时发现设备的劣化征兆并加以控制或排除, 将故障消灭在萌芽之中, 使设备的运行经常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保持设备持续稳定地运行。由于设备不可能全部应用专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 所以, 有必要对设备进行点检管理, 以精密点检和劣化倾向管理为主要手段, 探查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和预测其劣化趋势, 依据设备点检标准, 应用以动态管理为核心的, 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的点检管理方法, 逐步达到实现“预知维修”的目的。
2 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2.1 设备故障的可能性因素
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原因, 有些是渐发的, 如因零件受损引起配合间隙逐渐增大, 密封件的材质逐渐恶化等渐发性故障;有些是突发的, 如原件因异物突然卡死造成动作失灵所引起的突发性故障;也有些是系统中各元件综合性因素所致, 如元件规格选样, 配置不合理等, 很难实现设计要求;有时还会因机械、电气以及外界因素影响而引起设备故障。所以当设备出现故障后, 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对故障进行认真地检查、分析、判断, 才能找出故障的部位及其产生原因。
2.2 简易诊断技术
包括以“五感点检”为主的主观诊断法以及分段检查试验法, 浇油法, 元件替换法, 隔离法和断路法等各种简易实用的故障诊断方法。简易诊断技术并不着重于深入的理性分析, 主要是靠维修人员利用简单的诊断仪器或凭个人的实际经验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 判断发生故障的原因和部位。
2.3 精密诊断技术
精密诊断技术, 即客观诊断法。它是在简易诊断法的基础上对有疑问的异常现象, 采用各种监测仪器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从而找出故障原因。
2.4 计算机测试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在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中, 常用计算机对振动、噪声和压力脉动等动态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利用计算机可以对多个被选定的观测点进行高速数据采集, 并通过对测得的信号进行监测和快速的综合分析和处理, 以此来诊断设备元件的故障, 也可利用计算机对采集来的信号进行时域、频域以及各种经曲谱和现代谱分析, 从多方面提取故障特征, 从而进行设备故障的监视与早期预防, 为实现“预知维修”提供技术支持。有了监测手段, 再建立起设备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 可以实现故障的早期发现, 早期预防, 这就为实现“预知维修”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点检培训教材 (机械分册) [M], 本钢集团公司, 2004.
关于开展检维修转动设备断送电专项整治的
方 案
接集团公司安管部25号通知文件要求,2017年天业集团因员工现场检维修、清理、检查转动设备断(送)电执行不到位,已造成五起事故,且该类违反红线禁令现象居高不下。检维修转动设备断送电作业票是为了保护检维修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其内容不落实将会造成严重安全生产事故。
为进一步加强检维修转动设备断(送)电作业的安全管理,现对物流公司所属各部门(机务队、工业站、装卸队、储运1部、储运2部)认真组织开展检维修转动设备断(送)电的专项整治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切实做好检维修、清理、检查、调试转动设备断(送)电专项整治活动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开展检维修转动设备断(送)电执行情况的专项整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部署,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组织力量,认真细致的检查整改。
各部门要对全员进行检维修断送电作业专项培训,明确任何检维修、清理、保养、检查、调试转动设备必须要执行断送电作业票,进行彻底切断电源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进行作业;要培训宣贯到每一个员工,并在活动结束前组织进行全员书面考试。
二、加强排查,突出重点
各部门要对检维修、清理、检查、调试转动设备断(送)电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具体要求如下:
–1–
新疆天业集团物流公司
1、检维修、清理、检查、调试转动设备等操作时,设备应悬挂“检修设备”标识牌。
2、转动设备检维修、清理、检查等操作时,除现场操作开关锁停并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识牌外,在该转动设备所属配电柜的控制开关电源断电,并将抽屉抽出或拆除开关的电源线,并检查确认抽屉或开关回路断开,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
3、转动设备断(送)电必须遵循断电申请人(作业负责人),送电申请人是同一人的原则。原停电检维修申请人不在无法签字的,任何人无权代签向该设备送电。
如涉及到长时间连续对同一转动设备停机检维修作业时,需进行作业交接,原作业负责人(停电申请人)要将工作票移交给接班检修负责人,并签注说明,检修结束后接班人需携带操作票办理送电。若工作票丢失,由作业负责人书面申请,经安保办主要领导签字确认后,报机务队电气班长核对无误,方可送电。
4、转动设备检维修、清理、检查等操作时,填写《检维修断送电工作票》,需票面整洁,笔迹工整清晰,禁用连笔,安全措施无缺、漏项,检维修停送电作业票为一式两联制,要求停电申请人和电器部门分别持一票。
5、同一台设备检维修涉及到多台转动设备或多台转动设备同时停机检维修,必须各自独立办理断、送电手续, 严禁简化手续搭车作业,没有办理停电手续的,一律视为设备处于带电状态。
6、申请人在停电前对所涉及的设备名称及代号进行核实,要求现场与配电室内配电柜上的设备名称、位号一致,防止错停或误停;本月各生产部门要对设备与配电柜的名称进行一次彻底的符合。
–2–
新疆天业集团物流公司
7、所有在断送电工作票上签字确认人员必须在配电室、配电柜/箱现场确认复核无误后方可签名。
8、对于一个总电源带多个设备的,应采取解除所涉及的检维修设备的电源,并对电源线接头做隔绝绝缘处理。
9、作业负责人(断送电申请人)只有待电气作业人停电操作结束并签字确认,取得的操作票后方可对转动设备检维修、清理、检查等作业,严禁停电操作未结束就将操作票交给申请人。
三、其他要求
1、各部门要认真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自查自纠率要达到100%,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列出清单,建立台帐,制定整改方案,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切实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本次专项整治从2017年8月3日至8月31日,深入开展检维修、清理、检查转动设备断(送)电的专项大检查。各部门要制定实施方案,狠抓工作落实,于9月2日前分别将大检查实施方案和工作总结报物流公司安保办。
物流公司安保办 2017年8月5日
JX0004-2011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安全、环境 与健康(QHSE)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Quality Safety Environment Healthy Management System for Petrochemical Plant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Enterprises
(试行)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颁布
2011年10月18日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第三章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第四章
附
则
附件 1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附件 2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以下简称“QHSE”)的建立和实施,保证石油化工装置及设备检维修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消除和降低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风险,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特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
本要求适用于申请《石油化工检维修资质证书》的检维修单位 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第二章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第三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应当结合检维修工程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原则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得到有效实施: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应标准;
(二)能够对石油化工装置及设备检维修质量实施有效控制;
(三)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满足检维修工程项目要求且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四)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能够独立行使职责;
(五)质量管理体系责任人员(质量管理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职责、权限及各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衔接点明确;
(六)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设置合理,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记录齐全;
(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范、系统、齐全。
第四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责任人员的要求如下:
(一)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是其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在管理层中任命一名质量管理工程师,协助最高管理者对检维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负责,任命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对装置和设备检维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负责;
(二)质量管理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应当是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聘用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与检维修单位签订有劳动合同,且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及以上单位;
(三)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最多只能兼任两个管理职责不相关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
第五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应当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性文件、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等。质量管理手册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布。(注:质量管理手册可与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手册合并编制,分别作为 QHSE 管理手册的质量篇与安全、环境与健康篇)
第六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可以根据所申请的资质项目范围、特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实际需要设置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至少应包括管理职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资源管理、文件和记录控制、合同控制、分包项目质量控制、设计技术文件控制、施工方案控制、施工技术交底控制、材料与备件控制、焊接控制、热处理控制、无损检测控制、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控制、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不合格项控制、质量改进、其他过程控制等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对于法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允许分包的项目、内容,检维修单位存在分包情况时,应当制定分包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包括分包商资格审核与评价、作业过程监督、质量记录、报告的审核与确认等要求。
第七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应当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并且做好评审纪录。第八条
质量管理体系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按规定程序修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必要时对质量管理手册进行再版。
第三章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第九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应当结合检维修工程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原则建立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应标准;
(二)能够对石油化工装置或设备检维修的施工安全、环境保护、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职业健康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
(三)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机构健全,人员能够独立行使职责,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分工明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确;
(四)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文件规范、系统,基本要素设置合理,范围、程序、内容、记录齐全。
第十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责任人员的要求如下:
(一)石油化工设备检维修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是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可以任命一名管理者代表作为安全、环境与健康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代表其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中行使职责;任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各级责任人员,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二)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各级责任人员应当是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聘用的专职管理人员,与检维修单位签订有固定的劳动合同,且不得在两个及以上单位兼职。
第十一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应当编制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各种记录等。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手册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布。
(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手册可与质量管理手册合并编制,分别作为 QHSE 管理手册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篇与质量篇)
第十二条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可以根据其申请的资质项目范围、特性以及安全、环保与职业健康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素。至少应包括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文件,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检维修施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变更和应急管理,检查和监督,事敀处理和预防以及审核、评价与持续改进等基本要素。
第十三条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按规定程序修订管理体系文件,必要时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手册进行再版。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要求由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要求自 2011 年 10 月 18 日起施行。
附件 1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一、管理职责
(一)质量方针和目标
质量方针和目标应当经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批准,形成正式文件。质量方针和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申请的资质项目范围、特性,满足石油化工检维修工程项目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
2、质量方针体现了对石油化工检维修项目施工质量及其持续改进的承诺,指明本单位的质量方向和质量目标;
3、质量目标进行了量化和分解,落实到各质量控制系统及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员;定期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质量管理体系组织
根据检维修工程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了独立行使质量管理职责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
(三)职责与权限
规定法定代表人对石油化工检维修作业的质量负责,任命质量管理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质量管理工程师应为在职管理层成员且具有与所申请资质项目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任命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明确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独立行使保证检维修质量的职责与权限,各质量控制系统之间、质量管理工程师与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之间、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之间的工作衔接控制和协调措施。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四)管理评审
每年至少应当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满足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保存管理评审记录。
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如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质量记录(表、卡)等。
(一)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应当描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层次和相互关系,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术语和定义;
2、体系的适用范围;
3、质量方针和目标;
4、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及管理职责;
5、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要求。
(二)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应满足质量管理手册基本要素要求,并且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三)作业文件和质量记录
作业文件(通用或者专用)和质量记录应当符合检维修项目特性,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的控制需要。文件格式及其包括的项目、内容应当规范标准。
(四)质量计划(过程控制表卡、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施工方案)
质量计划能够有效控制装置或设备检维修过程中以及过程后的质量、性能,能够依据各质量控制系统要求,合理设置控制环节、控制点,满足检维修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质量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控制内容、要求;
2、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要求;
3、对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签字确认的规定。
三、资源管理
(一)资源环境、设施
企业管理层负责检修项目资源的配置,任命具有相应权限的管理者负责资源环境设施的配置与管理,以保证检维修工程项目的有效实施及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人员
建立并保持人员管理程序,确保人员的资质、数量、能力、技术水平能够符合检维修工作的要求。对人员应进行培训、考核,建档管理。
1、编制人员培训计划,对培训的内容、方式、实施过程及有效性评价等提出要求;
2、建立资质项目所要求的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3、明确对相关人员的管理要求,包括聘用、调入、调出的管理。
(三)仪器设备
建立并保持设备管理程序,要求用于维修、检验、检测的仪器设备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保证仪器设备的精度和适用性能够符合检维修工程项目需要。
检维修中使用的各类仪器设备应确保满足以下要求:
1、对检维修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当制定校准计划。对结果有影响的每一台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
2、具有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和有计划维护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性能退化;
3、仪器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手册)应便于检维修人员取用。
(四)工作环境与基础设施
建立检维修工作环境及基础设施的管理程序,确定基础设施的内容,明确基础设施的购置、使用、维护和保管程序,确保工作环境满足质量管理要求和其它要求。
四、文件和记录
检维修单位应针对其管理体系的所有文件、记录建立文件管理程序并保持该程序有效执行。
(一)文件控制
1、受控文件的类别确定,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外来文件、其他需要控制的文件等;
(注: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图纸、软件,分包项目的质量证明文件、资格证明文件等。其中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必须有正式版本。)
2、文件的批准、发布和保存
作为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文件应有授权人员审查并批准后,发布使用。应建立识别管理体系中文件当前的修订状态和分发的控制清单或等效的文件管理程序并使之易于获得,以防止使用无效和/或作废的文件。应有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相关部门、人员及场所使用的受控文件为有效版本的规定。应规定文件的保管方式、保管设施、保存期限及其销毁方式。
3、文件的更改
文件的更改应由原审查责任人进行审查和批准。若由被指定的人员进行审查和批准,该人员应获得进行审查和批准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文件更改或更新后,应及时公告且撤离旧文件,防止混用。
(二)记录控制
1、检维修作业过程应形成质量记录,规定质量记录的填写、确认、收集、归档、贮存等要求,并制定专门人员对体系运行记录进行管理。
2、记录的有效版本和保管
应有质量管理体系实施部门、专门人员及场所管理和使用相关受控记录表格有效版本的规定。应规定记录的保管和保存期限等要求。
3、记录的更改
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处错误应划改,不可擦涂掉,并将正确值填写在其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及更改日期。对甴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任意改动。
五、合同控制
建立合同评审与管理程序。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检维修合同评审,包括对检维修工程项目的要求能否得到满足和对自身或分包商是否具有承担检维修工程项目的资质、能力进行评审;
(二)检维修合同签订,包括与委托方签订检维修工程项目合同和与分包商签订检维修工程项目合同的文本、内容、用章和附加技术要求、特殊条款的审核与确认;
(三)合同的补充、修订和变更,包括因委托方原因和客观条件变化造成的,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偏离原合同规定,需要补充、修订和变更合同内容的审核、会签及确认等。
(四)合同存档与调阅管理。
六、分包项目质量控制
通常情况下,检维修单位应当独立完成检维修任务。如果因为人力、设备等资源安排等因素,或在一些特殊领域缺少专门的技术或装备,需将部分任务分包时,检维修单位应建立分包项目的质量管理程序,对分包的控制原则、分包商资质准入与评价、分包项目审核与合同控制及分包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等进行规定。
(一)分包控制原则
1、检维修单位对于法律法规和合同规定允许分包的检维修内容或专项服务,可通过长期固定合同或特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殊协议等方式将工作分包,但不允许将检维修工程主体项目进行分包;
2、分包商应具备与所承担的检维修作业相对应的石油化工检维修资质、经验和能力;
3、检维修单位应对分包项目的施工质量负责(由委托方或法定管理机构指定的分包商除外);
4、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检维修单位应事先将分包安排以书面形式通知委托方,征得委托方准许。
(二)分包商资质准入与评价
建立分包商档案,制定分包商准入规则,对分包商的资质、经验、质量保证能力、资信水平、履约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定期评估,确保其具有完成分包工作的能力;
(三)分包项目审核与合同控制
制定对分包项目的审核、确认程序,对分包合同的编制、会签、审批和结算予以明确规定。
(四)分包施工质量控制
制定分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程序,对分包项目人员资质、质量控制标准等不得低于检维修主体项目提出明确要求,分包项目施工过程与工程交付的技术文件和资料,也应符合检维修主体项目与合同要求。
七、设计技术文件控制
建立设计技术文件的管理程序。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外来设计技术文件的接收、保管与交付;
(二)用于施工的设计技术文件有效性和完整性审查确认程序、记录要求;
(三)由于施工原因和施工条件限制、原材料采购原因等,修改、变更设计文件程序与变更记录等要求。
八、施工方案控制
建立检维修施工技术方案编制与审核确认程序。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检维修施工技术方案编制的一般要求,施工技术方案应根据法规、相关技术规范和检维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应做到项目内容充分、任务具体、责任明确、措施有力、预案有效;
(二)检维修施工技术方案的内容,包括检维修项目名称、概况,应执行的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标准和质量管理程序文件,施工工序、方法、技术措施、关键质量控制点和质量验收指标,人员配备及相关资质要求,施工机具及检验仪器设备的配备要求,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质量技术措施,工作危险性分析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三)检维修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核、批准、会签程序,施工技术方案归档管理;
(四)检维修施工技术方案变更的审核、确认程序,变更技术文件归档管理。
九、施工技术交底控制
建立施工技术交底管理程序,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施工技术方案交底,包括就施工内容、施工方法、步骤、质量控制标准、进度要求等向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二)施工现场调查,包括到施工现场核实设备位置、状况,施工机具的摆放、大型起重机械吊装站位,脚手架的搭设与安全警示标识、应急通道的设置等;
(三)施工工序的衔接,包括现场每道工序各工种交叉作业的时间与人员安排,通知、联络方式,问题的反馈与协调程序等。
十、材料与备件控制
建立设备、材料及备件到货验收管理程序。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甲方提供设备、材料及备件的到货验收,包括参与人员确认、验收记录、随机文件接收等;
(二)自供原材料、辅料、试剂、耗材的到货验收,包括验收、检验、入库保管及发放等;
(三)设备、材料及备件到货后的质量抽查、检验和试验,包括质量抽查、检验和试验的标准、步骤、内容、结果的确认等。
十一、焊接控制
建立焊接质量管理程序。焊接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焊接人员管理,包括焊接人员培训、资格考核,持证焊接人员的合格项目,持证焊接人员的标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识,焊接人员的档案及其考核记录等;
(二)焊接材料控制,包括焊接材料的采购、验收、检验、储存、烘干、发放、使用和回收等;
(三)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和焊接工艺指导书(WPS)控制,包括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相关检验检测报告、工艺评定施焊记录以及焊接工艺评定试样的保存;
(四)焊接工艺评定的项目覆盖设备焊接所需要的焊接工艺;
(五)焊接过程控制,包括焊接工艺、施焊记录、焊接设备、焊接质量统计以及统计数据分析;
(六)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控制,包括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工艺、焊缝返修次数和焊缝返修审批、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后重新检验检测等。
十二、热处理控制
建立热处理质量管理程序。热处理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热处理工艺基本要求;
(二)热处理控制,包括所用的热处理设备、测温装置、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热处理记录和报告的填写、审核确认等;
(三)热处理由分包商承担时,对分包商热处理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商的评价和选择,分包商热处理工艺控制,分包商热处理报告、记录和报告的审查确认等。
十三、无损检测控制
建立无损检测质量管理程序。无损检测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无损检测人员管理,包括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证书,持证项目的管理,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权限等;
(二)无损检测通用工艺、专用工艺基本要求,包括无损检测方法,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等;
(三)无损检测过程控制,包括无损检测方法、数量、比例,不合格部位的检测、扩探比例,评定标准等;
(四)无损检测记录、报告控制,包括无损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复评、发放,RT 底片的保管,UT 试块的保管等;
(五)无损检测设备及器材控制;
(六)无损检测工作由分包商承担时,对分包商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包括对分包商资质、范围及人员资质的确认,对分包商的评价和选择,对分包商的无损检测工艺、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的审查和确认等。
十四、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控制
建立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管理程序。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工艺文件基本要求,包括依据、内容、方法等;
(二)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的过程检查控制,包括前道工序未经测量、检查合格,不得转入下道工序或放行的规定;
(三)最终检查与试验控制,包括施工验收、单台和系统的调试验收、试运行验收等;
(四)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条件控制,包括装配与试验场地、环境、温度、介质、调试试验设备(装置)、工装、试验载荷、安全防护、试验监督和确认等;
(五)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状态,如合格、不合格、待检的标识控制;
(六)装配、调试与检验、试验记录和报告控制,包括记录、报告的填写、审核和确认等,记录、报告收集、归档、保管的要求等。
十五、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
建立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管理程序。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的控制范围、内容如下:
(一)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包括采购、验收、操作、维护、使用环境、检定校准、检修、报废等;
(二)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档案管理,包括建立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台帐和档案,质量证明文件、使用说明书、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校准检定计划,校准检定记录、报告等档案资料;
(三)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状态控制,包括检定校准标识,法定检验要求的设备定期检验的检验报告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等。
十六、不合格项控制
建立检维修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项管理程序。不合格项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不合格项的控制范围
1、不符合技术规范、标准要求的材料、备件和设备;
2、不符合设计技术要求和施工验收技术标准、规范工序过程或检维修项目;
3、工程竣工交付后发现的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工程缺陷或不合格部件。
(二)不合格项的控制内容
1、不合格项的识别、标识、处置(隑离)、纠正效果确认等;
2、不合格项产生原因分析,处置及处置后的检验、确认等;
3、所采取纠正措施的制定、审核、批准、实施及其跟踪验证等。
十七、质量改进与服务
建立质量改进与服务管理程序。质量改进与服务控制的范围、内容如下:
(一)质量信息控制,包括质量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处理等;
(二)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完整的内部审核,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其有效性;
(三)对检维修项目验收一次合格率和返工率定期统计、分析,提出具体预防措施及程序等;
(四)用户服务,包括服务计划(满意度调查)、实施、验证和报告,以及相关人员职责等。
十八、其他过程控制
结合检维修工程项目特性,针对其他过程控制单独编制控制要素。
(一)明确对石油化工检维修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其他过程;
(二)任命其他过程控制责任人员,明确其职责、权限;
(三)其他过程控制实施中的特殊控制要求、过程记录和报告。
附件 2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一、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企业最高管理者对实现安全、环境与职业健康(以下简称 HSE)有明确的承诺,并形成文件化的方针目标。HSE 方针目标应当经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批准,形成正式文件,并且满足以下要求:
(一)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检维修工程项目特性,满足石油化工检维修工作在 HSE 管理方面的要求;
(二)体现企业对石油化工检维修项目在安全性能、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方面持续改进的意愿,指明本单位在 HSE 管理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三)企业将 HSE 目标进行量化和分解,落实到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员,并且定期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二、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1、建立 HSE 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及各级人员的职责。各部门按照 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本部门 HSE 职责实施计划,并分解、落实到人。
2、管理者代表组织对各部门、各级责任人员及管理者自身 HSE 目标及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二)资源管理
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和 HSE 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以及检维修施工需要,配置必要的人员、资金、设备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设施,确保 HSE 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人员
建立并保持人员管理程序,使其符合 HSE 工作要求。
(1)配备足够数量的 HSE 工程师和专职的 HSE 监督员,HSE 监督员应具备相应的 HSE 管理技能和经验,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编制人员 HSE 培训计划,对培训的内容、方式、实施过程及有效性评价等提出要求,建立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2、资金
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改善职业健康和安全防护,有效控制和减少施工对人身和环境造成的影响。资金的提取和使用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保证资金的合理支出、足额投入和专款专用。
3、设备设施
为 HSE 管理人员提供合适的办公场所、办公用品,并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防护用品、通信器材和车辆等,以满足 HSE 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需要。
(三)文件、记录管理
针对 HSE 管理体系的所有文件、记录建立文件、记录管理程序并保持该程序有效执行。
1、文件管理
(1)受控文件的类别确定,包括 HSE 管理体系文件、外来文件和其他需要控制的文件(如风险评价记录,HSE 管理考核与奖惩记录、培训记录,承包商、供应商评估材料,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应急预案)等;
(2)文件的批准、发布、保存和更改
作为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文件应由授权人员审查并批准后,发布使用并保存。文件的更改应由原审查责任人进行审查和批准。若由被指定的人员进行审查和批准,该人员应获得进行审查和批准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文件更改或更新后,应及时公告且撤离旧文件,防止混用。
2、记录管理
(1)检维修作业过程应形成 HSE 记录,规定 HSE 记录的填写、确认、收集、归档、贮存等要求,并指定专门人员对体系运行记录进行管理。
(2)记录的有效版本和保管
应有 HSE 体系管理部门、专门人员及场所管理和使用相关受控记录表格有效版本的规定。应规定记录的保管和保存期限等要求。
(3)记录的更改
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应划改,不可擦涂掉,并将正确值填写在其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对甴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三、HSE 管理体系文件
HSE 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HSE 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和 HSE 记录等。
(一)HSE 管理手册
HSE 管理手册应当描述 HSE 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层次和相互关系,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术语和定义;
2、体系的适用范围;
3、HSE 方针和目标;
4、HSE 管理体系组织及管理职责;
5、HSE 管理体系基本要素、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要求。
(二)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应满足 HSE 管理手册基本要素要求,并且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三)作业指导文件和 HSE 记录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作业文件(通用或者专用)和 HSE 记录应当满足 HSE 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的控制需要。文件格式及其包括的项目、内容应当规范标准。
四、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一)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
建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定期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检维修活动有关的危害和隐患,通过科学分析确定最大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风险和影响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包括提出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原则和时机,明确对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规定识别与评价的范围、对象和方法等。
1、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识别其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以及管理缺陷,并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性质和由此产生的后果;
2、根据所识别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判断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为可以容许的风险;
3、根据风险评价结果进行控制策划,在施工技术文件中明确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4、发生以下情况,应重新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1)新出台法规标准或法规标准发生变更时;(2)工艺改变时;(3)新增检维修项目时;
(4)重大及不可容许的安全、环保与职业健康事敀发生后;(5)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化时。
(二)合规性评价
建立法律法规合规性管理程序,明确法律法规的识别、获取、交流、保存、合规性评审及更新管理要求,保证检维修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三)隐患治理
建立隐患治理管理程序,规定隐患治理的范围和要求。
1、隐患治理的范围
(1)危及安全施工或环境保护的因素;
(2)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环境破坏的设备设施隐患;(3)可能造成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作业环境;
2、隐患治理的要求
应对隐患进行分类,对涉及面较大、整改时间较长、资金投入较多的事敀隐患与检维修作业中存在的一般性隐患,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程序和管理要求。
一、检维修施工管理
(一)现场作业管理
建立现场作业管理程序,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危险因素分析、事敀预防措施制定、现场资源配置等予以规定。现场作业 HSE 管理包括:
1、组织现场作业前的 HSE 培训和接受委托方的 HSE 培训,获取相关的 HSE 资料,编制应急预案;
2、在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进行 HSE 管理交底;
3、对施工作业人员从事专项作业能力及身体状况进行确认,必要时还应对特殊作业人员组织健康体检;
4、配备符合 HSE 要求的施工设备设施;
5、办理作业许可证,为施工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
6、对现场预制场地、办公室、休息室进行合理布置,满足 HSE 管理要求;
7、提供现场救护所必备的设施、器材、车辆和人员;
8、施工过程中定期或随机组织 HSE 检查,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验证。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二)施工设备设施管理
建立施工设备设施管理程序,对各类施工用设备设施定期保养、维修、检验、报废和更新予以规定,确保其性能完好,满足施工需要和 HSE 管理要求。
(三)分包项目管理
建立分包项目 HSE 管理程序,将建立并实施 HSE 管理体系,作为分包商资质准入、分包合同审批、审核等的基本条件。对分包项目 HSE 管理标准不得低于检维修主体项目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检维修单位对分包项目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负有的主体责任。
六、职业健康管理
建立职业健康管理程序,识别和确定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一)识别和确定职业危害因素
通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HSE 检查、职业病理学调查、职业危害预评价等确定职业危害因素。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计划
针对职业危害因素,制定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计划。包括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计划、职业性健康体检计划、有毒有害岗位监测计划及职业卫生隐患治理计划等。
(三)提出预防、控制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要求 至少包括:
1、组织与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根据职业卫生标准和实际需要,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
3、对尘、毒、射线、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告知,对尘、毒、射线、噪声等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4、针对职业危害事敀的现场急救,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等。
七、环境保护管理
建立环境保护管理程序,对环境保护管理内容、管理措施、控制计划与实施步骤予以规定。根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结果,对检维修施工过程包括现场作业、废弃物处置、施工排放及施工暂设区管理等提出环保控制要求,以减少或消除检维修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八、变更和应急管理
(一)变更管理
建立变更管理程序,对变更的申请、审批、实施、验收予以明确规定。对人员、作业程序、技术文件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实施变更管理,使其对安全、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保持在可接受的程度。
(二)应急管理
建立应急管理程序,对应急管理对象、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应急培训和演练以及应急响应等予以明确规定。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规定防范措施和应急反应要求,减少紧急事件造成的影响。
1、应急管理对象
应根据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针对容易发生的重大事敀(事件),确定应急管理对象。至少包括:
(1)大型设备吊装事敀;(2)组合式脚手架倒塌;
(3)检修中的火灾、爆炸及油品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4)重大机械事敀及伤害;(5)辐射源泄漏等。
2、应急组织机构
HSE 管理者代表组织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并担任总指挥。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掌握险情发生情况并组织应急处理。
3、应急预案 石油化工检维修技术规范
JX 0004—2011 针对应急管理对象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潜在事敀危险分析、详尽的应急处置步骤、内外部应急联络方式、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应急救援及控制措施、紧急情况下人员的行为指导、培训计划和演练要求等。
4、应急培训和演练
应急指挥机构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确保有关人员都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具备应急响应能力。每一次演练后,对预案是否被全面检验进行确认,找出不足和缺陷并及时进行更改。
5、应急事件处置完毕后,应急指挥机构应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价,进行必要的更改,并及时公告更改内容或重新组织培训和演练。
九、检查和监督
建立检查监督管理程序,HSE 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对岗位 HSE 职责履行情况、HSE 管理方案、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情况、施工现场直接作业环节 HSE 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各类 HSE 记录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 HSE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规定检查监督的内容、分类和频次,提出检查监督组织管理的具体要求。
十、事故处理和预防
(一)建立事敀处理管理程序,对事敀报告、调查、分析、处理予以明确规定,防止同类或类似事敀的再次发生。
(二)建立纠正与预防管理程序,对已发生的或潜在的不符合 HSE 管理体系要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包括对不符合原因进行调查、制定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和实施跟踪调查与验证。
十一、审核、评价和持续改进
建立审核、评价和持续改进管理程序,对 HSE 管理体系评价、存在问题纠正与预防措施等进行规范与管理。
(一)检维修单位每年至少应对 HSE 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并保存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评审的内容包括:
1、对体系运行的综合评价和分析,确定运行的薄弱环节;
2、管理承诺、方针目标的适宜性;
3、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以及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
4、内部审核结论是否客观、正确;
5、重大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
6、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7、资源配置能否满足体系运行的要求。
(二)管理评审的步骤和要求在程序文件中予以明确规定。
【检维修总结】推荐阅读:
检维修计划12-02
检维修安全考试题库07-27
化工厂检维修施工方案09-12
桌椅维修总结书10-18
维修工个人总结06-01
机电设备维修总结11-01
学校实习设备维修总结07-09
工程维修个人工作总结07-27
维修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9-30
电工、维修工年终总结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