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反思怎么写(推荐15篇)
目前,教育改革者(包括课程教学改革)普遍认同的两个观点:一是教师是改革的关键,二是改革最终落脚点在课堂上。无数研究表明,众多优秀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教师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的,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逐步确立。“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公式体现了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学校领导每学期除要求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求每位教师及时撰写教学总结,进行教学反思,也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反思的策略可以从教学环节、教学行为、教学问题和教学评价四方面进行思考。
1.教学四大环节反思策略
我们通常将教学环节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大方面,通常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的。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常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认知目标包括知识的回忆或再认识,以及理解能力和知识技能的领域;情感目标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以及鉴赏和令人满意的顺序的形成;动作技能目标包括对材料和客体的某种操作或运动技能的领域。课堂目标多元化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特征,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发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过程就是教师科学地、艺术地处理教材的过程,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的水平是教师成熟度的一种标志。
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3)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掌握各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又要不拘泥于模式,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清楚事物的规律,使学生通过模式能够掌握规律,并进一步探求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其次,根据教学模式,选择最优化的教学策略,通常的教学策略有三类:以教师为主的策略,如讲授法、谈话法和演示法等;以学生为主的策略,如自学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以教育活动为主的策略,如说理法、陶冶法和锻炼法等。上述教学策略既可单独运用,又可综合运用。再次,多媒体的配置和合理使用。一节课中不必同时使用许多种教学媒体。但所选用的媒体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功能,做到用足用活。每一种媒体均有其长处和短处,关键是使用者能否扬长避短。最后,重视课堂的引入和结合。一台好戏演好序幕,一篇新闻写好导语,一部乐章奏好序曲,先声夺人,能激发人的兴趣和注意力。同理,新奇多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带入一个跃跃欲试、美不胜收的学习天地。
(4)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
2.教学三大行为反思策略
这种设计策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人的具体行为来进行分类的,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
(1)教师教的行为
① 显示行为。包括讲述行为、板书行为、音像显示行为和动作显示行为。讲述行为主要有:语音准确、词语恰当、语言清楚、语速适中。板书和音像显示行为主要有:板书布局的合理性、板书的适时性和根据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生特点、媒体的功能与特点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显示媒体或媒体组合。动作显示行为主要有:选择恰当的示范方式,创造学习情境。
② 对话行为。包括问答行为和讨论行为。问答行为主要有:问题清晰,针对性强。讨论行为主要有:确定并精确表述有待讨论的主题。科学、合理地划分讨论小组,帮助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适时地做出简短的阶段小结,并对出现的某些特殊情况及时给予处理。
③ 指导行为。包括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
(2)学生学的行为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注意、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行为。
① 注意。可以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或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
② 参与。可以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学。
一、强化读者意识, 体现功能写作
从写作教学角度看, 读者意识是一种作文教学观, 它是一种倡导在近似真实情境中进行写作的作文训练方式。这个“读者”, 包括“为自己写作”的“自己”和“为不同的读者写作”的“他者”。具有读者意识的写作,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 不会说假话、空话、套话, 更贴近学生日常功能性的语言运用, 此类习作学生完成起来比较轻松, 也感到很有意思。
在一次毕业班家长会前后, 我曾经布置过这样三篇习作:
第一篇:《爸爸 (妈妈) 我想对你说》
当学生拿到家长会的通知后, 我发现学生的表情特别丰富:紧张、担心、犹豫、矛盾……我眼前一亮, 问学生有什么话要在家长会上转告家长的, 学生纷纷说有。于是, 我让学生以《爸爸 (妈妈) 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下来。第二天习作收上来一看, 全班作文水平都有提高, 表现在:情感真实, 语句通顺, 错别字很少, 平均字数在400~500字之间。连平时畏惧习作的学生也写出较好的文章。家长会召开了, 我把交流这篇习作作为会议的一项内容, 并挑选了一篇习作在会上朗读:“亲爱的妈妈:您虽不像伟人那样有名, 但在儿子的心里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这些出自孩子内心的话语, 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家长, 他们纷纷要求看看自己孩子写的文章。
第二篇:《爸爸、妈妈开家长会去了》
开家长会的那天, 我向学生布置了习作《爸爸、妈妈开家长会去了》, 并一再要求等家长走后才能写, 结果这又是一篇成功的侧重于心理描写的习作。学生都写出了真实的想法, 有的期待老师表扬自己, 有的担心老师“告状”, 有的因不知结果怎样而着急……个个写得情真意切, 细腻丰富。家长会结束时, 我告诉家长: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你的孩子, 可以回家看看今天晚上的习作。使孩子与家长之间又一次得到沟通与交流。
第三篇:《爸爸、妈妈变了》
开完家长会的第二天一早, 我布置学生一个观察作业:仔细观察爸爸、妈妈有什么变化, 随时记下观察内容, 完成一份观察记录表。一个星期后, 我又布置一篇习作《爸爸、妈妈变了》。因为有了观察记录, 习作内容有了, 学生很轻松就完成了。有的写爸爸一大早起来做了丰富的早餐, 有的写妈妈不再因为我的成绩偶尔退步而唠叨, 有的写爸爸开始重视我的体育锻炼。一位学生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变了, 都变了, 变得使我感到更亲切, 变得使我更熟悉了。”可见, 习作达到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思想沟通的目的。
围绕家长会设计的三篇习作, 都有明确的读者, 都是为了日常的表达与交流, 教师并没有做过多的指导, 因为有了读者的关注、评价与交流, 学生一直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因此, 明确的读者意识更能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有预想读者的写作更能给写作者以动力, 让学生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选择表达, 体会到习作的真正作用,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爱写、不会写”这一难题。
二、依托阅读教材, 打开习作思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展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问题。“破”有两层含义:一是要达到一定的量;二是对阅读的材料要通透。阅读教学中不能把阅读的终极目标定位在理解, 应该主动、有意识地从阅读中汲取可用于写作的营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也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 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 相互促进。”很多阅读教材, 可以帮助学生打开习作的思路。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习作内容: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 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 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 让大家欣赏。从教材编写意图看, 这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幅与秋天有关的图画, 图画内容很宽泛。应该选择一幅怎样的秋天图画?学生在选择或画秋天的图画时往往会受惯性思维的约束:大雁南飞、果子熟了、稻子黄了、枫叶红了……如何让学生从思维的框框中跳出来?本组课文对于这次习作选材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本组课文以秋天为专题, 由四篇课文组成, 从多角度描写秋天:《古诗两首》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 抒写秋之情;《风筝》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 描写秋之事;《秋天的雨》描写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呈现秋之景;《听听, 秋的声音》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 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这是秋之声。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写秋, 可以很好地为学生选材打开思路。
习作指导时, 可以这样教:
1. 请学生浏览第三组课文, 想一想每篇课文写了与秋有关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上述每篇课文写秋的不同角度。
2. 组织讨论:你们认为秋天的图画中可以画哪些内容? (秋天的景、秋天里发生的事、秋天里的活动、秋天中特有的声音)
3. 教师总结:如果写秋天里发生的事、经历的活动, 可以学《风筝》一课,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写下来;如果写秋天的景, 可以像《秋天的雨》一课那样从几个方面 (缤纷的色彩、丰收景象、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写秋天, 也可以像《听听, 秋的声音》那样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写秋天。
这种基于阅读材料的思考,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教版教材的编写优势, 凸显一组教材中可以为习作借鉴的因素, 让学生从阅读中得到启发, 打开习作思路, 将抽象的构思过程具体化。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说:“阅读对写作的意义, 是不经意间渐渐发生的。你读的那些故事, 故事里的语句、词汇, 故事里人物说的话, 故事里含有的道理和感情……多多少少会留在你的记忆里, 这都是不经意的, 渐渐的。你不用去想的, 它们会来。”这是阅读与写作之间无痕的交融, 在指导学生“怎么写”时, 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教材, 迁移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与特点。
三、针对习作难点, 点拨表达技巧
经常在部分教师的习作课中看到这样一些板书:“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仔细观察、语言生动、内容具体”, 这些理性的写作概念, 是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需要具体的案例、可操作的步骤、有效的提示为他们搭建习作的“脚手架”。要提高学生“怎么写”的效率, 关键是教师的指导要吻合学生的习作难点, 要有全程指导的意识, 在习作前的观察、习作中的指导、习作后的评改等环节, 努力针对学生习作难点进行表达技巧上的巧妙点拨。
如, 学生观察事物的难点是不会调动多种感官, 不会运用多种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 教师可以呈现典型的观察日记, 点拨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11月6日 星期日 小雨
今天我在窗前做功课, 忽然听到身后有奇怪的动静。转头一看, 原来是小猫在爬窗帘。只见它到了窗帘上, 离地足有一米多。左前爪着窗帘, 右爪往前, 然后两只后爪使劲一又上了半米多。它发现我在看它, , 低头着我, “喵”地了一声, 好像在说:我被它调皮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这则观察日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可以抓住动作 (如文中加点的动词) , 动物不会说话, 观察时也可以加入自己的联想 (如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
10月27日星期三阴
我们的教室门前有一片紫色的花。它的枝是紫色的, 很细。叶子上有细细的毛, 摸起来软软的。一阵风吹来, 三角形的叶子就像一条条紫色的小船在风中飘荡。花心是几根紫色的细丝, 头上顶着一颗颗黄色的“星星”。我凑过去闻了一下, 有一股淡淡的花香。这种花可真美丽啊!
这则观察日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可以按照“枝、叶子、花心”的顺序观察, 除了眼观, 还可以手摸 (如“摸起来软软的”) 、鼻嗅 (如“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
在具体可感的范例中, 学生逐渐感悟到:仔细观察要用到多种方法;观察要有顺序, 写出来才会层次清楚;观察要边看边想, 有时还需要长期、连续的观察;观察要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又如, 动作描写是学生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 学生的难点是不会把一个连贯动作分解且选用准确的动词进行表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教学目标定位在“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 运用联想、夸张、反复等方法, 把人物特点写具体”。如何指导学生抓住动作写出人物特点?可以这样教:
1. 请班级“跳绳高手”现场表演“跳双飞”, 学生仔细观察动作。
2. 观察后, 学生抓住动作, 用两三句话把跳绳技艺高超的特点写出来。
3. 选择典型片段点评, 关注学生怎样把一个连贯动作分解且选用准确的动词表达。
片段1:只见她猛地跃起, 离地甚高, 两手拼命一甩, 一次, 两次!那绳像是有了灵气, 从她腿下飞速钻过, 极快!最后她如鸿毛落地, 甚轻盈, 完成一次双飞!
点评:语言干脆利落, 有力度感;“猛地跃起、拼命一甩”非常符合跳双飞的动作, 用词很准确。
片段2:她面带微笑, 一点也不着急, 她的下巴微微上扬, 做好跳绳的准备。她开始跳了!她腾空而起, 手在空中快速甩了两下, 脚迅速地点在了地上, 膝盖微微弯曲, 蓄力, 再起跳。她像一只轻盈的小鹿在敏捷地跳跃着。
点评:展现了“跳双飞”的全过程, “微微上扬、腾空而起、甩了两下、点在了地上、微微弯曲、蓄力再起跳”观察到更多的细微动作, 很有现场感, 选用动词也非常准确。
教师创设了现场跳绳活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动作。在两个片段的比较中, 直观而自然地让学生明白动作描写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也渗透了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为学生细节描写的举一反三打下了基础。
“我该写点儿啥呢?”
“一说写东西,我就犯愁。”
“咳!每周写两篇交了得了。只要不扣工资就行了呗!”
“干吗发这愁呢?科技时代,百度一下不就OK了。”
“我的工作干得不错嘛?写这有啥用呢?”
“一天中的工作够多的,哪有那闲工夫写这些呀?”
“胳膊拧不过大腿,领导叫干啥就干啥吧!”
以上的种种议论恰恰说明了,我们教师确实该写写工作反思了。
那么,工作反思都该写点儿啥呢?
1.我对工作态度的反思。静下心来想一想:我是全身心地去对待自己的工作,还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呢?我是生活在抱怨中,还是生活在享受中呢?领导不给我涨工资,是因为我工作能力不行,还是别的原因呢?我是否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了呢?等等。中国有句古训“静坐常思己之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我们应该明白: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所以,我们只有把本职工作干好,端正工作态度,提高认识,把自己的工作干出特色和成绩来,这样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领导的认可,才有助于我们成为名师。得过且过,只能一事无成,到头来悔恨终生已经晚矣。“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人生”,只有端正了工作态度,你才会收获好的人生。
2.我对工作中困惑的反思。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难以解开的疑惑。这时,你就要把自己的疑惑记下来,然后想方设法去解决疑惑。比如:可以上网查资料解决;可以向别人求教;可以自己钻研、摸索;可以进修、深造等等。在这些疑惑的解决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升华和提高。把这些记下来,就是工作经验的积累。这些经验对自己是提高,对别人是借鉴。
3.我对工作成绩的反思。当你在工作中取得骄人的业绩时,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并取得成功的。你的成功案例,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可以使自己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向全校推广,向全国推广。我们就为学校、为教育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4.我对问题生转化的反思。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生去转化。这些问题生的转化决定我们工作的成败,转化好了这些学生,才会无愧于自己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可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孩子的性格、家庭背景、知识水平、爱好、特长各不相同,教育教学的方法也应各不相同,我们应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老师应该成为一名修锁工,不管啥样的锁都能修才行。当成功转化了一名问题生时,我们就积累了转化同类孩子的经验。可以这样说:转化问题生的过程就是我们自身成长的过程。
5.我对学校管理的反思。对于管理,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同的方法。学校制定的某一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应该说都是经过校领导的深思熟虑后才施行的。但这些规章制度并非都是十分完美的,需要我们在具体操作中不断完善、总结、改正、提高。只有这样才会提升我们学校的管理水平。所以,我们应该把自己对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和学校领导交流。我们的看法,有的可能是可取的,有的可能是相悖的。但不管怎样,思考总会有收获。这说明我们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学校管理的,学校领导也不会因此去怪罪我们的。
6.我对自己授课中的失败或成功的反思。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精心准备的课,有时会被课堂中的偶然因素所打乱,造成这节课的失败。这时我们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找出原因,就应该认真修改自己的教案,查缺补漏,以便于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有时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一节课中,因为自己的巧妙点拨或巧设疑问或灵光闪现,课堂中精彩不断,学生发言积极,师生配合默契,仿佛自然天成。这时,我们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如何点拨的?自己是如何设疑的?学生是如何开悟的?这节课是如何成功的?等等。把这些弄明白了,我们再去修改自己的教案,就会为下一次的教学成功奠定基础。
不管我们反思点儿什么,有思考便有所得,有思考就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所促进和提高。大思大得,小思小得,不思不得。如果我们将这些反思写下来,寄给编辑部可能就会被发表出来。这样就会让其他的老师加以借鉴,甚至影响整个教育界。所以我们应该提倡天天写工作反思,或三言两语,或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天长日久,总会受益匪浅的。
一、平静的心态
这节课是我来到学校上的第一堂课,从开始准备课,说实话自己的心理挺复杂的,后来还出现了点小插曲:讲课的头两天,我准备的课不对,还得重准备一节,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可到今天这节课已经完成了。我明白一件事,从准备到上课人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上课前我还很紧张,但在我走进教室之前,我对着教室外的前自言自语:张微,你能行。我反复的做着心理暗示。以至与这节课我没有感觉到紧张。这是我这节课认为最令我满意的地方。
二、调控“生成”
这种课堂的“生成”想象,它相对于“预设”或“教案”而言,课堂上生的行为是我无法预料的,尤其对于你从来没有深入的和他们接触的情况。在我教学这一课时,当我问到“同学们当农民伯伯看到这一片丰收的情景时,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农民伯伯的心情是凉爽爽的”。当时我心理的第一反应就是什么呀,我立刻上她作出凉爽爽的表情,孩子满脸笑容,我立即引导老师从你的脸上感觉到美滋滋的,你说可以么?孩子有些疑惑的做下了,如果我把引导的形式变动一下,也许她是从天气凉爽来的,我应先给以鼓励,然后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效果会更好。这节课发生了很多意外事故,如多媒体上的小狮子,课件不能运行。这就对我们年青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把握课堂教学生成的特征,掌握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规律,我们可以提高预设水平。课堂中只有把“预设”和“生成”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课堂评价
正面的评价、热情的鼓励不仅能够鞭策、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同时她也是一种积极的反馈。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应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才能有的放矢,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它是一种外部动机而加以忽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把这种“奖励”作为刺激学生学习和提高质量的手段而不看时机、不顾条件地去滥用它,否则,学生很可能会出现为评价而学的不正常现象。
反思类型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
1、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2、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3、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4、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5、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
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1]
步骤/方法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师应反思的以下三种重要成分:
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
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第二、注重基础重在实效题目面对大众,不搞偏难怪。让学生“看起来块块,做起来怪怪”,使学生对此类的题不敢掉以轻心,不敢瞧不起“它”。
第三、进行“小题大做”思想贯彻对于如:计算:
解题前提问:如何解答?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而后我再作答,比较学生刚才他们的思路有何不同。并注:必须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切记应小题大做!不能单有一个答案。
第四、强化书写格式在解题的过程中,我巡视学生的作题情况,对于发现问题作出及时处理以达到规范。
第五、同时也存在几个缺点①有的知识点没有顾及到,②有的学生没有自觉在解决问题,③与学生互动不激烈。
第六、以后的努力①夯实基础②题目靠近中考,让学生了解中考理解中考,实战中考,对其不陌生,觉得中考不过而而。③在授课过程中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发问,而且也要让学生多多总结,学以致用。
看过代数式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 写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
重要环节,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思想品德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核心元素。每次课后,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并把教学感受提炼记于教案后非常有必要。这个环节, 既能通过反思探索、延伸知识, 把实践经验理念化, 又能对教学不足进行及时“诊断”, 以利于今后矫正,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对于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来说, 推动其教育事业发
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 一个叫做“情感”, 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学生, 忘我地工作, 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 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计划, 同时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为实践而反思,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实践”, 这样, 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行为上就表现为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发展, 从自在的人转变为自为的人。当然, 这种专业自觉又能使教师主动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提高工作绩效。
二、思想品德教师写教学反思的途径
1. 自省、自察、自悟
思想品德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事后要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可以运用评课的相关理论和要求, 经常性地对自己的课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果有条件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或录像, 课后回放推敲反思, 效果更好。
给知识注入生命, 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 生命因此而厚重。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 是教师和学生心灵对话的舞台、舒展灵性的空间、创造奇迹的窗口、点燃智慧的火把。它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生动的教学环节, 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 无时不见活跃灵动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2. 收集反馈信息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教学反馈表、走访学生、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听取学生意见, 也可以邀请领导、专家或同行教师听课, 主动听取他们的指点。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 教学设计后的反思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注重课内外结合, 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 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点难点, 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式,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生根发芽。
2. 课后的反思
(1) 写自己成功的经验
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内容时, 课前笔者在校园内拍了一些学生们没有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的相片。在课堂上播放和展示后, 笔者让学生交流观看这些画面的感受。紧接着笔者组织学生们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浪费资源的危害”的探讨活动。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 笔者又趁热打铁, 发动学生们一起为怎样杜绝这一校园不良现象出谋划策。学生们都积极参加到活动中, 开动脑筋, 想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建议。此设计环节引起了教学的共振效应。
(2) 写自己的教学缺憾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 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我们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 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 找出典型“病历”, 并对“病理”进行分析, 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在笔者教授“灿烂的中华文化”, 特别是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和影响时, 发觉自己讲得多, 引导得多, 确实把教学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体现了自己的“主导”地位, 但是却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课后经过冷静反思, 笔者觉得这一部分内容, 如果让学生去发现, 去思考, 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 让学生自主完成比教师强硬灌输效果要好得多。而且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偏少, 可以联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灿烂文化, 也可以联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
(3) 写学生的智慧火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我们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
如在讲授《做诚信的人》一课时, 笔者选用了《皇帝的新装》这个案例, 让学生们讨论最喜欢哪一个人物, 并说明理由。学生大多是喜欢案例中的小孩:在大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敢说真话的情况下, 他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 无私无畏, 敢于说真话。当笔者正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讨论时, 一个学生站起来, 说:“我最喜欢的人是两个骗子。”笔者大吃一惊, 按一般人的理解, 那两个骗子应该是大家批评的对象。不过, 笔者还是很有耐心地追问:“为什么?你喜欢他们什么呢?”这个学生回答:“我认为骗子只是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而设下骗局, 以毒攻毒, 希望皇帝改过自新, 治理好国家, 他们的目的是好的。”对此学生们议论纷纷, 笔者很高兴, 借机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课堂效果很好。
课后, 笔者进行了反思并把学生的新想法、新见解做了记录, 更深刻地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见很不容易。作为教师, 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 不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考后反思
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 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题一贯奉行的指导思想, 也是实施开卷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而以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命题以知识覆盖面为主导, 对能力的考查则带有随意性。其命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 考虑要考哪些知识点;其次, 为了要考这些知识点, 考虑应提出什么问题;再次, 为了提出这些问题, 考虑应选择什么材料。简而言之, 就是“知识—问题—材料”。所以在平时上课时应注重能力培养,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阶段性小结后, 教师可以反思平时的教学是否是学生自主构建、自主生成的学习过程。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 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且还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 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 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 激发他们原有的知识。让他们在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自我构建知识, 体现出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 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
总之, 我们写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 及时写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写促思, 以思促教, 要把“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 并对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整理。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反思, 就会避免人云亦云, 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升, 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更加生动、精彩。
参考文献
[1]彭兴顺.做卓越的教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
关键词:反思;有效;恰当;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学习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081-02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准的基础,是增强学生学习收益的有力保障。反思是教师的专业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职业良知的必然体现。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看到很多老师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反思占备课时数的几分之几,教案后常附着这样一句话的反思,如“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效率有待提高”……,这样的反思在一学期的教学反思中出现了十几次。我们不禁要问问这些老师:你写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什么?你的课堂中真得很完美,没有反思的必要吗?其实教学中,我们需要反思的内容很多,如:学生在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为了学到这些知识,学生是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价值?今天的教学是否成功?……真正的反思要触及教师的内心世界,震憾教师的心灵,只有那些高水平的、有价值的反思才是有效的。
一、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
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进行反思时,只是对自己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表层进行反思,很少有人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背后的观念,就事论事,没有深入地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其它更好的做法?观念指导行为,行为决定成败,退而思之,不如思考在前。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要彻底转变教育理念,不能让学生只会解答数学题目,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中,过去的教学行为是通过例题一讲,直接揭示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而现有的苏教版教材,它的面积推导是从拼图形开始的,出示三组图形,让学生通过比一比,说一说你的发现;再通过拼一拼,看看每组的两个图形分别能拼成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要在这一环节上花大量的时间,而不能只用教师演示或多媒体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实践,只把推导出的结论──即“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这一公式交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只有通过这些这些操作,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其实是环环相扣的,从而坚定学好数学的决心。
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
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总会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充分的准备、预设,在上课时,时常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因此,教学中,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能控制自身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反应,对教学中出现的总是能及时反思并进行调整。
1、反思新课的引入是否有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2、反思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否恰当
教学难点是指那些比较抽象、离生活较远或比较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它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或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反思教学过程中“主”的发挥
这里所说的“主”字指的是:课堂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也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把学生推向主体,让学生唱主角。
三、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1、教学方法的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不但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教无定势,学无定法”。教师要反思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反思能否根据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是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反思每一节课的精彩之处和遗憾之处。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在教学上都没有固定的方法,哪种教学方法能用,哪种教学方法不能用,并没有严格的限制。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有时教师的行为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所伤害,虽然这并百出于教师的本意,但这些无当的行为会伤害到学生幼小的心灵,如教师在课堂上常会出现的一些评价语言:“这道题目你怎么也不会?”“你真笨!”“坐下去好好想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与学生接触、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防止对学生造成伤害。
3、学习过程的反思。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朝这个方面去实现。每个孩子心智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是有较大差异的(即使是在同一年龄层次),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全体学生采用“一刀切”,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认真研究每一层次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我们的教学主动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让孩子用自己的心智在我们的指导下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自己的数学策略,把重点放在过程上而不是学习结果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工作中,我能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顾全大局,以新《会计法》为依据,遵纪守法,遵守财经纪律。认真履行会计岗位职责,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技能,合理合法处理好一切财会业务,对所有单据进行认真审核,为领导审批把好第一关;认真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认真审核原始凭证,会计凭证手续齐全、装订整洁符合要求,科目设置准确、帐目清楚,会计报表准确、及时、完整,及时准确计提各项税费以及申报、上缴;定期向领导汇报财会业务执行情况。除了扎实做好日常会计核算的工作以外,在今年上半年的工作中还呈现出了以下几处亮点:
一、制定本岗位的工作岗位责任制,编写岗位说明书,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工作分工和纪律要求,强化了自身的责任感,此举加强了内部核算监督,同时促进了单位财务各岗位的交流、合作与团结。
二、以培训为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和基本点也在改变,因此财务会计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上,应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结合本行业财务工作的特点,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保证财务基础工作的准确、及时、完整,为领导及时、准确、完整的提供财务信息。上半年来,本人多次参加了上级财务部门组织的企业所得税法、内控管理制度等的培训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干好财务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也为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三、积极、主动配合国、地税做好税费清缴和所得税汇算以及其他涉税工作。紧密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是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外部“软环境”,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获得了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税费政策,更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今后的财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搞好财产物资的清查与盘点。随着财务管理职能的日益显现,财务管理参与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包括材料物资的采购和废旧物资的处理和库存物资的管理等等。今年1月份,由于工程公司仓管人员人事变动需要进行交接的原因,我连同新、老两位仓管人员加班加点对工程公司仓库库存物资情况进行了盘点核查,规范了材料管理基础工作,确保了库存物资的帐帐、帐实相符,提高了材料物资的利用效能。
财务工作就像年轮,上半年工作的结束,意味着下一个半年工作的重新开始。工作虽然繁杂、琐碎,也没有太多新奇,但是作为企业正常运转的命脉,我深深的感到自己岗位的价值。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尚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自己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促进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持续提高,更好的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毋庸置疑,下半年的工作将会更加繁重、压力会更大。
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的特点,因此我在正音释义,积累词语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的感受,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语段讲述的内容及描绘的意境均可,教师只要适时运用点拨引导法在精彩段落的写作和朗读方法上稍作指导,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的辨形目的,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另外我还限时3分钟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通过分段训练,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我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屏风这种古老艺术的魅力。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牢牢抓住课文“写了什么”(即课文记叙了怎样一个人?叙述了怎样一件事?论证了怎样一个观点等)和“怎么写的”(即课文采用了什么方法把内容一层一层地表达出来的)两个重点展开教学,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和原因
目前,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仍存在做样子,摆架子,兜圈子现象,表面看热热闹闹,实际是只“画龙”不“点睛”,舍本逐末,脱离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要求,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读写知识没有很好掌握,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这些教师还没有真正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还缺乏深入探讨,还不明确围绕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两个重点展开教学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方法和对策
从课堂教学进程来看,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写了什么”,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三点:一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默读、范读、朗读等多种形式来感知理解课文,在阅读实践基础上,指导学生从理论上掌握不同体裁课文的阅读方法;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班级发言等,各抒己见,明确课文叙述了怎样一件事,塑造了怎样一个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个观点等;三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合作探究,弄清课文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思想、观点、情感,理解课文内容表现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第二个重点 ——“怎么写的”:它是第一个重点的继续和深入,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下面以议论文为例加以说明:(一)分析理解课文标题要明确:标题的“题眼”是什么?论述的重点是什么?标题和课文内容的关系怎样等;(二)分析理解课文第一段(或某一段)要明确:本段提出了什么观点(或阐述了什么内容)?这个观点(或内容)是通过哪几个层次来阐述的?各层次之间是什么关系?各层次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整?为什么?本段在全篇的作用是什么?有哪几个重要句子?为什么重要?遣词造句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三)结束全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盘点学习收获:学会了哪种论证方法?懂得了怎样增强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在掌握阅读方法上有哪些收获?从而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例子”,汲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的有效迁移。
总之,在处理第二个重点时,要突出整体观点,突出联系的方法,站在全篇课文的高度分析理解课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具体要求,一要把重点字词教学放到具体的语句环境中去分析理解,培养准确用词、表情达意的能力,进行遣词造句的训练;二要把句子教学放到整个段落中去学习理解,明确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有层次地表达思想观点,受到思路理顺、表意清楚的思维训练;三要把段落教学放到全篇课文中去分析理解,看“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怎样,作用怎样,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怎样,从而加深段落与篇章关系的理解,进行布局谋篇的训练。
初中语文教材除议论文外,还有小说、诗歌、散文、说明文等,不管哪类体裁课文,教学中都应该突出这两个重点。要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课文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三、作用和意义
围绕“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两个重点展开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新编教材特点。有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一是可以使教师真正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彻底解决语文课为什么要这样教和怎样教的根本问题,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二是可以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教育得到进一步强化。例如,在第一个重点教学中,通过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了教育效果。三是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在第一个重点教学中,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不同体裁课文的阅读方法;在第二个重点教学中,通过篇章结构训练和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提高了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能力,学会了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围绕两个重点展开教学,学生可以真正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学会作文,学会做人,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假设没有课堂教学活动后的总结记录,也就谈不上教学经验的丰富积累,教师的教学水平只能停留在原来水平上,不会有新的发现和提高。虽然这项工作表面上和学生不发生直接联系,但却是教者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必要反省,一种自我监督、检查和提高,是备课再认识、再创新的体现,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既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又可以使教学工作从“约束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艺。那么,怎样写好教学反思呢?
一、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得”之处
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在课堂设计、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生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学活动中都有一些精彩的片段。如有趣的语言、典型的实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设问、通俗的讲解等。教学《语文园地一》(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我的发现”板块时,我首先整理学生已经学过的记字方法,包括“加一加”“换一换”和“合一合”等,由于《语文园地一》为复习课,重在整理和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一年级的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不再有好奇心,怎样让他们继续对已有知识产生深厚的再学习兴趣,就成了重点。因此,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尽量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翻字牌”游戏来调动识字环节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许多。将这些点滴的成功经验记录在“教学反思录”中,可作为借鉴。持之以恒,经验越积累越丰富,教学水平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找准课堂教学中的“失”之因
在教学活动中,一堂课设计得无论多么完善,也总会有疏漏之处;无论教学活动多么成功,也总会有失败之举。如一位教师教学《酸的和甜的》一文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教学形式及方法比较单一。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游戏、竞赛等学习方式应多多采纳。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意识。第二,教学生字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调动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积极性。第三,教学活动中,没有采用灵活机动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是活跃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果每堂课后教师都认真分析仔细查找,发现不足和失误,同时找出原因,并将寻找到解决的办法且记录在“教学反思录”中,以后就可以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重视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
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注重学生的反应,善于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把学生对教材理解掌握的程度、在学习中有无学习困难和思想上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下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作业中“zhōng huá(中华)”,学生往往会误写成“种花”,应当给予纠正,并区分“中华”与“种花”的音、形、义,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积累,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另外,学生有时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教师在表扬鼓励的同时,应该顺手将此记录下来,以后就可以作为教学相长、拓宽思路的材料。
四、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不断总结
上完一堂课后,不及时总结,以后再教这部分内容,就会成为原课的简单重复,如果加以认真总结,教师总结吸取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当对一节课做了以上几方面分析后,下次再教学这部分内容,就知道应该怎样处理,这样教学效果会更佳。
说课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一、说教材简析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夕,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说课、反思。文章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3、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个快乐的”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是抓住“保罗两次想错了”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体验。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借助学习提示和导学提纲学会略读课文的方法,能够抓重点词句来谈体会。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引出话题,在这一环节中,我先送礼物谈心情,引出快乐,我从学生与学生的谈话中总结出“索取的快乐的”有了这样的前提,我再次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因强烈的增强学生对本文的好奇心,其二是为了让学生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深刻地印入脑海。
(一)初读,整体感知
之前布置了导学提纲,学生已经根据导学提纲自学课文。在课堂上先从字词过关,到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到弄清文章脉络,抓住两次误解为主线,逐题反馈。
新课标对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略读教学要求的粗中有细点面结合。但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需精读,细读的感悟点使略读精读互相融合,基于以上要求,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要求,说说主要内容,并总结出概括写事文章的方法。
(二)研读,对话感悟
这一环节,我抓住了“保罗两次误解,误解了什么”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感悟,体会。在教学这个环节时我是这样设想的:
1、先让学生自己先学习保罗第一次误解的部分;布置学习任务
1)思考第一次保罗误解了什么?
2)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部分,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2、接着我抓住保罗怎么想的?男孩实际怎么想的?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从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这里初步感知了“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说课、反思》。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深入地理解给于是快乐的。
2接下来引领学生研读保罗的第二次误解
用学习第一次误解的抓住关键词和句谈体会的方法学习第二次误解的部分
抓住重点句子“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钊关键词谈感受
(三)拓展升华感情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对于指导学生做人有着深远影响,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学美好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此,通过谈体会,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男孩“不求索取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弟弟”的美好心灵跃然纸上;然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让他们进入角色去经历去体验“小男孩、弟弟及保罗他们是如何度过了这个难忘的夜晚的?”据学生的回答捕捉教学的资源,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学生对快乐已经由简单的“得到是快乐的”上升到“给予他人也是一种快乐”上,感情升成自然,达到心灵的共鸣。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时,我使用简单的文字,一目了然、又突出了重点与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奉献 关心……
《给予是快乐的》反思:
在课上,我首先用一些空白的鱼儿使学生感受线条带给我们的视觉作用,接着从大自然中感受和发现线条,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线条,由我示范画在一条鱼身上,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并感受。然后通过找找教室中的线条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线条无处不在。最后安排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从而感受艺术作品的线。
作业练习设计为分层练习,一次练习是让学生跟着音乐画线条,二是让学生选择一些线条帮助鱼儿穿上美丽的衣服,最后呈现的效果也是与众不同。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很自主的思考和感受着,特别是在音乐感受环节中,我开始只是让学生在优美的节奏里画线条,可我发觉这样不够到位,于是,在第二个班级,我安排了先让孩子们在抒情的音乐下舞动彩带,接着才在激烈的音乐中画线条。
考虑到学情,我对教案修改了很多次。我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小学4年级不久的农村孩子,他们对美术课还十分陌生,对线条的认识也是十分疏散的。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快速适应课堂,我争取每个环节都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本堂课我觉得教学设计比较完整,虽然最后的学生作业效果不错,但总体上学生的想法还是局限了,学生的互动性也不够。现在的美术课教学中,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本课的内容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我尝试让学生说、让学生总结,但是发现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比较欠缺,比如对线条的组织规律比较陌生,于是渐渐的,一些内容我无意识地就变成自己的说教、灌输了。课后我进行了思考,我认为,尽管一些内容学生不能完整甚至准确地回答概括,但是教师还是需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或许他们回答不准确,但是至少要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进行分析,课堂中要时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么作为教师,在引导上要做更多的努力,有的问题就可以多设计几个层次,由浅入深地来引导。
一、要会旁征博引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在写教学反思时, 我认为能及时地用上名言警句, 就可以减少遗憾。如:教学传统课文《敬业和乐业》时, 我结合“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 让学生畅谈自己如何“敬业”和“乐业”以及结合自己的学业实际仿写其中一段, 整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写反思时, 我引用了肖川说过的话:“未经审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苏格拉底) ,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对某一问题不倦的探究, 是个体成长所必经的人格历程, 也只有理性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自主的尊严。”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这堂课与传统教法的最大区别在于把目光投注到了学生个体终身发展上, 让学生的自省意识贯穿教学始末, 使这堂课有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启蒙意义。顺着启蒙这个话题, 又引用了:“当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而是批判性审视我们与真理的关系……教育便获得启蒙的意义, 并真正有助于具有完整人生的生成。”这句名言让我意识到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不是空谈、摆设, 而是有如此深刻的意义, 让我更加确定,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应翻越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藩篱而潜身躬行于学生人性的教育。这样, 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 教学就会知其所以然, 对日后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性和研究性。
二、要有条理层次
教学反思是根据教学过程而得到的反思, 按照一定的模式来写反思, 写起来容易, 读起来思路也清楚。
1. 先写收获后写不足。
在写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时, 我先写这堂课的收获:第一, 本节抓住了读和议为这节课的主体结构, 人物分析这一重点进行得比较实在;第二,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理解人物的所作所为十分成功;第三, 改写课文学生比较踊跃, 在改写时可以根据人物的性格去设计言行, 言行又显示人物的内心。这个收获的反思让我更坚信小说的教学中人物分析用这种方法比较成功。再写不足:情节梳理得不够好。由于将重点放在了品析人物的言行上, 情节的梳理不够充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每一部分并没有细致地讲。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 在这篇文章教学中不必细讲, 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设计得更合理呢?这样把失写在后面更能引发思考。
2. 先写教师的教再写学生的学。
教学反思记录应该是说课的外延, 它与说课互补, 形成一个完整的“说课——备课——授课——写教学反思”的过程。教与学是两种个体间发生的知识传递关系。可以这么说, 教师的教法是“因”, 而学生的学习是“果”, 先因后果的写法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在《杨修之死》的教学反思中我写道:“在疏通课文阶段, 要求学生把几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简单的现代汉语, 我原本认为非常简单, 学生一看便会回答。没想到学生在这里形成争议, 并达到小高潮。虽然争议中有许多错误的理解, 但争议后对正确理解的认识, 我相信学生绝不会轻易忘记。”从这段反思中可以知道教学设计往往会不尽如人意, 但学生的学习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先写教师的教再写学生的学, 学的效果原因很容易找出来, 对以后的教学设计就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 先扣准特点再捕捉亮点。
教学特点是教师在写教学设计时有意而为之, 它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和验证它的可操作性。而亮点 (也称“闪光点”) 则是随堂产生的, 是具有偶然性的。因此, 在写《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反思时, 我就先写教学特点:在构思本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很茫然, 课文内容太难, 教学的切入点应该放在哪里?通过读, 我意识到文中的“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人的欢呼和赞美, 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一句可以作为文眼来对待。我觉得这句中的“赞美”与“仇恨”正是雨果发表演讲时的真实心情, 因此找到了讲授本文的切入点。找到一把开启全文难点的钥匙, 使整节课教学游刃有余, 是本节课的特点, 它是经过教师思考的结果。接下来的反思中我还写道:“我还应该感谢那个提为什么不喊‘伏尔泰万岁’问题的学生, 这是我根本没有考虑的问题, 这横来的一杠不仅进一步激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 而且简化了我的教学环节, 使上课的流程既有波澜又很经济。相信学生的智慧, 他们会给我们许多的欣喜。”这个亮点是意外的收获, 也给课堂锦上添花, 但它只能写在后面, 毕竟教学不能寄希望于偶然。
三、要有优美形式
教学反思的可读性主要体现在其内容有较强的研究性, 这样的文章一般语言比较平实, 阅读起来有点儿枯燥无味。但我认为, 既然反思是写课堂感受的一种随笔, 也可以依文体不同去注重语言的多样性和形式的灵活性。
1. 语言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反思我是这样写的:“执教本课后, 我充分感受到了现在学生思维如此敏捷, 知识如此丰富, 表达如此流畅……真让人欣喜高兴。欣喜高兴之一……欣喜高兴之二……欣喜高兴之……觉得有些遗憾的是……”这一段运用了抒情性的语言, 读起来更觉得亲切, 乐于接受。在《杨修之死》的教学反思中这样写道:“注重学生知识延伸, 使学生不仅看到‘树林’, 而且看到‘森林’。”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更易于理解。《出师表》的反思中“让学生在多种见解中产生思想的碰撞,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在解读中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场面”, 恰当运用了成语, 言简意赅又形象生动。
2. 形式的灵活性。
反思注重条理性, 不等于语言要一致, 也可以用形象的语言来代替一些语文术语。《沁园春·雪》是诗歌, 写反思时也可用诗的语言来使其与文章相匹配。每点反思的标题是这样写的“诗意人生——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个性体验——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教学气氛——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全员参与——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既明确反思的内容, 又有诗意、新颖, 且有创意, 很吸引阅读者的眼球, 增强了可读性。
【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反思怎么写】推荐阅读:
小学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06-22
有关小学教师自我鉴定怎么写12-12
小学英语教师三年个人发展规划怎么写07-24
教师工作周计划怎么写09-14
三年级语文教师工作总结怎么写06-17
教师实习心得怎么写11-06
对新教师写教学反思的几点思考07-14
教师职称论文该怎么写06-10
教师节的祝福怎么写09-08
女教师产假请假条怎么写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