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的几点建议(精选12篇)
通过培训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推进器和制高点,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工程投入大、难度高、涉及面广,必须引起学校领导及师生的高度重视。
2、加强领导、科学谋划。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分层要求,积极推进。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3、增加投入、注重合作。
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占学校基础投资的比例要提高;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探索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交流,整合软硬件资源,优势互补。
4、激励优秀、形成机制
对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如课题研究、师资培训、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优秀课例教案、多媒体教育软件课件的制作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要予以表扬、奖励,并和评先、晋级挂钩,形成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氛围。
5、建管并重、加强培训。要开源节流,使投入得到高效的产出。在抓好硬件软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抓好一支高效务实的管理队伍和掌握信息技术的骨干教师队伍,增强信息素养,提高应用能力,加强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的培训。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
南盘江镇民族小学
1 统一领导, 提高认识
农民的教育培训, 在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所以各级领导和群众, 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 大力支持农业教育培训工作。从经费上给以大力的支持, 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 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 使这项工作长抓不懈, 把教育培训工作摆在头等位置, 大力培养一些文化水平高、技术过硬、懂经营而且会管理的全能型劳动者, 培养新农村建设中的复合型人才。
2 加强统筹, 搞好服务
农业、科技、教育等相关部分, 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 要紧密联系, 信息同步互动, 互通有无, 充分发挥各部分的自己的特长, 整合优势资源, 在统一思想的支配下, 统一行动, 切实重视起来, 认真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把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新信息传授给农民, 使农民在培训中真正受益, 不断提高自己, 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 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增加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投入是保证硬件设施完善的先决条件, 所以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在教育培训上一定要想方设法保证资金的损失, 这样才能完善农广校、农机校、农函大、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单位的硬件建设, 才能使得一些现代化的科技设备得以应用, 更好的为培训工作服务。有了资金的保证, 培训部门才能购进所需的电脑、电视、投影仪等培训设备, 才能开通互联网、卫星网等, 才能利用这些工具把培训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让农民从中受益。
4 搞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一些农业基层的技术人员, 多数都是从实践中摸爬滚打过来的,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可以直接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 是技术上的主力军, 所以针对这样的技术型人才要进行继续培养教育, 请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些人进行新技术、新信息、新思路的培训引导, 使这些人的知识更新, 观念转变, 为农业教育培训提供强有力的师资, 进而在对农民的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更好的为“三农家”服务。
5 要真正深入农村, 结合实际开展培训
要切实把教育培训工作做好, 必须要深入农村开展工作, 大力倡导培训教师深入农村, 走到田间地头, 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实地教学, 现场示范, 这样才能把把培训做到生动有效。也要把各种媒体资源推进到农村中去, 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可利用的形式, 进行广泛的宣传, 真正让农民朋友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其现实意义所在, 并能真正从培训中得到好处, 这样才能让农民真正加深对培训工作的感观印象, 并积极参加进来。要把人才培养进到村屯, 发现农村的一些文化相对较高, 努力肯学的农民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组织这些人定期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学习, 为以后他们在农村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打下基础。
6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丰富教育方式
培训的内容要贴近农民的生活, 避免与农民的生活脱节, 明确指导思想, 要深入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农民的实际需要, 在培训专业设置上要紧跟社会需求或时超前设置, 这样培训才能满足农民及其子女就业创业的真正需要, 使农民在培训中得到益处, 这样他们才愿意参加培训, 激发其能动性和主动性。才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达到培训的终极目的。专业课程设置上要避免僵化, 教学内容要力求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 实验实习基地的生产管理水平要体现先进性和示范性, 加强办学实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减少学校定位的偏差, 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 避免造成农民受教育的短期化。
7 完善教育机构, 加强师资力量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制度惯性的影响, 我国的农民教育培训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单一、僵化、缺乏特色和活力, 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和农民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 难以有力支撑农民教育培养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 要采取各种办法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结构, 丰富办学模式, 改变教育模式滞后的局面。
师资力量薄弱、水平良莠不齐, 培训质量难以保障。农业属于艰苦行业, 较难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所以农业教育培训的优秀师资人才缺失严重, 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缺乏, 直接导致农民教育培训师资水平与培训水平不高, 严重制约了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要从各个方面入手, 集思广义, 增加师资力量, 提高师资水平, 切实保证培训的质量。
摘要:农村是农民生活的居所, 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 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 也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目标和要求, 对农民的教育培训, 一定要分析现行农民教育培训中的困难, 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先进的培训理念, 运用新的培训模式, 切实把农民的教育培训做到高水平高质量, 确保长效性, 使农民切实得到培训的好处。
【关键词】基础教育 信息化 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笔者主要从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
(一)推进学校宽带接入并提升带宽。接入宽带是通过互联网实现校园内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首要任务。
不断提升接入带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保证日常浏览、下载、视频观看等访问达到流畅的效果。接入带宽基本标准是教学点不低于4M,小学、中心学校、初中不低于10M,普通高中不低于30M。具备光纤接入条件的学校,应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实现光纤到校,以满足“班班通”和“人人通”应用。其中要保障好教学点宽带接入适应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需求。
(二)加快校园网建设步伐。将校园网建设作为目前的首要任务来推动,并作为“校校通”建设考核的主要指标。校园网建设应本着“够用、好用、适用”的原则,与班级多媒体设备配备进度同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覆盖所有教学班、办公室和其他主要教学场所。
(三)继续推进多媒体教室建设。优先为班级、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建设一所学校就要覆盖其所有班级,并同步接入校园网络。对于纳入享受薄改项目建设政策的地区,在设备配备的分配上要做到合理有序,体现三个优先:一是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的学校优先;二是信息化試验区和实验学校(包括在线课堂实验的地区、学校和教学点)优先;三是按照要求所有教室都应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优先为日常教学的班级教室配备设备。
(四)不断加强小学教师和学生用机配备。加强教师用台式或便携式计算机等终端配备,满足学科教师网络条件下备授课的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加大学生用机配备力度,满足学生开课人手一机、互联互通,支持多种信息化资源应用。教学点根据需要配备适量的计算机。
二、促进优质资源班班通
(一)建立推进学校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政策措施,为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常态化应用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逐步形成普遍用、经常用、人人用的良好氛围。
(二)高质量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农村教学点应全面开设专递课堂,逐步使农村所有学校能够开齐开足课程。
(三)巩固和扩大教学点“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实验。在完成教学点建设任务的同时,应进一步拓展在线课堂应用范围,实施城市学校辐射农村学校、城市优质学校辐射薄弱学校、中心学校覆盖所有村小的教学实验,以及在本校内有针对性地应用到教师不足的学科教学,建立和形成在线课程的教学常规。
(四)有针对性为教学点制作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对暂时没有通网络的地方,统一配发教学光盘或通过中心校配发数字硬盘下载存储资源用于教学。
三、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一)逐年扩大空间规模。各地要在指导本地教师全面完成注册的前提下,将教育厅分配的师生空间指标,合理分配到各校,学生指标分到班级和人头。第一批选取的学校和班级,一定要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基础条件和积极性,以充分发挥空间的平台服务作用,为今后各地信息化平台和资源的应用做好示范引领。
(二)探索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常态教学实验。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协同备课和网络研修,形成共同备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开展教师研修模式、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探索。鼓励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数字资源、网络作业、网上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开展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学习指导服务、探究式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网络空间,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的多元互动。
四、加快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建设与应用
(一)增强资源平台应用功能设置。将资源平台功能过去的侧重课堂教学资源开发转向资源开发和应用并重,增加学校社区、学生社区和教师社区等板块,增加促进学生拓展阅读的电子图书馆和帮助学生自测的试题中心等内容。
(二)创新资源建设模式。在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维护,学校购买服务”的要求建设资源的同时,各地应分别通过购买、征集和市场化运营的两种不同方式,丰富平台的基础性资源和个性化资源,创建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互补的服务模式,满足教师的应用需求。
关于对公司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应用ISO9001:2008的特别要求6.2人力资源:
6.2.2.2培训: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识别培训需求并使所有从事产品质量活动的人员具备能力。承担特定任务的人员应具备要求的资格,在满足顾客要求的方面给予特别的关注。
6.2.2.3岗位培训: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岗位,组织应对新上岗或调整工作的人员提供岗位培训,包括合同工和代理工作人员。应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给顾客带来的后果告知对质量有影响的工作人员。
对目前公司的相关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针对在职员工入职时间的长短以及不同职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时刻关注并了解在职员工对各种与自身培训相关的需求,并依据职工的培训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有效地组织实施。
公司在针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时,需要从开始就制定与员工职位需求相关的系统化的培训体系,除了员工组织正式到达岗位之前的入职培训(如:公司概况、组织结构、各项管理制度、沟通技巧、服务礼仪、企业文化、安全教育、消防知识、急救常识等等的方面培训)以外还需要依据员工在某一时间节点对岗位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培训计划、课程项目相关的模拟设计、团队项目建设、企业、部门KPI现场评估等工作,并在培训
沈 阳 华 晨 金 杯 汽 车 有 限 公 司
过程中激发员工的能动性与机动性,增强其对应岗位中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能力,以能够更好的让员工在自身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价值。
二、需根据各个岗位的不同特征特性和员工在知识技能背景方面的不同,需要各方面的人员积极探索各种不同的高效能的培训授课的方式。
在职的对应培训工作与在学校的教育就内容上来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课堂知识的直接灌输、案例方面的分析、互动的研讨、现场及时的训练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另外在培训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是丰富授课内容的最直接的方式,从而为公司培养具备丰富知识技能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员工。在培训中,考虑到环境的实际情况(如:员工的文化水平、理解程度等),在关于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内容应把教学课堂设置在生产现场,而在教室里面单独讲授一些理论基础与书面上的东西,可以说这样的培训授课方式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是没有什么显著效果的,而在现场进行讲述以及实际操作训练是比较直观和容易理解以及接受的。
另外一点就是说,可能某个岗位需要一种复合型的人才,而这个人才需要了解和熟悉的不仅仅是自己本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求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技能,然而这样的岗位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宝贵财富,企业需要在某个特定时间并根据在职员工出色的专业工作能力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训计划,并且这样的培训计划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保证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达到企业最高的人才需求(在培训中可以适当的以淘汰的形式留下拔尖的复合型人
沈 阳 华 晨 金 杯 汽 车 有 限 公 司
才)。
三、关于外送与外聘方面的培训。
这一点也是我们公司目前正在做并积极积极改变的一面,不能说做的好或者不好,而这里的建议是:首先公司要在这方面创新就必须很大程度上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不断地去吸收新的精华的管理、制度、体系、流程等知识,不断地积累创新的基础,才不至于说企业在某一程度上落伍。对此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公司的内部,需要避免企业产生闭塞现象而导致不能及时地与外界进行联系互动,我们需要时刻掌握外界的变化,这样的话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才不会大大的减弱。其次,外送外聘方面的培训也可以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内部讲师,他们可以把新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公司内部广大员工,然后员工再结合实际环境将其应用于生产,从而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所以,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必须重视这一点。
四、在培训中要有针对性。
公司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以项目管理经理人为主,并结合相关项目管理作业的特点,进行有效的项目管控为目标的针对性的培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项目团队对项目管控的水平,还能够给公司创造更大的产值。
五、关于建立公司每个员工的个人培训档案。
建立公司员工的个人培训档案方面时要提高培训工作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将员工参加过的公司内部外部的各种培训进行记录在册、并针对每次的培训内容进行考核。
沈 阳 华 晨 金 杯 汽 车 有 限 公 司
六、发挥团队的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培训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公司其他各个部门的相关配合与鼎立支持,针对这一点希望我们尽量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将培训工作做好做强。公司的培训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是企业持续高竞争力的“发动机”,同时也能够调动在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岗位,服务于企业。
对于公司的培训工作,企业首先要有足够的重视,因为培训工作也是引入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甚至激励人才的较为有效的途径。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IBM是知名的企业,而从IBM跳槽出去的员工在一年内也有宁愿拿比同行还低很多的薪酬而选择回到IBM继续工作,这就只是因为IBM培训方面的工作做的很好,以致于留住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创新靠的是什么,就是不断地学习,那么要正确的理解培训的概念,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或讲课听课,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培训是创新的源泉,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企业走向未来市场经济浪潮进行拼搏的有力军。培训是HRM(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之一,做好了培训模块,人力资源其它的模块工作也会相应的好做一些。建议企业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单位能够给予重视,给予培训一定的投入成本。
最后祝公司发展蒸蒸日上!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我校已逐步建立了一支数量够用,结构趋向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今后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由大力引进人才转变为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并重,在拓宽渠道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应用计算机、外语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等技能的能力,并创造条件,及时选拔、重点培养在实际教学、科研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使之成为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一、以人为本,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为教师学历提升创造条件,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
截至到2007年底,我校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学历(学位)的教师200人,占教师总数的42%;只有本科学历,且未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107人,占教师总数的20%,在读博士20多人,准备读博的教师人数在增加,可见我校教师目前对学历提升的需求还是很强烈的。基于此现状,学校可明确目标要求,提高教师对提高学历的认识,倡导教师追求“自我实现”,不断学习。同时学校应做好送出去和留得住的工作,一方面在教师进修的学习时间、学习费用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给教师以支持,帮助教师在较好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学历的再提高;另一方面,可配合出台学成后回校工作的优惠政策,吸引教师在读完硕士、博士后能继续留在中南分校工作,与学校共谋发展。
二、立足本职工作,举办校内培训班,提高基本技能,保证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能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务职责。
1、抓好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对新进的教师组织学习我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师职业要求和教学实践的学习,把好上岗关。
2、利用每年寒、暑假或节日长假举办英语教师培训班,三年内每位中青年教师轮训一遍,全面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举办英语口语培训班,请外教授课,提高教师的英语口语,为双语授课、全英语授课、教师读博、读研提供帮助。
3、举办短训班,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制作CAI课件的水平,探讨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杜绝多媒体运用中“电子黑板”等现象,让教师能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三、加强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培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知识的掌握应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互转换的过程,对未经过社会实际工作锻炼的青年教师,可结合所学专业,根据工作需要,以到公司挂职锻炼、参加各种实践培训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学院还可根据专业特点开办公司、事务所、设计所,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同时还可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可重点尝试。
四、建立与专业课程教学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培训、进修,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需。
以校本为原则,结合专业建设需要,对新专业的新课程和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课程,学院现有教师的知识不能完全满足授课需要,可选派骨干教师到知名学校知名专业、培训机构跟班进行短期(一般为2--6个月)专业课程培训,有针对性的更新、拓宽专业知识,以满足课程教学教研的工作需要。这种培训形式,外语学院的到厦门大学同声传译专业跟班学习、信息工程学院的软件工程项目培训、EDA实验设备人员培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逐步实施名校、名师工程,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术地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1、根据工作安排,每年选派5--10名在我校工作滿三年以上,愿在我校长期工作的(以合同形式约定)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培训,一方面使其能结合导师承担的研究课题开展学术研究,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撰写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论文,为其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可结合所在学科开展学科前沿理论研究,丰富学科理论,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
2.结合我校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每年选派2-4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参加以课程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为内容的短期研讨班或以学科发展前沿领域为内容的高级研讨班、国内有关学术会议及交流活动,从而掌握本学科发展前沿信息,推动我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五、积极开拓培训的新形式,利用互联网,对教师进行远程培训。
教师的工作很忙,集中培训学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我们可通过网络加强培训,对各科专业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校园网上增设教师培训的专门主页面,由专人负责技术管理,由教务处、督导室、学院教研室定期提供学习培训的相关资料,开设治学经验、执教经验、科研经验交流等主题栏目,提供大量的案例和课程资料,供教师学习交流。还可以开设远程网络培训课程、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随后再组织现场集中交流、考核,方便教师不断学习,全面提高。
一、先想清楚信息化规划有什么作用
信息化规划的重要作用应当是沟通政府与社会,创造信息化目标的共识,进而更有效地调动政府与社会的力量,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缺乏统一的、相对稳定的共同目标是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各方面的目标非常分散,这样工作效果会互相抵消,失去效益,而各种努力将因组不成互相支持与配合的系统而使效益大大打折。如果我们的目标不够恒定,我们就会经常自己否定自己,有效的事情会因做不到底而变成无效。而一个深思熟虑的长远规划将会大大地减少我们这方面的浪费,它将会使我们的努力更协调、更连贯,这对于各地区加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规划对我们的帮助是多方面的,它会让我们想清楚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它能让社会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想法,不仅有利于公众与政府的配合,还有利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管,以促进政府完成承诺的目标。规划制定的过程应当成为政府与公众建立共识的过程,这对于调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地方把规划作为一种申请拨款的工具,这就不对了。我们必须从组织、调动全社会资源的高度来认识规划的作用。因此对规划的广泛宣传以及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来及时修正都是应当重视的问题。认清这些道理,会帮助我们把规划做得更好。
二、信息化规划必须要与本地区的发展战略紧密地结合
信息化规划不应是独立的,它必须是地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一定要为地区整体战略服务,脱离地区发展战略的信息化规划,一定是没有效益的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一定要有地区发展战略的特色。
为什么没有通用的信息化范本,而必须要有地区战略特色呢?正如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样,信息化首先要用在地区发展的优势项目上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一定要挑选更有效益的事情来做,结合地区的优势战略来做事,使强势更强才会更有效益。
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不一样,发展战略重点也必须不一样,所以信息化的规划方案也应当不一样,这是不能照抄的,照抄的规划必定脱离本地区的战略目标,肯定不会有好效果。同样,地方的规划也不能照搬照抄照套国家的规划,各地方有各地方的特点,有针对性才会有效益。我们选择地区信息化特色的工程就是选择效益的过程,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千万不能走错。
三、多做政策的规划,少做工程项目的规划
现在我们很多规划的一个共同毛病是太热衷于做工程项目的规划,而疏于对政策的设计,实际上政府规划的着眼要放在如何用政策的杠杆来调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实现预定的目标,要重视创造社会性组织的发展。
实际上政府直接计划工程建设项目弊病很多,政府的经费有限,即使做了一些项目,也是挂一漏万的,还不如把重点放在组织社会的资源来做事,让企业多做,要利用政策来引导社会资源流向所设定的目标。政府直接来做的项目要更多地围绕着政府的改革,多为社会提供政务工作的服务。对于那些有可能产生效益,而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提供服务的事情,政府应当退出去,多让市场来做。政府介入赢利性信息服务不仅效率不高,还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增加腐败的机会。
我们应当看到信息化是一个社会改造工程,重要的不是政府来建某些资源库,而是推动社会资源的重组,让社会信息化的应用与服务繁荣起来,这里政府最有效的工具是政策,我们应找出那些最关键的位置让政策的杠杆来发挥作用。为了推动上海浦东的开发,上海市的领导撤消了黄浦江的路桥费,大大提高了社会对浦东房地产投资的积极性,有效地推进了浦东的繁荣。在信息化的建设中,我们也要来积极寻找这样的关键点,用政策来放大我们的能力。
实际上,要繁荣信息服务,政府并不需要来亲自建库,而是需要做好政府信息资源开放,政府信息开放做好了,自有人会利用这些资源来建库,这些库会比政府做得还要好。
四、政府的项目规划一定要少而精
信息化工程项目对于大多数政府部门来讲,还是一件陌生的事情。由于缺乏认识,它们呈现着“冰山”的特性,即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成本与困难仅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困难被隐藏在水下,这是我们所未估计到的。如果不留有充分的余地,最后将会狼狈不堪,所以政府主管的项目数目一定要少,规模要小,待有了经验再扩展。
信息化工程效益的取得,配套是最关键的。好像一个木桶,每块板均衡装水才会多。我们不能只看到信息技术的支出,还要看到完善各方面工作的支出,后者的支出常常会比前者多很多。因此我们必须集中足够的人、财、物资来做少一点的项目,从小做起,要遵守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律,“想的要大,起步要小,扩展要快”,其中起步要小最为关键,只有起步小一些,才能集中力量取得成果,一项应用只要真取得了成效,自会迅速地成长起来。
由于政府各部门的条件不一,所以信息化不能搞“齐步走”。应让那些条件好的部门先行。先行者成功后再来扩展,这样能大大降低整体的学习成本。“雁行式”的发展比“齐步走”的发展不仅经济,失败的风险也会小得多。
五、培育生命业务,不要拔苗助长
对于信息化来讲,我们将直面两类工程:一类是“机械型”工程项目;一类是“生态型”工程。铺设光纤,安装设备属于前者,其成功主要取决于外部投资,如同我们盖大楼、建公路、架桥梁一样,如果资金到位,进度容易控制,成功率会很高。但是有很多信息化工程并不属这一类,例如我们要建一个数据库,麻烦并不在于我们能不能开发出系统,装进去数据,而在于能不能让这个数据库长期服务下去,并在服务中不断改进与完善,这是一个新业务如何存活与成长的问题,我们称这样的业务为“生态型”工程。对于这类生态型的业务,用机械的外力来管理是没有效果的。必须要按照业务自身成长的规划,创造有利条件,让业务本身自然成长,拔苗助长是不行的,两类业务必须有两种方法来规划。
在信息化建设中,服务型的业务很多,这类业务主要是生态型业务,其难点主要在于业务的可持续性。例如社区便民服务,难点不在软硬件设计,而在于业务本身的可持续性。虽然这项工作对公众有益,并能提升政府形象,但是对于具体执行单位来讲,能否建立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利益循环机制成为关键。如果这项服务带来的资源消耗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业务就必然会萎缩。因此我们的规划就要多考虑机制的设计,创造环境,让合理的运作机制成长起来,此时政府应多扮演培育的角色,以浇水、施肥来促进业务成长。
六、机制设计先于工程设计,业务可行性重于系统可行性
在很多信息化的规划中,直接提出了一些信息化工程项目,这并非不可以,但是多数对这些项目的描述中,缺少对这些业务运行机制的考虑,而过多地考虑信息工程技术上的安排。
信息技术固然重要,但合理的运行机制设计的影响将更为深远。很多失败的信息工程业务并非缺乏经费,也不是碰到了什么技术障碍,而是因为缺少能持续发展的机制。一项业务如果缺少激励的机制,缺少扩大再生产、不断改进的能力,那终归是要萎缩的,因为它缺少业务成长的DNA。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机制的设计上。在做项目可行性研究时,一定要把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放在前面,业务长久运行的可行性通过之后再去做信息技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合理的业务设计可以在以后的发展中改进与改善系统设计的缺点,然而再完善的系统设计也不可能纠正不合理的业务设计。
对于信息化业务的建设来讲,合理的业务动力机制决定性因素,是这项业务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内因。适当的温度只能使鸡蛋变成小鸡,对石头却无效。如果一项业务的先天机制不对,给钱再多也做不好,所以合理地设计业务模式,选择恰当的机制最为重要。我们应将不同性质的业务分别交由政府部门、企业与非盈利性组织来做,发挥不同机制的优势。如果我们能将业务的需求与机制的优势搭配得很好,那么规划项目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七、地方信息内容建设规划不能照搬国家的信息内容项目规划
一些地方在制定本地信息化规划时,总是希望与国家方案保持一致,最好是能像蜂窝煤那样上下对口。这样考虑问题在很多方面也许是合理的,但是对于信息内容的开发方面,如果照搬全国的方案,将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因为信息内容的服务大部分是跨地区的,全国性信息服务的存在将会使局部的、同性质的服务失去价值。
我们应当先区别什么样的信息服务是全国性的、跨地区的,什么样的服务是本地性的。例如,社区公众服务类项目是本地区的,地方政府的公众服务是本地区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服务是本地区的。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的信息服务做规划是有意义的。但是对另一类的信息服务,例如经济形势、产业发展、企业资信等等,虽然也会涉及到本地区的很多特点与需求,但用户还是会更多地需求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形势,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国内统一的市场,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市场,本地用户会更关心整体市场的形势。而在另一方面,互联网已经拆除了信息服务在地区上的障碍,全国乃至世界的信息服务商都会来参加服务的竞争,这会给有着地区局限性的本地类似的信息服务业务蒙上阴影。全国性的、全球性的信息服务大明星会抑制本地区同类明星的成长。
作为地方的信息内容建设,一方面要避开这类缺乏整体优势的业务,可以多做带有地区特点的业务;另一方面,可以在行业上进行选择,结合自己的产品优势来选定某些特定的专业化领域,做很专业性的信息资源建设,并力争在特定的领域中,做成全国最好的。这种特色化的、面向全国的信息服务不仅会使业务本身具有更好的竞争力,而且能有力地配合地区发展战略,对提高本地区的发展优势做出贡献。
八、信息共享要有焦点
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规划中,一个高频词是信息共享,但是我们在信息共享的方案中经常看不出共享应用的焦点,这种信息共享的方案,就会显得非常盲目,这是很糟糕的。这里要重申一个道理:信息资料不是越多越好,共享的数据也不是越多越好。有效信息应用的关键是要能聚焦。我们想看清某些东西,则必须忽略另外一些东西。忽略是实现清晰的必要条件。对于信息共享来讲,一定要有应用焦点,要想清楚,共享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带着问题来组织数据,是应用问题导向而不是资料导向,这样我们就能够限制共享资料的膨胀,这对于控制共享服务的成本与提高服务的效率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的想法不是这样,他们是从资料出发,以为资料共享终归有用,共享内容越多越好,这样就把信息共享的作用夸大了,会使成本急剧上升,效率大大下降,原本很简单的信息共享应用也做不好了,过高的信息共享要求反而使信息共享成为经济上不合算的事情。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信息共享方案的选择是一个经济问题,要多做效益看得清的事情,共享的规模、范围小一点,效益会更有把握。我们不要迷信数据挖掘,以为必定可以找到大量有效的规律,数据挖掘发现成果毕竟是小概率之事,而建数据共享系统毕竟是要有很大投资的事情,这就像我们开采矿藏,必须找到有经济价值的矿藏才开采。而信息共享系统也应当看到有稳定的、有价值的应用才值得建设。
九、规划设定的目标要力求清晰而具体
在本文一开头我们就强调规划的作用是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来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规划越清晰,越具体,它的导向作用就越好。四十多年前,肯尼迪为美国的航天事业拟定的目标是:十年内把人类送上月球。这个目标设定得非常明确,因而容易发挥作用。总目标的清晰化会大有助于各项目具体工作的正确定位,这会改善各项业务工作的协调,减少无用功。同时,目标的清晰也有利人们测量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这将有助于人们来调整改进的方向,使工作更有效益。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含浑不清的目标,我们将很难看清现状与未来目标的差距,我们将不知该怎么做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我们已经强调过好的目标对于有效地调动组织各方面资源的重大作用,这里我们要强调只有清晰具体的目标,才是好的规划目标。目标选得好,规划的作用才会好。
十、利用后发优势,在他人成功的基础上做事
抄袭别人信息技术成功应用的经验,在各地信息化的建设中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反倒是一种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益的捷径。对于很多地方,特别是欠发达的地区,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吸取前人的经验来少走弯路是我们必须要认真关注的重要方法。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由于我们普遍缺乏经验,所以成功率并不很高。因此每个应用单位都应当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应用项目的风险。慢一点没有关系,特别是那些资金、人才都比较紧缺的地区,不要去抢冒风险,等到先行地区做好了,再去取经也不迟。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学习与摸索的成本,提高建设的成功率。
一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职工的安全培训意识、重视程度
人的行为受思想意识支配,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违章作业或一念之差, 但归根结底还是安全思想意识树立不牢固、管理不到位所致。因此, 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法制教育, 提高企业和工人的安全认识, 使其转变观念, 变被动为主动, 不是“要我安全“, 而是”我要安全“, 不安全不生产。法制教育是特种作业人员基本安全常识教育的一个方面, 通过学习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 使他们知道自己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因违章而发生事故所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从而提高他们在作业过程中的法律意识, 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提升特种作业培训计划编制质量, 确保培训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满足安全生产需求
培训是为安全生产服务的, 培训计划的编制必须反映安全生产需求, 具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 满足生产的持续性。培训计划的编制之所以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原因是有些基层单位领导对培训计划编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没有对本单位培训需求进行全面的系统思考, 没有把岗位需求与生产需求、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结合起来合理安排自身培训计划;另外, 基层部门在编制计划时存在工作不深入、不细致、缺乏调查研究, 情况掌握的不全面、不具体、培训计划编制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等问题。如:人员退休情况, 就要考虑到后备人员培训情况, 为生产接续做准备。
三 创新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效果
传统的课堂式教学, 照本宣科, 不能让学员产生学习的兴趣。以教师为中心, 以理论讲解为主, 灌输式教学, 缺少必要的案例剖析和互动交流, 学员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 不能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的需求, 反而会使职工感到枯燥、单调、乏味, 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培训质量更难以保证。要提高培训效果, 需创新培训方式。
1.培训要做到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讲课的时候, 最好是使讲课内容与有关的案例相结合, 结合事故案例进行教育, 使人触目惊心、印象深刻, 给人以启示警戒, 久久难忘。案例教学是培训中具有针对性能够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一环。讲瓦斯爆炸火源的时候, 以2006年淮南某矿瓦斯爆炸为例, 当时就是因为一个电工带电检修开关, 产生火花, 引起瓦斯爆炸, 死亡89人。从这个案例讲一下违章作业的危害, 也讲一下“互保”的重要性。明确的告诉学员, 如果当时有人制止电工带电检修开关, 就可以避免这起事故, 救了别人的同时也救了自己。进而告诉学员, 任何人都有制止违章的权力和义务, 这同时也向学员灌输一些好的理念。一些好的理念是慢慢形成的, 不能一蹴而就, 要通过一些案例告诉学员:在井下制止了一次违章, 就避免了一次事故, 避免了一次事故, 就可能挽救一个甚至多个 (包括自己) 生命, 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认识, 井下的三违就无藏身之处, 我们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这也是我们培训的目的。
2.培训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使本来枯燥、呆板的知识具体、形象、生动了, 可以把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最好教师要根据讲课的内容配置一些图片, 让学员就像看动画片一样, 这样学员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3.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方法
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实际操作是否合格是衡量一个学员培训学习效果的最终目标, 学员培训好坏实际操作非常之重要, 一个好的操作习惯的形成跟实际操作的培训过程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把好实践操作关对确保培训的质量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因此教学过程要从课堂转为生产现场, 让学员从课堂模拟到现场操作, 从而提高培训的积极性和客观能动性, 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4.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人群, 教学考核测重点不同
我矿现有特种作业人员760多人, 20个工种。特种作业人员整体年龄偏大, 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特种作业人员都是来自技校或职工, 仅有2.2%的是大专及以上学历, 26%高中学历, 年龄集中在40-50岁;63.81%的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殊工种达10年以上, 他们实操经验非常丰富, 在矿推行的“导师带徒”、“一帮一”活动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文化水平较低, 参加复审理论考核时, 因采用电脑等现代设备往往不及格, 这就意味着无法再从事特种作业, 针对这些人群, 建议教学考核时, 测重实操, 或理论采用口述等方式。
四 严格考证审核关, 确保证书的100%含金量
如何真正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素质, 让证书真正成为保护职工生命线的一道坚实屏障。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把好日常学习关。严格考勤制度。不少培训机构实行指纹考勤, 别人不得代考勤。凡参加培训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培训中心纪律, 不得请假, 不得利用培训时间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把好理论考试关。切实把理论灌输作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好培训, 严格考试制度, 不得走形式开卷考试, 不得叫人替考, 更不能随便发试卷叫人抄抄了事。3.把好实际操作考试关。实际操作关是否合格是衡量一个学员培训学习效果的最终目标, 一个好的操作习惯的形成跟实际操作的培训过程有着密切关系, 对实际操作不合格的学员决不能心慈手软, 放人一马, 给予过关, 就会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熟练、规范的操作才能确保证书的100%含金量.
五 奖罚并行, 提高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我矿特种作业新取证的人员大多为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 优越的生活条件养成了多数人的惰性, 他们不愿意从事危险工种, 不愿意学习枯燥乏味的课程, 因此适当的鼓励势在必行。对违纪学员进行处罚, 对表现好的学员进行奖励, 奖罚并行,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我矿每年举行职工技术比武大赛, 获奖职工将得到上万元的奖励, 还有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 这无疑大大激发了职工学习的激情。
六 结束语
众所周知, 每一起煤矿伤亡事故案例都是矿工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安全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从而促进安全生产。因此, 安全培训工作, 必须紧密围绕煤矿生产发展需要, 通过创新安全培训, 提高培训质量, 强化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素质, 真正树立安全生产的主体意识, 杜绝“三违”, 真正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2010年
[2]《江苏煤矿安全培训实施细则》, 2013年
[3]刘湘丽, 《我国企业职工培训现状分析》, 北京, 中国工业经济出版社, 2000年
关键词:园林 职业技能 培训
我校,作为园林系统唯一的一家职工技能培训基地,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职工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形成职工培训、技术比赛、技能鉴定、资格认证等“一条龙”工作格局。积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进一步扩大职工技能培训及鉴定的涵盖面,使更多的工种系列能够加入到职业技能鉴定的范畴;进一步建立并完善职工专业技能培训的制度和技能等级标准,完善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与鉴定晋升制度;进一步加大职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的工作力度,使职工能够顺利转换角色;广泛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提高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提供便利、快捷、优质的服务,提高培训的社会效应。
根据此次市局组织人事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现状,立足科学发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浅谈几点建议:
一、要建立及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使其有利于单位职工技能人才的培养、聘用及晋升
第一要建章建制。各单位的领导层首先要提高认识,把培养操作技能型、知识理论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战略目标,纳入到单位的常规发展战略总规划之中。其次是要把“提高职工职业技能素质计划”纳入到单位日常工作计划中去,逐步建立起单位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聘用、待遇“五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要通过评选“首席员工”、“岗位带头人”等形式为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本领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把单位职工中操作技能性人才的聘用及其享受的待遇结合起来,适当拉开不同工种、不同等级之间的工资待遇差距。形成技术工人能够以技定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鼓励工人在技术上能够一专多能,激励更多的职工专研技术,自学提高,行业成才,使更多的职工真正成为行业社会欢迎、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第二要营造氛围。通过各种手段,大力宣传技能型人才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重要的是要在社会上营造一个重视技术人才、爱惜技术人才的氛围。进一步强化社会各界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意识,强化意识:优秀的一线操作技术工人与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同样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在工作中,领导层和社会各界要克服“重科技、轻技能”的逻輯错误观念,对于一线操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单位中逐步形成制度上有保障的发现、重视、培养、聘用的局面。同时可以通过举办职工职业技能比武,选拔一批技术专家、创新能手,选树一批优秀技术工人典型,对有贡献突出的技术工人,考虑破格晋级,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
二、要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经费提存、使用、管理制度
建议市局有关部门要强化财务经费监管的有关措施,检查督促各单位按照规定,按计划、有步骤的足额提留单位职工的教育经费,以确保职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的经费保障。首先是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单位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制度,确保每个年度财务支出计划中,有不低于单位职工工资总额1.5%的经费用于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其次是要在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经费上,拓宽经费来源。一方面各单位采取统筹的办法,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另一方面市局每年也应划拨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职工培训专项经费。实行三位一体的经费来源方式,即上级部门、单位自身和职工本人三方共同负担,建立健全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晋升”机制。同时出于单位利益的考虑,为防止单位通过培训的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在与其签订聘用合同中可明确规定接收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的受益职工,在培训后对单位的工作服务年限,违约赔偿办法及金额,从经济效益方面对其加以约束,以实现单位职工职业培训效应的良性循环。
三、工会组织要突出提高职工职业技能素质的服务保障职能
市局工会和各单位的工会组织要依法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的有关规章制度,突出维护保障职能。全程参与、全程维护,运用法律武器保障职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服务体系中涉及提高职工职业技能素质的制度。将职工技能培训、单位岗位比武、系统评比表彰、单位优秀人才培养、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专项使用等内容,纳入工会服务职能范畴,通过职代会、政务公开等有效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发挥工会教育职能作用,利用各单位现有的文化教育阵地,对职工进行多形式、多层面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凝聚各种能工巧匠和各专业技术骨干。通过广发的开展拜师学艺、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能比武等活动,加快各行业特别是热门行业中职业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步伐,以达到促进职工职业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的目的。
南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政务信息工作,按照市政府信息处调研通知要求,南关区高度重视,深入探讨研究调研,就如何做好政务信息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拓展政务信息的内涵
政务信息是信息的一个重要门类,是政务活动中反映政务工作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情况、资料、数据、图表、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等的总称。做好当前时期的政务信息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拓展政务信息的内涵,挖掘和开发高层次信息,才能更好地为领导服务,为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拓展信息内涵,我觉得应该做到“三会一贴近”,即会观察、会分析、会表达、贴近领导意图。组织重点、热点信息,重视综合性、专题性问题,紧跟形势,把握工作重点,应该努力做到三点、三性、三度、三坚持,即信息捕捉求“三点”,即重点、难点、热点;信息报送求“三性”,即针对性、时效性、真实性;信息挖掘求“三度”,即深度、高度、广度;信息管理“三坚持”,即坚持考评制度、坚持审批制度、坚持通报制度。
二、拓宽信息采集的渠道
紧紧围绕领导的需求、围绕基层的需求、围绕群众的需求,通过多种有效渠道来采集和发布信息,是我们提高政务
1信息水平的根本和生命力。如何拓展信息的采集渠道,我认为,概括起来就是:文件堆里挖信息;翻阅材料筛信息;讲话稿中捡信息;领导口中理信息;联系上下摸信息;会议之中捕信息;参与活动追信息;重大事件抢信息;深入基层拾信息;关注新闻抓信息;掌握规律掏信息;情况反馈传信息;跟踪问效知信息;与外联系通信息;利用网络选信息。
三、细化政务信息的类别
政务信息可分为综合性信息、经验性信息、建议性信息、问题性信息、突发性信息。随着信息内涵的不断拓展,当前,政务信息还包括社情民意的信息、应急信息、舆情信息、市长公开电话平的信息、媒体网络信息、外地的经验信息。
四、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市政务信息工作在省、市领导重视和有力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信息报送数量、质量不断提高。但信息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信息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应有针对性地加以探究和解决。
一是信息质量不高。当前的信息普遍存在内容简单化、骨架化、俗套化,信息的针对性不强、指导价值不高,时效性不强、格式不规范、语言表述不准确、条理不清晰等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文不对题,辞不达意。从前段时间我市政务信息的统计结果看,全市的政务信息主要还是报道性的微观信息多,宏观信息少;事务性信息多,调研性、综合分析性的信息少;报喜多,报忧少;转版多,原创少,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
二是人员配备不到位。目前,部分基层单位办公室没有从事信息工作的专职人员,机关科(股)室也没有相对固定的信息联络人员,造成人人都管,人人又都不管的现象。
三是建章立制不到位。整体看,信息工作缺乏奖惩、责任制度的制约,有的制度流于形式,执行力差,同时还缺乏信息收集、整理和应用等内部管理机制。上级急需的信息情况临时完成,价值大打折扣。
四是专业技能不到位。信息工作需要有较高文化程度的人员来承担。但目前状况是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信息意识、写作技能较差,导致信息渠道窄,深度不够,可利用素材少。
五是基层领导认识不到位。信息工作服务机关是基本职能,是领导的通讯员、参谋、助手。有些基层单位,将信息工作放在次要位臵、边缘位臵,往往是只提要求而忽视对信息工作的指导和帮助,使信息工作人员无从下手、束手无策。
六是奖惩措施不到位。信息的收集、整理、选择、传递、建档、应用等环节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奖罚不分明,往往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好的得不到奖励,差的没有处分,使信息工作人员工作激情消退,敷衍应付,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五、完善信息工作的途径
(一)畅通报送渠道,变“多头上报”为“归口上报”。
针对信息报送渠道不顺,部门各自为阵、多头上报等突出问题,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畅通紧急信息报送渠道。一是规范紧急信息报送程序。出台相关文件,建立信息归口管理制度,普通类信息,由部门信息员报至政府办公室,凡重大信息,包括重大突发性事件信息、重大舆情信息等,相关部门及各街乡应在第一时间内报送区委区政府办公室,由两办归口汇总后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及省、市领导。对迟报、漏报、瞒报和错报紧急信息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及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二是明确信息报送范围。使各级各部门在上报信息时对紧急信息和一般信息予以区别对待,确保紧急信息报送的针对性。三是完善信息报送工作网络。建立信息报送点,要求各单位明确一名分管领导主抓,一名以上信息人员具体负责信息采集、编写和上报工作,并严格信息报送程序。
(二)发挥部门优势,变“资料库”为“加工厂”。针对各级部门只重视报送信息数量,没有为领导决策起到参谋作用,仅为信息“资料库”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加工综合,把好的经验挖掘出来,把深层次的问题反映出来,把好的建议提炼出来,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实现信息工作由“资料库”向“加工厂”的转变,确保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一些苗头性信息,方便领导未雨绸缪,有效化解各类矛盾,消除不良影响。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生产的方针,而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则是执行这项方针的必要条件。安全教育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着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从而影响到整个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我厂的安全生产工作由建厂初期的事故频发到现在的四台机组稳定运行,目前安全生产已超过了1850天、发电量去年达到了86亿,连续五年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这一切都与我厂职工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又与我们严格的安全教育密不可分。可以说,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已很完善。但笔者通过几年来的考察了解,感觉到其中也存在一些微暇,在此仅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安全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三级安全教育责任制执行起来打折扣。一是上级部门对各级责任人工作成效的考核的力度不够。通常只能通过“安规”考试进行简单了解,往往片面。二是职工对各级责任人缺乏有效监督。很多职工对安全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各级责任人安全教育开展情况不进行有效监督,执行起来容易流于形式。
2、上级单位对下级检查,存在走形式的现象。安监部门由于人员有限,到基层单位检查只能是看看学习记录、听听工作汇报,很少有时间深入了解确实学了没有、学得怎样。这样,学习记录做得好不好就成了安全学习的主要依据。久而久之就使职工们形成了“安全学习走形式就行”的错误思想,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基层安全教育形式单一。近些年,各种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网络技术在飞速发展。而我们的安全教育方法却改进较小,特别到了班组,学习的方式更加简单:念念通报,念念安规,做做记录,不免让人感觉单调、乏味。至于大家真学到了没有,不得而知。
4、上级安全会议精神的传达存在传导损失。安全会议是上级安全工作精神下达的主要办法,安全会议主要以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进行传达到分场一级,再由分场主任、安全员传达给班长,班长传达到职工。这样,一级到一级的传达过程中,往往会使职工们所能领会到的安全精神大打折扣,出现上层热、下层凉的现象,职工领会安全精神不够。
二、加强安全教育的几点建议
1、提高安监人员的“威严”,加强对安全教育的考核和监督。一是要赋予专职安监人员较大的“执法”权力,提高其在职工中的“威严”,加强对各级单位安全工作的检查和考核。这同时也要加强对专职安监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知生产各专业情况。二是加强安监部门对各分场安全员的“垂直领导”力度。要充分发挥基层安全员的作用,对其进行考核,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三是提高职工对安全教育的认识高度,加强其对各级安全教育责任人的监督。年终要由职工对专职安监人员进行评议。
2、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检查,要注重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力求避免形式主义。安全教育要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进行。各级单位制定的教育目标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教育行为具有有效性。各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安全检查应不定期进行,做到检查之前不通知。若检查之前先通知,则大有走过场之嫌疑。你好,我好,他也好,到头来只能是害了职工,坑了企业。
3、充分运用现代宣传媒体,丰富各级安全教育形式。常规教育可加入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组织职工观看安全方面的录像片,举办专题报告会、演讲会,充分调动其感官,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习惯性违章竞赛、安全知识趣味竞赛、安全技术竞赛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更应多开展。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广播、有线电视、报纸、宣传栏等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做好安全通报、文件及有规章制度的宣传。使职工在茶余饭后能不自觉学到知识,也减小了生硬说教带来的抵触情绪。
4、减小上级安全精神传达的传导损失。要减小安全精神传达的传导损失,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同志必须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等。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教育职工才有说服力,否则只被当成耳边风。其次,在硬件方面应多做文章,可在各分场安装省局会议电视闭路,使安全会议扩大到班组长,甚至是全体职工,直接面对基层,省去很多环节,有利于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5、另外、党政工青要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厂各级党政工青领导班子要精诚合作,把安全教育工作做为一项重要任务去抓。厂领导应把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业绩的重要依据。要在企业中建立起思想工作为先导,行政考核为保障,群团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在全厂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以上几点粗浅建议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贡
关键词:会计信息 信息质量 信息披露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成为国家维护经济秩序、规范社会经济生活,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全面地反映一个单位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的不可缺的依据,已受到广泛关注。因此,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1、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各种经济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给会计信息的造假者提供了造假空间。同时,由于我国的会计法规起步晚,这给会計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带来困难,从而影响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给不法分子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留有余地。加之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日益泛滥。
2、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文化及专业素质,都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会计行为。如果会计人员的思想不正确,就很难保证其会计行为的客观公正,其所制造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难以令人信赖。有些会计人员,由于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会计改革和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难以全面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制造出来的大量会计信息不符合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要求,有的甚至出现大量的技术性和基本原理差错,以至于发生某些违法、违反科学的行为还不自知,这就难免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的低劣。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和选择,从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给企业造成损失。
3、货币价值变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货币是会计不可缺少的因素。从理论上讲,用作计量的尺度——货币,其本身应当是不变的。但实际上货币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因此,货币变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长期的。
4、监督机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由于社会监督及企业内部监督的不健全,都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目前,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由于独立性不强,从业人员职业及业务素质的限制,加之企业个人利益的驱使,出具虚假评估报告及审计报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企业高管片面追求高利润,冒险激进;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偏激性;更有甚者参与违规行为,这些都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5、考核企业、政府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长久以来,对企业、政府干部政绩考核以利润完成情况为依据,这是产生会计信息质量不真实的根源。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就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有些部门领导,为了加快本部门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前提下,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企业经营者经不住“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诱惑,也就采用不合理、不合法的方法来实现其所谓的“业绩”,从而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建议
1、改进与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大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绝不姑息迁就;其次,会计信息来自于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因此建立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大大减少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同时,加强社会监督也尤为重要,完善中介机构的法律体系,保证其独立性,强化中介机构的违法惩治力度,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一个较好的法律环境。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手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将资产中的虚资产与负债中的虚负债分离出来,单独设置要素;在附注或附表中披露知识产权及自创商誉信息,从而正确估计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抗风险能力。又如;可编制预测财务报告,展示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及投资计划。有利于企业经营者与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与评价做出正确选择。
2、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毅力,只有不继续汲取新知识,才能胜任未来的会计工作;作为会计人员,诚信、守法、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是会计人员必备的品质及职业素养,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更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真正做到知法守法,廉洁自律。
3、合理设置企业的组织机构。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才能做到权、责分明,避免工作失误时的互相推责、相互指责的情况发生;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任人唯贤,建立健全员工奖惩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是国家宏观管理需要,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需要,只有注重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认清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才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旭,刘德承.探索完善检查方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财会研究,2010,(03).
[2]王蕊娜,谢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新途径[J].商业文化,2010,(04).
[3]王柏玲.关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1).
[4] 刘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分析[J].财会与审计,2009,(02).
【作者简介】张正环,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会计专业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提升其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 继《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的监管文件之后, 银监会于2009年6月1日颁布了新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重新全面定义了信息科技风险的内容, 并对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活动作出了明确规范。适逢《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发布1周年之际, 本文就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结合日常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一、信息科技风险的内涵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运用信息科技的过程中, 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它和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样, 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现阶段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信息化建设, 在金融管制放松、业务全球化、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以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 国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风险有增大的趋势, 国际银行业和监管当局都日益重视信息科技与操作风险的管理和监管。目前, 国际上宣布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国家和地区都按照新协议的要求, 明确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 而信息科技风险是操作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信息科技风险产生的原因
以鄞州农村合作银行走过的道路、存在的问题为引导, 参考相关资料, 提出下列比较常见的信息科技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落后
在我国银行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 各家银行为了提高竞争能力, 相继对核心业务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进行了改造开发。引进先进的平台、技术, 不断增加自身的科技研发力量, 升级原有系统, 开发出更适合本行实际的业务系统, 但相应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 部分风险控制制度还处于空白阶段。
(二) 机房建设不够重视
信息系统越多, 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就越多,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与核心数据安全直接相关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为核心计算机机房没有按照要求建设;信息系统日益增加, 但没有及时对机房进行重新规划、整改;在供电、机房的建设标准, 机房的安保措施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
(三) 数据安全考虑不全
一是灾备中心的成立与正常运行是保障银行业务连续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运行良好、作用有效的灾难备份与恢复体系建设不仅涉及IT、业务、财务、后勤保障等部门, 还需获得消防、电力和电信等行业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 以确保相应的配套资源。但是由于建立灾备中心成本过高, 许多银行并没有建设灾备中心, 所有的数据都存在于一点, 如果发生意外, 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二是在外包系统投入生产后的运维周期中, 主要依靠外包系统的开发商、承包商, 自身的能力不足以做好运维工作, 人力风险、数据安全风险明显。
(四) 部分科技人员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部分科技人员对信息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认识的偏差。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不足, 经常存在一台电脑既上互联网又进业务网的违规情况。
三、防范信息科技风险的对策
(一)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进一步加强科技建设, 提高科技风险防范能力, 严筑科技工作的制度防线, 做到“有章可循”。为了有效控制在程序开发、更新中存在的风险, 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在2009年初就开始拟定需求提交、变更、上线等一系列规则, 并在2010年初制定了规范的内控制度《科技部需求提交流程》, 使软件需求开发、测试、推广、维护等全过程在规范化程序的指导下进行, 预防、控制和消除可能发生的失误和缺陷, 为科技工作的高效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进一步控制风险, 在制度上, 我行出台《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在技术上, 将系统网络进行了重点改造, 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网段, 并对接入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的电脑实行MAC地址绑定, 杜绝因人员疏忽致使外部电脑非法接入的问题出现, 从技术层面上控制了业务人员的操作风险。在审批上, 我行规定重要的内网业务网段须提交总行副行长审批, 其他网段须提交科技管理部审批。
为了满足业务经营管理发展的需要和推动科技工作的进步, 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以全面保障业务系统运行, 鄞州农村合作银行针对新业务出台了《自助服务终端业务管理办法》、《网上银行管理办法》和《指纹系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为了能使大家都了解、熟知相关制度, 我们多次组织讨论、学习《科技部内控管理制度》, 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 从而确保制度更贴近实际, 做到坚持民主、尊重群众, 从而为防范风险、规范操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 加强机房建设, 改善运行环境
1.进行机房改造。从2009年初开始, 我们邀请相关专家对机房进行设计。在此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30多个支行的机房存在6类比较普遍的问题: (1) 网线较乱, 东拉西扯, 没有统一的标识; (2) 交换机随意摆放, 稍微一碰, 就很可能造成业务的中断, 并且查找问题比较困难; (3) 通信运营商的光纤长短不一, 进机房的位置没有同一的标准, 设备也没有统一放置, 出现故障很难查找; (4) 机房的UPS电源使用不规范, 容易造成超负载的问题, 存在安全隐患; (5) 监控线路不规范, 全部裸露在墙体的外面, 不美观; (6) 监控设备的安装、连接不合理。
结合上述问题, 我们对机房进行了改造, 使之符合国家机房建设要求, 有效地保障了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各个支行业务安全稳定运行, 为全行业务的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2.建设综合运维平台。为了加强机房及主机性能的监控, 提高风险预警能力, 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 对运行中心进行改造, 并建立了综合运维平台, 实现7×24小时不间断监控, 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运维平台监控机制与多渠道报警途径。在综合运维平台监控机制方面, 一是我们对全行200多个网点进行网络改造, 对所有网点进行线路与网络设备的监控;二是对中心机房的小型机、存储、网络设备进行监控;三是对机房中的温度、湿度、供电的负荷进行监控;四是对应用系统占用设备内存、CPU的情况, 及进程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利用综合运维平台, 实时通过系统进行报警, 并利用短信方式, 将重大问题及故障发送到相关维护人员与监督员、行领导的手机上。
(三) 加强运行维护能力, 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1.筹建规划灾备中心。我行从2008年开始与本地的人民银行积极协商, 计划租用人民银行的部分灾备机房, 用来筹建我们自己的灾备中心。这既能节约成本, 又能实现机房建设的标准化要求。
2.联系人制度。科技部门按照支行区域的不同, 将人员按区域划片管理, 平时加强与基层信息系统维护人员的联系, 做到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
3.定时巡检。建立业务系统负责人AB制, 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同时, 定期或不定期对系统、设备进行检查, 包括中心机房网络设备、中心机房电源设备、业务前置机系统、核心主机系统、中间业务平台等, 从而有效保障业务经营管理安全运行。
4.人员培训。在新系统开发测试结束后, 由相关的开发技术人员对系统维护组的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确保每位员工能够学得全、掌握透。在培训结束后, 由系统维护人员进行生产的发布和日后自主维护, 拒绝开发人员进入生产环境进行操作, 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四) 提高人员素质, 预防与培训相结合
【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的几点建议】推荐阅读: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几点建议01-08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07-06
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心得12-06
给家长教育孩子的几点建议-家长会09-30
教育信息化应用论文07-25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07-13
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实施方案11-16
对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07-13
教育信息化培训体会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