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通用8篇)

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篇1

今晚全校都在加班,呵呵,加班也流行。明天上午教务处要检查各系的评估准备材料,我快马加鞭,赶出来一点成果,保存一下。

警察管理系法律文秘专业培养的是能够在公、检、法、司机关和其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谈判、管理以及内勤等工作,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文秘人才培养理念的变化与更新近来,在职业教育领域有一个说法颇为流行,那就是打造“灰领”人才。“灰领”人才是指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掌握一定现代科学技术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灰领”不是蓝领向白领的过渡,而是一个具有独立职能结构、职业特征的人才类型。“灰领”阶层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从学历社会向职业资格社会转型的开始,也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黄金时代的来临。因此,高职文秘专业教育,也就很自然地应担当起打造办公室“灰领”管理人才的使命。对其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对于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本专业所适应的职业或岗位群

根据调查,本专业所适应的职业或岗位群如下:

1、培养省内及周边地区文秘工作所急需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和档案管理工作,为文秘行业的正规化建设服务。

2、立足基层公安机关秘书和内勤工作基础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整个行业的人才专业结构。

3、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毕业生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适应岗位快,进入角色早,能够尽快缓解社会对文秘人才的供需矛盾。

4、文秘专业毕业生,除满足我省需求的同时,还可为省外输送大批秘书行业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缓解我省的就业压力,减少社会就业矛盾,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社会需求、行业调查

从我们进行的实地调查和最近几年媒体刊登的招聘广告和有关部门的招聘统计看,秘书专业一直是需求旺盛的专业,往往处于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专业的前10名,有时甚至处于前5名之列。2007年11月10日,广东省人才服务中心公布了今年广东省人才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结果:从专业需求情况看,文秘专业是今年职位需求上升最大的职位,一季度还未能进入前十位,到9月份却攀升至第二位。

近年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素质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强化实践实训教学,学生就业得到较好保障。整体就业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就业重点突出,以公安机关就业为

主渠道;二是就业范围广,除公安机关外,涉及法院、检察院、司法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

单位、群团组织、民营企业等领域和行业;三是就业率较高,实际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而管理既需要组织领导人的决策、指挥等主

导性管理,也需要因领导人职数、精力、能力等限制,为保证工作成效而配备的秘书等人员的辅助管理。虽然各单位的性质、规模、职责等有所不同,但大多配有秘书类人员辅助领导

人进行管理。警校学生就业的最大门户——公安机关更是如此,尤其是基层的股、所、对需

要大量的内勤人员,因此可以认为秘书职业是一个永久性职业,而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生命及

身体素质周期规律等又决定社会永远有对秘书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人才培养要求

根据调查结果,今后我系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如下:

(一)知识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较全面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知

识,掌握从事公安机关文秘专业必备的刑事侦察、治安管理等基本知识和本专业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

(二)能力要求: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和一定创新能力;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协调所在单位办公室日常工作和对外联络;具有较强的社会考察和调查能力;掌握从事

公安工作必备的刑事侦查、刑事技术、治安管理、查缉战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熟练制作党政机关的各种公文。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

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

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

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

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

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

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

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

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

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

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

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

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

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

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

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篇2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 以下简称“光伏”) 技术发展中,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美、日、欧和发展中国家都制订出庞大的光伏技术发展计划,开发方向是大幅度提高光电池转换效率和稳定性,降低成本,不断扩大产业。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商业化、半商业化生产能力,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达16% ,市场开拓从空间转向地面系统应用,甚至用于驱动交通工具。据报道,2007年全球发展、建造太阳能住宅 ( 光电池作屋顶、墙、窗户等建材) 投资规模为1200亿美元,而到2019年还会再 翻两倍达2400亿美元,光伏技术制作的光电池有望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在能源危机日益加剧、环保要求日益高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技术导向型的光伏产业更需要高素质技能型的员工。因而培养掌握光伏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一线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显得尤为迫切,这就为光伏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平台和发展机遇,专业前景非常广阔。

1. 明确光伏技术专业发展方向

通过本次面向办学所属区域开展的社会调研,掌握市场对光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明确专业设置的职业面向、就业岗位和培养规格; 明确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根据调研总结,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专业内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与培养方向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提出建议。

2. 确定光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的新特点,光伏技术专业培养适应光伏产业需要、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牢固、职业道德规范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线工程基础人员。掌握必备的光伏发电技术基础理论,光伏组件生产现场工艺和技术,胜任光伏发电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及光伏发电系统工程的现场施工、调试、维护和管理工作。

3. 改革和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以光伏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订课程标准,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 围绕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大力推进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有效性; 改革各类课程考核办法,突出应用能力考核,打造企业需要、学生满意的精品课程。

4. 培育优秀教学团队

加强教科研力度,向科研要质量。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 的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选派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形成“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最终形成一个教育理念先进、工程经历丰富、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

5. 建立特色实训基地

努力建设完善的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技能鉴定和新技术培训于一体的开放性、实用性、先进性的高水平实训基地。

二、调研对象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三年制中专,光伏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参与此次专业调研活动,涉及光伏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类型企业,并根据江苏省苏州市光伏产业链的特点,重点对光伏中、下游企业进行专业调研。

我们主要从吴中经济开发区、苏州高新区等10家光伏类企业和5家事业机关单位进行了专业调研。机关事业单位包括高新区管委会、吴中区科技局等,从宏观角度了解光伏企业的发展状况。

三、调研方法

此次调研形式主要对企业和相关事业单位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1. 文献调研法

没有继承和借鉴,科学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本次调研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信息,登录中国知网查询“光伏技术”关键字,共有51753条。登录国家能源局网、工信部网、中国职业教育信息网、江苏职业教育等网站,了解行业政策文件及未来发展趋势、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以及苏州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光伏技术人才需求的影响提供政策依据。

2. 访问调研法

对本专业教师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访谈、通讯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了解长三角地区、苏州及吴中区域企业基本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光伏或电子专业人才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情况、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趋势、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知识、素质与能力要求,企业对光伏或电子专业毕业生持证上岗的要求与证书的种类要求情况。

3. 问卷调研法

通过与本专业已经毕业或正在实习的学生所在企业联系,以书面形式,围绕光伏技术专业而设计的关于企业岗位需求、学生技能达标情况、学生职业素养、企业对本专业工作人员的要求及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展开调研,通过对答案的整理分析获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汇总。同时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意愿、课程设置、对专业教师的满意度等方面展开的专业设想调查,以此统计在校学生的专业需求。

四、调研内容

调研的思路是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要求,根据“调研、归 纳、排序、重组”的方法,确定调研的内容包括:

( 1) 企业基本情况。

( 2) 光伏技术专业毕业生所需专业技能基本情况。

( 3) 企业对光伏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及社会能力培养要求。

( 4) 光伏企业岗位说明书。

( 5) 光伏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技能发展基本情况。

( 6) 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 7) 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五、调研分析

( 一) 光伏产业分析

1. 国家光伏产业分析

从光伏专业 ( 职业) 发展趋势看,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开发新能源的光伏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课题。每年都有大型国际性会议研讨光伏技术,5MW级大中型光伏电站正在全球建设和发展,10MW级的光伏电站也已建成投产。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利用太阳光发电系统的住宅将会逐渐普及,21世纪20年代有望在太空建造太阳能电站,用微波或激光等电能传输将电能送到地面供电。有专家建议在各大洲建立大型光伏发电站,用超导电缆连接成全球性太阳能发电厂超导联网系统,使供电不受昼夜变化影响,迎来一个光伏技术的新时代。光伏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生活、生产中渗透。

2013年,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光伏发电将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942万k W,其中光伏电站达1632万k W,分布式光伏达310万k W,全年累计发电量达90亿( k W·h) 。2013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292万k W,其中光伏电站达1212万kW ,分布式光伏达80万k W。作为朝阳产业的光伏产业在我国成长迅速,仅用短短10年时间,就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光伏电池与组件产量都占据世界产量的半壁江山。

分布式光伏发电主要分布在电力负荷比较集中的中东部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累计并网容量分别为145万k W和49万k W,占全国分布式光伏的60% 。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浙江、广东和河北,并网容量分别达到16万k W、11万kW和7万k W,三省之和占全国分布式光伏并网总容量的40% 以上。

2. 苏州地区光伏产业发展趋势

吴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光伏产业,制订了《吴中区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培育提升计划》。2009年3月14日苏州市吴中区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认定为“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全区光伏项目32个,注册资本超过45亿元。因而培养掌握光伏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一线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显得尤为迫切,这就为光伏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平台和发展机遇,专业前景非常广阔。

3. 教学改革背景分析

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为了适应区域发展需求,我们需要把学校的光伏技术专业组做优做强,是适应光伏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光伏行业要迅速发展、繁荣昌盛,对于光伏产品的制造工艺和生产组织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关注的要点。生产第一线是从设计到产品的最后一道程序,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企业的生产、管理组织都将在这里得到最直接的体现,对于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根据目前光伏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而言,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不能适应一线生产需要,这种现状致使待我们迫切地需要改变目前教的学方式,也是本专业要稳定发展的行业背景。

( 二) 苏州地区职业岗位群分析

根据苏州光伏中游企业较多的特点,此次调研我们重点对中下游光伏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具体工作岗位的调研分析,现主要岗位群有:

1. 太阳能电池片生产

池片生产主要是从硅棒经过线切割机、抛光等工艺流程得到电池片的生产过程。

2. 光伏电池生产

光伏电池生产主要是从电池片正反电极印刷、烧结等工作流程得到太阳能电池。

要求学生熟悉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 具有一定的光伏材料检测能力; 熟悉相关设备的使用; 具有较强的电子线路知识和电子装备能力。

3. 光伏组件加工

光伏组件加工主要是经电池层压封装、高压测试等流程得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工作过程。

要求学生掌握CAD技术; 熟悉太阳能组件加工设备使用; 熟悉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流程及工作原理; 具有一定电子电路、电气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电子装备能力。

4. 光伏发电系统施工

苏州还没有单纯的光伏发电应用企业,现主要存在示范项目应用。光伏发电系统施工主要通过电池组件经过电气连接,结合供用电技术实现光伏发电站的设计和应 用。2016年预计能 达到250MW总装机容量,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0MW,也就是说在今后的10年里,每年的新装机容量将是1989年到2009年前的总装机容量的总和。可见此类光伏发电技术施工人才需求非常的急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线路基础知识,具有分析电路的能力; 具备PLC、单片机等控制器件基础知识,能够进行操作; 具备逆变器控制原理知识; 熟悉蓄电池工作原理;具有较强的电气控制技术知识; 掌握供用技术专业的核心内容。

六、调研结论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优质光伏人才

以服务吴中区乃至苏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调研分析周边的光伏组件制造、光伏发电行业对光伏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定和建立本专业技能型人。

按照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通过与行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按照岗位群技能需求,形成基于工作过程,融素养、技能于一体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建立“三化四结合” ( 教学内容岗位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模式情境化; 教学文件的制定与企业的生产文件相结合,教学步骤的设计与企业的工艺流程相结合,教学项目的形成与企业的生产任务相结合,教学对象的培养与企业员工的要求相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图1)

2. 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精品课程

通过教师顶岗实践等方式深入阿特斯等企业,开展对光伏行业的调研,与企业共同制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及核心能力,实现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的对接。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系统化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技能需求在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行业需求设课程,以岗位需求练技能”的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做到“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光伏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修光伏发电设备的能力,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 如图2)

3. 培育学科名师队伍,建设优质教学群体

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力度,加大名师专业引领; 加强教科研力度,向科研要质量; 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到2014年形成一个教育理念先进、工程经历丰富、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

以建设优秀青年教学团队为目标,确立“培训、教研、科研”三结合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通过师徒结对活动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结对。通过教学指导、技能辅导和学术探讨,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质。

4. 谋划特色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水平

在完善原有的两个省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扶持、行业参与、校企共建等途径,在校内逐步酝酿、推行光伏技术创新的工作机制,改建光伏组件安装调试实训室,新建光伏技术创新工作室、光伏技术应用中心、光伏技术教学生产一体化实训室,建成融实验实训教学、专业培训、技能鉴定、科研、技术服务、课程设计、新产品开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反映光伏材料处理和生产、光伏组件测试、光伏设备设计和安装、太阳能电厂发电等光伏与沼气企业生产特点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带动品牌专业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在现有合作企业的基础上,再增加6家校企合作企业,包括至少一家西藏地区的光伏企业,以满足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实训的需要。努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深化与企业的产学合作,采取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制定能力标准、开发教材、案例教学、实训教学、指导生产和顶岗实习、成绩考核评价等方式使企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加强工学交替实习的管理制度建设,保障工学交替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专业学习与在企业顶岗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际运作人才。这样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参与对方的人才培养工作和应用性技术研发工作,并承担一定的责任,使学校与企业做到了水乳交融。

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7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45-01

前言: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涉及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学科,其课程体系如何设置,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有效的模型。本文主要针对高等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对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结构。

一、调查概况

通过当面和网上发布调查问卷,回收140份,问卷回收率99%,受访者包括各大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现状,其课程设计情况,以及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要求等。并且进行现场交流对专家进行访谈,就电子商务就业现状和市场需求进行咨询及建议探讨。对20家电子商务企业发布调查问卷,就其招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情况以及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及分析及总结如下:

二、电子商务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

1.市场现状。电子商务行业涉及的行业领域盛广,它的业务领域状况如下:商业占43%,工业占15%,金融业占13%,建筑业占3%,旅游业占3%,其他占23%。截止2014年6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500000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7200000人。越到未来,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会越多。

2.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类别。首先,是基层的技术人才,其职责主要是负责解决电子商务工作中的技术应用问题。 其次,是电子商务领域中级管理层,这一层面的人才着重于策划电子商务活动的方式、渠道。最后,是电子商务高级管理者,主要掌控电子商务的战略目标及发展方向。

3.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看法。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看法是:仅有13%的毕业生能够胜任较高级的管理工作,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27%仅掌握了书本知识、不懂实际操作;19%知识掌握不完善、不能了解行业的发展;8%的实际工作能力低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20%职业定位不明确、知识宽而不精。

4.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考虑。据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的主要素质要求有:市场推广开拓能力、协同合作能力、责任心、专业知识消化吸收学习能力、项目执行能力、职业道德与忠诚度、创新研发攻关能力、规划与策划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等。

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

1.各高校承办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不同。有的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由计算机系开办,而有的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则是由经济管理系开办。不同的系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不同,计算机系更注重实际操作方面,而经济管理系则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知识面的不健全造成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分化。

2.电子商务课程设置难度较大。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跨多领域的学科,主要涉及的方面有:管理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学、贸易学、法学等多个领域。电子商务专业涉及面如此广泛,如果课程设置不完善、不合理,就会导致所设课程过时、缺乏连续性、课间衔接不好等问题。

3.重理论知识,轻技能操作。作为跨学科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本位思想依然盛行,普遍存在着“大而全”“万能型”的培养基调。就本科教学体系而言,基本还停留在理论教学,对学生而言:“电子商务就是开淘宝店!”也就是说,理论于学生而言就是杂乱而空洞的、虚幻的概念。“涉及的专业范围广”是大家对电子商务专业比较普遍的认识,所以有些学校在设定专业培养目标时,将所有涉及到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都纳入到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当中来,以此来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而体现到学生层面,则是在有限的三至四年的时间里,非常辛苦地忙于应付学习电子商务概论、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营销学、计算机与网络数据等好几十门课程;时间和精力太过分散,就造成广而不深、浅尝辄止的结果,并且与市场人才所需求具备的技能脱节,没有真正形成核心的专业能力。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人才的确是复合型人才,但复合型人才并不能与全才划等号。

4.学生专业素质不足。其一,电子商务人才是一种具备高素质的管理型、技能型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学校的培养没有将理论转变为实践,从而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其二,上面所述的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的主要素质要求,在毕业生的身上没有完全体现。

5.毕业生就业情况。社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这是无可非议的。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面临这样的尴尬,一是市场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是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每10000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仅20%。

四、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从企业拥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状况看,专业人才数量不足,数量构成及知识结构不平衡,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企业所需电子商务人才渠道多样性 ,人才需求的规格要体现实用型和复合型。学校的电商人才培养数量大,但是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不符。

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应有一定的改革。一方面,对于课程设置,主要还是从理论上和操作技能上入手,根据市场需求,整合教学能容,优化课程体系;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实际应用该技能,所以强化实践教学,积极营造实战环境很重要。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找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克强. 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R].北京:2015。

[2]陶涛.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巨大[N].中国青年报,2012-09-20(12)。

[3]网店高薪难招人 阿里上市“敲钟女孩”自己做美工[DB/OL].http://hb.qq.com/a/20150309/011019.htm 2015-03-09。

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篇4

作为一名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大学生,认清社会的需求,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紧贴市场需求培养自身“零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国贸学子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我们的专业人才走向面临多元化、综合化的人才市场,不仅有大小型国家企业、民族企业、集资企业、个体企业,还有外资企业等的多重选择,还有集众英才于一地的国家政府机关。本次调查旨在通过税务机关干部人员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研究判断国家机关对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形势,进一步剖析机关单位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基本分类和素质要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国贸专业学生在今后发展自身能力方面的方向和要求。

第一部分调查内容

a.单位背景信息

b.单位人才资源现状

c.单位人员对调查项目选项做选择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

1.白沙地税局地处湖北省黄石市和大冶市交界处,作为阳新县地税局隶属下的第一大分局,不仅彰显了白沙的物产丰富、地大物博、民风淳厚、税种丰富,每年为全县收入做了巨大的贡献。在地税局掌管下的各纳税主体更是遍布各大行业和地区。每年上缴国库的税额巨大,因此多次被评为优良纳税基地,并受到政府机关的重视,成为贤良英才的聚集之地。

2.单位人才资源状况

本科及本科以上人才为主,占整个单位人数的50%,本科以下专科人数占整个的30%,高中学历人数占15%,硕士占整个的5%。由此可见,单位所需人才中,大部分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

单位对国贸专业毕业生看法主要持中立态度,对毕业生看法褒贬参半。在肯定毕业生能力的方面,认为国贸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表现出专业水平。单位认为国贸专业毕业生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等等。

3.单位人员对调查项目选项做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该单位对国贸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并不予以非常考虑,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有一到两年工作经验的学生更符合单位需要,由于

单位业务范围经常会与各大小企业之间有关系,所以要求毕业生有沉稳的性格、善交际、有组织领导能力,而且由于是国家税务机关,对诚信问题尤其看重,在工作能力方面更看重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当然,单位对国贸专业本科学生的敬业心并不看好,认为国贸专业本科学生的责任心和吃苦精神并不强,在这些方面有待加强。单位解决人才招聘的方法主要取决于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和面试则可成为该单位的正式员工,虽然是国家机关,对本科生的政治面貌要求不高,但对共产党员者则做优先考虑。对应聘者的性别没有特别要求,但希望国贸专业本科生是一类本科院校毕业。

对国贸专业本科生的建议是加强培养能力是最主要的,要求国贸专业本科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有责任心。

d.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新的要求

单位选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不仅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所在行业是否了解。灵敏把握市场信息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由于地区企业以及赢利机构层出不穷,掌握好各方面的信息以防止偷税漏税现象发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调查中,该单位人员提到本科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很重要的,一名员工即使能力再强大,没有敬业的精神,没有诚实的品质,没有正直的作风,最终是不会被社会接纳的,所以这方面尤其重要。

e.综上,可以看出这样几点问题:

1.国贸专业本科生的竞争压力过大,与其竞争职位的有高中生、大专生、研究生甚至归国的留学人员。这些人的涌入无形中对本科生就业造成冲击。

2.普通学校毕业生与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差别,前者确实在一些硬性条件上低于后者,用人单位更热衷于对后者的招聘。

3.不尽然的是,单位更注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内在素质及工作经验。

第三部分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总结,我得出了以下结论以及建议:

1.除了商业企业对国贸专业人才有巨大需求,如今国家机关或其他政府机构也对国贸专业的人才有必要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国家机关内部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不仅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求,成为炙手可热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大量企业单位急需一线的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广大国贸专业本科生应及时分析把握这种趋势,顺利实现就业。

2.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能力与社会要求脱轨,应注意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的改革。从调查结果看,国家机关需要国贸专业人才,而真正能胜任相应岗位的人才并不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高,在校期间实践能力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调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其次,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摈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运用知识及探索与检验知识的方法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改变过去被动灌输的方法,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

3.必须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为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应积极增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和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设立与之相契合的特定场景或案例的方式,创造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环境,做到对症下药,增加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操作能力,同时还可印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同时还可增加校外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实践能力,促使毕业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从而促进毕业生的职业发展。

4.加强学生专业“考证“指导。很多企业或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太看重学生手中的各种证书,但事实上有很多单位还是认可学生的资格认证证书的,所以社会应提高各种资格认证的含金量,是职业资格证书能够代表学生真正的能力和实际水平。目前社会上各种资格认证机构名目繁多,证书和实际能力不成正比,这些现象使一些企业对资格认证的含金量持怀疑态度。学校应推荐学生参加权威机构或部门的认证考试,同时做好相关的培训辅导工作,使学生真的能够学以致用。

人才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篇5

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式与状况:

一、大学生就业分析:

1、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学生130%。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直接的原因。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60万人,较2010年增加了近30万,加上约150万的往届待就业毕业生,2011年毕业生就业人数有望达到历史最高值。迎难而上还是另寻出路是许多毕业生面对的难题。

2、选材要求高:应届毕业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精英和骨干都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都不要应届大学生。

3、专业相同的人多: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4、薪酬逐年降低:市场只给很少的酬金:

有一份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的有关机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月薪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明显高出社会现实标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5、骗子、假招聘铺天盖地: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逐渐减少,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式,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的招聘信息表面看起很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却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的就业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6、缺乏工作经验:教授多“教练“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求职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质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图里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7、怕吃苦,爱面子: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呗身边的朋友或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远接受应届大学毕业生。

8、频繁跳槽: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接受大学生的另一原因。企业接受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连联想这样的大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脚的学费太高”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国家对大学生毕业取消统一分配派遣,实行自主择业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呈下降趋势,就业不通畅。据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了解不多。他们呼吁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多联系企业、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列外,信息网站不全面、具体的信息、就业信息迟缓,影响就业生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状况:

大学生就业率趋降,社会总体失业人数渐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不断应用,农业、工业,科技及政府机构等行业部门纷纷进行结构调整,许多用人单位人满为患,超编运行,企业公司减员增效,事业单位下岗增流,政府部门精简机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从农业看,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历史时期,农业科技含量逐渐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据最新统计,“80后”的青年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已达1亿人,这些不断涌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城市中建筑、家政、保安等体力型劳动的主要力量。虽然很多大学生不屑于这些就业空间较大的岗位,但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将这些岗位交于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

从工业看,我国正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机器设备不断应用,国有企业破产所产生大量的下岗人员已成为社会就业中新的难题。而这些下岗人员中部分懂技术、精管理的人员又具有大学毕业生没有时间的经验,正成为与部分大学毕业生进行行业有力竞争的群体。

从科研部门看,随着研究生的培养规模的不断的扩大,科研设计部门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移到更高层的硕士或博士层面,对本专科类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逐渐萎缩。

从政府机构看,事业性编制逐渐减少,公务员录用考试逐步推广,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竞争某一国家公务员岗位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而从理论和实践经验考察,大学毕业生又往往处于竞争的弱势。

三、“名牌大学”占据就业市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名牌大学所产生的“名牌效应: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用人单位对重点大学、名牌院校的毕业生的需求乃十分旺盛;从很多招聘信息中便可看到,”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正成为众多用人单位的首选,也成为进入许多大城市的“敲门砖”。尤其是一些外资、合资或着名企业对于毕业生的毕业院校十分重视。这就造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被动分流,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就业压力,“名牌效应”本质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但不应成为用人单位对于聘用人员的唯一指标,高校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理应成为就业过程中需考量的重要依据。

学历层次性差异显著,技术型毕业生就业较为宽松:我国加入WTO后,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对于本部门的人员素质要求日趋提高,个别用人高消费现象也越来也严重。有些用人单位对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并不清晰,一味追求高学历,专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呈现本科生化,本科生的岗位呈现研究生化,而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原本硕士研究生可胜任的工作岗位却非博士不要。这种现象不仅加大了就业压力,而且严重破坏了人才的合理配置,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3%,本科生为84%高职(专科)生为61%。技术型专科生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上海、深圳等地企业出现为聘用钳工、车工等技术型毕业生而竟相提供高薪的现象。有“一技之长”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

毕业生就业渠道不够畅通:当前,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在面对就业压力的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就业本身的规制,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就业渠道不畅,政策性障碍较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功能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就业形势单一;部分地区还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为包袱,片面强调财政困难,宁可雇请临时工,也不接受本地大学毕业生,从而不能发挥高校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些部门就业协议签订过程繁琐,人为设置就业政策上的障碍,致使很多毕业生不能实现正常就业,大学毕业生中的部分贫困生更是面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大多数高校贫困生来自边远地区,所受教育水平相对有限,大学期间易于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很少参加集体性活动,以致社会认知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就业时,贫困生所掌握的社会资源较小,就业信息有限,相关的就业成本缺乏,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部分贫 困生就业渠道更为狭窄,实现就业的难度较大。

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信息产业是我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和必要保证。专家分析,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们眼中已经不是最初单纯的硬件或软件技术了,而是转为软、硬件结合的开发技术。搞技术含量、搞附加值的信息产业已成为众多发达国家保持经济持续经济增长的最高重要手段。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就业前景深受信息化的影响。

而作为信息产业中最活跃,最智力密集,发展最快的电子信息技术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成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如此受到重视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就业前景怎么不好?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就业前景乐观的原因还包括国内人才急剧短缺,而产业的发展又十分迅速,中国在软硬结合这方面缺乏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

高校培养人才存在与市场结合不足的问题。目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跟市场需求的技能是平衡的,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无法学以致用,而企业缺乏的正是有项目操作实践能力的人才。

五、市场调研不同学历之间的就业情况: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格局中,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基本持平,专科生则明显地供过于求。

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高学历无疑是占有一定优势的。尤其是教育、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研发部门,招聘硕士及博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已成为用人的基本要求。因此,高学历成了这些单位的“敲门砖”,没有高学历,连应聘的门也进不了。而其他用人单位的招聘,在其他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高学历人才将占有一定优势。

大专生和文科生“最难找工作”本科生只要调整好心态、降低期望值,找到一份工作难度其实并不大,真正难的是大专生和文科生。尽管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但许多高校的就业办负责人认为,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本科生找工作其实并不算难。真正难的是文科类专业毕业生。据广州、东莞和佛山等珠三角各地人力资源机构了解到。目前正在人才市场上求职的未就业大学生群体中,大专生所占的比例占了70%以上。"大专生虽然只比本科生少读1年,但找工作的难度却要大许多”。广州一所公办的大专毕业生黄清颇为感慨地告知记着,现在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几乎都明确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即使好不容易才遇到一见愿意招聘大专生的公司,职位竞争也是非常激烈,动辄至少有三五十名学生排队等着面试。即使是那些亲戚、熟人推荐就业方面有优势的广州本地生源的大专生,也感到了“大专生已经过剩”所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

六、市场调研不同专业之间的就业情况:

机械类:及自动化专业属于人才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机械行业的人才强调技术性。企业希望招聘到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理论知识,懂得思考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希望到外企工作的学生,除了专业知识要掌握好外,管理,销售等方面的能力也不可忽视。

建筑工:大量吸纳应届毕业建筑工程专业属于人才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建筑企业对人才的硬性指标要求不严格,比如给排水、工民建、施工管理、概预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专业方向的学生,每年都被建筑施工大量吸收,由于受工作的影响人才流失相对较多。

市场营销:专业销售人才受宠,营销类职位是目前招聘类别中热点之一,企业急需的是有技术专业背景的营销人才。国内销售人员可分为高级营销人员(如销售经理)、一般销售人员,多为客户代表,推销人员,包括商场售货员和挖掘客户的推销人员和兼职销售人员。但,这些毕业生需要技术类专业背景支撑自己从庞大的营销队伍中脱颖而出。

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格外受青睐,不少高校都设有物流管理专业,但一般着重 培养的是管理型人才,而市场每年对管理型人才的招聘有限,更多的是需要在基层从事操作的人员。因此,物流操作员在每年的招聘中格外受宠。

目前比较先进的企业正在逐步向零库存迈进,这不光对物流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也要求最直接的物流操作员有跟高的能力。相对月物流管理人员,物流操作员的要求量更大。因此,受过专业物流操作培训的毕业生凭借上手快、胜任物流各个环节操作,而被相关的用人单位大量吸收。高级技工:毕业生供不应求

旅游、外事服务:第三产业就业面宽,机场、火车站、企业前台服务、接待等都为该类人才提供了就业的岗位。第三产业提供的岗位流动性大,人才缺口也很大。所以毕业生自身有很大的选择性。除去专业比较对口的机场火车站的岗位外,这类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不断提高自己,才能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

导游、旅游管理:需求量逐年递增,今年来,更多的人通过长假旅游调整和放松,因此各地的旅游人才奇缺,市场对该专业的雪球也在逐年递增。该专业的毕业生组要从事导游、旅行社和星际丙谷胺工作人员功过,这类岗位不光对就业者的知识面层次有要求,形象,语言和举止也都必须受过专业训练,所以该专业是其他专业的应聘者不能取代的。对应届毕业生来说,理工科专业学生很畅销,此外,营销类、财务类、教育类岗位比较多,但这些工作都对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

一些网站和高校内部论坛上看到了关于高校专业 排名的文章,更有人发出“千万不要报的10大烂专业”的帖子,引来了众多学生讨论。“10大烂专业”包括生物工程、坏境工程、化学工程这些年比较火爆的专业,此外还有市场营销、耐火材料、农林水地矿油、行政管理、法学和所有的人文社科专业等,入选理由是,学这些专业的就业率低和今后工作坏境查。热门专业:难找工作

七、市场对什么样的人才需求量最大:

1.电子信息: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发展那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之兆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2.生物技术:20世纪是生物世纪,生物科技经济发展起来是必然趋势。生物科研人才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之一。随着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类高科技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3.医药类:全球现代化医药技术产业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国际竞争焦点。科技部已将“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列为“十五”期间国家12个重点科技专项之一。

4.汽车类:随着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汽车专业也成为了社会上十分走俏的专业。汽车类专业人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此外,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也将持续看涨。

5.物流类;随着公路哦货运、仓储、海上搬运、船舶代理等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相关行业和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将开展全面合作,现代物流将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6.材料类: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

7.坏境能源类:坏保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坏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增加,环保投入的大幅度增加,环保产业发展较快,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产业的发展之快,效益之显著,无疑是环保技术人员的研究与开发的结果。

8.管理类:因为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将直接带动外贸的大发展,所以管理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增将指日可待。

9.法律类:目前我国律师人才十分缺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取得律师资格的专业律师还不到2万人,同时,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大提高。法律专业因此成为未来热门专业之一。

10.营销类: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雪球将继续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其中最好的就是房地产推销员,汽车营销人员,保险推销人员。

八、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特征:

1、制造业技术性人才供不应求;

2、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人才需求集中;

3、经营、管理、外贸、物流等专业人才缺口大;

4、技术自主创新性人才紧缺。

九、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市场上提供什么岗位: 软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程序员等职位

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什么: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能够按照工程化的原则和发放从事软(硬)件项目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十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优势:

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2011年 篇6

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且孩子的出生率也比以前有了一个大的提高。现有幼儿园的数量与质量已很难满足家长的需求。于是,“入园难”、“入园贵”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将建立一大批新的幼儿园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新的幼儿园的建立,将产生更多的学前教育岗位。这将使得职业道德高尚、专业扎实的学前教育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但同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比较滞后,落后于其他市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处于较落后的位置。学前教育从业人员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进一步了解市场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幼儿园、早教中心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走访企业、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专业在社会的就业岗位群,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备的能力,以此来确定我们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查情况描述

本次调查采取了个人访谈(个人访谈和走访),问卷调查和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相关企业、毕业生进行了调研。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本校毕业生现在的就业情况和在岗的工作状况,并对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提出意见,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一方面了解他们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也获得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员工的要求以及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适用职业岗位群主要分布如下:

岗位(群)一:幼儿园和早教中心的幼儿教师、保育员及相关工作人员 岗位(群)二:社区中的儿童工作者

关于调查的分析

对毕业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我们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问卷的整理,我们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学生比较容易就业。涉及到找工作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只要努力,有准备,总有机会的。由此可以表明:

1、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就业前景十分广泛。

2、开始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毕业生,不要过分追求工资的高低,先给自己创造实践机会,获得经验比较重要。

3、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进

步。

4、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中发现理论和实践很难有效衔接,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没有用武之地。

5、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社交礼仪和办公自动化使用在工作中也非常重要。

对企业调查问卷的分析

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选择了即墨市几家比较有知名度的幼儿园和早教中心进行了解。这些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包括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红黄蓝早教中心等。经过对问卷的分析整理,这些用人单位的意见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

1、公办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不仅熟练幼儿园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基本的学前教育知识,运用理论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民办幼儿园对学生的要求较弱。

2、幼儿园或早教中心每天都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口语表达能力是企业选拔人才一条重要参考标准。此外,普通话要求比较高。儿童的模仿能力强,具有向师性,老师的普通话发音直接影响儿童的普通话发音。

3、对于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幼儿教师来讲,掌握一门特长非常关键。

4、用人单位还要求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应用现代化通讯工具。

5、用人单位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能力不足,存在眼高手低的心理,缺乏服务意识和吃苦精神。

(三)职位调查的分析

1、从搜索的岗位来看,用人单位对招聘职位学历的要求不是很高,其中以中专为主,其次一些管理型的岗位,如园长或教学园长要求大专、本科以上学历。但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老师时,都希望老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2、用人单位在写招聘要求时,很多都希望老师有一个特长,比如美术、音乐,或者舞蹈。这是我们在培养人才时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中职生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从我国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我国幼儿在园人数2015年要达到3400万人,2020年要达到4000万人;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0%,学前两年毛入学率

达到80%,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70%;并且明确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即墨市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并扶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即墨市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未来一段时期我市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会有非常旺盛的需求。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会让提供非常多的就业岗位。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包括:

1、高尚的道德

学前教育工作者都是为未成年人服务,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学前教育专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扎实的专业知识

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将来的工作对象都是六岁一下的幼儿,这些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成熟,生活常识不完全具备。和其他年龄段的老师相比,幼儿园或早教中心的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的生活。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非常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熟知学前儿童的生活习惯。具有扎实的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系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3、丰富多彩的技能

幼儿园每个班基本的师资配备是两教一保,即每个班都有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两个老师平均分配幼儿园规定的五大领域的课程,包括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体能等。而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比较短。这些都要求幼儿教师能灵活的根据孩子的状态经常组织活动,变换活动的方式。所以学前教师掌握的技能越多越好,声乐、舞蹈、美术、语言表演、钢琴都要精通。学前教师掌握的技能越多,活动越容易开展。

4、一定的教研能力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分析 篇7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是指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 他们是社会的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 是国家各类人才的重要来源。自2003年以来,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式向大众化的转型以及高校扩招的步伐不断加快, 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投入到就业市场当中, 从而导致了大学毕业生供需求严重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据不完全统计, 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近700万人, 相比2003年增长了3.5倍, 仅北京就有20万的高校毕业生,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大学生高高在上的形象也随之转变, “皇帝女儿不愁嫁”依稀还在昨天, 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的严峻课题又摆在了党和国家、教育部门以及大学生的面前。作为在校大学生, 必然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才能找到工作, 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呢?只有认真了解、摸清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配合学校有的放矢地提高自身能力, 全面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北京物资学院作为以流通为特色的专业性高等学府, 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发展。本文以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为背景, 通过企业调查以发现学校培养与社会所需之间的匹配程度, 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为学校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 调查目的

通过对部分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实地调查与分析, 帮助北京物资学院在校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从而在校期间有的放矢地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 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帮助学校掌握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动向, 为优化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提供参考借鉴;并对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建议。

3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部分物流企业, 其中包括专业物流公司和设有物流部门的综合性公司, 总计50家企业, 分布在北京、上海、重庆、郑州等大城市。分别采用邮件和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总共发放问卷50份, 成功收回45份, 有效回收率为90%。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总体状况

本次调查从企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总体数量、企业每年的需求规模、需求方向、需求的岗位配置、招收大学生的渠道等方面, 对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总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4.1.1 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

我们首先对企业每年招聘大学生的数量能否满足其需求做了调查, 其中A、B、C分别为能满足、基本能满足和不能满足, 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超过80%的物流企业认为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企业的需求, 16.67%的企业认为大学生数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要。

4.1.2 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规模:

我们调查了企业每年招聘的应届毕业生规模, 其中每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数量在10人以下或50人以上的企业各为33.33%, 招聘人数为10-30人和30-50人的企业各占16.67%, 每年招聘数量在10人以上的企业达到了2/3, 表明物流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就业市场相当广阔。

4.1.3 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要求:

本次问卷调查统计了企业对应届毕业生专业方向的需求, 结果表明:专业物流企业对物流专业的学生需求量最大, 其次为管理类和经济类方向的应届毕业生;而设有物流部门的综合性公司需求量最大的是管理类和经济类方向的毕业生, 其次是物流方向。

4.1.4 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岗位:

调查显示, 专业物流企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岗位是物流类岗位;而设有物流部门的综合性公司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岗位是管理类岗位。

4.1.5 企业招聘学生的途径:

我们还调查了企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途径和渠道, 结果表明:超过50%的企业依次通过猎头网站、校园宣讲会、公司主页、内部推荐和人才引进的方式进行招聘。毕业生在寻找工作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这些招聘渠道, 有的放矢地推销自我。

4.2 物流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质量的要求

本次调查从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岗位素质能力要求、专业知识与岗位需求匹配要求等方面, 调查分析了物流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质量要求。

4.2.1 企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我们调查了物流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结果表明:超过70%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学历和相关的证书尽管比较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 包括专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学习适应能力和执行能力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2/3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重要。而超过50%以上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性别、家庭住址和外貌不太重要甚至持无所谓的态度, 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很多学生对企业苛求毕业生性别、家庭住址和外貌的认识误区。

4.2.2 企业物流类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

我们调查了企业物流岗位对应届大学毕业应具备素质的要求及其重要程度, 结果显示:所有企业都认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执行能力是很重要的;超过50%的企业认为物流专业的知识储备、抗压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领导能力很重要;而对于在物流相关企业的实习经历和物流软件的操作能力, 则只有16%的企业认为很重要。通过进一步深入的实地访谈我们了解到, 对于从事物流岗位的人员来说, 初入此行时必须从基层岗位做起, 相关实习经验与基层工作经历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此外, 物流岗位对软件操作能力的要求不高, 只要会使用Word和Excel软件即可。

4.2.3 企业物流部门员工的特殊素质要求:

我们以开放性问卷的方式, 了解物流部门员工应该具备哪些特殊素质。经过对问卷的整理, 我们发现, 与其他部门相比, 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扎实、诚信、勤恳、对产品的理解、工作的细致严谨、有耐心是物流部门员工必不可少的素质。对于有志于从事物流岗位的大学生来说, 应当从现在开始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上述素质。

4.2.4 物流部门员工所学专业与就职岗位的匹配度:

我们还调查了企业物流部门员工所学专业和岗位的匹配程度, 调查结果统计如图3所示, 其中A、B、C、D分别表示很好、好、较好和一般。

由图3可知:超过71%的企业选择匹配程度较好, 超过28%的企业选择匹配度很好或好, 没有一家企业选择匹配程度一般。从中可以看出, 物流岗位员工所学专业与就职岗位匹配程度较好, 企业对该岗位员工所学专业的要求相当高。

此外, 我们还设计了另外一个开放性问题对此进行验证:通过对企业招聘时是否接受跨专业人才就职物流岗位的调查, 我们发现企业一般不接受跨专业就职物流岗位, 除非应聘人员综合素质非常高、具备物流专业知识并热爱该岗位。

4.3 物流企业对大学生社会活动的看法

通过调查物流企业对大学生校外兼职、参加社团活动的态度, 我们重点了解其对大学生社会活动的观点和看法。

4.3.1 企业对大学生在校外实习或兼职的看法:

调查结果见图4, 其中A、B、C分别表示很有必要, 有一定必要和不必要。

由上图可知:超过66%的企业认为在校期间开展兼职或实习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超过33%的企业认为有一定必要, 没有一家企业否定其必要性。由此可见, 物流企业对大学生校外兼职或实习持肯定态度。究其原因, 企业认为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兼职或实习有利于其了解学校以外的世界, 不但能扩大视野, 也可以增加其社会阅历, 并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提升大学生的能力。

4.3.2 企业对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态度:

所有企业对在校生参加学生会或其它社团组织持肯定态度, 没有一家企业认为这纯属浪费时间、没有必要。他们认为参加校内社团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和沟通交流能力, 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5 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 我们对学生、学校以及企业提出如下建议:

5.1 对学生而言

作为当代大学生, 首先要勇于直面社会的要求和就业的压力, 热爱所学专业,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首先力争成为一个专才;其次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关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大事, 多了解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 努力做到通才与专才相结合;再次要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 尽可能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兼职或实习活动, 提前了解社会、熟悉社会, 学习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以便今后更快地适应社会;最后, 还可以参加一些校内的社团或学生会工作, 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5.2 对学校而言

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更多地联系实际, 及时关注企业的需求, 针对企业人才需求的状况, 多开展一些实践教学, 并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有的放矢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尽快的脱颖而出, 为学校争光、为师弟师妹铺好道路。

5.3 对企业而言

企业可以和学校建立双向合作机制, 及时向学校提出订单式需求, 定期组织高水平员工到校兼职授课、讲解物流管理实务, 并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进行定向培养, 共同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应届毕业生。

摘要:通过对部分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市场调查, 分析企业内部的岗位设置及其对人员素质、综合能力的要求, 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学校教育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匹配度。在此基础上, 针对学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学生日常学习提出建议:学校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 增加技术性、实务性课程的比例,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操能力;同学们要本着学为所用的原则, 围绕企业的要求, 有的放矢地进行锻炼、提高素质,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贾炜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2]钟秀英.药品流通企业物流作业岗位职能调查分析与人才培养[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8, 30 (5) :110-112.

[3]钟秀英.药品流通企业物流操作人员需求调查与启示[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7) :95.

[4]刘小红, 王成宇.物流企业人才现状和需求调查[J].江苏商论, 2005, (12) :55-57.

[5]马骁, 孟庆雅, 李伟.北京地区物流企业 (园区) 人才需求调研[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0 (28) :153-155.

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篇8

一、从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分析专业培养目标

从岗位分布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五类(如图1所示):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电工、电子类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与控制等工作,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43.9%;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主要进行电气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和日常维修,是智能型的操作人员,这类人员占30.5%;企业的计划科、生产科、企管办等部门的生产管理岗位,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这类人员占13.3%;产品的销售、售后技术服务岗位,占5.7%;行政管理和个体以及其他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1.3%和5.3%。

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笔者所在学校电气设备安装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应用与运作。

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则是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在生产现场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与运作、工艺设计与实施、现场经营管理以及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是将工程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工程、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一般不进行整机设计,也不搞产品的开发研究,不涉及高度抽象的理论概念,工作时注重定性的分析,而非定量的计算。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加强工艺实施能力和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毕业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和19.9%,这是社会对高职高专电气专门人才规格要求的直接反映。

二、从毕业生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分析课程设计

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中专教育应使毕业生掌握相对宽厚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是指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基础性知识,如高等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是组成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基础,同时又是坚持自学的必要条件。

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指适应岗位(群)要求所应掌握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本专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如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电子CAD等。它涉及从设计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和生产的全过程,是电气中专人才完成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

调查对象大都认为,外语、计算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技术等知识,是中专电气类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图3所示)。

进行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重心。基础理论知识要扎实,打好基础,储备后劲;专业知识要专精,强调一专多能。要拓宽知识面和科学视野,打破传统专业教学模式隔山如隔行的封闭状态,重视知识的渗透、融合和转化,并能不断有效地更新知识,使毕业生真正具备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知识结构。

总之,构筑电气高职高专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三、从调查分析看毕业生的能力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要求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和电工等级考证的培训,尤其是希望能掌握先进软件的使用方法。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外語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英语水平以熟练阅读材料为主,同时取得中级电工技能等级证书。

调查中就生产一线操作、工艺实施、设备调试运行维护、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广泛征求了意见,得到的反馈是,必须加强毕业生工艺实施及设备调试运行维护能力的培养,如图4所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生产领域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从业岗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高新技术信息的学习和应用方面,应具有很强的能力。同时,调查也表明,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加强电工操作实训,突出电工动手能力的专业教学特色。

从调研结果综合分析电气类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看出:

操作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任职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仪器、仪表的操作,计算机的操作等;也包含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理解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程序,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具有排除故障,维修设备等方面的能力,具体项目如电工的操作、工艺规程编制实施、电器设备的调试维修等。

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知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的创新能力等。

表达能力是指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数理计算及图表展示的能力。

其他相关能力主要是指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及社会交际能力。在能够熟练进行技术操作、懂得技术开发的同时,又能将工程设计转化为工艺流程,将管理规范转化为管理实效;具有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悟性和本领,并能自觉开发潜能、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处理好业缘关系和人际关系,善于与各方合作交流,并能沟通、协调横向通联关系和纵向领属关系。

总之,能力结构要以应用为主线,突出操作性、实用性的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要以适应职业岗位(群)为目标,加强技能训练,注重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与之相应的方法。

上一篇:登录贸易公司简介下一篇:高等教育学 潘懋元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