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精选12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第63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在探索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会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有条理地表述自已的想法。3、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导入新课:上节课,同学们还知道我们一起参观了什么吗?(学生说:美丽的街景)对,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街景。(出示情境图:美丽的街景)我们当时提出了许多问题。(课件出示5个问题):(1)右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2)左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3)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4)市府办公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5)新闻大厦有多少个房间?我们上节课已经解决了第(1)、(2)两个问题,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学习了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我们还提出了几个问题没有解决?(课件出示没有研究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接着解决好吗?二、探索交流,合作探究:(一)我们先来解决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板书问题: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1)哪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说)(2)怎样列式?(让学生说列式,教师板书:23×12)(3)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说列式理由)。(4)老师小结:象23×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我们以前没有研究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1.我们先来估计一下23×12大约等于多少?(让学生想)2.谁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将学生估计的结果写在黑板上)3.23×12的结果要比它怎么样?(让学生明白23×12大致结果)4.我们以前只研究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那么23×12准确结果到底等于多少呢?下面请各小组同学一齐想想办法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求出它的结果。(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估计此处学生能用自已的方法得出23×12的结果,如果学生做不出来,教师要在巡视后,提示学生可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注意发现特色。)5.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评析比较,引出简便的口算方法)学生展示时,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我要认真区别对待:一种情况:学生展示时只将23×12中12拆成10和2,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质疑:10和2从哪来的,为什么拆成10和2,23×10求得是什么?23×2呢?得出结果还要怎么办?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算理?二种情况:学生可能有多种拆法,有拆成6和6、10和2、或其他,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明他们从哪来,为什么拆成10和2、6和6等,还有别的拆法吗?这些拆法里哪种拆法简单,为什么?(将学生引向拆成10和2简单,)再让学生明白23×10、23×2各求得什么?三种情况:学生出现多种拆法,在比较中,学生不认为10和2简单,教师要将12改成13,再让学生再拆,学生就会发现拆成10和2简单,在研究23×10、23×2各求得什么?明白算理。6.刚才同学们都是用口算的方法求出23×12的结果,那么你知道怎样用竖式进行计算吗?(教师板书:23×12)(1)我在列竖式时注意了什么?(让学生说)(2)老师小结:相同数位要对齐,这一点跟前面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样。(3)该怎样计算呢?请各小组商量一下?(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发现特色准备展示)(4)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做法。(展示学生的想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评价)(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意义,结果从哪来,应该写在哪?)7.刚才大家交流的,同学都听明白了吗?谁能再来完整的说一说?(板书竖式):23×12 4 623276(1)我们在计算时,用了两行数表示,46是算得是什么?(学生说)(板书:23×2的积)(2)23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这是23个十)(板书:23×10的积)(3)276呢?(学生说)(276是计算结果)(二)你会列竖式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接着让我们独自解决:(1)市府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2)新闻大厦有多少个房间?(展示学生的做法,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三、练习巩固,提高能力:1、计算:422221×12×13×432、火眼金睛辨对错:3443×21×12348668431025163、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四、概括总结,条理知识: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五、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23×12=276(盏)23×12 4 6……23×2的积23……23×10的积27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 理解其算理, 掌握其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 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激发兴趣
师 (在黑板上写1、2、3、4这四个数) :可别小看这四个数, 它们可以有很多的变化!你能用1、2、3、4组成的数写几道乘法算式吗?看谁写得又多又快!
(学生可能写123×4, 124×3, 234×1, 413×2, 有的也会写43×12, 13×24, 23×14……)
师:根据这些算式的特点, 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一类是有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另一类是乘数都是两位数的乘法。第一类已经学过了, 请学生从第二类中任选一题用竖式计算, 并说说算的过程。)
师 (指着后一类) :这些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启发思维, 自主探索
师:“43×12”是两位数乘法。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用两位数乘法解决的问题, 如, 王老师每个月交43元物管费, 计算一下一年王老师需要交多少元物管费?
(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元, 再说说是怎样想的。)
师:大家估计了很多数, 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么, 怎样判断哪个数比较接近正确答案呢?请同学们算一算43×12, 看看计算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设计意图:估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 笔算前先估算, 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引导学生探究用估算的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 激励学生由估算转向“精算”, 进一步理解算式的意义。)
师:刚才看同学们做题, 发现许多同学已经想出了好算法。同学们可以先和同桌互相说说你的算法, 然后相互比较一下。
(教师把学生的算法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连加;第二种是连乘;第三种是拆数。让学生说说这几种算法中自己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会认为“连加”的方法比较麻烦, 于是把焦点集中在“连乘”和“拆数”上。此时,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方法的辨析与发现。)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7×13”。
(实际计算后学生感觉到“连加”算起来太麻烦, “连乘”的方法也用不上。这种认知冲突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探索最佳算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究笔算方法 (教师边引导边板书) 。
(1) 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与“拆数法”计算。
找一找:43×2是竖式中的哪部分?
(2) 竖式中的第二个部分积是43吗?为什么?
(求第二个部分积时, 因为“1”在十位上, 所以是求10个43是多少。因此第二部分积应对齐十位写。这样强调, 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计算中减少因对位错而整题做错的情况。为计算简便, 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3) 老师完整地写一遍竖式。运算步骤边写边提示:先算个位上 () × () , 再算十位上 () × () , 注意数位对齐。最后两个得数加起来。
三、大家来帮忙
下面的竖式计算正确吗?如果错了, 错在哪里?
四、巩固运用, 解决问题
1. 明明家去年花了326元水费, 今年注意节约用水, 平均每月花23元, 今年能节约多少钱?
2. 在学校开展的“节水好少年”竞赛中, 小刚也制订了节水计划。小刚每天节约13千克水, 四月份节水多少千克?五月份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三年级的同学在操场上排成了一个长方形的队伍。三 (3) 班的小天站在队伍里悄悄地数了数:从前面数他是第5个, 从后面数他是第9个, 从左边数他是第8个, 从右边数他是第7个。现在你知道三年级共有多少人了吗?
一、以“用”引“算”
1.计算的兴趣来自于熟悉的情景。
新课标强调:“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如何使“算”和“用”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呢?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动态化,利用课件把“妈妈带小红去书店买书,一共要付多少钱?”的情景呈现出来。学生一看到熟悉的情景,就会马上想到用24×12计算。从具体的生活问题中自然引出数的计算教学,改变枯燥的呈现形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计算的价值从情境的创设中感知。
在计算教学中,创设简单、有效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计算技能后,能立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思想——算用结合。
二、以“算”激“算”
心理学认为,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或形成态度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如果合理地利用正迁移,找准所教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就能使学生对笔算和口算、估算有一个整体的联系。
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口算、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这样,教师就可将笔算的教学与口算、估算联系起来,先对列出的算式24×12进行估算,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实际结果的大致范围,同时也潜意识地渗透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尝试根据已有的口算知识基础来计算结果。学生大致有以下三种口算方法:
A.24×10=240,24×2=48,240+48=288
B.24×2×6=288
C.24×3×4=288
个别学生可能接触过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就提出了可以用笔算来计算结果。不教先做,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如果教师平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学生就会自然地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再乘一位数(如算法B、C),也能转化成两位数乘整十数加两位数乘一位数(如算法A),甚至个别学生列出自己理解的竖式。通过对不同口算方法的交流,引出新的计算方法——笔算。虽然这样费些时间,但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新知的理解,想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有效地沟通了估算、口算、笔算之间的联系,把笔算教学纳入到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感知到知识的整体性,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知识迁移的重要性。
三、以“理”促“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应用知识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只有在获得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并提炼出算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引领学生一步步去发现算理,就会形成“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学生虽然经历了理解算理的过程,但谈不上探究,思维得不到发展,更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把想法都暴露出来,对症下药,把难点一一突破。于是,可请会笔算的同学进行板演,其他同学思考他是怎么算的,看不懂的可以随时提问。
1.“2×4=8,十位上的4是怎么来的?”这是学生第一层次的问题,他们只知道从个位乘起,接下来该怎么算就迷糊了,思维停留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刚才笔算的同学解释这是因为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4后还要再乘十位上的2得到48,随后再请几位明白算理的学生说,这样绝大多数的学生就能明白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这是学生算法第一层面的建构,也是对笔算算理的初步理解。
2.“不对啦!48+24怎么等于288呢?”这既是难点所在,又是对笔算算理的进一步揭示。对学生而言,用第二个因数中的1乘24得24,4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呢?学生思索了一下,马上恍然大悟,纷纷回答:“这个24不是24,它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1乘24”;“24其实表示的是24个十”;“这个24就是240”。教师适时补上一个“虚写的0”,学生又开始质疑:这个0可以不写吗?他们又自我解释用十位上的1乘4得到4个十,4就直接写在十位上。教师把0擦了,学生立刻明白,其实是2×24与1个十乘24相加。通过学生的对话,他们已经把笔算的算理讲得很透彻,寓理于算,认识层层深入,新旧知识间的冲突逐步解决,从而领悟到第一步就是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步就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数乘第二个因数,所以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此时学生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有了一个量的变化。这是对笔算算法第二层面的建构,也是对笔算算理的进一步理解。
3.“笔算的方法和第一种口算方法是一样的。”一位女生突然惊叫起来,“我发现笔算的方法和第一种口算方法是一样的。”这个有价值的发现是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乘法笔算也是先算几个第一个因数的积,再算几十个第一个因数的积,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笔算只不过把这三步计算合写在同一个算式中,笔算与口算的算理是一样的,是笔算算理与算法的融会贯通。
纵观这一内容的教学,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新课标的“四基”目标,既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更重视探究知识的过程性目标达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尝试、探索、发现,在认知冲突中自我领悟笔算算理、提炼笔算方法,又一层层在质疑、比较中思索,透彻地理解笔算的算理,促进笔算方法的正确养成,又沟通了笔算、口算和估算三者的关系。这样寓理于算的计算教学不仅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对今后学习多位数笔算有了新的认识,可谓“小课堂大收获”。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笑笑的老师今天也带着小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去了。(出示书P31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1、你能根据淘气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解决吗?
2、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算式解答;
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用估算的方法:最后一个座位是
21排26号,可以看成20排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
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计算的方法:
21×26=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
4、小结: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比谁最好最快。
2、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
3、练一练3、4: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审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练一练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练一练6:这是一道探究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学生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时表示法,并能准确的计算出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一、复习。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是()时上午8时是()时晚上10时是()时深夜12时是()时
2、13时是下午()时17时是下午()时21时是晚上()时14时是下午()时
3、连线。
18:0623:385:0013:00
下午6:06晚上2:00下午5:00早上5:00
4、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消失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5、春雷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6、看图填空(图在课本55页)。
春风饭店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洋洋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8、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第五课时制作年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活动课制作年历。
教学目的:通过让学生制作年历,让他们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平润年的知识,并且让学生我国的一些节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及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要知道今天是几号,怎么办?
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年历呢?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年历好不好?
二、活动。
要制作一个年历有哪些步骤呢?
师生共同总结:要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休息日和一些节日要用其他颜色标出。
如何布局,如何分工。
让学生小组合作。
三、作品交流。
你觉得哪组的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
1、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能正确、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苹果形的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70×380×919×565×225×3
57×223×432×619×337×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2.出示准备题(幻灯逐题出示):
(1)10个1是[],怎样列式?(板书)1×10=[10]
(2)10个2是[],怎样列式?(板书)2×10=[10]
(3)10个3是[],怎样列式?(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并写出得数)
(4)学生自学第9页“准备题2”,并填[]。
要求学生说一说“……”表示什么?找出规律,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王大妈制作茶叶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课件回答)
如:王大妈一天能制作茶叶多少斤?王大妈一天制作茶叶多少小时?
(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
例如:王大妈一天能制作茶叶14斤,10天共制作茶叶多少斤?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14×1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例如:14×10=14×9+14=126+14=140
14×5×2=70×2=140
10×10+4×10=100+40=140
……
(4)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单项训练(幻灯出示):
75×1038×1026×1045×1050×10
63×1072×1055×1018×1068×10
(1)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
(2)讨论:
每一小题的积与被乘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10乘一个数(零除外),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一个0。
4.深入探究:
运用课件继续呈现茶农们制作茶叶的情景后,提出新问题。
现在有30个人在制作茶叶,如果平均每人制作茶叶14斤,她们一共能制作茶叶多少斤?
(1)出示算术:14×3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3)试一试:口算
73×1090×5031×40
(4)引导并总结两位数乘整十数较好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允许并鼓励多种不同的口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2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填表:第10页第4题。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解决实际问题。(小黑板出示)
(1)45乘10得多少?
(2)60个15是多少?
(3)写出4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积都是480的算式。
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练一练”第3.5题有关题目)。
贴出苹果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苹果”的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把苹果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苹果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2.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3.情感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1.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拿出实物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例2:19×19
(1)19≈20(2)20×19=380 20×20=400 380-19=361(3)19 1
× 19
--------
171
19---------361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黑板上的三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2课时“”(p38~p39)
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图书室买来新书的情境和“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书的包装问题,其典型意义在于,一般情况下成套的书,都是一包一套。通过解决“学校买来3套《十万个为什么》,每套是12本,求一共买来多少本”的问题,即12×3,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试一试,把问题延伸改成“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这里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学习乘法竖式,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指导。
设计思路:一是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让学生在解决与这件事物有关多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录音带、习题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检复铺垫:
1、口算:3×2 2×7 10×6 20×4 8×3
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8+8+8+8= × 10+10+10 = ×
13+13 = × 26+26 = ×
二、情境交流:
1、出示情境问题“买书问题”
(放录音)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学习伙伴“亮亮”,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我校图书馆的老师们又买进新书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相信你们也一定喜欢。)
相机出示相关信息和问题“买来3套,每套是12本。”
“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
2、指名完整读题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让小组内交流算法;
班内交流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教师相机板书:
* 12+12+12=36(本) *12×3= (本) *10×3=30(本)
2×3 =6(本)
30+6=36(本)
三、交流算法:
1、列成乘法算式12×3= (本),该怎么笔算呢?
【教师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
2、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 1 2×3= (本)
1 2 1 2 1 2 1 2 × 3 → × 3 → × 3 × 3
6 3 6 3 6
3、引导小结 “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今天学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时要注意“先乘个位上的数,积要写在乘数个位的下面;再乘十位上的数,积写在乘数十位的下边。”(相机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4、“试一试”: 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
教师出示问题后,指名完整地口述信息和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列式;指名列式,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为什么列乘法算式)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试算,指名板演。12×7= ( 本)集体订正时,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重点追问板演生:这个“8”是怎样算出来的? 1 2× 1 7 这个“8”是怎样算出来的?→8 4
5、教师引导小结 “笔算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
鼓励学生联系板书的几道例题,完整地说说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要注意哪几点。
四、实践应用:“练一练”
投影出示习题,重点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第3题时,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发现规律的。
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我在新授教学后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把第二个因数的两个数字的乘积合并成一个数字的乘积,如“34×13”计算时变成34×3=102,再算34×10=3,最后34×13=3102。第二种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乘54得数的末尾与个位对齐。第三种是忘记在乘的过程中加上进位。针对这几种情况的学生,我是先集体讲评,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大家来找出问题所在的地方,再指导订正。
经过这样的辅导练习,到最后还剩两三个学困生不会用竖式计算,对于学困生我先让他们练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再在这个基础上把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第二个因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也就是说让学生做了两个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再把这两个竖式乘得的积相加,在相加时注意把第二个竖式的积的末尾上的数与第一个竖式的积的十位对齐,再相加。这样经过几个竖式的练习,效果真的还可以,学困生基本都会计算。在这种方法熟练的基础上最后让学困生慢慢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材选择了每盒彩笔24枝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和12盒彩笔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然后通过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的问题,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计算,一方面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为用竖式计算做铺垫。在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时,重点解决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定位问题。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
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 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 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1. 408 275 946
416 504 672
2.先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只要计算出2322=506(个),直接判断即可。
3.独立思考再完成交流。同时,进行爱护鸟类的教育。
294只。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 4 2 4 2 4
1 2 1 2 1 2
4 8 4 8
2 4 讨论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计算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们计算的兴趣。我根据教材的编写目的,先引导学生估算。由于刚学过估算,放手让学生们进行估算,然后汇报估算的结果分别是200、240。这样我认为能帮助学生巩固...
计算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们计算的兴趣。我根据教材的编写目的,先引导学生估算。由于刚学过估算,放手让学生们进行估算,然后汇报估算的结果分别是200、240。这样我认为能帮助学生巩固估算的方法。同时也为笔算作了铺垫。
这时我就问学生24×12准确值是多少呢?你们试着算一算,用你自己的方法计算。学生们开始计算时,我就把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王召鑫:用竖式计算。毕左雪:24×10=240,, 24×2=48,240+48=288。李文彬:240+48=288。他们三个写完后,底下就有同学就说李文彬和毕左雪的一样,我说:“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了,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三位学生是怎么想的`。”李文彬说:“我和毕左雪想的不一样,我是20×12=240, 4×12=48,240+48=288。”他一说完大家就说写的不清楚,不能让人一眼看明白,讨论后觉得就种方法只给5分。毕左雪虽然方法和李文彬一样,却写得比较清楚,但是这种写法比较麻烦,不喜欢用这种方法计算。这时,我在小结这种方法时表扬了这位学生爱动脑,这为以后的简便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最后同学们给毕左雪打了8分。
最后由王召鑫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一下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味口,都觉得这样计算简单。于是我们就来研究用竖式计算24×12,我发现学生们都进入了学习状态,最后教学效果也很好。
★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
★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 五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军王小学
王金霞
2011.10 教学内容: 书上第63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
2、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口算卡片:
24×20 12×40 32×30 34×20 60×50 50×702、4 1 2 4 ×
×
―――――
―――――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入:同学们爱看书吗?咱们班班级之星评比细则里要求同学们每学期至少读五本课外书,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买书,看看买书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出示:一本书24元。问: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如果买2本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板书:24×2)买10本呢?算式怎么列?(板书:23×10)这些算式会算吗?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是旧知识。今天我们要问这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3、如果要买12本要多少钱呢?算式怎么列?(24×12)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估算: 估一估,24×12大约是多少?生解决,反馈: A: 24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B: 24估成20,20×12=240。比准确的结果怎么样?多估了还是少估了?少估了多少?引导学生仔细地去观察。
C: 12估成10,24×10=240。
2、自主探索: 准确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算一算,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学生练习)
3、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参与交流。师:想好后可以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巡视学生计算,看看学生有哪些计算方法。)
4、小组汇报(展示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汇报: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计算可能会有以下方法:每出现一种方法,应该让学生讲明算理与方法,并让下面的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最好引导学生借助图进行分析)
A: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
当学生说完算式后,师进行板书,问:为什么要这样算?让学生说出这三道算式的意思。(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师:除了用口算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B:12拆成2×6,24×2×6=288。师:哦,你把其中的一个因数进行拆分,变成了连乘,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谁看明白了?
师:如果是24×13能将其中的一个因数进行这样拆分吗?看来变成连乘不一定都能适用。
C:笔算: 4 ×―――――2 ――――― 2 8
5、研究笔算: 1)(学生出现了笔算的方法)刚才还有些同学列竖式计算,勇敢地进行了尝试,谁愿意将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看。对学生的竖式进行一一评价。
(学生没有出现竖式)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用列竖式来解决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练习,反馈: 展示学生的竖式,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其他同学对他的算法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问:谁看明白了?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同学吗?(生生提问解答)主要问题:
① 48是怎么来的?240又是怎么来的?288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手指着口算的部分)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什么?这个算的过程也就是什么呀?口算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笔算的过程。(原来口算和笔算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240的0是否可以省略。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6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后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省略后24是否需要往后移?为什么4必须写在十位?24实际上是表示多少? 2)师板书完整算法: 我们现在一起来算一算。
师边写边问: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注意什么?最后算什么? ×―――――
8 2 ――――― 2 3)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4)跟我一起来算一算,说一说吧。
22×23=506
1、先用个位上的()乘22,得()×2 3
2、用十位上的()乘22,得()―――――
3、把()和()加起来得()6 4 4 ――――― 5
0
6、起先我们通过拆数将新知识变成旧知识来算。现在又学会了列竖式,方法可真多呀!口算我们已经学过了。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列竖式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完整板书)“笔算乘法”
四、巩固练习:
1、你能接着算吗? 2 × 2 2 ――――― 4
指着两个84,问:两个都是84,意思一样吗?
2、选择练习: 选二道算一算: 32×12
22×14
21×34
34×21(有什么发现?)
3、判断改错: 33×31=132
32×12=3264 3 2 ×1
×1 2 ―――――
――――― 3 4 9 9
2
―――――
――――― 3 2 2 6 4 发现同学们做题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查一查错在哪儿?(思考,指答)我们在笔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呢?
4、一套连环画21本,每本14元;一套科技书11本,每本29元。我带300元,可以买哪一套书?
五、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在书中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
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对于后面学习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把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3×12=276(元)×
――――― 4 2 ――――― 2
答:一共要付276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
军王小学
王金霞
2011.10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64页。
一、教材分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和乘法估算”的继续学习。教材在编排时注意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从而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及合作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计算(不进位)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抽象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西瓜算式卡片
二、教学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及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在设计教案时,注意算理和算法教学,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出发,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寻找计算方法。由问题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算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中每一步骤的算理,使学生明确第二步个位数上的0为什么可以省略,理解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数上的数去乘,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注意讲练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采用辅助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反思:
军王小学
王金霞
2011.10
1、本课原是想从旧知识出发,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但在新旧联系处理上还不够紧密。在出示一本书23元后,问:你想买几本。学生说2本、3本,很散,也只是让学生这样说过而已,再提出买2本,算式怎么列,买10本算式怎么列。只是列出了算式。
改正:出示后,问:你想买几本,算式怎么列?让学生列式计算。再反馈。反馈时将23乘一位数的板书一种,乘整十数的板书一种。再问:这些算式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是旧知识。今天我们要问这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接下来的23乘12时,也会普遍采用这种方法,而不会只用竖式。
不当处:当学生出现另外两种估算方法时,我问:少估了多少? 改正:比准确的结果怎么样?多估了还是少估了?少估了多少?引导学生仔细地去观察。
2、细节处理不恰当,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
在让学生解决23乘12时,学生出来的算法比较多,其中一位是将23分成了20与3。再20与12相乘,3与12相乘。这位学生其实是受到了估算时的影响,少估算了3个12,因此他采用了这种方法。我称许他是对的。但接下来,我把他的方法给擦掉了。如果我将他的方法保留着,引出另一种口算的方法。(将12分成10和2)然后等竖式列出来,学生说了每一步的算理后,让学生找口算与笔算有哪些相通的地方,学生通过比较,会发现其中的一种口算方法就是笔算的过程,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这样的比较方法的相通之处更好价值。还有一位学生出来的方法是20乘10等于200,3乘12等于36,2乘23等于46,最后相加。这种方法是错的,我没有进行正确评价。
当学生没有出来我所要的方法时,在学生进行独立练习时,我可以进行适当适时地点拨。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时,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所出现的情况心中有数,应该让哪位学生展示,都要心中有底,不能随意地点名。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50×11=550 32×58≈1800 12×40=480 21×39≈800 20×60=1200 18×30=540 2.用竖式计算。
24×2= 78×8= 128×3=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里就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
追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一共多少个?)(2)估算。
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回答预设:
方法一:把24看成20,20×12=240(个)
方法二:把24看成25,12看成10,25×10=250(个)方法三:把24看成20,12看成10,20×10=200(个)(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估算的结果接近正确答案?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方法一:6个2箱是12箱,每箱24个,先算2箱是48个,再算6个48是288个。列式:24×2=48(个)48×6=288(个)
方法二:将12箱拆分成2箱和10箱,每箱24个,先算2箱,2乘24得48个,再算10箱,10乘24是240个,相加是288个。(重点理解方法二)
列式:2×24=48(个)10×24=240(个)48+240=288(个)„„
探究笔算方法。
明确: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师指出:在把两个所得的乘积相加时,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板书: 2 4 × 1 2 4 8 2 4 2 8 8(4)归纳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笔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教学“试一试”。
引导:怎样检验我们算得对不对?(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
学生尝试计算12×24,指名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并提问:第二步2乘12,末尾的4和什么位对齐,为什么?
强调:计算的结果是288,说明我们前面的计算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2.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4.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5.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订正。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推荐阅读:
两位数乘一位数说课稿12-12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07-27
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05-23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11-20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11-28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教学反思11-06
三位数乘两位数反思10-05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单元目标07-27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09-28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