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制定案例(通用8篇)
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目标管理实施的过程,分析王总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正?
案例分析:王经理通过企业管理理论的培训课程之后,对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印象深刻,决定在公司内部实施这种管理方法。王经理的做法虽然是运用理论进行实践,但是他没有考虑公司内部客观因素,没有真正落实的问题的根源和依据解决问题。
1、应该制定目标要有依据,而且要各部门通过努力都能完成;
王经理个人认为各部门的目标决定了整个公司的业绩,应该由他本人为他们确定较高的目标。于是,他亲自为公司的各个部门制定工作目标。他实施了管理决策权力但是没有采纳中层管理者的拟定和选择的可行性行动的计划,及其共同制定的目标的做法是错误的。
2、制定目标方案下发前要征求部门意见,防止方案下发后出现无法接受的问题;
王经理确定了部门目标后就下发给各部门负责人,要求如期完成,并口头说明计划完成后要按照目标的要求进行考核和奖惩。但是他没有像各部门负责人受到这些目标任务后,存在很多问题没法接受这些目标。他没有了解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就确定目标的做法有损于自己的权威性、原则性、会导致目标的实施率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
3、制定的方案一旦下发如果没有原则性问题,必须执行,或执行中修改;
各部门接受到这些目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后,无法接受这些目标,导致王经理的目标管理方案无法顺利实施。王经理制定目标了,没有明确组织的作用,执行目标行动得到有效的进行,4、完成目标的可操作性要强,要严密、闭合,但防止复杂、繁琐;
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企业以自身实际能力为基点对行业趋势、市场竞争格局变化趋势的整体预计, 这个预计需要详细的市场数据作为基础, 企业对此应该进行SWOT分析, 认真审视企业面临的机遇威胁以及自身的优劣势所在, 由此选择适合企业的竞争策略。再次, 企业战略规划必须对于企业的目标、策略、计划实施整体的指导和管理, 提供统一的方法论证, 促使业务与职能支持的信息交叉, 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最强化。
一个符合企业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战略规划, 不仅对企业全年的营销活动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而且对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生产、财务、产品研发、人力资源等各项工作计划带来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 在现阶段能够科学的做好战略规划的企业并不是很多。时下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为什么做不大、做不强甚至做不久?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但很多时候都是在战略上出了问题。对企业而言, 没有战略, 或是战略不科学与不合理, 都会导致盲目扩张、竞争乏力、执行不力、成长无后劲等诸多问题的出现。而战略规划最为重要的就是能指明未来企业整体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 战略规划就必然成为企业决策者必须推动的工作。战略规划的目的就是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下, 如何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和实力, 以期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最大化。它包括了企业发展所有方面的精华, 可以说是一个方向性指导纲领。如没有一个正确而坚定的方向, 任何规划与工作只能是空中楼阁, 当然最终还决定于这个战略规划的可操作性。至于这个规划是长期性的还是短期性的, 那就要根据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了。
我是个一无文化二无特长、每月仅领七八百元的普通打工妹,现在生活得既麻木又盲目,没有理想也没有目标,就像在黑暗中航行的小船,找不到出口。我多么渴望站起来,但我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明天该怎么办。请问,我怎样才能走出这种困境?怎样制定我的生活目标?
(湖南南岳艾海燕)
本栏主持:有一份调查报告说,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没有目标,这些人大多有比较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一个人若长期没有生活目标,得过且过,自然会对生活感到厌倦,容易精神疲乏,甚至造成忧郁、焦虑等病症,所以,走出这种困境,首先应为自己订立生活目标。但每个人的条件各异,怎样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活目标呢?首先应考虑自身条件,制定努力目标和方向应切合实际,既能使自己努力向前又不至于因目标过于遥远而丧失信心;其次要考虑自己的年龄、兴趣和能力,毕竟,工作并不是纯粹为了生存;第三,应多了解目前社会形势、各行业的发展前景,以便制定目标时更加准确可行。
记忆力下降是怎么回事?
我今年才28岁,刚做了母亲半年,却发觉记忆力突然下降得很厉害,做事经常丢三拉四。我还这么年轻,怎么会这样呢?记忆力下降是怎么回事?生育会影响记忆力吗?
(四川省大竹县梁芹)
本栏主持: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们对经历过、发生过的事情的印象,经过加工保存在大脑中,并在需要时提取、回忆出来。成人记忆随年龄增加而发生变化,这是一种生理性变化,是一种记忆的正常老化。除此之外,记忆还与躯体健康状况有关,如脑部肿瘤、糖尿病、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性梅毒等疾病都可引起记忆力下降。同时,记忆与心理健康也有十分重要的关系,长期处于社会压力大、抑郁、自卑、焦虑等心理状态时也会引起记忆障碍。我曾看过一篇报道,产后妇女的脑容量会减少大概5%。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生过孩子的人,特别是脑力工作者会有一定的力不从心的感觉。但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节改善,改善效果因个人而异。
做斜视手术需花多少钱?
当人人都有一双漂亮的眼睛时,我的心却隐隐作痛。我的右眼是天生的斜视,给我和他人带来尴尬和不便,自卑、恐惧让我逃避一切,从而使我一直沉沦在黑暗的深渊中。如今噩梦初醒的我终于想到拯救自己。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我的眼睛一定能治好。但我不知道该选择哪所医院,治疗费用需多少。我想待万事俱备后进行治疗,希望贵刊能给我一盏明灯指路,让我不再迷茫。谢谢!
(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燕子)
本栏主持:斜视,是指眼睛视轴不正,有偏内、偏外或上、下不正的情形。正常人的两眼视物应是正而平行的,当注视一个物体的时候,此物体的影像即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视黄斑中心凹上,再经过大脑的融像能力,才使两眼所见的影像合而为一。斜视的病人因为眼位不正,其注意一个物体时,此物体影像则落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如此视物就会出现复视情形;一眼影像受到抑制,丧失两眼之单一视机能与立体感,有的还会导致视力发育不良而造成弱视。因此,斜视不仅是美观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若不及时治疗,常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视觉功能异常与弱视。
斜视可以通过配戴眼镜或偏头视物矫正,成年人一般需采取手术治疗。深圳、广州等城市的许多规模较大的医院均可以做斜视手术,费用两三千元至近万元(单眼)不等,一般需住院一周时间。
燕子,你在龙岗区工作,建议你先到深圳市区医院检查,按专科医生指导做好手术准备。斜视并非疑难杂症,手术费也不算太高,不必过于担心。病痛并非自己的过错,因斜视而自卑更没必要。祝愿你早日拥有一双美丽的眼睛!
出家需要什么条件?
我一心想遁入空门,但听别人说出家为尼需要高文化。而我只有小学文化,加上不知道哪里有佛寺,所以一直都没有行动。你能告诉我哪里有佛寺吗?遁入空门需要哪些条件?
(贵州省遵义市妮尼)
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不可或缺的,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一旦确立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就会给教学活动以积极的影响,而不合理的教学目标也会使教学活动遭受挫折。我国一些优秀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就是说,必须有一定难度,“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同时又不能过难,以至于使劲“跳”也摘不到“桃子”。这条经验也就是说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那么如何才能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呢?
一、确立明确的目标,体现目标的指向作用。
目标的指向作用是通过影响人的注意而实现的。有了明确的目标,人在活动中就会把注意集中在与目标有关的事情上,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一个出色的教师总是能在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提出或呈现明确的目标,他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也很清楚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因为胸有成竹,所以也就有可能从容自如,做到事半功倍。
在上《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堂课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我开门见山地提问“什么是策略”,在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词(如计策、方法等)来表述对策略的理解后,老师就提出在语文上,也会用到一些策略,马上让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要学会一些“策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逐步引导学生画圈的方法可以整理题目中的条件,使条件清晰有条理,帮助解题。让学生一下子明确了这节课重点要学的“策略”就是用画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目标明确后,学生学有重点,整节课的学习效果自然是不用说了。如果不能确立明确的目标,教学活动将不着边际,缺乏条理,尽管辛苦忙乱,却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二、确立难易适中的目标,体现目标的激励作用。
目标的激励作用是指所确立的目标能激发学生观察特定对象的积极性。要使教学目标起到激励作用,就必须与学生的内部需要相一致。只有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内部需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而教学目标是否具有激励作用,关键在所确立的这个目标是否难易适中,是不是符合“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要求。一个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起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该目标而不懈努力。而一个过难的目标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不敢向前;一个过易的目标又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从而对学习内容满不在乎。
在教学活动中,要想真正体现目标的激励作用,教师就应当从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着手,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立难易适中的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
三、确立便于检测的目标,体现目标的标准作用。
目标的标准作用是指教学完成后,确立的目标能否成为检测教学效果的尺度。教学检测就是以确立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用可靠的数据以及成果来显示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标准,而教学效果也为评价教学目标是否体现出标准作用提供了反馈信息。
教学目标要发挥标准作用,就必须是可检测的。如果教师提出的目标是含糊的,笼统的,那就难于检测。再拿这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来说,如果老师只是很笼统地说要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方面可能会有学生觉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学过了,就不再重视这节课的学习;另一方面到了教学活动结束后,老师在练习反馈中如何以这个目标为标准呢,学生只要能把问题解答出来,那就是完成目标了吗?其实不然,这节课的目的不简单地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目标过于笼统,是难以检测的。这里的“学会”应该是指“再”学,并“学会”画圈的策略,检测时,可根据学生是否能把题目中的条件正确地摘录并整理,同样速度也是要看的。所以,教师提出的目标是如果是明确的、具体的,那么就便于检测了,也就能充分体现目标的标准作用了。
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论的研究都表明,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地促进教学活动朝产生最大成效的方向发展。因此确立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对教学目标的确立。
手:
1、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依据学生实际水平。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组成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目标是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共同构成美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着力改变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等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问题,但并不等于不要知识与技能。为了体现这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服务与“学”,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应更侧重于学生“学”的目标是否达成了。所以教学目标的实际应该有针对性,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发挥每个之所长,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再则传统教育是漠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目标”来自官方的、传统的教学安排,容不得学生置疑和追求,学生所要做的就是接受和记忆,课堂教学的唯一任务就是落实这个目标。但新的课程改革承认并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价值,那么,教学目标就应该针对学生,有一定的灵活性。由于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所教班级情况不同,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不可能一样,因此,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围绕课程总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兴趣和学生发展需求,即使是同一年级段,面对不同学生,教师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因为大纲教本实际上都不能完全确定学习者具体准确的学习需要,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应该因人而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跳一条摘到“最近发展去”的果子。
2、教学目标的表达要准确、简洁、全面。
教学目标的表达要准确、简洁、全面,要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与评定,要能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即能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和美术教学的特点,教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陈述上要准确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期望学生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作出检测。如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本格式可参考:(学生能)了解××艺术语言和特点(知识);用××材料、××方法做(画、设计、制作等)出××作业(技能)。在这里教师把动词“了解”改为 “讲出、阐述、学会、掌握”等动词,所表达的目标是完全不一样的,直接影响目标的检测,所以教师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上要准确地运用相应的动词,以便于操作与检测。
3、教学目标的落实应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
教学目标为选择教材内容、安排教学主题的顺序以及配置教学时间提供了依据。只注重教学过程或教学形式,忽略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关联,是很多课堂教学走上形式主义的直接原因。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说有教学过程就一定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教学目标具体地表述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它预先设定,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教学目标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同样教学过程是为了完成某个目标而开展和实施的,做到有的放矢。没有教学目标,任何的教学过程都是毫无意思的;同样,没有教学过程,什么美好的教学目标也只能是个空谈。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应灵活地运用教材,大胆地对书本内容进行整合和增减,对无助与落实教学目标的内容给予坚决的舍去,以整体把握书本和教材。
总之,只有正确的把握新课程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深刻领会新的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们才能准确认识和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因而也就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思考和行动,这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制定目标——具体明确
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在吃透《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切实把握课文的特点;其次要关注学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增强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具体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达越清晰明白,在课堂教学中也就越容易把握,目标的达成率也就越高。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比较随意,用词过于抽象概括。比如有位教师把《梅花魂》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样的目标设计看似没错,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它过于笼统,似乎放在不同的课文中都能套用。考虑细致一些的话,可以将它改为:(1)能正确认读“魂、幽”等12个生字,书写“魂、缕”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2)知道作者是通过五件事表达自己对外祖父的怀念之情,能画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3)会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修改后的目标设计操作性强,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与检测。
二、落实目标——贯穿始终
“写在前头,忘在脑后”,这是不少教师对待教学目标态度的现实写照。实际上,教学目标不仅制约着教学活动总的走向,也决定着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教学目标为灵魂,以目标的有效达成为指向,精心预设相应的教学环节,如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等,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有位教师执教《开天辟地》一课,制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初步感受对偶句的特点”。为此,他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中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一是在课前谈话中和学生一起对对子。师说“天”,生对“地”;师说“天高”,生对“地厚”;师说“天长”,生对“地久”等。二是安排了一个“初读课文,认识对偶”的学习环节。先由教师出示“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学生观察、朗读这个句子,接着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前后结构相同,字义相对,字数相等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比如“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预设的这些教学环节,能让学生比较充分地认识对偶句的特点。这样,教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体现,它的现实达成也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三、达成目标——灵活扎实
关注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自觉控制,使所有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展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许多教学细节是无法预料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让课堂的生成是在教学流程调控下的生成,是朝着教学目标方向的生成,做到既扎实又灵活地落实教学目标。
学生的质疑有时就不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而这个问题又关乎教学目标的达成,此时教师就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个生成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有位教师上《顶碗少年》时,一个学生问道:“文中的少年是一个人在表演,为什么课文中却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时也有学生说道:“拼搏都是有对手的,就像运动会上的比赛活动。可是这里只有少年一个人,用„拼搏‟不合适。”上述问题看似普通,其实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密切关系。于是,这位教师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讨论。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交流中大家认识到,这里的“拼搏”以及后面的“搏斗”“搏”实际上是指打一场心理战,对手就是少年自己,成败在一念之间——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这样借助生成的问题,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便巧妙地解决了,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实现。
四、反思目标——全面深入
一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这个设计是符合学情的,是有效的。反之,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么我们就要回到最初的目标,反思自己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下一步应该如何改进。
反思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思目标的确定是否符合教材的要求和学情,是否超出了年段目标和学生的接受水平;二是反思目标在落实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是否背离了预设的教学方向。这样,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改进,不断地循环操练,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制定目标-计划【精华版】
一、目标.............................1(一)目标概述......................1
(二)目标管理——企业的导航系统..................2二、计划.............................3一、目标
(一)目标概述
【引例】面对人生,有人整天都是精神振奋,干劲十足,仿佛有用不完的力量。而有些人却是怨声载道,灰心沮丧,一天到晚永远生活在烦恼与忧愁之中。因为他们没有目标,他们茫然失措,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那里!目标就如同人生的灯塔,而人生就如同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如果没有目标,就象船只没有灯塔,永远无法达到人生的彼岸!
1、目标的定义:目标是是个人或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要期望的成果。目标是欲望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切行动的源动力。企业目标(企业类同战略目标):是企业为完成使命,在一定时期内需要达到的特定业绩目标。Peter Drucker认为:“企业唯一有效的目标就是创造顾客”。
【目的与目标】“目的是应达到的效果(结果),目标是要达到效果的量化指标”,目的与目标有共同的结果,但是目标更侧重于可量化。
【目标故事】“一个博士在田间漫步,看见一位老农在插秧,秧苗插得非常整齐。博士觉得老农很不简单,上前问到:“老大爷,您怎么插得这样齐?”老农递过一把秧苗说:“你插插试试。”博士接过秧苗,脱鞋挽腿下田插秧。他插了一会儿,发现自己插得乱七八糟,于是他问老农:“为什么我插不直呢?”老农说: “你应该盯住前面的一个目标去插。”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博士就在前方寻找目标,看到了一头水牛,心里想,水牛目标大,就盯着它吧。他又插了一会儿,发现自己插得有进步但是还是不直,歪歪扭扭,他再问老农:“为什么我还插不直呢?”老农笑着说:“水牛总在动,你盯着它当然要插得曲里拐弯了,你应该盯住一个确定的目标。”博士猛醒,盯着前方的一棵树去插,果然秧苗插得很直了。
2、确定目标的“START”原则:
具体(Specific)
可衡量(Measurable)
可达成(Attainable)
相关资源配置(Relevant)
时限(Time-based)
布衣公子 精心编制
制定目标时,要注意将总目标分解成阶段化的目标,以防止总目标太渺远飘忽,不利于实施的控制。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3、目标的好处。①目标清晰可见,随时可激发你向上努力之意愿与力量;②只要目标正确,终有一天你必会成功;③没有目标就没有着力点,到头来一事无成;④目标可激发潜力(日本实验)。
目标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工具,它能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目标的建立可以为你提供一个从此起步的平台。当你制定了目标以后,大脑会直接引导我们注意和目标有关的一切东西,就会帮助你去达成目标。美国波士顿塞尔提克篮球队的传奇人物Bill.Russell,有保留自己评分卡的习惯。他在打完每一场球之后,用一张满分为100分的评分卡为自己评分。在他的篮球生涯中,他从来没有得过65分以上。很多人说:“可怜的Russell,打了1200多场的球赛,从来没有达到过自己的标准!”然而,就因为他拼命要达到自己的标准,他成了最杰出的篮球运动员。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减少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时常听到关于不少鲸鱼搁浅海滩的报道,有些新闻说是这些鲸鱼在集体自杀,并对它们自杀的原因感到困惑。鲸鱼研究专家在对鲸鱼进行跟踪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它们之所以被搁置在海滩甚至暴死滩头,是因为它们追逐沙丁鱼的缘故,是这些微小的沙丁鱼群将这些庞大的鲸鱼引入到死亡的歧途。鲸鱼是因为追逐眼前的小利而死亡的,他们经不起蝇头小利的诱惑,将自己巨大的潜能和力量耗费在没有多少意义的小事情上,结果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可见,不论动物的体型、种类,如果目标选的不好,结局是一样的悲惨。
【关于目标的观点】①满足目标的行为才是有效的;②将军赶路,不追小兔!③把重点放在目标上,如果专注过多的小问题,你会丧失你的目标。(余世维)④作主管眼睛要向前看,就向游泳一样,不要低着头瞎忙,花90%的时间,做10%的事情。(余世维)
(二)目标管理——企业的导航系统
【引言】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恰恰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工作。所以,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进行管理。(彼得.德鲁克)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 MBO)是彼得.德鲁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它是一种更注重过程的管理思想。目标管理模式的实施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确定总体目标,再是目标分解(总目标→阶段性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然后是资源配置,最后是检查和反馈。
定义:目标管理又叫成果管理。根据组织的规划,结合员工的实际,由上往下建立互为关联的一个目标网络,并加以自主实施及依此进行相应的激励,达到提高个人与组织的绩效的一种方法。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①企业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即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订共
同的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③每个人的分目标都完成了,企业总目标才能完成;④企业管理人员依据分目标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
二、计划
1、为什么需要制定计划? 返回
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日常学习或工作中,计划是常用并意义重大的。一切有组织的活动,不管大小,重要与不重要,全局性的或是局部性的,都必须有计划。计划工作又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只有有了计划以后,人们才能开展其他的管理活动。
A、就个人而言,能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使行动有预见性,生活有条不紊。
B、对企业而言,计划是有效组织企业生产的一种方式,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保证组织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同时,多变的环境要求企业经营要有预见性。
C、对国家而言,市场存在缺陷、企业决策的盲目性、逐利行为等,导致市场失灵,社会公益项目没人投资,需要政府有计划的引导、完善。
【列文定理】那些犹豫着迟迟不能作出计划的人,通常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提出者:法国管理学家列文)。点评:如果没有能力去筹划,就只有时间去后悔了。
2、计划的概念:计划是为完成一定的目标而事前对措施和步骤作出的部署,即计划是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计划是一个统称,涵盖常见的规划、纲要、安排、设想、打算、方案、要点等。
计划有长短之分,可以根据阶段性的目标设定阶段性的计划,比如,一年计划、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等等。(五年计划是斯大林的发明,虽然斯大林模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五年计划这种形式却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甚至个人或企业组织所采用)。
3、计划的特点。
(1)预见性。制订计划要对未来一段时间或一个时期作出科学的预见,如基础条件如何,前景如何,目标高低,措施怎样等等,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确的估量。没有科学的预测,也就没有计划。
(2)可行性。制订计划,就是为了执行。对未来的预测,应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切忌盲目地、无根据地制订计划。这样才能使计划有可行性。
(3)指导性。制订任何一项计划,必须有明确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什么任务,获得什么效益。这也就成了工作的方向和依据,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社会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这对事先制订的计划来说,很难准确无误地进行预测。因此,计划能不能完成,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去总结。
(4)可变性。如果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就要适时地予以修订。所以计划既有指导性,也有可变性。
计划本来就应该带有变化性,本来就应该带有弹性,不是每一个计划都是死板的,变化本来就应该要比计划快。当你发现计划有失误的时候,当你发现计划不能帮你实现目标的时候,你就应该改变它。所以,“计划没有变化快”这句话很有它的道理,但是它的意义不是叫你不要做计划,而
是叫你做多套计划。就好象从北京到上海,你可以选择坐飞机,你可以选择坐火车,你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到达。你应该有不同的计划,因为你坐的火车可能会误点,这样你可以选择乘飞机,或其它交通工具。正所谓:计划并不能保证你成功,但能让你为将来作好准备。
4、为什么常常不制定计划?
◇ 没有习惯;
◇ 做了也完成不了;
◇ 没有时间;
◇ 计划不如变化快;
◇ 知难行易;
◇ 不知如何做;
◇ 保持对付上司的弹性。
5、制定计划有什么好处?
(1)计划可以给出方向,减少变化的冲击,使浪费和冗余减至最少。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它给管理者和非管理者指明方向。
(2)计划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使管理者预见到行动的结果。
(3)计划设立的目标和标准便于控制。
6、制定计划的原则
(1)计划的应条理清晰,简洁明了,表述清楚具体实施过程的每一个要素(一般为“5W1H”),以及所能够调动/借助的资源或条件。“5W1H”是指: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何时做(When)、在哪里做(Where)、谁来做(who)和怎样做(How)。
(2)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甚至要辅以其他备用计划,即方案B、方案C等。
(3)举大而不遗细,谋远而不弃近。不管做什么都要从细节抓起,把眼前的事情做扎实了。
7、计划书基本框架模式
一般的计划均采用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社会组织及其下属部门的及以下时间段的工作计划。其主要内容结构为:
①内外环境(背景)分析;
②确定工作目标(任务);
③制定行动(工作)方案,包括工作内容、要求、途径、措施等;
④资源配置方案,包括执行人、资金预算、物资配备、完成时限等。重要的工作计划书最开始的部分通常还要提出工作的指导思想。
※布衣公子 精心编制
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前必需的准备工作,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其中的关键部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关系到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应是:解读课标、研读教材、了解学生。
一、直接依据和层次设计
课标是指导性文件,其中的理念、目标和实施建议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应该认真研读。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制定的层次设计应包括:整体性设计——总体的全程式目标;连续性设计——阶段的递进式目标;针对性目标——具体的弹性类目标。还要注意把握以下关系。
关系把握: 底线与高标 改变: 统一要求
具体与渗透 简单扎实
写实与写意 思维定势
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的总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的目标)。这些目标被分解到不同的学科中去实现,并由学科专家制定出学科课程目标及不同学段(小学、初中)的课程目标(第二层次的目标)。课程目标既体现国家培养总目标的要求,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现状,体现课程开发的有关价值取向。因此课程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分解成单元或章的目标(第三层次的目标),并要进一步分解和制定节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第四层次的目标)。这是一个将宏观目标(第一、二层次的目标)逐级细化为具体目标的过程,最终要把它们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我们在这一工作中要注意:
1、在充分理解第一、二层次宏观目标的基础上,依据高层次的目标创造性地拟定可操作、可实现的各层次具体目标。
2、在制定第三、四层次的教学目标时,要仔细研读,深刻领会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兼顾数学课程标准中相应的内容标准以及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内容的特点。
3、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制定具体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按我校的现状,教师应考虑达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研读教材
关于研读教材,北京教育学院的副教授张丹老师认为:在数学核心思想的统帅下进行教材分析。
1、首先要找准教学内容的数学核心概念是什么,即教学的重点;
2、其次要理清数学核心概念背后的数学核心思想是什么;
3、后是分析数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了解学生。
新教材本身就是按三维目标设计的,除了知识点也考虑了方法、情感因素,需要教师去仔细体味,充分挖掘。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具有较大的弹性,教师在使用时必须要进行加工处理,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需要适当展开或补充,如何取舍增补,都需要教师去深入探讨分析。一节课的内容可以培养的能力有多个方面,究竟选择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作为本节的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和后续课程的需要。同样,在知识和能力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合培养的情感和态度目标,然后根据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的分析,按需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行选择,同时要考虑学校与社会环境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教材,进而提出恰当、准确的教学目标,发挥好教材应有的作用。
三、了解学生
在新课程下,要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我们普遍比较忽视这个问题,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认知看成一张白纸。而现在的信息社会,学生认知的渠道,绝不仅仅是教材与课堂的学习,他们的认知渠道很多。对于非0起点的问题,怎么办?决定着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先对学生有所了解。
了解学生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和思维特点,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便确定三维目标;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去审视制定教学目标;三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和达标差距,以便按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要求及出发点,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同时,教师要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心灵上读懂学生,贴近学生,以使教学目标制定得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其他方面
1、要重点突出。通常每一节课中可以设计多个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目标都代表着一定的学习结果。在进行设计时教师要对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尽可能围绕主要目标设计。这样可以突出重点,防止由于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学习结果。
2、要难易适中。目标的难度,要接近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太高,学生经过努力而达不到,会使学生产生畏学心理,丧失信心;目标过低,学生的学习毫无压力,目标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在制定目标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群体学习水平有一个科学的分析。
3、要便于检测。编写具体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它们将被用于编制检测项目,如果不能根据这些目标测出预期行为,则表明所制定的目标笼统、含糊、冗长、不符合要求。所以应尽可能地用可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描述,或用可测量的(笔试、口试、动作测验、心理测验)语句来陈述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留足检测目标的时间,要制定与每一个具体目标有相对应匹配关系的检测项目,以保证实际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
4、要有弹性。教学目标的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别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统一的目标规定了所有学生达标的最低限,但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目标应体现出有所侧重。二是可有一些隐式目标或预期目标,如“愿意……”“乐于……”“能坚持……”等便为隐式目标。又如“观察小区建筑物并写出详细的观察记录”,就不能当堂课完成,便是预期的目标。
一、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制定中的问题
研究表明,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了程度不仅与学生的成就存在密切的关系, 而且与学生学习的满意度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Cruickshank&Kennedy, 1986) 。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让学生“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但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导致出现以下问题:
1. 目标空泛
笼统、模糊的目标容易造成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偏离教学重点, 或是课堂重点不明确, 课堂评价无依据。
案例一:《牛津英语 (上教版) 》6B Module 1 City life Unit 3 Dragon Boat Festival教学目标
1.to learn the new words…
2. to use preposition phrase:with/without…
3. to develop the good habit of reading
首先, “learn”和“use”这样的词汇太笼统, 没有明确听、说、读、写具体的要求。教师无法确定在一堂课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是理解、模仿、听说还是简单的运用, 抑或是综合运用?教者自己模糊不清, 也就无法测量教学效果。笔者建议改为“听懂会说新单词……”和“The students can identify with and without”。
其次, “to develop the good habit of reading”并没有明确指出通过怎样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阅读技巧。笔者认为, 可改进为:The students learn to skim.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指明具体的思路。
2.目标单一或缺失
英语课程的价值在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因此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案例一中教师只设定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忽视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与文化意识方面的目标要求。这样容易使课堂变成单词与句型的机械操练, 不能体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何谈提高人文素养?
3.目标偏离
笔者听课中, 常常见到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正确认识, 导致课堂教学行为变得随意、盲目, 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有的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想面面俱到, 结果却什么都没抓到, 犯了贪多求全的毛病。还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任意拔高或是降低, 偏离主题。笔者曾听过一节课, 内容是《牛津英语 (上教版) 》6B Module 3 Unit 2 Sea water and rain water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本应该是通过阅读课文, 了解水的重要性, 而执教者却离开文本, 制定了“用When it is hot, it becomes clouds.这样的句子描述水循环系统”的目标。这样设计拔高了学习难度, 偏离了教学重点, 本末倒置, 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4. 主体错位
有的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训练学生用5~7句话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这样的句子。这些句子的主语仍然是教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明确体现这一点。笔者建议改为“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课文”和“能有条理地用5~7句话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二、制定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定位问题, 必须要有整体观, 综合考量影响教学目标确定的因素。一般来说, 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生英语学习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方面的基本要求。要落实课程标准, 就要做到“国家课标校本化”。因为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 是最低标准, 无论是发达的城市学校还是落后的农村学校, 都应该落实这一标准。而事实上, 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存在着差异。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教师要制定本校本班的具体标准, 力求做到国家课标校本化、班本化。
2. 在三维目标框架内确定教学目标的侧重点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我们不能把三维目标简化为一个平面的三类目标。尽管课程标准是按照这三个维度来陈述的, 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 但是教师不能一味机械地按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 而应该从整体上来思考, 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确定教学目标。
3. 研究教材, 立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不仅要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编者意图, 梳理清楚话题的设计、功能的运用、词汇的分布、语法的编排、技能的要求、策略与情感的渗透, 明确新的语言材料的语境与语用功能, 同时还要研读单元教材内容, 突出单元的主题。也就是说, 教师首先要知道本学期或是本单元的目标是什么, 这堂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再思考这堂课要具备什么样的语量、语境和语用基础以及学生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教师要通过全面考虑, 设计有层次的完整的教学目标,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4. 关注学生, 预设教学的底线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是预设的最低要求, 是教学效益的底线。教师要明确当这堂课结束时, 全体学生应该知道及能够做到什么, 一部分学生可以超越底线达到什么程度。要关注重点, 坚守底线, 否则教学就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
总之, 教师要基于《英语课程标准》, 结合教材内容、单元主题和学生的发展来确定教学目标。
三、准确制定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方法
书写规范的教学目标通常可以采用由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 (Armstrong Savage, 1983) 提出的ABCD目标陈述法。它包含4种类型的信息, 及对象、行为、条件和程度。
A对象 (audience)
行为主体是学生, 目标描述的应当是学生的行为, 即以“学生能……”开头,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省略“学生”, 以“能……”开头。书面上可以省略, 但是思想上要牢记,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教学目标是学生个人表现的测量标准。
B行为 (behavior)
行为动词是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行为, 即“学什么”。这也是教学目标表述中最重要的部分。常用的词语有背诵、辨别、了解、理解、喜欢、描述、改写、比较、发现、分析、抄写、解释等。例如:能准确运用“What do you like…?I like….He likes…”进行食物喜好的交流, 感知动词在一般现在时中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的变化, 归纳总结该语言规律。
C条件 (condition)
条件是指学生展示自己所掌握知识、技能或者态度的条件, 即“怎样学习”。例如“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课文”、“在板书的提示下复述课文”等。
D程度 (degree)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所能达到的最低标准, 即“学到什么程度”, 用以评价学习效果或表现。例如“能准确运用本课句型说3~5句话与同学交流课外生活”。这里的“说3句话”就是上文提到的学习的“底线”, 是全体学生的基本标准。“说5句话”就是超出“底线”的一部分学生可以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程度。
综上所述, 教学目标制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语言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评价。
下面是一个教学目标的案例, 供老师们参考。
案例二《牛津英语 (上教版) 》44A Module 2 Unit 2 How do you feel?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听说读写单词happy, sad, hungry, thirsty, full, have (=eat) , 认读单词afraid, angry, tired, 并能正确运用“I haveaskateboard.I am happy.”和“Are you happy?”这样的句子简单介绍自己的感觉并询问他人的感觉;能在原有介绍自己简单信息的基础上, 正确地写1~3句话介绍自己的情感。
(2) 在看图说话的讨论中, 积极参与活动, 感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转化, 体验语言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他人的表达, 做出合理应答。如他人说“I am hungry.”适时提出就餐邀请“A cake, please.”并用“No, thanks.”婉转表达拒绝。
总之,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学目标明确后, 我们才能思考如何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表现, 才能设计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这样小学英语教学才会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吴小玲.教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3]崔永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美) Donald R.Cruickshank, (美) Deborah L.Bainer, (美) Kim K.Metcalf.教学行为指导[M].时绮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要任务在于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它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抓手。
一、有效课时目标的特点
一般来说,规范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是否获得具体进步,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了任务。
2.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3. 行为条件要清楚。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4.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
二、课时目标案例剖析
【案例一】
《翠鸟》(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目标:
1.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基本能背诵第一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文本美、鸟美,培养爱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2. 欣赏品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翠鸟的可爱,并通过两组句子的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3. 积累优美词句。
【分析】基本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考虑课时目标的制定。但“进一步感受文本美、鸟美,培养爱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表述混乱,建议改为“进一步感受文本美、鸟美,产生爱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因为目标描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总的来看,该老师第二课时的目标制定得过大,过于宽泛。我们知道,课时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才有助于策略安排的操作性和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课文上,在读通读好课文后,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写法,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
【分析】表述得过于笼统模糊。明晰的表达可如:在读通读好课文后,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传神地描写翠鸟的外形的,再通过理解“蹬”等动作词感受翠鸟高超的捉鱼本领。
【案例二】
《去年的树》(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目标:
1. 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重点:朗读体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通过多层次的对话,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分析】该目标表述的层次不够清晰。第2点属于认知目标,第1点属于能力目标。在正常逻辑下,先有“理解文章内容”的认知,后才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的形成。另外,这种目标设计还是落入了传统设计的巢臼,“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品读重点词句”等表述空洞、抽象,缺少可量化、可评价的指标。可以把目标2具体而明确地改为:读通课文,在读好、读懂……等重点词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初读学习活动的引导和检测。目标3(包括教学难点)则可以表述为“在情境中反复品读文中的四次对话,揣摩童话角色的心理,以体会小鸟对大树的诚信,受到相关教育”。
三、有效课时目标的制定
有效课时目标的制定,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普遍到特殊”的原则,在通览和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按照“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思路,结合所教学生和教师本人情况,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课时目标。
(一)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制定课时目标
小语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载体,它系统地、具体地承载着课标规定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不仅构建了知识体系,还融入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教材是我们教师制定课时目标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制定具体的课时目标之前,要对小语教材整体目标体系胸有成竹。例如: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定位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提出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在第二学段则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提出了“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等要求。到了第三学段“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则逐步提出了“推想词意”“体会表达效果”的目标要求。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总目标。
(二)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制定课时目标
语文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想面貌、学习基础及个性特点,才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学生是我们制定课时目标的根本依据。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追求教学过程的流畅、完美,而把学生放在一边,那么课堂上的目标充其量只能说是教师教的目标,而不是学生学的目标。正因为如此,一些专家提倡老师备课时把原来的“教学目标”改成“学习目标”,目的就是在于提醒教者把学生放在首位。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切记课时目标陈述的主体是学生,目标的指向是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达成的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因而“指导”“培养”“启发”之类描述教师教学行为的动词不应该出现在课时目标中。
(三)课时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弹性
【目标制定案例】推荐阅读:
如何制定绩效目标12-14
如何制定个人目标表格06-22
制定个人简历目标10-28
再谈教学目标的制定07-19
制定工作方案 明确目标任务11-11
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和探讨06-05
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达成之浅见07-05
教学目标三个维度案例10-05
制定影响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