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活动乡土资源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美术活动乡土资源(共8篇)

幼儿美术活动乡土资源 篇1

今天的幼儿应该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创造者,需要学会创造性的学习,有迅速掌握科学技术,革新、创造的本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确,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在当前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条件下,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进行美术教育活动的革新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我们积极挖掘乡土教材和重视园本课程的今天更值得我们去探讨适合我们农村孩子的美术活动的指导方法,只有我们的活动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世界,方法适合当前的孩子,我们教育的内在发展力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生活在农村,我们身边有许多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材料给了幼儿充足的创造空间,是一把开启幼儿美术创作的金钥匙,让幼儿在来自生活源泉的美术活动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一、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幼儿美术创作活动

1、利用自然资源,引发幼儿的美术创作活动

大自然是孕育智慧的源泉,自然景色时时变化处处不同,是孩子们用来创作的最好的艺术表现对象,也是引发孩子们创作激情和热爱自然的好途径!土生土长的孩子们在土里滚打跌爬,泥巴是陪伴他们的最好游戏材料。孩子们在玩玩、捏捏、做做的过程中,把泥巴变成了各种自己喜欢的物体。如用泥球串成糖葫芦、葡萄、太阳花、用泥条做成桌子、凳子,用泥球和泥条组成螃蟹、小鸟、蝴蝶、花朵,还制作了各种糕点、糖果、面条、水饺等等,指导幼儿用泥塑作品来玩“过家家”、“黄鼠狼赶鸡”的游戏。孩子们在玩中做、做中玩,大胆创新,自由想像。

每当春夏秋冬田野里有不同的景色变化时常带孩子们一起去观赏,如 金秋十月带孩子们去秋游,孩子们在野花飘香,绿草如茵中,沐浴着大自然的雨露阳光。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寻找到的告诉老师,有的说:“老师我发现小草变黄了,野菊花盛开了;田野里的水稻金灿灿的;我还看到小树叶在跳舞呢;……孩子们秋游回来把采集的各种树叶、花瓣,画一画、贴一贴,把摘回的野花野草插在牛奶瓶里,看到孩子们兴致很浓时让他们讨论“怎样把树叶贴得生动美观、怎样把花、草、叶子插得漂亮?”通过讨论,孩子们从无目的地贴画到有目的地贴,从乱插到懂得怎样配色,怎样布局才漂亮、有层次感。活动结束后,把幼儿的作品布置在自然角、午睡室,这一幅幅作品正是孩子们所要表达的心声,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2、利用好家长资源,共同支撑孩子们的美术创作空间

我发现农村孩子的家庭资源十分丰富,他们那种富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创作可以利用到我们的艺术活动中,许多家长经常搓草绳,编草苫,做麦杆篮等等。我请家长把搓好的草绳拿到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给草绳染上颜色然后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手工创作,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彩绳编成了草盘,有的编成了草鞋,有的做了稻草窝,有的编成了“蜗牛”,有的编成了“蝴蝶”,孩子们跟着家长一起进行这样的创作学会了“选”、“搓”、“编”、“绕”……同时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美术活动这样充满乐趣,形式这样多而且好玩,还可以和家长一起进行活动由此对美术活动的观念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想法。

二、合理、灵活地创设环境,激活幼儿的美术活动

环境是儿童发展的重要资源,创设适宜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的发展。对幼儿来说,能动的、富有变化的环境最具有挑战性,能使孩子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幼儿期是想象力、创造力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必须为他们创设一个能动的、富有变化的环境,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解放他们的眼睛、嘴巴和双手,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体会无穷的乐趣。

首先是自然角的利用,如:我让孩子们带来各种种子:鸡毛菜籽、毛豆、黄豆、扁豆、蚕豆、青豆、白云豆、、红豆、荠菜籽、、葫芦籽、玉米、花生、高粱等等。面对这么多的种子,孩子们可兴奋了,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介绍,嘴里还不时发出一声声赞叹:“原来青菜籽这么小,豆类的种子这么多,好漂亮!丝瓜子怎么扁扁的和西瓜子有点差不多,赤豆是深红的,可以补血的,玉米种子藏在玉米棒上,棉花种子藏在花朵里等。确实从孩子的交流、介绍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已被激发,同时还产生了创作的欲望,我鼓励他们在晨间活动、午间、游戏时间玩一玩、贴一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种子贴画展现在幼儿面前,其次是活动区角的创设,我们紧紧追随孩子发展的步伐,在材料的提供上注重了材料的原始性、体现内容的挑战性,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尽情的表现表达,大胆的想象创造。蔬菜是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的农作物,有紫色的茄子、红色与青色的辣椒、红色的番茄、青色的蚕豆与毛豆、玫红的番薯、白色的萝卜、弯弯的黄瓜等等,都是孩子区角活动的好材料。我让孩子们观察,想象,在他们眼中,这些五颜六色的蔬菜便是一件件生动活泼的物体。如孩子想象出青椒像青蛙、白萝卜像小老鼠、小猪、毛豆夹、扁豆夹像小船等,同时在孩子想象的基础上,我又为孩子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让他们与材料互动。如:橡皮泥、火柴、牙签、珠光片、各式蜡光纸幼儿自由探索如何使用工具与辅助材料将蔬菜制成各种有趣的造型,如蚕豆,在孩子的手中稍稍添加了一些辅助材料便制成蚕豆刺猬、蚕豆长颈鹿、蚕豆孔雀、蚕豆小鸡等一系列富有童趣的蚕豆制品。再如白萝卜再孩子的操作想象中在尖头出装上胡须,粘上眼睛,圆头处装上一个小尾巴,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鼠便展现在眼前。同时孩子们还做了小胖猪、小白兔、小山羊、小蜗牛等一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确实在区角活动中孩子将自己的想象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物体造型,大大的增强了孩子对区角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同时还注重了班级墙饰的丰富,让孩子在与墙饰的对话过程中产生创作的灵感,孩子们感受到了农村资源的无穷魅力,在创造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三、适时适度地指导,激发幼儿美术创作中的求异思维

1、需要时给予帮助,尽可能减少干扰

创造力通常来自于一种直觉和灵感,幼儿的艺术思维更容易受他人暗示,如果老师不断问他在画什么、想什么,他很可能因此放弃自己正在创作的主题。所以,一般在孩子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去打扰他们,除非他们自己想要和你说什么。即使在有必要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们也要让幼儿知道这只是一种方法,鼓励他们想出更好的方法,或者提出建议,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接受。

2、鼓励孩子探求新发现,尊重幼儿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真正发挥了求异思维的作用,才能使创造力达到更高的境界。如:中秋节快到了,孩子们带来了很多芋艿,对同一个灰色芋艿,有的孩子会说像刺猬、有的说像小鸟、小鸡、兔子……,在教育过程中,我根据幼儿个性和教育内容灵活地设计教育方案,最大限度地给予孩子表现创造力的机会。我经常设计一些“变”的美工活动,从简单的图形到复杂的物体,由易到难,让幼儿进行发散思维,大胆地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欣喜的发现孩子们的探索,创造能力出乎我的意料。在一次美工活动中,我请孩子们用西瓜来变各种东西。在成人的眼中,西瓜无非是圆圆的,还会有什么变化呢?可在我们孩子的眼中,西瓜却有着神奇的本领。有的孩子用一个西瓜变了皮球,有的在西瓜上挖洞开窗变了一间西瓜房,有的干脆把西瓜一切二,变出了更多的物体:有鸟窝,小船,翘翘板,汽车……对于这些物体作为老师的我,心中自然十分清楚,可有一个孩子的变法却使我感到惊奇。她把二个半圆形的西瓜竖起来,下面的角碰在一起,上面分开,中间画上一只毛绒绒的小鸡,一幅小鸡出壳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求异思维的培养,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美术活动乡土资源 篇2

1.在美术领域中幼儿生理发展特点

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经历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从涂鸦 期,经过象征期到写实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是他们开始真正地用美术活动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的时期,也是儿童美术活动最富有想象、最充满活力的时期。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和非常关心的部分刻画得非常认真仔细。

2.幼儿认知思维特点

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划分,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直觉思维时期。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他们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 象, 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能够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由以上幼儿发展特征和教育理论表明,利用农村幼儿耳濡目染的农村乡土资源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提高幼儿美术创作能力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

二、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美 术教育的过程

(1) 亲近自然 , 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热情。山野风光、自然美景是农村的优势,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当春回大地、百花齐放时, 我们将孩子们带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那碧绿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紫、白相间的蚕豆花及田埂、小溪边不知名的野花,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孩子们如同走进了画里,不自觉地发出“哇噻”“好漂亮呀”的赞美之声。我们的孩子得到了亲身体验的知觉材料, 有了表达自己情感的热情,这时让他们创作“春天的景色”就会水到渠成,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也充满灵气。

(2)家园互动 ,收集各类自然材料。拥有丰富的资源, 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采用群策群力、家园互动的形式,调动教师、幼儿和家长的收集热情,使幼儿园的资源材料品种繁多, 源源不断。那么如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呢? 我们开设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向家长展示我园幼儿美术教育的特色;举行家长与教师的联欢和聚餐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同时把利用农村资源提高幼儿美术创作能力的想法与家长交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动家长,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

(3)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表现美。幼儿园利用主题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农村资源,作为幼儿理解融入各种主题的操作材料。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真正地实现了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运动,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利用农村资源进行美术教育活动,在美术教学中从重知识的创收变为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从重讲解演示法变为重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审美能力,表现美。

(4)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乡土资源, 创设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创设环境不仅仅指美化活动室,它应该是孩子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为幼儿创设一个时时、处处可感受、可触摸、可欣赏的特色环境,使幼儿真正置身于民间特色化的氛围中, 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从民族特色、24个节气、12属相等墙饰、种植园的特色种植、利用民间材料手工制作欣赏作品, 给孩子们创设了赏心悦目的环境,不断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 调动幼儿喜欢、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1.存在问题

(1)幼儿园教师对农村乡土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仍有大量资源被埋没、闲置和浪费。

(2)幼儿园教师们开发的乡土资源由于没有及时深入研讨,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性及教育价值不够高。开发农村资源大多只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并未由此对资源在导入途径、利用方法、利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 探讨和总结,因此在利用上存在着短时性和肤浅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农村资源利用的价值。

(3)教师没有形成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操作策略系统,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资源的过程显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系。

2.建议

(1)要将开发乡土资源与美术课程建构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构建出 明确的目标、规划出引入的途径、选择好适合的操作方式,并在实施后进行有效地反思和评价,才能系统、全面地组织开发,而不造成资源浪费。

(2)关注农村幼儿心理成长变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丰富、适宜的美术活动。根据农村幼儿和家长对美术的认 识与理解,确定美术教育内容。

乡土资源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128-01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项目组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在《国家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当前世界美术教育呈现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关注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主张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而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风俗人情。因此,如何结合乡土资源进行美术活动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下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挖掘乡土资源,构建美术课程体系

就幼儿的美术活动而言,乡土资源对于丰富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与形式、优化幼儿园美术园本课程体系、促进教师美术教学专业成长等具有着很大的优势,是创编具有园本特色的美术活动的基础。一方面,乡土资源为幼儿所熟知,具有真实可感、直观性强的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乡土资源的多元化,可以丰富和充实幼儿的美术素材。幼儿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点选择喜欢的美术形式和美术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比如,我们这个地方有很多螃蟹养殖场,在教学动物画的时候,我们以《可爱的螃蟹》为绘画主题。在绘画之前,首先组织幼儿参观螃蟹养殖场,引导幼儿了解螃蟹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等。参观回来后,幼儿的创作热情都很高,画出了养殖场“池塘多螃蟹多”的热闹景象。有的还把螃蟹争食的神态勾画得淋漓尽致。每个幼儿画完后都饶有兴致地介绍起自己的作品来。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此外,我们还把蟹壳都收集起来,用彩纸、画笔、剪刀、固体胶等进行“蟹壳装饰”。在幼儿的巧手下,《看门的小狗》《奥特曼打怪兽》《长在蟹壳上的向日葵》等手工作品纷纷诞生了。可见,通过《可爱的螃蟹》主题绘画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绘画技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整合乡土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引进乡土资源,并对其予以整合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我园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结合主题活动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有特色且幼儿感兴趣的乡土资源作为美术课程补充内容,渗透于教育活动中。比如,我们开发的小班乡土资源课程内容有:我喜欢的狗尾草、蚂蚱与蚂蚁、美丽的树叶、秋天的田野、大西瓜、蒲公英飞起来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小蝌蚪等。中班乡土资源课程内容有:晶莹的露珠、好玩的泥土、秋天的叶子、有趣的蚯蚓、芋艿番薯土豆三兄弟、参观服装厂、可爱的螃蟹、清明的团子等。大班乡土资源课程内容有:多变的云、丰收的季节、奇怪的根、甜甜的葡萄、野菜真香、蚕豆与油菜、可爱的蚕宝宝、青蛙的一生、水上的船、神奇的电动车等。

乡土资源的利用是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是课程与幼儿之间的桥梁,是幼儿成长的促进者,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幼儿的成长速度和方向是一致的。在“乡土资源”利用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与之相匹配的教育能力。如观察分析孩子行为的能力,调整预设主题的能力,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能力,统整和提升幼儿经验的能力,支持幼儿表征的能力,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能力,等等。在实践过程中,极大激发了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创新乡土资源,力促家园合作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幼儿园挖掘、整合乡土资源的实践中,要不断的补充与完善,最终达到对乡土资源的创新。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家长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库。

首先,汲取家长的美术素材。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幼儿美术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长生活的空间里,具有丰富的乡土资源的积累,幼儿园就可以充分利用家长所掌握的丰富的乡土资源,加强与之合作,使之能够将自己所熟知的与美术相关的乡土资源带到幼儿园,从而丰富幼儿园的美术内容和形式。

其次,鼓励家长参与美术活动。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对乡土资源的取舍与创新,更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因此,以美术活动的开展为出发点,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来,与孩子们一起寻找美术素材、一起培养美术情趣,一起展开美术创作,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美术实践活动的价值,还搭建起家园合作的平台。

比如,在开展《甜甜的葡萄》主题活动时,班里一个孩子的爷爷把我们邀请到他的葡萄园,为我们讲解葡萄的生长过程:育苗—搭架—治虫—包果—采摘。爷爷把这一系列的过程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来讲述。幼儿在听完故事后,都纷纷把自己听到、想到的用一幅幅图画生动地表现出来。在家长的配合下,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促进了幼儿美术能力的提高。

幼儿美术活动乡土资源 篇4

一、丰富的乡土资源为美术地方课程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台州是经济强市,也是文化大市,台州市的旅游资源和“民间美术”等方面非常丰富,路桥区作为台州市的一个地区,在历史遗迹、自然景观、人文、物产等方面也有许多可供发掘的丰富资源。

(一)“路桥十里长街”系列

1.十里长街的历史传承。路桥老街可追溯到东汉在这里设立邮亭的时代,至今约有历史。据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由官府出钱开凿的南官河自唐五代时就开始破土,至北宋时,黄岩小南门至娇岭的一百三十里河道已竣工。这条官河给路桥人带来了无限商机,散居在“署网村村挂,帆墙路路通”的路桥民众抓住这个机遇,争相在河岸上开启商铺,枕水贸易。店铺鳞次栉比,布局错落有致。清一色的石板街和清澈的官河水都是由北向南,继而形成“十里长街”。

2.十里长街民居建筑特色。水乡建筑特色―吊楼挂檐;斗拱雕刻―花草鸟兽,栩栩如生;清一色的石板街;东岳庙、三水径堂、福星桥、新安桥、右军墨池、宾兴祠、乔家里古民居、四透里古民居、邮亭古骚、杨晨故居等众多的遗迹,为路桥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还有精彩的建筑雕刻木雕、石雕和灰雕。

3.十里长街的十二座古桥。《路桥志》里记载有:得胜桥、福星桥、新安桥、磨石桥、塘桥、中镇桥、涌金桥、老马路桥、麦芝桥、下里桥、黄桥。每一座古桥的造型、雕饰各不相同,都承载着一段故事。

4.十里长街的民俗文化。“无街不市、无户不贩、无户不商”的传统在老街折射出璀璨的民俗文化,如手工艺品的制作,包括手工箍桶、特色点心等。

5.路桥区政府对十里长街的改造。20,管委会根据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有关要求,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编制的《路桥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全面的调整,规划控制面积从原1.81平方千米扩大至2.28平方千米。“十里长街”首期保护和改造工程投入资金5亿多元。“十里长街”一期修缮工程全长330余米,修缮房屋203间,修缮面积1.45万平方米。为延续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弘扬商业文化传统,重现路桥水街一色的景观,专门聘请古建筑专家作指导,充分体现路桥地方特色,还古街于清末民初时古朴风情。

(二)路桥建筑灰雕系列

路桥灰雕最早起源于宋朝,有800多年的历史。台州地处海边,当地发达的蜊灰加工业和水上交通,是路桥灰雕得以兴盛的原因之一。路桥灰雕作品有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和文字等,人物又分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内容反映忠孝节义以及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灰雕的形式有浮雕、悬雕及阴雕等。房屋的屋脊有悬雕和浮雕,亭台楼阁的墙上和台沿一般采用浮雕,门窗、花框等则采用悬雕。目前,路桥灰雕工艺已经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三)新桥镇五凤楼民居建筑系列

五凤楼位于新桥镇新桥村“老屋里”,始建于明末清初时期,现存建筑系清乾隆年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建东厢楼房,二十三年( 1843年),东南又建米船楼,穿斗式抬梁式混合木结构,五进六栋十五堂四合院式组合,计平房楼房100多间,占地面积4736平方米。门口存有坤石,青石柱础琢饰龙凤狮象和鱼虾蟹蜻。凳、柱、梁、廊等雕花卉、人物、禽兽。格子窗遍布蝙蝠。屋脊饰有凤头,俯视呈五凤朝阳状。五凤楼建筑规模庞大,布局合理,工艺精湛,保存基本完好,五凤楼建筑重檐歇山和悬山相结合是我国江南一种独具风格的民居建筑群,对研究江南民居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是路桥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

(四)以路桥地方课程资源为切入点,引申到台州的优秀地方艺术

例如,仙居无骨花灯、黄岩翻黄竹雕、椒江吴子熊玻璃雕刻、温岭石雕、椒江台绣等。构建地方美术课程体系,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撑。

二、对收集的乡土资料进行遴选,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进行动态的完善和调整

目前,收集和交流互换得到的乡土资料已经相当丰富,面对这些涵盖面广、内容细致繁多的课程资源,需要区分哪些是适合进入课堂的,哪些是具有代表性的,叨卜些是具有美术本体特点的,哪些是应该传承和发扬的,选择不能只是单纯的、孤立的,也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例如,在路桥地方课程资料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十里长街的民俗文化、十二古桥、十里长街现代的改造、路桥南山生态园区等内容作了删减。原因是这部分内容存在争议,或者已经遭到了人为破坏无法复原,影响教学的感染力和效果。在台州地方课程资料中选择了仙居无骨花灯、黄岩翻黄竹雕、椒江吴子熊玻璃雕刻,进行相对细致的学习介绍,其他内容,如台绣、温岭石雕等,只作简单介绍。

三、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课程实施

再精彩的内容也要好的教学方法予以实施,所以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还离不开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不但让教学变得精彩纷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地方乡土课程内容往往都是取材于学生熟悉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或者通过一定手段就可以获取到的这些特点,针对不同内容,笔者分别安排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能体现学生自主性,发挥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

对于路桥灰雕艺术的学习,笔者将收集到的书面资料分发给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通过“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体系,总结学习结果。因为这部分教学内容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较多,而且图片内容的实景地又比较分散,所以比较适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自主阅读梳理。

对于十里长街系列的课程学习,因为学校距离十里长街比较近,有地利的优势,所以笔者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安排了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按照十里长街的民居建筑、风俗与传说、古桥探踪、历史与变迁四大板块进行分组选题,利用实地拍摄走访、电子阅览室、图书馆书籍查阅等途径完成各自课题,最后以PPT课件和文案的形式进行面向全班的汇报。

四、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

(一)乡土资源的呈现方式单一

乡土资源在呈现方式上有文本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而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当地的自然物质资源和人为创造出来的物质资源),具有更为亲近学生、更为直观形象的特点,是美术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最常用的课程资源。但就目前仍然以文本资源为主的现实来看,资源的整合与应用是明显存在缺损的。

(二)乡土资源的实施空间狭隘

乡土资源极其丰富,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以及乡土资源是美术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将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包括乡土历史、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内容进行整合,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美术知识的平台,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

美术课程的学习往往不被重视,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有价值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被忽视,这不仅忽视了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本身的传承,也忽视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培养。

挖掘乡土资源 办农村特色幼儿园 篇5

作者:孟爱云来源:肥城市潮泉中心幼儿园时间:2012-10-16点击:

2652次

幼儿园的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极大地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潮泉镇中心幼儿园以“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具有地方特色、与城市同等的优质教育”为教育目标,开发、整合和利用农村已有的乡土教育资源,在环境创设上注重童真、童趣,打造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实践着“来自孩子生活,高于孩子们的生活,又还原于孩子的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一、打造浓郁乡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潮泉镇地处肥城东北翦云山下,这里有着美丽的风景和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肥城的后花园”之称。潮泉镇中心幼儿园把挖掘利用具有乡土特色的人文及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作为园本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幼儿园坚持开展“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的情感教育,环境布置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融入多的教育元素,让幼儿处处感受到家乡的美丽、祖国的强大,让孩子们从小就把“祖国妈妈”铭刻在心里,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

进入教学楼,扑面而来的就是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民族特色。一楼以“家乡美”为主题,走廊顶部从东往西挂满了小朋友们及老师们制作的吊饰,春季的迎春、夏季的荷花、秋季的枫叶、冬季的寒梅在这里争奇斗艳,绘成了家乡美丽的四季风景图。同时一楼四个班级也以春华、夏荷、秋实、冬雪命名。走廊的墙壁上更是琳琅满目,原汁原味的核桃、板栗、花生,玉米,手工做成的小辣椒、樱桃在这里都成了装饰品,与顶部展示的季节遥相呼应,既很好的美化了环境,又让孩子们感知到季节变换,了解了乡的特产,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楼二楼以“我爱祖国”为主题。栏杆上展示的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的诗配画。《元日》、《清明》„„经典的诗词配上优美的图画,既让幼儿既了解了传统节日,又接受了古诗词的熏陶。走廊的顶部,悬挂了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体现中国特色与民族文化的“十二生肖剪纸”、“梅兰竹菊”“鞭炮”“龙”“中国结”“中国地图”等手工制作。红梅、青兰、翠竹、金菊,中国四君子在老师们创意与巧手中成为成为二楼四个班级的名称。墙壁上展示了以中国四大发明、中国武术、京剧等为内容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内涵的壁画。林林总总诸如此类的环境创意在潮泉镇中心幼儿园数不胜数„„在亲自参与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制作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爱家乡,爱祖国”的主题环境创设,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受到家长与孩子们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了解了家乡,认识了祖国,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充分挖掘、巧妙利用丰富的农村自然材料

1、农村自然材料唱主角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在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上,潮泉镇中心幼儿园以农村自然材料为主,凸显浓浓的乡土气息。稻草、棉花、高粱杆、玉米皮、石头、野草、松果等自然材料,搜集较为便利,随取随用,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通过一双双小手创作出一幅幅美妙的、富有艺术性的作品。依据石头的本身颜色和不吸水等特点,孩子们在颜料的浓度上反复调制、用多种方法表现,把一块块石头变成了花色鲜艳、图形生动的工艺品。不起眼的干草也在孩子们的手里变了样,他们有的把野草染成五颜六色,然后根据颜色的搭配插在废旧的瓶子里或者盒子里,变成了美丽的花篮;有的把漂亮的干草剪成长短不一的形状,然后贴在五彩的卡纸上,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干草图。河里的贝壳经过小朋友的小手,变成了精致的装饰品。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创造了一件件另人赞叹的艺术品,“美丽的帘子”、“贝壳组画”、“叶的世界”、“草编相框”等等。

2、依据季节变化,及时收集材料

在现实中,很多乡土材料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如春天的花草,秋天的各种种子果实等。幼儿园依照季节收集材料,开展丰富多彩区域活动。春天,在孩子与老师共同搜集材料、讨论制作中,充满生机盎然的粉红的桃花丛中灵巧的燕子飞行其间的“燕归来”飞进了教室。秋天,老师带着孩子们到农田中搜集各种果实和种子,各种利用种子、果实制作的作品七彩纷呈,于是有了“小种子大世界”环境展示,各种有关于种子的生长、收获、保存的知识得到了大揭秘。各种具有季节特点的材料的充实,使季节性的主题开展得实在而有内涵,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提升,形成了丰富的知识建构。

三、依托乡土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

依托乡土资源,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研究课题及幼儿年龄特点,创设了不同的班级特色区域,如大二班的“特色编织区”、大三班的“最炫民族风”等。“编织区”内孩子用农村随处可见的玉米皮做成了“茶壶茶碗”、编出了“小提包”“小花篮”,让幼儿在编织的过程中,又滋生了热爱了家乡的情感。“最炫民族风”里开展了民间剪纸、布贴画、扎染、青花瓷等具有传统特色工艺的手工活动。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剪纸的快乐,了解了扎染工艺,还能用旧布条粘出一个个好看的汉字。数学区内孩子们用花生、玉米芯、高粱杆、核桃、松果、豆子等材料来进行排序、比较、测量、称重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提高数学操作技能。音乐区内孩子们用竹子、木条等做成的乐器奏出美妙的乐曲,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自然角内孩子们观察鲜活的动物和植物,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详细记录,获得了科学经验。美术区内孩子们运用画、做、剪、贴等多种美术操作方法在蔬果、石头、泥土、沙子、叶子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特色区域活动贴近身边生活,即张扬了幼儿个性,又提高了孩子们的美术技能,陶冶了孩子们的艺术情操。

四、继承、创新、发展农村民间游戏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流传下来的民间游戏也是数不胜数。幼儿园充分利用地处农村这一优势,不断加强幼儿园民间游戏改革的探究,根据幼儿特点,遵循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活动中的精华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内容。“转蜗牛”、“切西瓜”、“跳房子”、“踩蘑菇”、“投沙包”、“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乡村游戏被老师们定以新的规则与要求,重新组合,创设融挑战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民间游戏挑战区”。几根绳子,孩子们可以用它跳绳、拔河,也可以当做小路走一走,当做小河跳一跳;几个沙包,夹着跳一跳、顶着走一走、用沙包投篮、踢一踢、两个人抛一抛等。操场上,孩子们4人一组,5人一队做着各种游戏,欢乐的笑声充满了校园。

老师们还利用乡土材料及废旧物品研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体育运动器械来充实、发展民间游戏。用稻草制成稻草人、草垛、揪尾巴等,用竹竿制作竹马、跳格子、跳竹竿、同舟共济等民间游戏器械;在小木棒两头绑上可乐瓶开展挑水游戏,用可乐瓶制作陀螺,几个易拉罐捆在一起或用旧饼干盒制作成“梅花桩”,用布条、油瓶、纸箱制作舞龙道具,瓶子里装上水成为“套圈”游戏的材料,这些器械体现了一物多玩,一物多用等设计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天地。

幼儿美术活动乡土资源 篇6

苟月芳

(甘肃省宕昌县职业中专附属幼儿园

甘肃宕昌

748500)

摘 要: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社区资源及乡土传统文化等教育资源,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构建园本课程,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宕昌县的乡土教育资源为例,探讨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的生成与建构,并论述了这些乡土教育资源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发展乡村幼儿教育,需要根据乡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乡村的资源,为幼儿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良好的保障条件,以促进乡村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乡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特色资源,往往是城市所不具有的,发掘这些资源的课程价值,加以开发利用,能够给乡村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带来丰富的内容和形态,也能很好地适应乡村地区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主题词: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育开始探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预示着园本课程在现在和未来数年将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作为一所县城幼儿园,怎么开发园本课程内容?本文重点探索幼儿园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内容的问题。

一、严格从幼教课程资源的现状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要求开发园本课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幼儿园课程也涌进了改革的浪潮中,主要是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幼儿教材,常常令我们眼花缭乱,无从适从,从而不停地追随着热门课程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我们在使用这些教材的过程中却发现,盲目地追从热门教材,不切合我园幼儿的教学实际,现有的课程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我园幼儿难以接触和体验到的事物,身边熟悉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丰

富的乡土社会文化资源,却极少在教材中体现,不能充分发挥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而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各类幼儿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并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通过对《指南》精神的深入学习和不断的理解,我们懂得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幼儿园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挖掘乡土赖以展开的教育资源,开发我园的乡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于是开发挖掘本乡土教育资源,生成园本课程是我们的出路。宕昌县气候多样,资源富集。中药材种类达690多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境内有金属矿16种,铅、锌、金、锑储量较大。境内不仅有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红色圣地哈达铺,还有国家AAAA级自然风景区官鹅沟,有古朴神秘的宕昌古国遗址,既然我们宕昌有这么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何不好好利用呢?

《指南》要求“教师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他们获得体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对幼儿的教育应从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入手;从周围生活入手,由近及远,适合幼儿身心健康的特点和规律,为幼儿所接受。而“乡土”课程资源是具体的,幼儿就生活在其中,是幼儿随时随地感受到的周围的事物和情景,如家乡的名胜古迹,美丽的官鹅沟和古羌国遗址,城里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日新月异的家乡建设和变化,勤劳的劳动者„„都是幼儿可见可闻,可理解可接受的“乡土教育资源”。因而,我们幼儿园在认真领会《指南》所提出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指南》,从本地、本园出发,结合本班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这一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决定以乡土资源为切入点,开发我们自己的园本课程,使我园的课程更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使幼儿园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进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

因此,在幼儿园开发乡土教育资源课程,并利用开放的资源,开展爱家乡、爱亲人的乡情教育,让幼儿有对家乡、对亲人的依恋感,对乡土文化及传统的亲切感,是切实可行的。

二、科学选择本土教育资源来生成园本课程内容

(一)合理地挖掘自然资源进入课程内容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我园以其优越的园区自然环境,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教育活动。但是,如何利用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幼儿的积极探索和主动发展的需求呢?我们尝试着对自然资源极其教育价值进行合理地挖掘。经常带幼儿深入大自然,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感知真实的生活,使其获得丰富的体念,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如我们县城的官鹅沟远近闻名,不但风景美丽,而且有中药材博物馆,更是宕昌人民锻炼游玩的好去处。我们带孩子亲自到美丽的官鹅沟去感受哪里的宜人景色,于是《美丽的官鹅沟》主题就产生了,并生成了科学活动:探索活动《搭凉亭》;语言活动:儿歌《美丽的官鹅》,谈话活动《美丽的官鹅沟》;艺术活动:美术《官鹅沟的树与湖》,音乐《欢迎来到官鹅沟》,音乐游戏《小袋鼠》;社会活动:认知交流《长征圣地——哈达铺》,活动区活动《我喜欢的官鹅沟》;数学活动《五个手指头》;健康活动《去官鹅沟》《套圈》《洋芋搅团品尝会》等丰富的教学活动。还根据季节的变化,我们又有了《绿的世界》的主题活动,生成了语言活动《春天来了》和《彩色的官鹅沟》,科学活动《记录春天》和《有趣的蝴蝶》,健康活动《踏春天的官鹅沟》等。就这样我们以自然资源为基点,通过预设主题和生成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各领域间发生联系,并利用适宜的现成的教材改编或自己创编的一些教材构建了乡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进入课程内容

我园位于宕昌县城地段,社区的资源较丰富,有机关、游行社、医院、邮局、公共场所等,充分利用这些社区资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资源,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不仅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经验,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还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使幼儿更加关心社会,了解社区,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因此,我们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方式和途径来开发和利用有价值的资源,逐步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园本课程。如我们的家乡——宕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神圣的红色文

化,迷人的风景——官鹅沟,有响誉西北的“小九寨”之称,特色的饮食和热情的人们常常让许多游客留恋往返。孩子们在这样一个美丽、富饶的家乡成长是多么的幸福与快乐。于是,我们设计了“我是小导游”这个主题。在这个主题活动中,通过让幼儿了解家乡的人文地理,感知家乡的风景特色。萌发孩子们喜爱宕昌,亲近宕昌,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从中学习一些社会规范。探索出了《美丽的宕昌》《游高庙山》《我和宕昌》》《我是导游》《介绍家乡——宕昌》《介绍家乡特产》等教育活动。又如在大班幼儿将要毕业前夕,我们利用附近小学的资源,开展了《我要上小学了》这个主题,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校园环境,看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参观小学生的少先队和升旗仪式活动,让幼儿参与到小学生的活动中去等,这些活动将有助于幼儿对小学生角色的认识与了解,向往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对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园与社区携起手来,密切配合,合理地挖掘社区的资源,促成我园本土教育资源课程的构建。

(三)选择民间传统的儿歌、故事、游戏进入课程内容

宕昌是个古老的文化县,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化流传于老百姓中,有琅琅上口的诗歌,有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有很多好听的传奇故事。我们在园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中就注重选择这方面的内容,把这些内容选进我们的课程,运用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如歌谣《我对爸爸妈妈说》以及《三字歌》和故事《官鹅情》我们就把它用在《我眼里的宕昌》主题里去孩子特别喜欢,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弘扬传承了地方文化。

我对爸爸妈妈说

美丽城市我的家,邀请爸妈来参加。

情节爱护关心他,卫生城市靠大家。

总之,我们在进行乡土教育资源园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和幼儿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目的对课程资源进行选择、组合、改造与加工,从而使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落实到教学的层面上。近年的实践研究,教师与幼儿共同感受到乡土教育资源的吸引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后将继续抓住课改的良好契机,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知识,提高教师对实施乡土教育资源的认识水平,丰富乡土教育活动的手段,在不断反思、调整、再反思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时刻领略到家乡的美好、先人的智慧及传统的乐趣!

三、将本土教育资源主题课程内容溶入教学和一日活动中

我们围绕所定的六大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将各个主题教学内容溶入各年级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并充分利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教育契机,把教育内容贯穿其中,还充分发挥环境教育因素,在幼儿园及活动室创设乡土园本课程教育的环境布置和活动角区,帮助幼儿把从各方面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彻。

(一)宕昌新貌融入课堂,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岷江是我们家乡的母亲河,最近才将这条河进行了整治,变得非常美丽,是宕昌人休闲散步的好地方。孩子们经常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河边游园玩耍,他们了解着身边的河。河上为什么要架小桥?河里的水为什么如此的清亮?„„是呀,在孩子们眼中,小河就在身边,小河里藏着这么多的神奇与快乐。因此,我们在小班设计了《岷江,你好!》这个主题,让幼儿初步了解家乡的新面貌,了解大足的新变化,生活水平的新提高。在这个主题中,去制作岷江的图画和手工,去感知河水的流动与歌唱。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受家乡的新貌。通过语言活动谈话《我见到了岷江的××》和创编儿歌《过桥》,让幼儿感受家乡岷江的美;通过健康活动《河边散步》带孩子一起去了解岷江,去观察岷江周围的人、事、物,让幼儿进一步身临其境,切实感受;通过绘画《小河》《河边的彩石路》来加深印象;再通过社会活动《美妙的水声》《爱护岷江》让幼儿表达心中美丽的家乡景象,有爱家乡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激发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二)宕昌城跃进幼儿眼里,让幼儿亲身体验家乡的美。

宕昌县城有很多新的变化,而且是孩子们喜欢玩耍的地方,我们把县城里这些在幼儿耳闻目睹亲身体验的场所,在中班生成了主题《我们的县城》,探索出一系列活动进入课堂,让孩子更深层次的体验家乡的美,爱家乡,从而得到发展。语

言活动:通过谈话活动《我们的县城》,仿编儿歌《民生广场上》,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宕昌,初步了解了宕昌的大型建筑物、附近的主要景点,分享自己对家乡宕昌的感受,使他们有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活动:通过绘画《我们的县城》,音乐《去广场》让幼儿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县城美,分享自己对家的感受,尝试了用音乐方式与人交往。健康活动: 通过《宾河公园走走》《兜风》等活动,让幼儿想象公园里游人的活动并与生活联系起来,用动作模拟表现公园里晨练的各种活动,学会了与同伴友好交往与合作。科学活动:通过开展《我身边的绿色精灵》《照片拼图》等活动,让幼儿认识了身边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成长的过程,感受照顾植物的乐趣,知道我们县城的县花是海棠花。让幼儿从小有热爱家乡、美化家乡的情感。社会活动:通过开展《发现公园》《散散步》,认识了县城的主要景点,尝试根据一定的线索拼图,认识了解公园的地理环境及设备,能主动分享在公园里的发现,亲身体验到家乡的美。

(三)宕昌物产走进幼儿生活,让幼儿目睹家乡物产丰富。

宕昌物产丰富,有美味腊肉排骨、柿子、青稞酒等,这些是让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资源,我们在大班生成了主题《我眼中的宕昌》,开设了社会《参观点心厂》《参观中药材加工厂》等活动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了解简单的制作过程,了解宕昌人的聪明才智,学习宕昌人的勤劳,认识家乡的物产。通过健康活动《品宕昌小吃》,让幼儿了解家乡丰富的土特产品,知道这些产品味美营养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组织幼儿画和剪家乡的水果、萝卜雕刻简单的工艺品。幼儿一件件成功的作品,反映出了幼儿对宕昌家乡物产的真正了解和感受。

(四)宕昌先辈人物让幼儿认识,为幼儿树立榜样。

宕昌有很多优秀前辈人物值得幼儿学习,我们将这些人物用于我们的本土课程里,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在中班生成了主题《我是宕昌人》,通过参观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高庙山公园,让幼儿了解宕昌是如何解放的,知道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通过参观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和学习故事《哈达铺》,了解红色神地宕昌的革命历史,让他们产生对前辈的仰慕之情。通过健康活动《学做宕昌警察》,对幼儿进行军训活动,从小树立保卫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理想和从小学习英模,以英模为榜样,勤学习,锻炼身体,为人民服务。

(五)宕昌风景融入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

官鹅沟空气清晰,环境优美,是宕昌人最喜爱的地方。我们生成这一主题《美丽的官鹅沟》孩子特别喜欢。围绕《美丽的官鹅沟》主题,探索孩子喜欢的活动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通过参观谈话活动《美丽的官鹅沟》《红军长征加油站》让幼儿感知官鹅沟除了景色美,还有湖美,认识了著名的雕塑(长征),激发幼儿对雕塑者的敬爱和崇拜之情;通过观察高庙山公园,看公园辛勤劳动的花工和清洁工人的劳动,激发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敬;通过“夸夸我们的官鹅沟”激发幼儿主动观察,用赞美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官鹅沟的喜爱;通过“争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让幼儿拾落叶,从小学会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卫生;通过绘画《官鹅沟的树》,音乐《欢迎来到官鹅沟》,健康《去官鹅沟》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快乐学习,从而激发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对官鹅沟的喜爱之情。

(六)官鹅沟旅游圣地与教学活动相融,让幼儿为家乡自豪和骄傲。官鹅沟是个旅游的好去处,有闻名西北“小九寨”的美称,我们生成的主题《我是小导游》,就是让孩子通过小导游的活动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的宕昌,爱自己的家乡,有为家乡自豪和骄傲之感。在此基础上通过语言活动《我是小导游》,让幼儿收集宕昌的旅游景点和家乡的特产图片,并请家长丰富孩子关于宕昌的景点—官鹅沟、大河坝国家森林公园、家乡特产—中药材、冉记点心、青稞酒等相关知识,在主题墙上进行环境创设,在区角中开展活动,在课堂上请孩子扮小导游介绍宕昌的景点和特产。他们包含热情的介绍洋溢着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之情,脸上露出了自豪和骄傲。

四、挖掘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

在实践中,我园教师遵循因园制宜原则,合理挖掘,勤俭办园,都创出了自身的特色,使当地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

1、农村随处有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宝贝。

农村幼儿园周围随处可见的泥土、沙子、石头、水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探究的宝贝,成为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好素材。孩子们会用小树枝、小木棍搭桥,用小石头垒 7

灶,就连捡几根干草、几片菜叶也会玩上老半天,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幼儿就能进一步感知身边这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并产生探究的兴趣。例如,有一位教师有一次带幼儿在园门口散步时,忽然有幼儿发现路边那因装修园舍遗留下的一堆沙子上没有长草,旁边的地上都有草,教师就有意进行科学引导:草长在哪里?让幼儿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地上不长草,孩子们发现石头、砖头放着的地方、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不长草。通过实践探究孩子们明白了沙子、石头、砖头上长不出草,而只有阳光照得到的泥地上才能够长出草来。

2、创造条件,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在我们幼儿园前面有一块农民种植蔬菜的田地,每当夏末秋初,农民收割完后,这里成了幼儿开展活动的“宝地”,孩子们在空地上玩起了“娃娃家”游戏,他们用菜叶当盘子、碗,遗留的瓜果、豆荚当食物,豆萁当筷子,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还在这发现了身上有三个星、六个星、七个星的瓢虫,还有青虫、西瓜虫、臭虫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子,他们还为其冠上有趣的名字呢„„

我们幼儿园还将许多农作物、农产品、自然材料充实到区角活动中,创设低耗高效的乡土化活动区,使区角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幼儿利用麦杆、稻草编扎“稻草人”,搓草绳;用番薯藤制作“项链”、“手镯”;用黄豆、蚕豆、土豆、芋艿等农产品拼插成各种动物形象;用竹叶制作风铃„„这些农村自然环境中丰富的、开放的乡土资源,能极大的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要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就必须根植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及环境融为一体。因此,乡村幼儿园课程建设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充分发掘乡村的各种资源,充实幼儿园的课程,将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美术活动乡土资源 篇7

一、通过幼儿收集,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

离江苏省新沂市港头镇中心幼儿园最近的东边有正在开发的沙塘,西边有蔬菜、水果生态园,在里面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等,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幼儿园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加之幼儿园周边有小学校、中学校和新圩小区等,这些都为幼儿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收集可利用的游戏操作材料。比如,在春天带领孩子们去扫墓、去田野里踏青,让孩子们在田野里以“我发现的小秘密”为主题进行探险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田野里的秘密。孩子们兴致特别高涨,三五成群地去寻找,最后孩子们收集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花朵、麦穗、麦管等。孩子们将自己搜集的材料拿到班级中进行创造性利用,有的将树叶拼成金鱼,有的将麦管搭成小房子,等等,玩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二、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游戏活动

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家长们更多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学到多少知识、学到了多少本领,不太关心乡土材料、幼儿游戏,甚至有个别家长认为教师有点不可思议、不务正业。所以,要想使得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就必须让他们能够真正意识到乡土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于是,幼儿园在开放日向家长开放了幼儿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作品加上老师们的讲解,使家长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废旧物品都是培养幼儿多项能力的好帮手。得到家长的认可后,家长就加入到收集的队伍里。如在“我设计的建筑”区角游戏的开展中,发动家长收集了各类纸箱、瓶子等等一系列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建筑活动,这就为充实、丰富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新的教育情境中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所以,利用好家长这一强大的教育资源,会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三、通过教师收集,科学投放游戏材料

作为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各种资源,使幼儿园的各个环节更体现乡土气息。在种植园区,教师依据环保特色,搜集各种废旧轮胎,并让幼儿自己动手在这些废旧材料中种植他们想种植的东西。比如,在靠东墙位置打造葡萄架,让幼儿和教师一起种植葡萄,并种植一些蔬菜,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这样,让孩子们在种植种子的实践过程中学到一些植物的知识、种植的技能,感受劳作的乐趣。孩子们天性喜爱沙子和水,教师可以将沙子和水引入到幼儿的游戏中。一开始没怎么给孩子们提供材料,孩子们的兴致不是很高。随便给孩子们点东西让他们自己随意玩吧,于是就将搜集来的废旧炮筒拿给孩子们。没过一会儿,惊奇地观察到孩子们真的太棒了:有的用手将沙捧在假山上,让沙子像水一样流下来,然后下面的孩子用炮筒或小桶去接;有的摘点树叶放在沙子里,用炮筒当擀面杖去做饼卖,而有的用炮筒玩起了沙漏游戏。这些简单的、身边的材料,不但满足了幼儿玩沙、玩水的欲望,还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体验游戏的乐趣。

四、利用社区资源,让游戏活动走向社会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农村幼儿园已由封闭教育转为开放式教育,特别是增加了与社区、社会之间的联系。比如,在端午节到来之际,组织幼儿到社区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唱歌、舞蹈,精彩的表演赢得了一片喝彩声。孩子们还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包粽子,一起参观老人们的住所和敬老院的各种果园、菜园,帮助老人们叠被子等等。幼儿在社区活动中,能力提高了,兴趣变浓了,尊敬老人的情感得到了体验。同时,幼儿园为了打造富有乡土文化的校园环境,还利用周边村庄、社区资源搜集大水缸等对绿化区进行装饰,在大缸内种植各种水生物,养殖了小金鱼,使绿化区更加丰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从而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此,幼儿园应根据课程游戏化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和特色,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可以利用的本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游戏活动。

五、结束语

记得有位外国专家说过:能够鼓励幼儿像用竹竿当马那样来骑的,才是真正富有创造性的玩具。因地制宜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游戏活动,已初步形成了幼儿园的一大亮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得到了各方面的发展,而且通过材料的收集和活动的“创造”,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更为积极和细致。通过活动让幼儿在玩中感受家乡的文化与变化,让更多的孩子在乡土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05).

幼儿美术活动乡土资源 篇8

一、利用乡土材料创设特色美术教育环境

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因此,我们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特点出发,利用乡土资源全面创造丰富的有乡土材料特色的美术教育环境,提供多种地方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想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同时,充分利用幼儿园走廊、楼梯间、转角等空间位置创设浓郁的艺术氛围,根据主题定期布置,开设各种乡土资源艺术廊,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欣赏、操作的领地,使幼儿感受到利用乡土资源创作艺术的熏陶,激发幼儿对乡土资源的好奇心和潜在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乡土材料,激发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兴趣

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收集各种材料对孩子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价值,让他们真正了解各种物品的再造性功能与作用。同时,在亲子活动中,让家长利用自己和孩子一起收集的物品,开展各类创作活动,也能大大利用双休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收集乡土材料,同时让孩子在自然美中得到熏陶。春天的时候带幼儿去收集树叶、花朵、麦穗、麦管;夏天引导幼儿收集田螺壳、芦苇叶;秋天时引导幼儿将落叶、树枝带回来进行活动。同时引导幼儿收集果实、种子等,还有稻穗、玉米皮、棉花、各类豆子、花生壳、瓜子壳等丰富美术活动操作材料,让孩子亲身感受丰富的农村资源,在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认识的同时,为充实、丰富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提供了条件,也引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寓美术教育于幼儿游戏之中

福禄倍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游戏是幼儿“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学习”,农村广阔的天地,为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提供了条件。寓美术教育于幼儿游戏之中。游戏可以使幼儿无拘无束地进行美术活动,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娱乐中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如:根据当地的条件,可以指导幼儿用采集来的毛毛狗草编小猪、小狗;用青草和野菜做饭菜;用野草编草帽;用黄泥做香肠、面条、糖块、月饼等;让幼儿边做边玩,在游戏中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提高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根据乡土材料的特性设计美术活动,引发幼儿的想象

本质论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儿童的美术能力并非自然成长的结果,而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益于儿童课程学习的结果。因此,我们根据乡土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的特性,分别从手工、绘画、欣赏等方面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这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创造力,放飞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我们知道乡土资源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深受幼儿的喜爱,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它的利用能改变以往美术教育活动形式、活动材料单一的局面,为我们幼儿园美术活动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并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与材料积极互动,获得最大的发展。

上一篇:桃花的诗歌下一篇:平等主题班会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