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介绍材料(精选11篇)
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巩固群防群治网络成果
达村现有村民小组2个,总户数120户,总人口520人,村级干部6人,集体耕地面积2509亩,党员16人,团员32人,后备干部6人,入党积极分子13人,民兵12个人,十户长10人。以前村里大小事无人问,无人管,社会治安极度混乱。自开展
“三支队伍”建设和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加强对“三支队伍”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三股势力”,深入发动群众参与“严打整治工作”,深化平安小区创建活动,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打、防、空”一体化治安防范体系,建立完善群防群治工作体系,把矛盾排查工作做到前面,把不稳定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一年来,该村无火灾事故,无群体性上访,无归正人员重新犯罪,无一起刑事案件,得到村民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原创:wenmi114.com
一、加强对“三支队伍”的管理力度,增强对群防群治社会稳定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村党支部坚决推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及时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杜绝了个别党员、团员进清真寺做乃玛子的现象,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自觉维护本村的社会稳定工作,自觉加入到村里的民兵组织中去。
二是积极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我村工作实际,在每个村设置了财务、计生、稳定、宗教、廉政、学习教育6个岗位,根据党员人数多少和党员自身长处进行岗位设置。根据能力强的无职党员人数和所设岗位数,灵活采取“一人多岗、多人一岗、一人一岗”三种方式,让那些已经享受了各种待遇的具有党员身份的退休干部和“三老”人员在党组织建设、维稳等村级事务中发挥余热。此举一方面使村里各项工作有人干,另一方面也减轻了镇村两级财力负担,同时也调动了村里老同志的工作积极性,效果很好。三是大力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村党员干部老化、后继乏人问题。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上,一是严把资格审查关。大力推行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后备干部公示制,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把保证党员质量放在第一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干部、优秀青年中择优入党。后备干部培养上,我村在返村学生、复退军人、农村手艺人、致富能手中筛选确定了6名后备干部,13名入党积极分子。制定3—5年培养计划,指定培养帮带人进行培养,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了稳定工作在我们新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他们尽快投入到维护本村社会稳定的工作中来。平时给他们压担子、分任务,并加强了跟踪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汇报,建立健全干部成长档案,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工作,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不断巩固群防群治网络成果。
一是抓宣传,强化安全工作意识。为了加强依法治村的进程,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村“两委”在每月15日定期召开由党员、团员、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三支队伍”平安工作会议,同时,还利用墙报、横幅、标语、宣传图片等方式进行“四五”、“五五”普法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对打击“三股势力”重要性的认识,继续重点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等三股势力,全力做好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教育,团结广大群众与民族分裂主义作斗争。还在全村普及用电用火安全防范知识;加强对归正人员进行结对跟踪帮教,平时注意其动态,及时上门沟通,做好思想工作
二是抓落实,构筑要素整合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外来人员不断涌入,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同时也给农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外来人员流动性大,治安形势严峻,村“两委”急群众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组建了一支由村班子带头,老党员协助,年轻党员、团员、后备干部、入党积极份子参与;投资3000多元,购买群防治安装备,配备了专用迷彩服、警棍、头盔、手电筒等;保证护村队员的工作经费,2006年村里落实8000元专项经费,确保了民兵小分队的正常工作。
三是抓建制,完善平安建设措施。第一,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工作班子,定期召开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协调会,每月研究部署开展各项工作;第二,对治保、调解、帮教、普法、巡逻、消防等有关安全防范的重大事项,以村民代表会议形式加以规范和解决;第三,对治安、民事调解、巡逻、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等各项工作,有记录、有台帐;第四,在全村开展安全文明家庭评选活动。2005年全村评出安全文明家庭105户,全年未出现“黄、赌、毒”和家庭暴力案件。
四是抓防范,增强群防联动效果。村白天有3名老党员负责全村的治安巡逻,夜间由民兵小分队不定期进行治安巡逻、设卡,去年,民兵队共出动夜间值班巡逻96次,总计出动
人数1052人次。
五是抓管理,增强安全服务能力。村还积极配合镇派出所做好外来人口的登记、发证,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登记管理,注重内外兼顾,做到外来人口情况明,底子清,同时在民事纠纷上,在维护本村社会稳定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的职能作用,积极调处矛盾纠纷,确保了一方平安。
三、取得的成效
通
过采取以上措施,克西马达村目前稳定工作有了一个大的提高。建立了一个群防群治、上下联动的稳定工作网络新体系;形成了一个以“三支队伍”组成的民兵小分队、十户联防为基础,以情报信息收集为重点,以消除各种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为目标的稳定工作新局面。保证了社会面控的牢、宗教活动管的住、违法犯罪能预防。原创:wenmi114.com
党的基层组织, 包括街道、乡、镇党委和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和其他基层单位的党组织。按照党章规定, 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社会基层单位, 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而高校基层党组织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政治保障。它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更好地发挥学院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 新形势下, 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2.1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提高党员素质先进的思想理论是凝聚全党意志的灵魂, 是党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 也是党奋斗不息的动力源泉。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是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必须多管齐下, 学、用、改相结合, 以学促用, 以用促改。
2.2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尺。必须把走群众路线贯穿于先进性建设全过程,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诚心诚意听取群众评价, 使服务人民群众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先进性建设的实效。
2.3 建设稳定型党组织
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全党上下方方面面的共同责任。实践证明, 只有把党的基层组织更好地融入社会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和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类社会执政资源, 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整合、凝聚、主导社会中的作用,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完善和发展。
除此之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五个方向的努力: (1)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 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2) 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 创新活动内容方式, 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 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 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以提高素质为重点, 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 (4)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 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这些经验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不仅是科学的, 更重要的是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共产党要把基层组织建设做的更好就必须借鉴新形势下的经验, 同时更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 从所在地区的实际出发, 调整组织设置, 拓宽工作领域, 改进工作方式, 创新工作机制、活动内容。
3 以学生寝室为契机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大学生寝室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最集中、最真实体现的场所。把党支部建在大学生寝室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最扎实的措施, 是解决当前大学生中存在思想问题的最有力办法, 也是发挥高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阵地。因此以学生寝室为契机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显的非常重要。仅结合我两年的基层党建工作经验, 从“三建”“三进”浅谈以学生寝室为契机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3.1 推行“三建”, 加强寝室基层党组织建设
(1)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寝室党组织, 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 组建一支思想政治觉悟高、具有高度事业性和责任感的大学生寝室党组织学生干部队伍。大学生寝室党组织, 处在与广大学生直接打交道的第一线, 支部建设的好坏、作用发挥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高校党委工作意图能否得到贯彻落实, 关系到党在知识分子中的形象和声誉, 关系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3) 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 一靠教育, 二靠制度, 三靠监督。严格的组织生活可以使党员之间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进行必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从而达到思想一致、行为一致、朝气蓬勃, 在学生中树立好形象的目的。党组织生活的严格性、政治性、广泛性, 对寝室党组织的自身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实施“三进”, 加强寝室党组织的组织建设
(1) 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进寝室。加强大学生公寓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工作中, 健全基层党组织“党员值日制度”, 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 (辅导员) 进寝室有助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协调处理各种矛盾, 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针对性。
(2) 基层党组织党员楷模作用的发挥进寝室。可开展党员寝室挂牌活动,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以党员的表率作用去影响周围同学;利用报告会、寝室公示栏对先进党员的学习、工作、事迹进行了宣传, 使党员楷模的作用在寝室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3) 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寝室。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指针, 以“学业生涯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 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进寝室, 能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使大学生寝室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党员互帮制度。由于学习任务、经济负担重, 就业竞争压力大, 过分依赖甚至沉迷于网络使同学间相互的沟通少, 以及不正确的恋爱观等原因, 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大学新生, 他们脱离了原先熟悉的环境, 情感的需求与情感的实现存在矛盾, 有失落感;对大学生活感到陌生和恐惧, 心理疾病更普遍, 更严重。可通过设立“党员阳光屋”, 选派经验丰富的党员同志担任心理咨询员, 选派优秀学生党员、干部担任心理咨询联络员, 在寝室建立了党员心理咨询室, 及时掌握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中国共产党走过九十年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 现在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按照现实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的新要求再接再厉。我们一定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求真务实、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 不失时机地做好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党章.
[2]尹小玲.推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 2010 (12) :32-33.
[3]胡锦涛.中共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上重要讲话[Z], 2009-09.
[4]何华英.新时期如何发挥基层组织党组织优势的思考[EB/OL].吉州区人民政府网, 2009-03-18.
展和社会稳定。为了同志们和朋友们全面准确了解我乡基层组织建设相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上阿图什乡位于阿图什市西南部,距市区35公里,总人口4.25万人,总户数1.02万户。土地总面积7.8万亩,耕地面积4.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1亩。全乡有16个行政村,211个村民小组,有2个农场(牙孜路、阿克买拉)和1个羊场,20个站(所),25所中小学(其中,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21所)。2004年,全乡生产总值为8310.1万元,人均收入1634.52元。乡党委下属19个村级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10个企事业单位党支部,3个学校党支部。有55个党小组,党员总人数1342人(预备党员67名),其中男党员1066人,女党员276人,农牧民党员669名。全乡团员总数1826人,团委下属35个团支部,党团比例为1:1.36。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一)抓班子自身建设,造就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1、抓好乡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五个好”的标准,在总结过去“六好”乡建设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首先,我乡选准了一个党性强、作风正、威信高、有很强党建意识、能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班长。其次,我乡对党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合理调整。使一批政治上强、学历高、懂政策、熟悉农村工作、能用“三个代表”指导工作的干部进入党委班子。现在乡党委班子成员由11人组成,班子成员中有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妇女领导,结束了我乡领导班子中没有妇女干部的现象。党政班子成员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其中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达到99.2,成员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6岁,下降为现在的35岁以下,50的党政领导在35岁以下。切实优化党委班子结构,建立起了一支由老、中、青相结合的党政领导队伍,增强了工作合力和工作能力。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培训,95以上的党政班子领导均具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实现了班子成员年轻化、知识化的目标。1999年,我乡被自治州命名为“六好”乡(镇)党委。我乡在“六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中,重点从3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健全创建机制。乡党委高度重视“五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乡党委书记亲自参与、亲自过问创建工作。二是进行责任分解,把责任目标落实到各部门。明确了纪检、宣传、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完善了“一把手”抓创建责任制,与各村、站(所)签订了创建目标管理责任书,量化、细化目标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细则,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按照五个“好”的标准狠抓创建工作。
xx地处赣西边陲,萍乡北部,位于湘赣交界的吴头楚尾。全县总面积725平方公里,辖6镇3乡1场,155个行政村,8个城镇社区,3022个村民小组,10.75万户,总人口47万人,有10个乡镇场党委,6个县直单位党委(工委),18个党总支,437个党支部,11971名党员,农村
基层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多,因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更为重要。
如何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如何巩固党在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如何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和保证农村基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xx县围绕这些问题,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在该县金山镇创造性地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试点工作后,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式,使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明显加强,经济社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9.4亿元,财政收入26668万元,荣获全省123先进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县、农民增收先进县、省政府2005年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跻身第三届全国提升速度最快百县(市)行列,所有乡镇均跨入农村经济发展全省百强乡镇之列。在实际工作中,该县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营造浓厚廉政氛围为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形成人人思廉的清正之风。
1、坚持高位推动,扎实健全工作网络。领导重视。xx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自开展以来得到了省市两级高度重视,省纪委领导多次亲临试点现场视察指导工作,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黎德廉在试点调研中明确指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做到“五个结合”,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要与安全生产相结合,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要与解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在省市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各级党组织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县委书记潘先贤明确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繁荣文明xx,绿色生态xx,和谐平安xx”战略目标,务必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县委在全县广大机关干部中大力倡树以“多一点实干,增一些贡献,少一些名利”为主要内容的“五多五增五少”从政品质。县以落实责任制为龙头,自上而下建立和健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构,为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县、乡(镇)、村、站所均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设立了纪委书记和专职副书记,村级党组织配备了纪检委员,并聘请了一批作风正、素质高的廉政宣传员和纪检监察员。全县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网络。
2、坚持多方互动,构建“大宣教”格局。xx县在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先导,注重从教育入手,促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转变。一是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法制观念有所淡化的实际问题,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重点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性观念教育和法纪教育,强化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确保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二是加强村“两委”成员的教育。组织村两委干部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工作条例》、《村民自治条例》、《廉政准则》,收看反腐倡廉专题片,并将廉政内容纳入“三会一课”。据统计,全县党风廉政教育面、党员参加廉政学习率均达90%;三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基层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充分发挥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的整体效能,将廉政文化建设延伸到乡镇机关和村组及企业、学校、基层站所。重点抓好“五个一”:开展一项“明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专题教育活动;建好一块廉政文化阵地(镇有宣传栏,村有墙报,组有标语);开设一堂廉政教育课;发放一封致党员干部的廉政信;举办一次廉政文化活动。为进一步营造文化浓厚氛围,xx县向党员干部发放了廉政警示牌,精心组织了反腐倡廉成果展览和书画作品大赛,基层党员干部参展、参赛率达95%以上。积极动员镇村两级加大廉政文化宣传力度,金山镇还在主干道上安装了30多块廉政宣传牌,书写了40多条永久性宣传标语,建立了氛围浓厚的廉政文化宣传“一条街”。高山村认真打造了廉政文化宣传街道,建立了村级廉政文化网站,成立了由农村党员组成的廉政文化宣传队伍,廉政教育触角不断向农村基层站所、村组村民延伸,全县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大宣教格局。
二、以提高班子战斗力为目标,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形成善谋实干的勤廉之风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为此,我们从班子的建设入手,抓好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位于XX乡东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6社326户1461人,有耕地3786.7亩,人均2.6亩,2014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35元。去年以来,XX村按照“管理民主、村风文明、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总体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一、整合资源,村庄建设明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XX乡村两级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县、乡、村组和农户整体联动,制定了XX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设施功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是有效整合项目资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各类项目的聚合效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有效整/ 9 1/9页合道路通畅、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乡镇幼儿园建设、体育惠民工程、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资金917.9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群众自筹138万元,为XX村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实施危旧房改造50户,硬化村内道路7.05公里,修建排洪渠4公里,整修梯田2500亩,修建田间生产道路3条4公里,修建太阳能光伏电站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XX村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全村自来水入户率、村内主次干道铺油硬化率、通电率、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覆盖率、电话、网络、广播电视“三网”通户率均达到了100%。三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新建村部1处,配套建成了村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和农家书屋;投资450万元,新建占地6亩的幼儿园1座,建成功能齐全的三层教学楼一幢,配齐配全了教育教学设施;以乡村舞台建设为契机,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硬化场地3500平方米,布置篮球场地2个,羽毛球场地2个,安装室外乒乓球台4张,建成健身长廊一处,安装健身器材20台件,XX村公共服务条件大幅度改善,建成了服务功能完善、渠系道路配套、娱乐设施齐全、绿化亮化同步的新型农村社区,村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 9 2/9页
二、优化结构,富民产业明显提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核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物质基础保障。XX乡村两级结合村情实际,依托现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二三产业,积极抓好劳务产业,全力实施“一村一品”培育工程,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民强村的发展路子。一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兴办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加大科技应用推广,牛果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依托XX乡建设“苹果产业”大乡,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苹果主导产业,集中连片栽植优质红富士500亩,已经挂果80亩。充分利用传统养殖优势,支持农民发展草畜产业,养牛200多头,养猪600多口,农民来自特色产业的收入占到30%以上。二是发展壮大二三产业。招商建办了果品气调库和蝎子特种养殖场,带动了产业发展,吸纳了更多农民就业。依托XX乡集镇,鼓励农民从事农产品贩运、商贸个体经营、饮食摊点等服务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和有组织输转,每年输转劳动力600人次,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 9 3/9页
三、加大整治,人居环境明显提升。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标志。XX乡村两级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加大投入,创新工作机制,改善了人居环境。一是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县住建局配套危旧房改造资金62.5万元,群众自筹137.5万元,实施旧村改造50户,认真开展“三清五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旧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二是全面实施绿化亮化工程。以村内主次干道为重点,栽植核桃、桃树、柿子树等乡土树种1500棵,在农户门前及文化广周边栽植黄洋、月季等灌木和花卉2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三是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以“一清一保一评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卫生组织定期评比、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目标,以“三清五改”为重点,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收集、村集中(或填埋)、乡转运”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在村内安装分散式垃圾收集箱80个,大型垃圾集中收集箱5个,配备手推式卫生保洁车4辆,完善了环境卫生设施。组建了村级环卫队,组成专项整治工作组,实行定岗、定人、定时、定路段、定任务的“五定”责任制,以社为单位,对新农村门前垃圾、“三堆三圈”进行了彻底清理,对XX集贸市场卫生进行全面整治,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突出问/ 9 4/9页题。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人员组成的环境卫生监督会,开展了“大家齐动手、美化我家园”活动,促进了农村环境整治。四是创新管理机制。结合村情实际,研究制定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检查考核细则》,强化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定期督查,严格奖惩,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有序,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XX乡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迹材料
XX村位于鸡西市域近郊,是XX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总占地面积19.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200亩,果树面积1000亩。全村总人口350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998人,共有四个自然组。作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发展新产业、改造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使我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全乡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初步探索了一条村两委班子引导,农民积极主动,社会大力支持,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宣传,广发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为了加强村民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了解,使得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入,我们狠抓了宣传教育,在全村营造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氛围。一方面通过开展村干部培训班,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骨干动员会,深入村屯50余户农民家中、地头,向他们讲解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讲解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重大意义,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一项“德政工程”,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农民,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村民为新农村建设献言献策的热情;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宣传。村屯有线广播开设了新农村建设理论专题节目,定时播放。同时印制了500多份宣传单发放到各村民手中,制作了10幅宣传条幅悬挂在村屯显要位置。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认清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激发了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勇气。
二、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基层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XX村两委班子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以构建“三位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突破口,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一方面为了改变党员活动没有固定场所现状,新班子成立后,经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购买了电视机、vcd、音响等电教设备和5000余册图书。通过开展“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加强了学习,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从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做起,做到取信于民。在工作上实行“阳光下”作业方式,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工作方法,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村内宅基地审批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村干部围着群众“转”,事事有人管、有人问,村中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了,群众心气顺了,上访的没有了。村“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
三、抓调研,定规划,明确努力发展方向
为了使我村新农村建设早规划、早部署,出成效,走在全市排头,我们在全乡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后,迅速成立了XX村新农村建设组织机构,由村支部书记、主任为组长,下设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在新农村建设拟定规划中,村两委班子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在规划中充分吸纳村民的合理建议,进行精心规划,让村屯规划走群众参与之路,体现了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热情。规划特别注重在规划中彰显村庄特色,初稿形成后,经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会,入户走访46个农户征求意见,进行整合考虑。经过五易其稿,最终形成了《XX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我们将全村共分为五个区,以三组沙发生产和木材加工为主的工业区,以四组花卉苗木生产繁育为主的观光区,以二组与三相邻处拟新建农民住宅楼、文化广场的生活休闲区,以二组养猪为主的绿色养殖农业区,以大园子为主的工业生产区。这五大区的划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为XX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抓特色,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作为市域近郊乡,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市场优势。如何变优势为动力,最终转化为生产力,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经常思考的主题。按照围绕市场抓特色,围绕特色上项目,围绕项目求发展的思路,结合村情实际,大力发展“四大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形成了“企、果、牧”三足鼎立,“种、养、加”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有力的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向品牌要效益。大力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了花卉、苗木、123果、马铃薯等特色产品生产。其中,123果、马铃薯正在申请“无公害”产品标识。二是发展养猪生产,向规模要效益。充分抓住四川高金集团在我市投资机遇,依托刘玉敏、冯德森养猪大户,大力推广科学饲养技术,新建标准化圈舍200平方米,发展年饲养量达百头以上的养猪大户8个,年饲养量达千头以上的养猪基地2个。三是发展龙头企业,向质量要效益。XX沙发生产已有2余年的历史,如何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主要从质量和创新上下功夫。村里先后组织沙发生产业户到七台河、伊春、大连广州等地参观考察学习,使我村沙发生产者在设计样式上有了创新,在质量服务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已涌现出投资超百万的沙发大户 22 个,与之相关的木材加工、胶合板厂等 6个,推进了产业化进程。下步,将在鸡恒公路沿线重新申请规划新建“XX沙发批发一条街”,申请注册“XX”沙发品牌,争取抢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四是发展信息产业,向科技要效益。现在是信息时代,网上信息沟通交流是最快捷传输方式。今年我村在全市率先建起了农业信息网站,选派专人进行网络安全维护。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实现了与外界的接轨,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接收到生产订单,大大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现在我村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住房大起来了,衣着服饰靓起来了,只有恩格尔系数降下来了。
五、抓投入,增设施,精神文明上档次
加强农村公用设施建设和农村保障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大重点。在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上,我村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道路硬化、美化工程。一方面充分抓住国家通村公路建设有利契机,争取到6.3公里村级水泥路修建。总投资252 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07万元,村级自筹145 万元,同时,我们自筹资金修建了XX沙发环路 1 公里,现主体工程都在施工中,预计10初即可全部竣工。另一方面,绿化了道路 4000 延米,栽树3000 棵,实现了道路的美化工作。二是自来水入户工程。通过与市水务局沟通联系,申请到国家人畜饮水资金,为XX三、四 组270 户农民安装上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多年吃水难的问题。三是农民休闲健身工程。我们在村中心地带新修了一处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广场,总投资15 万元,栽绿化树木300 棵,花8000棵,各种健身器材齐全,使得村民拥有了与城市居民相同的休闲健身场所。四是生态沼气建设工程。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乡争取到了国家沼气项目修建资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我们在全乡率先垂范建起了标准化沼气池,现已推广新建了30 个,其余正在建设中。五是标准化厕所修建工程。为了完善村屯规划,在市里新农村建设包村领导的帮助下,我村共争取到350个标准化厕所。部分资金现已到位,工程正在施工之中。六是垃圾清理工程。垃圾看似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为此,我们加大气力加大了垃圾的清理力度,并建立了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在主要街道设立了 6 个固定垃圾点,同时设立流动垃圾车1 辆,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还村民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加强农民生活保障体系建设上,我们先后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村低保、大病救助等项工作的入户调查摸底工作,将那些生活困难、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登记造册,为下步全面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截止到目前,我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90%,移动电话拥有率达到85%,网络宽度安装率达到20%,农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了95%。
金沟河镇三道湾村基层组织建设材料
金沟河镇三道湾村位于镇政府以南5公里,现有农户164户、人口640人,由回、汉、哈、维、蒙五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234人,全村耕地面积4130亩,主要种植棉花、小麦、番茄、玉米等农作物,实施节水滴灌2300亩。现有党员20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5人,三老人员4人。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0元。近年来,三道湾村党支部以“创建带领致富党组织、争当创业致富带头人”为创先争优活动主题,以“争当致富带头人、争当文明和谐表率、争当科学发展标兵、争当创业先进楷模,创建党建示范村”的“四争一创”工程为实践载体,紧紧围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走出了一条“创先争优强基层组织,科学发展促社会和谐”的新路子。
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村党支部按照选人、强村、富民的思路,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两委班子成员的带头作用,坚持每周一坐班学习、研究村上的工作,对村内各项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工作落实情况与工资挂钩。2010年,在包村领导的指导下,村党支部继续推行以村干部向村民承诺、向镇党委承诺,向村民述职、向镇党委述职,组织村民评议、镇党委评议为主要内容的“双承诺双述职双评议”活动,并召开了承诺大会,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和全体村民参加,5名村干部共承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6项,已经完成承诺12项。为使村干部的承诺顺利完成,村两委班子、党员每月召开一次自评会,开展村干部自评,查找履行承诺方面存在的不足。每季度利用“民情日”活动组织党员、村民代表评议,对每名村干部践诺情况进行评比,压力变动力,极大地发挥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结合本村实际和新农村建设,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制度,把群众的权利、义务以及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细化、量化,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提供了依据。
二、强化党员管理,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按照镇党委的安排,村党支部推出以“保障权利、真情关爱、支持发展、思想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亲情式”党员管理。党员党成彪是村里的致富能手,身患重病住院期间党支部派人专门看望慰问,给他过了“政治生日”,并帮助他家里采收棉花,鼓起了他生活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了他的党性修养和党支部的凝聚力。同时,村党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坚持不断创新,积极将2名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1名优秀的产业典型培养成为党员,为全村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奠定了基础。在党员管理上,村党支部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充分为无职党员发挥履职作用搭建平台,把党员队伍建成了群众的领头雁和致富奔小康的主力军。并把“创先争优”和“党员致富能力考评”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激发大家“比、学、赶、超”的热情。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影响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确保党建工作不断上水平。
三、民主决策建阵地,开展远程教育学习培训活动。2009年,三道湾村党支部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村办公室是1996年村民自建的土木结构房屋,已经危旧不能使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村党支部召开两委班子、党员专题会议,研究确定新建办公室解决村级阵地问题,经过采用“议事卡”的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村民积极响应,愿意自筹资金30余万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完成村级三室一场建设,办公室占地面积336平方米,总投资58万元。建有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办公室,党建室、图书室、村级卫生室等附属设施。新建篮球场、花池,安装健身器材,方便的群众娱乐、健身和学习。村党支部坚持每月15日、16日、17日的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根据季节的不同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节假日、下雨天、晚上及农闲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远程操作员制作、刻录光盘约120张,赠送示范户、专业户光盘达80余张。通过远程教育学用活动的开展,村民们获得了大量的致富信息,培养出何志强、孙玉梅等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户4户,全村建立牛羊育肥、奶牛养殖、农机服务等远程教育示范基地3个,依托远程教育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达到80余户,农民致富渠道进一步拓宽。
四、科学发展强基础,助民增收建新村。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为民办实事列入村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政府项目支持,组织广大村民实施了10多项惠民工程。近年来,村上累计用于公益事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300多万元,相继完成了村级阵地建设、道路摊铺、自来水改造等工程。采取“四议两公开”的方式,筹集资金60余万元完成1900亩节水滴灌。依托城乡共建活动,村党支部与三道河子镇广场路社区联系,在村3条主干道两旁修建文化墙,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平安创建、计划生育、远程教育、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漫画、标语形式展现出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群众,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农民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助推农廉工作
——全省党风建设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城厢区以落实“五要工程”为基础、加强“四项建设”为主线、创建“六好典型”为目标,积极探索“制度加科技”的监督制约机制,以网络为载体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纪检监察报》、《福建日报》、《福建方圆》等党报党刊上报道。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网络平台,拓展公开范围
城厢区在保留传统村务公开栏的基础上,全区先后建立了33个办事公开网站(网页),7个镇(街道)政务公开网站,以“老办法+新科技”拓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平台。
一是实行网上“三级”公开。整合网络资源,建立以城厢预防腐败网为龙头、镇(街道)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村(居)农村财务监管系统为延伸的“三级网络联动公开”平台,按照“统一名称、统一域名、统一版式、统一管理”的目标要求,试行“业务流程公开和资金流向公开相分离”和“分级公开”的办法,由各单位将政策、项目、资金、程序在门户网站或网页进行联动公开,重点确定农业、教育、卫生等7类30项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在网络进行公开。截至目前,“三级网络联动公开”平台已发布各类信息16.3万多条,访问量达378多万人次。
二是开展网上“三资”监管。围绕群众关注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资产资源分布、处置情况等重点内容,委托电信部
门开发农村“三资”网络监管系统,依托区农业局经管站,建立全区“三资”网络监管中心,以“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资源管理”三大模块为主线,设立镇(街道)“三资”网络监管办公室,配备12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代理记账员专门负责全区119个村(居)的财务审核和原始凭证电脑录入,实现对农村“三资”的适时监控、远程查询和在线分析指导。截至目前,已对全区119个村(居)的财务收支、245个工程招投标项目运作和18宗山林、海域等资源开发处置情况进行网络监管,有效提升了监管水平。
三是抓好网上“三线”引领。针对农村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一抓就紧,不抓就松的问题,充分挖掘区位优势,以辖区福厦路(濑榜路)、笏枫路、城常路三条交通主干线为依托,整合全区7个镇(街道)22个农廉示范点、12个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33个办事公开示范点、6个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示范点,打造“中部城区”、“南部沿海”、“北部山区”三条廉政建设示范线,对纳入线路的示范点实行全程网络公开、评比、监管,建立滚动考评与观摩互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实现了网络公开与村级固定公开同步,解决了各自为阵、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二、实施远程参与,提高决策效率
网上参与是最直接的参与。运用网络载体助推农廉工作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城厢区先后建立了59个廉政网站(网页)、11个村级农廉网站,让在外村民直接参与村务的决策和管理。
远程互动。针对农村村民“在家的作不了主,能作主的大
多外出”这一现状,探索建立一个集手机短信群发平台、村民QQ群和村级农廉网站“三位一体”的“农廉网上行”互动平台,让更多村民参与村务事务。通过短信群发、网上公示重大村务,QQ群、网上听证获取民意,网上票决大厅审议票决,网上公示实施进度接受监督,网上留言、村委反馈,实时答疑释惑等5个主要环节12个可选操作栏目,引导村民从不同渠道参与本村民主管理,去年以来,全区4个示范村现有910多个村民的手机号码录入各村的“村务短信通”手机群发平台,470多人加入各村的村民QQ群中。截止目前,累计群发短信达6200多条,QQ群内最高峰在线率达81.9%。
远程听证。在村级农廉网站开辟网上“民主听证”栏目,将村(居)开展民主听证的实例、召开各类听证会的有关流程步骤、各级关于开展民主听证的制度规定全部上网公开,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村道工程建设、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土地征用、卫生整治、村部改造等重大村务事项,全部进入网上听证程序。村民对拟听证的事项通过“网上留言”、“互动服务”发表民意,村委统一收集、整理村民网上建言。去年以来,全区11个村级农廉网共启动运行“网上听证会”89场次,议定拟票决的重大村务事项106个,网上互动交流信息累计达1.2万多条。
远程决策。为了实现让外出村民“要作主”,在村级农廉网站上开设民主决策“网上票决厅”进行投票表决,将各项需要讨论的重大村务事项提前挂到网上,通过村委会群发短信至户代表或村民代表,及时通知在外村民在规定时间内,运用村委会统一配发的账号、密码登入各村网站的网上票决大厅栏目参与
网上票决,把票决结果即时在网上进行统计公布,保障了外出村民的民主参与、民主作主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自去年6月份,全区4个农廉网网上票决厅运行以来,共决议了东青村三连组道路硬化工程、东青村上亭组道路硬化工程、下尾村花蛤塘承包和照车村旧观音桥翻建等重大村务事务6件,外出村民点击量达2.8万多人次,有67.3%的外出村民通过网络参与到各村的重大村务决定过程。
三、实行全程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群众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城厢区在村级监管实践中,让群众通过网上监督、查纠、评议等形式,以最贴近的角度监督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务决策、实施全过程。
网上监督。为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民主管理和村级干部的权力监督,去年9月份,城厢区整合村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各种监督机构和监督力量,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出一批有文化、懂财务、会电脑操作的年轻委员,明确职责权限,规范监督程序,对重大村务的实施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和及时收集、反馈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监督结果在网上公布。截止目前,全区已在22个示范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务监督委员会通报网上监督情况100多条。
网上查纠。区、镇纪检监察部门及时收集群众网上反映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查纠问题。如针对群众反映村级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混乱情况,督促区农业局制定了《城厢区开展清理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账、表、图“三位一体”的农村集体经济合
同电子台账,将除涉密外的经济合同,全部在三级网络上公开,接受村民举报监督。东海镇西厝村没有经过招投标,私自把本村约800亩的滩涂以低价发包给个人,群众在网上投诉后,通过及时介入调查,经核实后,取消了该承包合同。同时,加大对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主要责任人监督问责力度,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行为。2010年,共清理2007年12月31日前签订村(居)集体经济合同128份,不正常履行合同21份。查纠各类违规问题12个,对清理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经济合同项目19个进行重新招投标,增加集体收入130多万元。
—-南乐县千口乡东梁村小学标准化学校创建经验材料 千口乡东梁村小学以“育人为本,立足未来,服务社会,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办学宗旨,“硬件、软件”一起抓,向内涵发展要质量,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强化教师队伍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创建标准化学校。
一、硬件建设上新台阶,深得民心。
对照标准,深知差距较大,今年来,我校奋力追赶,掀起了硬件建设的新高潮。
投资9万余元,整治花圃,修建操场、跑道,升级改造国学墙,硬化道路,使校园的每一角落都成为学生的活动园地。
均安装了“班班通”工程,使农村小学生也能享受到城里学生同样的资源,使我校教师的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购置图书1000余册。音体美卫设施实现全覆盖。
二、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把“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作为目前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来加以落实,以“加强过程动态管理”为出发点,学校及时制定了《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等配套制度。严格落实、兑现奖惩,切实将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此举,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活了学校工作一盘棋。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材”,学校认真落实“减负”规定,力求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改革评价制度,实行多元评价,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30分钟大课间,开齐开全课程,加强作业管理,实行班主任协调,统筹作业时间控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家校交流,定时召开家长
会,设立家长接待日,开通班主任家长联系热线,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三、师德建设丰富多彩
教师快乐工作
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认真查摆整改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校要求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意识、全校一盘棋意识,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不断完善学校评教、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家长评教“四位一体”的师德考核办法,对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实行“一票否决”,坚决纠正师德失范现象,抵制和克服各种不良现象,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优质的教育服务,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营造风正气顺、团结向上的校风和教风和学风。
开展“品读好书、共铸师魂”读书征文活动,使广大教师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在思考中开阔视野,不断弘扬师德风范,增强教师人文底蕴,在反思中升华品德,提高师德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开展师德大讨论活动与师德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以“为人、为师、为学”为主题,广泛发动教师、家长、学生,参加座谈会、演讲会、报告会,深入讨论新时期师德内涵和师德规范,丰富当前师德内涵,深入挖掘新时期师德亮点和闪光点,激发教师真情奉献教坛,自觉丰富内涵,真心关爱学生。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教师成长专业共同体 我校鼓励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为此引导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多的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精神。鼓励教师不仅要做“春蚕”,而且要师生共同发展,师生生命价值共同体现。建立了我校的“课堂教学三个有利于”的教学观,即课堂教学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性学习能力;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驰骋想象,发展思维;必须有利于促进师生完善自我、体验丰富人生和生命价值。要求老师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在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科学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中,我们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基本功训练为切入口,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以新课程实践为载体,以激发教师的发展内驱力为前提,全面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努力为每一位教职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创新、活力的空间,为教师发展奠定基础,搭建成功的舞台,帮助教师自主发展。
五、立足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我校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主导的发展理念,不断改革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推行领导干部听课、兼课制度,广泛开展干部教师学习交流,树立质量核心意识,突出课堂教学中心环节,召开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全体教师会,制定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规范行为认真查摆整改,努力向备课、作业等细节环节要质量、要效益,使课堂教学向“轻负担、高质量”迈进,实现优质高效发展目标。
六、重视文化建设 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在“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孩子未来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先行营造起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显形文化氛围,并以此渗透到隐形的校园文化之中。
如今,学校处处洋溢着生机,到处充满着活力。树木成行,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校园文化墙展示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教室
内外高雅唐诗宋词文化艺术精品把校园装扮的更加美丽。浓浓的文化情景,诱人思考,催人奋进,给人予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心灵得以净化,智慧得以启迪。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正以无穷的魅力引领广大师生追求高质量的人生。
创建标准化学校工作仍是我校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将围绕“创建”这一中心,把握“硬件、软件”两个环节,只有心记责任重,迈步从头越,相信东梁村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南乐县千口乡东梁村小学
双山镇余粮村座落于双山镇东北方向,距双山镇6公里。全村幅员总面积1000公顷,总耕地面积700公顷,主导产业以农业和牧业为主。是我镇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和双辽市级文明村,2010年双辽市“两区一建”环境建设先进村。
自去年镇党委部署“两区一建”工作以来,我们就一直把村屯环境卫生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紧抓不放,全面开展了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活动初起,群众们由于认识不上去,都报着观望态度,我们号召村干部要从我做起,先一就行动起来,二、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行动起来了,我就接下来就开展群众工作,群众看党员干部的同时,也在看党员干部的亲戚有没有动
环境整治期间我们村共整修道路 条,延长米,动用土方 立方米,清理多年积存的生活垃圾 万立方米,建设和启动群众休闲娱乐场所 1个。如余粮村开展评选环境整治文明户活动;每10天集中进行一次垃圾清运处理,尝试长效保洁机制等等。
XX镇位于XX县城南9公里处,渭干河下游,塔里木河横贯境内;全镇总面积912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122个自然村,27个站所,总人口38590人,其中:少数民族30862人,占总人数的80%,汉族7728人,占总人数的20%,农业人口35902人,占总人口的93.05%。耕地面积18.5万亩;站(所)27个,中学2所,小学23所,党员972人,其中:农牧民党员672人;下辖党总支2个,党支部61个;团员2201人;“五好”村党支部20个,“群众满意”乡镇站所8 个;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3.048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469.58元,同比增加294.56元,增长率为9.35%,被地委命名为“红旗乡镇”。
近两年来,XXX镇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增强活力”工作思路,有效建立基层组织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以“三级联创”为载体,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为基础,以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为目的,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托依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主要做法
(一)扎实有效的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工程,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我们把大力“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工程”作为增强其执政能力、提高其执政水平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首先,坚持以七项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一是基本政治理论的教育;二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三是法律、法规教育;四是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五是优良传统教育,六是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教育;七是农村实用新技术教育。累计共举办了36期综合教育培训班,参加教育的乡村干部、党员2100余人次;其次,多方式、多渠道培训基层干部。一是以“科技之冬”活动为载体,两年来, 先后对17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养殖大户和园艺示范户进行了畜牧养殖和园艺知识培训;二是选派到县委党校集中培训。派出60余名村(场)会计、出纳到县委党校进行了为期7天的财务技能培训;并先后选派两批共计50名村级后备干部到县委党校深造;三是“走出去”观摩“取经”学习。镇党委“一班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由镇主要领导带队,分两批共计60余名村“两委”一把手到南疆一些农业先进的县,考察、观摩他们畜牧业、林果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同时,在养殖示范区和果园示范区召开了13场(次)养殖业和林果业现场观摩会,参加人员累计达8000余人次。通过综合教育和集中培训,基层干部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依法行政能力、科技致富本领等有了明显的转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成为推进基层“三个文明”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二)引入激励保障机制,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提升村级组织整体功能。
镇党委按照“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整建并举”的原则,切实找准后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对后进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对全镇29个行政村的干部职数进行了规范设置(大村5—7人,小村3—5人),在此基础上,镇党委通过下派、交流、挂职、培训等各种措施:一是把7名有经验的年轻机关干部下派到村(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还挑选了5名优秀村干部交流到其它村(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先后选拔了16名村级后备干部成为支部委员;二是经过严格考察,着重从本村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转业军人和村级民兵治保调解组织中选拔了有经验的29名党员;三是是从选贤任能上下功夫,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的问题。调整了7个村共23名村级干部,罢免了8名素质差、水平低的村干部;重点培养选拔了13名“双强”村支书;四是提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2004年年底,镇党委、政府在县财政为村“两委”一把手统发工资的基础上,又拿出了16万元钱对工作突出的40名村干部拉开档次进行了奖励。同时,该镇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解决了村(场)“两委”一把手的通讯工具和人身保险,每年还免费安排两次体检,解决了干部的后顾之忧。
(三)建立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积极争创“五好”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和群众满意“乡镇站所”。一是建立“五不申报”制度。即:村集体经济积累达不到5万元的不能申报、群众满意率达不到80%的不能申报、本村农民纯收入低于全乡镇人均纯收入的不能申报、年底各项综合评比位居中下名次的不能申报、发生重大恶性事件以及群众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不能申报;二是镇党委对创建活动实行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村(场)领导抓落实、齐抓共管、镇(村)联动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快了“三级联创”活动进程。目前,全镇有20个“五好”村党支部,8个群众满意“乡镇站所”。
2、加大“五小工程”建设力度,规范运行“4211”工作机制,完善和提高干部的整体功能。营造“拴心留人”环境。镇党委先后投资743042.13元,新建干部宿舍200平方米,民汉食堂250平方米,浴室40平方米,职工娱乐室100平方米,职工阅览室20平方米、健身房30平方米,另外,还修建了篮(排)球场,绿化了草坪,同时,投资8万余元安装了街道路灯。“五小工程”的全面建设,促进了“4211”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转,杜绝了以往干好干坏无人过问,无人管的现象,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服务基层意识得到了增强,实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3、全面推行农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镇党委根据农村工作实际,在每个村(场)设置了廉政建设、治安、宗教、计生、财务、农技、林果、畜牧8个岗位,对全镇676名党员进行了竞争上岗,截止目前已有180名无职党员挂牌上岗。村党支部把每个党员在岗位上发挥作用的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评议,记录在案,作为年底党员评议的依据,对连续3年评议不合格的党员将劝其退党。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农村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由无职到有职的转变,为村党支部注入了新的活力。
4、着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建立“两推一审一公示”制度。即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党支部审批、社会公示。党支部要严把“三支队伍”入口关,把致富能力强、科技意识强、头脑灵活、勤劳能干的农牧民选入入党积极分子范围内,并实行动态管理、培养、考察,党支部每年对“三支队伍”进行一次社会公示。2003年以来,全镇共计发展党员110名(其中:农牧民党员77名),维吾尔族67名,汉族42名,回族1名;其中:男性党员82名,女性党员28名;发展团员1260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11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26。全镇62个党支部中,一类党支部占85%,二类党支部占10%,三类党支部占5%,使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整体水平、执政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5、以育、选、用并举的方针,培育出一支复合型干部队伍。为了尽快提高后备干部尤其是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镇党委采取脱产培训、集中培训和边学习边实践等方式,先后选派了13名机关干部赴北疆挂职,4名机关干部到村挂职,8名机关干部去地、县党校学习“双语”,18名村级后备干部到县党校深造,今年又选送了32名村级后备干部到县党校进行深造。两年来,有8名副科级干部经组织推荐被提拔为科级干部,有5名机关干部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有2名村级正职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有10名村级后备干部被提拔为副村级干部,营造了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的工作机制。
(四)以“理财”为切入点,以“生财”为突破口,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是全面实行“村帐乡管县监督”的新体制。严格制定村财“编制预算、事前审批、凭证联签、民主理财、上级审计、财务处理、张榜公布”七个流程,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民主理财小组全程参与财务管理,让群众对村务工作知实情、摸实底;二是盘活集体资产,规范机动地发包合同,加大回收欠款力度,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两年以来,对全镇29个村(场)的机动地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土地承包合同336份,清理违规机动地2万余亩,新增集体经济收入300余万亩,回收欠款102万元,两项盘活集体经济400余万元,进一步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
(五)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集中整治工作并举,进一步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维稳工作机制。配齐配强了镇、片区专抓综合治理及统战宗教工作的党政副职,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综治干部队伍。结合乡镇“4211”工作机制的推行与规范,下大力气加强了乡镇派出所、人武部等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十户联防”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调查处理制度、协调会议制度、信息报告制度、镇、村(站所)周一维稳工作例会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等,集中力量严厉打击“三股势力”以及各类暴力犯罪分子。镇党委、政府为了进一步落实好农村维稳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是出资1500元为村治保主任购买一辆价值4500元的摩托车,政府出资免费为治保主任进行人身保险,免去外差工,统一配置了服装和夜间巡逻器材,并将其工资纳入镇财务统一管理;二是狠抓镇政法队伍的建设,为负责维稳工作的书记配备了专车,并给派出所干警每月解决100元交通费用;三是继续推行民、汉干部交叉联系清真寺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四是加大对武装部硬软件设施的投入,解决了2万多元的服装、被褥、床以及巡夜所需的器材,并加强集中训练,提高了专武干事、治保主任、民兵应急分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振兴镇域经济营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二、工作成效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水平得到提高。镇党委通过村干部素质工程建设的开展,为基层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村干部通过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宗教和社会事务,化解了农村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是改进了思维和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村干部的培训,基层干部理论素养、群众观念得到增强,逐步从过去那种简单粗暴、指令式的催种催收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靠示范、引导、带动管理,从行政命令的管理方法转变为以干部的实践引导农民、靠细致的服务帮助农民、靠种养大户的示范作用带动农民。村干部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庭院,现场讲解和实地操作果树栽培、设施农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黄牛改良繁育技术,村干部成了深受群众欢迎的“农民技术员”。
三是广大党员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树立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各级党员、干部常怀爱民之心,常想为民之事,常谋利民之策,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年点问题。一是2004年投入资金108万元,对全镇108户贫困户的危旧住房进行了改造;在节日期间对贫困户进行慰问,共发放面粉60吨,煤43吨,现金近2万元;深入开展“一帮
一、结对子”工程,每位领导干部定点联系贫困户,去冬今春为每户联系帮扶对象解决了冬炭、面粉等越冬物资,价值达8000元左右;二是组织贫困户进行科学技术、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11次,培训贫困户492人次,2004年共脱贫209户、计1045人;为非农业困难户办理底保47户,计123人,共发放底保金8.2万元。三是彻底解决了阿克力克、亚勒古孜铁力克、老其曼、排孜瓦提等村2157户农牧民多年来喝水难的问题;
四是村干部解放了思想,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积极为农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村干部素质工程教育,“村官”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市场经济意识增强,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思路宽了,许多以前难以推广的农村政策及科技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村干部开拓市场的意识明显增强。一是镇党委、政府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使其理解和认识了县委发展粮枣间作的决策,全镇共建蔬菜大棚117个(标准棚),总面积487亩,元旦、古尔邦节农民种植的大棚蔬菜已经上市,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少数民族群众也从种植大棚蔬菜上尝到了甜头;二是抓住塔河治理、维修公路等水利、基建务工、道路建设的有利时机,劳务创收。2005年上半年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创收总额共计211.5485万元,人均创收达54.68元。
经过努力,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3.04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9444亿元,二、三产业0.1043 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3469.58元,比上年增收294.56元,增长9.3%。2004年全镇棉花种植面积14.5万亩,总量42万担,占我县棉花总产的1/3。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辛勤耕耘,赢得了许多荣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地区文明乡(镇)”,“地区科普先进集体”,“地区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合格乡(镇)”,地区级“抗洪抢险先进集体”,“民兵预备役基层工作先进单位”,地区级“基层优秀工会”。2004年7月被阿克苏地委命名为“红旗乡(镇)”。
【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介绍材料】推荐阅读: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材料06-18
龙河村申报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材料06-05
电力公司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汇报材料11-28
村党支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06-16
基层组织建设发言材料11-26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材料12-04
县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汇报材料11-15
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经验材料10-11
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作”工作汇报09-09
文明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