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一: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2011年,团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干部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团委及全县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为我县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才智。现总结汇报如下: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业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培训班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要面对不断更新的工作要求要靠学习,要靠培训,要接受新思维、新举措。要通过学习培训,不断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应对竞争挑战。我真正认识到加强培训与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提高业务知识水平的需要。加强培训与学习,则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也是我们提高业务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组织重望,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
二、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清楚地体会到要不断加强素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1是要不断强化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局意识”,是指要站在全局的立场考虑问题,表现在政治上是一种高度的觉悟,表现在思想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表现在工作上是一种良好的姿态。要求我们用正确的思路来思考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超前的思维,要有悟性,有创新精神,而不是仅仅做好自己负责的那一方面的工作了事,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牢记“全局意识”,自觉适应目前形势发展需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和调整好精神状态,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要树立群众利益第一位,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的原则,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攻克难关的进取意识,敢于负责,勇挑重担。2 是要加强沟通与协调,熟练工作方法。要学会沟通与协调,要善于与领导、职工、相关服务单位进行沟通,要学会尊重别人,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反思当成一种文化,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3是要敢于吃亏、吃苦、吃气,弘扬奉献精神。“三吃”是一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社会的主流风气。就是要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多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错误,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以免因小失大,伤害相互之间的感情。要树立奉献精神,树立“吃苦、吃亏、吃气”的思想。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忍别人忍不了的事,严格要求自己。4 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严格执行干部培训申报制度,进一步建立全单位干部职工学校制度,办公会学习制度,等关于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制度,以机制的建立健全来促进全体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通过建章立制,激励全体职工不断加强学习调研,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XXX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建设学习型机关而努力。5 是要注重文明礼仪,增强综合素质。文明礼仪是生活和工作的根基,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防线。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文明素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我们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文明事,说文明话,让文明礼仪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让我们的素质上一个台阶。6是要廉洁自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廉洁勤政,严格自律,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去感召人、凝聚人,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职工中树立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另外还存在一些问题及原因
1、对政治理论性培训兴趣不高。许多干部职工以为上级的政策、指示精神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了解就够了,参加上级部门的统一组织的培训实际作用不大,提高理论水平对实际工作指导意义不明显,对培训表现得态度不够积极,热情不高。
2、对培训意义认识不够。部分负责人,认为只要现在工作踏踏实实干就行了,在思想上没有进一步开放,导致没有创造性地开展青年工作的现象。
3、组织的培训针对“三农”的过少。当前组织的培训量不少,但真正实实在在为青年的培训过少,只注重了干部素质的提高,青年渴望有新的技术、新的思想但得不到实现。总之,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在理论素质、工作水平、思想观念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今后,我要把握住各种学习的机会,本着做一名小学生的态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同志学,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锻造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无愧于人们的合格的干部。
篇二:某某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结近年来,**县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员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突出党性教育、能力培育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原则,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内容,取得良好成效,为推进全县绿色崛起,跨越赶超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一、主要经验做法
(一)强化科学理论武装,增强党员教育的导向性。
1、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党员干部。各级党组织都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分解任务的责任体系,完善了领导干部述学、评学、督学和理论学习考核激励等配套制度,实现了理论学习常态化。县委班子采取集中学习、座谈研讨、专题讲座、表态发言等形式,先后组织了20多次中心组学习活动,有效提升了各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战略思维水平。
2、坚持以党性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通过开展不同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等方式,使党性教育具体化、常态化。坚持把“一把手”上党课作为加强党性教育的有效手段,县委书记带头讲党课、县委常委轮流讲党课。各级领导干部结合每年一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先后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创先争优、干部作风建设年、“三学习”、“三提升”、“三自六不让”、加强基层建设年、“三增一做”等活动为主题,讲党课80多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得到明显加强。
3、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大力实施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以“推动科学发展、加强社会管理”为主题,采取严格制度学、党课推动学、讨论交流学、实地参观学、专家辅导学、对照先进学等“六学”措施,对全县乡科级干部、后备干部、中层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进行全面集中轮训。有计划地组织优秀党员干部到扶贫攻坚、护林防火、两会安保、群众工作等中心工作一线拉练,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实践课堂,切实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发展的能力。
(二)创新教育培训思路,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1、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县委把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纳入县、乡两级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目标体系,强化培训基地为主的配套设施建设。县委组织部整合劳动、扶贫、财政等多方资源,建起了集教育培训、实践操作为一体的农村干部培训基地,在农家旅游产业聚集的某某村建立了农家旅游服务培训中心。整合乡镇党校及农村闲置场地及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起了乡级农村干部培训分校;整合村级活动场所和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起了村级培训站点,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纵横相交的教育培训网络。
2、活化教育培训形式,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县委组织部就全县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干部经常性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多种形式狠抓了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一是集中培训。以县培训基地为主,对全县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封闭式培训。2014年以来,县委组织部先后在培训基地举办集中封闭培训班15期,累计培训党员、农村“两委”干部达5000多人次。同时采取集中讲学、下乡送学等形式,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十八大精神讲座52期次,培训农村干部、党员3000多人次。二是分片培训。充分利用三级培训网络,把产业相同或相近村的党员干部集中起来对口培训。县委组织部协调县农牧局、扶贫办、旅游局举办了“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工程”专业行业培训班23期次,把1300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了蔬菜种植、柴鸡养殖、农家旅游服务能手。同时各乡镇也都组织了符合地域特色的党员培训班,累计培训党员3万余人次。三是课堂讲授与课下讨论相结合。特别是在集中培训中,根据全县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家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开展了农业结构调整大讨论。同时,紧紧抓住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有利时机,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外出党员对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党性教育。
3、结合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县委以基层建设年、教育实践活动等主题活动为契机,使广大党员干部得到锻炼和教育,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得到显著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今年,县委着力开展以“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百分百覆盖,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百分百覆盖,机关干部联系群众百分百覆盖;每周五为群众事务代办日,每月5日为领导干部走访日,每月15日为基层民主议事日,每月25日为党员活动日”为主要内容的“三百四五”工程,和以“认岗承诺、扎实践诺、述诺评诺、争星定级”为主要内容的“三诺一争”主题实践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强党员队伍、巩固执政基础,提升服务能力,形成实现绿色崛起跨越赶超的强大组织和人才力量。
(三)凸显以人为本理念,增强党员教育的服务性。
1、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满足党员个性化多层次教育需求。各级党组织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岗位、不同类型党员的实际需求,针对性设置教育内容和形式,实现因需施教,分类施教,体现党员教育的科学理念和人文关怀。先后组织农村新任两委干部培训村两委干部履职能力和引领发展能力培训、“一好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及优秀大学生村官外出考察学习、大学生村官研讨培训、农村党员实用技能培训、农村党务干部培训、县直机关党务干部培训、企业党务干部培训、社区党员干部培训考察等不同类型教育培训累计达60多期。
2、加强党员学历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县委组织部对农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新当选的支部书记、村主任的学历情况进行了排查,建立了台帐,制定了农村两委干部及党员正规化学历教育规划,积极动员54名农村干部参加了成人高等专科学历“素质工程”大专班学习,20名参加了本科班学习,动员1600名未达到达到高中学历的农村党员参加职业高中班学习,使全县200多名农村党员干部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
3、坚持教育服务并重,不断健全完善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县委始终注重做好服务党员工作。建立了农村党员创业扶持基金,对党员创业进行重点扶持。建立困难党员救助帮扶制度,统筹党费和民政、扶贫资金,及时对因灾、因病而导致的生活困难党员进行救助。严格落实建国前老党员补贴制度,认真做好党内表彰、节日慰问、“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党费收缴、党组织关系接转等工作。建立农村离任干部生活补贴制度。切实为党员解疑释惑,排忧解难,使广大党员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关怀,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增强党员教育的长效性。
1、建立领导工作责任制。各党委定期研究部署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党员教育规划,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纳入党建总体工作目标。党委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各党委、纪检、组织、宣传、党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2、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通过深入基层督查指导,及时掌握了解党员教育培训情况,督促基层落实党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定期学习、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篇三:2011年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XX镇2011年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2011年,镇党委组织部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三四五”强基工程具体要求为入手点,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加强干部思想理论建设、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新农村建设和村级规划发展工作等方面认真开展全镇农村干部、党员教育的学习培训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镇2011年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明显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已经成为我镇基层思想理论教育和宣传工作的一大品牌,成为全镇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理论、了解政策、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和载体,也成为基层党委抓好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回顾总结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精心组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在搞好训前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网络,由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宣传干部具体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同时,我们通过工作例会、检查指导、总结交流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培训开展情况,加强督促和指导。二是突出重点,丰富教育培训内容。重点进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市场经济、法律法规、领导方法等多个专题的学习教育,同时紧密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和典型宣传教育。三是改进方式,增强教育培训活力。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平台,积极探索把集中授课与分散讨论相结合,培训与现场参观相结合,传统教学研讨交流等相结合,努力提教育培训的参训面,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活力。四是因地制宜,注重教育培训效果。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教育培训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和精神文明建设;二是把教育培训与推动实际工作相结合,既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以虚带实、虚实结合,很好地促进了教育培训工作与实际工作的融合;三是把教育培训与科学谋划新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力量;四是把教育培训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整修道路、整治环境等活动,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民心,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形象。五是分层次培训,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结合各村具体情况,针对文化层次程度不同的党员干部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一是对未经过实用技术培训的党员干部进行普及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当地的生产骨干和致富能手;二是对具有初中、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中青年党员、基层干部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使他们具有初级以上技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成为推广实用生产技术的骨干;三是对农村基层主要干部进行经营管理知识、基本经济理论和适用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现代农业意识、科学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导者和示范者。由于各级重视,狠抓落实,教育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镇基层党员干部参训率几乎达到90%以上。通过扎实开展教育培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开拓创新的意识明显增强,为下步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建设和谐**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学习教育,是教育培训工作的中心任务。2011年,我镇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学习培训教育: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 一”讲话重要精神。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籍“七一”讲话重要精神,着重引导他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举措,尤其进一步理解精神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不断提高他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实际本领;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所在,不断增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自觉性。二是广泛开展市、县各项会议精神的学习教育。通过集中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宝贵经验;准确把握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进一步认清新的发展阶段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条件、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为推进和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再创发展新辉煌。三是大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学习教育。引导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今年以来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积极进展,认清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准确把握我们党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思路与工作要求,进一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当好加快发展先行军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创先争优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五是组织开展村“两委”干部大培训。首先组织村两委干部系统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工作相关条例和法规,要求村两委干部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和依法办事,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其次重点结合当前国情、区情、市情和县情分析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和XX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极大提振了村两委工作热情和信心。在带领村两委干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针对党建工作和我镇实际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了专门的业务培训。集中理论培训结束后,还组织了讨论。在讨论发言中村两委干部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政策;二是要抓好全局工作,管理好村级财务;三是要全面做好稳定工作,解决好各类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四是要抓好调查研究工作,在机遇和挑战中发展好本村经济;五是要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政治理论知识水平。村两委干部一致认为要按照“政治坚定,心系群众,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胸怀大局,作风扎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事关农村的的各项政策、法规,特别是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及相关法规,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廉洁从政,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干部。
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教育对象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落后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受教育程度、思维模式等直接影响理论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年龄普遍偏大, 文化水平偏低, 同时深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 “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严重, 个性固执保守, 思想不解放, 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比较慢, 往往安于现状, 缺乏竞争意识、风险意识。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对一些不正确的言论和信息很容易误传误信, 给理论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难度。
2.“一手硬”“一手软”现象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客观的社会基础条件的变化, 使一些人对理论教育工作产生了误解, 尽管中央一再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纠正“埋头抓经济工作, 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 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 脱贫致富成了首要任务, 人们的主要关注点是经济的发展和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压力大、任务重, 把经济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 经济工作成效如何成为评判干部政绩的标准, 更是党员干部升迁提拔的重要依据。相当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对理论教育工作“无暇顾及”, 把它看成软任务、虚功夫, 觉得理论教育意义不大, 有的甚至觉得会对中心工作产生影响, 会使干部的群众工作跑偏走调。他们对新时期加强理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没有把理论教育工作放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高度去认识, 认为只要经济建设搞上去了, 思想教育工作做多做少、做和不做都无所谓。另外, 大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可支配的经费少, 需要用钱的地方多, 使得理论教育工作缺乏充裕的经费保障。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 理论教育工作经费紧缺、用钱难, 对上级布置的理论教育任务层层应付, 对一些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的宣传教育草草了事、不求深入, 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严重制约了理论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3. 缺乏高素质的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
做好理论教育工作, 一定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农村地区工资待遇低, 难以吸引和留住年轻的、优秀的理论教育工作者, 使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呈现断层现象。一些理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不适应当今理论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特别是面对新的知识经济的冲击, 农村基层理论教育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是理论教育工作队伍稳定性的挑战。理论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 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有着特殊的要求, 不仅要求工作能力要强, 而且要求有坚定的信念、丰富的经验。从人才成长规律来说, 培养一个优秀的思理论教育工作者, 至少要在理论教育工作岗位工作8~10年。这就要求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长期从事这一工作, 积累经验, 经受磨炼, 培养职业观念, 还要要求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总体上要保持稳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保持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是非常困难的。不少地方对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不重视, 认为理论教育工作者是耍嘴皮的, 干不了大事, 很难得到重用, 这影响了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稳定。加之受到社会流动、市场机制、自选职业等社会与体制因素的影响, 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稳定就更难了。其次是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受到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挑战。理论教育工作是费心又费力的复杂劳动, 要求运用多种科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对理论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有理论教育工作的专业训练, 另一方面应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和较广的知识面。农村地区的理论教育工作者, 大多数年龄较大, 知识结构老化, 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最后是理论教育工作队伍受到先进技术的挑战。在信息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 理论教育工作也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农村基层的理论教育工作领域不仅装备落后, 而且应用先进技术的意识淡薄, 应用能力不强。
4. 理论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陈旧
农村地区理论教育工作还习惯用以前的一些传统做法, 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注意研究工作对象的新特点。突出表现为:一是教条主义严重。做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 不从实际出发, 对一些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照抄照转, 当“传声筒”“收发室”, 不注意了解“下情”, 宣传教育缺少针对性。二是形式主义突出。不顾基层党员的需求, 不做入情入理的说服教育工作, 习惯于“一刀切”的格式化工作, 不能把理论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 造成理论教育工作的“渗透力”不强。三是不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对现代的网络技术和现代传媒手段掌握不够、运用不广, 理论教育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步伐缓慢, 农村的许多单位和乡镇都没有为理论教育工作配备电脑, 办公自动化水平低、信息传播速度慢, 直接影响了新形势下农村理论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地区基层理论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新的形势下, 做好农村地区的理论教育工作, 必须按照“三贴近”的要求, 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不断开创新局面, 为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 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引导。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强化党委、政府对理论教育工作的领导职责
现代社会, 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做好, 关系人心向背, 关系事业兴衰, 关系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 是党委政府主要职责, 但在发展经济中不可忽视理论教育工作, 一定要把理论教育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一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消除对理论教育工作的错误、片面的认识, 明确“一把手”为理论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切实把理论教育工作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依靠制度本身的规范性、稳定性和制约性, 保证理论工作的实效性。二要完善运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 构建“大教育”工作网络, 利用多种途径, 把理论教育工作渗透到具体工作中去。三要明确评估机制。要充分考虑到理论教育工作效益的特殊性, 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为理论教育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是理论武装工作的第一任务, 要使社会成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一要解放和统一思想。要抓住理论武装这个首要任务, 努力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不断巩固和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要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实际, 紧密联系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 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 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二要完善学习制度, 健全学习网络。要以党委中心组为龙头, 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 完善学习制度, 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规范中心组集中学习、集中辅导、个人自学等学习活动, 努力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思考、带头宣讲的良好风气, 并以此推动全社会理论学习的热潮。要建立健全理论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 把理论建设作为考评班子和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 做到干部考察时考学, 干部述职述廉时述学, 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理论建设水平。要利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有利契机, 把经常性的理论教育与集中性的学习教育结合起来, 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积极探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各级党校和党支部为阵地带动全体党员学习, 建设学习型政党。以基层党校、成人中心学校、青年农民政治学校等各类思想教育阵地为依托, 加强基层党员、普通群众的学习教育, 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教育网络, 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为干部群众所掌握。
3. 立足实际, 创新理论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理论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保证。唯有创新, 理论教育工作才具有时代感、凝聚力和战斗力。一要有效整合社会宣传教育资源, 形成党政工团组织密切协作、优势互补的理论教育工作合力。要着力解决长期以来理论教育工作缺少的应变机制, 潜心研究和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思想实际, 适应人的思想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现实, 善于区分层次, 因人而异, 提高理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二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实现理论教育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现代科技和媒体、互联网技术等构筑理论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又要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系统论和信息论等相关学科知识和人类的思想文化成果, 不断增加理论教育工作的科技含量。三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自主性的特点, 注重思想渗透。要渗透到党员干部群众的业务工作、文化生活中去, 力求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的、命令式的工作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整体素质, 增强全民的向心力、凝聚力。
4. 建立高素质、复合型的党的理论教育工作者队伍
党务和政工干部是理论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是理论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专职党务和政工工作人员的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后继乏人, 是欠发达地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 我们要把好党务和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关, 认真解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和政工干部队伍。第一, 要拓展党务和政工干部的选拔培养渠道。第二, 要关心理论教育工作者的成长进步。第三, 要着力提高理论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于阳.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2016
[2]王政堂、黄建明.增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1 (3)
(一)搞好村级党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农村培训工作创造条件
目前农村普遍存在培训场所简陋的问题。首先是没有规范的教室,培训班上课一般都是用会议室代替教室,没有正规的黑板和讲台,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是缺少课桌,学员大多是坐在条凳上上课,既影响教学秩序又不方便记录。基础设施是开展农村党员队伍培训的物质条件,县乡党校基础设施落后,对正常开展农村培训工作很不利。到目前为止,很多贫困县的县级党校连一个规范的电教室都没有,乡镇党校的教室大多是用大会议室代替,而且缺乏师资缺乏经费,村级党校更是连课桌都缺。由于培训资金匮乏,村级党校无法购置必要的教学器材和设备,势必影响农村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取消农业税以后,很多乡镇存在财政困难的情况,政府应增加农村培训经费的收入,至少能给各村级党校添置必要的黑板、课桌椅,为农村培训工作创造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环境和最起码的教学条件。
(二)整合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地搞好农村党员培训工作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村党员在敢于致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任重而道远。县乡党校针对当前农村的具体情况,应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地搞好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具体措施是:第一,定期邀请专家、科技工作者到各行政村传授农村科技知识,使农村党员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骨干。第二,组织农村党员到外地种养专业户的种养基地参观学习,发挥农村致富党员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农村党员能够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第三,充分利用县乡党校的多媒体设备,设立“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站点,通过党员电教网络,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加强政治理论的培训,坚定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
从总体来看,农村党员文化素质不高,因此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能力有限,特别是在伴随着经济转型而来的社会现象面前感到无所适从。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外,县党校应经常选派青年骨干教师下乡兼职或者挂职,这样既能指导乡镇党校的政治理论的培训工作,又能深入基层搞调研,掌握农村党员的思想动态,积累基层工作的宝贵经验,丰富政治理论教学的素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党员面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经济制度,在坚定理想信念问题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县乡党校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工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特别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来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丢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推动改革快速进行,以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有效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省委和地委的部署,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通过创新思路,积极整合资源,使远程教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先解决领导机制问题,形成上下联动的“合力”,推进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
去年3月,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抓,县级领导联系抓,县直部门协助抓,乡镇党委具体抓,驻村指导员蹲点抓,农村中、小学校主动抓的机制。县委明确28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分别联系27个乡镇,其中县委领导主抓10个远程教育示范村,91个县直单位联系到村,78名驻村指导员各抓一个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党务副书记、组织委员分别抓一个点,整合乡镇农技、畜牧、学校等部门力量,协助抓2个示范村、80户以上科技示范户。全县创建了远程教育科技示范乡镇5个,示范村55个,示范户2540户。同时,组织开展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与农户“1 1”“1 几”等远程教育致富帮带和辅导示范活动,先后组织了134名乡镇党委书记、村支书、县、乡远程办工作人员到其它县(市)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典型示范,联系帮带,使远程教育工作看有“标杆”,干有“样板”;党员群众“学”起来“看得见”,“用”起来“摸得着”,增强了远程教育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2005年,全县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78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160万元。投资33.6万元,在县远教办和乡镇远教办建立了终端接收站,有效地解决管理与辅导脱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站点达523个(其中:乡镇站点27个,村级站点69个,学校信息站26个,其它站点401个)。同时,以自然村寨为单位大力发展中心播放户1672户,提高远程教育的覆盖面,确保更多的党员和村民就近就地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在培训学习方面,县、乡初步形成了月检查、季调度的工作机制,全年共组织集中培训4852场次,参加培训的乡镇干部5131人,村组干部4260人,农民党员10260余人,群众16.1万人。
二、推行“一校两教”与“村校结合”,解决集中培训“组织难”问题
我县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80以上建在农村中小学校,远程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学校站点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关键。为此,我们在全县26所农村中学推行“一校两教”工作,在233所农村小学开展“村校结合”工作,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普通国民教育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新途径。县委组织部、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意见》、《关于在乡镇中学实施“一校两教”工程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在农村小学实施“村校结合”的安排意见》,在对学校教师进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以上班级开设特种种植、养殖适用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家政与创业,小企业经营管理常识等劳动技能课程。在远程教育活动中,通过组织学习、开展试验等形式,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及中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掌握农业科技适用技术,并在回家“作业”的过程中向家长和周围群众传递远程教育信息和农业技术知识,吸引农民走进学校站点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目前,全县19016名初、高中学生已开始接受远程教育农技培训,通过他们带动了3万余名家长和农民走进学校站点参加培训,切实解决了党员、农民参加远教培训“组织难”的问题。为解决好农村中小学与乡镇、村之间远程教育工作脱节的问题,我们在全县实行了政、教“交叉任职”,从而实现“双重辅导”和“双重管理”,也就是由中小学负责人兼任乡(镇)书记助理或乡(镇)长助理,村副支书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协助乡镇分管书记、组织委员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远程教育。学校则聘请乡镇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辅导员,帮助学校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职业技术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乡镇党委与中学、中心校,村党支部与村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对学校站点开展“一校两教”工作进行研究和安排部署。与此同时,县远教办、教育局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把“一校两教”和“村校结合”工作进行评估和目标考核,初步实现了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固定的“远教干校”,解决“操作熟练”和“有人辅导”问题,提升远程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技术和辅导骨干这“两支队伍”是开展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抓好了就会产生效益,抓不好就会造成设备闲置浪费甚至损坏。为此我们充分整合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学资源,在平山乡建立了固定的,由组织部直接管理的“**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骨干培训中心”。利用平山职中现有的设备和师资,以及150余亩土地资源,整合县、乡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技术力量,建立技术人员和辅导骨干教学实践基地,在附近村采取“中心投技、村户投劳”的形式建立经果林种植、养牛等示范基地,作为对全县远教骨干培训的试验示范基地及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实践场所。通过采取课堂培训与现场观摩、基地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培训效果。目前,已举办8期培训班,培训村党员活动室站点操作管理人员100名,中小学校站点远程教育教师骨干316人,乡镇远程教育教学辅导员、农技辅导员209人,县、乡远教技术咨询人员204人,热线信息员200人,使他们基本达到懂技术、会操作、能辅导的要求,有力地提高了远程教育的总体水平。
四、全方位提供服务,解决“学、用”综合转化问题,确保远程教育取得实效
一是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在引导基层充分利用地区、县“远程教育专家咨询系统”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基础上,全县27个乡镇党委机关和乡镇中学,个村,均开通了互联网,在乡镇设立了“远程教育咨询热线”电话,实现远程教育服务网络化。同时,通过设置便民服务窗口和发放便民服务卡等形式,为党员、农民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提高学、用成果转化率。10月份以来,共为党员、群众提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农产品市场动态等信息咨询650多人次,送种子、送农药、畜禽病防治等技术服务370多人次。二是提供信息服务。全县建立了135人组成的乡、村远程教育信息采集队伍,每乡镇10天反馈一次本地市场信息,每半月反馈一次培训需求信息。目前已对信息员全部进行了培训。为确保县内和县外的市场信息进村入户,引导农民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求所有辅导课程都要下载地、县辅助教学网上发布的有关市场价格信息,向学员介绍。同时在各乡村站点都建立了信息发布栏,定期公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选择发展项目,增加收入。三是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帮助农民进入市场。针对目前农村分散经营,农民进入市场难,形不成规模效益的实际,在试点的基础上推行支部牵头组建专业协会,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和技术培训,并通过协会组织农民进行生产,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由经纪人提供统一的市场服务,实现“1+1>2”的效应。目前,全县建立种植、养殖等行业协会个,发展农村经纪人个。四是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解决发展资金问题。采取县、乡两级政府贴息,党员、农户以参加培训签到为技术信誉向信贷部门申请贷款的办法,鼓励他们发展生产。在贷款发展过程中,专业协会、“三支队伍”上门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农户严格按科学方法生产管理,确保贷款农户取得实效。目前,县财政已解决80万元用于远程教育科技示范基地、项目贷款贴息,共发放贴息贷款800余万元,县、乡政府贴息60余万元,享受贴息农户2500余户。另外,平山乡、野马川、雉街等乡镇还探索开展“中学生 家长”、“远程教育 党员股份制养殖企业”、中心播放户与贫困户“1 1”捆绑创办远教农技“试验田”等,转化远程教育学、用成果,使党员干部群众真正能把学到的技术、知识转化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
为巩固和发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形成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结合县乡两级同步换届选举和农村党员冬训工作,于20**年元月至2月在全县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主题教育(即“小学教”)活动。全县共有*个乡镇、**个村参加,参学对象
4423人。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根据省市有关文件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全县主题教育,于**年1月12日制定下发了《县委组织部关于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对全县农村主题教育进行了部署和安排。1月13日召开了全县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动员会,县委副书记**就**农村党员、干部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要求乡村党员干部要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在随后召开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县委又对主题教育进行了再部署,要求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所联系的乡村,走访农户,并为乡村党员干部上一堂党课,活动的开展与县乡两级同步换届选举工作及农村党员冬训工作相结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1月15日县委组织部举办了全县** 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骨干培训班,各乡镇党委分管书记和指导组成员参加了培训,会议对**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各乡镇党委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及时成立了农村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农村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活动的落实。县、乡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其中,县党员领导干部到联系点达64人(次)。
(二)围绕主题,精心实施。全县农村主题教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形成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保持紧扣“学习谋划新农村、构建和谐新家园”这个主题,认真抓好学习培训、承诺践诺二个阶段的工作。
1、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利用党员冬训、领导干部授课、党校教员上门辅导、观看电教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等多种方式,组织乡村干部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和六中全会《决定》、省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编写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简明问答》、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课题组编写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二讲》等教材,重点讲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要求、村庄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现代农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11—2015年规划》和《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等内容。县委对乡镇党委委员和政府领导班子副职以及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乡镇也对村“两委”其他成员进行了为期不少于2天的培训;全县各村党组织都举办了2 天以上的党员学习班。据统计,县、乡两级共举办培训班 22期,培训干部 1120 人(次)。
2、扎实开展承诺践诺活动。乡村领导班子成员结合“两节”慰问,广泛开展走村入户活动,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群众、外出务工党员及青年人员座谈会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在思想观念上、为民办实事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针对不同行业和类型党员实际,因人“定诺”,基层党组织把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规划作为重点;普通党员则结合自身特长和工作特点做一到二项承诺;年迈体弱党员把教育子女、发挥余热、老有所为作为重点;外出务工党员把提高党员意识、组织纪律观念和落实“双向带动”为家乡服务作为重点。据统计,全县乡村党员、干部共访户
5768户,听取群众建议3662条,共有4128名乡村党员、干部作出5126条承诺,现共履行4538条。在主题教育中,全县各地还对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六个更加”的要求,认真查找本乡镇本村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完善了发展思路,在整个主题教育中,我县通过运用五种载体,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做到了与流动党员的全覆盖管理、党务公开、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和先进典型学习等相结合,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县8个乡镇、83村都实行了农村党务公开、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
3、注重抓好工作结合。全县各地在开展主题教育同时,注意结合实际,把主题教育的成绩体现到促 进各项工作上,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一是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县乡两级人大、政府换届选举工作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人大代表把思想统一到市、县委的部署上来,确保了县乡两级人大、政府换届选举的顺利完成。二是与贯彻好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谋划好**年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任务。三是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认真落实黟发[2006]61号、黟发[**]1号文件精神,谋划制定乡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同时按照《**年全省选派工作要点》要求,逐人指导和组织好第三批选派干部指导制定好今年的工作计划,使选派村成为主题教育和党建工作的示范村。
(三)加强督查,确保质量。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农村主题教育的指导和督查,避免主题教育党员承诺制流于形式,全县今年共成立8个督查组和83个指导组对去年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制履行情况及今年主题教育开展的承诺进行了认真总结和监督。在村级党组织建立专门党员承诺、践诺工作台账,并予以公开,组织群众测评。各乡镇党委都成立了群众监督评估组,对在主题教育期间承诺兑现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对群众评估满意率在50%以下的,由乡镇党委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达不到要求的进行“补课”,促使党员“言必行、行必果”。县委组织部制定了农村主题教育及村级换届选举指导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指导组的各项工作 任务,狠抓工作的落实,确保了整个活动的正常开展。此外,为确保农村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我们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简报、黑板报等媒体,积极开展农村主题教育的宣传。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农村主题教育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全县各地在农村主题教育中好的做法及先进典型,积极在全县营造良好的农村主题教育舆论氛围。
二、主要成效
一是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县乡村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增强了广大干群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查找了思想观念上、为民办实事上及本乡镇本村在发展差距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开展党员承诺制,进一步在更新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和为民办实事上取得了新突破。
三是强化了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乡村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了得到了转变。通过访户住户,乡村干部深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乡村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自觉性。据统计,全县农村主题教育期间,县、乡、村共为群众办实事528件。
三、下一步打算
今年我县的农村主题教育,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狠抓实施方案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还 有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增强我县农村主题教育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督促全县各地抓好党员承诺制的落实,不断巩固扩大农村主题教育成果。今年将各地开展农村主题教育情况纳入“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以促进乡村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2、认真开展好乡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农村党务公开和流动党员管理等工作。
3、根据**年选派工作要点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第三批选派干部的管理力度,切实抓好选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中共**县委组织部
农民小康路上走,远程教育好帮手
“跟着远程走,致富不用愁”、“远程教育进农村,中央和咱心连心”,这是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常挂在嘴上的顺口溜,朴实的话语包含着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对远程教育的感谢和热爱。自2004年8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面启动试点工作以来,街道办事处按照中
央和省市区的统一部署,坚持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活动作为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富民工程”和“固垒工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使整个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整合资源、加强领导,保障远教工作顺利开展
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试点工作,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列为“一把手工程”。为了强化领导,街道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组织办、广播站、财政所等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3名专职远教专干,负责日常工作。为保证站点建设顺利进行,召开了全街道远程教育建设动员会议,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村(居)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管理员是直接责任人,把任务职责分解到人,定期召开试点工作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难题,为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提高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深入调研和外出学习的基础上,街道党工委制定下发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先行试点,一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分三个批次积极稳妥地推动全街道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艰巨复杂的工作,根据区委要求,全街道共建终端接收站点70个,共需建设资金80余万元。为破解资金筹集这一难题,保证站点建设需要,街道办事处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同时,街道党工委还在争取上级支持、不增强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积极通过经济强村自筹、强村强企结对帮扶等方式多渠道、多举措地筹集建设资金,确保站点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加快了站点建设进程。许多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在完成基本型站点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主动要求配置投影仪,配置了高档音响,建设多媒体教室,为组织大规模培训创造了条件。
为打好站点建设这一攻坚战,街道党工委集中力量抓好终端设备的安装工作,并专门聘请区广播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施工。为切实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设备到村后,街道安排专人不分早晚及时赶到现场进行验收,跟踪检查每一个站点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确保站点认真落实供电、防盗、防雷、防尘等安全防范措施。各村(居)站点均安装了防盗门窗、灭火器,购置了防尘布、远程教育资料柜,安排了各村(居)两委会成员轮流值班。街道南王接收点还为远程教育设备安装了红外线报警设备,确保了远程教育设备安全。在站点建设完成的基础上,按照省、市、区委的质量评估标准,认真开展了“站点建设质量回头看”,专门组织人员对全街道所有站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彻底解决了设备安装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全面提高站点的整体水平。目前,全街道69个行政村,70个终端接收点全部达到了“四防一配套”标准,室内桌椅配套,各站点资料齐全,存放有序。今年,街道党工委在全面完成站点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了站点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工作,在区委组织部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街道实施了“村村通”互联网工程。截止9月底,全街道70个终端接收站点已全部接入互联网,实现了“天地网合一”的标准化和远程教育的双向互动功能,促进了终端接收站点综合功能的发挥,为下一步试点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促进远教工作稳步推进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街道在努力抓好站点建设的同时,从建立完善管理员队伍、健全站点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等方面入手,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管理。
关键词:党员,培训,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行改进, 在对党员和干部的培训中, 我们总结了大量的经验, 不断探索出新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中, 我们始终秉承着创新教育方法的理念, 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有效地完成了对党员干部的培训。教学模式本着以开发党员干部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与创新思维为前提, 主要采取以体验、研究、模拟情景为主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 极大调动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达到了培训的目的。
一、以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任何教学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使教学成果在实践中运用自如, 因此, 以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成为近年来对党员培训的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对环境的特殊设定, 使受训者亲身体验置身其中的感受, 这样的培训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加强党员干部对环境的认识、锻炼自身能力, 而且调动了学员的学习主动性, 为日后学习及工作打下了基础。这种教学方法在国内外都十分受欢迎。为了更好地将体验式教学方法运用到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当中, 我们要循序渐进, 掌握基本教学环节。首先, 为了使学员对教学方法充满兴趣, 要设定具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其次, 在培训过程中, 要不断创新, 能让学员感受不同形式下带来的新鲜感;而最为重要的是, 在学员感受新鲜的同时, 通过亲身体验, 充分学习各个层次及领域的知识, 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在体验式教学方法中, 能加强学员的团队合作意识, 增进内部交流, 为培养未来工作环境中的团队合作能力打下基础。
二、以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教学方法中, 已经不提倡以单纯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员能够自主思考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被称之为以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此类教学方法将培养党员干部的自主思考能力为重点, 通过自主研究,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更好地解决问题。研究式教学主要分为教师研究与学员研究。教师研究是指首先教师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应问题, 指导学员研究方向、讲解研究方法, 然后由学员进行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学员研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由学员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方向性地研究问题。以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两种研究方式能让学员在思考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使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培训的目的。
三、以模拟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模拟为主的教学方法是让学员对具体工作情况进行实际演练, 模拟工作场景, 教师通过对学员的现场表现来判定学员的学习情况与能力。为学员形象直观地解答原本刻板严肃的理论问题。模拟式教学首先要准备系统的教学方案, 挑选模拟场地, 然后进行情景模拟, 最后对学员模拟表现作出总结, 事后与学员共同探讨在模拟过程中的不足并给出解决意见。生动的教学方式能让学员加深学习过程中的印象, 更快地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模拟式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让党员干部在模拟实际场景中深刻体会到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 找出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从而提高对实际问题的预知能力与解决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有效地将教学方法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更好地完成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当前党员干部的培训形势分析, 以上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开展, 并取得了成效。在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中, 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同时要将各种教学方法融合到一起, 提高培训的质量。在不断的改善和发展过程中, 努力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培训的目的, 实现党员干部更有效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徐术金.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贵州省自2003年实施“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项目以来,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总结了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具体建设状况、应用现状以及取得的成绩,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思考了该项目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贵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03—0089—04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党中央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其目的就在于“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贵州省作为全国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省,自2003年项目启动以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已近七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中组部、全国远程办的具体指导及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贵州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贵州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走出了一条符合贵州省情实际的路子。
一、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具体实践情况
1. 远程教育站点、资源库及辅助教学网站建设
目前,贵州全省共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27410个,覆盖了100%的乡镇行政村和城市社区居委会,其中建在乡镇的站点1987个,占总数的 7.2%,建在村级的站点24242个,占总数的88.5%,建在社区的站点1181个,占总数的4.3%。而这些站点中建在党员活动室的站点10465个,占总数的38.2%,建在农村中小学的站点16938个,占总数的61.8%,另外还在相对集中的村寨或家庭建立分播点或播放户近10万个。设在贵州省委党校的技术及管理中心建成了能够存储16TB容量、拥有2万多个视频节目的省级教学资源库以及功能完备的辅助教学网站“贵州希望网”(www.gzxw.gov.cn),并实现了与全国辅助教学网站和各省及市(州、地)辅助教学网站的互联互通,形成了集“天、地、人”三网合一的传输网络;整合资源,开发制作了1000多小时的适合贵州省农村需要的乡土课件,其中有200多小时的课件被收入全国中心资源库,并在专用频道向全国播放;组建了10多万人的专兼职操作管理、设备维修、课件开发、教学辅导以及信息员队伍,并开办了全国首个全日制远程教育本科专业;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和站点运行规章制度,建立了稳定的远程教育运行经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截至目前,贵州省运用远程教育累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3.8亿多人次。
2. 远程教育学习方式及内容
在学习方式方面,按照因人、因地、因时、因需施教的原则,采取党支部按照要求集中学习,党小组结合实际分开学习,专业协会组织群众带动学习,农户主动要求在分播点和家中自主学习,在客车上播放远程教育节目流动收看等多种形式。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有关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等知识,注重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政策意识、大局观念和法律意识;二是农业适用技术及市场经济等知识,帮助群众掌握科学种养殖方法,提高致富能力,拓宽增收渠道;三是各种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带动,教育干部群众改变传统观念,不断增加服务意识。现在每个站点每月集中学习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2小时,专业组织及个人可以随时学习。
3. 远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远程教育运转情况,结合贵州省实际,全省各级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党员活动室站点的运行维护、教学资源建设和骨干队伍培训等经费,并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长效解决,进一步健全了远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目前由省财政年度拨付远程教育经费,解决了农村党员活动室和社区的站点建设、50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的维修站维修、省级维修中心运行、教学资源建设、骨干队伍年度培训、为全省所有村所订阅的一本农业实用技术杂志以及省远程办日常办公等费用。
4. 远程教育骨干队伍的人员配备情况
目前省、市、县三级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均配备了专职管理队伍,部分乡镇也设立了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全省远程教育站点管理操作人员有27410人,学校站点协管员有16938人,另外,各地还结合本地工作实际配备了教学辅导人员、信息员、站点技术服务人员等队伍。
二、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1. 促进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用形象直观、快捷便利的手段,及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农村税费改革等党在农村的政策原汁原味、明明白白地向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及群众传递,起到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激励群众的作用,促进了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的落实,使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坐得住、愿意学,而且听得懂、看得会、用得上。
2. 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各地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三级联创”、“三创三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把远程教育与“四有工程”(即素质提升有远教、支部活动有阵地、村干部工作有报酬、组织运转有经费)、“四进社区”(即“三级联创”进社区、远程教育进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社区、党员承诺进社区)等党建工程统筹部署,共同推进,这些工作创新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丰富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农村党支部组织生活有了新的载体,进一步夯实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远程教育站点已成为各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阵地。
3.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003年以来,全省各级干部和群众在远程教育战线上顽强拼搏,锐意进取,通过远程教育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等培训,采取“支部+远教+项目+基地+协会+农户”等方式,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农村专业协会会员和农民经纪人培训,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群众寻找致富途径,拓宽了致富渠道,促进农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远程教育在促进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观念变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省远程教育促进农民年人均增收达110元。
4. 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远程教育的发展,构筑了多功能、开放式的农村信息网络平台。远程教育把大量的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等源源不断地向农村传递,加强了广大边远落后地区的农民群众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缓解和改善了城乡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同时,各地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将政务、村务、财务公开,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信息录入微机管理,提高了政(村)务管理工作的水平。据初步统计,目前贵州全省共有6785个站点接入了互联网,没有接入互联网的站点也通过接收“天网”或利用信息站、上网站点下载教学资源,满足了群众的学习需求。另据测算,远程教育的开展,使贵州省及各地农村信息化建设比原计划至少提前了3-5年。
5. 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各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等优势,大力开展“四在农家”、“多彩贵州”、创建平安文明村寨和星级文明户、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宣传活动,积极普及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知识,农村社会风气不断转变,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三、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经过7年的实践历程,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对全省基层远教工作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
1. 认识不充分,管理不规范
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远教”认识不充分,一些地方对培训内容没有经过精心准备,存在随意性和单一性,有的仅仅把远程教育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工具,没有把它作为致富的载体,或只是强调播放课件的数量,不注重反馈和效果,导致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不起兴趣观看,教学的组织管理困难。还有少数站点规范化管理不到位,有的站点集中学习、个性化学习无记录;有的站点设备维修维护后无记录或记录不连贯;有的站点档案资料存档和课件存放比较散乱,个别站点在课件借阅上没有登记;少数站点课件相对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干部群众培训需要;个别站点个性化学习后帮扶措施不明显。
2. 基层站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人员配置不稳定
由于受远程教育机构性质、编制、经费等因素的影响,远程教育基层站点的管理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经常身兼数职,工作繁杂,对远程教育站点工作需要的技能掌握不够,不能充分发挥站点设备的功能。而且受干部调动或村班子成员调整的影响,站点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岗位空缺、人员断茬现象时有发生,队伍流动性大,也造成对技术人员培训上的困难,新进站点的管理员在应用远教设备、组织教学上往往不够熟练,因而给基层站点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3. 课件开发不足
由于贵州省经济文化民族等原因,已有的学习内容还无法满足群众,尤其是部分边远少数民族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乡土课件开发力度不够,课件开发市场化路子还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调研中对课程内容的反馈来看,群众普遍反映,课程内容与当地实际结合不够,例如,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业的信息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领导决策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大众化的课件较多,而本地制作,富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符合本地农民需要的乡土教材较少。通过对课程开发环节的调查也发现,乡土课件开发制作进度缓慢、不够丰富且层次较低。
4. 部分站点教学效果不明显
贵州省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省份,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长期在外地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年人,文化层次较低,一方面组织他们学习有困难,另一方面,在组织过程中,有些站点没有从农民的特点出发,机械地照抄照搬普通的教育组织形式,例如有的地区没有根据农时安排教学,致使一些党员干部因为忙于农活,而不能准时参加培训,有的地区学用成果转化不明显,也影响了群众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地区的远程教育课程的效果受到极大的局限,没有很好的发挥远程站点的学习功能。
四、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
远程教育发展策略
为了促进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得到更好发展,需要深层剖析贵州省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结合取得的经验,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
1. 提高认识,增强合作
由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的保障,只有主管和分管领导、上级和下级领导充分认识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同时要加强与文化部门的合作,充分整合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和供销、气象、通讯、万村书屋等支农惠农资源,实现共管共用,发挥优长,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拓展远程教育站点在信息服务、产品经营、流通网络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终端站点的服务功能和吸引力。把远程教育工作与当前正在贵州省推开的“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站、点)”结合起来,找准远程教育在“综合服务中心”中的工作定位,切实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课件服务、学习服务和信息服务。
2. 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站点教学组织管理
充分发挥省级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对远程教育站点管理操作员、信息员、督导员、辅导员、协管员、维护维修人员、课件开发制作人员等骨干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终端站点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站点学习的吸引力。抓好“村校结合”工作,充分发挥各地学校的优势资源,探索建立乡镇学校为村党员活动室和学校站点提供教学组织管理指导、课件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的工作模式,试点并逐步推开远程教育中心站点建设工作。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完善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检查评估。
3. 以用为本,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用成果转化工作
加大远程教育“学用转化”项目的资金协调力度,抓好“学用转化”示范带动工作,做好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市场引导工作,切实帮助农民将远程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实际,配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党员干部和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制定相应的集中学习教学计划,选择适用课件对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展开培训,着力抓好“学用转化”,真正实现 “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针对贵州省部分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不适应时代需求,一方面表现为文化素质偏低,另一方面表现为劳动技能低,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不多,同时就业信息不畅等情况,及时开展相应的课程教育,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文化水平,同时课程的选择上注重引导他们在本地区实现就业和创业。实践证明,只有教学内容能够转化为切实的成果,农民听得懂、看得会、用得上,有成效,农村远程教育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4. 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继续加强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开发制作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课件开发译制和乡土教学节目的开发,更好地满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学习需求。积极开发建设新的教学资源播出平台,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络逐渐覆盖贵州全省农村乡镇和部分村寨的有利条件,开通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强化省级教学课件开发制作基地管理,逐步建立全省教学课件开发制作体系,积极探索课件开发制作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教学课件评审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5.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站点设备更新换代准备工作,进一步扩大站点上网率,并加强对上网站点的监管。健全和完善站点设备维护体系,积极保证站点设备良好运转,做好站点信息的更新和维护,整合基础设施资源,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综合效用。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做好各类数据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查缺补漏,加强管理,加大应用力度,做到终端站点日常管理、维护、教学组织和学用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
6. 扩大影响力,保障长远发展
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报道的工作力度,推广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和成功典型,扩大社会影响力,争取各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加大探索和创新力度,不断完善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维护、教学资源开发、骨干队伍建设、教学组织管理、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行目标管理和领导责任制,健全工作指导机制,定期研究部署任务,探讨解决存在问题。充分发挥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作用,健全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联系点制度。指导各级远程办充实、配强工作人员,强化队伍培训和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健康发展,保障基层的党员干部群众可以长期接受到优质的远程教育。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简报[DB/OL]. http:// www.gzxw.gov.cn/Yjgzzzj/Zlyj/Sycbjb/Index.shtml.
[2] 牟明福. 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应用经验分析[J]. 理论与当代,2007,(10).
[3] 高玉霞,高建瓴. 贵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 科技信息,2009,(36).
[4] 2009年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点(内部资料)[Z]. 贵州省远程办,2009,(2).
[5] 2010年贵州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点(内部资料)[Z]. 贵州省远程办. 2010,(1).
收稿日期: 2010-12-25
作者简介:旷晖,讲师,贵州省委党校信息管理处(550028)。 万伦宇,工程师,贵州省委党校贵州希望网技术及管理中心(550028)。
【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汇报材料10-20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教育学习计划09-30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情况汇报11-30
浅谈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法制教育12-16
关于我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情况汇报09-10
2024年度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实施方案11-09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集中学习心得体会07-05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安装接线图09-10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个性化学习记录10-21
农村党员干部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