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通用8篇)

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1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回忆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公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当着治理全班同窗的重担。先生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能够说,教师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体学校的发展。下面分多少个方面来说一说:

本人能踊跃加入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工作当真负责,关怀学生,爱惜学生,为人师表,有贡献精力。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师校教研员的领导下进行群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懂得精神实质。而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教参,学习好纲领,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求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长处判断自己的教学思路,经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想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造教具。每次,当我工作完的时候,脖子就已经感到十分僵直而苦楚悲伤。而家人都已酣睡,时钟已静静滑过深夜十一时、十二时,有时已经凌晨一时多了。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筹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捉住重点,冲破难点,精讲精练。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动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明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个别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背靠背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应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烦讲解,不会写字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接洽,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为了辅导学困生,我常常在班后把他们带回家,给他们吃小灶。

4、作业

依据减负的请求,我把天天的作业经由精心肠筛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施展主动性和发现性的功课。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宏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固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常脱俗”的爱。这种爱不血源跟亲情,不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气。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态、家庭情形、知识基本、学习成就、兴致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懂得。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进步教育管理程度、提高教育教学品德的必要条件。

初接新班,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事、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高深莫测。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色,他们有什么弊端,需不须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了解学生我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中午休息时和他们说谈话,在闲谈进程中了解他们的基础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知道了许多:

懂得了孩子的所有,我才华有的放矢地去关怀他们。

2、爱就是关心。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能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正的爱是指教师要酷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敬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诚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等同的,这就是恳求教师不能平易近人,更不能利用老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主张,懂得他们成熟和天真;信赖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难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能力与教师缩警戒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靠感。

在班上,人人都是小主人。不用老师指定,不必编排值日表,每天卫生扫除都有学生抢着去做;班上有同学遇到艰难,同学们都会主动去关心、援助……。用爱心造就孩子对群体,对别人的爱,一旦这种爱升华为对别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人格大树就矗立起来了。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厉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弊病错误,不放荡、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绪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作为一个合格的国民先生,我有义务引领他们走进常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空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良多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养,想了很多有趣的游戏,不仅使学生爱动的天性被发挥的畅快淋漓,由此吸引了学生的留神力,而且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学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涯和生存的根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动准则。

刚入学的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只会随心所欲地玩闹。我就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进行惯例教育,如:班会上、早检时、值周总结得到红旗和没得到红旗都要进行教育。这样让他们心中有通例,时刻有常规意识。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自发性不强,还需要时刻不放松地“看”。下课时,我先走到教室门口,站在那儿,而后目送他们一个一个走出去,还要不断地提醒,某某站排里,某某把手放下。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指导他们游戏的办法。上课时光站队就得训练好几次。就这样,促地下课我不再用时时地去看着了,队伍也站得整整齐齐了。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领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练习,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留心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在教学高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先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始终的变革。作为有任务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发性,及时发明、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诲跟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持其特点、创造其法令,失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实现咱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空虚,那沉甸甸的感情。我用我的心去教导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毕生矢志教育的宿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宝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信任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必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二】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是要好好学习和探索的,在这一年里,经过学校领导的几次教育培训和同年段老师的指导,我懂得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在七年级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2

一.我设置了一个叫文化早餐的活动, 就是在我讲正课之前的三分钟里, 让学生站在讲台前进行一些语文小活动。目的就是活跃活跃课堂气氛。形式不限, 只要求能提高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们各尽所能, 或讲故事、讲新闻、说笑话、朗诵、读后感、成语故事、谈感受等等, 学生所讲的内容包罗万象, 无所不有。他们学会了观察身边的事物, 收集周围的题材, 有关于生命的话题, 关于亲情的话题, 关于理想的话题。这样一来他们的洞察力越来越敏锐, 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分析总结事物的能力。表达的形式丰富了, 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浓了, 他们内心深处最需要的是理解, 是表达交流, 是表现自我的机会, 这样既使学生展示了自我, 又在无形中提高了成绩, 何乐而不为呢?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让美充溢课堂。在很多同学看来语文课就犹如一幅陈旧的黑白图片, 暗淡而模糊。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 在教师———文本———学生的互动中, 让它闪耀着美丽的光辉。首先要带领学生感受文本之美,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心怀天下”的情操美, 苏轼《水调歌头》有“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人情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结构美……把这些美充分挖掘出来, 充分展现出来, 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无比的享受、无比的喜悦。

其次教师还要创设氛围之美。这一点, 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感染力了。教师通过自身情感的渲染, 使学生产生愉快、振奋的情感体验。朗读吟咏, 便于师生双方的感情交流, 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良好的课堂气氛起到积极的作用。如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阙, 教师就可以用激越高昂的语调朗读, 来体现苏轼笔下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下阙特别是结尾兼用舒缓低沉的语调进行朗读, 来抒发作者包裹壮志难酬的感慨。通过朗读, 这首词高远的意境, 磅礴的气势就呈现在学生面前了, 从而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及苏轼词的特点。同样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良苦……这样, 既根据文章内容融进了感情, 又读出了其中的喜怒哀乐。

三.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真正的使课堂民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起引导启发作用, 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相互补充, 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还可以通过写读后感, 让学生对作品内容反复咀嚼、体验, 并联系自身和社会, 把自己经历的情感体验由联想想象状态转化成语言的现实一一写出来或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才会把作品中的高尚情感真正理解并迁移, 直至达到个人感情的升华。

四.同时我还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组织起了“走上舞台”活动。就是将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和教学大纲中的课外阅读篇目由学生自主组成的小剧团改编成小剧本, 把讲台变成舞台, 让学生用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角度来诠释文章中的精彩。前段时间我们正好上古代戏曲单元, 我让他们自编剧本, 他们呈现给我的东西让我吃惊。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丰富的知识让我也受益匪浅!真所谓教学相长。“窦娥”、“贾宝玉”、“祥林嫂”……都被学生搬上了讲台, 并且这些人物形象经过学生们的重新塑造, 又增添了一些时代感和诙谐意味。

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语文教学是个纷繁复杂的工作, 更是一项挑战自我的工作, 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语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3

单承彬,男,1966年生,山东郓城人。现任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院长,山东省“教学名师”。研究方向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尤长于先秦两汉文学和儒家文学文献研究,曾在《文史》、《文史研究》、《齐鲁学刊》和海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山东省第十七次和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山东省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两项。在对儒家经典文献《论语》的研究方面已形成相当规模,产生了较大反响。

桑哲(以下简称桑):作为全国知名的(《论语》研究专家,您认为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地评价和学习(《论语》?

单承彬教授(以下简称单):去年在上海的《解放日报》上,我已经撰文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还有人重复宋代赵普的那句老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论语》一点都不神秘,它实际上就是孔子弟子“听课笔记”的汇编,而不是“圣经”。“论”有“编纂”的意思,“论语”就是对“孔子之语”的“编纂”。当年孔子身边有许多学生,他们后来也收了门徒,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弟子之间相互交流的内容多而杂,孔子死后,徒子徒孙们根据多人多年的记录和记忆,把孔子和学生们交流切磋的话整理编辑在一起,这就形成了《论语》。

表面上看,《论语》的内容十分庞杂,举凡读书学习、立身处世、修道养性,出处行止、事上御下、奉天使民等,应有尽有,但其核心则是关于古代知识分子内在修养和外在事功等方面的讨论。中国知识分子大都希望通过从政入仕来谋求个人发展,孔子本人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所以《论语》一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想。

孔子是特定时代的人物,其许多言论也是就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发的,所以今天我们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它。例如,孔子主张礼治,希望用“礼”规范君臣上下的举止行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以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仁”是“礼”的根本,不“仁”就谈不上“礼”。“仁”的实质是“爱人”,这种爱是一种源于“孝悌”,从家庭出发的有尊卑长幼、贵贱亲疏差别的爱。这就是孔子基于当时的具体环境而形成的思想。但孔子认为,只要人们都能爱自己的家人和亲戚,推而广之就可以逐渐渗透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各层面,从而交织成一个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爱”的网络。从积极方面说,即“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从消极方面说,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具备了跨越时空的普遍性质,孔子的伟大之处在这里,《论语》一书的价值也在这里。今天我们学习《论语》,如果不做深入的学术研究,最恰当的态度应该是舍弃其中因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而形成的东西,关注那些带有普遍性质的如何做人、治学、行事的道理。

桑:对于《论语》,各个版本的中学教材都有选入,您认为其中哪些篇章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哪些篇章虽然优秀,但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呢?

单:中学教材面对的是青少年朋友,我认为《论语》中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部分,应该是那些关于学习和修身的章句,比如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对待老师的态度,对社会、对人生、对国家的责任等,都是极好的内容。至于那些过多涉及古代礼乐制度、历史沉渣的部分,等将来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提高了再去研读,甚至舍弃不读也可以。

桑:在古代,《论语》一直被作为学生读书的基本教材,对这一问题您是怎么看的?《论语》在古代教育中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

单:从汉代开始,《论语》就是学童读书的入门课程,以后各代都是这样。杜甫《最能行》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就是说儿童刚刚就学,水平仅限《论语》而己。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调侃、讽刺的意味更多。古人拿《论语》作入门教材,主要是因为该书简明朴素而含义丰富,当时社会上倡导的各种规范,《论语》基本上都涉及到了,而且语言平易,冷僻字不多,篇幅又短,十分适合作为教材。这也给我们今天的教材编写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什么样的教材才是好教材?通过《论语》和古代的许多蒙学课本,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标准:一是老师易教,二是学生易学,三是教学效果很好,三者缺一不可。像《论语》、《三字经》、《千字文》等,动辄使用数百上千年,就是很好的例子。

桑:您刚才提到了古代的“蒙学”教育,现在许多家长也尝试让孩子背诵“三、百、千”,能就此谈谈您的意见吗?

单:首先我要声明,尽管我十分看好古代语文教学,但我并不主张让每一个孩子都去学习甚至背诵古代的某种教材。我只是说可以从古代的语文教学或蒙学教育中总结经验,发掘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用的东西。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把丰富的学习内容浓缩到极其有限的篇幅里,便于学生识记、诵读、理解、领悟。例如《三字经》,全文仅一千多字,采用三字韵文形式,结构简单,上口上手,内容从自然到社会到人生,应有尽有,一经诵念,可终生不忘。而《龙文鞭影》,全书517句,4136字,包含古人读书做人、为官处世的典故1028个,涉及古代典籍数百部,知识点之密集,今天任何一部语文教材都难以望其项背。全书每句押韵,所押之韵为“平水韵”之平声韵律,有规律并成系统。每句内又有两个四字对文,看着美观,读着上口,可谓声文并茂,赏心悦目!

二是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融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写作于一体,形成一个严密的知识系统。众所周知,人的语文能力是一种典型的综合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势必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尽管我们往往要厘分为识字、阅读、理解、写作等多个单元或环节,但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语文教学又和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等密切相关。任何孤立地对待语文教学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古代的语文教学讲究反复训练和交叉训练,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是一个整体,彼此包含,一石数鸟,所以效果好。通过学习,学生既可掌握具体的语文知识,也可从中认识自然和社会,同时在反复的识记诵读过程中培养语感以及掌握使用语言文字及写作诗词文章的能力。今天的语文教学好像没有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我们分得太细,而且训练不得法,往往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所以学生的基本功不行。这是古代语文教学给我们的启示,在《千字文》、《龙文鞭影》、《声律启蒙》等教材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三是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的社会效果和现实效果,培养目的十分明确。古人学习语言文字,无非是为了识字明理、读书做官;今人学习语言文字,无非是为了交流和升学。古今其实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差别。单纯就语文教学而言,它的教学目的大致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如识字、解词、阅读和理解:二是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如组词、

造句、分析和写作;三是由语文学习而培养的人生习惯,并由此形成独特的个人文化气质。在这三个层面中,第一、二两个层面显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第三个层面由潜移默化中得来,是无法强求的,千百个中学生中也不见得能有一个达到这样的水平。惟其如此,任何时代的语文教学,一般都要把目标锁定在两个方向:一是让学生确实学会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社会交流,二是让学生顺利通过各种语文考试。要知道,我们的学生将来并不都要成为语言文字学家,他们中更多的会是社会各行业的普通员工。语文教师明确了这两个目的,就会发现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效率是多么低,向学生们传授了多少根本无用的知识。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我想这应该是主要原因。

桑:您认为今天的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单:如果从刚才我们谈到的总结古代语文教育经验的角度来反观今天的语文教学,问题就十分明显了。析言之,我们的识字教学进行得怎样呢?国家公布了2500个常用汉字和1000个次常用汉字,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识字教学的核心,但到学生高中毕业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这3500个汉字对于汉语学习的意义。可以这样说:孩子们如果真正掌握了这3500个字,或者仅仅是2500个字,他们的语文水平就已经很高了。可惜我们并没有这方面的系统训练,整个识字教学支离破碎,造成精力浪费。有些字反复练习识记(甚至是些很不常用的字),有些则很少接触,所以高中生的作文仍然不能避免错别字,甚至十分常见的字词不能读、不能写、不会用。

再说写字教学。古代有篇《千字文》,是典型的写字教材,运用了上千年。而现在,我们没有一部像样的写字教材,学生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及运笔的轻重,都无所适从。不能正确、流畅地书写汉字,就不能培养对汉字的深厚感情。简单的一个“一”字,气势磅礴,威风四射,不用心去写,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的。学生对汉字没有喜爱之情,而被要求去认真钻研、揣摩,这是不可能的。不能很好地写字,也就不能很好地识字和解字。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体现,不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何谈爱国家爱人民!、

我认为,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都要考虑到汉字的特殊性。每一个汉字都包含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又渗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味,而这些意味恰恰就是学好语文的酵母。学语文,没有比从汉字入手更有效的了。反过来,忽略汉字教学(或者不得其要领),整个语文教学将一塌糊涂。,

再说阅读。汉字组合成句子、篇章,是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文字的组合,其实就是思想和感情的组合,对文字的推敲,同样也是对思想和感情的推敲。阅读的第一层面是理解字面的意思,这一层面不解决,囫囵吞枣,吃夹生饭,势必会影响其他层面。第二层面是字面以外的意思,即所谓的话中有话,这是语言最具魅力、最诱人的地方,它是通过字词安排的顺序、语气的轻重缓急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曲折表达出来的。这一层面看似很难,其实不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语言运用入手,进而分析课文,体会种种味道。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我们的语言经过数千年的文化锤炼,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可能随便的一句话,一段文章,就是艺术精品。

阅读和理解是教学的难点。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它涉及到好几个领域的知识,如叙述、描写、抒情、修辞和逻辑,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展开。学生要了解它,中间隔了许多层,这就需要教师由简及繁、由表及里,打破坚冰,不求篇篇都去透彻分析,而是每篇深挖一个点,多篇连缀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教师没讲到的地方,学生可顺着这一系统的引导自己体会,举一反三,.这样效果会很好。

最后说作文。说到底,作文其实就是把平时学习的字、词、句子等知识综合地运用起来。所以必须考虑到作文教学与字、词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深层关系。正确识字、写字,是为了写东西给人看;正确地组词、造句,是为了写东西给人看;正确地阅读、理解,也是为了写东西给人看。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写出的东西没有错误;写出的东西能全面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此而已。

我认为小学阶段的作文,最核心的任务是集中解决错别字的问题,学生写的文章只要没有错别字,就是好文章。有些句子不够通顺,表达不够恰当,这都不重要,关键就是没有错别字。初中阶段的作文,最核心的任务是消灭病句。这时学生的作文已经没有错字了,只是句子还不够好,就集中训练句子。只要没有病句,就是好文章。结构上有残缺,内容上有缺陷,都不要紧。高中阶段,集中训练文章的结构,起承转合之类,写的文章要有头有尾,表达意思要顺畅、全面、准确(注意:不是正确,是准确,即学生想说什么,说出来的就是什么,而不是教师提出一个外在的所谓“正确”的标准),只要文章结构完整,就是好文章。这样,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试想:一篇文章没有错字,没有病句,首尾完整,表达清楚,这样的文章能不得高分吗?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4

港口小学

汪 锋

不知不觉,耕耘于三尺讲台之上,一晃已过20个年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回顾自己这些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有的只是作为老师应该有的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宽松的教学氛围,通过学习、实践,我掌握到一些教学方法,让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事半功倍。现我从以下几方面,对任现职以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思想觉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中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教育方针,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服从分配,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新时期,我牢牢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使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任现职12年以来,我有10年都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责任大而繁琐的工作。

12年里,我带过4次一年级班主任,对于一年级刚进学校的学生,他们一点也不懂,我下决心教好他们,每学期都能按要求认真制订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根据刚入学的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教育他们,每天都是早出晚归,风雨无阻。

我还带过毕业班的班主任,小学毕业班学生个性心理日渐成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空前增强,对进入中学既期待又畏惧,思想状况复杂,学习和思想表现的两极分化更为严峻。因此,毕业班思想工作是毕业班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一直工作在农村学校,对农村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都比较吃力,我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树立班级良好的学风。部分同学品行有缺失,遵守纪律不够,我多次找他们谈心,从思想上引导他们,增强他们的纪律观念,形成好的班风。在平时,我从生活上和学习上等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份最崇高的爱是去爱别人,一个教师最伟大的爱是爱每一个学生。像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热爱、关怀、相信是教师在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是教学艺术的基础”。因此,我平时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与学生谈心,家访等各种手段,排除学生思想上的顾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教育教学方面

1、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反思。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四》的内容时,我首先抓住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制作成视频,在课中先播放一段视频(课前已摄制出春天的景色,各种小动物活动的场景,配以活泼的钢琴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初步的感知,对后面学习生字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又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注重了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经常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的题目或根据实际自己出题目。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在上课时作出分析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强课外辅导,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在注重个别学生的辅导时,注意分层教学。在课上练习时间或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所有学生都愿学、乐学、学有所得。

5、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远大的志向。对学生“严字当头,爱在其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将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生。建立家访制度,使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受到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平时在教学中,不但注重学生的知识教学与能力的培养,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从学生一进校门,我就开始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母校、守纪律、勤奋学习,和同学团结友爱的好习惯。教育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爱护。通过实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有一次学校开展运动会,要求学生都穿上校服,我班上有一位失去双亲的孤儿,因生活困难,没钱购买校服,好几天为此事闷闷不乐。当我将此事告诉全班学生时,全班学生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将自己平时节省下的零用钱捐出来,给这位学生购买校服,使他重展天真的笑容。

以上这些,都是同我平时对学生进行积极有力德育教育分不开的。除此之外,我还在班内开展了丰富我彩、积极向上的有益活动。如:经常组织全班学生大扫除、定期检查卫生。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热爱祖国大自然,经常带学生出去活动,还有课文朗读、故事会、小制作、下棋比赛等,让学生找到乐趣、找到了自身的优点,从而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篇5

经过课改实践,我感觉自己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与以前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随着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体味学习的快乐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 —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四、利用媒体资源,创设美丽课堂。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如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怎样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呢?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就自制了生动的课件,1、出示星云图,让孩子们说说星云像什么吗?在观察讨论中学生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

2、借用课件把复杂的星球运动浅显化了,让他们知道这一过程是漫长的、神奇的。由此可见,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所以充分的利用媒体资源,会为你创设一个美丽的课堂。

五、重视朗读品评感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六、注重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起积极的作用。从我一接手新班级起,就在班级中开展课外阅读课,每周两节阅读课,设立班图书角,我买些书,发动学生捐些书,在班里设立图书角,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组织读书评比活动。学生进行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安排诸如 “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等活动,既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又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还开展了诸如举行爱国诗歌朗诵,歌咏比赛,辩论赛,根据课文编演课文剧等活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教师个人德育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已,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严格,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团结同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师德、规范,平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为了下学期更好的德育工作,我现将本学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通过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我在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对作业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主要有口语、书面与听力三种,以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复习与预习、语言实践、良好并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2、关爱学生

首先,应给予学生以真挚的师爱。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意味着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忧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孩子。”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告诫我们要懂得去爱学生,尤其要把真诚的爱给予后进生,尊重他们,对他们热情关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主动在感情上接近他们,使师生间架起和谐的情感之桥。比如有这样的一个学生,他在班内的纪律,学习方面都比较落后,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无端的去责怪他,而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详细调查,找出他落后的原因。原来他是因为贪玩缺乏学习兴趣,一时下来破罐子破摔,愈来愈差,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对抗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真诚地邀请他一起去打球、谈心、讲故事、交流感情等,从心理上清除与老师之间那种无形的隔阂,并把老师当作真诚可信赖的朋友,讲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在经过一番有的放矢的启发引导,对症下药解决了他心中的困惑,从而使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成绩逐渐上升,并对班集体的事也积极主动了。这时,老师便可适时地给他提出不同的需求与期望,使他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这样促使他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逐步转化成一个先进的学生。

3、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备课时,仔细分析教材,敏锐扑捉其中的德育因素,把他们纳入教学中。我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兴趣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出发,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有意义的课堂实践活动,让英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同时设法让学生懂得,学好英语是学习者自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的需要。总之,本学期工作已顺利圆满完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成绩,争取德育教学工作再上一新台阶。

中学语文校际教研公开课通知

各有关中学:

为开展中学政治校际教研,共同探讨教学中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应有关学校教研组要求,决定开展中学政治校际教研公开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开课时间、地点:2011年11月8日下午2:30开始;双沟完全中学;

执教人: 孙兴民(第二节);吴九大(第三节);

上课内容:“新时代劳动者”(第二节);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第三节)

主持人:王为民;鲁玉莲;

参加人:各有关学校高

一、高二政治教师;欢迎各高中政治教师前往观摩、研讨。

特此通知

芜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语文课程教学论》经验总结 篇6

1、校外专家评价

《语文课程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了校外专家的一致好评,专家们对本课程做出了这样的评语: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黄麟生认为: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整体素质比较优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由本院教师建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语文课程教学论》吸收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并承担了全国、区、教育厅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多项优秀教学成果奖,逐步形成了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特色,对其他同类课程的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陈玉秋认为: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建设的《语文课程教学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给合,反映了教师教育的新理念,体现了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注重实践环节,有固定的教学实习、见习基地;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加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将课堂授课与课堂讨论、课外活动、网络资源有机地整合,并逐步建立起课件资源库,为该课程的建设、师生学习交流互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效地缓解了课时不足与知识不断增长的矛盾,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产生出了一系列科研教研成果,深受同行和学生好评。

2、校内教学督导评价

《语文课程教学论》课程教学论改革设计理念先进,强调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实效性的有机统一。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以教育“行动与体验”为特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选取教育热点问题,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教育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或撰写研究报告,帮助学生树立教育问题研究意识,验证、领悟和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激发了教育智慧,提升了教育艺术,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校内教学督导组对其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督导员卢斯非教授认为: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语文课程教学论》课程前身是师范专业学科《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自1978年开设以来,一直是师范专业必修课程。21世纪初发展为《语文课程教学论》。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已成为广西师范学院的重点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⑴ 培养目标明确,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分析、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⑵ 在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同时,非常注重课程内容的前沿性、现实针对性;⑶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灵活多样,特别是注意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之中;⑷ 在课程与教学评价方面,注重将新的评价理论运用于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之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展;⑸教学成效显著,先后获得教学成果奖多项,深得同行专家以及学生的好评。

督导员黄伯谋教授认为: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语文课程教学论》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注重该课程的建设,不断与时俱进,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⑴ 课程设计思想具有超前意识;⑵ 指导思想明确,建设规划科学合理;⑶ 课程内容具有学术性,而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⑷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先进;⑸ 师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具有改革的锐气,思想活跃;⑹ 教学与研究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为课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校内学生评价

本课程是校级精品课程,也是中文学院重点建设的“窗口”课程,教学效果优良。教学骨干教师屡获校级优秀教学奖和优秀教师奖。在院系组织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说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多次获优秀奖。近三年院系组织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所有教师的教学评价均为优良,获优秀90分以上的班级比例超过85%。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如下:

⑴ 教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备课认真刻苦,上课精神饱满,辅导答疑循循善诱,批改作业耐心仔细,平时关心同学,言传身教,教学态度好。

⑵ 教师知识面广,注重把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前沿性有机结合、教学与教研科研相结合,能够把学术前沿问题引入教学,在清晰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地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富有启发性,教学内容丰富。

⑶ 课程任课教师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传道授业相结合,关心同学们的全面发展,经常深入同学中,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师生关系融洽。

⑷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如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传播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采用合作活动学习形式,师生进行思想交流,从而使同学们在思想碰撞中产生创新性的认识,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材施教,注重发展同学们的个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融科学性、哲理性、趣味性于一炉,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⑸ 注重教学相长,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成绩和实习成绩能达到优良;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已毕业的绝大部分同学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老师的教学热情日渐高涨,勤于教学钻研,乐于奉献,甘为人梯。

今后课程整改和建设方案

1、课程建设目标

为了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论的行动与体验,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研究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与发现创造的积极性,掌握教育教学技术,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育质量,近期本课程建设目标如下:

⑴ 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⑵ 教学环境建设:建立全方位接受师生深入基础教育实践,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⑶ 教学资源建设:将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建成师生共享的资源网络。⑷ 课程内容建设:创新课程教材内容,构建课程活动体系。

2、课程建设步骤

⑴ 这五年内要重点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力求为学生建造一个基本满足其开展教学实际训练的平台,从而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⑵ 这五年内要逐步加强教学资源网站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课程网站,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平台、师生交流的论坛。开发多媒体资源库,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如文本学习、视频学习等。教师从教学资源网站取得相关教学信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⑶ 主讲教师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大力改革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并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真正实现学生参与教学,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体验与行动。

3、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⑴ 继续完善现有课程网上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经常更新,各栏目要不断进行扩充、调整。

⑵ 五年内摄制全套视频教材,并将该资源上网。

4、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09年9月实现60%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2010年9月实现100%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5、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⑴ 主持人(基本信息、学习及工作简历、主讲课程、科研成果、科研项目、获奖情况)

⑵ 课程资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语文课程教学论》、试题库、教学网络课件、参考书目)

⑶ 申报表

第一堂语文课教学经验谈 篇7

第一堂语文课, 因为这“第一”, 就与普通课很有些不同。笔者经过分析、探讨, 认为第一堂语文课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和应该明确的任务:

1) 第一堂语文课, 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这门课程,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很大程度上处决于这堂课的效果如何。因此, 教师在这堂课的一个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 第一堂语文课, 往往也是学生与教师第一次正式接触。教师与学生, 尤其是学生对教师有很多企盼, 教师在这堂课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很关键。另一方面, 教师对学生 (班) 的了解也要迅速深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从这一次课程开始的。良好的教师形象是学生对教师、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的直接动力, 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师生感情的基础。因此, 教师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促进师生双方深入了解是这一堂课的另一个任务。

二、用“充分准备, 精心备课, 真诚沟通, 演讲式授课”指导上好第一堂语文课

笔者通过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对近十名教师的第一堂语文课的观摩, 总结出“充分准备, 精心备课;真诚沟通, 演讲式授课”这一十七字方针用于指导上好第一堂语文课的教学。

1. 关于“充分准备, 精心备课”

(1) 预先熟悉教学环境和了解授课班级的基本情况。预先熟悉教学环境, 就是提前弄清自己上课所在的教室。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临上课找不到教室, 慌里慌张;二来可以了解教室里有哪些可利用的教具等, 这一点容易被人疏忽。了解授课班级情况, 主要是指班级所学专业、年级, 学生人数、来源地等基本情况, 最好能拿到学生花名册, 这些对于专业课程教育、了解认识学生, 促进师生积极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2) 熟悉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主要是指课程的性质、教学任务, 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求, 教学及考试考核方法等。只有熟悉了大纲, 教师才能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明确的认识, 才能制订授课计划。不仅是教师自己要熟悉大纲, 学生也应该对此有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大纲的主旨, 教师应在第一堂语文课交待清楚, 以便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个整体的认识, 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3) 仔细斟酌教学内容, 做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往往因人而异, 但以下几个部分是要考虑的。 (1) 介绍自己往往是这一堂课的第一部分。想好怎样介绍自己, 以便给学生留下良好而深刻的第一印象; (2) 课程大纲的介绍应是毫无疑义的; (3) 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与学生探讨这门课程的学习意义、学习方法是必需的, 同时也应该是这一堂课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理论联系实际的高度, 谈谈本门课程的学习意义。教师也可现身说法, 用自己对本门课程专业的喜爱, 通过讲述自己学习、运用本专业及本门课程的经历、学习方法及取得的成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本课程教学的起始内容即第一章内容伸缩性很强, 要尽量精简, 力求深入浅出, 以防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5) 了解学生, 应是一个自始至终的任务。

此外, 教师的仪容、着装及举手投足间, 在学生面前的第一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是个人基本素养, 起码要做到干净利落, 大方得体。末了, 还要想想开始上课的仪式!“上课” (起立)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老师敬礼, 学生坐下。这个仪式程序就很好。

2. 关于“真诚沟通, 演讲式授课”

(1) 真诚沟通。积极坦诚地介绍自己, 以一个朋友的姿态与学生交心。介绍自己时应留下自己经常使用的联系方式, 表明自己乐于跟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时还可谈一谈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 兴趣爱好, 学生也许就是你的知音。

真诚沟通, 既能充分展现自己, 又能深入了解学生, 有助于树立自己可亲可敬的形象,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2) 演讲式授课。演讲是指面对听者发表思想、观点和看法的言论表达形式;也是围绕中心主题有条理、结构比较完整的讲话。演讲一般是脱稿进行的。演讲时通过语言、表情、眼神、手势等与听众相呼应, 便于听众积极配合。将演讲这一方式运用到课堂当中来, 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第一堂语文课中, 教师的自我介绍, 如自己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认识以及工作成就, 专业课程学习意义和学习方法的探讨等等, 这些教学内容不受教材限制, 适于以演讲方式进行。演讲式授课有利于表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 便于教师充分发挥其水平, 也最能体现教师对专业课程的娴熟程度和业务水平。演讲式授课可以增强教师的感染力, 帮助教师树立良好形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以上记述了笔者多年来从事和体验第一堂语文课教学的体会。诚然, 教无定法。但第一堂语文课缘于“第一”二字带来的课程特点和任务是客观存在的, 充分准备、精心备课是必需的, 真诚沟通, 缩短师生距离, 演讲式授课, 树立教师可亲可敬的形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矢志不移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晓文, 张玲, 屠荣生.现代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谭大容.演讲、论辩与逻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5.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篇8

一、养成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坚持

1.思想上重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任何事情,思想认识总是最重要的一步。

首先是要认识语文、重视语文。

《红楼梦》里有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认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作文就是做人。做人做得对,那么他读别人的文章就容易懂,写出的文章也会有正确的观点,能够让人认可。

其次要让学生重视语文。

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学好语文,直接的好处是语文能加分,间接的能帮助学习好其他科目,读题、理解题意能力能提高,再间接,以后面试、工作、生活都有好处。

最后要让学生相信老师。

孔子《学记》里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他就愿意听你的课,如果他没有考好,他会觉得对不起老师。特别是语文这样不太受重视的学科,老师更要努力关爱学生,用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喜欢语文课。

让学生喜欢老师、相信老师的方法应该有很多,我首先是用“坦诚相待”和“充满自信”的方法来影响学生。一般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相信老师,有点像信佛,信则灵;如果不信,怎么都不会灵。

2.行动上坚持

(1)常规要求:

课前预习、预备铃之后必须读书;上课听课,认真思考、回答、记笔记;课后巩固,做同步练习,报纸,读背积累;每天练字几分钟。

①背书的重要性。

语文界的老前辈张志公先生早就指出:“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背诵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会背书就是记忆力好,记忆力好就是聪明。

②看课本,读课文的基本要求。

心中有大局,眼中有细节。大:指教材目录,文章题目;小:指字词积累,课文背诵、默写。要坚持检查督促。

③一般练习的基本要求。

独立认真做,可以翻工具书,翻课本,重点是研究答案,可以只写要点,不准照抄答案,偶尔检查提问。考试考做过的题目。

④作文训练。

写周记,自由写作和布置要求相结合。批改有详略,读、评、展示是重点。

(2)应对考试:

考前指导复习及应试方法;考后查看、分析学生试卷,评卷,教师反思,学生反思。

查看:纸质阅卷后,本班试卷我会反复翻看几遍。网上阅卷的情况我更会比较各种数据,分析得分、丢分情况。

评卷:在评讲试卷时一定会有表扬和批评。

反思:学生反思:要求学生把不该丢的分,通过努力应该能得的分,加到试卷总分上去,这就是下次语文考试的目标。教师反思:每次考试后要分析各种数据。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

如演讲、征文比赛,书信比赛,书法比赛,科技创新活动(调查报告类)。

二、高三语文复习

1.高一、高二穿插学习(提前复习部分专题)

文言文、默写:回归书本,每天检查。

病句、成语、诗歌鉴赏、大阅读、作文审题立意。

2.高三前期专题复习(围绕复习资料进行)

高三第一学期进行系统专题复习,第二学期学校要求4月10日之前完成第一轮复习。

3.高三后期综合复习(综合卷)

第二学期基本就进入了综合复习,综合卷。

4.考前半个月冲刺复习

除了综合卷,最能抓分的基础知识要反复练习,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第四轮了。默写要保证不丢分。重点文言虚词、句式要重新背记,诗歌、大阅读里常考的艺术手法要求学生背记,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要求学生记牢。

三、语文尖子生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好像对本来就是语文尖子的学生花工夫不是很多,不过,这类学生得表扬的机会多,展示的机会多,学习语文的方法对,信心也足;而总分不错,语文如果涨分就可能考名校的的学生,可能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1.要有语文能够涨分的信心

鼓励学生,只要试卷没有交出去,就有可能让分数多一分。同样的一个学生,到今天为止,他的能力水平已经是固定的,但是,如果态度不一样,考出来的分数绝对不一样。

2.要有一分都不肯放过的态度

每位学生心里都应该有一份语文试卷:按题目顺序看,小阅读应该不减分,文言文阅读选择题不减分,翻译题可能减2-3分,诗歌鉴赏可能减2分,默写不减分,大阅读减4-5分,基础知识选择不减分,语言表达减2-3分,作文减10分。这样算下来可以得127-130分。

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经常强化他们的得分意识,他们自然就觉得很多分丢得不应该,听老师评卷也会更加认真地弄懂答题角度、思路、步骤,自己做题会对题目、答案更深入地研究,并不断地在练习、测试中去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有不少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向老师寻求帮助,这就可以看出他们想在语文上拿分的态度。

上一篇:农行副行长竞岗发言下一篇:活动策划书8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