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鹧鸪天朱熹,鹧鸪天的意思,鹧鸪天赏析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鹧鸪天,鹧鸪天朱熹,鹧鸪天的意思,鹧鸪天赏析(精选2篇)

鹧鸪天,鹧鸪天朱熹,鹧鸪天的意思,鹧鸪天赏析 篇1

一、讲解:从“不了解”到“了解”

古代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辞表达出来的,而这些语辞是历史的产物,与今天相隔较远。所以欣赏古代诗歌,要通过准确解读诗句、文辞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首先,要读对文字的音和义。《鹧鸪天·代人赋》里的哪些词语可能会成为学生理解的障碍?“沽”这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学生是可以通过查字典独立解决的。若能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成语“沽名钓誉”,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更到位,而且可使学生学会运用。“东邻蚕种已生些”中的“些”怎么理解呢?《古代汉语词典》中有“xiē”和“suò”两个读音,前者有“少许”的意思,后者是《楚辞》中的句末语气词。从诗句的意思上来看,“少许”是可以解释的:东邻家的蚕卵已孵化出了少许的蚕蚁了。“句末助词”也是可以解释的:东邻家的蚕卵已孵化出蚕蚁了。怎么读呢?这时,需要给学生讲一点有关《鹧鸪天》这一词牌的格律知识: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根据这一格律要求,上阕的“芽”“些”和“鸦”都应该押韵,所以教材注释为“sā,句末语气词”。下文中的“路横斜”与“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一样,可以读作“xiá”,也是基于诗词格律押韵方面考虑的。

其次,要理解一些特殊的文言词汇。如“弹劾”“解官归居”等词语,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才能理解的。“弹劾”是“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解官归居”是指“古代官员被罢官闲居”,而不是官员如陶渊明般“主动辞官归隐”,也有别于古代官员的降职远调。如果对这些意思不理解或理解错了,会影响对诗词情感的准确体验。

再次,要理解文言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古诗词为了使表达诗意和音韵和谐,会适当调整一些语句的表达顺序。只有懂得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诗句的内容。学生对“平冈细草鸣黄犊”“山远近,路横斜”的理解可能会有困惑,甚至有人怀疑“路横斜”是诗人喝醉了后的迷离所见。造成这样的误读,是因为学生不懂得诗词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句子的结构(“平冈细草黄犊鸣”“远近山,横斜路”),这两句的意思便会明了。如果学生因此而懂得诗词的表达方式“被发明出来就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心一种特别的需要,以使一些美妙的时刻、一些特殊的感觉和印象在我们的内心得以驻留和延长”[2]331,那么,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知识储备和经验。

二、点拨:从“不关注”到“关注”

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联、一句之美,甚至一字一词之妙,以小见大,着重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在阅读时一定要对这些写景佳句多加涵泳、玩赏,拼出其精微的诗艺来。读古代诗词,应该“关注”什么呢?

首先,要关注诗词本身。阅读,首先是阅读“这一篇”,而不是“这一些”。学生作为特殊的读者,是通过学习某一特定文本,不仅理解、感受“这一篇”,更主要的是以此获得、提高阅读“这一类”的能力。因此,真正阅读“这一篇”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在对学生进行的关于《鹧鸪天》的初读体验调查中,笔者发现不少游离文本的随意解读,即只关注局部个别词或注释等资料的“高钙(概)片”式贴标签,如:“这首词给人一种被解官归居时的抑郁感,‘愁’‘荠’表明作者一种心境凄凉、怀才不遇的孤独感伤”;“‘鸣’字用得好,写出了黄犊的叫声,有一种悲伤的感觉”;“诗中的‘愁’字用得好,结合当时下雨的环境和诗人被解官的经历,可以看出诗人心中的不满和愤恨”;“‘鹧’字在诗歌中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而本词正是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所写,体现作者对故乡的归依与官场的厌弃之情”;“这首词写于辛弃疾遭弹劾解官归居时,表达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等等。怎么解决?教师要带领学生老老实实地细读文本,读好每一个字,读懂每一句诗,读出作者当时的情感世界。“只有细读,你才会读。”[2]389

其次,要关注诗词中的生活图景(意境)。叶嘉莹教授在《小词大雅》中说:“词很大的特征是它不再叙事了,经过诗的叙事过程以后,词把情感直接抓出来变成了画面。”一句词可能就是一幅画,一首词可能就是多个画面组合而成的一幅大画。辛弃疾的这首词以近乎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桑条破芽、蚕卵孵化、平冈细草连绵、黄犊欢愉、斜日寒林、暮鸦归巢、远远近近的山绵亘、横横斜斜的小路蜿蜒、小路尽头酒旗飘飞、溪头荠菜花盛开等生活场景,画面感极强。再细看这些画面,每一幅几乎都充满了早春的气息,勃勃有生气。将这一幅幅独立成画的画面按镜头组合在一起,便是一幅全景式的乡村春景图,它“交织着两种情趣,一是大自然的山水之美,一是人间田园之美。这里的田园和一般山水田园诗中的田园有一点区别,更多的是家园。它不是暂时的,客居的,而是属于自己的心灵的家园。”[3]13

再次,要关注词中富有表现力的炼字。如“破”“鸣”“点”“有”等词,就很有嚼头,因为在这些文字背后往往隐含着诗人微妙的情感。“破”字,多数学生能够关注到一些: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桑树抽出嫩芽的动态,写出了春日生气勃勃的特点。但这样的感受又好像隔着一层纱,不够真实真切。学生有“不通”处,就可以产生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了。一是从关注诗句的结构理解诗意:“柔桑破嫩芽”,也就是“桑树柔软的枝条萌发出新芽”;二是从关注诗意所表达的逻辑理解诗情:“‘嫩’怎能‘破’呢?”孙绍振教授说:“这正是早春的特点所在,也隐约表现了诗人的关注和发现。”[3]13这里有诗人悠闲的心态,有一种默默的体察和喜悦。而“点”字,却是容易被学生“不关注”,他们只把注意力集中到熟悉的意象“斜日”“寒林”“暮鸦”上,并根据学习《天净沙·秋思》所获得的语文经验,认为“斜日寒林点暮鸦”表现的是诗人解官归居的忧郁和怅惘。而孙绍振老师却认为“这个‘点’字,用得很有韵外之致”[3]13。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点”并从中发掘隐含在其背后的诗人微妙的情感呢?孙老师的解读是一段很好的教学内容:“点者,小也,远景也。在斜日寒林的空旷背景上,一个‘点’字,使遥远的视觉不但不粗疏,反而成了精致的细节。”[3]13也就是说,傍晚归巢的暮鸦,在林间或飞或栖的形态犹如一团团水墨画,极有韵味。

如此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品味出这首词的韵味和情味,而且有助于他们提高真实地细读文本的能力。

三、锤敲:从“不能读好”到“可以读好”

有时候,面对一篇好作品,学生由于生活体验、语文经验与作品中的情感有距离,往往会体会不到它的“好”,也可能是有所感觉但“读不好”,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让作品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感动”[2]312。

就辛弃疾的这首《鹧鸪天》而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最大距离应该是“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两句。前面的几句,都是白描式的写景,意象、意境都相对明朗。而这两句既像写景,又像发议论,是全词的点睛句。尤其是“城中桃李愁风雨”:从文势来看,是由实到虚;从意象选择来说,“城中桃李”和“风雨”是“陌生化”了。

学生的阅读,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情况:能感觉到“愁”字用得很好,但又说不出好在哪里;“愁”的主客体混乱,理解五花八门,如“诗人为自己的解官归居而忧愁愤恨”“诗人为志向未能为实现忧愁”“读书人愁功名利禄”“诗人为官场的明争暗斗苦恼”等。

这是理解这首词的关键处,又是学生的疑难处,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这时需要教师补充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有关“风雨”意象的知识。可以先出示诸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等诗句,让学生感知“风雨”对于“桃李花”意味着摧伤、凋零,常用于表达“残败伤春”之意。有此作基础,继而介绍辛弃疾词中的“风雨”,如“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可惜流年,忧愁风雨”等,帮助学生理解辛弃疾爱花惜春表面下抒发内心志向的本质,理解辛词中“风雨”意象的独特意义———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

二是介入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这一个人”在“这一刻”的情感世界。这里,教师可能需要介入两方面的信息:以罗列时间、事件的方式让学生对辛弃疾的经历一目了然,即“辛弃疾在南宋四十多年,有二十年是被免官,放废家居多次,可是只要一旦被起用,他总是要有所作为的”,以便让学生知道辛弃疾是“用的生命谱写他的诗篇,是用他的生活实践他的诗篇的”[4];引入辛弃疾在归居带湖期间的诗词,以及《上梁文》中的“看朝暾万丈红。直使便为江海客,也应忧国愿年丰”等诗句。从“这一个人”角度更好地理解“城中桃李愁风雨”的涵义。

如此教学,学生对“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理解会多一分自己的体验。因为通过这样的解读,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一意境”“这一篇”“这一个人”,比较真实地体验“这一个人”在“这一刻”的情感世界:这里有闲适,有喜悦,有愁苦,有纠结,有自慰,有互勉,有希望……

一节课,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讲什么、不讲什么,在保证文本的“语文价值”之时,要以学情为起点———教学生所需要的。

摘要: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要从“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出发。以学情为起点的古代诗词教学,应该着重于学生“不了解”“不关注”“读不好”的内容,真正引导学生读好“这一篇”。

关键词:古代诗词教学,教学内容确定,学情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21.

[2]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鹧鸪天,鹧鸪天朱熹,鹧鸪天的意思,鹧鸪天赏析 篇2

鹧鸪天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第二小题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

【解析】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

其中这第二问,引发了我的思考。家乡父老怜“我”,这里“怜”是“哀怜,怜惜”的意思。他们怜惜的是后面一句的内容。最后一句写道,溪南头的钓鱼台,因我很久没有去钓鱼了,都荒却了。不说自己很久没有去钓鱼了,荒却了钓鱼台,很令人哀怜。反说家乡父老哀怜“我”荒却了钓鱼台。实际上还是表现自己想回去再钓鱼,从这里作者阐明了自己不愿做官的心意。后面的“荒却溪南旧钓矶”与前文的“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遥相呼应,从语脉上来讲是吻合的。作者王寂,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因救灾之事蒙冤,被贬蔡州防御使,他在给《文伯起书》中寫道:“丙午(大定二十六年)冬,某自地官生蔡州,终日兀然,如坐井底,闭门却扫,谢绝交亲,分为冻蛰枯,无复有飞荣之望。”由此可以推断,这首《鹧鸪天》应该是写于此次变故之后,故有“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和“荒却溪南旧钓矶”之说。

针对这个问题,出现了关于“钓鱼”这个意象的有趣的讨论。有的答案认为,这里的“荒却溪南旧钓矶”是用了严子陵钓鱼的典故。而我却认为,古代关于“钓鱼”的意象很多,比如有姜子牙钓鱼的典故,舜帝以渔建德的典故,何以认为此处就一定是用了严子陵的典故而非姜子牙钓鱼的典故呢?

固然,严子陵钓鱼的典故是家喻户晓的。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他的《行香子·过七里濑》中也写道:“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这里的“虚老严陵”就是指的东汉隐士严光,即严子陵。严光不愿从仕,虽得到刘秀的招任,却不贪恋荣华富贵,转而隐居富春山,以渔、耕为乐,自食其力。隐居期间,曾披羊裘钓于富春江边,刘秀闻讯再请,还是不受,终于仙逝于林泉之间。严子陵被世人奉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千古传为美谈。后一进京赶考秀才,路过严子陵的钓鱼台,有感而发:“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宋范仲淹也有诗赞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由此可以看出,严子陵的钓鱼是超凡脱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真正的归隐,是一种“无机之渔”。

而姜太公钓鱼的典故,在民间流传得可能更广一些。姜尚曾辅佐殷纣王,多次劝谏纣王改邪归正。可纣王不但不听规劝,反而听信谗言要杀他。无奈,姜尚来到临近周王朝首都的磻溪,这里是周文王经常路过之地。传说姜太公垂钓磻溪,直钩无饵,离水三尺,愿者上钩。姜太公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钓鱼,他是想通过这种奇特的方式,引起文王的注意。正所谓:“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钓虾与鱼,只钓王与侯。”姜太公最终如愿地钓到了周文王。从此他放下渔竿,重新踏上仕途,兴周伐纣,辅佐周文王成就了千古霸业,并使自己名垂青史,百世流芳。后有白居易《渭上偶钓》诗赞曰:太公“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非常明显,姜太公钓鱼,就是颇有心机之举,目的不是钓鱼,而是钓人,用这种特殊的钓鱼方式吸引文王的注意,最终以钓涉交,以钓成仕。姜尚的钓鱼则是有机心的,有目的的,是为了谋仕而去的,此可谓“有机之渔”。

对于姜子牙钓鱼的典故,我们高中的教材中也是有所涉及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的句子,里面引用了两个故事。其中垂钓碧溪讲了姜太公钓鱼钓到周文王。乘舟梦日边讲的是商开国重臣伊尹受商王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诗中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这就是明显的“有机之渔”典故的运用。

故而,从对《鹧鸪天》这首诗歌的解读我们得知,王寂想表达的钓鱼是有机心的钓鱼,即“有机之渔”,而非严子陵的“无机之渔”。王寂在晚年的时候遭遇冤狱,从而让他对为官仕途心灰意冷。他在《三友轩记》中说明之“与夫顽石散木,皆绝意于世,亦无所事焉,此其所以为友也。夫人情之嗜好,固不在乎尤物,而在乎适意而已,然必先得之于心,而后寓之于物,故物不可为乐。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嵇康之锻,阮孚之诚。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使点头,玄奘之松,亦能回指。幸无忽。”可见他是忘却了巧诈机取之心,真正地做到了“忘机”。

【鹧鸪天,鹧鸪天朱熹,鹧鸪天的意思,鹧鸪天赏析】推荐阅读:

晏几道《鹧鸪天》全词翻译赏析06-11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赏析09-06

辛弃疾鹧鸪天内容06-10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原文及译文07-08

上一篇:顺义民间组织下一篇:激励保障机制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