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学习指导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管理学学习指导(精选12篇)

现代管理学学习指导 篇1

本学期课程分为礼仪概述、谈话礼仪、仪表礼仪、社交礼仪、应聘礼仪、服饰礼仪、民俗礼仪、仪式礼仪、涉外礼仪共九个部分。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使自己的气质高雅、形象更出众;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地出现在同学老师、上级下属和客户面前;如何使自己得体而又自如的参加会议、出席社交活动?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我对现代交际礼仪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现代交际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简言之,所谓交际礼仪就是人在交往中的艺术。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懂得,大学生掌握了交际礼仪,就等于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现在,我对这一个学期来得到的收获和感想作结。

一、这门课程让我对色彩、化妆、护肤以及整体形象设计与搭配有了更进一步、更为专业的认识。它包括对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告诉我们怎么去化妆,怎样去护肤,塑造迷人的整体形象,虽然我是一个男生,但我想这些对我都是有帮助的。

二、任老师对我们的学习十分认真负责,她能够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分析透彻,教我们怎么做,与同学们的课堂互动也做得很到位,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并邀请其在美凯琳做形象设计的好友专程赶来,零距离指导我们学习。就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我个人认为,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比以前更会打扮更有品味了,不论是在日常着装、服装搭配还是在面试着装、晚会着装等各种场合的着装等方面,都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人也变得更加精致、细腻了。

四、礼多人不怪,重礼节不仅不会被别人厌烦,相反还会使别人尊敬你,认同你,亲近你,无形之中拉近了同他人的距离,也为日后共同生活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也会使事情更加向好的方向发展,也会有个更好的结果。反之,若不注重这些细微礼节问题,犯了“规矩”就可能使人反感,甚至会造成关系恶化,导致事情向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把握住问题原则的前提下应当注重必要的礼节,并尽可能地遵守这些礼节,才能确保事物正常、良好地发展。

五、这门课程令我收获了很多,虽然课程已经结束了,但我们不会因为它的终止而停止我对个人形象设计与礼仪的学习,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地持之以恒地去学习,去领悟,去争取做得更好!

现代交际礼仪课程后必将影响我的人生,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正是由于当今社会生活中,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有时甚至会决定事情的最终结果,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轻视礼仪,都应当积极主动去学习礼仪、讲究礼仪,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

通过学习,我从思想上对文明礼仪、社会交往有了新的认识,更为深刻懂得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才更为清楚明白礼仪的深邃内涵。对于我个人来说,礼仪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礼仪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确的礼仪对于内部可以融洽关系,对于外界可以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它还可以提升人的涵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更显真情。我基本掌握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各项礼仪,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有关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我会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正视自身的不足,注重学以致用,学会科学运用礼仪知识,遵守礼仪原则,提高沟通协调能力,提升人格魅力。为此,我认为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生活中,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提高,以期实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目的要求:一是加强学习修炼,提高道德素养;二是转变思想认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三是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四是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既是现代交际礼仪的要求,又是提高文明礼仪水平的目的之所在。学习、掌握文明礼仪规范,提高文明礼仪水平,有利于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讲文明懂礼仪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不仅要求我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更要求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章立制,不断规范工作流程,自觉维护工作秩序,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管理学学习指导 篇2

关键词:学习,预警机制,朋辈心理辅导,教育管理

随着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不断加剧,造成高校因经济困难和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不断增多,出现厌学、考试作弊等现象,这些都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就我校的教育实践来看,可以从学习预警机制中发现问题,用朋辈心理辅导来解决问题,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1 学习预警

1.1 学习预警的概念

“学习预警”是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针对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提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1]。

1.2 学习预警的特点

改变传统的“事后处理型”管理为“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主动管理、及时采取措施、全过程监控、持续追踪、充分沟通、利用预警信息系统。

预警信息系统实质上是一种帮助管理人员迅速观察、发现、分析、判断问题和作出反应的工具,已经成为台湾地区各高校一项必要的制度[1],在大陆地区,随着学分制的推广也逐步被重视起来 [2,3]。

2 我校大学生学习预警调查

2.1 调查结果

我校于2005年出台了《西南科技大学学生学习预警暂行办法》,该办法中规定“教务处负责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进行实时跟踪,对于每学期不及格课程达到15学分的同学提出警示。本文随机选取了某学院2009年度第二学期中受到预警的学生进行了初步分析,如表1~表3所示。

在与学生的面谈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放弃学习,出现多科成绩不合格,有很多学生甚至连参加考试的勇气也没有。

从表2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高年级出现学习预警的人数远远高于低年级。

在专业分布上,C专业出现学习受预警的学生占其专业人数的比例最高,已经接近十分之一。

2.2 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数据中我们发现:

(1) 沉迷网络游戏已经是影响我院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原因。而学生是如何开始走进网络的,或者说是什么因素让他走近网络的,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而用什么力量把学生拉出网络是更需要我们探索;

(2) 高年级出现学习预警的人数远远高于低年级。其中的原因需要深究,如何让更多受预警的学生按时顺利毕业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3) 一个专业中有近十分之一的学生出现预警状态。这更需要我们去探讨,是专业设置上的问题还是学生本身的问题。

从我校学习预警机制的实践效果看,学习预警机制可以较好地帮助管理者发现大学生学习过程的重大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而在众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则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3 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可看成是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活动,是一种“准心理辅导”或者“非专业心理辅导”,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只是带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动。朋辈心理辅导员所做的主要是倾听当事人的困惑与烦恼,在一定层面上给予当事人安慰和支持,很少涉及深层心理问题的处理[4]。

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仍有欠缺,数量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因而培养一大批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足和需求较大之间的矛盾。

3.1 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

朋辈指的是“朋友”和“同辈”,在高校就是年龄相当的大学生。关于朋辈心理辅导,国内外专家有多种定义,格雷和霆多尔(Gray & Tindall, 1978)对朋辈心理辅导定义为:“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包括一对一的帮助关系,小组领导关系、讨论领导关系、劝告、教学,以及人际间发生的各种帮助活动”。我国专家认为朋辈心理辅导是指非专业工作者就当事人提供的情况和要求,与当事人一起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商讨,帮助当事人更有效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5]。

3.2 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了解大学生对待朋辈心理辅导态度和看法,我们在学校中随机挑选了一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4~表6所示。

表4显示,大学生在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求助的是自己或者同龄人,涉及学习、生活的重要方面。在与同龄人沟通后“使情绪自己的好转”,也会“使自己的认识和观念发生变化”。同龄人能够起作用主要取决于“陌生感少,便于辅导,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可及时发现问题”。这充分说明在高校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存在实际需求。

表5显示,大学生愿意为同龄人提供类似朋辈心理辅导的帮助,并且愿意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表6显示,朋辈心理辅导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因而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是解决大学生学习过程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现在的大学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愈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性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疾病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而其中真正严重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处理的学生人数其实并不太多,大部分学生表现出的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来处理。朋辈心理辅导系统可以使受助学生在接受个人或是团体的辅导后,掌握了基本的心理调节方式和技巧,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后就可以自己进行调整, 逐渐提高和改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6]。

4 结 论

学习预警机制可以较好地帮助管理者发现大学生学习过程的重大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朋辈心理辅导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因而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是解决大学生学习过程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华金秋.台湾高校学习预警制度及其借鉴[J].江苏高教,2007(5):136-138.

[2]顾兴强.学分制高校学生学习预警机制的构建[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1):9-11.

[3]任虹灿,李世晨.学分制环境下学习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0):2432-2434.

[4]于秀丽,杨文新.构建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新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36-38.

[5]颜农秋.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5-6.

现代管理学学习指导 篇3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学;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A811-4        文献标识码:A

一、用唯物辩证法看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认为的那样,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的,在此之前,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公共事务管理阶段、传统公共行政学阶段、新公共行政学阶段。

早期的公共管理阶段又分成了原始时代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封建时代的公共管理。但这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管理学理论,更不是当代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学理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学是在资本主义时代产生、发展起来的。它又分成了传统公共行政学阶段和新公共行政学阶段。到了20世纪70年代,当代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学才正式产生,与公共行政学相比,当代的公共管理学更加先进。它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重视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公共管理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的普遍联系理论与经济基础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用阶级分析法看政府的起源与职能

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而所谓的阶级斗争是指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它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政府是公共管理学所研究的主体之一,对于它的起源,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比如,中国古代就曾有人认为“立政在于止争”;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政府起源于人类倾向过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维持秩序、控制社会的需要;洛克、卢梭等人认为政府是人们为拜托自然状态的不便而自愿订立社会契约的结果;而近现代的人类学研究者却认为,政府起源于社会的分工,政府的出现表现了人类政治分工的开始。可是这些观点却忽略了人类社会的阶级本质,因此,都不够深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府作为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实施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是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使得关于政府起源的研究更加的深入。

三、“以人为本”对于公共管理学的影响

我国古代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他曾对齐桓公说过:“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除此之外,《书经》中也曾有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而中国古代的“亚圣”孟子也曾不止一次的强调过“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我国可谓是由来已久。不过,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和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还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的。具体的区别在于以下两点:其一,中国古代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是以“人”为“资本”,是出于国家发展和战争需要而考虑的;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根本”,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考虑的。其二,古代中国的“人”主要指代的是群体意义上的“民”;而现代“以人为本”的“人”除了代指“人民”以外,还包含了“个体”、“个人”的意思。因此,我们说,古代的“以人为本”和现代的“以人为本”是存在着本质区别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强调人民群众对于历史的决定性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不否认个人在社会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马克思指出:“个人是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形成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并不否认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这些主张对于公共管理学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公共组织的理论研究为例,不论是古典组织理论还是新古典组织理论,都没有从“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在这些理论中,人只是实现组织“目的”的“手段”。20世纪中后期产生了人本主义公共组织理论,人本组织理论将人视为“社会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分析人的社会心理因素,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和进行组织变革,激发人的行为,促进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可以说,人本主义公共组织理论的突破与马克思主义对于“以人为本”的强调不无关系,是公共管理学重视个人价值的一种集中表现。

结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公共管理学的指导作用还有很多,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科学技术的态度,就曾带给当代的公共管理学较为深远的影响。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的这种观念后来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公共管理学中,其中,公共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就是这种观念最为集中的表现。限于篇幅的要求,笔者在此就不予展开论述了,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公共管理学的影响十分深远,对于公共管理学的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鹏 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2] 陈振明 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胡君辰 主编:《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现代管理学学习指导 篇4

按照我局党组关于开展“学党章、学准则、学条例”专题集中教育活动的要求,我局在12月1日召开了“学党章、学准则、学条例”动员会,12月19日又组织召开了“学党章、学准则、学条例”集中专题学习会议,会上书记作了廉政专题讲座;局长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下午并观看了《新党章》、《廉政准则,作廉政模范—系列情景剧》视频,通过集中学和自学,深感觉受益,下面谈谈自己“学党章、学准则、学条例”的一点体会。

新的党章,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学好新党章,目的是贯彻好党章,遵守好党的纪律,并充分践行我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央新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正是对照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廉洁从政的一面镜子,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为政之要,贵在廉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贪污腐败现象。腐败的缺口,往往从小事、小节打开,从小节失守到大节丧失,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普遍规律。近年来,一些因贪污腐败而落马的党员领导干部,大都是从吃别人一顿饭,收别人一些土特产开始的,总认为这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久而久之,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继而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他们在反省

时发出了自己的堕落源于“温水煮青蛙”的悔恨,这些人最初也曾一身正气,只因为失去了廉洁从政的的自我约束,让别有用心者钻了“空子”,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一步步的坠入贪腐的“深渊”。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链条最容易在薄弱环节上断裂。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滑入罪恶的深渊。以《廉政准则》为镜,可以明确什么不可为,《廉政准则》中“八禁止52不准”,其实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的底线,也是他们待人处事的底线,更是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底线。从发现查处的一些腐败分子来看,他们也就是从一点一滴突破禁令开始走向深渊的,因此,这就更需要党员领导干部以《廉政准则》为镜,防微杜渐,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以肩负的责任鞭策自己,坚守“底线”,廉洁奉公,切实作学习的表率、落实的表率、接受监督的表率。

通过学习《条例》,使我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党章和宪法、法律,结合党的建设与实践,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回答了党的纪委和纪律处分方面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将会保证我们党始终坚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维护党的章程、严肃党的纪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将保证党的纪律的严肃性,通过将法律机制引入到党的队伍建设中,使我们执政党的地

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通过学习,我们深刻在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关于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方面的一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它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对党的纪律建设一直非常重视,历次党章都对党的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党作为一个有着六千六百多万党员的大党,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就会失去战斗力,成为一盘散沙;全党纪律严明,朝气蓬勃,就能无往而不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需要认真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现代管理学学习指导 篇5

一、支部书记必须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党员干部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直接受益者。作为支部书记要常怀忠诚之心,自觉遵守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思想、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补足精神之钙、强化自律之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支部书记必须担当作为。习说:“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担当”一词,词典的解释是七个字: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体现在别人存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做的工作,我们去接受、去落实。古人说:大事难事看担当。支部书记的担当,体现在大事难事面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在急事危事面前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名利地位面前不计得失、顾全大局。要担当作为,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实践,锤炼自己的执政基本功,努力提高在征地征迁、信访维稳、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工作上的能力。要有担当的拼劲,这种拼劲表现在: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咬紧牙关,守必坚,攻必克。

现代管理学学习指导 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镇组织开展了“学党章 学准则 学条例”专题教育系列活动,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今天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事业的成功,“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实践充分证明,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可靠保证。

党章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学党章、知党章、用党章,和一个普通公民必须知法懂法守法一样,是日常行为规范的一项必然要求。党章的语言浓缩精炼,内容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思索和实践。

党章的总纲部分首先阐明了我们党的性质及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通过对新党章反复地学习和思考,我尤其对党员应具备的素质,应履行的义务,应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明了和定位,对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理解,自己的思想理念也得到了新的激发和升华。从我来讲,过去在履行党员义务,保持先进性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党和人民及新形势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实际中,进一步按照党章要求,加强党员修养,增强党员意识,履行党员义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把党员的先进性具体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落实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发挥一个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和积极带头作用,永远保持先进性,为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党章、准则、条例”的学习,我认识到:我们每个党员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的章程,遵守党的纪律,还应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努力把干好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统一起来。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努力通过深化认识、思考归纳、概括升华,使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思想,心得体会等成为自身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推动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为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工作而做好准备。

二、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学习,主动接受新知识和新经验。在现阶段通过两年的努力,具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作为一名党员,更不能停留在原地,要把它当成新的起点,应当积极带头努力学习新的理论,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高,更加需要自己广泛学习、研究理论知识,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才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对我们的要求。

三、努力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党章第一章第三条要求全体党员还应履行以下义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从中可以看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每一个党员所必须坚守的信念意识。但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手段,却必须善于变化,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做具体的改革,调整,变化和创新。我们必须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既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更要有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具体行动。更加要在认真扎实地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时,不断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四、努力把廉洁自律贯穿工作始终,常怀敬畏之心。党纪条规是规范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治本措施。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具体体现。通过学习《党章》和《条例》等党纪条规,我深深地感到,党纪条规既是准绳,又是“高压线”,只有敬重党纪条规并以此规范自己,才能使党员干部从制度上成为“不能腐败”、从法律上“不敢腐败”、从思想上“不愿腐败”。党纪条规的学习教育是一个经常性的过程,只有开展全面的经常性的教育,才能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牢思想防线。为此,我们要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总结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把党纪条规的学习作为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行党纪条规学习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和多样化,并在学习教育中发挥好带头示范和组织引领作用,使党纪条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实效性。

现代管理学学习指导 篇7

我校是一所寄宿式学校, 大部分学生都在校上晚自修.如何使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快速提升学习力成为我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有学必有教, 有教必有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 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学习力.而教师的教学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有效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但是,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 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呢?经过多年的摸索, 我校形成了基于教学案下的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其他学习信息、学生学情、教师教情和学习条件而编制的, 将学生的学习方案和教师的教案二者融为一体的方案.教学案集预、学、练、测等功能于一体, 包括学习目标、课前自主学习、课前自主学习、当堂检测、课外训练提升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 课前自主学习包括教材解读和尝试解题;课内互动学习包括检查与建构和深度探究.下面笔者谈谈如何通过发挥学案导学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进而打造出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

一、发挥教学案例“引导”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力

教学案是经教师个人备课、学科组研究、二次个人备课、再学科组研讨制订的方案, 可用于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课上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课后巩固复习.它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 按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精心设计, 在“以学定教, 多学少教, 学教互动, 精练精讲”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教学案作为“引导图”的作用体现为:

1.设置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学习目标、重难点, 指导学生要学什么, 进而去思考怎样去学.

2.对课前自主学习部分进行设计和指导, 对知识的理解部分进行引导并提出具体的问题, 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预习.具体如:在教学案中根据教材设计问题, 将问题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 通过思考问题达到预习知识的目的, 并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学习方法的指导;重点问题的思考或解答过程的规范要求, 等等.对于尝试解题部分,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 可以自主尝试来进行解题.

3.教学案中关于知识与能力的分层设计以及学习方法的总结与反思, 能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测、自我提升.如在教学案的课内互动学习中“检查与建构”部分, 通过再次对预习的效果进行检测后, 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要求, 往深度拓展, 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能力, 达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使学生逐步养成“有效、高效”的自学习惯.

4.当堂检测是对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 精心设计一些题目, 利用课堂的最后10分钟, 对学生进行检测.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清楚自己对本节知识的熟练程度, 便于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达到了堂堂清、课课清, 不留疑问过夜的效果.

5.课后训练提升是再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复习,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达到训练提升的目的.

二、注重教学案的批改, 提升学生学习力

教师通过课前对教学案的批改, 可以精确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预习情况、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了解学生的难点在哪, 易错点在哪, 然后进行二次备课, 为上好一堂高效的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教师对教学案的批改, 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预习到位, 便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 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师通过对当堂检测及课后训练提升的批改, 可以掌握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进而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补偿教学, 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案上反映出的问题, 知道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知识没有掌握, 进而进行及时复习, 做到每节课不留疑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

综上所述, 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会了多少.只有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 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才能实现学生学习力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艳艳.掌握学习视角下初中生学习力提升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2.

学生活数学 享学习乐趣 篇8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我用谜语引入创设情境,“有两个宝宝真稀奇,身穿300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这是什么呢?学生好奇心被激发了,争先猜出了谜底(年历)。这时候,我提出问题,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再如,我在教学“分数比较大小”时,通过儿童们都爱看的动画片《西游记》的一则故事创设情境: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4人口渴难忍,唐僧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一会儿,八戒把一个大西瓜抱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道,“西瓜是我抱来的,最低也要给我1/5或1/6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6份,给了八戒一份。八戒吃完了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的还少呢?”好吃的八戒没有沾到光,还被一旁偷着乐的悟空直讽刺:你个呆子、呆子。创设这样的情境后,我又让学生用圆形纸当西瓜,亲自动手操作了一下。这样处理教材,给学习课本增加了“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了“储蓄”之后,我问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每年都要得不少压岁钱呢?我们平时应该养成节约,不乱花钱的好习惯,那你们打算把压岁钱怎么办呢?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我把压岁钱存起来”,然后同学们课后去银行看了一下存款方式:存款有很多种方式,如果采用定期存款的话,年利率如下表:存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年利率2.25%,2.79%,3.33%,3.60%,从表中同学们发现:存期越长,利率越高。可是一想存期短的话,钱到期后利息也可以有利息呀!到底怎样存钱才更划算呢?于是同学们迫不及待的用笔计算起来,因为他们都希望到期时自己的利息高啊!经过一番激烈的运算,同学们得出了结论,并且把储蓄内容掌握得相当透彻。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贴近学生的心灵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回归“生活天地”,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学前,我对校门外的小商家进行调查,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我问:“你们喜欢吃哪家的早饭?吃什么?”上数学课,讨论早饭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吃王婆的天津包子”。我出示调查数据:“昨天早上,她家卖了98个,1.5元一个,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钱吗?”学生不但列出算式,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述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学生在说笑、讨论、争论、商量中,不但学会了小数乘法计算,还对各家经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等,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小摊上吃虽然快,省事,但不卫生,有些学生商量说,“如果他们小商家联合起来盖间大房子,都在大房子里做饭,我们在大房子里吃饭就好了。”这是他们今天的想法,也许明天在他们那里会变为现实。

2、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带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我给学生念了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同学们大笑起来,在笑声中明白了“循环”的概念,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循环小数的浓厚兴趣.。

3、开展活动,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俗话说:“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例如,在学习了“圆柱的认识”后,我问同学们,你们过生日时,是不是都买生日蛋糕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是”,那你们买的蛋糕是10寸,12寸,16寸等的哪一种尺寸呢?做完蛋糕后,蛋糕师傅用丝带把蛋糕捆起来,一般是对折3次捆,如果再加上打折的80厘米,那你能算一算,需要多长的丝带吗?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利用模具,有的把自己吃过的蛋糕盒拿出来,然后用绳子做丝带捆,边操作,边说计算方法,不一会儿,同学们就正确的算出了结果,把计算的方法掌握得非常牢固。

4、设计“生活化”的练习,提高实践能力。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必然的选择,教师要为学生架起一座沟通生活世界和知识海洋的桥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金 融 学 学习心得 篇9

学习金融学这门课已经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了,也有一些感受了。平时的时间很多,可是大多没有好好利用。我也知道这很不对,在此好好反思,并写一下学习金融学的心得。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和货币流通处于不可分割状态。因此金融学的基本内容是:把信用和货币流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它们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它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经济范畴的相互制约关系。

信用活动与货币流通紧密联系构成金融活动,是近代资本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的事情。在自然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信用形式是高利贷,与之同时存在的主要是金属货币的流通。金属货币的铸造权通常是由政府所垄断,这时信用与货币流通之间的联系只分别涉及信用活动与货币流通的一部分;就整体来说,它们则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后,现代银行产生了,银行成为国民经济中信用活动的中心,并在信用活动的基础上发行银行券和组织转帐结算。银行券的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开展,逐步代替并最终完全排除了金属铸币的流通。这样,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化则由银行信用的扩张或紧缩来调节,货币的运动则与信用关系中债权、债务的转移和消长结合在一起,并终于形成了现代的金融活动。

金融学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货币信用学”的名称逐渐被广泛采用。这时,开始注意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下的金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些理论问题加以探讨,如:人民币的性质问题,货币流通规律问题,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问题,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和物资供求平衡问题,等等。不过,我觉得总的说,在这期间,金融学没有受到重视。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金融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一方面结合实际重新研究和阐明马克思主义的金融学说,另一方面则扭转了完全排斥西方当代金融学的倾向,并展开了对它们的研究和评介;同时,随着经济生活中金融活动作用的日益增强,金融学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就为以中国实际为背景的金融学创造了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经济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等等。

数学、物理和工程学方法在金融学中被广泛应用,阐述金融思想的工具从日常语言发展到数理语言,具有了理论的精神与抽象将物理和应用数学应用于金融模型的高峰期,比如使用差分、偏微分方程和随机积分等数学工具描述股票走势、收益率曲线等。

学习会计基础学心得 篇10

基础会计学主要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因此,学习时一定要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例如,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要理解其理论依据;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弄懂为什么要这样做。要防止钻入具体业务处理,而忽略对其原理的学习。我们要善于将总论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后面阐述的会计核算具体方法的运用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吃透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在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时,必须处理好识记、领会和应用的关系。识记是指能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识记这个最低层次上。较高层次是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但识记和领会还不够,还要会应用,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所谓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其中,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

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事实上,每门课的学习方法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再说,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此之多,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学习新课标 体验新教学 篇11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程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厌学,是因为他们认为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复地做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附近银行调查有关不同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储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效果也很好。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现代管理学学习指导 篇12

我国自2001 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教助学”等教学理念得以迅速发展,学生的学习情况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获得初中生在科学课程学习中的具体情况,我们运用查阅文献、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多种方法对温州市初中生的科学学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的科学成绩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而学校目前普遍缺乏对学生系统的科学学习指导,学优生、中等学生和学困生在科学学习上都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查阅文献发现,虽然对学习指导的一般性研究众多,但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指导却很少。由于初中科学课程纳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时间比较短,学者们更多地着力于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研究,对初中科学学情的研究很少,针对初中科学的学习指导就少之又少,目前在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上未见有相关的文章发表。综合科学课程具有不同于传统分科理科课程的统整特点,学生在学习科学时能够借鉴其他学科的经验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在准确把握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准确的学情是教学设计的立足点,更应体现在将指导学生学习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直接影响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基于此,我们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初中科学学习指导的研究与实践。

二、学习指导的含义

学习指导的思想自古就有。古今中外的数位教育家、心理学家在自己的教育专著中都有论述到如何学习,如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美国的杜威、日本的铃木清,以及我国的陶行知先生都在其著作中系统地论及他们的学习指导思想。随着近代学习理论和学习科学的发展,更有大批专门论述学习的著作问世,如桑代克的《人类的学习》、斯金纳的《学习的科学与教学的艺术》、奥苏贝尔的《学校的学习》、加涅的《学习的条件》等。一些国家也进行了学习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如前苏联教育部在1982 年颁布的 《发展学生一般学习技能和技巧的大纲》,美国和英国的许多高等学校都专门开设有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课程等。

对学习指导的定义,学者们看法不一。美国学者乔伊斯(Joyce,B.)、韦尔(Weil,M.)和卡尔霍恩(Calhoun,E)认为:“教师负责将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传授,并通过讲课、阅读、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把所学知识综合起来等形式而传递信息的这个过程就是教师的指导。”这一定义侧重对学习内容本身的指导。日本《教育心理学辞典》对学习指导的解释是:“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容易些,而去安排、提示学习内容,准备学习环境等各种条件,对学习活动计划的展开和调整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该定义指出,学习指导不仅包含学习内容的指导,还包含对学习活动本身的指导。

我国的学者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系统的研究学习指导。起初主要侧重于从经验总结的角度对学法指导进行研究,随着学习理论和学习科学的发展,我国学者对学习指导的研究发生了质和量的飞跃。刘晓明认为,学习指导就是“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加以分析,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该定义更加侧重于学习心理方面;钟祖荣认为,学习指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创造、引导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引导学生遵照学习过程的规律,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素质,以利于现在和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概而言之,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观、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三种素质”。本研究更倾向于钟祖荣教授对学习指导的定义,遵循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习的不同环节对学生遇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学习观,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科学学习指导的研究与实践

本研究所做的科学学习指导立足于学生科学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既有对一般学习指导理论的参考,也借鉴了已有的其他学科的学习指导的经验,同时结合个人的教学与学习指导的实践经验,试图给予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生群体以层次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学习指导。

该学习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学习的一般指导、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指导、针对具体学习问题的指导三个部分。学习指导的形式主要有专题讲座、座谈互动和课后答疑三种形式。通过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学习指导,试图构建立体化的系统的科学学习指导体系。以下主要从科学学习指导的内容简要介绍本研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1. 科学学习的一般指导

科学学习的一般指导主要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从学习观、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三个方面给予学生一般性的学习指导。

(1)科学学习的动力系统的学习指导。这一部分的学习指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动机不足、对科学的兴趣不够浓厚等问题来解答为什么要学习科学的问题,以专题讲座为主、课后个别答疑为辅的形式进行。

在专题讲座中,为了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尽量避免过多地讲道理,而是充分借助多媒体,运用形象生动的图像、视频,炫酷的多媒体技术和富有感情的语言文字感染学生。首先要向学生说明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大背景下,学好科学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生存的必需。通过与10 年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作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现在学好科学,培养自己全面的科学素养,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未来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其次要向学生介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的目标,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简单向学生介绍了科学素养的内涵之后,从学生的角度提醒他们,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学习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基础,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学好科学,其科学素养将处于整个国家的公民科学素养的平均水平之下,在未来的社会难以立足。最后,通过与传统的分科课程作比较,向学生简要介绍科学课程的特点,并对科学课程标准进行简单地解读:现在的综合科学课程不仅在内容上大大降低了难度,而且与我们的社会、科技与环境更加贴近,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直接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因此是每一个初中生都能够学好并应该学好的。通过以上贴近学生生活的专题讲座的方式,努力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好科学的动力。

专题讲座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递给学生大量的信息,但对学生个体的针对性不强,还需要在课后答疑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相辅相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科学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的学习指导。科学课程的内容是由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又包含事实、概念与原理、心理模型、策略、态度等学习内容。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使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也不尽相同。通过专题讲座简要介绍每个部分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的学习方法及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学习科学探究部分时,虽然科学探究的方式和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都包含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并设计实验,获得事实和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基本要素。在进行科学探究或解答实验探究题时,我们都要做到先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对象,然后厘清实验中对各种变量的操作,最后关注整个操作过程的细节,仔细分析获得的数据和实验现象,并在数据和现象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实验结论。只要把握住这些要点,知道自己在实验探究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就能够很好地进行实验探究的操作和解答实验探究的习题。

在对科学各部分内容的学习中,都需要对大量的事实的记忆。首先要向学生明确记忆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其次记忆并不代表死记硬背,而要遵循记忆的规律,运用一定的策略对知识进行精加工以达到更有效的记忆。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记忆系统应该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部分组成。人接收到的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以感觉的形式进行存储。虽然感觉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但信息在其中的保持时间非常短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如果在此之前对其加以注意,就可以将其中的部分信息转入短时记忆。但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也比较短暂,而且容量有限。只有当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编码,信息才能进入长时记忆并得以永久保持,而且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因此,有计划地对记忆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才能将短时记忆更多的转变为长时记忆,有效地对抗遗忘。

对科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可以从句法分析、例证学习、解决问题三个层次进行。一是概念和原理通常使用词、短语和句子来表达,用于揭示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内在的本质规律。因此,可以先对其进行句法分析。对于概念,可以提炼出其内涵的核心部分,然后梳理各个修饰成分对主要成分的限定关系,明确其外延;对于原理,可以先厘清主要部分的逻辑关系,再梳理从属部分与主要部分间的从属关系。二是对概念和原理的句法分析可以从逻辑上对其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概念和原理加以举例论证,能够让学生对其有更形象直观的认识,也比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三是在学习完概念和原理后,让其运用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物质科学还需要学生通过构建心理模型去解决问题,这也是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心理模型是由相关事实、概念、原理组合而成的复合知识体,它可以使学习者对一些现象、物体的运作机制作出解释并加以预测。根据梅耶(Mayer)的两阶段学习理论,对心理模型的学习可以先构建成分模型再构建因果模型。即先学习掌握构成心理模型的事实、概念及原理,再厘清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图解的方式促进对心理模型的学习。

在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还应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与当代科技、社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这部分的学习指导,既应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系统的教学,也应贯穿在学生整个科学学习活动始终,并与课后答疑相配合,通过解答学生的具体学习问题,对上述方法和策略进行强化,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2. 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指导

学优生、中等学生和学困生在科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同,还应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实施差异化的学习指导,这部分主要以座谈互动的形式进行。

依据学情调查,学优生虽然在科学学习的整体表现上优于其他学生,但部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减退,课堂上的思维活跃度也在下降,对课堂产生问题的记录方式、对笔记的处理方式、对错题的复习等方面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因此,对学优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指导他们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则注重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

对中等学生的学习指导,首先基于此前的学情调查,向他们详解其与学优生之间的差距,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中的差别,让他们看清自己在学习细节上做的不足的地方,帮助他们有计划地进行改进,缩小与学优生之间的差距。其次由于中等学生往往受到的关注比较少,对他们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帮助他们强化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对学困生的学习指导,首次要明确其“学困”的原因,然后对他们进行课后的个别辅导,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其在学习上的困惑,鼓励他们重拾自信心,并帮助其制订较为详细可操作的学习方案,一步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3. 针对具体学习问题的指导

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有对科学事实的记忆困难,对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不透彻,相似概念与原理的混淆,科学术语的应用不准确,回答问题的表达不完整,对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不清楚,相似的题目容易出错,做练习或考试时难以避免的漏看、漏写、计算失误、笔误等低级错误这八种。通过专题讲座,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向学生示范如何运用科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和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下仅以“做练习或考试时难以避免的漏看、漏写、计算失误、笔误等低级错误”为例进行说明。

一般情况下,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将这类问题归结于学生的粗心,并提醒学生下次要细心。这种做法没有可操作性,无助于学生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忽视对该问题的解决。避免这类问题应该通过构建有效的检查策略来纠错。培养学生在做完练习或考试答完题后进行检查的习惯,并针对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检查策略。比如,选择题应采用排除法和特殊值法进行检查;填空题和探究题应先用阅读法进行初步检查,排除错别字、语句不通、文不对题等问题,再通过思路梳理解决答题思路的问题;填空题中的计算和分析计算题应逐步验算,特别是对分析计算题中的前几步的验算,避免从头错到尾;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之前应该再与自己试卷纸上的答案进行相互验证,避免“选A涂B”式的低级错误;平时进行适当的全真模拟练习,准确把握自己的考试节奏,培养大考时的稳定心态,避免考试遇到突发情况自乱阵脚的情况。只有对这种可操作的方法和策略的不断练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调查发现,初中生对综合科学课程的认识不够清晰,在学习上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体系;一线科学教师往往将精力更多地投注在对课程内容的教学上,忽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指导;学校更重视对课程的建设和教学的管理,对科学学习指导的研究与课程开发鲜有关注。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对学生、教师和学校分别给出以下建议。

1. 给学生的建议

(1)初中科学课程与高中的分科理科课程有所不同,它不过于追求知识的深度与难度,更加注重各分科学科之间的整合,以及与科技、社会、环境等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科学的学习不仅是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是对科学思想、方法与态度的学习。在学习中,应该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一方面将我们在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思想与态度、科学方法等有意识地应用到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中去;另一方面,在生活中也要主动地将科学知识与最新的科技、社会、环境资讯相联系,丰富我们的学习资源,开拓我们的视野。(2)初中的学习不仅是在知识和技能上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同时也是自身学习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科学学习上除了追求成绩的卓越,为中考努力拼搏外,更应该关注自身学习方法和策略体系的构建。应该在充分了解科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选用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来组织学习;在与同学或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的时候,也应注重对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交流,更加关注自己使用的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不断地加以改进,努力构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体系,有效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2. 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在初中生的科学学习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给予学生有效的科学学习指导。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起步期,也是关键期。学生学习能力的自我发展是有限的,需要外部更多的引导和帮助,特别是来自教师的指导。面对科学这样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足,可以从别的学科借鉴的经验也有限,因此更需要得到教师有效的学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在知识教学中渗透学习指导,还应该加强对科学学习指导的理论研究,努力将富有科学学科特点的学习指导系统化,并向学生开设专门的学习指导课。(2)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努力提高学生科学成绩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应用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兴趣等给予及时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发展正确的科学学习观,积极的科学学习力,系统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 给学校的建议

上一篇:《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教学案例下一篇:浅谈高中语文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