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闻舆论心得体会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新闻舆论心得体会(共8篇)

学习新闻舆论心得体会 篇1

扩大影响力。主流媒体始终承载着社会主流舆论,传递着时代的强音,反映着民声民意,彰显着时代主流的核心价值观,体现着媒体最高文化品质的公信力,必须时时体现其影响力。一是正确导向。总书记强调:“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坚持正确引导必须体现在最大多数受众的认同、信任和市场占有率上。要适应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的深刻变化,让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壮大主流媒体实力,扩大影响力。二是尊重规律。要从新闻价值、表现形式、受众心理、传播规律、传播技巧等规律层面,考量宣传效果,调整宣传艺术,丰富传播手段,提高引导能力。在数字化时代,主流媒体必须利用自身的政治优势、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抢占这一高地,挤占这一空间,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占据主动,展示主流、体现主导。三是搭建平台。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带来的利益冲突,使社会舆论呈现出多样化、分散化、复杂化。分散的聚合不起来,就很难形成主流舆论,也就谈不上引导。因而,主流媒体必须建立拓展沟通渠道,把分散的舆论聚合起来,利用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增强互动式引导,形成正确导向。

彰显权威性。权威、公正、理性、负责是主流媒体的特质。主流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正确的引导力、强大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有效影响受众、引领社会舆论,通过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引导艺术来吸引群众,感染群众,赢得受众,赢得市场,体现权威。一是主题宣传要用创新的表达方式感染受众。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时代感。要注重大题材与普通人之间的关联,实行大主题,小切口,新视角,深挖掘,做到立意高、形式活、有创意,努力提高宣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在进行典型人物报道时,为避免人为的拔高,可以通过还原典型人物的生活本质,去捕捉和发现生活细节,使典型宣传具有感召力和人情味,也更真实,让人信服。要坚持以合为势,形成关注度,在重大题材和重要报道中,要整合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资源,立体式、全方位、大范围的集中宣传,形成舆论强势,展示规模传播效应。二是突发事件要有时效正确导向受众。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重大事件的判断能力和引导能力。特别是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没有预期性,具有明显的冲突性和敏感性,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而人们受到事件的刺激会产生惊异感,引起恐慌和思虑,激起众说纷纭,使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到事件中,不断引起形式各异的社会骚动。一个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应该是从受众利益的角度考虑,提高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鉴别和判断能力,用正确的、健康的观念去强化受众头脑中原有的那些积极认识,同时驱除和驳斥那些错误的、模糊的、落后的认识。三是舆论监督要用效果来引导受众。按照“着眼建设性,务求真实性,保持平衡性,确保合法性”的原则,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维护稳定的要求正确地开展舆论监督,使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相互呼应、互为补充。第一,坚持服务中心。要坚持“党政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呼声统一起来,不猎奇,不炒作,抓主流,抓大题材。第二,坚持建设性的立场。新闻工作必须紧紧服务和服从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决不能凭借新闻从业人员个人的情绪爱好或服从部门的利益进行开展新闻报道,进行舆论监督。要坚持“用事实说话、用过程说话、用当事人说话”,通过舆论监督,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第三,坚持给公众信心。新闻媒体要重视舆论监督的效果和刊播后的反馈,对一些重大题材,要进行实地回访,制作节目播出。对认真整改的,要报道整改成效;对曝光后仍然坚持错误的,要跟踪报道,直到问题解决。

提高公信度。公信力是新闻宣传的可信度、权威性在受众中产生的引导力、感召力、亲和力和表现力。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关键是要坚持“三深入”,实践“三贴近”,占领舆论制高点。一是做强时政新闻。第一,大事大处理。主流媒体姓党,首要任务是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好务,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确定的报道计划选题,紧紧围绕广大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选题,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选题。选题一经确定,就要分层次、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推进。要把重视时政新闻、主打新闻作为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必由之路,切实抓好头版、头条、头组新闻,增加信息量,形成舆论亮点。大力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调整优化版面结构,要闻版讲重,新闻版求新,专版周刊做深,做到出新出彩不出错,

学习新闻舆论心得体会 篇2

一、守好舆论阵地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历史神圣使命

学习习总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首先要深刻领会“五个事关”的核心要义, 增强媒体工作者的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习总书记指出,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事关旗帜和道路, 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 事关党和国家的命运。”这一番讲话肯定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 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提高到了治国理政、安邦定国的高度, 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是激励, 是鼓舞, 更是鞭策。新闻舆论工作者要从“五个事关”的高度认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 不能只是把新闻舆论工作当成简单的新闻报道、一般的事务性工作, 而更应该去关注新闻舆论背后思想的较量、阵地的争夺。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善于利用新闻舆论这一有利的思想武器, 牢牢守好了新闻舆论这块阵地。现今媒体生态不断变化, 舆论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 我们更应该强化阵地意识,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决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松懈, 面对大是大非, 要板直腰杆, 敢于亮剑;面对错误观点, 要站稳立场, 勇于发声。

学习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就必须深刻记住“48字”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找准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这“48字”为落脚点和着力点, 紧紧围绕这“48字”来开展。“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方向和原则, 只有用正确的舆论导向, 才能更好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事业, 才能牢牢占领新闻舆论的阵地, 引领社会主流思想。“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新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 各种矛盾凸显且盘根错节, 新闻舆论工作要充分发挥其社会粘合剂的作用, 以共同的目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 把各种社会力量团结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上来。“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党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职责。新闻舆论工作要敢于旗帜鲜明地传播真理, 揭露社会一切假恶丑现象, 激浊扬清, 弘扬正气, 又要弘扬唱响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中国魅力、中国力量。

二、把好政治方向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基本底线

习总书记讲话为我们画出了从事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的底线。那么, 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占领舆论宣传的制高点, 笔者认为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应从以下三个层面下功夫。

(一) 找准定位。

即明确办报、办刊的宗旨, 你的文化“产品”服务于哪些人群。找准坐标定位, 才能牢记使命责任,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因此, 从事新闻舆论工作, 首先要解决“我是谁, 为了谁, 依靠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党的新闻舆论媒体, 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这个定位赋予了新闻工作者一个神圣的使命, 即是我党政策的传播者、时代历史的记录者, 也是我们维护社会公平的守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二) 做好选题策划。

策划什么样的主题, 选什么样的稿件与你的办报、办刊宗旨相应和?每个媒体都有自身的特性和要求, 但笔者认为在现阶段, 以下三个衡量标准是具有共性的。一是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选题。好的舆论可以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 不好的舆论则会撕裂社会、搞乱人心、破坏发展。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长期面临的课题, 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在这样的国情、党情下提出“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是合时宜的, 也是必要的。二是回应群众关切的选题。要做好正面宣传, 必须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无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关注, 舆论宣传工作就成了无的放矢, 收不到实际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紧紧围绕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做出选题, 真正做到精准选题, 回应关切, 深度解读。三是传递正能量的选题。要多宣传各行各业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 传递激励全社会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三) 把好“内容关”。

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 必须把爱党、护党、为党、恪守姓党原则放在首位。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明确点出,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新闻工作中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所以就要求新闻工作者都要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自觉提高政治敏锐性、理论造诣和理论素养, 同时要增强法制观念、政策观念, 保持应有的职业警觉、职业敏感, 在选稿、审读、加工的过程中把好内容关, 审慎评估编发内容在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等方面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绝不让舆论导向不正确、格调不健康的内容出现在媒体上。

三、坚持改革创新, 让新闻舆论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只有坚持创新, 才能在新闻工作中不断提高舆论效率, 也只有创新, 党的新闻舆论更能充满生机。因此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 要顺应新闻舆论工作的发展趋势, 要常怀“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的忧虑, 长远谋划,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一) 尊重新闻规律, 创新理念方法。

当今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一个新的形势, 那就是传播终端形态和功能、受众心理和习惯都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前提下, 坚持改革创新, 为时代放歌, 为人民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凝聚最广大的社会力量。在确保真实性的基础上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实效性, 让受众看得进、看了信、记得住。

(二) 要推动融合发展, 借力新媒体传播优势。

挑战总是与机遇相伴。面对新媒体的冲击, 我们不应悲观恐惧, 消极退守, 而是要敏锐地抓住拥抱新媒体的机会, 通过推动融合发展, 用现代传播技术传播好声音, 使传统媒体拥有更多的受众群体、更广的舆论阵地、更强的引导能力。

(三) 要抓住时机, 注重时度效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新闻舆论工作要紧抓现在的有利时机、准备把握好时代脉搏、讲究工作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开展新闻舆论工作时要统筹好时、度、效三者的关系, 既要做到又快又准, 又要做到客观全面, 同时要注重实际效果。要转作风改文风, 要努力培养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接地气的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刘雪清.新常态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探索[J].沈阳干部学刊.2016 (03)

[2]姚建刚.牢记使命勇于担当[J].新湘评论.2016 (13)

[3]曾祥明, 曾晓东.略论党媒姓党[J].福建理论学习.2016 (03)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制思考 篇3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作为法律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职能,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来源于第四权理论,即新闻媒体享有监督政府、防止政府滥用权力的权利。法律赋予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排除政府干扰的“防御性”权利。不论这种干扰是故意报复还是有意操纵新闻报道的内容,都应予以排除。二是表意性权利。即新闻媒体有自由传达其所选择的信息和意见的权利。三是外求性权利。即能够提供新闻媒体或新闻记者一些特别的机会去获取信息和资料、能够增进新闻媒体发挥其效能的一些权利。

在任何阶级社会中,自由总是和法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曾高度评价新闻出版立法的意义:“应当认为没有关于出版的立法就是从法律领域中取消出版自由,因为法律上所承认的自由在一个国家中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我国《宪法》第35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该规定作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保障人权的最基本手段,其实质是保障了思想自由,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宪法》第41条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和陷害。”由此可见,宪法赋予公民的批评建议权,即是公民行使舆论监督权的原则规定和法律依据。而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的舆论监督权往往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来行使。

很显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上述规定对实际操作来说又缺乏具体性和完备性。其理由在于:一是这些规定比较笼统、概括,没有相关的部门法规与之配套,在实践中也往往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在社会舆论监督不断增强的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在法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功能的不断强化,越来越需要法律法规来调节和规范各种相关的法律关系。因此,单靠上述宪法中笼统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新闻立法也就成为国家在民主法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保护——新闻立法。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和逐步加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和多层次的权利冲突,需要一个公正的、能实现良性发展的系统,即法制来加以平衡和调节。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新闻宣传),都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目前,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种种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困难重重,记者在开展舆论监督和正常的采访中遭受人身迫害和殴打的事件屡有发生;我国宪法中固然有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的规定,但却没有具体到如何保障新闻媒体行使自身的报道权和监督权;我们有相应的宣传政策,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规;新闻官司日趋上升,而在法学理论上却没有独立的新闻侵权诉讼;新闻媒体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努力开拓着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在具体的报道和监督过程中又缺少必要的法律定性;新闻舆论监督一旦遇到阻力和干扰便会去寻求政府的支持和保护,而政府这种有限的支持和保护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所面临的上述现实,最为突出的是令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官司。新闻官司的产生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矛盾:一是媒体和司法机关之间的矛盾;二是媒体和各级国家机关之间的矛盾;三是媒体和法人及公民个人之间的矛盾。如果这几个矛盾解决失当,要么会挫伤记者对采写批评报道的积极性,要么有可能侵犯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不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影响和制约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解决好上述三个矛盾,是新闻立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制约

新闻舆论监督要受法律制约。新闻立法的目的不仅仅限于保障新闻自由,它同时还有限制滥用新闻自由的功能,而且这一功能与其保障新闻自由的功能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可以发挥正面效应,有利于揭露丑恶、弘扬正气,批评错误、改进工作,针砭时弊、发扬民主,化解矛盾、伸张正义,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搞得不好,就会产生负面效应,颠倒是非,扰乱视听,损害形象,伤害无辜,不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新闻活动对社会无害,新闻自由才有价值。保护新闻自由和限制滥用新闻自由,都是现实对法律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新闻舆论监督在享受法律保护的同时,又必须接受法律的制约。法律对新闻舆论监督的制约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有关法律的制约(即来自会权的制约,包括国家安全法、国家保密法、国家新闻检查法等);二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某些民事权利的制约(即来自私权的制约,包括人格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依法进行新闻舆论监督

一是遵循新闻规律,恪守监督准则。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按照新闻规律行使其监督权;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的基本方向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不能随意解释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含义,更不能进行歪曲法律的宣传;不泄露党和国家的有关机密。二是维护正当权益,实现“两权平衡”。所谓的“两权”,即公民人格权和新闻舆论监督权。当前,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公民的人格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但是,法律对舆论监督的重视和保护却显得比较薄弱,因而全社会对所谓的“新闻官司”就比较关注,认为新闻舆论监督无处不在,就很自然地出现了新闻官司这个“副产品”。事实上,目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其力度和范围还远远不够;而新闻官司的出现也是正常的,是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取得进步的具体体现。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确保准确无误。新闻要用事实来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在有关部门的定性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前就自作主张地加以定性。因为,新闻工作者只有对有关事实进行报道的权利,而没有给被批评者定性的权利。四是严肃新闻采写,静观社会反响。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要做到深入细致,尊重采访对象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第一手资料,弄清事实真相。在新闻写作过程中,用词一定要反复推敲,规范使用法律用语,力避新闻官司。在新闻面世后,要静观社会反响:新闻客观公正,对来自有关方面的压力,应坚决顶住;而新闻一旦有失实之处,应主动承担责任,汲取教训。

参考文献:

1.林爱珺:《舆论监督保护的现状与法律思考》,《新闻战线》,2005(3)。

2.张相春:《正确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中华新闻报》,2003-03-31。

(作者单位:河南工人日报社)

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 篇4

第1篇: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心得体会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心得体会

新乡市电教馆

陈静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________着眼党的工作全局、着眼新闻传播规律、着眼国内外形势发展,提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就是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航标”、“灯塔”、“指南”,学习和贯彻好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

越是时代风云发生巨大变化,越是媒体载体深入创新,我们越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当下,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自媒体“野蛮生长”,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强势崛起”,我们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媒体新时代。然而,有的媒体为了抢占时机、博人眼球,道听途说、散布谣言;有的为了蝇头小利,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甚至进行新闻敲诈和勒索;还有的心怀不轨,故意捏造历史、诽谤英雄,企图混淆视听。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永远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天职。事实上,好的舆论导向,能够化解分歧、黏合社会、推动历史;错误的舆论导向,则容易放大矛盾、制造冲突、扰乱人心,甚至成为社会**的源头。正因此,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始终把48字的职责和使命刻在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当今时代,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________突出强调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问题,就此作出深刻论述,对新形势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提高新闻舆论工作能力水平,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至关重要。现在,受众需求越来越多,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新闻传播呈现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特征,如果还是空洞说教、大水漫灌、千报一面,难免效果不彰。必须创新新闻舆论工作的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突出媒体特色,精准定位受众,善于设置议题,做到同样主题、多样传播,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第2篇:学习习____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学习习____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习____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________在2月19日下午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理论,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整个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和精准领会习____的重要讲话,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____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

习____的“五个事关”,强调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湖南日报评论员,从江泽民____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到胡锦涛____的“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再到________的“五个事关”,中国共产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视,一以贯之又常讲常新。

人民日报评论员:“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________用五个“事关”来阐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就要坚持“阵地意识”。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好的舆论可以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不好的舆论则会撕裂社会、搞乱人心、破坏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新闻舆论阵地没有真空,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去占领,必然被各种错误的思想舆论占领。党和人民如果不能掌握新闻舆论阵地,就可能犯颠覆性错误。对此,我们必须看得很清楚,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坚决打赢新闻舆论争夺战”。

刘云山在传达贯彻落实会议上要求,学习贯彻________重要讲话精神,要联系实际抓好落实。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抓紧制定落实的具体方案。要组织好讲话精神的学习研讨和集中培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深化“走转改”活动;要带着问题学习贯彻,弄清差距在哪里,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推动讲话精神落实落地。

第3篇:学习习____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学习习____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

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________在2月19日下午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理论,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整个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和精准领会习____的重要讲话,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____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

习____的“五个事关”,强调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湖南日报评论员,从江泽民____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到胡锦涛____的“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再到________的“五个事关”,中国共产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视,一以贯之又常讲常新。

人民日报评论员:“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________用五个“事关”来阐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就要坚持“阵地意识”。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好的舆论可以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不好的舆论则会撕裂社会、搞乱人心、破坏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新闻舆论阵地没有真空,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去占领,必然被各种错误的思想舆论占领。党和人民如果不能掌握新闻舆论阵地,就可能犯颠覆性错误。对此,我们必须看得很清楚,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坚决打赢新闻舆论争夺战”。

刘云山在传达贯彻落实会议上要求,学习贯彻________重要讲话精神,要联系实际抓好落实。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抓紧制定落实的具体方案。要组织好讲话精神的学习研讨和集中培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深化“走转改”活动;要带着问题学习贯彻,弄清差距在哪里,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推动讲话精神落实落地。

第4篇:学习习____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学习习____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新乡教育电视台

王太兵

中共中央____、国家主席、x主席____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3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对____的讲话精神作了认真学习,感触颇多,体会深刻,受益匪浅。

一、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

一是深刻理解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

________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历史地位、重大作用、职责使命、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二是深刻理解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

学习________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理解“五个事关”的重要论断,深刻理解“48字”的工作职责和使命,深刻理解“四个牢牢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深刻理解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九个创新”“两个增强”的方法手段。

三是深刻理解讲话精神的思想精髓。

学习讲话精神必须充分理解并深刻把握讲话精神与________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的有机联系,充分理解并深刻把握讲话精神与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内在逻辑关系,把讲话精神放在____治国理政重要论述中来认识理解。

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着力推动全区思想文化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着力推动思想政治建设。

树立政治意识,就是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__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核心内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化理论研讨、学习宣讲、读书沙龙等载体建设,不断拓展理论武装载体,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引导全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懂规矩的良好政治意识,自觉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着力巩固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树立大局意识,就是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开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区委四届十四次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聚焦市委、区委部署,以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动实践为中心任务,紧扣“美丽昭阳三年行动计划”、“四城同创”、扶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工作,广泛开展形势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加强正面宣传报道,澄清谬误、激浊扬清,切实把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区委的安排部署上来,不断巩固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三是牢固树立核心意识,着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树立核心意识,就是要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与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继续做好基层工作,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创新改进网上宣传工作,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文艺繁荣,认真办好群众性文化节目、篮球运动会、体育健身比赛等文体活动,切实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牢固树立看齐意识,着力强化队伍建设。

树立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着力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夯实宣传工作人才基础,教育全区干部群众坚决、自觉地,主动、经常地,全面、具体地向党中央看齐,向________看齐,层层立标杆、作示范。要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加强区级媒体管理,加大制度建设,做好五个统筹,强化正能量传导,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以强大的引领力量引导全区党员干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体现到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体现到具体工作上,体现到严格要求自己上,自觉维护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第5篇:学习习____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心得体会学习习____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心得体会4篇

篇1

着眼大局,赋予职责使命

习____着眼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和长治久安,着眼党的工作大局,提出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威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对此,他作了阐释:“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党和国家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让新闻工作者有了更明晰的奋斗目标和方向,激发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是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根本遵循。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职责使命的基本内涵,我理解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战略部署;调动积极因素,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实事求是,准确客观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使其吸取教训,改悔图新;覆盖全国,走向世界,增强国际话语权,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篇2

必须姓党,坚持正确方向

去年12月下旬,习____在中央党校提出:党校,要姓党。他这次讲话中强调:要承担职责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取得的伟大胜利和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中国今天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类奇迹的产生都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归功于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归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坚持不懈共同奋斗。姓党必须坚信马列,坚信党,绝对忠诚于党,执政为民,深化改革;新闻舆论工作者只有必须姓党,牢牢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牢记党的宗旨,不负职责使命,才能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持正确方向,切实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篇3

弘扬正气,坚持舆论导向

____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并连讲了8个导向。“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做好正面宣传,以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为己任,引导人们分清对错、好坏、善恶、美丑,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尤其是做批评报道或舆论监督时,认真做到“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编辑既要把好新闻真实性的关,也要把好舆论导向的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就是要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个生命,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篇4

殷切希望,加强队伍建设

习____就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殷切希望,必须遵循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着力增强工作针对性,掌握工作主动权;着力推动融合发展,巩固和拓展党的新闻舆论阵地;着力把握好时度效,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影响。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提高业务能力,转作风改文风,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主动谋划新闻舆论工作,这样新闻舆论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迎来了美好的春天,让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____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研讨新闻报道特色,勤学习,多锻炼,俯下身,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用我们手中笔,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写,撰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第6篇:学习习____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_1学习习____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

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____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习____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48字”的职责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诠释与发展。他高屋建瓴,科学精准、有机联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和定位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对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明确目标,也为推动新闻舆论战线适应形势发展积极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工作指针。深刻领会和切实担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是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开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新时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一直是我党改革开放历年来必须明确的头等大事。我党从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发展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再发展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就是新时代我们还是“一定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引领什么样的导向,360度百科:舆论导向作用是新闻独具一格的特征,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国家建设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新闻媒体通过近几年来的飞速发展,传播形式和内容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但是新闻媒体依旧肩负着宣传者、监督者和引导者的重要使命。党将新闻媒体的舆论工作列为思想政治的范畴之中,充分利用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宣传正确的指导思想、国家发展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为社会人群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与党的思想达成共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可以说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新闻舆论导向引导人们的社会行为。

新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电视、网络的普及让人们在茶余饭后形成了关注新闻、关注时事的习惯。然而,新闻媒体并非只是传播社会积极面的信息,对社会存在的恶性事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报道,例如违法犯罪行为、贪污行贿事件等。如果新闻舆论导向出现偏差,这些恶性事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作风,当某些人并没有意识到恶性事件的危险性,反而效仿违法乱纪分子的行为时,则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和动荡,从而助长社会不良风气和诱发犯罪违法行为,对国家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因此,只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引导人们正常地生活,为社会带来福音。利用网络语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导向,习____的回答比较贴切。要引导人们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从习____的事关旗帜和道路强调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引领导向的极端重要性,再到要承担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必须做到首要方向和牢牢坚持,即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习____化难为易,用一个“必须”,四个“牢牢坚持”来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加油鼓劲。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习____说,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重点推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新华网时政(中央党校网):“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到__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实现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x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巨大进步、一个飞跃,预示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将取得更加辉煌的伟大成就“。

习____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三个必须”: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三个共享”: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三个自信”: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党章》中:“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因此,习____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的“服务大局”,这个大局就是指党的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并且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新闻舆论工作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喉舌”、体察社情民意的“耳目”和鼓舞前进士气的“号角”,与党的事业、党的工作、党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不可或缺的力量和有机组成部分。在长期实践中,新闻舆论工作充分发挥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优势,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提供舆论引导和支撑。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新闻舆论工作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团结人民、鼓舞士气也始终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

________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全中国人民紧紧团結在党中央周围,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現。这一个圆梦过程中,道路曲折、困难重重,犹如攀登高峰,气可鼓不可泄,“团結人民、鼓舞士气”,这是我们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所在。因此,要让我們的镜头和声音起到团結人民、鼓舞士气的作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攻坚克难、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发挥出巨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得以实现。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成风化人,如春风细雨,沁润人心;如春风宜人,凝心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成风”,就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树新风、扬正风,引领社会新风尚,弘扬社会正能量;“化人”,即感化、教化的社会作用,即用真挚情感打动人,生动故事感染人,塑造典型教育人。“凝心”,是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凝聚社会共识,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强劲有力的精神支撑;“聚力”,就是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聚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整体来看,这八个字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善于做人心的工作,要聚人心、暖人心,才能稳人心、得人心。

____指出,中央电视台每天面对数亿观众,一定要紧跟时代、放眼全球,多设计一些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好栏目,多创办一些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不仅是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的重要内容,更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途径。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是当下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途径。

主流意识形态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凝聚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新闻舆论工作处于意识形态最前沿,必须旗帜鲜明、激浊扬清,与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作斗争。

然而,近年来社会上有些人打着“学术自由”的幌子,借助网络空间,恶毒攻击主流意识形态。尤其是社会上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错误思潮,严重干扰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和传播。用“普世价值”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历史虚无主义干扰我们的历史认知。用新自由主义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因此,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已成为当下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姑娘吃完第一顿饭便逃离江西农村”“霸气媳妇回农村掀翻桌子”“东北村庄农妇组团‘约炮’”等一度在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广泛流传,引发网友热议以及对中国发展的深层次思考。然而,经调查取证,这些均被证实为虚假消息,引发一片哗然。

互联网时代,公共信息传播发生重大变革,对媒体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味追求眼球效应”、“闭门造新闻远离群众”等问题必须严肃对待。倘若媒体不能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不能在假消息蔓延肆虐的时候及时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将严重阻碍社会发展。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____在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的重要批示中高屋建瓴地指出:“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可见,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需要进一步做好对外传播;在开展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中国需要进一步“讲述好中国故事”。而通过“讲述好中国故事”,“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必然能够让世界了解到一个客观、真实、全面的中国,进而不断提升中国形象。

学习新闻舆论心得体会 篇5

学习习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作为xx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来自党中央的春风浩荡:习总书记在猴年新春到来之际亲临xx视察考察,再度为xx的发展把脉定向后,2月19日又到人民日报社等3家中央新闻单位实地调研,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概括提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方针、实践路径,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号召、是鼓劲,是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交心托底,让我们在备受鼓舞和振奋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肩上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党报工作者,我们必须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把握好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新闻舆论工作的全过程。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守主流舆论阵地,不辱历史使命。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职责使命、根本原则、基本方针、实践路径和根本保证,要时刻牢记习总书记提出的48字职责使命,并准确把握其丰富的实质内涵。

学习新闻舆论心得体会 篇6

电视台台长学习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心得体会

中央电视台作为党的喉舌和重要思想舆论阵地,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记职责使命,壮大主流舆论,唱响时代强音。

始终坚持强化“四个意识”,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总书记重要讲话对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作出了最集中最鲜明的新概括。要坚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刻把握“五个事关”的本质和极端重要性,忠诚履行“48个字”职责使命。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对播出内容、镜头选取等都严格政治要求,体现党的意志、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二是以高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贯穿于思想和工作全过程。三是把宣传报道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继续深化提升“新闻联播头条”和“新闻节目素材更新共享”工程,做到总书记时政活动和重要思想报道“天天见”。

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总书记指出,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必须始终做到“四个牢牢坚持”,指明了要理直气壮坚持什么、旗帜鲜明反对什么,进一步揭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原则要求,更加明确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方向导向。中央电视台坚持新闻立台、导向为魂,聚焦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正向引领、正面发声,浓墨重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一是持续深入做好中国道路、中国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宣传,坚持不懈、润物无声,唱响时代主旋律。二是扎实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新实践新成就的报道,深入解读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任务,展示中国经济发展光明前景,按照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策划做好奋进“十三五”、决胜建小康、精准扶贫等宣传,推出系列生动鲜活的典型和深度报道。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倾力打造重点电视剧、纪录片等电视作品。三是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教育引导群众。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把讲导向融入到工作和节目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善于设置议题,做好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推动宣传“向渗透式、感召式转变,向多媒体、多元素综合运用转变,向双向互动、过程管控转变,向结构化编排、模块化集成转变”,不断提高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始终坚持创新创优,不断提高央视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这九个方面的创新是提高新闻舆论工作“四力”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所在。中央电视台坚持创新为要,强化世界眼光、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把握规律、勇于创新,在整体推进中重点突破、在改革创新中攻坚克难,不断提升开拓央视发展新境界。一是坚持内容为王,创新创优出精品。突出价值引领,推进节目创新;突出特色定位,推进频道创新。推动节目栏目存量改版、增量创新、编排优化。二是加强融合传播能力建设。以视频为重点,以新闻为龙头,以用户为中心,以“三微一端”为抓手,以综合矩阵为平台,以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方式,抓住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关键,加快推进电视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推动央视新闻客户端和央视网改版升级,全方位强化视频核心优势,着力实现平台化转型,实现央视新媒体从“相加”到“相融”。三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加强国际频道建设,优化国际传播布局,加强商业合作传播,拓展海外社交平台,创新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结合受众国习惯特点,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传播中国主张,打造国际传播的央视品牌。

新闻舆论监督与中国新闻立法 篇7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思想由来已久,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欲谏之鼓”、“诽谤之木”,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中有“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民者宣之使言”。我国自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舆论监督”这一概念, 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发挥和加强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让人民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国《宪法》第35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国家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但是不得捏造和歪曲事实进行诬告和陷害。宪法赋予了公民批评建议权, 确立了公民行使舆论监督权的原则规定和法律依据。公民的舆论监督权往往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来行使, 新闻舆论监督在我们的社会民主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新闻舆论监督也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网络信息传媒的广泛普及, 新闻媒体监督正在一步步扩大自身影响力, 提高监督可能性和效率性。

新闻舆论监督也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前景, 让人颇为担忧。首先就是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现有的法律并没有直接规定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 新闻媒体和记者进行新闻舆论监督还是主要依据行业规则;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缺乏适当的法律监管, 新闻从业人员不遵守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时, 无法及时受到法律规制。从近几年的新闻侵权案来看,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各地方法院判案标准不一, 导致有的新闻案件被排除在司法制裁之外。其次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还要懂经济, 懂法律, 熟悉与自己业务相关的知识, 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对信息的需求, 但目前的新闻工作者的现实情况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的, 有的新闻工作者法律意识淡薄, 曝光他人隐私;有的法律知识欠缺, 乱用法律概念等。再者, 近来涌现出不少新闻舆论监督的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由于主客观原因当新闻媒体损害被监督者权益时, 新闻媒体多会利用自己的”喉舌“优势来夸大事实, 误导民意, 影响司法监督的公正公平。

二、中国的新闻立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 充分发挥新闻监督作用意义重大。新闻立法既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新闻自由, 同时又要防止新闻自由权力的滥用。我国尚未指定一部完整的《新闻法》, 现有的仅仅是国家制定的为数不多的有关新闻工作的法律、法令、条例、决定、规则等法律文件形成大的概念的新闻法, 没有专门的《新闻法》这一单独法律来实现对新闻舆论监督的现实监管。早在1998年3月的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上, 一份由广东代表提出, 32位代表复议的提案, 呼吁尽快制定《新闻法》。1984年, 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 新闻立法工作开始启动;八届人大期间提出的立法规划中就有《新闻法》, 《出版法》, 这个规划1994年得到中央的批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 近来来我国新闻立法也在不断进步着。2005年, 地方法规首次确定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深圳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新闻媒体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并对其宣传报道负责。有关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 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了“责任追究”。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 规定全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 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号并加盖新闻出版总署印章和新闻记者证核发专用章、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专用章和本新闻机构钢印。

新闻立法在实现过程既要重视《新闻法》的立法, 还要关注相关的管理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法令、条例、决定、规则等法律文件的制定和修改完善。在新闻立法过程中, 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 要明确舆论监督的内容, 明确新闻媒体的地位, 界定其基本权利和义务, 并规范新闻机构的设立和运作, 明确监督方式, 明确舆论监督的保护措施, 明确舆论监督权与其他权利或利益冲突的解决原则, 建立不当监督处罚制度。新闻舆论监督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将会更好的发挥在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 对社会也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成为国家权力之外的重要的直辖社会力量。新闻立法是新闻舆论监督在今后持续发展的一个法律保障, 新闻立法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下将得到实现, 保障新闻自由, 防止新闻自由权力滥用。

参考文献

[1]张文婷.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研究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年第6期.

[2]孙雷军.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实困境[J].中国广播电视学报, 2011 (7) .

《自由谈》的新闻舆论构建 篇8

【关键词】《自由谈》 鲁迅杂文 新闻舆论

《申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也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一份民营报纸。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史量才主持并大幅度改版《申报》,由此《申报》政治态度发生重大转变而转向积极抗日、争取民主自由的立场。《自由谈》是《申报》的副刊,它创刊于1911年8月24日,是我国新闻史上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之一,而鲁迅的杂文正是《自由谈》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从1930—1934年,鲁迅在《自由谈》上发表杂文结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和《花边文学》的大部分,计140多篇,相当于鲁迅20年代杂文创作之和。鲁迅杂文创作走向顶峰与《自由谈》改革有关。此前的《自由谈》一直是“鸳鸯蝴蝶派”的阵地,由周瘦鹃主持,《申报》改版后由进步青年黎烈文主持,《自由谈》因此成为左联作家的阵地,其中鲁迅等人发表的大量杂文尤为引人瞩目。这样不仅使左联“从敌人那里夺得一块很有影响的阵地”,“更大胆地运用了合法的斗争方式”,而且“造就了一批杂文家”,“引来了杂文的全盛时期”,使杂文“在革命文学的发展中起着冲锋陷阵的作用”。鲁迅在其于《晨报》发表的第一篇杂文《无题》的开头便说他是应“一个大襟上挂一支自来水笔的记者”的约稿才写杂文的,鲁迅在《自由谈》的杂文收录在《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中,而鲁迅在《自由谈》发表的杂文就其本质而言是新闻性的。而实际上鲁迅的杂文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当时的新闻舆论。

一、鲁迅杂文与新闻报道

鲁迅杂文很多都来自于当时的新闻报道,他的很多杂文的开头就会表现这种联系。如在《颂萧》开头写道:“萧伯纳未到中国之前,《大晚报》希望日本在华北的军事行动会因此而暂行停止”;在《冲》的开头写道:“十三日的新闻上载着贵阳通信说”;在《战略关系》开头写道:“首都《救国日报》上有句名言”;在《多难之月》开头写道:“前月底的报章上,说五月是‘多难之月’”。

不仅仅是开头,其文中更有不少,比如在《不通两种》中写道:“例如去年十月三十一日的《大晚报》的记载”;在《王道诗话》中写道:“最近(今年二月二十一日)《字林西报》登载胡博士的谈话说”;在《伸冤》中写道:“李顿爵士最近在巴黎的演说(路透社二月二十日巴黎电),却提出两个问题”。应该说在文中出现这样字句的文章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翻看鲁迅的《伪自由书》和《准风月谈》两部集子,这样的联系基本上随处可见。

诸如这样写在开头和文中的属于明显的提示,而大量的则是旁敲侧击的暗示,这些暗示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大多隐晦难懂,甚至根本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云,但是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却能轻易的领会其含义,因为这些暗示都是当时新闻报道的热点,读者读其文章之前已然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文章稍作提示读者即能心领神会,其间奥妙自然了然于胸。这样比明显的提示更觉妙不可言,其对舆论的影响效果自然更好。比如在《崇实》一文中鲁迅提到“不准大学生逃难”和“大学生虽然是‘中坚分子’”,其实是呼应1933年1月28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电令北平教育部:“据各报载榆关告紧之际,北平各大学中颇有逃考及提前故假之事,……查大学生为国民中坚分子,讵容妄自惊扰,败坏校规;学校当局俱无呈报……”,当时的读者了解这些背景,再读此文自然明白。其实使用暗示是杂文惯用的方法,其他如故用曲笔、借用典故也是比比皆是,并且形成了其杂文特有的文风。

鲁迅杂文大部分都会出现诸如此类明示暗示的句子,这些句子表明其杂文所作的评论所阐述的观点的确是来源于当时的新闻报道或时事热点而不是脱离社会实际的空谈怪论。从这个方面来说改版后的《申报》副刊《自由谈》完全不同于周瘦鹃主持时的“鸳鸯蝴蝶派”版的《自由谈》,也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副刊,《自由谈》结合新闻时事发表评论,对重大事件做出全方位的记录实际上已经是一种舆论阵地了,这由鲁迅等人的杂文与新闻报道的关系之中可见一斑。

二、关注新闻时事,引导舆论

杂文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文体,时代的风云变幻在杂文作品中或多或少体现出来。作品中体现的最本质的时代特色即杂文的时代精神。我国近代作家中若论对社会情况的反映,首推鲁迅;而鲁迅作品中则非其杂文莫属。鲁迅杂文犹如中国近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况,及时跟进时事政治的最新发展,尤其是社会舆论,这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鲁迅在《自由谈》所作的杂文大部分是与时事政治有关,这与鲁迅弃医从文唤醒国人之心的初衷是分不开的。比如《对于战争的祈祷》、《伸冤》、《光明所到……》等涉及到日军侵华、国际政治、国内民权等各方面。在《光明所到……》一文中写道:“中国监狱里的拷打,是公然的秘密。上月里,民权保障同盟曾提到过这个问题”,“监狱里的光明世界真是暂时的很”,“‘好人’就决不至于犯法。倘有不信,看这‘光明’”一面揭露中国监狱的问题,一面讽刺胡适“好政府”主张。鲁迅的这类文章因为结合时事政治其新闻性和时效性不言而喻,更主要的是他能用简短犀利的语言直中要害,并且逻辑性强论述条理清晰,更难得的是大多风趣幽默,是将文学艺术与新闻评论结合在一起的典范。人们常说鲁迅的杂文如标枪,经常刺中敌人的心脏,的确如此,鲁迅的杂文揭露国民党官报和消闲报刊;揭露帝国主义,抨击法西斯;批判病态的社会现象。杂文的风格充满战斗性,可谓“横眉冷对千夫指”。《自由谈》作为其大部分杂文的载体媒介在当时舆论界的地位不言而喻。

鲁迅的杂文之所以能在舆论中影响巨大,不仅仅是其杂文切合当时的时事与政治,更主要的是鲁迅坚持自始至终的人民立场,因此其杂文并不局限于时事政治,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亦有大量观点。他借助《自由谈》这个直接面向广大公众的平台,反映大众的真实生活状态,坚定地为人民群众呐喊。比如其在《从讽刺到幽默》、《新药》中谈论社会问题;在《止哭文学》、《文人无文》、《文章与题目》中谈论文学问题。可以说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并且都与国家与人民的前途息息相关。

结语

《自由谈》的改版使得鲁迅等人的杂文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而鲁迅的杂文也造就了《自由谈》在新闻史上的重要地位。《自由谈》在引导新闻舆论上十分成功,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启蒙人民智慧、揭露社会黑暗和号召人民反抗侵略与压迫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鲁迅杂文对于当今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亦是具有启发意义,其对当时重大事件做出的迅速及时以及全方位的反映和记录呈现出清晰的新闻面孔,其对新闻报道的精心选择与独具匠心地处理也为当今读者提供了一个喜闻乐见的文学语言形式。

参考文献

①朱秀清,《鲁迅杂文的新闻面孔·以·申报·自由谈·杂文为参照》,《齐鲁学刊》,2008(3)

②茅盾:《我走过的路(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88-189

③茅盾,《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人民日报》,1956-10-20

④杜积西,《鲁迅杂文的新闻传播特性与民意表达》,《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3)

⑤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华文出版社,2001:303-304

⑥《鲁迅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2012级研究生)

上一篇:素养公开课活动总结下一篇:大学职业规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