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说课稿(精选10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三、教学难点:
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
2、三亚落日。
【百度视频】三亚落日美景http://
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亚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课文写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http://
三、初读指导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参考)
美妙绝伦 硕大无比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交流自学效果。
(1)出示百度课件,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指名读,并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
http://wenku.baidu.com/view/23f191282af90242a995e500.html
(2)明确课文是围绕“三亚落日真有诗意”来写的。
(3)了解本课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3、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3-5节)课文第1、2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学生分段、简要说说段意。
【百度搜索】三亚风光资料
http:///s?word=%C8%FD%D1%C7&tn=sitehao123&ie=gbk http:///s?word=%C8%FD%D1%C7%B7%E7%B9%E2%CD%BC%C6%AC&tn=sitehao123&f=3
四、再读课文
1、自由轻读,画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然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感悟、理解的(板书:真有诗意)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
(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多种形式朗读。
五、写字指导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读一读,再抄写4遍。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结构分析
小学英语新课标强调, 以“贴近生活”为基础, 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动力,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为突破点。本节课的教学正是这种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本节课是《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这一单元的课题是《Shopping》, 根据课题可以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购物”。通过分析教材, 我设立本单元的学习总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英语说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名称, 能表述如何在商店中购物, 能读懂商品价格, 并将商品价格转化为文字信息, 能制作简单的购物单。本单元共四课, 第一课共三个环节, 分别是Look and listen, Listen and learn, Work with your friend。第一课创设一个商店购物的语境, 使学生能听懂对话, 读懂并会表述商品价格, 能进行购物活动的交流, 能表演课文内容。其中第一环节Look and listen是利用图片展现一个商店购物语境, 学生通过看图, 听对话, 在语言和图片之间建立起意义联系, 从而了解对话所表达的意义, 再通过角色表演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小学英语学科特点、课本的教材结构的分析,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
(2) 能听懂、会说新单词:Walkman、brand、prefer、hundred、test.
(3) 能运用“What can I do for you?”、“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练习和角色表演练习,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能进行小组合作, 增强其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游戏,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听懂对话, 能通过角色表演扩展对话内容。
2、难点:学生运用“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百位数英语的拼读。
二、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 依据
我面对的学生是11—12周岁的学生。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好奇心强, 形象思维占优势, 抽象思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依据英语教学直观性、兴趣性、活动性和主体性原则, 这节课我将通过看、听、说、演、练、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采用多媒体、磁带、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 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二) 使用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1、教法。
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演示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注重因材施教。借助一些直观教具,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 通过倾听、观察、比较、讨论、积极与他人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 让学生在“乐中学”, 又在“学中乐”。
2、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 我将指导学生使用观察法、讨论法、模仿练习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让学生理解对话, 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培养学生敢于开口, 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
(一) 组织教学, 创设氛围
演唱上单元所教的英文歌曲:“Months and Seasons”。 (既复习了旧知, 又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在唱唱做做中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 复习旧知, 做好铺垫
提问:“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When is your birthday?/What’s the date today?” (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今天是何平的生日, 妈妈和她一起去商店购买生日礼品, 并与售货员展开交谈。引出课题:Shopping。 (由于情境贴近生活, 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 结合生活, 学习新知。多种形式, 练习巩固
1、多媒体展示图片 (何平和妈妈走进一家商店, 与售货员进行交谈)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提问:“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对话如何用英语表达?”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又设置了悬念, 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播放磁带中的前四句对话, 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先学习几个生词:walkman、brand、prefer。只需听懂、学会发音和理解含义, 下一课时将专门学习。 (主次分明, 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3、在教师引导下, 让学生听懂每句话的意思。
这里, 可用苏格拉底法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重点学习句型“Which…
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多媒体演示各种实物:水果、玩具、文具, 让学生练习说“你更喜欢什么?” (利用直观教具, 通过替换练习, 突破了教学难点。)
5、采用多种形式, 让学生通过自读, 互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分小组读, 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练习对话。
(在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保持振奋、饱满的学习情绪, 提高了合作意识, 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
6、采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后四句对话。
展示图片, 听磁带, 多媒体展示对话, 学习生词“test、hundred”、理解句子含义, 多种形式练习巩固。
(五) 角色游戏, 巩固知识。运用句型, 扩展对话
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 即五个“商店”, 每组由一名学生当售货员, 其它学生充当顾客。顾客可以到任何一家“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教师到各组去指导, 同时教师也当顾客, 购买物品。 (通过分组的角色游戏, 学生所学语言在运用中得到了巩固和扩展, 听说能力得到了锻炼, 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了展现,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小组分工合作,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呈现的是第八课《安全才能回家》中的第三部分《我当小交警》。(出示课题)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在课外,我了解到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一些交通法规常识,学习交通法规的有关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出发,引导学生探究、体验使学生明确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要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因此,本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现状,结合教材,我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理解交警工作的辛苦,培养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2.认识交通标志,理解交通手势,学习交通常识,掌握交通法规。培养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了解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学会自我保护。
2.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理解交警工作的辛苦,服从交警的指挥。学会珍爱生命。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这节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参与法。这节课我以活动为载体,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和规则,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学生的品德形成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身边的榜样,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五、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引导学生采用了以下方法:
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搜集的资料,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实践体验法。让学生参与表演,知道服从交警指挥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课堂活动设计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活动:
活动一、情境导入,争当小交警
1.让我们走进生活中最近的榜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荆门交警李白杨。他是荆门人民的骄傲,2013年12月他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颁奖台上,他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播放。(播放视频)
2.看完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通过说一说,我让学生了解交通警察是交通安全的维护者。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交通警察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指挥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守护大家的安全,他们的工作平凡而重要。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李白杨是我们荆门交警的形象代表,借助学生对本土英雄的敬仰、崇拜之情,通过学习先进让学生理解交警工作的意义,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激发学生想当小交警的愿望。)
活动二、合作互动,探求新知
1.认一认:让学生识别有关的交通标志。(课件展示)
2.识一识:交通手势表示什么意思。(课件展示)
3.说一说: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知识。
4.辨一辨:让学生通过掌握的知识法规辨认图片中的人们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课件展示)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通过认一认、识一识、说一说、辨一辨这些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知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辨别,运用到生活中,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活动三、体验生活,珍爱生命
1.说一说:首先让学生说说近期发生的交通事故,然后播放本地交通事故的录像。(播放视频)(解说词:我放这组图片,就是让学生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2.小组讨论:播放完以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看了录像以后有什么感受。
(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性,交通秩序要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要珍爱生命。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主动参与,指导行为
1.演一演: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交警叔叔指挥交通。
2.说一说:我当小交警的感受。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通过模仿交警叔叔指挥交通,学生不仅能学到简易的交通指挥手势,而且能切实体验到交警叔叔的辛劳。自觉做到尊敬交警,服从交警的指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活动五、遵守规则,发出倡议
1.写一写:翻开书53页,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
2.说一说:交流写给警察叔叔的话。
3.谈一谈: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秩序以及如何告诉别人遵守交通秩序,将好的合理化的建议写下来,发出倡议,贴到黑板上。
(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让学生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为当好一名合格的小交警做好充分的准备。教育学生要关爱生命,文明出行。)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三亚落日》这一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三亚落日》是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正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漂亮风光的赞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三亚落日的深深喜爱和赞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情感熏陶、背诵积累的好教材。
本单元的“壮丽山川”与前面各册中写台湾的蝴蝶谷、南沙群岛、庐山云雾、沙漠绿洲、高原、草原等文,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河山长卷图,长城、运河、秦兵马俑等历史文化遗产更是辉映其间。
学情分析:
本文安排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了识字记词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积累,进一步把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提升体验文本的能力。
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前,在前几册中也有相应主题的单元,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热爱祖国”、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爱祖国爱家乡”、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以前各个单元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没去过三亚,也没亲眼看到三亚的落日。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能力目标:欣赏描写落日的语句,学习作者描写落日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其中目标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本节课教学,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法上主要采用“朗读指导法”、“情感感悟法”。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使之见于书,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所以,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在“读”“写”“悟”进行学法指导,加上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本节课教学,我力求体现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体验文本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唤起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教学设计
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为:
一、复习旧知(5分钟)
1.听写生字词
2.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感悟(用时20分钟)
通过引读“在三亚看落日”,作者觉得“真有诗意”。激发学生的神往之情。同时,引领学生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精读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三亚浓郁的热带风光,我先让学生观赏三亚风光录像,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等景物来领略三亚的热带风情。由“三亚的热带风光美,三亚的落日更美”这句话自然过渡到(第3-5自然段)的学习。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如何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描述中领悟体会落日的美景,我设计了以下步骤:
1、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默读课文,看看日落的过程由哪几幅画面组成?估计学生能够找出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设计意图】引导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三亚落日有一个初步的感受,然后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2、组织交流,指导朗读。通过“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描写?” 组织学生交流。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设计意图】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然后找到中心句,使学生对课文的描写基调有所了解,为品读重点段落奠定基础。
3、品味语句,想象体悟。主要抓住太阳的变化、海水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三亚落日的全过程,我紧扣文中三句描写落日的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三亚落日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通过引导点拨、朗读品味、想象日落时变幻奇异、瑰丽无比的大自然景象,从而深深体会到三亚风光美,在这样饱含诗意的地方看那么美的日落,使学生对作者情不自禁的赞叹“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转化为发自肺腑的感受。
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学生不难回答“像孩童”。再进行研读: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估计学生很快就会抓住“红扑扑、抖落、溅出”这些词语体会到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为了让学生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作者对夕阳的喜爱,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并结合动作去感受夕阳“孩童”般的快乐形象。再指导朗读,抓住重要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由此体会三亚落日那富有诗意的情景。
学习其它两句比喻句时,我也将采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如,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轻读想象,体会大红灯笼在“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蹦跳的可爱情趣,感受似跳水员“轻快灵敏弹跳入水”的日落情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后,抓住“三亚落日美在何处”贯穿教学,抓住落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态也随之变化。抓住“红扑扑”“抖落”“溅出”等词语来进行指导,体会三亚的自然风光之情。
4、图文对照,指导背诵。课的最后,我将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先理后背,逐段击破,再连段成篇进行背诵练习,以竞赛加星插红旗来激励学生,提高背诵能力。让优雅活泼的日落画面定格在学生脑中,让诗意的文字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积累运用之目的,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类似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熏陶。在感悟的基础上再次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悟、体会予以内化,自然情感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对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有层次地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美,想象画面美,读出意境美,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四、总结课文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让学生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景观。影片的欣赏,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都为三亚落日的美丽而赞叹不已。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要把这种感受写出来,就先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记住一些优美的句子对学生的语句积累无疑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注重背诵。板 书
简洁、概括、重点突出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加深理解。根据本课教学特点,我设计
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
像孩童 像灯笼 像跳水员
这一板书概括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堂评价
在阅读方面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对精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教材内容
本课时的教材内容是一篇对话,让学生围绕着Ben和Ben’s father对动物园里三只猴子的讨论,进一步掌握高度、长度以及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教材的地位
本课时教材是在学习了形容词的比较级以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比较级的阅读能力而设计的,可以说有些句型对于前两个课时是一个阶梯式的提高.
说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听、说 、认读Let’s read 中的三会单词和句型并完成填充句子的练习;特别要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 cm tall.。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能够完成Pair work部分的绘图并描述最好朋友的活动.
【能力目标】 学会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谈论自己朋友及其他人或事物,如I’m taller than you,but you are stronger than me.学会用英文的长度单位来描述人 、物的身高和长度,并能根据所给数据,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观察和测量中使用英语的习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及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正确朗读对话;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看懂、会朗读句子:I think the little monkey is only 40cm tall. The monkey is shorter but you are funnier.
说教法
1.教法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作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2. 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同时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设计
1. 导入设计
(1)Let’s chant.
在热身时让学生一起说唱本单元Main Scene中的chant.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2)Listen and do.
Touch your head / nose / ….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
2. 新课呈现
(1) 呈现猴子图片,初步接触知识.
教师在发指令时,加入 Touch your tail.当学生觉得茫然时,老师趁机出示课件(一只猴子)Look,We have no tails,but the monkey has.Look at the monkey,How long is the tail?在课件上呈现数据38cm.学生回答:Its tail is 38cm long.根据教材内容教师提问:How tall is the monkey?学生:It’s 40cm tall.老师自己引出only一词,注意这个词的发音.
多媒体再出示两只猴子的图片,一只黄色,一只棕色,让学生加以比较.教师问:Which monkey do you like?The yellow one or the brown one?
【设计思路】 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也同时在复习前两课时所学内容,起到知识循环的作用.
(2) 猜一猜游戏:它们有多高?
让学生猜一猜这两只猴子的身高.注意提示学生用上I think….这一句型,表示自己的猜测.在这里也可安排一个竞赛,看谁能猜中正确数据,教师让一些学生猜后出示数据.
【设计思路】 学生对有悬念的东西都特别感兴趣,在此不仅练习了两位数的读法,又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理.
(3) 学习younger、taller、funnier.
画面上同时出现上述三只猴子,让学生比较Which one is older?Which one is younger?Which one is taller?Which one is funnier?在此特别注意funnier的发音,可在屏幕上同时出现funny/funnier,happy/happier.
(4) 任务阅读
经过以上过程,已基本解决了短文中的难点.这时,就可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文中的对话,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判断题如下:
①There are three monkeys. Two are big,one is small.
②The yellow monkey is taller than the brown one.
③The yellow monkey is stronger than the brown one.
④The little monkey is 38cm tall.
⑤The little monkey is younger.
⑥The yellow monkey is about 150cm tall.
⑦The brown monkey’s tail is 40cm tall.
⑧Ben is taller than the little monkey.
⑨Ben is funnier than the monkey.
如果学生可以判断以上句子,就说明他们读懂了这篇阅读材料.
【设计思路】阅读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看懂短文主要内容,通过上述判断题,可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5)完成课文中的填空并校对.
(6)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3.操练巩固
请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的对话,课件出示情景和提示.这里也可进行分层次教学:有些学生擅长表演但语音语调在这节课上还没完全掌握,这里就可以请那些擅长表演的学生脱开课文表演,一部分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进行配音.
【设计思路】 采用这个方式,可以照顾到程度不同的学生,参与面更广.
教学内容:我所讲授的课程是新课标实验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3页。
教学目的、课时:我要说明的是,我将第三单元的整理和复习设计成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比例和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而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则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复习和巩固学生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拓展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是有其独特的思考模式的,所以我在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上。
原则、层次:我本着复习巩固——提高——拓展这一原则,运用新课程理念作指导,将本节课的教学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上:
第一层次,在知识与技能上——先复习了成正、反比例关系,然后做判断练习,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这样的回顾是正确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
第二层次,在过程与方法上——进行最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训练,着重训练学生正确判断题中的比例关系,找到对应的数量,然后再动笔做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然后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让学生掌握直接设未知数和间接设未知数解题的方法,并加入数学方法,目的是在原有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更高一步,做到一题多解。
第三层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我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比例的相关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亮点:在本节课中,我为学生设计了课堂小笔记,不但可以将听课中的重点记录下来,还可以提出存在的问题,重要的是每一道习题都有思考过程、解题过程、数学方法三个板块的设置,便于学生迅速形成解题思路。
感悟:结合本节课,我对复习课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教师教起来费不费劲,能否作到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可举本堂课对步骤的例子)
2、学生学起来能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教师在上课时,是否关注的个体差异,是否做到了面向全体而又拔高选优。(后进生、优生)
4、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弥补了不足,有稳步的提高。
如果可以达到以上的标准,那么复习课就了实际的效果。
送言:
1、教材分析
《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要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激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的描写,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启发学生在充分领会重点句子含义及作者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学习仿写句子及段落,并在讨论和仿写过程中积累语言,渗透“惜时”、“奋进”教育。
3、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含义及表现手法。
(2)、以“读”为主线,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的理解、表达。
4、教学难点:
由于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且理解其含义成了本课教学难点。
5、课前准备
(1)、《匆匆》课件
(2)、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二、说教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三、说学法
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投影,展开联想,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他说有一样东西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大家猜猜,高尔基说的是什么?
教师用猜一猜激情创设情境,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MTV中赏读课文
把学生带入如诗入画的情境中,从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在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细细品读作者的语言,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及读后的感悟在小组内交流。
(三)精读精读课文
1、先读第三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笔墨最重的一个段落。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来去匆匆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找到有关文字,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这样,启迪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说训练,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流逝,既锻炼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然后逐次引导学生品读第一、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最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达成共鸣。
(四)、拓宽延伸练笔尝试
----黄花山中心校
王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叫王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方面说起。说课标:说课程总目标及学段内容标准;说教材: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及知识内容解析与整合;说建议: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知识与能力: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并用正确书写,写作内容要具体,具有真情实感,能够用文明用语得体的交流,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在学语文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课文,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落实整体性目标,本册教材还对课文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合作精神,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处于第三学段,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词背诵、综合复习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这样不仅落实了整体性目标,还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六年下册语文应达到的内容标准是:
1、识字写字方面
本套教材到五年级下册为止,学生累记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而且本册教材要求会写的生字减少到80个,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文教学完成,教学中教师可就难写字,易混字作重点指导,学生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2、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方法,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3、口语交际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 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习作
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读书笔记。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习作能力。本册完成习作6次。
5、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课前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展示活动成果,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按专题分组编写。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例如:
第三组教材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中李大钊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灯光》这篇课文中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一夜的工作》中人物形象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读课文深刻体会到他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2、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新课程中指出: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这次综合性学生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向母校、师友告别。然后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 “依依惜别”,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册教材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本册导学系统的安排大致沿袭高年段前三册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本册部分课文课后安排了“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在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成语等,趣味语文中的《有趣的“标点“》《巧问妙答》,成语故事中的《邯郸学步》《舍本逐末》集中体现了学生在趣味中阅读、轻松记背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
此外,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许多革命题材的小说,重点推荐《红日》《红岩》和《铁道游击队》、《赤色小子》。这些都为丰富学习、拓展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二)、教材编写结构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教材后面还附有9篇选读课文;10首古诗词。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包括4—5篇课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趣味语文”“课外书屋”或“成语故事”,三个机动栏目分别在全册五个专题中各有安排。
(三)教材内容解析和整合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本册教材整合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在六个单元主题中都有一个导语,看,这一个个导语,内容上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言上富有感染力,提示本单元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看,这是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学习方法的迁移,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专题内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设计的各项活动贯通、严密。以第一组为例:单元导语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不同作家分别从哪方面描写春节的,在这篇课文思考题中还为本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铺垫,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思路,后三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并且在后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都渗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交流平台采取两个学生对话交流形式畅谈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和从本组课文学习中学到的习作方法,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从导语到课例,再到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作文、日积月累等,围绕专题内容,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
2、纵向整合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发现在每个学段的教材中都有古诗词的教学,(举例子,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只不过是教学的要求不同,低段侧重朗读和背诵,中高段在读和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揣摩诗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是我归纳的中高段的古诗词。但是,本册古诗词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另外,从五年级下册开始按排两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继续安排了《学奕》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另外,各册教材中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如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阅读又是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基础,习作是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最终发展方向。以习作为例:小学 语文的习作主要有这样四大类:即写人、写事、写景、想像作文,这类文体的习作贯穿小学阶段的始终,如低段就有这方面的写话练习如二年下册园地三《夸夸自己的家乡》,三年下册园地一的习作,四年下册园地一的习作,五年下册园地八,都是写景文章,六年下册园地五习作虽然没有限制体裁,但是依然有写景之方面,虽都以景为主题,但是他们要求是不同的,整体来看呈阶梯状,由能说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能把景写具体,还要注意顺序。
综合总结,呈螺旋式上升
其实,语文学科还与其它学科存有整合性,如: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等。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 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习作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识与写字教学中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教学时,我采用的是自主预习-----组内交流----组间交流---教师点拨的方法。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还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在写字方面,师生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2、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教学中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1)关于精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批注、勾画等方法,采取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文中小泡泡,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略读课文的教学,内容上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的选读课文,内容基本与单元对应,可以安排在每一个单元学习活动结束后。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校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书,别外还排阅读课。3 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交际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交流时可以根据话题内容,采取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可以采取同桌互说,指名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
(3).要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如:每周一次的班队主题队会,课本剧表演、每单元交流平台等都在为学生口交际提供平台。
4、习作教学.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习作前,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象;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
(2)习作时,要让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
(3)另外还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4)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为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班内每位同学都有一个练笔本,针对课文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课上抽出5分左右时间设计一个小练笔,有的是词句练习,有的是读文心得,内容简单。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重视量的积累,习作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时,教师要布置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并提供舞台让学生交流展示。在交流合作中成长、进步,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乐于学语文。
(二)、评价建议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评价时,不应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建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同班同学,以及学校等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特别强调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和对同学的评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集体反思,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找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发现别人的优点,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主体。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就多以鼓励的语言为主。
书面评价也是教育教学中评价的一种方式。它以书面形式的正规性更能引起学生对它的关注与期盼。在教学中我采用的书面评价比较多一些,我们都知道,一个班内的学生是参差不齐的,为了使优者更优,又不让一个学困生调队,教学时,我将全班同学分为9组,每组设一个小组长,从听写、背诵、预习、作业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在组内开展争星比拼活动,月末评出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这样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学习的信心,同时能找到与同伴的差距;通过不断努力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又发挥引领作用,另外,我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和素质报告书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及学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我认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标准中又加入了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因此学校和语文教师应该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在校本资源方面
要创造性使用教学参考书、教科书及校本教材,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年级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开发利用教师资源,在教学时发现优秀学生,利用这部分学生带动全班同学进步。
2、在多媒体资源方面 用好多媒体系统,发挥音像、图像资料在调动学生方面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利用小学语文资源网查找资料,利用校信通平台与教师沟通,在其网站上阅读及发表习作
3、在地域资源方面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扎鲁特旗自然风光,如:校园风景、中华广场、炮台山公园、三角公园及旗内的名山名景。抓住我校举办的每一次活动,如:我校每周一全体师生升国旗活动、学校庆六一活动、协作区举行的各种比赛,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及法制课讲座等。这些都能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写日记、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提供素材。
4、在社会资源方面
利用社会资源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如与社区开展“关注留守儿童”、“一帮一”活动,语言大师的“中国校园行感恩励志讲学”活动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课程资源。
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有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才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也能促进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说教材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学习这组教材,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期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教学方法独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本文的学习就是要学生学习课文中独特的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因此,学习本篇课文,学生能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本文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的已有经验是一种“冲突”:首先从视觉上看,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从心理认同上看,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糊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些疑惑;从思维方式上理解,小学时期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本文对他们多年来形成的一种定势思维方式是一种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指出:“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结合以上分析,由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侃侃而谈、饶有趣味终身受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结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我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重点词句,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体会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学方法和抽象的科学精神。
在学法上,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基于这两点,我充分地将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讨、情景模拟等方式展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试加标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揭示题目——我最好的老师,齐读课题
2、如果让你给题目加一个标点,你会加什么?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加加标点,并简单说说理由,其实是学生对课题的质疑过程,为下文自己去寻找理由证实自己的结论做了铺垫,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性。而学生的答案中可能有?。!而这正是课文的三个层次,从对怀特森老师的怀疑,到对他的肯定以及对他的感激赞叹。本文重难点是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并自己去不断实践探索,寻求答案。这样的设计正好体现了这一过程。】
(二)研读课文,寻找理由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让我们再去课文中细细地读一读,找找充分的理由。
学生自由读文。反馈:
板块一:我最好的老师?
1、我们先请加“?”的同学来说说你们的理由。
2、学生交流。
交流句1: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交流句2: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
交流句3:怀特森先:3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
交流句4: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
在感受怀特森老师种种出人意料的行为后,感悟读句子: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总结:这样子的老师怎么会是我最好的老师?难怪同学们会有这怎么会是“我最好的老师”的怀疑,我们心中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板书:?怀疑
【设计意图:古人说得好:“水尝无华,相荡既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于是我就从情感冲突入手构筑对话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加“?” 的学生来说说理由,其实是指导学生找句子读思议来体会文中同学们的情感——对老师的指责、愤怒、讨厌,在学生忿忿然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怀疑: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板块二:我最好的老师。
1、那为什么有同学会加“。”呢?说说你们的理由。
交流句1: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交流句2: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交流句3: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2、(怀特森老师就是运用这种出人意料的方法让我们收获了这么多,看来慢慢认可了他的做法。)学生找句子理解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对怀特森老师出人意料的教学慢慢认可的过程。
3、其实在怀特森老师的科学课上还有许许多多让我们接受他的挑战的事,让我们来看看在作者的原文中还写到了什么。
4、出示补充材料:
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猫猬兽。”
5、这一次怀特森老师又运用了哪个看似正确的论点(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
【设计意图:补充大卫欧文原文中的例子,是让学生明白其实在怀特森老师的科学课上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例子,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进而想象一下怀特森老师还可能说哪些内容让我们接受他的挑战?(预设:……)
6、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在文章中找找句子。
出示: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看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7、小练笔:那么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可能做了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挑选一个内容写一写。
8、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笔写一写,其实是对“思考论证”的一个细化和内化的过程。进一步明白科学是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解决本文的重难点。也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
9、正因为我们这样做了,所以我们获得了一个终身受益的道理,让我们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此时我们对老师是肯定的。难怪同学们会加句号。板书 。 肯定
板块三:我最好的老师!
1、可是当别人再次问起你这件事的时候,别人对怀特森老师的评价是“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呢?”我的回答是“不,你的看法错了。”
2、口语交际: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帮怀特森老师辩驳。同桌之间互扮一下角色,说一说我可能还会说什么。
3、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帮怀特森老师辩驳”这个角色扮演,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的实践,是对老师的赞同、敬佩、感激,事实上也是学生们对怀疑主义这一价值观是否真实有效建立的一个检验和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
4、那么文章为什么不把你们刚才的对话也写下来,而仅仅只写了一句话呢?(因为前面其实已经讲明白了,再写就累赘了)
5.写法小结:是啊,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里可以不再重复,用一句话来结束,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文出发展开口语交流,再与原文进行对比,感悟作者写法的巧妙,关注了文本,落实了语用】
5、总结:在一开始,我们认为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对他充满了怀疑,慢慢地他的做法影响着我们去思考论证,让我们收获满满,所以肯定了他的做法。此时你觉得学生对这样一位老师充满了怎样的感情?(感激、赞叹)怪不得同学们会用“!”。板书 !赞叹
三、拓展阅读,总结全课
过渡:在生活中,像这样通过自己的思考论证去挑战权威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来看——
1、出示:《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
2、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结合事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即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怀疑精神。借助教材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3、全课总结:年仅12岁的聂利就有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的精神,希望怀特森老师的这种科学精神也能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希望我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工作、未来的人生都能因这种影响而精彩!
七、说板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
? 怀疑
。 肯定
! 赞叹
【设计意图:以标点的形式贯穿全文,体现了全文的中心,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内藏的三个层面——对怀特森老师的怀疑、肯定、赞叹,是一个从质疑到论证的过程。】
一、分析教材
《夸父逐日》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神话与传说,其中既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又有外国著名的传说。学生阅读这些作品,能深切的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在大胆、丰富的想象中,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能感受到神话与传说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夸父逐日》是一篇文言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课文讲的是巨人夸父立志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这篇神话故事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反映了远古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二、分析学生
这篇神话由于充满幻想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品味,容易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在以往的生活或阅读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以各种方式接触过这个神话,学生读懂课文肯定问题不大。但这毕竟是一篇用古文写成的文章,而在此之前学生也仅仅只学过三篇这样的课文,这样的语言对没有任何古汉语基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的,因此,如何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和培养小学生对古文阅读的兴趣,以及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将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
三、确定目标基于以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并结合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了本节课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本课的两个生字,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思想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感受绚丽多彩的神话世界,体会先民们渴望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文本。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夸父的英雄形象和精神力量,并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四、教法学法
执教本节课,在总体思路上,我打算以读为突破口,并贯穿整节课始终,然后结合文本中的重点字词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走进文本、丰富文本、感悟文本、升华文本,把想象作为一个沟通文本内容和文本精神内涵的桥梁,而想象则正是小学生最擅长也最愿意做的事情,只要老师能够适时、合理的创设情境,其余的一切便会水到渠成。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将主要采用谈话法、朗读法、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和”因此,学生选择也很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在本节课上将主要以读悟法、圈点法、想象法等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主,并且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将贯穿整个课堂。
五、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具体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首先,老师通过幻灯出示一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说图画上分别画的是哪一个神话传说的情景,并简介其内容。这组图画是经过老师精心选择的,色彩丰富、明丽,形象生动、传神,意境古朴、苍凉,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很快便会被带到一个神奇而又绚丽的神话世界中去,也为整节课营造了一个浪漫的情感氛围。在如此的氛围中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充满期盼!
(二)、读中悟法
1、先听老师范读课文。通过老师的范读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停顿、该用什么语气、什么语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培养语感,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
3、读后交流:这是一篇什么文章?说说文言文都有哪些特点?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并重点指导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不过老师要注意,不能只是枯燥的讲解,灌输,而应该变换方式,用一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主动的接纳。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加深对文言文的认识,并透过老师的启发、渗透、指导,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三)、自读解文
1、结合课后注释,再读课文,并想一想、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同时让学生画出你认为文中比较重要的字词,或查过注释后仍不理解的地方。
2、同桌合作,试着翻译全文。这时,老师会在教室里不停的巡视,对学生遇到的问题适进行启发或指导,其中重点关注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
3、汇报交流,疏通文句。学生的自学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在汇报的过程中,他们对一些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有出入的字词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此时,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责任,可采用黑板或幻灯将重点字词进行归纳,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完成任务问题不大。但我并不会仅仅满足于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预设几个想象点,比如:夸父与日“逐走”时的样子、他“渴”的样子、他“饮于河、渭”时的样子,以及他“道渴而死”时的样子和他的手杖化为“邓林”的情景,适时启发学生的想象。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深
化,也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揭示的意义的一个先奏,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的进行做好了铺垫。
(四)、描绘画面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不会急于让学生来体会这篇神话的情感和意义,而是去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自己心中的神话。我是这样来设计的:
1、音乐渲染,老师煽情。在雄浑而又悲壮的乐曲声中,我设计了这么一段旁白:神话世界是美丽的,神话的世界是奇妙的,神话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神话的世界也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展开自己那双想象的翅膀,往前飞去吧,一起飞回到那个遥远而古老的神话中去吧……
2、学生分组描绘神话中的画面。
3、作品展示。这个过程会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中,使学生能与神话中的人物产生亲密的接触,为后面理解课文的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进行了写作和表达的语文能力的训练,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五)、吟咏品味在学生展示完作品之后,我会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再次回到文本上,这次是小声地、轻轻地、慢慢地读,并且边读边思考:从夸父追赶太阳的脚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有什么话想对夸父说吗?然后可以相互交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夸父身上那种敢于追逐太阳、追逐光明、追逐幸福,敢于牺牲,死后也不忘造福人类的精神和他那悲壮、豪迈的英雄形象。最后,老师再通过必要的讲解(主要是神话产生的背景)让学生理解本文所揭示的意义:即我们的先人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意志。从而顺利攻克本节课的难点。
(六)、课文小结这个小结由两部分构成:
1、在你的心目中夸父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夸父吗?这一环节主要是老师通过归纳、总结,帮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所掌握的技能方法,以及情感的熏陶进行整合,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七)、拓展阅读课后应该是一个新的学习轮回的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的阅读,能使学生从中吸收知识、开拓视野、拓宽思路、发展个性。因此,在课堂的最后,我给
1、《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2、学生提供了两个拓展阅读的建议:阅读文言短篇收集我喜欢的神话故事。
【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说课稿】推荐阅读: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秋天的怀念》说课稿07-14
六年级语文《三亚落日》优秀教案11-04
音乐八年级下册说课稿06-11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07-28
三年级下册《那只松鼠》说课稿06-04
三年级下册美术《吃虫草》说课稿07-23
科学一年级下册《找空气》说课稿10-18
四年级下册语文《触摸春天》说课稿11-10
语文四年级下册知识树说课稿10-27
八年级下册说课稿:与朱元思书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