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的形式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议纪要的形式(共10篇)

会议纪要的形式 篇1

写电报时要求在明了的基础上做到简洁,但不该压缩的文字不能压缩,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不能压缩,各项内容都要写得明确具体,不能让对方猜测。在不能确认被通知单位或个人是否参会时,应要求对方接到通知后回电。

会议通知的形式:传真和电脑通知

务必弄清对方是否收到、收全通知,收到的通知是否清晰。如果只是个别地方不清晰,可以通过电话方式告诉对方。如果整页模糊不清,就要重新发送一次。如果仍然模糊不清,就要考虑采取电话方式了,让对方做好电话通知的记录。 "

会议纪要的形式 篇2

对于波音翱腾航训公司那次会议的成功不感意外的人大概只有一位, 那就是欧文先生。他本来是圣公会牧师, 曾在政府里担任过若干职务, 十五年前改行当了机构管理顾问。多年来, 他经常听人谈论, 在事先安排的会议之外开的会议效果更好, 口碑极佳, 因此他就推出了“开放式会议”这个概念:把与会的人临时分成若干小组, 他们认为该讨论什么就讨论什么。

欧文先生十分严肃地说:“似乎只有在工间休息喝咖啡的时候大家才能畅所欲言。所以我就创造出一种类似工间喝咖啡的会议形式, 只是时间长些。”

开放式会议与常规会议不同之处就在于没有事先安排的演讲人, 也没有事先定下的议题。开放式会议也不同于行政人员的私下碰头会, 因为后者通常是一种事先安排好议题的会议。

只要有一间面积足够的房间, 就可以召开开放式会议。开放式会议行之有效, 有两条根本的理由:一是讨论问题的最佳人选是愿意讨论的人, 而不是被迫讨论的人;二是愿意讨论问题的人, 很可能就是能改进现状的人。

开放式会议没有议程, 其组织工作必须细心掌握。首要的一点是椅子一定要摆成一个圆圈。这个概念是欧文先生在非洲传教时学来的, 非洲农村开会时总是坐成一个圆圈的。

他说:“有谁听说过一家人坐成方阵, 朋友聚会坐成长方队形?坐成圆圈才是沟通信息最自然的方式。”

欧文先生承认, 开放式会议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他说:“如果管理部门事先有了具体方案, 这种会议可就不灵了。开放式会议是个收集倡议的好制度, 但是靠它来落实倡议就糟了。”如果提出倡议的雇员后来又失去了热情, 或是管理部门没有为贯彻落实提供支持, 开放式会议也没法保证倡议不被打入冷宫。

开放式会议只要用之得当, 就会取得令人吃惊的成效。波音翱腾航训公司的开放式会议开始刚刚几分钟, 雇员们便争先恐后写下了议题。有人写道:公司的头头是些什么人?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另一个问道:为什么总部的健身计划比分销中心的优越……

不到三十分钟, 已经有一百多张签了名的议题纸挂到墙上。临时小组一个个成立起来, 由带头写下议题的人确定开会时间并担任小组组长。

然后, 小组组长把各组开会得来的建议输入电脑。开完会回到工作岗位以后, 许多小组组长当上了委员会里的积极分子, 带头监督建议的贯彻落实。

波音翱腾航训公司本来有举行非正式会议和私下碰头会的传统, 所以搞开放式会议可以说是顺乎自然的发展。官僚机构总是把下级工作人员排斥在决策过程之外, 开放式会议这样的形式对它来说实在是太激进了。

设在科罗拉多州的从事办公设备分销的艾克斯普莱斯公司, 也采取了开放式会议的方式。

这家公司收购了汉森办公设备公司, 其实这个原先的竞争对手, 规模比现在的母公司还大。艾克斯普莱斯公司举行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开放式会议, 即把今天的同事引导到一致的方向上来。

把两家大不相同的公司合并起来所遇到的问题——诸如电脑问题、补偿问题等等, 都在会上作了讨论, 并找到了临时解决办法。加里·冈萨夫斯原任汉森公司的经理, 现在是艾克斯普莱斯公司南加州分公司主管销售的副总裁, 他回忆道:“汉森公司的人说, 我们不会把我们的名字改成你们的名字, 除此以外一切都秉公办理。”

艾克斯普莱斯公司派了十位行政人员到欧文先生处接受培训, 冈萨夫斯先生说:“刚开始, 大家也挺烦躁, 可是过了一会儿, 就有三十九个问题写到墙上了。”

会议的结果初步拟定了一套降低安装费的制度, 办法是要销售代表和安装工人一起前往客户的工作场地;另外还把三处分支机构的优点结合起来, 拟定了一套实际可行的新补偿费制度。冈萨夫斯先生还认为, 有些问题尚未列入建议簿便得到了解决。

改变作风从创新会议形式开始 篇3

其实从学校的会风也能看出学校领导的作风。很多学校领导为了开会而开会,规模求大,规格求高,领导架子要像,学校开个会犹如“常委会”,横幅、茶水、会场布置……一个都不少。有的校长则为了跟会而开会,上级领导要求将讲话精神、文件落实到人,上头开了会,下头必须跟着开,会议开过,信息发过,意味着精神已经传达,因而空话套话连篇。而有的领导则是为了推责而开会。这当中尤其是很多工作难度大,责任重,风险高,开会可谓是将棘手的问题转嫁给下属的一种借口或手段,局里要校长负责,校长让副校长负责,副校长让中层负责,最后让一线教师签订责任状。其实又有多少会议需要这样一级一级开,又有多少会议值得让所有教师开,又有多少会议影响了教师正常的教学?如何创新会议形式才能改变工作作风?这些问题真的需要校长多思考。

能实地看的绝不开 其实很多学校工作真的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开会。比如天气忽冷忽热要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说了多少又有什么用,不妨一个领导一个年级组,深入到班级看看班级的卫生、消毒以及通风问题,了解每天孩子生病的情况,及时做好协调工作,这样效果更佳。

能书面说的“印着”开 其实很多会议都可以不开,但为了显示会议的重要性,原本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却要反复强调,具体负责的先讲,领导再强调。其实白纸黑字比口头说的更有力,对于书面会议的落实,你想不落实都不行,这样职责更明确。

能网络开的视频开 如今的网络越来越发达,什么视频工作会议、网络QQ会议等,不需要再赶来赶去了,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会议,都可以采用网络视频会议。或许有人会在网络的另一边偷懒,你再附以书面的会议纪要加以明确落实,这样更方便快捷。

能分开的分开开 很多时候,全场坐的人越多领导越有感觉,可人越多,会议的效果却越差,成反比。一些跟大家无关的会议内容往往导致会场纪律涣散,交头接耳的有之,玩手机的有之,睡觉的有之。如今学校越来越大,校区越来越多,开个教师会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像机关单位,整个下午都可以开会,所以要到学生放学,大家三三两两集中到会议室时间都傍晚了,等一个一个领导布置好工作,人家都吃好饭了。面对这样的会议,有多少价值,很多教师觉得反正校长也不认识我,无所谓。来一个不多,不来也不少。要是这样的会议能根据职能分开开那该多好呀,比如本周班主任工作会议,下周任课教师工作会议,甚至可以更小,教研组会议、办公室会议,这种小型的会议对于学校管理的执行会更有效。如办公室会议,可以让办公室主任主持,讲讲学校布置的几项任务执行情况,班级和办公室出现什么新问题,需要注意什么,要是每个办公室都有分管校长去参加,这样的效果比大会不知要高多少倍。

会议需要开,但要看效果,更要看作风,需要我们创新会议方式,使工作落在实处。

会议纪要的形式 篇4

1、区域性ST(Speaker Tour):指省内区域性的学术研讨会,比如6月7号我们在湖北襄樊市举办的襄樊十堰地区的妇科产品学术研讨会即为此种类型,我们通常会首先征询当地妇科领域学术带头人的意见:希望听到哪些方面的学术内容?希望请到省内哪一位教授过来讲课?然后我们会根据我们产品的具体情况,省内KOL(Key Opinon Leader)培养的情况,选择与我们产品相关的,当地客户又比较感兴趣的学术主题,讲者方面我们也会优先选择对我们产品比较有倾向性的讲者。6月7号的会议我们邀请了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的教授作为武汉讲者,襄樊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担任会议主席,学术内容包括了两个方面:一部分是客户感兴趣的话题,用于前期炒作会议,吸引客户到会;第二部分为我们自己产品的专题介绍,强化产品学术观点的推广。该类型学术推广会议的优点:邀请客户集中可以充分讨论,学术话题可以个性化,会议筹备简单可以多次开展,会议成本低;缺点:难以请到知名教授(区域太小,知名教授无时间下去),这样对于当地客户吸引力不够;当地医院关系难以协调(往往当地几家医院都存在竞争关系,很难协调大会主席)。

2、大医院论坛:指以省内某家在某一专科领域全国知名的医院为主办方,我们和该科室共同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比如我们在皮肤科领域与武汉市一医院的合作,邀请该院知名皮肤科专家进行半天的专题学术报告,同时邀请许多曾经在该医院进修的客户参加会议,并做医院科室的参观交流。该类型学术推广会议的优点:借助了大医院的学术影响力,做好了该大医院的推广工作;缺点:学术话题的确认比较难,需要兼顾大医院和我们自己产品的要求,往往这些大医院希望讨论的学术话题与我们产品希望的相去甚远,客户的邀请需要有一定的选择性(部分医院会不认可该医院),

3、省级ST:指全省范围的专题学术研讨会,这应该是处方药学术推广会议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比如3月22号武汉神经科产品、3月29号武汉皮肤科产品、5月24号宜昌肛肠科产品的湖北省内学术研讨会均为此种类型。当然这其中又略微有一些差别,比如3月22号的神经科产品学术会议,我们邀请的大区内的山东济南KOL担任大会讲者之一,这主要是考虑我们当地这一领域的讲者比较强势,而去年我们当地的KOL曾经被邀请到山东济南去讲过课,所以此次做出这样的选择,有利于KOL之间的相互交流;3月29号的皮肤科产品学术会议,我们团队在这一领域是第一次做省内的学术会议,所以我们借助于了总部市场部力量,直接请市场部产品经理帮我们进行了讲者的邀请,同时我们在市场部的建议了邀请了湖北的皮肤科主委担任大会主席;5月24号的肛肠科产品全省的学术推广会议我们选择在宜昌召开,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该产品覆盖的客户比较少,利于我们的外地集中开会,成本不会太高;2、该产品的学术话题确实比较少,需要从会议地点等方面更好的吸引客户;3、我们已经计划好7月5号邀请一位全国知名的教授到武汉来做全省的讲学。该类型学术推广会议的优点:客户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学术话题及会议的形式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主导,大会讲者的邀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定,学术内容方面具有很好的延续性,会前会中会后的工作有利于销售代表与客户的充分接触;缺点:时间协调有难度,涉及到多方面(大会主席、本地讲者、区域讲者),会议地点通常只能选择在中心城市,对于外地客户参会积极性有影响,此种形式的会议各公司都在采用,会议通常选择在周末,所以经常出现同一个时间很多公司的会议同时举行,很多客户把来参加你的会议看做是给你面子,给你机会;由于涉及到外地讲者、外地客户的住宿差旅等费用,所以会议成本比较高。

论俄国形式主义的“形式”是什么 篇5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形式”释义

摘要:俄国形式主义是1915到1930年在俄国兴起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它们反对过去对作品叙述方式和内容的批评研究,从把重点放在作品的表现内容转向了对作品形式的研究。即使这一股文学批评思潮存在时间十分短暂,但是却是西方文学史上重要的思潮,并且对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文风技巧、陌生化和文学性三个层面来加以分析。文风技巧、作家作品风格、题材流派就是“形式”的内涵。“陌生化”就是“形式”的变异。文学性和审美性也就是“形式”的追求和中心。

关键词: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文学性

俄国形式主义是1915到1930年在俄国兴起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它们反对过去对作品叙述方式和内容的批评研究,从把重点放在作品的表现内容转向了对作品形式的研究。即使这一股文学批评思潮存在时间十分短暂,但是却是西方文学史上重要的思潮,并且对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具有很大的影响。那么“俄国形式主义批评”里面“形式”二字应该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应该从文风技巧、陌生化和文学性三个层面来加以分析。

文风技巧是一个文学作品得以形成的主要框架和结构。形式指的就是作品的语言形式,包括文学体裁流派风格文章中使用的各种技巧。俄国的文学批评家如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森等将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对立起来,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有其独立性,应该脱离具体的现实,不应当只是表现现实生活,应当从文学史和作品本身来进行研究。这种“形式”除了应该是文章中各种写作技巧的叠加形式,还应该是一种与文学流派、文学作者相联系的文学系统,和具有自身特点的不是完全依附于外部世界的表现形式。比如说,在写作技巧方面,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梯形结构”和“环形结构”,这种“梯形结构”和“环形结构”约束了文本本身,就应该是文本本身的“形式”。而且文学作品应该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只能够通过形式表现出来,俄国的形式主义批评家们并不重视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容,只是注意作品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出来,内容只不过是为了使形式更加鲜明。比如说什克洛夫斯基曾指出“: 托尔斯泰最通常的程序是他拒绝认知事物, 描述事物如同第一次见到一样, 称点缀(《战争与和平》)为一小块绘彩纸板, 称圣餐为一小块白面包, 或者相信基督教徒责备自己的上帝 „„”1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什克洛夫斯基的眼光并没有放在《战争与和平》这本小说主要叙述的内容本身上,而是过分注意列夫托尔斯泰描写“点缀”和“圣餐”的细节。这也体现了形式 1什克洛夫斯基:《故事和小说的结构》 ,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 第 20 页 主义批评家们比较关注的是文章中描写事物的技巧,而并不是作品或者内容本身。虽然,这种重视文本写作技巧的行为可以对先前俄国文学批评中过分重视内容而忽略作者本身的涵养等进行纠正,但是过分重视文本的技巧和系统也会使人们无法体会到文本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所以,文风技巧、作家作品风格、题材流派就是“形式”的内涵。

“陌生化理论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2也是“形式”这个词的涵义之一。俄国的形式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的发展应该是艺术手法和技巧的变迁。但是由于形式是比较固定的,形式所要表达的内容也基本相似,为了使读者获得新的体验,并且感知到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细节,就必须要对“形式”进行变异,把“形式”进行陌生化处理,让读者观察到这种形式的变异,从而对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艺术之所以存在, 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 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 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 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 使形式变得困难, 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 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3为了加强读者对日常事物的离奇化和独特性感受,并且延长读者的审美过程,就必须对“形式”进行模糊化的处理。比如说上文中所提到的什克洛夫斯基对托尔斯泰小说《战争与和平》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的这段话中就使用了“陌生化”的手法。“点缀”和“圣餐”都是大家所熟知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的事物,但是托尔斯泰却把它们形容成是“一小块绘彩纸板”和“一小块白面包”。这种描述让大家对平常生活中可见的事物感到陌生,甚至需要思考一段时间才能够明白它们所指的是什么,就这样,作者可以有效地延长读者的审美过程,这也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这个艺术的欣赏。使得读者在阅读作品的时候不乏味。所以说,“陌生化”就是“形式”的变异。

俄国这些批评家之所以如此追求“形式”,就是为了达到对文学作品本身文学性的追求。这种文学性是一种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他们希望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发现一种诗性特征,而且并不希望文学太靠近现实社会而导致这种艺术不能够被正确的欣赏。上文提到的“陌生化”之所以要拉长审美的过程,也是为了加强读者的审美感受,达到对生活感觉的正确回归,使人们摆脱日常生活观念的强烈束缚。其实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们并不在乎文学作品本身说了什么,而是在乎这个作品是否能够给读者带来全新的审美感受,让读者真正的把文学当作一 2杨帆:《陌生化 ,或者不是形式主义———从陌生化理论透视俄国形式主义》,《学术界》(双月刊),总第100 期, 2003.3 3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巧的艺术》 , 见《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四篇论文》 , 内布拉斯加 1965 年 版, 第 12 页 门艺术。文学性和审美性也就是“形式”的追求和中心。

所以我认为文风技巧、作家作品风格、题材流派就是“形式”的内涵。“陌生化”就是“形式”的变异。文学性和审美性也就是“形式”的追求和中心。“形式主义批评”虽然太过于极端,但是对后来的英美文学批评和欧洲文学批评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玉能:《西方文论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会议纪要的形式 篇6

encourage只用作及物动词,通常接名词、代词或“名词所有格〔物主代词〕+动名词”作宾语; 也可接以动词不定式充当补足语的复合宾语,此时动词不定式可能指未来的.动作,也可指正在进行的动作; 还可接介词in引起的短语,表示鼓励某人目前正在做的某种事情。encourage可用于被动结构。

encourage的主语一般是人,偶尔也可以物作主语,这时的意思是“有助于”。

encourage的宾语一般也是人,如接非人称宾语,则意为鼓励某人做、干、形成、使用等,可以理解为鼓励人去行动的省略形式。encourage在接“名词所有格〔物主代词〕+动名词”作宾语时,不可用于被动结构。

会议纪要的形式 篇7

毛泽东的诗词气魄雄伟豪迈,格调阳刚恢弘,意境高远壮阔,树立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艺创作典范。对于山水画家而言,以毛泽东诗词为创作题材,既是表达对一代伟人的无限崇敬与爱戴,彰显山水画的社会意义与教化功能,又是充分挖掘诗词中潜在的可创作因素,寻找山水画创新的突破口,实践毛泽东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毛泽东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首先提出来的,他在谈到新民歌时指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族的,内容应当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统一。”同年5月,他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再次强调指出:“革命精神与实际精神的统一……在文学上,就是要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统一。”1960年7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周扬作的《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报告,进一步肯定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提倡两结合文艺创作方法的五、六十年代,毛主席诗词深深感染着山水画家,极大刺激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山水画家几乎人人都画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如傅抱石、李可染、钱松喦、陆俨少、关山月、黎雄才、魏紫熙、何海霞、潘天寿、张凭等。尤其是傅抱石和李可染,他们一生画了大量毛主席诗意山水画,有的诗词主题反复图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山水画品类。

五六十年代的毛泽东诗意山水画中,最能体现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无疑是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1959年)。《江山如此多娇》表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意,突破了时空界限,描绘了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妖娆壮阔的图景。这幅山水画不但画幅巨大,在我国绘画史上罕有其匹,而且画面气魄之大,意境之新,布局之美,也是我国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作品表现出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民族文化心态,树立了民族绘画新的审美范式。

傅抱石早在创作《江山如此多娇》之前,就开始毛泽东诗意山水画的探索。1950年,他根据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创作了第一幅毛泽东诗意画,之后便一直乐此不疲,直到生命的最后。傅抱石是新中国美术史上探索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创作最先取得历史性突破和成就的画家,他将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引入大众化审美领域,并为山水画家的创作思路开启了新的门牖。诗画皆为文艺巨擘之作,相得益彰,珠联璧合,诗因名传,画因诗显,从而使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在新山水画中获得了崇高的文艺声誉和政治地位,为传统的山水画摆脱在50年代的生存困境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继傅抱石之后,将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创作推向更新艺术境界的代表画家是李可染。李可染为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创作树立了更为新型的时代审美范式。五六十年代是李可染艺术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李可染多次长途旅行写生,并直接对景创作大量速写和水墨画稿,在此基础上构思了许多富有现代感和个性风格的山水画作品,初步展现出“李家山水”的风范。他将西画的素描造型技巧和光影效果融合在传统水墨的表现语言中,使画面浑厚华滋,幽邃莽苍,富有时代气息。

李可染对毛泽东的诗词分外倾心。1959年秋,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江山如此多娇——李可染水墨写生画展”,这是他山水画艺术探索期的总展示。1963年,他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创作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李可染毛泽东诗意山水画的成熟之作。此作抒写南国深秋景色,带有理想化和抒情性的诗意色彩。画家采用积色法,大量使用朱砂、朱膘,使画面局部产生如油画般的笔触和肌理效果,成为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图式;同时,该画又不废中国画传统,在笔墨语言上融会中西,在瑰丽深沉的色彩中融入中国画传统笔墨神韵,色墨并用,皴擦结合,产生出苍润浑厚、绚丽华滋的艺术效果;构图饱满丰实,气势沉雄博大,格调高旷典雅,意境幽邃蕴藉。

傅抱石和李可染的山水画都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恰当地表现出毛泽东诗词的恢弘意境,形成了一种时代文化气象,为中国画的创新树立了成功的典范,拓展出中国画表现的广阔空间。

课堂小结的形式 篇8

1、知识梳理型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概括式的小结

例如,初中几何中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把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列出来,使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知道,有哪些条件可选,使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能力得到提高。

3、问题式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结构。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可为: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然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加以提问,学生逐一解答。

③对比式小结

校本教研的形式 篇9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研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区域性研究活动、送教下乡、大型竞赛、校本教研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越来越多,而校本教研无疑是各

种形式中与广大教师联系最紧密,对教师的教研水平提升作用最大的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它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在校本教研体制里,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校本教研正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如何让校本教研扎实有效地开展而不流于形式呢?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最有效呢?

(一)长年坚持的教学能力提高活动。

为了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学校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⑴议教:集思广益

由全体或部分教师在一起议教,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群策群立,集思广益。议教的范围可以是全校的和年级的,也可以是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以备课组议教最为常见,效果也最好,因为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致,话题共同,而且这种议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搞好了备课组的议教,就可以为其他范围的议教提供范例。

备课组议教要根据学期教学内容和任务划分议教的次数和每次议教的内容,将每次议教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教师,以平均任务、轮流进行方式为最好。每次议教时,由牵头教师先做课程说明和教材分析,包括该内容的课程目标是什么,在教材中的地位如何,同前后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本此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拟采取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分析。其他教师再发表意见,可以赞同,可以提出异议,可以补充材料,可以完善教学方式。也可以进行同课异构,“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议教要将“议教材”和“议学生”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才容易理解和接受,才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造精神。比如说导入怎么做,情景如何创设,活动如何开展,探究的层次和深度把握,提问的角度和策略,课堂气氛的调控,内化情感的时机等等都应该是议教的重点和核心。总之,要通过议教“激活”教材、“激活”学生,“激活”课堂,要重视教师的“教”,更要重视学生的“学”。

⑵磨课:渐入佳境

议教毕竟还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议教的效果如何,教学设计符合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能不能到达预期效果,还要靠课堂教学来检验。实践出真知,实践也长技能。磨课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磨课,是以一定的教师群体为单

位,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主题,通过反复上课,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教学活动。磨课的参与范围可大可小,可以是全校的和年级的,也可以是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以教研组为单位举行效果最好。磨课一般分三

个程序:第一步,上课教师进行准备,初步说课,根据其他成员的意见,可以对

教学设计进行初步修改,并进行试教;第二步,根据施教情况,开展评课活动,重点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办法,然后根据评课的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再施教,这可能有几个反复,当然第二次或者第三次上课的教师可以是原教师,也可以是其他教师,但教学内容不变(当然班级有变化);直到到达比较理想的效果和境界为止;第三步,进行总结评议,总结得失,从而到达“一人上课,整

体受益”。这比起过去泛泛开展的应付差事、例行公事式的公开课,效果不可同

日而语,“磨课”的作用在此,“磨课”的魅力也在于此。

磨课应该重在强调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发现教学运作中的偏差,有效地纠

正教学与目标的偏差。教研评课要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反馈渠道,让教师在自我实

践与反思,同伴互助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纠正背离目标的倾向。磨课应该强调

研究和解决问题,找到问题后,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充分认识教

学问题的性质、内容、结构及外部影响,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确定解决问

题的办法和策略,让参与教师对教学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

分析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教学能手和专家。

⑶竞赛:能力提升

在磨课中发现的有些问题可以马上解决,如个别环节的设置,材料的取舍

等等。有些问题的解决却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如处理教材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学基本功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校

本教研同样可以大显身手。以校为单元开展各种形式的旨在提高教师素质的竞赛

活动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是其他级别的活动(如县级、省市级等)所不能比拟的,它既可全员参与,人人行动,又不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在竞赛活动中,人人既是参与者,人人又是评委,大家既当运动员,又当

裁判员。这种以全员参与为形式的校本教研,能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种

发扬重在参与精神的校本教研又能使每位参与教师有所收获。竞赛的形式可以多

种多样,如普通话竞赛、电脑操作大赛、演讲比赛、说课比赛、命题大赛、个人

才艺展示、优质课竞赛、教学论文评比、辅导学生大赛、青年教师竞赛、中年教

师比赛等等;竞赛的内容可以千差万别,如语文、数学等等,但每次最好只有一

个合适的主题,而且尽量要扩大参与面。例如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可请中

老年教师当评委,举办说课比赛,在年级组或者教研组内先初赛,再推荐优秀者

到学校参加比赛,比赛评委可设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总之,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提高。

⑷听、评课活动

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上课、听课、评课

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通过上课、听课、评课

活动,一方面,能使学校领导直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便于领导发现教师

教学优点,并进行总结推广,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直接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听课、评课,使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

同提高。现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具体要求: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我们设计了“每周观摩课”活

动。全校11个教研组,学期初制定每周观摩计划,定时、定人,每周到固定时

间老师直接到班听课,之后进行集体评课:①反思性评课:由上课的老师根据自

己的教学设计,结合上课的实践,进行反思性自评,并提:出个人的疑惑,供大

家讨论;②对比性评课:研究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与上课教师作对比性

评课,从不同的教法中取长补短,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③总结式点课:活动

主持人(通常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或研究小组组长)作总结性发言,并布置本

次教研活动的书面作业。这样每周就有11位老师上公开课,每人每学期平均上

2—3次公开课,听并且参与评几十节同科老师的课,一年下来老师们的教学能

力快速提升,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互动体验式地主持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

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以教学的理论、过程、素材等为载体进行的教师研讨活动,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管理,注重新型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提高教

研活动质量与效益的现实需要。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学校教研活动工作

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思考,去解决。

我校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工作要点,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学校教育

教学水平的基石,将课题专题研究和基于课堂教学常态问题的研究相结合,在提

高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开展工作。摈弃了一般学校教研组长领学理

论的传统做法,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每个老师自主选择主题轮流主持本组

活动。学期初,每位老师根据“实效、趣味”的原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内

容和活动形式,制定好教研计划,每周各组在固定时间开展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如谈话式、观摩式、辩论式等,要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一年来,互动体验式

地主持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研积极性,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

(三)扎实有效的班主任培训。

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的主要管理者,是班级工作的核心组织者和直接领导者,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学生的重要职责。班级工作是学校的基础工作,班级工作的好坏与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然而,班级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完成的。因此,认清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加强对班主任工

作的领导便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工作,对班主任工作的领导,首先是建立和完善班

主任工作制度,使班主任有章可循,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为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培养一支爱岗敬业的班主任队伍,学校实行

班主任周培训、总结制度,每周固定时间进行班主任分组学习,讨论、总结班级

管理经验;每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班主任每周工作概要》

下发给每个班主任,指导班主任具体工作;定期召开班级管理工作现场观摩活动;

学期末举行学校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快速提

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提高了班主任幸福指数,也促进了学校规范管理、持

续和谐发展。

(四)骨干教师辐射培训。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我们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

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我校目前有2名省级教师教育专家,5名省级名师,7名市级名师,30名省市级骨干教师。学校让骨干教师定期举行讲座、示范课等活动;凡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学习的老师,回来必须培训全校教师,如今年刘公社、何慧丽、田训、李明国等多名老师外出培训后都进行了学习汇报,实现了“一人学习,全校受益”的目标,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提高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使团体的智商大于个人的智商,使学习力转化为创造力。

针对教师当前科研能力薄弱,我们在学科建设中融入团体学习精神,学科由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主干课主讲教师、科研骨干教师及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一支教研组,这些教师各有所长,知识、技能、性格、气质互补,他们有学科建设的共同愿景,互相分享合作,给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分享计划和资料产生新的想法,努力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在团队合作学习中,为了消除习惯性防卫,要鼓励每个成员说出心中的设想,进入真正交流思考的境地,以发现远比个人更深入的见解。在每次教研活动中,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构建起一支较为严密而又富有活力的教研队伍,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例分析、课题研究、实践探索等多种活动方式,对学校有效教研活动进行引领和指导,利用这些骨干教师队伍的引领与辐射作用,把全校教研力量整合起来,提高了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了我校教研队伍的活力。所以,鼓励教师说真话,适当增强具有正面效应的团队内部交锋,消解具有负面效应的团队冲突,创造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坦诚和谐气氛,整合了每位教师的力量和贡献,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带动全校老师的共同成长。

(五)扎实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加强互动研讨。

互动研讨是一种合作性的教研形式。通过互动研讨可以加强教师间的交往、沟通与合作,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为此,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互动研讨活动,指引教师参与集体性听课活动,在集体讨论中把自己听课的收获、感悟和困惑都提出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与其他教师一起探求解决的方案;要求教师在研讨中听取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分享别人的经验,分析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取长补短;鼓励教师互相进行交流、对话,共同分析教学研究中的重点、焦点问题,接受别人的先进思想和正确建议,以获得专业引领。结合我校年轻老师众多、骨干教师也多的特点,学校发起了鼓励年轻老师主动拜师的倡议,并针对拜师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已经有20位老师结成了对子,形成了浓厚的互帮互助的教研氛围。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六)注重反思教学实践。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

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要为行动而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到科学理论的依据,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要在行动中研究,反思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在实际行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行为;要对行动进行研究,每次行动之后对整个行动进行反思,增强新课程改革的体验,总结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提炼和升华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典型案例和教育故事。

新学期开始时,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一个课后反思笔记本,要求老师在上完一节课后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

会议纪要的形式 篇10

企业管理形式是企业管理理念与发展趋势的外在具体表现,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唯物辩证法认为, 任何事物都需要其存在形式, 没有形式, 内容就无法表现出来。内容是事物或系统的内部诸要素、过程的有机统一, 形式是客观内容的外在表现, 是物质的、客观的, 没有对与错、是与非之分的。而形式主义则是片面地注重、追求形式而不管实际情况, 或只看重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屑于分析其内在真实本质的思想方法。那为什么人们一看到形式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形式主义呢?这既有历史问题, 也有认识问题, 我们先从形式与形式主义看起。

一、形式与形式主义的主要区别

形式与形式主义与生俱来就行影不离, 是一件事情的两面, 做同样一件事, 为内容服务就是形式, 为做而做, 脱离内容就是形式主义,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形式是客观需要, 形式主义是主观人为。

比如, 如实记录生产过程控制数据是维护装置稳定的客观需要。而不巡检, 人为填写数据就是主观人为的形式主义。

2、形式是无意识的, 形式主义别有用心。

比如, 微笑服务, 热情接待, 是正常的礼节形式。但是, 如果只是喊喊口号,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就是别有用心的形式主义。

3、形式是有效的, 形式主义是无用功。

比如, 开展“深入群众促和谐, 凝心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 这是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表现形式。但是, 如果只是说些空话套话, 走过场, 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那就演变成了形式主义。

4、形式是朴实无华, 形式主义是花里胡哨。

比如, 正常维护环境卫生, 实事求是反映情况总结经验是朴实无华。但是, 如果平时脏乱差, 检查时说空话喊口号, 到处粉刷一遍应付检查就成了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

二、有效的管理形式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形式为主题服务, 只有紧扣主题, 目的明确, 才能使有效的资源更好的为目的服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形式, 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尽量减小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 以便使企业利润尽可能最大化, 这是企业管理的“内容”。那么它的“形式”是什么呢?就是企业日常运行的管理模式或管理制度。

一说到具体的规章制度, 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约束”这个词, 个体的人总是喜欢“自由”, 对“约束”总是那么不自在。粗看起来, 无拘无束的自由诗最能抒发人的胸臆, 然而真正值得咀嚼的诗句往往来自格律诗, 正如德国文豪歌德的那句“在限制中才显露出来能手, 只有法则能够给我们自由”就是对“自由”与“约束”最好的诠释。恩格斯说过“走进工厂, 请放弃一切自治”。企业是个集体, 由许许多多不同的个体组成,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所有的个体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最高利益, 个人的自由必须服从于企业的规章制度, 这就需要管理。不同的企业其组织形式不同、组成人员不同、创造的产品不同, 这就需要不同的管理形式。

就拿扬子公司来说, 企业生产规模大, 属于特大型国有企业, 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及烃类衍生物的生产和销售, 属于易燃易爆行业, 装置多、产品多、人员多, 装置技术含量高, 人员整体文化程度高, 其管理形式必然有别于一般劳动密集型企业, 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 其管理形式也必然要不断更新发展, 不断补充新的管理理念, 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从ISO9000到卓越绩效模式, 从强化安全管理到引进杜邦安全理念, 从加强员工管理到全面推广《员工手册》, 从人工上报物资计划到推行ERP管理, 一步步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发展印证了扬子公司的发展历程, 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为扬子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 企业管理形式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三、造成对管理形式认识偏差的成因

造成人们对管理形式认识存在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者的责任, 也与人们认识的偏差有关联, 历史上形式主义的泛滥也给人们的心里留下了阴影。

1、管理者的管理偏好引起的偏差

一部分管理者比较多地关注实体问题、目标问题、结果问题, 习惯于令行禁止, 对管理程序没有兴趣, 有时甚至不管程序的正当性, 随意变通程序, 采取一种注重“实效”的方式来理解和运用管理手段处理问题。比如, 厂长到现场当班长, 车间主任到现场当操作工扳阀门, 领导发现有人违反规定, 如果不按管理程序与管理规定处理, 或是完善程序与制度, 而是越俎代庖, 或从严从重, 或从轻发落, 完全以个人的意愿来处理, 就会让员工觉得管理规定形同虚设, 使管理模式流于形式。

2、人们的认识不足引起的偏差

由于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与个人经验的影响, 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习惯于以自己的认识来推断他人。就象有些人对管理工作不甚了解, 检修设备时认为将活干完就好了, 对检修前的设备状况确认, 检修结束时工完料净场地清, 检修完毕时的多方确认以及检修结束后的资料登记是没事找事干;也有些人自己不按工作流程办事, 不及时做好工作记录, 到检查时, 临时补台帐或做假记录, 因为自己是在搞形式主义, 认为检查也是形式主义;还有一些人自身存在惰性, 讲话不负责任, 对不了解的情况就随意扣上“形式主义”的帽子, 将正常的管理形式说成是“形式主义”, 把提升企业形象说成是“要面子, 不要里子”等等, 都是人们的自身认识偏差造成的。

3、历史问题产生的认识偏差

由于经过大跃进、文革等特殊历史阶段, 人们对文山会海、浮夸风等形式主义非常反感与厌倦, 并已经在心中形成了定式, 以至一部分人一提到要检查就认为是搞形式, 一说到开会就觉得是扯皮, 一推出新的管理理念就说是玩花样。由害怕形式主义到否定一切形式。

四、如何消除人们头脑中对形式的成见

1、夯实基础管理, 严格按程序办事

现在各个企业的管理制度非常多, 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我们不缺制度, 欠缺的是执行, 管理是一个从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到反馈的过程, 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严格按程序办事才是最好的执行。就如石化系统的“事故四不放过”原则一样, 从分析事故的源头到采取措施再到当事人与周围群众受到教育要形成PDCA循环, 即要“认认真真走形式”, 形成长效机制。要形成长效机制, 夯实基础管理是重中之重, 常言说的好“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基础管理相当于女人衣橱中的黑色连衣裙:必不可少、极为实用、简单得让人迷惑。它任何时候都是企业管理的基石。因此, 夯实基础管理, 按程序办事, 才是溯本求源。扬子公司在基础管理年提出要夯实“三基”就是要强化基础管理, 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班组、扎根在基层、深埋于员工心中。这两年又提出“履行工作标准, 提高执行力, 争当优秀员工”主题教育活动, 履行工作标准就是要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办事, 提高执行力就是强调对制度的落实与控制, 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受到实效, 不致流于形式。基础打牢了, 按规定办事, 既维护了制度的权威, 保证了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堵住了挑刺的口舌。

2、管理形式要与管理对象相适应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对管理形式的要求不同。有人说日本文化是空心的, 搞的都是表面的、形式的、现象的与程序的东西, 到了内核层面, 却是一无所有。典型的例子是日本人准备礼物极其重视包装, 他们认为包装比礼物重要, 包装所代表的虔敬、亲善、不厌其烦与一丝不苟, 远远比礼物本身的价值重要百倍。而中国人对物质东西的看重往往远甚于非物质性的那一面。即在形式与内容的比较中, 天平的重心经常是偏向后者, 一般认为包装是表面、是现象、是形式、是程序, 而礼品才是实质、是内容、是目的。因此, 我们的管理形式一定要适合特定的管理对象、特定的环境, 否则, 就会被认为是形式主义而遭抛弃。扬子公司每年都对员工进行考核, 几年前一直延用年终写一份个人总结, 自评以后领导再进行打分, 但不同岗位人员工作内容差别很大, 很难比较。扬子公司于2007年开始调整考核办法, 不同岗位人员年初制定各自的目标任务协议, 年终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有效地解决了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的绩效考评兑现, 差别化的绩效考核办法让员工口服心服。在“以人为本”的今天, 人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 让大家了解企业, 了解企业管理程序, 了解自己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 共同管理企业, 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3、创新管理形式, 适应形势发展

管理是一门艺术, 新颖的管理形式使人如沐春风。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 人们对新事物总是表现出一时的兴趣, 但新鲜感一过又易表现出一种厌倦感, 可谓是“喜新厌旧”。因此, 管理者首先应在管理形式上下功夫, 要有创新意识。比如原来的人事管理, 现在是人力资源管理, 不仅是名称发生了变化, 其管理内容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将人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来管理, 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更是将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其次还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否则这个“新”经过一段时间后, 在员工眼里又变成“旧”, 就拿扬子公司来说, 九十年代主题教育的内容是“我就是公司, 我就是扬子”, 但随着改制、买断的实施, 员工对“我就是公司, 我就是扬子”有了质疑。2004年之后开展了“履行工作标准, 提高执行力, 争当优秀员工”的主题教育活动,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007年在连续开展“履行工作标准, 提高执行力, 争当优秀员工”主题教育活动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主动改善一切”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但是无论有多“新”, 无论有多“变”, 都要建立在有效性这个基础上。我们引进了许多国外的管理理念——360度考核、平衡积分卡、绩效考评等等, 但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采用不同的管理形式, 才能确保有效实施, 收到实效。扬子公司在安全培训过程中, 采用PPT教学方式, 将现场违章行为制成幻灯片, 通过播放媒体在职工中进行教育, 由视觉冲击产生的效果远比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有效的多, 更能给员工产生深刻的印象。

管理是一个双边的动态过程, 每一种管理形式、每一项管理措施的付诸实践, 在被管理者的心里都会产生一个心理反应过程, 是欢迎接受, 还是抗拒不受, 都会通过被管理者的外部情感的表露而体现出来。因此每一种管理理念的推出, 管理者都要沉下心来, 始终保持与被管理者的沟通与交流, 掌握了解被管理者心理感受, 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弱化、钝化矛盾, 在精细到位上下功夫, 才能受到被管理者的信任与推崇, 甩掉形式主义的帽子, 实施有效的管理。

摘要:日常管理中经常有人说这也是形式主义, 那也是形式主义, 似乎管理就是在做形式。本文从形式与形式主义的四种主要区别着手, 说明形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并通过剖析人们对管理形式产生偏差的三种主要成因, 即管理者的管理偏好、人们的认识不足以及历史问题等, 进而提出消除人们对形式产生偏见的办法, 即一是夯实基础管理, 严格按程序办事, 二是使用的管理形式要与被管理者相适应, 三是要不断创新管理形式。

上一篇:二上复习计划和教案下一篇:借口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