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精选6篇)

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 篇1

法治政府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我乡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结合我乡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四大战略、四化工程、六大支撑体系”的发展思路,坚持党的核心领导作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进一步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服务中心,强化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为我乡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任务及重点

1、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党委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2、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基层人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 — 1 —

和决策权,实现乡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3、切实提升重点人群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一是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二是加强公务员和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能力;三是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四是加强个体私营户等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守法经营的自觉性;五是积极开展对村“两委”干部的法制教育轮训活动,提高村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

4、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为把我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主要抓好六项工作:(1)成立一个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召开一次动员大会;(3)培训一批法制宣传员;(4)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5)在新农村建设点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6)针对社会反映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一次依法专项治理活动。

三、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活动时间为2012年2月至2012年底,共分3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2月至4月)。成立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一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乡、村要利用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总结和借鉴其他地区法治政府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全乡各村、各部门的建设工作。

(三)考评汇报阶段(2012年11月至2012年底)。对全乡各村、各部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和评比排位,并对我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认真加以总结。

四、具体措施

(一)深刻认识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意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要把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法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为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法制保障。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各部门一是要重视法治行政全局,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效能型和廉洁型的法治政府。二是提高行政机关人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程序,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定期清理制度,确保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明主决策、公正执法,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三是以“一学三讲”(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和“法律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为载体,不断夯实法治乡细胞工程。

(三)强化司法公正,着力维护公平正义

优化司法职权配臵,做到权责明确。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权威,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依法及时纠正司法过错行为,提升司法公信力,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在司法机关人员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强化基层自治,着力促进民主建设

各村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以村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答疑纠错的监督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意识,有效保障公民民主权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民主选举,依法保障村民的推选权、直接提名权、投票权、罢免权,坚决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家庭势力干预基层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行为。

(五)强化平安建设,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各村、各部门要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健全责任体系,实行责任追究,增强维稳工作实效。积极配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防范治安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和不稳定隐患,依法妥善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作用,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

(六)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

加强对各村、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设法治政府的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对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问责。要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并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七)加强舆论宣传

乡广播电视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利用“村村通”广播工程优势,加大创建法治政府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在全乡营造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XX乡人民政府

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 篇2

关键词:十八大,法治思维,政府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然而,2013年一个让民众既纠结又愤慨的新闻事件却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各大媒体纷纷拍案而起,就连一向以理性严谨著称的官方媒体也纷纷开炮。新华社发表评论《欺负完女儿,欺负母亲,怎能这样对待你的人民?》,人民网发表评论《警惕人心渐行渐远》。这就是饱受争议的湖南永州幼女卖淫案。

1 永州幼女卖淫案纪实

1. 1“乐乐” ( 化名) 被强奸、被迫卖淫案

2006年10月1日—2006年10月30日,唐慧女儿11岁的乐乐 ( 化名) 被强奸、强迫卖淫。

2012年6月5日,湖南省高院判决六个犯罪嫌疑人,两个死刑,三个无期,一个十五年 ( 未成年人) 。

2014年6月12日,最高法院未核准两犯罪嫌疑人死刑,将案件发回湖南省高院重新审判。

2014年6月13日至今,湖南省高院重新审判案件过程中。

1. 2 上访母亲被劳教案

2012年8月2日,唐慧因女儿案件不被受理而上访,因为上访而被劳教一年半。

2012年8月10日,湖南省劳教委复议决定撤销对唐慧的劳教。

1. 3 上访母亲因被劳教而要求国家赔偿案

2012年11月5日,唐慧向永州劳教委申请国家赔偿被拒绝。

2013年1月23日,唐慧向永州市中院提起诉讼,要求永州市劳教委赔偿,一审败诉。

2013年7月15日,湖南省高院二审判决,唐慧胜诉。法院判决永州市劳教委赔偿唐慧侵犯人身自由赔偿金1641. 15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永州幼女卖淫案跌宕8年,至今仍悬而未决。

2 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几点思考

2. 1 重视网络舆情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在媒体监督、呼吁下,2012年6月5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此案做出终审裁定。但是2012年8月2日,唐慧却因为上访被永州市劳教委劳动教养1年半。消息传出后,网络舆情形势急转直下,之前力挺湖南省委的公众纷纷倒戈。永州市公安局仓促应对,以微博的形式向公众解释劳动教养唐慧是因为她曾经7次上访。微博发出后,引起了网民的群攻。湖南省政法委2012年8月6日迅速成立调查组赴永州调查此案,并于2012年8月10日撤销了唐慧劳教决定。

湖南省政法委对网上舆情的应对迅速、积极、主动,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永州市劳教委应对失误造成的被动局面。让唐慧案在顺应民情民意的基础上,以法治的手段,在法律的框架内圆满收场。这比单独用行政命令、领导批示来解决问题更能体现“法治湖南”所倡导的民主、法治精神。湖南省委有效应对媒体,成功化解信任危机,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应对,给各级政府以下启示:

( 1) 要建立舆论监测体系。政府要时刻关注民情民意,尤其出现群体性、突发性新闻事件后,更要高度重视收集最新的舆情信息。一旦出现了曝光的热点事件,政府要不间断地追踪最新舆情,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方案。

( 2) 要建立舆情处置机制。政府要未雨绸缪,事先预备多套应急方案。当重大事件出现时,要力争在24小时内及时发布新闻,确保政府信息公开透明,避免出现公众恐慌,避免被动挨打的局面,在最大限度内消除负面新闻对政府带来的不利影响。

( 3) 要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导权。政府要有能力与网民、媒体进行良性互动。政府要学会联合官方主流媒体牢牢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不断释放正能量,澄清误解,挽回政府形象,引导公众相信政府会拿出积极的解决方案,避免政府公信力受损。

2. 2 培育法治思维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永州幼女卖淫案中,公众对各级司法机关的职务行为产生强烈的质疑: 第一,派出所对犯罪嫌疑人强迫卖淫、强奸等拒不立案,直到唐慧“以死相逼”、公安局局长批示才立案是否公平? 第二,嫖宿幼女的100余名嫖客为什么无一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有民警协助犯罪嫌疑人“假立功”来获得减刑,公安局未予处理,直到曝光后才开始自查,是否公平? 毋庸置疑,各级司法机关的公职人员在处理永州幼女卖淫案件中所反映出的“权大于法”的官本位思想让人不寒而栗,也更凸显培育法治思维的重要性。法治思维的实质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要严格遵守法律的授权,不得违背或超越法定的程序,要切实保障老百姓的权利和利益,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主动承担法律责任。

( 1) 要以法治思维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法律思维要求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不得用“人大于法”、“权大于法”的“官本位”思想来处理公务。在行为方式上,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动的准则,任何人、政党、组织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允许超越法律的“特权阶级”的出现。

( 2) 要以法治思维提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法治思维最重要的就是限制公职人员的权力,防止他们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法治思维要求各级公职人员要依法行政,即要求他们在行政工作中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

( 3) 要以法治思维加大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力度。党的十八大对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级公务人员有能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把依法行政与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一起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要切实承担责任,加强监督检查。

2. 3 预防冤假错案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唐慧案之所以让公众如此愤慨,究其原因就是这是一起突破公众道德底线的冤假错案。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懂得100 - 1 = 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99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100% 的伤害,绝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2013年8月,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明确要求:

( 1) 建立权责一致的办案责任制。明确冤假错案标准、纠错启动主体和程序,建立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法官、检察官、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隐匿伪造证据等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 2) 规范办案程序。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后,讯问应当在讯问室进行并全程同步录像或录音。侦查机关移交案件时,应当移交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无罪、罪轻或罪重的全部证据。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 3) 坚持证据裁判原则。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的,不得作为定案根据。对于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不能降格做出“疑罪从轻”的判决。对于定罪确实、充分,但影响量刑的证据存在疑点的案件,应当在量刑时做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处理。

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 篇3

一、充分认识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

(一)加强审计监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把审计监督提升到与党的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等8大监督的同等地位,同时作出了加强审计工作的重大部署。《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狠抓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推进审计职业化等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审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审计工作的战略意图,增强依法接受审计监督的自觉性。

(二)加强审计工作是建设“三个陕西”的重要保障。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以中央精神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坚持依法审计,充分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作用。加强对中省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尤其要在“促改革、促发展、促反腐”上积极主动发挥作用,为 “三个陕西”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机制

(三)依法接受审计监督。凡是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接受审计、配合审计,不得设置障碍阻扰审计。审计工作所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要依法、及时、全面提供审计所需的财务会计、业务和管理等资料,不得制定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和开放计算机信息系统查询权限的规定,已经制定的应予修订或废止。对不配合、不接受审计,阻扰审计工作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审计机关依法处理,或提请本级政府或者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严肃查处。

(四)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电子数据。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审计工作需要,依法向审计机关提供与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的电子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文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应当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数据接口,按照审计要求的数据格式提供电子数据;在确保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网络连接、数据传输、工作环境等方面积极协助审计机关开展联网审计。

(五)积极协助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履行职责需要调查、函证、问询、查阅相关资料时,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要积极予以协助和支持,并对有关审计情况严格保密。完善审计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以及其他有关主管单位的工作协调机制,对审计移送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有关部门要认真查处,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查处结果。审计机关要跟踪审计移送事项的查处结果,适时向社会公告。

(六)加大审计成果运用。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对审计机关上报的重要审计情况、审计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审阅和研究,把审计结果作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要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部门考核、领导干部奖惩、选拔任用的参考依据。

(七)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事业单位要落实内部审计职责,加强日常内部审计监督。审计机关通过内部审计自查、审计机关抽查方式进一步扩大审计覆盖面。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三、不断强化审计监督作用

(八)加大对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发挥审计促进中省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全省审计机关要持续组织实施好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着力督查各地各部门落实情况,加大跟踪审计力度,督促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政策性意见和建议。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情况以及实施效果,对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制度规定,及时予以反映,推动改进和完善。

(九)加强公共资金审计监督,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从财政资金筹集、管理、分配、使用全过程强化审计监督,促进财政预算管理规范、有序、高效运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密切关注财政资金的存量和增量,促进减少财政资金沉淀,盘活存量资金,推动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建设。要看护好财政资金和社会公益资金以及行业协会资金等公共资金,严防贪污、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公共资金安全。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持续开展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以及“三公经费”、楼堂馆所建设情况等方面的审计监督,有效控制行政运行成本,促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加大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力度。认真贯彻《陕西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条例》,建立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平台,从投资项目建设程序、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项目质量以及项目投资效果等全过程开展审计监督,促进投资项目强化管理、提高效率、顺利实施。

(十)加强民生资金、“三农”资金以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审计,促进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扶贫、救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确保资金安全、完整,严防挤占挪用,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促进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以及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确保各项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环保等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十一)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履职尽责。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强化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全面推进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重点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职尽责情况,深化审计内容,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切实履职尽责;依法依纪反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促进健全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以任中审计为主,创新审计方法,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等专项审计相结合,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高审计效能和效率。

(十二)加大对依法行政情况的审计力度,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要加大对依法行政情况的审计力度,注意发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切实维护法律尊严。要着力反映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妨害公平竞争等问题,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

(十三)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审计揭示力度,维护全省经济安全。要密切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各级政府性债务、重点地区金融稳定等情况,注意发现和反映非法集资、违规借贷等非法金融活动以及融资担保、金融租赁等业务环节的风险隐患,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

(十四)加大对经济案件线索的查处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审计发现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查处力度,重点关注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国有资产和股权转让、投融资环节、土地和矿产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揭露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违纪违法问题,注意发挥好审计与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的合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大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力度

(十五)健全整改责任制。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对重大问题要亲自管、亲自抓。按照《陕西省审计整改工作暂行办法》(陕政办发〔2012〕124号)印发的规定和要求,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整改工作的主体,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要及时整改和认真研究,整改结果在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的同时,要向同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并通过本单位网站等公开媒体向社会公告。

(十六)加强整改督促检查。全省各级政府每年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计工作以及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将审计整改工作纳入政府督查督办事项。对审计反映的问题,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要及时督促整改。审计机关要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必要时可提请政府督查等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根据各级人大监督的需要,审计的重点单位和部门,可直接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情况。

(十七)严肃整改问责。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监察、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依纪作出处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审计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被审计单位要及时研究,完善制度规定。对拒不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政府分管领导要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严格追责问责,并将问责结果向社会公告。

五、提升审计能力建设

(十八)推动审计管理模式、审计方式的创新。加大全省审计机关审计计划、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审计业务统一组织管理力度,从工作安排、组织实施、工作报告、审计处理等业务环节积累统一管理经验。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强化系统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控制,建立健全工作报告等制度,各级审计机关将审计结果和重大案件线索向同级政府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大型企业集团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项目中可以通过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方式,解决审计力量和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涉及一些专业性强的工作,可以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参与。

(十九)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逐步推行职务、职级和专业技术资格并行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培训体系,加强系统内审计人员的交流,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严把审计人员进口关,审计机关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经济、法律、管理等工作背景。招录审计人员应加试审计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专业性强的职位可实行聘任制。

(二十)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构建省级审计数据系统,省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部门应当积极协调、支持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审计机关要积极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创新计算机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推进对各部门、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审计。

(二十一)保证履行审计职责必需的力量和经费。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依法行政要求,配备合理的人员力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切实做好审计工作。按照科学核算、确保必需的原则,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切实保障本级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经费。

六、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二)健全审计工作领导机制。全省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依法直接领导本级审计机关,支持审计机关工作,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审计整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加强政府监督检查机关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已有的检查结果等信息,避免重复检查,维护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全省各级政府要关心审计干部成长,重视审计干部的选拔任用,对优秀的审计干部,可以选拔充实到相关的经济管理部门或单位任职。

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 篇4

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实 施 意 见

各村、驻乡各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根据《石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棉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石府办发„2011‟48号)文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为契机,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各司其职,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石棉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着力构建我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全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乡政府成立栗子坪彝族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长、乡安委会主任史呷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工业副书记、乡安委会副主任沙文忠、分管道路交通安全专武部长罗小康二同志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乡有关职能部门及乡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安监办,由乡安监办专职安全员李小康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各行政村庚即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安全站(点)”,拟任各村民兵连长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经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培训合格后由乡政府统一聘用。

三、组织保障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川办发„2008‟7 号)文的要求,乡镇人民政府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含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由乡(镇)长担任主任,分管副乡(镇)长担任副主任,相关所、室负责人为成员。安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本乡镇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各乡镇所属的公安派出所安排 2 名专兼职人员负责交通安全监管。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村民自治,制订文明公约,各村被聘用的安全协管员,由县财政出资发放工作补贴,负责辖区内道路交通安全信息收集、报告,协助管理处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及突发事件。各村安全协管员由所在乡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考核。

乡镇安全生产办公室专职人员及其聘用的安全协管员补助,根据《石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棉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石府办发„2011‟48号)文精神,纳入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工作装备和设备按县公安局聘用协警人员的标准,统一采购,统一配备。

四、工作职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1、掌握管辖区内车辆及驾驶人员情况,登记造册,并按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情况;

2、督促车主、驾驶人员按时进行车辆及驾证年度检、审和车辆的登记入户和转籍过户手续,督促驾驶人搞好车辆经常性的维修保养,保持车况良好。

3、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和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自觉维护交通秩序,杜绝各种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

4、教育村民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发现车匪路霸和其他可疑人员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不乘违法车,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5、管辖区内发生交通故要及时报案,保护现场,并组织村民抢救伤员,协助公安交警部门维护现场秩序和处理善后工作;

6、随时掌握辖区内道路交通状况,并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

五、工作要求:

1、充分发挥基层交通安全管理员作用,全面推进交通安全村建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明确职责,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业务知识学习。交通安全管理员要准确掌握辖区内“人、车、路”的基本情况,做到“人、车、路”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快、抓得准。要以建立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村的形式,以点带面促进全乡交通安全文明村的建设。

2、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要把农村道路上的安全管理

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较为完整的工作制度,各驻乡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想点子,出新招,不断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要进一步研究,长效机制,使我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3、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道路交通管理取得实效。各村要强化交通安全文明村的阵地建设,使村治保会、调解会、治安监控点、文明村的建设连为一体。同时要与公安、司法、民政、安办、综治等部门的落脚点相互配合、合署办公,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职责落到实处,形成有效的治安综合防控网络体系。

附:

1、栗子坪彝族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2、栗子坪彝族乡交通安全管理员职责

3、栗子坪彝族乡交通安全巡逻队职责

4、村干部联系机动车、驾驶员制度

栗子坪彝族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抄报: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安监局。

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 篇5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农村住房建设秩序,加强我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全面提高农村住房管理水平,推进秀美乡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和《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通知》(赣府厅字〔2014〕55号)的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对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规划管控

1.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各乡(镇)人民政府是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村庄规划的编制主体,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村镇规划标准认真做好本区域村镇规划。村镇规划要坚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坚持保护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避开地质灾害等危险区域和不损毁历史文化遗存等原则,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协调性、实用性和可执行性,提升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要委托具备规划资质的设计单位做好规划编制并加快规划编制力度,2015年要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村庄规划和30户以上自然村村庄规划编制,2016年上半年完成30户以下的自然村规划编制。320、319国道沿线乡(镇)2015年要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其他乡(镇)要求2016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2.严格执行村镇规划。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建房按规划建设,不按村镇建设规划选址的,不得办理审批建房。修改乡(镇)总体规划必须坚持法定程序,修改涉及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后,按城乡规划法律法规规定,报县(区)政府批准。乡(镇)政府要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村镇规划,让村民知情,接受社会监督。要及时纠正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偏差,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严控用地规模

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即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要按照节约集约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用地计划,不得超计划批地。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按下达的农民建房用地计划,根据建房户的条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科学合理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每年分批次向市政府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三、严格执行农村住房建设用地政策

1.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农村村民建房要尽量利用原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荒山、荒坡,除移民搬迁和拆迁等集中安置确需占用耕地的,其他建房不得占用耕地,占用耕地建设住房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和“占一补一”的法定义务,坚决杜绝乱占滥用耕地建房,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建设住房。严格控制宅基地面积,占用耕地的,每户不得超过120平方米;

占用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的,每户不得超过180平方米;

占用荒山、荒坡的,每户不得超过240平方米。严格执行“一户一宅”规定,消除“一户多宅”现象,建新必须拆旧。鼓励村民原址拆旧建新和拆除破旧危房以及开展空心村治理,倡导合理用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优化村庄建设用地布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明确管理权限。根据土地管理法律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审批本行政区内农村住房建设。禁止城市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建私房。开发区,安源区、湘东区和上栗县不得批准城市中心区范围内农村建房。对已建的农民住宅和居民私房,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根据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中心城区私房改造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萍府字〔2015〕6号文件),采取统一规划、集中联片改造、“公寓式”安置和货币补偿的办法,逐步消除城中村和城中地(宅基地)。中心城区规划区严格限制私房单独改造,确需改造,按萍府字〔2015〕6号文件执行。

3.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农村住房建设涉及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原则上不予批准,县、区(不包括中心城区)确需新建、改造、安置的农民建房,应当先经城乡规划部门批准。尽量避免占公路线建房,如涉及在国道、省道或其他二级公路以上建筑控制区的应当按照国道不少于20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的控制距离规定办理。涉及占用林地和河道等控制范围的,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四、严格规范农村住房建设管理

1.完善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机构。市政府成立萍乡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市长任组长,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建设、规划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规划、建设、国土、财政、交通、公路、农业、林业、农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全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指导和调度、监督、考核工作。县(区)政府、管委会要相应成立农村住房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乡(镇)村民建房规划、审核审批管理和巡查工作。乡(镇)政府要成立农村住房建设联合审核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乡(镇)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担任,城建规划办、国土所、新农村建设办等机构负责人为成员。

2.加强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应加强对村镇规划的指导检查,并在乡(镇)设立规划管理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乡(镇)规划工作有序开展。

3.建立联审联批制度。农村村民建房申请使用宅基地的,必须严格履行农村住房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建房用地审批坚持实施“二公示、三到场”和联审联批,具体程序如下:

(1)农村村民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村小组)提出书面申请,本集体经济组织(村小组)审查符合“一户一宅”和国土所审查未占用基本农田后,在本村组张榜公示。

(2)公示无异议后,乡(镇)组织城建规划办、交通办、新农村建设办、国土所、林业工作站等联合实地核查,核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

(3)乡(镇)政府审核,报县(区)政府审批同意,再次在本村组公示无异议后,有关部门单位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

(4)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乡(镇)城建规划办、国土所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后,还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符合规定的方可办理登记,颁发不动产登记证书。

4.提升农村住房设计水平。各地要按照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路网清晰和节地、节材、环保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江西省和谐秀美乡村特色农房设计图集》的基础上,挑选符合当地情况图集,将通用设计图纸向社会公布,供农村村民进行选择,并建议建房户连片改造,指导其按程序进行报建,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建设,逐步规范建房行为,消除未经设计随意建房的现象。对符合规划及设计建房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偿。同时各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村民建房质量与安全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加强对建筑工匠和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指导落实住房建设各方的质量安全责任,杜绝质量与安全事故发生。

5.加强农村宅基地建新退旧管理。宅基地申请人在村镇规划区内新选址申请宅基地时应同时与本集体经济组织(村小组)签订建新退出超标准的老宅基地承诺书。承诺将超标准的老宅基地交回本集体经济组织(村小组),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村小组)整理还耕或安排其他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户建房。

经批准异地新建住宅的,老宅基地交回本集体经济组织(村小组)时连同老宅基地使用证上交乡(镇)政府,由有权机关按法定程序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在承诺时间内未将老宅基地退回村集体,经教育仍不退回村集体、不拆除的,乡(镇)政府应依法对其老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强制拆除。

五、建立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1.明确县(区)政府和部门责任。

县(区)、乡(镇)政府和管委会对本行政辖区内农村住房建设监管负全责,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专项行动,组织拆除违法建房,恢复土地原状,并建立日常监管机制,维护农村建房正常秩序。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牵头负责全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指导和调度、监督、考核工作。

市规划局负责开展查处违反规划非法建房专项行动。

市建设局负责开展违法建筑专项行动。

市林业局负责开展查处破坏森林植被、违法占用林地建房专项行动。

市农业局负责拆除违法建筑后恢复土地原状的督促检查验收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管理局和市农办根据各自履行好部门职责。

2.实施市级督导制度。由市国土、规划、建设、交通、公路、农业、林业、农办等部门组成督导组,定期、不定期的对县(区)、管委会和乡(镇)、村庄农村住房建设情况进行督察。发现占用基本农田建房的,由市领导小组下发督办令,督促相关县(区)、管委会拆除整改到位,并追究县(区)、管委会、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责任;

发现占用其他土地,特别是对违反规划或在公路两边建筑控制区内建房的,下发督办函,并督促整改到位;

对有关县(区)、乡(镇)、部门履行职责不力的,由监察部门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落实农村住房建设监管责任制度。各县(区)、管委会、乡(镇)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县(区)长、管委会主任、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要层层签订管理责任状,具体落实责任目标、责任内容和责任追究。

村委会要及时掌握辖区内农村住房建设的线索和信息,实行农村住房建设信息员(即地灾监测信息员)报告制度,发现违法建房情况要第一时间向国土所和乡(镇)政府报告。

乡(镇)要做好辖区内日常动态管理,掌控土地使用情况,严把农民建房上报审批关,严格控制违法建房。要实行网格化管理,实行“一岗双责”,班子成员挂点包村开展巡查检查。发现违法建房,乡(镇)要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组织予以强制拆除,恢复土地原状。

县(区)、管委会要做好辖区内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日常调度工作,全面掌握土地使用和建设情况,严格制止违法建房。副县级干部分片包乡开展督查检查。要及时开展专项行动,在规划部门立案查处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限期拆除的决定后,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组织予以强制拆除,恢复土地原状。

对本实施意见出台前“开天窗”占用基本农田等农村违法建房情节严重的,在规划、国土等部门立案查处后,由县(区)、管委会、乡(镇)依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组织进行强制拆除。对符合规划和“一户一宅”要求的,依法依规办理建房审批手续。

4.实行巡查报告机制。乡级实行全天候监管,对农村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采取分片包干办法,国土所应加强对辖区内农村住房建设的巡查,对发现的各类违法建房行为应当依法予以制止,责成违法行为人立即自拆,并及时向乡(镇)政府和县(区)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县级负责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巡查,并对国道、省道和重点地区进行重点巡查,对发现的各类违法建房行为应当依法予以制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并及时向县(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报告。

5.建立奖惩制度。市政府将农村住房建设监管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管委会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对成效显著、工作突出的予以年度表彰,并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小城镇建设;

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 篇6

(试行)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切实加强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整合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水平,根据《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湖州市区实际,现就加强市区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有效整合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提升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一)组建综合机构。各区政府成立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区长任组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安监局、公安分局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安监局局长兼任。各乡镇政府建立“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乡镇综合监察中队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下设六个站,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站、交通安全工作站、消防安全工作站、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站和消费维权监督管理站。从乡镇实际出发,除交通安全工作站、消防安全工作站必须单设外,其他四个站内部 -1-

可根据监管工作量实行合署运作。湖州开发区、太湖度假区管委会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区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辖区内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协调辖区内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的日常事务。“中心”负责辖区内各项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下设的各站行政上由属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执法上由上级主管部门归口负责。工作职责既要与上级主管部门职责趋于一致,又要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具体化并明确工作权限,理顺条块关系。

(三)落实工作人员。“中心”主任由乡镇政府分管安全的领导兼任;设两名副主任,一名专职副主任由乡镇国家公务员中层干部或优秀后备干部担任,另一名副主任由乡镇派出所副所长兼任。下设六个站的站长原则上由在编行政或事业人员担任;每个站原则上配备2人以上(消防和交通安全工作站人员配臵按原文件精神执行),具体视乡镇的人口、区域范围确定。人员来源原则上从乡镇行政和事业干部中内部调剂解决(原则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年龄50岁以下),不足部分面向社会招聘,但要体现精减原则,从严控制招聘数量。同时,在行政村(居委会)聘用信息监督员一名,实行多员合一,由村(居委会)干部兼任(支部书记、主任不再兼任)。

(四)落实工作经费。“中心”的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中心”中的行政或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按原渠道执行;招聘

-2-

人员的工资,按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由市、区财政各50%下拨至乡镇;办公经费及装备费用等由乡镇负责解决。行政村(居委会)聘用的信息监督员的工资,按每人每年3000元的标准,由市、区财政各50%下拨至乡镇,原则上不得超过信息监督员所在行政村(居委会)支部书记、主任的工资。

二、工作步骤

按照“统一部署、精心实施、规范运作、平稳推进”的原则,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酝酿阶段。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和制定建立“中心”的具体方案,细化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责任。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各区和乡镇政府要落实“中心”办公场地、必需的办公经费和必要的交通等装备,做好“中心”工作人员选调配备和新增人员的公开招聘,组织“中心”工作人员上岗前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做到平稳有序推进。

(三)规范运作阶段。“中心”组建后,要尽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组织开展工作,努力实现规范运作。要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新时期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学习,着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突出针对性和 -3-

有效性,真正发挥公共安全监督管理的作用;要着眼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工作机制

为有效推进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三项工作制度:

(一)建立中心运作制度。“中心”要强化内部管理,实行“人员集中办公、装备统一调度、资源共享共用”。要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各司其职、有分有合的工作格局。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二)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各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公共安全监督管理的教育培训工作,使所有的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做到持证上岗。要以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为重点,突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培训形式,严格培训考核,提高培训质量,并建立培训台帐。

(三)建立目标考核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和公共安全监管指标,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市创造工作经验、形成工作特色的“中心”,每年按照市区乡镇总数20%的比例给予先进集体表彰奖励。制定对“中心”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表彰奖励先进个人,做到人员能进能出。

四、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市长任组长,安监局、公安局负责人任副组长,组织部、人

-4-

事局、财政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环保局、工商局、交警支队、消防支队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分级负责,建立领导机构,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做好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的各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市区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切实加强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县参照执行。

附件: 市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5-

附件

市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上一篇:电子病历规范要求下一篇: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要点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