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管理办法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综合治理管理办法(共11篇)

综合治理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集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明确工作责任,落实防范措施,维护内部稳定,保障企业社会稳定,根据集团公司《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集团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集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应当坚持下列原则:

(一)谁主管,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原则,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

(二)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原则;

(四)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五)预防为主,确保重点,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管理办法 篇2

1 目前农村水质污染状况

1.1 河流水质逐渐恶化

随着农村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了当地河流的水质。基于农村的在种植的过程中,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恰当,导致了没被农作物吸收的一部分,通过雨水的冲刷,流到了河流当中。这对农作物有用的化学元素,对河流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其中,磷元素、氮元素、硫元素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河流的水质严重缺氧、变黑、发臭,使得河流的水质逐渐恶化[1]。

1.2 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城镇和乡村的饮用水主要是以地下水为主。但是,随着农村的种种污染物对水源的破坏,这就使得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经过检测,在现今人们饮用的地下水中,硝酸严重超标,而且超标的面积较大。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关系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已经对国内上亿人口的饮用水构成了威胁。

1.3 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水体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按照类别划分,可分为淡水供应、水能提供、生物多样性维持,以及生态支持、环境净化、灾害调节等方面。随着农村种植和养殖等污染物的排放,对水体自身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水体自身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逐渐减退,农村污染物的增多,使得水体的净化功能已经承受不起这种负担,使得水质自我修复的能力逐渐减低,不仅不能进行直接饮用,甚至失去了娱乐的功能[2]。

2 农村水污染治理管理策略

2.1 统筹管理

统筹管理主要是在保障我国的经济农作物以及肉类总量的情况下,合理的安排种植的面积和养殖的面积,从而来削减人口密集的农村地区对水质的污染。基于分地区污染负荷管理目标,利用差异性税收、补贴等综合的方式,来优化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合理布局,进而对这些污染物源进行合理的统筹,通过对污染源的合理转移,来实现对水质的保护,进而促进生态型、循环型的农业发展[3]。

2.2 综合治理

在面临农村水质污染的问题时,不论是对源头进行综合治理,还是从末端的治理开始,都离不开对农村的种植、养殖和生活等方面的污染治理。所以在制定污染治理的方案中,要遵循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制定治理方案时,应将管理作为首要的原则,利用科学的综合治理方式,来提高污染治理的效果。在进行实际的治理过程中:(1)应积极的推广农业方面污染源的治理,在农业施肥和农药用量方面要适量,进而提高农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效率,进行有效的使用。应用现今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对有害于生态的元素进行拦截,进而减少对生态的破坏。(2)加大对雨水分流技术的推广力度,使用先进的干湿分离技术和设施,强化对养殖业牲畜的粪便的污染治理[4]。(3)要对农村的生活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按照不同地区的特点,并与标准的治理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大力发展节能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控制技术,对农村的污水进行无公害的处理,并加强对沼气技术的创新和利用,按照不同地区的生活生产方式,进行有效的转变,对生活的排放物进行有效的利用。

3 结语

在现今的生活环境中,对于环境的污染的过程中,不仅是工业生产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对水质的污染因素中,农村的种植、养殖和生活污水对水质都有较强的污染。在对农村的污染源进行治理时,基于农村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对水质的污染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遏制的。这是由于农村还要进行正常的种植和养殖,而且在实际的生活中,没有适当生活污染物的处理系统,这就使得在治理农村污水的问题时较为困难。基于这种情况,提出了统筹管理和综合治理的方式,来对农村水质的污染进行科学的治理。

摘要:在现今的日常生活当中,会产生较多的污水。对于农村而言,在农村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对水污染的治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农村的水体污染的来源较多,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经济作物种植产生的污水,畜牧养殖产生的污水,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这些污然物的排放问题严重的影响着地表水的水质,同时对当地农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基于这样的状况,本文在统筹管理、综合治理的视角下,对突破农村水污染治理难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旨在加快治理农村水污染的问题,还农村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生活污水,环境污染,农村水污染

参考文献

[1]项继权.湖泊治理:从“工程治污”到“综合治理”——云南洱海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与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3,02:81-89.

[2]孟伟.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构建——国家重大水专项在辽河流域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13,03:4-10.

[3]安徽省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64:3-57.

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之公众参与 篇3

关键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公众参与

一、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1.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体现

公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2. 公众参与是维护公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公众参与使政策的制定主体以及被执行主体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制定出符合程序的公正的公共政策,体现社会公平原则,维护公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

3. 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内在要求

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提倡公众参与式的社会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中,公众自下而上地参与、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要形成合力。

4. 公众参与是更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的最佳途径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所以公众有权力和义务参与社会管理。公众参与使得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具有可操作性,确保社会管理部门有效满足公众需求。因此,公众参与是实现公众满意、提升治理理念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手段和最佳途径。

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几个问题

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而言,公众参与仍然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薄弱环节,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1. 公众参与感不强,公民责任意识弱化

就目前而言,公众缺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热情。究其原因,一是部分人认为自己个人言行无足轻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在现实的决策过程中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家长制”等官僚体制作风的影响,对公众的参与权缺乏尊重,使公众参与流于形式;三是部分人对政府与上级的决策坐等观望。以上原因导致了公众参与感不强。

2. 公众参与的组织功能单一

完善的社会组织是公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与决策的桥梁,虽然我国的各类组织和团体很多,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组织功能,政府的决策不能充分地吸收公众的各种意见和信息,造成公共政策参与的不对称;由于社会民间组织自身发育不健全、发展缓慢,难以承接越来越繁重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服务,作为公众参与的团体表达功能较弱。

3. 公众参与的制度缺位,参与机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根本保证,但目前有关公众参与具体如何开展,采取怎样的程序和形式,参与的深度与权限约束等方面都缺乏一系列配套的相关法规。

4. 政府对公众参与的认识存在一些观念误区

部分政府官员在实际政策制定过程中,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把公众政策参与仅仅作为形式;政府对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能力和效果持怀疑态度;政府认为公众参与的时间周期长、节奏缓慢导致成本增加。这些观念的误区,也导致公众参与无法深入有效开展。

三、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效措施

1. 培养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意识

(1)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宣传工作。

(2)大力组织开展各种社会管理实践活动。

2. 创新公众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1)创新公众参与机制。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广泛吸收社情民意,有序吸纳公众参与,形成公民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在环境政策、规划、法律以及具体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尊重公众的参与权利,以取得与公众利益的协调共进。

(2)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正式渠道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和政府开设的各种方式的来信来访等。要实现参与形式的多样化,就应该拓宽参与渠道。首先,充分运用发达的网络资源,实现公民的多渠道参与;其次,应注重事前参与、事中参与、事后参与相结合;第三,在参与手段上,努力做到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同时并举。

3.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中公众参与的规范和保障

(1)通过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范围、途径和方式;

(2)规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程序、方法;

(3)增强公民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知情权;

(4)完善公民公开讨论机制。

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在油田的具体应用

笔者根据岗位工作经验,简要谈谈对油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上的几点建议。

首先,充分发挥油田基层党组织在动员职工群众中的优势,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宣传活动,举办一些专题培训班、知识讲座、展览会等,提高油田职工、家属的社会管理参与意识。

第二,适当的让油田职工、家属参与到油田治安的具体实践,使其感受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任务的艰巨。

第三,除了加强与周边地方政府的联防管理的方式外,可以在油田各单位和各级党组织部门设立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或者领导下基层、工会调查等方式,拓宽公众参与油田政策法规制定的渠道,使之可以有更多的合理的公众渠道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

第四,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保障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尤其需要完善公开建言及讨论机制,使油田职工、家属可以通过各种传媒工具发表对政务及各种社会问题的看法、意见。

第五,公众参与不能流于形式,要在决策过程中,要尊重油田职工、家属参与的权利,充分地吸收他们的各种意见和信息,使油田职工、家属能够实实在在参与到油田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中来。

参考文献:

[1]刘德宏.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J].社会视点,2011(09)

综合治理管理办法 篇4

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办法

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镇级各单位、部门:

为切实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实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目标,根据大安区委办、区府办《关于印发大安区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2010]22号文)要求,结合牛佛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健全完善责任落实机制

实行一岗双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镇领导包片,驻村(社区)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组,社干部包户的 “四包”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各村(社区)的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专人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健全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镇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各村(社区)要结合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广泛号召辖区单位、个体经营户,积极协调筹集治理资金;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卫生收费有关标准,向辖区单位、居民收取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和处理费用;开展“爱家乡、做贡献、人人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捐资筹款 1

活动等多途径、多渠道筹集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实现保洁经费全落实,保洁人员全覆盖。

三、健全完善队伍建设机制

各村(社区)要组建一支由老党员、有威望的群众代表、民兵参加的自治队伍(5人以上),负责“五乱”的日常管理;建立专兼职保洁队伍,县、乡道按每2公路配一名清扫保洁人员,村、组道按每3公路配一名清扫保洁人员,每个组配一名清扫保洁人员。要积极引导村(居)民自治,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城乡居民自觉遵守,提高辖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

四、健全完善督查督办机制

一是建立自查自纠制度。村(社区)要对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一项一项进行梳理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辖区范围环境秩序良好。二是镇建立暗访—曝光—问责机制,充分发挥督查督办的监督作用。镇治理办成立常态督查组开展日常巡查,实行问题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做好督办记录,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

五、健全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镇上要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办法,与各村(社区),镇级各单位、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管理,并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全年目标综合考核。要按照《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结

合大安区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规定强化行政问责。

六、健全完善综合评价机制

一是实行每月检查测评制度。镇上由各包片责任领导牵头负责,组织每月对全镇33个村、2个社区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进行1次检查测评。测评组成员由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组成,每月从中选定3—5人进行测评(分值占75分),镇治理办考评部分(分值占25分)。推进此项工作有措施、有创新、有亮点的按照事前报告、事后申请的原则,由镇领导小组审核后进行相应加分;平时的通报批评或表扬,以及被媒体曝光的情况按相应层级和点位数量进行加减分,并计入考核分(省级4分/次、市级3分/次、区级2分/次、镇级1分/次)。测评分高于98分的村(社区)当月授予流动红旗;凡低于85分的村(社区)当月在村(社区)居民委会挂黄牌警告,并在村(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公开栏中公示,且支部书记在全镇干部会上作检讨及整改承诺,另外整改不及时或整改不力的按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办法进行处理。二是实行考核奖惩制度。年终目标考核时,镇党委、政府结合全年的月考评情况、全年常态督查情况和村(社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效进行综合考评,实行100分制。考核至村(社区)干部、驻村(社区)干部和包片责任领导等相关责任人员。根据考核总成绩确定6-8个村(社区)进行单项奖励,奖励方式根据镇在区上取得的成绩,由镇领导小组确定。

:、牛佛镇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牛佛镇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分解表、牛佛镇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逐月考核评分表

牛佛镇人民政府

2010年5月9日

综合治理管理办法 篇5

责 任 书

为了进一步做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贯彻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属地管理”原则,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确保辖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组织领导

1、各村领导要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摆上重要日程,定期研究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及时清除治安隐患,并有文字记录。

2、各村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第一治安责任人,对本辖区的社会治安负直接责任。

3、综治工作年初有安排、平时有检查、年终有总结,落实奖罚,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

4、各村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班子成员做到无违纪和违法犯罪行为。

二、综治机构建设

1、综治机构健全,人员责任落实到位,措施得当并能积极发挥作用。

2、各村要配有专(兼)职保卫人员。

3、治安巡防队、交通协管队、调解组织健全,做到工作制度、组织人员、报酬落实。

4、综治档案资料健全,各种综治统计数据完备、准确,并按时上报。

三、责任目标

1、对影响本村社会安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要有分析、有预防、有控制,及时化解处理,一旦发生事件能及时果断处置,把问题控制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重要会议、重大节庆活动安全。

2、巩固安全文明村庄、校园和治安模范单位成果,使其在巩固的基础上有新进展。

3、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信访维稳工作及平安创建活动。

4、支持“严打”斗争,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严打”斗争,打击犯罪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及各项治理和打击犯罪活动。

5、各村要以各种形式宣传法制教育;宣传综治工作的意义、方针、政策;宣传法律知识,要使本单位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和见义勇为的先进分子,要积极征订《宁夏法制报》、《人民调解》等报刊。

6、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特种行业加强管理,集中整顿和日常管理相结合,认真做好缉枪治爆工作的检举和揭发,加强消防管理,做到无隐患、无事故、无案件。

7、治安管理工作落实,积极配合派出所开展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登记率达95%以上。

8、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各村设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各村每周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并要有文字记录。认真落实执行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有关矛盾纠纷的分流指派、督办等,认真做好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对本村发生的民间纠纷和矛盾 2

及时化解,使其不出村,对发生的每一起纠纷都要进行调解,做

9、积极开展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协助司法所、派出所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对本辖区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趋向于零。

10、深化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斗争,严格执行“一包

一、多包一”的包干责任制,确保“法轮功”人员进京、进银滋事的零指标,对“法轮功”人员帮教率达到100%,转化率达到95%以上。

11、认真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做好戒毒(康复)人员的帮教、回访工作。

12、深入开展铁路护路工作,维护铁路安全运营。(4分)

13、进一步提高社会防范能力,坚持治安联防队、民兵应急分队巡逻值班,提高防控能力。

14、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完成城乡环境综合到不推、不躲、不拖。民间纠纷调解率达100%,成功率95%以上。

整治改造工程,规范服务管理,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

15、按照市委、政府及银川市相关部门的规划,积极配合社区警务室和镇综合治理所按要求完成当年任务。

16、日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及时向镇党委报送本村综合治理工作。

17、日常工作要接受民意评审,经民意调查,85%以上群众对本地区治安感觉到满意。

四、考核办法及奖惩规定

(一)考核办法

检查评定由镇领导小组负责,采取半年检查和年终全面考核(全面汇报、打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二)对综治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制,无论其他方面的工作做得多好,年终一律不得被评为先进,不得受奖。

1、因领导不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不健全,造成本地区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的。

2、对不安定因素或内部矛盾不及时化解,处置不力,以致发生集体上访、非法游行、聚众闹事等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危害社会稳定的。

3、因主管领导、治安责任人不负责任,发生特大案件或恶性事故,造成严重损失或恶劣影响的。

4、因管理不善,防范措施不落实,发生刑事或治安灾害事故,使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又不认真查改,改进工作的。

5、存在发生治安问题的重大隐患,经主管部门提出警告,整改建议、限期改进,而无有效改进措施和明显效果的。

6、因教育管理工作不力,本村违法犯罪情况比较严重的。

7、发生刑事案件或重大治安问题有意隐瞒或弄虚作假的。

考 核 单 位(签字):

被考核单 位(签字):

综合治理管理办法 篇6

责任状

根据市、县政法工作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关要求,狠抓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强化综治基础工作,深化平安创建,全面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实现争创全市平安乡镇目标,特向乡党委、乡政府签订2012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

一、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综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成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属地管理和单位负责制的要求,各单位第一责任人对综治工作负总责,逐级落实各责任人相应的责任。

二、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作为工作的重点,纳入工作目标,制订工作规划,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工作责任,积极主动地做好综合治理工作。

三、开展社会治安隐患和社会热点、难点的排查,并按一案一包到底的包案工作要求,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按一月一汇报,实行社会矛盾定期排查。

四、按照乡综治办的工作部署,落实综治工作目标,完成综治工作任务;积极配合上级开展的各项整治工作和个案的处理,争取工作主动,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和不

稳定因素得到及时排除。

五、加强各单位平安建设工作,及时调处民间纠纷,打击各类违法犯罪,铲除社会黑恶势力,及时控制黄、赌、毒等社会恶习;积极开展禁毒,打击“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势力,严厉打击整治地下“六合彩”、“扳砣子”等赌博活动。确保全年无刑事案件、重大群体事件、宗派械斗和重大信访事件的发生,确保相关综治、社会稳定工作检查达标。

六、实行一票否决制。乡党委将各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工作考评,对工作检查不能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评先、评优;对被一票否决的单位视情节还将对其责任进行处罚,并将对第一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七、此责任状一式两份,乡党委和各村(部门、单位)各执一份。

授状单位:立状单位:

中共**县**乡委员会村(部门):

《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篇7

第一条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 深入推进粉煤灰综合利用健康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粉煤灰的产生、储运、综合利用等活动, 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粉煤灰是指:燃煤电厂以及煤矸石、煤泥资源综合利用电厂 (以下称产灰单位) 锅炉烟气经除尘器收集后获得的细小飞灰和炉底渣。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粉煤灰综合利用是指:从粉煤灰中进行物质提取, 以粉煤灰为原料生产建材、化工、复合材料等产品, 粉煤灰直接用于建筑工程、筑路、回填和农业等。

第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工作。

地方各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贯彻实施和本行政区域的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 有关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工作。

相关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组织开展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和交流, 加强行业自律。

第六条粉煤灰综合利用应遵循"谁产生、谁治理, 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 减少粉煤灰堆存, 不断扩大粉煤灰综合利用规模, 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第二章综合管理

第七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粉煤灰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各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八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负责制订完善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技术、产品导向目录和标准, 组织开展粉煤灰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示范, 推动粉煤灰在建筑、建材、化工等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第九条产灰单位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环境保护部门有关规定申报登记粉煤灰产生、贮存、流向、利用和处置等情况, 同时报同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备案。

地市级环境保护部门、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负责统计和掌握本地区粉煤灰产生、贮存、流向、利用、处置等数据信息。各省 (区、市) 环境保护部门和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于每年6月底前, 将本地区上年度统计数据报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十条新建和扩建燃煤电厂,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中须提出粉煤灰综合利用方案, 明确粉煤灰综合利用途径和处置方式。

综合利用方案中涉及粉煤灰存储、装运的设施和装备以及产灰单位自行建设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的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

综合利用方案中涉及为其他单位提供粉煤灰的, 用灰单位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具备相应的处理能力。

第十一条新建电厂应综合考虑周边粉煤灰利用能力, 以及节约土地、防止环境污染, 避免建设永久性粉煤灰堆场 (库) , 确需建设的, 原则上占地规模按不超过3年储灰量设计, 且粉煤灰堆场 (库) 选址、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应当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等相关要求。

第十二条产灰单位灰渣处理工艺系统应按照干湿分排、粗细分排、灰渣分排的原则进行分类收集, 并配备相应储灰设施。已投运的电厂要改造、完善粉煤灰储、装、运系统, 包括加工分选、磨细和灰场综合治理等设施。

产灰单位既有湿排灰堆场 (库) , 应制订粉煤灰综合利用专项方案和污染防治专项方案, 并报所在地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备案。新建电厂应以便于利用为原则, 不得湿排粉煤灰。

堆场 (库) 中的粉煤灰应按环境保护部门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第十三条在堆场 (库) 提取粉煤灰, 产灰单位应与用灰单位签订取灰安全及环保协议, 产灰单位应对用灰单位从指定地点装运未经加工的粉煤灰 (包括从湿排灰堆场 (库) 取灰点、电厂储装运设施中取原灰) 提供装载方便, 并维护灰场和生产现场的安全。

第十四条粉煤灰运输须使用专用封闭罐车, 并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规定和要求, 避免二次污染。

第十五条粉煤灰建材产品和利用粉煤灰或制品建造的道路、港口、桥涵、大坝及其他建筑工程, 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质量标准,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应依法监督管理。

第三章鼓励措施

第十六条鼓励对粉煤灰进行以下高附加值和大掺量利用:

(一) 发展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相关产品;

(二) 发展技术成熟的大掺量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

(三) 利用粉煤灰作为水泥混合材并在生料中替代粘土进行配料;

(四) 利用粉煤灰作商品混凝土掺合料等。

第十七条鼓励产灰单位对粉煤灰进行分选加工, 生产的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成品粉煤灰, 可以适当收取费用, 其收费标准根据加工成本和质量, 由产、用灰双方商定。

鼓励产灰单位与用灰单位签订长期供应协议。

第十八条用灰单位可以按照《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和程序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符合条件的用灰单位, 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相关优惠政策。

第十九条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建筑、筑路等工程中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粉煤灰及其制品。

第二十条对粉煤灰大掺量、高附加值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创新研究, 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支持。对获得国家和地方资金支持的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 所在地区科技、投资、环保等部门要对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环境影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并进行资源综合利用效果的后评估。

第二十一条各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 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措施。

第二十二条相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对在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产灰、用灰、运灰、设计、科研和管理等单位及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新建电厂兴建永久性储灰场违反第十一条规定的, 由国土资源等部门监督其限期整改。对环境造成污染的, 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在灰场 (库) 非指定区域擅自取灰, 凡擅自取灰影响灰场 (库) 安全, 造成财产损失或引发安全事故的, 有关部门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 由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及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监督整改。

第二十六条有关部门依照本办法及相关规定对单位、个人处以罚款和没收财物时, 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 同时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没票据。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各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办法, 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经贸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国经贸节[1994]14号) 同时废止。

综合治理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电力线路;配网管理;低电压;治理

前言

时下,广大居民在用电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电力管理的相关部门需要排除各类干扰因素,妥善处理线路配网中的典型问题,维护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转。此外,“低电压”及相关问题的综治研究,也是近年来电力管理研究的重点项目。

1.配网线路的管理问题分析

1.1普遍问题。1.1.1配网构架不够科学。电力配网总体构架的不科学,会影响到内部器件的运行状态,严重时可能诱发多种线路问题。系统构架问题有很多,例如,断路设备较少、系统分段格局不科学等。一旦某段电力线路出现故障隐患,由于断路设备较少,难以快速感知到相关的故障隐患,出现特殊状况时,配网系统承受的负载过多,极可能出现较重大的意外事故。1.2.2设备检修不够及时。因检修工作不到位而出现的电力系统问题,包括运行调频、系统升级不及时、线路易断路等。这些故障频繁出现,会对配网运作造成很大影响,电力系统程序未得到成功升级,一些设备的原有功能将难以发挥出原有功能,进而影响到配网运行的整体效果。1.3.3线损现象比较突出。电力系统的线路很长,其运行中常因内、外力因素出现线损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后,不仅增加了配网线路的总体投入成本,而且降低了系统运作的整体经济收益。诱发线损现象的因素有雷击、污秽物长期沉积、线路内绝缘子受损较严重等[1]。

1.2配网线路的有效管理办法。1.2.1加强配电基建管理建设。配电系统的基建管理包括了系统构架的完善建设。在建设配网线路的基建工程时,管理层要按照工程的实际需求及情况,拟定系统、科学的系统防护方案,将相关措施落实到工程建设、系统改造、设备检修等各环节里。在工程规划环节,设计者需将电力项目的监督、审核工作纳入线路建设机制中,同时,管理部门要做好线路项目的施工招标工作,慎重筛选资质合格的建设单位。在验收系统维修项目时,需派专业人员检测设备检修的实际质量,特别要注意核查隐蔽部位的维护情况,对于达不到运转标准的线路设备,必須进行返修处理。1.2.2提升线路运作管理质量。配网线路的运作稳定性、安全性关系到全部用户及电力工作者的实际利益,因此,线路管理必须符合科学、规范、安全等操作标准。在运作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管理者遵循“安全第一、防治联合”理念,增强预防管理的措施力度,安排专门的巡防人员开展线路安检工作,把安全管理的权责落实到各个岗位人员的身上,保证安全措施能够落于实处。1.2.3完善线路设备管理机制在选购相关设备的型号、功能时,购置人员不可选择性能、材质较差的类型,而要考虑设备的耐用性、适用性和功能扩展性。此外,检修人员要做好更新维护、故障检修等环节的具体工作,坚持“定期检测、及时维修”原则,仔细、清楚了解各类线路设备的具体缺陷,并作详尽记录,形成汇报报告[2]。在处理相关问题时,要按照记录册上的情况进行维修核查,确证设备检修无误后,做好检修恢复笔记,方便工作人员交接有关工作。此外,注意检测配网及设备是否有可更新、可升级的项目程序,一经发现要及时作出更新处理,并且及时摒弃过于陈旧、年久未修的线路设备。

2.低电压的出现根源及综合治理探究

2.1形成原因。出现低电压现象的根源在于配网建设的技术、资金投入缺乏,致使管理水平较低。具体表现有:①线路中的10kV分段太长,致使线路内部的压降过大,但10kV分段线的内径较细,对设备的损伤较大,继而出现传输不畅问题;②配网中的线路与配变间发生卡口、超载等问题;③线路中的负荷变化较大,峰值、谷值有很大差异,致使馈线尾端的电压出现起伏变化。④电压起伏波动较大,但调压措施的效力不强;⑤调压机制中的联合功能较差,系统电压没有自行调整能力;⑥实时监管、设备量测等方面的管理不健全,难以准确计测线路故障的具体数据,致使管理机制作出错误的判断决策。

2.2综合治理对策。2.2.1推行超前规划及建设。低电压出现在配网建设中,说明电网规划缺乏前瞻性和超前性。对此,管理者要加强前瞻性导向建设,以管理机制的完善建设为前提,以科学方法制定具有论证特性的配网建设策略,并将其践行于配网线路的运作管理当中。基层部门要组织人员参与技能培训,提升各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做好专人设计、专人核查等工作。超前设计涉及工程构思、项目库存、实地探查、技术指南、质量审核等方面的内容,配电设计实现了超前规划,可避免低电压频繁出现。2.2.2推行精益化系统运作管理①建立电网电压综治机构,按照低电压的测定结果,作细致分析,遵循“先重后轻”的处理顺序,拟定线路整改的综合方案,着力整顿低电压线段。②在低电压区构建综治整改体系,同时提供综合治理的相关管理服务。管理团队按方案开展各环节的综治工作,并构建治理审核的制度和运作机制。③做好反馈、保修环节的管理服务,积极完善低电压跟踪治理工作,处理好相关的后续问题。2.2.3借助线路技术提高电网防护能力。电网建设及改造中,变压器所在台区要遵循“容量小、半径短、布点密集”原则,选取适宜的方位放置变压设备,按照目前负荷情况及规划需求,把变压器放在靠近负荷中心的位置,方便负荷点向周围扩散,减少供电的辐射半径,缩短电力线路,以减少电压降过大的隐患因素。设计线路设备的实际格局时,要考虑负荷量情况、用电量情况和用电用户的分区情况。电网构架要能够满足各分站间的电力互供,实现各片区、各区域的独立供电,体现超前规划、“N-1”验证技术的优势[3]。此外,为使配网功能满足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需求,电网建设要着力解决供电不足、电源有限等问题,从电网构架、电源布点的层面探讨片区供电问题,才能找到最根源、最有效的处理办法。

3.结束语

配网系统的整体维护,要从基础设备的运作与检修入手,综合分析线路运作的情况,提升管理效力,有效消除各类隐患因素,及时更新电力系统及线路设备,保障电力配网处于最优的运作状态。在低电压的治理建设中,管理部门要构建综治体系,积极优化配网构架,从根源上降低低电压的出现几率。

参考文献

[1]王晓峰.新农村建设的腾飞之翼——山东省诸城市农村中低压配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侧记[J].农村电工,2015,23(6):1.

[2]廖华兵.深入推进“低电压”综合治理逐步提高供电电能质量[J].科技视界,2014,11(31):280-281.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方案 篇9

为了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三项安全工作的落实,促进农委系统政治稳定、治安稳定及三项安全无重大责任事故的好成绩,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群众路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年”活动及“三项行动”,通过“大排查、大调处、大整治、打防控”和进一步强化基层综治建设、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制落实,以杜绝重大责任事故和减少一般事故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平安交通”建设不断深化,加强领导,全面规划,狠抓落实,为把我所综合治理和三项安全工作抓出成效而努力工作,为公路建设提供稳定安全的生产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按照中央“责任重于泰山”的指示要求,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

具体目标:

1、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综合治 理和三项安全组织机构,并认真抓好责任落实工作,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2、坚决维护单位内部政治稳定、治安稳定和人心稳定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无越级上访和带有政治色彩的事件发生。

3、无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发生。

4、无失密、泄密、窃密事件发生。

5、无重大火灾责任事故,实现上级三项目标控制指标为零。

6、无重大生产责任事故,实现考核目标全年为零。

7、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实现上级四项目标控制指标为零。

8、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聘请法律专家集中对全体职工进行普法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教育面要达到90%以上。

9、严格执行三级值班值宿制度,做到责任分明不漏岗。

10、开展职工消防知识培训,并举行消防灭火实践演练,使职工了解并掌握使用各种灭火器材的技能知识。

11、落实平安创建工作措施,完成平安创建工作指标。

12、对灭火器材实施科学化管理,做到经常检查,定期更换,确保万无一失。

13、认真抓好安全基础建设和综治创建达标工作。

14、强化本所内部安全自检工作,一是对各施工现场或 工地按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范进行严格检查;二是对本所内部做到日巡查,月检查,季联查,认真做好记实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开展影响社会安全稳定问题的“大排查”

1、全面排查交通安全、火灾隐患等问题。各部门要扎实细致地组织开展火灾隐患的排查、重点排查整治人员密集场所,加强重点时段、重要活动的消防安全检查,严格防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2、严格执行劳动生产纪律,在试验、检测、监理、交通工程、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施工等各项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勿忘安全,珍惜生命,确保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倡导遵章光荣,违章可耻,坚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

3、以管好所内各种试验仪器、车辆、筑路机械设备、中试基地生产设施为重点,狠抓操作安全不放松,对各种车辆、仪器设备及各种筑路机械要专人、专机,杜绝带病操作和驾驶,确保安全方面无责任事故。

(二)广泛开展社会矛盾纠纷的“大调处”

要切实加强职工内部矛盾纠纷的调出工作,要健全完善矛盾纠纷调出机制,坚持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出工作,积极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

(三)集中开展社会治安问题的“大整治”

1、要建立完善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建立统一、高效、规范的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障体系。

2、对排查出来的火灾隐患,要彻底进行整改,对短期内难以整改的火灾隐患,要制定出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在整改期间要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

(四)切实加强综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治安防范推进防控体系建设

1、切实加强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三项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以各股室、二级为单位,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制的落实,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签订综合治理三项安全责任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并与各级领导年终政绩考核相挂钩,形成各级领导对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三项安全工作的动力和压力;二是严格管理,委属各股室、二级机构,实施一票否决权制,凡年末没有完成安全工作目标的取消任何评比资格,并取消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竞聘资格。

2、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对施工监理、检测、标线、交通工程等施工现场要强化科学管理,把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尤其是做好聘用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3、加强内部治安和三项安全防范工作。一是要结合本科室实际工作,强化人防力量,有效地发挥全体职工在综合 治理和三项安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加强内部治安管理,制定规划和措施,做好对重点要害部位的防护和看守,定期检查更换“三铁一器”,确保万无一失;三是加强安全检查考评工作力度,通过检查、考评,作为年终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对更值人员管理,有计划、按规定和要求配齐、配全更值人员,并组织业务培训,确保治安员佩带袖章和持证上岗,坚持三级值班值宿制度,使其真正起到看门护院作用。

4、广泛开展综合治理和三项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一是有效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载体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职工群众性的宣传活动,形成强大舆论监督氛围,扩大影响,使综合治理和三项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开展职工普法教育,在全体职工中大力宣传有关法律知识,不断扩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遵纪守法和参与综合治理的自觉性;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三项安全基础内务建设,完善各种制度档案、报表和薄册,使基础建设工作达到条理化、规范化、科学化。

四、工作要求

1、各股室、二级机构切实应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三项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纳入日程,摆上位置,层层建立责任制,并要有专人具体负责。

2、按照工作方案,狠抓落实,对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尽快逐步落到实处,必须按要求抓出成效。

3、各股室、二级机构要认真查找簿弱环节,及时加以整改。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职工开展一次综治安全工作大检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如:用火、用电、用水、易燃、易爆物品、各类仓储物资等,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院部,并加强防范,及时加以整改。

4、严格把控外来人员,做好入所登记制度。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对外来人员严格把控,对前来办理事务者,严格做好入门登记及引导工作。发现可疑人员,及时盘问,及时上报院部及各个部门,并加强警诫和巡逻。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办法 篇10

第一条 考核依据

按照《昭觉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昭觉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考核细则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央摩租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任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考核对象

本办法适用于乡机关各部门、各村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考核。

第三条 考核主体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工作按照央摩租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由乡领导小组办公室、乡督查办负责组织实施全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检查评比。考核结果报乡党委、政府审定。

第四条 考核原则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工作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 考核运用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考核纳入对乡机关各部门、各村的工作目标考核,并同时实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第六条 考核内容

(一)组织体系。

1.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领导和具体承办人责任明确。2.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3.根据有关规定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需要,配备相关人员。

(二)制度建设。

1.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细则。

2.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经费落实,能够保障管理人员正常履职。

3.建立投诉举报制度,设有受理群众举报机构,并对外公布联系方式,投诉事项做到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复。

4.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5.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档案制度。6.定期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检查。

(三)宣传教育。

1.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教育工作方案。2.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各种宣传载体报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

(四)工作绩效。

1.城乡乡容环境及秩序整治工作完成情况

2.垃圾无害化处置工作完成情况 3.水沟垃圾处理工作完成情况

第七条 考核计分

依据央摩租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进行百分制考核。

第八条 考核方式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考核,通过明查、暗访方式,采取交叉检查、全面考核、重点抽查、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办法,每月由乡党委、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小组办公室、督查办组织不低于2次考核的方式进行,并按月通报情况。

第九条 考核程序

各村在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于每周二将自查报告送乡督查办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小组办公室,考核部门结合被考核单位的自评材料进行实地考核和评价,并将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第十条 考核评价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含60分)—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同时,与上级检查、考核结合起来,州、县通报的情况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十一条 考核奖惩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根据目标考核结果和行政效能监察情况,严格责任追究和经济奖惩:一是纳入奖惩及评选先进依据。年终时按每月考评结果计算年终平均得分,凡考核总分在80分以下者,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扣相关乡机关各部门、村一定的奖金;对完成治理工作目标任务且考核总分达80分以上者,给与奖励,同时考评结果作为乡目标考核和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二是将每月考核的工作情况同机关干部政策奖、村负责人工资挂钩。各村在每月每次考核结果低于80分以下者或受到州、县通报者,扣村主要负责人当月工资200元,若涉及乡机关各部门职责的,扣乡机关各部门全体干部、分管领导200元。凡每周不报送信息,每月累计超过两次,扣相关乡机关各部门分管领导200元、相关村主要负责人当月工资200元。被州、县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的,参照上述有关款项追究责任并处理。

第十二条 考核细则

考核细则依据《央摩租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考核目标》制定。

第十三条 附则

水稻稻田综合管理技术 篇11

关键词:施肥;灌溉;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56-1

1 稻田施肥

水稻正常生长必须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包括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稻田施肥氮、磷、钾是施肥的主要元素,其次是硅和锌肥,还有硼、铜、锰、铁等。

1.1 肥效及用量

氮:在各种矿质营养元素中,氮素对水稻影响最大,土壤中也往往最缺。因此,氮肥的施用是否科学合理,常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水稻茎叶含氮1%~4%,穗中含量1%~2%,是构成稻体最重要的营养因素。据试验单产500~550kg/mu稻谷,需施氮素12.5~15kg/mu。

磷:土壤中有效磷的临界值为15mg/kg(15ppm),磷在稻体中含量0.4%~1.0%。因为磷在植物体内有再度分配和重复利用的特点,水稻生育初期供磷丰富,后期不施磷肥,一般也不会发生缺磷现象,因此磷肥应以供应苗期为重点,一般做底肥一次施入。施用量一般为6kg/mu,与氮的比例为1:0.4~0.5。

钾:参与生理代谢,提高氮肥吸收和利用率。缺钾时,根系发育不良,易腐根,叶色变黄,叶片变短,先是叶尖产生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展到全叶。土壤含钾临界值为130mg/kg,稻体含量为2%~2.5%,穗部含量0.5%~1.0%以下,施用量一般为氯化钾5~15kg/mu,做基肥为宜或返青后至孕穗始期施用。

锌:土壤含锌临界值为130mg/kg,稻体内含量15~30ppm。锌能促进生长素的合成,缺锌时植株矮小、叶片中脉变白、分蘖受阻,出叶速度慢,严重影响产量。一般PH>6.5的盐碱地和新开垦的稻田發病重。施用量硫酸锌2kg/mu做基肥或返青后用1%~3%的硫酸锌溶液喷施。

硅:水稻是代表性的喜硅作物,茎叶含硅量为10%~20%。硅主要存在于茎叶表皮角质层中,充分吸收硅的水稻叶片角度小,直立,受光态势好,蒸腾率降低。硅能增强根系氧化能力,减少有毒物对根系的毒害,并促进磷向穗转移。缺硅时,稻体内可溶性氮或糖增加,抗病性减弱,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严重时变为白穗。日本科学家认为稻体内含硅量在11%以下时硅肥效果显著。可施用硅肥、粉煤灰、稻草或土杂肥。

1.2 施肥技术

1.2.1 基肥 移栽水稻插秧前施入本田的肥料。基肥多以肥效长而营养元素齐全的有机肥料为主,并配合一定数量的无机肥料。施用方法三种。浅层施肥:泡田前把肥料撒于田间,然后泡田耙地或泡田后耙地前撒施。最好是泡田前结合旋耕,把肥料混入耕层7~10cm,然后泡田;铺肥,又称面肥:在水耙地后将肥料撒于田间然后拉板整平,使肥料混合于表层中;翻前深施:翻地前撒肥扣于深层。

1.2.2 追肥 移栽水稻插秧后施入的肥料。分蘖肥:插秧后3~15天施用的肥料,一般在插秧后10天左右,秧苗返青后刚开始分蘖时施用。穗肥:穗分化前6天到穗分化后14天施用的肥料。穗分化前6天到穗分化后4天施用的肥料叫促花肥(二次枝梗)。穗分化后7~14天施用的肥料叫保花肥(减数分裂)。北方稻区施用保花肥,一般在抽穗前15~18天施用。粒肥:抽穗至齐穗期施用的肥料。应酌情施用。

1.2.3 目前采用较多的施用方案 以“前促”为主的前重施用法:氮肥分配是基肥占20~30%,分蘖肥70~80%,后期不再追肥。适于施肥和产量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应用。“前促、中控、后保”施肥法:即施足基肥、早施蘖肥,中控,施保花肥。田间氮肥分配:基肥占40%,蘖肥30%,穗肥25%,粒肥5%即重施底肥,稳施蘖肥,巧施穗肥,补施粒肥。

2 稻田灌溉

能改善稻田环境,促进或控制水稻生长发育,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稻田灌溉:稻田灌溉的关系,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2.1 不同生育时期的灌溉

返青期:插秧后要立即灌深水扶秧,可减少叶片蒸腾,使秧苗水分易于平衡,有利于快生新根、新叶。水深以不淹秧眼为宜(或苗高的三分之二)。分蘖期:始期,为促使早分蘖,宜浅水,缺水或干旱对分蘖不利。盛期仍宜保持浅水层5cm左右,但要等水渗下后田间呈汪泥汪水状态时再灌水,分蘖末期根据长势、土壤肥力状况落干晒田,盐碱地一般不晒,以早晒、轻晒、多次晒为好。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对水分反应最敏感的临界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缺水会造成颖花发育不良,降低结实率。应保持4~6cm水层。结实期:是水稻另一个对水分比较敏感的时期。应采用小水灌溉、浅湿结合的方式(后水不见前水)。断水应在收获前10~13天为宜,过早会影响灌浆,盐碱地上还会因缺水返盐,导致减产。

2.2 稻田灌溉制度

“浅、深、浅”型:全生育期均保持水层,即分蘖期保持3~5cm浅水层,穗分化期7~10cm深水层,结实期浅水层。适合重盐碱地;“浅、干、深、浅”型:分蘖末期落干晒田,浅水2~3cm,深水6~8cm。我国稻田多采用;“间歇灌溉”型又称浅湿灌溉俗称干干湿湿或前水不见后水。除返青期和孕穗期保持水层外,其他时期均每次灌水3-5cm,待田间呈湿润状态一定时间后在灌下一水。目前提倡推广。注意:盐碱地还应重视拉荒洗碱,以排除土壤有害盐分,使耕层全盐含量小于0.2%~0.3%,氯化钠小于0.1%~0.15%,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第一遍拉荒水要大,淹没坷拉,浸泡1~2天后排水,然后拉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到达上述指标为止。

3 稻田病害防治

3.1 稻瘟病

分叶瘟、穗颈瘟及梗枝瘟(节瘟、粒瘟)。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用氮肥(不要过于集中或过晚),浅水或间歇灌溉(晒田),提高稻体C/N比;化学防治:常用药剂三环唑、稻瘟灵、富士一号、春雷霉素等。

3.2 纹枯病

防治措施秋耕深翻,深埋菌核,泡田时打捞菌核;宽行稀植,合理施肥,浅水灌溉(晒田);化学防治:井冈霉素、多菌灵。

3.3 白叶枯病

严禁从病区调种、苗、稻草到无病区;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浅灌;化学防治:敌枯双、克菌壮、代森铵。

作者简介:占立国(1976-),男,本科学历,就职于九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网络出版时间:2012-11-6 9:04:40

上一篇:党群工作科工作总结下一篇:税收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