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赏析与方法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句子的赏析与方法(推荐8篇)

句子的赏析与方法 篇1

中考现代文阅读特别注重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和赏析的考查。那么,如何去做这类题目呢?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考查词语的含义一般不会考词典上的意思,而是考查它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具体的、动态的、有特指的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以及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临时义等。它不同于词典义,又往往和词典义有某种联系。理解这一类词语,首先需要对词语的表面义有一个大概了解,然后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含义的基本原则是词不离句(篇)。分析词语所在句子上下文之间的组合关系,是正确理解词义的重要方法。例如“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苏州园林》)句中“标本”一词的含义,如果答词典上的意思“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的样品”,在句中就讲不通。如果结合语境(上下文)来推断,就会了解到“标本”指的是苏州园林在我国各地园林中的地位。这样就不难得出答案:标本,指各地园林学习效仿的范例、样本。

典型考题:(2009年锦州卷)《云雀》第16题:说说句子“这便又使我们迷糊了”中画线词语的深刻含义。

如果只答“模糊不清”肯定不行。结合语境,从上下文之间“我”和妹妹的表现来答,就会发现“迷糊”的深刻含义是:写出了“我”和妹妹对云雀的叫声充满了忧郁,感到困惑。

另外,还有一种理解词语指代义的考题也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典型考题:(2009年南京卷)《蔷薇几度花》第13题:第⑥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在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的位置,认真阅读这个词语前后的句子,因为词语所指的内容一般就在它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如“记忆”,我们从第⑤段的“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这段话中可得到答案:那个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如“稀奇”,在本段的结尾有一句话:“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不难看出这里的“稀奇”就是指少见的正宗手工灶糖。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的含义,从命题来看,包括理解句子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所包含的道理等。考题类型大多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等方式出现。回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这样几点:①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句子,即句不离段。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考虑,在具体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②抓住关键词语,从修辞手法入手理解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性句子的真正目的。例如:“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最后一课》)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把侵略者的统治比作监狱。结合修辞手法,就很容易破解句子的含义。它是说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是掌握了争取自由独立的武器,这个民族的人民可以随时团结起来,与侵略者进行斗争,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

典型考题:(2009年临沂卷)《母亲的羽衣》第11题:怎样理解“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的含义?

抓住关键词“不曾是”、“仙女”等,结合全文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母亲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来赞美母亲的奉献精神和母爱的无私伟大。这样就容易得出答案:每一位母亲都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有着对美的天性追求,都曾度过一段天真快乐、自由幸福的美好时光。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句子的作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分析。从内容看,不同的文体,句子的作用不同。在记叙类的文章中,作用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烘托渲染气氛,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在议论文中,表达中心论点及分论点;在说明文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从结构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总提、总结、承上启下、照应、铺垫、标志文章思路等作用。一般而言,开头的句子主要起引出或者总领下文的作用;末尾的句子,主要起总结上文或者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的作用。文章中间独立成段的句子,一般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是环境描写,则有两种作用:一是渲染气氛或者烘托人物的心情,二是为下文做铺垫。如果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者运用了描写方法,作用就是:生动地写出了某人(某物)的特点。这类题的命题方式一般有三种:①这句(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类题只要从结构上考虑即可。②这句(段)话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类题要求比较具体,不用多说。③这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类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答。如:说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这句话的作用。根据上面的分析,从结构上来看,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从内容上来看,点明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典型考题:(2009年沈阳卷)《迷雾灯塔之光》第18题: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根据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意思,不难看出: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之情。

四、赏析语言的精妙之处

学语文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品味、品析。文学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世界,精巧的写作艺术,无一不被语言承载,欣赏品味文学作品中优美、精彩、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中考题中的重头戏,是语文教学最具有“语文味”的考查。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语言赏析题在阅读考查中备受青睐。

例1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做点赏析:它浅浅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2009年烟台卷)

例2结合语境,理解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态。一旦睡着,他肯定要着凉的。我这样想。(2009年牡丹江卷)

例3赏析下面句子: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2009年南京卷)。

例1和例2是从规定的角度进行赏析。例3是从自选角度进行赏析。从2009年各地中考语言赏析题来看,像例3这一类自选角度的赏析题占了大多数。从规定角度进行赏析比较容易操作。从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或从画线的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等)入手,结合语境、句子本身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例1答案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例2答案示例:“裹”、“蜷”这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人的可怜无助。

从自选角度进行赏析,首先要找准自选角度的切入点。通常有,从修辞的角度切入,从具有表现力的词语角度切入,从句式、叠词角度切入等。然后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赏析。例3答案示例: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表达了作者对蔷薇的喜爱之情。也可以从具有表现力的词语等其他角度切入,示例:一个“躲”字,运用拟人手法,传神地表现了蔷薇花不张扬的特点,“素素装”、“淡淡笑”运用叠词,突出了蔷薇花的素雅和不张扬,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句子的赏析与方法 篇2

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致力于双语语料库的建设,并利用这些语料库进行广泛的研究。但目前汉外双语语料库规模比较小,加工规范也不统一,从而影响了双语语料库知识获取的研究。实现各个层次的对齐是双语语料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双语语料库建设

加拿大的议会会议录(Canadian Hansards)是非常著名的英法双语语料库,许多最初的基于双语语料库的研究都是在该语料库基础上进行的[1,2]。香港科技大学收集和加工了香港立法委员会的会议记录,形成了汉英双语语料库[3]。目前,我们所拥有的有价值的语料大致如下:

联合国语料库是联合国近几年来会议记录的筛选和整理,包含1993~2002年的所有语料。

香港新闻语料也是重要的资源,包含三个子语料库:香港议会平行语料、香港法律平行语料、香港新闻平行语料,分别有2000年和2004年两个版本,其中2004年的版本已经做到句子层级的对齐,但文本仍然混乱,当中也存在不少噪声。所以语料建设的主要工作是句对的抽取和根据句对的评价权重进行筛选。

FBIS(Foreign Broadcasting Information Service)是国外广播信息的语料,包含多国语言的篇章级对齐文本,我们选取其中的中英文本来进行语料库的建设。

汉英新闻杂志平行文本(Chinese English News Magazine Parallel Text)包含的是新闻事件以及它的英文译文,是LDC从台湾的Sinorama杂志收集的,时间跨度为1976~2004年,当中共有6366个故事对,365 568句子对。由于题材和翻译的原因,这部分的语料质量不够好。

2 编码格式规范

在取得句子级对齐的语料之后,需要用XML语言对其进行标注。语料的属性(如篇章、标题、领域、段落编号、句子编号等)在XML分别使用不同的标签来描述。因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基本标注属性:

表示整个语料库文本,有一些属性分别表示语料库面向的领域(如新闻/法律/议会等)、语料库的语种等。表示一个文本,有一些属性分别表示文本的原始文件名、原始文件日期等。属性可以动态增加。基本标注属性及说明见表1(不区分大小写)。

3 双语语料库句子对齐方法的研究

句子对齐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基于长度的方法、基于词汇的方法和混合方法。

基于长度的方法最初由Brown[1]和Gale[2]提出,依据是两种语言译文的长度满足一定比例关系,在英法双语的加拿大议会会议录上取得了较好的对齐效果。Chen[4]、Kay[6]分别根据词汇翻译模型和双语单词的分布信息进行了英法双语句子对齐。文献[8]直接利用双语词典对大学英语教材做了句子对齐,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基于长度的对齐方法模型简单,独立于语言知识和其他外部资源,但鲁棒性不好,容易造成错误蔓延。基于词汇的对齐方法相对可靠精确,但计算相当复杂。研究人员试图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句子对齐。香港大学Wu[3]通过创建特殊词表来对基于长度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香港立法委员会的会议记录做了对齐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3.1 形式化描述与概念

句子对齐就是将两种语言中互为译文的句子作为句对放在一起,它的形式化描述为:

设S和T是互为译文的文本,S为含有n个句子的源语言文本即S=s1,s2…sn,T为含有n个句子的目标语言文本即T=t1,t2,…tm(si和tj都以句子结束符作为结尾,i=1~n,j=1~m),根据文献[2]的定义,S和T的对齐关系A(S,T)可以表示为句珠序列B:B=b1,b2…bk。

句子对齐的任务就是要找到满足下列条件的一组句珠序列:

(1)任何一个句子属于且仅属于唯一的一个句珠;

(2)任何一个句珠中不再包含更小的句珠;

(3)句子的位置先后和所属句珠的次序是一致的,不允许交叉对应。

设h为每个对齐单位(即句珠)的评价函数,则对齐问题可以定义为在对齐的句珠中找到一个最佳对齐序列,使得该序列具有最优的H值。形式化描述这样一个优化问题:

从概率角度出发,句子对齐问题可以看成是要求每种对齐方案中对齐概率最大的A(S,T),

句子对齐研究的核心实质就是要找到一个理想的方法来计算句珠的对应程度。

3.2 词形还原

词形还原可以描述为输入英语单词e,将它还原成原型。我们从互联网获得一个词性转换表,提供了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的不规则变换的词和它的原型。我们利用这个词型变换表来查找e的原型,如果查不到,则利用porter stemmer的规则还原法将e还原。

词形还原算法可简单描述如下:

(1)输入一个单词;

(2)如果还原词典里有该词,则输出该词转(4);否则转(3);

(3)如果有该词的还原规则,则根据规则调整词形,输出还原后的词;

(4)如果还有单词则转(1);否则结束。

3.3 分词与标注

中文分词选用的是厦门大学史晓东老师的segtag工具,英文采用的是Brown的标注器,使用的是WSJ的标注集。

3.4 评价函数的选取

评价函数句对的评价函数的选取是句子对齐方法的关键。它既要与英语句子有关,又要与汉语句子有关,而且还要与二个句子共同有关。我们将英语单词在在词典里的所有译文用于匹配汉语句子,只要英语单词有一个译文和汉语句子中的某个词匹配,则认为这个英语词的译文在汉语句子中存在,反之亦然。另外,我们加入了词性信息的匹配比重。评价S和T之间关系的评价函数如下:

其中,length(S)和length(T)分别代表句对中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的长度,即单词数;match(Se,Tc)代表译文出现在汉语句子中的英语单词数(根据英汉词典);match(Tc,Se)代表成为英文单词译文的汉语单词数(根据汉英词典);Num(Sn)与Num(Sv)代表原文中的名词个数和动词个数;Num(Tn)与Num(Tv)代表译文中的名词个数和动词个数。

3.5 动态规划算法

实验所采取的段落边界都是清晰的,不会影响实验精度。实验前,我们提供了以逗号进行断句的句子序列文本。在文本分词和还原的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暂不列入考虑范围。在实验中,我们采取了句子对齐研究中经典的动态规划算法来搜索最优路径,主要考虑了7种对齐模型,分别为(1-0)、(0-1)、(1-1)、(1-2)、(2-1)、(1-3)、(3-1)。

4 实验结果

实验所采取的语料库为FBIS的部分段落对齐语料,其中原始文本中的部分段落边界不清晰,实验前已做段落对齐和人工校对的预处理,所以实验中并不包含段落边界错误带来的影响。

实验所采取的规模为50个文本段落,其中中文文本包含864个句子,英文文本包含881个句子。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1,1)匹配模式的句子最常见,对齐准确率最高,其他匹配模式也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5 结论

英汉互译的句对之间的词性信息有着必然的紧密联系,本文从它们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出发,提出了基于词典和语言学信息的对齐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这种对齐方法对进行大规模语料建设和整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Brown P.F.Aligning sentences in parallel corpora[C].Proceedings of 2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L Berkeley,1991.169-176.

[2]W.A.Gale,K.W.Church.A Program for aligning sentences in bili-ngual corpora[J].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1993,19(1):75-102.

[3]Dekai Wu.Aligning a parallel English&Chinese corpus statically with lexical criteria[C].Proceedings of ACL-94,1994.82-87.

[4]M.Kay,M.Rocheisen.Text-translation alignment[J].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1993,19(l):121-142.

[5]S.F.Chen.Aligning sentences in bilingual corpora using lexical in for-mation[C].Proc.of the 31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L,1993.9-16.

[6]P.Fung,K.W.Church.K-sec,a New Approach for Aligning Parallel Texts[C].Proc.of COLING'94,1994.1096-1102.

[7]常宝宝,詹卫东,柏晓静,吴云芳,等.服务于汉英机器翻译的双语语料库和短语库建设[C].第二届中日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研讨会论文集,2002:147-154.

[8]刘昕,周明,黄昌宁.基于长度算法的中英双语文本对齐的试验[A].陈力为.计算语言学进展与应用[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62-68.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篇3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一般情况下,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了儿时经历对“我”的影响。

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可以抓住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或句中整齐的、有节奏的连贯短语,或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等来进行赏析。

例1: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

“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无父无母”,这几个浅显易懂的四字短语连用,给文章增添节奏感,也表现了父亲和叔父生活的艰辛。

例2:“文化大革命”中间,我曾想到:如果我叔父不把我从故乡接到济南的话,我总能过一个浑浑噩噩但却舒舒服服的日子,哪能被“革命家”打倒在地,身上踏上一千只脚还要永世不得翻身呢?

“革命家”在这里是反语,讽刺文化大革命中的那些狂热分子,也是以调侃的语气,表现出“我”达观的心态。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刻画人物、描写环境的句子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我当时是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逃到房后,往水坑里一跳。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了。

这段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当时的贪吃、顽皮与淘气,也渲染了“我”童年的生活的艰辛。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铺垫、衬托、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想象联想等手法。

例:我曾有几次从梦里哭着醒来。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这种愿望当然只是一个幻想。

作者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写出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后心里酸涩的滋味和对母亲的眷恋,感情真挚,令人动容。

【小试牛刀】

1.分析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一个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温的炊烟,他乡遇故知一样不能自已……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1)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缠绵缱绻处就是一座古镇。

(2)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

3.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1)说说第一段中对保安的外貌描写有何作用。

(2)对选段画线句子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用两个“必须”,表明保安脾气很不好,对张处长不近人情。

B.连用两个“必须”,表明保安很傻,不懂得变通。

C.连用两个“必须”,加强命令语气,写出保安态度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情状,表现出保安的忠于职守。

D.连用两个“必须”,加强命令语气,表明保安敢于以下犯上。

4.下面是碧野《天山景物记》中的几段文字,作者用饱含真情的笔墨,展现出了天山的美妙景色。试作简要赏析。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常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人们会同时用两种甜蜜的感情交织着去爱它,既像婴儿喜爱母亲的怀抱,又像男子依偎自己的恋人。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进天山去看一看。

句子赏析方法 篇4

一、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3:“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

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B.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句4:“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

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C.结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

例句5:“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曲志红朱冬菊李斌《袁隆平的“寻梦园”》)

赏析: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不仅能使文章篇末点题;也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

注意点: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6种: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6:“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4、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例句7: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例句8: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赏析:能换别的近义词吗?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顶”写出了小雪后小树特有的意蕴,轻巧灵动,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本看护妇”。

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5、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9.2008盐城市中考阅读题《父子》中的题目(第21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

赏析:我们思考这个句子时,在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散失的不满。“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进一步说,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

例句10.2007常州市中考阅读题《风吹一生》中的题目(第16题):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祖父老了,就如同自行车上的一样物体被风彻底的吹了下来,再也不能骑车了!如果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拟物修辞除去,用自己平实的话表达就是: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

6、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

可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描写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句11: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世间最美的坟墓》)

赏析:与这优美恬适的风景为伴的是埋葬于此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可看出与大自然相伴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一样永存,从而反衬出其伟大人格。(2)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12:“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例句13:“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多角度赏析句子

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句14:“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湿润着房中的一切。”

赏析: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用“冲”、“粘”、“润湿”形容潮来时的动作,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运用三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蒙蒙,是晓雾弥漫,还是暮烟霭霭?给人以沾衣欲湿且虚幻迷离的感觉,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以“细雨”、“朝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以“腥气”、“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息。句子赏析的落脚点:

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因此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落脚点却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例句15: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击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赏析:可从修辞(拟人)的角度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此句表现的内容。此句表现了大海愤怒时壮观的场景和磅礴的气势。

例句16:“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

句子的赏析与方法 篇5

【摘要】音乐赏析是把音乐和人生享受联系起来的。它对于赏析者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有益于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培育创造性思维。让音乐使自己的生活更绚烂,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学会欣赏与分析。音乐语言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求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要多听佳曲,感受其美;音乐作品驰骋着丰富的想象,所以赏析时必须启动联想,捕捉音乐形象;音乐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情感,所以赏析时应体验情感,挖掘内涵;丰富多彩、有声有像的客观人类社会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而音乐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创作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音乐赏析要尽可能深入乐理,知人论世。

【关键词】音乐音乐作品赏析

音乐赏析是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就是经过感悟、体验和再造想象,把听到的音响在脑中整合成音乐语言要素,从中感觉到活生生的形象,进而把握音乐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内容。音乐赏析无论对于赏析者还是对于音乐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都是多方面的。

它对于赏析者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有益于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形成创造性思维;对于音乐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支柱,是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手段;对于社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是实现音乐作品社会作用的必要条件,在造就社会所需的时代新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并能够促进人类社会审美理想的形成。限于篇幅,本文重点阐述音乐赏析对于赏析者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音乐赏析的方法。

一音乐赏析对于赏析者的意义

1.有益于陶冶情操

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力量,能够带给赏析者艺术造诣的升华,使其道德情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赏析者在审美的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产生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剔除思想意识中不健康、不正确的成分,逐渐变得高尚起来,进而形成较高的音乐文化修养及完美的人格。

2.有益于提高审美能力

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的艺术财富、人文精髓,能够使审美活动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引导赏析者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消除错误的审美观,从而使其受到教育和启迪。美的观念是同人们的道德观念紧密相连的,它反映着人们的世界观,所以赏析者进行音乐赏析时,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道德观、价值观,其影响极为深远。赏析者通过对音乐作品体裁、题材、形式、风格、内容思想性,作曲家创作意图,具体的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逐渐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音乐形象,领会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汲取音乐艺术的精髓,养成审美鉴赏与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有益于培育创造性思维

由于音乐语言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求异性和不确定性,总是有意无意地留下了许多空白,因而音乐赏析需要艺术想象力,让赏析者去延伸拓展,去捉摸思考,否则便难以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世界,更不能从赏析中得其境界。音乐赏析不仅需要艺术想象力,而且也发展艺术想象力,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艺术再创造活动,而不是被动、消极的感知。音乐赏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创造的过程,其间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为了达到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刻感受、体验和创造,要借助储存的知识和经验,也要运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手段,这就使赏析者的智力得到开发,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从而培育创造性思维。

二音乐赏析的一般方法

1.多听佳曲,感受其美

“观千剑而后识器,听百曲方能知音。”要学会赏析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多听,且要选择古今中外生命力强、感人肺腑的`佳曲,感受其富有魅力的音调、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确切的表达内容与音乐语言、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等等。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民间音乐要有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的了解,所以更应该多听。多听民族音乐,会深刻感受到祖国壮丽山河的美,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优秀音乐作品本身都是美的,可博闻广听,就是要扩大听的范围,主动接触不同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让脑海里既有中华民族各类音乐,又有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各时期民族乐派的印象。赏析之前可查阅相关的知识性资料作参考,对作品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结合音响带来的美感,便于更好地把握作品真挚的感情、严谨的结构和鲜明的主题。

2.启动联想,捕捉形象

音乐作品驰骋着丰富的想象,赏析时必须启动联想,捕捉音乐形象,才能充分体味音乐之美,感悟其情致和韵味。对于音乐形象,音乐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简言之,音乐形象就是因为音响的启发,使人在脑海中产生想象中的事物形态或生活图景。如赏析歌曲《橄榄树》的音乐,从六弦琴奏出的大段缠绵不断的分解和弦,到长笛奏出的主题旋律,其音调多是下行的,和弦也是沉郁而柔软的,音型却热情而带祈求,又因每一乐句的句尾拖着长音,更增加了哀而不伤的问句气氛,使人产生无限的伤感惆怅,同时伴有向往之情。

这种音乐效果,使人联想到月夜下游吟歌手身背六弦琴、独自漫步弹唱的画面。如能进一步展开联想,就会想到台湾同胞由于多年来不能回到祖国怀抱,以至于“叶落求归根,梦境叹依稀”。人们听到此曲,便会激起浓重的乡愁,或由草原想到大陆,或由橄榄树想到和平,仿佛看到自己变成和平鸽,翱翔于烈烈长空,飞到和平之神的塑像前发出撕心裂肺的祈求,热盼回到祖国怀抱。可见,以丰富的联想捕捉到的音乐形象,可谓胜景无限。

3.体验情感,挖掘内涵

音乐作品不仅驰骋着丰富的想象,并且蕴涵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情感,这是音乐最显著的特点。音乐的内在特点就是抒发感情,音乐作品无不是为了抒情而存在的。换句话说,情感是音乐的生命、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所以在赏析音乐作品时,要以深刻的思想体验,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然后循着对音响的感知,用灵动的大脑去体悟作品的思想内容或题材范围,进而挖掘其情感内涵。

对于有歌词的声乐曲,因语言本身的含义、节律、韵味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作品的思想内容,这对赏析者具有启示作用,要体验其感情内涵并非难事。但是对于没有歌词、纯器乐演奏的器乐曲,要挖掘其情感内涵相对困难一些。乐曲的标题有时是内容的集中体现,帮助我们了解乐曲的大致内容,同时也可从中揣摩其情感内涵。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在传统狂欢节中对各种动物进行描绘,它是由14首独立短小乐曲组成的管弦乐套曲,14个小标题使人们在听乐时,能够按照乐曲标题的提示,在思想内容的引导下受到作品情感的熏染,从而情不自禁地陶醉于作品中,或受到感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4.深入乐理,知人论世

前文已经提到,赏析者进行音乐赏析时,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道德观、价值观。因为多数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感情及创作意图,总离不开作者的世界观,所以赏析者要深入乐理,从作者思想感情的实际出发,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探求作品的哲理性。如唐代古琴乐谱《碣石调幽兰》,有如下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终不见用,他在途中看到幽谷中沁人心脾的兰花,于是感慨道:“兰花是香花之王,如今却与野草丛生,正如‘贤德之士,怀才不遇,生不逢辰。’”于是弹奏了《幽兰》这首琴曲,它启发人们自觉抵御现实中的种种诱惑,不畏强权,勇敢地伸张正义、维护真理。

对于那些无标题的音乐作品,应该怎样赏析呢?那就要“知人论世”。“知人”就是要了解作曲家各方面的情况,一是将其作为个体的人来看待,了解其创作才情、个性气质、艺术修养、审美志趣,甚至师承和流派;二是将其作为社会的人来看待,了解其生活经历、政治遭遇、思想崇尚,乃至籍贯、家世和交友。“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政治上的治乱、经济上的兴衰、社会生活面貌、文艺思潮、社会风气和风俗习惯等。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一部哲理性很深的音乐诗篇,其哲理性是贝多芬所有九部交响曲中较为杰出的一部。它反映出当时全人类共同遭遇的命运和人民要起来、要解放,社会要革新、要前进,急需寻找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理想。但因种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恶势力的无情阻挠,在此社会背景下,作者创作了这首作品,认为只有与恶势力做不屈的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结合贝多芬当时的个人遭遇,乐曲中有着抑郁的成分,更有希望、有斗争、有必胜的信念,充分揭示了作者感情深处隐藏很深的心声,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共鸣,激励着我们以顽强的意志去争取斗争的胜利。对于大多数无标题音乐作品的赏析,因其寄寓着很深的哲理,只有善于“知人论世”,才能充分领悟乐曲的情致和韵味,从而不断提高音乐赏析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弗兰德?劳厄.开启音乐之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张前、王次.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渡边o.音乐美的构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4]理查德?贝克.音乐的魅力[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5]沈旋、夏楠.古典音乐欣赏50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矫情的句子赏析 篇6

2、激情只是瞬间,虽然感情也不是永远。

3、有没有一个谁,停驻在我的世界里,不随时光变迁,不管岁月几何,当然最重要的,他她不能是死人。

4、刘先生说,慢节奏的生活一点都不好。你会喜欢上这繁华的快节奏的。

5、像《乞力马扎罗的雪》里一样,我也在储存着我的故事。那里面也有你的一份。我也知道,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写出来,存着,存着,总有记不清的一天。

6、我守着你永不兑现的承诺往前走,你可看见我在等,等你生命一次一回头。

7、时刻仍在,是咱们飞逝。

8、如果有天咱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生命,那是正因咱们没有发奋活得丰盛。

9、趁年轻,走自我想走的路。没理由,不去闯。

10、人的生命没有值得永远欣赏的风景,对于感情要珍惜但不好固执。不给我的我不好,不爱我的我不爱。

11、看不见雪的冬天,咱们把它当春天好不好?

12、一个人活着,既为了自我,又为了他人。

13、该结束的,我结束不了,我不坚信你,也不坚信我自我。

14、那些说给树听的话,嵌在树的年轮里,随流年一点点长成参天的回忆。

15、是我勇敢太久,决定为你一个人而活。

16、寂寞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什么话都听的明白,一种是什么话都听不明白。

17、就应更发奋地让自我更好,下次见到你的时候,又是一个不一样的你了吧。我总是想着下一次见面,其实,此刻就想见到你想得不得了啊。

18、我都会在那里,我没有给你留信。正因根本不用,你能够在任何一个经意的转角,找到那时候你想要的我。

19、孩子们理直气壮地坚信着童话和梦想,而咱们微笑着怀疑,用咱们自以为是的沧桑。

20、生活是一场又一场完美事物的追逐。

21、橡皮,抹擦不去想念你的情绪?。

22、我终不能改变那个开始,何不忘了那个结局。

23、也许咱们都会面临一个坎,跌下的时候血肉模糊,跨过的时候沧海桑田。

24、我对我说,他既然那么重要,那就看着他幸福。你太了解自我了。任何放不下的东西,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忘记的。

25、咱们是玻璃窗上的苍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的。

26、我宁愿一下把自我痛死,也不愿每一天仅仅是轻痒。

27、昨日吃晚饭时恍觉故心人易变,大概很多不属于你的人是强留不住的,与其让自我难过委屈,还不早早讲明,来日里少点交集,兄弟有一坨,女生大都是些矫情的玩意,当然,我的女生们,没说你。

28、我对其他人说,我需要一段冷静的时刻。我需要忙碌,我需要不想他。

29、人生很短,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就应休息。

30、我并不是多么好的人,但我是个愿意更好的人。

31、我一遍一遍的提醒自我,要铭记的,不是爱,是伤害。

32、最近发生的事情触碰了我的底线,我绝不忍受。我要来了该有的说法,也做了让步。多谢这些天关心我的兄弟姐妹们,你们是我坚强并从容应对这个世界的理由。

33、你对别人好,别人不必须把你放在心上。

34、怕给你带来困扰,怕给你造成压力。我怕其实我根本不懂的爱,会伤害你。

35、每个人都有属于自我的一片森林,也许咱们从来没走过,但它一向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36、时刻过去很久,亲手戳破你会回来的谎言,只剩绝望在蔓延。

37、我想我把她记在心底,很久了,在某一个情感细腻的时候,才会把她想起,于是,在昨晚这个情绪温暖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她,她此刻必须过得挺好,如果打电话给她,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总不能说“恩,我昨晚梦见你了,你过得还好吧”。我昨晚梦见你了,这样的话听起来那么的不真实,我想说,在这样的梦发生的那一刻和我想描述它的时候,它都像那个春天落下的细雨,在我接住它的那一刻,它消失了。于是,昨晚是否真的梦见了你,成为一个说不清的事情。只但是,我仍然深信,是那一瞬难以抑制的温情,引发这一场梦幻迷离的梦境。

38、我可爱的人,你在渐渐占据我的心,在你的面前,我脆弱得像一个花苞,这一切昭示着未来,而我还不知道这个未来会不会到来,就像那个花苞的绽放。

39、从一场噩梦中醒来,是不是就应感到庆幸?

40、他曾有过的两个她,一个是桔梗,一个是戈薇,在桔梗跟前,他是犬夜叉,她戈薇身旁,他是奈落。

41、在咱们的性命之河短暂相遇然后别离之后那些孑然独立的岁月,正因知道人情淡薄,由奉守着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安慰捉襟见肘,唯有冷暖自知--因此咱们都并不关心他人,亦疲惫到不常愿做没有回报之事。但是为何,我仍时时怀念,过去咱们以前是被彼此那般毫无保留地盛情关怀过,以至于让我在日后看多了人情淡薄的年岁,在这炎凉的时刻某个角落寂寞起来的时刻,想起你来便会微笑。

42、走过安静的街头,这城市到处是人流,和你失散以后,怎样沿着原路往回走。

43、下雨了,鼓浪屿在朦胧的海上。我看到了戈麦的诗集,记起了马雅可夫斯基的名字。我还打算在某个难以压抑的时刻,把我想念你这回事,通通地告诉你。

44、我用无数量的悲伤,学习并领悟怎样不爱你。

45、一路上有人太早看透性命的线条,命运的玄妙,有人太晚觉悟,冥冥之中,该来则来,无处可逃该走则走,无法挽留。

46、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47、我一向都是一个咄咄逼人的人,我想拥有的很多,但放不下的更多。

48、来来去去,不求你给我永生的眷恋,只愿有你一世的温柔。

49、真的是个很喜欢旅游的人,喜欢将所有的悲伤洒在旅途上,再去寻找快乐的理由。

50、老了以后,我也期望你和我一样记得这些事情,那时候,咱们就是在太阳落山前聊着天最幸福的人了,咱们有回忆和过去。我从那些幸福的感觉走出来时,我觉得用生命的时刻来完成一个幸福的目的,再值得但是了。

51、原来再也不能有你坐在身边,才是真正的不快乐。

52、年轻的时候我酷爱黑色,正因黑色代表着愤怒叛逆对抗,之后爱极了灰色,正因灰色代表包容,代表着在坚守自我信仰的同时学习并领悟和命运和解。

53、再完美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但是时刻。

54、错过的年华,开出斑斓的花,轮回了荒芜的春夏。

55、我总是很轻易坚信别人却总不停地怀疑自我坚信得是不是太轻易。

56、哪怕再不和谐的旋律,唱到最后,喑哑也变作了深情。

57、难道就有那么困难,你竟连借口都懒得再编,虽然理由都显得剩余,至少告诉我你还在意。

58、你知道罗密欧,那个最爱爬上朱丽叶窗口的人,那个人偷走了朱丽叶的心哪。我真想知道你的那扇窗,正因,我也想偷走你的心啊。

59、青春,能够猖狂,但请别瞎折腾。

60、我伪装着,不留痕迹地。

61、从前总以为收信很快乐,正因那证明远方有兄弟姐妹,此刻才知道,收信不必须是好事,正因那意味着兄弟姐妹在远方。

62、真正的生活,它有血有肉有呼吸,嘲弄地看着你的无能为力和委曲求全。

63、成长的日子,撕了皮连着肉。

64、别说我花心,我只是找个对的人,找个是我该去爱的值得去付出的人。

65、天真如咱们,以为还有很久的时光能够用来辜负。

66、在咱们的性命之河短暂相遇然后别离之后那些孑然独立的岁月,正因知道人情淡薄,由奉守着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安慰捉襟见肘,唯有冷暖自知——因此咱们都并不关心他人,亦疲惫到不常愿做没有回报之事。但是为何,我仍时时怀念,过去咱们以前是被彼此那般毫无保留地盛情关怀过,以至于让我在日后看多了人情淡薄的年岁,在这炎凉的时刻某个角落寂寞起来的时刻,想起你来便会微笑。

67、他要的不多,可他全部都得到了。

68、他们不抬头,因此我才敢面朝他们的身影微笑。

69、无所谓也无谓对错,生活就是这样貌,不如诗,转身不知多少次,照样被轻视。

70、即使我卑微的去挽留,也但是是再让你变得更陌生一点。

71、昨日看到村上在《天黑以后》中写到这样的状况,他把这种求知称作“知性好奇心”,那个故事你也能够看一看,村上得出的教训中有1条“如果真的想知道什么,人就务必付出相应的代价”。你选取站在哪个位置,都是你的自由。人生是别人左右不得的一回事,最后的终点,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的。因此,你就用你自由的选取来确定那个自由的结果吧。

72、如果说没察觉就是欺骗我很抱歉让信赖和相爱模糊了界线

73、瑞妈跟我说,他要是没有办法给你优越的物质生活,那就不能够跟他在一齐。

74、我站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才敢悲伤和哭泣。

75、听歌的时候,我喜欢闭上眼睛。只正因,有太多的记忆。

76、在这并不长的时刻长河中,能陪你一齐走的人,也许不是我,即使不甘心,又如何?

77、曾说过,我的感情很吝奢,单恋之类的,一辈子做不到。

78、记忆像是倒在掌心的水,无论你摊开还是握紧,总会从指缝中一点一滴流淌干净。

79、相识但是近三年,但是仿佛却是一辈子。

80、原来我所谓的自由,务必要放下另一段自由之后才能够得到。

81、那天也许我会欣喜若狂,又也许会有撕心裂肺的感觉。在无法预知的那一天里,我究竟会做些什么。这个迷让人琢磨不透。如果要说的话,就好像突然间到了年的一天,跳过了许多没有记忆的日子,然后就直接应对结果了。那一刹那的紧张是如何抑制也不会消减的。

82、你没有说话,但身体都说的很清楚。

83、剩下的人都跟我说,不试试怎样知道不能够,试了起码有可能,不试就什么可能性都没有了。

84、我跌跌撞撞的走,你是我千百年来轮回的唯一理由。

85、咱们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以彼此为不可替代。

86、没有办法抽身去爱下一个。

87、是不是我再也看不到和那天一样的夕阳,能够照红你的脸。

88、咱们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那样用力的爱,直到哭了出来。

89、疯豆跟我说,鱼和熊掌可兼得,那就是阳光和空气。你要找一个兼得的人,那才是对的人。

古典诗词赏析的思路及方法 篇7

一、三路并走, 把握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综观07、08年课外诗词赏析题, 发现最多的是要求考生把握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言志”, 志, 就是诗人通过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它是诗歌的灵魂。读诗, 就必须读出诗的灵魂, 读出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 必须三路并行, 仔细体味。

1、细读关键词句, 揣摩诗人感情。

从感情的悲喜角度讲, 诗中多出现暖色明丽之词句, 则诗句表达喜乐之情;诗中多出现冷色灰暗之词句, 则诗常表达忧思悲伤之情。“沉醉”、“兴尽”、“争渡, 争渡”流露的是词人活泼率直, 无忧无虑, 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表达的是词人孤寂及无计可除的思夫之情;而“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则倾吐了词人离乡背井之苦, 国破家亡之痛。当然我们更要结合全诗内容, 揣摩诗人感情。如08山东济宁考题:

秋夜雨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题 (2) :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细读诗句 (2) 我们知道这一天的月亮时而被遮住, 时而又露出来, 由此可揣度出主人公一直在看着月亮, 这是为什么呢?心境百般孤寂吧。再读全诗细想, 主人公为什么要听着“丁丁漏水”觉得夜那么长, 为什么要听着秋虫整夜地响?根据最后一句中“征衣未寄”可揣到主人公的丈夫是出征了 (古时出征多为男子) , 秋天来了, 尚未寄御寒衣;“莫飞霜”, 则透露出对丈夫的思念, 牵挂。至此可感悟出全诗表达了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结合时代背景, 揣摩诗人表达的感情。

诗人的感情通常是由景而生。这景一是眼前的自然之景, 二是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此, 平时上课时老师常给我们讲诗的时代背景, 以助我们了解诗人“此景”下产生的思想感情。考试题中有些诗我们是很难从词句中揣摩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那么可以从诗词的小记 (如苏轼《水调歌头》) , 及出题人所给的写作背景中揣摩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如:08山东考题: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2)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直接解此题还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离乡之久, 应该是“近乡”“情更切”, 怎么会“情更怯”?又为什么“不敢问来人”?可读一下诗的“注”:“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 途径汉江时所作。”便可知诗人写此诗时的背景是“被贬”, “逃回”。由此可揣摩诗人的心情是:近乡想询问一下亲朋之情, 可又怕暴露逃犯身份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3、结合课文所学内容相似的诗词、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中考所选课外诗词, 多为名家诗词, 他们的诗词我们课内多次学过, 考试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已学诗词帮助我们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人, 尤其是著名诗人, 在人生的某一阶段, 其思想感情、生活态度基本是一致的。如08江苏泰州考题: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 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第 (3) 小题: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注” (1) , 可知本诗同样写于“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 弃官而去, 政治失意漂泊流荡”之际, 再联系所学课内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便知本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寂寞之情和找不到出路, 只待寄情山水, 缅怀古人的复杂情感。

二、结合语境, 感悟词的妙用。

古人写诗很注重用词的锤炼, 刻苦求工, 因此诗词欣赏很注重对字词妙用的欣赏, 其实通过课内诗词的学习, 我们应该感悟到古人写诗对词的锤炼主要体现在动词、副词的选用上, 而词的选用又体现在务求传神、传情、创造佳境, 突现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

1、用词务求十分传神。如07浙江义乌考题:

春游图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 小舟撑出柳阴来。

题 (1) :“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 请作简要分析。

这“蘸”字用拟人手法, 生动活泼, 传神地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可爱, 也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多。

2、用词务求传情:如08江苏南通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题 (1) :诗中的第2句“惊”一词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里的“惊”一词传出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另外前面宋之问《渡汉江》中的一个“断”字, 也不仅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 更传出了诗人思家之情。

3、用词务求创造佳境。

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 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如2008年陕西中考题:

吴门道中二首 (其一) (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 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 一蓑烟雨湿黄昏。

题 (1) :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这一“湿”字运用了通感手法。黄昏在人眼里本来总是迷茫暗淡的感觉, 在烟雨中, 空气充满了水分, 黄昏似乎也被打湿了, 视觉换成触觉, 一个“湿”字, 生动可感地创造出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意境, 充满了奇妙的空灵之趣。

4、用词务求突现人物性格特征。如07四川达州考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题 (1) :一个“独”字, 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这儿的“独”字和前面“千”“万”形成对比, 和“孤”相照应, 表现了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三、多角度透析, 品赏千古佳句。

课外诗词赏析第三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诗词中千古名句的赏析。这种赏析常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要求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二是对诗句所蕴含的道理进行赏析。

1、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

赏析时首先必须辨明诗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其二必须结合诗词内容说出运用此艺术手法的妙处。

(1) 借景抒情, 寄情于景。诗人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直接吐露出来, 而是寄寓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 这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08江苏宿迁考题:

寒塘 (唐·赵嘏)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度南楼。

题 (2) “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

如果说前句是直抒胸臆, 那么该句则是寄情于景:此句初看是写景, 实际上寄托的却是“雁归人未归”之意;这“一”字极可人意, 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 更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08扬州考题中李白诗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 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 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 寄托了依依不舍的离别深情。

(2) 衬托手法的运用。如08山东淮坊考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 石榴开遍秀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题 (1)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诗的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 写出了“别院”的清幽, 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 则是以动衬静, 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的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 自在的情趣, 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 闲适幽静的意境。

(3) 比喻、夸张、对偶、借代等修辞的运用。如07年广州考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题 (2)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 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上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1)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此诗句首先是化抽象为具体, 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 二是用夸张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 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此诗句用比喻, 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 永流不尽, 生动形象写出了“愁”之多。

(4) 近景和远景的结合。如07山东滨州考孟浩然诗《过故人庄》赏析:

题 (2)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 请自选一个角度 (表现手法、语言运用) 作简短赏析。

从表现手法角度来赏析:两句诗采用了近景和远景的结合, 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诗歌的艺术手法还有好多, 虽然中考所选课外诗词中尚未出现, 但在我们所学课内诗词中已经出现, 如:用典, 象征, 渲染, 曲笔, 侧面描写, 以小见大, 虚实相生等。这些艺术手法要好好掌握, 以便在今后读诗时能灵活地多角度去赏析。

2、对蕴含的道理赏析。

古诗中的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 更因为这些诗句内蕴丰富。说它内蕴丰富, 是说诗人常常不把自己的主观情思直接表露出来, 而是运用“比兴”手法, 借助某一物象寄托自己的主观情思, 因此, 读诗要学会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的联想, 感悟名句所蕴含的哲理。如07南通考题: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题 (2)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浅谈理解句子的方法 篇8

关键词:理解句子 关键性词语 修辞方法 时代背景 生活实际 中心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类提法是当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和试卷练习中的热门话题。这类提法侧重考查的是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新课标在中高学段明确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正确分析和理解句子的含义是新课标的要求,掌握分析和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高效教学,有助于学生领会文意,轻松学文。

体味和推敲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义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什么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等。怎样理解这些句子,有许多好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随机渗透学法的指导。在这里,我以小学中高年级课文为例,列举几种常用的理解方法。

一、抓住关键性词语理解

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我认为反过来也是很有道理的:理解句子离不开词语。学生理解句子时,可以从组成句子的词语入手,让学生在抓主干的同时,特别要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也就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进一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关键词的理解,体会整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因为这些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里的一句话:我看到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怎么理解这句话?我们可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乱蓬蓬”“平静而慈祥”来理解。从“乱蓬蓬”中我们体会到:李大钊受过苦刑;从“平静而慈祥”我们体会到:李大钊坚贞不屈,仍然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把从这三个关键词中体会到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对整个句子的理解:李大钊受过苦刑,但他坚贞不屈,仍然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二、捕捉修辞方法理解

理解句子深层含义,分析句子使用的句式和修辞方法可不能少。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句子的修辞方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根据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如《匆匆》里的一句话:“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理解这句话时,可让学生从它的修辞手法——比喻入手。作者把“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让学生知道“轻烟”和“薄雾”具有容易消失,而且不留痕迹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来无影去无踪,不留痕迹,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我们平时常用的修辞方法还有设问、排比、拟人、反问、夸张等,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不着痕迹地进行指点,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读有所得。

三、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

结合社会时代背景来理解也是理解句子含义的一个方法,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所以教师在学生遇到因时代久远而难以理解的句子时,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写作时期的社会现状、生活情况等等。如学生理解《詹天佑》这篇文章的一句话: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单纯看这句话,学生一头雾水。这就要我们教师让学生了解中国当时的时代背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等方式,对中国加紧经济侵略。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原打算自己修筑铁路的清政府由于缺少工程技术人员,在列强阻挠、要挟下,束手无策,只得把一条条铁路的修筑权,拱手送给外国。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借此控制了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如果京张铁路让帝国主义来修的话,我国的北部地区就会进一步被他们控制。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就不难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是詹天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明白了詹天佑这样想的前因后果,就明白了这句话其实是表现了詹天佑具有长中国人志气的决心,他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四、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我们平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这句话虽是教育我们如何做人的,但也为我们的学习指点了迷津。在阅读文章、理解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来考虑,也就是联系生活实际来体味句子的含义。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通过换位思考、对比想象,学生自然而然便感受到邱少云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不怕献身的伟大精神。

五、紧扣中心来理解

紧扣中心是理解重点句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文中每一句话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指导学生习作时,我们常要求学生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那反过来,读文章、体会句子的含义时也应该让学生紧扣文章的中心来理解。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时,不论是用抓住关键性词语、捕捉修辞方法,还是结合时代背景、联系生活实际等,最终都殊途同归——含义或多或少都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所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句子时,要引导学生紧扣文章中心来体会。说到这儿,有教师可能会说句子都没理解,谈何明白文章中心。其实,不论是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还是从课标的精神来看,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一定优先于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阅读实践中要引导学生紧扣中心来理解句子。

当然,正确理解句子的前提是要让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另外,要让学生明白“句不离篇”是理解句意的原则,也是准确理解句意的切入点,以上方法的运用都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抓住上下文,挖掘隐含信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多引领学生实践,在读书实践中不着痕迹地进行指点,使学生一步步掌握读书的方法。

上一篇:绝招作文三年级下一篇:幸福的秘方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