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习高三地理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么学习高三地理(通用12篇)

怎么学习高三地理 篇1

1.高考地理聚合思维法

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逆向思维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高考地理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考地理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高考地理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一、自然地理部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二、影响地理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理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三、影响地理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四、描述高考地理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高中地理知识点:

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⑷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怎么学习高三地理 篇2

关键词:地理概念;相异构想;认知冲突;策略分析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

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错误思维结构称为相异构想,地理概念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对相异构想的消除和转化以及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作用明显。

一、地理概念及其学习过程中相异构想的价值认识

1.地理学科考查能力要求

在高考文科综合的地理考试说明中,对地理四项基本考查能力第二条中提到:“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第三条中提到:“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高考命题中对地理概念的考查内容丰富、方式多样、层次、频率较高,是地理教学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部分。

2.高中地理概念的复杂性、多样性、系统性、抽象性和阶段性特征要求

不少地理概念(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不仅具有(水平、垂直)空间(如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时间特征还有数量和质量特征,因此要注意地理概念的空间尺度(如产业转移)和动态变化。由于教材的篇幅和顺序的安排(如直接给出高层次概念),学生对地理概念内涵、外延和系统的建构需要一段时间,在某一学习阶段学生可能存在概念迷思的情况。高中地理概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并形成以某个概念为中心的概念体系,因此某些核心概念的理解偏差或障碍对地理概念的学习造成干扰或消极影响。

3.教师实施高效地理概念教学的要求

教师能够充分、准确地认识、预见学生在地理概念学习上的相异构想,使它们成为课程资源,成为教师实施高效地理概念教学的起点。教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感觉课堂讲解详细,环节设计合理,但学生在涉及某个地理概念的知识上一错再错。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在地理概念学习中的相异构想,找出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消除思维定式等学习障碍,顺利实现地理概念的正遷移。

二、实现地理概念学习中相异构想转变的策略分析

1.活化图像,创造价值

图像类型多样,承载的信息丰富,呈现方式直观形象,合理把它们应用在地理概念教学的情境创设中,引导学生自主暴露、自觉关注相异构想。如,背斜与向斜这两种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教学时,可以先呈现只受内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地质剖面图,让学生观察两处地质构造的岩层新老关系、地形类型;随后再叠加上外力作

用,在同一张地质剖面图呈现这两处地质构造的岩层新老关系、地形类型,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利用不同类型图像间的联系,实现相互转化,在提高学生读图、作图、析图能力的同时,更好地让学生发现思维和知识断裂点。

2.详析过程,强化逻辑

对学生而言,表面联系和本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分离状态”需要学生正确的认识过程来打破,过程的步骤越简练、分析越深入、体验越深刻直接关系到新建立的正确联系和科学思维的牢固程度和今后的发展空间。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层次,参与概念的演绎过程,让学生养成独立面对新出现的相异构想、积极调整思考方式,减轻对教师的依赖。

3.巧用变式,正向迁移

地理概念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受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的限制,或直接望文生义。在复习课中,利用几个关联题组,能帮助学生注意先前忽视的新特征,帮助学生明确该概念适用的区域,进一步抓住概念的关键词和本质属性,从而顺利实现正向迁移运用。教师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手段,使学生有效地加深认识和理解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高度,让学生在多种情景中进行识别,对概念的理解、应用更到位。

参考文献:

[1]范丰会.中学生的相异构想与物理教学中的概念转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6(01).

[2]谢芳芳,方环非.“认知障碍”的教育学意义[J].高等农业教育,2008(03).

[3]朱跃锋.迁移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怎么实施高三地理学习计划 篇3

基础知识是任何学科的根基,没有根基何谈其他的能力的考查。没有任何捷径,只能脚踏实地夯实基础。比如在课标2卷36题所考查横断山脉特点、焚风效应对干热河谷气候的影响、农业发展的气候区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这4问中,全部都是老师在课堂上会讲到的知识。你学到了那就赚到了。

秋季是夯实一轮复习的关键时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整个高中地理的基础。对于主干内容做加法,对非重点内容做减法。比如气候、河流、地形等,年年必考的内容,怎么复习都不为过,怎么耗费时间都值得。

二、学会深度探究,增加思维量

目前的高考已经没有以前那种宽泛式的提问方式了,转而为小尺度、小切口的探究类问题。就连现在新教材都已经从宏观教学内容转向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课后习题中出现了大量微主题的探究。那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知道“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水土流失”,还要知道“植树造林为什么能够缓解水土流失”。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地理原理有透彻的了解,同时学会转换问题的提问方式,将问题转换为你能够理解的、有一定做题思路的问题,所以上面那个小尺度问题就变为“植树造林是如何抑制水流流失发生的条件?”这样的话,你就知道了应该从水土流失的成因的反方向作答。

三、做好资料的取舍,多刷高考真题

细化和鲜活是当今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之一。不得不承认每次看题都会为高考试题的问题情景设置之鲜活、命题思维方式之细致、试题思维逻辑之严谨、参考答案设置之周全是我们模拟试卷无法想象的。高考试题设置时会突出“联系实际”的风格,同时为了实现“选拔性”能力立意的考核目标,大多会为考生创建学以致用的地理思维展示平台。这也是大多数模拟题做不到的。好题不一定难度大,但一定承载着好的思维。题是做不完的,我们不是通过做题来学习知识,而是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学才能活用,活用才能使知识更活。

所以真正提高自己的一定是高考真题,希望大家认真复习高考真题,反复听讲和体验,反复思考和练习,至少5遍以上,才能把握其中的精髓。

四、注重培养地理实践力

高三地理学习方法 篇4

地理学习不是只有纸上谈兵,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操作。在生动的地理现象和场景中,学生需要自主探索、体验举一反三。例如,在普通的野外考察中,学生可以亲历各种地貌、气候、水资源等,并结合笔记记录下所见所闻及后续相关了解;在查阅地图时,摆脱对简化版符号与标识的依赖,全面挖掘讯息价值,麻利找到有关可证明优质研究压轴点的测量数据或推断分析差异的方式等知识点;还可以通过网上资源以及社区活动等路径融入实务经验,并提升团队合作和交流技能,例如对于城市发展进行调研并运用大数据,向规划渗透当前最新极端性天气活动的适应性。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

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核心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采用查图、填绘地图记忆、模糊记忆、特征记忆、趣味记忆、比较记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高考考试说明对记忆层次的基本要求不仅包括“知道→记住→想起来(再认、再现)”,而且包括“观察、描述现象,了解规律”。描述是指对“记住了”的地理现象用文字做出准确、完整的再现和表达。描述能力除静态描述外,还应注重动态描述和综合描述能力的培养。将各种地理图像进行分类,如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地理分布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对不同类型的图所反映的地理信息和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出各种图形的读图方法和技能。填图和绘图是记忆地图和图形的最好方法,凡是能够通过填图和绘图来掌握的地理知识,一定要通过对图的掌握达到目的。在填绘图的同时,还可以把与图像相关的知识点标注在图上或图旁边,使图文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教材中用文字叙述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发展、演变过程,许多都可以通过图形表现出来。运用图文转换和图形变式进行能力考查是高考地理命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高考复习中经常有意识地进行图文转换、图形变式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提高地理形

高三学习地理的方法指导 篇5

立足于教材,熟悉教材,弄懂教材,教材是考试的依据,不熟悉教材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所以要花时间在教材的学习上面,该记得的知识要加强记忆。

注重理解,地理兼有文科和理科的多种特点。有背诵的地理基础知识,但也有逻辑性强的理解性内容,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一定要多理解,弄懂各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加强习题的练习,地理技能的获取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得到提高,所以完成一定量的与课本配套的习题是很有必要的。

高三地理模拟试题 篇6

1.北京时间2015年9月3日10:00,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时,美国东部时间为()

A.2015年9月3日21:00B.2015年9月2日21:00

C.2015年9月2日23:00D.2012年9月3日23:00

2.北京时间2015年9月3日10:00,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时,把全球分为两个不同日期的经线是()

A.90°W,180° B.90°W,160°E

C.30°W,20°W D.30°W,180°

图1为1960年阿尔泰山地区不同朝向冰川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分布示意图,图2为2009年阿尔泰山地区不同朝向冰川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分布示意图。读图1、图2,完成3~4题。

3.对比图1和图2可知,阿尔泰山北坡冰川面积有所增加,这是因为()

A.北坡位于迎风坡,降雪量增加

B.北坡气温降低,冰雪融化量减小

C.北坡位于国外,人类活动影响小

D.北坡纬度高,冰雪融化量小

4.1960年到2009年阿尔泰山地区冰川面积减少了104.61平方千米,造成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

A.积温增加

B.能源消耗减少

C.全球变暖

D.森林锐减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于2015年8月6日表示,法属留尼汪岛发现的飞机残骸来自2014年3月失踪的运载239人的马航MH370航班客机。留尼汪岛西距马达加斯加650千米,东北距毛里求斯192千米。图3为留尼汪岛简图。读图3,完成5~6题。

5.有关留尼汪岛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间高周围低

B.大部分为高原,中间低周围高

C.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沿海有狭窄平原

D.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山地呈西北—东南走向斜贯中部

6.留尼汪岛山区温和凉爽,年降水量东坡为2 000~3 000毫米,西坡在1 000毫米以下,造成山区东、西坡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山区东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

B.山区东坡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

C.山区东坡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

D.山区东坡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

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解放碑CBD、江北嘴CBD、弹子石CBD比邻而居、隔江相望。三个CBD距离如此之近的景观非常罕见,这与重庆的地理条件密不可分。图4为重庆CBD分布示意图。读图4,完成7~9题。

7.重庆三个CBD之间相距较近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分散CBD职能B.重庆多山,地表崎岖

C.有政策支持D.为了美化城市

8.解放碑CBD所在的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区,发展历史较早,建筑物密度极大。重庆又在毗邻解放碑的嘉陵江对岸和长江对岸分别规划建设江北嘴CBD和弹子石CBD。这主要是因为()

A.江北嘴和弹子石土地闲置

B.出于把重庆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的需要

C.渝中半岛地域狭窄,发展空间不足

D.长江和嘉陵江水运方便

9.在两江交汇处容易形成城市,是因为()

A.两江交汇处水运方便,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B.两江交汇处容易形成地势较高的冲积平原,城市发展空间大

C.两江交汇处河流流速快,水患灾害少

D.两江交汇处河流流量大,水质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图5为我国1982年到2014年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和城镇化率统计图。读图5,完成10~11题。

10.有关我国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和城镇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

B.自1982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与城镇人口的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

C.2011年我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8%

D.图示时间范围内我国乡村人口一直在减少

11.下列有关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让生态脆弱和环境恶化区域的居民搬进城镇,让其务工经商

B.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医疗水平

C.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D.加快特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吸纳大量乡村居民定居、创业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从宁夏北上,画出了一个巨大的“几”字形,从内蒙古高原割下一块土地,三面被黄河环绕、长城在一侧阻隔的就是鄂尔多斯高原。也有人形象地将黄河比作一条抛出的绳索,套住了这个相对独立的高原,又称“河套”。400毫米等降水量是树木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潜能的基本要素,它直接决定了游牧与农耕的分界。黄河的“几”字形突破了降水量线的阻隔,让农牧界线向北突进了400千米。

材料二图6为黄河流域和鄂尔多斯高原位置及200和400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1)评价河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

(2)为什么说黄河“几”字形让农牧界线向北突进了400千米?

(3)简述河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应土耳其共和国总统埃尔多安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1月14日至16日赴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图7为世界局部地形图。

(2)简述土耳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位优势。

(3)分析土耳其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原因。

(4)有人说:他在安塔利亚一带看到了大片生长茂盛的水稻田,你认为可信吗?为什么?

14.【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大陆去台湾的旅客达28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占入台境外旅客总数的35.8%,大陆游客为台湾创造观光收入55.31亿美元,约占台湾全年观光外汇收入的44.9%。2014年大陆赴台湾旅游人数达到393万人次,同比增长78.6%。

分析台湾岛吸引大量大陆游客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15.【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亚太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东南亚自然灾害严重,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遭受的自然灾害最为严重,在2004—2013年期间,两国共遭受了500多次自然灾害,导致35万多人死亡。2013年10月15日8时12分31秒在菲律宾保和省卡门镇附近(北纬9.8度,东经124.2度)发生里氏7.2级地震。图9为菲律宾2013年10月15日震中位置示意图。

除图中反映的地震灾害外,请分别列举影响菲律宾的一种气象灾害和一种地质灾害,并说明其防御措施。

1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洱海污染日益严重。洱海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含氮磷钾的畜禽粪便和城市生活污水,含重金属、高分子化合物等的工业废水,含化肥、农药的农业退水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长期污染导致湖水富营养化,洱海曾在1996年和2003年两次暴发大面积蓝藻水华,部分水域水质甚至下降到Ⅴ类。大理市洱海流域绝大多数村落、农田、奶牛场及旅游服务场所产生的污染基本上都会进入河道,继而汇入洱海,导致洱海富营养化。2015年9月21日央视网报道:洱海是云南大理的母亲湖。前些年,这里因污染严重,多次暴发蓝藻,80万人的饮用水源受到威胁,也由此,一场让洱海“水长清”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简述治理洱海水污染的措施。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美国东部时间为西五区的区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相差13个小时,且位于东八区以西,故应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减去13个小时。

2.D180°经线(国际日界线,也叫人为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自然日界线)将全球分为两个不同的日期。北京时间2015年9月3日10:00,就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0:00,120°E经线与0时经线的时差为10小时,换算为经度差为150°,且0时的经线位于120°E经线以西。

3.A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量增大,而阿尔泰山北坡冰川面积有所增加,这是因为北坡位于迎风坡,降雪量增加。

4.C造成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破坏森林而导致的全球变暖。

5.C根据图3中河流分布、流向和甘蔗产区判断留尼汪岛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沿海有狭窄平原。

6.A从图3中留尼汪岛的纬度位置看,该岛处在东南信风带,山区东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年降水量比西坡的多。

7.B重庆因多丘陵山地,地表崎岖,交通联系不如平地方便,如果不同的CBD(中心商务区)之间相距较远,就不便于彼此间的联系,所以重庆三个CBD之间相距较近。

8.C解放碑CBD所在的渝中半岛受长江和嘉陵江的限制,地块较小,加之发展历史较早,建筑物密度极大,可供开发的土地所剩无几,发展空间不足,所以只能开发建设新的CBD,以满足重庆发展的需要。

9.A在两江交汇处水运方便,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促使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在此集聚形成城市。

10.B读图5可知,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相当,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约为51%,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9%;1982年到1995年我国乡村人口增加,1995年以后逐渐减少。如果把图5中每年的城镇人口顶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其变化基本上与我国城镇化率变化是一致的。

11.C只有提高城市容量,才能合理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如果城市无法为生态脆弱和环境恶化区域的居民提供就业、基础设施等,则搬进城镇就是不合理的。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

12.(1)有利条件: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降水相对较少,没有黄河水的灌溉就无法发展种植业。

(2)黄河在“几”字形北岸冲积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人们开渠引水发展农业生产。

(3)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因为自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

13.(1)相同点:A城市和安塔利亚气候都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不同点:A城市最冷月和最热月均温都比安塔利亚的低;安塔利亚的年降水量比A城市的多,而且安塔利亚降水的季节分配更不均匀,即安塔利亚夏季更干热,冬季更温湿。

(2)土耳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逐渐成为主要产品、人员等的集散地;人力资源充足且素质较高;市场开放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迅速,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完备;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电力等能源设施也逐步完善;等等。

(3)土耳其为伊斯兰国家,国内牛羊肉需求量比较大;气候干旱,草原面积大,有利于发展畜牧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地跨亚欧大陆,交通便利。

(4)不可信。因为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粮食作物,安塔利亚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在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下炎热干燥,不适合水稻生长。

14.旅游价值:台湾岛有海岛自然风光与火山等地质景观,还有故宫博物院等人文景观;具有比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独特性明显,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良好。

市场距离:距离大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近,旅游消费市场大。

地区接待能力:台湾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强。

交通通达性:海运和航空发达。

景区环境承载力:景区生态环境好,承载能力强。

15.台风。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台风防灾、减灾体系和预警系统;修建蓄洪、泄洪工程;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等等。

暴雨。加强监测预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修建蓄洪、泄洪工程;疏通河道;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等等。

滑坡。加强监测预报;植树种草;修建护坡工程;不要在地壳活跃、滑坡多发地段居住;等等。

泥石流。加强监测预报;禁止坡地开荒,封山育林,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合理耕作;不要在泥石流多发地段居住和活动;等等。

16.建设和恢复洱海湖滨生态环境;关闭、搬迁重污染企业,严禁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发展新型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退水和农药污染;搬迁洱海水源地的农户;在田间建立牛粪存储池,让农户用牛粪代替化肥,既能减少化肥施用量,又能削减入湖污染;加强综合管理和法治建设,依法治“海”、管“海”;加大环保科技投入;鼓励和提高公众参与治理、保护洱海的行动和意识。

1.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

“方针”和“政策”从语义上看是有区别的。“方针”是为发展某项事业制定的指导原则。“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方针决定政策,政策受制于方针,但又对方针起贯彻和具体化作用,二者不能等同。新中国初期奉行的外交方针主要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礼尚往来”、“互通有无”、“团结世界人民”。新中国初期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主要有“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两大原则,随着外交活动的开展,“和平共处”原则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我国在建国初拒绝同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建国之初,我国外交实行“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这容易让师生误认为我国在建国初拒绝同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事实并非如此。1950年初,一些西欧、北欧的资本主义国家——挪威、丹麦、芬兰、瑞典、瑞士相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愿意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经过谈判,1950年5月至10月,我国先后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正式建交。因挪威在台湾问题上态度暧昧,中挪建交因此搁置。直至挪威在联合国明确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后,中挪才于1954年10月正式建交。由此可见,我国在建国初并非拒绝同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与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数目。

岳麓版《历史必修I》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中说:“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中国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015年7月第3版第114页)此处所述的国家数目有误。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公布的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1949年10月1日至1950年10月1日期间有18个国家与中国建交。1949年的有:(1)苏联,10月2日;(2)保加利亚,10月4日;(3)罗马尼亚,10月5日;(4)朝鲜,10月6日;(5)匈牙利,10月6日;(6)捷克斯洛伐克,10月6日;(7)波兰,10月7日;(8)蒙古,10月16日;(9)民主德国,10月27日;(10)阿尔巴尼亚,11月23日。1950年的有:(11)越南,1月18日;(12)印度,4月1日;(13)印度尼西亚,4月13日;(14)瑞典,5月9日;(15)丹麦,5月11日;(16)缅甸,6月8日;(17)瑞士,9月14日;(18)列支敦士登,9月14日。

4.忽略“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怎么学习高中地理 篇7

首先地理学科不仅仅局限于经典意义上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旅游等人文层面的印记。

地理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分,其学习的方法不同:

自然地理:理科学习方法。重理解,重运用,联实际,解问题。多练习,重思路,多画图,熟知识。

人文地理:文科学习方法,理解后记忆。多看书,熟要点;善总结,形己见。

其次,要清楚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

二、会用地图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或叫地理信息),学会看地图、用地图,会使你的地理学起来很轻松,这也是基本。

(一)地理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二)利用地图归纳总结该地区的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由该地区的自然地理衍生到人文地理,这也是高考出题者常有的出题思路。

(三)做题的时候,题目出示了读图,首先要读出图的主题,然后看清地图,注意细节。

三、理解地理原理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学们必须理解地理原理,然后学会应用这些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这就好比做数学题要用公理或公式一样。

四、勤动手写或表达,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地理毕竟属于文科,具备文科的特点,要求同学们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地理问题。因此,平时要勤动手写,熟练课本中的语言和老师的地理语言。

地理试题是有一定的答题规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绩,总结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是必要的。

五、上课要认真听讲

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

六、课堂上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

高三基础差怎么学习物理 篇8

观察水杯,从不同角度看,杯底深浅不同;杯中的茶叶大小不同,杯上的花大小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观察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挡风玻璃呈斜面?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为什么载重汽车的车轮粗大而且数量多?为什么轮胎制有花纹?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

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目标和方法,天籁只惠实践人。所以,应该勇于实验,乐于探究。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我们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

注意分类,理顺条理

高三地理复习的有效策略 篇9

高三地理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高考成功的关键。在实践中,考生应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才能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一、 以纲为纲、立足双基

1. 掌握基本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俗话说“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各类试题,无论以何种面目出现,无论对能力要求有多高,试题必须以基本知识为载体。因此,考生要成绩大幅提高,复习时必须对基本知识“精耕细作”,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如对地形与地势、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凌汛与汛期、光照与热量、地形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水资源与水力资源、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绿洲农业与灌溉农业等一些易混淆概念应加以对比掌握。

2. 基本能力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当前,在地理高考中很难找出考查教材中记忆性知识的题目,几乎每一道题都要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强调发展基本能力。一方面要着力挖掘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真正提高综合能力。

如大洲、大洋的分布、板块构造的分布,世界地震、火山的分布,世界主要高原、平原的分布,世界大河的分布;又如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纬向分异,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农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农作物分布。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字(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能力,特别是遇到“陌生”名词,要顾名思义、层层推理。如“图中哪个地点最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解答的切入点是对“滑雪”一词的顾名思义:第一,“雪”如何来?(温度条件——冬季平均气温要低于0℃);第二,“雪”是否厚?(降雪丰富——迎风坡位置);第三,人怎样“滑”?(坡度条件——山区)。综合上述推理,能满足“1月气温低于0℃,降雪量丰富,且在山区”3个条件的地点才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

二、 突出“要”点、提高“时”效

1. 核心问题需重视。“知识钉图,一清二楚”。地理知识离不开地图,图象关是高考的核心关。其中,等值线图是图象的核心问题,屡见于历年高考试卷之中。因此,备考复习时,考生必须注意归纳知识要点。

如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判读地形种类、地形部位、坡度陡缓、确定水库坝址、绘制地形剖面图)、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判读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根据凸向判读季节、洋流流向和性质、根据等温线判读地形特点)、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判读气压场、风向和风力大小、天气状况、等压线数值大小、根据等压线垂直方向上的形状判读高低压中心)。

2. 思路方法需建立。高考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以区域为载体实现的,区域定位便成了地理高考的门槛。备考复习时,考生必须掌握地域区位的思路与方法。

如① 经纬定位:根据地理位置包括经纬位置(重要的经线、纬线及其所经过的主要地区,重要国家及城市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他相关位置(主要指交通位置及区域界线等)等来定位;② 轮廓定位: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的轮廓或形状(大陆、岛屿、半岛、海湾、内海、海峡、主要国家、主要湖泊等的轮廓以及主要山脉、主要河流的走向分布)等来定位;③ 空间定位:根据重要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分布、通过整合知识系统(综合分析某一个区域时,一般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工业)来定位。

3. 难点疑点需钻研。地球投影图(含经纬网图、日照图)的判读经历了从平面投影到立体投影,从“有图考图”到“图形变换”、“无图考图”的变迁。考生学习地球运动知识需要有很好的空间思维能力。一般而言,地球投影图的判读可从以下几方面讲解:定南北极点、地理坐标、太阳直射点、方向、晨昏线、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地方时、时区、区时)、昼长夜长、不同日期的范围。

4. 学会“浅尝辄止”。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些知识是高中知识无法解释的,就不必钻牛角尖。

如臭氧层空洞春季在南极上空最严重的原因;回归年和恒星年的区别(轴移问题);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的原因;三圈环流中极地东风带(冷而重)的最终去向;地转偏向力产生的原因;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的原因;火山口(火山湖)的成因等等。

5. 不做无用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利润最大化”,即不做自己不看书就会做的题。

三、 训练技巧、规范思路

1. 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第一、明确题干要求。把主题干与分题干都要读清楚,不要只读分题干、忽略主题干,对关键指导语最好用笔圈画出来。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其中,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根据图上信息”,把那些表达正确但无法从图中获得的选项予以排除。

第二、判断选项对错。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内容。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误为因果② 表述绝对化③ 前后矛盾④ 概念混淆⑤ 表述错误⑥ 半对半错。

第三、分析材料信息。高考选择题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给一段文字或图表资料,多角度设计选择题组。解题时,要认真分析材料,领会实质含义,正确理解信息联系,包括① 从哪几个角度考查;② 情境是否相同;③ 条件是否有继承;④ 后面的对前面是否有启示。往往第一题的解答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2. 客观题的解题思路

第一、仔细审题、回忆地图。仔细审题要做到“三审”、“三定”。“三审”即审材料、审设问、审题分。“三定”即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定性质——确定考题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定方法——确定答题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按照正确思路,逐步在脑海中回忆、再现与题意相关的地图,快速进行图文、文图和图图转化,准确进行空间定位,再将正确分析出的内容落实在地图上。

第二、准备提纲、准确回答。在完成审题与忆图之后,为了克服缺乏逻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现象,可以写出简略提纲,组织答案要点。一般来说,组织答案要点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例如,在很多地理简答题中,凡是出现问“原因”、“优势”等问题时,回答思路很稳定,一般从自然(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资源)和社会经济(劳动力、科技、农业、工业、交通、市场)两方面去分析。答题时要注意分方面、抓要素、标番号,千万避免由于条理不清导致“得点不得分”。

第三、把握技巧、有效得分。① 是防止漏答。回答尽量少而精、不重复、不遗漏。如要求分析原因的,既要考虑自然因素,又要考虑人为因素;如要求对条件进行评价的,既要讲有利条件,又要讲不利条件。但是,如果回答没有把握,应遵循“少答不如多答”为宜。② 是适当模糊。回答尽量做到具体详细。但是,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适当模糊,不要“自露马脚”,影响得分。如“苏门答腊岛为何多地震?”如果不确定苏门答腊岛的位置,可模糊回答:“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千万不要答成“苏门答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③ 是套用课本。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上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时,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话语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如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措施有哪些?这类问题只要联系“鲁尔区”,套用课本知识,一般基本正确。

高三学习压力大怎么办 篇10

当孩子升入高中后,面对孩子成绩的下滑、学习状态的改变,家长尽量不要表现出过度的担心和焦虑,因为家长的惊慌失措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恐慌。失败和错误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当家长以镇定的心情面对孩子诸多的“不应该”时,无疑给孩子树立了榜样,也让孩子更有信心面对自己遇到的困难。

2、引导孩子重新定位

孩子高三不学习应该怎么办 篇11

其次,运用罗宾逊(Robinson)提出的SQ3R学习法进行学习。这是经过许多人的实践验证的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SQ3R是由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几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成的。

①概览(Survey)——概要性地阅读。当你要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时,你必须借助标题和副标题知道大概内容,还要抓住开头,结尾及段落等承上启下的句子。这样一来,你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②问题(Question)——在学习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基本问题上,同时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如果是学习课文,预习中的提问可增加你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要是研究一个课题时能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资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③阅读(Read)——阅读的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必咬文嚼字,应注重对意思的理解。有些书应采用快速阅读,这有助于提高你的知识量,有些书则应采用精读法,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

④背诵(Recite)——读了几段后,合上书想想究竟前面讲了些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些简单的读书摘要,从中找出关键的表达词语,采用精炼的语言把思想归纳成几点,这样做既有助于记忆、背诵或复述,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且使思维更有逻辑性。这种尝试背诵的方法比单纯重复多遍的阅读方法效果更好。

⑤复习(Review)——在阅读了全部内容之后,回顾一遍是必要的。复习时,可参考笔记摘要,分清段落间每一层次的不同含义。复习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遗忘。一般来说,及时复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可逐渐减少,但经常性地复习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进而形成永久性记忆。

第三,制定好每天的学习计划,并以实际行动按时按节完成之,再用单元计划进行检查验收,做到步步为营不断扩大战果。

第四、要合理地安排用脑时间。学习是生活的一个部分,劳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形成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规律。“一张一弛”是古人总结的经验,必要的休息和娱乐是需要的。如果你每天只有学习一项内容,生活的其他内容全部都没有,恐怕大脑就会罢工了(您“最近学习时总是头痛头晕,无法记住东西”恐怕就是这方面的原因)。

浅析高三地理备考校本教研 篇12

我认为校本教研关键是要展开对制约本校发展的关键现象的研究和对相关课题展开本质探讨,要贴近学校实际。如我校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高考成功是学生普遍的追求,学生追求名校,学校追求升学率,但文科生的底子普遍薄,学习习惯差,基础知识差。怎样让学生按高考要求快速掌握所需知识,是我们高中老师必然面临的问题。我们地理学科也不例外。这就需要立足我们的校情来对教育现象展开研究和采取对策。“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其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因此,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单就地理学科,尤其是高三地理,学生学起来就更注重应用和实效。因此,我个人感觉在地理的教学中更应注重知识的构建,题型的概括,方法的总结。让规律通俗易懂,学生更易掌握。

我认为高三地理学科开展校本教研可以这样进行:

1.强化双基教学,夯实基础

从高考趋势来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高考的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正确认识各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分布规律,才能真正的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活学活用。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近几年高考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有气温垂直递减率、土地盐碱化、工程建设区位因素、原料与燃料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区位的正确选择、典型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冲积扇的形成过程等。基础知识没有弄清或理解不透彻则明显影响到考生的答题水平。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掌握和应用都离不开地理技能。地理技能包括基本的地理识记和理解能力、计算能力、读图和绘图能力、由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区域位置进行准确判读的能力等。这些基本技能的要求几乎体现在历年高考的每一题中。因此在高三的学习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尤其值得教师注意并努力在教学中实践,如:

①空间尺度的大小的定位、空间观念的深化与不同级别区域图的判读。

②洋流的分类与影响,洋流的分布特征。

③各类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2.重在知识结构,构建知识联系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上应强调的是知识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逻辑鲜明、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图是复习课上不可缺少的组成之一。如在讲述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时,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图必然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精选典型真题,强化题组训练

复习冲刺阶段基本上以解题析题为主,但是切忌陷入题海之中,因此在最后冲刺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精选一些典型习题,进行专题式的评讲,提高试卷讲评课的质量。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做题组训练,总结知识点和题目间的关系。

①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认真统计分析,以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

②对某一类型的题目引旧联新,认真总结出一般的通用答题模式。例如:分析某地为何适宜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一般通用语言有“该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当然具体到某一个地方不一定这些优势都具有,甚至也可能是一些特殊原因,這时就要“因题制宜”的表述了。

③加强对常见的惯性思维的正确分析。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忽视一些地理事象存在的前提,犯一些惯性思维上的错误。如“临海则降水丰富”(忽视了背风一侧)、“北半球阳坡植被好”(忽视了北坡是迎风坡的情况)、“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忽视了同一水平面上)等等。在介绍各类常见图表时,应有意识地介绍这些图表的各种变形或非常用形态,如三角坐标图和四角坐标图横、纵轴名称和标值的变化,不同类型的能源利用图等等。

4.加强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

在研究老试题和热点试题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切入点。同时在教学和做题过程中,可适当增加点新概念的引入,以提高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能力,这也是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例如这两年高考涉及到的书本上没有的新概念有:人口抚养比、人口红利、原料指数、鱼鳞坑、钙化池、径流深度、径流系数等。其次如生态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彩色农业、能源作物等也是考生应该理解的。

5.加强对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

基础知识扎实的同学,有利于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得分相对较高。但要在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尽量减少失误,考生除了应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外,还需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中低纬大陆东岸暖流,西岸寒流等。

上一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下一篇:东阿阿胶促销活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