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创新性学习(共9篇)
赵荣榕
(镇远县江古镇江古中学,贵州 镇远 557706)
内容摘要: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是现代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作为教学主体——学生的自主性,既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作用。作为新一代美术教师必须要重视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素养、技能、层次和品味,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独立自主;创新
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法国艺术大师罗丹也说过“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对于刚刚加入到教育事业这个岗位只有一个学期经验,教学工作不成熟的我来说,只能粗浅的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发现。
一、现状分析
(一)就当前初中七年级美术教材现状而言,美术学习活动方式主要划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学生围绕这四个学习领域的美术活动,通过“谈一谈”、“相关知识链接”、“动动手”、与“自我评价建议”相互衔接。教材内容跨度很大,要学习的知识很多,比较笼统。
(二)农村义务教育现阶段初中七年级美术属于副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来说,美术课不用考试,是没有压力可以放松的课,由于其他课堂的压力导致了部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过于放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时还会违反课堂纪律。大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思想觉悟不高,不会想到孩子该学生么,该怎么学,他(她)们关心的不是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是关心学生成绩单上分数。而对于一些教师来说美术课是没有实质意义的课,部分教师还处于传统是教育,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由老师为主导,学生只是作为“看客”,甚至有时候只是“过路人”,老师讲地天花乱坠,学生听得头昏眼花,老师没有深入的将课本里的内容深化扩展,只是将课本里的内容简单的讲解一遍,教学形式、方法单一,没有将学校有用的资源利用到教学过程之中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大部分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美术,教材里的很多内容他(她)们都不能理解也接受不了。由此,学生、家长以至教师对美术课就变得没有重视感,很多时候会轻视了美术对初中生全面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
(三)学校课程安排每个班每个星期一节美术课,相对于专业的美术学校而言我们学校对美术教育不够重视,有时候为了更好的完成其他考试科目的教学内容,美术课直接变成了其他课。
二、应采取的措施
所谓直观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 运用直接事物、教具、实验演示给学生观看, 使学生认识事物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和知觉中, 去理解知识, 直到认识事物从感性到理性, 去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运用直观教学, 能有效地激发同学们自主创新学习兴趣, 学生也容易理解知识, 且记忆深刻, 不易忘。直观教学又有多种多样。为此, 在物理教学时, 我们要灵活运用直观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来认识规律。当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实验演示和图片等直观手段, 训练同学们自主探索创新潜能, 使他们在直观的情形下, 去产生联想和遐想, 从而让同学们形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质, 使学生从中有效构建所需的物理图景或物理模型, 以达到今后再遇到类似问题, 就会触景生情, 诱发解题思路, 使问题迎刃而解。
例如:在探索蒸发教学中, 为了很好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兴趣, 笔者创设下列情境, 进行直观教学, 首先把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擦一下, 之后, 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怎样的现象, 同学们很快回答“干了”。随即笔者引入今天所要讲的内容。笔者采用让学生自己去观察, 使学生终于明白道理。当然,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演示实验,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二、巧用生活问题培养自主创新学习兴趣
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这是古人早已告之我们教学思想, 可见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去发现问题和自主的解决问题。而如何设计问题引导同学们去自主是关键, 为此, 我们要利用生活问题, 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物,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种需求,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让同学们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 体会物理知识的作用, 给他们带来的新的体验, 深深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当然, 我们还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把这些学习方式精心有效地整合, 使同学们充分去经历、体会、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还要有让他们自主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的聪明的智慧, 逐步展示出来, 实现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例如:在探索杠杆平衡教学中,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兴趣, 笔者先向同学们了解, 你们在玩跷跷板时有什么感受?此时, 同学们情绪激扬, 同学们抢着介绍, 等等, 之后, 笔者提问, 为什么会出现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那样?他们在此情况下, 去探究杠杆的五大要素和杠杆平衡条件, 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 进行交流、讨论, 很快掌握杠杆的五要素的知识点, 即:杠杆的支点、杠杆的动力、杠杆的阻力、杠杆的动力臂、杠杆的阻力臂。那么在什么条件下, 杠杆才能平衡呢?有的小组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此时笔者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同学们在小组里自主创新的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 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三、强化激励教学激发自主创新学习潜能
激励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也是兴趣持续发展的源泉, 而教学实践证明, 鼓励、赞扬、奖励比惩罚、批评、歧视更具有激励作用。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 教师必须尊重教学规律、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在教学中, 我们要积极鼓励同学们大胆地回答问题, 对回答正确的, 声音响亮的学生, 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掌声, 那怕是回答得不对的学生同样要给予掌声鼓励, 充分给予肯定。尤其是学困生要恰如其分给予表扬, 让学生在心理上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 要相信自己, 要让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尊重, 要注意发现他们闪光点, 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 不断激发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切忌把学生批评得体无完肤。同时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 重视感情的投入, 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 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在探索光的折射教学中,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笔者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光的折射规律之后, 大部分学生对该内容能有效理解并牢固掌握, 然而, 有一位女生平时不爱发言, 提出这样问题:入射角变大时, 折射角究竟按怎样规律变大呢?此时, 笔者认为该学生不满足定性地了解, 而追求定量的答案。而我面带微笑, 并大力鼓励该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虽然因现有的知识水平, 我暂时无法直接告诉你的答案, 我充分相信你, 通过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找到答案, 因为你具备科学家的天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笔者运用简短的话语, 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从而使激励得到了有效升华。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以新课程教学能力为准绳, 进行优化课堂教学, 把课堂还给学生, 创造和谐氛围, 让同学们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敢想、敢说, 真正达到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物理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地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把学习更多地看作是同学们创新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思考问题, 放手让他们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断创造条件让同学们进行自主创新学习, 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开拓意识、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的新一代有用人才。下面,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 就实施自主创新学习的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供同行们参考和指正。
【关键词】生物教学 自主学习 创新思维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81-02
高中生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从知识结构的编排上,还是从教材章节的设计上,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指导和探究意识的重视,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的创新思维的推崇。那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勇于创新,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不能迷恋旧的知识结构,而只有汲取新知,探求新路才有出路,才能营造清新扑面的教学氛围。作为教师,不仅要充分把握好起始阶段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求新、求活、求异,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要想课堂教学高效益,首先必须是教师换脑筋,更新观念,真正理解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是教学生学”的论断,从我做起,锐意改革,力争闯出一条教改新路。
由于课时少,以前的生物教学常常追求课堂容量大,注入式的一言谈使得课堂教学几乎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硬性注入。添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确实是非常简单的,容易操作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是否都在注意听讲,是否学会了,不便于检测。另外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多个器官共同配合,完成这一过程,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解,并运用自如,若一味的是老师讲学生听,他并不能很好的去运用。所以,在新课改中,老师应该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老师应该把没一节课设计成一个精彩的剧本(精心准备好学案,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自己解答或者小组讨论解答来理解课本内容),让学生在其中尽情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自己、超越自己。这样他们才越学越有激情,越学越愿意去学,成为一种习惯。
1.浅显易懂,导课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课。课导得好,可以获得水到渠成的功效,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例如:笔者在讲述“酶的性质”时,引入时联系到家用洗衣粉的使用方法等日常知识,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纷纷议论开了,从而也就有了主动去钻研的想法,为知识的顺利传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寓教于乐,深入浅出。
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教师要进行创新教学,多设情景,引发联想,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孟德尔遗传规律》一节时,可以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长得像你的爸爸,哪些地方长得像你的妈妈,这又是为什么?”这会使学生们兴趣陡增,纷纷讨论起来。
二、探究性学习深入课堂
探究性学习,目的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
1.结合课标、学生实际、教师手里可能获得的资料(各种教材、教参、网络资料等)确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内容。
3.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
4.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5.清楚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寻找合适的探究点,设计探究问题。
6.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完成探究过程。
三、创新思维,突破常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创新,唤起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1.保护创新思维,运用激励性评价。
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多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成为勇于尝试和探索、具有积极和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一些稍纵即逝的独特想法,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后,其创造性思维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我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做练习时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给予直接否定,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同学商讨,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
对待一些相对后进的学生学习中稍有进步的表现,我都给予表扬。在生物课上布置复习任务的时候我让他们比赛看谁最先背下来,结果让人意外,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都完成了任务,我在全班表扬了他们。之后我就经常提问他们,鼓励他们,结果我发现他们不“差”,表现同其他学生一样出色。激励性的评价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帮助,这些后进生在激励中不断进步,感受到学习也是一种幸福,真正享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励是一种力量,是驱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走向成功的力量。
2.刺激创新思维,手段要多样化。
教师不宜讲得太多,应该让学生有更多思考、发言和展示的机会,据此思路,可以尝试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课堂竞赛、让学生当老师,给大家讲解问题;还可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通过这些手段,学生有一种亲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努力探究生物知识的奥秘。
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素质
诸城市实验中学张立英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07-0029-01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是这次课程改革重要着眼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然而,当前对“学生主体”虽谈得很多,却大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缺乏操作层面的“行必有果”,学生的创新素质也得不到有效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呢?
一、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创新活动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和维持。创新动机将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进而影响其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能够激发孩子的创新欲望,促进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往往跃跃欲试,情绪十分高涨。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时,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学生边讲,教师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更好地理解诗意。最后,再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学生哪能不乐在其中,尽情地表现自己呢?
二、鼓励质疑问难,开发创新潜能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只有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教学中可实行“质疑前置,解疑穿全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唱主角,并引导学生解疑,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例如我在为《赤壁之战》一课作小结时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从中我们懂得了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曹操不是侵略者,他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有勇有谋,赤壁是中国的地盘,他要是统一了中国,三国就不会鼎立了。”我听后笑着说:“你见解很独特。
其他的同学希望谁获胜?”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有的希望周瑜胜,因为曹操地盘大,刘备没有地盘。有的希望曹操也别来,周瑜也别来,要和平不要战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又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我要求学生划出表现五壮士痛恨敌人,英勇顽强的的动词。有一位学生划出了“砸”,马上有一位同学提出异议:五壮士为什么要把枪砸了!我认为不该砸,这是战斗武器,砸多可惜!被他这么一提,班里的同学分成了两派,有的认为该砸,有的.认为不该砸。像这样的质疑应该说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在交流撞击中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书到用时方恨少,辨认常使思路清。”教学时,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必然萌生,创新潜能必然得到开发。
三、引导丰富想象,诱发创新灵感
想象能力可以弥补和突破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化无为有,化实为虚,使他们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创新灵感的产生离不开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身的生活体验,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插图描绘了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情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邱少云的动作、神态想象他内心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想?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出现什么奇迹,邱少云就可以得救了?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依靠平时生活储存的表象,从图中的静止到变化,从外表到内心,从画内到画外进行创造想象,创造灵感得到诱发。我教学《太阳》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好地弄清太阳和人类、地球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画出心中的太阳,并说说为什么。笑哈哈的太阳、哭丧着脸的太阳、气愤的太阳、长着胡须的太阳……出现在教室里,孩子们尽情地说,灵感迸发,内容丰富新鲜。学完了课文,我还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想象自己就是太阳,并来夸自己,把自己的特点、用途、与人类的关系说清楚。教室里热闹极了,孩子们踊跃发言,争着表演。简练的语言,生动的叙述,精彩的概括,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太阳闪亮登场。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想象成了诱发学生创新灵感的最佳土壤。
四、激励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好方法为基础,从不同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往往不习惯于深入思考问题,强化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激励求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问多解、一题多议。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一直强调统一答案,忽视学生的独立见解,学生的思维被老师训练成千人一律的求同思维模式,学生不敢创新,唯书、唯师是从。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提出了呐喊:解放孩子们的大脑,让他们做一个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创的人。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结尾,让学生谈谈五壮士跳崖的结局,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他们都牺牲了。
这时,我及时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想象当时的情景,寻求不同的结果。学生的思维定势打破后,想象异彩纷呈,有的说有一个被挂在一个峭壁的树上,有的说一个掉进了一条小溪里,有的说有一个掉到一堆草上……最后,我让学生回家查阅资料,看看到底结果怎么样。学生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最终明白了:从狼牙山跳下去后,葛振林和宋学义奇迹般地幸存下来。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
认真学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干部培训系列读本》后,发现‚自主创新‛一词时刻贯穿在党和政府的战略部署中。温家宝总理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将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是我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提高经济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各项事业持久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坚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将广东经济推进到‘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是发展的要求,正确的选择。
一、自主创新是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现行区,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我省许多产业领域的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引进实现的。但是实践证明,技术引进并不必然导致创新能力的提升。技术能力必须是内生的,必须来自技术学习与消化吸收,来自技术创新的实践。自主创新是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也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和先导力量,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竞争成败的一个
1重要标志,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一个基础条件。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证明,自主创新是走出危机的必由之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失去自主创新支撑的扩大内需,将有可能加剧我省经济已有的结构性矛盾,使得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危机过后的世界经济特别是产业格局将会改变,而主导这场变革的力量仍将是自主创新。能否把当前扩大内需中所形成的庞大市场,转化为激励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机会,打造我省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决定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只有在扩大内需中注重自主创新,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才能使危机之后的我省经济与科技发展形成良好互动,以此推动我省企业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攀升。
二、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包括法律、制度、政策等环境,政府要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搞好服务,形成自主创新的环境。大力开展对中央关于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的政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自主创新意识,还要大力宣传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措施,发挥政策支持、鼓励作用,调动人们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创造性。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要求我们摆脱对国外技术依赖,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创新,它不同于模仿创新和技术引进,是一种从无
到有的创造过程,是高级的脑力劳动。人们要获得自主创新的成功,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因此就需要行之有效的制度进行激励、引导、帮助和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来维护自主创新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智力劳动成果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是促进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经济、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激励机制之一。它以法律和经济手段支撑和激励创造者的精神生产活动,通过授予创造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其自主创新成果专用权,对创造者进行保护,为权利人提供最经济、有效和持久的创新激励动力,保证自主创新活动在新的高度上不断向前发展,促进创新成果所蕴藏的先进生产力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制度与自主创新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知识产权制度伴随自主创新而产生,又随着自主创新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激励、保护机制又促使自主创新蓬勃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对知识和智力资源的创造、占有和运用,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成为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尊重知识产权,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从而持续有力地推动知识和智力资源实现从创造到应用的良性循环,正在成为各国、各地区追求的重要目标。因此,尽快完善我省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增加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改善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效应用,加速其产业化、市场化,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些都将为培养和提高我省的核心竞争力,保证我省经济、社会快速、持久、平稳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的中坚力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在人才。高素质创新人才缺乏,是当前我省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和知识优势,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使之成为我省产业技术的源泉、自主创新的依托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深化高校科研改革,推动重点建设的高校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结合型转变。大力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前沿技术的研发能力。深化科研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开发类科研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公益类科研机构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壮大一批基础好、实力强的科研机构,突出加强与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密切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推动有条件的科研机构成为面向行业的技术创新中心。我省实施了各类人才培养工程,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积极引进拥有创新成果、通晓国际先进管理、善于运作科技资源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人才。另外,广东高校还应该发挥科技人员集聚,创新能力强的优势,积极主动为地区域经济服务,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提高区域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广东高校成为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建立健全的科技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科技管理制度,切实把政府管理科技的职能转变到规划引导、政策调控、综合协调、公共服务上来,逐步实现自主创新工作由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向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转变。加强科技及其产业化统计工作。加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之间科技计划的协调与衔接,建立和完善重大科技事项统筹协调和重大专项生成机制,进一步明确科技计划、项目生成、过程管理、咨询服务等各类主体的权利与责任,规范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加强评估机构和专家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科技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科学技术评价活动。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三)莘县樱桃园镇中心初中课题组
2009.10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下广为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受到了许多教师的亲睐,在各类公开课、教研活动中我们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它是“美丽而又有效”的,特别在我们条件简陋的农村小学地理课堂中,利用这简单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能让我们的地理课堂变的活泼、生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合作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得到了增强,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所要求的条件十分简单,特别适合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能极大程度上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现在许多教师只是将这种形式作为一种摆设,走走过场,课堂上演的十分精彩,其实课堂效果很一般。如何才能真正将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合理的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它的最大功效,积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一点我校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把握好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在我们小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时机,发挥它的效率,让学生创新火花有滋生的土壤。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在我们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把握好运用的时机上,广大教师在运用上过分强调在形式上走过场,演得精彩,其实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要充分论证它们之间存在的必要性,有无它们存在的基础,不是每一堂课都能运用它们的,只有课堂中确实需要它们,它们才会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彩,真正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如:《经纬网》一课教学中,在理解经线、经度、纬线、纬度这四个词语的意思时,教师就设计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这四个词语的不同含义,然后学生分组表述讨论各自的见解,最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表演这四个词语的含义(老师从旁点拨、学生小结),学生对这四个词语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的十分透彻。这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就有它存在的必要(学生独立解决有困难),运用的时机也很合理,收到的效果自然很理想。因此,在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前,一定要充分考虑本堂课是否有必要,这个知识点学生独立解决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合作解决,把握好它的运用时机,千万不要走形式,一定要用它去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这样既能解决问题,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滋生的土壤。
二、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思考的空间,再进行合作学习,将自主、合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教学中经常会忽略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保证,就急不可待的进入课堂的 “小组合作”部分(特别是有人听课时),这样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但是合作学习的质量很一般,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只是作为教师课堂中的一种摆设,根本不可能收到预想的效果。在课堂中运用它时,在充分论证了它的必要性后,其次就是要保证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才有可能获得合作学习的成功。教学中学生在小组合作时,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在指望着对方,有一些调皮的学生甚至开始在互相做起了小动作,课堂上乱成一团。这时这位老师发现教学设计上的失误,急忙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独立思考怎样用准备好的图形展示出来(这里一定要保证他们的时间)。经过学生的充分考虑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学生十分兴奋,通过这次的教学,使我们认识到,在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时,一定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才有可能取得合作学习的成功,同时有利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三、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乐于去创新。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有了运用的必要和充分的时间保证后,教师就要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他们用好这些方法,才有可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我的具体做法有:
1、合理的安排小组。在安排小组时应该摒弃了传统的按座位或教师指定分组法,安排小组前让学生自由选择,然后教师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加以协调,保证每个小组中好、中、差学生的比例,让各小组之间保持能力、水平上的平衡,然后在各小组中进行合理的分工(关键是选出组长)。这样的小组是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更乐于接受,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及合作解决问题。
2、在小组合作前,学生自主思考时要提醒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有合作的内容。每一次合作,一定要鼓励各小组内的学生在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不能解决或理解不清楚的问题,然后放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解决,这样学生的小组合作就有的放矢了,也能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3、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学会向他人倾述,倾听他人的意见。小组合作的最大优点也就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适应集体协作解决问题的环境。只有经常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会去倾述和倾听,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收到较好的效果。
4、教会学生进行记录和总结。在讨论过程中要强调让学生做好记录工作,把每一个谈论的焦点记录下来,以备集体交流,同时要让学生能把自己组内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这样讨论就有了结果。
5、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协调好小组内的问题。小组长是小组合作的核心,在讨论过程中他是协调的中心,在总结时他是引导人,出现问题时他是决策人,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他还要向老师及时的加以记录,在集体讨论时交给大家讨论。因此选出组长后老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才能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
6、最后老师要注意让各小组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千万不能扼杀了他们表达的欲望,这样他们才会越谈越有味,学生乐于去创新,有利于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
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让学生闪现创新思维的火花。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实验操作,师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地理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2、引导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其次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
3、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再次课堂教学上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
一、竭力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良好品质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能自己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 而不是被动地被家长或教师逼着去学习。大家都知道, 自己主动地学习其效率绝对是非常高的, 所学习的知识记忆也是非常牢固的、长久的。而且这种学习态度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模式,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性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大批非常听话、没有任何个人创造性的乖孩子, 如果那样的话, 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就是耽误人的教育, 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教育。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都有独立的人格, 有自己的思想, 有自己的感情, 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他们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品质。
1. 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有科学实验证明, 每个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没有开发的宝藏, 即使成就非常大的科学家, 大脑也只是开发了一小部分。如果每个人的大脑能开发一半的话, 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就会比现在不知先进多少, 人们的生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 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 自主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地鼓励学生, 鼓励他们自己独立的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敢于对教师所讲的或者是书上所讲的知识提出不同的见解。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基础。新的时代要求不同于以往的教师观念,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而是一种和学生亦师亦友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不再是一人讲, 众人听, 没有师生交流的“一言堂”, 而是教师在教学中起一个引导作用的“导演”, 用教师的智慧, 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中, 自觉地学习知识, 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进行启发点拨, 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性发散思维、与众不同的创新性思维。整个教学环境是和谐的,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 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让他们带着兴趣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
比如, 我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课时, 读完课文之后, 我带着满脸的“不好意思”, 向学生请教:“真不好意思, 老师也遇到了难题, 弄不清‘舍身’一词的意思, 谁能帮老师解决呢?”由于我这一低调的行为, 大大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致, 课堂气氛立刻活泼起来。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查字典, 有的互相商量。在大家积极地探究当中, 终于弄明白了“舍身”的含义, 也明白了课文主要表现的中心意思。
长期的教育经验证明, 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建立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使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翁, 才会有学习的主动力。这就是新的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是教学“这场戏的导演”, 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这非常好理解, 因为教学本身就是让学生学习知识, 是学生的事情, 而不是让教师来学习授课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就十分好理解了。明白了这一点, 数学教师就必须放下架子, 低下腰来, 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 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 真正为实践新课标理念做出贡献。
3. 教学生活化的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
实践证明, 教学有三个重要因素, 即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所谓接触是指在现实生活当中接触事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都把学生学习的目的放在升学上, 一切都向分数看, 只要分数, 不管学生的素质教育, 结果造就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低能儿”, 也使大多数学生, 对数学产生了厌烦心理, 并且把这种情绪和观念传递下去。再者这种学习和教学态度, 也使语文教学和生活严重脱轨。实际上语文具有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 本身就展现了生活的体质, 语文源于生活,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与生活脱离, 违背了教学规律, 语文并不是抽象的文字、单板的描述, 在教学中应该遵循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活生生的, 这样才有学习语文的兴趣, 领略到语文的奇妙之处。在生活中与学习融通,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促进了学习的创新意识。可以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中来, 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生在轻松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完成学习内容。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各种感觉, 发展创造能力等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 带领学生去公园游玩, 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学生在游玩的时候, 非常高兴, 很多学生写的作文都很好, 语言形象、表达流利、字数合乎要求。
误区一:注重课前预习,淡化课内学习。
布置课前预习本无可非议,可有的课前预习变成了课堂学习的翻版。笔者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林林总总足足有十几条,包括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思考回答课后问题、提出疑难问题、查找有关资料等等。每一次课前预习如果认真去完成的话,恐怕一个小时还不够。由于课前学生作了充分的准备,因此新授课就变成了检查课,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把预习中要求学生去做的检查完了,一堂课就结束了。对于优秀生来说,这堂课主要是验证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而对于一部分预习习惯、预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在这一堂课上,他就完完全全地成了忠实的听众及笔录者。
误区二:凸现学生主体,削弱教师主导。
自主创新性学习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自主性”,即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的教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老师们在教学中力避“牵着学生鼻子走”之嫌,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如“换位教学”就是这方面的尝试。当然,换位教学的好处颇多,更可体现教学民主,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这种做法带来了另外的弊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考欣赏的角度不同,把握理解教材的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换位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否适用,还值得商榷。当然,我们在听课中,也发现还有很多时候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讨论,在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积极参与,众说纷纷,结果教师也迷失了方向。
误区三:重视动口动手,忽视静心思维。
大凡听到公开课,我们总会发现教师为了充分展示其自主创新性的课堂教学特色,于是在课上创设了多种情境,提供了诸多机会,既有看的,又有听的;既有唱的,又有跳的;既有画的,又有做的……确实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可我们也发现课上学生静心思考的时间少了。然而从许多具有创新品质的中外名人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能静心思考是他们走向成功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学生习惯了课上的热闹,逐渐形成了心浮气燥的毛病,难以静心思考问题。
误区四:加强合作学习,减少个体活动。
“会合作”也是自主创新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未来的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在相互合作中可以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可就在强调合作的同时,我们逐渐减少了一些个体自主性的活动,从而使部分同学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在习惯于小组学习、习惯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丢失了自我,也在一次次小组长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情况的过程中失去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
目睹以上种种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对策一:课前预习与课内学习应并重。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和课内学习相比而言,它仅是课内学习的补充。许多理性的认识、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于课内学习,因此课内学习是其他手段所不可替代的,我们不能把课内学习与课前预习本末倒置。教师应有选择地设计每次课前预习的要求,因文而异,让学生有重点地预习新课,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才能为课内学习作好铺垫。
对策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须并存。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两者在课堂教学中缺一不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丝毫不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反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推动学生主体性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导在迷惑处,导在争议处,导在卡壳处,导在精妙处,从而激发起课堂争鸣,看似无序,实则有序,最终使学生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一种理想的境界。如即使是“换位教学”,我们的教师也不应是旁观者,而应无疑而问、及时发难、引起争议、指点迷津,虽是学生上课,可教师精当的“导”应贯穿课的始终。
对策三:动口动手与静心思维要并用。
讨论、演示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激活学生思维,但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追求动的效果,要有张有弛。动静相济,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乌鸦喝水》,先可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然后师生共同做实验:“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扔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做完实验可继续让学生思考: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呢?
对策四:合作学习与个体活动该并举。
崔伟艳
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构建从教学实践入手,通过二年多的探索研究,我们从中归纳出带规律性的成分,逐步构建小学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四步式”。第一步:自主学习――自主初学感知环节;第二步:寻问探疑――积极参与探究环节;第三步:互动研究――互动交流讨论环节;第四步:揭示规律――获新知求创新环节。
一、“四步式”自主学习模式的作用
站在教师教学操作角度上讲,这“四步”一切都因“问题”而生。问题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究提出问题,主动合作交流研讨求解问题,追求真知创新性地化解问题。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当中提倡教师要围绕“问题”出发,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参与解决问题来开展教学。在“自主初学感知”中“发现问题”,在“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在“互动交流讨论”中“求解问题”,在“获新知求创新”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讲,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显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转换教师角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新理念是相一致的。
在“四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当中,“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自学过程,发现过程;“寻问探疑”是学生自主质疑、积极参与的过程;“互动研究”是学生通过互动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揭示规律”是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化解问题、升华创新,对知识有创新性理解的过程。
与自主学习指导相一致的课堂教学和指导模式是自主学习得以充分实现的重要保障;是指导自主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通过课堂把握自主学习的基本环节调控,把自主学习指导工作从课内做到课外,全方位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四步式”自主学习模式的突破性进展
我们对“四步式”自主学习模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实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实验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对自己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通过自主实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教学论文 )学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作专门的指导,只须按照掌握的预习方法进行就行了。
2.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相继构建、应用,学生“怎么学”有了强有力的拐杖,许多学生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于自身特点的.一套学习方法。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自己学习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自主尝试、自主领悟、自主质疑、自主评价、自主总结、合作探究等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在全校抽考中,我班语文、数学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校级领导的多次赞誉。
3.自主性学习习惯初步养成
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常动笔墨的习惯。学生将“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家长普遍反映,在孩子的学习上,他们是越来越省心了。
四、“四步式”自主学习模式的自我表现评价
1.自主教育观深入师心,加快了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
⑴对语文自主教学有了以下认识:
所谓语文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自觉地主动地经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实施语文自主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自己首先要具有强烈的教书育人意识,掌握着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要学生“下水”的,教师要勇于先“下水”;要学生做到的,教师须先做到。身先士卒,以身垂范,方能使自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其次,在研究中不孤军奋战,不把学生仅仅看作研究的对象,而是将每个学生纳入研究者的行列。
⑵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要想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自主学习,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课堂学习操作模式。通过具体的模式环节和操作策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引导行为,从课内的规范延伸到课外的发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我们的语文自主性学习模式,始终凸现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以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为切入口,以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评价标准,以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最终目标。
2.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在研究活动中,在我的带动下全体语文课题组成员都学习了大量的有关理论,承担了课题的实验研究,撰写了数十篇有价值的课题研究的论文和教案。
四、“四步式”自主学习模式的社会影响
“四步式”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旧的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只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这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其结果是压抑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能具有独
更多内容请访问:中国大学网 《浅谈“四步式”自主学习模式对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浅谈自主创新性学习】推荐阅读:
自主学习,创新阅读10-03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10-13
自主创新与发展的学习07-13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10-25
企业自主创新工作调研汇报05-25
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的联系06-29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09-14
高中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研究论文10-10
中国梦比赛演讲稿自主创新成就中国梦07-16
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培养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