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题研讨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阅读课题研讨(精选8篇)

小学语文阅读课题研讨 篇1

我们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小学语文阅读课模式及样板教案格式研讨”,我主要谈谈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构建。说起教学模式,很多老师应该还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们曾经进行过一次教学模式的大研讨,青岛市最终形成了一本书,涉及到了4个课型的模式,分别是:“看图说写话课”教学模式、低年级讲读课文“情趣”教学模式、阅读课“活动教学”模式、“三步三环”作文教学模式却独独缺少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模式,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特别是国老师带领我们一次次的探索研究,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其实大家内心都比较成型的了,接下来,就结合具体的课例,咱们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

阅读课课堂教学大体分为五大环节:导入揭题;检查预习;精读感悟;拓展升华;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导入揭题

本环节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像唱戏的开头锣鼓,未开场先叫座,这样才能抓住孩子们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这是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导课方法。开门见山具有简洁明快、省时高效的特点。

2.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教材中单元与单元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运用旧知识为新授知识引路,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导语。(例如: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首次以剧本的形式出现在课本中,到了六年级上册学习《负荆请罪》一课时,就可以用学生已经知道的剧本知识导入。)这样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进入了新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

3.分析课题,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可见理解了题目,就能理解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抓住文章的主旨,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种释题导入法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题目的意思,同时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4.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利用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心里特点,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的知识领域,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是老师们平常用的最多的形式,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听音乐、看视频、交流资料等多种方法,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为之动情,产生共鸣为新课的展开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诺贝尔》一课的导课采用的是交流资料的方法。)

二、我们在平常的导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课要有针对性

导课设计必须针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目进行,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等。

2.导课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基本动力,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

3.导课要有简洁性

导课要设计短小精悍、简洁明了,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教有法而无定法。导课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的模式,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可以列举出很多种。但是无论那种方法,都应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做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导课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重难点,以灵活机动的形式导入新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

本环节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些学生对课前预习认识不够,认为预习课文只是老师布置作业的一种形式,只要把课文读两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学生若能做好课前预习,那么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再重复讲述,将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提高学习效率。而且长期坚持,还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1.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要借助预习卡。(出示预习卡,讲解预习卡的使用办法)

可能有的老师要说了,我们学校没有这个条件让全校的学生每篇课文都用预习卡,这也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但咱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庭作业本上按照这样的步骤一步一步完成,效果也是一样的。关键看老师们的检查能否落到实处,如果老师们每课都能认真检查,及时反馈的话,学生的预习也会卓有成效。

2.课堂上检查预习的方式共有两种:

第一种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目的是将字词的认识、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概括等简单知识点在组内解决,然后集中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到老师处,以便老师抓住重点和难点,直接展开教学。

第二种是老师课前收齐统一批改。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或出现的闪光点,以便课堂上及时纠正和表扬。(举例:济南教学能手验收中一位教师的做法)

第三环节,精读感悟

本环节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的读,用心研读课文,品词析句,深入感悟作者情感。

一般步骤是:

1.教师从全文入手精心选择切入点,找准主线问题。2.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主线问题,默读全文或重点段落。3.圈划相关语句,并将感悟和体会做批注。4.小组或同桌讨论,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 5.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在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引导学生重视多读,注意每次读的目的性,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如默读、朗读、指读、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引导学生把读书和思考相结合,摒弃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

第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或难理解的词、句,方法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要避免烦琐分析。

第三,三年级开始要求逐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表达方法。学生的认识一般由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逐步深入;三者之间又互相联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统一体,因此设计问题时可以考虑合理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适当挖掘课文创新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其中切入点的选择和主线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

切入点:亦称“突破口”,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入手处.好的切入点,应当是课文思想内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和篇章结构的聚散点.由这一点可以向课文各部分发散、辐射,课文各部分也可以向这一点聚拢、集中。切入点找准了,主线问题就自然而生,因为二者是密不可分、互相依托的。

切入点的选择和主线问题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从课文的题目入手

高明的作家总是精心设计题目,用来揭示中心,交待写作对象,提出论点问题,提示行文线索以至结构思路等。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例如:《黄山奇松》)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

二是从课文的重点词切入

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一到两个重点词,而课文内容也大多围绕重点词展开,(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直接切入课文的重点段,指导学生潜心阅读、层层深入地探究,高效地理解课文重点。

三是从课文的重点句切入

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不仅概括主要内容,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捷径,因此,以中心句为切入点来展开课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黄果树瀑布》)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四是从课文的重点段切入(同重点句一起讲)

五是从课后问题入手(例如:《詹天佑》课后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云雀的心愿》课后题: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选择教学切入点也需注意:

一、切口要小巧,视野要宏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往往切点越小,越能体现作者别具机杼的匠心,越能激发学生研讨交流的兴趣,越便于师生集中有限的时间突破重点难点。

二、要透辟深刻,切点中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应是师生研读全文的一个突破口,这个切入点必须有较强的辐射性,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切而不入,事倍功半,甚至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歧路,弄巧成拙。

同一篇文章,可以选择不用的切入点,可以设计不同的主线。但不论是从哪一个角度设计的,都应该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四、拓展升华

教师根据课文特点,根据训练的需要,可以设置以下练习: 1.让学生交流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诺贝尔》 2.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续写、仿写、编写)3.进行一篇带多篇的拓展阅读; 4.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和积累;

不管哪种练习都要保证必要的运用时间,以便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活动。还要注意年龄特点,逐步提高要求。

五、作业布置

对本课所学进行复习巩固,并进行拓展阅读和积累

第一,要保证合理的作业时间,以便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更多的课外阅读。第二,注意年龄特点和学生水平不同,可以分层设置。

第三,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以及口语表达作业等,穿插进行,形式应更加多样。

小学语文阅读课题研讨 篇2

【协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

【承办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教育局

【时间】2012年7月16日至7月18日 (15日报到, 16、17、18日三天会议)

【研讨主题】“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论坛

“主题阅读大单元教学法”———读写联动课型的研究

【研讨特色】

名校风采:赤峰市红山区第十六小学, 将通过简单高效的主题阅读课堂、千人主题诗会, 展示主题阅读实验的成果。祖国民校长将现场为大家解读“薄弱学校改造的历程”。

名家报告:主题阅读课题研究核心成员刘俊祥现场为大家做专题报告:《大单元教学法中14课时读写联动的操作策略》, 并现场做课。

直击课堂:来自全国各地近20节“主题阅读”6个年级的读写联动课例。

专家引领:刘宪华、陆恕等专家现场说课。

【参加对象】各市区教育局领导教研室主任语文教研员各学校校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收费标准】会议费600元/人。食宿、交通、考察统一安排, 费用自理。

【在线报名】 (0755) 29640257传真: (0755) 27759133 E-mail:ztyd@ztyd.net

小学语文阅读课题研讨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式;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薄弱环节,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教学问题之一。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状态,发挥互动式阅读教学的优势,促进阅读教学顺利地开展下去。

一、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相对薄弱的教学环节,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如何针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阅读教学的优势,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都是被动的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其次,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应对考试,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学生逐渐成为阅读的机器,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活动失去了该有的活力,对学生的学习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情况非常关键。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阅读教学活动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完善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通过发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势,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自主的进行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具有积极的意义。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丰富语文互动式教学的内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作用等方法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将全面促进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实践活动。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尝试进行自主阅读探究,并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在参与阅读训练活动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知识,并逐渐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被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问题。

(二)丰富语文互动式教学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丰富语文互动式教学的内容,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阅读教学活动的方法之一。在开展阅读教学的环节,语文教师应结合大多数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好,尽量丰富语文互动式教学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使之可以更加享受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作用

不断的教学实践表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作用,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及动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阅读训练,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在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之上,充分应用互动式阅读教学的方式,提高阅读教学水平,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贾小丽.小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J].关爱明天,2016(2).

[2]王建霞,韩进学.对牧区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6).

[3]王小莉.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J].数字化用户,2013(28).

[4]张泊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阅读教学”[J].东方教育,2015(9).

小学语文阅读课题研讨 篇4

一、课题背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现象。在一次“语文课,你喜欢学习什么内容”的问卷调查中,选择识字、听说、阅读的同学远远高于选择写作。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大拦路虎!

究其原因,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

“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能,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为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的作文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目的,我校语文教研组确立了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通过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与创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让阅读真正为习作而服务,使学生在日常阅读中进行大量的语文积累,潜移默化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同时与阅读相结合的写作练习使学生的习作成为有本之源,减轻学生写作的负担,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3.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把教材中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转化为与日常阅读、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小练笔,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4.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使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文本中的“写”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以读促写的方法:

(1)模仿 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应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怎么写”的知识通过模仿运用到作文实践中,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写作技能,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和条理性,真正做到“以读促写”。模仿可以有以下几种:

①.对照模仿式。它是直接从模仿对象处学习其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点,依样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是结构的模仿,也可以是情节的模仿,可以是人物塑造的模仿也可以是语言技巧的模仿。

②.借题发挥式。它是相对于对照模仿来说的,不是一对一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对更多对象认识感悟的基础上把其中印象深刻之处巧妙的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赋予他全新的意义。

③.创新发展式。它是指在原作的思路,进行创新改造,融入自己的情感,增加自己的新的生活体验和素材,这是对原作的创新与再创造。

(2)改写 ①.变换叙述人称,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述同一内容。如把第一人称改第三人称叙述等等。

②.变换叙述方式,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叙述同一内容。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

③.变换篇幅,如把具体的内容缩写,把概括的内容扩写。

(3)想象写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中间或结尾都留有空白点,给读者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可发挥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将课文的空白点想象写补充完整。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想象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一些:

①.看图想象。让学生看着课文插图展开想象,用语言描绘,通过想象写,学生在情景中体验了角色心理,学习运用内心描写的方法,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换位想象。将自己与作者换位或与文中的角色进行换位想象后写作。

③.拓展想象。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把简练的地方补写完整,把含蓄的地方进行填充和扩展,把文中未尽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作到妙笔开生面,续出新格局;或者对一些有意义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进行拓展想象,写出更丰富多彩的结尾。

(4)组合写:

所谓组合写即“移花接木”。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5)读后感: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如读文有感,就从读后的感慨入手写一写读后感。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2.以读促写的形式

①.内容提挈型。可围绕课文中心设计练笔,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印象。

②.内涵挖掘型。可抓住内含丰富,语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想象挖掘,借助形象显化语文。

③.创造想象型。课文阅读后可激疑引思,促其创造想象,进而练笔。

④.条件变更型。可变更课文第一条件,引导想象条件变化对事情变化的影响,进而练笔。

⑤.条件逆反型。可逆反课文中某一条件,引导推理事情的发展,让学生在正反比较中强化理解。

⑥.体裁转换型。可借助课文题材、转变叙述方法。

⑦.情境借用型。可借用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变更内容,想象事情,进而作文。

⑧.专题评价型。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专题评价。

五、课题研计划究实施步骤。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第一 2011.6 组长全面负 观摩课2节 文献资料1本 研究情况

阶段 责 其他成员具体负责 记载表 2 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若干 第二阶段 2012.2 组长全面负责 其他成员具体负责 观摩课2节 文献资料1本 研究情况记载表 2 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若干 第三阶段 2013.12 组长全面负责 其他成员具体负责 研究报告1篇 观摩课2节 文献资料1 本 论文集 1 本 研究情况记载表 2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若干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研究报告 1 篇 论文集 1 本 观摩课 3节 文献资料 1 本 教案集 1 本 调查问卷集 1 本 研究情况记载表 6 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 富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在省级刊物或评比中获奖 市级观摩,体现课题特色 反映研究的理论与操作支持 体现课题课堂教学的特色 了解学生需求与现状、反映学生感受 基本反映课题的研究进程 XXX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3.12

六、课题研究过程及阶段进展情况。

1.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选定了研究成员,并进行市级立项工作。

2.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交流。每两周周二下午为学习日,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主体式阅读与写作”教学理论,探讨“主体式阅读与写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借鉴已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制定了可行的研究计划,确立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3.以课堂为主阵地,每月组织一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组织同课异构,跟进式行为式等教研方式,充分认识并挖掘“主体式阅读与写作”的优势,总结“主体式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4.规范管理,完善课题的研究思路。要求课题组成员将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实际中,结合学生实际拟订研究计划并付之课堂,定期总结,撰写学习体会与阶段性成果。

5.建立了课题研究的网页,搜集了一部分参与资料。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中高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中有 16 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

“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近三年来,在课题的引领下,我校的作文教学成绩斐然,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学生作文发表、获奖、(1)黄书毅《当小老板真好》发表于《语文学习报》(2012.10)

(2)柯越《我的幽默老师》发表于《小学生学习报》(2012.5)

(3)吴蕴怡《外婆门前的清水河》发表于《少年文艺》(2013.4)

(4)朱心怡《嘎子精神永放光芒》发表于《作文与考试》(2013.10)

(5)涨 潮《螃蟹真逗》发表于《语文报》(2013.11)

(6)费月《难忘的宏村之旅》发表于《故事作文》(2013.11)

(7)徐沁筱作文发表于《XX 时报》(2012.6)

(8)唐豫祺 XX 市作文竞赛一等奖(2013.11)

(9)另有十几人次在 XX 和 XX 市作文竞赛中获奖(二)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1.有苦有乐,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的内涵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让全体课题组老师亲历了一个有汗有泪,有苦有甜,有欢有悲的过程。在一个个埋头书籍,陷身网络查找资料的日子里;在一组组解读教材,设计读写结合点的备课单元中;在一节节不留瑕疵,追求完美的公开教学课上;在一本本构思巧妙,字字珠玑的学生作文本上,老师们更多的是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充实,研究带给自己的进步,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课题研究既磨练了老师们的意志,也丰富了老师们的精神生活。

2.又读又写,提高了教师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重在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一片蓝天。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实验研究,课题组教师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

3.边教边研,增强了教师的校本教研的意识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是一个实践性研究课题,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为改进实际工作服务的研究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边研究边工作,边工作边研究,工作就研究,研究就是工作。通过研究,老师们不仅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也提出了“优差生发

展不均衡”,“理论积淀不够深厚”,“没有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的问题,这说明了老师们的校本教研意识正在增强,科研能力也正在提高。

4.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关于“主题式阅读”、“主题式写作”的实践已形成鲜明的观点,但关于“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实践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教学实践与操作模式,而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创新意义。

(2)我们的学生每天至少上一节阅读课,可一旦让他们写作,他们就像遇到了大难题一般,可见阅读教学并未有效指导写作,因此”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研究在提高老师的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不仅中国,世界各国都把阅读和写作纳为本**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个人工作和学习的必须,阅读与写作给人以美的熏陶,关系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研究是关注学生生命的具体体现。

4.教师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论文发表或获奖(1)XXX 论文《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优质提问》于 2012 年 5月发表于《XX 教师教育》(2)XXX 论文《在语言的丛林中来回徜徉》于 2012 年 1 月发表于《小学生拼音报》

(3)XXX 论文《形象展示体会美景——<江南>教学实录及评析》于2011 年 6 月发表于《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

(4)XXX 论文《阅读教学:在读写结合处融合升华》于 2013 年 11月发表于《语文学刊》。

(5)XXX 论文《让作文评改突出重围》于 2013 年 9 月发表于《小学作文创新教学》(6)XXX 论文《探寻走向文字背后的最佳途径》于 2013 年 9 月发表于《青年教师》 XXX 论文《会诊小学语文“课堂失语症”》于 2012 年 4 月发表于《教学与管理》(7)XXX 论文《与“麦田”融通:乡村习作教学的新境界》于 2012年 3 月发表于《新作文小学创新作文教学》(8)XXX 论文《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服务”》于 2011 年 12 月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通讯》(9)XXX 论文《语言,在表达中丰富起来》于 2011 年 7 月发表于《师道》(10)XXX 论文《紧扣文本语言,确立“教学价值”》于 2011 年 5月发表于《语文世界》(11)XXX 论文《为学生言语品质的提升“服务”》于 2013 年 11月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通讯》(12)XXX 论文《利用信息技术让古诗词教学变得再简单些》于 2013年 9 月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13)XXX 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于 2012 年12 月发表于《课程教育研究》(14)XXX 论文《个性化作文指导的创意思考》于 2013 年 3 月发表于《语文学刊》(15)XXX 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于 2013 年 2 月发表于《快乐阅读》。

公开课(1)2011 年 1 月 12 日 XXX 执教执教市级公开课《少年王冕》;(2)2011 年 3 月 18 日 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3)2011 年 3 月 25 日 XXX 执教区级公开课《最大的麦穗》;(4)2011 年 10 月 21 日 XXX 执教区级公开课《艾滋病小斗士》;(5)2011 年 11 月 15 日 XXX 执教区级公开课《朱德的扁担》;(6)2011 年 1 月,XXX 执教市学科带头人培训观摩课《少年王冕》。

(7)2011 年 12 月,XXX 教市骨干教师培训课《第一次抱母亲》。

(8)2013 年 9 月,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黄鹤楼送别》(9)2013 年 11 月,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江雪》(10)2011 年 12 月,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课《青松》(11)2012 年 6 月,XXX 执教市级级公开课《问银河》(12)2013 年 12 月 20 日 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观书有感》; 各类获奖:

(1)XXX 于 2011 年 2 月被评为 XX 市骨干教师;(2)XXX 于 2013 年 2 月被评为 XX 市骨干教师;

(3)XXX 于 2013 年 2 月被评为 XX 市学科带头人;(4)XXX 于 2011 年 6 月获得市级基本功竞赛一等奖;(5)XXX 于 2011 年 6 月获得市级基本功竞赛二等奖;(6)XXX 于 2012 年 12 月获得市级基本功竞赛一等奖;(7)XXX 于 2011 年 12 月获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堂教学评比 XX 市一等奖;(8)XXX 于 2012 年 12 月获得 XX 市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9)XXX2013 年 5 月获 XX 市评优课一等奖。

(10)XXX2013 年 5 月获江苏省“杏坛杯”教学展评一等奖。

八、课题研究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一)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致力于“创新”,但从第一阶段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除低年级以好词佳句的积累和创造性模仿外,中高年级重拟题、立题、选材、谋篇上的训练,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也就是尝试着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开展子课题研究,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

(二)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读写结合、以读促

写”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课题研讨 篇5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卢海英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

新课改实施以来,阅读的确被提到了较重要的地位,但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却仍不容乐观,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课内阅读就是“学教材”,只重视教材中篇目的学习,而忽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只重视课文的分析,而忽视课外相关内容的渗透;只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不重积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这样的阅读费时低效。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确实令人堪忧。我们必须要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适当整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们也发现,研究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研究课外阅读的也不少,但理性地就如何把课内外阅读衔接这个论题展开研究的人很少,两者如何整合也鲜有论述。我们认为:目前,就教育现状而言,选择这个可操作的视角,探索如何将课内外阅读整合起来,总结出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鉴于此,我们在我校进行“大阅读”特色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教学研究并申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立项。无论就理论价值还是实践意义而言,本课题的研究都显得非常必要,本课题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这些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为我校的课内外阅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与帮助。鉴于当前国内外阅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课内外阅读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对中小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影响,包括:阅读能力与听讲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等,揭示他们相互关联的特点、规律;

2.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转化为中小学生学习实践的方法、途径; 3.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中有关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阐述。

(二)实践价值

1.通过“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首先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解决语文学习中阅读学习的僵化、空泛、无序、低效等问题。

2.通过实践研究,总结“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对提高小学生各学科学习能力的教育对策。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从而找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平衡点。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构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将以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为中心,课外阅读赏析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营造书香校园,塑造“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求进”的学习型、阅读型少年,让孩子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关注孩子完善的人生,关注孩子精神的建构,让孩子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研究。课堂教学,着重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

2、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

4、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以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段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和实践以下问题:

1、探索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的课内阅读教学模式。探究重在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的课内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内阅读的实效。

2、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探究易于操作又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使课外阅读指导更好地落到实处。

3、探索课内外阅读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在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上,增设自主阅读课、阅读分享课、电子图书阅览课、古诗词鉴赏课等,丰富现有的语文阅读课结构。

4、丰富和完善能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的情感激励体系,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课外阅读兴趣。

5、丰富和完善能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的阅读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研究的重点

“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要指导学生探究什么内容、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方法、采用哪些探究方式;探究性阅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的策略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本研究的重点。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同时还通过指导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学习,探索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时应选择的内容、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展开课题研究。

文献法: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使用。同时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通讯》中选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推荐给课题实验教师。购买有关语文素养和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课题研究。

行动研究法: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立足所教班级,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并针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较为完善、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模式。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法法:对个别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观察、分析,课题研究提供素材资料。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一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2)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3月)

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A、建立完善健全的活动机制(1)营造“晨读“风景线。

(2)每周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

(3)利用午间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开放学校阅览室。

(4)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特点,有机组合,组织“小伙伴阅读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

(5)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低年级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中高年级鼓励家长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

(6)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7)每年的五月份设立为:“读书节”。B、加强校本阅读课程的建立和研究。

(1)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组织参观和讲座,探讨有利于课外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进行反馈调查和对比分析。

(2)分年级设立阅读目标。

(3)分年级编写《推荐书目》,含必读和选读。(4)分年级建立“阅读记录卡”。(5)撰写案例、分析和反思。C、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打造“红领巾”广播站的“读书专栏”。(2)每月开展“我读书,我成长”系列活动。(3)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少年”。(4)举行“我读书,我成长”汇报活动。(5)举办读书报告会。

3、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实验班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3)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4)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我校于2010年被确定为县级的书香校园,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对学生的阅读都十分重视,有一定的阅读氛围。

2、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研究重视程度高,在研究过程中能给予理论指导和一定的经费支持。

3、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组长:卢海英(全面管理和指导课题研究工作,重点是组织和总结,并参与一线实践)

副组长:张雪云(课题研究监督和一线实践工作)

实验教师:仲济山、王星友、张秀华、王德毅、张雪云、张彩霞、左金鹏、佟海英等

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工作。进行课题规划、构建,组织部署、协调管理课题研究工作,提供课题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负责一项研究工作,深入指导实验,整理、总结实验成果。

副组长具体组织实施课题工作,做好课题跟踪、检查、矫正及阶段成果总结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研究讨论课题实验的有关问题。每人负责一项研究内容,亲自参与实验研究,指导实验老师开展实验工作,收集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及反馈研究成果。

实验组成员根据实验实施方案和课题组研究计划,具体开展课题实验工作,收集实验资料,反馈实验情况,归纳实验经验,总结实验成果。

八、预设的研究成果

1.参研教师形成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论文。2.参研教师形成课堂教学实践实录。3.深入研究,形成实验学生阅读学习成果。

4.形成“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经验和方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九、课题研究的基本保障

人员保障。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一线语文骨干教师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课题组组长卢海英老师是昌邑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潍坊市教学能手,曾经参与过《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的实验与研究》、《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等课题研究。张雪云老师是小学高级教师,昌邑市语文骨干教师,曾参与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仲济山老师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业务能力很棒。

研究基础。我校大面积开展阅读教学,使阅读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经典诵读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基础。学校附近有图书馆,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学校的阅读环境、读书氛围都使此项研究的开展成为可能。学校有多媒体教室、打印机,建成了校园网班班通,可以24小时上网查阅资料。课题成员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图书室藏书达10万余册,阅览室有各种报刊杂志200多种,可以随时阅读。

组织保障。学校长期坚持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有教科研实验基础,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科研网络,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教师队伍,他们积极参与市级或县级课题研究工作,理论基础扎实,实验操作能力强。学校具备充分的实验条件,教师每人一台电脑,数据的统计全部运用计算机操作,有建立原始资料档案、进行各种能力测试的经验和手段,资料充分,科研经费能得到充分保障。实验的理论指导、技术处理、过程控制和终端显示由学校教科室统一负责。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课题研究,为我们课题组提供各项研究资金和资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制度保障。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我们还将狠抓以下“四个要求”:

1、时间要求。一是抓好课内阅读教学,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二是统一指导的时间,每月开设1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三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将早读课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2、活动要求。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参观、旅游活动,使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3、指导要求。选好读物,可以是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可以是由教师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如影视欣赏、电子阅读、上网浏览等)。

小学语文阅读课题研讨 篇6

每节课的教学风格都有所不同。田老师的课堂犹如春风,思路很清晰,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但我在想这节公开课只是为了完成而完成的吗?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太少,当老师感受到学生掌握不够牢固时,放慢脚步,让学生慢慢的跟上老师的步伐,会不会更好。但这节课也充分体现了田老师扎实的基本功。第二节课是王淑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这节课老师充分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也真正的走进了学生,与学生的每一次对话都是那么的真诚,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在关注自己。针对每一次读,老师都会提出有效的要求,层层递进,让学生深入的去对文本进行感悟。第三节课是王晓东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麋鹿》一课,老师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水平设计了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多读来体会本文的感情。

每节课结束后,紧接的是许睿老师的精彩点评,许老师的点评可以说是句句到位、犀利无比。令我印象最深的是:

1、每一次许老师都强调老师的语言,有不合适的,许老师就会用另一种方式来说一说,思索过后,的确比课堂中老师的语言要准确、有效。

2、课堂中老师要和学生进行互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3、根据每个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设计难度不同的训练题目。

4、强调拼音教学和写字教学不是低年级老师的事情,它应该贯穿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课题研讨 篇7

一、会议时间、地点:2014年12月18-21日 (周四至周日) , 17日 (周三) 全天报到深圳

二、研讨特色:

(一) 展示缤纷成果, 欣赏百花齐放。

(二) 创新一线课堂, 见证课改成果。

(三) 直面教学困境, 现场互动答疑。

(四) 专家现场引领, 指导成果落地。

三、拟定活动内容 (如因特殊因素需要调换专家和课程, 敬请谅解。)

(一) 专家引领: (5场深度评析、4场专家面对面互动交流、3场专题学术报告)

周德藩国家督学, 江苏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崔峦人教社编审, 小语会名誉理事长。

郑明江全国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培训专家组核心成员。

唐宝成深圳市宝安区小学语文教研员。

白莉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语文教研员。

高乃松深圳市南山区小学语文教研员, 曾荣获全国观摩活动一等奖。

陆恕主题阅读实验首席专家。

李亚娜佛山市佛山实验学校校长, “生本趣味联想识字”项目主持人。

宋鹏君深圳市科苑小学校长, “八岁能读会写”实践者。

张立济南市育秀小学校长, “诵读识字”发起人。

(二) 研讨课观摩与学术交流 (9节现场研讨课、5个微报告)

1. 江苏南京“科学认读·潜能识字”实验研讨;2.广东深圳八岁能读会写实验研讨;

3.广西河池“识字阅读说写”三线并举教学研讨;4.山东济南诵读识字教学研讨;

5.广东佛山生本趣味联想识字研讨;6.广东深圳低年级识字与阅读示范课;

7.湖北武汉低年级识字与阅读示范课; 8.内蒙古呼和浩特诵读识字助力阅读研讨;

四、研讨费用:会务费、资料费:580元/人 (食宿、交通等费用自理, 收款方式:银行转账或其他)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西丽支行户名: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所

账号:4420 1622 6000 5251 2309附言栏内请注明:** 学校深圳语文报名费。

五、报名办法:

电话报名:0755-28773933 13802237528 18138876001周老师邮箱报名:450190837@qq.com

个人微信手机号13632668001网上报名:http://www.dnjy.org/

六、其他活动 (课件下载请实校实名加识字联盟QQ群347236681)

(1) 11月20-22日济南诵读识字高级研修班暨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现场学习会。

(2) 11月27-29日深圳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培训。 (3) 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与阅读观摩活动录相课与经验论文评选活动。

扫一扫官方微信号, 关注“东南教科所”, 了解更多详情。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所

小学语文科研小课题选题策略 篇8

一、从课程标准中提炼课题

当《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笔者发现与原实验稿的语文课程标准相比,除了一些表述改动外,还有不少增添。比如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就增添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那么作为教师,要思考“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有哪些”、“怎样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怎样有效实现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运用”等一些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有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后,笔者便确定《立足文本训练小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这样的课题着眼于新生事物,真正考虑了学生的所需。这项研究没有另起炉灶,没有增加学生负担,而是通过深挖教材、活用教材,在“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间搭起相互转化的桥梁,可谓一举多得。

二、从学生表现中提炼课题

笔者所在学校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观摩,在第一课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当然少不了让学生用简单的话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听课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要么是较为简单的复述,要么是没有抓住关键内容进行极其简单的概括,甚至不少学生无法开口。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语文教研组在中年级确定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有效策略研究》。通过研究,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舍得花时间,不走形式,真正为学生而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操练中获得较强的概括能力,初步掌握了不同文体文章的最基本概括方法和策略。

三、从教师谈话中提炼问题

在课堂外,尤其是同学科教师间总有些共同的话题,这些话题就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有一次,低段语文教师在批改了单元检测的试卷后,不少人大发感慨:平时语文试卷中经常要求学生看图写一段话,可是语文教科书上很少有这类训练。于是,笔者仔细翻阅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科书,发现只有一处安排了看图写话。再看看教材,虽然大部分文字都有插图,但是没有上个世纪教材中的“看图学文”这个体例,教师很少关注教法。因此,笔者帮低年级组的语文教师确立了《利用文本插图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研究》。这样的课题,立足教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固有的资源,具有鲜明的学科、学段特色。通过半学期的研究,低段教师总结出,看图写话教学应紧抓教材习得看图方法,既而立足教材训练学生口语先行,最终凭借教材主题出示图画,加强写话实践训练,这样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看图写话教学模式。这不仅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充实,还切合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最终撰写的论文《看图写话教学应“里应外合”——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看图写话教学》被《语文报》刊发。

四、从理论学习中提炼课题

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无论是文本资料,还是网络资料都相当丰富,教师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要敢于采取怀疑的态度探究其存在的合理性,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比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当“文本解读”这个术语冲击我们大脑时,我们不得不对这句话产生质疑。一千个读者就真的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如一些特定的人物形象并不会引起读者的独特体验,即使有一万个读者,他们的心中依然只会有一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可能是教师一厢情愿的事,这种一厢情愿极有可能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在笔者阅读了不少关于文本解读的论文时,随即开展了《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文本解读》的研究。通过半年的研究与实验,最后完成论文《“三多三少”读文本》和案例分析《恰当取舍,一课一得》分别发表在《湖北教育》和《新教师》上。

五、从常规工作中提炼课题

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如,作业布置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习惯于将作业的主要功能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因此教师的作业布置总是以此为出发点,过于强调书面演练,大多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等机械性的、静态的文本式作业。这种长时间的机械性作业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无帮助,反而会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布置作业,激发学生作业兴趣,通过作业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呢?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习能力的研究》。

当我们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确定了适合自己的学科小课题时,即使我们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案,只要有自己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就一定会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上一篇:学生代表开学典礼演讲稿下一篇:乐于助人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