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科毕业论文(推荐8篇)
今年9月21日是第28个国际和平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纪念国际和平日向全球发出呼唤:“我们必须裁军,我们必须拥有和平。”
追求和平是联合国的最高使命。198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36/67号决议,将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二联大开幕的日子定为国际和平日。2001年9月7日,联大通过第55/282号决议,决定从2002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决议还确定国际和平日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呼吁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与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并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方式庆祝国际和平日。
自国际和平日设立以来,联合国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敲响和平钟,邀请艺术家和教育家等作为和平使者出席纪念活动。同时,各国政府、非政府机构、民间社会和宗教团体也会举办纪念活动庆祝这个日子。目前,国际和平日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2000多个组织机构的支持。
多年来,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为实现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努力。目前,有超过11万来自120个国家的维和人员部署在世界各地的冲突地区,帮助发生战乱的国家或地区建立持久的和平与稳定。在裁军方面,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等磋商机制取得良好成效,达成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等一系列重要条约,国际裁军的前景已明显好于以往。
一、社会原因
1、大学连年高速扩招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2007年, 全国应届毕业生495万人, 相比1999年的101万人, 毕业生总数增长了4倍多。自1999年全国大规模扩招八年时间里, 大学毕业生总量以几何速度增长, 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虽然如此, 但每年报考法学专业的学生不减反增, 招收法学专业的院校遍地开花。据统计, 全国法学专业招生人数从1977年的223人到2007年的10多万人数增长了448倍。2001年, 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292所, 2005增长到559所, 2007年全国已有603所法学院系, 每年法学毕业生达到数十万。法学是个专业性及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学科, 不同学校的学科发展程度, 师资水平有差别, 培养出来的法学人才也参差不齐。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剧增, 质量参差不齐, 竞争激烈, 这就导致处于法学专业教育学历底层的法学专科毕业生在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陷入困境。
2、公检法公务员系统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国家司法考试的限制导致毕业生不能直接进入此系统工作
在法学专业毕业生看来, 学习法律就是为了能进公检法系统;另一方面公检法单位工作稳定, 待遇较丰, 社会地位较高为人们所羡慕。许多法学专业毕业生宁愿放弃其他适合的工作, 只求能捧上公检法这个“金饭碗”。但是自从实行了司法考试制度和公务员考试制度后, 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要进入法院、检察院工作, 必须既通过公务考试又要通过司法考试, 而且, 要担任法官、检察官等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司法考试报名也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这样法学专科毕业生要进入工作, 必须要再深造。
3、律师行业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毕业生去律师事务所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自司法考试制度实施后, 律所招聘大多要求应聘者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这让毕业生望而却步。而且, 我国目前的律所大都是合伙制, 经营存在较大风险, 注重短期效益而缺乏长效用人机制, 没有人才储备的积极性。专科毕业生进去工作, 大多是做律师助理或做些贷款合同签订等文书工作, 发展空间少, 薪酬待遇较低。
4、企事业单位对法律人才的认识不一导致毕业生未能大批量地就业
一方面, 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 使用法律人才属于高消费, 毕竟企业不会每天都有法律问题要解决, 考虑到成本问题, 不愿意供养一名法律人才。另一方面,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 面对庞大的毕业生市场, 学历歧视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庞大的毕业生就业队伍以及随之而来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刺激了用人单位的选人胃口, 使得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 能用本科生的招研究生, 能用专科生的招本科生, 这种情况造成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能做到人尽其用。片面追求高学历, 不顾学生个人能力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专科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也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浪费。
5、学校对学生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让毕业生无所适从
由于我国法学教育起步较晚, 没有比较成熟的法学教学经验, 绝大多数法学院、系的在教学过程中, 尚未形成自身的特色,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成为同专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 没有充分体现出法律专科教育的目标特色。法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法律专业实用性人才, 但很多学校都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 却忽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与社会所需的法律实用型人才是严重脱节的, 也造成了许多法律专科学生面临着学无所用的尴尬局面。
二、毕业生自身原因
1、毕业生自身能力不强, 但就业期望值很高
随着高校扩招, 专科生的录取分数也一路走低, 这直接造成了毕业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自控能力都很差, 而学好法律又需要这些能力。先天不足再加上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造成了法律专科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社会上普遍反映, 法律专科毕业生缺乏对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 对法律实务的实际运作方式不了解。他们多是单纯地硬搬硬套法律条文, 而缺乏对案件的具体情形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毕业生的能力有欠缺, 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但是许多学生对就业却有着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追求。根据调查显示, 工作稳定的公务员是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其次是国有事业单位, 对小公司, 小企业看不上。并且大多选择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就业, 缺少吃苦耐劳精神, 选择到基层或者到西部去工作的极少。大部分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对找工作比较盲目, “一窝蜂”现象严重。其实, 从社会的人才总需求量来看, 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并不十分困难, 难的是摆正好自己的就业心态, 应该说理想和现实的错位, 加大了专科生择业的困惑, 造成了他们的就业难。
2、毕业生就业“扎堆”现象严重
据2007年就业调查显示, 全国法律毕业生流向的地区呈现“一边倒”的趋势, 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55%, 中西部中等发达地区3 7%, 东部和沿海中等发达地区6%, 中西部不发达地区2%。大多数学生是“孔雀东南飞”。法学毕业生的就业城市流向依次是:省会城市43%, 地级城市31%, 直辖市26%。广东法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而广大基层单位需要大量的法学人才, 尤其是市县以下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法律人才需求非常大, 却无人问津。这就导致一个表面过剩和实质缺乏的结构性矛盾。学生选择就业地区的集中性造成了原本能就业而主动失业的情况。
综上所述, 为缓解法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调整:第一: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学方法, 加强案例教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 用人单位更青睐综合素质强的毕业生。只懂法律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学校应当鼓励法学学生跨学科, 跨专业学习, 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尤其要督促学生, 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有计划地去培养自己的“第二专业”。在相关“法律”岗位对其紧闭大门的时候, 不要去挤独木桥, 而是独辟蹊径, 在金融、保险等其他行业领域任职, 积极调整自我认识, , 面对现实, 务实地寻找就业机会。第二, 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作好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必须考虑社会的现实需要和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择己所爱, 择人所需, 调整就业期望值, 认识到不是每个毕业生都适合去做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 这样才能在职业选择中少走弯路, 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中国还存在巨大的法律市场需求, 中小城市, 广大农村地区, 中小企业都急需大量的法律人才, 一些山区县市的检察院、法院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相对较低, 法律毕业生要改变就业期望, 积极投身到山区的法治建设中去。另外, 法律专科毕业生可以选择自学考试或参加全日制专科插班生考试提高自身学历, 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三, 国家和社会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政府各相关部门必须落实好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公务员加分, 生活补贴, 户口档案迁转, 社会保障, 创业扶持等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 让毕业生无后顾之忧地到中西部、基层地区就业, 发挥才能, 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红霞.关于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3) :18—19
[2] 王倩.论如何解决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难题[J].教育探索.2007 (7) :129—130
关键词: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42-02
法学专业十几年来一直都是热门专业,但是近几年却出现了就业困难的情况,被列入失业率最高的十大专业之一。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曾令良说:“这说明法律人才出现了‘相对过剩’的情况。法学毕业生就业难一方面是因为法学教育管理混乱,又被全国大小高校奉为热门专业,一哄而上,大建法学院系。五年前教育部登记的法学本科院系只有300多个,今年已经翻了一番,增加至608个,这还不包括民办高校。虽然教育部门也在干预调整,但情况却是‘边控制,边膨胀’。另一方面则是,从事法律职业的门槛有所提高,法官、检察官、律师都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而实际通过率又较低。未来几年法学就业形势还将继续严峻。”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我们去提前了解和适应其不可预料的变化,所以从此时开始关注本专业的就业趋势也是一种积极备战的状态。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
一、就业的基本现状
(一)在就业渠道方面。
据调查34%的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就业;22%的毕业生通过网络邮寄的方式就业;23%的毕业生通过熟人介绍;31%的毕业生是通过实习留用的方式解决就业的;还有7%的毕业生是通过例如考研和公务员考试等方式就业的。
(二)在就业地区方面。
在直辖市或者省会城市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五成多,有近四成的法学毕业生选择在地级市工作,而只有不到一成的法学毕业生选择在县级地区工作。可以看出毕业生更倾向于在较发达的城市里工作。
(三)在工作岗位方面。
有一多半的法学毕业生在律师这一行业中打拼;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是既通过司考又通过公务员考试,成功进入公检法机关工作;当然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四)在工资报酬方面。
律师行业中流传着“三五八定律”,即律师的薪水与他入行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根据调查,六成多毕业生的工资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近两成毕业生的工资较从业时间较长的同职业的人来说偏低;当然,也有一成多的毕业生目前有着较高的工资待遇。此外大学生普遍对工资方面期望很高,表示对于目前的工作及待遇等方面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
(五)毕业生在求职及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由于毕业生初出“象牙塔”缺乏一些必要经验,在其求职以及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在调查问卷中专门涉及到这方面。其中59%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实践以及人际关系的不足是他们遇到的主要问题;52%的调查对象认为缺乏实践经验是造成目前窘境的最大原因;38%的调查对象认为专业知识不足是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此外还有4%的调查对象认为是由于信息渠道不足。
(六)在求职中最具有竞争力的方面。
毕业生跟我们分享了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比较具有竞争力的能力。其中10%的毕业生认为在校的成绩与考证比较占优势;15%的毕业生认为实习经验在求职中非常重要;25%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与实习经验都很重要;50%的毕业生认为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一个重视能力高过学历的社会,因此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原因。
随着中国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法制体系建设日益完善,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于是法学成为热门专业,法学人数以高于工作单位所需成倍增长。几乎各个学校都开设了法学专业,专业数量日益泛滥。然而,在校生的实践机会很少,缺乏社会经验。所以,无论在社会实践能力还是专业从业能力方面都无法满足这个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二)心理原因。
许多大学生报考法学的原因是它是热门专业,前景较好,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兴趣,但法学属于相对枯燥的专业,仅仅靠报考前的热情是不足以为之后的4年持续加温的。此外仅仅靠背书、背法条也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诸多需要掌握的法理、法学概念、法律条文以及司法解释等内容,要求学生除了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还需要对法学有极大的耐心和热情。这些心理上的问题是造成学生学习情绪低迷,专业知识不牢固的原因,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三)国家政策对法学就业添置门槛。
我国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有很多限制。我国的《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都规定了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行业必须具有本科文凭,并通过司法资格考试。一方面,法学专业的就业大多集中在公、检、法以及律师事务所,司法资格考试将大量法学毕业生拦在就业门槛之外。另一方面,其他的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对法律事务工作者的需求相对较小,且对应聘者的从业经验要求较高。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符合要求。
(四)专业固有的问题。
法学专业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专业,这就决定了该专业所对应的就业面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律师事务所等几个方向;但国家机关方面人员招收的数量非常有限,律师事务一般不愿招收没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此外,该专业的另一个特殊性在于课堂与现实的差异较大,大学对于该专业的知识讲授只是停留在入门和引导上,偏向理论方面;并且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考察层面较浅,学生并没有紧迫感,这些都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要有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真正自主解决问题,这明显与用人单位的初衷不符。
三、解决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加强法律人才培养专业化,实现法学职业教育专门化。
我国目前大学法学教育参差不齐,其学历层次分布广,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在司法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提高法学的专业化程度将法学教育集中于本科院校,从大专、独立院校中逐渐退出来,实现人才培养的专门化;使培养的法律人有更强的法律专业素养,更能适应当前日益变化的社会形势并能很快与世界接轨,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调整高等法学教育课程设置。
重视法律实务课程,以此培养在校生法律职业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律师事务所以及司法机关等多方主体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与相关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等方式建立相对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适应并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三)走向基层,分散就业。
从法学毕业生就业地区数据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毕业生流向大中城市,而现实中,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法律工作者数量少,而高难度的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近年维持在10%,国家应该引导没有通过司法考试但有较好法律素养和热爱法律工作的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一方面积累工作经验,切实解决民众所需所惑;另一方面将法律零距离送到基层,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自下而上的关键力量。
(四)相关国家机关应进行体制改革与人员精简,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目前相关的国家机关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存在部分占着岗位不干实事以及能力不强但以“老人”自居的人,使原本就少的岗位更加紧缺。
(五)大学生应转变观念,放低姿态。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和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的连创新高,大学教育已不是精英教育时代,多数学校的教育实际是职业化教育和大众教育,新生代大学生需清醒的认识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能力与实力,不应碍于颜面贬低对学历没有过多要求的职业,放低姿态,从简单的工作入手,把简单的事做好。
结语
目前中国正在向法治化社会转变,随着全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合同化概念逐渐深入人心,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国家机关每年都要在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法学专业的学生,并且企业对法学专业的人才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律师行业也急需补充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法学就业情况虽不容乐观,但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去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认真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做好职业规划。路是走出来的,只有迈出自己的脚步才能收获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吕保华《当前法学本科生就业现状下的政策现象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11.
[2]王志玲,【J】《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及启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姚国艳,《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矛盾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集中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为做好此项考核,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集中实践环节内容与要求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为专业学习的阶段性成果,3学分。
社会实践的要求:
1.本专业学生都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为与法学专业知识运用实践有关的问题。
3.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社会实践的方向,并可与将撰写的毕业论文选题相一致。
4.选题要有现实意义,要结合当地司法实践;要具体,要有针对性;调查实践活动要就近进行。
5.调查实践活动可由学生独立进行,也可以小组形式合作进行或学校统一安排进行。
6.实践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坚持真实性和科学性;实践活动完成后,要及时认真地对实践材料进行整理和全面综合分析。
7.每个学生独立撰写一篇社会实践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参加法律实践的学生应当填写法律实践鉴定表,写明有关参加法律实践的时间、地点(单位),接受实践的单位须签署意见。
8.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其内容包括:社会实践的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实践过程、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调查收集到的主要材料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及自己的收获与学习体会等。
(二)撰写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性成果,5学分。
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
1.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限于法学专业范畴之内。严禁网上抄袭。毕业论文要注重选题的应用性;选题要具体,不过大;确定选题要尽可能结合社会实践及本职工作实践经验。
2.毕业论文要论点鲜明、论证有力、结论中肯;材料翔实、结构完整、语言通畅;行文格式规范。毕
业论文为学术论文,要有真实性和创新性。凡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单纯案例分析均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字。毕业论文应包括目录、提纲、正文(含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或注释,要求统一使用A4纸、小4号宋体字规格打印装订。毕业作业封面由各试点省级电大统一
编制。毕业论文的评分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等。凡成绩在及格以上者,给予学分。
测试总分:0
一、单项选择题(共 13 道试题,共 26 分。每题2分,共26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而非认可的B.法是由国家认可的、而非制定的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法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A.B.C.D.2.法是调整()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
D.自然关系之间
A.B.C.D.3.法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以()为内容的。
A.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
B.权利和义务 C.国家强制力
D.法律条文
A.B.C.D.4.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
A.行政法规
B.特别行政区的法
C.经国家批准承认参加的国际条约
D.共产党的政策
A.B.C.D.5.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
A.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
B.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C.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D.法律关系三要素
A.B.C.D.6.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A.14周岁B.16周岁
C.18周岁D.20周岁
A.B.C.D.7.在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
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B.各级国家审判机关
C.各级国家检察机关
D.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
A.B.C.D.8.下列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中,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是()。A.平等
B.人身自由 C.人格尊严
D.劳动
A.B.C.D.9.按照是否具备法定形式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A.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B.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C.应申请的行政行为和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D.单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
A.B.C.D.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A.某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得税 B.某县地税局向某文具用品商店订购办公用品 C.某县工商局给个体工商户李某颁发营业执照 D.某县工商局依法吊销个体户李某的营业执照
A.B.C.D.11.按照部门法的划分原则及其调整的社会关系,以下哪部法律属于民法?()
A.《国籍法》B.《食品卫生法》
C.《合同法》D.《民事诉讼法》
A.B.C.D.12.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不得欺诈、胁迫对方当事人,双方不得恶意串通实施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的行为。这一规定是民法()原则的体现。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等价有偿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A.B.C.D.13.依照我国民法的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A.B.C.D.二、多项选择题(共 9 道试题,共 36 分。每题4分,共36分)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而非认可的 B.法是由国家认可的、而非制定的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法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A.B.C.D.正确答案:ABD 满分:4 得分:4 2.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
A.权利义务
B.主体 C.客体
D.内容
A.B.C.D.正确答案:BCD 满分:4 得分:4 3.通常,我们把法系分为()。
A.大陆法系
B.罗马法系 C.判例法系
D.英美法系
A.B.C.D.正确答案:AD 满分:4 得分:4 4.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人民主权原则
B.基本人权原则 C.法治原则
D.权力制约原则
A.B.C.D.正确答案:ABCD 满分:4 得分:4 5.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
A.宗教信仰自由
B.结社自由
C.言论、出版自由
D.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A.B.C.D.正确答案:BCD 满分:4 得分:4 6.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B.C.D.正确答案:CD 满分:4 得分:4 7.在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权力是()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
C.独立的司法权
D.独立的终审权 A.B.C.D.正确答案:ABCD 满分:4 得分:4 8.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A.公民的法律地位平等
B.执法机关适用法律上的平等
C.公民享受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完全相同 D.公民应平等第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A.B.C.D.正确答案:ABD 满分:4 得分:4 9.自然人可以享有下列哪些权利?()
A.名称权
B.名誉权 C.著作权
D.姓名权
A.B.C.D.正确答案:BCD 满分:4 得分:4
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0
一、单项选择题(共 13 道试题,共 26 分。每题2分,共26分)
1.王某今年17周岁,为某大学学生,智力超常,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王某是()。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A.B.C.D.2.张某于2004年5月离家到某地进货,从此杳无音讯。张妻多番查找,均无结果。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张妻可以在张某下落不明满()年后,有权向法院提出宣告张某死亡。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A.B.C.D.3.关于法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人是一种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
B.法人是指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正职负责人
C.法人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自然人
D.一般而言,法人就是指国营单位,而不包括非国有企业
A.B.C.D.4.法人的有形载体是()。A.名称
B.组织机构
C.章程
D.财产
A.B.C.D.5.收养行为属于()。
A.诺成性民事行为
B.财产民事行为 C.双务民事行为
D.从民事行为
A.B.C.D.6.王某的单位今年又盖了一批新房,王某估计自己可以分到一套三居室,于是先按房屋面积自行购买了一些价值不菲的纯毛地毯,准备将来搬进新居时铺上。但结果王某未能分到房子。那么王某购买地毯的行为()。
A.是无效行为。因为王某的行为动机有问题,其意思表示是不真实的 B.是可撤销的行为。因为王某对于购买地毯的目的存在重大误解 C是有效行为。因为在法律上,该行为虽有误解但不是重大的
D.是有效行为。因为在法律上,对行为动机的误解不能构成重大误解,所以该行为是有效的A.B.C.D.7.假设你的同事未经你同意,以你的名义向商店订购了一台你正急需的跑步健身器。某日,商店送货上门,并要求你支付货款。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你同事的这一行为未经你的授权,是无权代理,所以这个订购行为当然无效 B.因为该健身器正是你急需的,你的同事是在好心帮你,所以,当然是有效的 C.这一行为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你的追认或拒绝
D.如果你对此一直未予以明确表态,则意味着你表示追认和接受
A.B.C.D.8.某乙现年25岁,工厂工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他可根据()的规定,请他父亲以他(乙)的名义买一幅名画。
A 委托代理
B 法定代理
C.指定代理
D.复代理
A.B.C.D.9.丙有电视机要卖,乙自作主张向丙声称:“我要,我可以代甲赊销。”丙不放心,托人将这事告诉了甲,但甲一直未作明确表态。乙以甲的名义与丙订立合同后,乙很快售完了电视机,人却不知去向,而甲此时又以丙系无权代理为由拒绝支付货款。根据民法的有关规定,丙的损失应由()。
A.甲向丙负责
B.丙自己负责
C.乙向丙负责
D.甲、乙分别向丙负责
A.B.C.D.10.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所有权的继受取得? A.甲通过遗嘱继承其兄房屋一间 B.乙的3万元存款得利息1000元 C.丙购来木材后制成椅子一把
D.丁拾得他人搬家时丢弃的旧电扇一台
A.B.C.D.11.中州公司依法取得某块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办理报建审批手续后,开始了房屋建设并已经完成了外装修。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中州公司因为享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权 B.中州公司因为事实行为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权 C.中州公司因为法律行为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权
D.中州公司尚未进行房屋登记,因此未取得房屋所有权
A.B.C.D.12.甲将其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套房屋出租给乙居住,租期2年。半年后,甲父母老家的房屋拆迁,欲前往北京与甲共同生活,甲以此为由与乙商量,提前终止了租房协议。不久甲接到父母的电话,说先去广州其姐家呆上3个月再到北京,甲于是把该房屋以更高的租金租给了两位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甲的行为性质应如何认定?()A.甲的行为构成欺诈,因为他事实上隐瞒了真相 B.甲的行为不构成欺诈,因为他并无欺诈的故意
C.甲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因为关于房屋的租凭与其自己的意思表示不一致,并且造成乙的损失
D.甲的行为不构成重大误解,因为重大误解的构成以行为当时为决定标准
A.B.C.D.13.甲厂向乙厂发一电报称:“尚有250克玻璃瓶装的菠萝罐头2吨,每吨2500元,需否?”乙厂回电:“需250克听装午餐罐头2吨,以市场价结算。”乙的回电是()。A.承诺 B.要约 C.要约邀请
D.合同订立阶段的结束
A.B.C.D.二、多项选择题(共 9 道试题,共 36 分。每题4分,共36分)
1.行政处罚决定程序包括()。
A.简易程序
B.普通程序 C.一般程序
D.听证程序
A.B.C.D.正确答案:ACD 满分:4 得分:4 2.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
A.赔偿损失
B.罚金
C.责令停产停业
D.罚款
A.B.C.D.正确答案:AB 满分:4 得分:4 3.中华人民共和回国务院是我国()。
A.最高国家立法机关
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A.B.C.D.正确答案:CD 满分:4 得分:4 4.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是()。
A.对行政处罚不服
B.对行政强制不服 C.对行政不作为不服
D.对行政侵权行为不服
A.B.C.D.正确答案:ABCD 满分:4 得分:4 5.以下哪些人属于我国监护制度中的被监护人?()
A,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B.刚满10周岁的小学生
C.又聋又哑的成年残疾人,但智力正常
D.因交通事故致残的卡车司机,高位截瘫,长年卧床,但智力正常
A.B.C.D.正确答案:AB 满分:4 得分:4 6.李某未经甲同意,以甲的名义向商店订购了一批电脑。三天后,商店送货上门,并要求甲支付货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行为的有效与否,取决于甲的追认或拒绝
B.因为电脑是甲急需的,李某也是一片好心,所以,行为当然是有效的
C.李某的这一行为未经甲的授权,是无权代理,所以这个采购行为肯定无效 D.如果甲对此一直未予以明确表态,则意味着甲表示拒绝,这一采购行为无效
A.B.C.D.正确答案:AD 满分:4 得分:4 7.财产所有权包括四项权能,除了占有,还包括()。
A.优先
B.使用 C.收益
D.处分
A.B.C.D.正确答案:BCD 满分:4 得分:4 8.张某临终前(神志清醒),将自己指间的一枚钻戒取下,当着医生和护士的面,放在日夜陪伴自己的保姆小王的手中,并说是给她留作纪念的,感谢她对其无微不至、亲人般的关怀和照料。小王含泪收下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和小王之间的行为应适用合同法关于赠与合同的规定
B.张某和小王之间的行为应适用继承法关于财产遗赠的法律规定
C.如果张某在其先前的遗嘱中已将这枚钻戒留给自己唯一的女儿,那么,小王是不能合法取得这枚钻戒的
D.即使小王才17周岁,也不影响她合法取得这枚钻戒
A.B.C.D.正确答案:AD 满分:4 得分:4 9.某甲今年15周岁,他用口头协议的方式将自己价值一万余元的钢琴卖给某乙。因某甲身高体健,某乙并不知道某甲尚未成年。该协议()
A.因主体资格欠缺而效力待定
B.属重大误解
C.因形式不合法而无效
D.某乙在某甲的父母表态前(经催告后的一个月内),可以撤销该协议
A.B.C.D.正确答案:AD 满分:4 得分:4 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0
一、单项选择题(共 13 道试题,共 26 分。每题2分,共26分)
1.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合同一方当事人在合同成立时或合同履行前,按照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一旦有一方因不履行合同而违约,其罚则效力即予体现。这种担保方式指的是()。
A.预付款
B.违约金
C.订金
D.定金
A.B.C.D.2.某手表厂为纪念千禧年特制纪念手表两千只,每只售价2万元。其广告宣传主要内容为:纪念表为金表;纪念表镶有进口钻石。后经证实,该纪念表为镀金表;进口钻石为进口人造钻石,每粒价格为1元。手表成本约1000元。为此,购买者与该手表发生纠纷。该纠纷应如何处理?
A.按无效合同处理,理由为欺诈
B.按可撤销合同处理,理由为欺诈
C.按可撤销合同处理,理由为重大误解
D.按有效合同处理
A.B.C.D.3.公民甲与房地产开发商乙签订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乙提出,为少交契税建议将部分购房款算作装修费用,甲未表示反对。后发生纠纷,甲以所付装修费用远远高于装修标准为由,请求法院对装修费用予以变更。该装修费用条款效力应如何认定?()A.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有效
B.显失公平,可变更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无效
D.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无效
A.B.C.D.4.甲将其电脑借给乙使用,乙却将该电脑卖给丙。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乙丙之间买卖电脑的合同效力的表述哪一是正确的?
A.无效
B.有效
C. 效力待定
D.得变更或撤销
A.B.C.D.5.乙公司向甲公司发出要约,旋又发出一份“要约作废”的函件。甲公司的董事长助理将要约交给董事长,而后收到乙公司“要约作废”的函件后,忘了交给董事长。第三天甲公司董事长发函给乙公司,提出只要将交货日期推迟两个星期,其他条件都可接受。后甲、乙公司未能缔约,双方缔约没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A.要约已被撤回
B.要约已被撤销
C.甲公司对要约作了实质性改变
D.甲公司承诺超过了有效期间
A.B.C.D.6.乙欠甲1万元到期未还,甲多次催要,乙均以无钱为由拒绝。现甲得知丙欠乙1万元钱,要求乙向丙催要,乙对此毫无反应。甲可以行使()。
A、不安抗辩权
B、撤销权
C、要求乙转让债权
D、代位权
A.B.C.D.7.自提存之日起()内债权人不领取提存物的,提存物在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A.1年
B.2年
C.4年
D.5年
A.B.C.D.8.某甲与某乙已登记结婚,但未同居,也未举行婚礼。之后某甲后悔与某乙结婚,进行下列哪种行为后,婚姻关系才能解除? A. 调解
B. 宣布婚姻无效 C. 离婚
D. 撤销结婚登记
A.B.C.D.9.下列各项财产中,哪项财产在夫妻共同生活较长时间后仍是个人财产? A. 复员军人在复员时所得的医疗费 B. 婚前财产与婚后财产无法查清 C. 复员军人所的复员费
D. 婚前的个人财产,由双方长期共同经营的A.B.C.D.10.下面关于办理结婚登记的规定哪一种是正确的是。()A.当事人必须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登记 B.当事人一方可以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登记
C.当事人可委托亲属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代办登记 D.当事人可委托律师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代办登记
A.B.C.D.1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因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请求权人,只能是()A.受胁迫一方的婚姻关系当事人本人
B.受胁迫一方的婚姻关系当事人的近亲属 C.受胁迫一方的婚姻关系当事人所在单位 D.婚姻关系的双方当事人
A.B.C.D.12.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收养解除后,已经成年并已独立生活的被收养人,同其生父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A.自行恢复
B.被收养人同意后即可恢复 C.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
D.生父母同意后即可恢复
A.B.C.D.13.()是消费者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A.安全权 B.知情权 C.损害求偿权 D.自主选择权
A.B.C.D.二、多项选择题(共 9 道试题,共 36 分。每题4分,共36分)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亲属中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有()
A.叔叔、舅舅
B.兄弟姐妹 C.孙子孙女
D.外公外婆
A.B.C.D.正确答案:BD 满分:4 得分:4 2.甲向乙借款5000元,并将自己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出质给乙。乙在出质期间将电脑无偿借给丙使用。丁因丙欠钱不还,趁丙不注意时拿走电脑并向丙声称要以其抵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有权基于其所有权请求丁返还电脑 B.乙有权基于其质权请求丁返还电脑
C.丙有权基于其占有被侵害请求丁返还电脑 D.丁有权主张以电脑抵偿丙对自己的债务
A.B.C.D.正确答案:ABC 满分:4 得分:4 3.甲有一批货要卖出,他找到乙,向乙言明这批货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和交货方式等事项,并给乙3天时间考虑。乙在2天后回复甲,表示其他都可以接受,但价格须下浮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是要约,乙的行为是承诺
B.甲的行为是要约,乙的行为不是承诺
C.乙不得随意改变要约的内容,要么完全同意,要么拒绝
D.乙有权对要约的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乙的回复是一个新的要约
A.B.C.D.正确答案:BD 满分:4 得分:4 4.甲、乙结婚多年,因甲沉迷于网络游戏,双方协议离婚,甲同意家庭的主要财产由乙取得。离婚后不久,乙发现甲曾在婚姻存续期间私自购买了两处房产并登记在自己名下,于是起诉甲,要求再次分割房产并要求甲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乙无权要求甲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B.法院应当将两处房产都判给乙
C.请求分割房产的诉讼时效,为乙发现或者应当发现甲的隐藏财产行为之次日起两年 D.若法院判决乙分得房产,则乙在判决生效之日即取得房屋所有权
A.B.C.D.正确答案:AD 满分:4 得分:4 5.某甲被宣告死亡,后又重新出现,法院撤销了死亡宣告,则会有下列哪些后果?()A. 如甲妻尚未结婚,夫妻关系人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 B. 如甲妻再婚,则夫妻关系已不存在
C. 如甲妻再婚后又离婚,夫妻关系可自行恢复
D. 如甲妻再婚后配偶又死亡,夫妻关系不可自行恢复
A.B.C.D.正确答案:ABD 满分:4 得分:4 6.按照我国婚姻家庭法学界比较公认的见解,姻亲的种类有()
A.配偶
B.血亲的配偶
C.配偶的血亲
D.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A.B.C.D.正确答案:BCD 满分:4 得分:4 7.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哪几种途径解决? A.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B.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C. 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D.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A.B.C.D.正确答案:ABCD 满分:4 得分:4 8.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负下列何种责任? A. 停止侵害
B.恢复名誉 C. 消除影响
D. 赔礼道歉
A.B.C.D.正确答案:ABCD 满分:4 得分:4 9.下列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对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B.若出现法律、法规规定或双方约定的可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该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也可以解除、终止
C.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以某项工作或工程的时间长度为准,当某项工作或工程完成后,劳动合同自行终止
D.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双方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合同
A.B.C.D.正确答案:ACD 满分:4 得分:4
平时作业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0
一、单项选择题(共 13 道试题,共 26 分。每题2分,共26分)
1.消费者是指()。
A.为了满足消费的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一切有关人员 B.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消费的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居民 C.为满足生产的需要而进行消费的人
D.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公民个人或者单位
A.B.C.D.2.劳动者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A.5
B.8
C.10
D.15 A.B.C.D.3.假设张某在试用期内经常发生错误,给公司造成了很大损失,后经了解,张某的司法考试证书是伪造的,实际上是高中毕业。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无权单方解除合同
B.张某给企业造成了较大损失,企业有权随时解除合同
C.该合同无效
D.该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
A.B.C.D.4.假设以下各项中的行为人都智力状况正常,那么下列哪一项行为应被认为是犯罪()。
A.甲是成年人,在公共场合打了李某一记耳光,但尚不足以造成对李某身体的伤害
B.乙今年22周岁,盗窃了价值200元的财物
C.丙今年15周岁,深夜对马路上的行人实施抢劫,劫得财物价值500
D.丁今年45周岁,因迟延履行合同,导致对方当事人损失2万余元
A.B.C.D.5.小王将邻居家的10000元现金偷回家中,经家人规劝,小王后悔,在邻居未发现时,又偷偷将该10000元现金放回原处。小王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不作为犯罪处理
A.B.C.D.6.以下哪一项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
A.罚款
B.剥夺政治权利
C.取保候审
D.拘留
A.B.C.D.7.下列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的是()
A.剥夺政治权利
B.管制
C.没收财产
D.罚金
A.B.C.D.8.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 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D.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
A.B.C.D.9.甲对乙的手机心仪已久。某日,甲在与乙喝酒时,甲故意将乙灌醉,然后将乙的手机拿走。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
C.抢劫罪
D.侵占罪
A.B.C.D.10..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
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A.B.C.D.1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可引起()。A.第二审程序
B.复核程序 C.审判监督程序 D.执行程序
A.B.C.D.12.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法院的一审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在法定期限内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并予以纠正的行为,被称之为().
A.申诉
B.上诉
C.公诉
D.抗诉
A.B.C.D.13.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行使。
A.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B.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共同行使
C.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公安局共同行使
D.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行使
A.B.C.D.二、多项选择题(共 9 道试题,共 36 分。每题4分,共36分)
1.在哪些情形下,公司可以解除与张某的劳动合同 A.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但张某怀孕的 B.张某因违反交通规则而被行政处罚的
C.张某在产期内,但其不能胜任工作,调整工作岗位仍然不能胜任 D.张某严重违反单位的劳动纪律的A.B.C.D.正确答案:AD 满分:4 得分:4 2.张某实施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A行为,并造成了一定后果,社会影响较坏。但这一行为在我国刑法上没有明确规定,只有关于B罪的规定与A行为最为接近。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对张某不得定罪,因为必须遵循“罪刑法定”这一刑法的基本原则
B.对张某应该定罪,即定为B罪,因为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类推
C.对张某应该定罪,只要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就应该严厉处罚 D.对张某不得定罪,因为他的行为没有触犯刑法
A.B.C.D.正确答案:AD 满分:4 得分:4 3.以下哪些情况行为人是肯定须负刑事责任的()。
A.15周岁的人实施的数额较大的盗窃行为
B.酗酒的人犯罪的(成年且精神正常)
C.又聋又哑的人犯罪的(成年且精神正常)
D.间歇性精神病人实施的严重伤害他人的行为(行为时正值发病期间)A.B.C.D.正确答案:BC 满分:4 得分:4 4.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死刑
B.无期徒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管制
A.B.C.D.正确答案:AB 满分:4 得分:4 5.张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张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张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张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乘张某昏迷之际,王某拣起张某的三角刮刀朝张某的左胸猛刺数刀,致张某死亡。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依照无限防卫权的规定,不负刑事责任
B.王某在张某昏迷前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之后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C.王某在张某昏迷前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之后的行为不再是防卫过当 D.王某必须对张某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A.B.C.D.正确答案:BD 满分:4 得分:4 6.公开审判是保障审判民主性和公正性的重要措施。但是,审判公开是有—定限制的,根据法律规定,以不公开的方式审理的案件有()。
A.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B.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C.涉及未成年人犯罪
D.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A.B.C.D.正确答案:ABCD 满分:4 得分:4 7.关于两审终审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两审终审制,是我国诉讼的基本制度
B.一个案件经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即告终结
C.任何案件必须经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才能终结
D.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其判决即使经过二审也还未生效,还必须经死刑复核程序
A.B.C.D.正确答案:ABD 满分:4 得分:4 8.我国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在刑事公诉案件中,被告人不承担任何举证责任
B.在行政诉讼中,原告一般不承担举证责任
C.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担的基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
D.在事实难以查清或双方提供的证据证明力相当的情况下,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承担败诉的风险
A.B.C.D.正确答案:ABCD 满分:4 得分:4 9.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原则包含以下内容()。
A.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8.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共同行使
c 人民法院判决任何人有罪,必须依法判决
D.未经依法判决,人民法院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
记得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曾说过:“法乃善与正义之科学。”然而对于善与正义的把握却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在2011年3月1日,我去到了广东君安律师事务所实习,开始了我的社会实践。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让我学习也感受到了很多之前所没有想像到的东西,让自己对法律工作的性质和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相信这些见识对于将来无论是否会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我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
实习期间,律师所安排了朱春苗律师为我的指导律师,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律师解答法律咨询,我还跟着律师到法律援助中心、工商局、派出所等部门调查取证,去看守所会见被告人。期间还跟随律师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从中了解到庭审的各环节,还能观摩律师举证、质证、认证、辩论等全过程,并且对部分参与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将理论用于实践,这样能很好地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每天上门法律咨询的客户很多,民事方面的法律咨询相对较多,不外乎是离婚财产纠纷、人身损害赔偿、借款纠纷、房地产买卖纠纷、合同纠纷等等。社会上的弱者总是老弱病残、老人、妇孺,当中就有
一位老人家来寻求法律帮助,据说这位老人家被儿子媳妇赶出家门,无奈之下来到事务所咨询解决办法,最后律师建议老人家先去当地居委会、民政局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还是不行的再走法律途径。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是有法可依的,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还有较多的是妇女上门来咨询离婚方面的问题,因婚外情、婚外性行为、家庭暴力、重婚等原因导致的离婚,居多的是单纯的夫妻感情破裂,离婚缘由系“第三者”插足所致的个案也越来越多,由此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妇女在家庭中经济地位提高了,不再忍气吞声,一旦对婚姻不满,就可依自己的意愿提出离婚。涉及财产、子女的离婚案件较为复杂,如果处理不好或不妥,极易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各类报纸也经常登有这类报道。
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虽然只是负责庭审记录,可真切地让我见识了庭审标准的司法程序,认真观摩律师们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相关法律的适用范围,这是最直接、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庄严的国徽下,原来现实中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严肃,因为民一庭处理的很多案件是婚姻家庭案,而当事人也基本上是第一次参与庭审,有时双方会激烈的争吵,这时总要法官一遍遍讲诉法庭纪律。而律师的答辩均是按法庭纪律有序地发言,庭上律师精湛的答辩技巧让我受益匪浅。
我还跟着律师到法律援助中心、工商局、派出所等部门查询拜访取证,去看守所会见被告人。青少年犯罪是我此次实习中感触比较深的一个话题。在与律师去看守所会见被告人时,了解到有很大一部分被告人是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我们律师会见的被告人是涉及到抢劫的案件,这个案子的两个被告人均是九七年出生的。在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已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等新特点。据统计:90年代,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比70年代提前了2-3岁,14岁以下的犯罪案例明显增多,年龄最小的还不满10岁!自我分析了一下,我认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是:
1、受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2、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生理因素;
3、外在社会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
4、法制道德教育滞后。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很大,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在我国的普法教育、法制宣传不够深入化,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只重视学习成绩,关心是否能考上大学,对于学校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也是表面应付,被动接受。因而,这部分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另外一主要原因是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学校及社区周围的非法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场
所,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都是诱发青少年犯罪上升的重要社会因素。所以说,“教育从娃娃抓起”,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要真正落到实处。有些时候,人们对有些法律条文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触犯法律;有时候人们对两个以上不同法律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明白,不知道该适用哪一部法律。我认为国家普法活动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真真正正的让人们了解法律、法规的含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近两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过渡的作用,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帮助。每一件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学问,特别对于法律这门彰显公平与正义的学科,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它仅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的是实务操作、办案经验和社会阅历。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法律最终是面向群众,服务大众,健全社会法治,为我国的“依法治国”政策服务的。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人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作为国家一些最根本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各单位由于相互的制约和利益的牵扯,致使一些法律法规不能落到实处,严重阻碍了我国的法制化进程。我认为高等法学教育在推进社会法治建设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培养的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将在社会
刚刚发布的2009年中国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 (2009) 》透露:截至2008年11月, 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所, 改革开放30年间增长了100多倍;法学本科在校生30万人左右, 法律专科在校生达22万多人, 30年增长了200多倍;在校法学硕士研究生6万多人, 30年增长了260多倍;法学博士在校学生人数8500余人, 而在1983年中国法学博士开始招生时只录取了1人。
在法学毕业生数量不断迅猛增长的今天, 研究分析法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职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 格外引人注意。总体来说, 法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法学毕业生不仅可以从事传统的专业领域, 即公检法司、律师事务所以及法务等, 也可以选择从政、从商, 适用面较广, 社会需求也比较旺盛。今天我们结合在高校从事法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经验, 将法学毕业生分为法学本科、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法学博士这四类群体, 并分别介绍这四类法学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 希望对法学专业学生有所帮助。
法学本科:
本科学习作为法律学科的基础教育阶段, 各法律院系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大多致力于法律意识的形成, 对国家法律体系的了解和掌握, 以及学习运用法律精神来思考并解决问题等, 属于典型的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本科生是法律人才梯队中规模最大的基础群体, 年轻, 有活力, 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法学本科生毕业后, 除少量继续在国内外深造外, 绝大部分法学本科生将面临直接就业, 而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中仅有少量的能够进入法律专业领域工作, 这主要是因为法律职业严格的准入制度。
自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实施以来, 法院、检察院招收审判员和检察员都明确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大部分的律师事务所招录新员工时也都提出这一标准。但是司法考试的报名资格规定毕业生必须拿到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后方可报考, 这使得在校的法律本科生无法参加考试, 除非其曾经获得法律专科学位。制度的设计使得本科生基本无缘进入专业最对口的公检法系统。虽然从2008年起国家放宽了司法考试报名条件, 应届大学毕业生也可报考, 但由于司法考试是我国职业资格考试中难度大、通过率低的几类考试之一。本科生在学业压力之下, 通过率并不高。
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务工作也是很多本科毕业生的愿望。据了解, 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提高了公司法务的招聘门槛, 要么要求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要么倾向于录用或聘请高层次的成熟法律人才, 如具有工作经历、有复合型专业背景等。因此, 法学本科毕业生想到企事业单位直接从事法务工作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面对现实的挑战, 本科毕业生需要积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在关注传统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公司法务等专业行业领域之外, 要同时下力气拓宽就业渠道, 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挖掘就业机会:
1、农村和社区。随着国家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力度不断加大, 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越来越多地需要懂得法律知识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内的大量纠纷急需由懂得法律的工作人员来解决。近几年, 党中央积极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做村官、到社区做社区助理, 并相继出台了大量的相关配套政策, 以建立长效机制。而法学本科毕业生去农村、进社区会大有作为。比如清华大学2006届法学本科毕业生周倍良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坝房子村做党支部书记助理兼团支部书记, 他发挥专业特长, 用法律维护农民合法利益, 引导农民树立新风气、新风尚, 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律师”。2008年他被团中央评为“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毕业后有意去农村和社区工作的法学本科毕业生, 在校期间应注意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掌握了解基层的工作方法, 如果有条件, 可以利用假期去农村或社区进行实践调研。
2、中小企业。中国加入WTO之后, 企业在融资、并购、法律保护、贸易争端、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会碰到很多的法律问题, 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 通常会将法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办公。法学本科毕业去中小企业工作, 从事的工作可能是营销、管理、行政等工作, 但基于法律专业背景, 在企业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出谋划策, 一专多用, 比较受中小企业的欢迎。对于企业感兴趣的本科毕业生, 在学校期间应多学习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有关课程, 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使自己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3、法院、检察院以外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 党政机关和各级行政部门、事业单位需要大批知法懂法的工作人员。这些单位在招录时, 对于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的要求相对较低, 对法学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不错的机会。
4、中小学校。全国普法规划提出, 各中小学校都要配备法律方面的教师, 因此未来法律教育领域需要配备大批的法律教育工作者。
5、非政府机构 (NGO) 。随着社会的发展, 非政府机构越来越多, 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开启了另一番天地。
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
法律硕士主要是为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部门、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及企事业管理部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如律师、法官、检察官和企业法律顾问等等。法律硕士限招非法律专业考生, 法律硕士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复合专业背景。
法学硕士主要以培养学术研究人才和科研教学人才为主, 研究方向分为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等专业。法学硕士主要招收法律专业本科生, 法学硕士的最大特点是理论型、学术化。
具体来说, 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有如下区别:
首先, 报考条件不同。报考法学硕士的考生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不限本科专业 (实际考生多为法学本科学生) 。报考法律硕士的考生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力, 限本科专业 (有十三个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报考法律硕士, 分别为经济法、法律事务、国际法、法学、国际经济法、商法、刑事法公证、劳动改造法、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 其次, 考试试题不同。法学硕士是全国有资格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各自单独命题 (公共课除外) , 设有法律院系的全国重点大学和部分地方院校通常具有招收法学硕士的资格。法律硕士是通过全国法律硕士专业试点单位联合考试来招收的, 目前全国有资格招收法律硕士的院校只有80所。
再次, 培养模式不同。法学硕士配有导师, 在读期间通常能得到导师较全面的辅导, 就某一法学领域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因此, 法学硕士专业划分较细, 学习领域明确, 研究具有一定深度。法律硕士则不分专业, 一般不设导师, 主要是学习现行的法律法规, 接受法律通识教育, 注重实践和应用。
基于两者的不同, 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实际就业流向也存在一定差别, 最大的区别是报考和招录法学博士以法学硕士为主, 法律硕士继续深造法学博士学位的屈指可数。在就业去向方面, 两者的差别正在逐渐缩小。总的来说, 两者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司法系统与律师事务所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 司法系统 (法院与检察院) 与律师事务所成为了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就业的主渠道。原因是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大都有时间和精力准备司法考试, 可以获得法律资格证书, 为进入专业单位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2、党政机关
这几年中央以及地方的党政机关对高层次法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2009年公务员招录最多的专业是法律类, 仅2009年商务部公开发布的公务员招录名额中就有10个名额投放在法律类专业上。随着国家依法行政的战略不断推进, 会有更多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进入各级党政机关工作。
3、各类企业
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等大都在公司内部设有法务部门, 这些法务部门以招录有工作经验的法律资深人员为主, 同时也注重招收应届法律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后备人才来培养。同时, 由法律专业的特点决定, 法律专业研究生不仅有思维的广度, 也同时兼具缜密的逻辑性和相应的研究和文字处理能力, 因此对于企业里的非技术岗位也大都可以胜任, 如清华法学院每年都会有毕业生去中石油、IBM等各类公司去工作。
4、教师
目前重点高校以及一线城市的高校里人才竞争激烈, 普遍要求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要具有博士学位, 所以法律硕士或法学硕士更多在这些学校中从事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 二线城市的高校以及高职高专则未设有如此高的门槛, 仍很欢迎重点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去任教。由于法学硕士相比法律硕士而言, 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更突出, 因此法学硕士进入教师行业的比例高于法律硕士。
法学博士:
法学博士的教育旨在培养本学科领域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法律人才。目前法学博士就业的去向主要是:
1、高校和科研机构。法学博士生作为科研学术的骨干力量, 他们与导师之间既是师生关系, 又是同事关系, 共同研究专题, 体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同时博士生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术成果的重要创造者。因此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法学博士最主要的就业去向。
2、中央或省级法院、检察院。目前司法系统整体工作水平逐年提高, 亟需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高层次法律人才, 如法院、检察院等都在想方设法引进法学博士, 因此法学博士进入司法系统也是方向之一。
3、律所或大型企业。少量法学博士毕业生会进入律所或大型企业工作, 随着法学博士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信选择这条发展道路的博士毕业生会逐渐多起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民主政治的完善, 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 社会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从党政机关部门到企业事业单位, 从城市社团组织到农村乡镇政府, 到处都需要法律人才。因此, 对法学毕业生来说, 未来既充满机遇, 也充满着挑战。积极转变观念, 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合理调整发展目标, 有效安排大学生活, 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是法学毕业生和在校生应特别注重思考的问题, 相信以高瞻远瞩的眼光, 法律人必能迎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关键词:法学;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
一、 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主要采取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本科生毕业论文经历选题、开题到撰写完成交由指导教师审查、通过答辩等各个环节,据此认定被考核的学生是否符合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要求。由于毕业论文能够训练学生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案例分析、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能够在检验大学生专业素质、学习能力、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毕业论文一直是大学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法学专业学生对法学理论掌握情况、能否运用法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
但是,当前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考核以论文为主要方式,而且多为理论性研究论文,学生的论文存在无问题意识、无创新观点等问题,教材表述式和资料堆砌式的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拼凑、应对甚至抄袭的情况严重。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学专业本科生的评价标准,也影响着法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及其社会评价,甚至有人提出取消法学本科教育。
二、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法学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要求相对较高。笔者认为,改善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的办法就是设定更为多元的考核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使其能够按照兴趣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考核方式。结合我国法学教育的现实,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探索。
以个人考核与团体考核为标准,可以将毕业考核分为“独立完成型”和“团体协作型”。
第一,“独立完成型”可采取调研报告、专题研究、案例分析、法律文书写作等方式。
调研报告方式较适用于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如法社会学、法经济学类的选题。同时也适用于法理学中人权保护情况、宪法实施问题等须要进行社会调查、联系实际情况说理的选题。与毕业论文方式相比,调研报告重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更注重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调查的方法、手段,以及通过一手资料对实际情况的进行总结和分析。表面上看,理论难度比不上论文,但是它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
专题研究方式较适用于对特定法学领域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如消费者反悔权问题、证券交易合适性原则等等。专题研究要求对具体问题的产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域外借鉴等作详细研究,由一点向纵深挖掘。与毕业论文方式相比,更具有针对性、务实性,更能突出学生对问题细节的考量。
案例分析方式即以现实生活中影响较大、较为典型案例作为分析样本,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说明法理、论证制度、提出建议,进行法律分析,较适用于刑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专业的选题。作为毕业考核方式的案例分析不应局限于法条的解释和适用,而是应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既有案例对法律适用的疑问和挑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法律文书写作是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选择的一种较具特色、也较符合“职业教育”目标的考核方式。法学专业的技能教育“既是一种职业操作技艺培养,也是引导学生像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者那样思考的逻辑训练”。法律文书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法律文书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各种法律文书,所以留给学生选择空间也较大。学校也可以根据不同法律文书的难易程度和考察重点,对作为毕业考核方式的法律文书写作进行一定质与量的限制,如限定在公诉书、判决书、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中选择。
第二,“团体协作型” 可采取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专项项目等方式。
近年来,模拟法庭已作为法学专业必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各法学院校普及开来。“模拟法庭的建设与运行使其充当实训基地建设的主力军应为理所当然”,时也可为考核方式多元化提供必要支持。以模拟法庭作为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可由教师指导学生挑选典型案例,由即将毕业学生自愿结成小组,准备相关材料、分饰法庭或仲裁庭的各方主体。在“考试”过程中可通过考察学生们的起诉书、判决书、辩护意见以及模拟法庭程序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理是否准确、法条运用是否得当,证据与使用是否正确等判断参加学生是否符合合格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够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也是对学生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法律实务能力的一种检阅。
法律援助专项方式可以看成是高校法律诊所教育成果的考察和延伸。目前,我国法律诊所案件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指导教师自己承办的案件,一是与当地司法援助组织合作获得的法律援助案件,而且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后者的数量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法律援助指国家通过一定的专门机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对确需法律帮助的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扶并减免费用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近几年来,法律诊所教育与法律援助活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学校通过诊所教育向有需要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既使学校获得了法律教学的实践渠道和案源,使学生充分参加了案件处理过程,提高了其法律实务技能,又为需要帮助的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节约了司法资源。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可以通过法律援助的完成情况,来考察学生法学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的水平。当然,是否要通过这样方式进行考核首先应当由学生自愿选择,由于法律诊所课程一般从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开设,大四上半学期结束,所以学生可以申请以自己处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作为毕业考核方式,学院批准后,可以指派考核教师对该法律援助案件进行跟踪考核和指导,综合学生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的标准。
参考文献:
[1]2006年“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部分大学校长的建议。代小琳.教育部酝酿明后年取消部分大学本科专业[N].北京晨报.2006.7.18.
[2]江国华.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研究[J].河北法学.2012,(04) .
[3]王琳. 浅谈模拟法庭教学法 [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
[4]刘晓兵.诊所教育与法律援助[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8,(04).
[5]何美欢.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5).
【法学专科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法学专业本科(专科)毕业论文格式10-07
法学开题报告法学论文开题报告01-11
专科金融论文06-06
护理专科论文12-06
专科行政毕业论文11-18
药学专科毕业论文12-17
专科毕业教育总结06-23
法律事务专科论文11-03
会计专科论文例文11-17
大学专科毕业感言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