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镇教育强镇实施方案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黄柏镇教育强镇实施方案

黄柏镇教育强镇实施方案 篇1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综合实力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镇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建设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基础教育为重点,全力推进创建教育强镇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规范化学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太平镇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的小康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目前的教育现状

我镇现有镇属初中2所,小学8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2315人,其中初中学生808人,小学生1302人,在园幼儿205人。幼儿入园率67 %,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 %;17周岁完成率100%。

三、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切实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充实中小学现代化教育设备,优化学校资源整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综合实力,促进幼教、普教、成人教育和谐发展,成为汨罗市教育强镇。

(二)主要任务

1、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

大力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撤并树冲中学,加大黄柏中学的寄宿制建。撤并冷水小学,改建成黄柏镇第一所公办幼儿园。

2、创建规范化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投入,全力创建规范化学校,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8月份将冷水小学建设成为黄柏镇第一所公办幼儿园。

3、加强现代教育装备,推进教育技术信息化 认真落实《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规定》,强化学校教育装备,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全镇教育信息化水平。初级中学建设校园网,其它小学连通宽带,连接基础教育网;每间学校建设电教平台,建电脑室;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四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强化师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采取业务培训、在职进修,走出去、请进来等手段开展培训,建设有现代教育

理念,教学业务精良,有竞争拼搏意识,敬业奉献的优良教师队伍。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强研究,积极鼓励老师参与教育科研,争取有更多教育、教学科研立项,有更多教育、教学科研获奖,有更多的论文在市、省和全国发表,不断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推向深入。

5、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上新台阶。加强德育工作,拓宽德育渠道,完善德育网络;认真抓好新课程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全力打造特色学校,力争中考及各类竞赛名列县的前列,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体现资源整合优势。

四、计划投资项目及资金来源 1、2011年计划投资27万元新建黄柏中学传达室、及部分围墙、门楼、厕所。2、2011年新建中心小学文化长廊、一幢教师综合办公房,预计投资18万元。3、2011年投资120万元拆除丰仓学校平屋,新建800平方米的教学楼及280平方米的食堂。4、2011年撤并冷水学校,建成黄柏镇第一所公办幼儿园。计划投资90万。

5、村级文化建设:增设设施设备一批,预算资金200万元。

以上各项投入,共计需要资金2555.1万元。主要采取“县政府、教育局支持一点,镇财政解决一点,村(居)委、单位筹集一点,社会各界捐赠一点”的办法解决,确保各项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五、具体措施

(一)调整组织机构,加强“创强”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对“创强”工作的领导,确保“创强”工作顺利进行,对太平镇创建清远市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

组 长:冯勇刚 副组长:黄建敏

成 员:周果豪、胡又稳、吴玖云、黄秀文、江明华、黎奇林、陈 虎、舒雨阳,各村委会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规划组、经费落实组、宣传组、资料组、幼儿、成人、村级文化教育组、基建报建、募捐组七个工作组,其中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由陈 虎同志兼任主任。

(二)加强宣传舆论,营造良好氛围

各村委会、各单位、各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大造舆论,在全镇掀起一个关心教

育、支持教育,为创建教育强镇,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作贡献的高潮,凝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教育,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贵、师以授教为荣”的氛围。

(三)明确责任,通力协作

根据汨罗市教育强镇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镇党政部门作为创强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一定要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明确自己的职责,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创强工作。

(四)强化监督机制,确保创强工作落实

确立教育优化发展的地位,将创强工作纳入干部任期目标和实绩考核内容,强化监督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工作落实。对不作为或工作不力,未按时完成目标任务,影响创强工作进程的,实行责任追究。

六、实施步骤和完成时间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2月上旬)

1、制定创建市教育强镇的实施方案,调整创强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召开创强工作加温鼓劲大会,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努力营造建设市教育强镇的良好氛围。

(二)第二阶段:实施推进阶段(3月 — 11月)

1、组织各工作组成员学习、培训,并进行具体分工。

2、制定学校整改方案,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认真落实各项整改工作。

3、对照市教育强镇建设的有关要求,完善好各学校的硬件建设,如场地、器材、电脑室,学校计算机添置,校园网络建设等。

4、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和教师队伍的管理,继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认真做好评估方案印证材料的清点、整理、补缺工作。

6、切实做好自评工作,邀请市督导专家亲临指导。

(三)第三阶段:迎检验收阶段(12月)

1、再次召开加温鼓劲大会,落实迎检工作。

笪桥:特色经济强镇富农 篇2

过去,笪桥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南路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在这片土地上牺牲了烈士126人,被杀害群众31人,“五老”人员180多人,是茂名市牺牲人数最多、贡献最大的革命老区镇,留下彭中英、罗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如今,笪桥已发展成为一个著名的特色产业镇。笪桥黄瓜、笪桥甘蔗、笪桥香蕉、笪桥隔水蒸鸡远近闻名,这么多特产都以镇的名字来命名,其中笪桥黄瓜种植历史悠久,加工制作工艺巧夺天工,被评为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周边的客商上门收购,还畅销港澳、粤桂琼等地,笪桥镇也赢得了“黄瓜之乡”的美誉。

昔日笪桥老区的革命历史让人感动,今天笪桥老区的发展面貌更令人振奋。通过立足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笪桥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势头,全镇经济不断壮大,群众收入稳步提高,人民安居乐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笪桥镇先后被评为茂名市镇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建设先进单位、茂名市文明镇、广东省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六年获得化州市先进党委和化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笪桥镇的高志塘村还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的殊荣。

特色农业是笪桥的一个响亮的品牌,化州市老促会一位老同志曾用过一句形象的话来概括:一根甘蔗致富一方百姓,一条黄瓜带动一个产业,一条香蕉走遍全国南北,一只水蒸鸡带动一个市场。

笪桥镇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出发点,引导群众发挥地域及传统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以香蕉、甘蔗、黄瓜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带动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去年,全镇的农业总产值3.52亿元,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3379元增长到4087元。笪桥镇镇长陈世忠粗略算了一笔帐,全镇甘蔗、香蕉、黄瓜这三大块的总产值接近2亿元,这些钱全部都是落入农民的口袋子,也即是说,如果没包括成本,仅是这三项收入,全镇群众人均收入就有4000多元。“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体现在银行的存款额上。”陈世忠说,笪桥镇虽然只有4万多人口,但是其信用、邮政两大行的储蓄存款额却相当于其它8万人口的乡镇存款额。

——“黄瓜之乡”香飘四海。笪桥镇是闻名的“黄瓜之乡”,黄瓜种植面积9000多亩,产值7000多万元。笪桥瓜农种植黄瓜历史悠久,据说最早可追溯到明朝。这里种植生产制作的黄瓜素来以“清甜、脆口、芳香”而闻名。目前,笪桥黄瓜种得又多又好的有西埇、瑶埇、良埇、山埇、榴村、笪桥等6个村委会,其中西埇、良埇、笪桥3个村委会种植的黄瓜面积均超过千亩,这些村庄几乎户户种植黄瓜,人人都是种瓜能手,个个都是加工制作黄瓜干的高手,生产制作的黄瓜干不但受到本地人青睐,而且还引来了外地客商上门收购,产品畅销港澳、粤桂琼等地。

来到笪桥圩镇,大街小巷卖黄瓜干的店铺比比皆是,现在黄瓜干每公斤卖到130多元。笪桥黄瓜干的制作工艺被评上了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效应越做越大。目前,在笪桥镇正集中精力抓好黄瓜深加工项目的引进,以带动全镇黄瓜产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甘蔗生产茂名第一镇。笪桥素有茂名“甘蔗之乡”的美称,全镇种植面积1.65万亩,产值5200多万元。笪桥镇把发展甘蔗作为强镇富民的经济产业来抓,制订了“挖掘潜力,开垦荒山,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的方针,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全镇种蔗9800多户,占总户数90%以上,形成了基地化、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甘蔗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目前笪桥镇的甘蔗无论是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名列茂名市镇级“三个第一”。

——全镇农业商品化超九成。10多年来,笪桥镇坚持“因村制宜,各具特色”的特色经济理念。全镇做到“地无闲地,人无闲人”。全镇有耕地面积1740.6公顷,山地3117.67公顷,但无论村边还是山头,只要能种上作物的地方,都种满了香蕉、甘蔗、黄瓜等经济作物。据笪桥镇镇长陈世忠介绍,虽然笪桥镇外出经商务工的人员不少,但是这里的土地却是寸土必种,没有一分地是丢荒的,因为笪桥人民深深地树立了“耕田有作为,务农有可为”的观念。“山上甘蔗、坡地香蕉、垌里黄瓜”,笪桥镇形成了立体农业的布局。一年四季,山上山下,村边路旁,农作物都是生机盎然,一片绿色的海洋。

据陈世忠介绍,笪桥镇以商品农业为主,农业商品化超九成,这在粤西乃至全省都有代表性的。据了解,在笪桥镇4000多公顷的耕地和山地面积中,水稻的种植面积只有200公顷左右,仅占总面积的5%,其余土地都是种植甘蔗、香蕉、黄瓜等经济作物。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发展文明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笪桥,一座幸福城镇已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筑巢引凤,打造宜商环境。为实现工业强镇战略,笪桥镇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鼓励企业不断加强技改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同时,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将旧207国道瑶埇至禾仓角路口2公里的路段作为笪桥工业大道,扩大周边的工业和商贸用地,逐步完善园区的征地及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通过筑巢引凤,通过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去年,引进广东金枫光电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生产小家电,首期投资1.5亿元,厂房占地面积220亩。同时,该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动员外出乡贤返乡投资置业,从事农产品运输、销售和加工,活跃农产品的流通。

——茂名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笪桥镇的高志塘村是茂名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先后获得全国、广东省和茂名市的文明村称号。“但是笪桥镇不仅仅只有一个高志塘村”,笪桥镇的镇干部如是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因村制宜、各具特色”的建设理念,笪桥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繁荣农村文化生活。2012年3月,笪桥镇的华中堂村被评为茂名市文明村。

走进笪桥,看到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村道,鳞次栉比的楼房,今日老区展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喜人景象。

——抓基础促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为方便了村民的商品交易流通,笪桥镇除了建成两个大型圩镇综合农贸市场外,还致力抓好村级农贸市场建设,先后规划建设了仓背、横岭、柑村、良埇、硃砂等村级农贸市场,目前全镇13个村委会就有6个村委会建起了农贸市场,这在化州乡镇中是独一无二的。同时,笪桥还大力推进乡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及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切实抓好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构筑社会保障体系。

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是推动老区建设的不竭动力。如今,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笪桥镇再次吹响了发展的号角,按照“工业大提速、城镇大变样、农业大发展、社会大和谐”的发展战略,笪桥正朝着 “综合实力强镇,特色产业大镇,生态宜居村镇,争创一流乡镇”的发展目标迈进。

创建教育强镇汇报材料 篇3

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契机。为此,我校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加快学校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创建优质、有特色的学校。现就我校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夕阳小学服务于七营镇21个自然村,服务范围总人口3258 人。校园占地面积1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132人。有专任教师19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 6人,其余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学校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以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加快学校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创建优质、有特色的现代化农村小学。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实务真,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具体工作做法及经验。

1、抓普及程度保稳定

普及程度指标是基础教育各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没有普及程度的巩固与提高,就没有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我校严格依法办学,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招生,保障服务区内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认真做好“控流防辍”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和失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学生辍学率为0。

2、抓师资水平强自身

一是组织开展了“讲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师德演讲比赛、师德论文评选等师德教育系列活动,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宁夏中小学

教师行为“十不准”》、《海原县中小学教师十坚持、十反对》的规定,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甘于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载体,实施教师全员培训,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把课程改革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有机结合起来,把班主任队伍培养和加强德育强化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县级骨干教师3名,通过培训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是认真实施“课堂质量工程”,用“达标”考核验收促“岗位练兵”,有利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的提高。目前已形成一支学历达标,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

3、抓教育质量谋发展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为理念,着力打造“素质教育”特色品牌。健全各项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考核细则。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形成了严格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合格加特长的育人模式,苦干加巧干的教风学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得到落实,建有远程教育点和计算机教室,实现宽带联网。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化,在加快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师的电教设备和网上资源使用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力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5、切实做好教育行风建设。

学校成立了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行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责任书、目标考核制度,层层责任明确。年初有活动安排,年中有活动记录、检查,年末有总结。

一是严格按照收费标准、项目进行收费,并及时向学生家长公开、公示。

二是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采购先预算填单申请,待审核后统一购买,每学期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收支情况。

三是按照校务公开管理制度,凡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如收费、评优评先、评职称等全部进行公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学校信息化建设还显滞后,教师信息化水平较低。

2、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相对落后,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的发展。

3、学校发展还显缓慢,不能紧跟时代的要求。

五、今后发展的方向

1、加强师资培训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办出优质教育和学校特色。

黄柏镇教育强镇实施方案 篇4

工作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外向化”发展战略,奋力实现增比进位和赶超跨越目标,根据省发改委《关于积极推进全省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黔发改体改【2010】987号)和省发改委《关于同意绥阳县蒲场镇列为省级扩权强镇改革试点乡镇的批复》(黔发改体改【2012】157号)等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外向化”的发展战略,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镇村统筹规划、产业统筹布局、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机构人员统筹整合、基层服务统筹安排为主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率先发展、梯次推进的原则,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努力把蒲场镇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基地、文化旅游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5年,使蒲场镇率先成为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经济繁荣、居民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宜居、宜商、宜游”小城市,成为黔北一流强镇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具体目标是: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加速推进蒲场镇与遵义城区、绥阳城区同城化步伐,建成集镇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供电、供水、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和集聚,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力。把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特色经济作为促进全镇发展的核心内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基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特色产业集中区,完善配套功能,加快产业集聚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产城互动、园镇融合”互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高效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社区服务、教育、文化等第三产业,积极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集镇转移,拓宽持续提高农民收入的渠道。

(三)强化社会事业发展和管理,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力。结合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合理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加大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重点加快标准化学校(两中一小)、中心幼儿园、县人民医院蒲场分院、敬老院、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整体生态和生活环境。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进一步完善就业登记、服务、管理网络。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完善农村新型救助体系,引导保险机构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农业保险工作。

(四)加快城镇功能的完善和管理,强化综合承载力。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完善功能的原则,加快城市道路、供电、停车场、客运站、休闲广场、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卫生、广播电视、网络通讯等建设,进一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公共设施维护机制。

五、政策措施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1.增加党政班子领导职数。深化蒲场镇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在党政班子现有职数9人的基础上增加2名,另增加1名党委副书记(负责园区项目协调服务)、1名常务副镇长,同时,对镇人民政府镇长、党委副书记兼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公安分局局长由镇政法委书记兼任。

2.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由蒲场镇党委、政府向编委办提出实

相关职能职责。

3、县发改委、经贸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环保局、民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农牧局等部门下放到蒲场镇的职能权限,由县直相关部门与蒲场镇政府签订委托协议书,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并由蒲场镇承担相应的责任。鼓励县直其他单位按照“依法下放,应放尽放,能放则放”的原则,积极向蒲场镇下放职能权限。所有下放、委托给蒲场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镇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

(三)强化财政奖励政策。

按照分税制的要求和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加快镇级经济快速发展。

1、在县财政保障体制下,认真执行试点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原则,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财税利益分配,县财政本着让利、激励的原则,与蒲场镇办理财政决算。

2、对镇政府组织征收的各项行政事业性规费、土地出让金收益予以全额返还,对新增企业的税收(地方部分)的80%,用于乡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稳定和偿还债务。

3、征收的矿业权价款县级留成部分,以及县级发证所征收的采矿权价款,由县财政按不低于50%的比例返还,专项用于蒲场镇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

(四)争取上级加大投入。

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蒲场镇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争取县政府将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及公交线路向蒲场镇延伸。争取县政府将蒲场镇符合条件的产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园区建设,优先列入县项目库,并积极推荐进入遵义市、贵州省项目库,为加快蒲场发展提供支撑。

(五)鼓励金融体制创新。

1、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试点镇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蒲场镇新增各项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

2、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蒲场镇设立分支机构或网点,每新设一

就业培训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2、加快蒲场镇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规范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普及新型合作医疗,深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增长机制。鼓励蒲场镇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办法。

3、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凡在蒲场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并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允许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流转。

六、相关要求

扩权强镇工作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体现了省市对绥阳的关心和重视,政策性强、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各单位要以大局为重,认真落实扩权强镇试点的相关工作,确保扩权强镇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扩权试点镇提供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为组长的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实施方案并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推动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有序推进改革,确保完成扩权强镇改革任务。为积极稳妥而有序地推进蒲场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整个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由蒲场镇编制扩权强镇试点方案,由县发改部门报省发改委审批后实施,县直部门出台相关配套实施方案。二是探索运行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和制度体系,为今后的深化改革积累经验。三是深化完善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总结经验,继续完善。四是成果验收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申请省市验收改革成果。

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宣传标语 篇5

1、凝聚全镇人民智慧,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

2、举全镇之力,创教育强镇;

3、创教育强镇,建和谐白垢;

4、创建教育强镇,造福白垢人民;

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6、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白垢教育事业新局面;

7、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全力推进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

8、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9、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

10、坚持“率先发展、教育先行”方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11、务实敢为,励精图治,为创建教育强镇而奋斗;

12、创建教育强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3、创教育强镇,惠及子孙后代;

14、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携手共创广东省教育强镇。

15、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16、抢抓机遇 奋力拼搏 加快白垢教育发展步伐;

17、全力争创教育强镇,全面促进教育发展;

18、务实求发展,齐心共创强;

19、推进教育强镇建设,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20、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3、全面推进“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美丽校园、快乐校园”建设;

24、实践成功教育,提升教育理念;

25、社会发展 教育先行 教育振兴 全民有责;

26、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29、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创建教育强镇目标;

30、重德重才,潜心造就新一代;重教重学,全面培育栋梁才;

32、以教育质量为生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3、尊师重教你我他,教育强镇靠大家;

34、白垢的明天靠教育,教育的明天富白垢;

35、十年树木,今朝教育创强群策群力;百年树人,他日桃李满园争妍斗艳;

37、树教育品牌,谱写白垢教育新篇章;

38、建设教育强镇,给教师用武平台,给学生美好未来;

39、人人参与,大家努力,为创建教育强镇添砖加瓦;

4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白垢建设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而努力奋斗!

43、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快现代化教育强镇建设!

44、创建现代化教育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45、创建教育强镇,促进白垢社会全面发展!

46、创建教育强镇是白垢人民的共同心愿!

47、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现代化教育强镇!

48、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优化育人环境,共创现代化教育强镇!

49、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现代化教育强镇!

50、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建现代化教育强镇!

51、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共建现代化教育强镇!

52、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创建教育强镇工作!

53、动员起来,为把白垢建设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而努力奋斗!

54、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创建教育强镇!

55、振奋精神,团结务实,向现代化教育强镇的目标前进;

57、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

58、创建省教育强镇,提升白垢综合竞争力;

59、创建教育强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黄柏镇教育强镇实施方案 篇6

自评报告

普宁市广太镇人民政府

二○一五年三月

目 录

一、基本情况····························································· 2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3

(一)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创强工作····················· 3

1、领导重视,建章立制

2、统一认识,营造氛围

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4、多方筹资,保障投入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加大投入,创建标准化学校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综合实力

3、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4、深化改革,加强科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资水平······················

1、注重制度管理

2、注重班子建设

3、注重岗位培训

4、注重师德教育

(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以人为本,以德育人

2、改革创新,以研促教

3、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五)统筹发展各类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1、巩固基础教育成果

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3、重视抓好成人教育

1013

4、重视社区文化建设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15

四、自评结果······························································ 16

凝心聚力 创教育强镇 建幸福广太

——普宁市广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近年来,广太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大抓教育,促进了全镇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2年全市教育创强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镇委、镇政府确定了在2014年底实现教育强镇创建目标,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创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镇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高,办学条件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学校管理规范,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良好,教育教学质量高,学校优质化均衡达到了新的高度,教育综合实力上了新台阶,主要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广太镇位于市境东北部,面积37.3平方公里,省道236线从镇境中部通过。辖1个居委会和21个行政村,2014年总人口6.4万。

近年来,广太镇委、镇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镇6万多人民,按照市委提出的“一三三五”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打开了广太镇

经济和社会事业新的发展局面,为实现广太镇绿色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工业总产值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73元,财政收入1115万元,其中国、地二税19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47万元,其他收入185万元。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我镇通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整合资源配置、加强学校管理、建设优质学校,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全镇现有中小学18所,其中完全小学16所,非完全小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生3452人,初中生2135人。全镇中小学教职工502人,其中中学教职工188人,小学教职工31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幼儿园5所,其中中心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50人,教职员工26人,小学附设幼儿园4所,全镇在园幼儿1520人。各中小学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广太中学、潮来港小学、山前小学、黄芽山小学、多年埔小学等学校先后被评为“普宁市平安校园”和“揭阳市文明学校”。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创强工作

1、领导重视,建章立制

广太镇历届党政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教育法规,秉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为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普宁市人民政府“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号召和统一部署,广太镇委、镇

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镇委书记黄海滨同志为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宋银泉同志为常务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印发《广太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建立了镇、村(居委)和学校三级联动的工作责任制,明确镇村各级领导抓教育、管教育的职责。镇委、镇政府还把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镇领导干部、村(社区)书记主任和学校校长政绩的重要依据,使全镇上下形成了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小学校全力抓,村居干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黄海滨书记、宋银泉镇长和分管教育的王俊强委员不仅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创强工作,而且多次到各中小学校实地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听取汇报和提出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各学校在发展和教育创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与实际困难。

2、统一认识,营造氛围

认真贯彻和落实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和揭阳市、普宁市创建教育强市的决策部署。镇委、镇政府多次召开镇党政班子联席会议、镇干部职工大会、村干部大会、全镇教师大会,研究部署创强工作,动员引导全镇干部、教职员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教育强镇的目标上来。全镇上下认真学习上级关于教育强省、教育强市、教育强镇有关精神,增强创建教育强镇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出版创强专栏、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教育强市、强镇的目的意义,进一步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

镇的精神宣传到村、到户、到企业、到学校、到单位,让“创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积极投身到创强行列中来。

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一是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社区教育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教育投入列为镇人代会、财政预决算内容。二是落实镇党政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学校制度,帮助学校解决教育存在实际问题。三是镇与各村签订了“创强”责任书。把创强工作落实到村干部身上,规定了2014年12月底前必须完成创强工作,否则将对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实行“一票否决”。四是实行工作倒迫制。实施周报、月报工作制度,对期到未完成任务的实施通报批评,对完成任务给予通报表扬,致力推进创强工作深入开展并达到预期目的。

4、多方筹资,保障投入

一是政府的教育投入持续增长。近年来,广太镇委、镇政府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用于加强学校基础建设、购置教学设备、奖教奖学等,三年来共投入资金3399.7万元。二是社会的捐资助教蔚然成风。广太镇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全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因措施可行,方法得当,社会各界捐资助教热情高涨,侨商、民营企业家及社会贤达慷慨解囊,三年来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320万元。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广太镇为建设标准化学校,确保如期完成“创强”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确保

教育优先均衡发展。

1、加大投入,创建标准化学校

首先是搞好调查,科学规划。在前三年加大投入的基础上,2013年下半年,我镇依照《广东省教育创强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督导验收办法》,对全镇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再摸底,彻底摸清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游戏场地”、“体育场地和设施”等现有情况和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落实镇、村干部责任,限期于2014年底前完成创强工作。其次是多方筹资加大投入,2012年140万元,2013年450万元,至2014年底全镇共投入5220.4万元,其中上级拨款1500.7万元,镇、村两级投资3399.7万元,社会捐资 320万元,完成镇中心幼儿园、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达到省的标准化建设标准,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其他非完全小学达到有关要求,平均班额小学没有超出45人,初中没有超出50人的现象。各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和艺术教育基本条件达标率均达到100%。中小学常规教学仪器设备达标率为100%,所有学校的实验开出率均达标。完小以上中小学校都按规定配备计算机室。中小学校按照规定每年补充图书,新增比例达到1%,藏书总量132319册,生均藏书小学达到22.3册,初中达到26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镇中小学校接通互联网,实现“校校通”。目前全镇中小学校拥有教学学习终端1700台,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座位数逐年提高,更好服务于教学,全镇中小学校VCM平台120套。按要求将学生、教职工、校舍、校产基本信息录入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并及时更新。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综合实力

一是科学规划,调整学校布局。我镇认真制订《广太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我们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全面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调整前中小学18所,调整后为初级中学1所,小学16所,非完全小学1所。原富儿小学由于计划生育等诸多原因,学生人数偏少,学校配套设施未能达到标准化要求,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为了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根据上级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求,按照撤高留低、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的原则,对富儿小学进行调整,这所小学四至六年级集中到附近的冯厝小学就读,其余年级留原校就读。二是加强教育管理,提升办学水平。镇按省定编标准配齐配足幼儿园、中小学教职工,无代课教师,教师学科结构与中小学课程结构基本匹配,体育、艺术、信息技术以及小学英语、科学教师满足课程开设要求。全镇中小学不设重点班,实行免试入学,无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行为。中小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课时,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严格执行教育收费规定,全镇学校无违收费现象。幼儿入园率、中小学入学率逐年提高,目前我镇学前教育入园率达9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0%。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数据上报率达100%,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5%,优秀率达25%以上。

3、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镇党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表彰和奖励优秀

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对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结合镇、市换届把优秀教师推选为市、镇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候选人。每逢教师节、春节等节日,组织镇领导、干部职工、村干部看望和慰问老师。关心教职工身体健康,每年组织教师体检。关心患病、离退休和贫困教师的生活,送上慰问金并积极筹措资金为教师参加医疗保险。设立教育基金会,实施奖教奖学制度,同时对中考、高考成绩优秀的困难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以帮扶优秀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我镇还十分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由派出所、教育组、综治办、村委会等部门联合执法,经常对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的小店、书店、音像店进行重点清查,重拳打击黑网吧、游戏机室。对无牌摊贩、乱停车辆等进行整顿和治理,为学校营造了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多年来,中小学校园没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

4、深化改革,加强科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稳妥推进改革进程中,我镇开展以镇为面、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以常规促教学,以课改发展为突破口,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和充分利用“千校扶千校”,推进教改、教技、教学经验等交流和推广。近几年来,我镇中小学教师在县级市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教学设计)有30篇,其中县级14篇,市级10篇,省级6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取得可喜的成绩。太和小学、潮来港小学在2012年普宁市小学校本教研评比中分别荣获二、三等奖。2013年、2014年我镇中考成绩优异,受到教育局表彰。广太镇育组在2012和

2014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工作中基础工作扎实,成绩优秀。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资水平

在创建教育强镇过程中,我镇党委、政府全力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山区教师队伍。近年来,我镇涌现出一大批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其中评为省级先进教师4人,市级先进教师10人,县级先进教师42人。

1、注重制度管理

建立教师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制度,制订了《师德实施细则》、《教师考核评价方案》、《教学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每学期依据方案对各学校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对表现好、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

2、注重班子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领导班子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我镇各中小学不断改革与创新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推进校长目标考核制度,全面引入竞争奖励机制,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任用管理模式。

3、注重岗位培训

一是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高等院校函授、自学考试或电大进修,全体教师分批次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二是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多渠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三是抓住“千校扶千校”机遇,广泛开展各项学习交流活动,全面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业务素质;四

是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五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如优质课、论文、案例、课件、课题研究等各种比赛,不断提高教师教研水平。2014年5月寨山头小学申报普宁市教育局教学研究课题《小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实施研究》,获成功立项,课题研究正在顺利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4、注重师德教育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一是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业务,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工作责任心;二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学习管理工作的规定》,要求校长教师按照规定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认真学习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教育教学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开展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强化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意识、竞争意识,真正做到爱而不放,严而不松,在爱与严之间找到切入点,树立安教、乐教、勤教为荣的高尚师德。多年来,全镇教师无发生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镇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全镇中小学校的办学水平。

1、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素质教育是涉及到提高全民素质的大事,我镇首先从德育抓起,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学校教育以德育为

首,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法制、安全、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为主渠道,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活动过程中,确立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校一切德育工作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精心策划和设计德育活动载体,使德育工作活动化,体现“主动性、体验式、活动化”的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清明节期间,组织中小学生进行缅怀革命烈士扫墓活动,通过瞻仰烈士墓,听英雄的故事,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加深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了;重阳节期间,各校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敬老院、五保户家庭进行慰问活动,弘扬了我国敬老尊老、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成立“关工委”,并且要求各校成立领导机构,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各校认真落实“英才成长计划”,让学校、社会和家庭联成一体,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组织全镇中小学师生到方方纪念馆、林则徐故居等中小学生的德育、劳动、社会实践基地参观,从而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在团员学生中开展“争当文明标兵”等系列主题教育,充分发挥青年的主体作用。我镇中、小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分别达90.5%、93.5%以上;师生均无违法犯罪行为,学校校风良好。2013年我镇李梓瑜等10位同学被评为“揭阳市优秀学生干部”,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普宁市广太中学团总支部均被共青团普宁市委评为“普宁市先进基层团组织”,2012年至2014年叶耿仪等25位同学分别被评为“普宁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普

宁市优秀共青团员”、“普宁市优秀学生干部”和“普宁市三好学生”。

2、改革创新,以研促教。几年来,我镇不断努力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

(1)更新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各校以学习新课程,优化新课堂,尝试新教法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树立“以生为主,育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时时处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教学与生活、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

(2)规范教学管理。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制定《教师工作职责》、《新课程教师素质要求》、《教师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等,从实际出发,以“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狠抓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质量分析六个环节。切实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减负”的有关规定,做到制度健全,层级落实。

(3)改革课堂教学。结合本镇实际需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创设充满关爱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从重教转变到重学,从重知识点转变到重知识结构,从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师生互动与学生主动学习,从教学手段单一转变到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优化。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大力提倡、探索和发

展特色教学。

3、重视学校体育、艺术、卫生工作。我镇十分重视体育、艺术卫生工作的开展,认真落实执行《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加强日常卫生管理,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按计划上好每一节课。每年举行中小学生篮球赛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学生参加市各类体育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在2013年第五届普宁市运会中,我镇代表团在田径、拔河、游泳等项目上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充分展现了广太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性情,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学生学习兴趣点切入,扎实开展了舞蹈、书画等一系列课外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竞赛和展演,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体艺专长的学生。

(五)统筹发展各类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教育强镇必须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大力发展多层次的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的全面发展。目前我镇已基本形成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各类教育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1、巩固基础教育成果

我镇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抓好九年义务教育,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一是坚持做好“防流控辍”工作,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严禁开除学生,落实各种帮扶措施,巩固就读率。二是严格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三是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抓好“低

保”家庭在读子女助学金的发放,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由于措施得当,确保了我镇的“普九”成果。2014-2015学,全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是0%和0.8%。

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我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认真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促进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目前,我镇有中心幼儿园1所,小学附设幼儿园4所,全镇在园幼儿1520人(在公办952人,民办568人)。近年来,我镇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努力办好群众满意的幼儿教育,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87.5万元建设广太镇中心幼儿园,该园占地面积1800m2,建筑面积1200m2,建设配套有美工室、科技活动室、图书室、音体室、舞蹈室、游戏场地、体育活动场地等。在园人数150人,开设5个班,生均占地面积12m2,生均建筑面积8m2。大力推进幼儿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增强幼儿园的内在活力。目前镇中心幼儿园有专任教师16人,学历达标100%,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的教师12人,持证率75 %。2014我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4%。

3、重视抓好成人教育

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教育。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市示范性成人技术学校,多年来,能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以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并辐射各村、各单位,形成成人教育的培训网络。坚持以岗位培训、学历教育为

重点,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与科普讲座,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如:设立了无土栽培、服装、电器等成人教育培训点。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户”的科技示范网络,走产教结合的路子,以项目带基地,以基地促教学。扎实有效开展技能培训,每年开办计算机、服装设计、种养技术培训班。2012年以来,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共18期,受训人员达到468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增强了农民就业能力,帮助了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

4、重视社区文化建设

以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宗旨,整合各类文化教学资源,活跃社区文化。我镇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设镇、村两级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乡乡乐文化活动场所。利用传统节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如举办英歌汇演、篮球赛、灯谜竞猜、书画展、象棋比赛等活动,大力提升群众道德情操、文化素养。此外,我们还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评比活动,对村民进行思想观念、科普知识、消防安全知识、法律知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促进社区文明建设,有力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我镇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的教育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如下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不多,比例偏低,教育科研水平

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办学条件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改善。

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将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以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为新起点,继续坚持“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教育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依法办学,科学育人,创新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规范化、优质化、特色化。

1、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使广太镇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2、继续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造就更多更好的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名教师,进一步提升我镇的教育水平。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一个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

3、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人为本,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着力建设规范化、优质化学校,以改革促发展。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评结果如下:政府责任得分67.2分,教育管理与素质教育得31分,合计得分98.2分,且必达条件全部达标,已经达到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敬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给予督导验收。

普宁市广太镇人民政府

黄柏镇教育强镇实施方案 篇7

推动东山教育跨越式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动员大会,这是我镇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当前,管委会、区教育局经过深思熟虑,科学论证,作出东山镇创建教育强镇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揽全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创建教育强镇,意义重大。首先,创建教育强镇,是推动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教育发展了,全民的素质提高了,经济社会发展才有保障,才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树立这种长远眼光,要明确当前创建教育强镇不是包袱,而是激发发展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需要。近年来,我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当前要继续保持这个强劲势头,再上一个新台阶,人才是最基本的保障。审视当前我镇的工作实际,农村迎来越来越多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要把握好这些机遇,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要靠人才。我们要树立战略眼光,从发展的角度,坚定不移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培育更多的人才,提高全民的素质,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其次,创建省教育强镇,是惠及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创建省教育强镇是推动教育全面发展、提高我镇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措施,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自提出

1创建省教育强镇目标以来,管委会、教育局和镇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进和完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推动了我镇教育事业的飞跃发展。可以说,创建教育强镇工作,能让更多的东山子弟有书读、读好书、能成才,能帮助更多的家庭脱贫致富,是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创建教育强镇必将惠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第三,创建省教育强镇,是开发区经济发展对东山镇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区经济快速发展,两区合并后,随着中科炼化和广钢两项目落户开发区,未来几年,我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开发高潮。教育如何适应开发区未来的发展,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这是摆在全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议题。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依托“创强”,真抓实干,推动东山教育跨越式发展,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目前,我们要争取成为开发区第一个“教育强镇”。因此,全力以赴做好“创强”工作,是我镇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天召开这个会,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思路,为全面推进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加温鼓劲。如何抓好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在此我讲几点意见: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各村委员会、学校及有关部门要成立创建教育强镇领导小组,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和措施,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二)高度重视“创强”工作。要把创建教育强镇列入村、校及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作用

和监督职能,按照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育强镇的实施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创建工作的认识,确保建设教育强镇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今年镇委、镇政府将创强工作作为考核各村、有关部门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和内容。

(三)做好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创省教育强镇工作是推动我镇教育事业跨越式进步的一项民心工程,我们要紧抓契机,构建平台,让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营造浓厚的重教氛围,让“今天东山办强教育、明天教育振兴东山”的思想入民心,形成“干部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己任,教师以创建教育强镇为目标,群众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光荣”的良好氛围,掀起建设教育强镇的热潮,使大家都为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多作贡献。

(四)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各村委、部门、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齐心合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确保创建教育强镇工作的顺利推进。

黄柏镇教育强镇实施方案 篇8

桂东县是一个红色革命老区,她位于湖南东大门,滋养着16万淳朴勤劳的人民。大水坑系盐池南部第一大镇,更是一方人民顶盛,地域丰厚的热土;一个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乡镇。全镇总面积1458.5平方公里。现辖3个居委会,15个村民委员会,1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777人,其中农业人口20889人。2008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76元。目前,辖区内共有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教学点1个,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6个。现有289名教职工,4409名在校学生,436名住宿生,89 个教学班。其中:初中99名教职工,1593名在校生,304名住宿生,26个教学班;小学170名教职工,2492名在校生,132名住宿生,55个教学班;幼儿园20名教职工,324名入园幼儿,8个教学班。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实现新型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突显出来,因为教育就是一切的基础。沙田镇秉承由来已久的重教传统,用办一流教育,创教育强镇的非凡手笔,抒写着教育现代化的辉煌篇章。

【推出片名】固本强基之路

——沙田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专题片

第一章 教育管理和投入

【画外音】2003年撤乡并镇以来,沙田镇党委、政府登高望远,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要实现沙田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的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党委站在着眼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利益高度,果断的做出办一流教育,创教育强镇的决定。教育强镇创建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按照《桂东县创建教育强县强乡镇的实施方案》,围绕创建教育强镇,指标评估体系,沙田镇提出了举全镇之力,建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镇上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站所、校长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成员单位全力抓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创建教育强镇进行过程性的督导检查,健全了镇、校两级建档运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对照每个单项指标逐条落实,做到了硬件从实,软件从严,做好各种资料归档整理工作,做到资料详实、档案齐全规范、数据准确,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乐,商以助教为善,师以从教为荣的良好局面。

【画外音】要创建一个高标准的教育强镇,对于我镇来说任务重、时间紧,困难大。但是,镇党委坚持今日出钱财,明日出人才,人才决定未来的教育发展观。提出学校缺什么,政府补什么的承诺。对教育发展优先规划,对教育工作优先研究,对教育经费优先安排,对教育问题优先解决。镇上通过立项,争取项目资金、社会募捐等形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用于支持和发展教育事业,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近四年来,全镇共投入资金271.15万元(其中镇政府投入57.7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校园“四化”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新建了盐池四中宿舍楼和餐厅,原盐池二中宿舍楼,镇二小综合楼及维修改造、锅炉安装、四化建设。为了促使我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镇党委、政府就长庆石油搬迁遗留下的办公场所经过多次协商、不懈努力,最终以振兴大水坑教育的诚意感动了他们,成功争取到将长庆石油办公大楼、石油中学改建为桂东县四中、沙田镇学区、幼儿园、二小的修建改造工程。同时,组织村民为各校拉运土方2410立方米;还为一、二小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等增添了教育教学设备和报刊杂志,在一、二小和四中新建教师电子备课室3个,教学仪器设备达到了自治区规定的二类标准,新增图书近万册,使全镇的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章 教育发展水平

【画外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教育全面协调均衡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近年来,在桂东县县委、政府,教体局以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教育工作正视现实、大胆尝试、自主创新,有效发挥了教育行政管理效能,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激发和调动了教育团队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大水坑教育事业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正驶入新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我镇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均达到规定标准,2009-2010的幼儿入园率达96.5%,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分别达到100%和0,15周岁人口完成率、文盲率分别达到100%和0,17周岁完成率达86.4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和辍学率分别达到97.02%和110.88%和1.62%,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

【画外音】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实施的教育方针,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我们创建教育强镇的目标。因此,我镇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注重开展主题活动,各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安全教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教育主题活动,以及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与“感恩父母、报效祖国”等为主题的有益活动,把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和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等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沙田镇形成了教师爱岗敬业,胜任教学,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认真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着力抓好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推行学历证、技术资格证或绿色证书的一生两证。把沙田镇优质的粮食基地、友好蔬菜实验基地变为沙田镇中小学农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绿色证书教育提供了优秀的实践、教育课堂资源。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一站多用、一网多用的功能和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开展经常性的、不同类型的、满足农民需求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四年来农村使用技术的推广率分别达到88%、93%、85.7%和85.7%。

第三章 教育信息化及装备

【画外音】创建教育强镇就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同时,让孩子们从学校教育开始就接触信息科技,扩大知识视野,认识和了解社会。我镇通过多渠道筹资为学校增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器材。目前,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生机比分别达到9.26:1和8.92:1,确保了中小学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各中小学均建立了多媒体教室,配齐了电视机、VCD、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信息教学设备,都能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与中国远程教育宽带网联通,并能通过公网有效利用区、市教育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环境,扩大了教学容量,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章 师资建设

【画外音】创建教育强镇,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好的教师、教育投入,才能真正发挥效益。因此,镇上逐年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开展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长培训、优秀师生奖励等工作,全力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环境。目前,全镇教师结构合理,敬业爱岗,中小学的校长持证上岗率和参加提高培训率、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所占比例和课堂质量达标工程达标率以及学历合格率均达100%。【画外音】沙田镇始终坚持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精干高效,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做大量工作。一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我镇以“师德建设年”活动为载体,评选表彰和大力宣传师德模范和优秀教师群体的典型事迹,以典型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分别召集教师代表、机关干部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师德建设座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展师表形象,树行业新风”征文演讲比赛,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落实到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并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二是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全力推行人才工程。为了能够切实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我镇采取选拔培养、跟踪管理、滚动考核的方式,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以评奖、评优工作为“抓手”,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机遇和条件。在此基础上,相继涌现出25名中小学教师获市级“优质课”奖;33名教师辅导学生获得全国及全区各类竞赛奖;10人次教师获区、市奖励和荣誉称号;43人次获县级奖励荣誉称号;113篇论文发表或获奖,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黄柏镇教育强镇实施方案 篇9

为了动员全镇的力量,共同做好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2010年6月3日,河儿口镇召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动员大会。河儿口镇党委书记甘焯安、镇长何辉、主管教育的副镇长欧沛深、教育局祝裕新副局长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村(居)委主任,镇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各中小学校校长等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先由甘焯安书记阐述了创建教育强镇的意义、目标、措施,他要求与会人员: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部门、各学校、村委会要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做好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二要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狠抓硬件建设,强化软件建设;三要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意义,广泛动员,营造的氛围;四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县教育局祝裕新副局长会上充分肯定了河儿口镇在教育上所取得的成绩,要求加强对创建教育强镇的领导,把创建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中心校、中学、村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作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布局调整进程。还要精心搜集和整理档案资料,期望河儿口镇早日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河儿口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镇长何辉代表镇政府与各村委签订责任状

2、成立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及创强工作专责小组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何辉

常务副组长:欧沛深

副组长:赖勇、梁志锋

成员:陈根(党政办主任)、黄杰华(治安大队长)、叶泮兴(文化站站长)、吕胜东(国土所所长)、徐洪俊(供电所所长),黎永聪、蔡金凤(中心小学副校长),刘健、孔德坤(中学副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创强办公室,办公室主任:黎永聪

专责小组名单:郭世雄、莫梓添、莫通跃、陈文帅、黄仲云、刘健、伍镜标、卢作烈、黎泽钊、伍剑滨、蔡金凤、仇培煌

二、开展新一轮布局调整,优化教学资源

1、把中心校周边的学校进行优化、整合,撤并了庙边小学、罗源小学、文锋小学、榃炭小学等四所小学,保留1所初中,1所完全小学和西村、双枧、光明、七星4个教学点;

2、中心幼儿园升市一级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升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三、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各学校的校舍改造

1、中心小学:投入85万,建综合实验楼,维修运动场,翻新教学楼等;

2、中学:投入35万,维修运动场,翻新教学楼,校道硬底化等;

3、西村教学点:投入17万,建厕所,加固围墙,翻新教学楼;

4、双枧教学点:投入10万,开设图书室,建(加固)围墙,更新办公设备;

5、七星教学点:投入15万,拆除危房5间,建厕所、围墙、跑道,造楼梯扶手,走廊拦河,翻新教学楼1幢;

6、光明教学点:投入13万,拆除危房1间,建厕所1间;

7、中心幼儿园:投入5万元,翻新教学楼,改造活动场所,增加设备;

8、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投入2万,增加设备。

四、大力宣传,广泛动员,营造的氛围

加大“创强”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主题校会、家长会、板报、标语、横额、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了全民关心,人人参与,共同为创强工作出力的大好形势,营造了镇、村、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建教育强镇的良好氛围。

肇庆市封开县河儿口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编导专业文化分数线下一篇:公务礼仪与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