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共12篇)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 篇1

教学目标:

这一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术相关的事和物后,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的形态特征,并针对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赏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播放工具。

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辩别这些形象以帮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图像与眼睛)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

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一类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出示:具象美术作品

出示图片:《重屏会棋图》、《刘胡兰就义图》

提问:这三件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欣赏图片:《韩熙载夜宴图》、《父亲》、《教皇》

请同学们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

2、出示图片塞尚的 《圣维克多山》和夏加尔的《生日》

提问:

1、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

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

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继续分组讨论:我们欣赏意象美术作品能否用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欣赏,为什么?

教师总结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欣赏图片:《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恋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

3、出示图片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讲授抽象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并回答:你们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作品令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 篇2

一、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

1. 针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选择活动内容。

一个物理概念就是一个物理知识点的精练概括, 物理概念不能只是记下来, 还需要真正的理解。如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速率和速度的区别、左右手定则的运用、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一大堆让人挠头的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难点。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 不能大量地再现这些物理概念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我们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对这些物理现象进行重现, 使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和熟能生巧的地步。

2. 针对实验教学的难点选择活动内容。

首先, 物理实验是物理的基础, 一切物理理论的真实性都需要靠实验来证实。但现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注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实验过程的注重程度, 这对于学生未来深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 针对实验课堂教学所遗留的问题, 物理第二课堂可选取如制作模型、实验竞赛和实验知识问答等类型的活动内容,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实验过程的重要性。其次, 利用物理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让学生亲历一些物理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 让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火箭发射的过程, 组织学生课外制作水火箭, 加深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在学习日光灯原理的时候, 通过物理第二课堂, 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拆装, 了解各原件的结构, 再对比上课所学的知识, 从而真正理解日光灯的发光原理。

3. 针对物理知识的运用选择活动内容。

物理教学强调的是学以致用, 物理知识的运用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物理课堂以学为主, 课堂上运用知识以考试为主要方式, 这会让学生往往以应付考试为主, 很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如在运用安培定则 (也叫右手螺旋定则) 中, 既可让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为磁感线方向, 也可让拇指指向磁感线方向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为电流方向, 学生往往只是记得一个判定的方法而忘记另外一个判定方法, 在学习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之后, 更会把它们混淆起来, 导致判定错误。所以, 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就可以针对这一方面, 开展一些深入课本的动手制作活动, 让学生通过动手进行实践判断而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

1. 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主要有: (1) 开展科技制作活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动手做实验是学好物理、培养个人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物理的第二课堂活动中, 进行小实验、小制作, 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活动。 (2) 开展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一项内容。作为学生, 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他们所面对的主要是课本知识, 所学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一个好办法。

2. 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遵守的原则。

为了保证物理第二课堂有序、有效地进行。应遵守以下原则: (1) 实践性强的原则。在物理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 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践活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 (2) 促进教学的原则。物理第二课堂不能替代课堂教学;所以老师在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 不应该太注重它传授知识的作用, 而更应该注重它促进教学的作用。 (3) 因地制宜的原则。如在开展几何光学的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 常会需要一些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 而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是没有这些仪器的, 我们就可以寻找不同的办法自己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仪器来开展物理第二课堂, 既达到了完成实验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美术第二课堂的开发与利用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活动

新课程改革后美术课已由传统的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为主,转化成以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新课程体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要有新的认识。特别是单纯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很难有效完成目标任务。这就必然促使我们积极开辟美术“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以补充和完善。

一、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然而初中美术教学面对的一大难题——恰恰正是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下降。有的学生甚至把完成美术作业当作一件头痛的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充分利用美术第二课堂,给学生安排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例如,在学习《我为校园添色彩·设计校服》一课时,课前我给学生安排了《中学生与服饰美》这一课题。要求学生调查全校同学的服饰,讨论“怎样的穿着才会给校园添色彩?”;“何谓‘衣着得体’?”;“中学生不应有的穿戴有哪些?”……通过这一活动,以前衣服上到处印着诡异图案等不文明现象一下子消失了,无形中也给学生上了一堂思想课。课堂上学生们个个勤于动脑、勇于动手,设计出的校服既显得青春活泼,又能够朴素大方。有几位同学还利用课余时间做出了服装小样,受到大家的好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在课外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设计班级标志、布置教室一角、制作主题板报、美化寝室环境等以校园生活为切入点的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二、顺天致性,发展学生个性。

以前我喜欢给学生作示范性板演,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作业的“千篇一律”。如教学生用线条表现花卉,我示范“荷花”,学生就画荷花,示范“梅花”,则一个班学生大多都画梅花。这种被动地接受式学习,极大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美术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画家,除了双基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空间。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在学习《多彩的学习生活·校园伙伴》一课前,我和语文教师一起组织了“你认识同桌吗?”活动。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同桌的文章,然后再给同桌画一张像。活动中学生们对同桌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友谊,文章也写的充实感人。给同桌画像时,是带着感情和自己的理解去表现的。虽然有些“五官比例”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一张画都显得很生动,决不再是“千人一面”。

课后,在我的建议下,他们把文章转抄在画像的背面,作为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同桌。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礼物会越来越显得珍贵的。

三、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1.触景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过去美术欣赏课是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只要“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就可以了,很难引起其情感上的共鸣。一堂课下来,好多学生“知之甚少”。列宁讲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在学习《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一课前,我组织了“体验一次父母的劳动”的活动。要求劳动后每班都要排一出和劳动有关的话剧。有班学生表演了“古诗文《锄禾》”,一下子就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对劳动的理解也加深了。

审美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感受过程。通过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或“身临其境”的课外活动,都能达到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国外就有很多学校和美术馆合作教学的模式。2001年上海美术馆与中小学合作,进行了“摩尔在中国”活动。上海的中小学生们得到了近距离感受“摩尔之洞”魅力的机会。

2.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1世纪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世纪,社会需求创造性人才。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既动手又动脑,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例如,在元旦组织学生制作贺卡、“万花筒”、蛋壳类工艺品……寓教于乐,也可以补充美术课堂教学之不足。

3.回归自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从事美术教育的人,一般都会对小学生儿童画的那种稚朴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大胆的想象,发出由衷的赞叹。然而仅仅是两三岁之差,再看看初中生的绘画——粗糙、呆板,没有了任何灵气。这也是初中美术教学的又一大难题。为什么呢?我想就像是花儿在室内久了,没了野性一样吧!多组织些课外活动,例如:野外写生、游环城路、参观工厂、春游、野炊……把学生放回到大自然中去,让大自然开阔其视野,让蓝天白云激发其想象去吧!

四、美化校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学习“我为校园添色彩”一单元时,我和政治教师一起组织了“创建绿色环保学校”活动。要求学生调查校园环境;提出绿化建议;绘制环保蓝图;制作校园模型。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了好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花草树木,有些学生还成了种花能手,学校“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气氛变得浓厚了。在环境优美的氛围中学习,我相信学生们也会得到美的体验。

此外,春暖花开时,组织学生写生花卉。把自己亲手种的花画出来,再搞一次“花与画”的展览,让环保意识深深印在学生的心里。

五、深入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陶行知说“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利用课堂所学服务社会。美术课上学过的美术字可以为社区书写标语、制作墙报;还可以手工制作道具,组织文娱活动等,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2.利用社会资源服务教学。

中国历史悠久、幅域广阔,具有丰富的美术社会资源。特别是民间的剪纸、泥塑、刺绣、布艺、农民画……更是世界艺术奇葩。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都可以很好的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学习“民间艺术·剪纸”时,我邀请了邻里的剪纸能手,在课外给学生作了传统剪纸的示范。学生很快就有了反馈:有些同学课后将自己家里长辈的剪纸作品也带来了,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

六、以道扬技,培养学生的“大美术”修养。

古人论画需“诗、书、画、印”四绝,“琴、棋、书、画”常常是相提并论,这就是所谓“画道”。美术教育是整个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美术的发展既有其自律性,也有与整个文化发展的关联性。而美术第二课堂就是连接美术和其它文化知识的一道桥梁。例如,可以和物理学科共同组织一次“校园掠影”的摄影比赛〔由物理教师讲授摄影原理〕。在摄影中练习学生的取景、构图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也可以与历史学科联系在一起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让学生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欣赏我国古代的陶瓷、玉器、绘画、雕塑……由表及里,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

当然,像文学、音乐等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熏陶作用的,更需要组织一些活动,充分利用起来。

综上所述,通过美术第二课堂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了美术同生活、同社会、同其它学科的联系,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精神。为将来其成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教育部基教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钟启泉主编,《美术教育展望》,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 周积寅编,《俞剑华美术论文选》,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年。

[5] 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

美术第二课堂 篇4

发表于 2008-9-21 8:54:00 美术第二课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的教育,比较注重主要科目的教学,所以美术教育在这个阶段所要发挥的作用便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对审美的 因此现阶段的教育,比较注重主要科目的教学,所以美术教育在这个阶段所要发挥的作用便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审美文化素质

一、以美为主线,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

1.发掘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据教育内容进行美育。在绘画教学中要选择造型优色彩协调、明快而富有意义的实物作为教材,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引导和教育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对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感受和认识能力,使学生热爱生活。在工艺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统一、对称、调和、对比等形式美的原理法则,并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让他们感受艺术和劳动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使他们具有区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庸俗的,什么健康的,什么颓废的能力。引导他们理解壮美、优美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操,使他们热爱、维护、创造美好的东西,憎恨、摒弃、改造丑恶的东西。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接受美的教育,把学生引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2.创造一个“审美世界”根据画面内容进行教育。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极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我力求改变把自己审美感受直接灌输给学生的简单做法。而是让学生经过完整的审美过程,积极地进行艺术思维,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美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通过第二课堂教育促进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现代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才能的发展。美术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特定的作用,对儿童未来的成就有深远的影响。

三、在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使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钻其所爱,展其所长

美术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篇5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精神,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普及书画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特制订书法绘画艺术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1、认真进行以书法绘画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做到人人学会书法(硬笔书法)和绘画、班班拥有书画兴趣小组、年年举行书画比赛展览。经常参加各级比赛,力争每年都居同类学校前茅。

2、积极开展书画特色教育的科研实践活动,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书画教育新路。以此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成为知名的特色学校。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书画兴趣小组开展的管理和扶持力度

1、成立书画艺术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和促进学校书画艺术特色快速、稳定发展。

2、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书画艺术活动管理制度,认真制订学期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并及时记录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到每月定期研讨,每学期总结回顾、反思。

3、营造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学校每年通过家长会或给家长的一封信,向广大家长宣传创设书画艺术特色和学生参加书画兴趣小组的重要意义,以得到家长充分的支持。

4、加大艺术设施硬件的投入,为更好的开展书画艺术奠定基础。学校每年及时添置常用书画文具器材,以保证书画艺术的正常开展。

(二)做好书画艺术的基础教育和普及工作

1、抓普及。各班成立 5 — 6 人的书画艺术兴趣小组,每小组成员有书画工具(学生自备),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活动。班主任老师做好分组、辅导和组织活动等工作。

2、抓基础。利用美术课、课外活动课等时间进行书画基础教学活动。将兴趣活动课的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让学生开展以书画艺术为主的文艺活动。

3、抓考核。每学年末学校安排一次学生书画展览比赛,作为评定学生参加书画训练的阶段性成果的依据,同时开展评优奖活动。班级按总得分情况取年级第一名为“优秀小书画家”给予奖励,学生个人按展览比赛得分情况给予奖励。

(三)举行班级之间的书画展览比赛和艺术周

1、为了给学校增添更浓的艺术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比赛机会,每年的在校学生书画展览比赛采用预决赛形式,由各班组织参加,做到全体学校学生参加书画展览比赛,然后再选择每班前六名进行决赛。

2、为了突显学校书画艺术活动,展示学校书画艺术教育的成果,每年确立一个星期为“书画艺术特色周”,开展一系列的书画活动。如书画展览比赛、学生书画现场才艺展示、年级全明星对抗赛、师生书画交流、各种荣誉陈列、书画知识讲座、嘉宾来校指导、评选各类“优秀小画家”等。以促进学校书画水平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品位。

(四)努力提高学校艺术的素质和竞技水平

1、学校成立书画艺术兴趣小组,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2课时。

2、经常与兄弟学校开展互访性的书画交流比赛,提高书画艺术的艺术熏陶和素养。认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书画比赛,做好比赛的一切事务,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

(五)开展书画艺术的教育科研活动促进特色创建工作

1、鼓励教师开展书画的教学研究和科研探索活动,尝试、实验多种可行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指导方法,及时总结反思,经常探讨研究,交流科研成果,申报书画科研课题,推动学校书画艺术向纵深发展。

2、尝试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选择编排适当的书画内容插入美术课中,尽早编排科学的书画教育,积极开发美术教学校本教材,形成美术教学特色。

美术第二课堂活动安排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结合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方案,为培养美术、书法后备人才,学校将在本学期开展美术、书法第二课堂活动。时间为每周四下午辅导课。

(一)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

参加人员:初三至初六年级学生各10名左右

活动时间:周四辅导课

地点:美术书法教室

请各班同学于本周星期四下午辅导课时间到学校美术书法教室集中辅导,不得有误。

活动内容:

1.吸收各班的美术特长生,以鼓励和提高学生兴趣为主,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扎实学生的美术基础。重视基础训练,抓住难点强化训练,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2.多介绍课外的美术知识来丰富学生,同时以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以便平时能带动其他同学去学习美术。指导学生参加与校园环境布置,重点辅导学生设计黑板报、墙报,学习布置会场、美术展览等等,边学边实践,边干边提高。

3.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大量接触美术作品,培养美术尖子生,使部分同学对美术较精,能够参加美术的各种比赛。指导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培养学生观察与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较高艺术品味的作品。

(二)定期举办美术展览

每次作品完成后要展开讨论,定期举办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为同学们提供表现自己实力的舞台。教师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大胆构思,不拘一格,精心绘制,多出佳作,在校内展出,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美术第二课堂计划(本站推荐) 篇6

我校的美术第二课堂,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教育。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指导思想

以《未成年人思想指导纲要》和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开展好美术兴趣培养。美术兴趣小组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培养美术特长生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特组织成立了绘画美术小组。

二、活动目标

通过美术小组的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之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动手制作能力。实现素质教育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

三、活动内容:

每周星期五下午,小组成员必须准备好美术用具,准时到达美术室。

四、实施策略

(一)组织健全美术小组 美术小组的成员不应该太多,大约30人左右,学生成员是以四、五年级学生为主,同时带有少量二、三年级学生,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以及为学校培养后备力量。所以参加这次美术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由于种种因素,每周三次,活动时间安排在星期五,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我们将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美术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这一学期以上学期学习内容为主,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盘子画训练以及欣赏课训练。经过上一学期的观察,发现学生在盘子画上面具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上老师主要的目的是以辅导为主,另外由于纸版画毕竟是带有很大技术难度的,所以在制作时的关键地方上老师会亲自动手师范,并且回逐步的把各种制作要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制作中学习。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 篇7

一、要教育学生区分于以前的美术欣赏

首先要教育学生区分于以前的美术欣赏。不单纯的认为课本上提供的绘画作品都是肯定赞赏的性质, 课前要对当前所学课时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做出自己的判断, 课上再由教师给予讲解和正确的鉴赏。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其次, 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下教师和学生分别准备讲课时的绘画作品的资料,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从而增加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课堂中, 教师提供欣赏作品的挂图或课件, 师生共同分析作品, 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分析过程中, 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赞扬, 并补足学生资料的不足, 这样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 兴趣增加, 也更加突出了新课程改革中, 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这一宗旨, 使美术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创新的过程。

三、鉴赏课应与实践相结合

美术鉴赏应重视理论基础。美术鉴赏分为直观感受和理论知识, 缺乏理论知识, 学生思路混乱, 无法完成欣赏。一开始上鉴赏课, 有的学生连绘画形式都不了解, 对什么是水粉, 水彩, 油画等分不清楚, 教师有必要在开课初期把这些画种做详细的介绍,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在理论和绘画作品结合之后, 学生对美术鉴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时, 我们再辅以较浅的绘画实践, 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所学的鉴赏知识。例如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本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 除了让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作品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做简单的水墨小品练习, 切身体会中国画“幽静, 清雅”的意境, 同时对中国画的工具——纸墨笔砚, 及他们的特性、使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绘画文化升起民族自豪感。再如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 可以课前教师先准备好简单的剪纸图案, 再由学生用刻刀等简单工具进行模仿制作, 让同学们也体验一回“剪花娘子”的乐趣, 也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民间艺术。

四、美术鉴赏课应多应用多媒体技术

过去的鉴赏课, 学生们只是通过人手一本的课本来了解、认知绘画作品, 绘画作品画幅小, 而且数量有限, 这些局限性,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 得到完美的解决。PPT的展示, 不仅让学生们欣赏到更多的名画, 而且画面质量非常高, 可以局部放大观察细节。另外, 影像、声音、动画使教材更加生动、活泼, 更加具有动态感, 营造出立体的教学氛围, 强化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例如, 在欣赏朱耷的《高石水禽图》等中国画作品时, 配以古筝、古琴乐曲, 画与音交相辉映, 古声古韵, 有声有形。

五、学生应从美术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

适当的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是美术与社会和其他文化相联系的需要。研究性学习使美术鉴赏走向了一个新台阶, 赋予了新的意义。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作为指导者, 研究性学习的题目由老师或学生自己列出。通过民间调查, 网络搜索等方式广泛搜集资料, 并把所得的图片, 视频等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整合、汇总, 形成研究报告。这种学习方法, 扩大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学习视野, 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促进了学生对美术文化的扩展探索, 加大了知识面。

美术中的研究性学习, 使美术走向生活。例如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一课,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列出多种研究课题, 有《中国民间美术—剪纸》、《中国民间美术—年画》等, 学生可结组自由选择这些课题进行探索研究, 也可在范围内自拟题目进行研究, 根据所选课题, 学生进行搜索资料, 分析研究, 最后写成研究报告。有一组学生做的《中国民间美术—雕塑》的报告中, 把雕塑分为石雕, 砖雕, 木雕等几个方面, 每个方面都配以下载的图片及相关的文字说明,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 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详细的了解了中国民间美术中的雕塑这一大块, 感受了中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到了课本中没有涉及的方向, 提高了审美水平。

现在, 各地的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还在探索和发展阶段,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有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画画或者拿几幅名作让学生欣赏, 美术教学是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讲课不仅仅要讲清楚作品, 更要追求艺术。在当前高考重压下, 美术鉴赏课要充分发挥艺术魅力, 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一份真正的收获, 实现现代普通高中审美教育的目标。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 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众人的关注。今年新课程改革在河北省全面推行, 美术也成为高中毕业考查科目之一。本文将对如何上好高中美术课中的鉴赏课作以阐释。

刍议高中英语第二课堂的魅力 篇8

一、 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意义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我们要根据学生自己的认知能力,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活动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位高中生都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文化素养,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和终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基于这些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英语老师必须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来促进英语教学。英语第二课堂无疑是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一个阵地和条件。实践证明,英语第二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提高英语交际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英语老师必须充分利用好英语第二课堂,开展各种活动来充实第二课堂,为学生英语的学习创设一个有效的平台。

二、 教师要从新进行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老师经常“独霸课堂”,我们的教学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学生也可能慢慢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们英语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改变以前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英语老师更应该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我们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可以说只是一个以学生身份参加的参与者。我们英语老师在这些英语活动中还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真诚的参与,和学生进行友好地交流,真正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三、 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丰富高中英语第二课堂

在课堂上由于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如果我们英语老师只满足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真正接触英语的时间肯定会很少。英语第二课堂的开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英语的时间。而且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能真正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创造一个学英语的平台。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搞一些竞赛活动:单词拼写竞赛、英语知识竞赛、英文演讲比赛、英文辩论赛等等。在学生闲暇的时间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比如英语角活动,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出英文版的黑板报,网上英语交流,利用校园网络或者广播电台播放英语节目等等。相信这些不同的英语活动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 第二课堂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1. 能够沟通师生情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我们说好的师生关系对于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英语第二课堂的开辟恰好能够起到沟通师生关系的作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老师不再是一个人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而只是一个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这种轻松的英语交流与实践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2. 英语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未忽略过第二课堂。我深知第二课堂的有效利用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我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对学英语的兴趣也比以前高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整体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活动中表现比较积极的学生除了取得好的英语成绩之外,他们在综合运用英语能力方面更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特别是英语口语交际水平。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不敢开口说英语,而是变得大大方方地和别人交流。从我开辟第二课堂的效果来看,我感觉到确实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我们英语老师必须深刻地意识到它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平时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五、 结束语

美术第二课堂活动工作总结 篇9

大通县园林小学陈萍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本学期有计划的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辅导了部分优秀学生参加县级美术作品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是本学期来第二课堂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第二课堂的学生学习分为2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首先训练学生的构图、比例、线条知识基础能力,主要是训练学生对绘画形体的练习.第二阶段训练染色,让学生体会色彩关系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变化。通过这短短的几个月训练与学习,有一部分学生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慢慢的开始喜欢上了这一门艺术。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

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通过这几个月的努力 学习后,对美术技巧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对审美意识也得到加强了.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兴趣小组特别是七、八年级学生尤为突出。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不但美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绘画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 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教案 篇10

形体的组合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五、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课后小结:

作品效果良好,优秀率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们对工艺美术课的兴趣很高。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 篇11

美术鉴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欣赏, 鉴赏是侧重于对美术作品的体验、感受、判断、想象和再创造的过程。《辞海》 (1989) 中将“鉴赏”定义为:“ (1) 犹如鉴识; (2) 人们通过特定的媒介 (或语言之于文学;音乐旋律之于音乐等) 与艺术形式, 逐步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再创造活动。鉴赏既受作品本身特性的规范;又调动鉴赏者自己的想象力, 因而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因此,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再创造活动。

美术批评是在美术鉴赏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探究方式, 探究意味着积极地调查研究, 意味着对所审视对象的好奇心和穷追不舍的精神。就美术作品而言, 探究意味着以鉴赏者的文化背景、文化态度对作品进行的解读活动, 从而实现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其次是在欣赏过程中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达到对作品的审美理解以及个人意义。个人意义可解释为两个方面:鉴赏主体对作品的评价和作品对其个人的影响。

美术鉴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毋庸置疑, 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甚至是困难的, 因此需要应有的帮助。美术批评正可以提供这种帮助, 它们来自美术批评在鉴赏教学中赋予学生的洞察力、敏感性和对艺术真诚的关注, 来自一种发自内心的, 要激发、引导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责任感。这与上述美术鉴赏的释义不谋而合,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通过美术鉴赏既应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所负载的丰富的内涵, 又应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美术批评传达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及美术批评的目的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 (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美术鉴赏、现代媒体艺术) , 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在2003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 学生能够: (1) 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2) 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恰当使用美术术语 (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 , 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 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 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4) 知道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 描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5) 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6) 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通过课标关于成就标准的规定性内容, 我们可以看出美术批评被视为鉴赏教学中的一部分。美术鉴赏教学不仅仅是获取美术知识、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还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批评能力的培养。通过运用恰当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和现象进行评价, 达到开展美术批评的目的。

基于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角度, 沃夫尔谈到艺术批评 (美术批评) 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艺术意识, 艺术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提高生活质量, 丰富生活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敏感性, 并最终帮助他们通过艺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其实, 美术批评还有助于实现艺术的其他的教育目的。美术批评强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对美术作品的单个鉴赏, 努力使学生的审美体验感到更自由, 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此外, 通过广泛的接触美术批评, 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评价标准, 这不仅在鉴赏他人作品作品时大有帮助, 同时也可以作为衡量自己在艺术方面进步的标准。

三、美术批评与美术鉴赏教学的融合

随着教育部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把高中美术鉴赏列为高中美术教学模块中必修课程, 并要求学生修高中美术鉴赏课学分的举措, 高中美术鉴赏课在各个学校开始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在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 大都是以美术作品的随堂欣赏为特点的美术鉴赏教学, 而能够比较好地驾驭这门课教学的优秀美术教师相对少一些, 而且许多地区美术教师的美术理论修养及欣赏课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其次在课堂教学中, 仍然以老师的讲解贯穿教学全过程, 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鉴赏活动。一方面, 在教师的讲解中, 有偏重于美术家的介绍, 偏重于作品题材, 主题及社会影响的介绍;另一方面, 教学内容偏重美术史, 轻视美术批评。其结果是, 学生听起来枯燥, 老师也讲得乏味。这种教学模式致使鉴赏教学停留在表面, 忽视了批评能力的培养。

改变这种鉴赏教学模式, 使美术批评真正的融入美术鉴赏教学, 让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鉴赏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和批评者。

首先要对美术批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长期以来对美术批评存在一个误读, 尤其是“批评”二字, 无论是老师和学生都容易停留在词义表面, 这样就容易将美术批评导入一个误区, 认为美术批评就是对美术作品做一个否定性的判断, 即对作品做一个“好”或“坏”和“真”和“伪”的判断, 将美术批评视为了一种仲裁活动。实际上批评不仅是一个评价过程, 还是一个学生体验美术作品的过程。学生在进行美术鉴赏时, 能够更深刻、更细微、更有意识的地观看和倾听艺术作品, 并享受其所带来的感动和愉悦, 以及能够用语言表达这种感动和愉悦, 能够将感受与其他有相同意向的人交换意见时产生的愉悦。

其次, 美术教师要具备将批评家的批评用教育的语言来解读的能力, 而不是将他们的批评作为对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艺术批评家所讲授或撰写的东西往往会引起教师的兴趣,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将其内容直接引入课堂, 并将美术批评置于专业化的高度, 使其批评成为一个教学评价标准。我们总是将批评权赋予专家, 而欣赏者只能跟随专家的批评来欣赏。离开了专家, 欣赏者似乎不能进行有效欣赏, 究其原因, 多半是欣赏者批评意识的缺失。批评不属于批评家的专利, 它可以为一般读者所拥有。虽然专家的批评并不为一般欣赏者所企及, 但可以通过参与批评能缩小与专家的距离, 从而提高欣赏的质量是毫无疑问的。有欣赏活动就应该有批评活动;每个欣赏者都可以成为一个批评者。

第三, 根据帕森斯的审美发展阶段的研究,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 其审美处于表现性阶段, 对作品的判断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依据个人经验, 没有建立对意见一致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的确认。依据这一理论当我们重新审视新课标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时, 在这种模式给予美术批评以极大的发挥空间,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敏锐的观察、恰当的联想使学生参与到鉴赏活动中。美术批评被构建成一种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欣赏主体以自己的经验对作品作出应对。那么我们就要承认每个人的视角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在对作品鉴赏过程中学生的“偏见”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每个人的视角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那么尊重学生的“偏见”是一种基本的教学策略, 通过这一策略才能把教学引向预期的目标。总之, 鉴赏力的形成是基于学生的偏好, 是各种趣味之间碰撞、妥协、互补、选择的产物。回避或排斥学生的偏见, 就意味着放弃教学的切人点。当然, 尊重并不等于无原则的认同, 它更像是一种接纳或邀请, 即教师以宽容的姿态去包容学生的“偏见”, 为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偏见”搭建平台。

第四, 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作品。在以往的教学中, 虽然也有类似“探究”活动, 但都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探究”是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进行, 它并不考虑学生探究的心理需要, 故这样的教学不可能使学生形成自觉探究作品的意识、态度和行, 美术鉴赏教学也就演绎成了图片的随堂浏览, 成为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模式。批评教学是使学生积极参与感知、描述和评价作品,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 学生探究作品的意识不断增强, 形成了一种自觉。

四、小结

美术鉴赏不是简单地接受相关美术史论等信息, 更需要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对作品进行解释和批评。美术鉴赏的实质就是学习批评, 在作品面前让学生充分享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 在平等、沟通、协商的过程中构建审美经验, 最终引导学生去“发现”或用他们以为最合适的的办法“成为”自我。这样一种基于宽容、接纳批评理念一旦引入教学, 课堂上每个学生由接受者转为批评者, 他们在批评的过程中将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真正实现美术鉴赏的“再创造”。

摘要:美术鉴赏离不开美术批评, 有鉴赏活动就应该有批评活动;每个欣赏者都可以成为一个批评者。将美术批评的引入美术鉴赏教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鉴赏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和批评者, 实现美术鉴赏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美术鉴赏,美术批评

参考文献

⑴沃尔夫、吉伊根.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⑵列维、史密斯.艺术教育:批评的重要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⑶钟启泉.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⑷钱初熹.美术鉴赏及其教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⑸杨先行.简谈美术欣赏的三种基本方法[J].中国美术教育, 2008, (4) .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 篇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棋的种类,能够用多种方式来制作棋、棋盘并进行游戏。

2、在活动中能够分工合作,能够对制作材料和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活动中了解棋文化,体会生活与艺术的统一,在游戏中增强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进行游戏棋的制作,创造性的制定与游戏棋相应的游戏规则。

教学方法:采用教师示范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示范,教师进行精讲。材料准备:学生准备橡皮泥、卡纸、塑料瓶、剪刀、胶水等工具,自己准备的棋,教师准备与棋类相关的材料,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综合导入)

1、播放视频《中国象棋玄幻之战》片段.(动画文件太大,传不上,点图片超链接可观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这里面讲的是哪一种棋?了解它是做什么用的吗?如何演变而来的?你会下象棋吗?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这样的一段动漫,让学生能更形象的理解象棋这样一种古老的棋种,并对象棋所内涵的传统的兵家的对弈思想有所了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你还了解哪些不同的棋?你会玩吗?

学生可以就自己所带的棋进行简单的展示回答,学生可以对棋的名字和玩法比较熟悉,而对棋的分类还不太了解,在学生展示完了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类总结,结合多媒体,以图片或者实物的展示加上简短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棋的特点。

象棋、围棋、跳棋、军棋、游戏棋

学生对于自己常玩的棋类游戏很熟悉,他们会很兴奋地向同学介绍自己所感兴趣的棋及玩法。教师要引导他们注意关注棋的造型特点和棋盘的特点。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棋,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游戏棋制作比赛,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制作的棋更具有创意性,哪个小组制作的棋更好玩。

二、议一议,做一做(材料探究)

学生观察一副完整的游戏棋,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很容易就能观察出是由棋子和棋盘两部分组成。这是棋类游戏的共性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棋类的个性特征,棋子的造型不同、数量不同、游戏的规则不同、棋盘的设计不同等。

明确了以上的内容后,以举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一副棋的制作过程。

1、棋子 以象棋为例,展示象棋棋子的不同造型,让学生了解对于棋子可以采用拟人或者拟物的方式来创作棋子,对于对抗类的棋游戏,可以采用对等的方式来制作两组数量相同的棋子。对于游戏棋来说,则可以做几个有区别的棋子,可以造型不同,也可以是颜色不同。

甲骨文象棋 珍稀鹦鹉象棋 长城立体象棋 石雕造像象棋

卡通棋子 橡皮泥棋子 综合材料做的棋子 LED灯棋子 冰块棋子

在制作棋子的时候,注意棋子的底部是平的,要考虑比例上大下小,棋子才能更稳定。

2、棋盘 引导学生注意在棋盘的设计上要考虑棋的规则的设定,这里可以多举几个例子,如象棋的基本规则是马走日,象走田等,棋盘的设计就是横平竖直的直线分割,而同学们最喜欢玩的飞行棋则是以骰子的方式来决定行走的点数,在前进的路上设立各种有趣的规则等,这样的棋盘就要活泼生动些,要最大可能的利用棋盘的空间可采用规则的通道式,或者不规则的等。

的实例来讲解。

(学生活动:讨论如何能在有限的棋盘制作卡纸上设计内容更加丰富的棋盘?可以从棋盘的形式上、棋盘的设计规则上)

3、对材料的研究,让学生对自己所带的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适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做什么样的造型?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尽量少讲,把探索的机会留给孩子们,鼓励他们有创意性的制作。

(学生活动:可以参照图片,自己带的材料适合做那种棋子?如何实现,还能不能有其他的材料来制作?)

4、在前三个阶段,学生以观察讨论为主,在这个阶段,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先设计出要制作的游戏棋的草图,然后根据草图进行棋的制作。

5、学生根据各组的方案草图,进行游戏棋的制作,注意强调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小组长根据方案进行分配,力争使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最大效率的完成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标准,并在黑板公示,鼓励各小组进行积极的有序的竞争。如纪律情况、分工情况、草图设计情况、工作效率情况等。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纪律问题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及时给以多角度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行为的规范。

三、评一评,玩一玩(展示拓展)

1、作品评述

在制作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的评述,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到两名代表,组成评审团队,在小组其他成员对作品展示介绍后,让学生评审员对作品进行评述,对于评述的标准,可以按照老师给的提示方向,如作品设计是否精美、作品是否具有可玩性、制作是否精细、是否有创意等,也可以是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见解。评选出最具有创意的作品、最好玩的作品、最精美的作品等。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但注意要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在学生评价有失偏颇的地方要及时给以纠正。

2、拓展训练

鼓励小组内玩一玩自己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网络棋类游戏,让学生代表操作玩一玩,并谈谈玩自己作品与电脑网络游戏的不同感受。

有的学生可能对传统的象棋、围棋比较有兴趣。教师也要给以引导,让学生在课下可以进行围棋、象棋比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部国产的动漫作品《围棋少年》,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推荐给学生。以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国产动漫的了解。

(学生活动:能不能利用电脑绘图的方式,或者利用一些现成的电脑软件,自己设计一则好玩的棋类游戏?或者在卡纸上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三、评价总结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5则范文下一篇:优秀日记 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