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的朋友教案(精选4篇)
1、尝试在多种情境下正确数数的方法,感知数量
2、在故事情境中体验和朋友一起游戏的愉悦心情
活动过程:
一、 认识故事中的任务,在捉迷藏的游戏中目测群数
1、 出示图片拉拉,认识朋友
――今天有个女孩来我们这里做客,她的名字叫丽丽,我们跟她打个招呼吧
2、 猜猜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猜猜看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的游戏你们玩过吗?怎么玩的?
3、 看看拉拉的朋友躲在什么地方?
――我们看看拉拉的朋友躲在什么地方?大树的什么地方,房子附近有吗?还有什么地方躲着丽丽的好朋友?可能有几个?一共有多少?
4、 尝试把找到的朋友数出来。
――你先数的哪里?我们把这些朋友找出来。刚才数到2,接着往下数,还有哪里躲着人?我们一共找到几个朋友?可以用几来表示?
小结:我们可以先数一边又多少人,再接着数另一边。
二。学习围合的数数方法,在操作中尝试10以内的点数
1、观察画面并进行点数,学习围合数数的方法。
――;丽丽和朋友围成一个圆圈,猜猜他们玩的什么游戏?(切西瓜)几个人在玩呢?你怎么数的?
――请你介绍你数数的方法
小结:这真是一个好办法,随便选一个小朋友开始往后数,在心里记住它,这样就不会重复数了。
2、幼儿个别操作,点数围成圈的小朋友并用数字表示。
――这里还有很多小朋友围成圆圈在做游戏,你们用这个方法试一试,数数有几个人在玩切西瓜。然后数字贴在中间。
二、 观察分析,利用线索对任务进行点数,感受两只鞋对应一个人的关系。
――他们把鞋子留在这里,他们又去玩什么游戏了?你能数的出小朋友几个出去玩了?两只鞋子为什么数1?
小结:一个人有2只脚,要穿一双鞋,所以要一双一双的数,原来看不到人的时候找到和他有关的东西也可以数数。
三、 在观察和思辨中,点数人物。
――观察丽丽和她的朋友合影照片,看看来了几个好朋友给她过生日?
――拉拉的朋友们已经等不及了要为她唱歌吹蜡烛,丽丽过几岁生日?我们一起来为她唱生日歌吧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2、知识与技能: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
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
教学难点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找朋友》歌曲录音。
(2)美术纸若干张。
2、学生准备:(1)自我介绍的内容。
(2)自己的作品(绘画、手工或准备演奏的乐曲)。(3)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或与家人的生活照。(4)自己制作的小名片若干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老师作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XX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道德与法治老师,我们以后会在一起学习,做各种有趣的游戏。你们遇到困难也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的,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
二、我认识的朋友多
我们来到学校这个新的环境上学已经一周多了,你能叫出同班同学的名字吗?(请一名同学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再请被叫到的同学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以此类推。)
三、课间活动:唱《找朋友》的歌曲 《找朋友》 找找找啊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找找找啊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找找找啊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找找找啊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四、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1、说说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干净、整洁,学习好,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同学。)
2、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要和他做朋友?(我们经常一起玩,我们在一起会互相帮助。)
3、说说你帮助过谁?哪个朋友帮助过你?
4、你有没有喜欢的老师和同学,为什么喜欢他?
五、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和一些同学。你们之间还不熟悉,想不想互相认识一下,成为新朋友?
启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相互认识,可以相互拍拍手、拉拉钩,成为新朋友。
六、准备资料交朋友
1、老师出示自己的名片给学生看,然后示范做名片,学生按老师的方法、步骤学做名片。
2、自己制作写有自己个人资料的小名片或精心准备一张绘画作品,一件手工,或演奏的乐曲等。
第二课时
一、请你记住我
1、展示自己的绘画或手工作品,或演奏乐曲以及其他自己的拿手项目,加深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
2、同学之间进行自我介绍(自己的姓名、特征、喜好及家庭等简单情况)。
3、找朋友:双手拿着自己的名片,找到朋友后相互交换名片。
4、与大家分享自己和家人的照片。
5、在书上记下同桌的名字和电话,相互认识。
6、唱儿歌
教唱儿歌: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二、做游戏,愉快地结识新朋友
1、看课本第6-9页 说说讲的什么?
2、老师讲解一下两个游戏:找朋友,网小鱼的游戏方法和规则,教唱网小鱼的儿歌。
3、游戏安全要求。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2-06-28
更多有关“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2012年专题——
设计意图:
我们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每月都开展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混龄活动的形式多样,如各区域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幼儿在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伙伴的过程中,表现出稳定的活动兴趣、平和而自然的交往方式,因此,我们在更多领域和范围内尝试混龄活动,以促进幼儿是社会性、认知等多方面能力的更好发展,远足活动也因此应运而生。
活动目标:
1、学习帮助、分享和感谢,提升与不同年龄幼儿交往的体验,增强理解他人、善于与人合作的意识。
2、进一步了解季节的变化,体验、表现夏天的美丽。
3、锻炼体能和自控能力。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老师:“今天,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哥哥姐姐和中小班的没弟弟妹妹一起到长泾公园去游玩,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请每个大班的哥哥姐姐与一位中班的弟弟妹妹、一个小班的弟弟妹妹拉起小手,小朋友要仔细看看拉的是谁,一定要记清楚了。(幼儿自愿结对)
(2)老师:“现在老师提一个要求,看谁记得最清楚:我们走在马路上时,好朋友的小手不能分开,看哪对好朋友小手拉的最紧。”“准备好了吗?出发。”
二、跳集体舞
到达长泾公园的一块空地,老师:“孩子们,我们能在这里做什么呢?”(集体跳邀请舞《找朋友》3——4遍之后,请幼儿休息一下)
三、玩游戏:钻洞洞
(1)老师:“我们来问问大班的哥哥姐姐,你们玩过钻山洞的游戏吗?
(2)老师:大班小朋友玩钻洞洞游戏,中小班的小朋友认真看。
(3)老师:“中、小班的小朋友看清楚了吗?”鼓励孩子用手臂做洞洞,用身体和脚做洞洞。
(4)请孩子们尝试做个大洞洞,能够让好朋友从这个洞洞中钻过。
四、欣赏美景
(1)老师:大班夏老师发现前面有更美丽的景色,我们去看一看。(提示好朋友拉好小手,到长泾公园中心广场)
(2)老师:这里真美丽,看看都有什么?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用什么办法给它记录下来?(引出绘画活动)
(3)老师:等会儿画的时候,大家可以自由组合。
(4)幼儿自由组合绘画创作。
五、结束活动
老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给身边的小朋友看一看,然后收好。
观察记录
(一)孩子们都非常快乐的积极地参与到了“钻洞洞”的游戏中。小班孩子比较喜欢模仿,利用这个特点就请了大班的哥哥姐姐做小老师,让孩子们在模仿哥哥姐姐基础上理解洞洞的含义并进行创造。在请大班孩子做洞洞的过程中,有个叫陆宇龙的孩子他先把身体弯曲成弓形,双手撑地做了个洞洞,接着他慢慢放开左手用右手支撑地面。当这个动作稳固后,他把左右手进行了互换,这个动作他劫持了一会,再接着他放下双手又尝试抬起一只脚,变成双手单脚的洞洞。好不容易完成动作,由于坚持不住,洞倒了。在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鼓励下又使他再次尝试。在“洞洞展示“这个游戏中,我们选择了孩子能坚持住的时间范围,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孩子们获得了快乐的体验。
观察记录
(二)在欣赏了公园的美景之后就要请孩子们合作画画了。这时只听到小班的蔡维嘉哭了起来,和他在一起的大班的哥哥马上关心地问她:“你为什么哭呀?”“我不会画荷花。”“你别哭了,我来教教你吧。”随后,这个大哥哥就耐心地教她学画荷花,一会儿维嘉就不哭了。很快就投入和哥哥一起“研究”起怎么画荷花了。再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姐姐在教着好朋友画亭子,有的手把手的和弟弟妹妹在一起涂色,也有的在示范给小伙伴看„„,好一幅大帮小的亲情画面,每个小朋友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快乐的表情。最值得高兴的是,虽然是大孩子教小孩子学习,但成功率还挺高呢,象刘祺、包紫蔚几个小朋友竟然涂色的时候很认真,这真是令我们没有想到的。在结束的时候,小班的包紫蔚等小朋友还嚷嚷着:“老师,我还想画。”最后活动在“哥哥姐姐再见”“弟弟妹妹再见”声中结束。
活动反思:
通过创设情境、实际任务,幼儿学会跟客人主动打招呼,会用适当的语言行为跟人商量着玩,当别人接受时,能从表情动作表示高兴。从而培养幼儿愿意运用这些方法,主动与人交流,并友好相处。
一、教学性情境
活动名称:交朋友
活动要求:让幼儿学会用友好的态度对待别人,当别人不接受自己时,会想办法让别人喜欢自己。
活动准备:木偶剧表演,课前学习表演《拉拉勾》。
活动指导:
(一)创设情境《哑巴老虎》,幼儿观察交流。
1.小动物们愿意和老虎威威交朋友吗?为什么?
2.老虎威威想了一个不说话的办法来跟小动物们交朋友,你们想一想不说法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可用表情、动作,好听的声音)(幼儿尝试)。
3. 除了用这些方法交朋友,还有什么好办法能交朋友?(幼儿商量,教师巡迥指导)。
4.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看看老虎威威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5.它终于交上了朋友,老虎威威是怎么交上朋友的?
(二)小结:关心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和你交朋友。
(三)游戏《拉拉勾》,体验交上朋友的快乐。(实践操作)
二、实务性活动
(一)具体内容
1.接待客人
2.外出作客
3.结伴游玩
4.打电话
(二)具体方法
1.时间:可利用节假日。
2.交往对象:成人、孩子(熟悉的、陌生的)。
3.鼓励幼儿在家里自己给老师打电话,并能找话题与老师交谈。
(三)活动重点:积累交流经验。
(四) 活动指导:
1.请爸爸、妈妈反馈活动情况。
2.幼儿完成任务,老师与他们个别交流。并加以鼓励。(你和谁一起玩的?玩得怎么样?为什么……)
三、分享交流活动
(一)活动要求:通过运用已经学会的适合的交往方式,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小朋友以后再次使用这些交往方法。
(二)活动准备:设置“借东西”的情境障碍:
1.老师正在上课,门关着;
2.我的老师不在;
3. 老师说:“哎呀,你们要借的东西我没有,在其他老师那里”;
4.老师正与别人谈话。
(三) 分享交流:
1.创设“借东西”的真实情境,从中观察孩子的反应。
(1)我想请小朋友帮忙,向其他老师借一些东西,谁愿意帮助我?
(2)我非常需要这些东西,请小朋友一定要想办法借到这些东西。
2.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进行交流讨论。
(1)你们是怎么借到东西的?(笑咪咪,有礼貌,不打扰别人……)
(2)你们在借东西时碰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实务性经验的联想,幼儿交流分享。
(1)今天我们学会借东西的本领,那么平时你们遇到事情是怎么与人打交道的?
(2)是不是也用过这些好方法呢?
4. 幼儿得到的体验:如果我们有事情,应该主动地告诉别人,让别人明白,看看别人是不是愿意帮忙,当别人给了我们帮助,我们要感谢别人。
【拉拉的朋友教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拉拉小手科学教案03-25
杜拉拉经典语录04-11
篮球拉拉队口号11-02
《警犬拉拉》读后感02-17
我是杜拉拉经典台词09-07
马拉拉联合国演讲12-26
拉拉队口号霸气幽默03-18
运动会拉拉队口号07-18
拔河比赛拉拉队幽默口号01-12
警犬拉拉中的好词好句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