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学计划范文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定教学计划范文(推荐12篇)

制定教学计划范文 篇1

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互相联系,互相融合的,是一个整体。但是,在教育的进程中,在具体的数学教育过程中,我们总是从学习具体的知识、训练具体的技能开始,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能力,发展意识。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是要重点关注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考虑过程与方法,适当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基本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编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整体性与层次性

所谓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就是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与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相一致。所谓层次性,就是这教学目标是个系统,它包括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是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课时目标与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之间具有包含的关系,课程目标是最高层次的概念,他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预期。课时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最为具体,微观到每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所以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是制定课时目标的依据。制定课堂目标其实就是把宏观的,不易操作和检测的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依据学情和教材分解为具体的、便于操作和检测的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准确。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仔细学习课程目标,熟悉总的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适当了解高考的需求,研读考试说明中相应的要求,并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课时目标。

如函数的单调性,他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在解决函数与不等式等有关问题时有着重要的应用,他出现在教材必修1中函数的性质一节与选修2-2(或1-2)中导数的应用一节中。在制定课堂目标时就要从整体上把握要求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层次性。

第一层次:注意到学生目前学过的初等函数不多,感性认识还不足,所以在必修一中可以把目标确定为“通过观察函数图像,体验增减函数的直观认识,再通过具体函数值的比较,以及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归纳出增减性的定义,并能利用定义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第二层次:在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进一步熟悉单调性的有关知识。

第三层次:在选修2-2(1-2)中利用导数进一步熟悉单调性的定义与应用,并能利用导数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而且还可以在此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最终达到课标的要求体现它的整体性。

2、全面性与规范性

所谓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就是指教学目标要全面,不仅要有知识目标,而且要有方法目标,过程目标以及经验目标;所谓教学目标的规范性,就是指教学目标中的行为主体的规范性。

因为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所以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即目标指向不是老师,而是学习者,即学生。以往我们习惯于采用的,“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都是不规范的,是不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例如,以前在均值定理这一节的教学目标通常写成:使学生掌握重要不等式和均值定理及其变形,能运用均值定理解决简单的函数求最值得问题。培养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很明显,这个教学目标就不规范,“使学生„„”的行为主体是老师,而不是学生。

3、准确性与灵活性

虽然课程标准是全国通用的,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之一,但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差异还是比较大的。面对不同的学生,如果使用相同的课堂目标,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目标的框架内,灵活制定课时目标,但是不能低于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还是以必修1中函数的单调性为例:

如果学生的基础一般,则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函数图像,体验增(减)函数的直观认识,再通过具体函数值的比较,以及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归纳出增(减)的定义,会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并能利用定义证明一些函数的单调性。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的,则可以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函数图像,体验增(减)函数的直观认识,再通过具体函数值的比较,以及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归纳出增(减)的定义,并能利用定义证明一些函数的单调性,并能求一些简单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

这样就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4、可测性与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应该着重说明学习者行为或能力上的变化,显然就是要求目标要具有可检测性,制定时要尽量使用含义明确的动词。在课程标准中,这样的行为动词有两类:一类是描述水平的行为动词如了解、理解、掌握等,也是描述过程的行为动词如经历、探索、体会等。其中第一类描述水平的行为动词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名词,他们反映的最终通过教学达到的水平,而不是某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有些内容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有可能达到要求,所以在制定课时目标时应尽量不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语,而是用下一层面的行为动词,如知道、能说出、表述、解释、归纳、会求、会推导、会证明等„„

如“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节

如果根据课程目标与学习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这样制定:(1)通过实际问题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2)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与意义,根据指数函数的图像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3)渗透具体到一般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则由于上述目标中使用的了解、理解、渗透等词语,而这些都是不可测的,上完课后对是否完成目标很难检测与评估,所以是不合适的。如果教学目标这样制定效果会更好一些:

(1)能叙述指数函数的定义,并能判断一些函数是不是指数函数。(2)会画出底数a取一些特殊值时指数函数的图像,能根据图像正确表述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单调性。

(3)会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一些数的大小。

作为课时目标,就是说要在一节课内达到的预期,所以不可能承载太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是不可能完成的。

制定教学计划范文 篇2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科整体的角度把握目标要求, 不能孤立地就学段、课时设计目标, 更不能与总目标相悖。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 结合学科整体要求, 使各课时教学目标之间有机地联系。

另外教学目标要求的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整体, 不能割裂开来。例如《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课的教学目标可制定为: (1) 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思想与一般步骤, 学会利用一次方程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技能) (2) 体验方程思想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3) 在与世界园艺博览会有关的实际问题情境中,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层次性原则

课程标准中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四个层次,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这种由浅到深的认知水平。另外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和达标差距, 按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 将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 或提高难度, 或降低要求;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实施分解, 设计坡度, 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习。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对于各层次学生都具有挑战性, 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各种机会, 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 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的每一分钟里都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 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例如《一次函数的图像》的过程方法目标可制定为: (1) 经历描点法绘制函数图像的过程, 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2)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探究活动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分布及其与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关系; (3) 通过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研究, 体会数形结合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相关的函数问题。

3. 可操作性原则

目标具体、可行, 才具有可操作性。要用可以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 这个动词必须指出一个动作, 应避免使用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的词。较为适应的词如“写出”“列举”“比较”“分类”“从几个项目中选出”等。例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有一个目标是“培养运动变化的观点”, 它是内在心理的变化, 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 只能列举一些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行为的例子, 通过对这些具体行为的观察, 来判断学生是否培养了运动变化的观点。可表述为: (1) 通过两圆在运动时, 两圆公共点的变化, 体会运动变化。 (2) 通过两圆在运动时, 两圆圆心距和半径之间关系的变化, 进一步体会运动变化。

二、教学目标制定的步骤

1. 吃透教材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深入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目的要求, 掌握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如教材《两圆的公切线》一节, 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两圆的公切线既是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 又是研究圆与圆位置关系时的一种常见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同时, 通过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进一步渗透应用意识。不论在培养学习方法上, 还是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通常情况下, 如果教学内容是数学事实, 教学目标的要求多为了解;教学内容为数学概念, 教学目标的要求多为理解;教学内容为数学原理, 教学目标要求多为掌握;如果教学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要求多为运用。这样,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教学目标的制定更易操作。

2. 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 与教学目标的要求有多少差距, 这样通过确定学生的具体情况, 将学习任务合理分解到教学目标的子项中, 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比较积极但不稳定, 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 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而初中学生认知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明显比小学生加强,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加强, 但水平还不高。学生认知水平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也是教学目标制定时所要认真考量的。

目标就是方向, 有了方向, 才可能进行有效劳动。教学目标的制定, 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 科学地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真正做到课堂上心中有目标, 手中有方法, 眼中有学生, 必定会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猩猩也懂得制定计划 篇3

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探察这些类人猿是否能够按计划使用工具,以便打开一个里面有食物的装置。在学会如何使用工具来得到食物之后,这些动物和工具被与那个包含食物的装置分隔开一段时间。结果,在许多次测试中,当类人猿回到放置食物装置的房间时,它们都随身带来了适合打开装置的工具。换句话说,它们都做到了有计划行事。

科学家们说,这些类人猿的有计划行事风格和人类是完全一样的。人类之所以为未来作打算,是因为人记住了此前错误行事的案例,接下来就得为以后做相同的事情做好准备。而这些类人猿在实验中的表现,显然符合上述特征。

有5头黑猩猩和5头倭黑猩猩参加了第一项实验。它们首先学习怎样使用合适的工具来获得装置中的食物。接着,它们有5分钟时间来让自己熟悉一系列的工具,其中包括两件有用的工具和六件不合适的工具。5分钟过去后,类人猿们被带到一间等候室,那八件工具也一同被带去。一小时后,它们被允许重返放着食物装置的房间。为得到食物,它们必须选择一件合适的工具并随身带去。结果,它们平均在每16次测试中有7次作出了正确选择。

只有一头黑猩猩和一头倭黑猩猩参加了第二项实验,但上述1小日口的时间间隔被延长至14小时。尽管在首次测试中两头类人猿都没有正确选择工具,但是那头黑猩猩却在接下来的11次测试中部选择了合适的工具,而那头倭黑猩猩也在此后的测试中取得了8次成功。

科学家指出,与鸟类筑巢不同的是,使用工具并不是一种本能行为。野生状态下的倭黑猩猩几乎根本不会使用工具,更不用说运输工具以备未来之需。而野生状态下的某些黑猩猩种群虽然懂得借助工具来获取食物.但也只是为了眼前的需要。如此看来,类人猿也能像人类那样学会为未来筹谋。

制定教学计划范文 篇4

高三学生如何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兵法上讲:谋动而后行。意思是做事情要成功,必须要有计划性,否则就会失败。同学们,在你们树立了一个远大的高考目标后,接着就应该制定一份详实的计划来保证目标的实现。

下面我想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制定计划的依据

1、依据学校特别是高三年级组和本班的教学计划来制定。因为我们的学习不能独立于学校、年级和班级教学的工作之外。所以个人的计划必须考虑学校、年级、班上的安排。

2、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是现有的学习状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状况,即心理学上所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制定的计划就能避免不切实际,半途而废。

3、考虑客观存在的条件。如学习的环境条件、父母能够提供的帮助、教师的辅导机会、家庭的经济条件、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等等。

二、计划的主要内容

1、有学习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科目标。

2、要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办法。譬如如何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做笔记、怎样完成作业、怎样安排复习、怎样做好错题集和典型题集、什么时间安排分析总结等等。

3、订一份学习时间表。以本班课表和学校作息时间表作依据,系统地、有重点地、巧妙地安排周一至周日的学习、休息、锻炼身体和其它事务。

4、保证和监督措施。用什么作保证按计划行事,怎样监督计划的执行,没做到怎么办。

三、计划的结构和形式

1、标题。写明时间和计划名称。

2、引言。说明制定计划的缘由目的。

3、正文。可以将一学期按照月考时间做学段,分为四至五个学段,分别列出每一学段的目标、措施和办法;也可以把一期分为半期和期末两段,分别制定两段的目标、措施和办法,总之,要从计划中看出进步,看出提高,而且是循序渐进,逼近最后目标。

4、监督和保证措施。

5、附表。计划后附一份精心研究制作的时间表。

四、制定计划的几个技巧

1、要留有余地。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制定计划时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变化,要有应急措施,以免计划经常被打乱,无法正常执行。

2、安排上最好前紧后松。俗语云;一早三光,一迟三慌。抓得早抓得紧,往往会主动赢得时间,回旋余地大;抓得晚抓得松,常常处于被动,处处受掣,时间使用上会捉襟见肘。

3、张弛有度。计划安排上要讲文武之道,文理搭配,脑体兼顾,劳逸结合十分重要。

4、重视时间的边角余料。古人有利用“三余”学习的佳话,今人有“我从不忽视五分钟”的名言,都说明零碎的时间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实践证明,大块时间的学习容易导致疲劳,而零碎时间的学习则能保持大脑的兴奋,两者的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5、重视薄弱学科的时间倾斜。特别是高三上期和下期前半段时间,正是补“跛”和扶“弱”的大好机会,安排上实行倾斜政策不能不考虑。

五、计划的执行和调整

制定好计划就要执行,否则就成了摆设,就是一纸空文。然而,实际生活中执行计划是很难的。要与懒惰作斗争,要与习惯作斗争,要与贪玩作斗争,要有毅力,要有坚强的意志,要耐得住寂寞,要淡泊宁静,才能严守规定,坚守时间,不为自己找借口,不允许例外。但是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变化的,我们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学习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策略,包括目标的调整,方法的调整,措施的充实完善等。所以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既要坚守不变,又要适时而变。

制定教学计划范文 篇5

我校制定八项规定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风,以优良党风带政风促校风,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改进作风的具体措施。

包括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禁以各种名义年终突击花钱;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不准超标准接待;严禁收受与行使职权、职务有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违反规定使用公车;严禁组织和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在经济实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中兼职或兼职取酬,以及从事有偿中介活动;严禁违反规定从事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活动等八项内容。

工作计划的制定学习计划的制定 篇6

工作计划的制定(学习计划的制定)

1.每日工作计划表 --列出当天必须完成的六项工作(通常指主要工作) --按其重要性及急迫程度排列先后次序 --对每项工作预定时间 --预留小量时间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2.(5Ws,’+2Hs’)计划表 5Ws’ 2Hs’ WHAT TO DO (做什么) HOWTO DO WHYTO DO(为什么做) HOW MUCH SPEND WHEN TODO(何时做) WHERE TO DO (何处做) WHO TO DO (谁人做)

如何制定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计划 篇7

凯兹博士和查德博士在《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中写道:“活动开始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收集学生对所选题目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全班建立一个共同的基础以便开展下一期的项目活动”。这里的“建立共同基础”就是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面对一个复杂的项目, 学生不可能“东一榔头, 西一棒槌”没有目的地进行, 而是需要有指导性的文件来引领学生。项目计划就是整个教学行动的“地图”。一个制定合理的计划能够使全体学生有的放矢, 步调基本一致地朝着既定教学目标有序、高效地前进, 相反, 一个不合理的计划会让教学活动陷入主次不分、低效、混乱的局面。所以“制订计划”是项目教学的基础工作。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 工作的重心应放在学生身上, 教师起辅助、引导的作用, 通过师生双方互相配合完成该项任务。概括起来, 师生分别要进行以下工作 (如图1) :

1 教师工作

1.1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项目

这项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即如何引起学生对项目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景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把抽象的项目任务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市场上的产品放在学生面前, 告诉大家, 我们也能生产出同样的物品,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明确自己将要面对的任务又觉得这个任务就在身边, 自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不会觉得它是多么的深奥, 不会产生畏难的情绪, 而且完成任务后能够大大激发起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 为今后项目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

1.2 教授关键知识

职业教育提倡“实践第一, 理论够用”。尽管理论知识是服务于实践技能的, 但它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应该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因此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不需要多么的全面系统, 它只需要保证学生在实践时够用、实用即可。这就要求教师打破某些教材按学科系统性编排的顺序, 提取前后几个章节相关的知识点, 并按照行动性逻辑关系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加工, 使其成为实用的“关键知识”, 把它作为学生实践操作时的“锦囊妙计”来运用。这样就不会使学生让过多的理论知识冲昏头脑, 也不会觉得头脑里一片空白, 操作时底气不足。教师要注意在教授关键知识时“有所为, 有所不为”:核心的知识必须阐述明白、安全教育必须要强调, 但有的内容有时应该有所保留, 要“点到为止”, 留给学生在查阅资料或实践过程中去发现, 去建构新的知识点。

1.3 制作引导文

当学生学习完关键知识, 分解项目, 形成具体任务落实到人之后, 他们肯定会发现, 自己目前所拥有的资料对于完成任务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进一步地去搜集、去完善。这个任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为相关的信息非常多, 如果不加以指导的话, 会使学生漫无目的地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 结果可能一番辛苦之后却找到一大堆没什么应用价值的东西, 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提前制定引导文交给学生。所谓引导文作就是由教师制定的学生自学纲要或配套的自学辅导材料, 一般是由一系列的问题或简单的提示组成。它的制定主要考虑:如何使学生能够主动、独立地去学习。教师要在脑子里细致地模拟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推测出学生可能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 在引导文里对这些问题不作直接的回答, 而是将答案隐藏在问题或提示中, 让学生按图索骥地去搜集相关的信息, 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保持了学生的独立性, 有利于建构新的知识点。例如:要学习片剂的质量检验方法, 在引导文里有一条:“见《中国药典》附录”。学生看到这句话, 通过正确的查阅方法很快就会在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中的“制剂通则”发现自己所需的资料。

1.4 审定计划

学生在制定好自己的详细计划之后, 教师要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因为, 尽管学生对自己的计划经过组内充分地讨论和修改了, 但由于能力的限制, 这份计划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存在缺漏、有的画蛇添足, 这些都是正常的。教师在提出修改意见时, 首先要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听取学生当初的想法, 再顺着他们的思路发展下去, 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然就接受了老师的建议, 也懂得如何去修改了。此外, 考虑到学校具备的教学条件以及评价总结标准的统一, 最终各组审定的计划要保证主体部分基本一致, 这样才能成为“全班共同的基础”。当然, 每组的计划也可以适当有所差别, 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2 学生工作

2.1 接受项目任务

当教师确定了教学项目之后, 需要把选定的这个项目介绍给学生, 使其明白自己将要做什么。在介绍项目的时候可以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呈现实物等方式, 特别是呈现实物, 它能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认识得比较全面。但学生此时多半只是感性认识, 所以在观察的同时要进行积极地思考, 迅速地将项目可能涉及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2.2 分组

项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但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 不可能依靠一个人来完成, 相反, 如果全班学生一起完成一个项目, 那么每个人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将会很有限, 也会缺少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所以, 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组织形式。分组前教师必须做教学对象的分析, 通过与班主任交流沟通, 调阅以前的成绩单等方法来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分组时, 学生自由组合, 教师进行个别调整, 调整时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学生的搭配、男女生的搭配、不同特长以及不同性格学生的搭配。一般根据工作任务量每组为3~5人, 最好不要超过8人。确定之后, 让小组成员选举组长, 组长的职责是负责本组各成员的任务分配、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还要定期向老师汇报自己团队的工作进展情况。分组之后教师要强调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

2.3 学习关键知识, 分解项目, 形成具体任务

尽管学习团队组织起来了, 但面对学习项目, 大家在头脑中可能只有散乱的、零星的一点认识。这时学生急需要对项目任务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为了摸清学生对项目认识水平的高低, 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先采用“头脑风暴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学习的对象——项目——进行自我表述, 说出与其相关的全部想法、感受, 来激发大家的“思想火花” (此时, 教师不做如何评判, 只需要静静地倾听、记录和观察) , 等“风暴”过后, 教师也基本上了解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接着就可以因势利导地进行关键知识的传授。这些知识对完成任务能起到支撑性的作用。学生学习完之后, 与之前相比, 必然对项目任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关键知识的指导下, 学生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 把一个复杂的项目任务分解成几个具体的“子任务”, 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 总结其中哪些知识点是自己已经掌握的, 哪些还比较生疏, 哪些还未接触过。这个过程可以采用“张贴板法”, 把全部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地划分, 为开展下一步工作做好铺垫。

2.4 搜集相关资料信息

在明确了自己已掌握的和未掌握的知识点之后, 在引导文的帮助下, 学生可以阅读现有的教材、参考资料, 也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校外图书馆、书店来查阅专业文献或报刊杂志, 也可以到微机房上网去搜索, 还可以到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去实地考察, 这样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去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向学生强调:视野可以放得宽一些, 但一定要着眼于实际生产。大家搜集资料是为了实施项目作准备, 不是简单地罗列理论知识, 注意要从理论知识向操作规程过渡。资料不一定是越多越好, 关键是能够“拿来能用”, 所以要重视实训基地的考察, 特别是对将要用到的设备的说明书、车间操作规程等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搜集到资料后学生或查漏补缺, 复习旧的知识;或更进一步, 初步了解实际生产的要求, 这样学生就逐步从书本向实践进行过渡。

此外, 还要提醒学生:成员之间、小组之间把所搜集到的资料要与他人共享, 大家共同探讨有关的问题,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阶段的工作能够使学生掌握一种快捷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促进成员之间团结协作, 强化团队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心理素质。这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5 制定详细的计划

学生在获取大量信息以后, 要进行信息整理与加工, 形成可执行的计划, 以便实施。此时可以采用讨论法, 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 特别是要阐述自己的分析过程。在讨论的同时, 不仅是发言者本人, 连同其他认真听的同学其实都是在构建新的知识点。因为讨论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所制定计划的质量, 并最终影响项目的实施过程, 而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也反应了他们每个人在前面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这是评定学生总成绩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要认真地倾听、细致地观察、详细地记录、偶尔可以作引导性的发言或提问。当然教师应注意把握讨论的过程要围绕项目这个中心展开, 不要跑题, 有时候并不是讲的最多的学生就一定是学习效果最好的, 发言少的学生就一定差, 关键是学生所阐述的想法“含金量”有多少, 是否利于项目的完成。对表现不积极的学生, 教师要分析其中的原因:是能力欠缺, 还是努力不够, 亦或是性格使然, 然后采取不同的措施, 促进学生深入地学习。

如果发现某些小组的计划仍然缺少一些重要的、支柱性的内容, 教师在提出建议后要求其继续进行补充搜集, 直至能够满足制定合理的计划所必需的条件为止。这样在教师已传授的关键知识和学生自己学习的新知识共同作用下, 学生能够制定出比较可行的项目计划, 同时他们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趋向全面的变化。

制定的计划是学生在以后完成各项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的执行性文件, 因此, 制定过程中学生要考虑全面周密, 注意每个细节, 如:实施过程有什么安全要求, 可能要用到什么工具、设备, 如何对其进行正确的操作, 成员间如何分工协作, 何时完成等等问题。在设置时间时, 注意各步骤的时间安排要有弹性, 适当预留一些机动时间, 以备应对各种设想之外的情况。不同的小组制定的计划肯定有差别, 教师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 没有必要搞“一刀切”, 可以适当留下一点“瑕疵”, 让学生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但这个“瑕疵”绝对不能影响学生安全。

参考文献

[1]Lilian G.Katz, Sylvia C.Chard, 胡美华 (译) .Engaging Children's Minds:The Project Approach[M]. (Second Edition)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27.

田径教学方案的制定 篇8

教学方案,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与学的程度。目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出现了部分体育教师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内涵、意义、特点和组织实施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了偏差。如何正确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怎样依据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怎样处理好几种关系,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达成目标,这样给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符合学生身体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的特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多样活泼的运动项目,而且要具有健身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较强的实效性的内容。特制定田径教学方案示例,以供参考。

示例一:正确评价个人身心潜能,选择适当的手段发展有氧耐力。

学习目标:正确评价个人身心潜能。

学习内容:定距跑。

学习步骤及说明:(1)规定跑距:男同学:800、1000、1500、2000米;女同学:600、800、1000、1200米。

(2)个人设定:各人选择跑距,并登记在册。

(3)开始练习:选择相同距离的同学可结伴练习,对坚持到达目的地的同学,以掌声鼓励。

(4)测量心率:测量定距跑结束时心率,跑后3分钟的心率。

(5)交流与讨论:定距跑的身心感受,跑距是否合适?心率状况分析,你身心潜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呢?(意志力、坚持到底、自尊自信、克服极点……)

示例二:在体育活动中增强自尊和自信。

学习目标:增强个人的自尊和自信。

学习内容:过障碍、“勇敢者的道路”。

学习步骤及说明:

(1)规定障碍场与器材(如跑过体操凳、钻过栏架、跳过跳箱和滚操垫)。

(2)学生自己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的道路”,障碍物顺序自定。

(3)第1次练习:各小组每人挑选一个最有把握的障碍物做尝试练习。

第2次练习:选择两个障碍做尝试练习。

第3次练习:选择三个障碍(留一个最困难的)做尝试练习。

第4次练习:越过四个障碍物。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和布置场地,获得心理上的准备与适应,并在不断克服障碍物的过程中,提高自尊和自信。在每个学生完成练习后,全体同学以掌声鼓励。

(4)障碍跑比赛

各组学生白行安排出场顺序,扮演各种角色(领头的、中间的、最后冲刺的……)。

(5)交流与讨论

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克服障碍物的合理方法,准确的判断,快速跑中节奏的控制,征服障碍物的勇气。练习增强自信,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取得与人交往合作的经验。

示列三:发展快速跑的能力,体验跑的乐趣。

学习目标:体验跑的乐趣。

学习内容:发展跑的步长或步频学习。

步骤与说明:

(1)各人在活动中动手量一量,你的步长有多少?

(2)根据资料:快速跑中的最大步长是身高的1.24倍,算一算想一想,你该发展步长还是步频?

(3)个人设定:发展步长的练习方法,发展步频的练习方法(制订出单元练习计划)。

(4)交流与讨论:怎样才能跑得快?步长与步频的关系?科学的锻炼方法。在练习和比赛中体验快速跑的乐趣。

示例四:发展弹跳力。

学习目标:发展跳跃能力学习内容:15米单足跳(左、右脚)计时学习。

步骤与说明:

(1)学生自愿结合5—6人为一组。

(2)练习:15米距离单足跳,左、右脚各X3次,用秒表计时并记录成绩。

(3)分工:学生轮流计取成绩、记录成绩。

(4)交流讨论:各人的最好成绩(用最少的时间)?两条腿练习的区别有多大?跳的频率受什么影响?快速蹬伸时肌肉感觉怎样?比一比,谁的下肢肌肉爆发力强?肌肉线条好?动作灵活、轻巧?发展弹跳力的方法有哪些?你能持之以恒地练习吗?

示例五:发展投掷能力,使身体健康、健壮、自信。

学习目标:身体健康、健壮有力,取得自信。

学习内容:各种方法投掷实心球。

学习步骤与说明:

(1)分组:6-8人一组,实心球6—8个。

(2)练习:选择投掷实心球的练习方法2—3种,练习的次数、组数由学生自行决定。

(3)交流讨论:练习方法有哪些?是否掌握了正确的用力顺序?你的身体强壮、肌肉发达吗?你经常采用哪些力量练习?你了解自己身体的肌肉吗?

(4)教师小结

如何制定教学计划 篇9

网址:http://gyqksiz.lyge.cn/ReadNews.asp?NewsID=556

教学计划,是预先拟订的教学工作的内容、步骤和方法,是对教学工作的总体谋划,统率着一个时间段的教学事务,有很强的计划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计划无疑应该是学生的发展规划。制定的计划具有现代教育科学的理念,教学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效避免盲目性、随意性。老师们如何在纷杂的教学工作中做到“胸中自有一盘棋”?

教学计划,它应该对教学工作有规范性、指导性,引领教师将眼光放得更宽广、长远一些,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还关注他们是如何掌握知识的;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还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注他们的“眼前”,还关注他们的“未来”。这样,教师就不会过分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成败”,而将关注点始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教学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动态生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微调”,但它的目标指向应该是不变的,切不可随意“偏离”甚至“推翻”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必备以下几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行动措施。

教材分析:⑴版本。⑵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⑶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 ⑴班级学生的基本状态(学生人数,男女生人数,学生来源及家庭基本状态)。

⑵学生原有基础分析。⑶学生能力的发展可能性分析。

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细化要求(如语文学科包括识字量、写字量,阅读、写作、综合实践的目标等)。⑵方法目标。即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示、培养、建立哪些学习方法(如识字朗读背诵、阅读理解的方法等)。⑶情意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如何有效制定教学计划 篇10

新的学期开始了,老师们如何在纷杂的教学工作中做到“胸中自有一盘棋”?开学之初必做的一件大事:拟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预先拟订的教学工作的内容、步骤和方法,是对教学工作的总体谋划,统率着一个时间段的教学事务,有很强的计划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计划无疑应该是学生的发展规划。制定的计划具有现代教育科学的理念,教学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效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就是教师研究的过程,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文本、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学情教情„„研究即教师学习的过程,他们在研究中思考、反思、锻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得到了成长,所以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历程。

教学计划,它应该对教学工作有规范性、指导性,引领教师将眼光放得更宽广、长远一些,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还关注他们是如何掌握知识的;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还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注他们的“眼前”,还关注他们的“未来”。这样,教师就不会过分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成败”,而将关注点始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教学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动态生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微调”,但它的目标指向应该是不变的,切不可随意“偏离”甚至“推翻”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必备以下几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行动措施。

教材分析 :⑴版本。⑵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⑶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 ⑴班级学生的基本状态(学生人数,男女生人数,学生来源及家庭基本状态)。⑵学生原有基础分析。⑶学生能力的发展可能性分析。

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细化要求(如语文学科包括识字量、写字量,阅读、写作、综合实践的目标等)。⑵方法目标。即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示、培养、建立哪些学习方法(如识字朗读背诵、阅读理解的方法等)。⑶情意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小学数学低中段,可提出“在他人指导下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等)

行动措施:⑴教学资源分析(除开教材资源以外的,与本期教学有关的实际资源,如家庭资源、图书室资源、网络资源等。⑵教学方法分析及教师自修安排。⑶实践活动安排。

如何制定股指期货交易计划 篇11

股指期货的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

制定股指期货交易计划的重要性

投资股指期货不同于投资股票, 投资股指期货所考虑的因素要比投资股票要多很多,不仅涉及到股指期货本身的市场状况,而且还涉及到标的股指和重要股指现货市场的市场状况, 涉及到指数权重股和活跃股的业绩和市场走势;不仅涉及到基本面, 而且还涉及到技术面、心理面等因素。

投资股指期货是采取部分保证金交易,收益和风险都因此被放大了。而且,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对客户的保证金采取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因此,对投资者的现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金是股指期货投资者得以在市场中生存的生命线。在期货交易中,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赚钱,而是要考虑生存,只有生存了,才有可能赚钱,而现金是生命线。

投资股指期货因为是采取每日无负债结算,因此,它不可能像投资股票一样可以无限期地套牢,甚至是无限期地被深度套牢。因此,对一个投资股指期货的投资者来说,在股指期货市场中,选择合适的买入和卖出点就显得十分重要。

境外早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商品期货交易中,有85%的商品期货投机者是亏损的,有10%的商品期货投机者打了平手,仅有5%的商品期货投机者是盈利的。但这并等于讲是5%的人赚了85%人的钱。事实上,从长期来看,这85%的亏损者并不是输在交易中,而是因为过于频繁的无效交易而输在佣金和手续费支付上。

期货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期货咨询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交易系统。但据统计,大多数的交易系统的准确率在50%左右,而一个期货市场的投资者要在长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当他在多次成功交易中所获得的利润大于其几次失败交易中所遭受的损失,而其总体利润为正时,而且其总体利润应当大于其支付的佣金和手续费。而那种想通过期货交易暴富的想法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现实的,有时候是相当危险的。

应该讲,许多交易系统还是相当不错的,许多投资建议也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不少期货投资者即使获取和认同这些交易系统发出的正确建议和信号,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仍然是输钱。这些输钱的期货投资者并不笨,也不缺乏信息,他们之所以输钱在于这些期货投机者在交易过程中没有严守纪律,没有去全面、仔细地去考察标的物以及影响标的物走势的所有因素,在交易中,因为没有周密的计划和铁的纪律,交易行为容易被个人的情绪变动所左右,因此,在交易中往往追涨杀跌,而当他们追涨杀跌的时候,往往是市场变盘的时候。

由于没有周密的计划和铁的纪律,投资者往往不能果断地获利了结和斩仓止损。特别是当亏损出现时,他们往往无视市场已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而一味寄希望于行情会有转机,结果却事与愿违,越亏越大。

交易过程中,个人的情绪极容易随盘面的变化而波动,而个人的情绪波动对交易的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当期货投机者在盘前手中持有现金时,其个人情绪相对会较为稳定和冷静。因此,在盘前制定交易计划就显得相对较为理智和科学。

交易计划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便于在交易后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盘前的分析是否准确,及时发现盘前哪些研究和分析还有欠缺,哪些因素或被高估了,又有哪些因素或被低估了等等。

有人也许会说,我尽管没有书面的交易计划,但我心中自有计划。但事实证明,心中的计划难以取代书面计划。心中的计划往往从人们的意志和意愿出发,而不是从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的角度出发,而且,书面计划考虑的问题远比心中的计划周全,还便于在盘中实施,也便于盘中总结。

如何制定股指期货的交易计划

一个完备的交易计划应该在计划中有一些纪律性的规定,如买入和卖出点位,加仓、斩仓、止损点位。有了这些纪律性的规定,投机者每天确定一个进出点位后,就基本没有必要整天盯着盘看个不停,整天盯着盘看往往使人的思维空间变得越来越窄小,而多出来的时间完全可以考虑市场中更广和更深的问题。

一个完备的交易计划应同时考虑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因素,任何偏废都是片面的,有时是危险的。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交易计划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总体部分:该部分主要是有关基本信息的介绍。如指数的名称、合约的月份、保证金、佣金,日期等。

2.股指期货的技术分析部分:分析的内容主要有趋势分析、K线图的阻力位和支撑位、形态、对成交量和未平仓合约数量的考察、超买或超卖情况等,最后有个对技术分析部分的总结。

3.现货指数的技术分析部分:该部分的分析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对目前市场中最重要指数的阻力位和支撑位、形态、趋势以及量能变化的研究和分析,如上证指数的最重要指数的阻力位和支撑位、形态、趋势,量能变化等。

二是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阻力位和支撑位、形态、趋势以及量能变化的研究和分析。如上证指数的最重要指数的阻力位和支撑位、形态、趋势,量能变化等。

三是股指成分股中的权重股和活跃股技术面的研究和分析,成分股中的权重股和活跃股的走势往往是指数的先行指标。

4.基本因素分析部分:基本因素涉及的面较广,常见的和股指期货市场密切相关的基本性因素包括经济周期因素、通胀因素、利率因素、货币供应量因素、GDP增长率、境外股票市场的情况等。

5.其他问题部分:这部分主要考察期货和现货间的“基差”及其变动、考察各指數间的差额及其变动。除此以外,就是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如恶劣的气候、战争、政府对价格的管制和对证券与期货市场政策的变化等。

6.总结部分:这部分可以说是整个交易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总结的因素不仅要有对近期因素的考察,还要有中长期因素的考察。总结部分的作用主要是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有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即把所有的有利因素放在左边,而把所有的不利因素放在右边。如果这些因素都在预期之中,那么,按此交易就有可能盈利,但如果这些因素出于预料之外,那么按此交易就有可能导致亏损,这要求交易者要么迅速获利了结要么迅速斩仓。

准确制定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篇12

一、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制定中的问题

研究表明,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了程度不仅与学生的成就存在密切的关系, 而且与学生学习的满意度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Cruickshank&Kennedy, 1986) 。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让学生“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但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导致出现以下问题:

1. 目标空泛

笼统、模糊的目标容易造成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偏离教学重点, 或是课堂重点不明确, 课堂评价无依据。

案例一:《牛津英语 (上教版) 》6B Module 1 City life Unit 3 Dragon Boat Festival教学目标

1.to learn the new words…

2. to use preposition phrase:with/without…

3. to develop the good habit of reading

首先, “learn”和“use”这样的词汇太笼统, 没有明确听、说、读、写具体的要求。教师无法确定在一堂课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是理解、模仿、听说还是简单的运用, 抑或是综合运用?教者自己模糊不清, 也就无法测量教学效果。笔者建议改为“听懂会说新单词……”和“The students can identify with and without”。

其次, “to develop the good habit of reading”并没有明确指出通过怎样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阅读技巧。笔者认为, 可改进为:The students learn to skim.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指明具体的思路。

2.目标单一或缺失

英语课程的价值在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因此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案例一中教师只设定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忽视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与文化意识方面的目标要求。这样容易使课堂变成单词与句型的机械操练, 不能体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何谈提高人文素养?

3.目标偏离

笔者听课中, 常常见到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正确认识, 导致课堂教学行为变得随意、盲目, 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有的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想面面俱到, 结果却什么都没抓到, 犯了贪多求全的毛病。还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任意拔高或是降低, 偏离主题。笔者曾听过一节课, 内容是《牛津英语 (上教版) 》6B Module 3 Unit 2 Sea water and rain water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本应该是通过阅读课文, 了解水的重要性, 而执教者却离开文本, 制定了“用When it is hot, it becomes clouds.这样的句子描述水循环系统”的目标。这样设计拔高了学习难度, 偏离了教学重点, 本末倒置, 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4. 主体错位

有的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训练学生用5~7句话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这样的句子。这些句子的主语仍然是教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明确体现这一点。笔者建议改为“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课文”和“能有条理地用5~7句话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二、制定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定位问题, 必须要有整体观, 综合考量影响教学目标确定的因素。一般来说, 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生英语学习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方面的基本要求。要落实课程标准, 就要做到“国家课标校本化”。因为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 是最低标准, 无论是发达的城市学校还是落后的农村学校, 都应该落实这一标准。而事实上, 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存在着差异。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教师要制定本校本班的具体标准, 力求做到国家课标校本化、班本化。

2. 在三维目标框架内确定教学目标的侧重点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我们不能把三维目标简化为一个平面的三类目标。尽管课程标准是按照这三个维度来陈述的, 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 但是教师不能一味机械地按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 而应该从整体上来思考, 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确定教学目标。

3. 研究教材, 立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不仅要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编者意图, 梳理清楚话题的设计、功能的运用、词汇的分布、语法的编排、技能的要求、策略与情感的渗透, 明确新的语言材料的语境与语用功能, 同时还要研读单元教材内容, 突出单元的主题。也就是说, 教师首先要知道本学期或是本单元的目标是什么, 这堂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再思考这堂课要具备什么样的语量、语境和语用基础以及学生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教师要通过全面考虑, 设计有层次的完整的教学目标,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4. 关注学生, 预设教学的底线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是预设的最低要求, 是教学效益的底线。教师要明确当这堂课结束时, 全体学生应该知道及能够做到什么, 一部分学生可以超越底线达到什么程度。要关注重点, 坚守底线, 否则教学就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

总之, 教师要基于《英语课程标准》, 结合教材内容、单元主题和学生的发展来确定教学目标。

三、准确制定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方法

书写规范的教学目标通常可以采用由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 (Armstrong Savage, 1983) 提出的ABCD目标陈述法。它包含4种类型的信息, 及对象、行为、条件和程度。

A对象 (audience)

行为主体是学生, 目标描述的应当是学生的行为, 即以“学生能……”开头,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省略“学生”, 以“能……”开头。书面上可以省略, 但是思想上要牢记,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教学目标是学生个人表现的测量标准。

B行为 (behavior)

行为动词是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行为, 即“学什么”。这也是教学目标表述中最重要的部分。常用的词语有背诵、辨别、了解、理解、喜欢、描述、改写、比较、发现、分析、抄写、解释等。例如:能准确运用“What do you like…?I like….He likes…”进行食物喜好的交流, 感知动词在一般现在时中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的变化, 归纳总结该语言规律。

C条件 (condition)

条件是指学生展示自己所掌握知识、技能或者态度的条件, 即“怎样学习”。例如“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课文”、“在板书的提示下复述课文”等。

D程度 (degree)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所能达到的最低标准, 即“学到什么程度”, 用以评价学习效果或表现。例如“能准确运用本课句型说3~5句话与同学交流课外生活”。这里的“说3句话”就是上文提到的学习的“底线”, 是全体学生的基本标准。“说5句话”就是超出“底线”的一部分学生可以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程度。

综上所述, 教学目标制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语言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评价。

下面是一个教学目标的案例, 供老师们参考。

案例二《牛津英语 (上教版) 》44A Module 2 Unit 2 How do you feel?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听说读写单词happy, sad, hungry, thirsty, full, have (=eat) , 认读单词afraid, angry, tired, 并能正确运用“I haveaskateboard.I am happy.”和“Are you happy?”这样的句子简单介绍自己的感觉并询问他人的感觉;能在原有介绍自己简单信息的基础上, 正确地写1~3句话介绍自己的情感。

(2) 在看图说话的讨论中, 积极参与活动, 感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转化, 体验语言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他人的表达, 做出合理应答。如他人说“I am hungry.”适时提出就餐邀请“A cake, please.”并用“No, thanks.”婉转表达拒绝。

总之,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学目标明确后, 我们才能思考如何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表现, 才能设计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这样小学英语教学才会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吴小玲.教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3]崔永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美) Donald R.Cruickshank, (美) Deborah L.Bainer, (美) Kim K.Metcalf.教学行为指导[M].时绮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培训资料下一篇:养兔子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