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精选8篇)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交通局认真履行爱国卫生工作委员部门责任,积极承担公路综合整治、运输市场秩序管理、创卫宣传、单位内部创建等创卫工作任务,另外还承担督促文化街社区创卫工作等方面工作内容。今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全面动员、周密组织、强力推进,在承担创卫工作任务重、工作头绪多、资金投入高的情况下,局党委在安排爱国卫生工作的同时,紧密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筹措资金,认真落实创卫工作标准;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不遗余力,保证爱国卫生及创卫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现将交通局爱国卫生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爱国卫生及创卫任务完成情况
一是道路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在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共挖补坑槽1856.2平方米,清运垃圾9564.6立方米,清理疏通边沟115680米,整修路肩边坡84622平方米,铲除路肩高草72195平方米,路树刷白3800棵,处理煤矿沉陷区裂缝150米,填筑煤矿沉陷区328平方米,处理水毁123立方米,拆除违法广告牌234处,清除堆积物75处,拆除洗车门市4个,拆除违法地磅2处,拆除违章建筑物15处、临时建筑17处,公路路况路貌整治成效明显,沿路群众反映良好。
二是街道景观创建进展顺利。我们在公路养护方面,建立健全各项养护管理制度,加大养护中修投资力度,积极对煤矿沉陷区的路况进行恢复。坚持开展养护目标考核与检查,做到日常性养护记录、养护巡查、路况评定等基础资料齐全。今年,交通局紧紧围绕创卫工作,配合市政府开展路产路权维护和路况集中整治活动,对因煤矿开展导致路基松动、路面损坏的地段进行集中整治;投资520万元对龙潭大桥进行整修;投资50万元对南环路南街段进行维护;投资223万元对王观路大修;投资9.6万元完成东柿路8公里双侧路肩培育16000平方米。干线公路好路率达89.17%,超年计划88.51%的0.67个百分点;县道好路率达70%,超过上级下达指标2个百分点。我们严格按照“四统一”的总体要求,紧扣“畅、洁、绿、美,安全、舒适”的标准,S321线创建“文明样板路”20公里,县道东柿路创建标准化路段8公里、王观路12公里,乡村道路创建60公里。拆除非法标志,规范制作指示牌35块,清洗、刷白、更新百米桩、警示桩4650个,更新砌筑路边石2230立方米,植树1800棵,全方位改善了我市道路整体环境形象。组织人员对我市道路标识桩、路沿石、桥栏杆进行清洗刷新,并做好长期保持。街道景观治理中,我们安排运管所组织人员对全市公交站牌、候车亭、农村客运招呼站等公共设施上的乱贴、乱画、小广告等进行清除,共清洗公交站牌、候车亭46个,农村客运招呼站70个,并按要求不间断进行保洁。对市区内损坏的候车亭及时整修,目前已全部整修完毕。
三是交通运输秩序整治到位。此项工作中,我们先后投资800万元,建成乡级客运站15个,乡间招呼站100个,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候车环境;对全市城乡公交站点站牌配套完善工作进行统一设计,努力做到规范、标准;调查调整公交线路途经站点,规划设立公交站牌,建设多级便民客运站点,使交通设施利用日趋合理。加大对违规车辆的查处力度,两年来共受理举报投诉65起,查处违规车辆393台,进一步净化了运输市场。制作创卫宣传标语,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在全市780台公交客车车内进行张贴,并派驻专人到各客运站点协助维护秩序,排队上车,文明乘车。组织安排稽查队对我市客车的车容、车貌进行监督检查,对车容车貌不符合创建标准的责令其立即整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市的对外形象。
四是爱国卫生宣传工作扎实有效。在宣传工作中,我们按照创卫工作要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工作。我们充分利用周二、五学习日时间,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共建美好幸福家园为主题,组织举行演讲比赛,选拔三名同志参加市比赛活动,综合成绩优秀,张丽同志荣获三等奖。今年,我们结合创卫工作进度,编写《创建动态》36期,板报12期,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活动,开展荣辱观教育、道德教育、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和健康意识;开展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为内容的“三和”活动,职工创卫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明显增强。
五是窗口单位爱国卫生及创卫效果明显。今年,在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创建任务的同时,我们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努力抓好窗口单位建设,打造窗口单位良好形象。投资600万元对客运中心站进行升级改造,已于五月份开工,现已完成基础硬件建设;长途汽车站投资200万元,对候车厅内外及后场地进行全面改造,经过整修的候车大厅具备宽敞、舒适、美观、实用等特点,已经投入施用,停车场改造基本完工;局机关投资40万元,对局综合办公楼进行外部改造,投资10万元进行了内墙粉刷及卫生间改造,卫生间达二类标准;运管所投资30万元,对所办公楼内墙粉刷改造;地管所投资10万元完成办公楼批白、卫生间改造、购置垃圾筒、地面硬化等工作;征稽所筹资5万元,硬化门前路面400平方米,清除堆积物10余吨,绿化美化280余平方;其他二级单位筹资硬化地面,增设体育器材,更新办公设施,种植花草,改造卫生间,进一步改善了机关的卫生环境和办公条件。局属各单位积极组织人员每周三次对单位卫生进行大扫除,建立卫生评比制度,单位内部卫生及周围环境达到卫生标准。
六是公共场所卫生常抓不懈。创卫工作中,公共场所的整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整体面貌。交通局领导十分重视行政范围内公共场所创卫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市内客运车站每天组织全站职工,对候车大厅、站前广场、后场地进行全方位清扫,确保站内外卫生干净整洁。投资4000元配备流动保洁车一辆,活动果皮箱一个,建造垃圾池三个。专门增加卫生保洁员7人,专(兼)职消杀员2人,负责对全站的卫生保洁和消毒灭杀工作。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健康教育、爱国卫生及各种病媒生物防治等内容,建立健康教育知识长廊和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效果良好。
七是督促社区创建工作得力。根据上级安排,我们交通局、公路局分别承担文化路社区和金凤路社区的创建督促工作。交通局在工作中想尽办法,投入资金,协调群众关系,充分调动居民创卫工作积极性,社区创卫工作有序开展。公路局筹措29万元完成500米卫生墙修建任务;对分包社区进行摸底排查并实行社区小组和机关科室分包。交通局根据市创建工作要求,协助文化路社区,督促相关单位,进行立面改造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相继完成长胜路5号院、交通局家属院、葡萄胡同、民康路60号院等社区改造工作任务。特别是长胜路5号院由于产权不明、住户复杂,交通局主动出资40万元维修下水道、硬化路面、粉刷外墙及楼梯间,社区环境有了根本性变化。
二、爱国卫生及创卫基础工作情况
(一)围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举办健康知识竞赛,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交通局领导班子集体能够正确贯彻上级的各项要求,专题研究交通系统的健康教育工作,作出了健康教育安排,要求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坚决贯彻,积极落实。今年是新密市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的关键一年。我们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努力开展宣传工作,使健康知识深入人心,效果明显。一是针对长期办公人员的健康状况开展“健脑养生八法”、“保持心理平衡十要决”、“健康生活常识”、“创建卫生城市标准”等培训内容,开展健康教育系列讲座。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健康教育和服务活动,利用宣传板、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健康知识,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印制了宣传单500份、印制宣传手册620份、健康知识宣传材料800余份,向交通系统干部职工及职工家属发放,使干部职工加强了保健意识,提高了卫生觉悟。三是进一步完善了“行动”的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检查评比标准》要求开展自评工作,并对2009年的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四是由交通局爱卫办、创建办主办开展了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亿万农民健康知识竞赛题库》为主要内容的“交通系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来自全系统各二级单位的9个代表队和各单位观众200多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办公室宣传组组长李绍光同志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适时举办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切实爱护自己并关爱他人健康,从而在全系统形成健康知识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紧抓“四害指标”,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2008,我局在市创建办、市爱卫会的指导下,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中心,深入开展了病媒生物防制各项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一是领导重视,宣传到位,做好思想发动。我局利用板报、宣传栏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以环境治理为主,组织局属各单位对环境进行大扫除,及时清理卫生死角的垃圾,严格做好除四害工作,大力除害,取得较明显的成绩。四害密度不断下降,控制和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病率,保证了单位干部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成立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到人,明确专人负责,精心组织,群策群力,密切配合,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二是开展专项活动,严格落实措施。
1、为做好夏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我们印发《新密市交通局关于开展夏季灭蚊、灭蝇、灭蟑活动的通知》(新密交[2008]67号文),确保蚊、蝇、蟑繁殖活动高峰期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净化环境卫生,防制疾病经四害传播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本次活动中,对公共场所、市内干线公路等人员流动密集地区、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和防制,效果良好。
2、为进一步巩固我局的除四害成果,控制四害密度,确保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我局加大季节除四害的工作力度,印发除四害方案,病媒生物防制活动通知。举办了除“四害”业务培训,共20多人参加培训,并且组织了社区组建的专业消杀队伍,在集中投药日中发挥了作用。
3、大力开展了以清除垃圾、粪便、积水等蚊蝇孳生地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突击整治工作,全面整治了环境卫生,清除了蟑螂卵和蟑迹。
4、加强道路的清扫、保洁管理,主干道清扫保洁率达100%,清理卫生死角。对所有卫生死角按地段分清责任,全面进行彻底清理。
5、加强垃圾清运管理。认真清除垃圾、余泥渣土,垃圾收集、清运及时,日产日清,户外环境整洁,做到无蚊、蝇孳生地,并搞好绿化美化。
6、以“讲文明树新风、迎奥运保健康”为主题,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宣传活动。今年7月,在交通系统启动迎奥运病媒生物防制集中宣传月活动;加强媒体宣传,统一编印除四害宣传资料,组织病媒生物防制知识测试,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除四害宣传。三是病媒生物防制软、硬件建设双管齐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环节必须坚守规范,工作内容必须与全市、交通系统各单位、单位内部协调一致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我们调整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市爱卫办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要求,与全市各单位统一行动,做好防制工作,建设毒饵洞、购置相关药物,建立防制档案,定期对二级单位投药、消杀进行安排,不定期进行督促整改,总体效果良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各项指标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三)紧密结合创卫目标,爱国卫生基础工作坚实稳固。爱国卫生基础工作是我们在上级专业部门指导下,长期坚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我们以资料档案为入手,以抓好工作落实为突破,以督促整改为手段,以查检评比为激励,系统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投入创卫工作,环境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此外,我们投资18万元完成郑少高速东引线、白寨收费站、客运中心站、长途汽车站大型创卫公益广告标语制作,并安装到位。交通系统成立爱国卫生活动、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长效机制,每年根据工作重点安排爱国卫生月活动、健康宣传活动、健康教育培训、控烟禁烟、杜绝烟草广告、夏季灭蚊等活动,各项工作年做到年初有计划安排,年底有总结评比,努力做好创卫基础工作。系统各单位共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14个(块),刊登健康教育知识72期,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完善,健康教育培训8次,系统各单位组织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98%以上;按照标准要求建立毒饵洞109个,培训专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人员23名,购置药物,坚持做到定期投放、喷洒,多次开展灭蚊、蝇等除四害工作,保证“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持续性开展。经过交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长期不懈努力,交通局、公路局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三、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组织。我们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常务副局长为副组长,其他副局长、各二级单位党政正职为成员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内分工明确便于抓好工作落实;每年下发《新密市交通局爱国卫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二级单位对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明确到人、责任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创卫工作纳入长期进行、重点管理工作范围。
二是宣传教育。宣传发动是创建取得实效的前提。我们坚持宣传引导先行的原则,做到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召开动员会,向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创建意义、创建目标、创建标准、创建要求和文明规范,真正使创建活动达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各单位按照规定在门口悬挂创建横幅20多幅,并按要求在规定地段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和创建宣传专栏8处(个)。利用简报,板报,客运站、收费站、征收大厅电子显示屏、客运中心站电子滚动式广告屏等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宣传创建工作,印发简报、办黑板报及时报道创建工作的情况,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是加强督查。为使创建工作不脱节、不虚设,长期坚持、良性发展,我们抽调专人设立了创建工作专项督查小组,局督查科人员切实加强交通系统文明创建工作重点部门、重点地段、重点目标进行督促检查,明确标准,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当场指出,下达“督查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后复检,有力促进了全系统创建工作开展。
四是突出重点。以道路环境集中整治创建工程、客运市场规范化管理创建工程、窗口单位文明创建工程、机关形象建设创建工程四项创建工程为重点,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地段特点和实际,把握关键,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加强专业指导,提升创建水平,确保创建效果。
五是严格考核。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每星期召开一次会议,每半月开展一次检查评比,检查情况在全系统通报。好的表扬,及时推广,差的批评,限期整改,强有力的推动了爱国卫生及创卫工作的开展。
四、问题建议
创卫工作是一项高投入的社会公益工作,在具体创卫工作中,市财政要给予足够资金保障;全市要建立健全创卫工作长效机制,做好全民动员,对乱帖乱画等不文明行为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确保持久坚持,巩固创卫成果。
五、下步打算
爱国卫生及创卫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各责任单位齐抓共管和广大职工积极支持和参与。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创建力度,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突出创建工作重点。今年交通系统创建重点放在客运场站建设、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标准化路段创建上。一是要争取早日完成市客运中心站升级一类站工程;二是要按照《新密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要求,督促各乡镇成立组织,落实养护队伍和经费,使农村公路达到畅通、洁静标准;三是要做好标准化路段创建工作。
2、强化各项制度建设。继续做到深化创建力度不减、宣传教育力度不减、监督检查力度不减、整改落实力度不减这“四个不减”。通过制度的实施,达到爱国卫生及创卫工作的有机结合。
3、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在实践中塑造、在管理中强化,在环境中熏陶。坚持不懈的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大力提升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
4、提高爱国卫生及创卫工作的覆盖率。把创卫工作覆盖到每个单位、每个职工、每个家庭、每个角落,是卫生创建工作的必然。只有使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到基层,才能不断夯实交通系统爱国卫生及创卫基础工程。
为全面促进双创工作开展, 力求在对阳江市的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 找出存在的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重点环境问题, 为阳江市双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1 阳江市环境保护现状
1.1 生态环境现状
“十一五”期末, 阳江市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50.37 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54.5%。生态创建活动进展良好, 阳春、阳西、阳东先后被评为省林业生态县。2013 年森林资源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2013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7.02%。比“十一五”期末上升2.52%。目前阳江市已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
阳江市城市环境质量维持在良好的水平。全年空气、水及声环境质量良好。根据阳江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 2013 年城区主要污染物日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363 天。PM10、SO2、NO2年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3 年阳江市市控河流监测断面、省控河流监测断面、入海河口水质断面、近海海域水质断面、饮用水源监测断面监测数据全部达标。2013 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7d B (A) ,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6.9d B (A) , 均达到标准要求。
1.2 生态环境防治现状
阳江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加强阳江市生态保护与农村环保工作。按照《阳江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2], 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1) 持续推进生态工业, 积极推进“工业进园、产业进区、集中生产、集中治污”产业发展战略。 (2) 加强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 打造生态文明。截止2013 年, 阳江市共成功创建生态示范区79 个, 其中省级生态示范村23 家和省级生态示范园2 家, 市级生态示范村53 家, 市级生态镇1 家。 (3) 重视林业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阳江市生态公益林面积202.93 万亩, 管护面积202.93 万亩, 管护率为100%。在加大林业建设力度的同时, 全面控制水土流失, 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退果还林, 加大“越地保护”造成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同时加强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加强矿山开采的生态监管。
1.3 污染防治现状
1.3.1 环保基础设施
2013 年阳江市已经建成12 座污水处理厂, 总污水处理能力为21.5×104t/d。2013 年阳江市市辖区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3 座,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7×104t, 市辖区已建成污水配套管网252.02km, 市辖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66.7%。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 奕垌垃圾综合处理场是目前市区唯一一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总面积35×104m2, 设计总库容量约335×104m3, 其中一期填埋区已停用封场, 二期填埋区设计库容113×104m3, 前期建设完成35×104m3。而医疗废物处置方面, 阳江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位于阳江市区东北方向距市区14km的奕垌垃圾处理场西北角, 厂区占地面积2640m2, 设计日处理量5t, 2013年处理阳江市医疗垃圾96.1161t。
另外, 阳江市有源工业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是阳江市唯一一家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 建设符合规范, 经营规模1000t/a, 主要处理阳江市工业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
1.3.2 污染防治现状
“十一五”期间, 阳江依法关闭了水泥、造纸、钢铁等33 家落后产能企业, 削减化学需氧量1596t, 二氧化硫2356t。“十二五”以来, 对广东万事达水产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分厂等29 家不达标的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了环境治理, 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强制关闭了15 家生产粘土实心红砖的落后企业。关停了包括春潭水泥有限公司、金同水泥厂在内的4 家立窑水泥企业共9 条立窑水泥生产线 (设备) , 淘汰落后产能90×104t。此外, 阳春市还关停工艺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小纸厂7 家。通过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促进了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提高了阳江市的污染防治水平。
2 存在问题
2.1 资源环境压力
2012~2015 年期间, 阳江市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期, 同时资源要素制约也将日趋明显。在拉动阳江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不仅需要保持土地、水和煤炭资源的供需平衡, 还需要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才能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
2.1.1 土地
根据《阳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4], 阳江市基本农田及耕地保护任务能按规划完成阶段性目标, 其中耕地开发任务已超额完成, 但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难以按目标完成。 (1) 任务重。至2015 年, 下达阳江市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规模为75207hm2, 为全市基本农田面积的45%。 (2) 资金投入不足。省的建设投资标准比较高, 且阳江市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无更多的资金投入。 (3) 优质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减少, 实现占优补优提升耕地等级成本大幅上升。
2.1.2 水资源
阳江市2013 年降水总量为221.15×108m3, 水资源总量为137.96×108m3。水资源比较丰富。2013 年总供水量为14.098×108m3, 单位GDP用水量为25.02t/ 万元, 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70.72t/ 万元。
随着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清洁生产、节水工程的推进, 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新鲜用水将趋于减少,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 农业用水将保持稳定。根据《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 “十二五”期间单位GDP用水量年均可降低13%。
2.2 环境保护压力
目前, 阳江市整体环境保护状况比较好, 根据阳江市未来的发展, 环境保护工作面对一定的压力, 主要表现在:
2.2.1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 城镇居民人口有所增加, 导致城市污水处理负荷增加, 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量增大, 同时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会导致尾气、噪声污染有所加重;
2.2.2 重点工业企业排放稳定达标, 目前部分企业未能实现达标排放, 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较少, 重金属污染防治起步较晚, 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整治工作, 对重点企业加强污染防治;
2.2.3 总量减排压力较大, 根据《阳江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5], “十二五”期间阳江市水污染物和废气污染物排放新增量很大。
“十二五”期间随着城市人口增长, 阳江市电力、水泥行业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工业煤耗大增, 以及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 废气和废水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剧增,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火电行业新增量较大以及阳江市机动车减排相对十分薄弱, 全市大气污染物NOx减排将面临较大压力。
3 建议及对策
3.1 健全环保机构, 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加强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以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 落实环保机构的职能、编制和经费等, 全面统筹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信息、环境宣教、环境应急等各个领域, 健全环保机构, 强化监管能力, 提升管理水平, 规范环保人员管理, 强化培训, 提高素质, 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为实现“双创”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3.2 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 强化环境管理手段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进一步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 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健全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机制;要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机制, 县区政府将环保投入列为本级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并逐年增加。重点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和环保监管能力的资金投入, 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
3.3 加强创模宣教引导, 推动全社会参与
巩固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 加强环境教育地方教材编写和使用, 依托“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 开展环境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环境教育活动, 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建设工作, 提高公众的生命文明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环保进党校”长效机制, 将生态环保知识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常规培训内容, 提高环保从业人员岗位技术培训质量。
4 结语
加快阳江市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是阳江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 也是阳江从生产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国家卫生城市”的文化基础。生态文明教育要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原则渗入到大众教育中, 使市民的知识、道德、政治、文化意识提升到人类生存战略上来, 从而促进全体公众的环境素质和环境意识的提高, 大力推进双创工作。
参考文献
[1]阳江市.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1.
[2]阳江市环保局.阳江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Z].2011.
[3]阳江市.阳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7-2020) [Z].2007.
[4]阳江市国土资源局.阳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Z].2013.
【关键词】健康教育 创建卫生城市 作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45-02
健康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和促进社会文明有重要意义,是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卫生状况、市容市貌与自身形象、市民健康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对我市的健康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健康教育已被各级政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我们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向社会公民及特定人群,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和卫生法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和卫生法律意识,倡导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公平环境,规范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创建卫生城市与各级领导重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 各级领导的健康意识,对健康促进的重视 和支持是创建卫生城市的关键。我市健康教育 工作者扎扎实实工作, 采取“ 主动出击”的办法,当好参谋,通过各种途径提供卫生信息,反映兄弟城市的“ 创卫”经验,强化领导的卫生意识,使领导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保证,为健康教育在创建卫生城市中奠定基石。
二、 健康教育促使部门配合、 群众参与创建卫生城市运动 。创建卫生城市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先生曾经说过,“ 人人参与是人人健康的先决条件” 。在创建卫生城市过程中,除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外,建立和健全了健康教育网络,市有健教所、各街道办有健教站,单位有健教科(组)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教育广大市民,使大家 形成共识。广安是我家,美化、净化靠大家。
我市创建卫生城市工作由市爱卫会和创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城管、工商、卫生、环保等职能部门配合,仅2010年整治城市“ 六乱”现象就取得 可喜成绩。共处理乱摆卖36.6 万多起,拆除违章建筑59宗,清理整顿大排挡323个,清理卫生死368 处,处理乱张贴4 3 3 0 处。2010年7月17日,我市还发生16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导致该市老城区和区市县76个乡镇(街道)的100万余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8.9亿元。 受灾严重,乱脏不堪。灾后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 全市各部门配合,军民齐动手,仅用半个多月清理了垃圾、 烂泥,恢复了市容市貌。
创建卫生城市是一个长期 而又艰巨的任务, 需要经常性和突击性相结合,城市管理和卫生宣传教育相结合。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人群,重点是学生和职业人群。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是创建卫生城市的基础。目前,我市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 100%,工人是一个特殊职业人群,我市率先在市区内开展健康教育,每一个作业区设有一个宣传栏,内容有劳动卫生,食品卫生等,每晚定时播放科普录像,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卫生知识水平,增强了健康意识。作业区安全作业,尽量减少“ 三废” 的排泄,以免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消除了城市公害。另外,也不能忽略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社区是城市的一部分,居民的卫生意识和道德修养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局部的卫生状况会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为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市健教所定期举办街道办健教人员培训班,参加学习共3 0人次。设立社区健康教育示范点,如我市的中桥社区,已取得初步成效,社区居民卫生行为大有改观。
我市在广安市电视台中心举办了创国卫、讲文明、树新风’健康知识电视大赛。通过健康知识电视大赛的开展,普及了健康保健和卫生防病知识,又推进了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同时隆重纪念了爱国卫生运动开展57周年,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健康教育与城市卫生管理相结合,保证备顶卫生指标完成
创建卫生城市必须实行健康教育与政治、经济、组织干预相结台。这就是说一个国家卫生城市要求组织科學管理, 市容环境卫生整洁优美,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显著,公共场所、 饮水卫生符合要求,食品行业卫生符合《 食品卫生法》 ,除“ 四害”工作成绩显著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必须靠宣传教育开路。我市爱国卫生工作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宗旨,以健康教育为动力,除结合世界卫生日 ”、“爱国卫生月”外,还利用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介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宣传活动。每晚定时通过电视播放全民动员,全民动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宣传口号,随时曝光不卫生习惯及卫生死角专题节目;通过报刊开展“广安人应培养哪些文明习惯等 活动,在市民中引起强烈的反映,加深了市民的卫生意识,动员全民参与搞好城市卫生运动,使市容市貌大有改观。除“ 四害”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广安市继续 保持“ 无鼠害”称号,城区鼠密度控制在标准 范围内,无鼠害城镇继续巩固,出现一批灭鼠先进镇。经常性与突击性相结合,大搞城市卫生,清除“ 三害”( 蚊、 蝇、 蟑螂) 孽生地,用药物喷杀成虫、幼虫,降低“ 三害” 密度,我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搞城市道路、环卫设施、园林绿化、排污设施以及公厕等市政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使道路硬底化,绿化覆盖率、城市排水排污能力和垃圾、粪便清运及无害化处理能力逐年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上去了,管理也要跟上,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否则,也是纸上谈兵。在完善城市管理的基础上,教育群众,自觉述守管理制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的成功创建,我市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建立各系统、各单位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延平,吴玉珍,陈晓东,周明浩,史祖民;卫生城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年04期
[2]史祖民,李延平,陈晓东,吴玉珍,周明浩,郦书通,田增喜;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江苏卫生保健;2000年04期
[3]李文豪;试论健康教育在创建我市卫生城市中的作用《中国健康教育》;1998年02期
根据市、区创建卫生城市文件精神及创卫办工作要求,20**年区档案局全面落实创卫工作各项指标,夯实创卫工作任务,特制定20**年创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区创卫工作精神,遵循“创卫为了群众,创卫依靠群众,创卫服务群众,让群众普遍享受到创卫成果”的原则,全面开展创建工作。
二、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创卫工作各项指标任务;建立健全创卫工作台帐,确保检查验收达标。
三、工作内容
健全创卫工作领导机构。成立由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和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处理日常事务工作。制定计划,明确责任,落实任务,逗硬考核,做到工作运行有轨迹,软件资料齐全。
制定《健康教育规划》和《健康教育汇编》并下发,力争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疾病预防、营养卫生等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达100%。
加强除“四害”工作。完善防鼠、防蝇、防蚊、防虫设施,铲除“四害”孳生场所,使“四害”密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加强信息发布和报道工作。加强创卫工作的宣传力度,各科、室、中心要紧跟创卫工作进度,分阶段分领域侧重工作,打造亮点,宣传引导,达到实效。
四、工作措施
提高认识。全局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将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我局20**年工作重点,抓实抓好。充分发挥“创卫”工作领导
小组作用,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办落实,健全各项创建工作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细则,明确分工和职责,保证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坚持标准。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新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和监督管理办法》,逐条理解标准内容,对照标准,摸清底数,找出目前我局创卫现状同标准的差距,并列出工作重点和经费投入预算,排出、季度、月度计划与工作进度表。继续坚持与社区合作,共创、共管辖区,确保干净卫生。
加强宣传。进一步加大创建卫生城市工作的宣传力度。把创卫宣传推进到社区,重点加强创建意义及创建目标的宣传,使社区消除消极抵抗情绪,增强创卫意识,提高创建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卫生城市的创建工作中来,营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良好社会氛围。
自1990年始,我市的创卫工作就开始起步,经过几年的努力,1994年获得全国卫生城市进步奖,1999年在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我市获得了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的光荣称号。在此之后,贵阳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坚持从贵阳实际出发,不断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创卫工作先进经验,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容市貌、增强市民卫生意识为突破口,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市民文明卫生素质。
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巩固创卫成果,健全长效机制,以“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大力整治环境脏乱现象,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㈠加强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一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市爱国卫生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解决重大问题,各区、各相关部门把创卫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创卫。二是健全机构。及时调整和充实市爱卫会成员,由市长担任市爱卫会主任,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任委员,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市、区爱卫会均设置爱卫会办公室,有相应编制和人员,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经费、办公用房、交通工具等。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强化了贵阳市“创卫办”的职能,由袁周市长亲自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创卫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等工作。三是制定方案。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制订了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按照部门职责将各项创建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责任。与此同时还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谁主管,谁负责”和“纠建并举、综合管理”的原则,明确了市、区、街道在创卫工作中的管理责任,提升了城市卫生管理水平。
㈡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动员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讲文明、讲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城、郊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开课率达到100%,通过“小手牵大手”的形式促进了学生家长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为强化居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我市在加强社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健康教育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贵阳电视台开设了《健康全接触》栏目每晚播出,贵阳人民广播电台也开设了卫生健康栏目,广泛宣传创建卫生城市的要求和健康保健知识。市爱卫办会同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以卫生防病、农村改水、改厕、创建卫生村寨为重点,利用多种形式对社区和农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城乡社区、村寨人群普遍接受了各级疾控机构为主要业务指导的预防肠道传染病、结核病、艾滋病、计免接种、禽流感以及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知识宣传。二是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发挥各种传媒的作用,在电视、广播和报纸上开设“卫生曝光台”等专题栏目,对环境卫生整治、“五小”行业卫生整治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进行全面报道,通过设置“回声壁”对群众反应的问题进行跟踪报道,促进问题的彻底解决。并在城区主要道口设置创卫公益宣传广告牌匾,营造了全市浓厚的创卫氛围。
㈢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和管理
结合我市开展的“整脏治乱”专项行动,近几年来,我市实施了户外广告牌匾专项整治活动,夜市摊点占道经营取缔规范活动,“野广告”集中清理整治行动、建筑工地规范化管理等专项整治行动,现已进入规范化和长效管理阶段。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通过“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的有力推动,以实施“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和“白改黑”五大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抓手,我市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美化建设力度,实行清扫保洁弹性工作制度,加大城区主次干道、社区院落、城郊结合部、绿化带、广场等部位的清扫保洁力度,不断完善果皮箱、垃圾站等环卫设施,在全市形成新一轮的环境卫生整治热潮,几年来,实施并完成了“一环两路”临街楼体外墙清洗、喷涂、改造专项工作和广告牌匾专项整治、“野广告”专项整治,对不符合要求和破旧、脏烂、有碍观瞻、影响市容美观和交通安全的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进行了规范整改和拆除,把瑞金路、延安路打造成为了户外广告、门头牌匾整治示范街,把中华路打造成为了户外广告和亮丽工程相结合的精品街。加强了建筑工地管理,实行文明施工,围场作业,禁止渣土外运车辆污染道路,杜绝噪声污染。加强了对各类饮食摊点的规范管理,对市西路等人员聚集地或商业繁华地段进出口的卫生及秩序的监管,取缔城区主次干道、广场周边占道经营行为,通过一系列环境卫生整治,我市城乡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在公厕卫生整治活动中,针对我市公共厕所一度存在的脏、臭现象严重的问题,自2007年8月开始,由市政府和爱卫办牵头,市容环卫、卫生监督、林业绿化、旅游等多部门联合行动,针对全市范围内的环卫公厕、餐饮、公共场所单位和景区景点的各类对外开放公共厕所进行专项整治。制定了《贵阳市公共厕所卫生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部门职责,统一了整治标准,部署了具体任务。通过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两年多来,共督检各类公厕1万余所(次),对1452所公厕进行了整改,全市公厕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2008年,贵阳市城区900余座环卫公厕取消收费,向公众免费开放。为了确保公厕卫生状况不倒退、不滑坡,我市继续加大公厕卫生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健全了公厕管理制度,逐步实施公厕管理日查制度,加强对公厕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卫生状况达不到要求的公厕立即进行整改,对管理工作不到位的进行处罚,对设施破损的立即进行完善,全市所有公厕基本达到了标识标牌醒目、设施完善、干净卫生,无脏臭现象。在交通秩序整治活动中,进一步加大对行车秩序、停车秩序、行人秩序的治理。全面实施路口精确化管理,逐步推行路段单向交通组织,实施高峰期车辆“快出慢进”,努力清除公交站点“动态瓶颈”,进一步完善隔离护栏、流动电子警察车、交通标志标识等设施,加大了交通宣传力度等,使中心城区交通逐步好转。针对贵阳市区停车难的问题,市政府于2008年9月开始实施了依法清理整治被挪用室内停车场工作,经摸底调查,全市400多个室内停车场中有107个被挪作他用,目前,有南港房开、振华科技大厦、鸿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贵州达安房开蟠桃园等48个被挪用的室内停车场清理整治完毕,相继恢复使用,对尚未恢复使用的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整改恢复或缴纳异地建设费后实施异地建设。今年市政府还制定出台了《贵阳市停车场(库)管理办法》,为我市停车场的管理提供了依据,为缓解停车难,清除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提供了保障。针对贵阳市中心城区较为猖獗的非法客运“黑车”、“两的”现象,贵阳市公安、武警、城管、运管等多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之内查处“黑车”436辆,收缴非法营运摩的3000余台,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秩序、平安的社会环境。在窗口部位整治活动中,与各客运车站签订“整脏治乱”责任书,对客车站、第一服务车站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树立好窗口形象。对火车站、体育馆长途车站等窗口部位周边环境卫生、占道经营、散发野广告、公厕等脏乱现象进行清理整顿。与省体育馆协商,规范了火车站长途客运车站的经营行为,在去年投入资金110万元将其由原来的马路市场调整至省体育馆场地内经营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投入68万元实施了封闭管理。在占道夜市清理工作中,为了提升贵阳市城市整体形象、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利用率,增强城市软实力,2007年5月贵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妥善解决临时占道百货夜市的历史遗留问题,清退城中心区临时占道百货夜市的决定。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位于贵阳市主城区的延安路、瑞金路、神奇路、都司路的2180户临时占道百货夜市摊位的清退工作顺利完成,有力地促进了贵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全面深入推进。2008年,在总结清退占道百货夜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下合群路饮食夜市长期形成的烟熏迷雾、供水供电排水管线等设施老化和脏乱差严重的问题,经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力实施,以“十统一”(即统一餐车炉具、统一餐桌座椅、统一摊位招牌、统一设置摊棚、统一油烟净化、统一污水排放、统一垃圾容器、统一供水供电、统一人员着装、统一佩证上岗)为整治要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原170个摊位进行规范整治,使下合群路饮食夜市达到了规范亮丽、整洁有序的目的,为全市打造了一条靓丽的特色风味小吃夜市风景线,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在强化市民教育活动中,结合3月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4月份的爱国卫生月活动、畅通工程宣传教育活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在市民中广泛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和市民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充分利用市民学校、新闻媒体、户外广告牌、车体广告、社区宣传栏、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市民对创卫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使之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组织开展“满意在贵州、文明在贵阳”、“四进社区”、“交通安全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使市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通过一系列专项整治,贵阳市城区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员,加强了市政设施的日常维护管养,车行道、人行道、下水道设施和路灯等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维护标准要求,路灯亮化率达到98%以上。建成区清扫保洁制度落实,主要街道实行全天候保洁,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弹性工作制的实施杜绝了卫生空档的出现。大路机械化清扫或高压冲水率达到20%以上,垃圾、粪便基本能密闭化收集运输。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7.8%,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㈣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近几年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以“节能减排”为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开展了以“两湖一库”(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南明河流域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我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环境治理取得新的进展,环境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环境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社会环境意识普遍增强,在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得到控制。我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81%,空气API指数平均值为69,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为93.54%以上;通过加强“两湖一库”和南明河流域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了96.14%,饮用水水质总体优良;不断推广使用煤气、液化气和电热等清洁能源,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8.5%以上,全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99.22%;我市城区范围(不含一市、三县)在建的金阳二期、三期、新庄和小河二期污水处理厂年底完工使用,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0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为55.8分贝,几年来均稳定控制在60 dB(A)以内。三年来,我市境内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㈤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
一是强化管理,整治“五小”行业。“五小”行业(小美容美发店、小歌舞厅、小洗浴室、小旅馆、小网吧等)的卫生管理是国家卫生城市考核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我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五小”行业点多面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整治工作难度较大,为此,我市近年来重点加强了监督执法力度,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卫生管理实施计划,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五小”行业卫生状况明显好转。认真贯彻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加强美容美发店、歌舞厅、洗浴室、旅馆等公共场所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制订下发《贵阳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方案》,并根据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执法专项整治项目的要求,制定了公共场所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传染病报告制度,对辖区289家各类公共场所进行了卫生监督,监督覆盖率达100%。同时,每年都组织力量开展多次公共场所单位和食品卫生的专项整治,对旅游景点、旅游接待宾馆、各种娱乐休闲场所进行重点监督检查。二是强化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生活饮用水督查方案》和《贵阳市学校、村镇、工地自备生活饮用水督查方案》,针对《贵阳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贵州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条例》召开专门的宣传贯彻培训会,认真对生活饮用水、桶装水、单位自备水和农村井水水质卫生状况开展监督检查,监督抽检率达100%,保护了群众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同时,我市还加大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展农村饮水水质监测,建立了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督三级网络,在乡镇卫生院设立卫生监督科,重点对农村自抽水和二次供水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食品安全监督力度 开展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酒类生产流通、贯彻落实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打击非法行医、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整顿、不合格化妆品查处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全市共派出卫生监督员14606人(次),出动车辆4160台(次);共检查农贸市场1128个(次),经营户23248户(次);食品超市、商场4187个(次),食品加工企业3368户(次);宾馆饭店2874个(次),大中型药店334户(次),美容美发店2355户(次),饮食摊点23943户(次),饮用水单位487个(次)。重点整治地点174个,重点整治单位2841个,重点整治产品544种。案件查处5起,限期整改452户,取缔无证食品生产经营点87户,查处不合格产品92个,收缴销毁过期假冒伪劣食品4233公斤,收缴食品生产加工用具89件,案值约28万余元。
㈦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了《重要节庆活动及“黄金周”期间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针对今年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全市医疗卫生部门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机制,完善防控措施,把工作重点放到强化预防措施、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减少疫情危害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健全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医疗机构门诊日志齐全,全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加强医院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的规范化管理,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加强计划免疫工作,重点防控免疫规划针对的传染病,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和监测力度,严格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全市“单苗”、“四苗”及乙脑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5%,安全注射率100%,有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5%以上。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100%。
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加强卫生应急三网建设。制定下发《关于建立贵阳市卫生应急协调网络组织的通知》(筑卫疾控〔2007〕79号),建立了“贵阳市卫生应急专家咨询网络”、“市县两级卫生应急专兼职人员网络”和“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专兼职人员网络”。为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做到沉着应战、万无一失,市卫生局每年都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对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系统的应急指挥、疫情报告、医疗救治等能力进行检验,查找了薄弱环节,完善了处置措施。
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预防保健,制定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鼠疫防治项目、流感监测与防治项目、狂犬病防治项目、SARS、人禽流感防治项目的“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各类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截至今年9月份全市无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81.5/10万,较前三年平均水平(350.87/10万)下降19.77%,未发生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
㈧开展以灭鼠、蚊、蝇、蟑螂为主要内容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坚持开展每年春、秋两季灭鼠和季节性灭蚊、蝇、蟑螂活动,在防治工作中,坚持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制定《贵阳市灭鼠技术实施方案》、《贵阳市灭蚊、蝇、蟑螂技术实施方案》,举办培训班对“除四害”工作进行安排,结合“整脏治乱”工作,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室内外杂物,重点对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减少有害生物孳生场所。
按规定要求开展“四害”监测工作。按照《贵阳市鼠、蚊、蝇、蟑螂监测工作方案》,对监测工作的方法、监测要求以及各区、市、县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监测资料的汇总上报等工作进行了明确。市疾控中心在监测工作中履行了组织和技术指导的职责,并对全市的监测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和分析,各区、市、县能够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定时、定点逐月进行监测并按时上报监测资料,为掌握我市“四害”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和密度变化等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在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完善重点单位防鼠设施的基础上,每年市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50余万元,用于购置“四害”防制药品及器械。其中,在灭鼠工作中,采取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采购的方式,通过现场适口性试验和实验室毒杀试验,选择出适口性和毒杀效果最好的灭鼠毒饵作为灭鼠用药,为提高灭杀效果提供了保证。在灭鼠投药中,各区、市、县按照“条块结合、部门协调”的要求,注重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特别是各级疾控、卫监部门的作用,并结合各自实际,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取得较好成绩。每年6月下旬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还开展统一灭蟑螂和灭蚊、蝇工作,在整治餐饮单位厨房设施和垃圾、积水的基础上,采取药物滞留喷洒的方式,通过对垃圾中转站、集贸市场、食品加工和餐饮行业等蚊、蝇、蟑螂密度较高的场所进行重点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蚊、蝇、蟑螂密度。近几年来,贵阳市鼠密度控制在3%以内(粉迹法),重点单位防鼠设施合格率96%以上;蟑螂侵害率控制在3%以内,其中大蠊密度控制在3只/间,小蠊密度控制在5只/间;室内外各种积水中蚊幼虫阳性率不超过3%;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蝇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三倍以内。
㈨加强单位和社区卫生管理
开展“全民动手、整脏治乱、共建和谐卫生环境”为主题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以创建和巩固单位(社区)卫生达标活动和健康教育示范社区活动为有效载体,在市、区(市、县)爱卫办的精心组织和单位、社区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组织清理暴露垃圾、卫生死角、污水外溢、乱堆杂物、违章搭建、乱贴乱画乱挂和“野广告”,规范小区内商业门面、小市场、摊点的经营行为,治理家畜、家禽、宠物敞养,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完善为民、便民、利民措施,发动居民开展周末大扫除等,强力开展楼群院落、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完成了贵山城市花园等80个小区院落的整治工作。使小区院落基本达到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温馨舒适、安全文明的新型宜居文明小区标准。此外,还加强了对单位食堂规范化管理力度,完善防鼠、防蝇、防尘设施,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消除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各单位和社区采取出宣传栏、更换橱窗、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高了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自觉性。
㈩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卫生管理
按照日常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城郊结合部的整治,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城郊结合部的管理机制。重点完成了东山出路口和三桥西出路口、蟠桃宫、二戈寨、富源路、园林路、青山小区、花果园后街的暴露垃圾的清除。共清运垃圾4892吨,拆除违法建筑3000平方米,清理、整治各类占道经营513个。清除了金马街等地段长期存在的卫生死角问题300余处,清运暴露积存垃圾27314余吨,清除乱贴乱画37.6万余处,并采取集中整治、设卡守点以及路面巡查的方式,共查处工地渣土污染60处。
二、存在的薄弱环节 虽然我市创卫工作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我们也深知我市城市卫生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㈠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尚有一定差距。多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目前城区内部分路段仍然存在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站数量不足,果皮箱、垃圾箱数量少,损毁较多,布局不够合理以及公共厕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标准偏低的情况。
㈡“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环境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几年来,我市加强了“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卫生整治力度,环卫保洁工作纳入市政保洁范围,“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状况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环卫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加上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对环境卫生保洁工作也带来较大困难。
㈢农贸市场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由于我市部分农贸市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外来经营人员相对较多,经营者依法经营观念、环境卫生意识有待提高,导致部分农贸市场及周边乱摆卖和环境卫生问题不时出现反弹。
㈣部分“五小”行业店铺卫生状况时有反复。客观来看,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市“五小”行业卫生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由于贵阳市的“五小”行业店铺数量多、规模小,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偏低,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心理等,在管理中体现出难度大、成效慢、问题多的情况,部分“五小”行业店铺卫生状况时有反复。
㈤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市民健康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待改进,例如一些市民喜欢吃现宰杀的活禽以及夜市烧烤、流动摊点和路边大排挡的食品,一方面为不规范经营的摊点提供了市场,加大了管理难度;另一方面也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三、下步主要工作措施
针对我市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深层次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强化意识,鼓足干劲,始终保持良好创建氛围。我们将继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重视创卫的意识,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站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高度,全方位提升市民文明卫生意识,培育人人关心创卫,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卫的浓厚的创建氛围。
㈡持之以恒,认真查找并整改存在的问题。按照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关于创卫工作“差距就是重点”的要求,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从深层次查找差距,重点完善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果皮箱等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城郊结合部和农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持之以恒地抓好“五小”行业卫生管理,全面规范“五小”行业经营行为。
㈢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城市卫生状况长期向好。坚持爱国卫生运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坚持推进“整脏治乱”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整合各种宣传资源,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实行属地管理,充分调动街道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坚持环境卫生多级、多部门综合整治,协同执法的方式,完善“条块结合,互相协作,职权互补”的创卫工作协作机制,促进我市创卫工作不断推向深入,确保城市卫生状况不断改善,为市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国发66号)精神,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科学指导”的工作方针,以促进城乡环境卫生改善和人民身心健康为宗旨,以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卫生问题为重点,以双城双创为载体,加快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建设美丽、整洁、宜居的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做出贡献。
(二)创建原则。坚持政府领导、统筹部署、部门协作的原则,在全市掀起一场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创建热潮;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双城双创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地区、各系统,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突出重点、整治难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力量,以点带面解决薄弱环节以及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三)创建目标。通过开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双城双创活动,城市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卫生管理与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生态与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提升,我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我市健康城市建设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和健康人群建设和谐发展,沈阳市跻身成为环境宜居、社会和谐、人群健康的国家健康示范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一)提高爱国卫生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地方各级政府对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健全爱国卫生组织体系,加快推进各级爱卫会和爱卫办机构人员、办公条件等配置满足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卫生创建、病媒生物防制、农村改水改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各项爱国卫生活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畅通建议、投诉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提高群众对卫生状况的满意率。
(二)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健全健康教育网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在各大媒体、公共场所等设置健康教育宣传内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制度,完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积极鼓励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合理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活动,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继续巩固和深化四类场所无烟环境创建成果,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
(三)营造整洁健康的市容环境。优化城市布局形态,加强城市道路、环卫、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垃圾、污水、粪便的收集、运输和集中(无害化)处理能力,科学合理布局生活垃圾运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完善城市功能照明设施。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加强城区街路、水面、岸坡等地清扫保洁,坚决整治城市“占道经营”,“乱贴画、乱搭建、乱堆放”等行为;加强城区绿化、美化工作,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确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标准要求。推行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分类处理;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各类市场;加强全市建筑工地和待建工地的监督管理,确保符合《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加强社区、单位、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综合规范化管理,促进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整体提升。
(四)打造良好生态宜居环境。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开展城市抑尘、绿色交通、大气监控预警等环境空气治理工程,加大对秸秆焚烧的治理和管控力度,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治理,开展城乡小流域水体治理,大力整治污水沟渠,努力改善城乡亲水环境。规范医疗废弃物管理,加大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监督,完善处理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五)提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开展公共场所监督量化分级工作,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建设,加大对五小行业、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的卫生执法监督力度,提高我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开展健康学校建设活动,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教育活动,切实保障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在全市餐饮服务性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严格落实清洗消毒制度和牲畜屠宰卫生检疫程序。开展饮用水安全全过程监管,定期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检测和评估工作,确保饮用水水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七)优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机制,积极防治传染病、慢性病和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按期完成重点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要求,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大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科学布局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资源。提高儿童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严格临床用血管理,加大对建成区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非法医疗广告的查处力度。
(八)规范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建立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病媒生物防控机制,制定以孳生地治理和药物消杀相结合的防制措施,定期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开展病媒生物监测调查,确保建成区鼠、蚊、蝇、蟑螂的密度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要求。
三、保障措施
双城双创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创建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亲自抓落实,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本系统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领导分工包干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实行目标管理。要完善创建工作机构,建立工作考核和通报制度,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和问责制。
(二)强化宣传,广泛发动。宣传部门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教育阵地,在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双城双创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使人民群众理解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真正成为双城双创工作的不竭动力。
(三)强化督查,严格问责。要建立多层次的督查考核评比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畅通群众、社会、舆论监督渠道,开展经常性检查评比,建立健全创建工作责任追究制,引入激励机制,制定奖惩措施,确保创建工作政令畅通、行动统一、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把创建工作纳入督查督办范畴,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近年来, 随着潜江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活动的深入开展, 周围优美的环境让王先生改变了生活习惯。现在的双休日, 王先生形成了固定的作息习惯:先带儿子到曹禺公园“泡”氧吧, 然后再去打一会儿羽毛球, 锻炼身体。穿行在这座城里, 犹如游在一座大公园里。
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让潜江市市民普遍感受到了城市的变化, 透过这生命的绿色、幸福的景致, 我们听到的是潜江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铿锵脚步, 看到的是潜江市构建“天蓝、地绿、水静”的精美画卷。
绿色之家园
未来的潜江, 不应是一个只拥有钢筋水泥丛林的城市, 而应当是一个绿树成荫、天蓝地净、鸟语花香、宜居乐居型的城市。这既是潜江人民的期待, 也是潜江市住建委努力的方向。
该市住建委主任黄振林曾经强调, 一个城市靓丽不靓丽, 除了建筑是否精美之外, 关键还要看园林绿化水平。要继续加大绿化力度,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让潜江天蓝地净、鸟语花香, 让老百姓“随时都可以深呼吸”。他指出, 一座现代化城市, 一定是公共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幸福宜居之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是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契机, 也是加快建设宜居城市的有效抓手。如今, 潜江人应该围绕山水环抱的独特自然风貌, 着力书写“城在青山绿水间, 人在鸟语花香中”的城市新篇章。
每日傍晚, 已退休的刘老师必携着老伴, 步行至水杉公园, 走在林荫中, 享受着周围的湖光山色, 刘老师惬意地说:“这几年, 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我每天都能享受杭州西湖一般的山水环境。”
这一切的改变, 来自于市委、市政府、潜江市住建委以及潜江人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 近年来, 该市全面实施新城增绿、老城创绿工程, 先后投入建设资金6.2亿元,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前所未有的投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园林绿化建设, 着力延伸城市绿色脉络, 拓展城市绿化立体空间, 形成“大绿绕城”的生态屏障。这一方水域, 这一片绿意, 褪去了城市的喧嚣, 滋润着潜江人民的心田。
绿是城之生机, 城市之肺。返湾湖、冯家湖、白露湖、张家湖恰似明镜, 镶嵌市域, 辉映出城市的魅力与神韵;潜江森林公园、水杉公园, 似一条宽阔的风景带, 无处不展示着绿色风情;让老城区市民推门见绿, 500米见园。在这座城市中, 绿是主色调, 是永不褪色的风景……抬头见绿、起步闻香, 绿随路至、人到景到, 悄然中, 潜江已变成了一座大公园。
生态之画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潜江市已成为湖北省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曹禺故里、江汉油城、水乡园林、龙虾之乡”产生的极强的链条辐射带动效应, 使潜江成为一方投资热土, 许多客商把目光投向了潜江。
然而, 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是, 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 多年来, 潜江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绿化、美化和城市对外形象仍处于落后地位。这样的城市形象让一些投资者望而止步。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 始终把“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以水为源、以绿为体、以文为魂, 亲水造绿、依水造景、借水造势, 做足、做精、做深“水”品牌、“绿”品质、“文”品位, 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品的“生态潜江”。
新的目标, 是机遇, 也是挑战;新的起点, 是希望, 更是责任。“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共建潜江美好家园。”潜江全市上下打响了一场造绿、护绿、爱绿的战斗。
坚持先谋划, 早规划, 围绕城市发展定位, 突出水乡园林和绿色生态, 高起点编制《潜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4-2020) 》, 构筑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绿化系统, 全力打造“城在绿中、绿在水中、人在园中”的城市生态体系。同时, 还坚持高起点建设, 依水补绿, 对河渠实施清淤拓宽、驳岸护坡、辅以植被、完善休闲设施等工程。坚持一路一景、因路造景, 大力实施道路绿化提档工程, 庭院绿化工程。在这个过程中, 全市没有旁观者, 没有局外人, 全市各相关责任单位纷纷行动起来,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热潮。
目前, 该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分别达到36.87%、32.31%、10.02平方米。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称号。绿色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潜江的知名度、美誉度, 已经成为潜江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转型发展的一张“烫金名片”。
文化之名城
一木不成林, 百花方为春。
在打造潜江这座大公园时, 除却秀美的山水风光之外, 更多的是紧扣“文化生态名城”这一立体画卷, 手握“临川之笔”, 描绘出潜江市千年的文明积淀, 展现其独特的城市品质。
该市始终坚持把城市历史文化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 通过文化挖掘、文化展示、文化传承、文化创新, 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创建品位。
晨曦中, “梅苑”上, 曹禺大剧院, 这座建筑外形犹如一本展开的书, 自然之梅与人文之梅交相辉映, 在初阳中熠熠生辉, 加上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 “中国戏剧之都”建设初具模型。
余晖中, 有着“天下第一台”的龙湾遗址章华台迎来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在这里, 你不仅可以到古楚湖游船采莲、桃花园、小龙虾养殖基地、农业采摘园, 你还可以通过放鹰台遗址、黄罗岗遗址等, 领略到潜江楚文化的魅力, 置身于此, 仿佛进入战国争雄岁月。
而兴隆枢纽水利工程景观旅游区与三峡大坝、丹江口水库形成湖北水利旅游的“铁三角”, 已经成为中国中部极具特色且不可复制的水利文化旅游名胜区。同时, 返湾湖风景区、田关岛生态休闲度假区、借粮湖农庄风景旅游区, 成了“文化潜江”的重要载体, 也是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生态园林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公园、广场、小游园, 绿意盎然, 一幅环环相扣的精美生态画卷展现在了人们眼前。
除此之外, 为了让潜江这座城市绿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让碧水、蓝天、绿地萦绕在百姓身边,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让老百姓共享创园带来的成果。在这项社会系统工程的创园期间, 潜江处处体现出浓浓的共建情怀。
市容提升工程:按照“洁、绿、亮、畅、美、智”的要求, 集中开展渣土运输专项整治、市容秩序综合整治, 道路广场的卫生亮化, 让条条街道焕然一新;
休闲景点工程:高标准改造森林公园、水杉公园、曹禺公园等休闲景点, 与民同乐;
路网畅通工程, 打通“断头路, 改造丁字路, 形成环行网, 完善城市路网结构, 方便市民出行;
专业市场工程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 规范经营行为, 提高了市容整体水平;
住房保障工程里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周围的休闲设施……无不诉说着我市创园的为民情怀;
供水供气工程:水厂升级改造, 累计开发天然气居民用户8万余户, 城区燃气普及率为86%;
污水垃圾处理工程里的河道整治、除污清淤, 使全市建成区主要河道基本达到可饮用水标准……
现代芜湖是一个加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上世纪90年代初,芜湖成为国家沿江开放城市,被确立为皖江开发开放的龙头,芜湖港对外籍轮船开放,随后相继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8个省级开发区,我们抓住机遇,全力推进芜湖发展。
近年来芜湖经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十一五”前4年年均增长15擂%。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2亿元,总量由上世纪90年代全省第九位上升到第二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32美元,列中部非省会城市第三位。芜湖以占全省2.4%的国土面积、3.4%的人口,创造了全省9%的地区生产总值、9.5%的财政收入。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6:62.7:32.7,工业居主导地位。形成了三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以奇瑞为龙头,带动300多家零部件企业。奇瑞公司1997年成立,目前已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发动机和4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去年乘用车产销量突破50万辆,产值291亿元,跃居安徽省工业企业第二位,成为中国第一个乘用车产销量累计突破200万辆的自主品牌。材料产业以海螺、新兴铸管、鑫科材料、精诚铜业为代表。海螺集团水泥产能超过一亿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塑料型材产能60万吨,居世界第一。铸管产能120万吨,居全国第一。铜加工能力30万吨,居全国第三。电子电器产业以美的、日立为代表,家用空调器产能超过800万台,居全国第三。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72.1%。财政收入14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4亿元,分别增长19.3%、2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1亿元,增长46.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747元和6738元,增长12.1%和9.8%。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芜湖被中央列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的全国18个典型地区。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呈现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1亿元,同比增长18.1%。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1亿元,增长29.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4.5亿元,增长40.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1亿元,增长19.7%;实现财政收入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9亿元,分别增长36.6%和39.8%;实现进出口总额8.5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5.2亿美元,增长59.6%。
当前,芜湖被确定为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安徽省合芜湖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中心城市,我们将着力实施自主创新、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创业富民、统筹城乡、东向发展六大战略,努力把芜湖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大城市。
自2008年3月,芜湖市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以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省知识产权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及补充意见的要求,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动力,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抓手,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知识产权创造,充分发挥科技和知识产权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龙头企业带动、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相互融合、知识产权支撑支柱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鲜明特色,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我市连续4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09年,-市辖三县四区全部通过科技进步考核,其中芜湖县、繁昌县和弋江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
两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着力优化知识产权工作环境。
芜湖市委、市政府科学把握发展大势,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力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一是加强创建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14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统筹和协调。将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解决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全市经济、科技等会议都要专门部署知识产权工作,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具体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各区县按照市政府统一要求,也加强了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市知识产权局建设,在其他部门压缩公用经费、从严审批车辆购置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了知识产权工作经费,增配了执法车和相关硬件设施,改善了知识产权工作条件。市辖三县四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全部建立。引导和支持重点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全市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保证了组织、人员、经费和工作“四落实”。
三是完善配套政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芜湖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的意见》,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责任部门。2008年市委1号文件出台《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把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工程列为全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五大工程之一。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资助国家、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和奖励专利代理机构、县区专利申请的政策,率先建立了专利申请纳入县区政府目标考核制度。2008年调整后的发明专利进入初审资助4000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授权分别资助2000元、1500元,专利申请资助额度为当时全省之首,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2008年,我市建立了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出台了Ⅸ芜湖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专利申请、促进专利申请的县区和代理机构、国家和省试点示范企业、发明专利的产业化项目,财政给予资
金支持。繁昌县6个镇全部出台了专利申请资助政策,是全省唯一所有乡镇都出台资助政策的县。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在推进试验区建设中,把促进知识产权工作列入重要内容,出台了激励专利申请、创品牌、创名牌等政策措施。2008年以来,每年都把专利申请工作纳入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目标,市知识产权局作为市委考核组成员参加年终考核工作。在市工业企业“小巨人”培育工程评选、民营企业评选评优和科技奖励评审中,将专利等知识产权工作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的目标导向作用。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2008年以来,市、区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将知识产权资金支出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全市知识产权财政投入呈现高速增长。全市专利资助、奖励等支出由2007年的59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422万元,2009年达到840万元,是创建前2007年的14倍多,年均增幅达277.3%。
不断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意识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重点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一是强化各级领导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2008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邀请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司马维野司长来芜湖作了“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形势和任务”的专题报告,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等4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市政府分管市长参加了中组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2008年全国市长知识产权培训班学习,连续2次参加了全国知识产权市长论坛。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全部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省知识产权局举办的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班。2008年以来,市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人为市委党校各类主体班学员,作知识产权专题报告4场次,市人保局把知识产权教程列在了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二是加大面向社会的宣传培训力度。两年来,市知识产权局、工商、质监、版权、司法等部门利用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纪念“3·15”消费者权益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发送宣传手机短信1万多条,向企业和有关单位增发专刊资料2000多份,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宣传文章或电视报道80多篇次。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20场次,参加培训企业200多家、参训人员8000余人次。
不断强化创造运用,着力培育知识产权企业主体地位
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成为我市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一是知识产权创造取得历史性突破。2008年、2009年,专利请量分别为3267件、4679件,年均增长72%,自2007年以来连续3年申请量居全省第一,市辖三县连续2年进入全省专利申请量十强县,其中2009年位居全省前三强。在专利申请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专利申请质量也大幅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比重从2007年的24.8%增长到2009年的28.4%,分别高干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3个和1.2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分别为1006件、2695件,年均增长96%,2009年专利授权量首次位居全省第一;国际专利申请新增68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累计分别达11742件和5699件。驰名商标新增2件,比创建前增加一倍,达到4件;省著名商标新增46件,达到76件,年均增长20%;申请注册各类商标3100多件,新增“南陵大米”地理标志商标1件,填补了我市地理标志商标的空白。全国名牌新增5个,实现零的突破;省名牌新增23个,总数达到51个,年均增长30%;南陵凤丹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原产地保护,填补了我市原产地保护产品的空白,软件著作权登记新增62件,比创建前增长了6.5倍。
二是知识产权运用取得了新突破。专利信息运用进一步拓展,专利检索在研究开发中的应用面进一步扩大。一批重大专利技术实现转化和产业化。两年多来省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的专利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59.7亿元,实现利税26.46亿元。奇瑞公司2008年以来知识产权许可、转让、作价入股收益达15亿元,实现了中方以知识产权入股与欧美企业合资的历史性突破。
三是企业的知识产权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和光伏产业、节能环保、生物药业、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以促进自主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着力提高企业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培育了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2009年企业申请专利2961件,占全市申请总量的67.6%,居全省第一位,比全国平均水平搞高22.7%个百分点;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材料三大支柱产业专利申请量为3010件,占全市申请总量的68.5%。目前,我市拥有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7家、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7家、市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30家。省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数居全省第一。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奇瑞公司,连续3年专利申请量突破千件,申请量高居全国企业专利申请量的第7位、民族品牌汽车制造企业第一位,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两年来,上海、江苏、辽宁、贵州、山东等省市100多家知名企业来奇瑞公司参观交流知识产权工作,奇瑞为推动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去年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已申报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2009年该所申请专利突破百件,累计专利申请量已达15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3件,占总量的47%;累计专利授权量62件,其中发明专利18件(国防8件)。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鑫龙电器、神剑新材料凭借自主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分别于2009年9月和2010年3月成功上市。
不断强化执法管理,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我们坚持把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日常执法与专项执法有机结合起来,高度重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一是加强行政执法。进一步加强全市知识产权系统执法队伍建设,拥有执法人员17名,配备执法车和相应硬件设施。开通了“12330”知识产权投诉电话,受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知识咨询、侵权举报投诉。市知识产权部门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集中开展了“雷雨”、“天网”专项行动4次,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检查大型商场(店)20多个,检查食品、药品、小家电等商品1.5万多件,对200多件专利产品进行了核查,对10多件假冒专利和专利标注不规范商品作出撤柜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立案5件,结案3件,实现零的突破。市
工商部门2008年以来查处商标假冒及侵权案件160多件,没收侵权物品6800多件(套),有力保护了商标权利人的利益。市文化(版权)等部门出台了专项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深入开展打击侵权盗版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非法出版物案件,努力建立打盗维权的长效管理机制,在整顿和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文化、新闻出版部门出动执法人员20000余人次,开展联合执法、集中行动37次,检查印刷复制企业、音像出版物批零单位等各类市场、门店46000多家,查办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160多次,取缔流动摊点、无证照经营单位60多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2.6万多盘(册),查缴非法印刷制品1.5万多册。
二是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公安、检察机关保持对制售假冒商品打击的高压态势,依法查处假冒名牌烟酒案4起、起诉7人;市中级法院依法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20件,约占全省法院审理的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的三分之一。
不断强化服务机制,着力提升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方面大力支持本市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成为全省最具实力、全省评级最高的两家代理机构之一;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北京、深圳、合肥等外地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来我市开展代理服务业务。目前,全市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共有14家,服务人员达94人。建设了芜湖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为全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专利信启、服务,已于中心建立服务节点的重点企业单位达9家。市知识产权局与安徽师范大学正在谋划共建芜湖市知识产权研究培训中心,努力构建知识产权研究和人才培训基地。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录06-19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知识12-03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相关知识07-22
街道办事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07-03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11-08
创建和谐国家卫生城市的倡议书10-31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指导会上的讲话10-27
黄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10-31
区教育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资料建档清单06-14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总结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