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语文课作文(共15篇)
这是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沈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大叠的作文本,然后扫视了一下同学,最后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改别人的作文。”教室里立刻议论纷纷,有人说:“改作文?这明明是老师的事嘛!”有人说:“叫我们同学改同学的作文,好象很有趣嘛!”
沈老师笑着在黑板上写了六个大字,真诚、认真、技巧,然后说:“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同学的作文,要以认真的态度去批改同学的作文。”最后又说了技巧。同学们听了都跃跃欲试。
我的心怦怦地跳着,想:我的作文本会发到谁的手上呢?谁的作文本会发到我的手上呢?这时,沈老师走到我面前,把一本作文本放在我面前。我紧张地拿起来,看了那个同学的名字,天呐,竟然是章维俊的,我揉了揉眼睛,仔细地看了看,没错,的确是章维俊的。我心想:章维俊的作文,能写多好呢?想着,也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作文本,认真地阅读了起来,咦?他的开头和结尾处处相连,写得还不错嘛!虽然整篇作文像记流水帐一样,而且错别字和病句都很多。我把他的错别字和病句一一圈了出来,当然也划出了好句,写上了评语。这时老师宣布要读评语。“开始!”老师发出了命令,我快步走到章维俊面前,把评语流利地读了一遍,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这时,倪宇迪以经在那里等候了。他说了许多夸我的话,把我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我心里想:他也指出了我的缺点,以后在作文中,一定要少说废话。
这节课,我也当了一回小老师,原来同学之间交流是多么开心,多希望老师以后多上几节这样的课啊!
仔细回想哪一节语文课有趣,为什么有趣?写下来即可。
自己好好想一下,不要投机取巧,很好写的,不会再问。老师可是能分辨出是否是自己写的。
一堂难忘的语文课
“叮零零……”随着欢快的上课铃响起,白老师捧着一大摞书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只见平日春风满面的白老师,现在怎么神情这么严肃?可不,你看她,脸色铁青,每一寸肉都绷紧着,同学们见她这副模样,也不敢开小差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白老师的目光像一把刀子似的在各个同学脸上扫视着,最后落在孙大为身上:“孙大为!你给我上来!”不出我所料,白老师果然先向孙大为“开火”。说起孙大为,那可是全年级闻名的“捣蛋王”,平日里他不仅衣冠不整,还肆意打架,他可是挨批评最多的学生,加上他今天刚和同学打了一架,白老师无疑先批评他。
孙大为好像被吓蒙了,他一边慢慢地走上讲台,一边胆怯地问:“白……白老……师……”
白老师不耐烦地把他用力推出门外,门“砰”一声关了,把他关在了外面。接着,白老师应该来对付我们了,同学们吓得连大气也不敢喘一下,教室里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也听见,我心里好像有一只小鹿在跳,心都跳到嗓子眼儿了。白老师威严地走上讲台,我心想:完了!“暴风雨”即将来临。
刚刚还神情严肃的白老师,脸色突然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变,她清了清嗓子,用温柔的.语气轻声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孙大为穿什么衣服,鞋子吗?”说完,刚才“坐如钟”的我们便哈哈大笑了起来,我也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白老师似乎也被逗笑了,眼睛眯了起来。一阵笑声之后,我们开始莫名其妙,白老师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她要干什么?……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都不知道白老师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有几个大胆的同学举起手来:“他穿黑衣;他穿蓝衣……”白老师道:“那么请孙大为进来吧!”我听到这句时,才松了一下肩膀,原来白老师是问我们这个问题呀!
白老师开了门,让孙大为进来,这下孙大为不干了,他刚刚像作贼似的贴在门上,想进来,现在他又连连退缩,好像怕白老师把他吃了,无奈,白老师只能像老鹰捉小鸡似的把他揪进了教室,哦!原来他是蓝衣服,黑裤子,同学们看到他,又不禁再一次地哄堂大笑起来,孙大为可能仍搞不清我们在笑什么,只能在一旁傻笑。
终于进入正题了,白老师教导我们要处处留心生活中的事物,这样写作就有素材了,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写下来的东西,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你看,我们与孙大为每天都在一起学习,我们怎么没发现他的衣服是什么颜色呢?总而言之,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我们要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要知道,“生活处处皆学问”呀!
一堂难忘的语文课
记得上一年级时,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多媒体语文课。
那天,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多媒体教室,迅速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等待老师来给我们讲课。老师终于夹着课本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教室。“今天,我们来学习《雨点》这一课。”老师打开了幻灯机,一幅美丽的下雨图画出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观看。活泼欢快的小雨点一个个向下落来,就象天上掉下了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看完幻灯片后,老师让我们先自己看课文,记下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来。学完生字词后,大家开始提问题。“为什么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为什么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为什么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为什么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老师笑了,和蔼地说:“同学们,别着急,问题提得都很好呀,说明同学们开始思考了。我们还是先来看幻灯片吧。”老师不慌不忙地打开了幻灯机。静静的池塘,欢快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海洋,美丽逼真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老师让我们仔细观察,并展开想像。终于,我们发现池塘的水看上去是不流动的,静静地躺在池塘里,一点波纹都没有,那感觉就像睡着了一样。于是我们就理解了“睡觉”的意思。接着,卞老师又提问我们:“小溪、江河、海洋的水都是在流动的,为什么说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呢?”我们便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一边不断地放着幻灯片,一边给我们讲解。我们也一个劲地展开想像的翅膀。就这样,我们明白了:小溪的水是缓缓地流着,小雨点在小溪里慢慢地走着,就像我们吃过饭后在悠闲地散步;江河的水流很急,后浪推前浪,小雨点在江河里奔腾向前,就像我们在体育课上奔跑;海洋里波涛汹涌,雨点在海洋里一会儿被掀到浪尖,一会儿被抛进浪底,小雨点在海洋里一个劲地翻跟头,就像小朋友们在跳跃。然后老师又带着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种小雨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画面不断地在我们眼前晃动,感觉好极了!我们终于理解了课文的意思。
一.选取作文, 转换写法
1.学生作文入手, 揭示“变通”前提
师:这里有两篇作文《爱, 有时很简单》和《走出校园》, 都出自于我们班同学之手。比较一下, 这两篇作文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 (齐) 素材一样。
师:只有素材一样吗?那么素材所揭示的主旨呢?
生: (齐) 主旨也是一样的。
师:对了。那么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生: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细节描写中的话语, 行文的格式均不同。
师:概括得很好, 文章开头结尾不一样, 例文一用了小标题, 例文二则没有, 两文的语言和细节也不相同。
师:这两个题目相差那么大, 素材为何可以通用呢?
生:因为“走出校园”的范围十分广, 可以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等, 只要是走出校园后的所见所闻都是可以选用的。而且“爱, 有时很简单”可以描写爱, “走出校园”也可以描写爱, 所以两个题目能用一个素材。
师:那我们总结一下, 从这个比较中, 我们可以看出“一材多用”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生: (出示投影) 审题、选材。
师: (出示投影) 审题:审清要求扣题眼确定方向明主题
选材:分析素材细别类对题选择不盲目
师:那例文二的作者是如何化用例文一的素材的呢?
生:修改开头结尾, 点题。
师:为什么要修改开头结尾呢?
生:因为例文一的开头结尾是为了点“爱, 有时很简单”的题, 必须要修改。
师:好, 那么由此我们又有两个启示: (出示投影)
提炼:掐头去尾留主体点题字眼全舍弃
行文:开头结尾多点题按需舍取不强求
2.探讨交流思路, 探索“变通”方法
师:若将题目改为“________的味道”, 例文一的素材能否适用, 若能, 应该怎么写?
生:可以把题目换成“爱的味道”, 我认为可以通过写夫妻间那浓郁的爱表现主题, 文章内容大致不变, 开头结尾处点题。我从天地隔绝的爱中嗅到爱的味道。
师:很好, “爱的味道”, 直接用例文一就可以了。还有吗?
生:文章突显的是舅母对舅舅深切的思念, 因此题目可改为“思念的味道”;此外, 通常去墓园时总会带上鲜花, 也可以花命名, 如“丁香的味道”, 因为丁香的花语是怀念、珍惜;也可以用季节命名, 清明节是春天, 于是可命名为“春天的味道”, 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师:太好了, “思念”、“丁香”花语, “春天”, 这样写很有新意。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还可以写“风的味道”, 写舅母拭擦墓碑时, 风在诉说舅舅对舅妈的思念。
师:“风的味道”, 挺好的。那么, 老师也写了两段下水作文, 跟大家分享。 (出示投影)
“爱的味道” (变通例文一)
开头设计:有些人逝去了却依旧鲜活, 有种味道消失了却萦绕心间……
第三节第一段末尾:还能嗅到她那忧伤后的甜蜜味道。
结尾:微凉的空气中, 我竟嗅到了爱的味道。
“思念的味道” (变通例文二)
开头设计:天与地隔开的是肉体, 但思念的味道却能穿越鸿沟, 慰藉孤独……
结尾:淡淡的烟香在空气中氤氲, 弥散开去, 渐渐化作或悲或喜、亦苦亦甜的思念, 飘向天的那一方。
师:我们回顾一下刚刚学过的内容, 要变通作文, 我们需要怎么做?
生:审题、选材、提炼、行文。
师:对, 我们在变通作文时, 一定要遵循这样的步骤来做。 (出示投影)
生: (齐) 多阅读, 多积累, 多整理, 仔细审清题意, 适时化用变通, 必能事半功倍。切忌生搬硬套!
二.分组创作, 把握技巧
师:下面我们来分组活动。老师手中有八个签, 每个签上写了一个作文题目和相关要求, 请每组组长抽签。这八个签写了三组题目, 请同学们以这篇满分作文为素材 (见附录) , 变通作文。比一比, 看哪一组的作文变通得最好。 (15分钟创作交流)
师: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刚刚给同学们的是深圳近5年的中考作文题目, 下面我们从08年中考作文题目“幸福的颜色”开始。
生:幸福的颜色是黑色。因为要与颜色有关, 所以我们在文中抓住有关颜色的物品, 有伞、阳光和影子。我们选了影子, 它的黑是母亲为了孩子不被太阳晒牺牲自我, 黑能吸收所有的光, 它宽容、博大、无私, 和母爱契合, 因此我们认为幸福是母爱无私奉献的黑色。
师:“黑色”很有创意, 这个小组抓住了“影子”的特点。
生:我们组觉得幸福的颜色是金色的。因为原文中有很多地方都出现太阳, 而且写陌生人之间的关爱。一位好心人为一对母女撑伞, 是因为太阳而出现这一幕的, 所以幸福的颜色是金色的。
师:不错。不过相对前一组而言, 哪个更有创意?
生:黑色。
师:好。这个题目和我们写的哪个题目很相似?
生:“______的味道”。
师:对, 那么面对这一类的题目,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题眼, 关键词。
师:对, 但是文章中本身有没有这些词语?
生:没有, 根据素材创造。
师:我们应该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和素材中的信息点, 让两者相关。所以, 老师总结如下。 (出示投影)
总结:活用素材, 提炼创造信息。
即在素材中寻找、提炼出与题目相契合的信息, 变通使用。
师:好, 我们看下一个题目, 深圳07年中考作文题:“想起了___________”。
生:经过小组讨论, 可看出这件事发生的地点是车站, 于是我们的题目为“想起了那个无言的车站”, 通过在车站发生的一切来突显主题, 那一切都是无言的, 他们用行动来为爱撑起一片天。开头改为:“九月, 阳光迈着碎步走向我们, 柳条在风中摇曳, 落入红尘, 坠入梦乡, 想起了那个无言的车站。”把结尾的6—8段全部删掉, 改为:“看着那个无言的车站, 时光会见证他们共同走过的风风雨雨, 那美丽的影子, 演绎着一切优美得能穿越指间的电影, 耳畔有遥远的童谣, 析出时光的叹息, 和无言的车站。于是, 终会想起你, 留存, 当记忆再次鲜活, 会用心一页页的读过, 不曾忘记。”
师:很有特点, 开头结尾也很优美。
生:我们组的题目是《想起了阳光中的那把伞》, 开头描写雨中的伞, 即现实中的伞, 可以为人遮风挡雨, 再把第5段以后的内容去掉, 写无形的伞, 就是父母给我们的保护伞, 令人感到安全与温暖。第二个是《想起了小时候》, 也是把第5段以后的内容去掉, 写我看到这对母女的行为, 而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对自己的呵护。母女的行为略写。
师:不错。还有一组呢?
生:我们组写的题目是:想起了那爱的烙印。观察全文, 我们发现了“影子”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 于是想到以此为切入点。开头是:“天亮了, 阳光从窗外漫进来, 眼珠子里撒满了阳光的热情, 指间的阳光在舞动着, 影子搭在床边, 跳动、跳动, 想起了……”接着连接素材主体。
师:爱的烙印, 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好。把影子比作爱的烙印, 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化用了素材中的信息。
师:那么从这一组题目, 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生:“想起”
师:对, “想起”说明这篇文章是……
生:回忆。
师:既然是回忆, 说明在时间上必须由现实到回忆, 再由回忆到现实, 现实与回忆形成对比或衬托。那么我们需要添加的是……
生:现实, 还有过渡。
师:对了。也就是说, 我们遇到类似有时间限制的题目, 如“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记忆中的”、“曾经”、“逝去的童年”等等, 都必须注意现实到回忆的过渡。所以我们总结一下。 (出示投影)
总结:巧妙过渡, 创设素材环境。
即审清题目要求, 巧妙过渡, 保持素材的时空环境与题目要求的环境一致。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作文题目, 这个题目是最难的, 看大家写得怎样。
深圳09年中考作文题:“刹那间, 我发现了自我”
生:我的开头是:“向日葵因为看到了太阳, 而找到了旋转的方向, 我因为那一刹那, 而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中间部分取 (2) — (4) 段, 第 (2) 段只保留到“我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从“我不禁触动了一下”, 联系到自己的母亲, 虽然自己学习很累, 但是母亲更累, 初三一年来, 母亲为自己无私付出, 而自己却没有好好珍惜, 与前文形成了一个对比。结尾:“阳光柔柔的, 如薄雾般轻洒下来, 到处都是淡淡的金黄色, 迷幻而绚烂, 空气中弥漫浓郁的爱的芬芳, 沁人心脾, 甜甜的, 回头, 我的身后一直都是你, 我的母亲。”
生:我想把撑伞的人设计成我自己。开头不变, 因为都有“发现”一词, 所以我只修改最后一句, 主体部分不变。后文中写自己看到撑伞的人突然醒悟, 原来我也是那么些人, 我才发现。结尾:“蓦的, 我看见, 一把伞撑起了整个世界, 而我, 会是那撑伞的人。”
师:很有意思, 前一位同学将自己对母亲的不理解, 和素材中母女的感情形成对比, 由此获得惊醒。后一位同学把自己变成了撑伞者, 发现自己的善良。
生:我设想自己就是那位好心人, 从第5段开始, 写“一股莫名的力量促使我走了过去, 轻轻的站在那位母亲的左边, 用自己最爱的伞替母女顶住头顶的天。”我的开头是“我始终迷惑在象牙塔内, 彷徨无助, 不知自己的追求, 也不知自己能干什么, 在若有若失之中, 时间逝去了, 不曾等我一会儿。”结尾是“其实我不必困惑, 象牙塔之外有爱我的父母, 象牙塔之内是鼓励我的朋友, 那逝去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师:这一组同学很活跃。这位同学说, 自己迷惑和彷徨, 因这对母女和陌生人的提醒, 而发现自己身处的是快乐世界。
生:我想以母爱为主题。以前我一直忽视了母亲, 一直以为母爱是习以为常的, 通过这件事, 突然感受到母亲的爱原来一直围绕在我身边。我刹那间发现了这种潜伏在身边很久的爱。我的开头是“也许母亲就像一颗糖, 在嘴中久了, 也就习惯地无味了, 只是, 她一直在悄悄的融化。如果有一种颜色, 代表幸福, 那一定是母亲微笑时泛出的光, 那光温和得可以穿透灵魂”。结尾是“母亲的爱, 一直都在, 就像那夏天的风, 把心绪吹得平静。只是刚刚, 才发现自己, 一直都被爱笼罩着……”
师:也挺不错的。有同学补充。
生:因为题目是刹那间, 我发现了自我。所以要注意发现的过程, 要有前后态度的转变。我的想法就是把“照顾外婆”这件事写的更加抱怨一点, 然后看见了一个陌生人为母子撑伞, 在这之中发现了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处处存在的, 从而明白应该要更加的爱外婆。我的转变, 由不懂关爱外婆到懂得关爱外婆。
师:将母亲变为了外婆, 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我觉得这个题目照搬这个素材, 不大好写。我的构思是, 我在车站等车, 准备去照顾外婆, 途中的等待和天气的酷热让我很烦躁。后来看见母女间遮挡太阳, 这般爱的表现, 让我刹那间发现, 原来爱就是为亲人无私的付出。这样可以尽量的化用素材。从选文的第5段开始, 后面的陌生人撑伞删去, 换上点题、抒情的结尾。下面是我的开头结尾:“一瞬间, 也许只是风刮过脸颊的短暂感触, 也足以使我清醒。就这样的, 急速的把自己从迷糊中拉回, 原来我也可以如此地去爱人, 哪怕道路冗长, 刹那间的发现, 便已足够。”“汗水被扯出风的痕迹, 挥洒在炙热的柏油路上。刹那间, 我发现了, 发现了尽管自己是如此的不情愿, 但我终究还是去了, 正因我是跟着感觉与爱而去。也许, 这就是我, 一个肯将爱去温热别人的我。爱人的我, 不是刹那间的存在, 在心底早已留下它深刻的印记。只是刹那间, 我, 发现了自我。”
师:和刚刚那位同学一样, 用了素材中“我”去看外婆这个情节。那么从这个题目, 我们又能发现什么呢?
生:素材的侧重点转移。
生:注意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师:对, 按照这个题目的要求, 很明显要以什么为重点?
生:心理活动。
师:我们要用心理活动的描写, 写出自己的变化, 所以这个题目要求行文的重点应该放在心理活动描写上。那么这个素材我们就应该略写。所以, 我们又发现了一条规律: (出示投影)
总结:详略得当, 灵活变换角度。
即按照题目的变化, 主旨的需求, 重新编排材料详略, 灵活驾驭素材, 真正为我所用。
师:我们回顾一下, 写了三组作文题目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出示投影)
生:找关键词, 开头结尾点题。
活用素材, 提炼创造信息。
巧妙过渡, 创设素材环境。
详略得当, 灵活变换角度。
师:我们在运用素材时候一定要多用自己身边的素材, 要符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并且在行文的过程中, 我们要倾注我们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真正写出好的作文。老师再送给大家两句话: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胸有丘壑点墨成金。
师:其实中考作文并不可怕, 你们刚刚写的题目都是深圳中考作文题, 但是我们就用一个素材就“灭”了三年的中考题, 这里还有两个, 其实05年的中考题大家也写了, 就是“______的味道”。很简单, 对不对?06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是“让______走进心灵”。 (出示投影)
生:“让爱走进心灵”
师:你看, 考场作文一点都不可怕, 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像这篇满分作文, 我曾私下找这位作者聊过, 让我们听听她怎么说。
生: (满分作文作者) 其实这个素材是以前上课听老师说的, 他自己在等车时看到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挡太阳并为之感动, 于是我印象深刻, 又想起过去写过类似的文章, 是关于父亲骑自行车为我挡风的, 这两个素材有共通之处, 而这次考试的作文题是“走出校园”, 也就是校园以外的生活都可以写, 于是我便化用了这个素材。
师:由此可见, 用好变通的方法, 对于突破中考作文的大关, 我们可以满怀信心。
星期五上午我们班去新楼四层上课,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去上开学以来的第一节公开课。
在这几年中,我上了不少的公开课,但说要细细品味它,觉得就像一个无味的、过时的干果,没有一点新鲜的味道,都是一个样。而这节语文课就像甜美的糕点、像开心果,让我非常开心、快乐。
老师进入教室,本来吵吵闹闹的大教室里,变的鸦雀无声。准备上课的过程中,我有一点紧张感,心里像小兔子一样,快速地跳呀跳,一直平静不下来,因为后面还坐着许多听课的领导和老师。这时,我想起了爸爸的一句话:“上课正常发挥,不要紧张,放松才能做得更好。”不知多会小兔子从我的心里跑了出去,我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心想:“就像平时上课一样就可以了。”
开始上课了,老师先为学下面的课文做了铺垫,引出我们学习语文大的兴趣,然后老师又像讲一个童话似的,说:“从前有一个人独自驾舟旅行……”又回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读课题,深入地去了解课文的题目内涵。最后我们又去课文世界傲游,在里面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比如说我影响最深地就是我回答说我那个问题。“从哪能看出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我想了一想,终于举起了手。可是我了解的可能不算透彻,只回答出了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的因为没有说出来,所以老师又叫起了另一个同学帮助我把问题回答完整。听完了另一位同学完美的回答,我很惭愧,当时就想,自己咋就那么笨呐。唉!顿时我的脸像一个熟透了的苹果。我又惊讶又高兴。惊讶,为什么自己就想不到后半部分的答案。高兴,我知道了后面的答案,自己又增长了知识。
后面我们又模仿书中的句子造句,老师让我们浮想联翩,又想到了许多好句子,大家在一起快快乐乐地讨论着、交谈着,把自己的想法都在讨论中无意间说了出来。
不知不觉,该下课了,也不知多会儿下课铃响了,但是我们班都沉浸在快乐的书海中。下课后,同学们还是想在上一节这样的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爱书,爱语文,老师仿佛又给了我们一个藏宝图,找到了它,你就能拥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力量。
那是三年级开学后不久的一天。“叮铃铃!”伴随着清脆的铃声,一脸严肃的李老师匆匆走进了教室。“检查读书!”李老师一如既往先让我们轮流读课文,大家立刻思想高度集中起来,生怕“小火车”开到自己这里出洋相。老师听着听着脸上微微有了笑意,“嗯,看来大家昨天预习得比较认真,字音基本正确,长句读的也比较通顺。”同学们似乎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要知道,这位新上任的语文老师可对我们的预习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如果谁没有在上新课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且家长没有签名的话,抄课文可就逃不掉了!在几个同学被“杀鸡儆猴”以后,同学们对读课文可重视多了。今天, “小火车”破天荒地一开到底,别说老师满意,我心里也开心呢!
接下来,老师提出了一个书后的问题,没想到教室里的气氛又沉闷了,没有一个同学把手举起来。我暗暗思忖:昨天我预习时倒是思考过这道题,可是我的声音小,万一说的又不对那不“自讨苦吃”吗?我的手似举非举,犹豫不决。突然李老师发话了说:“来,坐在最后的一位女同学说,说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的。”老师的眼睛充满了对我的期待,我仿佛觉得被一股暖流包围,于是,我勇敢地站了起来……“嗯,说的不错。再大声一点,自信地说给大家听!”老师一边听我说,一边鼓励我,我终于把这个问题表达清楚了!“这位同学能带着书后的问题预习,真是太棒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老师热情地表扬我,
请坐下,谁还想学着说一说?”老师高兴地说。“我!”“我!”“我!”同学们齐声叫喊,李老师抽了很多同学都说了一遍。看到同学们说着我想的答案,心里可高兴了!我以后得习惯这苛刻的要求,这样的话我们班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的!同学们每次也在我说的基础上,说的更上一层楼了!
今天,一节美术课后,同学们的画“战果累累”而后面的垃圾桶里也是“战果累累”,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第二节课是语文,吴老师走进教室,被我们的“大作”吸引了,垃圾桶里扔满了废纸,墙上还有点点“梅花”。吴老师的脸由晴转阴,面无表情地说:“后面是谁扔的垃圾,赶快拾回来!”大家你瞄瞄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教室里静得掉一根绣花针都能听见……过了一会,有一个人站起来去了,后面就一窝蜂地跟着去了,好像又怕当第一,又恐落在后面。拾过之后,“花”少了一些,但仍然有,吴老师的脸更加“阴云密布”,仿佛马上就要下一场“暴风雨”。
一节有趣的语文课
今天上了一节有趣的语文课,为什么有趣呢?那是因为今天的语文课,老师拿来了一壶神奇的饮料。
“铃铃铃!”优美的.上课铃响了,我们敬爱的王老师神神秘秘的走上了讲台,手里拿着一个蓝色的壶,于是同学们叽叽喳喳议论起来,想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老师发话了:“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壶神奇的饮料,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但是,老师说上来试喝的时候,不能发话,也不能让其他同学猜出这是什么味的。这更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踊跃举手,想让老师叫到自己。第一个同学上去了,尝完了之后,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接下来上去的同学,有的兴高采烈,有的垂头丧气,还有的表情正常。同学们争着问他们是什么,可大家都守口如瓶。终于轮到我了。哇!一股强烈的酸味儿冲进我的鼻子,又喝了一口,原来是醋!“铃铃铃!”下课铃响了,没被叫到同学们争着问老师这是什么。老师只是简单的回答了一句“醋!”他们这才恍然大悟,也感叹自己辛亏没被叫到。
所谓“范文引路”主要分两个部分,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本中的名家名篇为范例,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 学习文学大家遣词造句、掌控语言的技巧。虽然学生的作文与课文有很大差距, 但由于“取法乎上, 得乎其中”,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范文引路”的另一部分, 是在学生互批作文的基础上, 选择优秀学生作文为范例, 让学生评价修订, 培养学生的鉴别修改能力, 学习身边的“小作家”是如何选材构思、谋篇布局。
学生作文有两本, 一本老师批阅, 另一本学生互批。刚开始, 学生热情很高涨, 批阅、推荐作文很积极, 有的学生评语写到一二百字, 对文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也锱铢必较。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逐渐对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失去兴趣, 评语开始写得空洞乏味, 套话连篇。优秀范文也总是集中在那几个同学身上, 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频频“曝光”后, 也逐渐失去新意。我决定, 用多把“尺子”来打量学生丰富多彩的作文。
案例过程:今天又是作文课, 我抱着十几本精心选择的作文来到教室, 大声宣布:“今天, 我们要进行一次颁奖典礼。”同学们一听, 立刻精神抖擞起来。宣布完后, 我请两位获奖同学分别朗读了自己的作文并谈了谈自己精心选材的过程, 然后由同学们评定他们是否有资格获奖。接着, 我又分别颁发了“巧妙构思奖”“妙语连篇奖”“画龙点题奖”“优秀书写奖”和一个综合性奖项——“最佳作品奖”, 分别从选材、构思、语言、题目、书写五个方面对这十几篇范文进行了欣赏评析。然后, 我要求同学们互批本周练笔作文, 评语不再进行笼统的整体评价, 而是仿照老师的批阅方式, 分别从选材、构思、语言、题目、书写五个方面进行星级评定, 各项最高五颗星, 最低一颗星。评语可以选择星级最高或最低的一项说明这样评定的理由。个人批阅后, 小组内交流批阅, 每组分别从五个方面各选出一本最佳作品。然后, 每组派一名同学为代表, 组成全班的“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成员分别为获奖者写出授奖辞, 并在下周作文课上, 为获奖者颁奖。
案例反思:这节作文课是我灵机一动而做了一点形式上的小变化, 但却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写作质量和批阅质量都有较大提高, 达到了“我没有教多少, 但学生学会了很多”的效果。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 我认识到, 这种效果的取得主要是多了几把评价的“尺子”。
我将优秀作文的标准分解为五个方面也会随着优秀作文的出现而变动, 如:“优秀开头奖”等) 。以画星的形式, 分项定级。这样, 评价作文的“尺子”就由一把变为多把, 学生在批阅作文时, 标准明确, 评定有针对性, 避免了空洞乏味的评语的出现。被批阅者也能很直观地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 明确了下次努力的方向。
多几把“尺子”, 能较好地安排好作文训练序列。每次作文, 根据作文训练计划, 既对学生全面要求。同时又按照由易到难, 由部分到整体的原则, 重点训练其中一项或某几项。有计划、分步骤的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序列化训练。
另外, 多几把“尺子”, 就能多出一批好作文。对于初一学生来说, 要写出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佳作有些困难, 但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比较出色却有可能。多了几把“尺子”, 每次“获奖”的作文就能多达一二十篇, 增强了同学们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提高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但同时要求获奖者, 在发现自己优点的同时, 也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
【关键词】小学作文课 方法 思路 能力 习惯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就目前作文课教学现状而言,老师总是只限于作文思路的分析和写作框架的构成这一表面,很难进一步深入。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要彻底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一个单元的作文课要分成四课时来上,包括破题讲解课、练习写作课、作文二次修改课、范文讲评总结课,深入到作文实际,让作文课不走过场。具体分析如下:
一、上好破题讲解课,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反复读习作要求,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范围及要求,弄清是关于写人、记事、状物还是写景的作文,明确写作的要点,确立写作的侧重点。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确定习作框架和步骤,提示学生具体如何把握题目的重点词,确定题眼,怎样开头,怎样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并指导学生确定文章的中心,并和学生一道讨论如何围绕文章中心进行选材。老师适时点拔深化文章的中心,使学生在作文时做到中心明确,写起文章来才会井然有序,才会下笔千言而不离题万里。
二、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让学生作文有明确的思路
学生作文时,提纲列得好与不好,恰当与否,是作文优劣的决定因素。有了恰当的材料,不等于言之成章,还必须理清记叙顺序。指导学生时,要按不同学生各人所选材料的实际,搞清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列一个写作提纲,这样才有条不紊。如果学生的提纲中有该删、该补、该调的地方,教师应针对问题的所在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修改后再作文。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才不会是流水账。
三、精选范文,有效进行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虽然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所想的事,可是一动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这时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些范文,提供写作思路、特点、方法的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范文的语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这样学生写作起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作文才会有的放矢。具体操作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课文或优秀作文作为作文教学的资源,把教材中相关的课文或范文里可以利用的词句、文段、修辞、句式等利用起来,作为指导学生作文的有力根据。教师在仿写训练中要着重指导学生:仿选材、仿结构、仿写作技巧。以《桂林山水》仿结构为例:学了这课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总分总的方法仿写一篇《家乡的……》。再以仿写作技巧为例:《山雀》一课对“联想”的运用,让学生明白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让小猫小狗,甚至小花小草都有思想、会说话。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四、引导学生重视修改,学习修改的方法,养成修改的习惯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具有更高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上好作文修改课是一个重要途径。那么怎样上好一堂作文修改课呢?要按照以下三步来进行:自读、自改;互读、互改;再读、再自改。
首先,教师要围绕本次习作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习作修改的建议,让学生当自己的第一读者,自由朗读,对那些错别字、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进行修改;找出表达不准确或文理不清的地方;增补漏掉的字词;删去多余的字、词、句;调换一些字词的顺序;改换不恰当的词句,让学生在自读中进行自主修改。在自读自改这个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其次,通过泛读或指名读选出优秀的片段、习作,让大家欣赏学习,评评这些习作好在哪里,让学生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进行评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欣赏水平。或把自己的习作与同桌或小组内交换,运用教师教的修改方法和修改符号对同学的习作进行修改,教师巡回指导答疑。最后让学生在拿到自己的文章后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根据自己新的认识和他人的建议进行“删、增、调、改”,润色加工,最后完成本次习作。
五、坚持范文讲评总结课,让学生分享作文成功的体验
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充分地享受到作文成功的体验,我们要精心构建作文课的最后一个平台——范文讲评总结课。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到“写作文我能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作文评语中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这样会唤醒学生作文的自信,点燃学生热爱写作的激情,催生学生写作的兴趣。评讲作文要全面细致,要纠正错误,但语言要婉转,对共性问题要集体讨论。对作文能力差的,特别是那些平时作文无话可说的学生,更要挖掘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在班上大肆褒扬与肯定,这样才能激起他们习作的自信和兴趣。
一开始老师点了一首歌DD《追梦赤子心》,大家都纳闷了,难道语文课要变成音乐课吗?老师说:“你们知道什么是语文吗?”我想:语文是文学的宝库,文字的载体。老师点开歌,瞬间一股激昂的旋律从耳边传来,我一下子就被感染了。这首歌的歌词就像哲理,仿佛在告诉你要好好学习,勇往直前不负韶华,我明白了,语文是优美的歌词。
接着黑板上出现了一首首古诗,我不禁想起一段话:“李白,诗仙太白,他既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豁达与豪迈,又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傲然与洒脱,既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与超然。又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惆怅。诗词简单的两三句却表达出诗人复杂的情绪,自己的志愿,人生的道理,我不禁感到惊叹到诗词的美妙与神奇,我明白了,语文是那美妙的诗词!
老师先挑了一组同学,老师对那一组同学说:“你们现在在一个神秘的小屋里,现在这里着火了,你们要马上撤离,一、二、三。三字刚出口,同学们就急忙跑了出来。老师又继续挑了三组同学,老师是一脸失望的表情,我们想同学们出来了,老师怎么还是一脸失望的表情呢?
接下来,我们学了第30课,一次成功的试验。我们懂得了,原来我们要和文中的小女孩一样,要学会遇到危险时,应该先人后己、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道理。
老师又挑了一组同学,终于有一个同学做到了先人后己、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让老师的实验取得了成功。
以前我是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可不久前的一节语文课改变了我,我爱上了写词,爱上了语文。那是老师为我们安排的一节古诗词欣赏课,赏析的对象是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老师先为我们进行了范读:“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词中家开了个好头,我们今天就可以试试。先从模仿开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练习模仿填词,”
词中真切的思念之情使我想起了远在广东打工的妈妈,我由此写下了自己的“卜算子”:“我在河南省,妈在广东省。日日想妈不见妈,我们是一家。妈妈何时归。思念何时止?只愿妈妈知我心,定不负养育恩。”
老师在班上朗读了我的这首词。还夸我写得好。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写词的乐趣,第一次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老师,还朗读了其他几位同学的作品,例如张攀的“我住胡庄西,你住胡庄东,天天上学去找你,一同去北中……”,蒋光的“我住滦湖乡,君住张大庄,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自来水”,更是引来了同学们的一阵笑声。
“同学们激情澎湃,佳作不断,我也送大家一首《卜算子》。”老师挥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卜算子·赠学生》:“我是教书人,君是读书人。日日劝君教导君,学习需用心。学习无止境,人生有佳期。只愿君心知我心,共努力创奇迹。”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一、提高教师个人语文素养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长流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不断的汲取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家”。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读语文大家的作品,向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多观摩一些优质课。读专业书刊,订阅一些语文专业杂志,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读非专业书刊,尤其读大量的文学书刊,这是进行教学实践的需要,可以使教师学识渊博,这样一旦有教学需要即可信手拈来,让知识服务于教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亲其师,信其道。”
二、精心备课是上好语文课的保障
充分地备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犹如枕木之如铁轨,基石之于高楼,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让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有一种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体安排,这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保障。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认真钻研教材、多方面搜集信息、阅读名师范例、充分了解学生、研究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肯花时间去钻研。
首先,要备教材。备教材要吃透文本,所以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教学的内容认真去钻研,对单元训练重点、本课教学重点、难点都要熟稔于胸。认真研究文本,正确领悟作者遣词造句,布局某篇的意图,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使其恰当的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精心设计问题,既要通俗易懂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既要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又要提高语言能力。
其次,要备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考虑地域文化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掌握好课堂教学的“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分层次引导进行学习,都要全面地、深层次地进行预设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成竹在胸,才能为良好的课堂教学作了好的铺垫。
再次,要备教法。在整个备课的过程中选择教法尤为重要,俗话说“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有法可依,否则随心而教,既浪费时间又无实效可言。教法的选择要根据年级特点和课型特点而定,总的来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认真去读、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鼓励学生去表达,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保证学生“能学”“会学”“学会”,以及持续的“乐学”。重视学生写字、读书、观察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做到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灵活驾驭课堂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我们每一节课面对的是学生,他们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个体,在大力倡导平等、民主、和谐、尊重的师生关系并努力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今天,教师无法预料到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结果,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互动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怎样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运用我们的教学机智,冷静面对,正确引导,巧妙处理各种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因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理解,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一种发散性。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一旦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发现问题并得到肯定时,他们会以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学习中,体会学习中无穷的乐趣。而这也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机械训练的现状,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重视塑造学生价值观是上好语文课的内在要求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当谈到“小男孩将平生钓到的最大的一条鲈鱼放了,你是怎么看的”这个话题时,有的学生认为小男孩该放,因为还没到捕鲈鱼的时间。有的学生认为小男孩不该放,因为小男孩再也没有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一生都没有! 这对小男孩来说是一生的遗憾。学生对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在此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学生于迷雾之中,让他们懂得对与错,是与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懂得道德缺失则会丧失一切,现在这个世界,五颜六色,让人眼花缭乱,只要你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会抵挡不住诱惑的陷阱,这种陷阱,常常让人防不胜防。每个人要遵守规则,不要为了那一点儿小小的利益而去违反规定啊。当面临诱惑时,要管住自己。如果每个人都能关注身边事关心身边人,从我做起,时刻反省自己,在各种诱惑下就一定能够明辨是非、保持清醒。像作者一样,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张扬个性、交流情感,充满智慧与灵性、充满活力与艺术的场所,它是一个动态的、双方的、发展的过程。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真、善、美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又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
正如特级教师王菘舟曾说过: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 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境界; 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境界; 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无课,也就是感觉不到自己在上课,在工作。在课堂中,师生已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也许在上课,也许当时的课堂就是真实的生活,忘了生活,忘了时空,忘了身份,课即是人,是现实……
看来,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懈地摸索,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向新的境界而努力奋斗。这样“诗”才能更隽永,“歌”才能更悠扬,“画”才能更悠远。
摘要: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每节语文课上得都精彩,学生学得快乐。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呢?教师要不断地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以提高自身语文素养,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语文课的保障。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灵活驾驭课堂,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适时地引导学生识别真、善、美,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上好语文课的内在要求。
那是一个上午,学校小鸡出壳的孵化实验成功了。为了让我们亲眼见证生命诞生的奇迹,孙老师决定带我们去观察小鸡破壳。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围坐在投影仪前,好奇地观看孵化箱里刚出生的小鸡。
“大家观察小鸡是怎么出壳的?出壳后的小鸡干了些什么?”听了孙老师的问题,我们认真地观察着。我发现那只刚出生的小鸡站都站不稳,胸脯一鼓一鼓地大口喘着气,看上去很没有力气。这时,老师让我们有顺序地观察小鸡的样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看到它的样子很可爱,黑黝黝的眼睛像两只黑宝石,湿润的羽毛,红嫩嫩的皮肉,还有个红彤彤的爪子。
突然,旁边的鸡蛋裂开了一个小缝儿,紧跟着一片蛋壳脱落了,出现了一个小洞。“大家快看看这只小鸡是怎么出壳的?”随着孙老师的提醒,我急忙睁大眼睛像那个小洞望去,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过了一会儿,鸡蛋又掉落了一圈儿蛋壳,椭圆的鸡蛋被分成了两半,我想那肯定是小鸡啄的。慢慢地,小鸡的翅膀伸了出来,接着头也伸了出来,小鸡终于出壳了。“要记住小鸡出壳的细节,抓住动作进行细节描写。”孙老师叮嘱的`话语在耳边响起。
回到教室后,同学们很快便完成了一篇篇作文。第二天早晨,老师把我们的文章发到了学校的平台,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下午3时,我和妈妈走进报业・国贸七楼会议室。啊,会议室宽敞明亮,座无虚席,真可以用“爆满”来形容了。我和妈妈费了好大劲儿才找到两个座位。
开始上课了,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呼老师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我的心也开始在童话的世界中轻盈地飞翔着。听完故事后,呼老师问我们想到了什么,同学们积极发言。接下来,呼老师给我们总结说,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要具备三个条件:要有美好的童话形象,要有丰富的幻想,要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紧接着,呼老师又出示了一张有云朵面包的图片,让我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同学们的积极性更高了,纷纷举手发言,连我也情不自禁地举起自己的小手。在呼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开始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有的同学把这个云朵面包加入到《西游记》的故事中去,有的同学把云朵面包加入到民间故事中去……最后,呼老师又把绘本《云朵面包》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遍,并一再鼓励我们要有信心创作出自己的童话故事。
一、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古语有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这三点看似简单, 但要真正做到其实着实不易。“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教师必须要有非常渊博的知识, 非常庞大的知识储备, 我们肚子里装的“水”必须时时越满越好, 这样才可倾倒灌注给学生, 不辱没我们的使命。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 是学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所以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不仅要深入探究教材, 善于浓缩课文内容, 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因素, 来达到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 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 而且在课余时间, 我们还要博览群书, 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 这样才能给学生越来越多的新鲜的“水”。
二、设置疑问来激发求知欲
每个学生对未知事物都会有一种渴望, 一种新奇感。而这种感觉一旦被激发了, 就会带动他们的情绪, 让他们进入教师设置的区域, 从而在教学上获得较大的收获。设置疑问就是一个较佳的途径。导语中的“疑”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这样学生容易进入状态。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课文时, 我问学生:“同学们, 我们班马罗杰和马罗庆是一对孪生兄弟, 其实地球也有自己的孪生兄弟, 他是谁呢?课文为什么把他们称为孪生兄弟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中探索其中的奥妙吧!”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平静的思维激起了波澜, 诱发了学生求知欲。这样学生在一步一步的设疑中对这课就有了很大的兴趣。
设疑,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推动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思考, 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又会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了解以及从中有所领悟。
三、呈现给孩子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
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带动起来的。试想, 如果教师以应付态度机械地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学过程中没有半点激情, 那么孩子一定会感觉学习是一件枯燥甚至是痛苦的事情, 他们的学习劲头肯定会大打折扣。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 更需要教师在讲课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要使自己在课堂上充满激情, 我觉得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课本, 体会其中的感情。以教学《推敲》为例, 为了让
摘要: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经常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此从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设置疑问来激发求知欲、呈现给孩子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兴趣
参考文献
[1]李芳.浅论语文教学的激活与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10) .
[2]薛凌.语文教学的艺术感染力[J].艺海, 2006 (5) .
[3]宋胜巧.语文教学要遵循三个追求[J].文学教育 (下) , 2007 (4) .
[4]卢玉平.语文教学要注入人文关怀[J].语文学刊, 2005 (10) .
【一节语文课作文】推荐阅读:
一节语文课06-28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05-30
一节可怕的“语文课”10-14
初三第一节语文课06-15
高二第一节语文课09-29
九年级第一节语文课10-14
小学开学第一节语文课12-18
高三语文老师第一节课07-09
第一节作文课范文12-08
如何上好一节作文课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