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院长事迹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敬老院院长事迹(精选10篇)

敬老院院长事迹 篇1

——记驻操营敬老院院长龚治宇

抚宁县驻操营敬老院院长龚治宇是一位这样的共产党员,他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他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一所高标准化敬老院,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1999年,龚治宇服从组织的安排,走上了驻操营敬老院院长的岗位。面对几间破旧而年久失修的瓦房和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没有退却。他说:人都有年老的时候,残疾孤老们没有子女照顾,更需要社会的关心,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以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的具体行动让他们看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开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龚治宇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使敬老院很快实现了粮、肉、菜自给有余,走出了一条以副养院的新路子。敬老院的规模大了,残疾老人也多了,事情也更加繁杂了。可不管肩上的担子多么沉重,他对老年事业的热情却没有减退。他不断改善老人的膳食结构,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在他的辛苦努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老人的生活水准连年提高,从当初的每人每年平均1000元提高到如今的3000多元。经他多方面努力,筹措资金,敬老院瓦房全部翻新,如今敬老院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室内阳光充足,窗明几净,睡的是木床,每人还有自己的大橱、床头柜、暖瓶、茶具等日用品,夏天,有电风扇,有蚊帐;冬天,床上双铺双盖,电褥子。敬老院里还建起了浴室、电视室、康复室、活动室、食堂等。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他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他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种上蔬菜和花草,老人们给蔬菜施施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

敬老院院长事迹 篇2

1968年, 俞卓伟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 从此, 与白大衣为伴, 与患者为亲, 开始了栉风沐雨45载的行医生涯。

1969年, 那个令千万青年群情激奋的年代, 俞卓伟毅然决然奔赴贵州十万大山, 选择在基层一线当了一名全科矿医, 每天还担负为周边方圆几十公里的群众诊疗任务, 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山区的医疗卫生和人民健康事业。

1987年, 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 俞卓伟在上海瑞金医院从一名普通医生做起, 逐步成长为一名分管1600多张病床、960多位医生、1100多名护士的医疗副院长。2005年, 俞卓伟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担任院长, 不久兼任党委书记一职。同时, 他还担任上海康复医学会会长、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理事会理事和上海市慈善医务义工大队队长。俞卓伟院长临床经验丰富, 兼具丰富的医院管理经验, 2003年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MBA医院管理文凭, 先后主编撰写了十多部医学及管理专著, 担任复旦大学及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专科若干课题带头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俞卓伟有许多令人瞩目的荣誉光环, 1989年荣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 在这之后的岁月里, 又分别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同时作为上海医务界的一面旗帜, 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他透支着自己的生命, 用生命去捍卫生命;他把病人、职工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第一考虑”, 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励精图治——弹好医院管理的钢琴

俞卓伟的身份是多元的, 在社会角色上, 他是医生;在专业角色上, 他是教授;在行政角色上, 他是上海乃至全国知名医院的院长。在院长这个岗位上, 俞卓伟是个全方位、全智能的管理者。他说, 医院工作千头万绪, 这需要院长“弹好钢琴”, 他希望在自己的主政下, 医院能做到全方位、全职能。

他励精图治, 强调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来衡量医院发展工作。他带领班子对医疗改革进行深入探索, 建立了“质量建院、服务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他在上海市市级医院中最早制定了医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健全修订各项规章制度, 整合全院医疗资源, 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 医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管理水准及综合竞争力大大提升。在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又统筹规划了华东医院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及措施。目前, 华东医院“十二五”中期的多项指标均已完成, 并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中期评估;他指导相关职能处室创新考核模式, 首次完整、全面建立起以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以及360度绩效反馈评价为主要手段的绩效考核体系, 并根据医院工作实际, 逐年在实践中完善。“赢在中层”是俞卓伟院长至深的理念, 因此在市级医院中率先成立了“培训部”, 9年来, 对中层干部和员工的培训越来越出彩。

当医院软件和硬件满足不了患者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时, 他和他的团队成员连连推出“大手笔”, 使华东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高19层、总面积2.5万平方米、设有床位800张的新大楼拔地而起;一幢16层的病房楼翻修一新;目前, 又有一座新楼正准备奠基;崭新的景观“连廊”把全院现有新、老大楼全部贯通起来, 既美化环境, 又让病人免受风吹雨淋;医院“螺蛳壳里做道场”, 在林立的高楼包围下, 排除万难建造了230余辆车位的两层地下停车库;南北两个花园经改造, 常年绿草成茵、百花齐放、喷泉飞溅、景观别致, 成为病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医院还从国外引进了PET-CT、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光子CT等当代最先进的医疗设备, 前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各地患者与日俱增;当他看到非上海籍医生、护工和本地病人交流中存在“语言障碍”时, 在全市医院中率先办起了“沪语培训班”, 由于报名者太多, 办班规模不得不一次比一次扩大……。可以说所有这一切, 无不倾注了医院管理团队、特别是“一院之长”——俞卓伟的智慧和汗水。

天道酬勤——当好生命的守护神

俞卓伟院长精益求精, 在深入调研实践的基础上, 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缩短病人等候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 解决了等上手术台、等上级医生查房、等相关科室会诊、等转科等问题;他心系患者, 亲自组建了60余人的华东医院专家组, 与长宁区10个社区、闵行2个社区及嘉定1个社区结对, 进行全面技术合作, 推进纵向医疗资源整合, 并亲自担任首席医疗顾问;自2005年起, 俞卓伟院长率先在全市医院中建立整合门诊, 为广大门诊病人提供多学科一门式服务, 并坚持作者”, 在这之后的岁月里, 又分别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同时作为上海医务界的一面旗帜, 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俞卓伟院长精益求精, 在深入调研实践的基础上, 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缩短病人等候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 解决了等上手术台、等上级医生查房、等相关科室会诊、等转科等问题;他心系患者, 亲自组建了60余人的华东医院专家组, 与长宁区10个社区、闵行2个社区及嘉定1个社区结对, 进行全面技术合作, 推进纵向医疗资源整合, 并亲自担任首席医疗顾问;自2005年起, 俞卓伟院长率先在全市医院中建立整合门诊, 为广大门诊病人提供多学科一门式服务, 并坚持沿用普通门诊价格。老百姓方便了, 更满意了。

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响最强烈时, 他亲自组织和带领专家团队跨出院门, 走向社会, 举办大型义诊活动和疑难杂症现场解答会。上海展览中心、外滩陈毅广场、青浦朱家角、静安公园、航华社区、江苏路街道、南京路步行街、金山廊下, 甚至江苏、四川、新疆、陕西等地, 都留有他为老百姓操劳而忙碌的身影。而每一次活动, 他都是接待咨询最多、义诊结束最晚、工作强度最大的一位专家。当社会凸现老年求医、诊治等难题时, 他连续7年组织带领全市34家三甲医院举办“百名医学专家大型敬老慈善义诊”, 吸引了共6万余名老年市民前来寻医问药, 不但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更为医务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09年国庆长假期间, 俞卓伟院长接到了远在安徽砀山义务支教12年的全国模范教师查文红病危的求救电话, 立即星夜兼程赴砀山来回3千里, 将查文红接回医院救治, 终于转危为安, 重返砀山。此事还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

鞠躬尽瘁——做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曾有科主任这样评价俞卓伟:“俞院长目光十分敏锐, 对下属十分信任, 榜样的力量十分突出。”这三个“十分”, 充分凸现了俞卓伟在医院职工中的威望。

俞卓伟是一个用心、用爱去凝聚每一个人力量的知心院长。他每年都要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职工无论有什么困难, 只要找到俞卓伟, 他一定会想办法帮助解决;无论是在职职工、退休职工还是临时工生病住院, 甚至职工家属生病住院, 俞卓伟都会亲自探望, 实在没空, 他也一定会委托办公室同志代为问候。在职代会上, 俞卓伟提出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病人、职工关心的重点问题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第一考虑”, 他执政为民的明晰思路和对职工的关怀备至换来了全院干部职工对他的支持与信任, 换来了医院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换来了医院的空前繁荣与发展。在他的积极推进下, 华东医院一系列新亮点应运而生,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效益及病人满意度连年提升, 医院改革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医院也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复评审、“三好一满意暨质量万里行”等大型检查, 并连续数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

他尊重知识, 注重人才。他在院内成立了离退休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 充分发挥老专家的智囊团作用;他注重干部队伍建设, 提出中层干部必须具备“十个能力”;他善于更新职工观念, 要求全院职工牢固树立“十二种意识”。他敬业爱岗的专业品质, 细微务实的工作作风, 锐意改革的管理风格和热忱为民的人格魅力, 充分显示了一个现代化医务管理工作者的执政水平和管理风格。

厚德载物——树立医者仁心的好榜样

俞卓伟常说:“病人来就医, 我们就要以最快的速度, 最小的损伤, 最少的痛苦, 最好的效果, 最低的费用来为病人解除病痛, 这是一个医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准则、”“领导就是服务”、“当领导的就要靠前指挥。”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有谁能想到, 只要手机铃声一响, 俞卓伟就会出现在第一线, 而他的手机号码是公开的, 不但对同事, 而且对病人、对社会。他没有双休日, 没有节假日, 一年365天, 天天在医院, 数十年如一日, 每天工作时间常常超过十七、八个小时, 经常一天下来顾不上吃一口饭, 喝一口水。常年累月, 夜以继日, 从不间歇。曾有人做过一个统计, 按每天8小时的工作量, 俞卓伟已经超前干完了十年的工作!他虽已过了壮年期但却在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他曾义务献血12次!有人心疼他, 劝他:“俞院长, 歇歇吧!这样下去, 你要垮的!”俞卓伟却笑笑说:“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特点, 病人生病是不分白天晚上的, 病人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我们, 可谓是重任在肩, 我们从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起, 就要负起一生的责任。”面对多方赞誉, 俞卓伟平静地说:“成绩都是全院干部职工努力的结果, 我只不过做了一名医务人员应做的事情, 比我做得好的人还大有人在……”。没有豪言壮语, 没有官话套话, 听来却似潺潺流水, 润人心田, 如沐春风般让人读出了他的虚怀若谷和宽大无私。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一位伟人的话“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俞卓伟的身上也同样闪烁着白求恩这“两个极端”的精神。

以俞卓伟为榜样, 医院很多科室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1个小时以上。作为一个指挥员, 没有比看到如此能战斗的下属更令人高兴的了。对此, 俞卓伟做了精辟的诠释:“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 宇宙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地存在, 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力量的凝结, 正如雷锋所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小小的螺丝钉, 作为院长, 我要发挥每一颗螺丝钉的作用。”

运筹帷幄——挑好服务社会的重担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地震震惊全国。俞卓伟第一时间3次致电上级领导, 主动请缨奔赴灾区救援。后因特殊任务需要留在上海的他, 以行动兑现了自己的心愿:他第一时间组织华东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 用整整一晚上的时间精心准备价值近60万元的药品、器械、敷料和干粮送往灾区;在主动要求并获准接收四川灾区伤病员的任务后, 他立即在本市三级医院中率先提出收治伤员的“八个到位”, 并在短时期内将医院设施、环境较好的一层楼面开设为收治伤员的“爱心病房”, 同时组织起600余名职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参与治疗护理全过程;他每天亲临“爱心病房”, 与医务人员一起研究制订伤员治疗方案。在俞卓伟亲自陆续把康复出院的灾区伤病员一个个送离上海后, 他陆续派出优秀的医务人员和管理干部团队赴都江堰参加灾后重建, 自己则亲自去了3次。

上海世博会期间, 华东医院300余名志愿者响应俞卓伟院长号召, 利用休息日, 积极参加“交通文明志愿者”等各项社会性质的志愿者工作, 或进驻世博园当起“小白菜”。尤为称道的是华东医院的干保分队在俞院长的亲自参与、指挥、协调下, 在为世博奋战的199个日日夜夜里, 共派出了43批次的医疗组, 圆满完成了国内外贵宾的重要保健任务。台湾政要在接受了华东医院的服务后, 亲笔题词“血浓于水, 恩重如山”。

华东医院所在地街道有将近400多位独居老人, 餐饮有困难, 俞卓伟院长组织了后勤食堂的员工, 自2006年起, 每天两餐为老人提供“爱心助老餐”, 年中无休, 风雨无阻, 至今已达45万份。

“关爱生命, 奉献终生……”由俞卓伟作词的华东医院院歌完美折射出、真挚映衬着他对医疗卫生事业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俞卓伟没有沉醉在耀眼的光环下, 他依然在服务病人的漫漫征途中跋涉, 用行动、智慧、意志实践着党旗下的誓言, 坚守着一名医务管理者的崇高信念!

链接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成立于1951年, 其前身为建于1921年的宏恩医院。医院拥有东、南、西、北四幢医疗主楼以及十多幢配套楼宇, 院内古树参天, 林木葱郁, 环境幽雅。

半个多世纪以来, 经过几代“华东人”艰苦卓绝的奋斗, 华东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以老年医学为特色, 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 立足上海、面向国内外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目前, 医院开放床位1300张, 有42个临床医技科室, 员工2000余人, 其中正、副教授 (正、副主任医师) 300余人;医疗设备先进, 拥有当今世界最新技术的数字化手术室、达芬奇机器人、高清晰度低射线量宝石CT、PET-CT、磁导航血管造影X线机、SPECT、3.0TMR、四维直线加速器等一大批高、精、尖诊断和治疗设备。华东医院现由院本部、市府大厦门诊部、康平路门诊部、闵行门诊部及景苑体检中心组成, 拥有11个临床诊疗特色专科——老年医学科、胆胰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镜、临床营养科、肿瘤科、骨质疏松科、影像医学科、微创外科、乳腺疾病诊疗科, 以及国家重点专科——中医老年科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老年医学科, 同时院内设有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 (下设老年痴呆与抗衰老研究室、老年骨质疏松研究室、老年临床医学与保健研究室、流行病学研究室和老年药学研究室) , 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A目录《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社和WHO社区老年保健合作中心, 是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挂靠单位。

华东医院的特需医疗中心是上海为外籍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间最早、历史最久的医院。以欧美、日本患者居多, 可以为日本持有海外旅行损害保险卡的患者提供免付现金的医疗服务, 广受海外患者和各界人士的信任与青睐, 2010年通过英国Bupa机构“管理服务质量”资质认定并获银牌。

医院医风严谨, 医德淳厚, 实施“质量建院、服务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经过62年的实践积累, 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 取得了一系列令国内外瞩目的重大科研成果;对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胆胰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消化内镜、特需医疗、营养等领域也成绩显著。自1989年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原为上海医科大学) 教学任务以来, 共为国家培养了近3000名合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共55位。

建院62年来, 华东医院除在干部医疗保健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外, 每年还为上海及全国各地患者提供150余万人次门急诊医疗服务及近3万多人次的住院医疗服务。

敬老院里的“老院长” 篇3

2003年,霍山县下符桥镇敬老院建成,退休多年的老党员周基谋欣然接受返聘担任敬老院院长。

敬老院是个特殊的大家庭,成员多为孤寡老人。因长期独居生活,他们大多养成了较孤僻的性格;残障、智障的院民也占了不小的比例,给日常管理带来较大难度。周基谋清楚,服务老人,既考验管理者的细心、耐心,更考验服务者的爱心与孝心。这些农村山区老人体弱多病,大多有不讲卫生的陋习等,需要管理者每天俯下身子与他们交心交朋友,耐心引导他们养成明事理、讲卫生、懂包容的集体生活习惯。周基谋每天早晨坚持查房“三问”,即:一问身体、二问卫生、三问整洁,以保证居住环境的明净整洁,及时发现老人的健康隐患。

周基谋深知帮助老人们排解心理障碍的重要性。70多岁的孤寡老人储德义患上了疝气,听说住院手术要一大笔费用,整天闷闷不乐、长吁短叹,甚至多次萌生自杀念头。为了彻底解除储德义的思想包袱,周基谋卷起铺盖去与他同睡一间房,专心照料起他的饮食起居,做他的思想工作。周基谋还多次到县人民医院联系主刀大夫。手术期间,当时已70多岁的周基谋天天守在病房里当起专职护工。时值寒冬,周基谋每天要为储德义洗几次被尿湿的裤子,大半月下来,他的一双手被冻得黄水直流,连手套都戴不上。储德义出院后,周基谋又辗转奔波,为他报销了5000多元医疗费。张仁佳老人患有智障,经常发病,每次住院,周基谋总是不厌其烦地细心护理。2012年夏天,张仁佳犯病出走。周基谋获悉后,连忙租了两辆车,和同事一起沿着六霍公路分头寻找,最终在距离敬老院40公里远的六安市苏家埠镇把张仁佳找回来。

周基谋以身作则,事必躬亲。有老人去世了,周基谋就亲自为老人梳洗整洁,换上干净衣服,并语重心长地嘱咐工作人员:“老人健在时,尽力让他们幸福;去世后,要让他们走得有尊严。”

随着入住院民的增多,生计问题成了摆在周基谋面前的头等大事。敬老院现在每年的医药费、人员工资、水电费等需要约50万元,靠有限的五保供养经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周基谋带领大家努力发展院办经济,组织年龄稍低身体较强壮的院民开垦荒地6亩,种植了老人爱吃的蔬菜,并饲养了3头猪。此举不仅改善了老人生活,每年还为院里节省伙食费2万多元。周基谋与镇卫生院联系,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给老人们免费体检,针对老人的健康状况,指导他们科学饮食起居。为促进节能减排,院里前年专门采购了几台空气能热水器,保证老人24小时都能洗上热水澡。为了让老人们住得安心、玩得开心,院里订了10多份老年报刊,购置了象棋、麻将、扑克,安装了有线电视,还经常邀请霍山县衡山老年艺术团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院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魏大华老人感慨地说:“原来在家要自己烧饭,现在好了,敬老院里既能吃饱又能吃好,生病有人把药送到床头,过年过节还发零花钱。这样的好日子只盼过得慢点再慢点!”

2014年12月,周基谋喜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面对荣誉,周基谋谦虚地说:“敬老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乡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 篇4

他,就是**,**市**乡敬老院院长,**乡**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争当党的忠诚卫士

**同志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党员干部,在他的身上有着农民的朴实和共产党人的执着,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他总是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他始终坚定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工作再忙,他也不忘向党员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授实用技术。以前作为村党支部带头人,他深知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好人选关是关键。为此,他坚持把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带头致富能力,愿意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口碑好)和“七类人”(即实用技术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个体私营大户、回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团员青年)中的致富能手作为培养重点。在培养中坚持教育与定期考察相结合,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为党组织培养合格党员。正是有着这样一种坚持学习的精神和善于掌握信息的敏锐性,使他在工作中总能与党组织保持高度的一致,并结合实际进行不断的开拓与创新,面对困难也能及时应对,使问题迎刃而解。

甘为五保户的勤务担当

自担任**乡敬老院院长一职以来,**同志就把这一岗位看作是神圣的,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甘当五保老人的好儿子。**乡敬老院在院五保户对象共56人,这些对象中有生活不能自理的、有精神不正常的、有肢体残疾的。为更好开展工作,**就同敬老院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对每个对象都制定了完善的服务安排。让每个入院的对象都能感到家的温暖。记得XX年腊月25日晚上10点,当时外面天空正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在查房时发现院里一位76岁老人突发心绞痛,生命垂危,他二话不说,脱下棉衣包住老人,一口气将其送到2里外的乡卫生院抢救,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1点半,老人才脱离危险。而他这时才感到自己浑身发冷,原来自己上身仅穿一件内衣,脚上的鞋子、袜子连同半条裤腿全部湿透,走路都能听到水响。他就是这样一个忘我的人,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既然乡党委、乡政府将他们交给我们,我们就要负好责,当好勤务兵,要让所有对象都能感受到比在家更温暖、更快乐”。

争做干部的好表率

作为敬老院的主管领导,**同志掌握着不少财物的权利,但他始终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不论在工作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即使在个人独处时,也能 “自重、自励、自省、自警”。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三不原则”即: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他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自己廉洁务实的形象,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养老院院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5

所高校进行深造。他从军23年,把人生最美的时光都献给了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实现了好男儿志在四方、报效祖国的人生目标。他从部队转业后,先后任锡山市文化局副局长,惠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接待办公室主任,现任惠山区民政局副局长、五保老人颐养院院长。作为惠山区机关一名普通公务员,于7月、10月代表惠山区两次参加全国第五届全国行业歌手大赛并获民族组二等奖、评委会特别奖、金号原创男歌手奖,这在惠山区尚属首例。转业后的他,时刻不忘生他养他的故乡,以实力打造成功,用自己无尽的力量和责任为家乡无锡市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美丽的无锡市,歌曲《江南一枝花》人人耳熟能详、音乐委婉回旋,风生水起、波澜跌宕的美妙音乐也让无锡市的特产水蜜桃名扬天下,这与董鸣华个人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董鸣华同志在少年时期就非常迷恋声乐艺术,在绿色的军营里就是文艺积极份子,并多次参加文艺演出活动。后来参加工作,虽然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但是董鸣华同志坚持每天练声两个小时,几十年来如一日,至今仍在坚持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个人的辛勤努力下,董鸣华的艺术人生之路也充满着掌声与鲜花,7月获“第五届全国行业歌手电视大赛”民族组二等奖,组委会特别奖,10月获“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最佳男歌手”奖(金号奖)。董鸣华凭借自己在中国声乐艺术界的造诣和影响,通过个人努力并多方协调、沟通、牵线搭桥,积极主动邀请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作曲、词作家廖勇作词、王宏伟赵季平、廖勇、王宏伟等到阳山采风,他们义务为为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量身打造的地方名曲《江南一枝花》隆重诞生。他参加全国金号奖,也以《江南一枝花》报名参赛,为宣传无锡、宣传阳山、为阳山水蜜桃在全国打响品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无锡市水蜜桃美名远播、为惠山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行政职务上来讲,作为惠山区民政局副局长是一位领导,但是,在惠山区五保老人颐养院老人的眼中,他是这个养老院的“老人王”——院长,亲切、温和而朴实。董鸣华自从担任颐养院院长后,把自己的爱好和事业有机结合,只要是区里有什么文艺活动,他总是积极参加,慈善募捐晚会上,他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登台献歌,博得惠山区众多企业家、爱心人士的热烈欢迎。他将自己浓浓的爱全部都融化在了五保老人之中,多少个寒暑日夜与老人同吃同住,在他的身上传承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美德,替天下儿女尽孝,为政府分忧,促进家庭和睦。他积极用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质和人生魅力积极构建养老院独特的养老文化,让欢歌笑语时刻洋溢在养老院的角角落落,让更多的老年人“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他积极推动惠山区养老文化品牌发展,联系上海爱乐团等知名乐队来院义演,组织老人和工作人员编排各类节目,丰富老人生活;从颐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邀请廖勇、王宏伟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最终创作而成颐养院院歌《关怀》,让老人们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歌曲,许多老人唱到动情之时都会感动不已、潸然泪下,并以颐养院里发生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创作了电影剧本“颐园”。另外,董鸣华还多次开展养老院卡拉ok大赛、书法绘画比赛、绕口令比赛、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的同时,无形中构建了养老院独具特色的养老文化,让老人们在文化的氛围中尽享晚年的安详与快乐。

养老院院长讲话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爱满人间”主题公益活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我们敬老事业的发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入住敬老院的老人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近年来,我市委、市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相继启动并陆续建设了一批区域性敬老院项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把“敬老,爱老 尊老、助老,”建设列入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全力改善办院条件,不断提高全市的五保供养水平,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全市五保老人生活得舒适、开心、快乐。 感谢上级领导与各界人士对我们敬老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向关心支持我们敬老院建设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各位领导和来宾工作顺利!祝所有五保老人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

一个养老院院长应具备的意识 篇7

养老院院长是基层养老单位的领头人,是党和政府养老政策的具体贯彻者,也是为老年人开展优质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从某种角度说,养老院院长的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养老服务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也体现了为老服务水平的高低优劣。

在养老服务面临新时期的形势下,特别在民政部开展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大检查中,做好一个养老院院长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为,做一个优秀称职的养老院院长应该具备基本的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为老意识。为老服务是养老机构的基本宗旨,作为一位养老院院长,顾名思义,每人都会有这个意识。但是要真正从心里具备,确实很不容易。我想我们一要爱老人,从生活、精神等各个方面关心体贴老人,对他们奉如父母;二要尊重老人,尊重他们的工作荣誉、生活经历、个性爱好等,对老人要侍如长辈;三要感谢老人,由于他们的入住,使我们有了为他们服务的机会,多了一些生活中有趣的老朋友,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增添了一段仁心向善的经历。

二是要有服务意识。服务是养老机构的根本,也是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必须把服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断提高其水平。这里所说的服务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方面,要做好对老年人的精准、精致服务,使机构的养老服务工作持续提升;另一方面,要有“大服务”意识,以我们优良的为老服务与良好的机构形象,为扩大所在单位影响服务、为强化我们的养老品牌服务,更重要的是,要为提高全社会养老地位与层次服务。三是要有品牌意识。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对一个做养老服务的单位来说,品牌比生命更重要。一个养老品牌的内涵是什么,或许可以用许多词汇来诠释,但我感到最重要的就是,当老人看到那个标志或名称,感到温暖,愿意进来,安然托付人生。这一天到来之日,也是一个养老品牌的成功之时。但是品牌的成功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我们的院长们一定要将品牌意识始终贯穿在院里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与过程,把塑造品牌作为各项工作的最高目标,要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每个人的具体工作,让我们的养老品牌更加美丽,更耀眼夺目,更吸引老人。到品牌创意成功之时,我们的院长与每一位员工,都会很骄傲、很有成就感的,因为我们经历了创业的历史,成了老年人养老最喜欢的品牌。

四是要有一流意识。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争创一流养老机构的院长,也不是个好院长。在养老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在竞争激流中不进则退的规则中,不想争创一流的机构,最后注定是要被淘汰的。每个养老服务机构的最大目标,就是最终成为养老服务的一流机构。或许我们现在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许多困难,但只要头脑中有一流意识,工作中有一流目标,我们就会达到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到时候,在我们的全心努力下,达到一流的养老机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每一个院长都应该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

敬老院院长事迹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江丽,是平凉惠君肛肠医院的一名护士。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的是《我心目中的刘院长》。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华丽的诗句来讴歌我们敬爱的院长;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一名好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我不是歌手,不能用

动听的歌喉歌颂我们崇敬并爱戴的道德模范。然而,我为自己是一名惠君肛肠医院的护士而自豪。我要感谢我的职业,感谢常常教导我们的刘院长,是她,让我知道怎样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她,让我懂得奉献的价值和乐趣!

我来惠君肛肠医院工作已有五个年头,在这五年里,我经历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刘惠君院长不仅仅是我们工作事业上的领航者,更是我们成长路上的精神向导。

2004年,当我这个刚满20岁的天水女孩,第一次踏上平凉这块陌生的土地,慕名来到平凉惠君医院应聘时,刘院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言谈举止典雅得体。

记得刚来医院上班时,刘院长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你家不在这里,你就把这里当成你的家,把我当成你的妈妈,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就告诉我,我会尽力帮助你的”,听完刘院长的一席话,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头。当时,我说不清楚是激动还是感动,我的眼眶湿润了。心想,刘院长作为一名院领导,能这样细致入微的关怀员工,为员工着想,太难得了。我很幸运,自己遇到了一位好院长,一位好老师,一位好心人。刘院长以她超凡的个人魅力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以及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一颦一笑,都深深影响和熏陶着我们每一个惠君人。

记得我刚来医院上班时,有一位平凉西郊水泥厂干部名叫白忠胜,因患了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已在甘肃省人民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单从兰州拉回了平凉,经人介绍,来到我们医院,当时情况很危急,病人面色苍白,身体极度虚弱,他每天要拉稀便20多次并伴有大量出血,病人时而昏迷不醒,医生们都不愿意接诊这个病人,家属哭着对刘院长说;你就死马当成活马医吧!刘院长什么话都没有说,我们立即给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安排床位,病人住院后,刘院长天天忙碌在医办室和病房之间,我们医护人员轮流休息吃饭,只有刘院长整整十几天一步也没有离开,病人病情重时家属在楼道哭泣,她难过的一口饭也吃不下,她时而查资料,时而请来其它医院专家会诊,时而打长途电话请教她的老师---国家著名专家,时而抱着头在苦思冥想,经过10多天的日日夜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及时抢救治疗,病人脱离了危险,家属也松了一口气,60多天病人康复出院,可我们的院长却累倒了。病人的家属到现在还来看望刘院长,她的妹妹在今年春节时来看望刘院长时,随口说了一声她大便有时带血,刘院长要给她检查,她感觉不好意思,说吃点药就可以了,刘院长不厌其烦的给她讲述了便血不查误诊的后果,谁知一查病人不幸得是早期直肠癌,刘院长给她大年初五就联系医院,联系专家,病人手术痊愈回来后给刘院长带来了很多礼品,高兴的说:“不是你,我可能明后年就要去阎王爷那里报到了”。

刘院长是一个好医生,还是一个好的医院管理者。她常说:一类企业靠文化,二类企业靠制度,三类企业靠产品。一个具有优秀传承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一定不是靠制度来约束人的,而是依靠企业文化强大的凝聚力,靠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为了提升和扩展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她为惠君医院设计了院徽、院标、院歌,并在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了惠君商标和企业标识,让企业文化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到了每一个员工的心坎里,大家甘心情愿为医院这个团队的荣誉而付出。刘院长就像一块磁铁,把我们牢牢地吸引在她周围,没有抱怨,没有偷懒,没有消极怠工,更没有迟到早退。充满激情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人人奋发向上。我们在享受工作,我们从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获得乐趣。我们爱医院,爱病人,我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情,自己的爱,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因为,我们是惠君人,是一个光荣而自豪的大团队。

在和刘院长一起工作的18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无时无刻不为她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医术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几近完美的人格魅力所深深的折服,深深的打动。在我们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眼里,她是专家,是领导,是长者,是慈母,是引路人,更是我们值得去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医院院长个人先进事迹 篇9

××*,中共党员,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口腔系。曾在县血防站任职,后因工作出色被调入县中医院先后任办公室主任、副院长、院长。在中医院任院长后,他大力推崇改革创新,以新技术、新设备、新管理仅用一年时间就让中医院收入比过去一年翻了一翻。也许正是因为锐意探索,积极进取所带来的成绩让人骄喜,让他更加注重个人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在他的努力下,中医院一年一个台阶稳步发展,三年时间稳固了中医院在全县医疗单位综合实力排名第二的位置,并明确了进一步发展前景。

4月,当县医院陷入了建院以来最大的困境之中时,此时正带领中医院加速发展的××*同志被任命为县医院总支书记、院长。面对这一职工众多且刚经历过一场暴风雨,所有人都沉寂在低迷状态的单位:面对这样一个发展受到阻碍,举步维艰的单位,××*没有退缩,他首先深入到各个科室,与每一位职工进行交流,了解每一位职工的想法,并迅速提出了“管理就是服务”这个观念,倡导院长为科室负责人服务,科室负责人为职工服务,职工为病人服务,在定下这个观点的这一刻,××*已经为怎样来“治好”县医院的“疾病”开下了处方。那就是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彻底改变服务态度,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在他的带领下,县医院不仅打出了“转变服务观念,一切网为了人民的健康”的口号,而且开展了降低药费、改善环境等大量工作。有付出自有回报,一年后县医院已扭转了过去在老百姓心中服务态度差、医疗环境差、检查设备差的不良印象。在成绩面前,××*并没有骄傲,而是立即提出下一个奋斗目标,那就是:“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力争打造全省一流的县级人民医院。”虽然仅仅是一句话,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那就要付出的更多的努力,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而这次挑战在××*看来更是他所带领的这个团队的一次机遇。

当你踏进××*的办公室,你会发现他的办公室桌和书橱中满是书籍,如果你看的再仔细些,会发现几乎每一本书上都有他翻阅的痕迹,有的篇幅中有他作下记号的折痕、有的章页里有他写下的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和个人综合素质,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迎接挑战的位置上’。这正是××*为自己工作和人生定下的一个奋斗目标。他也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再强相对众人来说也是有限的,为此他创立了县医院的“学习日”,号召全院职工都积极通过学习来提高。党政国策、交流讲座、文明礼仪等等内容都进入到县医院“学习日”的活动中。良好的学风不仅让职工获取了更多有益的知识,更让县医院整体的团队凝聚力得到提升,单位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也日益改善。

当县医院在××*的带领下终于走出昔日困境,迎着辉煌前行时,××*想到的是怎样来回报社会对县医院的肯定和支持。“我们不仅要加快自身发展,还要积极帮助他人也走出困境。”县医院为拥军优属专门开设了服务窗口和病房;县医院长期协助帮扶村做好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县医院在问题奶粉筛查活动中调集一切人力、物力资源,十天内为我县八千多名婴幼儿进行了细致准确的筛查……

××*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这与他平时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严格要求自己是分不开的。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作拒腐防变的表率。在生活中,他也是一名良师益友,经常和职工交流探讨,职工和群众从没感觉到和他之间有距离。在社会中,××*特别关注民生问题,身为政协委员的他一直坚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并积极做好提案;他数次率先为地震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为家庭困难病人慷慨解囊相助……

优秀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 篇10

丁兆泗,男,1981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主治医师,1987年卫校毕业后从事儿科专业至今。现任阳谷县寿张镇卫生院院长。1981年在阳谷县第二人民医院参加工作,在从事临床工作的20多年中,曾先后在市、省、国家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3篇,并参加编写了《乡镇医院管理规范》、《小儿心血管疾病问答》等书籍。从事临床工作期间,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医术,以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同行的认可及患者的好评,并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通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小儿肺炎、病毒性脑炎、心肌炎、小儿营养性贫血、肾病、小儿脑血管内膜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胎粪性肠梗阻等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提出一些新的治疗观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胆采用科学方法,填补了医院儿科疾病治疗空白,主动承担“急、难、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治疗,曾治愈数十例由省市上级医院转诊而来的患儿,使自己的信誉及病人的信服度得到提高。多年来连年被评为市、县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受县委、县政府嘉奖两次,2009年被评选为阳谷县第二届“阳谷名医”。

何建文,男,现年45岁,自幼在农村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患者受疾病折磨的痛苦表情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6年他中专毕业被分配到青原镇卫生院,走上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从此他就下决心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青原镇这片热土,为广大农民的健康奉献自己的青春。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工作后不久便熟练掌握了临床操作技能,并以热情周道的服务,很快成为农民患者心目中十分信赖的好大夫。1994年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技水平,他争取机会到哈尔滨医科大学深造学习两年,1996年又到佳木斯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一年。由于工作出色,2000年从一名普通的内科医生成为一名优秀的院长,始终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自从担任院长以来,她带领全院职工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团结一致,勇于拼搏,勤奋务实,开创工作新局面,为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自成为青原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认为要想在县医院及村卫生室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坐等患者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突破传统保守的思想束缚,积极主动地大胆创新,卫生院才有希望、才有出路。为此,在他的带领下从小事着眼、从点滴做起,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争创自己的特色。一方面他多方筹措资金,将医院原有的几间简陋办公室改成现在整洁、规范的护理部、输液部、治疗室等专业科室,还引进多种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力争在软硬件上满足农村群众医疗需求;另一方面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他在全县率先实行了绩效工资;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为培养年轻医生,他经常手把手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并坚持与年轻医生一同值班; 而在节假日,经常骑着自行车,与其他医生一起走村串户,送医送药,为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这样,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对乡镇卫生院开始刮目相看,来卫生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医院的效益越来越好了。

但他还不满足现状,他又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狠抓人才队伍建设:认为乡镇卫生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因此,他与院委会商讨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双管齐下的策略,通过“送出去、请进来、老带新”的办法,加强对卫生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一方面主动与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每年院委会都会选择素质好、医德佳、留得住、用得上的好苗子赴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卫生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通过传帮带,医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

二、把科学管理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卫生院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内部能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何建文同志紧紧抓住这个重点,建立并实行了院长负责制和组长负责制。同时,还积极推行民主管理,组建了党员目标化管理小组和医德医风管理小组,严格实行目标化计划管理和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基本做到了年初有计划、阶段有小结、年终有总结,并将年终考核结果与职工的工资奖金挂钩,奖励先进,激励后进,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得医务人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有了进一步好转,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卫生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升。

三、抓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他要求全院职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强化“窗口 " 服务意识,树立“团结求实、进取求精、严管求效”的风气,把“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提高卫生院竞争力必不可少的手段,主动打破传统的“坐堂行医”模式,上门为群众进行常规身体检查,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四、抓好基本医疗的同时,也不放松预防、保健工作,两项工作同时并进,成为卫生院的工作目标。防保工作连续多年一直是全县的标兵单位。多次通过了省市的检查验收,并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五、为了加强和完善合作医疗工作,提高合作医疗参合率,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合作医疗是一项惠民政策,医院实行了合作医疗垫付制度。

六、为进一步落实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方便百姓就医落实了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对村卫生所实行统一行政管理,乡镇卫生院通过考核聘任村卫生机构负责人(3年聘任一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村卫生机构内部人员按承担的工作量确定报酬。统一了业务管理:村卫生室的各项预防保健医疗业务、人员培训、业务考核,均由卫生院统一管理。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村卫生室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认真书写医疗文书(处方、就诊登记、传染病报告、出生死亡报告等记录),坚决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由于工作出色2009年何建文同志被调人全县最大的乡镇七星泡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他上任以来首先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改善了院内外的环境卫生,病房增添了新的被褥、床垫和点滴滑道,患者的就医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何建文同志不但有高超的技术和工作责任感,更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颗真诚的爱心。七星泡镇卫生院院长何建文从医24年以来,始终这样要求自己,用一腔热情和爱心谱写着一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爱心之路。做为院长,他始终坚持严于律已,热心为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人,对待患者、职工及家属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百姓的一致好评。

上一篇:尊敬的各位评委讲演稿下一篇:诗五首答案